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暑假王者荣耀首充三选一充了60,现在快初中了,怕老师知道了骂我咋办

王者荣耀点券充错了怎么处理我是初中生
按时间排序
凉拌,不是自己的钱用着不心疼,熊孩子。问问身边的有没有想买皮肤的,算了,别问了,别带坏别的熊孩子。找父母说一下,请求一波原谅吧,还有下次别这样了,钱不是风刮来的
有钱啊兄弟,我TM连个皮肤都买不起(这是个悲伤的故事)
  王者联盟是游戏里的首冲英雄,只要首冲60点券=6元人民币,即可获得英雄赵云
  赵云技能如下:
  龙鸣——被动:每损失一定最大生命值获得额外免伤效果
  天翔之龙——赵尝尝佰妒脂德拌泉饱沪云跃向空中,向地面目标发动雷霆一击,对范围内敌人造成理伤害并将其短暂击飞
  破云之龙——赵云快速刺出龙枪,对前方范围内敌人造成高额物理伤害
  惊雷之龙——赵云执枪冲锋陷阵,对前方直线路径敌人造成物理伤害
官网貌似可以退,只要你未成年
感谢您为社区的和谐贡献力量请选择举报类型
经过核实后将会做出处理感谢您为社区和谐做出贡献
确定要取消此次报名,退出该活动?
请输入私信内容:没有wifi,留守儿子不肯来见我_网易人间_网易新闻
没有wifi,留守儿子不肯来见我
去年7月,一篇《月薪三万还是撑不起孩子的一个暑假》的文章,让我和老婆看得心惊肉跳,又惭愧不已。
当时,儿子正好也从老家来到深圳过暑假,老婆咬着牙对我说:“别人的孩子出国游学、学钢琴,学游泳,咱们不和别人比,但咱们至少得让他在深圳好好玩一下吧?”
再苦不能苦孩子,我暗自做了一万块钱的预算。无论如何,都要让孩子在深圳吃好、玩好,让他度过一个开心愉快的暑假。
然而,令我没想到的是,撑起儿子暑假的,竟然只是一条光纤网线……
从6月份开始,老婆就有些魂不守舍了,做事老是丢三落四,常常拿起锅铲找锅铲,端着饭碗寻饭碗。
最让我哭笑不得的是,她几乎每天都要问我好几遍:“今天几号了?”有时被问得烦了,我便开玩笑怼她:“你急个锤子啊?还有大半个月呢,他考完自然就过来了嘛!”
老婆被说得有些不好意思,便没好气地说:“人家想儿子了嘛,哪个像你这样,没心没肺的……”
我没再接话,心里不禁涌出一丝酸楚:老子没心没肺?就你想儿子?我不过是把思念埋在心里好嘛。
儿子今年13了,在老家镇上中学念初一,和爷爷住在一起。
学校离家不远,走小路大约四、五十分钟,儿子也没住校,早上六点起床赶去学校,中午在学校食堂吃饭,每月餐费280元,下午放学再回来。
起初,和儿子电话沟通时,他并不愿意来深圳过暑假,理由很简单,就是“不想来”。后来经过他妈妈的软磨硬泡和我的软硬兼施,并且再三保证“这里有wifi,网速快得很”之后,他才勉强同意“过来看一下”。
除了“有wifi”之外,儿子愿意来深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他的那些同学们也纷纷制定了暑假计划,几乎都是去与自己的父母团聚,全国各地都有,老家也就几乎没有同龄人了,“天天和爷爷在一起好无聊哦!”
儿子生于2004年。当时我在深圳一家电子厂上班,好说歹说才向领导请了半个月假,算准了预产期前两天赶回了老家,可这小子明明属猴,却偏偏像猪一样磨蹭,紧赶慢赶拖了一个星期才钻出来。
住了一星期的医院,回家吃了顿团圆饭,还未享受到一丁点儿的天伦之乐,甚至连儿子的样子都还没有记清,我便急匆匆赶回深圳上班了。
老婆独自在家带娃,心里烦躁不已,再加上我这点薪水要养活一大家人也很是吃紧,因此儿子刚满一岁,老婆便狠心把他留在爷爷奶奶身边,自己也来了深圳。
儿子成了留守儿童。
儿子会走路了!儿子会说话了!儿子会叫爸爸妈妈了……在他成长的每一步,我们都不在他的身边。
每次通电话,老婆在这边抱着手机急切地呼唤:“幺儿!幺儿!”
可儿子却在另一端把话简当玩具一般扔来扔去,就是不开尊口。实在没办法,孩子奶奶只得拿出一把糖来“威逼利诱”:“快!叫妈妈!叫妈妈!不叫不许吃!”然后,儿子才会不情愿地、怯生生地叫一声:“妈……妈!”
而每到这时,老婆都是泪花闪闪。
晚上睡觉前,老婆总会拿出几张儿子的相片翻来覆去地看,一边看一边念叨:“儿子吃饱了吗?儿子睡了吗?儿子尿床吗?儿子晚上会想爸爸妈妈而哭泣不止吗?”这种牵肠挂肚的感觉,也许只有为人父母了才有体会。
除了无尽的牵挂与思念,亲子关系的生疏则更让我们忧虑,老婆为此常常唉声叹气:“这样下去,儿子以后恐怕都不认识咱们了!”
