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集团军授予的战时授予荣誉称号号地方就不认可?

原标题:中越战争老山战场鲜为人知的第21集团军

在80年代的中越战争老山轮战中,解放军多个军区部队轮换作战,如第14军、第11军、第1军、第67军、第47集团军、第13集团军等部队都爆得大名。然而在主战部队的辉煌之下,还有一些配属部队却被宣传得很少,其中就包括陆军第21集团军部队。

陆军第21集团军的前身是解放战争时期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出身不错,老底子来自于鄂豫皖红军名将高敬亭指挥的红28军。不过2纵的战斗力属于华野二流部队,长期都是打阻击,打配合,没法和主力纵队1、3、4、6、8、9、10纵相比,后期战斗力还不如新秀13纵。1949年2月全军整编时,第2纵队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军,隶属于华东野战军改称的第三野战军。

1949年11月,第21军61师攻打舟山群岛的登步岛,苦战三天二夜未果,伤亡1300余人,是继金门战役之后的三野又一次攻岛战斗失利。1953年3月第21军奉命入朝作战,不久赶上了著名的金城反击战役,单独负责一个突击方向,斩获不少,总算小小扬眉吐气了一把。从朝鲜回国后第21军隶属于北京军区。1967年该军调入兰州军区长达30年,于80年代的百万大裁军中整编为陆军集团军。2016年解放军启动了新世纪规模最大的一次军队改革,第21集团军改归西部战区辖制,并在这次的20万裁军浪潮中得以保留,再度进行合成整编。

1985年8月26日,中央军委命令,兰州军区陆军第47军(根据中央军委统一命令,该军于9月和其他野战军同时整编为合成集团军)赴南疆参加轮战,接替济南军区陆军第67军在老山战区的防务。在经过了全面深入的战前准备后,兰州军区轮战部队经过铁路、摩托化输送和空运进行数千公里机动,于1986年1月进入云南省文山、砚山两县集结驻训。参战部队以第47集团军139师、141师421团、炮兵旅、高炮旅为主力,配属部队有第21集团军61师、兰州军区炮兵第1旅、工兵第14团、汽车第26团、电子对抗营,军区所属军、师侦察分队,5个野战医疗所 、1个军械修理所 、1个汽车修理所,共计37351人。

进入老山战区后,在成都军区云南前指和第47集团军前指的统一指挥下,第21集团军61师及配属部队防守老山东侧的八里河东山诸阵地。八里河东山地区地势高耸,道路稀少且崎岖难行,后勤保障十分困难,作战条件相对老山方向更加艰苦。特别是东山海拔最高的1175.4高地,上下山台阶有1045级,驻守官兵不但要经常面临越军的炮火轰击、偷袭反扑、特工窜扰,无日不与其周旋,而且吃水异常艰难,都要上下台阶走几公里山路去背水,最前沿阵地的单程背水路线甚至长达9公里,是名副其实的“吃水贵如油”状态。后来,这个高地就被誉为是“八十年代上甘岭”。

第21集团军61师的前身是1935年2月重建的鄂豫皖红28军,为鄂豫皖红军名将高敬亭带出来的部队,一直是军主力师,下辖两个红军团,在1985年集团军整编后被兰州军区党委确认为红军师。此次配属第47集团军上老山作战,第21集团军要出一个师,就拿出了这个拳头师。在师长刘登云、政委张海阳指挥下,61师坚守八里河东山诸阵地一年,团结奋战,无私奉献,先后粉碎了越军数百次偷袭和袭扰,抗击了越军数万发炮弹轰击,组织了实施了“34-1工程”拔点出击战斗,共歼敌3787人,胜利完成了坚守防御任务。

战后,中央军委授予61师182团9连“攻坚英雄连”,181团6连战士牛先民、1829连副连长赵怡忠烈士“战斗英雄”荣誉称号;成都军区授予61师炮兵团122榴弹炮2连“英雄炮兵连”荣誉称号。该师炮兵团在作战中参加大小战斗166次,歼敌两个炮兵连,毙敌团长1名,大尉营长1名,战果赫赫。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师炮兵团创造了从轮战准备到安全撤回580余天未亡一人,无重残一人,无损坏一件重要装备的纪录,受到了云南前指、兰州军区、集团军首长的高度赞扬,称“简直是人间奇迹”,云南前指马秉臣副司令员为该团题词“神炮显神威”,兰州军区司令员赵先顺题词“神炮团”。该师高炮团赴滇作战期间,还创建了享誉首都和全国的“猫耳洞之声乐团”。

