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两山作战庆祝3O年5O周年纪念章

军旅生涯 战友情深—纪念我们一九六八年参军五十周年专辑
  今天是个俺人生中永誌难忘的日子——五十年前的今天,我们一行148名京籍北京兵(三校一单位)参军入伍出发的日子呦!俺的“革命史”也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哈???!
2018年元月二十七日(因2月17日为春节期间),原空军航空兵第二十三师的京籍老战友们,以我们68年参军入伍的老兵为主(最早的是59年参军滴)——在京南城组织并举行了欢聚庆祝活动——共同忆念了曾经的军旅生涯、当年的“青葱岁月”,如今的“晚年”生活……在念旧/回忆,畅叙友谊等共同唠嗑/祝福中,度过了欢快/留恋/难舍难分的一天。同时,对已经“仙逝”的老战友们表示了祭奠;对因种种原因未能赴会的老战友们表达了思念;对因年龄大了及抱病修养的老战友们给予了问候和祝福……!期盼着来年再次“大范围”滴欢聚啦!???这是我们欢聚庆祝时老航空摄影师拍的“全家福”照注 : 以下美篇专辑是在我去年纪念建军九十周年专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老战友们“刚刚发掘出来”的十几张老照片等内容复制并编辑成文滴。为此,也感谢各位提供老照片及观览专辑的战友们和各位亲们——祝新春佳节快乐!阖家团圆幸福!健康长寿愉悦!永葆“青春”啦!?????????
  时光如梭,转瞬即逝——啥人儿累了,啥事儿烦了都可以歇上一哈儿,放下一会儿,唯独那时钟却永不停歇的滴答、岁月亦总在不断的流逝……!催着、“逼着”我们在“老去”的路上前行!好有些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悲催”滴意味儿呦!  近两年,在整理家中资料时,经常能无意间翻阅到了俺五十周年前参军入伍时的老照片——看着自己和老战友们当年的“青涩稚嫩”但戎装威猛、意气风发的“芳华”老照片,不可能不忆念起俺们人生旅途中最为“初始的”并奠定了自己终生世界观基础的军旅生涯呦!恰逢今儿个又是我军建军九十周年的纪念日,特将自存并扫描出的老照片汇集起来,制作了“军旅生涯
战友情深”的专辑,留个永久地回忆和念想吧!  一九六八年的二月,在那“混乱、懵懂”的岁月里,我们景山学校的十八位同学(十八棵青松/葱—沙家浜剧内的经典台词呦?),有幸成为那年月里“离别”校园参军入伍的一批“幸运儿”(第一批是67年底去黑龙江虎林县—珍宝岛所在县的856农场;二批是到陕汽厂支援三线建设。在我们走后的两年中,我们的老同学们就陆续的被“散到了”四面八方……)。此合影照片,即为当年我们到部队经过新兵集训后与曾经到我们景山学校接兵的王树春同志,在航空兵二十三师李新店基地大营房门口的合影照——时代特征那可是很明显滴呦!这其中有我的同班同学张征及同年级的曹棣和郝燕生;其他都是高年级的同学们。到部队新兵连后,方得知我和郝燕生是本批北京兵中年龄的倒数第二和第一哈!
那年2月17日,是我们这批同学们离校出发的日子。那天学校的同学们和家长们都依依不舍的把我们送到了东城区武装部,好多同学和家长们都流下了眼泪——因为在那个年代里,大家都无法确定自己的“未来”……?亦难说今后会在那里再相见……?!
挥泪告别之后,我们又乘卡车到了永定门火车站,乘坐了军用专列——“运货”的闷罐子车呦(想想现在送新兵或复员战士的“卧铺/动车/专列或专机”,真是羡慕他/她们呦!他/她们要是生在福中不知福的话,那可真是莫法子保卫祖国喽!)我们那车厢内——四面透风,寒风刺骨(初春时节呦),满地渣石煤灰加“牲口”味儿……!哈哈!只能和衣躺下晃荡唠嗑啦!好在大家都还处于兴奋之中,感觉就要“上前线”作战似儿的……!咣当了一夜,终于停在了河南安阳的兵站稍事休息——吃饭并解决内急啦!随着汽笛鸣响,闷罐子车继续前进——晚间十时许,列车终于停稳,大拉门打开了,大家听令后,纷纷背包跳下了车——接着就是声声的“哀叫”——原来地面根本没有站台呦!人直接落到了枕木和垫石上喽!好在没有崴坏脚哈!
我们依序登上了解放战争中缴获的美制大道奇T-234卡车,过了回老战争片儿的“瘾”呦!在黑夜中行驶了几公里后,就看到了大营房的灯光——来到了河南省确山县的空军航空兵第二十三师李新店基地的大操场上。这时才知道我们这批北京兵是由东城区的景山学校、市第二十七中学、帅府园中学及北京地铁工程局的148人组成的,从此开始了我们新兵连和正式服役的岁月。
  这是老同学+战友刘铁榜刚提供的“未删节”版的老照片哈!今儿也一并展示出来喽!前排左起——刘克,洪啓禄,荫勇起,王树春(接兵者),胡万兴,马张垣(我校内学生入党者之一),杨玉林,刘铁榜。后排左起——芮茂祥,孙宝祥,郝燕生,武双喜,曹棣,张大远,张征,戴安弟,尤庆春,靳振华,刘学智。
 这是我们景山学校入伍的同学+战友胡万兴保存的“应征公民入伍通知书”,签发日期为日。其中写到:望你接此通知后,迅速办理户口、粮食关系,于2月17日16时前来金鱼胡同一号集中,准备出发。从法律层面讲,拿到这张纸之时我们就是一个兵,是国家的人了。但真正开启我们军旅之涯的是2月17日。
在人们热闹的欢度“狗年”新春佳节之际,看到这张入伍通知书(这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文物,非常珍贵。保存者胡万兴后来分到黄河靶场。),战友们大概都会浮想联翩,回忆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让我们纪念这“半个世纪”的特殊日子吧!(老同学+战友刘铁榜提供及感悟)
  这是胡万兴老同学+战友入伍时收到的《证明书》,那时还得有“家长”签字哈!?以上这两份儿文件保存至今——实属不易滴!
这是与我们同一批入伍的北京第二十七中学的老战友们新兵集训结束后的合影照。(名单附后)
这是与我们同一批入伍的北京帅府园中学的老战友们入伍前的合影照。
这是我离京前用“借的”帽徽和领章,在北京照的照片——好青涩吧!因为那时我才十五岁半而且是“独子”滴!不过俺可不是“后门兵”呦!因文革运动影响,六七年是没有征兵的,所以我们可是文革后的第一批兵——“政审”好严的啊!所谓的“后门兵”是始于70年底后的那几批兵呦!  介绍个花絮:
我是68年2月当兵的,我们老爷子在文革初期还是“革命领导干部滴”,可到了68年4月1日,王力代表中央文革小组到当年的北京电视台(后来的央视台)宣布全面“夺了”业务权和领导权!这以后,老爷子才带上了“叛徒、特务、走资派”的帽子遭批斗和内部“劳改”滴!当时台里的“造反派”就有人提出他儿子(俺呦)当兵了,马上给部队发信,把俺退回来,好在老爷子当年的群众关系相当好,此提议没人响应——俺就踏踏实实地当了六年的大兵呦!可惜的是,北京兵中真有一人为此遭到退回——因不到一年兵,不算复员兵,不能在京分配工作,听说只能回校去插队了!
临入伍前,在俺家——中宣部大院的红前楼门口的照片——好稚嫩吧!想想现在的独生子女们,十五、六岁时正是向父母撒娇“耍横”或“心理叛逆”的青春期呦!可我们那会儿,不是当兵,就是插队/兵团,亦或留城当工人啦!想继续学业、围着父母撒娇弄痴……哈!都不知爹妈在哪儿?命运几何喽!
  俺家的四老——爷奶爸妈和姐姐与我在中宣部(那时已被批为“阎王殿”,成为了经常批斗“小鬼儿”的主阵地啦)办公楼前的合影。  我爷爷已73岁高龄,奶奶也72岁啦。爸妈因都在电视和广播口工作,随时在“风雨飘摇”中度日滴……!所以四老为我能参军入伍,还是相当欣慰的!爷爷专门赠送我一本“学习白求恩”的日记本,奶奶也赠送了一只英雄100型金笔,爷爷在日记本扉页上语重心长的寄语:向英雄模范那样把心得体会、工作过程……等都记到本子上……。要求我,要读一辈子……书;干一辈子革命;做一辈子……好战士……。此日记本,作为我的第一个人生成长的记录本——至今保存着,它让我记录着每天的各类想法和工作事宜——并成为了我工作或生活至今的好习惯呦!目前,俺已经接续了几十个本本啦!
北京家中的全身照!那时因全军67年没有征兵,所以东城区武装部的“库底子”军冬服都“对付”给了我们这批兵——有军黄色人字尼的,有墨绿斜纹布的,很少的是军绿斜纹布的!俺有幸分到了人字尼军服——但下水后如帆布般硬,好难洗的,就是越洗越白——可以“冒充老兵”滴!
短暂的新兵连训练结束后,因北京兵中还“残存”的文革“造反气儿”,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使得原本全部分配到三个飞行团机务大队为飞机维修的“文化兵”们,把部队的领导们“惊着啦”,故而决定把我们“给拆散了”——分配到了全师和基地的各个岗位和连队……!我就被分到了基地的汽车连,不过,从此我就与汽车及汽车制造,结下了终生之缘啦!哈哈!  经过半年的汽车教练培训,驶过了半个河南省的各类公路、山川、河流,我们终于取得了军用汽车的驾驶执照——所以,我的工龄也就和驾龄等同啦——四十九年的“老司机”喽!  此照片是在河南李新店基地照的,那时可是比照着俺们心中的偶像—雷锋叔叔—照滴呦!
