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不行真的不行了吗?再也找不到像李小龙那样的武术高手吗

如果我告诉你我很厉害,也许你会说我在吹牛。

但如果我告诉你我并不厉害,你肯定知道我在撒谎。

小时候看李小龙电影,觉得这男人真厉害,真解气。

为师傅报仇杀汉奸,打日本人,还跑到意大利保护同胞打黑帮。

这是我们小时候对李小龙的印象。

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我们还以为李小龙一生只拍过三部半电影。

可再到后来,我们说起李小龙,仿佛谈论的不是一个人。

在亚洲地区,他的武学精神,得到各国借鉴;

在华人社会,他是电影明星,是民族英雄;

在西方世界,他是功夫之王,也是“超级英雄”;

而在一些人眼中,他是一个哲学家,一个思想者。

他是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在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张面孔。

他将“KungFu”一词,带入英文词典,也被《时代》评为“20世纪的英雄与偶像”。

逝世多年后,他的影响力依旧在不断发酵,也在一步步神话。

即便日后他以MMA(综合格斗),截拳道闻名,但他对中国武术也充满尊敬。

而非妄自菲薄和夜郎自大。

1940年,日本吞噬了大半个中国。

铁蹄之下,战火连天,民不聊生,剧坛肃杀。

粤剧名伶李海泉,举家从广东逃往香港。

一隅偏安的香港岛,战火减缓,可日军铁蹄声依旧让他战战兢兢。

李海泉想了一夜,决定携妻子去美国,发展他的粤剧。

那时的唐人街在美国已初具规模。

因为早期移民多半来自广东,粤剧便成了当地华人津津乐道的娱乐项目。

为了能在美国维持生计,李海泉不得不抛下待产的何爱瑜,随团巡回演出。

当他还在九千里外的纽约中国城戏院演出时,啼哭声从唐人街的东华医院传出。

他们的次子李振藩,就此诞生于旧金山。(注:海外华人习惯称之为“三藩市”)

李小龙出生在美国,并且有1/4的德国血统,这个后来也给他学武带来了阻碍。

但他的遗孀琳达却不这么认为,她说:“他的一生都在东方与西方中徘徊。”

确实,冥冥之中注定他日后一定会回来。

1941年三月底,粤剧事业陷入低谷,这让李海泉很苦恼。

他的观众多限于广东籍的华人圈,格局太小,少有外国人喜爱。

李海泉的事业就此陷入了低谷。

周围无亲朋好友,又加之他对粤剧感情深厚,他常夜不能寐。

一日清晨看报,见报端说英国跟日本对峙,香港岛暂时安全。

他决定不顾一切,再举家迁回香港,发誓再也不折腾了。

准备回程时,剧组《金门女》找到了李海泉,那时影片拍摄急需一名华人婴儿。

李海泉很乐意,就将三个月大的李小龙抱上了荧屏。

李小龙扮演一位名叫“伯父”的婴儿,这是李小龙的银幕处女作。

他生命开始和电影产生了联系。

父亲的粤剧不受欢迎,日后自己的功夫和电影却登上了历史舞台。

1941年12月8日凌晨4时45分,太平洋战争爆发。

李海泉动摇了,但一家人没走,他坚信法西斯会被打败。

何况举家出过远门,尝过颠沛流离之苦,他整日在家祈祷佛祖,保佑家人平安。

1945年8月14日正午,日本天皇向全国广播接受波茨坦公告,发布无条件投降诏书。

李海泉心中的担忧放下了,长长呼出了一口气。

此时的他也已成为锦添花剧团的台柱之一,担纲演出《三盗九龙杯》、《铜网阵》等名剧。

又和永寿年班开戏师爷陈铁军合编新剧《断崖飞絮》,还与薛觉先合作演出《大闹梅知府》等剧。

家中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他将儿子们带到嘉诺撒圣玛丽书院里念书。

在李小龙的童年记忆里,这是一个战乱后等待复苏的香港。

战后首部港片《情陷》也刚刚开启,随后几年,港片也即将迎来它的辉煌。

幼小的李小龙和兄弟们也常常被父亲领着去看电影。

所以到底是港片成就了日后的李小龙,还是他让港片辉煌走向世界?