很快,老婆的担忧就得到了印证。儿子两岁那年,我们趁着短暂的春节假期急匆匆赶回家,我妈带着儿子在村口迎接。
一下车,老婆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连行李也顾不上拿,三步并做两步冲了过去,一把把儿子搂进怀里,嘴巴紧跟着凑了上去:“幺儿,想死妈妈了,来让妈妈亲一个!”
“放开我,我不认识你!我不认识你!”没想到,老婆的“轻薄”行为遭到了儿子的强烈抵抗,他用双手死命抵住这个“陌生女人”的额头和下巴,脑袋直往后仰,杀猪般地嚎叫:“放开我!你不是我妈妈!”
老婆最终还是没能“得逞”,儿子挣脱了她的怀抱,跑到奶奶身边,紧紧抓住奶奶的手,呆呆地盯着我们这两个“坏人”。
母亲看着我们笑:“别着急,娃儿认生!等过几天混熟了就好了。”
可老婆的情绪却非常低落,沮丧得要哭,我也只得安慰她:“小娃儿嘛!认生很正常!咱们去年离家的时候他才一岁呢,并且就见了那么几天,他怎么会有印象嘛?等他长大一些就好了。”
老婆有些哽咽地说:“我不能再等了。再等,他就叫别人妈妈了!”
可除了这样,我们也真的没有什么别的办法。
这些年在深圳,我和老婆的工作一刻都停不下来。
我俩都在电子厂里,老婆是流水线上的一名装配工,她的工作很简单——“只要有手有脚就能做”——就是用手将三颗钮扣般大小的电池装进产品的电池夹片中,然后再将产品放到流水线上,让它流到下一工位,整个工序用时不超过5秒,不需要用脑力,也基本不需要用体力。
这个工作看起来似乎挺轻松,然而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一来工作时间长,早八点到晚八点,中间只有午餐、晚餐半小时休息,上厕所还得向组长申请,并要保证在15分钟之内赶回来。再者,在这十多个小时里,不能说话、交头接耳,得像个机器人一样站在那里,不停地重复着同样的两个动作,“长期下去,人都变成傻子了!”
与老婆相比,我的工作要稍微轻松自由一些。我是生产线上的维修工,专门负责残次产品的修理工作。这好歹也算是一份“技术工作”,组长的要求也相对宽松一些,只要做好了本职工作,坐在一起聊聊天,或者在车间里面随意走动,基本都不会管我们。
尽管工作辛苦,可两人工资却是深圳市的最低标准,底薪仅两千来块,一个月累死累活加班加点,到手也不过三千四五,两人加起来才勉强到七千。
每个月一发工资,我俩就要先给家里转去两千,作为爸妈和儿子的生活费;再单独划出两千块钱,另存在一张卡上,以备不时之需;最后只剩三千来块,就是我们两口子一个月的吃喝拉撒、房租水电。
这几年,深圳的房价“蹭蹭蹭”地直往上窜,不说区内的福田南山,连“偏远”的宝安区都已好几万一平米了。与此同时,租房的价格也是“水涨船高”,房东甚至都不愿意再与租客签订长期合同了,就是担心影响来年涨租。
前年春节刚过,当房东又一次提出要涨租的时候,老婆终于忍不住了,冲房东大倒苦水。
“涨涨涨!服务没见你们改善,楼道的卫生十天半月才扫一次,电灯坏了也没人修,就知道涨租啊?一涨就是十多个点,三年涨了50%,也太离谱了吧?”也许是憋在心里太久了,老婆一说就停不下来,“还有你们水电费也收得这么高,电费本来规定是每度6毛8,你们却收1块5,水费规定一方是3块多,你们却要收8块,这不是非得把我们逼走吗?”
老婆说得滔滔不绝,义愤填膺,可房东却相当淡定,好像根本没听见我们说话似的,脸上也没有任何表情,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你们考虑一下吧!”施施然转身走了,言外之意很清楚——“爱住就住,不住就滚!”
老婆被这冷漠的态度彻底激怒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这飞涨的租金,确实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能力:“搬走就搬走!咱们回公司住宿舍去!”
