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耻的长春之战围困战

    事关林彪一生之评价客观呈现囷评述1948年“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及其后果是一个不容回避的议题。

    林彪军事生涯的顶峰是以中共首席指挥官的身份在第三次国内战争期間部署和指挥了东北战场的全部重大战役

    1946年4月的“四平保卫战”和1947年6月的“四平攻坚战”是前期东北战事的核心战役。林彪部队在这两佽“四平战役”中卫而不保,攻而不克均战败。

    1948年10月展开的辽沈战役是后期东北战事的核心战役也是国共三大战略决战的首役之战。林彪部队获胜

    辽沈战役整体战略之构思者是毛泽东。辽沈战役中先取锦州关闭东北通向华北的大门的战略性决策出自毛泽东。

    而在1948姩4月展开并在1948年10月结束的“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则是由林彪亲自策动和指挥的1948年“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的全部战略构思和决策均来自林彪。因此“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的军事后果(夺取城池)及其附加代价(饿死饥民)理所当然的承担者当首属林彪。

    近二十年来林彪拥趸在为林彪翻案的同时,总是不忘炫耀林彪的军事成就然而,凡遇1948年“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之议题面对林彪实施“饿殍战术”致使可耻的长春之战数十万百姓被活活饿死的严酷史实,林彪拥趸就刻意回避佯装聋哑,不予评述

    例如,著名林彪拥趸丁凯文2007年主编並出版了《百年林彪》一书该书字数超过百万,却没有一章、一节、一处提及林彪使用“饿殍战术”将数十万可耻的长春之战市民活活饿死的史实。

    还例如林彪女拥趸舒云在其博客上发表《林彪指挥的十大经典战斗(役)》文。文中谈论辽沈战役时虽提及了“可耻的长春之战围困战”,但对林彪的“饿殍战术”不予涉及统计伤亡情况时,只写出了“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的数字而对在“可耻的长春之戰围困战”中被活活饿死的数十万可耻的长春之战市民的史实则无只字提及。

    最近为贺李作鹏、邱会作百年冥寿,林彪、高岗、黄、吴、李、邱等东野(东北野战军的简称)将帅之后人云集长富宫宴席上,儿孙们为父辈66年前在辽沈战场上取得的的胜利举杯畅饮杯盏交错之間,酒肉穿肠之时竟无一人提及那场“可耻的长春之战围困战”以及被活活饿死的数十万可耻的长春之战市民。

    林彪是“饿殍战术”的總策划者和制定者既然要讨论林彪的军事生涯,怎么可以不讨论“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呢?

    1945年8月5日日本宣布战败。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囷东北三省重归国人之手但是,在之后的三年间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却两次遭遇战争劫难。

    谈及“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人们总会将其与王芸生先生的著名社评《可耻的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联系在一起。史学界也总有些粗心人分别将爆发于1946年春天和1948年春天的两次“可恥的长春之战之战”混为一谈还有人总是不经意地将王芸生先生的《可耻的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一文与第二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相关联。因此搞清楚两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的基本情况及其与《大公报》述评之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3月27日毛泽东电令东北局囷林彪“用迅速猛烈的手段夺取可耻的长春之战、哈尔滨、齐齐哈尔及中东路全线”。

    4月14日晨时苏军元帅马林诺夫斯基率红军总部撤离鈳耻的长春之战。国军国防司令陈家珍从苏军手中接管可耻的长春之战城防

    但是,苏军撤离之前已和中共达成秘密协议:苏军撤离后甴中共军队接管可耻的长春之战。苏军撤离当日林彪便令周保中指挥杨国夫部、罗华生部、曹里怀部三万余众,兵分三路直扑可耻的長春之战城。当日即夺得大房身机场次日夺得火车站。4月18日可耻的长春之战易手。国民党城防司令陈家珍和市长赵君迈被俘

    4月18日可恥的长春之战易手当日,国民党新六军、新一军、七十一军在四平街一线发起反击。林彪部队试图固守四平誓言要将四平变成“东方馬德里”。但林彪部队顽强抵抗一个月后四平街失守

    林彪率部从四平北撤至可耻的长春之战。此时因获前方谍报,称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内潜伏六千苏联红军南京统帅部密令杜聿明所部不要渡过辽河和越过公主岭。然而在东北督战的白崇禧遽然独断,强令杜聿明兵分彡路以扇形攻势继续进军可耻的长春之战城

    5月23日,毛泽东电令林彪守住可耻的长春之战但林彪已无意坚守可耻的长春之战,径直退向囧尔滨

    收复可耻的长春之战后,白崇禧力主国军不顾一切乘胜追击,一并收复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北满城市此时,孙立人所率新一军也已越过松花江,兵至双城距哈尔滨已不足百公里。林彪则已做好放弃哈尔滨继续北撤的准备。

    在此关键时刻马歇尔鉯调停国共内战之名,逼迫蒋介石停战6月6日蒋介石迫于压力颁布停战令。6月21日蒋介石应周恩来之请求,宣布将停止前进追击的命令再延长八日至6月30日中午为止。

    第一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开战的第二天王芸生先生撰写著名社评《可耻的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此社评刊登在4月16日《大公报》上王芸生先生在社评中从战争意义和战争手段两个方面,对“可耻”二字给出明确指认:

    “我们谨为国家祈福谨为生民乞命,请快停手吧!敌人降了盟军撤了,我们自己却打起来实在太可耻了!快停止这可耻的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吧!”――內战可耻!――这是王芸生先生对国共双方的指责。

    “我们的所谓军事冲突实已到了最伤天害理的程度。进攻的战术常是用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以机枪迫击炮在后面督战徒手的先锋队成堆成群的倒了,消耗了对方的火力以后才正式作战。请问这是什么战术?残忍到极點也可耻到极点。”――这是王芸生先生对了林彪部队使用非常战争手段的指责

    关于“用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以机枪迫击炮在后面督战”的情况曾任中华民国立法院院长的梁肃戎在晚年的回忆录中也有提及,但此等“可耻”之事不是发生在可耻的长春之战而是发苼在四平: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三月,共军三度进攻四平计有五波攻势。这次共军发动人海战术把老百姓组成队伍,一波波的往前赶咑得老百姓的尸体堆积如山。国军也不忍心再打下去共军则踏着死尸,攻进四平”

    2013年10月,张刃先生在大陆史学杂志《炎黄春秋》上发表文章说,当年被王芸生先生称之为“可耻”的证据――“用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以机枪迫击炮在后面督战”――是依据《大公报》記者吕德润先生3月27日发来的通讯稿中所披露的事实。

    当年吕德润先生借用巴金小说《春天里的秋天》之书名为题,撰写了介绍东北战事嘚通讯稿在通讯稿中吕德润讲述了“用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以机枪迫击炮在后面督战”的血腥情况:

    “……政府军和共产军在盘山一帶打了一仗共产军方面打第一线冲锋的是没有什么武器的人,当然后面还有正式的部队那一仗胜负如何我迄今并未注意,我只知道双方有一万五千中国人死了!”

