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论文2000字开局如何?

|||||||||||
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如何实施
日08:35&&&&来源:
原标题: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如何实施
继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立足当前、面向长远,就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具体部署。会议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新旗帜,并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和任务明确为: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农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三农”发展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迎来了黄金时期。但喜人成就的背后仍存隐忧,我国农业的粗放生产方式仍未改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矛盾尤为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落后,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城乡差距依然较大,农民持续增收的动力依然不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系统解决中国农业农村所存在的问题,也需要循序渐进,即在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的安排下,依照每个战略阶段问题的特点予以针对性解决。
第一步:年,构架制度稳基础,打赢脱贫攻坚战
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按照到2020年乡村振兴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的第一步规划要求,此阶段需要重点解决乡村振兴制度框架的系统搭建和全面脱贫两个重点问题。
第一,大力推进制度创新机制和政策平台的建设,为形成全方位的制度供给提供沃土。乡村振兴需要对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进行制度上的规划和安排。从总体来看,这些制度既是系统而丰富的,也是庞大而复杂的。因此,如何在乡村振兴中统筹协调好农业农村发展的各方面制度,充分调动这些制度所形成的合力,使得乡村在逐渐振兴的过程中能够源源不断地得到制度供给的“滋养”,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开局之年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持续的制度供给需要有能够孕育制度的沃土,为此在2020年之前,需要对现有的支持农业农村发展的各项制度进行系统性诊断和整体框架性构建,让原本一些“各自为政”的制度措施围绕乡村振兴形成相互联动的制度整体。对于已经成熟定型的制度,未来应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对于还不够健全的制度,应与时俱进地完善;而对于尚属空白的领域,则应大胆进行探索和创新。
第二,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党领导下的脱贫攻坚战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决定性进展。尽管如此,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扶贫对象规模仍然很大,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发展相对滞后,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需要继续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第一步的底线要求,不能让贫困问题给乡村振兴的开门红泼冷水,更不能让贫困问题给未来的乡村振兴拖后腿。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需要及时矫正和防范在脱贫管理、扶贫领导以及政策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反思精准扶贫的经验,科学谋划攻坚克难的方略,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决定性胜利而奋斗。
第二步:年,坚持特色振兴路,系统攻克大难题
展望2020年,乡村振兴将进入系统推进的战略阶段。农业农村建设的全面开展,意味着乡村振兴也将面临更加综合与全方位的考验。实施好乡村振兴的第二步战略,关键要在已经确立的制度框架下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充分运用好15年的时间,系统解决城乡关系的重塑、集体经济的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衔接、生态宜居村庄的发展、乡村文化的重振、乡村治理体系的健全等重大问题。
第一,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重塑城乡关系。在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城市不断繁荣的同时,如何让城乡居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不断促进城市与农村在人口流动、公共政策、资源开发、环境共享等方面形成水乳交融、双向互动、互为依存的态势,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迫切要求,需要通过重塑城乡关系来实现。重塑城乡关系,要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最终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其中,通过交通革命重塑城乡经济地理格局,是重塑城乡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通革命不仅使农民能够参与到范围更加宽广、结构更为丰富的社会分工中,为其打开多样化的就业渠道;而且使农民能够分享到更大的市场收益、增加经济收入。
第二,探索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如何在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实现形式,是未来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要求。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创新土地经营方式,打通制约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以确保实现保护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的目的。
