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金融很火雷也多,如何扫雷99雷

108家P2P爆雷 互联网金融大整顿将是一场攻坚战_股城网
108家P2P爆雷 互联网金融大整顿将是一场攻坚战
发布:股城热点
首先是善林金融遭爆雷事件被查,之后一些理财公司或公司接二连三遭殃,最后还爆雷,但这还没完。42天108家P2P爆雷,一时之间掀起巨大的争议,这些P2P公司爆雷并没有结束,或许还会有更多的公司遭殃。42天108家P2P公司爆雷
108家P2P爆雷,维权之路却荆棘满布,清盘会越来越多。142天108家P2P公司爆雷,互联网金融大整顿将是一场攻坚战,但是要如何布置还未知。
“自从跟网贷大佬们学会了,鸡蛋不要装在一个篮子里,聪明的我把资金分散放到了下列平台:投融家、钱妈妈、银票网、善林金融、唐小僧、联璧,结果现在所有维权群里都能看到我的身影。”这是网传形容当下P2P爆雷潮的段子,却成为最心酸最写实的一幕:据相关数据,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内,全国共有108家P2P平台曝雷,相当于每天曝雷2.6家。
虽然数量并非历史最高点(2015年共爆雷867家),但今年的爆雷却异常夸张——不乏一些国资系以及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连这样背景的平台都不能信任,投资者们还能相信谁?
形势严峻到什么程度了呢?
套用某业内人士的吐槽:现在互金圈找工作就像“扫雷”一样。据称,在出事前,他曾面试过上海的资邦金服董秘岗,“结果聊天间,HR连中金所是什么都不知道。还好没去,否则入职没办完就要被经侦请去喝茶了”。
有数据统计,仅6月19至6月26日一周时间,全国共计有42家网贷平台出现问题。5家国资系平台(五星财富、钱妈妈、小金袋、咸鱼理财、卓金金服)清盘并待提供兑付方案,一家疑似跑路(金大圣);唐小僧、联璧金融两家平台警方介入调查;其余多数民营系出现跑路或兑付困难。
重灾区,无疑是上海和杭州。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两天杭州出事的P2P平台累计交易总额就超过了500亿,用户数量则超过百万人。与此同时,美股上市的网贷公司也遭遇波及。以7月10日美股价为例,拍拍贷大跌.84%,简普科技收跌9.54%,趣店收跌6.82%,宜人贷收跌5.56%。
从原理上来看,目前问题平台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质量不佳,导致平台经营不善,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危险;另一种是伪P2P平台,是非法集资和旁氏骗局。先看第一种。据业内人士透露,杭州近期曝雷的很多平台的实控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联系,还有很多有上市公司背景。
但是现在上市公司日子好过吗?
并不好过。“拿钱去炒房,还有拿资金去做股权质押,肯定会用资金维护股价,否则就会出现爆仓,但是当下无论是房地产还是股市,都很难在短期内提供流动性,这样一来,靠资金维系股价市根本靠不住,风险就这么来了……”
再来看伪P2P平台的逻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指出,除了个别分支(如现已经被严格规范的),P2P业务其实是不赚钱的,因为其坏账率较高,收取的又有。
so,不赚钱怎么活?
“拉新人,补窟窿”是个惯用的手法,换言之,不断进来的本金让坏账在短期内不被暴露。但是胡捷指出,这个做法的通行前提是,平台方得有一定的资金池。
何为资金池?简单打个比方,A借钱给B,但A的钱先给了平台,平台再把钱转借给B,如果B还不出来,资金池可以垫付,起到缓冲作用。与此同时,如果坏账不断升高,资金池就需要不断有新客户进来“输血”维持。但问题是,这两年监管趋严,平台不能再搞资金池,历史上积累的坏账问题一定就慢慢显现了。108家P2P爆雷有哪些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界看来,杭州等地之所以出现地域性集中爆雷的情况,其楼市的火爆可能是另一个导火线。自4月份进入摇号买房以来,杭州楼市一直高温不下。而动辄百万的“打新”冻结资金,对市民的现金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6月25日,杭州三大知名楼盘同时摇号共计吸引了3.6万户家庭参与,合计冻结资金超过500亿元。
500亿元,这对于杭州不是什么问题。但在短短一周之内,就要冻结500亿元,钱从哪里来?P2P理财平台恐怕是一个重要出处。
所以,用户为什么能上钩?
