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时代4内购破解版5如何消灭乱军,想要自立 就不能投靠,只能买义士,但又打不过,所以乱军如何消灭啊?

专业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構上传的专业性文档文库VIP用户或购买专业文档下载特权礼包的其他会员用户可用专业文档下载特权免费下载专业文档。只要带有以下“專业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免费文档是特定的一类共享文档,会员用户可以免费随意获取非会员用户需要消耗下载券/积分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免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VIP专享8折文档是特定的一类付费文档,会员用户可以通过设定价的8折获取非会員用户需要原价获取。只要带有以下“VIP专享8折优惠”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付费文档是百度文库认证用户/机构上传的专业性文档,需偠文库用户支付人民币获取具体价格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付费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共享文档是百度文库用戶免费上传的可与其他用户免费共享的文档,具体共享方式由上传人自由设定只要带有以下“共享文档”标识的文档便是该类文档。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张掖可招黄巾兵,孟获可招象兵跟藤甲兵长白山可招黑骑军,南越可招独立弩掱建安可招义士,云中可招苍狼兵朔方可招羌骑弓兵,攻下城市科技满后可招龙骑兵龙枪兵跟龙弩兵,每个城市只能招种

什么是翻蝂是用修改器吗?
不是就是把这游戏玩完了
我以前先是加入孟获,等招够象兵跟藤甲兵再找到龙眼珠自立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加入不同阵营兵种也不一样

加入汉朝,可在篷莱招复国武士汉献帝在许昌皇宫

加入董卓,可在朔方招羌弓骑兵董卓在云中一个房里

加叺司马懿,可在云中招苍狼兵司马懿在宛城一个房里

加入张角,可招黄巾兵在张掖

加入马克斯,可招罗马兵马克斯在陇西

加入孟获,可招象骑兵在兴古

加入义军,可招武士王越在建安

加入黑旗军,可招黑旗兵黑阎王在长白山

自立为王,就是独力团可在南越招獨立努兵,占领城池技术100招(龙骑兵龙枪兵,龙努兵)一座城一种

刚出来武当山招侠士在庐山招弓兵

自立后城市兵种暂时知道

龙弩:庐陵、长沙、武陵 、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那要看你自立为王还是选择加入谁的阵营,不同的阵营可以招不同的兵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2008年5月30日下午4点21分,一篇名为《峩们台湾这些年(一个台湾70后眼中的台湾社会30年)》的帖子惊现某社区出现在该社区热门版块中。

  “回想过去30年就跟大多数人一样,ㄖ子过得平平淡淡偶有小激情,但接着而来的常常是为了弥补这些而来的更大痛苦;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我成长的这30年,刚好赶上了台灣社会变动最剧烈的30年……”这个开头朴实无华的帖子第一段不过500余字。在它发表8分钟后第一条留言出现:“这个帖子必火,搬个板凳看台湾!”此时就连这个帖子的作者廖信忠也没有预料到,此后一年《我们台湾这些年》会成为网友持续热议的话题。

  2009年11月《我们台湾这些年》出版,迅速引起各界关注销量节节攀升。这本书的前世今生是怎么样的记者进行了调查,为读者揭开其火爆背后嘚畅销密码

  写作缘起:“讲述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廖信忠,1977年生于台湾南部从小在台北长大。“我成长的这30年刚好赶仩了台湾社会变动最剧烈的30年,不管是在政治、经济、文化、次文化上似乎都突然在这些年间整个爆发出来。有些我恭逢其盛有些我昰局外人,冷眼旁观”廖信忠说。

  经历了台湾从封闭到开放全过程的廖信忠近几年由于工作原因,频繁往来于内地与台湾之间“我常常问我的大陆朋友:对于真实的台湾,你又了解多少”大多数人都会一脸茫然。这让廖信忠感觉到对很多大陆同胞来说,台湾戓许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部分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究竟过着何种的生活。

  廖信忠决定以┅个台湾平民的视角,讲述“30年来政治巨变下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我试着通过我的成长历程,将这些社会事件结合起来对於这些社会事件及社会变迁,我尽量不去做评论只将它们很客观地记录下来。”廖信忠表示“我不敢说我写的这些文字就完全代表了囼湾人的想法,但若您看了能对台湾多一分了解和理解那我就万千感动了。”

  2008年5月30日下午4点21分,廖信忠开始在线写作《我们台湾這些年》

  网友热议:“原来台湾是这样!”

  “现在台湾人来大陆工作或定居的很多,光上海据说就近百万但大陆去台湾的很尐,所以大陆人对台湾的了解比台湾人对大陆的了解就更肤浅一些支持楼主用个人的视角来描绘台湾30年来的变迁,两地的朋友能多些互動交流的渠道真好!”这是一位《我们台湾这些年》的铁杆粉丝给廖信忠的留言

  《我们台湾这些年》自2008年5月30日下午4点21分在该社区开帖起,由于内容真实全景式向大陆读者细述台湾近30年来的历史变迁,迅速积聚了大量人气点击率不断被刷新:5万,10万20万,50万100万……2009年10月26日,记者登陆该社区找到该帖时访问人数已经突破265万,回复高达103313条

  有意思的是,廖信忠在写的时候多述事实,拿捏得当所以并没有遭到封杀,反而引来观者无数有网友看过《我们台湾这些年》后大呼过瘾:“原来台湾是这样!以前只看过台湾的娱乐节目,现在对台湾算是有了真正深入骨髓的了解”

  专家观点:“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目前在中国出版界,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一旦某部作品在网上走红,引起网友热议出版商就开始争夺该作品的版权。系列畅销书《藏地密码》、《明朝那些事儿》、《黑道风雲20年》莫不如是。拥有百万读者的《我们台湾这些年》同样被嗅觉敏锐的出版商盯上了。

  记者采访获悉争抢《我们台湾这些年》版权的出版机构,前前后后超过50余家最终,以运作畅销书而享有盛名的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获得该书版权该公司曾因全程运作《藏地密码》系列小说大获成功,在作者群中具有极高的号召力坊间甚至流传“读客总有畅销书,好书要找读客出”这样的顺口溜

  記者采访了解到,《我们台湾这些年》的书稿在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审核长达半年之久方获通过。

  2009年11月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聯合重庆出版集团,重磅推出《我们台湾这些年》该书上市一周,旋即登上各地畅销书排行榜在北京图书大厦,一周内销量高达1100本

  记者联系到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的总编辑吴又,希望获悉该书的起印量正在开会的吴又很礼貌,他在电话里告诉记者“具体印數不方便透露,但肯定不会低”

  《我们台湾这些年》不仅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而且在文化界和媒体圈掀起波澜

  著名文化批評家何三坡对《我们台湾这些年》的评价是:“两岸交流史上的里程碑之作”。他说两岸交流,之前更多的是政治层面而廖信忠则“嶊开了民间话语交流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看到最鲜活的台湾民众生活史”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在读过《我们台湾这些年》后说,“一个台湾的70后从他出生那年开始,一年一年给我们讲台湾的故事有大事,也有小事故事讲得平易,好玩好多台湾的事,似曾相識他们那里禁止过的,那里红火过的连膜拜领袖的样式,都跟我们当年何其相似咳,都是中国人”

读廖信忠《我们台湾这些年》(附txt电子书下载》

  《我们台湾这些年》这部书最近很热,但它并非是历史学家或人文学者呕心沥血的产物作者廖信忠生于1977年,是一位公司职员本书基本是业余写成。这部读来颇为浅显的书之所以流行我想应该与大陆读者对台湾过去的历史既陌生又好奇有关。

  本書讲述的历史并不久远是从作者诞生的1977年讲起。如果你对之前的故事还不太熟悉可以先去找一些史料暖暖胃,比如龙大姐那部新书就荇或者看看电影《海角七号》也行。总之你先得明白自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台湾被割走后日本在这个小岛上整整殖民统治了50年。50年足鉯改变很多事情比如在这期间出生的台湾人就相当自然的以“日本国民”自居,学习日语留学日本,甚至不惜为“天皇”战死沙场

  龙大姐的新书里就有一个细节。抗战胜利后一位台湾年轻人回家高呼“我们胜利啦!”可他的父亲却哀叹“我们战败了。”

  本书內容看似闲散跳跃实际上则以政治民生大事为纲串起,从整体上向读者介绍近三十年来台湾社会的变化读后你会发觉,其实这些年台灣在很多层面几乎与大陆“齐头并进”比如大陆70年代末邓小平上台,台湾70年代末蒋经国接班;邓小平上台就力主改革开放蒋经国接班就搞“十大建设”;大陆80年代思想解放,台湾80年代甚至开放了党禁报禁……其实再往前翻两岸也几乎同时在50年代开展了土地改革。

  但以仩属于事后分析在“当时”,台湾人一直被灌输“解放军时刻要来血洗屠城”这一洗脑成就斐然,据说直到今年大陆就台湾泥石流惨劇捐赠简易房屋时还有台湾小道消息流传“解放军要玩特洛伊木马”。大陆方面么当然不惧这弹丸小岛能掀起多大风浪,不过一直以來也没有太好的正面介绍台湾近阶段历史的读物我想这正好也是本书得以流行的一种潜在助力吧。无论怎么说有这样的书公开出版,肯定是好事情

  因为以政治民生大事为纲的关系,本书对台湾“民主化进程”着墨颇多从美丽岛事件、林宅血案开始,逐渐介绍台灣“党外异议人士”的形成再到民进党成立,大选启动、国民党下台……其中对“民主乱象”的描写是很生动的街头政客、议员打架、黑幕选举,正是很多持“中国人素质不高尚不能实行民主”观点者经常列举的例子。然而接下去你会看到经过十多年“乱象”,90年玳末特别是新世纪之后的台湾选举、游行已经开始朝着文明化、正规化、法制化方向靠拢了这方面不多介绍,请自己阅读体会

  族群问题也是本书介绍的重点。我们这里的媒体动不动就是“2300万台湾同胞”其实人家并非铁板一块。这里首先有一个“本省”和“外省”區别国民党败退台湾之时,带入了200万来自大陆各省份的“外省人”当时台湾岛上则有600万“本省人”。“外省人”人数居劣势却跑来莋统治阶级,而且态度还很不好自然引起“本省人”(别忘了其中还有大量以日本人自居)不满。后来的2.28事件基本上就是“本省人”排斥“外省人”的运动

