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厉害的血魔,僵尸和道士的毒好厉害都打不过叫什么电视

原标题:这才是中国电影圈的真·流量王

戳 上 方腾 讯 电 影关 注 我 们

作者简介:西南某市大学教师,电影学博士,公众号【映画台湾】运营者之一,得罪过某导演,但很少为难其他博士。

在线观看林正英电影合集

电影里的中国人,最“空前绝后”的icon只有一个。

那就是身着道袍、手持桃木剑的僵尸道长,他代表着中国人对自己国度卧虎藏龙之想象。

妖魔道的人世间,若没有剑眉冷指的道长坚守最后一道防线,真的是生无可恋。

为表达对道长的怀念,网友们写了一首七言律诗:“半碗清水照乾坤,一张灵符命鬼神。脚踏阴阳八卦步,手执桃花斩妖魂。红绳糯米今犹在,不见当年捉鬼人。”

这个捉鬼人,就是九叔林正英。

香港僵尸片,始于林正英,盛于林正英,终于林正英。

林正英生于1952年,原名林根宝。

坊间说他因为拍鬼片遇上几次灵异事件,特意找师傅算了一卦。师傅根据他生辰八字,为他改名叫“正英”,“正”即震慑,“英”则是草头之下压着棺中人(尸体),意谓邪不压正。

他的履历惊人,是为数不多的同时跟过两大“元祖”于占元和粉菊花的人,既曾和洪金宝为首的“七小福”一起受训,也曾和尊龙、惠天赐、董玮等人同门。

林正英(右)算是李小龙的左膀右臂

曾经是李小龙的左膀,亦曾是洪金宝的右臂。

林正英甚至做过李小龙所有影片的武术指导,李小龙对他的信任,按照业内的说法就是:林正英不在场的时候他不开机。

李小龙暴卒之后,洪家班成立,林正英和洪金宝亲如兄弟,共谋港片大计。后来拍致敬师门的《七小福》,洪金宝演师父于占元,林正英演他师弟于华元,最后疯了,跟师兄在房顶唱起歌来。

林正英的第一部以“道长”形象示人的影片是1983年的《人吓人》,导演是捉鬼界齐名的“燕赤霞”午马。

首次以道长形象出现在《人吓人》的九叔

而到1985年,林正英方才完成了从幕后到台前的转型工作。他找到了自己的终极银幕定位:茅山道长,这也奠定了“九叔”这个经典形象——他的相貌,似乎也是为僵尸片而生。

这一年《僵尸先生》上映,票房收入2000多万,掀起了“僵尸片大时代”,仅在1986年就有十部以上的跟风之作。

这个“僵尸大时代”持续了仅仅五年,期间有上百部僵尸片问世,但除了林正英的十部片子之外,基本都是粗制滥造的跟风之作。

林正英的僵尸系列主要包括:《僵尸先生》(1985)、《僵尸家族》(1986)、《灵幻先生》(1987)、《羞羞鬼》(1988)、《驱魔警察》(1990)、《非洲和尚》(1991)、《驱魔道长》(1992)。

这些片子让“林正英僵尸片”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几乎可以和“香港僵尸片”画等号,主流观众的态度是:没有林正英的僵尸片不叫僵尸片。

它们直到今天还是各大网络平台的流量扛把子:《僵尸先生》1.5亿,《驱魔警察》2.8亿,《灵幻先生》9500万,《一眉道人》5000万。

林正英在腾讯doki榜上排名305,人气不输小花小肉。

这些片子不但是老片中的翘楚,甚至能跟时下的热门新片分庭抗礼。

单论网络人气,林正英超过成龙、周润发和刘德华,仅次于周星驰。

他的成就与影响力自然没法跟双周一成相提并论,但他的经典僵尸片至今让很多观众百看不厌,并且时至今日还是网络电影直播平台收视很高的电影,说到底也是个奇迹。

已经作古二十多年的林道长,为何还有这么大的魔力?