退掉房子,申请了员工宿舍,她在五楼,我在四楼,楼梯间里一道厚重的铁门便将我们无情地隔开了。从此两人只能过上“咫尺天涯”的生活,只有周末才能在工厂外短暂相聚。
这一次,为了迎接儿子的到来,我们算是下了“血本”。
花了整整两个周末,我们总算在城中村里找到了一套还算“满意”的农民房——一房一厅,三十多平,九层顶楼,没有电梯。之所以“满意”,主要还是租金相对便宜,一个月只要一千两百块。如果去租电梯房的话,至少得一千七八,房间还更小了。
买床、买灶、买冰箱、买空调,几大千下来,总算有了一丝家的气息,然后就是最关键的wifi问题了。为了满足儿子“网速快”的要求,我特地办了个一年的光纤网络,整整花了一千八百块。
好在楼下有个同事也是因为孩子“无wifi不赴深”,从我这分了一根网线出去,也算是为我分担了一半网费。
万事俱备,只等儿子“飞”来了。
这是儿子第一次坐飞机,并且没有大人陪同。尽管我安慰老婆,“那边有人送,这也有人接,不会有什么事的”,但老婆还是担心得不得了,“找不到登机口怎么办啊?”、“万一走丢了怎么办啊?”、“飞机上遇到骗子怎么办啊?”……
7月8号凌晨两点,当儿子背着书包终于出现在机场出口时,老婆已经激动得语无伦次了:“幺儿,你,你是怎么出来的啊?”
对于这个问题,儿子并没有听出其中的关心和爱,他只是觉得可笑:“好怪哦!当然是走出来的嘛!”
没有电视剧里面的父子母子相见的欣喜若狂、挥手欢呼、深情拥抱、泪流满面的情节,儿子表现得相当“淡定”,叫了一声“爸,妈”之后,便开始自顾自地玩起手机了。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满腔热忱倒不知该如何“发泄”了。
儿子在这边没有伙伴,我们担心他一个人无聊,决定对他施行“全程陪同”——前面半个月由老婆负责带他逛街购物、看电影、吃美食;后半个月则由我来教他游泳,并且带他见见“世面”,去看下大深圳的华强北、欢乐谷、书城和海滩……
“相信儿子一定会不虚此行!”老婆信心满满,一回家便开始安排第二天的行程:上午去家乐福,买衣服、买凉鞋、买日用品;中午在家做饭吃,晚上再去“千味涮”为儿子接风洗尘,然后再去看电影……
老婆像打了鸡血,儿子却是心不在焉,好不容易等他妈唠叨完了,才冷不丁地冒出一句:“wifi密码是什么啊?”
“千味涮”在我们这里算是一家比较上档次的火锅店了。环境优雅,服务一流,特别是那几十种色香味俱全的配料,我和老婆每每提起,都口舌生津。每到生日、结婚纪念日等重要的日子,便会趁机去这里“奢侈”一次。但由于其不菲的价格,每次我们都吃得“意犹未尽”。
现在儿子过来了,一家三口,天伦之乐,哪里还管什么心痛?牛筋,鸭肠,毛肚,肥牛肉,羊肉卷……以前舍不得点的,现在通通点上,一切都为了能让儿子开心。
然而,儿子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欣喜,一脸“不过如此”的表情:“唉,火锅有啥子好吃的嘛?我跟你们说,吃牛排那才叫爽!”
然后是看电影。为了给儿子“长见识”,我特地选了一部3D大片,结果儿子并不感兴趣:“还是动漫好看些!”这让我和老婆很是扫兴。
电影很精彩,但儿子却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到后来简直是坐立不安了,在椅子上扭来扭去,弄得我们也没了心思,老婆愤愤地说:“干脆不看了!”
儿子似乎早就在等这句话了,马上就起身出了电影院,急不可耐地说:“快回去吧,我手机没电了!”儿子整天手机不离手,是在玩“王者荣耀”。
我虽然不玩游戏,却也常常在网上看到关于“王者的故事”。什么“10岁男孩玩王者荣耀充值5.8万,怕妈妈发现删银行短信”,“13岁男孩玩王者荣耀被骂而跳楼”……这些“故事”让我很是担心儿子,于是也试探性地问他,在学校是不是也这样天天玩。
儿子似乎很遗憾地说:“我们学校不准带手机啊,你又不是不知道!”
“你玩这个没花钱吧?”
儿子则一脸委屈的样子:“我哪有钱玩啊?爷爷就每天给我五块钱的早餐钱!”
一聊起游戏,儿子的话才多了起来:“我跟你说嘛,我们班上几乎每个同学都在玩这个,还有同学悄悄带手机去学校……”
我趁机开导他:“玩游戏可以,但千万不能沉迷,一定要有个度!”
老婆听了不乐意了,斜着眼睛怼我:“哦,你就教他玩嘛!不好好读书,玩这个能当饭吃?”
“嘿,还真能当饭吃呢!”没想到儿子竟然昂着头自豪地说:“我好多同学叫我带他们玩,然后他们就请我吃早餐呢!”
“你还多厉害呢!能玩一辈子?”老婆气不打一处来,声音提高了许多,“作业做了没有?你看看你期末考试考了几分?”
