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的自己深小智慧校园家长QQ的QQ,删了同学深小智慧校园家长QQ的QQ,今天恢复好友,把他也恢复了,该怎么说服他删除自己

我们请几位家长读了读腾讯《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我们请几位家长读了读腾讯《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触乐百家号前几天,触乐受到腾讯与木果书架的邀请,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一场有关教育与游戏的活动。大体上就是请几个教育界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在屋子里谈谈如何通过游戏,让父母与自己的孩子建立起有效沟通。活动当天讲了一些游戏知识的普及,也呼吁家长要注重与孩子沟通。必须承认,以一个游戏行业从业者的角度来看,这次活动某种意义上对改变家长观念有很大价值,但真实影响力还是有限。在活动后,我还收获了一些有意思的东西,比如这本《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下简称《指南》)。这本指南的实体版这是一本腾讯与译言、木果书架在今年年初联合出品的指南,它的内容与书名一样,主要是向家长介绍游戏的种类与发展历史,以及如何为孩子挑选适合的游戏,并对防止游戏成瘾提供了一些意见。在对游戏的负面观点多于正面观点的中国,想要让家长真正去尝试了解游戏,并让游戏成为解决家庭问题的利器,其困难程度不言而喻。但再困难的事总得有人去做才有解决的希望,这本《指南》就有几分成为这份希望的潜力。《指南》的目录部分当然,你不能寄希望于一本小册子三两下就彻底改变十几年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式。在互联网上,大家对《指南》的观点也趋于两极化。有人认为这是好事,能够改变整个社会的观念,或至少能解决许多家庭问题。但也有人认为这完全是浪费钱无用之举。为知晓中国家长对这本《指南》的真实态度,触乐请国内外几名华人家长读了读这本《指南》,听了听本书真正受众们的看法。极具价值高思居住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在这里她与丈夫经营着一家中餐馆,每天的顾客主要是居住在附近的犹太人以及少数华人。她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一座小城市,在比利时已经居住了8年。她的两个儿子今年分别是7岁与3岁,都很喜欢玩游戏。对于这本《指南》,她的看法是“极具价值”。高思一家在2010年从中国搬到比利时,之后就一直居住在安特卫普。在大儿子今年升上一年级后,孩子玩游戏也成为了她面临的一个“问题”。“主要是看他爸爸玩他也想玩。”高思的丈夫比她更早从中国来到比利时,并且已经取得了这里的国籍。欧美国家生活节奏较慢,因此在经营餐馆之余他也经常打打游戏,以一款国产MOBA类手游玩得最多。在每天下课后,高思的大儿子都会看见自己的父亲在玩,久而久之对游戏也产生了兴趣,有时候父子还会一起开黑。而另一个小儿子,今年才刚3岁,还处于路都走不利索的阶段,就已经会抱着手机玩微信《跳一跳》了,大多数时候高思只让他玩一小会,但是因为年纪小,没得玩的时候小儿子也会哭闹,高思的解决办法是抱他出去换换心情。由于没有太大的工作压力,他们总能抽出许多时间陪孩子。高思家中的Wii主机在周末的闲暇时光,他们还会抽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游戏。高思家里有一台Wii主机,他们一家人在一起时玩最多的就是体感游戏《Wii Sports》。有时候还会玩一玩《超级马力欧制造》,这是小儿子最喜欢的一款游戏,他们一起玩的时候会玩他设计出来的关卡。这一点,其实高思他们引导得很好。在《指南》的“游戏的益处”一章中,就有提到适当游戏能提升人的各项能力,其中对动手能力的培养也是其中的一个,高思一家就是绝好的证明。这是高思与她两个儿子一起合力完成的一个手工制品而在学校,比利时的教育机构也会用游戏培养孩子的各项能力。高思大儿子就读的小学每周都会设置电子体验课,老师将学校的平板电脑分发到每个学生手里,通过教育类游戏来完成教学。高思两个孩子的生长环境也许与国内大部分家长不同,但她还是与许多国内家长一样对游戏了解不多。他虽然知道“适当游戏能提高手脑共用能力”,还觉得“玩游戏的时候自己很敏捷”,但在如何为自己孩子挑选游戏上,她也不知道该向谁求助。方才我提到过,高思的大儿子有时候会和他爸爸一起开黑打MOBA手游,这是她最担心的一件事。按照《指南》的分类,这类MOBA游戏尽管火热,但其实并不适合这个年纪的儿童游玩。在读了《指南》后,她也表示会根据上面的分类,有针对性地为自己的孩子挑选游戏。