首先是僵尸有种让人让人中毒的渴望,你越害怕某种东西,你就越想去了解某种东西的前世今生。

就像亚视的电视剧《我和僵尸有个约会》做了一个僵尸世界的谱系一样,林正英对僵尸的构思,和前人也不一样。

他和导演刘观伟(刘观伟的伯父就是一个茅山师傅)对“僵尸”这个概念进行了中国化的改良:中国僵尸不是传统的zombie(丧尸),也不是vampire(吸血鬼),而更像是邪灵附体的鬼怪。

也就相当于把恶鬼的设定,嫁接在僵尸身上。

这些僵尸经常是穿着清代官服,身体僵硬、力大无穷、两手前伸、蹦跳行走。他们和西洋僵尸一样,也是青面獠牙、指甲尖长、以咬人脖颈来传染尸毒。

中西结合的僵尸自成一派

在僵尸的形象设定上,香港电影人融合了中西文化。

惊悚的尸变、传说中的赶尸、西方的吸血鬼等元素,混搭在一起,变成了一个令人心惊胆战的存在。

这些僵尸以“气”辨认方位,所以只需要憋气就可以躲开僵尸。这堪称是香港僵尸片最新颖的本土化发明,而林正英的诸多僵尸片也都延续了这样的设定,甚至他的成名作《僵尸先生》在台湾的片名就叫《暂时停止呼吸》。

但仅靠这些想象层级还不够,林正英能俘获当时的庶民大众,还有两个根本的原因:

其一是将道术、玄学、风水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仪式感发挥到极致;其二是将喜剧、功夫和恐怖等类型杂糅发挥到极致。

林正英的茅山术真的让人兴致盎然,比玩碟仙游戏还过瘾。

林正英基本上是现场教学,一边用专业的“纸笔墨刀剑”(黄纸、赤笔、黑墨、真刀、木剑),一边是糯米、狗血这样的家常辟邪良方。

在后来的僵尸片中,僵尸的攻击力开始升级,各种升级道具(灵镜、玉佩、鸡血、毒药、炸弹等)齐齐上阵,新的驱魔方法(电击、火烧、泥陷等)也开始践行,可谓无奇不有,大开眼界。

相比于乔治·罗梅罗写实风格的的群尸玩过界,这就是中国风。僵尸片从林正英开始,变得非常有中国特色。

西方对抗僵尸的手段是银弹、火枪、生物解药。而东方文明中必须要道行高深的真君出手,这种治病治本的世界观,就像中医和西医,层次不一样。

林正英的仪式感也并非胡诌,他所有的装备,无论是茅山法秘籍《万法归宗》、佩戴的“斩妖治邪”玉佩还是纸人替身都是有据可查。一看就知道是跟众多茅山师傅请教过的。耍得有模有样,连宗教民俗学博士都挑不出错来。我小时候最大的乐趣,就是跟着DVD里的林正英画符,然后贴满整个屋子。

九叔浩然正气的道士形象成为经典

影片中的他浩然正气、自带光环,身着道袍、头戴道帽、手握桃木剑的形象在之后的僵尸片中不断被复刻。

他有着不苟言笑的冷幽默,正直而又好面子,应付鬼怪僵尸时智勇双全,一出场便令人膜拜,那动作绝对比漫威超级英雄更有型。

僵尸片,基本上就是喜剧、功夫和恐怖的三位一体。

而这几种都是“尽皆过火,尽是癫狂”的香港电影中兴时刻的王牌类型,相当于张彻、李翰祥合体,再搭上一个桂治洪。

这些片子庶民化、接地气,却也bigger than life。它们涉及的大都是怨气所导致的轮回复仇,最终都能回归传统道德教化——妖魔道就是人世,没有什么无缘由的邪灵僵尸,所有的过错都是人祸。

