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韩的名字帝国是什么

从大韩帝国到大韩民国,韩国人为什么喜欢“韩”字?韩国号的来历
我的图书馆
从大韩帝国到大韩民国,韩国人为什么喜欢“韩”字?韩国号的来历
以前我在文章中经常用韩国指代1897年至1948年的整个朝鲜半岛,很多读者觉得有问题,说韩国是1948年建国的,怎么能用韩国指代整个朝鲜半岛呢?实际上1897年至1948年,整个朝鲜半岛的国号是“韩”。(1897年朝鲜高宗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当时的清政府采取的是默认态度,既不承认,也不否认。)1897年至1919年是大韩帝国时期,1910年根据《日韩合并条约》,日本正式吞并韩国,朝鲜半岛进入日治时期,1919年一部分韩国国内的有识之士不甘心当亡国奴,流亡到中国,在中国上海建立了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二战胜利以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成员并没有在南北朝鲜建立政权,后来的韩国李承晚政权与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没有多大的关系。但是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国歌、国旗以及国徽的主要标志均被1948年在南方建立的大韩民国继承。(在上海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中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太极旗)所以说韩国人认为韩国国号由来已久,特别珍惜这个“韩”字。大韩帝国——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大韩民国都是一脉相承的。同时韩国国号的这个“韩”字也有相当的历史文化内涵。古朝鲜朝鲜半岛最早的国号是朝鲜,有檀君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朝鲜王朝。其中的檀君朝鲜带有神话传说的色彩,类似于中国三皇五帝时期。(箕子朝鲜)箕子朝鲜是商纣王的伯父箕子建立的,商朝灭亡以后,箕子带领商王室与贵族东奔朝鲜,建立箕子朝鲜国。汉朝初年,燕王卢绾出逃匈奴,卢绾的部将卫满率领燕国的军队东渡鸭绿江,灭亡箕子朝鲜,建立卫满朝鲜。(卫满朝鲜)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属于古朝鲜,这两个政权都与中原文明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箕子在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孔子说殷有三仁,“三仁”就是微子、箕子、比干。所以在明代的时候,朱元璋认为“朝鲜”这个国号更好,朝鲜半岛的人也觉得朝鲜这个国号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内涵,于是李成桂建立的政权的国号就是“朝鲜”,史称朝鲜王朝。三韩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有三个国家,这三个国家就是马韩,辰韩和弁韩,朝鲜半岛南部也被称为三韩之地。(三韩)朝鲜这个国号实际上比三韩这个国号历史要悠久,箕子朝鲜在西周初年就有了,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46年,箕子朝鲜的年代至少是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而三韩是在战国晚期才出现的。在卫氏朝鲜时期,朝鲜半岛北部是卫氏朝鲜,南部是三韩,卫氏朝鲜曾经阻止过三韩向汉朝进贡。卫氏朝鲜由于是燕王的部将建立的,所以汉朝始终对卫氏朝鲜不放心,并且卫氏朝鲜还想称霸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后来汉武帝发兵辽东,灭了卫氏朝鲜,在朝鲜半岛北部建立汉四郡。