“要先筛选后再给孩子玩,不能什么游戏都给他们玩”,她这样告诉我。在方法论的具体指导上,他还表示将通过从《指南》第七章“管控游戏设备”中学到的“为游戏机设置家长模式”这一手段,借助国外完善的分级制度与游戏机自带的家长模式,来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间与游玩游戏种类。尚有不足李红是中国东北某三线城市的高校教师,她的孩子今年五岁了。在所有受访者中,她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一名。身为一位母亲,因为她的孩子年纪尚小,所以游戏对她的家庭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困扰。但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觉得有太多学生因为沉迷游戏而失去大好前途的例子,因此对游戏一直没什么好感。人们对游戏的印象很大程度就是对沉迷游戏的印象与高思的观点不同,李红认为这本指南“没有用”。她对此的解释是,首先由于她与身边的家人在生活中几乎完全不接触任何形式的电子游戏,就连微信上的《跳一跳》这种小游戏都没打开过,因此对于《指南》中所写的任何好处,对于她而言并“没有任何实感”。其次,比起抽象的文字描述,生活上的实例更加能触动她。“我有个朋友的孩子深深陷入其中,可谓成瘾,朋友一家深受其苦。所以,《指南》中说的好处不会令我动心。偶尔有一两个益智的(游戏)也许能够接受,但整体上我对电子游戏没有好感。”而且,在《指南》的具体行文上,李红也觉得有几分夸夸其谈的味道。她举了《指南》中所说的“游戏能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为例,“很多(网上的及听说的)事例都能证明,陷入游戏中的人往往已经丧失了现实生活中和其他人交往的能力,完全生活在自己的虚幻世界当中。”但是,李红最后还是承认了《指南》本身的优点,比如在第九章“应对游戏障碍”中,提出的一些补救措施还是十分全面的,只是在实操性上有些差。《指南》对游戏成瘾提出的意见“对人的自律性要求太高”是李红对指南这部分内容的评价。就中国现在的国情而言,《指南》中的大部分补救措施都很难切实施行,无论是父母陪伴还是学校监督。“父母基本没时间陪伴,即使有,很多父母本身也没有那个自律性。至于学校,一个老师能监督几个?另外对于沉迷其中(的程度)很厉害的(孩子)要看心理医生这一点,我认为也不好做到,首先心理医生这个行业在国内并不成熟,其次一般收费不低,所以实施难度很大。”相辅相成杨云是一名来自安徽的外来务工人员,现在在中国东部某二三线城市经营者一家小店,在这座城市她已经生活了18年,她称自己为“开店的”。杨云有两个孩子,大女儿17岁,已经在高中上了几年,小儿子今年10岁,在一座当地小学上四年级。她对游戏的了解程度,仅限于《消消乐》。不玩游戏、不了解游戏、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在玩什么游戏,杨云这样的游戏观在我的采访对象中是最常见的一种。但她并不讨厌游戏,甚至在谈起孩子玩游戏时,她还略带几分自豪地表示“游戏玩得很好”。对于游戏的益处,她的观点也比较开明:“任何东西玩多了成习惯了都不好,利和弊都有的,相辅相成吧。”杨云女士对于游戏的整体看法杨云的大女儿不怎么玩游戏,高中课程的应试教育已经把她压得喘不过气来了。而他的小儿子,则一直在玩某款MOBA手游。现阶段,杨云还能掌控孩子的游戏时间,“不用手机的时候,让他玩玩也还可以,还有让他用学习来条件交换,也可以让他玩。”作为一种管控孩子游戏时间的手段,用学习成绩进行交换可能有些功利,不过就如《指南》中所言:“这个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所有孩子的游戏方案”,因此杨云现在采取的策略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手段。但这种策略也仅限于管控游戏时间。杨云和高思一样,也明白这样的游戏并不适合他这个年级的孩子玩,在阅读《指南》之前她也找孩子做过几次沟通,劝他玩一玩别的游戏。但是她孩子的回应是:“其他游戏太幼稚了”。而杨云,也不知道如何为她的孩子挑选不幼稚且适合他的游戏。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中国家庭里存在,不过杨云的孩子也有点特殊。对这名四年级的小朋友而言,游戏只是他生活中的一味调味剂,顶多每天拿妈妈的手机玩上一会,其余时间都在做别的事。至少对于杨云而言,她现在已经跳过了《指南》中“确保孩子有别的事可做”这一项。 在采访中我问她,这本指南能不能给她提供一些实质性上的帮助,她说“估计有”。最后,杨云自述她通过指南学习到了“什么是游戏,以及电子游戏的发展史”之后,她也表示会尝试着用这些学到的新知识与孩子重新沟通,母子一同寻找适合的游戏。