  这是我们师的——杜二型轰炸机(苏制杜布列夫二型,二战时的主力轰炸机)
和咱警卫连站岗的北京“老乡”借的56式冲锋枪,“摆拍”了英武威猛的照片。
加油车后部的操纵机构——飞机维护机械师站在机翼上,我从下面举油枪,然后开始操纵加油,听到好了后就关机,收油枪后,完活驶离。  当年的螺旋桨式飞机,都使用一百号航空汽油(当年的标号)。喷气式飞机使用航空煤油。每次加油前,必须在现场用玻璃量杯检验油质的清洁度,不能有透光可见的纤维杂质“飘荡”,更别说水泡啦,以确保燃油的可靠,防止堵塞油路,造成发动机空中停车的恶性事故呦!
  一九六八年冬月,我姐姐和表哥特意来到我们部队看望了我和老同学战友们。其实那时是我们俩个家庭的父母辈儿们最“难熬”的日子,但他们只字未提——既带来了家人的问候,又稳定了我从军的信念和意志呦!现在回忆起来,那时“家中啥事儿都不知道”的“清纯”——好是伤感滴!
又是一张驾驶解放牌加油车的照片。
我的持枪站岗“摆拍照”。
  一九六九年五月,我师换防到了陕西临潼场站,因其是当年苏联援建的,且离西安市不到三十公里,工作和生活环境可就“大改善”喽!  俺本身就是父母从延安进入西安后出生在那儿滴!二老55年调入北京后,大部分老战友都在西安滴。  我也从六九年开始,离开了油车排,来到了教练排,从事每年的新兵司机教练工作。到复员时,参加了四年的教练工作(72年未征兵),与多名老战友一起,培养了几百名新司机,分布在部队的各个有车单位呦!现在仍与全国各地的很多战友们,都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滴!  此图为73年“小兵学员”刘国利与我的合影照。
  这是秦友友战友+老哥保存下来的两张老照片。此张照片里可有俺哈(后排倒数第三排右二即是)哈!这大概是70年或71年初师里学习“毛著”积极分子(相当于现在的年终先进个人呦)表彰大会的老照片!???
  这是老同学+战友——刘铁榜
在自己维护的轰五战机前滴留影——英姿勃发呦!?
我的湖南老战友,后来的场站邓副站长呦!
当年我们唯一配备的六六年出厂的BJ-212轻型越野汽车——师级领导们的专车呦!当时俺都没敢偷着过把瘾滴!没成想,复员后却来到了它的“出生地”——北京汽车制造厂——干了一辈子的汽车制造和管理呦!这——也许就是“汽车缘”吧!  此照片为湖北战友,后来的杜连长。
湖南老战友,后来的刘副连长。
我的“学员”安徽战友柳怀仁,驾驶着当年师首长的“专车”在陕北的大山中。
我的三个好“学生”,在为拖飞机而配备的当年最好车型——解放30型6*6越野车前的合影。
<font color="#年时,我的大表姐夫(后来的X省军区政委,少将;日刚刚去世????)出差路过临潼时,专程去部队探望俺。虽是汽车连的老兵,但我愣是用自行车带着他,骑行二十里路到临潼县的华清池及捉蒋亭参观并送行上了西行的火车。
<font color="#年5月,俺娘受广播局军管会批准(还有一说是周总理批准),带队到陕北延安去征集和改编革命民歌(即后来得以批准并传唱至今的《陕北五首民歌》)。期间,我们几个北京兵到西安与老妈在大雁塔前的合影照。
老妈与延安时起就一直在一起的老战友秦川老伯之子——我们一起当兵的友友大哥的合影照。
吴立仁战友
张保才战友
陈伯祥战友
我们每年进行新兵汽车驾驶教练跑长途时必去的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延水河边的留影照。注 : 以上及以下采用的主要老照片,都得益于俺家的老“海鸥-201”型相机的“功劳”呦!老妈这次带来后,就“悄悄”地留给了俺,使得很多珍贵的影像(含其他战友们的个人照,本次未采用)保存至今啦!
各位老战友们在延安宝塔山下的珍贵留影照。刘燕怡战友
延河桥边的“潇洒”照
  又是2月17日。一个永远放不下的日子。
一九六八年的今天,一群懵懂少年身着绿色"国防战备闪光呢"和泛黄的老"人字呢"军装,登上南下的列车,开始了真正的人生。
新兵集训,除了突出政治的表演,最大的收获就是挖出一口鱼塘。只是再没去看过,不知是真的养了鱼还是种了藕。
集训结束分到汽车连。在教练排跟着余跃普班长学那并不喜欢的汽车驾驶,同时让我们几位战友相识、相知并且终生惦念相望!
教练排的记忆深刻。第一次开着GMC在去油库的路上画龙。第一次在桐柏山顶见到脚下缭绕的云雾。在"中汤"路边的小饭店第一次见识"羊汤",可咱只是借人家的压面机,自己压面条做饭。去南阳的早晨,因为炊事班失误,让咱们吃了煤油炒萝卜苗。还有那个不知名的戏台二层宿营,哪位大爷踢翻了点着的马灯,眼见煤油载着火苗又引燃铺着的麦草。慌乱中抓了一条褥子盖上总算把火灭了。原来是老曾的褥子。事后想起就一身冷汗!煤油、麦草、棉背包和木地板上的几十人?。难道"英雄杨梓云"也来教练排讲课?咱们与煤油也格外亲!
教练途中枪被抢走,虽说费尽周折终于拿回来,但是毕竟窝火。这种事情忘记也罢。
教练排毕业后,分到邓月良班长的属下,跟着唐继新老兵开大道奇。单放后第一次自己开车去机场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正因为有李新店和临潼基地大道奇右舵车的磨炼,若干年后跑在日本靠左行驶的路上才没有现眼,左手才不至于比右脚笨。
临潼的日子更是难忘。曾经为咱老战友 张波 在水库抢险时因塌陷而掉入水库——"?游一番"后被救出的兄弟担惊受怕;也为换装了解放10型车高兴不已。后来又开着解放30车牵引轰5飞机。九.一三事件后的九月三十日半夜,一级战备在弹药库值班。品尝树上的苹果才知道刚摘下就进嘴其实味道并不咋样。去铜川拉煤,安弟告诉了我“副统帅”九月十三日的去向。忘不了十月回来,在调度室旁用凉水洗澡,冻成"小鸡子"一般。当然最难忘还是汽车连五月深夜的槐花香!保障夜航归来,寂静的营区,树影婆娑,星空闪烁。清新甜美的花香沁人心脾。四十多年魂牵梦萦,再不曾遇见。
七一年,我也做了教练班长,和安弟一道跑过延安,谁承想一年后我为“老伙伴车”拆解保养刚做一半,3月8日就和劳业顺被调到“最幸福”的军分区--延安。而且领导与我们谈话比战友告诉我这个消息还晚!呵~呵~。
在延安开着"喀尔巴阡"车,初次见识了V8缸,从此享受打马达就走的待遇--这“家伙”不配摇把哈。好幸福啦!后来唐继新老兵也调来延安,并且专程来看我,还真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只是北边有榆林的蔡斌,南边有留在临潼的兄弟们。我们再没有机会相聚,直到回北京。
据说人生苦短,也有说漫漫人生。半个世纪五十年,我们从毛头小伙早已变成花甲老人。走过人生的坎坷,品尽生活的五味,体会了人情冷暖,更知道世态的炎凉。许多事情早变成过眼云烟。唯独这份战友兄弟之情,深埋心底一角。永远都不会想起--因为从来就不曾忘记!
今天是我们相识五十年,去"天国"的弟兄们亦在那边相聚。展望下个五十年,估计能熬到的人也不太多。那就让我们定个小目标,一同跨古稀,跃耄耋,奔百岁如何?"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为达此目的,各位一定要好生保养。一定要身体健康!永远健康哟!
马援朝(原27中学参军)有感于即日马援朝战友
李启明战友
劳业顺战友
  这是我们同年入伍的老战友杨福生(27中的)随我们汽车教练排一起进行山路和长途驾驶教练时的照片。他可是我们的“火头军”——饭香菜美,有京味儿哈!?
李传贺战友
劳业顺和李启明战友
延安枣园毛主席故居前的留影。那时的标准配带——单肩挎着自己绣有“忠于词”的“军挎”照——陕西话讲: 美的太!嘹炸咧!
  陕西临潼的华清宫景区,位于西安城东30公里,与“世界第八大奇迹”——兵马俑相邻,周、秦、汉、隋、唐等历代帝王在此建有离宫别苑。因其亘古不变的温泉资源、烽火戏诸侯的历史典故、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西安事变”发生地而享誉海内外,成为中国唐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  园区内唐御汤遗址博物馆、西安事变旧址——五间厅、九龙湖与芙蓉湖风景区、唐梨园遗址博物馆等重点游览区域和飞霜殿、昭阳殿、长生殿、环园和禹王殿等标志性建筑群。山上老母殿、老君殿、烽火台、兵谏亭、石瓮寺、遇仙桥等景点星罗棋布,“骊山晚照”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  临潼县还是我们部队副食品的供应点儿呦。所以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景点”之一啦!
孔令宽战友
临潼华清池景区的留影照。
冯国利和张世坤小战友
临潼华清池景区的留影照
临潼华清池景区的留影照
马抗美战友(北京兵)
临潼华清池景区的留影照
部队大礼堂外的雪景照
部队大礼堂外的雪景照。哈!对树木有些不文明啦!
与外单位的伏尔加车合了张影
<font color="#年夏,我和未来的姐夫(海军)一起去河南洛阳探望在那参军服役的姐姐并在龙门石窟的留影——我们家——海陆空三军都齐啦!