1987年4月30日,兰州军区部队奉命将老山地区防务交由北京军区陆军第27集团军部队接替,然后撤下阵地休整。5、6月间,兰州军区部队先后撤离战区归建,第21集团军部队也胜利凯旋。

作者: 董保存 田礼红

  驻广西柳州的第四十一集团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是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说起这个军,就不能不说到辽沈战役中著名的塔山阻击战。
  笔者有幸,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曾经先后采访过这支部队的老军长吴克华、老政委莫文骅、参谋长李福泽……他们对部队充满了深厚的感情。他们说:打过的仗成百上千,惨烈程度莫过于塔山。说起那时的战士,说起他们的团队,他们甚至老泪纵横,说百年之后一定要回到塔山,和他们的战士永远在一起。
  如今,第四十一集团军的老首长都实践了自己的诺言:魂归塔山。老将军们静静地躺在塔山,永远和激战塔山时牺牲的英雄们在一起……
  这也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独有的英雄篇章。
  1935年寒冬的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民族存亡的关头,在胶东一个三面环海的狭小地区,发生了一场悲壮的红色暴动,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东领导的最后一次大规模农民武装暴动―― 一一四农民武装暴动。
  暴动虽然失败了,但暴动的火种,组建了昆嵛山红军游击队,这也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山东境内保存的唯一红色革命武装火种。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胶东特委于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武装起义,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基础成立“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简称“三军”),揭开了胶东人民救亡图存、抗击外侮的壮丽序幕,第四十一集团军先驱从此诞生。“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不仅“生”出第四十一军,还“生”出了第二十七军、第三十一军等部队。
  8年的胶东抗战,“三军”历经多次改编、扩编,部队越战越强,越打越壮。首战攻克牟平县城,活捉了伪县长;血战雷神庙,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坚定了胶东人民的抗日意志;袭击招远、蓬莱,攻克黄城、郭家店、邢村、石岛市,建立了以大泽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粉碎了敌万人大“扫荡”,收复了除青岛以外的胶东半岛,部队发展为两个师、两个旅共两万余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严防蒋介石发动内战,保卫抗战胜利果实,根据中央军委“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抢占东北的部署,胶东军区副司令员吴克华、政治部主任彭嘉庆等率领胶东军区10个团2万余人,分批渡海北上,挺进东北。
  这支队伍踏上黑土地之后,很快扩编成东北自治军第二、三纵队,担负剿匪、扩军和开辟根据地任务。先是歼灭日伪残余和国民党特务三结合的土匪武装4000余人,后攻占营口,歼灭国民党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七十三团1700余人,挫败了敌人从营口登陆的计划,稳定了东北局势,为粉碎国民党军的进攻、坚持南满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6年1月,东北民主自治军改名号为“东北民主联军”。第二、三纵队奉命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辖第十、十一、十二旅和纵队炮兵团、警卫团,共2.3万余人。