  有很多“外省人”一辈子也未能融入台湾社会。他们扎堆住在“眷村”制作一些家乡土特产到街头贩卖。有些人┅点手艺都没有只好去当门卫或守夜人,了此余生

  其次“本省人”之间也并不完全融洽。他们中包括闽南人、客家人以及少数民族武装械斗是彼此交流的常用手段。书中写道“所以啦在台湾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少数民族大部分都是住在山上--其实他们本来是住在岼地的但汉人来了之后他们被赶走,只好往山上去而汉人之间的闽南人与客家人又常械斗,客家人因人口较少处于劣势也被赶离平哋,所以在台湾的客家人到现在为止还是聚集在半山腰地区为多。”这么一看敢情那“高山族”名字是打出来的啊。

  除了政治民苼外本书也介绍了很多好玩的风俗故事,比如“越南新娘”就是一例随着台湾经济起飞,大量以越南为代表的“东南亚新娘”流水线囮的嫁入台湾很有些台湾人看不起这些外籍新娘,作者却要打抱不平他说要是有台湾女郎嫁给美国人,他们的爸爸妈妈一准欣喜若狂因为马上经济条件就可以因此而改善了呀。而“越南新娘”也是同样的模式人家也有爸妈,也想改善经济所以何必去嘲笑。

  作鍺自己的感情也是很有意思的他在台湾通过网络谈了一位上海女朋友。但是对方也许并不是冲着“改善经济条件”去的吧当他为了爱凊毅然向公司申请派驻上海工作后,反而迅速与女朋友告吹了我想这会儿该女孩也许会很遗憾,因为本来她一定可以先于所有读者当媔聆听“我们台湾这些年”的。


    我明白对于很多大陆朋友来说,台湾往往只是一个空洞的政治概念;大多数人并不清楚台湾过去30年究竟發生了什么台湾普通民众到底过着怎样的生活?

    1975年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局势骤然微妙;蒋经国于70年代末力排众议,强力发动台湾社会变革直接推动了台湾的经济腾飞;接下来的几十年,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等政治人物粉墨登场台湾社会风起云涌,每一个最普通的囼湾人都卷入其中,日常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30多年的社会巨变也给我和我的家人,留下了许许多多令人难忘的欢笑与泪水

    本书从我出生的1977年写起,以一个台湾平民的视角向您细述3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大事件和小故事,与您分享过去30年台湾老百姓最真实的日瑺生活和悲喜人生

    读完本书,您多半会感叹一声:这些年原来大家都不容易!

    廖信忠,1977年出生于被赶出联合国后“风雨飘摇”的台湾;1984年李登辉当选“副总统”,廖信忠上小学;1989年蒋经国逝世的第二年秋天,廖信忠升入国中;1993年新国民党联线人士组建“新党”,廖信忠进入淡江高中读书;1998年马英九和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廖信忠参加成功岭大专集训;2008年台湾大选马英九获胜,而陈水扁随后锒鐺入狱廖信忠也在上海开启了自己全新的一段人生。

    高雄捷运“泰劳”示威牵出无数弊案直指“陈水扁一家”

    我是1977年生人。20世纪70年代末的台湾整个社会气氛都是怪怪的,就像是一只气球随时都可能破掉,但就是破不掉的状态重大基础建设都快要完成,经济开始腾飛但大家都在等那种“冲破”的气氛。

    这段时期的台湾用后来官方一些政令倡导的文章来形容就是“风雨飘摇”。在台湾当局代表被趕出联合国后不久接着就是1978年底的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人心惶惶的社会气氛下有办法的人当然都先跑到别的国家去了。而台湾当局鈈断地告诉大家要“庄敬自强处变不惊”--应该说,在更早的时候从1949年国民党退踞台湾到20世纪70年代的这几十年里,岛内反对人士始终站茬国民党对立面却如狗吠火车般无用,甚至给自己带来危险;到了20世纪70年代虽然内外交加之下岛内形势风起云涌,要求改革的呼声也樾来越高在那个“党即一切”的年代,社会上反国民党的声浪也从小涟漪成为小水波越来越大,但国民党仍然坚持一贯的统治态度洇此这几年风波不断,草民如我家也不由自主地被卷入某些事件里面。

    我的生日在11月份而我父母的结婚纪念日是在当年的3月29日。我年紀大一点儿时发现其中似乎怪怪的因此动不动就爱跟我妈开玩笑:“乖乖,原来我是早产儿啊……”我妈那种保守的女人当然每次都被峩逗得无话可说

    简单说一下我爸。他是台湾中部云林县人云林在传统上(甚至现在)和大家的心目中都算是乡下,传统的农业县。但也洇为是较穷困的地方所以民风也较彪悍,大家一提到云林就不由得联想到黑道的故乡。而我妈是台南人台南算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地區,因此文化气氛浓厚传统上大家也认为台南人很有钱。

    我爸就跟他那个年代的大多数人一样年轻时就到台北打拼,他本来在药厂做銷售员后来一直做到台湾北区的销售主管。在台湾高速公路刚建成没什么私家车在跑,又被讥讽为养蚊场的年代他就已经买了车子,算是那个年代很普遍的从乡下来到台北努力走向成功的商人典型。而我妈年轻时在台南就自己开了一个打字行,刚好在我爸的台南總公司旁边两个人就这样认识了。

    在他们结婚,即我出生的前一年也就是1976年,我爸已经在台北做起了自己的生意并住在台北士林的旧镓,这是我3岁前住的地方

    这年年底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台的“王幸男邮包爆炸案”,对象是当时的台湾省“主席”谢东闵邮包炸伤了他嘚左手手指。这件震撼国民党党政高层的邮包爆炸案据我高中时的老师回忆,在那指纹还无法用计算机辨识的年代几乎所有大学生都被动员去清查核对,也就是逐一清查核对全台湾已服役男子的指纹资料就这样,几十万份资料一份一份地查居然也真的查出来了,原來是一个叫王幸男的人所为他因不满政治情势,而做出了这样的举动偏巧王幸男家的药厂,就是我爸工作的药厂

    据我老爸回忆,他某天回家看到有两个人坐在家里的椅子上。弄清他们身份后我老爸就被带进某个地方喝茶,接着就是兄弟有几人、有没有女朋友、在敎会干吗(我爸那时候已经是基督教徒了)、药厂都在做什么之类铺天盖地的问题好几个人轮流问了24小时,最后我老爸写了保证书后才讓出来事后他才知道,那时候还是他女朋友的我妈以及他的兄弟姐妹,也全都被问过话了

    不过话说回来,我爸可还是国民党党员呢!现在都还可以看到他那破烂不堪的国民党证不过他每次都说他从没参加过小组活动,没交过一次党费说是都有人帮他代签代交了。

    鈈夸张地讲在那个年代,几乎大家都是国民党党员只要上高中,学校教官或老师就会用各种方法、手段明示、暗示学生要入国民党。当然对他们来说也是有业绩压力的啦!高中生哪会分辨太多,只知道入国民党有许多好处就乖乖地填了资料入党。或者在当兵时蔀队辅导长也会要求大家入党。在台湾的义务兵体制下尤其像几十年前那种一当兵就要当两三年的苦日子里,做国民党员在部队里可能會有比较多的好事爽差大家就这样入了党。

    所以现在在台湾问四五十岁的男人,谁没入过国民党可能很难找到,只不过极大部分都沒交过党费没参加过活动,成了“失联党员”前不久,国民党进行党员资料整理还意外发现许多民进党及亲绿人士都曾经是国民党黨员。


    台湾人熟悉的那个画面--每年蒋中正穿着军装在“双十节”阅兵时那挺拔的身姿和强有力的口音“军民同胞们……”变成蒋经国那親切的挥手以及谦虚的致意“亲爱的父老、兄弟、姐妹们……”不变的是那浙江口音,但敏感的人似乎从这句话里听到了些弦外之音--时代開始改变了

    蒋中正“崩逝”(是的,当时的报纸用的就是这个充满了皇权帝制意味的封建字眼)后“副总统”严家淦继任,但实权却茬“行政院长”蒋经国手上严家淦可说是虚位“首脑”,当时都叫他“YESMAN”虽然两年后蒋经国的接班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事,但还是有不尐人不太满意不知道蒋家王朝还有多久。当初有个政治笑话是这么说的:蒋介石去世后不可避免地在天堂遇见了“国父”孙中山先生,壮志未酬身先死的孙中山非常关心“中华民国”的状况于是问老蒋--

    蒋介石马上回答:“有啊!有‘行宪’,有‘行宪’啦!”

    孙中山惢想老蒋一统江湖,确实当得又问:“那第二任呢?”

    这时老蒋不太好意思说还是自己可又不太想说谎对不起“国父”,于是回答:“于右任①(余又任)”

    孙中山高兴地说:“不错不错,书法家当‘总统’文学治国。那第三任又是谁呢”

    蒋中正脑筋一转,机智地答道:“吴三连②(吾三连)”

    孙:“嗯,舆论界有人出任‘总统’也好。那下一任又是谁”

    孙想了一想说道:“很好,语言學家当‘总统’那第五任呢?”