看完下面两个例子,你大概会有一些结论。比如,一个名为联璧金融的互联网理财平台与斐讯路由器推出了一个非常具有诱惑性的业务。用户可以通过京东等平台在电子产品获得“K码”,然后再与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将“K码”在联壁金融激活,就能获得款全额分期返还,返还期数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这就是所谓的“0元购”。
再比如联璧金融推出的另一个“零钱”,存10万定期,零钱计划最高可以达到10.4%。多么诱人的回报。
而另一家上线不到一年成交量就破百亿的唐小僧,更有高明之处。不仅号称有央企背景,还在电视媒体等疯狂植入广告。比如“100元3天返50,1.3万元37天返500”等,可以说,为其赢得了裂变式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创造了截止去年8月份,注册用户超1000万的“傲人”成绩。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两者获取用户的方式虽然不一致,但核心逻辑却是相同的——高返佣吸引“愿者上钩”的人。
根据公开数据,全国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其中问题平台63家(提现困难60家、跑路3家)、停业转型17家。据称,而这63家问题平台中至少有36家存在高返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网贷羊毛”,其中不少平台的年化收益率超50%。那么,这种“网贷羊毛”一般都有什么特点呢?
上面所说的“不正常的高返利”无疑是一大重要特点。尤其是,如果平台长期采用高返活动来提升人气,就说明平台大概率需要依靠“羊毛党”支撑。长久以往,难以承受如此高额的成本,资金链断裂是必然事件。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举行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经发出过提醒,“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另据不完全统计,这80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中有70家为民营系平台,占比达到87.5%;有9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为国资系平台,其中有4家为国资控股平台;另有1家上市系参股平台出现提现困难,占总数的1.25%。
但是有背景的平台就一定安全吗?也不是,唐小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以上数据看,6月仍有10家非草根系平台出现问题。事实上,目前行业里很多企业就存在“送股”换上市公司/合作的现象。
此外,尽管有些平台声称有上市公司背景,但是多是“ST股”,要么就是股东有大比例股权质押,要么就是企业经营不善。因此对于所谓的派系平台,投资者们也应该擦亮眼睛,不要盲目崇拜。毕竟,6月的“和平系”和“中房系”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曾公开表示,中国P2P实际是个“貌合神离”平台,“99%的P2P平台会倒闭”。就像开一个赌场,赌民之间在赌,赌场只是提供牌和桌子。P2P公司通过其网络平台,让想借钱的人与并不认识但愿意借钱的人沟通。
有趣的是,英国人在上世纪90年代最先发明P2P,20年过去英国P2P公司没有超过10家;10年后美国人也P2P,到现在公司应该也在10家左右。再来看看我国暴雷的P2P公司数量:家;家;2016年6家;家;年至今(7月13日)181家。
为什么在一两年之间就出现1000多家P2P公司?它们是什么性质的?黄奇帆认为:P2P实际是偏离了金融基本原则和规律”的情况下,在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差不多的借贷业务。对于其后果,黄奇帆毫不客气,“让它像蝗虫一样增长是对老百姓极度地不负责”。
央行的动作已然展开,近期明确表示,将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作为重点整治的业态,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贷领域存量风险化解清理,完成时间将延长至2019年6月。1到2年,也就是说,这场互联网金融合规监管大风暴,并不是“突击战”,而是“攻坚战”。
监管的最新态度也很明确:强化整治力度,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开展和刑事打击,稳妥有序加速存量违法违规机构和业务活动。信任危机尚未取得阶段性胜利,行业面临着释放期。未来,清盘会成为越来越多平台的出路,而爆雷无疑也将继续。经济ke:42天108家p2p公司爆雷,但这还没完
本栏目由侠客岛与《中国经济周刊》联合出品
这是【经济ke】的第48篇文章
“自从跟网贷大佬们学会了分散投资,鸡蛋不要装在一个篮子里,聪明的我把资金分散放到了下列平台:投融家、钱妈妈、银票网、善林金融、唐小僧、联璧......结果现在所有维权群里都能看到我的身影。”
这是网传形容当下P2P爆雷潮的段子,却成为最心酸最写实的一幕:据相关数据,6月1日至7月12日的42天内,全国共有108家P2P平台曝雷,相当于每天曝雷2.6家。
虽然数量并非历史最高点(2015年共爆雷867家),但今年的爆雷却异常夸张——不乏一些国资系以及上市公司背景的平台。连这样背景的平台都不能信任,投资者们还能相信谁?