第三,繁荣农村经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人多地少依然是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和农情;农业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农业竞争力较弱、农民增收后劲不足将依然是农业发展面临的压力和挑战,需要通过继续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予以应对。要在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业结构、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为小农户在大市场中开拓广阔天地,助其大展作为。为此,需要努力为农民开拓第三就业空间,探索乡村综合发展模式,让乡村的绿水青山不再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由“盆景”转变为“风景”。尤其在支持“互联网+农村”建设方面,应全方位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让农民都有机会过上“在家上网开店铺,家庭事业两不误”的幸福生活。
第四,全要素、全系统地推进绿色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过去重量而轻质的发展时代,农业活动给农村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而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更是进一步使得垃圾、污水、畜禽粪便、秸秆焚烧等问题影响了农村的宜居程度。未来的发展模式必须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导向,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在环境治理方面全要素、全系统地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统筹农村山林田湖草的协同发展。同时,在人居环境方面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供和社会秩序维护,全方位促进农业空间与生态空间的融合,努力把乡村打造为一个“城里人愿意住进去、本地人愿意留下来”的宜人居所。
第五,以传统农耕文化的继承和农民精神风貌的提升为重点,重振乡村文化。当前,在生活上逐渐实现小康、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同时,一些农村的优秀农耕文化在逐渐消逝,原本文明的乡风在逐渐衰败,本来良好的家风在逐渐褪色,先前淳朴的民风在不断流失,这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带来了严重的阻碍。重振乡村文化,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让优秀的传统文化重新活起来,让农民的精神面貌重新亮起来,让人们的思想道德重新立起来,让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重新站起来。
第六,应对农村治理危机,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在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硬件设施不断改善的同时,当前许多农村地区的村容环境、农田水利、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却呈现普遍衰败的景象。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多个领域面临治理危机的困扰,需要通过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来解决。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要注重将现代治理理念与传统治理资源相结合,以自治化解矛盾,以法治定分止争,以德治春风化雨,并在积极吸收和实践现代治理理念的同时,努力探索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实现农村社会的善治。
第三步:年,文化重振促发展,决胜攻坚得振兴
展望2035年,中国农业农村将基本实现现代化,乡村振兴将进入最后的决胜阶段。在此战略阶段,乡村振兴将面临之前两个战略阶段中依然没有解决的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顽疾问题,也将面对一些需要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做出策略调整的局面。作为迈向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大步,第三步必须针对重点难题,开展决胜攻坚。
在此阶段,需要在乡村文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治理方面进行决胜攻坚。尤其是乡村文化的重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务,需要从人才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思想道德引导和文化素质教育等方面进行长期和综合的培养,因此实现文化的最终振兴是乡村振兴决胜阶段的关键内容。在乡村文化得以重振旗鼓的基础上,乡村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治理将会得到极大的补充和完善,由此人、自然、社会的良性互动与循环就能在乡村中得以形成,最终使乡村实现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振兴。
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是党为农业农村全面实现现代化所规划的时间表和路线图。从时间上看,这一战略设计以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实现支撑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实现,以乡村全面振兴支撑将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两阶段”战略安排形成了有机衔接。从内容上看,这一战略设计将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布局为了循序渐进的三个阶段,并按照“三农”优先、全面融合、和谐共生等原则,清晰而具体地规划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路线图。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是通向乡村全面振兴的“桥”和“船”,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新内容,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之路,展现了独特的中国智慧,从世界范围来看具有开创性、汇融性和系统性。
开创性体现在,通过分步实施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使农村与城市同步实现现代化,同时实现中国所有贫困人口的高质量脱贫,针对如此庞大人口规模的战略部署在世界上没有先例,这样的魄力在世界上绝无仅有,这样的实践在世界历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