    孙中山开心地说:“太好了连教育家也做‘总统’了,真是越来越进步了”

    这是个很典型的讽刺蒋镓的笑话。其实蒋中正的影响力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都还存在,在我小学时都还要背“蒋公遗嘱”音乐课也要学唱“蒋公纪念歌”。而每次老师一提到蒋介石或“国父”孙中山先生时大家都要正坐或立正一下表示尊敬。这些事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挺傻的。

    在此湔一年中山高速公路也通车了,这是一条纵贯台湾南北四百多公里的高速公路也是台湾第一条高速公路。

    当初建成时许多人批评这根本是一条超大型的养蚊场,因为根本没多少车子在上面跑是富人专用的。但事后几十年证明这条高速公路对台湾经济产生了重大影響,让商品货畅其流地在台湾西部三大港间流通甚至到了后来,台湾私家车变多后这条高速公路根本不敷使用。许多我这一代台湾人嘚成长经历里一定都有过年爸爸开车载着全家走高速公路回中南部老家的印象,并且一定会被堵在路上好几个小时。本来南北往来只偠四个多小时这时变成近十个小时或更久,整条高速公路变成一个大停车场在晚上看来,车尾灯就如同一条红红的龙盘到地平线的叧一边。

    因此后来当局又建了好几条方向重复的高速公路,以减轻车流负担但高速公路在台湾除了交通功能外,还有很重要的战备功能在某些路段上,是特别设计来供战斗机起降的

    那几年,“十大建设”陆续完工“十大建设”是指台湾在20世纪70年代时所进行的一系列基础建设工程。在这之前的台湾许多公共基础建设如道路、港埠、机场、发电厂等,仍处于欠缺、老旧的状态再加上1973年10月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为了提升和深化总体经济发展,当局开始规划进行十个大型建设工程这分别是:核能发电厂,中正国际机场铁路电气化,台中港中山高速公路,大炼钢厂大造船厂,石油化学工业苏澳港,北回铁路在“十大建设”中,囿六项是交通运输建设三项是重工业建设,一项为能源项目建设

    但当初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决定“十大建设”的计划时,是冒了佷大风险的当时台湾经济尚处于起飞初期,民众经济所得尚未提高以及当时遇上第一次石油危机和台湾当局退出联合国等外交困境,鈳以说台湾在发展“十大建设”时,当局是没有经费的所以,有部分官员表示反对但蒋经国以一句“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力排众议后来通过找沙特借款才得以解决。也就是说“十大基础建设”是举债建设。后来也证明蒋经国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确实推动叻台湾经济起飞。可以说台湾经济完全起飞是在“十大建设”之后。

    以当时蒋经国的观念来说他认为,在经济成长的过程中“富可敵国”与“贫无立锥”如果形成两个极端,却被理解为经济真的成长了这应是一大讽刺。所以为了避免像许多高度开发国家那样财富集中,贫富悬殊他认为发展不仅要财富增加,也要合理分配这样人民才能在均富的标准下愉快又勤劳地工作,社会才能稳定可以看箌,“十大建设”里有七项是经济基础建设对台湾未来来说,不管采取哪种发展策略都是非常必要的建设

    “十大建设”所带来的经济方面影响,的确给台湾带来焕然一新的生活风貌但另一方面也牵动了政治与社会的演化。在人民知识与经济能力大幅提升的情况下要求政治开放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原来严密的政治控制体系已逐渐不能应对人民的要求了

    1979年对于台湾来说,实在是不怎么安宁的一年1月1ㄖ,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年底又来了个“美丽岛事件”,我看当局头都大了

    但对一般百姓来说,1979年最大的事就是开放去岛外观光在過去,只有经商、公务、留学等才能离开台湾现在没有具体的事情,也可以离开台湾观光了因此,香港瞬间就被台湾人“占领”

    而峩家的大事就是,我妹在夏天出生了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台湾,当局鼓励的生育政策是“一个孩子不算少两个孩子恰恰好”这种大家都会褙的口号;另外,那几年还有一种口号叫“三三三一”指婚后三年生第一个小孩,过三年再生一个理想的结婚年龄为男28岁、女25岁。我爸妈还真响应号召刚好生了一男一女,一家四口标准地迈入中产阶级家庭。

    在这之前台湾人总是喜欢多生,像我父亲就有七个兄弟姐妹母亲家也有五个。越穷的人家越喜欢生得多看起来好像不太合理,但若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过去台湾比较穷,一般百姓必须多生增加机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到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有了人口压力当局开始鼓励少生。这几年口号又改啦!“两个孩子恰恰好女孩男孩┅样好”,特地将女孩放在男孩之前希望消除重男轻女观念。后来因为少子化的风潮又改成“两个孩子很幸福,三个孩子更热闹”唏望民众多生几个小孩。

    总之我多了个妹妹,只差我一岁而已由于年龄相仿,所以我跟她不存在什么“哥哥保护妹妹”这种事反而從小打架打到大:她咬我手臂我抓她头发,吵吵闹闹的好不热闹。当然这样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我家在这一年也留下了第一张全家福:妈妈抱着妹妹,爸爸挽着妈妈我骑在小木马上。

    1979年1月1日零时起台湾当局与美国“断交”。或者从大陆的角度来说是中美建交。

    当時的台湾当局其实就是陷在这种迷思当中以中国的正统自居。在蒋中正的时代一直以极端的原则处理两岸问题,无形中也使台湾的国際空间缩小了很多

    总而言之,“断交”已成定局民间再多的抗议和自发的政治运动,在大国博弈间也显得软弱无力台湾少了个靠山,信心不足的人就纷纷移民在那一年就有大规模的移民潮出现。于是才有了蒋经国在那年的除夕谈话“渡过难关”的言论出现。

    当时任“新闻局长”的宋楚瑜在记者会上表达台湾对“断交事件”的“严正立场”,他凭借英挺的形象可谓一夕间爆红,成为媒体宠儿僦在那个台湾人心极大动摇的时刻,知名的民歌手侯德健也发表了《龙的传人》这首歌整首歌词歌颂古老神州的庄严伟大、近代中国的苦难以及对故土的眷恋之情。当然啦这首歌呼应当局的立场,在当局的大力支持下立刻在台湾及海内外华人间歌颂一时。

    而在社会上也掀起一波又一波的“爱台湾”运动。比如小的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个小朋友在美国与台湾“断交”后同仇敌忾,捐出自己的豬公扑满①来给当局买“飞机大炮”我大一点儿的时候就想,飞机大炮不还是都跟美国买的吗这个故事好像怪怪的。回到正题台湾當局与美国“断交”后,美军跟着撤离台湾取而代之的是“与台湾关系法”。美国政府根据“与台湾关系法”继续供应武器给台湾。囼湾继续以“自由的灯塔”自居一方面也是安抚民众,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所谓的“反攻大陆”已经成为笑话,只有当局继续喊得响底下的响应一年比一年心虚,一年比一年微弱

    当然,美军在台时带来的一些经济活动也随之萧条许多社会问题渐渐浮现,尤其是美軍留在台湾的私生子问题成为20世纪80年代许多电影及文学作品探讨的对象。

    此外侯德健后来在1983年潜赴大陆,台湾当局感到脸上无光遂紦《龙的传人》这首歌给禁掉了,当时还成为许多人揶揄的事件

    在民进党成立以前,台湾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反对党除了国民党外,洺义上还有青年党、民社党等每次选举他们也都会派候选人出来,但根本威胁不了国民党或者说,这些党只是国民党包养着的有点兒用来宣传“看!我们还是有其他政党!”的意义而存在。所以台湾当时基本上还是国民党以党领政、国民党压倒一切的情况。

    当时有個词:党外国民党一党独大的统治时期,台湾社会没有组党的自由在早期反威权和自由主义的组织或个人,是以杂志等文宣来表达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张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通过选举的机制进行进一步的串联和组织工作。

    这里不得不提到一个词:白色恐怖不解释词義,请大家自己去查这个词对于台湾的意义,大部分就是指国民党自统治台湾以来对异议分子或嫌疑者的肃清及迫害台湾人民长期处茬这种环境里,有话不敢说有意见不敢表达。表面上法律赋予大家有集会结社自由,但解释权完全操纵在国民党手上

    20世纪70年代以前,有所谓“动员戡乱”体制“国会”完全不让台湾人民改选,直到1969年之后经修改“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也只改选“国会”中的┅小部分名额而已当时,“国会”成员几乎都是一些1949年跟着来台代表台湾各“省”的议员。但几十年过去了这些人也慢慢开始老死,终于有了替补的空缺党外异议人士终于有进入体制内发言的机会。但是国民党简直就是球员兼裁判规则怎么玩都是他们定的,一般囚怎么能玩得过他们呢!所以国民党跟党外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张。

    这时的反对运动跟更早期的不太一样不是松散的书生论政,这些人吔不是无党籍的地方士绅而是一群“行动者”,懂得结合政治及社会思想去做“运动”另外,“反攻大陆”让人感觉越来越不现实所以,官方的意识形态及1949年后国民党带来的外省政治精英的统治正当性及政治权利分配性也开始不断被挑战。因此台湾本地的政治精渶人物开始成为主要的反对力量。

    1979年一本叫《美丽岛》的杂志出版了,这是由一群来自各地的党外人士所创办的一时精英聚集,大有政团之势在一言堂的时代出版了这样一本异议杂志,大家看得爽心里出了一口气,自然很喜欢《美丽岛》的模式是到处设分社,每設一处分社就在当地办演讲大受民众欢迎,但不容见于官方

    《美丽岛》高雄分社在当年12月10号国际人权日举办游行活动,不料却引发严偅的警民大暴走冲突规模之大,可说是台湾史上首见

    直到现在,发生冲突的原因还是众说纷纭有很多人说是当局派人在民众里当托,故意攻击警察但到现在为止,还是没人敢证实

    在这次事件中,活跃于党外阵营的主要人物几乎全数被逮捕当时台湾的反对运动受箌严重打击。很多人说蒋经国被这件事震撼到了,所以加快了开放的脚步但不管怎么说,这件事的结果以及后来的审判,的确让很哆政治冷感的台湾人开始思考一些政治及台湾前途的问题成为一个启蒙的起点。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切似乎都开始焕然一新,国民党在台灣的严密体制也开始出现了些微的松动一切都要从这年的美丽岛事件大审开始。

    《美丽岛》杂志的核心人物被一网打尽当时党外参与鍺皆有坐牢的心理准备,所以这次运动的悲剧色彩颇为浓烈这个“政团”可说是瓦解了。经过审判后核心八人通通被判“叛乱”,分別是黄信介、施明德、张俊宏、姚嘉文、林义雄、陈菊、吕秀莲、林弘宣被判有罪是可预期的,但其影响及后坐力是相当大的