1946年左右,李海泉成了著名的粤剧丑角。

收入丰腴,加之妻子何爱瑜出身名门,李家在香港挤入上层。

尽管家境优渥,李小龙却和普通男孩一样,在九龙街巷长大。

八岁的李小龙又在这个时期频繁“触电”,以艺名李鑫出演《富贵浮云》,而该片亦标明“新李海泉”客串演出。

李海泉对儿子的客串并无多大意见,对于“新李海泉”名称也一笑而过。

他只是担心李小龙的身体太过孱弱,经不起折腾。

他思来想去决定教他那门他练了十几年的太极拳。

太极拳一方面可以修养身心,一方面又能加强他体质,最为重要的是能克制李小龙浮躁的性格和内心。

父亲成了李小龙的第一个师傅,也影响了李小龙的一生。

以至于最后“太极”、“无极”、“阴阳”的理论,也逐渐发展成截拳道的核心理论。

可李小龙性子急躁,学会了一些皮毛后,开始厌倦。

李海泉就找到当时的内家拳高手梁子鹏,来好好管教李小龙这个兔崽子。

李小龙起初很是排斥,但越到后面,他开始对太极和背后的道家思想充满了乐趣。

他在《生活的艺术家》一书中的《功夫之道》中提到:

当甲对乙施加“阳”的力量时,乙不必以蛮力(阳)来正面抗击,而应以柔(阴)克刚,顺应甲的力量。

当甲的力量发挥到极限而由“阳”转“阴”时,乙则在其力道将竭之际,发动力量(阳)来反击对手。如此,则达到了“发乎自然”的状态。

他尝试从技击的角度来注释道教思想,探讨道家中“阴阳理论”对武术技击的启示。

阐述中国武学的基本原理,又向世人通俗解释了太极拳中的“不丢不顶”。

梁师傅一边给李小龙讲授拳理与纠正动作,一边还将他从其它前辈处学来的那些并不系统、规范的拳术进行了归纳、斧正。

以至于到后来李小龙在美国讲授武学时,亦常常提到梁子鹏师傅和太极拳对他的帮助。

遇到好的老师帮助自己,栽下深厚的武学基础,这是李小龙所幸运的。

李海泉发现李小龙对武学的欲求渐增,就领他到叶问师傅的武馆学习。

但李小龙血统不正,一度遭同门师兄弟的反对和排斥,冷眼相看。

他就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表示有决心能将咏春拳练好。

除了咏春,他还苦练螳螂拳、洪拳、少林拳、戳脚、节拳、白鹤拳等拳种,无时无刻想要强大。

一家人围坐吃饭时,李小龙会边吃饭边用拳头狠狠去砸凳子。

家人很奇怪他的举动,他回答要让自己的拳头变硬,好让别人不能欺负他。

这个时期的李小龙更多的是想要变得强大,目的是不要让别人欺负他。

在跟随叶问师傅的这五年间,李小龙性子急躁,始终不能很好的掌握“柔能克刚”,叶问看在眼里。

在《理解功夫》这篇文章中,李小龙记载了叶问对他当时所说的话:

小龙放松一点,定下神来,忘掉自己,跟随对手的招式,让你的脑子不受任何思想的干扰。

然后他就逼着自己要放松放松,但随后又开始进入另一种紧张:越要放松,却越不能真正放松。

这是思想学家所说的双重束缚,或者通俗讲“无所适从”。

当一个人与他人处于一种重要的关系之中,如果同时收到两个互相矛盾的信息,就会陷入两难的境地,精神分裂症就来源于此。

叶问师傅看到他的痛苦后,又跟他说:

小龙让自己顺乎自然,不要加以干扰。

接着他有一个礼拜非常痛苦,整日冥想打坐。

然后有一天他准备放弃,去出海划船。

在海上回想过去,他非常地生气,就用拳头猛击大海的水。

就在那一刹他突然领悟道:水这种最基本的东西,不正就是反映了功夫的真谛吗?

那一刻他顿悟了,他明白要想练好功夫,你必须学习水的“柔”性。

水面能够倒映飞翔的小鸟,也让他明白“当我站在对手面前时,我那些思想和感情不也象小鸟在水上的倒影一样吗?” 。

因此“在对手面前,不是说要全无感情或感觉,而是要让你的感觉不受滞带或阻碍”。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这是李小龙轻身经历后顿悟到的“超然物外”,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

这是李小龙在叶问师傅上学到的东西,也是他练武之外的人生心得。

中国武术绝非流氓打架和暴力手段,武术承载着背后的人生智慧和自我修养。

1959年李小龙离港赴美读书前,李海泉给李小龙引进了另一个师傅:

——李小龙尊称“四叔”的邵汉生。

李小龙觉得自己到美国后别无所长,而只有武术可以勉强说得过去。

所以他拜师邵汉生,两人互为老师,以“舞”换“武”。

在之前,李小龙获得了香港恰恰舞比赛的冠军。

这听来出人意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长期以来,李小龙的动作被誉为“武打芭蕾”,他的崇拜者称他为“桑巴舞者”、“像猫一样优美”。