(汉四郡)汉四郡设置以后,朝鲜半岛北部大量的人口开始南迁,从而促进了三韩之地的开发与发展。(汉四郡与三韩)东汉、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又出现了高句丽、百济等政权,朝鲜半岛北部汉四郡的管辖区域,逐渐被高句丽侵夺。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中原大乱,根本无暇顾及朝鲜半岛。高句丽称霸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同时,在南方还有百济和新罗并立,百济其实也是高句丽王子建立的国家。三韩之中的马韩被百济灭亡,辰韩、弁韩后来被新罗吸收。韩国人为什么喜欢用韩国号?在明朝的时候,朝鲜半岛的人对中原文化是倾慕的,所以喜欢用朝鲜这个古国名,因为箕子朝鲜、卫满朝鲜与中原政权有非常紧密的关系,并且这两个政权还是在朝鲜半岛的北部。满清入主中原以后,朝鲜王朝的读书人对清朝是鄙视的,认为清朝是夷狄,在华夷之辨的意识形态之下,高丽、百济都带有夷狄色彩,因为高丽和百济都是中国东北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所以不喜欢高丽和百济这两个国号。(中华意识下的世界秩序)华夷之辨的意识形态之下,同时也有朝鲜民族自己的民族意识,所以朝鲜王朝的士人更多的倾向于朝鲜、三韩、新罗这三个国号。古朝鲜代表中华文化,三韩、新罗因为是南方政权,代表韩民族自身。所以朝鲜王朝时期,官方的国号是朝鲜,民间喜欢用三韩之地指代朝鲜。近代以后,华夏文明面对西方文明开始呈现出式微的状态,中国人自己都觉得华夏文明是弱势的,何况汉字文化圈的朝鲜、越南、日本这些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代表朝鲜民族自身的“韩”国号越来越受到青睐。(代表韩民族文化的韩服)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清政府开始放弃对朝鲜半岛的宗主权。1897年,朝鲜国王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大韩帝国,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三韩的国号。(大韩帝国时期首尔的有轨电车)韩国的国号来自三韩,同时“韩”在韩语中也被认为有“伟大”、“领袖”的意思。这就是韩国国号的由来。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热点追踪:扒一扒“宇宙帝国”历史
TA的更多文章
热点追踪:扒一扒“宇宙帝国”历史
由来:这几天看了韩国在平昌冬奥会的拙劣表演和无耻行径,决定扒扒南朝鲜的历史,把它的老底给扒个干净。在朝鲜半岛上有两个神奇的国家,一个是在“主体思想”领导下胜天半子的鑫胖;另一个就是我们的猪脚,具有神奇光环,曾经创造宇宙,大战赛博坦星人,力克M78星云,让先驱震惊,神印俯首,收割者害怕,雷布郎多星人下跪,被誉为全人类守护者,最后极限萎缩到历史上威震中华半域的大寒皿国思密达!(当然全部是在扯淡!)以下资料来自于百度百科:大韩民国(韩语:????),简称韩国,别称南韩或南朝鲜。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南部,总面积约10万平方公里(占朝鲜半岛总面积的45%),主体民族为朝鲜族,通用韩语,总人口约5041.85万(2014年),首都为首尔(汉城)。韩国三面环海,西濒临黄海,东南是朝鲜海峡,东边是日本海,北面隔着三八线非军事区与朝鲜相邻。朝鲜半岛,周为箕子封地与三韩领土,汉武帝在朝鲜设置汉四郡,后为新罗、高丽、百济时代,李氏朝鲜时期获得统一,为中国明清两朝的藩属国,清末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正式脱离与中国的藩属关系。1910年朝鲜半岛沦为日本殖民地,日光复取得独立。1948年8月和9月,依北纬38度线,朝鲜半岛南北先后成立大韩民国(美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苏联)。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坑美援朝),日依朝鲜停战协定,朝韩(中美)双方停战。