形势严峻到什么程度了呢?
套用某业内人士的吐槽:现在互金圈找工作就像“扫雷”一样。据称,在出事前,他曾面试过上海的资邦金服董秘岗,“结果聊天间,HR连中金所是什么都不知道。还好没去,否则入职没办完就要被经侦请去喝茶了”。
有数据统计,仅6月19至6月26日一周时间,全国共计有42家网贷平台出现问题。5家国资系平台(五星财富、钱妈妈、小金袋、咸鱼理财、卓金金服)清盘并待提供兑付方案,一家疑似跑路(金大圣);唐小僧、联璧金融两家平台警方介入调查;其余多数民营系出现跑路或兑付困难。
重灾区,无疑是上海和杭州。恩,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两天杭州出事的P2P平台累计交易总额就超过了500亿,用户数量则超过百万人。
与此同时,美股上市的网贷公司也遭遇波及。以7月10日美股收盘价为例,拍拍贷大跌11.84%,简普科技收跌9.54%,趣店收跌6.82%,宜人贷收跌5.56%。
从原理上来看,目前问题平台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资产质量不佳,导致平台经营不善,一有“风吹草动”就有崩盘危险;另一种是伪P2P平台,是非法集资和旁氏骗局。
先看第一种。据业内人士透露,杭州近期曝雷的很多平台的实控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联系,还有很多有上市公司背景。
但是现在上市公司日子好过吗?
并不好过。“拿钱去炒房,还有拿资金去做股权质押,肯定会用资金维护股价,否则就会出现爆仓,但是当下无论是房地产还是股市,都很难在短期内提供流动性,这样一来,靠资金维系股价市根本靠不住,风险就这么来了……”
再来看伪P2P平台的逻辑。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实践教授胡捷指出,除了个别分支(如现已经被严格规范的现金贷),P2P业务其实是不赚钱的,因为其坏账率较高,收取的利率又有限制。
so,不赚钱怎么活?
“拉新人,补窟窿”是个惯用的手法,换言之,不断进来的本金让坏账在短期内不被暴露。但是胡捷指出,这个做法的通行前提是,平台方得有一定的资金池。
何为资金池?简单打个比方,A借钱给B,但A的钱先给了平台,平台再把钱转借给B,如果B还不出来,资金池可以垫付,起到缓冲作用。与此同时,如果坏账不断升高,资金池就需要不断有新客户进来“输血”维持。但问题是,这两年监管趋严,平台不能再搞资金池,历史上积累的坏账问题一定就慢慢显现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界看来,杭州等地之所以出现地域性集中爆雷的情况,其楼市的火爆可能是另一个导火线。
自4月份进入摇号买房以来,杭州楼市一直高温不下。而动辄百万的“打新”冻结资金,对市民的现金流提出了较高的要求。6月25日,杭州三大知名楼盘同时摇号共计吸引了3.6万户家庭参与,合计冻结资金超过500亿元。
500亿元,这对于杭州不是什么问题。但在短短一周之内,就要冻结500亿元,钱从哪里来?P2P理财平台恐怕是一个重要出处。
所以,用户为什么能上钩?
看完下面两个例子,你大概会有一些结论。
比如,一个名为联璧金融的互联网理财平台与斐讯路由器推出了一个非常具有诱惑性的业务。用户可以通过京东等平台在斐讯电子产品获得“K码”,然后再与购买理财产品的方式将“K码”在联壁金融激活,就能获得购机款全额分期返还,返还期数从3个月到12个月不等。这就是所谓的“0元购”。
再比如联璧金融推出的另一个“零钱计划”,存10万定期,零钱计划最高可以达到10.4%。多么诱人的回报。
而另一家上线不到一年成交量就破百亿的唐小僧,更有高明之处。不仅号称有央企背景,还在电视媒体等疯狂植入广告。比如“100元3天返50,1.3万元37天返500”等,可以说,为其赢得了裂变式的传播效应,同时也创造了截止去年8月份,注册用户超1000万的“傲人”成绩。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已经明白,两者获取用户的方式虽然不一致,但核心逻辑却是相同的——高返佣吸引“愿者上钩”的人。
根据公开数据,全国 6月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其中问题平台63家(提现困难60家、跑路3家)、停业转型17家。据称,而这63家问题平台中至少有36家存在高返的情况,也就是俗称的“网贷羊毛”,其中不少平台的年化收益率超50%。
那么,这种“网贷羊毛”一般都有什么特点呢?