但她也承认这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并多次表示自己对游戏“什么都不懂”。现在,她能做的,只有“慢慢消化指南里的知识”。原点以上三位家长,只是中国万千家长中非常普通的三个,我们没法面向全国家长进行调查,这三位家长的观点也无法涵盖所有人。之所以在文章中引用他们的采访,只是因为我们认为他们比较具有代表性。在短暂的调查中,我们还发现了几点有趣的东西。首先,在许多家长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游戏的情况下,曾经那种将电子游戏视为洪水猛兽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见。即使是像李红这样之前就对游戏存在负面看法的家长,最后也承认了《指南》中的一些可取之处。其余受访家长,也不像几年前那样,一听到“游戏”两字就反应过度。其次,对这本指南本身,我所聊过的家长虽然都对其内容持一定程度的赞同态度,但对它真正能起到的作用也持保留意见。而其中大部分家长最认同的内容,其实是《指南》中教家长如何为孩子挑选游戏这一部分。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已经意识到,对游戏真正一刀切是不现实的事,既然都要玩游戏,玩一些更注重动脑的游戏总好过血腥暴力的游戏。不同分级的游戏之间相差巨大面对以上两点,《指南》编撰组的相关人员,同时也是木果书架旗下《第九区》(腾讯与译言合办)杂志主编的刘晋锋认为这是“社会对于游戏的‘观念的水位’正在上升”。就教育机构而言,刘晋锋觉得:“观念的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渐、缓慢发生的。我们的确看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比如老师们不再随意把游戏定义为‘电子鸦片’,比如有老师开发游戏帮助孩子学习,比如我们接触到了很多对游戏持开放态度的教师,或者说这些老师也不一定有多了解游戏,但是我发现那些有多年教学经验、对学生有长期观察的老师,反而能够从容地对待孩子玩游戏的事情。”而对于家庭,她举了他们在深圳举办“有效沟通:青少年游戏”沙龙时的一个例子。一名与他们团队合作的心理学家,对前来寻求帮助的家长说过的第一句话:“这是一场持久战。”这句话也可以套用在他们现在所做的事上。我们总结起来就是:这是一场能看得见希望的持久战。“这本手册,其实很大程度上是搬运自国外专家的指南。”最开始,刘晋锋发现,各种针对家长的游戏指南在国外十分常见,而国内在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这么多年都没有出现一本可以让家长了解游戏、了解孩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的手册。即使有过类似的东西,也很少能引发大众的关注。因此,他们才基于澳大利亚曼宁汉姆基督教青年会青少年活动中心制作的游戏指南(作者是史蒂芬杜邦),并综合德国、美国的游戏指南,编撰了这本《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第九区》采用的《指南》蓝本腾讯方面的负责人也认为,想要从根本上扭转社会对游戏长久以来的负面认知,对他们而言仅从教育方面入手,是不现实的。他们所能做的,只不过是“让孩子在数字时代健康成长”。可以这么理解他们的想法,游戏成瘾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很多东西都会成瘾,漫画、动画甚至是篮球、足球。这些不健康的成瘾状态,并不是这些项目自身的错,而很多时候都源于孩子的自制力、家长某些错误的教育方法等外部因素,之所以这是一本《写给家长的游戏指南》而不是《写给家长的漫画指南》或者《写给家长的二次元指南》,只是因为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最大,引发的家庭问题也最多。至于之前提到指南的实际影响力这点,刘晋锋也承认了他们从没想过靠这一本《指南》就能扭转上千万人的观点。刘晋锋认为:“(这本指南)它没有过度分析,只给非常具体、明确地给出跟游戏相关的建议,这种节制也许让它显得有点不接地气,但它会是一个基础,一个可以延展的原点。”一个可以延展的原点“我们想提供一些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建议给中国家长,比如如何给孩子建立游戏相关的规则,比如孩子怎样表现才算过度沉迷,比如我想与孩子沟通需要有哪些沟通基础,比如我如果想帮助孩子选游戏我要怎么选等等。至于家庭遇到的具体问题,和这些具体问题背后的社会大问题,不是这本手册所能承载的。”刘晋锋在最后这么跟我说道。简而言之,具体的问题有更多变量,需要整个社会、老师家长、乃至孩子们自己的配合,而这本《指南》希望给这种配合一个机会。