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政府实行了“出口主导型”开发经济战略,创造了被称为“汉江奇迹”的经济高速增长期,并跻身“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是一个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PEC、世界贸易组织和东亚峰会的创始成员国,也是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和联合国等重要国际组织的成员。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经济进入中速增长期。产业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钢铁、造船、汽车、电子、半导体、化工、文化、纺织等产业产量均进入世界前10名。大企业集团在韩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主要大企业集团有三星、现代汽车、SK集团、LG等。历史详细介绍:讲个笑话:一向带着三重标准看中国历史的国际史学界也不承认南朝鲜的所谓历史远古神话:来自于高丽王朝所著《三国史记》(半意淫)、《三国遗事》(纯粹野史+意淫)这几部书最大的功绩是把生于中国,活动在中国,自认为也是中国的高句丽划给了棒子,顺便把太伯山变成长白山,让南朝鲜的意淫有了所谓历史根据。《三国遗事.纪异》曰:“古记云:昔有(天神)桓因,庶子桓雄,数意天下,贪求人世,父知子意,下视三危太伯可以弘益人间。乃授天符印三个遣往理之。雄率徒三千,降于太伯山顶檀树下,谓之“神市”,是谓“桓雄天王”也。将风伯、雨师、云师,而主谷、主命、主病、主刑、主善恶,凡主人间三百六十余事,在世理化。”&“时有一熊一虎同穴而居,常祈于桓雄,愿化为人。时神遗灵艾一柱,蒜二十枚曰:尔辈食之,不见日光百日,便得人形。熊虎得而食之,忌三七日,熊得女身,虎不能忌,而不得人身。”&“熊女者无与为婚,故每于檀树下,咒愿有孕;雄乃假化而婚之。孕生子,号曰檀君王俭,以唐高即位五十年,都平壤,始称朝鲜。”(史称“檀君朝鲜”)&翻译:这本书说,当时天上神的桓因,有个儿子桓雄,数次想下到人间,他爹了解儿子的想法后,看到三危山(这是我们的)和太伯山(今平安北道妙香山)可以俯视人间,于是把他儿子派到那里去。另外率领附属管理人间事务。(太多,懒得一个个翻译,反正都把中国的照抄)当时洞穴里有一只老虎一只熊,向桓雄祈祷变化为人。桓雄给它们艾草一只,大蒜头子二十枚,(你就这么忽悠)告诉他们吃完之后一百天别见光就变成人了。老虎没忍住,狗熊成了女人。女人没有可以成婚的,就日夜到檀树下在祈祷,桓雄变化人形与她交合,生了个儿子檀君,在平壤建国,始称朝鲜。(抄黄帝还抄的这么恶心)韩国教科书修改远古史:一是将韩国青铜器的起始年代从现有的“公元前1000年” 修改为“公元前2000年到公元前1500年”。韩国原历史教科书指出,在新石器时代以后,朝鲜半岛在公元前10世纪前后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中国东北在公元前15~13世纪就进入了青铜器时代。2006年版高中国史教科书的“古朝鲜和青铜器文化”篇章中有注释说“学界虽有异论,但朝鲜民族的青铜器时代可以从公元前10世纪追溯到公元前20 ~15世纪”。而新版教科书则以更肯定的语气将这一注释纳入正文,并修改为“新石器末的公元前2000年前后,由中国的辽宁、黑龙江阿穆尔河和沿海州地区传入的隆起纹陶器文化和此前的栉纹陶器文化共存了约500年,韩半岛于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正式进入了青铜器时代”。这一改,朝鲜半岛青铜器时代比原先提前了500年到1000年。(接着编)真实历史:《山海经》海内经:“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天毒。”“朝鲜在列阳,东海北,山南。列阳属燕。”考古证实,在数十万年前,朝鲜半岛之上已有原始人类居住。朝鲜新石器文明和青铜文明起源一部分来自于我国东北,不排除本土起源可能。关于朝鲜起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如今尚无定论。