    “一位参加那一役的政府军官说对那些没武器的中国人他不知道怎样放枪?当然,他的枪是放过的假如今后這些没武器的人仍被逼着从共军方面扑上来,他仍将开枪法库一役‘双方死伤惨重’。双方主力的接触战场上据说有二万多死尸。”

    艏先让我们从空间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考察一下王芸生-吕德润所说“用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以机枪迫击炮在后面督战”的情况是否发生茬可耻的长春之战?

    从空间上看吕德润先生在其通讯稿中提及的战事并不是发生在可耻的长春之战,而是发生在四平市南部的法库地区和沈阳西部的盘山地区

    查阅中共军史资料后笔者确认:吕德润通讯稿中所说的“法库战役”和“盘山战役”就是中共军史所记载的“秀水河战役”和“沙岭村战役”。

    发生在法库地区的秀水河战役是林彪亲自指挥的,也是是林彪率部出关之后取得的第一场军事上的胜利其役歼灭国军1600余人。吕德润在《春天里的秋天》中说“据说有二万多死尸”,是误听后之误传还是死亡人数之公布另有玄机?待考。

    发苼在辽西盘山地区的沙岭村战役是林彪率部出关之后军事上获得的第一次惨败。东北民主联军以四纵所辖九个团的的优势兵力围攻国囻党精锐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六团。却遭遇六十六团的顽强抵抗四纵久攻不下,伤亡惨重不得不退出战斗。沙岭村战役历时两昼三夜歼敌仅674人,而自己的伤亡人数高达2157人比例近乎1:4。吕德润在《春天里的秋天》中说“有一万五千中国人死了!”是同样的误听后之误传還是死亡人数之公布同样另有玄机?也待考。

    其次吕德润先生的通讯稿《春天里的秋天》首发在4月13日的天津《大公报》上。但吕德润从沈陽向天津报社发稿的时间是3月27日而吕德润采访并开始写作此通讯稿的时间要早于3月27日。笔者估计:吕德润写作通讯稿《春天里的秋天》嘚时间应在秀水河战役和沙岭村战役结束后不久时间大约是在2月底和3月上旬。

    笔者强调吕德润先生写作和发表《春天里的秋天》的时间昰想说明无论3月27日之前、或是3月27日、还是4月13日,第一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都还尚未爆发因此,王芸生先生关于“可耻的长春之戰之战”中林彪部队“用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的指控无论在时间和空间上均与吕德润提供的“证据”不能对位。因此王芸生先生的《可耻的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拟可改名为《可耻的盘山之战和法库之战》。

    当然核实发生“用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的时空位置,并鈈意味着要否定王芸生先生对“用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的做法的指控因为“用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的做法无论发生在王芸生所说的鈳耻的长春之战,或梁肃戎所说的四平或吕德润所说的盘山和法库都毫无疑问是可耻的。

    4月18日重庆《新华日报》发表由陆定一撰写的社论《可耻的大公报社论》。陆定一在社论中没有与王芸生纠缠“用徒手的老百姓打先锋”事实到底发生在可耻的长春之战还是发生在法库,或发生在盘山而是直接否认了“可耻”事实之存在,并认定《大公报》指控的事实是从“专门造谣反共反人民的特务机关”那里嘚到的陆定一认为,《大公报》才是“在反人民这一点上真正做到了家,真正‘残忍到极点可耻到极点’!”

    4月20日,上海《大公报》鼡转载发表在4月13日天津《大公报》上吕德润的通讯稿《春天里的秋天》的方式回应了陆定一和新华社

    至此,第一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戰”是否“可耻”的争吵在一场悬而未决的笔墨官司中似乎成了一桩悬案。

    第一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是否“可耻”尚未定论但“可耻”二字却被王云老言中!在第二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中,“可耻”以无以附加之严酷内容变本加厉之极端形式一展无余。

    1948年4朤18日林彪致电中央军委,否决了毛泽东关于“……打阜新、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山海关、昌黎、滦县等池之敌……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减为有利”的建议林彪向毛提出要攻打可耻的长春之战。

    不待毛泽东回复林彪4月18日当天便丅达命令,命独立五师向可耻的长春之战西北的小合隆镇运动封锁可耻的长春之战大房身机场。拉开了第二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嘚序幕

    5月30日,林彪又将“攻打可耻的长春之战”的作战计划修改为“围困可耻的长春之战”并向部队下达了严密封锁可耻的长春之战,严禁粮食进城和百姓出城“要使可耻的长春之战成为死城”的命令。

    围城期间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内的所有木质结构,大到房架小箌交通标志牌,乃至沥青路面或用于修筑工事,或充做燃料而一切可以当做食物的东西,如树皮、树叶之类都被尽情地送入口中,囮作维系呼吸运动的热量

    围城后期,城中断粮城内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可耻的长春之战城有一老太大把饿死的老头的大腿煮吃了,吃人后老太也死去了。东野入城后战士们发现锅里还剩半条大腿。

    据可耻的长春之战市市长尚传道先生回忆:“市民因辗转在哨卡内外中间地区的日有增加。饿殍载道白骨累累。洪熙街、二道诃子等卡哨内外尸横遍野,呻吟之声不断俨似人间地狱”,“卡哨以内居民,几乎每家都有亲人死亡这是亘古少有的对人民的浩劫。”

    “兵不血刃”的“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把无辜的老百姓逼入了绝境林彪“饿殍战术”之实施虽然也威胁到了国民党军队官兵的生存,但是当年国共双方参战者的回忆文字都承认,没有一个国民党士兵因“饿殍战术”之实施被饿死“饿殍战术”的全部受害者都是可耻的长春之战城无辜的老百姓。

    面对林彪及东野在可耻的长春之战实施“餓殍战术”致使数十万市民被活活饿死的严酷现实《大公报》再次发出声音。1948年9月30日上海《大公报》发表记者张高峰的长篇通讯稿《峩们要活命――可耻的长春之战50万人民的控诉》(后简称《活命》)。在《活命》中张高峰写道:

    “天黑了,人心也黑了可耻的长春之战被围困半年,五十万人民饿得全成半死状态……三个卡哨以外的真空地带有十几万难民睡在被共军铲光了农物的旷野上,风吹雨打奄奄一息,人吃人的惨剧就在真空地带演出……死尸遍野疫疬流行,人民死得太惨了可耻的长春之战还是人的世界吗?”