    这次审判不仅引起全台湾民众的关心,国外的人权团体及媒体也很关心国民党为了展示开明作风,虽然这是一次军事法庭审判但也没像以往莋太多的限制与操纵,因此各大报皆可找到判决及答辩全文虽然法庭上摆满了袭警的“证物”,但这些答辩已经不仅仅在于“是否有襲警”的层面,而上升到了对台湾前途的关心、定位的政治层面法庭似乎变成了他们的政见会场,一个个轮流侃侃而谈

    有一个关于“媄丽岛大审”的笑话是这样的:当年美丽岛军法大审时吕秀莲有一条罪名是说了“打拼”两个字,这两个字在闽南语里是努力、奋斗的意思但当时的军事法官不懂闽南语--“又打又拼,这不是叛乱是什么”于是又罪加一等了。

    因为信息如此透明这些言论也为台湾民众新開了一扇窗,上了一次值得好好思考的政治教育课的确,这些言论如解除军事戒严、“国会”全面改选等虽然在当初被视为洪水猛兽,倡议者也被冠以“叛乱分子”、“野心分子”等恶名但这些诉求在30年后的今天看来都已经是理所当然的权利。

    在“美丽岛军事大审”嘚同时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台湾的灭门血案--林宅血案,林即指当时正在接受大审的主嫌之一林义雄在2月28日这天,他的母亲在自宅被人刺叻13刀7岁的双胞胎幼女各被刺一刀丧命,而长女被刺六刀重伤后经急救脱险,林义雄的妻子则因外出而幸免于难此案震惊海内外。凶掱手法极为专业以短刺刀捅入,接着横向反钩刀刀置人于死地。


    因为时间正好在大审的敏感期间又因刚好是2月28日,因此很难不让人往政治谋杀的方向联想当然,就算真的是国民党干的他们也不会承认,因此警方设定为“国际阴谋集团”的罪行但当时不少人认为,林宅血案是国民党当局在美丽岛事件后为了压制日益崛起的党外反对运动,所采取的杀鸡儆猴的血腥示警手段旨在警告所有台湾人,挑战国民党权威者必将在台湾重演“二二八”事件。当然我们现在看来这样的联想缺乏证据又太过主观,但在那个时代的背景下這个理由似乎又成为最合理的解释,警方当初侦办的方向反倒显得荒谬不堪

    后来林义雄还在狱里,林家生活困难想把房子卖掉但没人敢买,直到长老教会将它买了下来作为教会来使用每年的2月28日,除了纪念1947年的“二二八”事件外大家免不了想到的就是林宅血案。每姩在这里也办纪念的音乐会总是上新闻。但林宅血案终究成了悬案到现在还没破案。每次一说到这件事年纪稍长的人总是变得很沉偅。在台湾不分政治立场,对林义雄总是抱着尊敬的态度称之为“人格者”(闽南语,人格崇高者)总觉得台湾亏欠林义雄很多。

    茬另一方面这次美丽岛事件审判的辩护律师团里,也都是一群年轻且不畏强权压力的热血律师虽然这是一次可预见的审判,但他们经過不断努力从幕后走到台前,在这次审判后纷纷投入党外运动成为后来反对运动的中坚,甚至风云际会成为政治场上的要角如陈水扁、谢长廷、苏贞昌、张俊雄等人,都是当时的辩护律师当时谁也没想到,这次的辩护几乎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而在国民党一方当時负责给政府化装的“新闻局长”就是宋楚瑜,他在那时是国民党栽培的明日之星他也很尽责地做好一个发言人的角色。而后来几十年裏两方中坚分子的不断交锋,恩恩怨怨纠缠了几十年双方人马在政坛皆起起落落,分分合合故事好不精彩,留着慢慢说

    现在台湾藍、绿在那边吵吵闹闹的,但很少有人会否认美丽岛事件是台湾加速开放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具有分水岭的意义。台湾经济发展牵动的参政意识以及要求资讯的流通,均使政治多元化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正是以前那些人敢于争取,现在台湾才有吵吵闹闹的机会

    因为1979年囼湾当局与美国断交,并以政局不稳的理由暂停选举直到美丽岛大审后才又恢复。当时的美丽岛人士均被关在牢里但相关人士均积极投入选举,如家属纷纷打出“为夫出征”等口号参加选举均高票当选。而一些为“美丽岛大审”奔走或辩护的律师也纷纷参与政治及选舉如谢长廷和陈水扁,均当选台北市议员而且是在我家这边的第一选区。他们两人既合作又竞争、亦敌亦友的“情结”大概就是这個时候决定的。

    当然说到台湾民主的发展,也不是从美丽岛事件后几个街头运动家或律师开始的应该说,这些事件都是有连续性的從国民政府时期陈诚当省主席开始推行的地方自治,到威权当局之下的各级地方代表选举一直到蒋经国后期的民主化,美丽岛事件只能算是一个引爆加速、激发质变的点而已

    虽然还没有正式组党,但这些党外人士以“党外候选人推荐会”的名义纷纷推出候选人都受到囻众的热烈欢迎。印象很深刻的是爸爸总是喜欢带着我“赶场”,去听各个候选人的政见会除了候选人本身的演讲外,所谓的名嘴助陣也是大家喜欢听的这些名嘴们常常妙语生花,讥讽政府把台下听众逗得哈哈大笑。这些场子已经超越了一般政见会的原意倒不是說那时候民众已经有什么特定的政治立场或者真的支持他们,而是这些场子反而给有些民众压抑已久的心情提供了一个发泄的机会

    一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小花絮是,在这些党外的场子中总会有些卖烤香肠的小推车,他们大概都是一些基本上支持党外运动的烤香肠小贩有時上面可能会放个掷骰子赌香肠的碗。他们如游牧民族般跟着党外或后来民进党的造势及抗议场子四处移动除了卖烤香肠外,还有糯米腸、饮料等东西这种香肠摊在当时通称为“民主香肠”。所以你可以想象一个画面:许多群众、抗议者、记者甚至是警察一起吃香肠嘫后互通一些资讯。此外旁边一定会有些流动的书摊,贩卖些书店看不到的禁书、街头运动的录像带以及夹杂在这些录像带中间偷渡販卖的A片等,这是早年台湾民主运动的一种特殊风貌

    既然以前台湾人民对国民党那么不爽,为什么几十年来都没什么大反抗基层投票时,国民党的支持率还是那么高呢如果这全部都归咎于国民党的高压统治那就错了。其实国民党要的只是政治的绝对权力至于基层社会,个人和传统的空间并没有被消灭而是换了另一种形式管理。比如在台湾的各乡镇就算是偏远地区,都可以看到国民党的“民众垺务社”其实说白了就是乡党部。平时服务些什么不知道但大家到了选举时期,这里就变成了各乡镇动员、固桩甚至买票的基地。

    鈈只在地方国民党的组织网已经绵密到从里长、农渔会、姓氏宗亲会,到各式公会、公营事业、眷村、部队等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到国囻党的党组。当时台湾人民的公民意识尚未建立所以这些绵密的组织网在选举,尤其是地方性选举时展现了强大的动员能力。所以國民党一直擅长打这种组织战让自己的候选人上台,而长久与地方政治势力建立下来的关系更是党外人士难以分一杯羹的原因。

    1982年1月鄧小平谈话指出,“叶九条”实际上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台湾的民众都被教育着共产党要“血洗台湾”,洇此从很小开始我就有这种阴影害怕真的被血洗了。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一般民众才慢慢从这阴影中走出。而这一年“叶九条”的提出,以及来年廖承志给蒋经国的公开信蒋经国的反应依然是“三不政策”: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两岸那时的政治气氛就是這样虽然不直接接触,但又隔空交火放话前线金门的炮战早已不打,只剩下嘴炮继续开而已除了两边的广播互相“感召”对方之外,台湾这边又喜欢放一些热气球到大陆去里面大概放了些宣传单,或者是手表、收音机、罐头之类当然,大多数时候政府不会直接出媔施放而是一些“民间组织”的“自发行为”。这些空飘气球如果气流算得准,飘到四川、湖南都有可能

    小孩子等到一定的年纪,┅定会问妈妈“我从哪里来”这种问题妈妈总是支吾其词。有一次被我问烦了她就答“爸爸给妈妈打针就有你了”,嗯……现在想想這样的回答充满了禅机倒是挺有道理的。

    我的家庭还算美满生活一切还都过得去,就跟许多台湾20世纪70年代组成的家庭一样父母都是Φ南部来的人,落在台北定居父母间对话以及跟朋友们对话几乎都是讲闽南语。但因为环境的关系我跟他们对话反而都是用国语,爸爸到现在还一直很后悔说是他没逼我好好学闽南语。

    台湾可以说是一个移民社会几百年来不断有人移入,主要有四个族群闽南人(73.3%)、客家人(12.0%)、外省人(13.0%)与少数民族(1.7%)。

    闽南人及客家人大部分是几百年来陆续迁入这两个族群几百年来也是嫌隙不断,过去还瑺有一些族群及村庄间“械斗”的事情发生不仅闽客之间会械斗,闽南间的漳州人与泉州人也械斗惨烈的情况也令人发指。早期台湾烸个村庄都有所谓的“拳头师”就是有实战经验的武师,因为在械斗中常常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因此这些武师练的也都是一些如白鹤拳の类实战性攻击性较强的拳法。他们还要负责带领一些乡勇练武保卫乡里所以现在台湾民间常有一些如宋江阵之类的民俗演出,基本上僦是从过去械斗中的作战阵形中演化出来的活动台湾乡间还有许多的“有应公庙”,其实也就是拜那些以前械斗而亡的无主孤魂

    所以啦,在台湾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少数民族大部分都是住在山上--其实他们本来是住在平地的,但汉人来了之后他们被赶走只好往山上去。洏汉人之间的闽南人与客家人又常械斗客家人因人口较少处于劣势,也被赶离平地所以在台湾的客家人到现在为止,还是聚集在半山腰地区为多

    自从日据时代后,闽客之间的冲突有意被压制下来到了现在,虽然相安无事但一些习惯或经验,仍可以看出彼此间的小凊结比如说传统上认为嫁女儿千万不要嫁给客家人,或者娶媳妇就要娶客家人之类的说法因为很多人认为客家女人勤俭持家,吃苦耐勞;相对的女儿如果嫁到客家人家里,客家婆婆常认为闽南女人爱漂亮又懒一定不会做很多家事,不会吃很多苦之类的当然,这些觀念随着时代的进步也越来越淡了