  四纵组建后不久,就在沙岭与全美械装备国民党军打了一仗。1946年2月16日,四纵6个团把国民党新六军二十二师六十六团包围在沙岭,以绝对优势兵力、敢打硬拼的精神,和敌人进行了一天三夜的激烈战斗,结果还是叫敌人跑了。打扫战场一算账,歼敌647人,自己却付出了伤亡2159人的沉重代价。四纵司令员吴克华总结时说,部队战术技术尚未由游击战向运动战转变,对强敌战斗力估计不足,在兵力火力使用、协调、情报方面也有弱点和不足。
  四纵指挥员认真吸取了沙岭作战的教训。在“三保本溪”作战中,他们歼敌4500余人。5月24日,第四纵队发起鞍海战役,相继攻克鞍山、海城、大石桥等城市,歼灭国民党第六十军一八四师大部,迫使其师长潘朔端率师部及第五五二团起义。战后,四纵获东北民主联军首长传令嘉奖,辽东军区授予第二十八团“海城团”、第二十九团“鞍山团”、第三十团“大石桥团”荣誉称号。
  鞍海战役后,四纵利用停战时机,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军政教育与整顿。通过整训,官兵的思想水平、战技水平都有了极大提高,集中优势兵力打运动战的战法深得官兵认同。
  1946年10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按照“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方针,纠集8个师约10万余人,分左、中、右三路向南满大举进攻,企图首先截断南北满解放区的联系,消灭南满民主联军主力,尔后转兵北越松花江,进攻北满,占领整个东北。
  东北民主联军决定由辽东军区坚守南满,其余主力集中在北满地区,伺机南进配合南满部队作战。辽东军区主动放弃安东,转守临江等东部山区,并命令三纵、四纵十师及十一师三十二团在永陵、通化、柳河地区打击敌的左路部队;四纵十二师在河沿、南坟、摩天岭一线守备,节节抗击敌中路部队;四纵十一师(缺三十二团)在赛马地区集结,准备侧击敌二十五师。
  10月19日,国民党军中路攻击部队左翼二十五师(缺七十五团)从本溪出发,沿小市、田师付、碱厂向赛马集进攻,企图寻找四纵主力决战。
  这个二十五师是蒋介石反共老本之一,号称“千里驹”,能打运动战。四纵首长利用它急于找我决战的心理和狂妄骄横的特点,有意采取节节阻击、边打边转移、不断诱敌深入的战术,相机歼之。为争取主动,四纵请示上级,秘密集中全纵8个团在新开岭地区,以期全歼“千里驹”。10月31日,四纵向被诱至新开岭地区的敌二十五师发起总攻击,经过激战,对敌形成三面攻击的合围态势。11月2日,敌人阵脚全乱,在我军猛烈攻击和“缴枪不杀、优待俘虏”的口号下,纷纷举手投降。敌二十五师师长李正谊化装成伙夫企图逃跑,也被活捉。
  这次战役,总共毙伤敌团长以下1190余人,俘敌师长李正谊以下8000余人,开创了东北民主联军以一个纵队兵力,全歼国民党军一个整师的先例,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为东北战场争取了时间。经过新开岭战役,第四纵队牢固树立了运动战思想,进一步培育了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被称为东北民主联军“五大主力”之一。   战役结束之后,毛泽东、党中央发电嘉奖四纵。
  新开岭战役后,敌军经过短暂休整,又向我南满根据地发起进攻。四纵奉命深入敌后,配合三纵正面作战,展开了四保临江战役。四纵与三纵并肩作战,在南满群众支持下,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歼国民党军7700余人,取得了“三插敌后,四保临江”的胜利。特别是第十一师,在敌后两个多月日夜行军作战,曾三天不得一餐,八昼夜不眠不休,有力地配合了正面部队作战。辽东军区为嘉奖该师功绩,给全师指战员每人记了一功,这在我军历史上绝无仅有。
  四保临江战役后,敌被迫由进攻转为“机动防御”,四纵与辽东兄弟部队一起参加夏、秋、冬攻势,横扫了辽东各地国民党军,收复了安东、法库、西丰、公主岭、海城等15座城市,在冬季攻势中第三次解放鞍山,当地群众赠予四纵“钢都纵队”锦旗。随后,部队参加新式整军运动,进一步提高军政素质,为打大仗打硬仗积蓄底气能量。
  1948年9月,东北野战军将55万国民党军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3座孤城。党中央、毛泽东审时度势,决定发起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受命首先攻占锦州。
  东北野战军以主力围歼锦州守敌时,命令四纵在十一纵和热河独立四师、六师的配合下,在塔山地区阻敌援军北上。
  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派作战处长苏静前往四纵协助指挥作战,罗荣桓政委对他说:“你到四纵去,就是当参谋出主意,协助四纵首长死守塔山,告诉吴克华司令员、莫文骅政委,要不怕牺牲,不惜代价,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要死死地顶住敌人。叫敌人尸骨成山,血流成河,不能前进一步。”