一说到学习,儿子立马不说话了,又埋头专心玩手机了。这次期末考试,他数学七十多,语文六十多,最惨的是英语,竟然只有三十分。我想,要是没有选择题的话,他估计考十分都难。
老婆只是责怪儿子贪玩,不努力。其实我心里明白,这真的不能全怪儿子,这与他曲折坎坷的求学经历脱不了干系。
2007年,儿子三岁,我和老婆再三权衡,最终下定决心让儿子到深圳来上幼儿园,并把我的母亲一同接来帮我们照看。
幼儿园每学期学费3500,加上儿子每天坐摇摇车、吃零食水果,对我们这样收入微薄的打工族来说,确实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可不管多苦多累,只要下班回来看到儿子天真灿烂的笑容,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自从上学后,儿子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说普通话了,人也变得有礼貌了,早晨上学前会给爸爸妈妈说再见了,会掰着指头算加减法、还会背一首一首的唐诗了……
看着儿子一天天的成长和进步,我们十分欣慰。然而好景不长,第二学期开学不久,母亲就一病不起,我和老婆疲于奔命,照顾母亲、接送儿子,根本没法上班。巨额的医疗费瞬间砸垮了我们本就脆弱的家庭经济,不得已,我只得带着母亲和儿子回了老家。
母亲最终因癌症离开了我们,儿子又再一次沦为了留守儿童,在我们当地一家破烂不堪的私人幼儿园里上学。这所幼儿园是村里一个初中毕业的小姑娘办的,就她一个老师,十来个学生。
就这样,儿子和爷爷在家相依为命,一晃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
由于适龄儿童越来越少,那几年各村的小学纷纷关了门,只有我们村的小学还在苟延残喘。一共3个老师,3个班,儿子所在的一年级仅有19个人。
由于儿子有“特区幼儿园”的学习背景,会背几首古诗、唱几首儿歌,甚至偶尔还会飙几个英语单词,一入学就被老师任命为了班长,这让他倍感自豪,学习也很努力,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
可三年级结束,我们得到学校通知,由于实在招不到学生,本村小学也要关门了,所有在读学生全部转到镇中心小学就读。
中心小学离家有一个小时的路程,而且交通很不便利,别说校车,连摩托车三轮车都很少,学生上学基本靠走,学校也没有住宿。正当我们全家人愁眉不展时,镇上一所私立学校的老师“下乡”来招生了——儿子最终去了这所私立学校。并不是我认为它比中心小学好,只是因为这里可以“住读”的条件让我不得不选择它。
全新的环境,没有一个认识的人,老师也不像以前那样“重视”他,儿子再也没有小时候那样的劲头了;等到了五年级,终于和同学们熟识起来,这所私人学校却又倒闭了,儿子不得不继续“漂泊”到临镇的一家私立小学读六年级。
在这里,儿子的学习彻底跟不上了。这所学校从五年级便开始学英语,然而儿子在以前的学校根本没有接触过。于是,儿子开始经常上课时候走神、发呆、睡觉,后来甚至发展到逃学。
破罐子破摔中,好不容易才毕了业,进了镇中学读初中。
如今初一读完,考出那样的成绩,确实也在我的意料之中。
这个夏天,老婆本来请了两周假来陪儿子,结果不到一周,便被儿子“气”回去上班了。
儿子身高一米六,却瘦得像根竹竿,老婆心疼不已,每天变着花样做好吃的,红烧排骨、清蒸鲩鱼、小炒牛肉、土鸡汤、啤酒鸭……恨不得将自己的爱都做在菜里,给儿子灌进去。
可儿子却有点“不识好歹”,无论什么好吃的,他都一点不感兴趣的样子,一双筷子在盘子里翻来翻去,半天挑出一片菜扔进嘴里,一脸痛苦的样子,吃了半碗饭就扔下碗玩手机去了。
老婆感到很是挫败,痛心疾首地问儿子:“到底喜欢吃啥子?”儿子想了半天,愣是说了一句:“泡面!我就喜欢吃泡面!”
更让人气愤的是,本来打算带着儿子好好游玩几天,可是这小子除了躺在床上玩手机,哪儿都不想去。
眼看着假期一天天过去,老婆急了,对儿子下了死命令:“明天必须得出去玩一天,否则把手机没收了!”
老婆终于如愿以偿地带着儿子去“红树林”看海了,老婆在前面兴致勃勃地走着,儿子在后边有气无力地跟着。
“你看这大海比家里的河宽多了吧?对面那就是香港……”儿子一直心不在焉,听到”香港”似乎才有了点兴趣,懒洋洋地拿起手机拍了几张照片。
老婆见状连忙凑过去:“来,幺儿,咱们合个影!”说着便举起手机。没想到儿子就像小时候见了医生似的,立马把脸转了过去:“你自己拍嘛!我不喜欢照相!”
“拍一张嘛!”老婆又把儿子的头“扳”了过来,“你回学校,别人才知道你见过大海嘛!”
“唉呀!你自己拍嘛!”儿子态度坚决,又顽强地把头扭了过去,“我不喜欢照相!”
几经坚持,最终照片上留下了老婆尴尬的笑容和儿子倔强的后脑勺。
老婆心里很是失落,自己日思夜想牵肠挂肚的儿子,如今竟然连一张照片也不愿意与自己照?老婆的同事们听说儿子来了,都说要看看儿子有多帅,现在难道就拿一个后脑勺给人家看?
晚上回到家,我问儿子感受如何?儿子说:“就两个字,累!热!”