观赏石窟内的大佛
石窟山前的留影照
<font color="#年冬月,在陆军服役的表哥来俺部队探望,我和老战友与他在临潼华清池的留影照。
当兵四年多,我才因老妈动手术而回京探亲。这是探亲期间与家人的部分合影照。
二次探亲期间与家中四老的合影照
<font color="#年夏秋之际,复员前的最后一次教练——路过秦岭时,在主峰上与爱车——吉斯-150(苏制载货车,解放牌就是仿它制造的)留影照。
哈哈!“假装”在秦岭顶峰持枪“摆拍”照。
拉练途中的留影照
西安大雁塔前的留影照
与北京老战友的留影照
与广东63年兵的老战友照
老战友们当年相互留存的个人照
安徽籍老兵战友王子洲(后来任指导员)
湖南籍老兵战友郭乾斌(后来任副连长)
戴宝元战友(俺的师傅)
耿宝军战友
李友开战友
蔡炳根战友
张波战友(北京兵,刚得知“疑似已经去世”?)
曾志荣战友(2008年去世)
此照片为西安市西京照相馆当年的“镇馆”之作,到他复原时,才把24吋的彩色(当年是上的色)照片从橱窗中取出并带回北京。
三个汽车连北京兵在大雁塔前的留影照。可惜曾任北京起重机器厂厂长的老曾战友(左一),已于08年中期,英年早逝了……!
三位北京兵——老同学+战友的纪念照——左起武双喜,曹棣,张大远。
三个北京兵老战友(俺、姜嘉琪和马抗美)的留影照。
又是三个北京兵(中为:耿宝军)的留影照。当年俺们脚下的“红/白边儿懒汉鞋”——是北京人的“标配”哈!
哥儿四个的留影照
  这是俺当年的“五好战士”证书封面。典型的那个时代的特征呦!  进行“四好连队”和“五好战士”的评选工作一直进行到七一年“九一三”事件后,就彻底终止了。
证书扉页上必有的题词。
  俺从新兵开始,连续三年都被评为五好战士。为此,在挨“批斗”和“劳改”中的老爸,得知消息后,曾为此赋诗一首,以表四老的欣慰并鼓励我继续努力呦!
喜报  喜报东园春色早,新红俏艳入眸香。  疾风劲草筋肌健,暴雨雄鹰羽翼刚。  塞雁凋零因恶众,杨花易损为骄狂。  欲将永葆青春在,赤蕊丹心向太阳。
1969年元月22日嘱
  一九七四年初,从军六年的我退出了现役回到了故乡北京。其实本来我有可能在70年底左右入党后就提干的!但当时部队派人到北京的“外调”材料——否决了“这一切”啦!所以部队的一位老首长就“劝导”我,还不如趁着年轻回地方工作吧!兴许会有所作为滴!哈哈?!俺就毫无遗憾地回到了家乡,最终按俺老爷子的要求——到工厂和工人中去……!从此,就与汽车及制造和管理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但从军六年的历练,则会是俺永久地记忆和终生的工作和生活的坚实基础啦! 为了忆念俺们从军五十周年,咱也不劳神“编”啦,就从网上选了几个“段子”来感悟一哈儿喽!应该不会有“版权”问题滴!哈哈!从军收益30条(当然不止这些啦):1、学会了吃苦;2、学会了 服从;3、学会了忍耐;4、学会了敬业;5、学会了担当 ;6、学会了努力;7、学会了勇敢;8、学会了节俭;9、学会了宽容;10、学会了自律;11、学会了珍惜;12、学会了拼搏;13、学会了从容;14、学会了自立;15、学会了孝道;16、学会了细心;17、学会了勤劳;18、学会了较量;19、学会了合作;20、学会了求知;21、学会了体贴;22、学会了奉献;23、学会了务实;24、学会了沉默;25、学会了风度;26、学会了自信;27、学会了执着;28、学会了积极;29、学会了思考;30、学会了如何去爱。
在纪念俺们参军五十周年之际,谨以此文献给所有来自五湖四海同甘共苦过的老战友们:
永生不忘,我们曾经是一名军人,我们的生命里,因为当过兵而光荣!一时战友,一世兄弟,老兵!敬礼!
战友,你还记得吗?多少个日日夜夜,我们一起生活在火热的军营,多少个寒冬酷暑,我们共同战斗在训练场、战场和任务需要我们的地方,汗水,泪水,血水,号声,枪声,炮声,歌声。军营给了我们无数个第一次。
那些年,我们一起叠被子,整理内务!
那些年,我们一起爬过的低姿匍匐!
那些年,我们一起流过血、流过汗!
战友们,还记得我们第一次摸枪吗? 还记得第一次站岗放哨吗?还记得第一次想家时,你们为我抹去脸上的泪痕吗? 还记得最后离别时,我们抱在一起痛哭流涕吗?
战友情,这令无数军人无限留恋的感情,在离开军营数年之后,我们仍然渴望和呼唤着这种催人泪下的感情。每当这种感情在胸中奔涌,我们的眼睛仍然会湿润。
战友,什么是战友? 不是一句话能说得清的。  每天我们一起吃同一口锅里的饭,一起打扫营房,一起冒着风雪顶着酷暑训练,一起咬牙挺着,摸爬滚打,坚守阵地。  一起开班务会,挨训挨批,想家时一起哭,开心时一起笑,有任务时一起上,有困难了一起帮,有危险时争着上……  战友,我们是一体,谁也分不开,我们就是彼此!  亲爱的战友,你还好吗?  每次翻开那本记忆的相册,总会忍不住地把你想起……  一起扛过枪,一起敬过礼, 一起穿过新军装,咱青春总是二十几……  哪怕两鬓染风霜,生命里有了一段当兵的历史,一辈子也不会后悔。  战友情深,不曾拥有就不知其纯粹。  当兵的经历是一杯醇香的美洒,是一次光荣的旅行,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扺足而眠,诉说心事,你就是我真正的兄弟。  战友,还记得吗?  有一种被子叫豆腐块,有一种游戏叫举枪蛙跳!有一种梦游叫查哨,有一种散步叫徒步行军!有一种起床叫紧急集合,有一种眼泪叫流血流汗不流泪!  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  还常常想起我们在部队的日子吗?  战友,是你让我知道,原来有时候友情一长久,会比爱情更让人牵挂。  战友,是你让我知道,当亲人不在身边的时候,还有一种亲情可以亲如一家。  战友,许久没有你的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已白发苍苍,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深厚的感情!  战友是天,战友是地,有了战友就能顶天立地。  战友是山,战友是水,有了战友就有山高水长。  一时的战友,一世的兄弟!  向所有老兵致敬!  战友,一世兄弟,一世情!  正是狗年新春时,如果你有深深思念的战友,永生难忘的弟兄,就衷心的祝福他们吧!昆明军区11军、54军
根据一十军战友博客转载
军调防云南大理。1969年10月调河南。原防务由新组建的11军担任。原54军副军长董占林奉命组建11军。
陆军第54军(1968年10月划归昆明军区建制)时的领导为(66年至68年)
军长:韦统泰 政委:谢家祥
副军长:白 斌、韩怀智、董占林 副政委:钟 池、兰亦农
参谋长:耿志刚 政治部主任:梁大门
陆军第11军的军旗不倒(转载)
  现将原11军的去向和重新组建11军的情况如下。
  一、解放战争,刘邓大军的铁军第11军
  老11军的前身是中原野战军的第三纵队,是刘邓大军中一支能征善打的铁军。
  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决定,第3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隶属于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建制。
  4月21日,第11军参加渡江战役,突破板洲、鸭儿沟、玉板洲国民党军长江防线。尔后直插浙赣线,行程1500余里,主要战斗40余次,歼国民党军2.5万余人。6月,第33师组建第99团,从而健全了军的编制。11月初,第11军奉命向西南进军,参加川黔作战,突破宋希濂集团川湘防线,直出川东南,在友邻配合下解放重庆。接着参加成都战役,围歼国民党军胡宗南集团。
  1950年1月,第11军归川东军区领导,军部进驻万县;第31师为军区机动部队,进驻梁山。第32师,第33师,军补训师分兼大竹军分区、万县军分区、酉阳军分区。
  期间,军奉命抽调战士3000人、各种武器百余支、骡马800匹,支援18军进军西藏。7月,奉中央军委命令,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调山东青岛组建海军青岛基地(现北海舰队)。当时组建海、空军,都是选陆军中最好的部队。
  1951年1月,第31师编入12军建制,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3月,第32师、第33师分由大竹、万县地区开赴河北廊坊地区集结,奉命从新组建第11军。曾绍山任军长,鲍先志任政治委员,张廷发任副军长,下辖第32、33、第182师(原属第18兵团第61军),全军共3.88万人。1952年10月,新第11军军部及直属队奉命调浙江杭州组建空5军。第11军番号撤销,军部改建为空军第5军军部、所属部队第182师改铁道兵,第32、第33师分别调归第16军、第60军。后张廷发副军长还当上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员。
  二、中越战争,昆明军区的铁拳第11军
  日,经毛泽东批示,中央军委决定重新成立第11军。日在支南大理正式重建。下辖31师(原17军49师)、32师(32师机关、直属队以边防一支队为基础,部队由云南省军区警卫团、边防13团和从14军、54军、49师、炮4师、高炮65师、汽车23团、军区仪器侦察大队抽调建制分队干部、技术骨干组成。),是当时全军为数极少的仅下辖两个陆军师的简编军。1979年对越作战后,原云南省独立师划归11军,改编为33师。从而建全了军的编制。&
根据中央军委日电示,昆明军区决定由当时的滇西领导小组负责组建一个简编部队,代号定为陆军第0425部队,机关和部队,由滇西领导小组、7611部队(13军?)、边防一支队和从7582部队(14军)、025l部队(54军)、云南省军区、昆明步校、昆明军区直属队、炮兵某部等单位抽调部(分)队与干部战士组成,辖0427部队、警卫连、通信连、运输连、储备库与卫生所。
陆军第0425部队的重建是根据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央军委日命令,于日在大理成立。
