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范冰 增长黑客 年龄范冰 增长黑客 年龄被抓起来了吗

  本文根据10月20日“互联网时代下的获客之道――2017营销实践痛点沙龙(北京)”中《增长黑客》作者范冰演讲整理。

  大家好,我先做一个简单的自我介绍。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了上海盛大网络的盛大创新院,做了很多项目,包括现在各位可能听到过的“WIFI万能钥匙”,每月月活三四亿。离开盛大创新院后,在上海加入了创业公司,同时我也会在北京做一些项目,比如研究二次元。我专门研究怎么样快速获取这些平台上的内容,通过技术产品手段做增长,从那个时候接触“增长黑客”概念,相当于一边输入,一边输出。一边创业,一边写《增长黑客》。这本书相当于我个人成长的经历,里边会有很多营销理念。最近完成的新书《增长黑客实战》有很多的营销案例,欢迎大家阅读。

  先讲一组传统行业的案例。今年4月份美国汉堡王, 15秒的广告。广告中,一个卖汉堡的前台小哥对摄像机说,我现在有一款新的汉堡王,但是我的时间有限,我有一个好办法,把镜头推进,他对着镜头说了一句话,不知道这个广告想表达什么意思,没有说怎么好吃,说了一个“OKGoolge”。开始大家都不了解,后续这个广告刷屏,很多营销圈、电视台、媒体等转载这个广告,引发二次,三次讨论。

  在美国大家知道,谷歌是可以用的。它有一个服务叫谷歌语音助手,类似于iphone里面语音助手SIRI。当你说出“OKGoolge”之后,再接着说一句话,相当于下了一个指令。当你看这个广告时,如果身边正好放着一部安卓手机,电视广告说“OK Goolge”,你的手机马上激活了,被激活的手机接收指令,触发手机念广告念两分钟时间。通过电视广告激活了全新技术,通过这个技术触发新的营销。各种新闻媒体都在讨论,看到底能不能把这个手机激活。他们开始尝试结合很多新的手段挖掘新的客群,各种方式摄取用户。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在什么样的市场光景下大家会用各种手段尝试营销?整个经济没有那么发达的时候,所有营销人才消尖脑袋做营销!如果市场非常好,一直卖的很好,不会有各种人尝试。我抱着这样疑问专门查一下网上数据,下图是汉堡王2014年到2015年市场营销数据截图。

  汉堡王市场最好的是08年、09年、10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同时查一下可口可乐也是经济危机这几年,包括中国经济、全球经济,传统的可口可乐饮料公司业绩难做的。经济不好的时候,在座的广告公司营销人肯定也深有体会,奥美重组,还有国际知名公司收购。传统的单纯以花钱砸预算,初创方式获取市场已经越来越不走俏了,现在要求对投入产出比负责,要有影响力,获客上提高,不管怎么样,增长这件事儿已经变成重头戏。

  最直观的体现,是今年4月份时候可口可乐公司官网取消1993年设立的首席营销官一职,设立首席增长官。这个市场举措是重磅的信号,推出之后越来越多的快销、餐饮公司跟着可口可乐步伐,包括上次搞活动时候,对营销圈释放什么样的信号,我们应该怎么转型,怎么样去做,通过行业领先标杆,为未来指明方向。如果纠结营销不好做,跟广告公司合作,没有给我很好的回报,我应该怎么做,大家往可口可乐公司对标看首席增长官怎么做,他们是一个很好的信号。如果研究这个概念可以翻业界的一些资讯。

  互联网行业有一个所谓角色增长黑客,从2007年开始提出,随着互联网逆势而上,IPO取得很多倍之后,这个概念越来越被人注意。

  airbnb,共享房间,现在做共享旅行、共享出行。最早时候它是怎么样获客的呢?不是说砸很多钱获取用户,它是这样做的,在它平台还小的时候找了美国一个最大平台,有点像58同城,类似点评这样的网站,出卖、出租房源的交易信息,而且流量非常大。看到这样一个房源信息之后,房源信息最后留的电话打过去之后,房东接到电话以为是airbnb。这个房东误以为这个平台,发更多的信息。需求方会找过来,举行这个双边市场启动了,借助了一个竞争对手流量池。