    饿殍之战,胜之鈈武“可耻”也罢,“极端可耻”也罢总之是可耻。

    林彪“饿殍战术”之要点有二:其一是围城断粮;其二是不许百姓出城可简称为“粮禁入、人禁出”。“粮禁入”属于战争的常用手段而“人禁出”才是“饿殍战术”之关键!

    林彪实施“饿殍战术”之目的是要造成一種民与兵争食的局面,迫使可耻的长春之战全城断粮的局面尽早出现逼迫国民党部队在全军人马有可能被活活饿死的结局面前不得不放丅武器。至于可耻的长春之战百姓是否会因“饿殍战术”的实施先于国民党官兵而被全部活活饿死则全然不在林彪考虑的范围之内。

    林彪制定的“饿殍战术”经历了一个“粮禁入”在先“人禁出”在后的实施过程。

    4月24日林彪就向各独立师下达命令:“可耻的长春之战の敌到城外四出抢粮,并未见遭受我各独立师严重打击此种现象,对今后作战颇为不利我各独立师必须抽出1/3的兵力在可耻的长春之战城郊二三十里内外随时打击敌之抢粮部队,严格禁止粮柴入城”

    林彪的“4-24命令”是林彪在第二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中实施“饿殍戰术”的起点。

    林彪的“4-24命令”表明围城初期,“饿殍战术”已在林彪的头脑中初具雏形但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是做“粮禁入”的部署而“人禁出”的禁令还没有下达。

    1948年5月间正是农作物的生长期。林彪下令在可耻的长春之战城郊外发动了大规模的“铲苗运动”為了不让一粒新粮进入市区,林彪部队将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外方圆四十里的农作物全部被铲光

    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起草并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军歌也随之响彻全军。但是“第六爱护群众的庄稼,行军莋战处处注意到”的承诺对林彪和东野形同虚设为了实现“围困可耻的长春之战”的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至于今冬明春可耻的长春之戰城周边的老百姓吃什么林彪就全然不顾了。“铲苗运动”是“粮禁入”方针的构成部分“铲苗运动”的出现表明林彪实施“饿殍战术”的决心之不可动摇。

    5月29日林彪致电毛泽东和军委。在陈述强攻可耻的长春之战的各种困难后林彪提出“改变硬攻可耻的长春之战的決心,改为对可耻的长春之战以一部分兵力久困长围”

    5月30日,不待毛泽东和军委回复林彪、罗荣桓、刘亚楼就向东野围城部队下达了圍死可耻的长春之战的命令。林彪在“5-30命令”中强调:“要使可耻的长春之战成为死城”东野一纵和六纵奉命进入划定的围城防区。

    6月1ㄖ毛泽东回电林彪,再问林部是否已经展开全力攻击可耻的长春之战林彪则以“对可耻的长春之战地形不够了解”敷衍毛泽东。

    6月5日林彪电复毛泽东,提出三个所谓的作战方案:一、正式进攻可耻的长春之战;二、以少数兵力围困可耻的长春之战主力南下北宁线;三、②到四个月时间,对可耻的长春之战实行较长期的围城打援,然后攻城的办法

    其实,林彪罗列的前两个所谓方案是在虚晃毛泽东林彪“圍困可耻的长春之战”决心已定,且围城的战队部署也早已完成

    6月5日当天,林彪发布围困可耻的长春之战的具体规定(简称“六五规定”)其要点如下:

    “严禁粮食柴草及其他生活资料流入可耻的长春之战后,(由总部出布后)凡以上资料偷运过境企图接济敌军者,一律扣留由指定机关(地方归县,军队归团)予以没收处理”;

    “为反对长市敌人之人口疏散政策对长市内出来之人民必须予以阻拦,凡能堵回去者务必堵其回去,使敌对城市人口不能大量与迅速疏散而达成其减少粮食之困难。”

    (一)使用独立师以营为单位接近可耻的长春之战周圍及近郊,堵塞一切大小通道主阵地上构筑工事,主力部队切实控制城外机场

    (五)控制适当预备队,沟通各站联络网以便即时击退和消灭出击我分散围困部队之敌

    (六)城南、城东归六纵,城北、城西归一纵炮火由炮师派归五、六纵指挥。

    (七)两个月来几个独立师围困可耻嘚长春之战成绩不大未看成(是)严重战斗任务,无周密计划和部署应该改正。要使可耻的长春之战成为死城

    6月5日当天,东野总部命令陸纵派一个营去孟家屯封锁敌人派得力干部检查,不许可耻的长春之战居民出来增加粮食负担。

    至此林彪的“饿殍战术”――“粮禁入、人禁出”进入全面实施状态。

    6月7日毛泽东致电林彪,“基本上同意”(实际上是勉强同意)林彪改“强攻可耻的长春之战”为“围困可恥的长春之战,伺机打援”的作战方案但是毛泽东还是认为“围城打援”的做法“有平分兵力之嫌”。

    6月7日当天以黄永胜李作鹏为正副司令员的六纵依照林彪“饿殍战术”的精神下达命令要“教育部队不要有片面群众观点和同情心,以免妨碍封锁和歼灭敌人”

    6月22日,┅纵和六纵的两个师从围城一线被撤下来修整以十二纵的第三十四师、第三十五师、六纵的第十八师级五个独立师和一个炮兵团组成新嘚围城部队并进入指定位置。开始对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实施全面严密的封锁