  10月6日,四纵进入指定防御阵地。
  9日,锦州战役打响。10日,蒋介石指令其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指挥“东进兵团”火速向塔山进击。凌晨4时,敌在7架飞机、2艘军舰和大量炮兵火力的掩护下,“哇哇”叫着冲向我三十四团守备的打鱼山、高家滩、铁路桥阵地。三十四团先后9次打退敌暂六十二师、第八师的强攻,但打鱼山阵地因防守薄弱而失守,威胁到塔山阵地侧翼。16时20分,二十九团一营对打鱼山之敌实施猛烈反击,及时收复了阵地。当日,敌一五一师向我三十六、三十五、三十二团阵地发起多次攻击,也被击退。国民党军“东进兵团”伤亡1174人,而四纵也伤亡319人。
  第二天的战斗打成了阵地争夺战,阙汉骞总结了前日攻击失败的教训,决定加大炮火配备及海(空)军火力支援。我塔山阵地弹如雨下,工事、人员损失严重。11时,敌炮火延伸,密密麻麻的敌军气势汹汹地向我阵地压来。每一块阵地都抗击着几倍、十几倍于我的敌人。在白台山7号阵地,三十六团官兵先后6次打退敌一五一师的集团冲锋,四连五班班长徐忠智在全排伤亡、弹药耗尽的情况下,毅然拉响最后一枚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敌暂六十二师、八师、一五七师也反复向我三十四、三十五、三十二团阵地冲锋,均被击退。
  战斗进入第三天,两天两夜没有合眼的吴克华,站在电台旁对政委莫文骅说:“这两天敌人的企图已很明了。现在,我们必须缩小各守备阵地的正面,加强纵深配置。”莫文骅点点头说:“利用战斗空隙,开展战评活动,总结经验,准备恶战。” 这一天,敌人只以少量兵力与我保持接触,并未进行像样的进攻。三十四团侦察班长纪仁祥带领全班深入敌后设伏,捕获了从师部开会返回的敌二十一师六十三团副团长高录臻,获取了敌增加兵力、调整部署的重要情报。敌变我变,我以十一师战斗力最强的二十八团接替三十四团守备的塔山堡、三十一团配属给十二师作预备队、三十二团为纵队预备队,其守备任务由十一纵负责。
  13日,敌一线总指挥侯镜如决定将没有舍得使用的独立九十五师“赵子龙师”投入战斗。该师是蒋介石的嫡系和“王牌”,全部美式装备,号称“没丢过一挺机枪”。战斗一开始,独九十五师和第八师就以“敢死队”为先锋,由连、营、团长带头,督战队押后,像潮水一样地扑向我二十八团阵地。二十八团先后8次击退敌进攻,始终坚守着阵地,挫伤了敌攻击锐气,获东北野战军首长通电嘉勉。当夜,二十八团因伤亡严重,将守备塔山堡的任务移交给三十团。
  10月14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向锦州发起了总攻。蒋介石心急如焚,限令侯镜如“拂晓攻下塔山,12时进占高桥,黄昏到达锦州”。凌晨5时,敌独九十五师在第八师的配合下分三路向我三十团阵地发起猛攻,其右路、中路均被击退,左路曾数度夺占铁路桥头堡阵地。我三十团组织连续反击,牢牢巩固了阵地。敌一五一、一五七师向塔山、白台山阵地实施多次连续集团冲锋,我十二师官兵奋力抗击,死死守住了阵地。东北野战军首长致电十二师:“你们这种英勇顽强的防御战,是模范的,值得赞扬的!”
  15日,锦州守敌行将全部被歼,敌投入5个师在塔山作最后一搏。凌晨4时许,敌暂六十二、八、一五一、一五七师,向高家滩、铁路桥、刘家屯阵地实施突然袭击和强攻;敌独九十五师不要命一样狂攻塔山。我三十四团与敌殊死搏斗,寸土未失。一营部4名战士依托一棵大树,用一挺机枪打退敌9次进攻,歼敌50余名。此树后被誉为“英雄树”。战至12时,敌人开始全线败退。四纵将士用血肉之躯,死死地守住塔山,没有让敌人前进一步,确保了锦州战役的胜利。
  用艰苦卓绝、悲壮惨烈来形容塔山阻击战,一点儿都不过分。它谱写了人类战争史上阻击战的辉煌篇章。塔山阻击战,四纵涌现出了“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和程远茂、鲍仁川等大批英模单位和个人。他们铸就的“顾全大局,严守纪律,勇于牺牲,敢打必胜”的塔山精神,永载史册!
  塔山阻击战结束后,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未经休整就奉命与第十一纵队组成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踏着冰雪,秘密从长城冷口入关,参加平津战役。