李小龙常常展现出肢体的力量与美感,如同古希腊雕塑。

武术和舞蹈一样,是有呼吸和节奏的,具有有生命力。

在李小龙看来,武术是“心灵与身体配合的精妙的艺术”。

李小龙那最有名的连环飞踢的动作,也有传承于此,被誉为“致命的芭蕾”。

林怀民的“云门舞集”的舞者们在训练的过程中,舞蹈编排中也会引入了很多太极的因素。

世间万物,灵性相通,乾坤大地,万法归一。

武术与舞蹈都是肢体语言,都要表达内心情感,才具有生命力。

所以日后李小龙也想通过电影表达自己的哲学观,而非暴力。

哲学的内涵使得他的电影和武术,具有象征意义和生命力。

他不甘心做一个莽夫,而想要更多的是传递一种使人向上的精神。

1959年4月29日深夜十时,在九龙维多利亚港,李海泉看着“威尔逊总统号”客轮消失在天际。

他刚结束了自己的舞台生涯生命,他希望李小龙能在美国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一到美国,李小龙就马不停蹄地进入爱迪生技术学校学习。

除学习外,李小龙把另外的精力都放在了研习武术上。

他在学校组织了一支“中国功夫队”,经常在校园里进行训练和表演。

这期间他的“李三脚”、“寸拳”和“勾漏手”这些经典招式常常博得满堂喝彩。

除了精通各种拳术外,他还专研长棍、短棍和双节棍等各种器械,并研习气功和硬功,埋头分析传统武术和西方健身方式。

“百家争鸣”的他还在校园设立“振藩功夫道场”,教授咏春功夫,打破咏春不外传的禁忌,让外国人也能领会到中国武术的魅力。

他的名声大振,不久,吸引了不少老外前来学习。

1960年,李海泉收到李小龙顺利进入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的信件。

家人劝李小龙学习体育这类学科,但他还是按照内心选择了其他专业,主修戏剧,也学习哲学及心理学等课程。

李小龙在他自己的文章《我为什么喜欢哲学》写到:

我之所以选择读哲学,这与我同年时的好勇斗狠很有关联。

我常常问自己:胜利了又怎么样?为什么人们把胜利看得这么重要?什么才是荣誉?什么样的战胜才是光荣的?

于是,导师协助我选课程的时候,他认为,以我刨根问底的发问精神,最好修习哲学。

他说:“哲学会告诉你为了什么才活着。”

当我告诉我的亲人和朋友,我选择了学习哲学时,他们都大吃一惊。他们都会认为,我会去学体育,因为从童年到初中毕业我唯一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就是中国武术,事实上,武术和哲学虽看似对立,但我认为,中国武术的理论与哲学的边界已经变得模糊了。

每个动作都应该有它的缘由和来龙去脉。中国武术应该有一整套有用的理论。我希望能把哲学精神融入武术,所以我坚持学习哲学。

导师建议、他个人性格和经历、刨根问底的精神以及对中国武术的理解与追求。

大学期间他大量读柏拉图、苏格拉底、笛卡儿这些人的著作,尤其对笛卡儿很感兴趣。

深厚的文学哲学素养,让他在日后通往国际巨星的道路上游刃有余。

他将自己民族的内容通过哲学分解,打包拆解进入西方,让西方观众了解中国文化,充当中外交流大使。

翻开李小龙的笔记,也许李小龙并不是一流的哲学家。

但他能应用所学到的内容去武装自己,而不是像儿时那样冲动,用拳头来反抗这个世界。

能改变世界的人,一定是思想家,不会是一介武夫,也不会是演讲台上的政客和流氓。

也许拳头能打倒一个人,战争武器能打伤一片人。

但到最后,给人和世间留下的只会是眼泪和哭泣,而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实质。

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是会思想的芦苇,李小龙想当那根芦苇。

大学期间读大量的书籍,让李小龙的深度和高度变得更为宏大。

在那场经典的1971年的电视访谈内。

主持人故意挑衅问道:“你把自己当成中国人,还是北美人?”

当时的李小龙从香港红起来的,但他出生在美国。

如果按照我们当时把李小龙捧为民族骄傲时,李小龙是不是应该充满自豪的回答:我是个中国人。

然后让全体中国人热血沸腾,如同为国争光了呢?

李小龙很冷静,他回答道:

你知道我怎样看待自己吗?我是一个人。

我不是想显摆什么孔子名言,但是,「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

人们只是碰巧有这样那样的区别而已。

我们常常听到某某明星抛弃国籍,加入外籍。

然后就会有人大喊“你不爱国,你个吃里扒外的东西,滚,还回中国赚钱干嘛!”