主要观点是朝鲜是箕子朝鲜后裔(主流),但是箕子朝鲜由商周时代的移民与原土著居民组成,原土著居民究竟来自何方则无定论。日本有说法称为日本绳纹时代移居形成;朝鲜则自认是从欧亚大陆迁徙而来,并且还是日本北部居民祖先;但同时不排除我国东北居民迁移的可能。(存疑)中华历史部分:箕子朝鲜:箕子是中国商朝末年遗臣,姓子,名胥余,称箕子。箕子与比干、微子启(宋国祖先)并称为帝辛时期的“三贤”,也就是孔子在《论语·微子》中称赞的“三仁”。司马迁《史记·宋微子世家》认为是周武王先向箕子请教,箕子告以《洪范》,武王就以朝鲜作为奖赏。班固《汉书·地理志》则认为,箕子来到古朝鲜的时间是在商末,而不是武王灭商以后。后来周天子封箕子于朝鲜,只是承认一种既成事实。朝鲜的早期历史文献,如《三国史记》、《三国遗事》等,也都赞同这种说法,并基于儒家文化观认为箕子王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檀君滚粗)。也有说法认为箕子朝鲜不在朝鲜半岛,而在我国东北地区大部和朝鲜半岛一部分(吕思勉)。但有一点不容置疑,箕子朝鲜带去了中原商周王朝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东北及朝鲜半岛发展。据《汉书·地理志》记载,箕子入朝鲜后,带去了先进的文化。他以礼义教化人民,又教给耕织技术,并产生了自己最早的成文法——《乐浪朝鲜民犯禁八条》。这一系列举措促使朝鲜由早期石器青铜文明快速向奴隶制和封建制社会转变。箕子朝鲜是正统中原王朝延伸,朝鲜、韩国官方史均不承认箕子朝鲜是朝鲜的历史。箕子朝鲜经历整个周王朝时代,曾归属燕国,在秦末时期为燕人卫满所灭亡,进入卫氏朝鲜时代。卫氏朝鲜:卫氏朝鲜存在时间是公元前194年~前107年。于中国西汉初年时,由燕国人卫满(姬姓卫氏,卫国宗室后裔)率千余人进入朝鲜,推翻箕子朝鲜自立。卫满率领部属刚来朝鲜时,得到朝鲜王箕准的礼遇。箕准拜他为博士,赐给圭,封给西部方圆百里的土地。公元前194年,羽翼已丰的卫满,派人向箕准假传汉朝要派大军来进攻,请求到准王身边来守护。箕准许诺了卫满的请求。于是卫满趁此机会,率军向王都王俭城(今朝鲜平壤)进发,一举攻占王都后,自立为王,国号仍称朝鲜,历史上称其为“卫氏朝鲜”。随着卫氏势力的日益雄厚,卫氏朝鲜不但自己不肯再向汉朝通商朝贡,而且还阻碍邻近真番等小国与汉朝通商朝贡,甚至于杀害汉朝使臣(汉书,苏武传:朝鲜杀汉使臣,平为四郡)这彻底激怒了汉武帝,元封二年秋,汉武帝发兵5万,由楼船将军杨仆率领一支,从齐地渡过渤海;由左将军荀彘率领一支,从陆路出辽东,水陆两路联合攻打右渠王。公元109年,卫氏朝鲜覆灭,改为乐浪、临屯、玄菟和真番四郡。高句丽:中国东北民族(重点)高句丽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北部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其人民主要是濊貊和扶馀人,后又吸收些许靺鞨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据推测,高句丽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濊貊人和一部分扶余人组成的。“濊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我国东北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扶余是渔猎农耕民族,与周边游牧民族不睦,并且深受中原文化影响,文明较为先进,所以传说扶余王族朱蒙建立高句丽国,扶余人居于领导层是较为可信的。高句丽在立国之初便是农耕国家,这使得它可以依赖于辽东的肥沃土地,厚重矿藏稳步发展农业、经济、军事,并通过武力逐步吞并周围的游牧小民族,抢夺辽东,汉四郡故地,奠定与中原王朝竞争的基础。高句丽自立国以来,与西汉,东汉,曹魏,西晋,鲜卑慕容,北魏,北周屡有争端,互有胜负,但真正为世人了解的还是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和唐太宗征高句丽,还有唐高宗最终灭亡高句丽。那为什么一定要灭高句丽:高句丽不是游牧部落,它是典型农耕国家,具有巨大的生产力和生产潜力,加之辽东的丰沛资源,制造的兵器优良,能出产大量粮食。