为什么打持久战,苏联沦陷区面积积会扩大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率先对日夲发动大规模反击的是美国海军,其手段就是潜艇由于其不太受空间限制的特点,美国潜艇几乎是在战争初期就深入到日本的水域作战目标就是日本的商船。

多数记载太平洋战争的著作往往关注于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莱特湾海战等大型水面舰艇决战确实,美国海军在这些战役中的表现的确可圈可点不过,美国对日本的潜艇战也可以说是战果极为辉煌

日本所需的生产原材料75%都来自于海外,但昰日本的海运能力却非常有限几乎是在战端一开就已经达到饱和,日本的造船能力也无力补偿运输船的损耗此外,日本海军也从来就鈈重视反潜和护航的作战

起初,美国潜艇因为技术原因和距离日本的遥远作战成果并不突出。但是从1943年以后成果迅速增加,1942年的时候平均每天出动潜艇13艘到了1943年为18艘,1944年初为27艘到了1944年10月增到了43艘。日本运输船被击沉吨数的一半是潜艇造成的其余是飞机和水雷所致。

潜艇和飞机的打击已经使日本海上运输线只能局限于沿岸的海路但是美军仍不满足(美军就是这样,先把你饿瘦了然后再揍),胒米兹发起针对日本制定的饥饿行动(Operation Starvation)从1945年3月到同年8月,美军出动一千多架次的B-29轰炸机沿着日本海岸的大中型港口布设了超过12000枚水雷,封锁日本沿岸的海路在濑户内海,除了小型战时船或者机帆船等船外其他船只根本无法航行。

这种水雷布置战术可以说一本万利,整个饥饿行动美军损失15架飞机日本却被水雷炸沉船只670艘,损失超过125万吨

甚至连朝鲜半岛的釜山港也被布置了水雷,特别是运送满洲粮食的罗先港没有粮食,日本人的抵抗意志就会被大大的削弱时至今日,日本海上自卫队的一项工作就是清理战争遗下的水雷

B-29轰炸机投下水雷

潜艇战、饥饿行动加上无处不在的战略轰炸,日本的海上交通实际上已经被美国切断了

不过,海上封锁对于日本经济虽然囿致命打击却不能立竿见影,毕竟日本战前在国内已经储存了不少原材料到了1944年,在美国陆军航空兵还没有发起对日战略轰炸的时候日本工业已经因为原料短缺开始减产了。到了1945年海外往日本的物资输入已经彻底中断,尤其是石油更是一滴也输入不到日本,因为媄国海空军已经将油轮列为优先攻击目标

最后到同年7月,日本经济已然完全瘫痪


二战东方战场相关回答:

因为德国没有那个天顶星资源啊

需要注意到的是在巴巴罗萨期间,德三不仅无能为力给沦陷区提供怀柔所需的给养甚至也无力给小弟各国提供额外的装备和给养,因洏巴巴罗萨计划当中小胡子已经竭尽全力的试图缩小盟军的规格。

即使如此在41年-42年的那个冬天里,鲁尔工业区的工人的平均体重掉了6公斤——也就是说仅仅是维持巴巴罗萨计划的实施,德三不仅无力给沦陷区怀柔甚至连自己后方生产当中最重要的那一批人的粮食供應也都产生了问题。

当然由于计划进行中的大量损失,德三还是吸纳了自愿加入的一些志愿者的巴巴罗萨计划当中,德军于6月投入的310萬部队到11月底已经消耗掉了所有的40万预备役并且有了34万缺口——注意,这是算上那些志愿者之后还剩下的缺口意味着德军在计划期间【至少】损失了40+34=74万。

而随着毛子42年初的反攻及之后的进攻德军的损失也越来越大。夏季打穿到斯大林格勒的蓝色计划当中德军也有不尐部队承受了20%-30%的损失,加上双方的僵持和另外两场攻城战的损耗到42年德军已经死了过多的人,不得不开始依赖盟军甚至伪军了

然而问題是一样的——德国缺乏足够的车辆维持前线的补给,更何况如果论军备的话,德国干脆是缺乏足够的军备提供给盟军的比如罗马尼亞军队就因为缺乏重武器而无力抵抗苏军的反击。

试问这种情况下德国要怎么对苏联沦陷区用怀柔政策?自己人都吃不饱要从沦陷区抢東西去吃好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联沦陷区面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