  这时,四纵已经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一军,原属第十、十一、十二师,分别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一二一、一二二、一二三师,原辽南独立二师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一五四师,调归第四十一军建制。   当时,傅作义的56万兵力,收缩在东起北宁路的滦县,西至平绥路的张家口,长达1200华里的地带,以北平、天津、塘沽、唐山、张家口为重点,摆开一字长蛇阵。
  四十一军入关后接到的命令是,和华北野战军一道在平绥路上执行“围而不打,隔而不围”的战役行动,使傅作义的部队既不能东去,也不能西逃。11月9日,第四十一军先头部队首战康庄,歼敌第十六军指挥所、一○九师全部、九十一师一个团、二十二师六十六团一部,共歼敌6885名。除敌第十六军军长袁朴率其警卫营一部和驻岔道城的二十二师六十五团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
  11月10日,第四十一军再战怀来,追歼企图西进接应敌第三十五军突围的敌第一○四军,共毙、伤、俘敌8115名。
  11月23日,第四十一军三战张家口,率先攻入市区,切断了国民党傅作义集团西退绥远的道路。敌除第十一兵团司令孙兰峰潜逃外,全部被毙、伤、俘。
  1949年1月1日,吴克华和莫文骅踏着霜雪赶到平津前线司令部接受任务。叶剑英介绍了平津战役的形势,对他们说:“战争的进程比原先预料的还要快。眼下,平津前线司令部正在和傅作义进行谈判,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傅作义不接受我方的条件,我们就打进去;二是如果他接受人民的和平条件,北平就可能和平解放。中央和军委都在积极争取其和平解放,创造一个‘天津方式’之外的新方式。”
  回到青龙桥的军部后,军长、政委作了分工:军长吴克华负责打,认真作好攻城准备;政委莫文骅负责谈,认真作好与北平各界代表和谈的准备。在莫文骅接待北平各界代表谈判的过程中,吴克华接到前线司令部命令,要四十一军设在玉泉山的炮兵,向天安门广场、天坛公园西北角和东单广场各发射一发炮弹,用炮弹告诉他们:解放军能把炮弹落在中心位置,既不伤人又不毁古迹,完全有能力武力解放北平。同时,吴克华指挥侦察分队,在北平城外周边与国民党军进行了几次小规模的战斗,共毙伤国民党军387人,俘60人,迫使其投诚25人,从中详细了解到了北平城内的军力部署情况,从军事上为攻城作好了充分准备。
  1月18日,平津前线司令部电告吴克华和莫文骅:“傅作义已同意接受和平改编,由四十一军负责与傅作义部交接城防。中央军委、毛主席要求驻城部队绝对不允许违反群众纪律。”
  当天,北平警备司令部成立,兵团司令员程子华任警备司令员兼政委,彭明治、吴克华任副司令员,莫文骅任副政委,刘道生任政治部主任。四十一军政委莫文骅在颐和园对全军团以上干部进行动员, 说:“什么是形势?这就是形势!我们今天坐在排云殿下,就说明革命已经发展到战略决战阶段。我们的思想必须适应这个形势。” 他还说,我们担负警备北平的任务,对北平的工商业、名胜古迹、公共设施及各项物资等,要做到24个字:只许看管,不许运用;只许保护,不许破坏;空手进去,空手出来。
  各师团遵照统一布置,召开党员大会、士兵代表大会,进行为期一周的政策纪律教育。连以上干部、司务长、上士由师部统一集训,勤杂人员由各团集训。
  1949年1月31日,是四十一军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天。这一天,军政委莫文骅率第一梯队从西直门进城接防,留下了那张具有历史意义的接防照片。这标志着北平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1949年的早春三月,第四十一军胜利完成北平市警备任务。3月25日,他们又接到了一个命令:一二一师三六一团、一二二师三六四团、一二三师三六七团和军炮兵团等部队到西苑机场接受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的检阅。这对英雄部队来说,是莫大的荣誉。
  随后,四十一军准备离开北平,北平各界群众和他们依依惜别,赠送他们“仁义之师”“秋毫无犯”的锦旗。这些锦旗,至今还陈列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
  1949年4月,第四十一军离开北平向华中、华南进军,一路所向披靡。5月,在河南改编国民党军第四十军2万余人。9月至10月,参加衡宝战役,担负正面突击任务,歼敌5000余人,俘敌第七军副军长凌云上。11月至12月参加广西战役,先后攻克6个县、市,歼敌8600余人,俘敌第三兵团副司令兼第七军军长李本一。1950年1月,奉命由广西容县地区开赴广东淡水、高要、惠阳、黄岗等地执行剿匪任务,并先后解放了南澳岛、南鹏岛。
  1951年1月,第四十一军进驻潮汕地区执行保卫海防任务。1953年7月,国民党军偷袭东山岛,四十一军奉命增援,歼敌3300人,击沉敌登陆艇3艘,击落敌机1架。