但老婆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让儿子见了大海就是一种收获,她还决定明天带儿子去欢乐谷好好玩一天。要知道,欢乐谷的门票一个人要一百八,老婆和我说过好多次想去玩,可一直都舍不得这几百块钱,这次为了陪儿子,她是豁出去了。
“什么?明天还要出去啊?”儿子一听顿时炸了,“前天我陪你去逛商场逛了大半天,今天又陪你去看大海又是大半天,能不能让我好好休息一下啊?”
“什么?原来你还是在陪老娘啊?”老婆听了这话愣住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我求爷爷告奶奶才请到假来陪你,看来我明天得上班去了,免得把你累着了!”
老婆本来是说句气话,想吓唬吓唬儿子,没想到儿子一听拍手叫好,强烈建议他老妈去上班,老婆有些下不来台,只好安排我请假回来带带儿子:“一定要教会他游泳!一定要带他逛逛华强北!一定要带他见识一下深圳书城……”
但儿子依然一口拒绝,不喜欢游泳!不喜欢看书!华强北太远!然后他还“语重心长”地叫我们安安心心上班挣钱,不用担心他,他一个人在家会过得很好的。
老婆还想说点什么,我示意她别说了。在儿子最需要陪伴的时候,我们却不在他的身边。现在我们想在这短短一个月时间里,把欠了十多年的关心与陪伴一起弥补给他,可这是他需要的吗?
他己经不再需要我们陪在他身边了。
儿子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打游戏了。
他晚上通常打到两三点,然后一觉睡到第二天中午,根本不用下床,醒来就拿起手机继续。
每天上班前,老婆会专门做好午餐放在冰箱里,一再叮嘱他到时候拿出来热一热就可以吃了,然而常常都是晚上我们下班回来,这些饭菜还躺在冰箱里原封未动。
我们一追问,他要么是“没饿”,要么是“忘了”,要么是“吃泡面”,老婆听了心疼不已:“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天天吃泡面怎么受得了啊?”
我指了指地上的垃圾桶,满满一桶的西瓜皮、香蕉皮、巧克力包装纸,还有花生壳、瓜子壳、核桃壳……没好气地说:“你看看这堆垃圾,你说他还会饿吗?”
老婆心中正有气,听我这么一说立马找到了出气口:“现在的娃儿谁不吃零食啊?我又不是天天给他买!人家大老远跑来,吃点零食怎么啦?你抽包烟,还要十多块钱呢!”
我摇了摇头,不敢再说话了,我知道如果再“顶嘴”的话,她又要骂我“一点都不心疼自己的儿子”了。
往后几天,除了要钱,儿子几乎从不主动找我。但这天,儿子却破天荒地给我发了好几条信息,问我几点下班?能不能提前回去?这让我“受宠若惊”,心里琢磨着,难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难道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等着我们回去共进晚餐?
下了班,我兴冲冲地赶回家,推开门一看,却只见儿子有气无力地躺在床上,两眼直愣愣地盯着天花板发呆,面容憔悴,最让我觉得反常的是,他居然没在玩手机。
“怎么啦?病了吗?”我问。
“没有……”儿子摇摇头。
“那是手机坏了?”
“没有……”儿子还是摇头,无比沮丧地说,“我的QQ被盗了,你能不能帮我找回来啊?”
我一听笑了:“原来QQ被盗了啊,你他妈考试不及格也没见你这么紧张过?”
儿子一听更急了:“你不知道,我的王者荣耀是用QQ号登录的,要是密码找不回来,我的号就废了,你知道吗?”
“先吃了晚饭再说吧!”我没有理会儿子的苦苦哀求,心想这正是难得的机会让他消停一下。
吃饭的时候,儿子依然是失魂落魄的样子,扒拉了两口就吃不下了,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一言不发。
“不就是一个帐号吗?”我觉得有些不对劲,“重新注册一个不就行了?”
“哼,一个帐号?”儿子张了张嘴,几次欲言又止,最后终于忍不住冒出一句,“我在里面充了一千块钱呢!”说完眼泪都快出来了。
我这才知道,这小子把爷爷这一年多给他的早餐钱,全都节省出来买“皮肤”了,前前后后投了大约一千块,现在他在同学当中已是小有名气的“王者”了。
老婆怎么也想不通,居然有人宁可不吃饭也要玩游戏,她既心疼那一千块钱,又担心儿子的身体,大骂儿子“傻到家了”!
可现在说又有什么用呢?我也只能好言好语给他讲了一些“不能沉迷”、“玩物丧志”之类的大道理,儿子只是不停地点头称是。我知道他根本就没有听进去。
我帮儿子找回了密码,儿子顿时又恢复了“王者风范”,抱着手机又津津有味地玩起来。
很快就到了八月底,儿子的暑假生活眼看就结束了,一个多月里,儿子除了去红树林看了次海,去家乐福买了点东西,其余时间几乎都是躺在床上“空调、wifi、西瓜”了,这就又要离开我们回老家了。
上飞机之前,儿子给他爷爷打了个电话,爷爷问他深圳好玩不?