僵尸片将各个元素叠加产生独特效果

这些片子之中,也自有道长身边的徒子徒孙,驱魔的本事都是半吊子,经常是命悬一线,但最终也都能绝地逢生。

钱小豪、许冠英都是这样的演员,是港产功夫片里的典型绿叶,有人说僵尸片不过是功夫片的借尸还魂,这话说的也没错。

功夫片是小形式,武侠片是大形式,小而完备叫做充盈,大而无当则是匮乏。

林正英没有徐克那么大的野心,没有把僵尸变成克苏鲁,也没有故弄玄虚,所以他的电影很充盈。

既然是土法炮制、套路明确,被跟风也在预料之中。

但林正英没有黔驴技穷,他在力保这种类型的民俗趣味的同时,也积极地将西方吸血鬼、东南亚邪术、现代社会议题等积极融入香港僵尸片之中。

林正英结合中西不断创新僵尸片

《一眉道人》是东方玄学大战西方僵尸,《驱魔警察》是把僵尸片和现代警匪片做了一个综合。

这些不计成本、精益求精的做法,虽然没有挽救“僵尸大时代”的衰落,但也的确在香港电影史上写下了精彩的一笔。

关于僵尸片衰落的原因,有人说是类型的重复、审美的疲劳,也有人归结为王晶赌片宇宙和徐克“克苏鲁季”的来临(黑山老妖、血魔都是潜在的克苏鲁)。

但只要林正英仍在,僵尸类型就能延续下去。

1995年,亚视不惜巨资礼聘林正英出演电视剧《僵尸道长》,第二年追拍《僵尸道长2》。这套电视剧创下了高收视率,被称为起死回生之作。

然而天数冥冥,林正英在1997年撒手人寰,享年45岁。

有人说他泄露天机太多才导致英年早逝,也有人说他临走前看见了奇特异象,还有人说头七时看到他归来。然而这些民间怪谈不过是徒增了人们对他的膜拜,在大众眼里,他是不折不扣的驱魔真君。

1998年开播的《我和僵尸有个约会》成为世纪末爆款,这部剧的开头就给了林正英无上的礼赞:

茅山道长毛小方命数已到,万绮雯扮演的茅山传人马丹娜为其扫墓,继承了毛道长遗志。驱魔一族的使命从毛道长转给马丹娜,又传给大长腿的马小玲。

这部剧中的僵尸被陈十三的生花妙笔搞成了漫威宇宙,但这些僵尸都不再是林正英当年的僵尸,而更像是西方文化里的吸血鬼。

林正英之后,僵尸片的时代悄然落幕

此时离香港林正英去世已有一年,香港回归,港片没落,一个时代翻了篇。

西方特效日益精进,高亮高透的背景,让那种云遮雾绕的土法反而没了用武之地。

但是人们依旧会在视频网站的怀旧版块里,给林正英的旧作点赞支持。尤其是现在这个“国产电影没有鬼,不是精神分裂就是臆想幻觉”的后恐怖片时代,人们更加怀念林正英和他的“僵尸大时代”。

在僵尸大时代,林道长以公鸡血、桃木剑(金钱剑)、糯米、八卦镜、符箓驱邪匡正,无愧真君之名。

有些香港风水家说,他们做法事的时候看到林道长至今仍在地狱里和恶鬼缠斗。

而在戏外,林正英先生也是一个好人。

刘观伟说过,林正英拍片子从来不用替身,连有病的时候也还在拍戏。

他是老一代香港电影人中干一行爱一行的典型,而且对苑琼丹的事可看出,他确实是个德艺双磬的好男人。

这也是为什么林正英能在港片鱼龙混杂的时代,能守住自己“正宗茅山僵尸片”的金字招牌。

说林正英僵尸片是“人民的选择”不为过。

这是一个怀旧的时代,很多电影在以凭吊之姿借尸还魂。《西虹市首富》是王晶式的港片old school,《四大天王》是徐克的港片new school。但这两部片子,拆台的人都不少。

我们的批判有多少,怀念就有多少。我们怀念的不是这种借尸还魂的B货,而是那种原汤化原食的无法再现的原教旨风格,就像林正英。

不要改良版的丝袜奶茶,只要正宗的公仔面和港式叉烧。

林正英的僵尸片,就是舌尖上的港片,是民族性的中国味。

林正英,才是中国风,林正英,才是skr。

在庶民自由主义文化中,林正英就是神一样的存在。

但这种庶民自由主义的icon,却不见容于当下。

按照“正三观”的标准来看,林正英至少有几个罪名:

1.创造了反社会的鬼魅怪物形象;

当年最流行的文化,放到今天反而成了病态毒瘤。

过去二十年,大银幕上从未有国产僵尸片出现。林正英的弟子钱小豪,以及港片遗少麦浚龙拍了几部僵尸片,却都无法在内地上映。

恨只恨这妖魔道的律令。

但林正英的僵尸片类型,确实和王晶的喜剧、徐克的武侠、成龙的功夫鼎足而立过,尽管他的影片看上去更低成本,也更庶民。

28年前,黄霑应徐克之邀写下名曲《沧海一声笑》,唱这首歌的两个人,一个是午马,一个是林正英。

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再回头,没了僵尸,也没了捉鬼人。

神婆苦思冥想找到了治疗尸毒的方法,林正英听后觉得可行

小贝勒摄影资讯 3'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士的毒好厉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