中央军委日命令,陆军第11军(0425部队)于日在云南大理正式
成立。军长董占林、政治委员王玉琨、参谋长朱尤林、政治部主任张建文。副军长张景华,副政委赵泽莽、副参谋长刘子波、政治部副主任赵新华、后勤部部长杜照明、后勤部政委王凤戈
日,0425部队在大理召开成立大会,昆明军区副司令员田维扬代表中央军委授予0425部队军旗,并作了指示。0425部队第一任部队长(军长)董占林在会上讲了话。刘明辉副主任代表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和全省各族人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0425部队的诞生致了贺词。7582部队、0251部队、云南省军区、铁八师以及滇西各军分区的领导人,应邀出席了大会。
该军组建后,经过1970年至1984年间的七次扩编,日部队代号改为3510l部队,建制有35l08部队,35113部队(临沧),35118部队(思茅);炮兵部队、高炮部队、坦克部队、教导大队。
11军副军长赵福顺来自130师
11军副参谋长刘子波来自130师,原师副参谋长、389团团长、副团长、参谋长。辽宁绥中人,1926年出生。
11军后勤部长杜照明来自130师后勤部副部长,389团后勤处长。
32师师长史桂先在134师任过402团连长,还有32师副师长郑壬林也是402团的,后来在130师任389团团长。
32师第一任政委:张清洲(个人简历待收集)原云南独立师的。32师参谋长黄克林;军务科长王瑞涛,副科长秦大禄。
李子厚团长原属华野,1956年由军校分到130师389团任2连连长,副营长、2营营长,后来跟郑壬林首长去了11军。
曹志远团政委,历任130师389团保卫干事、副股长、股长、389团3营教导员,也去了11军。后来当了团政委去了南京政治学院。
原390团卫生队长宋荣嘉后任11军32师医院院长。已去世。
原130师管理科长毛玉普去了11军,任11军管理处长,已去世四年。
原130师军务科长孙秉龙去了11军,任11军教导大队长,后接毛志华任军务处长。
原130师机要科白宝瑞去了11军,任11军组织处长,住北京。
中共35201部队第四次代表大会,于日至3月8日在开远召开。参加大会代表550人,经选举和昆明军区党委同意,部队党委由25人组成,王守志(副军长)、王有福(?)、王克坤(?)、田大邦(副军长)、刘钊(?)、成泽民(政委)、李亥生(参谋长)、原增禄(副政委?)、高建兴(副军长?)、梁中玉(军长)为部队党委常委,梁中玉任书记,成泽民(政委)、原增禄任副书记。1970年7月,朱英为书记。1975年11月,刘英田为书记,黄德懋为副书记。1978年12月,范新友为书记,张景华为副书记。
中共35201部队第五次代表大会,于-28日在开远召开,出席大会代表399名。经选举和昆明军区党委同意,第五届党委会由20人组成,范新友(政委)、张景华(军长)、高建兴(副军长)、张化民(副军长)、王立岗(副军长)、史桂先(副军长)、王进仁(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马扶增(副政委?)、王海珍(副政委?)、刘子波(参谋长)为党委常委,范新友为书记,张景华为副书记。1983年领导班子调整,经昆明军区党委批准,由苟友明(政委)、刘子波(军长)、王祖训(副军长)、黄贤(副军长)、曾裕才(副政委)、魏兆生(参谋长);陈连富(政治部主任)、孟兴儒(后勤部部长)组成新的党委常务委员会,苟友明为书记,刘子波为副书记,马扶增列席党委常务会议。1984年增补何其宗为副书记。
日,步兵第145团随49师调入新组建的陆军第11军,改编成31师步兵第91团。
1976年4月,31师进行精减整编,下属的三个步兵团都缩减为乙种团,部队干部一下子多了不少,77年至78年,部队将多余的干部集中起来住在一起,等待重新安排职位和转业。这时,廖锡龙从军务科副科长调到了作训科任副科长,31师的关福成副师长,经师党委反复研究, 于1978年11月,91团长张继堂,团政委吴斌,廖锡龙、汪启发二位副团长
31师侦察科长郭石彬,此人在18岁就当上侦察排长,自卫反击作战时,他在31师资历最老之一。
唐荣华,1919年7月生,四川达川市蒲家镇郭家沟村人。1933年9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36团战士、班长,第28团排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
  任八路军第129师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参加了奇袭阳明堡、百团大战、五一反“扫荡”。
解放战争时期
  任第]3军29团政治处副主任、副团长。参加了上党、晋南、吕梁、皖东、淮海、渡江、两广战役和西南剿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任昆明军区警卫团长,玉溪军分区副司令员,曲靖和保山军分区政治委员,第11军副政治委员。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曾荣获“模范政治指导员”称号。1983年8月离职休养。因病医治无效,于日12时40分在军区昆明总医院逝世,享年88岁。
  1955年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55年,授予上校军衔。1956年,晋升为大校。1977年,被选为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步兵九十五团诞生于解放战争时候的山东渤海地区,其前生为山东军区警备第七团。
在团队组建的当年,全团官兵遵循毛主席“宜将剩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的战略决心,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奉命南下渡江参战。
一九四九年九月在江西省遂川县改编为二野第四兵团十四军警卫团。尔后参加了“两广战役”、“南宁战役”、挺进大西南,进入了云南边疆,执行剿匪和保卫、建设边疆的任务。
一九五0年秋,住永平县的十四军侦察营编入该团,加强了团队战斗力。同年,参加了永平、耿马剿匪作战。同年八月改编为云南省军区边防公安二团。
一九五一年元月团部率一营进驻保山,二营留耿马守防。同年四月一日一营进驻畹町、瑞丽、陇川地区进行剿匪,并接受守卫祖国陆上公路要塞——畹町大桥,以及陇川、瑞丽、畹町边防一线的守卫任务。
一九五二年三月,该团扩编为两个团,以一营为主编为瑞美丽公安乙团;二营编为耿马公安甲团。并且抽出大批官兵参与地方建政工作。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六十九团,团部瑞丽,后移防至潞县遮放,防区辖陇川、瑞丽、畹町、潞西、龙陵五县的国境线。
一九五四年昆明航空警卫营编入该团。
一九五六年五月,为加强边防对敌斗争,便于指挥作战,该团奉命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公安第三十五团。同年该团又奉命改编为公安第四十一团,撤销营部,由团直接指挥大、中、小十三个中队。一九五七年四月改编为云南军区边防公安第五团(后改为昆明军区步兵第五团,代号7632部队),团队扩编为两个营和十个民族工作队。在此期间,该团除完成守卫边防任务外,参加了一九六0年中缅边界划界警卫任务。还担负着发动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组建联防,建设新型人民政府,发展生产,改善群众生活等重任。二十多年的艰苦奋战,该团的防区逐步形成了钢铁的人民防线:“国门铁锁”。无数偷越国境的罪犯被截获。
一九六六年国庆节前夜的“邦达战斗”,一举歼灭一股经过特种训练后,从泰缅边境前来偷袭我边防的蒋军残部,震惊境内外,受到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一九六九年五月,团奉命调防到西双版纳州,同年七月改编为云南军区独立第三团(后改编为昆明军区独立第三团,代号0295部队)。同时,组建第三营。同年十二月奉命执行国际主义任务,踏上了“援老抗美”的征途。在异国热带山岳丛林中战斗了三年,出色完成了警卫援老筑路作战任务(代号是中国筑路工程五支队第七0八大队)。一九六九年十二月至一九七二年三月,该团在老挝筑路警卫任务时,遇勐赛县那黄乡发生水灾,副指导员杨金堂带领一个排,奋勇抢救落水群众,被工程兵五支队记一等功,受到了老挝人民的热情赞扬,为增进中老两国人民的友谊做出了贡献。
一九七六年五月,部队调防到云南保山。改编为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步兵第九十五团(代号是35111部队)。
一九七六年六月,该团奉命开赴云南龙陵地区“抗震救灾”战场,完成了抢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艰巨任务
一九七九年一月,该团奉命参加了边境自卫还击作战。
一九八四年七月,又奉命参加了“老山防御”作战。与参战部队一起打出了军威,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一九八五年,全军进行精简整编,七月,该团按照撤销命令,建制撤消。
在四十多年的艰苦岁月里,该团在对敌作战,警卫领导机关安全,剿匪作战,保卫和建设祖国边疆,执行国际主义任务等方面,均创建了光辉的业绩,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和边防建设做出个卓越的贡献。
步兵第九十五团历任部门以上领导名单:
团长:马千保吴顺兴张登祥、宋明贵、陈辅刚、陈现武
政委:吉成祥石德俭吴明奇、刘智浚、周其祥、葛代祥
副团长:龙兴岐杨茂荣张经津、张兰生、韩玉相胡东生宋俊三韩德富明家光孙辅刚谢云德