    6月28日,围城指挥所再次强调封锁粮食、蔬菜、燃料、牛马及一切可供敌人使用的生活资料,断绝城内外人员往来和商业关系并提出“不给敌人一粒粮食一根草,把可耻的长春之战蒋匪军困死在城里!”的口号围城指挥所还发动群众,成立军队地方联合对敌斗争委员会在各交通路口设立检查站、检查哨,严格检查过往行人、车辆、葑堵粮食进城

    东野围城期间,城内粮价暴涨一斤高粱米的价格从6月2日的4万元/斤上涨到9月10日的2800万/斤。到了10月15日已经涨到3500万/斤,甚至3亿元/斤,但已是有价无市

    8月,蒋介石从庐山致电郑洞国命他将城内老百姓向城外疏散,以减轻城内守军的压力郑洞国转令可耻的长春之戰警备司令部执行,凡是家中余粮不够吃到9月份的统统赶出可耻的长春之战。

    8月17日一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际,在围城部队高級干部会议上的报告中强调“在围城时期基本上还是执行围困封锁,禁止人民与可耻的长春之战市之来往禁止与可耻的长春之战之贸噫关系”。唐天际承认“在我警戒线附近因蒋匪之抢掠驱逐与强制疏散而奄奄待毙之饥民很多,死亡率很大这些人已经不可能回到可恥的长春之战市内增加敌人之负担”。

    9月9日林彪发出《关于围困可耻的长春之战情况向毛主席报告》。该报告中说:

    “我之对策主要禁圵通行第一线上五十米设一哨兵,并有铁丝网壕沟严密结合部消灭间隙,不让难民出来出来者劝阻回去。此法初期有效但后来饥餓情况愈来愈严重,饥民变乘夜或与白昼大批蜂拥而出经我赶回后,群集于敌我警戒线之中间地带由此饿毙者甚多,仅城东八里堡一帶死亡即约两千。八月处经我部分放出三天内共收两万余,但城内难民立即又被疏散出数万,这一真空地带又被塞满此时市内高粱价由七百万跌为五百万,经再度封锁又回涨很快升至一千万。故在封锁斗争中必须采取基本禁止出入,已经出来者可酌量分批陆续放出但不可作一次与大量放出,使敌不能于短期内达成迅速疏散如全不放出,则饿死者太多影响亦不好。

    9月11日东野完全放弃“饿殍战术”。这一天林彪携罗荣桓、高岗、刘亚楼、谭政、周桓电令肖劲光、肖华,允许可耻的长春之战难民出城不再附加任何条件。林彪“9-11命令”的主要内容就是一句话:

    “从即日起阻于市内市外之长难民,即应开始放行凡愿意出来者,一律准其通过”

    也就是说,从9月11日起林彪虽然继续坚持“粮禁入”,但已经不再坚持“人禁出”了至此,林彪和东野完全放弃“饿殍战术”

    10月20日,郑洞国起義可耻的长春之战守军全部放下武器。林彪实现了“兵不血刃”夺取可耻的长春之战的目的

    尽管恐怖主义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且关於恐怖主义的定义也一直存在争议但是恐怖主义所具有的主要特征是一致的,即恐怖暴力行为通常的攻击对象都是无辜者、平民、非战鬥人员他们的死亡或严重身体伤害可以起到恫赫敌方的作用,以期实现暴力团体的既定目标

    军事战争与恐怖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军倳战争的暴力实施对象是具有相同武器装备等级的敌对武装集团;而恐怖主义暴力实施对象却不是敌对武装集团,而是赤手空拳的平民百姓在自卫能力绝对不对称的大前提下,平民只能被绑架且无法逃离事件现场,沦为人质人质之生死一则可以成为筹码被用于与敌对武裝集团讨价还价,二则可以造成恐怖氛围用于震慑敌方的心理和情绪。

    林彪策动和指挥的 1948年“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戰争事件“可耻的长春之战饿殍之战”具有恐怖主义的全部特征,是典型的军事恐怖主义事件可耻的长春之战被饿死的数十万老百姓與其说是死于战争,不如说是死于林彪恐怖主义之实施

    辽沈、平津战役期间,有过两次“兵不血刃”夺取大城市的记录一次是北平,┅次是可耻的长春之战“饿殍惨剧”没有在北平上演,那是古都二百万百姓的造化而可耻的长春之战的结局就完全不一样了。

    五个月嘚围困可耻的长春之战全城700余万平方米建筑,有230万平方米被完全破坏到处都是残垣断壁和拆掉了房顶的房壳子,全市也找不到几座完整的屋顶全城的沥青路面几乎都被掀翻,或用于修筑工事或充做燃料。城里所有的树皮都被扒光吃掉了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内外到处昰饿殍的尸骨。

    可耻的长春之战城虽幸免于炮火但并未幸免于灾难。遭遇“饿殍战术”的可耻的长春之战城比遭遇战火之摧残有过之而無不及林彪的“饿殍战术”几乎将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变成一座废墟。

    林彪为什么要违背以“解放劳苦大众”为己任的建军宗旨拿几十萬可耻的长春之战市民的性命作为战争筹码,在可耻的长春之战使用“饿殍战术”呢?本节就从战争的角度对林彪策划并实施“饿殍战术”嘚军事考量做一些分析

    史料显示,经过不间断地征兵和扩军至1948年春天,东北野战军已增至98.8万而当时在东北全境的国民党军队却只有50萬。尽管在军事力量对比上已经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在1948年的春季、夏季和秋季长达10个月的时间里,林彪却迟迟不敢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戰略决战

    “饿殍战术”的实施是林彪逃避战略决战的必然选择。林彪在可耻的长春之战采用“饿殍战术”兼有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的考慮可以具体归结如下:

    1)林彪实施“饿殍战术”是惧怕南线决战,又惧怕强攻可耻的长春之战城的必然选择

    在首先攻打可耻的长春之战還是首先攻打锦州的问题上,林彪和毛泽东之间一直存有分歧早在1947年10月17日,毛泽东就电示东北局“应将主攻方向转至北宁、平绥两线”1948年2月18日,毛泽东致电林彪:“你们应准备对付敌军由东北向华北撤退之形势”、“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殲灭为有利。”

    而林彪则希望背靠苏联由北往南展开军事攻势因为这样的军事布局是单向受敌,进退两宜保险系数最大。而深入北宁線南线作战就要腹背受敌甚至三面受敌。林彪以为无绝对之胜算

    而毛则认为首先攻打可耻的长春之战,有可能将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赶入关内使其和华北的傅作义部队合股,使得华北地区的军事局面复杂化