汇融性体现在,通过实践城乡融合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统一、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等众多体现“融合”“协调”精神的理念,分步实现乡村振兴,充分证明了在合理制度安排下各主体的发展能够实现相互融合的事实,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位育”的汇融智慧。
系统性体现在,实现乡村的全面振兴,将使得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全面提升。在战略上将这“五位一体”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前后衔接的步骤,同时在实施中将其规划为一条条环环相扣的路径,展现了从顶层设计到具体落实的全局性与系统性。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作为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乡村振兴“三步走”战略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扎扎实实地把乡村振兴战略向前推进。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最好诠释。
(作者为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后,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助理研究员苏毅清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文献】
①《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新华网,日。
(责编:万鹏、谢磊)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微平台”
镜像:&&&&&&呼叫热线&&&&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乡村振兴话开局】让产业兴旺起来
【乡村振兴话开局】让产业兴旺起来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新战略新开局,各部门、各地区共同发力,加快实现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
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农业部启动“农业质量年”行动,其中的重要举措就是新制订修订农药残留标准1000项,并增加100个果菜茶生产大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
国家政策引导着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茶叶生产大县安徽金寨,当地严格了绿色发展补贴机制,过去茶农只要申请使用有机肥就能领到补贴。如今,只有茶园土壤和茶树叶片通过检测,补贴资金才会入卡。
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茶叶种植大户黄守山说:“即便政府不盯着,我们自己也得严把质量关。因为现在老百姓需求的是绿色的生态的东西,市场需要这样的,我们就得发展这样的。”
今年,国家将实施质量兴农战略;10个省份作为试点探索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示范;200个县全面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说:“乡村振兴必须有产业支撑,首先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制订和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这是农业发展政策一个重大创新。”
中央在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做大做强农业的同时,还加快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大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就在前些天,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七部门联合启动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148个示范园探索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川仁寿示范园依托当地枇杷特色产区的第一产业优势,扩建枇杷加工基地,做强第二产业,同时吸引农民将枇杷园、闲置房屋等入股,发展第三产业乡村旅游。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说:“产业兴旺不是简单的农业搞好,在搞好农业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产生一些新产业新业态,来给农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所以我想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其实还是为了农民的福祉。”
乡村振兴战略,为新时代的农业发展绘制出路线图。到2020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到2035年,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到2050年,农业强的目标全面实现。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开局
康巴卫视网 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习近平;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山东考察时,专程来到甲午海战故地刘公岛,来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蓬莱市,冒雨登临蓬莱阁,推开历史厚重的大门,倾听岁月无声的启迪。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关键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开创新局面。
要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如何发力?
加载更多 >>
Sichuan Radio and Television.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 号 新闻信息服务资质备案号:川新备14-000059
请填写以下注册信息
获取邀请码
朋友请先登陆吧!
获取验证码乡村振兴如何开局——三位县委书记畅谈乡村振兴