  Dropbox,它更多是所谓同步协同的功能。Dropbox怎么做推广,最早Dropbox市场营销人员就是花钱投广告,在谷歌买关键词,获取一位用户花费了297美金。他们转换了,说不花钱怎么样获取客户,所有注册Dropbox的客户,每个人默认有两个GB的空间,会获得一个链接,发送给朋友就可以得到扩容,不断拉新。这个做法很巧妙,首先发起传播老用户对有认同,他们做推荐时候更能提升用户品牌认知度。其次,很多Dropbox早期用户是互联网行业的意见领袖,他们通过自己博客、空间发这个推广链接,一个人可能拉几十人上百人。Dropbox默认2GB,拉新人可以扩容到25GB。关键是这种方式是相对免费的,基本比在谷歌上做广告效果显著很多。

  最后paypal,早期时候是怎么做传播的?大多数用户都会在美国淘宝上购买一些商品,每个商品只有几十美分,最贵不超过一两美元产品,产生更大订单。很多卖家,发现不少通过这个paypal这个渠道进来的,他们去访问paypal网站,发现如果买家和卖家同时启用,可以有优惠,提醒所有买家通过这个paypal来支付,这样我们大家省的钱更多。更多买家进来了,这个双边市场被启动了。

  上面介绍的几个案例费用比例非常小,几美分,每天成本完全可在控制范围内,比花钱投放广告省很多。

  接下来,分享一些国内的好案例。前两年的百度网盘,大部分用户有一个会员套餐(花500元,一年可以有100GB)。选择500块钱一年套餐支付金额环节,发现费用变成了它的千分之一――0.5元!百度出现问题,奔走相告,大家各种渠道发这个消息,百度网盘一年只要5毛钱,就可以得到500块钱的东西。很多人进行购买。按理说,百度网盘问题出现后应该马上修复,但是官方13小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后续大家慢慢明白,百度为什么这样做,好像变相降价、倾销,更聪明在于国内巨头一定不会让你用竞争对手的东西。百度年付0.5元,绝对不会让你用微信支付,而是必须用百度钱包,这就大大激活了百度钱包用户量。付费的动作,就需要对百度钱包进行充值,绑定银行卡,轻轻松松圈到绑卡用户。

  另外,这也促成了百度彻底转型成一家数据公司。当你上传了很多个人文档数据之后,会把很多个人信息被百度抓取,它做了很多研究。

百度的案例,5月份财报、半年报出来的之后,通过一个月时间新增了一千万的用户,提前完成任务。

  最近这几周,左边这张图很火,很多人在黑携程,包括韩雪发的微博,携程动不动自动勾选一个券。这些手段都是基于对用户的,其实换一个帐号或者是换一个电脑,是一种动态调价机制。

  右边的对话,每次淘宝买东西都会点一个类似的东西,淘宝系统推出来商品,是批发价,很多电子产品通过这个买到的。这是淘宝体系一个卡流量,淘宝这么多流量,可能不会给好多人,给淘宝交这些营销费用之后商品价格一定会上涨。这些商品就不是你在这些上面买到商品。通过这个方式,也是通过技术手段分配流量,来赚钱。这个在我们看的黑暗模式。

  上面这两个负面案例建议大家千万不要学。

  本质是技术套利:业界最佳实践得罪人效果与扩散度成反比。空间局限性;时间局限性;行业局限性。

  确保自己下单,这个信息能够第一时间比别人领先0点0点几秒的时候,这就是一种技术套利,用技术手段,通过这个方式获得额外利润。这个案例知道的人越多,包括淘宝里面买便宜商品,怎么在携程上订便宜机票,这个策略越来越优化甚至把这个策略改掉。业界最佳实践的效果与扩散度成反比。