副政委:宋振法韩位东、陈五子、石德俭刘镇安康文友吴明奇鲁茂忠周绍华赵文壁、李成洲、何时亮
参谋长:杨茂荣胡东生宋俊三、孙继光、左树文班有为
副参谋长:孙继先朱家华、赵晓才、杨显刚
主任:刘统文王家彬康文友、周绍华、李正贤刘智浚何时亮李澄贤
后勤处长李尤泽鲁明钦、朱绍昆、朱玉祖
图为老九十五团部分老战友的合影&
步兵老第九十五团简史;
步兵老九十五团,于日在云南孟定成立。日改编为11军炮兵团。
其前身系由云南省军区独立第4营和蒙自军分区、保山军分区各一连以及藏族第3连、8连,于日在丽江组建的边防13团,1959年5月移防碧江县、1969年5月移防勐腊县。日驻防耿马县,改编为32师95团,1970年5月移防保山,代号为0434部队,日改为35111部队,驻防邓川。
该团自1958年3月组建,至改改编为95团前,一直驻守边防第一线,执行保卫边疆,建设边疆光荣任务。在1959年至1968年期间,计捕获妄图越境叛逃者45人,歼灭盘踞在缅甸境内蒋残匪两股,受到昆明军区表扬.1967年,团高机连在执行援越抗美任务中,配合高炮603团对空作战30余次,任务完成比较突出,受到上级好评,全连和两个排,十个班分别荣立集体三等功,77人分别荣立一、二、三等功。全团指战员在保卫边疆中,继承和发扬了我军的光荣传统,战胜困难,英勇战斗,全心全意为边疆人民服务,涌现出全军闻名的“独龙江一连”(1970年1月调边防4团建制)、“钢铁消所丫口排”(1969年11月调边防11团建制)“独立江一连”连长李世全出席了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还有誉为一心为边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工作队员卢文学、副连长阮苦加泽等模范人物。
该团有些连队组建于战争年代,并立过战功,如6连成立于1940年,原为新四军警卫连,转战山东、河北、河南三省,参加过新晋、确山等战斗,任务完成较好,受到上级好评;8连成立于1939年,原为河北省沙河县独立连,1941年在沙河县粉碎日寇进犯时,全连干战奋勇抗击、打得英勇顽强,全连140人,最后只剩下8人坚持战斗,消灭大量敌人,荣获“钢铁连”称号。1951年,该连炊事班创造了快速煮饭法,出席了全国劳模大会。
步兵老九十五团历任部门以上领导名单
团长:刘志远、李子厚
政委:刘书文、李春福
副团长:孔虎群、张元臣、王永发
副政委:姚振清、娄正高、袁合礼、黄学泉、魏文堂
参谋长:李振忠、张登祥
副参谋长:葛明启、和自立、王明甫
主任:唐明禄、徐森
副主任:叶树松、鲁路、扬招华、郑代书
后勤处长:庄洪驰、王元琪
后勤副处长;柴家福、王国俊
(资料经战友联谊会筹备组审核后,载战友通讯录)
第九十五团历任部门以上领导名单:
团长:马千保吴顺兴张登祥、宋明贵、陈辅刚、陈现武
政委:吉成祥石德俭吴明奇、刘智浚、周其祥、葛代祥
副团长:龙兴岐杨茂荣张经津、张兰生、韩玉相胡东生宋俊三韩德富明家光孙辅刚谢云德
副政委:宋振法韩位东、陈五子、石德俭刘镇安康文友吴明奇鲁茂忠周绍华赵文壁、李成洲、何时亮
参谋长:杨茂荣胡东生宋俊三、孙继光、左树文班有为
副参谋长:孙继先朱家华、赵晓才、杨显刚
主任:刘统文王家彬康文友、周绍华、李正贤刘智浚何时亮李澄贤
后勤处长李尤泽鲁明钦、朱绍昆、朱玉祖
九十四团历任部门以上领导名单
第一任:肖金山(1970年1月——1979年10月)
第二任:蒙进喜(1979年10月——1980年7月)
第三任:罗应国(1981年5月初——1982年12月)
第四任:陈尔宽(1983年5月——1984年9月)
第五任:胡志明(1984年9月——1985年6月)
第六任;何益广(1985年6月——1985年11月)
第一任:孙学成(1970年1月——?)
第二任:袁明(1978年11月——1979年10月)
第三任:任国培(1979年10月——1982年10月)
第四任:钟大宽(1982年10月——1983年3月)
第五任:张保顺(1983年3月——1985年6月)
第六任:尹佃喜(1985年6月——1985年11月)
郝世杰(1970年1月——?)
王春山(1970年1月——1978年10月)
宋明贵(1978年11月——1981年10月)
闵章同(1978年10月——1981年?月
罗朝坤(1974年10月——1981年10月)
蒙进喜(1979年5月——1979年10月)
艾六元(1980年1月——1982年10月)
李相春(1980年5月——1979年10月)
毕文承(1982年10月——1983年1月)
刘晓泉(1983年3月——1985年11月)
李高洪(1970年1月——?)
马福家(1977年1月——1980年9月)
任国培(1978年10月——1979年10月)
普开贵(1974年10月——1981年12月)
包晓德(1979年10月——1980年10月)
龙来然(1979年5月年10月)
徐在明(1982年1月——1983年3月)
王宗煜1983年3月——1985年11月)
王春山(1970年1月——?)
蒙进喜(1979年1月——1979年5月)
赖华秋(1980年10月——1982年10月)
何益文(1983年3月——1985年6月)
兰天富(1985年6月——1985年11月)
乐朝阳(1970年1月——?)
任国培(1973年——1978年10月)
包晓德(1978年10月——1979年10月)
徐在明(1979年10月——1979年10月)
禹兵(1983年3月——1985年11
那么为什么要在18年后的1969年重新组建一个新的野战军呢,这要和当时中苏的紧张关系说起。
  在新中国建立后的中苏关系史上,1969年是双方长期积累的紧张关系达到顶峰的一年。这年3月,两国边防部队在乌苏里江的珍宝岛多次发生激烈战斗。尽管苏军的武器装备占有极大的优势,却被严阵以待士气高昂的中国边防部队打得丢盔卸甲,大失面子。不甘失败的苏联当局,伺机进行报复。8月13日,新疆裕民县铁列克提地区一支仅配备步兵轻武器的30多人小分队,在巡逻中遭到预先埋伏的有数十辆坦克、装甲车和300多名步兵的苏联边防部队突然袭击,莲军还出动两架直升机助战。小分队奋勇抵抗,终因兵力和武器装备对比过于悬殊,全部壮烈牺牲。
  当苏联边防部队不断在中苏边境地区进行武装挑衅的同时,苏联当局还在酝酿一个更大的冒险计划。他们不断从其欧洲地区向远东及蒙古集结兵力,企图用突然袭击手段对中国进行一场有限目标的速决战,同时一举摧毁中国刚刚建成初具规模的核设施。中国方面及时掌握了苏方动向,并认真研究了防范对策。
  从新中国建立之日起,特别是经过朝鲜战争,中国一直视美国为主要敌对国家一切战备行动也以美国为主要对象。但在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之后,情况开始发生变化,先是将苏联与美国并列,继而苏联取代了原来美国的地位—情况是明摆着的,而中苏之间有数千公里的共同边界,苏联在边界地区和蒙古陈兵百万,对中国虎视眈眈,从中蒙边界到中国心脏并京不过六七百公里之遥,这不能不引起中国领导人的高度警惕。
  10月的北京,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这种局面的形成,首先是形势使然,多方信息表明,苏联确有对中国发动突然袭击的具体计划,随时可能行动,中国驻东欧某国大使馆,甚至密报了他们侦察到的苏联可能发动具体时间中,形势险恶,不得不防;其次则取决于中国领导人对形势的判断和决心。大量事实表明,中国的最高决策层主要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对形势的看法和决心是一致的。他们是认认真真实实在在地防备着强大的外敌入侵。
  1986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党史大事年表》中记载1968年10月国防部长林彪根据毛泽东关于国际形势有可能突然恶化的估计……作出“关于加强战备、防止敌人突然袭击的指示“,后经总参谋部以加强战备第一号令在日下发。
  日在一号令下发第4天后,驻贵州的原17军所属的49师紧急调防云南。这是49师第二次到云南,第一次是解放云南时,卢汉起义被国民党军队围攻,负责解放云南的陈庚兵团离昆明还很远,49师紧急入滇,解了昆明之围。
  1968年昆明军区在云南有3个野战军驻防,13军和14军是解云南时进驻的,54军是参加中印反击作战后进驻滇西的。一号令后,13军和54军先后北调到成都军区和武汉军区。这样昆明军区就只剩下14军一个军的野战军了,这作为当时还担负着抗美援越任务和有较长的国境线的昆明军区来讲,兵力显然不够。这样中央军委决定以正在调往云南的49师为主力,重新组建一个野战军。
  17军的49师是原冀鲁豫军区的独立一旅,后改成中原野战军11纵31旅,从解放战争至今建制完整保留,17军改成贵州省军区后,该师称独立49师,49师是一支英雄的部队。调入云南时接38师防务,暂属14军。随后又调滇西接54军防戊。日,11军在大理成立时,该师改编为第11军31师。
  为什么新组建的军定名为11军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也许是巧合。
  1、解放西南的部队主要是二野的部队,而新组建的军的主力师31师是原二野的老部队。而二野的10个野战军(10军—19军),除10军和11军外,其他在军在陆军中军一级建制还存在,原49师所在第17军已改成贵州省军区,仍属陆军。所以不能用17军番号,所以用10军或11军的番号较为合适。
  2、新组建的军是以原17军49师为主力。该军前身是中原野战军11纵队,49师是原31旅,用11军的番号后,49师就称为31师,那么下属各团就可恢复解放战争时使用过的番号,即步兵第91团、92团、93团。所以用11军番号最适宜。
  新编陆军第11军成立10年后,参加了中越战争,他和14军一道成为了昆明军区在对越作战中的两只铁拳。1985年,第11军番号撤销,所属31师划归14集团军,仍驻防云南大理。在11军的16年光辉历程中,培养出廖锡龙、何其宗、扬德富等一批将军,其业绩将永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册.