上面所说的“不正常的高返利”无疑是一大重要特点。尤其是,如果平台长期采用高返活动来提升人气,就说明平台大概率需要依靠“羊毛党”支撑。长久以往,难以承受如此高额的成本,资金链断裂是必然事件。
事实上,早在今年6月举行的上海陆家嘴论坛上,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就曾经发出过提醒,“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另据不完全统计,这80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中有70家为民营系平台,占比达到87.5%;有9家停业及问题平台为国资系平台,其中有4家为国资控股平台;另有1家上市系参股平台出现提现困难,占总数的1.25%。
但是有背景的平台就一定安全吗?也不是,唐小僧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以上数据看,6月仍有10家非草根系平台出现问题。事实上,目前行业里很多企业就存在“送股”换上市公司/国企合作的现象。
此外,尽管有些平台声称有上市公司背景,但是多是“ST股”,要么就是股东有大比例股权质押,要么就是企业经营不善。因此对于所谓的派系平台,投资者们也应该擦亮眼睛,不要盲目崇拜。毕竟,6月的“和平系”和“中房系”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黄奇帆曾公开表示,中国P2P实际是个“貌合神离”平台,“99%的P2P平台会倒闭”。就像开一个赌场,赌民之间在赌,赌场只是提供牌和桌子。P2P公司通过其网络平台,让想借钱的人与并不认识但愿意借钱的人沟通。
有趣的是,英国人在上世纪90年代最先发明P2P,20年过去英国P2P公司没有超过10家;10年后美国人也应用P2P,到现在公司应该也在10家左右。再来看看我国暴雷的P2P公司数量:家;家;家;家;2018年至今(7月13日)181家。
为什么在中国一两年之间就出现1000多家P2P公司?它们是什么性质的?
黄奇帆认为:P2P实际是偏离了金融基本原则和规律”的情况下,在做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差不多的借贷业务。对于其后果,黄奇帆毫不客气,“让它像蝗虫一样增长是对老百姓极度地不负责”。
央行的动作已然展开,近期明确表示,将再用1到2年时间完成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作为重点整治的业态,P2P网络借贷和网络小贷领域存量风险化解清理,完成时间将延长至2019年6月。
1到2年,也就是说,这场互联网金融合规监管大风暴,并不是“突击战”,而是“攻坚战”。
监管的最新态度也很明确:强化整治力度,引导机构无风险退出,开展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稳妥有序加速存量违法违规机构和业务活动退出。
信任危机尚未取得阶段性胜利,行业面临着风险释放期。未来,清盘会成为越来越多平台的出路,而爆雷无疑也将继续。
文/《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宋杰
编辑/雪山小狐
点击展开全文相关热词搜索:
频道总排行
频道本月排行警惕!P2P平台接连爆雷,投资者如何避免“踩雷”? | 智荟中欧
据不完全统计,6月份以来,P2P爆雷平台已经超过100家,众多投资者陷入了恐慌,网贷行业正在经受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为什么会发生爆雷现象?P2P平台自身、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应当如何应对?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与会计学教授芮萌近日在第一财经频道《财经头条》栏目做了解读。
内外交困导致P2P平台爆雷
在我看来,众多P2P平台近期频频爆雷,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从外部环境来看,最近监管政策收紧,要求趋严,特别是备案工作延期,造成了合规成本上升,部分平台选择清盘退出。同时,由于去杠杆的影响,流动性偏紧,市场上的资金相对较少,P2P平台的获客成本上升。
这些因素加剧了恐慌情绪在投资者之间的扩散,导致出现了流动性风险,也就是挤兑。
举例而言,原来平台每天的提现额为5000万元,现在突然翻了三四倍,平台并没有这么多的现金来支付,只得采取延迟取款等措施,这又进一步加剧了挤兑风潮,最终导致平台倒闭或爆雷。
从行业自身来看,中国的P2P行业并不是人对人的直接的借贷行为。在国外,P2P平台主要起到信息中介的作用。在中国,一些P2P平台既是信息中介,又是信用中介,有自己的资金池,导致资金平时有可能被挪用,或者一有风吹草动,平台就卷款跑路。
同时,国内P2P平台的风控能力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强。银行可以通过评估借贷人的交易记录和征信记录来降低违约风险,而P2P平台只能通过消费者的社交行为等来进行风险评估。由于发展时间比较短,很多P2P平台并没有收集到足够多的样本,尤其是坏样本,所以难以建立起有效的风控模型,导致坏账率居高不下。