  刚才给大家分享的案例,都是海外的产品,这些海外产品很多国内中国公司想复制到自己产品的时候,就发现有很多不可行性。

  paypal通过不断下小订单引起卖家的策略,paypal绑定自己银行卡,公司信用卡,不断刷自己信用卡时候。国内有些公司想用类似策略给用户补贴,也是不断先给用户一些优化,首先不管是中国,他们通过各种手段,通过技术手段要给补贴,额外掏钱。优步,Uber进来之后刚开始在北京推的时候,它当时给用户补贴,每个月翻一番没有问题。Uber乘客下一个订单,司机在旁边马上接到这个订单拉你再走,这样一天同样两个人不断上车,下车,Uber补贴。当成营销成本消耗。原本Uber全世界任何国家一旦下了一个单以后,最近一辆车接你,后来减少成本,离你近的第二辆车。国内如果敢这样玩的话,羊毛党更可怕。美国有比较完善风控体系,人民征信体系,美国四大征信机构,数据相对开放的。有了这些比较开放征用体系之后,刷信用卡时候,中间都有监控的,无形之中能阻断一些人,中国其实没有这样的特别开放的征信体系查询。所以很多羊毛党肆无忌惮在你凭单上被羊毛党拿去了。

  国内运作跟产业周期有关,所谓存量阶段,增量阶段。增量阶段,从2010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爆发开始,新设备、新的用户不断出现。豌豆荚,后来有一点,它过高的去把用户体验这件事儿拔高到一个范畴。其实在一个行业增量用户体验,有各种手段获取新客户。竞争对手做什么事儿,预装、刷机、流氓的助手。豌豆荚为了保持自己规格、品质,这些事情没有做。豌豆荚有一段时间用户量不差,慢慢跟竞争对手落下了。最后他的竞争对手圈地。这在一个行业增量阶段应该做什么事儿,获取用户。

  行业存量阶段,移动互联网红利越来越少了,大家手里握着一些用户,再去碰一些新的用户,把手上这些用户变现,压榨,就是增量行业做的一些事。

  讲完行业周期,再讲企业。企业不同阶段做增长也是不完全一样的。

  滴滴出行,我跟滴滴出行有挺多的交流。滴滴出行一路增长,大家觉得靠补贴成长,我跟滴滴出行市场老大交流,他们早期各种手段把市场铺开,让更多人认知,那个阶段他们做的事儿靠补贴,广积粮。熬过了快滴,滴滴最后胜出。教育市场阶段首先这仗赢了。下一个阶段需要建立一些壁垒,建立一些门槛,把竞争对手放在外面。滴滴出行当时竞争对手是Uber。滴滴拿到了腾讯投资,微信公众号滴滴出行发一些红包,在腾讯体系里面很难看到Uber的信息,Uber去不了社交媒体,Uber到了新浪微博,滴滴出行又砸了新浪投资。剩下只有5%不痛不痒的公司。这就是大公司卡流量,把竞争对手排斥在体系之外,高筑墙。最后是缓称王。在今天滴滴出行已经差不多做到了行业老大,但是之前还有很多工作没有做完,比如之前的粗放,一直靠砸钱,现在不砸钱,再通过集中手段查漏补缺,原来用户没有那么活跃了,做精细化运营,收购这些公司,采购一些技术。这个就是滴滴出行现在做的。最后这个用户生命周期。活跃留存阶段,用户流失怎么召回。

  To C增长看长板,To B增长看短板。很多ToB功能再好,口碑再好,一旦缺了一个功能,很多大公司不会采购你的东西。

  能力模型:静水流深,功夫在诗外

  日常我们可见的传播案例层面东西,很多时候看起来就是增长。在增长黑客之下,大量肉眼看不见的部分,落地的优化、产品管理、数据分析、新用户引导流程、行为经济学、电子营销等,太多这样的事情,所有这些在冰山之下。肉眼所见的刚才的案例。国外有一家公司,既涉及到传统的营销,又涉及到数据创意营销、技术营销、用户体验行为经济学等等,整个领域交汇,更像是一个T字型人才,某个领域有专攻,很深入的研究。