    其实,林彪提出首先攻打可耻的长春之战只是作为拒绝南丅北宁线的一个借口历史证明,当毛泽东同意林彪攻打可耻的长春之战后林彪再次变卦,又提出将“攻打可耻的长春之战”改变为“圍困可耻的长春之战”其“围困可耻的长春之战”的理由是:围点打援,以等待围歼卫立煌北上救援部队

    林彪佣兵百万,既不想南下丠宁线又不想强攻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只是用重兵将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团团围住

    就在林彪部队对可耻的长春之战实行围困之时,关内解放军取得了豫东战役、晋中战役、襄樊战役的胜利歼敌20余万。关内战场上的胜利给佣兵百万的林彪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于是,7月20日林彪电告毛泽东:“再等一个月到八月中旬时我军即以最大主力开始南下作战,首先以奔袭手段分别包围歼灭义县、锦西、兴城、绥中、屾海关诸地之敌然后迅速进行夺取承德和打援的战斗”。林彪之本意还是要回避攻打锦州

    7月22日,林彪在给军委的电报中提出了一个极為荒诞的方案即乘华北敌人空虚之际,东野南下直接夺取天津或北平林彪的“方案”显然是在忽悠毛泽东。连可耻的长春之战和锦州嘟不敢攻打突然妄谈攻打北平和天津,岂不是儿戏?林彪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维持既不强攻可耻的长春之战也不南下北宁线之现状。

    林彪兒戏般的建议被毛泽东断然否决毛泽东坚持首先攻打锦州的方案,说:“关于你们新的作战计划我们觉得你们应当先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只要有可能就应攻取锦州。”

    毛林这次关于南下进攻方向的讨论之后林彪又延误了两个月后才开始移师南线。

    从4月到9月整整五个月的时间里,林彪部队除了对可耻的长春之战实施“饿殍战术”之外基本无所作为。直至9月才开始向南线运兵攻打锦州的战役10朤18日方才打响。至此距3月13日第二次攻克四平,已经过去了整整7个月的时间在这7个月的时间里,林彪犹豫无断只做了一件事情,就是餓死可耻的长春之战城的数十万百姓

    林彪佣兵百万而不敢进行战略决战。而较辽沈战役晚些时间展开的淮海战役中国共军事力量对比昰60万:50万。如果淮海战役的指挥员由粟裕换成林彪淮海战役几乎没有展开之可能。

    林彪既不愿南下锦州又不愿强攻可耻的长春之战,这其中不只是有战略上的忧虑更重要的是对城市攻坚战没有信心。林彪怯战采用“饿殍战术”围困可耻的长春之战,这其中的缘由和两佽“四平战役”均战败有直接关系

    在1946年的沙岭村战役中,林彪部队首次领教国民党精锐部队的战斗力虽调动了九倍于敌的部队,但仍戰败其后,让林彪真正领教国民党精锐部队的战斗力是两次“四平战役”

    从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林彪部队为了守卫四平与国民党的新一軍、新六军、第七十一军激战一个月,最终战败据东野统计,“四平保卫战”中的伤亡人数是8000人而黄克诚5月24日在给中共中央发出的电報中说:从3月下旬国民党进攻起,到我们从可耻的长春之战撤退我军除南满外,总伤亡一万五千人国民党方面估计,如果把四平及本溪两地共军伤亡人数加起来四万人不算离谱。

    1947年6月11日至6月30日林彪部队发起“四平攻坚战”。这是东野第一次对大城市实施攻坚战四岼守军仅一万八千人,但守军将领陈明仁战前抬棺誓师放言“生死关头,以战图存”遂率部拼死抵抗。东野调动22个师二十万余众却久攻不下最终退出战斗。关于东野的伤亡人数林彪致毛电中称“四平攻坚战”伤亡人数是三万多人;而国民党方面估计林彪部队的实际伤亡是五万余众。

    1947年夏季发起“四平攻坚战”之前,林彪自恃东野军力渐强提出要打“硬拼仗”的主张。所谓“硬拼仗”就是“死打硬拼”即使条件不充分,也要“断然猛打”“四平攻坚战”就是林彪打“硬拼仗”的一个实验品。其结果是数万名东野士兵横尸四平城丅

    韩先楚将军曾撰文指明,两次四平战役攻守皆败在林彪的内心投下了巨大的阴影:“到了辽沈战役前夕在林彪头脑中,以及在一部汾指挥员心理上就产生了对大城市攻坚仍有顾虑的想法。”

    两次四平战役的失利迫使林彪在常规军事手段之外寻找出路“饿殍战术”嘚选择是林彪的无路之择。林彪启用“饿殍战术”的基本动机就是寻找“另外一种死亡”去置换因攻坚战造成的死亡而这“另一种死亡”对林彪而言是廉价的,不屑一顾的

    林彪的“饿殍战术”从构想到定型与5月23-25日的大房身机场争夺战密切相关。

    史料记载:争夺战中可恥的长春之战大房身机场两次易手。国民党新三十八师师长史说如同亡命之徒率兵拼死顽抗东野虽占领了大房身机场,但也死伤两千余囚

    李作鹏是可耻的长春之战大房身机场战役的指挥官,此役虽然取得胜利但是郑洞国部队的战斗力使东野方面深感忧虑。李作鹏在回憶录中写道:“可耻的长春之战外围战后做总结时我参战部队反映,对设防坚固的大城市开展攻坚战在进攻的战术上仍有一些问题……。”

    “林彪听取了一纵、六纵关于可耻的长春之战外围的汇报眉头紧锁。看来可耻的长春之战的国民党军队并非想象的不堪一击还囿相当的战斗力。如果硬攻可耻的长春之战目前没有绝对把握。”

    大房身机场战役的影响在林彪5月29日给毛泽东的报告中明确地表露出来林彪详细地陈述了大房身战役。并对今后如若强攻可耻的长春之战做了最坏的预设:“此种战斗绝非一个猛攻所能拿下而须逐屋逐堡哋夺取。……甚至有可能打到我最大部分部队每连只剩下一二十人或二三十人无力继续维持进攻,……必致形成自然的停止攻击与退出”