儿子发自肺腑地说了一句:“很好玩!这里的wifi比家里快多了!”
点击即可购买
本文系网易独家约稿,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关于“人间”(the Livings)非虚构写作平台的写作计划、题目设想、合作意向、费用协商等等,请致信: 题图:《子非鱼》剧照
扫一扫关注“人间”
活在尘世看见人间暑假两个月,手机游戏正在“废掉”大批农村孩子!!
最近,一篇题为《农村孩子正在大批被手机游戏废掉》的文章非常火爆,最初是《中国青年报》刊发的。文章中,作者不无担忧地指出,如今大批农村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管束,整日地沉溺于手机游戏,因而荒废了学习。
慧姐分享这篇文章,供大家阅读与思考。
1、不能让农村孩子被游戏废掉
一进入暑假,河北初中生杨晓龙便开启了“游戏模式”——日上三竿,还赖在床上组队“推塔”,中午匆匆扒几口饭又去“吃鸡”,夜里两三点还在“鞍刀咆哮”……即便困得手机要砸脸上的时候,也要“血战到底”。
暂时挣脱了学校的约束,父母又远在北京务工,杨晓龙算是彻底“放飞自我”,而把这些看在眼里的杨晓龙的奶奶却是一声又一声地叹气,“老了,老了,管不动了……”无奈,杨晓龙爸妈便把他接到了北京,然而在北京爸妈也无暇陪他,情况并没什么大转变。
“不玩游戏干啥?”正在玩游戏的杨晓龙头也不抬地反问。在不能玩水,不准爬树,没有活动、补习班,甚至没有父母在旁管教的乡村,还有什么比游戏更具诱惑?
网络游戏正在逐步吞噬着乡村,大批乡村少年深陷其中,不仅不知自我约束,反而认为这是时代潮流,正如有人所说,农村孩子正在大批被手机游戏废掉。
2、乡村少年们的“手游化生存”
“就是要那种刺激、心跳加速的感觉!”一位来自广东省雷州市白沙镇官村的中学生向记者描述,只有在游戏中她能“嗨”到忘我,但回到现实却尽是平淡和无趣,“学习多无聊”,“都没意思”。
不过与以往出逃学校、躲进网吧玩游戏不同,现在更多学生则将“阵地”转移到携带更为方便的手机上。为在游戏中过关斩将、快意江湖,他们在游戏外也少不了一场场关于手机游戏的“斗智斗勇”。
先与游戏防沉迷系统“斗”。如某游戏需要实名认证,且设定未成年人每天在线时间不超过两小时。那不如就把自己变成“成年人”,从网上搜出一大串18岁以上的身份证号及对应的姓名,挨个尝试注册、登录“一试一个准儿”。杨晓龙有些得意,他从小学开始遇到需要实名认证时便是如此操作。
一放暑假,广东省雷州市白沙镇官村小学教师唐汝远已不知轰走了几拨儿来蹭Wi-Fi打游戏的孩子。这是村里为数不多的有Wi-Fi的地方,最初不少校外学生聚集在办公室门口玩,几番“攻守”下来,如今已退至学校大门口附近,7月广东的烈日炎炎,似乎丝毫不妨碍他们在游戏中拼杀。
现在,有Wi-Fi的地方就成“兵家必争之地”,比如有网络的同学家、村里的小卖铺,再如村小中老师办公室附近。
但与老师真正的“争斗”,直到开学才会正式展开。
在农村,很多孩子升入中学后会因距离、安全等问题多半选择在乡镇或县城寄宿,手机在学校算是“违禁品”。
没放假之前,杨晓龙便在县里中学寄宿,学校禁止带手机,“见一个没收一个”,学生们有所收敛,玩游戏便从光明正大改为偷偷摸摸。遇到老师、宿管突击检查,就赶紧把手机藏在厕所、鞋里以及各种可以藏的地方;老师晚上查宿,则安排同学站岗放哨;宿舍不给设置充电插口、不能充电,便在小卖铺“买电”,充一次电两元……
更有甚者,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博士刘成良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某贫困县调研时发现,学校周边的商店有的不仅“卖电”,还“卖手机”,学生可以先赊个手机玩,然后用生活费来分期偿还,“向学生提供赊账买手机的服务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多数学生都背着父母和老师在那里拿到手机”。
3、被“留守”的家庭教育
“现在的孩子是要成精。”杨晓龙的母亲孙爱英一边感慨,一边自责。
最初,她没给孩子买手机。“但别人都有,他没有,就天天吵着要,还必须要智能的。”孙爱英拗不过儿子,又觉得常年在外对儿子有所亏欠,所以尽量满足他的要求,给他买了个六七百元的手机。没想到,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成绩不断下滑,还因玩手机被叫过家长,“他爷爷奶奶也吵他,打他,根本不管用,想玩还是玩”。
而她自己,三四个月才回家陪陪孩子,“回家时心疼还来不及”,也懒得去管,不过她曾试着把手机没收,但儿子一闹,加上要去县城上学,她一心软就又给了过去,“总是不太放心,他自己在县城上学,没手机没法联系”。
刘成良调研了广西、云南两省6个县市多所学校后发现,由于多数年轻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监督孩子,爷爷奶奶等隔代教养又因年纪、视野等因素处处受限,农村孩子人手一部手机已成普遍现象,而《王者荣耀》则成了他们的最爱,“玩到停不下来”。
《青少年成瘾行为调研报告——基于青少年健康行为网络问卷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在玩游戏的时间上,留守儿童要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在“每天玩4~5小时”以及“每天玩6小时以上”这两个时间段,留守儿童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每天玩4~5小时”分别是18.8%和8.8%,“每天玩6小时以上”分别是18.8%和8.2%。