  增长黑客技能元素周期表

  每一个周期比如说PSI,你们可以仔细研究想设计哪些版本,很恐怖的。短期内不可能普及,以一个人从事增长黑客的身份相对来说很难。国外做的好的公司不是单打独斗的。有叫增长团队,或者每个人自己的职位,不一定叫增长黑客,他们最后是增长目标。做的最好的公司可能就是facebook,围绕增长团队做新的尝试。

  早年时候,Facebook的办公区空间上面挂着各国的国旗,体现了facebook多元文化。Facebook这些人来自不同背景,他们使命国际化,进军全世界。右边这个是facebook当时这段时间增长团队小领导团队,一两个营销资深的专家,他们每个人自己独立不能叫增长黑客,他们在一个领导团队共同协作完成共同的增长目的。

  Facebook目前TM体系架构,这是最新的,直接领导FacebookTM,跟工程师团队或者是一些产品团队,市场营销团队大的部门,一个事业部。TM下面设很多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业务目标,核心增长,一些核心数据增长,获客、用户留存、用户活跃度。这个部门,为Facebook提供底层基础数据、架构、数据分析,基本是一个后勤保障部门。

  新出来的刚搭建的部门,为了负责Facebook的口碑。产品运作;还有新业务部门,有点像是万能钥匙。凌驾于这几个部门之上,把这个理解内部内务机构,三场六部,有点像东场,负责监管所有部门,这个哥们是整个Team的负责人。

  Facebook如何降低用户流失

  这个增长团队做了哪些好玩的案例呢。Facebook发现用户流失的非常厉害,有新的产品冲击。Facebook基于数据,流失转化率,成本非常低。当用户点击到注销,一步步看说明确认时候,最终注销帐号那个按纽对冲页面之前新增了上图这个页面。这个页面上读出Facebook帐号,五个跟你关系最亲密的好友,显示“确实要注销这个帐号吗,如果注销就看不到这些朋友”。朋友到这张时候被一张张温情的脸打动了。这页面上线减少用户量三百万人次,挺可观的数量。效果很明显,导致越来越多国内公司搭建Growth

  增长黑客跟传统Marketing输出创意,Growth对效果负责

  做一些小的传播创意是不是有助于自己产品增长呢,于是他们以创意作为出发点,做了新增的表情包,默认并不是向所有开放,使用这个表情包很简单,传播给5个朋友,可以使用这个表情包,只是他们创意而已,上线之后效果并不好,大家不需要这些诙谐的。他们没有加很多数据挖掘的东西,这是创意先行。

  一定要有数据支撑,后来有一个数据显示有一部分用户注册完了以后特别活跃,特别活跃的用户有一个共同特性,使用一个功能,自定义任务版,对于年薪更高了,他们发现这个东西更适合自定义,他们更愿意使用。相反没有发现这个的用户,自带性的默认模板之后,他们就离开了。发现这个之后,会让所有注册的用户共同走一个环节,就是去使用一下自定义任务版,创一个,或者是改一个名字。做了这个之后,用户引导这样流程之后,他们发现新用户沉淀下来变得活跃转化率提高30%。这个其实就是Growth。

  Marketing和产品之间的差异性

  现在大家熟悉的Marketing,大多数公司注重一个认知感知。在这个领域更多的目标就是所谓ARR,这个概念是美国一个投资公司的投资人,提出的一个流量模型,代表增长黑客关注一个环节的首字母。A获取用户,第二个A激活用户,注册了用户,定期下个订单这是被激活的;留存,保持一定留存率很重要。很多电商产品给你发优惠券劝你回来。传播;最后就是营收。现在基本很多增长黑客做的事情就是把这5个环节每个环节进一步提升,我们说增长黑客,日常做的事儿,跟产品经理对比,像是产品经理开发这个产品,做出一个产品就像人的手脚,四肢保持基本功能。增长黑客做的就是润滑你的关节,只有当关节被润滑了,转化率被打通了,才能跳的更高。