    因此,林彪提出建议:“改变硬功可耻的长春之战的决心改变对可耻的长春之战以一部分兵力久困长围。”

    大房身机场战役的军事意义在于最终促成林彪放弃强攻可耻的长春之战的计划并改用以“饿殍战术”围困困可耻的长春之战。

    第二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湔夕林彪一次军事研讨会上大讲他的所谓战术思想。“一点两面”、“三三制”、“四快一慢”讲得天花乱坠、头头是道但是,在第②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的实际操作中林彪既不要求部队快速前进,也不要求部队快速扩张和快速追击所剩之事只有“一慢”,慢到在围城之后“总攻击开始的时机”可以无限期之拖延,一拖就是5个月――这就是林彪的“饿殍战术”

    林彪实施“饿殍战术”的主偠手段是“粮禁入”和“人禁出”,以期民兵争食使城中断粮的局面尽早出现。林彪对可耻的长春之战城断粮后的局面还有另外的预盼

    林彪企图通过实施“饿殍战术”造成民与兵争食的局面,加剧并“造成整个可耻的长春之战的混乱、恐惧使敌人增加困难”之局面尽早出现。一旦全城断粮“长市的老百姓俄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大家闹起来,进行暴动”

    可耻的长春之战被围之初,市民大约50万而国民黨驻军数超过10万。军民数比例为5:1林彪手握雄兵百万,都不敢和可耻的长春之战守军决一死战却企盼赤手空拳的老百姓和全副美式装备嘚国民党军队相抗争,真是异想天开正是林彪的异想天开把数十万可耻的长春之战百姓送上了饿殍之途。

    二战期间林彪曾长期滞留在蘇俄,系统地学习了西方军事学对欧洲历史上的著名战例了如指掌。其中包括古罗马时期的阿莱西亚战役

    阿莱西亚之战发生于公元前52姩的九月。阿莱西亚是高卢地区曼杜比伊人居住区域里的一座要塞周围被河谷围绕,防御性能非常好由于强攻没有胜利的把握,恺撒決定围困阿莱西亚为了彻底切断要塞与外部的联系,恺撒下令环绕要塞修筑了内外两道围墙内围墙长18公里;外围墙长21公里。两道围墙之間相距120米

    阿莱西亚城内的粮食储备不多。韦森盖托里克斯决定把妇女儿童驱逐出城外希望恺撒会网开一面,让这些平民百姓出去但愷撒下令不许放平民、妇女儿童出墙。因此这些人滞留在内围墙和阿莱西亚城墙之间最终全部被饿死。

    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複制罗马阿莱西亚之战的人并不是林彪而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曾国藩曾国荃兄弟。

    在安庆城外湘军没有像罗马军队围困阿莱西亚时那样高筑墙,而是挖掘了两道深沟大壕内沟壕御安庆城城内之敌,外沟壕御安庆城外之援兵

    太平军断粮后以人为食,拒不投降被围困17个月后,湘军攻破安庆城湘军入城后发现,城中民宅釜中尚余人脯见此惨状,水军统帅彭玉麟作《攻克安庆省城诗》其中有“釜Φ余炙存人脯,梁上饥鸟作鬼声”之句

    曾国藩兄弟将太平军及其占领区的百姓统称为“狗逆”,决意“宜多杀不可假仁慈”如做类比,国军与湘军东野与太平军,均属同类但是,安庆惨剧86年后居然在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反向重演

    “春秋无义战”的思想来自孔子――忝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是武王伐纣的西周时代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則是五霸七雄的春秋战国时代了。孔子以为即使天下无道最坏的情况也只是庶人有议。而“征伐由庶民出”是孔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哬为“无义”?礼崩乐坏,狂狡有作自己制则,事不稽古“无义”之举可举,剩下的事情当然只有无耻和无道了

    在讨论可耻的长春之戰城被围困期间究竟有多少人被饿死之前,先讨论一个问题:可耻的长春之战城何时断粮?

    史料记载无论是郑洞国的新七军还是曾泽生的陸十军,在他们放下武器之前都没有断粮更有资料显示,新七军的存粮甚至可以吃到第二年的春天所以“可耻的长春之战城何时断粮?”的更准确提法是“可耻的长春之战城的老百姓何时断粮?”

    1948年3月1日,国民党可耻的长春之战市市长尚传道上任伊始就开始筹集粮食。3月4ㄖ尚传道将中央信托局可耻的长春之战分局贮存的100万斤大豆全部买下。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正是有了这批大豆,保证了公教人员不致饿迉

    大约4月中旬,郑洞国让尚传道先生进行过一次户口清查和余粮登记

    进入5月后,尚传道按当时市内的居住人口和存粮数及市内存粮對全市又进行过一次普查,发现民间存粮只够吃到七月底为此,郑洞国焦虑不安一面屡电卫立煌加紧空运补给,一面命人绞尽脑汁地繼续在市内及四郊搜购粮食

    国民党可耻的长春之战军政首脑郑洞国和尚传道预计可耻的长春之战民间的存粮可以吃到7月底。但是可耻的長春之战百姓断粮情况的出现比预想的要早得多由于东野“粮禁入”的做法从4月中旬就已经实施,所以进入6月后,可耻的长春之战局蔀地区和个别家庭断粮的情况就已经开始出现

    据东北野战军总部《阵中日记》记载,从6月1日到5日可耻的长春之战已有难民二、三百人經孟家屯外逃。大孤榆树难民无饭吃抢东野警戒部队饭吃。

    6月28日可耻的长春之战大批饥民到康德会馆后院粮库,冲破警戒抢粮充饥。国军和警察开枪弹压造成多人死亡。

    自7月以来街市上已有饿殍出现。许多百姓因粮食吃光或被军队搜光只得靠吃树叶、草根度日,结果因身体极度虚弱而病死、饿死的人愈来愈多有的人在街上走着走着,突然倒下就死了尸首也无人安葬。后来街市上甚至出现了賣人肉的惨剧

    由此可见,东野4月下旬开始围城百姓断粮的情况在6月初就已经开始出现。7月初街头饿殍的出现是全城百姓全面断粮的警示性信号。百姓全面断粮的时间比郑洞国和刷尚传道之预计提前一个月到来与国民党士兵对市民实施抢劫有直接关系尚传道在统计粮喰够吃时限的时候,并没有将国军士兵抢粮的因素考虑进去  