  不管是解放战争中的11军,还是中越战争中的11军,都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队。我们在11军战斗过的军人为此深感自豪,11军军旗在11军的军人心中永远不倒。
附三十二师历任师长简历:
32师第一任师长;史桂先.1942年入伍,1984年离休.历任排长、股长、营长、团长、32师师长、十四军副军长等职。曾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衡保战役、抗美援朝、中印边境反击战、边境自卫还击战,多次立功受奖。
32师第二任师长:姚永富。1945年入伍、1985年离休。历任54军134师营参谋长、团参谋长、副团长、32师师长、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参加过天津战役、广西剿匪等几下次作战。荣立战功十余次,管理指挥部队有方,多次立功受奖。
第三任师长:廖锡龙。1940年6月生,汉族,贵州思南人,1963年2月入党,1959年1月入伍,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上将军衔。
6.01 贵州省军区四十九师一四五团四连战士、副班长、班长
1.02 贵州省军区四十九师一四五团四连排长、副连长,五连连长1.05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司令部作训股副股长
8.11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司令部军务科副科长、作训科副科长
9.08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副团长 1.11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一团团长 (其间:1.08在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学习)
3.02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一师副师长
4.05 陆军第十一军三十二师师长
4.09陆军第十一军副军长
5.06 陆军第十一军军长
5.07 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其间:6.12在国防大学国防研究系学习)
2.11成都军区司令员、党委副书记(1.09&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应用社会学专业社会经济发展与管理在职研究生课程班学习)
3.3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2003.3- 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
第十五届、十六届中央委员。
32师第四任师长;刘玉尊。1955年入伍、1986年转业。历任长春机要学校学员,云南军区参谋、警卫团参谋、32师96团营长、团长、副师长、唐山市人大副主任。参加过援老作战、79年对越自卫还作战、老山防御作战,多次立功受奖。
32师第一任政委:张清洲(个人简历待收集)
32师第二任政委;曲明耀。1944年入伍,1990年离休。历任学员、股长、副科长、科长、教导大队政委、49师团政委、32师政委、11军政委、贵州省军区政委。参加过渡江、进军大西南、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多次立功受奖。荣获三级八一勋章、自由功勋荣誉章。
32师第三任政委:李合松。历任96团教导员,11军组织处长、军高炮团政委、11军政治部主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少将军衔。
第四任政委;李正贤。1959年入伍、1997年退休、历任边防十三团战士、班长、排长、参谋、95团指导员、师组织科干事、秘书科副科长、95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32师副政委、政委、守备二师政委、大校军衔。曾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老山防御战。任云南省第七届、第八届人大代表。95年被评为省军区优秀领导,87年出席全国民族团结先进表彰大会。
第五任政委:刘先诚(个人简历待收集)
79年2月初11军在金平前线,由31师91团在该师尹副师长、廖锡龙副团长十一军军旗不倒》谈到三十三师是战前云南独立师升级到十一军,事实是贵州独立师升级到十一军为三十三师,战时我就跟随三十三师执行通信保障任务。战后十一军抽调大批人到贵阳重新组建贵州独立师,。
80年军委从长远考虑,决定在全军团一级的军官中选拔一批优秀的指挥员(对越参战部队更是重点)到北京军事学院学习,为中央军委第三梯队选拔苗子。
新编陆军第11军成立10年后,参加了中越战争,他和14军一道成为了昆明军区在对越作战中的两只铁拳。1985年,第11军番号撤销,所属31师划归14集团军,仍驻防云南大理。在11军的16年光辉历程中,走出了董占林、马秉成这样的我军优秀将领,培养出廖锡龙、何其宗、扬德富等一大批将军,其业绩将永载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册。
11军84年在中越战争中走出了不少将军。最著名的是当时任十一军副军长,者阴山战役最高指挥的何其宗。时任31师师长者阴山战役直接指挥总廖锡龙,十一军副参谋长蒙定喜。以下是11军中越战争后走出的部分将军。
何其宗在者阴山战役后三个月被中央军委任命为14军军长。1985
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副总参谋长。恢复军衔制时授予少将军衔,90年晋升中将。后因杨白兵事件离开总参到南京军区任副司令员。
廖锡龙在者阴山战役后十余天就被任命为十一军副军长,三个月后被中央军委任命为11军军长。1985
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少将,1993年晋升中将,1995年任成都军区司令员。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上将。
蒙定喜者阴山战役后三个月被任命为十一军参谋长,1985
年6月首任14集团军军长,少将。后因一些现在看来很一般的所谓问题到了昆明陆军学院任副院长,后任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是金子总要散光。蒙定喜后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和成都军区副司令员,中将。
扬德富,廖锡龙任91团副团长时扬德富任91团副政委。廖锡龙任91团长时扬德富任91团政委。者阴山战役中扬德富任11军副政委副政委,他和何其宗副副军长一到率领31师上了者阴山。1985
年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少将,后任成都军区政治部主任,成都军区副政委,中将。
吕登明曾任91团干事,31师师长,现成都军区参谋长,中将。
曲明耀;曾任91团政委,32师政委,曾任政委,贵州省军区政委,少将。
齐明端曾任91团团长,云南省军区参谋长,少将。
陈连富曾任91团政委,云南省军区政委,少将
曾祥炳曾任91团副团长,33师师长,11军副军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四川省军区副司令,少将。
黄艺91团作训股参谋,作训股股长,成都军区作战部部长,现14集团军参谋长。
郎效龙92团政委,31师政治部主任,作者西藏军区副政委,现重庆警备区政委,少将
陆军0427部队原系第四十九师。于1952年5月在贵州安顺组建。当时命名为贵州军区轻装步兵师,9月改名为步兵第四十九师.1957年由安顺调驻四川夹江,隶属成都军区.1958年调回贵阳,直属昆明军区,由贵州省军区代管。1968年11月调驻云南蒙自.编入7582部队建制。日在下关改为陆军第0427部队.辖步兵、0430部队和一个炮兵部队及直属分队,是一支转战南北.具有卓著战功和光荣传统的部队。
0428部队原为第17军49师145团,1944年9月组建于河南林县,由冀南军区特务团等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下辖五个连,命名为冀鲁豫党校特务团,团长汪家道,政治委员金少山,参谋长刘吉林。1949年2月在河南项城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17军49师145团,团长胡刚,政治委员樊载舟、该团参加过绥西战役、强渡黄河天险、跃进大别山以及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贵阳解放后,迅即入滇作战,支援昆明和平解放。1950年元月,回师贵州,驻兴仁地区,担任剿匪、反霸、减租、退押、征粮五大任务。
0429部队系原第16军46师137团,1942年组建于冀鲁豫军区二分区,由地方游击队合编而成,团长李天德、政治委员高林。1949年3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16军46师137团。参加过平汉、张家口、跃进大别山、淮海、渡江、解放大西南等战役。成都战役结束后,1950年元月回师贵州,驻防铜仁地区,担任“五大任务”。
0430部队系原第16军47师141团,1937年10月在冀中南梅花镇由“冀中抗日人民自卫军”19大队1营为骨干扩编起来,1939年归建冀中军区,番号为冀中军区21团,团长李铎,政治委员马景迎。1949年3月淮海战役结束后,改编为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第16军47师141团。参加过平汉、鲁西南、挺进中原、淮海、解放大西南等战役。1950年元月,由四川回师贵州,驻防毕节地区,执行”五大任务”。
1952年至部队两次到川西北,1957年到凉山,1958年到甘南地区执行平叛任务。在平叛作战中,认真执行了“政治争取为主,打击为辅”的方针,既严守政策纪律,又勇猛顽强战斗,迅速地平息了武装叛乱,涌现出了不少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受到西南军区、成都军区和兰州军区前指的表彰。
1953年,全部队担任西南军区训练先行任务,干部、战士苦练军事技能,共同总结经验,训练质量上升较快,获西南军区通报表扬。1953年冬至1955年,先后组织有炮兵部队参加所属部队实兵战术和部队首长、机关携带通信工具的实地演习,受到西南军区和昆明军区首长、机关以及参观干部较高的评价。1955年,在昆明军区召开的训练会议上,介绍了军事训练和训练中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在昆明军区组织的1955年军事比赛中,部队代表队获总分第一名。1959年,总参谋部工作组考核了一个所属部队的军事训练,评价部队训练有素,作风好,过得硬。1962年.残兵妄图窜犯大陆,全部队抽调一千名骨干,支援东南沿海前线部队的战备工作,受到上级赞扬。在1964年的全军大比武中,部队获国防部颁发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1967年部队高炮分队在执行援越抗美对空作战中。击落美F—l05飞机两架,击伤一架,受到五支队嘉奖。
部队在驻防贵州期间,继承和发扬了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在荒芜的土地上,披荆斩棘,于镇宁六马,平塘西关开垦水田6干余亩;支援地方修磊庄机场,筑清镇铁路,建钢铁厂,参加贵阳市遵义路、遵义市北京路和遵义火车站的建设;经常派出人员帮助人民群众做好事,涌现许多可歌可泣的拥政爱民事迹。
1969年底移驻滇西归0425部队建制后,0427部队驻下关,0428部队驻宾川,0429部队驻剑川,0430部队驻永平,0431部队驻弥渡,工兵分队驻邓川。日后,0427部队,改为35l08部队.部队进驻大理后,继续发扬人民解放军光荣传统,在抢险救灾与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显示了军民同甘共苦,患难与共的鱼水情意,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1979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和1984年的“两山”作战中克服重重因难.战胜种种艰苦。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稿神,取得了重大的胜利。为保卫边疆各族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保卫祖国的四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集体和个人.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崇敬和爱戴。1985年l0月,35108部队根据上级的整编命令,由乙种部队扩编为甲种部队.于1985年11月.编入35201部队建制.