  1979年2月,第四十一军在广西方向参加了南疆自卫反击作战。参战官兵发扬塔山精神,速战速决,28天歼敌7000余人。战后共有5个单位、12名个人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8个单位、12名个人被广州军区授予荣誉称号。
  荆江:英雄奋战在大堤上
  跨入新的历史时期后,第四十一军改编为陆军第四十一集团军。四十一集团军紧跟军队现代化建设步伐,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部队,聚力抓中心,矢志谋打赢,先后完成了战备值班、军政训练和广字、塔山系列演习、997行动、军交―2007、跨越―2009演习等重大演训任务,部队战斗力有了新飞跃。
  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洪灾,在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肆虐。根据中央军委、广州军区的命令,第四十一集团军分赴广西、湖南、湖北三省(区)22个县(市)112个点,执行抗洪抢险任务。
  第一二一师、一二三师和炮兵旅从接到命令到第一个列车梯队装载完毕均用时不到3个小时。第一二一师60小时内全部到达1200多公里外的荆江大堤。第一二三师17个列车梯队机动1000多公里,42小时内全部进至任务点。摩托化开进的部队在接令后1小时内就出动,高炮旅、一二一师高炮团10小时机动400多公里,提前到位。由于他们火速投入战斗,及时稳定了洞庭湖区和荆江大堤枣林港至柳口段的抗洪形势,被灾区人民誉为“神兵天降”,总部、广州军区首长表扬他们是抗洪抢险中行动最快的部队。
  抗洪大军中,有一位中断休假起来参加特殊战斗的战士李向群。用现在的话说,李向群是个典型的“富二代”。他是海南琼山市人,1978年9月出生在一个拥有百万资产的家庭,1996年毅然参军报国。入伍后,努力争做“四有”军人,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他刻苦学习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写了近10万字的心得笔记,参加法律函授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苦练军事技术,20个训练课目,获得17个优秀,被团里评为“训练尖子”;他关心同志,乐于助人,战友们称赞他“不是党员做的是党员的事,不是干部操的是干部的心”;艰苦朴素,克勤克俭,“身为特区人,不当特殊兵”,把省下来的上千元津贴费捐给战友和群众;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曾从水、火中和爆破现场先后救出5名老人、儿童和战友。
  1998年7月下旬,李向群因事回家探亲,得知部队即将赴湖北抗洪,就提前乘飞机赶回部队,来到公安县南坪灾区。8月10日,李向群和战友发现并堵住了一个管涌。13日,一个取水闸门发生渗漏,他又奋不顾身地跳入水中查洞抢险。在“水线”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
  连续的涉水抢险,终于使李向群病倒了。20日下午,正在医院治病的他听说连队官兵又紧急出动,就偷偷跑出来赶到抢险现场。部队领导要送他回医院时,他说:“轻伤怎么能下火线!”坚持战斗,直到病得体力不支,栽倒在大堤上。部队当即把他送到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终因救治无效英勇牺牲,年仅20岁。
  1999年3月17日,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签署命令,授予李向群“新时期英雄战士”荣誉称号,并亲笔题词:“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关于积极响应江主席题词号召,广泛开展向新时期英雄战士李向群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追授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广州军区授予他“抗洪勇士”荣誉称号,集团军为他追记一等功。从此,学雷锋学李向群学英模的热潮在部队中蓬勃兴起,极大地焕发了广大官兵的巨大精神力量,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国家和军队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