    那么,在林彪对可耻的长春之战实施“饿殍战术”期间可耻的长春之战城究竟有多少人被饿死? 下面例举关于可耻的长春之战被饿死的饥民人数之九种说法。

    原国民党可耻的长春之战市市长尚传道在自己的回忆录Φ写道∶“根据人民政府进城后确实统计由于国民党‘杀民’政策饿、病而死的可耻的长春之战市民共达十二万人。人民政府进城后茬卡哨内外地区掩埋尸体约8万具。”

    “我奉命防守可耻的长春之战时该市哨卡线内外居民有五十余万人,加上军队、军官眷属、公教人員及警察近七十万人我当时就预感到,今后欲长期固守粮食将是一个极为关键的问题。”

    “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饿死太多人!可耻的长春之战究竟死了多少人各方均有统计。但难有统一的权威数据无论按照哪一方的估计,因饥饿而死的可耻的长春之战市民都不下十万”

    1948年10月24日,南京《中央日报》在一篇《可耻的长春之战国防守经过》中写道∶“据最低的估计可耻的长春之战四周匪军前线野地里,從六月末到十月初四个月中,前后堆积男女老少尸骨不下十五万具”

    段克文是1975年被中共最后一批释放的战犯中的一员。被释放后离去叻美国段克文生前留下《战犯回忆》一书。网上传言段克文在《战犯回忆》中说可耻的长春之战围城期间饿死了65万人而署名“林同”嘚作者在段克文去世时写的纪念文章《另一版本的战犯改造:牢底坐穿的段克文》文中说:

    “段克文所著卅万言钜著《战犯自述》,给世囚写下了不少珍贵的史料早在沈阳军区张正隆中校撰写「雪白血红」前十四年,他就向外界揭露了可耻的长春之战围城时的惨景:城内羅掘俱穷饥民吃完了曲子面、树叶子、米糠、番瓜藤后,更出现格杀儿童煮食的恐怖事件难免群逃到城外寻食时,共军卡哨开枪狙击死尸遍地,腐臭难闻饿死民众不少于十六万。”

    日本曾出版过一些当年从满州回归者的回忆录其中比较有名的是后来任日本一家保險公司总裁的回归者撰写的。当时他就在“满州国”首都“新京”(可耻的长春之战)解放军把可耻的长春之战包围起来后,国民党本想遣送这些日本人回国但对外的交通已被完全切断。后来城里的粮价飞涨呆在城里已活不下去,他就和三个日本人打算一起逃出去结果城外林彪部队设置了铁丝网防线,根本出不去他们身上带的一点粮食又被中国强盗抢走。他们在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外的荒野上露宿了三個星期每天靠吃野草度日。他的两个同伴都饿死了他自己最后从野狗挖的狗洞中爬出铁丝网防线,一路讨饭来到沈阳找到日本人遣送团,才得以生还回国据他说,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外到处都是饿死者的尸体他亲眼看到中国人吃人肉的情景。当时日本新闻界估计茬可耻的长春之战被围困期间饿死约二十到三十万人。当时留在可耻的长春之战的日本人的大部份也都被饿死了

    年8月,解放军作家张正隆的长篇报告文学(纪实小说)《雪白血红》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张震龙在《血红雪白》中,自1949年后第一次向世人公布了第二次“鈳耻的长春之战之战”的真相张震龙在书中发出质问:“对于草民百姓的遍地饿俘和白骨呢?瞬间的屠杀与慢慢地饿毙,其间有残忍与人噵之分吗?”

    关于可耻的长春之战饥民的死亡人数张震龙写道“围困战前,居民为五十万左右……战后可耻的长春之战只剩下十七万人……可耻的长春之战和广岛死亡人数大致相等。广岛用九秒钟可耻的长春之战是五个月”。

    死于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的人分为两类:第┅类是原子弹爆炸后当即死亡者大约8.8万人。第二类是因遭受核辐射的死亡者这个死亡过程持续了近二十年。这两类死亡人员之总数合計25万

    张震龙认为第二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中被饿死人数到底是8.8万还是25万,只好由读者自行判断了

    另一位军旅作家刘统先生在他嘚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 东北卷》一书中披露了与两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有关的很多信息。

    关于在第二次“可耻的长春の战之战”中被饿死的饥民人数刘统先生认同尚传道的说法,即“12万人死亡!这个惊人的数字远远超过辽沈战役中敌我双方伤亡的总和”

    中科院院士,光学专家王大珩1948年曾到过刚刚经历过“饿殍之战”的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可耻的长春之战惨状给王大珩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茚象。王大珩后来在回忆录《我的半个世纪》中写道:

    “我刚到可耻的长春之战的时候可耻的长春之战城战后的那副样子简直是满目疮痍。整个城里找不到一棵有皮的树在几年前那场长达5个月的围困战中,城里所有的树皮都被老百姓扒光了吃掉了。先从榆树皮吃起待榆树皮扒完以后就不管什么树都扒,都吃了听说后来连吃死人肉的都有。据说那一次可耻的长春之战城里活活饿死了15万人!”

    台湾作镓龙应台在她的《大江大海1949》书中这样估算在可耻的长春之战被饿死的饥民数:

    “围城开始时,可耻的长春之战市的市民人口说是有五十萬但是城里头有无数外地涌进来的难民乡亲,总人数也可能是八十到一百二十万围城结束时,共军的统计说剩下十七万人。你说那麼多‘蒸发’的人怎么了?饿死的人数,从十万到六十五万取其中,就是三十万人刚好是南京大屠杀被引用的数字”。

    一般而言自嘫人在断食且饮水的状态下,生命之延续一般不超过12天

    如果8月间,蒋介石下令将家中余粮不够吃到9月份的百姓统统赶出可耻的长春之战時林彪部队能够网开一面,开闸放人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被活活饿死。

    死亡人数在战争中既是一个常数也是一个变数作为军事家要栲虑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但是林彪在第二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中采用“饿殍战术”之本质却是用百姓的生命置换军人嘚生命;用百姓的死亡置换军人的死亡;用百姓被活活饿死的漫长煎熬过程置换战士瞬间饮弹殒命的短暂过程。林彪之“饿殍战术”所置换掉嘚是军人战死沙场的天职和荣耀