& & & && &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日前发布,国新办于日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委常委、永宁县委书记钱克孝,浙江省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德清县委书记项乐民,贵州省遵义市政协副主席、湄潭县委书记魏在平围绕乡村振兴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与感悟。& & & &想——乡村振兴的愿景& & & &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但每年主题都不一样,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注重于农村经济发展,而今年文件则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对乡村振兴作了全面部署。& & & &在三位县委书记眼里,振兴后的乡村是何样?& & & &钱克孝:&我们西部地区干旱少雨,确实是制约永宁县发展最关键的因素。我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对农村的情况非常了解。现在的乡村,第一个是自然生态环境要美 ;第二个是要有吸引力的产业来留住人,通过产业让老百姓能够挣更多的钱 ;同时还要有完善的基础设施配套,特别是水、电、路、气、房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必须解决。小时候的记忆,故乡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因此,乡村实现振兴,首先要有留住人的环境,要有留住人的产业,再就是要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 & & &项乐民:&我心目中的乡村振兴有“三个农”,农业要绿、农村要美、农民要富,如果这三个实现了,乡村振兴也就基本实现了。乡村振兴中央提出 20 字的总要求,根据德清的实际,我们考虑应该全力打造“六个乡村”:共富乡村、绿美乡村、人文乡村、智慧乡村、活力乡村、善治乡村。比如在共富乡村的建设上, 2020 年全县农民的人均收入要突破4 万元,2017 年已经超过了 29800 元 ;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钟家坝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都要突破 200 万元。在绿美乡村的建设上,80%的村要建设成为A级村庄景区,让村民每一天都生活在景区里。& & & &魏在平:&我理解的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建设的美丽乡村,应该是产业兴、人气旺、生态好、环境美。从湄潭的实践和下一步的打算,五方面的工作要齐头并进。& & & &第一,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业的活力、农村的活力。改革不能停步,永远在路上,这是总书记跟我们说的。农村现在还有很多值得改的地方。第二,要发展农村的产业来增强基础。农村没有产业,就没有基础。因此我们还要继续把茶产业抓好,有产业就有事干,有钱挣才能留得住人,才能实现人气旺。第三,要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把基础设施元素、要素向农村延伸。比如解决好农村的水、电、路、讯、医、教,这些都是农村的关键问题,而这些都是农村现在比较薄弱的问题。第四,要抓好乡村文化的振兴。要保护历史的文化遗迹,保护古建筑、古桥梁,发掘茶文化、地方文化、民族文化等,培养好的乡风,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 & & &最后,乡村振兴要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加强党的领导,把村民自治的动力发挥出来,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让他们能够扎根基层,这样乡村振兴就会有希望。& & & &做——乡村振兴的实践& & & &近年来,各地在乡村振兴工作做出不少探索,乡村发生巨大变化,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都得到整体性提升。永宁县、德清县、湄潭县根据地方实际,探索了哪些可供借鉴的乡村振兴的经验模式?我们听听这三位县委书记的介绍。& & & &钱克孝:&大家都知道“天下黄河富宁夏”“塞北江南旧有名”。我介绍永宁县的一个国家级特色小镇——闽宁镇,它是 20 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命名的村,今天已发展成为闽宁镇。当年,福建宁夏两省区按照国家“三西扶贫”“东西协作”的战略部署,决定福建对口帮扶宁夏,让“苦瘠甲天下”“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西海固地区贫困农民,搬出大山,在贺兰山下找一块有水源的地方建立闽宁村。闽宁两省区建立“党委政府牵头、企业积极参与、全社会关心支持”的对口协作机制,从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出发,建立了省区、县与县、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的结对帮扶,一干就是 20 年。这 20 年闽宁镇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现在形成的“种植、养殖、劳务、光伏、旅游”五大产业,也创造了“闽宁扶贫”模式。使闽宁镇老百姓收入由当初的不到 500 元,到 2017 年跃升到 1.2 万元,人口由当初的 8000 多人发展到 6 万多人。闽宁镇现在已经成为全国重点乡镇、全国生态乡镇、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 & &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闽宁镇考察指导工作,满怀深情地说 :“闽宁镇由过去的‘干沙滩’变成了现在的‘金沙滩’”“闽宁镇探索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我们要把这个宝贵经验向全国推广”。& & &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县一级是主战场,县委书记就是“施工队长”。我们将在原有的发展基础上,科学规划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方案,通过改革和创新发展,让农村资源活起来、让农民腰包鼓起来、让农村环境靓起来、让群众生活美起来,交上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 & & &项乐民:&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德清就位于长三角腹地、苏杭的中央,距杭州市中心仅半小时车程,被《纽约时报》评为全球最值得去的 45 个地方之一的莫干山就坐落在我县。德清山水好、经济强、农村美、百姓富,是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农业现代化水平在浙江处于前列,乡村振兴有了很好的基础。回顾这几年的工作,我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几点体会 :& & & &一是理念的引领。这个理念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德清五山一水四分田,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成功培育了以“洋家乐”为代表的高端民宿新业态,其中“裸心谷”一张床铺一年的税收就达到了 12 万元,实现了“猪棚变金棚”“叶子变票子”。& & & &二是规划的坚守。