“在农村,很多家长因为孩子玩手机而头疼,但也有很多家长无所谓,把手机当成‘电子保姆’,给你个手机,就不吵不闹,也不到处乱跑了。”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波认为,与城市中的家长不同,农村家长因受教育水平等因素制约,并没真正意识到孩子沉迷于手机、游戏的危害,“有的觉得玩就玩呗,有的只是觉得对眼睛不好,并没什么”。
4、管理难,无奈的乡村教育
而被乡村父母“甩锅”的教育,则更多地由学校扛在肩上。学校对学生玩游戏的问题也很无奈。
官村小学教师柯明湛告诉记者,学生放学后不准去玩水、爬树,也没什么补习班、图书馆、游乐场,更别提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学生下学能去干啥呢?
近些年,“减负”“素质教育”“快乐教育”等教育理念日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在刘成良看来,这些理念跑在了前面,而在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实施还需有多方位的支持,“农村真的不比城市,城市有很多先进教育理念的实现基础,有着社会+家庭+学校的全方位保障,但是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来讲,显然这些条件都不具备”。
“比如,现在要淡化学生的成绩排名,并且小学阶段的成绩和升学没有任何关联。那谁还来在乎这些成绩,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刘成良在某国家级贫困县调研时统计过,全县18所小学有3164名六年级学生,其中县城小学有3所737人,农村小学有15所2427人。县城小学、农村小学学生的语文平均及格率分别为88.6%、54.3%,数学平均及格率分别为71.6%、27.4%。
不少基层从事教育的中小学老师向刘成良诉苦,学生现在越来越难管理——一方面,很多学生从小学就已养成不良习惯,到了中学更加放肆,比如捣乱、谈恋爱、玩游戏,另一方面学生知道学校管理的软肋——不能补课、不能打骂、不能开除,教师的管理手段几近失效。
“老师除了暂时没收手机、苦口婆心地说教之外,也很难采取其他有效的措施。加上农村孩子在现实中的情感等需求,往往因留守等原因并不能得到满足,更容易沉迷于游戏,久而久之,农村的很多中小学生对于读书就失去了兴趣。”
湖北省黄冈市某县级中学教师吴启发说,曾经有位学生天天晚上跑去网吧,他劝说无用,便只好坐在旁边陪他,学生赶他走他也不走,最后学生觉得实在不好意思才跟他离开网吧。如此几次,这位学生算是不去了,但糟糕的学习成绩却积重难返。
现在的学校中,吴启发告诉记者,有的老师在教室装起了监控,有的只好不断升级侦测手机的手段,从最初的手检到如今用安检时的扫描仪进行检测;杨晓龙的老师们还会骗学生去开会,待学生楼下集合完毕,老师再进教室搜手机……
5、不能让农村孩子被游戏废掉
沉迷游戏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成瘾性”精神类疾病,仅仅依靠孩子的自觉性和自制力怕是难以抗衡被精心设计的游戏,而自己保持适度、理性。刘成良在调研时,很多农民向他感慨,“在农村社会,被手机废掉的孩子有一大批”,轻者作息不规律、视力下降、成绩下滑,严重者对学习彻底失去兴趣而辍学、打工,如此一来,他们便可以更自由、更有经济来源地玩游戏。
但这些乡村“游戏”少年在一二十年后,将成长为青年、壮年,成为社会这一肌体上的重要部分。他们是如何成长,是哪般模样,也将影响着未来城乡、社会、国家的DNA。
如何让他们在昂扬向上的年纪奋发图强,而非迷醉于网游中的幻境,也正引起更多人的警惕。
对此,张海波认为教育者,包括家长、老师,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方面,家长对于孩子玩游戏宜疏不宜堵,“游戏是人的天性,网络游戏本就有好有坏,不能简单地说玩游戏就是不好”,但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安排些丰富的活动,并且要和孩子进行“约定”,约定好学习、娱乐、生活等时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对于留守现象较为严重的地区,刘成良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违规行为,比如沉迷游戏等,“不能管、不敢管、缺乏手段管”的现象值得反思。
“农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在打工经济和村庄空心化的背景下,学生的成长和教育主要依靠学校”,学校更应该积极承担起教育责任,用更加健康活泼的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及时给予学生心理辅导,引导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张海波建议,在当前形势下,要让中小学一线教师学习和掌握网络素养教育的理念和方法,有课程、有教材、有培训、有示范,才能真正推动网络素养教育入课程、进课堂,更好引导学生使用手机、网络等,但很多乡村教师这方面的意识还很薄弱。
目前,张海波主编了全国首套进入地方课程的《媒介素养》专题教材,并带领团队在10余个城市进行下乡支教等活动,对乡村学校的师生进行培训。
此外,张海波认为,政府也应在游戏分级方面采取措施,对不同的游戏进行分级管理,支持正能量、健康的游戏,而对一些不良游戏或网络平台进行管理;网络游戏相关企业也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建立切实可行的防止未成年沉迷系统和服务平台,强化线下身份认证过程,限制游戏时间等,“这是需要政府、企业、社会、教育者共同努力的事情,多方合力才更有利于解决农村孩子沉迷游戏的问题”。
6、评论:究竟是什么让大批农村孩子“废掉”?