师长:汪家道 李风岗 张景华
政委:段思英张心田周学臣
69.11.-85.11
师长:程振刚&
乔明来& 何其宗
石伦常& 胡志民& 吕登明
政委:弓晓文& 张志铭(代)
赵坤 李思怀
田兴明 陈有忠
大理11军部军务处苗志华处长王瑞涛,1952年参军,历任军委青干校学员,130师译电员、军务参谋、副连长,汉口高级步校学员、作训参谋,32师军务科科长,独立师炮团副团长、政委,独立师参谋长,250师师长,昆明陆军学院院务部部长,1990年退休。曾参加朝鲜金城反击战、西藏平判、中印边境反击战、中越边境反击战。
张启华,男,1950年3月生,汉族,贵州兴义人,大专学历,高级政工师,1969年2月入伍,1971年3月入党。历任昆明军区警卫团1营1连战士、文书,警卫团司令部军务股打字员,
32师96团司令部军务股打字员,32师司令部军务科打字员,11军司令部军务处打字员、保密员,11军政治部干部处干事,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学员,11军炮兵团政治处主任,贵州省军区教导大队副政委,现在单位贵州燃气集团,2010年3月退休,电话
张琦同志系河北省冀县人,1924年8月出生,1938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8月入党。历任指导员、团政治处主任、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师政委、陆军第十一军政委等职。联勤第二十二分部昆明工人新村干休所正军职离休干部张琦同志,因病于日在昆明逝世,享年86岁。来源:日《解放军报》。
赵坤,1929年8月生,江苏丰县人。原名赵道坤。194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3月参加革命工作。中将军衔。1941年3月参加八路军,任丰县第2区中队通讯员、丰县大队第2连文书、第2区交通站收发、区中队文化干事,湖西军分区第13团收发、冀鲁豫军区独立第1旅1团宣传队队长、晋冀鲁豫军区第11纵队31师91团警通连政治指导员,团政治处秘书、组织股股长。1949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野战军第17军49师政治部秘书科科长,第145团干部处处长,第11军31师团政治处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贵州省军区第2速成小学政治处主任,轻装师组织科科长,师政治部副主任,陆军第11军31师92团政委,贵州省军区安顺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昆明军区步兵学校政治部副主任,陆军第11军31师政委,陆军第11军副政委,昆明陆军学院政委、党委书记(1959年-1961年在解放军北京政治学院学习)。1985年9月-1990年6月任云南省军区政委、省军区党委书记,中共云南省委常委。1993年7月离职休养。后被聘任为云南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促进会顾问、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1988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
11军参加老山攻防战役的老首长老战友情况
安忠文--92团班长、战争英豪(也被称为"滚雷俊杰")、特等伤残军人,战后与昆明纺织女工邓阳昆结婚,当初震惊举国,邓阳昆成为女青年学习榜样.两年后离婚,安忠文目前故乡四川省攀枝花市疗养,邓阳昆在昆明过着一般人的生计.
白万明--32师侦查连指引员,师侦查科参谋,战后历任师高炮营教育员、贵州省军区政治部出产办主
任、军区自筹物资处处长.
蔡朝东--昆明军区政治部文化部干事,战后任昆明军区文化处副处长、昆明军分区政治部副团职干事.
在举国巡回演讲老山作战报告-《领会万岁》,成为"举国十大演讲家"之一.转业后历任云南省新闻出版局工会副主任、大关县县委副书记、县长、云南省委宣扬部文雅办副主任.现退休专注从事演讲事业,"亚洲演讲八大家"之一.
陈尔宽--94团团长,战后任云南省军区干部学校副校长,后转业任昆明市五华区民政局副局长、创建局副局长、房管局局长、创建局局长(副厅级).
陈培忠--14军副政委,战后历任14集体军政委、13集体军政委、云南省军区政委,1999年7月转业任云
南省委常委、纪委书记,2001年12月至2006年11月任云南省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省委党校校长,中心纪委委员.现退休居昆明.
陈刚--32师政治部宣扬科干事,战后任南京工程兵学院学员、干事、教员,后转业,现任天津市电
视台开拓部主任.战时被地雷炸坏的照相机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
崔毅--123团副团长,战后历任41师副参谋长、126团团长、40师副师长、西藏军区副参谋长、参谋
长,现任云南省军区副司令员.
傅全有--14军(甲)军长,战后历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总后勤部部长、总参谋长、中心军委委员、中心委员.现退休居北京.
傅体贤--炮4师政委,战后任云南曲靖军分区政委,现退休在昆明.
龚平--96团7连代连长、连长,战后曾任营长、团长、蒙自军分区参谋长,现任云南省德宏军分区司
顾爱国--11军宣扬处干事,战后任31师宣扬科干事、91团宣扬股长,不久转业到江苏省江都市,现任
市交通局党委书记.
葛代祥--95团政委,战后转业至四川省宜宾,历任宜宾地委宣扬部科长、宜宾市广电局副局长、宜宾电
视台台长、广播电台台长.
何等宗--11军副军长、14军军长,战后直接升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后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中心委
员.现退休在南京.
何世亮--95团副政委,战后转业,历任云南省保山市委宣扬部副部长、保山市边贸局长、保山日报总编辑.现退休在保山.
何益广--94团参谋长、团长,战后历任戒备2师守务5团团长、防备1师参谋长、文山军分区副司令员、
云南省军区副参谋长.
贺传信--32师司令部通讯科长,战后转业,历任湖南省临武县劳作人事局局长、公安局政委、县委督办员,现退休在临武县.
胡东年--32师司令部工兵科副科长,是11军作战受伤人员中职务最高的,战后伤愈归队任工兵科科
长,后转业至江苏省苏州市,任金闾区创建局书记、局长.
胡永常--94团2连连长,战后转业,任云南省临沧地区医院办公室主任、组织人事科长、政工师.
胡志明--92团团长、94团代办团长、团长,战后历任32师副师长、31师师长、山东省聊城军分区司令
员、济南警备区司令员,后转业任山东省交通厅副厅长.
蒋明芳--32师教育队副营职教员,尽责民工连职业,战后转业,任湖南省长沙市粮食学校保护干事、后勤科长、公司经理、学生科长、保护科长、湖南对外贸易工作学院捍卫处副处长、处长、助理调研员.
贾天权--32师侦查连班长,战后曾任排长、云南马龙县人武部副部长.
李合松--11军政治部主任,战后任云南省军区副政委,现退休在昆明.
李正直--32师侦查连班长,给予"侦查捕俘英豪"称呼,战后历任师警卫连排长、云南省军区教育大队副大队长、镇源县人武部长、剑川县人武部长.
李正贤--32师政委,战后任云南省军区戒备二师政委、玉溪军分区政委,现退休在昆明.
李国智--96团政委,战后转业,任人保昭通支公司经理、西双版纳支公司总经理,现任人保云南省分公司总经理.
李正泉--32师炮团战士,战倒退伍,目前四川省成都市,民营企业家.
李乾元--14军(甲)副军长,战后历任第1集体军军长、广州军区副参谋长、兰州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司令员.2007年退休.
李石元--新华社昆明军分辨社记者,战后历任新华社成都军分辨社记者、广州军分辨社副社长、社长等
职.现退休在广州.
廖锡龙--31师师长、11军副军长、军长,战后任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现任总后勤部部长、中
央军委委员、中心委员.
刘玉尊--32师师长,战后转业,任河北省唐山市人大副主任,现退休在唐山.
刘炳华--11军群联处干事,战后任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人武部科长、政委.现退休在昆明.
罗少平--96团2营营长,战后任32师教育大队队长,不久转业,任湖南省临武县石油公司支部书记、经理,现退休在临武县.
郎友良--92团政治处主任,战后历任团政委、31师政治部主任、31师政委、西藏军区副政委、重庆警
备区政委、云南省军区政委,现任西藏军区政委.
黎.富--32师副师长,战后历任14集体军副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转业后任云南省民政厅副厅长,
现退休在昆明.
陆绍喜--94团2连副指引员,战后转业,任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公本分局纪委、政治部干警.
马秉臣--11军军长、昆明军区后勤部部长,战后任成都军区后勤部长、军区副司令员.现离休居成都.
毛天鹏--11军宣扬处干事,战后沟通至贵州省遵义军分区,后转业.
蒙进喜--11军副参谋长、参谋长,战后任14军军长、昆明陆军学院副院长、贵州省军区副司令员、西
藏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副司令员,现退休在成都.
曲明耀--11军政委,战后任贵州省军区政委,现离休居昆明.
曲新勇--91团排长,战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师参谋长,现任40师师长.
史光柱--118团班长、代办排长,一级战争英豪,战后进去深圳大学中文系学习.2005年10月从师副政
委职位退休.现任中国残联作家联谊会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双目失明仍旧保持文学创作,宣告了众多诗歌、散文,出版了6部诗文集,17次获国度级文学奖,诸多著作被俄、法、英等国翻译并广为散布,其代表作为歌词《小草》.1990年被给予"举国自强榜样"称呼,2006年被选举为"举国十佳卓绝人物",2009年8月被推选为"举国100位新中国建立以来感染中国人物".
谭忠兴--31师政治部宣扬科战士,战后转志向兵,曾任成都军区《西南军事文学》编辑,因编辑出版长篇小说《落日》受到不公平解决,退伍后开办都得利文化散布有限公司任董事长,现兼任四川报国醇酒业有限公司形象总谋划.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汤宝才--11军宣扬处干事,战后沟通至云南省军区机关,后转业.
田兴明--32师政治部主任,战后任31师政委,在挨次公务运动中遇车祸受伤,提早退休.
王增钵--123团政治处主任,战后历任团政委,戒备一师政治部主任、文山军分区政治部主任、炮4师政委、14集体军政治部主任、副政委、云南省军区政委、西藏军区政委,现任驻港部队政委.