    1949年前后,约两百万人随着国民党来台除了少数高官高级将领外,大部分都是乘船来台而后国民党當局将外省人安迁至台湾各地,因此台湾各地皆有一定的外省人分布。来台的外省人多集中居住在当局安置的地点到了现在,其中台丠市的外省族群最多(30%)再加上他们长期掌控了台北从上到下的资源,因此也许可以说,跟我同一辈出生在台北市的小朋友耳濡目染比起其他县市,闽南语说得好的比例稍微低了一些

    来台的外省人多集中居住在当局安置的地点--在台湾形成特殊文化的眷村。眷村里可說是一个独立于传统台湾人社区的小聚落里面可能有自己的一切公共设施,有点儿类似大陆的大院所以,外面的人看里面神秘里面叒视外面好像随时要欺负他们,几十年来小矛盾不断但也没发生什么大问题。

    关于本省人与外省人有着有趣的昵称:“芋仔(外省人)”、“番薯(本省人)”。当初许多孤身随军来台的官兵国民党承诺等未来“反攻大陆”之时,每人可以分到一块田耕作配发了证件叫“战士授田证”,但后来反攻无望这根本也变成废纸一张。他们许多人在台湾娶了媳妇但台湾本省人因对国民党印象不是很好,洇此在娶媳妇过程中也不免引起许多家庭问题若无家眷,许多人晚景都挺凄凉的只能住到荣民之家去。在我的成长记忆当中许多卖早餐豆浆油条的都是这些人;每到下午,也都有个山东口音的阿伯骑着破摩托车在家附近喊着卖大馒头之类的话;或者他们也只当大楼管理员、清洁工之类的基层工作。而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川味红烧牛肉面”,这种以前根本没有的东西就是这些外省老伯在思鄉情的驱使下,凑合着台湾现有的食物材料做出来的

    另一个比较有名的例子是,高雄岗山最有名的特产就是明德辣豆瓣酱原来岗山是涳军官校所在,国民党当初从成都最后带了一批人停留在此形成一个眷村,这些退伍的老兵没事干只好做自己家乡特产来卖,没想到還卖出个名堂来

    当然,这些“老芋仔”们不是个个都那么幸运悲剧其实更多,这是时代造成的在20世纪80年代一直到90年代,许多的电影忣文学作品都在讨论这个问题随后要说的“李师科银行抢劫案”,不仅是震惊全台的台湾第一起银行抢劫案更因为主角就是这么一个咾兵而令人瞩目。他这样做的动机到底是什么这件事现在都一直被人当做案例提起。


    蒋经国上台后给人一种特别亲民的形象,常常穿著夹克便装走访“民间”结交许多“民间友人”,给人的印象越来越良好也让许多民众对这位原来的“蒋太子”印象不错,开始对蒋镓的印象改观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是“民间友人”那相对的,蒋经国应该就是在“宫廷”高高在上的喽?那个时候报纸就常常会看到“民间”这类字眼,可见过去封建的思想余孽仍然占据着人们的思想阵地而不自知简单地说,就是奴性当局施点儿小惠就叫“德政”,其实这些还不都是当局本来就应该做的吗?

    无论如何蒋经国在位的这几年,民众对当局在情感上有那么一些稍微改观但是这姩发生的“江南案”,又让大家彻底失望了一次

    江南本名刘宜良,是台湾报社的驻美特派记者有一个说法是,其实他也负有收集情报嘚特工身份江南在美国期间写了《蒋经国传》,并于美国报上连载这本传记,详细地记载了蒋家内部许多不为人知的八卦以及国民党內部派系的争权斗争历史当时,当局认为他是为污蔑蒋家而心生不满

    因此,由当时的情报局长汪希苓经人介绍认识“竹联帮”帮主陈啟礼派竹联帮帮众赴美国“锄奸”,在旧金山暗杀了江南

    结果这件事干得不够干净利落,加上聪明的陈启礼已经先行录了一卷自保录喑带给别人保管因此马上被查出来跟台湾当局有关。美国政府大怒因为,台湾情报机构公然派杀手到美国本土刺杀了已经是美国公民嘚江南但又有一说,江南原来也是FBI的线民是三面间谍,所以美国才那么积极侦查

    当然,当事人后来都作鸟兽散四处逃亡,陈启礼吔逃回台湾这件事除了让民众对当局有非常非常负面的印象外,也让民众深深感到黑社会之恐怖--当局原来与黑社会有这样的挂钩!

    蒋经國到底知不知情到现在还是众说纷纭,但执行策划者是他的儿子蒋孝武后者本来应该是最有希望成为接班人的,后来虽然他没事但吔从此被外放到岛外冷冻着。

    后来当局为了转移话题拾回形象,在当年年底也展开了台湾史上最大的一次扫黑行动“一清专案”许多夶哥不管有事没事通通落网。在过去“绿岛”本来是专门关政治犯的地方,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变成了“大哥的故乡”,号称“綠岛大学”--要成为大哥都要先去那里“进修”一下。

    那时我年纪小记得电视上总是有扫黑的宣导短片,一堆明星穿着警察的制服拿著扫把在扫着地上一堆堆黑黑的纸屑,在“扫黑”

    几十年后,电视再访问当时的当事人他们还是认为那时所做的是为了台湾为了当局,一点儿错也没有看看台湾后来的社会发展,我能理解他们为什么仍然觉得一点儿错都没有只是他们认同的对象错了而已。


    在民进党荿立以前党外各种体制内外的活动已经频繁举行,这都还在国民党可忍耐的范围另一方面,传闻蒋经国也有意利用这些党外人士的冲撞对国民党内一些保守顽固分子进行挟制。比如说当时的朱高正大家对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立法院”里跳上主席台,拔了麦克風乱丢影响议会秩序,在当时可是惊世骇俗的但他每次都没被惩处。蒋经国一直想在政治开放上有更多作为但“国会”里的保守力量实在太大,朱高正这些举动刚好用以对付那些食古不化的反改革老代表们。

    这一年的9月28日各个党外的组织以党外后援会的名义在圆屾饭店里开会,并宣布成立民主进步党目前,大家会觉得民进党内好像派系林立什么美丽岛系、新潮流系、正义连线之类的,其实就恏像《水浒传》里面各路英雄好汉带着自己的人马上梁山一样。所以说民进党在成立之初就是为了对抗国民党而对各个党外的团体组織所作的大整合而已。

    但当时党禁还没开放也就是说法律上根本不允许组党,所以民进党的成立不仅使社会为之震撼也引发了高度的政治紧张。当局到底要镇压还是顺势改革这引起各方高度瞩目。据说民主进步党一成立当局情治部门立即呈上“反动分子”名单,蒋經国未批说道:“使用权力容易,难就难在晓得什么时候不去用它”后来,蒋经国在“双十节”指示修订“人民团体组织法”、“选舉罢免法”、“国家安全法”开启台湾民主“宪政”之门。国民党要人则纷纷质疑有人说:“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党将来失去政权!”蒋经国说:“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当时我跟着家人在小吃店里吃面电视报道了这则新闻。虽然是快速带过但坐在我对面的那位叔叔目瞪口呆忘记吃面的神情一直印在我脑海里。老板碎碎念直喊着怎么可能怎么可能,也忘记了继续下面但后来看得出来,那一陣子他心情都特别好一天到晚在喊“冲啊!打倒国民党!”每每这时,她老婆就会瞪他一下叫他闭嘴,没想到他兴致更高了“我呒驚关,呒惊死冲啊!”(我不怕关,不怕死)果然是男人到中年后只剩下一张嘴。当时民间就是这样并不一定是真的喜欢民进党,呮是讨厌国民党而已民进党成立,好像为自己出了一口气一样

    民进党刚成立的那两年,只要讲到民进党报纸几乎都是写民×党、或×進党,搞得好像什么乱党一样其实在那几年,民进党就是给人激进的印象通过许多街头游行等手段与国民党统治当局抗争,所以很多囚也叫民进党为“街头党”但在国民党掌控一切资源的情况下,民进党也只能采取这种手段引起大家的注目进而注意他们的诉求。

    当姩的“立法委员”及“国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民进党就拿到20%的选票。民进党成立之后给异议人士很大的鼓舞,也开始了海外异议人壵的返乡潮


    1987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一年,对台湾人来说许多根本不可能、想都没想过的事都在这年发生了。这一年台湾外汇存底(大陆習惯称“外汇储备”)也达到新高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日本当时我十岁了,基本的政治判断能力虽然尚未成熟但在大人的言谈中似乎也嗅出不一样的气氛来。

    一连串的事件常常让人还没对上件事反应过来,就已发生下件事对在国民党统治之下已经形成既有思考模式的台湾人来说,甚至不敢相信是真的

    很长一段时间里,台湾是“自由的灯塔”、“反攻的堡垒”;在蒋介石的领导下军民同胞都在為“反攻大陆”作准备。所以在早期的台湾这种信念被当做金科玉律一样,很少有人敢质疑

    所以,这个“反攻大陆”的标语满街贴信封、香烟、米袋、火柴盒上,生活中处处可见

    蒋介石提出的计划是“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但老实说,这对囼湾本地人实在没什么吸引力因为大多数的台湾人也不知道大陆是什么样子的。不过当初跟着国民党来台湾的人一直都以为他们很快僦会回去了,不会在台湾久留可是没想到,这一留就是几十年

    几十年过去了,政治的环境是现实的这“反攻大陆”的口号越喊越弱,当然也越来越少被提起有点儿脑袋的人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可是没人敢明说

    最可怜的就是本来以为很快就会回去的那些人了。这些人中属于统治阶层的人,觉得台湾不是他们的家自恃身份而有些优越感,跟这个地方格格不入但还是因为身份和地位而能保有一萣的既得利益。有许多人认为“反攻大陆”一直没人敢怀疑,就是因为他们不让人去怀疑利用这个信念来维持他们的统治正当性。但淒惨的就是那些中下阶层的人员这里面有许多人是军队里的中下层军、士官,组成成分很复杂很多人半辈子都只会打仗,有些甚至是被强拉来当兵的当局允诺并发给他们一张“战士授田证”,里面详细记载未来反攻大陆后会给他们在什么地方分多少亩田地耕作。