就这样,内外交困,导致了今天P2P平台的密集爆雷现象。
“扫雷”要避免一刀切
P2P平台爆雷后,关于P2P是否具有存在价值的讨论又甚嚣尘上。在我看来,P2P平台是有价值的,而且是很大的价值。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生命周期。在不同的周期,我们的挣钱能力和花钱意愿是不匹配的。比如一些人在读大学的时候消费意愿特别强,但是挣钱能力比较弱。这时候就需要金融。
在不同的阶段,我们也可能遇到一些意外,比如患病,如果没有金融的帮助,我们就可能会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问题是很多人没有信用记录,导致他们需要钱的时候很难得到银行的帮助,即便能得到,帮助也很有限。这时候,P2P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补充,为这些人提供服务,满足这些人的金融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P2P具有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当然,这并不是为P2P行业开脱。国内P2P行业的确存在很多问题,具体可归结为“三个无”:第一,无准入门槛;第二,无监管;第三,无行规。这种情况下自然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因为违法成本太低了。
此次P2P平台密集爆雷,可视为 “三个无”长期积攒的问题的集中爆发。所以 ,P2P行业亟需监管,亟需进行大面积的“扫雷”。
对于P2P行业的监管,我有几点建议:第一,不能一刀切,避免好的公司被误杀;第二,要预防风险,而不是消除风险。在金融市场里,没有风险就没有回报,不能因为害怕风险就直接扼杀整个行业;第三,要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更重要的是,对P2P平台的监管必须是动态的,不能只局限于准入的监管,还要包括对其行为和过程的监管,如是否存在资金链紧张、违约率飙升、资金池扩大等现象。只有做到这几点,才是有效的监管。
避免“踩雷”的几点方法
P2P平台的密集爆雷,除了凸显出加强监管的重要性,也为众多的投资者提了一个醒。
今天的投资者必须摆脱对刚性兑付的路径依赖。过去,有刚性兑付托底,我们不用花太多的时间来识别风险。但现在刚性兑付已经被打破。在资金流动性较低的当下,泡沫破裂会加速,很多苟延残喘的P2P平台会加速消亡,这时对风险的识别就尤为重要。
投资人在选择P2P平台的时候,不能只看收益率。收益越高,风险就越大。尤其要特别留心那些高返现的平台,因为高返现的平台很可能是庞氏骗局,它用新的资金,来覆盖旧的承诺。而且往往返现越多,风险越大。
其次,不能偏信P2P平台的宣传,而是要通过网贷之家和融360等对它们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一个方法就是看创始团队里面有多少人是金融行业出身的。通常情况下,创始团队里金融行业背景的人越少,发生风险的概率越大。
最后,不管怎么选择,有一点必须明确:一定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分散风险。在投资P2P的过程中,要分析自己对流动性的关注度有多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多强。高收益、强流动性,小风险,通常不可兼得。那些宣称能同时满足这三点的,绝大多数是欺诈或庞氏骗局,必须避开。
只有做到这样,我们才能成为聪明的投资者,避免踩雷后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P2P未来将走向何方?
这轮P2P密集爆雷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那些真正具有竞争力的P2P平台,最终会存活下来。
什么是真正具有竞争力的P2P平台?我认为必须满足两点:第一,立足P2P的本质,做一个信息中介而不是信用中介。P2P平台必须要能对消费者的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定价;第二,有较强的资金实力,能抵抗一般性风险。
即便行业爆雷,近期还是有一些P2P平台获得了B轮或C轮融资,甚至即将赴港上市,这说明市场对真正优质的P2P平台还是认可的。只要经营得当,它们也能为股东、投资者和消费者创造价值。
作为总结,P2P行业爆雷是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在此过程中,P2P平台必须苦练内功,扮演好自己作为信息中介的角色;投资者必须擦亮眼睛,聪明投资,避免利益受损;监管机构必须加强监管,维持行业良性发展,使之不背离“普惠”这一初心,让更多人的生活因P2P的存在而变得更美好。
你有在P2P平台投资理财或贷款的经历吗?你如何看待这次的P2P爆雷潮?欢迎评论区留言~
编辑 | 岳顶军
文中图片来自海洛图库,严禁私自转载使用。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扫雷旁边的雷周围八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