结语扭转观念好比愚公移山,愚公的出现很多时候不在乎最后的结果,而是在于教会了许多人一个信念:“山,是可以挖走的”。游戏行业其实早已出现了许多“愚公”,他们相信能够改变社会对游戏的偏见。《指南》也是一样。只有在有人尝试想去改变家长的观念,人们才会开始逐步去尝试改变更多人对游戏的观点,我们、孩子们才有机会,去玩到更好的游戏。有一才有二,近期,木果书架和腾讯还有意向推出一个与这套指南相关的音频课程,之后还会有更多活动推进。我们也明白,有时候这类指南会处于一个尴尬境地:能理解的家长其实不需要,不能理解的家长又压根不会看。但对于此前对游戏并不了解、现在想了解却苦于无门了解的家长而言,我们认为这些指南与课程都有可能会带来帮助,因为它们更成系统,也比较具体。当然,也更需要家长们的用心。(出于采访人要求,文中所有受访者均为化名。)。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触乐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高品质,有价值,有趣的游戏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爸爸偷看他微信还删了QQ好友 13岁男孩报警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警察叔叔,你们赶紧过来把我爸爸抓起来,我还是未成年人,他刚才趁我不在,偷看了我的微信,还看了我的QQ聊天记录,并删除了我的一些好友。”这是7月4日上午10点多,南京雨花台公安分局铁心桥派出所接到的报警。后经民警开导劝说,报警要求抓爸爸的小张,又恳请民警不要再批评他爸爸,并表示会和爸爸多沟通。
&警察叔叔,你们赶紧过来把我爸爸抓起来,我还是未成年人,他刚才趁我不在,偷看了我的微信,还看了我的QQ聊天记录,并删除了我的一些好友。&这是7月4日上午10点多,南京雨花台公安分局铁心桥派出所接到的报警。后经民警开导劝说,报警要求抓爸爸的小张,又恳请民警不要再批评他爸爸,并表示会和爸爸多沟通。
家长能不能偷看孩子的QQ和微信,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到底要怎么管理,才能不侵犯孩子的隐私,又能了解他们成长过程中各种困惑,及时教育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昨日,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部分家长及教育界人士。
QQ和微信被偷看初一男生报警
7月4日上午10点多,一个报警电话打进南京雨花台公安分局铁心桥派出所。电话那头,传来一个尚未脱离稚气的声音,要求民警赶紧过去把他爸爸抓起来。
民警仔细询问后得知,报警的是上初一的男生小张。
当民警问及为何要求抓他爸爸时,他说,他才13岁,还是未成年人,可刚刚他爸爸趁他不在时,不但偷看了他的微信和QQ聊天记录,还把他的一些QQ好友给删除了。学校老师曾专门组织他们学习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他爸爸这样做,肯定是侵犯了他的隐私权,所以要警察去抓他的爸爸。
小张称,上学期期末考试,他的成绩有所下降,放暑假后,爸爸就对他管得很严,很少让他上网,甚至还经常干扰他跟同学聚会。外出回家晚了,也对他说个没完没了的。
当天上午,他外出时忘记关电脑,手机也放在电脑前。结果等他回家,发现QQ有异常,微信也被人打开看过。爸爸没等他开口,就让他要好好学习,不要跟那些&坏人&交往。
后来,他一看,才发现自己的QQ好友被删除了好几个。而且其中有几个被删的,都是班上关系很好的同学。
小张说,他的QQ好友,都是学校同学。大家虽然偶尔也瞎聊聊,但大多数时候,还要用它来问个作业,探讨些难题什么的。他坚持认为,爸爸这样做,是违法犯罪行为,坚决要求民警过去把他爸爸抓起来。
开导劝说孩子批评教育父亲
了解情况后,接警的民警苏杰对这起报警进行了调解处理。他首先严肃批评了小张爸爸的做法,认为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尊重孩子,而且还侵犯了孩子的隐私。
同时,苏杰警官劝说小张,虽然不赞同他爸爸的做法,但不得不承认他的出发点是好的。
&你现在的看法和想法都不成熟,辨别能力还不是很强,他是担心你受到不好的影响。&苏杰劝说小张,他有些小秘密不想让爸爸知道,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你也可以跟他说说,你上网的一些见闻,以及你跟一些网友之间的事,让他知道你上网玩的一些内容,这样让他放心。&面对苏杰的劝说,小张慢慢放下了心里的疙瘩,称会好好跟爸爸聊聊,让他以后不要再偷看自己的QQ和微信,他也保证努力学习,不会跟着别人学坏。
经过苏杰警官的一番劝说,小张表示原谅他爸爸这次行为。而小张的爸爸也表示,今后再也不会偷看他的隐私信息了,会寻找合适的方式,开导和教育孩子。
微信和QQ信息算不算信件?