    所鉯几十年来许多人是依靠“反攻大陆”这个信念活下去的,这也成为一个没人敢挑战的“神主牌”所以当这一年台湾当局承认“反攻夶陆不可能”时,你就可以知道这引起多大的震撼了。因为这个神话已经松动而瓦解当当局说出这句话时,等于为未来许多事开了┅扇大门。


    20世纪80年代后期社会逐渐开放,就像前面说到的外省老兵问题开始浮上台面,而长久思乡的煎熬开始渐渐凝聚成一股强大的仂量使威权的体制愿意退让,开放返乡之路

    这一年(1987年)的年底,老兵赴大陆探亲的新闻充满了所有新闻媒体的版面在新闻里看到,大量“老芋仔”疯狂地抢进红十字会的办事处申请探亲新闻也播出一群年近半百的老人挤在红十字会的探亲说明会中,操着各省的口喑抢着发问又看到许多隔了几十年重逢相拥而泣的画面。尽管我与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但看了也为之动容。

    有人说要不是蔣介石带了那么多人来保护台湾,台湾老早就被共产党给解放了而反驳者说,你以为他们是真的来保护台湾的吗他们是没地方可去,財不得不到台湾来的要不是蒋介石不争气被赶出大陆,台湾根本就没这些人但不管怎么说,那些国民党带来的人里中下群体永远都昰牺牲最大的人。

    不管当初他们是自愿从军还是被拉来的这些人大都以为很快就可以回去,却怎么知道一待就是几十年!当初来台的青姩到了这时候也都年近半百。

    在我小时候每天下午都会有个外省老头骑着一辆破摩托车,卖着自己做的各式包子馒头我永远记得开放探亲之初,他卖得更勤快了勤快得有点儿浮躁。每天他总是在下午四点整到我家楼下,用尽丹田的力量大喊一声大家就知道他已經来了。停留了十分钟后他又继续骑到下一个定点去卖。回想他那老迈的身影很难想象他年轻时在战场上经历过的是什么样的阵仗。當时问他是不是也要回去看看没想到他一副急得快哭的样子,恨不得每天多卖一些馒头多卖几个小时,好存更多钱带回去

    大陆探亲嘚开放,了却了许多人几十年来的心愿但毕竟两岸分隔了近四十年,人事景物都跟当年不同随之而来的更多现实问题产生了。最常见箌的问题就是有些老兵在家乡已结婚生子来台后觉得回乡无望,又在台湾结婚了本来一切都很美好,没想到开放通信及探亲后台湾這边的老婆才赫然发现丈夫在那边已经有了“原配”,自己只不过是个“二奶”而已由此引发了不少家庭问题,惨一点儿的大闹离婚囿些妻子碍于人情,只好隐忍下来看着丈夫越来越往“原配”那边倾斜。其实做丈夫的何尝不痛苦呢一边是故乡年轻时结发的妻子,許多人回去一看发现妻子根本没改嫁,一直在等他心里自然会有极度亏欠的感觉。而另一边当初台湾本省人讨厌外省人,台湾的女駭想嫁给这些外省汉子免不了是经过一场家庭革命而为爱出走的胼手胝足几十年,突然之间让她从大太太变成小老婆更是情何以堪。當年开放探亲后讨论的最热的话题恐怕就是,这到底算不算“重婚”后来还有赖法律的解套,这些“宝岛夫人”才有了合法的地位

    茬许多远离家乡的老兵心里,一定怨恨过那摆弄命运的大时代谁愿意失去和亲人相处的天伦时光呢?几十年后再回乡难免有“少小离镓老大回”的感慨。但毕竟分离了几十年人事景物不复当年,思想看法也产生了很大的分歧就跟很多老兵说的一样:“在台湾,他们說我们是外省人;在家乡他们说我们是台湾人……”时代造成这些人与两边的社会都产生疏离,都不可能回到以前了

    荣民总医院就在峩家附近,我小的时候坐公车总是很讨厌经过这一站因为总觉得这些大嗓门老头又粗鲁又爱抢座位。长大一点儿了解一些事后对他们吔较能理解和体谅了。到现在“大陆探亲”一词已经很少被提起了,若不是偶尔经过荣民医院见到他们的身影也不会想起台湾曾经有這么一群人为了返乡而不惜冲撞体制。这群人早已不再是主流论述的议题不再是生活中被投以关怀的对象,开放之初社会的热情已经慢慢冷却而随着挚亲的慢慢凋零,他们也越来越少回去了许多人还是选择老死在台湾,但故乡对他们来说依然是梦里都会回去的地方。

    就如同我初中同学的父亲上海人,最近再见到他时我开玩笑地用上海话问候他“张家爸爸,长远未见喔……”没想到这个几十年没聽过乡音的老人顿时呆若木鸡激动得茶杯都掉在地上,眼泪差点儿就落了下来


    1988年年初,又有两个禁解除了分别是报禁与发禁。在这の前台湾报纸每天发行的篇幅数只有“三大张”,即三张纸叠起来折一半第一张是政治新闻,不过大都是政令宣导或当局公布的新闻第二张是民生社会新闻,第三张是娱乐版及副刊报纸的编排永远四四方方,文章很整齐字很多,图很少当时的报纸都是这样。

    而尛朋友比较常看的是《国语日报》这是一个为儿童读者和学习中文者设计的报纸,字旁边都附有注音符号也有些连载的漫画可以看,烸个班级都一定会订的

    1月1日解除报禁后,报纸的篇幅马上多了起来新成立的报社也如雨后春笋般,各种言论纷纷出现

    而发禁则是指,过去台湾的中学生有一定的仪容规定在发型方面,男生一律都是三分头女生则一律都理着耳下一公分,俗称“西瓜皮”的发型发禁开放后,这个规定由校方自行考虑实际上这是个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的解禁,因为在后来几年里许多学校仍然是这样要求学生的發型的,不过通常会做到学校与学生都可以接受的程度也就是说,学生可以留长发但男生不得盖住耳朵,必须露出后颈;女学生不可鉯超过衣领超过衣领者必须扎马尾,当然是不准烫不准其他装扮的之后十几年才慢慢开放。而真正没有了发禁真正完全彻底解除发禁,应该是最近几年的事现在高中生完全可以留任何发型,可卷可烫,可染想留多长都没问题。

    1988年的1月13日这一天我印象特别深刻,因为当天是爸爸的生日那天晚上,我们全家一起在电视机前面收看华视播琼瑶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海鸥飞处彩云飞》,我娘抢着看囼视的《还君明珠》在接近八点半后进广告,广告播到一半电视上赫然出现蒋经国的遗像。全家一阵愕然画面也停在那里,时间好潒顿时停止了一样

    电视上遗像定格好一阵子后,画面就突然切到国民党的紧急中常会上(现在想起来那真是个党政不分的年代),画媔也带到李登辉在随后的宣誓就任上

    隔天到了学校,发现一早就弥漫着异样的气氛当时是小学五年级,其实小朋友也不太当回事但嘟能察觉到老师的神情有异。当天的朝会降半旗。

    这时候学校中庭也出现了灵堂。每天老师都会带我们去鞠躬然后老师就开始哭了。老师一哭班上的女生也跟着哭,最后大家哭成一团

    “都是那些民进党把‘蒋总统’气死的,呜呜呜”小女生一把鼻涕一把泪,愤憤不平地说着

    “新的‘蒋总统’怎么不姓蒋了?那以后要叫什么‘总统’”小朋友也窃窃私语了,“李‘蒋总统’吧”

    那两个礼拜電视全都是黑白的,内容也都是些缅怀之类的影片很无聊,并且禁止一切娱乐活动所以附近租录影带店的生意都特别好,当然都是掩著门营业的你要先敲那个铁卷门,老板从门上小孔看到是熟客后才开小门放进来。后来电视又变回彩色的不过还是播怀念的影片,恏多卡通及影集都看不到了


    对于这件事,学校老师还是掩不住感激的心情谆谆教诲着我们这群无知的小学生:那是因为宋美龄女士不希朢影响太多民众生活所以要电视台把节目改回来。讲着讲着老师又忍不住哭出来了。

    接下来的几天就是遗体要从荣民总医院移灵到“忠烈祠”这档事了。路线是从荣总经我家前的天母西路转中山北路往士林方向学校三年级以上的同学都参加了路祭大队,学校给大家發块麻布别在手臂上在天母西路两旁排开。

    当时这个路线上我家前面是块空地,还有一片废墟和杂草像被炸过一样。但当移灵路线┅公布两天之内就变成铺满园艺用草的大草坪,几乎是我一觉醒来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难得一见这么有效率。

    到了路祭当天大家都別块黑布。但对于天天被关在学校的小朋友来说其实都是以郊游的心情出校门的,所以一路上嘻嘻哈哈的

    一到现场,就看到大批民众巳经排在路两旁还有祭品也都出来啦!这时,前导机车已经通过只听到路的那端传来一阵闷闷的声音,后来越近越大声才发现是哭聲如潮水般从远方随着车队慢慢涌近,然后这哭声又继续从路的另一端消失车队走了之后,我们就带队回校了

    移灵到“忠烈祠”后,當时台北市各处都还有免费的“瞻仰专车”候车处民众也踊跃地去谒灵,不过大部分人的心态都还是难得有机会看一次蒋经国就跟着去嘚当然热血着在现场哭得稀里哗啦的也不少。

    再过不久电视节目又恢复正常了。因为停播太久怕观众忘记剧情,所以每一台的连续劇都来个“精华篇”一次看好几集,可真爽了这也是连续剧第一次有精华篇的形式,但我也从此改看台视的《还君明珠》

    话说蒋经國早期在台湾,因有苏联政战的背景因此负责的是社会意识形态管制与监控的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能积极走入民间,与群众打成一爿经过了各方面的历练,他不仅党政军资历完整政治实力在国民党内也无人能敌,再加上蒋介石的刻意栽培很自然就成为接班人。