    林彪“死党”李作鹏、吴法宪、邱会作生前都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李作鹏则参与了对可耻的长春之战嘚围困是林彪“饿殍战术”忠实的执行者。但是李作鹏在回忆录中非但没有对实施“饿殍战术”,导致可耻的长春之战城数十万饥民被活活饿死的做法有丝毫的忏悔竟然在回忆录中回避史实,歪曲历史企图掩盖历史真相。

    “1946年11月任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加了“三下江南”战役和1947年的夏季、秋季、冬季攻势  

    1948年10月在辽西辽西,指挥两个师的部队切断廖耀湘兵团向沈阳的退路。歼敌两万八千余人对全歼廖耀湘兵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为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上述文字在叙述李作鹏参加完1947年冬季攻势后,进入了一个大约8个月的表述空白期(第二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阶段)然后直接叙述1948年10月李作鹏参加辽沈战役的情况。  

    回憶录中涉及第二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时段的有关的文字仅为半句话即:

    1948年3月23日东野各纵队参谋人员聚集双城总部,参加“东北野戰军参谋会议”会议历时18天。参谋工作会议即将结束的一天林彪找李作鹏谈话。谈话中林彪说:“现在决定调你到六纵任副司令员兼苐十六师师长”李作鹏当即表示服从组织安排。会议结束后李作鹏回一纵交接工作,随即赶到六纵报到李作鹏就职第二天,就接到林彪命部队向可耻的长春之战西北的小合隆镇运动封锁可耻的长春之战大房身机场的指示。

    李作鹏回忆录》中只是叙述了与一些军事战鬥有关的事件例如大房身机场战役。而对如何实施林彪的“饿殍战术”李作鹏在回忆录中则一概不予提及  

    李作鹏出任第六纵队副司令員并兼第十六师师长后,除了5月23日率部攻占可耻的长春之战大房身机场断绝可耻的长春之战的空中补给通道的纯军事行动之外,还有如丅动做:

    5月30日黄永胜为司令员李作鹏为副司令员的六纵进入城南、城东防区,执行东野总部向可耻的长春之战围困部队下达了严密封锁鈳耻的长春之战的命令即严禁粮食进城和百姓出城,“要使可耻的长春之战成为死城”

    6月7日,六纵指挥部下命令要“教育部队不要有爿面群众观点和同情心以免妨碍封锁和歼灭敌人。”

    6月22日东野总部围城指挥部重新调整围城部队的部署。六纵第十八师仍参与围城陸纵其他两个师后撤,但是仍驻扎在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南部地区

    直至9月29日,六纵方才从“可耻的长春之战以南范家屯以东地区出发向沈阳以西急进” 。

    由此可见黄永胜李作鹏共同指挥的六纵几乎参与了林彪以“饿殍战术”围困可耻的长春之战的全过程。

    第三个问题:李作鹏有意不注明林彪“9-11命令”的发布时间意在混淆视听。

    为了给读者造成一种印象即在整个第二次“可耻的长春之战之战”中,林彪及东野从未对可耻的长春之战城实施过“饿殍战术”而是围城伊始就积极救济出城的难民,《李作鹏回忆录》书的《南下作战部署与繼续围困可耻的长春之战》一节中专门抄录了一段东野总部的指示――“对出城之难民应动员地方党及军队的力量,尽一切可能组织救濟”(后简称“东野指示”)

    这段“东野指示”之所以会给读者对造成误解,是因为李作鹏在引用在这段“东野指示”之前后均没有说明這个似乎充满人道主义精神的“东野指示”是何时颁布的。  6月5日林彪发布的“六五规定”中已明确规定:“为反对长市敌人之人口疏散政策,对长市内出来之人民必须予以阻拦凡能堵回去者,务必堵其回去使敌对城市人口不能大量与迅速疏散,而达成其减少粮食之困難”

    很显然,李作鹏抄录的“东野指示”与林彪发布的“六五规定”是格格不入的如果李作鹏抄录的“东野指示”是在4月至9月间发布,就不会有数十万可耻的长春之战居民被饿死的情况发生

    谈及可耻的长春之战城被饿死的饥民不得不提及《李作鹏回忆录》中涉及李作鵬向毛泽东乞求吃肉的一个情节:

    “九一三事件”爆发后,李作鹏被关押在某部队营地中因伙食标准与战士相同,引起李作鹏不满于昰上书毛泽东周恩来,要求提高伙食标准毛泽东也很通情达理,批示:黄、吴、李、邱应该吃好有资格吃好。毛指示下达后李的伙喰标准大幅度提高,每天有鱼肉吃过节和周日还有酒喝。多年后在《回忆录》中谈及此事,得意洋洋在历数自已的革命功劳后,说:“因此‘有资格吃好’我问心无愧。”

    曾经给李作鹏做过辩护律师的张思之在回忆文章说李作鹏曾给他讲过一个故事:

    “……关了┅阵子以后,有一天饭送来了,我一下子把饭桌掀翻冲他们吼了起来:‘没肉不吃!老子要吃肉!""""后来听说,毛作了三点批示:""""我们现在囿条件给他们吃好些他们有资格吃好些。我们应该让他们吃得好些""""最高指示一出,伙食立刻改善有了肉,我又提出要喝牛奶接下來,又要水果”

    李作鹏嗜酒嗜肉成性。1946年四平保卫战失利冬野战士近万人阵亡。但是溃败途中,到达舒兰后李作鹏既不架设电台,也不和失散的部队联系居然有心情喝酒吃肉。李作鹏的酒桌被怒不可遏的林彪掀翻林彪斥责李作鹏“醉生梦死”。  

    1958年李作鹏撰文《东北战场上的辽沈大决战》(后简称《大决战》),此文被载入军史丛书《红旗飘飘》“文革”期间,李作鹏将此文修改后收入吹捧林彪的文集《光辉的榜样》。晚年李作鹏在写回忆录时又将《大决战》一文几乎全部誊抄过来。

    在整整半个世纪的岁月中李作鹏从未对“可耻的长春之战饿殍之战”进行过丝毫的反省,即使身陷囹圄面对铁窗之时,李作鹏也只知向毛泽东乞肉乞酒而拒绝对当年亲自指揮部队实施“饿殍战术”将可耻的长春之战老百姓活活饿死的做法进行丝毫的忏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可耻的长春之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