民警:互联网信息时代当然算
铁心桥派出所民警苏杰接到这个报警后,仔细查阅了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其中,有法律明确规定, 对未成年人的信件,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隐匿、毁弃;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或者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的信件由其爸爸或者其他监护人代为开拆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开拆。
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爸爸或者其他监护人开拆、查阅未成年人的信件、日记,仅限于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而小张已经13岁了,智力方面很正常,不管从哪方面说,都不是无行为能力人。因此,他爸爸不应该偷看他的信件。
而QQ聊天记录以及微信消息,到底算不算信件?苏杰分析认为,随着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发展,这类消息应该算个人隐私的保护范畴,可以作为信件。
不过,苏杰警官同时又发现,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规还同时规定,爸爸或其他监护人应对未成年人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变化给予正确的教育和指导;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他认为如果未成年人沉迷于QQ或是网络,爸爸进行适当干涉也是无可厚非的。
部分家长赞同严管QQ和微信交友
昨天下午,现代快报记者在秦淮区苜蓿园大街一培训中心门口,随机询问了几个来培训中心接补习孩子的家长。
&对QQ和微信交友,当然要管哦,尤其是像我家这样性格内向的姑娘,弄不好就被网友带坏了。&女儿正在上初一的张女士称,不过她不会去查看女儿的QQ和微信聊天记录,但会问问女儿跟网友聊天的情况,掌握一些动向,并敲敲警钟,让她把心思用在学习上。
张女士最担心的是,女儿通过QQ和微信之类的交友后,出现早恋的情况。&你不知道,现在小孩在网络聊天时的尺度大得吓人,父母一定要盯紧点,但又不能让孩子们反感,还真的有点难。&张女士称,为了监控女儿是否早恋,她偶尔会用陌生的QQ,以网友身份,在女儿的QQ好友中卧底,经常试探女儿,不过到目前为止,女儿的表现她都很满意。
好几位妈妈都表达了跟张女士类似的看法,认为孩子还是未成年人,对一些事情的分辨能力有限,对他们的QQ和微信交友,有必要进行干涉,以免孩子受到&坏人&影响。
不过,好几位爸爸则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们大部分人都认为,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隐私,给他们一些私人的空间。只要在大方向上,注意孩子的动向,发现问题后,及时开导劝说,这样就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辛德宣]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点标签看更多好帖
此帖于荣登首页
更新于& 19:23
&&& 上周末家族聚会,我没回去。结果聚会结束后母亲大人打来电话,劈头盖脸一顿批评。主题是因为我在QQ上面太嚣张!!!!!细问一下,明白了,因为之前一段时间有事情要找婶婶帮忙,于是加了婶婶的QQ。母亲大人虽然有QQ但是基本不看,平时也无风无浪的,结果婶婶大人是个爱关注的人,拉着我的各位姑妈一起关注了我的QQ。&&&& &&& 话说我本身也不是个太爱高调的人,QQ里基本全是认识的好朋友之类,QQ空间也只能是好友才能进去看的,也就没想太多。我没事儿经常喜欢在空间里晒一下美食,晒一下和老公去FB的经历,晒一下小甜蜜小幸福,想着反正都是认识我知道我的自己人,也就无所谓了!偶尔在签名里也说些浑话,其实也没往心里去。但是真心架不住有心人无风起浪啊!!!!&&& 估计我的父亲母亲大人都是生活低调为人低调的主,本身就不太能理解80后的张扬个性。好吧,在他们面前我基本都会收敛本性,反正相聚时间也不长,按照父母的喜好来也没什么。但是他们一听到我家七大姑八大姨这么七嘴八舌的一说,就如坐针毡了,觉得自己的孩纸怎么能这么嚣张呢?怎么能这样耽于享乐不思进取呢???于是打电话来劈头盖脸一顿批评!&&&& 于是我也激动了,我觉得自己根本就没有错,现在哪个年轻人不是把QQ当做自己发泄情绪的树洞?也都知道生活QQ和工作QQ要分开,有存在什么不安全因素呢?吐个槽,晒个吃的,就能上升到阶级斗争的地步吗?就要上纲上线到人品问题了吗?只不过是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的差别,不按照他们的意思生活就是错误的生活了吗?&&& 真的很后悔把这些亲戚加到QQ里面,现在骑虎难下又不知道如何把这些神佛给请走。有没有人可以帮帮我给个意见,怎么把这些大神从我的QQ里清除出去?&
各位亲们:
你们会把自己的亲人拉进自己的QQ或者微博好友嘛?很多朋友表示不会啊,这样自己的隐私都木有了,哈哈。
大家来晒晒自己的QQ好友分组吧!看看你是不是有家人一栏哦!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5:58
重新申请个不加长辈们的号吧。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有必要吗?