其尚武的本性,再加上本身也是中华文化一份子,(高句丽的神灵祭祀从女娲、伏羲、炎黄二帝、三足金乌到道教佛教神灵,已经是铁证)极易对整个辽东产生巨大影响,又加之一向的不合作态度,对王朝的统治构成了严重威胁。高句丽绝大部分在东北朝鲜、韩国历史部分,朝鲜的真正起源:三韩《后汉书·东夷列传》韩有三种:一曰马韩、二曰辰韩、三曰弁辰。马韩在西,有五十四国,其北与乐浪,南与倭接,与倭为近亲属也,辰韩在东,十有二国,其北与同族之濊貊接。弁辰在辰韩之南,亦十有二国,其南亦与倭接,与倭亦为近亲之属也。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地合方四千余里,东西以海为限,皆古之辰国也。马韩最大,共立其种为辰王,都目支国,尽王三韩之地。其诸国王先皆是马韩种人焉。可以由此看出,所谓的檀君、高句丽什么的全是在扯淡,三韩是今天朝鲜的真正主要起源。三韩早期应该是类似于部落联盟状态,受到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朝、高句丽以及后来诸代中原王朝影响才开始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行转变。三韩是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后4世纪左右朝鲜半岛南部三个部落联盟,包括马韩,辰韩和弁韩。 其中马韩是三韩中最强大的,被三韩拥立为“辰王”,定都目支国,统领三韩之地。4世纪时,中国扶余诸部建立了百济国,辰韩中的最强大的斯卢部统一辰韩,建立新罗国,弁韩则逐渐融合成为伽倻国,后又被新罗国所兼并。新罗后来又吞并了百济和高句丽领土,形成了现代朝鲜的雏形。(所以说现代两个朝鲜乃至于高丽跟高句丽没毛线关系,高句丽跟高丽棒子可以说是灭族、灭国之仇,就算是真有高句丽遗民也先砍死高丽棒子再说)以下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高丽(918年-1392年),又称高丽王朝、王氏高丽,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公元918年泰封君主弓裔部下起事,拥立王建为王,935年合并新罗,936年灭后百济,实现了“三韩一统”。高丽都城为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11世纪中叶后以千里长城与辽、金为界。西北在12世纪的高丽睿宗时期达到鸭绿江沿岸,东北在高丽末年的恭愍王时期抵达甲州(今甲山郡)、吉州(今吉州郡)一线。高丽历经34代君主,共475年,对外先后向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契丹(辽朝)、金朝、蒙古(元朝)、明朝等大陆国家称臣,并曾与契丹、女真、蒙古等北方民族爆发战争。(就是因为王建瞎起名才使后人把高丽棒子当成了高句丽)李氏朝鲜:“朝鲜”一词本为东方古国的国名,高丽王朝开始将本国与“朝鲜”挂钩,并成为其别称。朝鲜王朝(1392年—1910年),又称李氏朝鲜,简称李朝,是朝鲜半岛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封建王朝 。1392年,李成桂建国,定都于汉阳。明太祖朱元璋赐名朝鲜,意为朝日鲜明之国。朝鲜王朝的国土大体上相当于今天朝鲜和韩国的总和,北方以鸭绿江和图们江同中国为界。朝鲜王朝的首都初在高丽王朝的故都开京(今开城,又称松都),1395年定都于汉城。1398年,第一次王子之乱后再度迁都开京;1400年,第二次王子之乱后最终定都汉城(今首尔)1896年,朝鲜高宗在俄国的支持下,“升级”为伪政权大韩帝国,从此李氏朝鲜改国号为“韩”。1904年,日俄战争俄国战败,朝鲜政权彻底被日本控制。1905年,签订《乙巳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日本的势力控制整个半岛。1906年,日本在朝鲜设立日本派出的“统监”政权。1907年,日本强迫高宗退位,由皇太子继位,即朝鲜纯宗。1909年,日本第一任驻朝统监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刺杀。1910年8月,日本迫使大韩帝国签定《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吞并朝鲜半岛,设立朝鲜总督府,进行殖民统治。