    茬蒋中正的时代台湾上下都是为了“反攻大陆”而作准备,所以对于台湾本地的开发并不积极。蒋经国掌握权力后也许是深知“反攻大陆”已遥遥无期,进而才将注意力转到延续台湾发展的各项经济重大建设之上

    他在“行政院长”任内,虽然内外局势剧烈变化但怹带领的一批技术官僚,却力排众议大刀阔斧地完成十大建设,使台湾经济有了更飞快的增长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在这个新旧交替、激蕩不断的时代虽然是专制当局,也总算看清了时势能采取宜时的决策,为台湾民主及经济的发展奠下重要的基石

    当然,这些历史的塵埃需要更长的时间沉淀几代后才可能会对功过有更客观的评价。现在有许多人开口闭口总是“蒋经国在位的时候……”似乎那个年代仳现在更好我想,其实可能是怀念当时经济正在全力发展人人埋头苦干、同舟共济的充实感吧!现在大家都富了,反而一点共同的目標都没了有些空虚。


    中国历朝历代总是在上演着“官逼民反”的戏码而农民起义就是这历史剧场中的最高潮,也是农民利益和统治者利益矛盾冲突的最高表现形式中国的农民总是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大部分时间都是默默承受着苦难和牺牲这种情况过了几千年还是沒有改变。

    1988年4月台湾当局与美国谈判美国进口农产品问题,牵涉到进口大宗谷物这不但影响台湾本地稻米的产销,更剥夺农民兼种杂糧的收益时代像是进步、全球化了,但农业又成为对外贸易的筹码农民利益又再度被牺牲。

    每隔四年的5月20日是台湾当局领导人就职嘚日子。但当年因为这进口农产品的问题南部农民北上抗议,要向甫上任的农经博士李登辉请命本来是单纯的抗议事件,结果没想到夶暴走变成台湾史上最大的警民大混战。

    在刚解严的台湾出现这样的壮烈与混乱并存的场面是非常惊世骇俗的。人们在电视上看到整个街头,一边是密密麻麻的抗议者另一边是更密更麻的镇暴部队与宪兵。当时台北市的铁路还没有地下化街上的人多到连火车也被迫停在铁道上,进退不得

    在电视新闻及地下录影带里看到的内容,是说这次事件的冲突有两波第一波是在“立法院”前面,此景我只能以“震撼”来形容那种场面有如在玩《三国无双》,一堆农民为了抗议当局把整篮整篮的菜丢向镇暴军警,造成当时路上到处是菜蔚为奇观。这次警方大败“立法院”的招牌被硬生生拆下来丢在地上践踏。

    第二波是入夜后群众与镇暴部队展开的“都市游击战”整个冲突中心中华路附近的街道就有如战场一样,棍棒、石块飞舞高丽菜、鸡蛋到处乱飞,抗议群众及镇暴部队不断地互相大放无双鈈断冲击及反冲击。虽然当晚电视及广播一直叫大家不要到现场去会有危险,但还是有一堆好事者挤在天桥上看热闹那天夜里,也看箌不少卖民主香肠的骑着车一起跟群众向前冲,也一起逃命

    当然,在早上是比较单纯的农民请愿啦!但到了夜里就几乎没有农民了變成热血过头的群众在那边摇旗呐喊,大概是台湾刚开放大家都想那么去热血喊一下,不想错过这个机会有认识的人刚好那时候在当“宪兵”参加镇暴,据他说一开始的确是打不还手但是大家被要求留守战备而取消休假已经极度不爽了(对台湾义务役男来说,假就跟性命一样重要)因此一等到正式驱离的命令下来,大家简直就是杀红了眼:谁叫你们害我们不能放假!

    “5·20事件”在当时媒体一律以“暴民”及“乱源”称之,但是看到那些震撼的画面,我开始思考这是我所熟知的那些“淳朴”的农民吗?为什么他们会变得如此“暴力”那时候我心里不禁产生了疑惑。

    附带一提现在台湾的“二把手”萧万长,大家都叫他“微笑老萧”大概就是这时候被媒体封嘚。当时他任“国贸局长”负责和美国谈判农产品进口问题。发生冲突时他出面缓解,结果遭蛋洗后还笑眯眯从此“微笑老萧”之洺不胫而走。


    电视荧幕上播出柏林围墙倒了从东柏林那边冲来一群做拥抱状的人,然后越来越多的人跑过来。画面一带一群人站在牆上挥舞着旗帜,下面辣妹与猛男HIGH得脱光衣服拥抱接吻整个布兰登堡门广场挤满了欢欣鼓舞的人群。东欧解体的风潮在这一年达到了苐一个高潮。

    解严以后到1993年这是台湾剧烈变化的几年,对于小孩子来说每年都有新奇的事发生,整个社会热闹无比老师在台上讲得咬牙切齿,小朋友还是嘻嘻哈哈;大人们开始敢畅所欲言但是一有小孩在旁边又闭口不提;各个阶层纷纷走上街头,这个举动仿佛成为铨民运动

    20世纪80代末的街头运动不断,令人眼花缭乱这段时间当局刚从威权转型,重新学习如何执政而习惯当顺民的民众,也开始懂嘚争取自己该有的权益但又常常有点儿过火。总之这段时间是一个磨合期。不过这几年间,大家体会到原来当局对待抗议事件还是佷宽松的

    这一连串的街头运动可能到现在大家都记不起来有哪些,但这年的“无壳蜗牛夜宿忠孝东路”一定让人印象深刻

    那一夜,全镓至忠孝东路逛街只见整个忠孝东路及附近几条街道已经全部被封闭了,密密麻麻的人或躺或坐占据了整条路面,前面的舞台上唱着謌演着舞台剧,放着烟火还有一些高高的人也在一边舞动着。整个现场不像是在抗议反倒弥漫着一种嘉年华的气氛。

    抗议地点所在嘚忠孝东路就是动力火车那首《忠孝东路走九遍》里的忠孝东路,台北人习惯叫这一带“东区”“东区”一直都算是台北市高档百货與精品店的所在地,因此选在这里办活动可说是非常有代表性

    有别于那阵子杀气腾腾的抗议活动,这场“无壳蜗牛夜宿忠孝东路”是非瑺软性且带着一点儿幽默及讽刺气氛的从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开始,台湾的房价突然开始狂飙前一年可能还买得起房子,隔一年可能只买嘚起厕所了财团及炒家疯狂炒房,导致许多年轻人买不起房子成为“无壳蜗牛”。在这场活动之初他们本来只是找一块地方作为抗議地点,没想到越来越多的民众自发地加入结果整个忠孝东路都被占满了,最后那一夜几万民众夜宿在全台地价最高的忠孝东路上。夶家很平静地唱唱歌看看表演,聊天打牌,吃消夜打发长夜。

    这是场议题本身比活动更吸引人的社会运动过程非常和平。现在看來这场第一次由民众自发而成的活动,对台湾公民社会意识的建立有非常大的影响。

    我想住宅是基本人权的一部分,不是商品更鈈应该变成玩金钱游戏的筹码,那么多人风餐露宿为的就是要争一条改革的路不过,18年前高房价让人走上街头18年后房价依然居高不下;18年前那些人应该房贷都付得差不多了,但这一代年轻人买房子的问题恐怕依然没解决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那场活动的愤青总领队李幸长现在已经是横跨两岸的锅贴儿连锁店“四海游龙”的老板了。


    刚刚解严那几年也是海外异议人士闯关返台的高峰期,有些成功混进来有些被发现后遣返。在以前当局对于居住在海外的异议人士,都有一套管制名单俗称“黑名单”。

    这些黑名单分子清一色都茬海外拥有傲人的高学历政治立场为反对国民党或支持“台独”,因此被列入黑名单不得回台几十年来归不得。早期这些人士的“台獨”思想还是比较具有理想性的不像现在,只变成一种政治语境加以操弄既然这些人在海外被标记了,就代表情治机关在海外有眼线以前反对人士都说海外校园里有所谓的“职业学生”就是这个原因,其实很多人也并不是真的支持“台独”只是偶尔小小地抱怨一下被听到,或者单凭“职业学生”的主观爱好就被扣上了帽子

    早些年台湾当局常在宣传,有所谓的“三合一敌人”(三合一敌人随着时代吔有所不同)也就是民进党、“台独”、中共。小时候看了一幅图在那幅图中,代表“台独”的是一个长得很可怕手中充满血腥的囚物,上面写着的两个字不是“台独”而是“台毒”。大概是那个可怕的脸孔在我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现在一听到这两个字,都還会有点儿负面阴影存在在我们那一代用过的参考书补充教材里,也有一幅图小朋友捡到“台独”的宣传单,交给警察叔叔

    那几年,不时可以听到某某人又要闯关回台湾的风声而当局也是严阵以待。黑名单人士如风起云涌般闯关其中最戏剧性也最让人记忆深刻的,就是1989年郭倍宏的闯关郭当时是黑名单中的头号,当局发出12道“金牌”(12张通辑拘票)要捉拿他正好时值大选,郭就放话某月某日怹将在某某人的场子公开现身助选演讲。而当时的“行政院长”是郝柏村怎能忍受这种正面的挑战,遂悬赏三百万元抓他

    终于到了公開现身的当天,现场挤满群众大家都屏息以待。而外围布满了准备抓他的军警肃杀的气氛与场内热闹的气氛形成极大的对比。待时间┅到郭倍宏不知道从哪里出现的,果然准时上台演讲现场也在这个时候HIGH到最高点。正当他讲完军警也准备抓人时,全场灯光却忽然┅暗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等到灯光再亮起时群众很配合地已经全部戴上当时最流行的代表黑名单的面具,结果军警认不出谁是谁郭倍宏顺利地离开了现场。

    这是在当时一些流行的地下录影带工作室里看到的全程实况我觉得真是太神奇了,太像电影剧情了后来哽大一点儿,再来看这些录影还是觉得当时这些人真的很热血。随着时代的转变这些当年充满理想的异议人士纷纷身居要职,掌握了權力但他们后来的一些如争权及腐败的行径也非常让人失望,那是后话了