发表于 16:04
重新申请个号,对家长说QQ号被盗了,然后叫他们加你新的QQ号,原来的号上把他们删除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阿明明2010
发表于 16:12
引用:1重新申请个号,对家长说QQ号被盗了,然后叫他们加你新的QQ号,原来的号上把他们删除好聪明的办法啊
与本帖相关的人: 展开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6:58
不用这样,直接拉黑,拉黑的同时选择从对方好友中删除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7:41
楼主一定要多备几个号 分开用 方便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初行穿林过,朝露竞沾衣。
发表于 18:07
我以前加他们都是用小号的,刚换成了大号给他们,其实也还好。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我会在你身边,拥抱你整个世界!末日来之前,我不让你孤单的飞!
发表于 22:15
没感觉。。。加就加了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09:01
我也遇到过了,我兄弟姐妹,叔叔和舅妈都在我Q上面,之前写的个性签名都被批斗过,所以现在写东西,都要想着上面能发什么不能发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09:03
没有家人~~~不是一个号~~~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09:30
我爸妈不会用QQ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红颜弹指老,刹那芳华。
发表于 10:00
我都设置权限的,跟家人、领导有关的,会泄漏自己生活给父母、领导的,空间、朋友圈、微薄都屏蔽的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0:21
其实无所谓的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第三只眼看问题!
发表于 11:09
不用觉得没什么,直接删了就好了。我也有我叔的QQ,不过我叔挺好的呀。。。
不说我的。嘿嘿&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共获得金币 2
发表于 11:47
不知道被批判过多少次了
叹个气都要被家里老头子电话来骂上几次~~~表示人生一定要充满阳光才可以~~~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1:53
引用:1重新申请个号,对家长说QQ号被盗了,然后叫他们加你新的QQ号,原来的号上把他们删除好办法。
与本帖相关的人: 展开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1:54
好友分组,设置权限,这样基本解决问题了。话说这也是哥被人妹子设置权限才知道QQ海能这样玩。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2:46
对他设置权限,另其无法进你空间,无法看见你在线,信息屏蔽。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3:04
谁让你过着&双面人生&的生活呢~不过还是蛮有趣的,建议你将这个帖子同步到你的QQ空间。。。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3:06
不用重新申请QQ号的,既然当初加那就是有时还是要方便联系用的嘛!空间有访问权限设置的啊!你不允许他们访问你的空间就好了啊,这样你空间里还可以继续晒幸福发牢骚,她们看不到,只能跟你聊天,这样还不得罪人显得没那么刻意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3:51
我QQ上,直说乐观积极的话语~hiahia!因为好多同事啊,领导啊,亲戚啊,兄弟姐妹啊什么的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4:40
引用:1这照片上的美女怎么怎么就那么熟悉呢??嘿嘿。那就是我哇
与本帖相关的人: 展开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5:14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幸福热线:9 客服QQ:(敲门暗号:19楼婚庆,有专享优惠哦)
发表于 15:45
我是空间只能几个人进,然后说说不同步到QQ。。。my one and only 是我老公,,,我爱你是我自己 ,哈哈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7:41
我有加亲戚,但是都是表姐啊,表弟等,从不加长辈,,,因为有代沟。。。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19:15
QQ一直很低调 不敢乱说话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21:50
你在亲戚里没啥威信啊,我的亲戚没人敢对我说三道四的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发表于 23:54
请神容易送神难
TA共获得:
评分共:<em id="J_rateLogNum_ 条
告知:中间2个楼层(11#、22#)被屏蔽了()
使用(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下载19楼客户端回帖双倍威望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长看孩子QQ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