日本将大韩帝国王室封为日本贵族,逼迫李熙退位,拥立李拓。日,因日本禁止在学校内使用朝鲜语,朝鲜半岛展开大规模反抗活动。柳宽顺等青年学生在汉城(今首尔)钟路区的塔洞公园发表“三一独立宣言”,并把独立宣言传遍全国。这些独立活动唤起人民的反抗意识,民众冲击各地的日本警察机关,而引致日本警察的暴力镇压。史称“三一运动”。同年,朝鲜独立运动领导人先后在海参崴、上海、汉城成立临时政府。最后,三处临时政府合并于上海“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临时政府获得孙中山领导的护法政府以及法国、波兰等国的承认。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临时政府几次迁移,最终于1940年9月迁至当时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重庆。此时,中国重庆成为两个国家的首都,分别为中华民国战时首都和大韩民国临时首都。在中国政府帮助下,朝鲜复国运动人士在中国成立“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队”。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临时政府于12月9日向日本宣战。日,中国军事委员会决定将两支武装合并为韩国光复军,交由临时政府直接统辖。日,大韩民国临时政府迁回国内,光复军也于次年返国。北南分治:日,根据盟国协议,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和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以南为美军受降区。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半岛南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10月,苏联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朝鲜人民,到12月苏军全部撤离。半年以后,美军也宣布从南部撤军,但留下了为数众多的驻韩美军。950年6月25日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爆发。27日,美国正式参战。至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美韩联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伪联合国军在朝鲜半岛西海岸仁川港登陆,开始大举北犯,直到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0月25日赴朝参战,把敌军从鸭绿江边逐回三八线附近,日美国政府被迫同意在开城举行停战谈判,并于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韩国人这种不要脸的心态与他的历史不无关系,一方面长期受中华文化熏陶;另一方面近千年时间作为中原王朝的附属,就连死不要脸抢过去的高句丽也是一直压着他打。这种极度的反差导致不平衡和自卑最终演变成现在的无赖和不要脸精神。但实际上中华历史上对各个属国除了要求进贡之外并没有太大的欺压,而是积极将文化往外散播,而不是将其当作殖民地去管理。如果以现在的国家观念去看的确是侵犯主权,但是对比于同时代其他帝国对殖民地的掠夺,只能说我们还是心太善良。千年教化出这些玩意[转载]大韩帝国&&灭亡内幕
“朕以否德,承艰大之业,临御以后至于今日,关于维新政令,亟图备试,用力未尝不至。由来积弱成痼,疲弊到于极处,无望时日间挽回之施措,中夜忧虑,善后之策茫然。任此而支离益甚,自抵不得收拾于终局,则无宁托大任于人,不如奏完全之方法,革新功效。故朕于是瞿然内省,廓然自断,兹以韩国之统治权,让与于从前亲信依仰之邻国——大日本皇帝陛下,外以巩固东洋之平和,内以保全八域之民生。惟以尔大小臣民,深察国势与时宜,勿为烦扰,各安其业,服从日本帝国文明之政,共受幸福。朕之今日此举,非忘尔有众,亶出于救活尔有众之至意。尔臣民等克体朕之此意。隆熙四年八月二十九日。”