来源:中国陆军微信公众号 作者:王喆

▲2014年7月30日,习主席视察“红四连”。

在我军历史上,集7个荣誉称号于一身的连队,可谓凤毛麟角。

但在东部战区陆军,就有这样一支传奇连队!

她就是第73集团军某合成旅装步四连,先后7次被授予荣誉称号。

她的荣光,远不止这些。2014年7月30日,习主席亲临连队视察,看望慰问官兵,勉励大家“苦练打仗本领、争做精武标兵”。

2015年8月20日,习主席签署命令,授予连队历史上第七个荣誉称号——“强军精武红四连”。

▲2015年9月19日,中央军委授予某团二营四连“强军精武红四连”荣誉称号命名大会在榕隆重举行。时任总政治部副主任殷方龙向连队主官授旗。任龙 摄

2015年9月3日,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以连队冠名的“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在天安门接受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以连队冠名的“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

荣誉连队人人敬,精武标兵喜事多。这不,“强军精武红四连”又有大动作啦!

5月11日上午,由中央网信办、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举办的“相约强军新时代”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将走进这支享誉全军的荣誉连队!

这支连队为何能从全军众多单位中脱颖而出,成为网络名人进军营活动的一站?她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

下面,请跟随我们的镜头先睹为快——

▲视频:“陆上猛虎”出击

视频还不过瘾,那就再来点文字和猛图——

这是一支在黄麻起义中诞生,流淌着英雄血脉的红军连队!

这是一支参加过夜袭阳明堡、决战孟良崮等百余次战役战斗,战功卓著、英模辈出的连队!

这是一支最高领袖关心关注,全军唯一把“强军”二字写入荣誉称号的连队!

▲2015年9月3日,以连队冠名的“夜袭阳明堡战斗模范连”英模部队方队,在天安门接受习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强军精武红四连”是一支历史悠久的红军连队。诞生于1927年11月28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岁。由参加黄麻起义的黄安义勇队部分战斗骨干和改编的工农革命军鄂东军第一路一个排组成,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一大队第一队第三分队。后编入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并随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功勋连队。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参加了黄麻起义、杀牛坪、阳明堡、鲁南、莱芜、孟良崮、夜袭阳明堡、开封、淮海、渡江、淞沪以及朝鲜的金柱山、西方山等一百多次战役战斗,歼敌万余人。先后被授予“战斗模范连”“胜利连”“模范连”“精神文明先锋连”“硬骨头六连式连队”“军事过硬红四连”“强军精武红四连”等7个荣誉称号。

这是一支人才辈出的英雄连队。先后走出7位将军,涌现出“一级人民英雄”刘继祯、“一等功臣”王俊才、“战斗英雄”宋金山等数十名战斗英模和“神枪手”宋世哲、军区“雷锋式干部”黄香俊、军区“优秀四会教练员”张韬、军区“优秀共产党员”许敏强、军区“郭兴福式优秀教练”杜立新、军区“学雷锋先进个人”陈就成、军区“十佳指导员”陈登铝、共青团福建省委“新长征突击手”单立刚、龚兆文、全军“基层建设先进个人”许武威、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王海涛、全军“优秀指挥军官”张林、唐善积等大批先进个人。

这是一支军事过硬的尖刀连队。多次参加全军、原南京军区、集团军的重难点课题攻关及比武活动,先后参加了原南京军区组织的系列重大演习、“98大抗洪”、重大课题深化攻关、“使命行动—2013A”跨区机动演习、步兵特战化训练探索实践等重大军事活动。出色完成了战备训练、抗洪抢险、警卫勤务、生产施工等各项任务。