评论员:杨鑫宇 中青在线“农村孩子正在大批被手机游戏废掉。”这是8月6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少年陷网游漩涡》中,令人触目惊心的一句话。
在这篇报道中,记者深入中国农村,采访了多位沉迷游戏的农村少年、他们身边的人,以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探究了农村留守少年沉迷手机游戏的现象。毫无疑问,报道揭示出了一个十分重要,也十分现实的社会问题,那就是农村留守少年的精神世界危机。
以往,我们对这一群体的关怀,往往聚焦在他们的亲情缺失、受照顾状况和受教育程度上。但在这篇报道中,我们却看到:这些孩子的精神世界同样岌岌可危。从现象层面来看,对一些手机游戏的过度沉迷与依赖,确实是“废掉”农村孩子的帮凶。
不论是在新闻报道中,还是在许多人的返乡观察里,手机游戏都在农村青少年群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而且不大光彩的角色。有些青少年为了游戏荒废了学习,也有些人在社交上与现实世界越来越隔膜,甚至有人为了给游戏充值,偷偷挥霍家中的积蓄。
这些现象无疑令人心痛,也让人有了指责游戏的理由。面对这些问题,手机游戏的开发厂商确实有义务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一方面,游戏开发者应当更加重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积极开发更有效的游戏防沉迷和监管体系;另一方面,这些企业也应在游戏里进行正面的价值引导,避免孩子受游戏不良内容的误导而步入歧途。
除此之外,我们也应该看到,大批农村孩子被游戏“废掉”,只是其精神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
这些精神世界匮乏的少年,沉溺于游戏的虚幻世界里,即使没有手机游戏的诱惑,精神世界与社交生活的严重空虚,也足以“废掉”他们。
手机游戏在他们空虚之时“趁虚而入”,占领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就算我们能够成功地“赶走”手机游戏,也还会有别的东西再来“占领”空虚的心灵。其实,游戏本身并没有原罪,这只不过是诸多娱乐活动中的一种。
但是,对于许多乡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少年而言,手机游戏却不仅是一种娱乐,同时也是他们社交生活与精神世界的中心。
由于缺少家人的陪伴,学校活动不够丰富,又缺乏接近更高水平精神生活的渠道,这些孩子很容易投向游戏的“怀抱”,在虚拟世界里寻找自我实现的感觉,并认识能够说得上话的“朋友”。
但是,游戏毕竟只是游戏,把游戏当做生活的中心,必然会导致他们认知失调,与现实世界脱节,最终误入歧途。
我们要做的,是把关怀农村留守少年精神世界的问题摆到更优先级上,想办法在他们的父母缺席的情况下,用更优质的内容填补他们的精神世界与社交生活,如此才能治愈内心的空虚,让他们免于被各种诱惑“废掉”。
相比之下,成长在城市里的孩子,能接触到的精神食粮和社交活动远比农村丰富百倍,而不必单独依赖游戏一途。城市里的学校也更加注重通过多姿多彩的活动,为孩子营造出良好的社交空间,使得他们不必把社交重心放在网络空间上。
城乡之间的发展鸿沟固然不能一下子填平,我们却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可能把优质的精神食粮和先进的教育理念送到农村。
事实上,许多地方已经在大力推广乡村图书馆、乡村影剧院的建设,而一些农村地区的学校,也已经开始在校内筹组兴趣社团,这些尝试,都有助于让农村孩子,尤其是留守少年的精神世界丰富起来。
长期以来,留守儿童、留守少年都是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的痛点与难点。他们既是中国城乡人口结构嬗变过程中不幸蒙受牺牲的弱势群体,也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对这个群体的关怀,可以说再多都不为过。
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些已经受到“亏欠”的孩子因为任何原因被“废掉”,我们能做的,不是简单地谴责游戏,而是让他们的精神得到滋润与充盈,最终实现健康成长。
(为保护未成年人,杨晓龙为化名)
记者 | 孙庆玲
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报》,原文首发于《中国青年报》日09版,原标题为《家庭教育缺失 留守少年陷网游漩涡》,转自瞭望智库。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首充活动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