当初李连杰、巩俐等人放弃国籍,在网络激起千层浪,李连杰甚至消沉和痛苦了一段时间。

放弃国籍,并不代表不爱国。

李连杰本意是想让子女能在国外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明白李小龙这段话真正含义。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其实也很不准确。在欧美思想占主流的世界,李安的《卧虎藏龙》内核依旧是西式的。

但我想强调的是李小龙的这句:越是个人的,才越是世界的。

一种个人即世界,人无差异性的意识。

认清自己是一个人,而不是一个零件,种族的孰高孰低也充满荒唐可笑。

李小龙在大学期间也像现在的文艺青年那样,喜欢文学,喜欢写诗。

在教授武术之外,不断向外国人传播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充当中外文化交流大使。

他会试着将一些中国古诗翻译成英文,其中包括赵孟頫之妻管氏所作的《我侬词》。

管道升《我侬词》原文: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将咱两个一齐打破,用水调和;

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

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

与你生同一个衾,死同一个椁。

在他的读书笔记中,他自己也会常常写诗。

试图想象可以找到你的梦境,

出现的,仅仅是黑暗中一点点移动的火光。

那是一艘经过的船发出的,远远的灯光。

《爱情就像友情着了火》

很漂亮,经常炙热而猛烈,

但仍然只是轻飘和摇曳的。

我们的爱情变得像煤一样,

窗外的一片微黄的叶子,

他爱好读书,也会常常读名人励志书来鼓励自我。

他不是一个会把口号喊得震天响的人,而是真的脚踏实地去做了。

他曾经在自己随笔集里写下感受,鼓励自己向前:

这是由于我们做事不能当机立断,一旦犹豫不决的时候,我们便会畏缩。但如果能够对某件事作明确的判断时,不论有无价值,我们都不会畏缩。

对某件事视作极端毫无价值的话,这也是勇敢的表现;

对某件事视为绝对成功或视为当然时,这一样是勇敢的表现,但是如果对某件事束手无策的话,那么便是畏缩了。

对敌亦是一样,只要用信心去鼓舞自己,纵使失败,精神上仍是胜利的。

他的房间里有海量的藏书,从地板堆到天花板,随便拿起一本,你都能在书上发现他做的批注。

李小龙是个爱书的人,很多人不清楚他其实有一颗健壮的大脑。

他在镜头展示的霸气,更多的是来源于他内心的强大,而非肉体。

毕竟人的肉体总有一天要衰亡和老去,内心却恰恰相反。

1965年,李小龙度过了大学生涯,李海泉却没能看到李小龙最后的光芒。

这一年,李海泉在香港平静地去世,李小龙也同时接到父亲逝世的消息。

李小龙没有辜负父亲期许,陆续参演《青蜂侠》等,闯荡美国演艺圈。

同年,胡金铨拍摄了《大醉侠》;后一年,张彻拍摄了《独臂刀》。

这两部片让欧美人开始关注香港电影,可李小龙却在美国遇到瓶颈期。

1971年夏,李小龙接受嘉禾公司邀请回香港,以1.5万美元的片酬签下了两部影片。

不料,第一部《唐山大兄》创下香港开埠以来的最高票房纪录。

紧接着第二部《精武门》打破了亚洲票房纪录,功夫片风靡香港和亚洲。

当初,小周星驰和小梁朝伟看的第一部武打电影就是李小龙的电影。

那一代的香港小朋友,痴迷李小龙的电影,痴迷金庸的武侠小说,对中国武术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以至于引发了武术热潮。

李小龙在之后以截拳道宗师身份,入选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名人堂。

后两部《猛龙过江》和遗作《死亡游戏》,又让他在好莱坞掀起热潮。

但没人会想到,李小龙却犹如一颗流星划过了天际。

33岁的他就此陨落在丁佩的香闺中,留给后人诸多遐想。

以至于他后半生的传闻一直在坊间流传着,如同不知源头的自来水龙头,一直被拧开着。

翻看武侠小说,我们总会发现武林高手到了后期,总想要更上一层。

习武之人都追求武学的最高境界,但这境界常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以至于许多人走火入魔。

但到底什么才是武术的最高境界?