这是一支驰誉全军的光荣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1次、二等功20次、三等功22次;被共青团中央、原福州军区、原南京军区评为“新长征突击队”;还被评为“管理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基层建设标兵连队”“抗洪抢险先进单位”“抗击‘格美’‘桑美’台风先进单位”。官兵曾受到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1937年10月19日,连队在老团长陈锡联的指挥下参加了夜袭阳明堡战斗。官兵和兄弟连队一道用集束手榴弹和轻武器将敌24架飞机全部炸毁,首创步兵打飞机的经典战例。战后,连队被八路军129师授予“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1942年冬天,连队在攻打曹沟国民党664团的战斗中,瓦解了敌人一个团部和一个机枪连,接着乘势猛攻,消灭了敌人,缴获了山炮二门、重机六挺等。战后,被山东纵队授予“胜利连”荣誉称号。

1942年,敌后抗战极为困难,连队积极响应毛主席号召,一手拿枪一手拿镐,自力更生,丰衣足食,表现突出,被八路军115师授予“模范连”荣誉称号。

“硬骨头六连式连队”荣誉称号

1977年5月,连队参加29军第四届运动会。在7项比赛中,获得团体5项第一,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被原福州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荣誉称号。

“精神文明先锋连”荣誉称号

上世纪80年代初,连队响应党中央号召,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表现突出。1981年3月,被原福州军区授予“精神文明先锋连”荣誉称号。

“军事过硬红四连”荣誉称号

连队由于训练成绩突出,1998年10月,被原南京军区授予“军事过硬红四连”荣誉称号。

“强军精武红四连”荣誉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连队坚持用强军目标建连育人,瞄准一流推进建设,成绩卓著。2015年8月,被中央军委授予“强军精武红四连”荣誉称号。

1937年10月,连队在老团长陈锡联的指挥下,和兄弟连队一起夜袭阳明堡,打炸烧毁24架日军飞机,创造了步兵打飞机的经典战例,被授予“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这场战斗激励我们必须做到随时能打仗打胜仗。

▲毛主席端起宋世哲的枪。

1964年全军大比武,连队第21任连长宋世哲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进行步枪速射科目汇报,取得40秒40发子弹命中40个目标的好成绩。毛主席看了非常高兴,说把神枪手的枪拿来看看,并端起老连长的枪作了瞄准动作,留下了这张珍贵的照片。一杆枪的故事教育我们,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

一张3元7角3分钱的旧发票

1969年12月至1972年,连队担任南昌8.28工地和党的九届二中全会警戒任务,先后两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1971年8月10日,连队将自产的猪肉和蔬菜送给毛主席改善伙食。毛主席得知后,专门向连队交了3块7角3分钱的菜金,留下了这张珍贵的发票。

走进“红四连”,橱窗里的训练龙虎榜、走廊里的精武标兵海报、排房里每个床头的战斗格言,都述说着四连官兵的使命追求。

“红四连”持续开展“人人有纪录、人人创纪录、人人破纪录”练兵活动,让训练尖子登领奖台、上连队新闻、进连史册。

去年5月初,东部战区陆军不打招呼拉动“红四连”所在营,官兵仅用17分钟就完成轻装出动准备,拔得头筹。

3年来,连队在各项军事比武中夺得23个第一、刷新旅队4个课目训练纪录。

去年4月,“脖子以下”改革展开后,“红四连”由传统步兵连调整组建为装甲步兵连,列装新型步战车。

从“铁脚板”到“履带板”,从体能型到智能型。新调整组建命令一下达,从干部到战士,连队官兵纷纷递交请战书。

官兵们从零起步,迎难而上,学习新知识,不断攻破战斗力瓶颈。

在转型征程中,“红四连”作为“刀尖子”连队走在全旅前列,在同类型部队中率先展开新型战车实弹射击,战斗射击成绩优良率超过80%,40余名官兵考取专业等级证书。

栉风沐雨,使命催征;转型重塑,换羽高飞。

如今,“强军精武红四连”在新的起点又高歌猛进,在强军兴军新征程上不断续写强军精武新篇章。

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您的一键分享,就是传播正能量!

图片 | 除署名外,由庞祥川提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授予荣誉称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