  魔鬼在细节 增长的复利效应

  下面体格在线课程售卖的案例。APP卖课之后,想吸引这些买课的人推荐更多人买,他们原本买完一个特质以后,后面说推荐成功,没有人分享,转化率特别低。后续我们做了很多测试,换了很多文案,对转化率最快的就是时机点不要换,将这门课,平均提升37%。两个案例,一个孤独自学,一个邀请好友。

  中间原因在什么地方,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传播,人是很自私的动物,如果单纯利他传播,很少人这样,当你给利他,看似利己一个动机,他相应会采取行动,邀请好友,本身上自己更好学习。采购了课程信心满满,下定决心想学好,大多人是想邀请好友。

  从数据挖掘增长机会 实现精细化运营

  上图是今年4月份的上海,某一个工作日凌晨,上海抓了摩拜单车。这个图上有一些点特别亮,有些不那么亮,这些比较亮的点在什么地方,居民区、写字楼、地铁口、餐饮。摩拜单车最多的在地铁口、公交车站旁边。为什么?很好理解,类似这种国内共享单车最多时候解决问题就是出行最后一公里,或者是第一公里问题。从家到地铁站,或者是下班从公司到地铁站最后一公里。这些地段用共享单车多,相对停地铁口多。有些地方车对于摩拜来说,这些车停在这个地方的频次最高,用户流量最大。像摩拜这样的公司他们之前有专门的运营团队,专门运营这个车子。比如凌晨三四点的时候,像搬家公司开这个大卡车,把一些人零散的地方搬到地铁口,投放量更加具体一些,这样做它的成本极高的,很可能一天雇一个货车,一个城市雇上百辆,为搬三五辆车开很长一段距离,成本很高。摩拜他们做了一个红包车,打开摩拜它会显示附近停的车,有的时候会随机显示一些车,这些车带红包的,只要启动这辆车,骑到某一个特定地点时候它会给你返利,看起来跟早期滴滴出行快滴补贴很相似,能够拉动用户活跃度,它比滴滴出行做的更聪明的一步,更精准的很精细化运营手段。通过这个活动,摩拜不用再找大货车,而是分摊到每个用户头上,就把搬车这件事儿承包掉了。这一切基于数据分析产生,最后拉动增长。这是很经典的案例。

  最后,很多公司组建增长团队时候内部如何保持实时出业绩?我个人有这几点提示:

  第一必须时刻检验当下行动的最高优先级。围绕增长没有太多的事情可做了,检测竞争对手所有的新动向。可能一般来说一个增长团队很多时间在准备下个月做什么,其实你会发现做的过程中会膨胀出很多新火花出来。每周五开个会,增长团队马上调整方向,快速做出决定,保持时刻的警惕,尝试新的方式,去试错,不管怎么转换,检验做事好不好就是产生多少影响。impact,最少要得到的一个,团队增加了什么新的认知,通过一个实践未来我们要做的一切营销行为靠给用户薅羊毛预留30%,剩下70%公司内部的信息。当你通过不断的获得很多的试验记录之后,放到白皮书,当新同事入职或者是人员变动,所有人进来马上知道你过去一两年做了什么。失败不可怕,最快速度试错,避免以后犯同样的错误,很重要的一点。

  Quick Wins迅速胜利,让外部看到业绩。通过不断试错,这个过程可能很漫长,甚至有的时候三个月到半年时间增长团队产生不出什么业绩。但是团队产出的业绩,认可你的这套理念、办事方法,必须尽快让你的协作部门,你的老板看到,需要快速马上拿出一点东西让大家检验。

  第三点试验记录。跟刚才日常任何事情时候一样,产生内部的详尽的动态东西允许去查询,迅速了解。需要积极主动和全公司分享成果,鼓励参与。围绕增长观做一个媒体,他们对于公开PI有需求的。需要这些成功事情放大,让外部、让其他协作团队,需要把自己产生辉煌的东西,整个行业输出。

  数据驱动、持续优化是唯一可复用的长久之道。Facebook靠这个理念做了十多年,很多公司都是用这种方法。

  以上就是我今天超时加长的讲解。希望在这个活动中相互交流新想法,能碰撞出更多的火花。谢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范?冰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