李小龙在自己笔记上写道:

我认为功夫的修炼有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艺术阶段、“无艺术”的阶段。

“对我而言,武术是大同的,千拳归一路。到头来,就两个字:一横一竖”。

王家卫电影《一代宗师》中八卦门掌门宫羽田则认为:

习武之人有三个阶段: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见自己,首先要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弱势,见自己的心性和软弱;

见天下,知道自己的局限和无知,见自身的渺小,不做井底之蛙;

见众生,就是要把所学的教给别人,能够启发别人,走出天地的牢笼。

最近微博上因为“20秒KO雷雷”的视频,打着“MMA第一人”旗号的徐晓冬火了。

借着打假名义肆无忌惮地抨击中国武术的无用,为自己拳馆和开直播谋取私利。

他质疑太极是否有实战能力,质疑传统武术和中国文化。

在某节目中还大放阙词,声称能十秒就能KO李小龙,不断用反动情绪来煽动人心。

许多媒体也借此抓住热点,不断将这种煽动情绪扩大化。

合理质疑我们可以同意。

但他这种通过高喊口号,想靠拳头和暴力来决定武术高低的营销却并不高明。

网友们这次都很冷静,没被他轻易所激怒。

这个时代每个人都在焦虑,包括我在内,每个人都想出名,什么都不能做,就能轻松赚大量财富。

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博得名利而丧失做人的真实感,值得吗?

很多人靠这种炒作成功了,我们也没有权利去批判别人三观的对错。

在娱乐圈“没有新闻就是坏新闻”,许多人也秉持着这个信条,通过出卖自己来获得大家关注。

人们也愿意接受那些奇奇怪怪的八卦,来满足自己窥看别人隐私的快感以及幻想光环下的生活。

但逐渐地,我们在生活中都丧失了彼此的真实感。

一个在光环下虚假地活着,一个逃避自己现实的生活。

我很喜欢李小龙的一段话,送给大家:

我可以做各种各样的假动作,然后把自己也蒙蔽了。或者,我也可以给你们展示一些花哨的动作。

但是朋友,最难的事情是真实地表达自己,不要欺骗自己。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应该在补一句:勿忘本心,回归自然。

(PS:推荐李小龙《生活的艺术家》一书,查资料花老长时间了,这就是我不爱写长文章的原因o(︶︿︶)o唉)

30蕉即享所有私藏一整月

该操作将消耗您30香蕉

截拳道在是一种武术体系之前,首先是一种思想,本集我们来聊一下,李小龙思想的伟大之处。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写!

[摘要]李小龙是大家熟悉的功夫巨星,也是截拳道创始人之一,也是MMA鼻祖,现在很多世界冠军和格斗高手都很认可李小龙的实力,但也有一些龙黑族说李小龙就是一个演员,真正的实力被夸大了。

李小龙是大家熟悉的功夫巨星,也是截拳道创始人之一,也是MMA鼻祖,现在很多世界冠军和格斗高手都很认可李小龙的实力,但也有一些龙黑族说李小龙就是一个演员,真正的实力被夸大了,他没有真正的擂台比赛视频,反正就是把李小龙说得一点功夫都没有,这种人对于李小龙根本就不解,也不是真正的龙迷,这种人对想了解李小龙的人损害很大,现在我来为李小龙证明,李小龙不仅功夫高,而且也是很多权威人士认可,有电视采访纪录为证。

我们先来从一个中国人到美国开武馆这件事情说,能够在异国他乡开武馆,那难度是非常大,在美国他不认为你的名气有多大,他只认可实力,所以他武馆成立,世界各地的高手前来挑战,这些高手有练空手道、跆拳道、拳击等人,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踢馆。

当然踢馆是常事,并不是只踢李小龙的馆,踢馆在古代,在现代,在中国,还是在美国都是常事,所以说一个武师在一个地方开武馆,都必须面对一些挑战者,你如果被挑战者打败,那你这家武馆也无法立足,所以李小龙能够在美国成功开馆,而且还把各路高手击败,说明李小龙的实力不容质疑,不能拿李小只是一个演员来贬低。

现在很多空手道冠军、拳击冠军都对李小龙评价很高,有人说,这是因为他出名了,可能会说好话,但是只要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些能够拿到世界冠军的格斗者,本来就是十分高傲,根本不屑去讨好别人或者说违背内心的话,因为他们战胜了无数的人,有着坚定的精神意志的人,他们不会违背自己的本心,也不可能或者不屑于违背真实的内心,所以这些世界冠军的话还是可信度相当高。

可能大家觉得,泰森并没有说李小龙的实战能力,但是做为世界拳坛最厉害的人,他不可能会谈到底谁厉害,但是他说了李小龙是个杀手和李小龙境界很高,从这俩句话,就可以看出,世界最厉害的人泰森,对于李小龙也是赞赏有加,内心是非常认可李小龙的。

以上内容来自自媒体:李小龙

免责声明:腾讯体育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武术不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