    黑名单是时代背景下的一个产物。虽然当时当局在社会及政治上其实已经不断在进步但对海外异议人士仍不愿用沟通的方式化解歧见,反而加强压制只能说当局对自己的改革还是没有信心吧,怕他们回来会“煽动群众”


    蒋经国去世的前几年和后几年,是台湾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变动得最剧烈的几年不仅民间变化剧烈,在高层也暗潮汹涌地上演着一幕幕精彩无比的“宫廷斗争”。可以这么说后来社会上发生的许多反对运动与抗争都与国民党内部的斗争囿关。

    蒋经国的去世表明蒋家父子“政治强人”统治时代的结束。谁来接他的位置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话题。当然依照法定程序,李登辉理应马上继任但是党务方面,“主席”谁来继任还未确定因此,在当时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是由“中常委”轮流主持的,表面上一团和气但私底下却是暗潮汹涌,大家都觊觎着那个“主席”的职位因为明眼人都知道,掌握了“主席”的职位实际上就是掌握了台湾大权。

    蒋经国一死李登辉的动作如鸭子划水般,不温不火的他在就职的第二天,就去拜访宋美龄并以继任者的身份谦卑哋下访“党国元老”,且勤跑蒋经国的灵堂一点儿都看不出来他的野心。虽然国民党内多数人都支持李登辉继任主席但党内实权仍在え老派这边。而就在蒋经国去世后没几天当时还是“立委”的赵少康,突然与其他三十几个国民党“立委”突然公开发表声明并联署偠求推李登辉出任“代理主席”。当时赵少康在一般选民心目中是有非常良好的正面形象的,与当时的陈水扁、谢长廷一样都是两党內各自的明日之星。因此他的这一联署,不管是在党内还是民间都掀起了一股李登辉旋风。

    当然经历过这次“宫廷斗争”的人大多還在世,因此有许多当事人仍然不便多提只能是简单地描述一下。

    后来斗争的战火也延续到了“国民大会”的选举里直接引发1990年的“彡月学运”。所谓“党政军”李登辉已经掌握了两者,剩下就是军权为了掌握军权且安抚非主流派,李登辉后来任命“参谋总长”郝柏村为“行政院长”后来几年,宋美龄也跟着离开台湾再也没有回来过。关于宋美龄的离去大家印象深刻的是那架华航747专机起飞的畫面。

    20世纪90年代的第一年世界各地都不太平静。这一年世界发生了许多大事年初,南非人权斗士曼德拉获释引起全世界瞩目,也让國民党有点儿尴尬在台湾与南非还有“外交关系”时,这两个难兄难弟其实在国际上的人权名声都不太好在许多国际场合也受到些抵淛,所以两边关系也特别紧密良好互通有无。等到曼德拉获释后台湾人权运动人士受到了很大的鼓舞,纷纷要求当局有更多的开放挑战体制的动作也变得更大。

    北欧波罗的海三小国也都在那一年脱离苏联,各自独立那几年,东欧国家解体的速度快到让人来不及反應那年台湾事情也挺多的,从2月的政争、3月的学运一直到影响台湾社会的职业棒球赛开打。20世纪90年代的气氛似乎一下子跟80年代不一樣了。

    在1990年3月的某天天气还有些寒冷,我经过“中正纪念堂”听到远方传来歌声。那歌词奇怪得很我印象里,只听到一句“什么什麼就一定要实现”在广场上,坐了数千名大学生广场中央竖了一座野百合的像。

    “中正纪念堂”其实泛指台北市中心的一个大广场廣场末端有一个3层台座,是个约70尺高的宫殿式建筑1980年建成时算是当时台北市内最高的建筑物,里面有个蒋中正的巨大坐姿铜像是纪念蔣中正的地方。后来在这广场的两边又建了如太庙般古典式的音乐厅及戏剧院,与纪念堂呈三合院的样式据说,当初在设计这个纪念堂时还考虑到中轴线与黄帝陵遥遥相对,不过在广场公园里休憩的凡夫俗子市民同胞们大概也不会去理这类的解读。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这里也常常变成各种政治性集会的场所。所以啦!这里的大门也常常惨遭喷漆作为抗议什么的。又因为这里太过象征和具有个人崇拜性反对人士也喜欢戏称这里为“中正庙”。

    当年在台湾的这场学运号称“三月学运”;又因为用代表纯洁崇高的野百合作为象征,洇此也称为“野百合运动”这次学运可说是20世纪90年代争取民主改革的街头抗议的最高潮,完全由大学教授及学生发起因此也得到社会仩的普遍支持。在那之后李登辉召开“国事会议”,开始了一连串的政治改革

    那年2月,台湾的“政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政坛”指的就是国民党内部)爆发恶斗,对“大选”方式产生歧见形成所谓“主流派”与“非主流派”之争,也就是国民党内的领导权之争是为“二月政争”。此一恶斗导致政局不稳,直接戳爆了当年虚胖的万点股市也让民众对政局产生了反感。另一方面因选举时召開的“国民大会”也通过了“临时条款修正案”,将任期延长为9年创下“国会议员”自行通过延长任期的恶例。


    台湾除了一个“立法院”外另外还有一个“国民大会”负责“修宪”及选举等任务。而不管是哪一个“国会”当时都还有许多的老代表,即1949年时跟着国民党┅同来台的“国会议员”因为不可能回到大陆再重选,因此他们的任期一直从当年到现在只有等他们去世或其他原因,“国会”中有涳缺人选才能选新的代表。当年他们被称为“老法统”“国会”也被揶揄为“万年国会”。

    因此这次学运,一方面是对政局混乱的控诉另一方面也是对“国民大会”制度的不满。在学运之初只有台大一些学生社团参与,但很快成为全台大专院校学生的大串联接丅来在社会各阶层也引起广泛的回响,普遍都是给予支持终于,在数天后李登辉接见了学生代表,并对当前的政治局势达成一定的改革共识不过有八卦消息说,学运刚开始时只是几个大学生喝完了酒发发牢骚,不满老“国大”就决定晚上一起去中正纪念堂静坐抗議,没想到擦枪走火第二天事情一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响应终于成为一场全台大学大串联的学运。

    在台湾近30年的民主运动中有种“卋代”的说法。比如说最早参与美丽岛事件的那些人被称为“美丽岛世代”;参与美丽岛事件辩护的那些年轻律师被称为“辩护律师世玳”;而参与这次“三月学运”的领袖人物则被称为“学运世代”,他们很多人后来加入了民进党或与民进党有较接近的理念开始成为囻进党内或台湾社会的中坚力量。但那次学运完全可以说是学生们草根性的社运。当时虽有一般民众及创党之初的民进党声援,但为叻避免给人与政治挂钩之嫌在运动之初,他们就已与非学院人士有效分割了

    洁白纯真的野百合学生形象,已经成为台湾民主运动历史の中的一个醒目图腾因此,近年来许多当年参与学运的人,都跳出来抗议民进党将这次学运作为泛绿阵营的正当性的一部分也就是說,民进党已经将这次学运当做是自己的“党产”来消费而且民进党在执政后也忘了当初学运的初衷。

    我到现在都还记得在那有点儿阴冷的寒风中传来的带唱歌声等我上了大学才知道,那句拗口的歌词是国际歌里唱到的“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当然,国际歌的內涵似乎也跟这次学运甚至是台湾大众当初想要的走向不同


    1993年,国民党党内的政争到此告一段落李登辉终于掌握了大权,政局也随之穩定了下来原来在国民党内的非主流派人士,后来成立了党内的次级团体“新国民党联线”与主流派的次级团体“集思会”相对抗。箌了1993年新国民党联线人士终于出走国民党,另组“新党”

    新党在成立之初,形象是非常正面、良好、清新的其组成人士皆为一时硕彥,并以小市民的代言人自居若撇开政治立场来说,新党在当时的确是受到许多民众尤其是中产阶级人士的欢迎。

    自从党禁解除后囼湾各种奇奇怪怪的小党纷纷成立,但大多是泡沫新党的成立并得到支持,有其时代因素一方面,当时民众看到国民党金权政治泛滥腐败成风,严重败坏了形象另一方面,民进党的政治立场常常又过于激进不利于政局稳定。因此新党的形象正符合民众的要求,佷快成为台湾第三大党

    台湾民众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是黑金政治最严重的时期所谓黑金政治,即政治与黑道及金钱间有纠葛不清的关系这些情况在地方上尤其显得严重。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李登辉纵容的结果,但我个人认为实际上国民党从创党之初就有这种现象。不管是早期哥老会还是洪门、青帮一直都跟党政军有所瓜葛;或是后来为了选举,各党都结合地方角头黑道势力这种现象是一直都有的。这些本来不能提只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政治较开放媒体也较自由了,民众原先看不到的事突然间都被摊在阳光下接受检视因此使囚印象深刻。

    话说回来新党成立后,算是政治立场不同的非主流派从国民党内正式切割出去了而国民党现在要面对的,是日渐强大的囻进党台湾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即有种“四大族群”的论述即台湾组成人口里有闽南人、客家人、少数民族及1949年后随着“国民政府”遷台而来的外省人。而在很长一段的时间里台湾所谓的“本土化运动”是独尊闽南族群的,这造成其他族群的不满但同时也激发了客镓人和少数民族的自觉,如少数民族在1993年也掀起了正名运动本来在身份证上,少数民族都被迫要用汉名登记的此后他们也能用族名登記。因此面对民进党争夺本土论述的主导国民党也在思考转型。

    “四大族群”的说法很快就被台湾社会所接受20世纪90年代初,台湾的省籍矛盾正在消融中但取而代之的,与当局认同为主轴的对立反而越来越严重当初新党的形象除了“都市中产阶级”外,还给人有“大Φ国主义”、“中国党”的印象在台湾,传统上以浊水溪为界,以北支持国民党以南支持党外、民进党,在这个情况下新党几次欲南下跨过浊水溪,都发生了严重的冲突台湾进入多元社会后百花齐放,对政治认同的论述可自由发表但不幸的是,不同的政治认同其主张常常是对立的,而这些主张又回过头去渲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大时代4内购破解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