2003 年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提出“千村示范万村整治”,按照这张蓝图,我们持之以恒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一任接着一任干,不因领导的变动而改变方向,每年将一半以上财力用于“三农”。& & & &三是改革的撬动。德清是一个改革大县,我们有 58 项国家和省级改革试点,其中有半数以上是“农字号”改革。比如,我们通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敲响了全国第一槌,已累计成交 158 宗、2.4 亿元,集体经济增收近 2亿元。& & & &四是队伍的保障。我们主要抓好村里的三支队伍 :第一个是村书记队伍,每年评出一批美丽乡村带头人,激发了他们的“领头雁”作用。& & & &第二个是村民小组长队伍,我们专门以县委的名义出台文件,调动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骨干力量。第三个是农村乡贤队伍,在全国首创了“乡贤参事会”模式,使在外的乡贤能人定期回到村里参与农村发展。& & & &魏在平:&湄潭县是农村改革试验区,是去年全国第三次农村人居环境现场会的举办地。& & & &湄潭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农村改革增活力。1987 年开始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几十年来,有三项成果获得了国家推广。其中第一项改革是 1993 年的中发 11 号文件吸收农村土地改革的“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推动了全国农村土地承包稳定不变、长期不变。第二阶段成绩,2002 年国发 12 号文件吸纳了湄潭的改革经验,户户减负、均衡减负,后来推动了全国的免除农业税。第三项改革是 2014 年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我们“四确五定”的经验,把贵州的“三变”改革理论化,成为理论条款,后来 2016 年中发 37 号文件进行吸纳,推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 & &第二个特点,特色产业强基础。在西部的农业县湄潭,现在已经拥有 60 万亩茶叶,是贵州第一茶县,面积也是全国最大的县之一。有 20 万亩优质稻,有 20 万亩特色辣椒,老干妈陶华碧女士就是湄潭永兴人,大家吃到的老干妈就是正宗的湄潭味道,还有烤烟等特色产业。& & & &第三个特点,环境改善展新貌。湄潭是 2000年开始的新农村建设,当时“富学乐美”进农家建设,2006 年开始建设以黔北民居为代表的新农村,到现在为止干了 12 年,在农村已经建成了 7万栋黔北民居,占了农村住户的 70% 以上。去年9 月份,我们又承办了第三次全国农村人居环境会。我们以“一图一表一说明”来规划和指导乡村,以“七改一增两处理”来提升农村的整体形象。& & & &谈——乡村振兴的困难& & & &农业农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但同时,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各地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会遇到哪些难题?三位县委书记给大家分享了各自遇到的困难。& & & &钱克孝:&我感觉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核心还是缺富民产业,同时现在这些产业链条短,竞争力不强,没有规模化的优势,好产品卖不上好价钱,没有好品牌,现有品牌的带动力不强。第二,各种服务类的人才比较少,两个带头人也缺,一是村级班子带头人,二是致富带头人。第三,就是钱的问题,也就是资金的事。我们县级财政是基本保运转、保吃饭的财政,村级的积累也不是很多,老百姓的收入是比过去高了,但是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还是有差距的。& & & &项乐民:&德清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更高质量地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下一步我们还是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以乡村振兴战略来推动城乡深度融合,进而实现城乡的一体化。& & & &魏在平:&我归纳一下湄潭县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是人才瓶颈的制约。西部,特别是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欠发达,往往留不住人才,留不住资金。西部的银行存款、存贷比都比东部要低,钱都流到发达地区去了。人才问题上孔雀东南飞,若干年了,这是自然规律。湄潭县搞茶旅一体的时候,在乡村建了一些民宿客栈,这些客栈做得很好,我认为在茶园里,青山绿水之间,小洋房一样的黔北民居很有味道,老百姓自己建的经营还好一些,我们国有企业投资几千万建,建好了没有营销,没有管理,没有经营,没有经营的人才,建好了,节假日的时候爆满,订不上房,平时又很淡,人才的管理在西部地区来说是比较大的制约。& & & &第二个是经济的支撑能力不强。西部地区的财力比较弱,而农村要实现乡村振兴,基础条件还很差。就拿贵州来讲,2015 年已经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算走在前面的。但是高速公路成本太高,现在花两个亿才能建一公里,并且乡村的道路等等都很困难。& & & &另外,我们呼吁中央还要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关心支持力度,包括转移支付、重点项目,要实现十九大所提出的均衡发展,解决不平衡的问题。不向西部多投入、基础设施不向西部倾斜西部地区发展就很难,我们也希望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关心,支持西部更多来说就是扶贫,帮助我们把农村的短板补起来,就能够实现与全国的同步小康。& & & &(本文由本刊记者王健任根据国新办新闻发布会文字实录整理)
责任编辑张琼文
主管: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主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扶贫》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太阳宫北街1号共济大厦15层
邮编:100028
热线电话:010—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扶贫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扶贫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
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我们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扶贫网)”的作品,均
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京ICP备号—1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村振兴战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