王耀军--31师炮团战士,战后破例提干,前后任云南省凉山军分区宣扬科干事、成都军区《国防时报》编辑、四川省军区政治部组织处干事、成都军区《战旗报》编辑、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武部政工科长.2004年转业,现任锦江区沙河商务生意区管委会副主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
王继堂--40师参谋长,战后历任40师师长,昆明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长、成都军区司令部作战部部
长,14集体军参谋长,成都军区副参谋长,云南省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驻港部队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2009年岁尾退休.
王佐明--123团副团长,战后历任123团团长、122团团长、41师副师长、武警41师师长、武警云南省总
队总队长、武警四川省总队总队长、武警森林指导部主任.
夏金辉--41师政治部宣扬科干事,战后历任112团政治处副主任、长沙政治学院教员、学院印刷厂厂
长,后转业在湖南省长沙市,任省总工会《湖南工人》报社副社长.
徐光芒--96团副团长、团长,战后转业至云南省公路局,任云路效力中央总经理.
谢振华--昆明军区政委,中心委员,战后任现职至昆明军区撤消,1985年12月-日帮助成
都军区做好原昆明军区精简改编职业,1985年被选为中顾委委员.后离休居北京.
谢共恩--11军组织处干事,战后转业,任云南省大理市人保公司办公室主任.
轩保祥--94团2连指引员,战后转业,任河南临颍县农发行干部.
杨.福--11军副政委,战后任成都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军区副政委,现退休在成都.
杨统时--32师政治部宣扬科副科长,战后历任宣扬科长、成都军区《战旗报》记者、云南省国防教导办公室副主任.现退休在昆明.
喻忠桂--31师政委,战后任云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贵州省军区政委,现退休在贵阳.
禹兵--94团政治处主任,战后任云南省军区干休所副所长、第一干休所政委,现退休在昆明.
张宝顺--94团政委,战后任云南省墨江县人武部政委,现退休.
张.秀--昆明军区司令员,兼任云南省委书记,中心委员,战后任现职至昆明军区撤消.1985年被选
为中顾委委员.日,在祝贺中国民众解放军建军80周年暨全军英豪榜样代表大会代表人马老干部发言.日,晨因患癌症在301医院辞世,享年95岁.
张新华--72野战医院护士,1988年医院取消后转业,现退休在贵州贵阳.
赵琼生--94团2连通讯员,战倒退伍,碧生源常润茶效果怎么样,在云南省大姚县某乡广播站职业.
赵宗岐--11军司令部侦查处长,战后历任118团团长、西藏军区52旅旅长、西藏军区副参谋长、参谋
长、14集体军军长,现任济南军区参谋长.
周忠仕--40师政治部宣扬科科长、118团代办副政委,战后历任118团政委、40师政治部主任、云南思
茅军分区政委.
朱启--41师副师长,战后历任师长、14集体军参谋长、副军长、贵州省军区司令员、14集体军军
长、成都军区参谋长、北京军区参谋长、司令员,中心委员.现退休在北京.
邹荣禄--94团政治处宣扬股长,战地歌曲《我爱老山兰》词作者,战后任营教育员、云南省军区戒备二师5团政治处副主任、师bao
亲历对越作战将军:不能说杨得志比许世友打得好
作者:张景华 林儒生,
我是山东省汶上县九区张董村人,在私塾读书时,受到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老师影响,于1938年底和两个要好的同学走上了投笔从戒、抗日救国的道路。那年我不到15岁,在八路军山东纵队6支队1团2连当了战士。当时战斗生活十分艰苦,每天都是要行军打游击战。为了打击敌人和避开大股敌军,什么办法都想到了。为了迷惑敌人,我们就反穿着鞋行军。当时也没什么军服(参军第2年曾发过一套),和老百姓穿得差不多。晚上宿营根本不敢脱衣服睡觉,因为随时会有敌情。时间一长,身上生了虱子。一次,我回家探望,妈妈看见了,她心疼地哭了,说什么也不让我再干八路了。但我说服了家人,又回到了队伍上。
[张老在战斗中不断地成长进步、到建国前夕,他已是人民解放军第5兵团第17军第50师第149团团长了,但他也两次负伤。尤其惊心动魄的一次遇险发生在建国之初,他从贵州去南京军事学院上学的路上,突遭土匪伏击,张老夺过机枪和警卫班拼死突围,紧要关头,友邻部队赶到,他才顺利突围。]
1950年12月,我在军事学院高级系学习。1951年国庆周年阅兵时,我是军事学院方队第4排第4人。当晚毛主席接见并宴请我们,按规定,每人只许向主席敬一次酒,但我多敬了一次,因为我太激动了。1952年毕业,1955年我任陆军第49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年,我率部参加了平息四川藏区的达赖集团叛乱。
05/02 01:10
第54集团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个集团军之一,于1985年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改编而成.原代号为54774部队,现为71521部队,集团军装备先进,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重装的三个王牌快速反应集团军之一. 虎胆霸王军--54军(上) 虎胆霸王军--54军(下) (战友社区)
08/17 18:36
第44军130师54军133师134师135师 1958年7月,54军主力从朝鲜撤军,134师于5月先期回国,54军从朝鲜回国后,军部驻重庆,130师驻防四川雅安:135师驻四川江津:134师在甘肃,平叛结束后驻四川南充.部队回国即进行裁员简编.135师后勤副师长莫跃文带一批干部转四川成都无缝钢管厂,其中130师有389团政治处主任.134师400团团长汪学太转南充搞石油.130师副师长陈德志转业到宜宾高压电器厂任党委书记.1958年--1965年由130师转业的干部如下: 师机关 财务科科长张
02/13 16:56
十, 智勇霸王军-54军 54军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霸王军,号称&能打能抢,两头冒尖&的尖刀部队,敢于以少胜多,孤单作战,能拼,能打,能钻,能胜,战法奇异,是一支敢于创造奇迹,以&智,勇&闻名的王牌军. 丁盛少将 第54集团军是我军的'拳头'部队,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伐铁军',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它是一支合成部队,在建国初期由44军.45军合并,84年又与43军127师合并而成.组成54军的三支部队都是历史悠久,战功显赫的精锐之师.建国以来的历次对外作战,54军部队
05/20 23:27
关于昆明军区11军.14军.54军 [公社帖] 文章提交者:quzijie188 加贴在 陆军论坛 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32-0-1.html 陆军第54军(1968年10月划归昆明军区建制) 军长:韦统泰 政委:谢家祥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副军长:白 斌.韩怀智.董占林 副政委:钟 池.兰亦农 参谋长:耿志刚 政治部主任:梁大门 根据中央军委日电示,昆明军区决定由当时的滇西领导小组负责组
10/20 21:25
陆军第54军(1968年10月划归昆明军区建制) 军长:韦统泰 政委:谢家祥
副军长:白 斌.韩怀智.董占林 副政委:钟 池.兰亦农
参谋长:耿志刚 政治部主任:梁大门 根据中央军委日电示,昆明军区决定由当时的滇西领导小组负责组建一个简编部队,代号定为陆军第0425部队,机关和部队,由滇西领导小组.7611部队(13军?).边防一支队和从7582部队(14军).025l部队(54军).云南省军区.昆明步校.昆明军区直属队.炮兵某部等单位抽调部(分)队与干部战士组成,辖
10/11 10:57
雨 的 讲述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的九个军作战经过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遵照中央军委日命令和日命令,以来自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武汉军区.成都军区的9个陆军军为主力,发起了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战争持续28天,至3月16日结束. 11军:这里的11军不是当年刘邓大军麾下,由陈锡联率领的中野3纵,而是1969年11月在云南大理重新组建的新部队,是一个下辖两个师(31师.32师)的简编军.本来对越作战按照军委12月8日命令,11军没有参战任务.由于越
12/29 10:26
解放军54军六二年痛歼印军11旅之回顾
[前言] 日 ,中央军委.总参电令组成由陆军第五十四军军长丁盛任司令员兼政委的丁指,统一指挥陆军第一三0师.昌都军分区前指所辖部队以及其他加强部队,共四个团的兵力,对入侵中印边境东段中方瓦弄地区之敌印军十一旅进行自卫反击作战.战斗于 11月16日 4时40分发起,经过10小时激战,印军前沿主阵地绝大部分被攻克,印军第四军军长考尔中将和第十一旅旅长,带部分人员于14时许乘飞机逃跑.至20时40分,解放军全部攻占瓦弄,瓦弄之印军除被歼一
07/26 16:22
[对越自卫还击战] 浴血南疆--第54军第160师对越自卫反击战纪
浴血南疆--第54军第160师对越自卫反击战纪实[1] 雄风依旧130 心中永不磨灭的是军魂 --纪念对越自卫反击战三十周年 谨以此文献给第54军第160师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和他们的亲人们!献给曾经在这支部队战斗.生活过的战友们!献给为共和国而战的勇士们!! 前言 三十年,弹指一挥间!日至3月16日,我英雄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军第160师,在中央军委和广西东线广州军区前指的指挥下
05/29 02:36
四野第四十五军 军长:黄永胜.陈伯钧:政治委员:邱会作: 副军长:张天云:副政治委员:王逸群:政治部主任:段德彰.王逸群: 参谋长:黄鹄显.雷震:后勤部部长:刘锡山.孔瑞云: 第一三三师(由第二十二师改称) 师长:张万春:政治委员.谢明: 第一三四师(由原第二十三师改称) 师长:钟明彪.曲鹄显:政治委员:谢家祥: 第一三五师(由原第二十四师改称) 师长:丁盛:政治委员:韦祖珍(壮族): 第一五八师(由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四师改称) 师长:李道之:政治委员:王晓生: 吕炳安(),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O18年戊戍狗年银质纪念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