日,历史将铭记这一天,作为大韩帝国存在的最后一天,必将载入史册,永为朝鲜韩国百姓铭记于心、居安思危。这一天,大韩帝国首都汉城,驻韩日本军、警、宪继22日后再度全员出动,在城门和要冲处戒严,在刺刀的威逼下,韩国末代皇帝李坧颁布《让与诏书》。这道诏书的颁布,意味着延续519年的朝鲜王朝暨14年的大韩帝国宣告灭亡,意味着朝鲜连成为日本的保护国、傀儡都做不成,意味着日本作为后起的帝国比欧美列强还要心狠手辣,欧洲殖民者一般会保留附属国保护国的君主和政府作为傀儡实行间接统治。
&&&&同样是在这天,日本驻韩国太上皇——韩国统监府公布了《日韩合并条约》全文。与《日韩合并条约》同时公布的还有明治天皇的《合并诏书》、纯宗皇帝的《让与诏书》和寺内正毅的《谕告》,又在当天发布了一系列法令,其中第一项就是“韩国国号自今日改称朝鲜”,自此韩国在日本的命令下又恢复了“朝鲜”的称呼。日本天皇的诏书中还宣布册封纯宗为昌德宫李王,意味着大韩帝国“皇帝”被降为日本李“王”,太上皇高宗降为德寿宫李太王,皇太子李垠降为李王世子,名义上列入日本皇族,但这也仅仅是名义上的,朝鲜王室是根据日本《朝鲜贵族令》并入日本王室,只相当于日本的藩王,比日本亲王低一等。
&&&朝鲜王朝在光绪二十年(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前是中华帝国的属国。在甲午战争期间,日本控制朝鲜政权,强迫其废止与中国的宗藩关系。<font COLOR="#月17日,战败的清朝政府在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中被迫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承认朝鲜独立。
韩宫喋血&&
日本在甲午战争期间,后将原先执政的亲华的朝鲜王妃即闵妃赶下台,扶植以金弘集为首的朝鲜亲日政权,实行“甲午更张”,表面上是要帮助朝鲜实现近代化,实则加紧对朝鲜的控制,着手实施将朝鲜变为“保护国”的措施,朝鲜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
日凌晨0时,20多名日本浪人从麻浦的《汉城新报》社倾巢而出,风驰电掣般地齐聚于汉城郊外孔德里之大院君别庄,还有荻原秀次郎率领的6名穿便服的警察也来了。当时守卫大院君别庄的巡检都已入睡,于是浪人把他们迅速制服,囚禁在南屋。此外,日本警察还夺了朝鲜巡检的衣帽,伪装成朝鲜人。5时30分左右,大院君一行抵达景福宫,在景福宫正门光化门前遇到了国友重章率领的从巴城馆赶来的一队浪人,以及骑马赶来的陆军中佐楠濑幸彦。人员全部到齐后,日本人正式开始“狐狩”行动。
&&&&日军大举进攻景福宫之光化门,由伪装成朝鲜人的日本警察翻墙,朝鲜的训练队联队长洪启薰和军部大臣安駉寿率侍卫队一个中队的兵力(约200人)奋起抵抗,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日军击溃,洪启薰战死,安駉寿逃走,日军和浪人们冲入景福宫,这时是5时50分左右。
&&&&此时日军的一个小分队护送大院君到康宁殿;其余人在安达谦藏和冈本柳之助的率领下直扑闵妃居住的乾清宫。乾清宫位于景福宫的后部,由长安堂、坤宁阁、玉壶楼等建筑组成,之间以走廊相连。当时闵妃和她的丈夫高宗李熙、王太子李坧都在乾清宫中的长安堂,早些时候闵妃也得到了日本人将要取她性命的风闻,询问近臣郑秉夏是否该出宫躲避,郑秉夏回答说:“日兵之入阙,欲为保护圣躬,臣已揣知,少无疑惧。”&闵妃轻信了他的话,便离开高宗和太子,前往自己居住的坤宁阁了。日军和浪人在攻打乾清宫时,侍卫队大多数四散奔逃,但仍遭到美国军事教官戴伊指挥的20名侍卫队的抵抗,不过很快被打败。日军突破乾清宫后,杀向闵妃所居的坤宁阁,杀死了前来阻挡的朝鲜宫内府大臣李耕稙。日本人在乾清宫中,遇到宫女就大开杀戒。日本浪人身着西服,在冈本柳之助一声令下“抓狐狸”以后,就开始袭击殿堂内部。
<img NAME="image_operate_31906"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3.sinaimg.cn/mw690/003twzCGzy6X2IgoIVQ72&690" WIDTH="690" HEIGHT="338"
ALT="[转载]大韩帝国&&灭亡内幕"
TITLE="[转载]大韩帝国&&灭亡内幕" />
&&&&日本人侵入乾清宫以后,闵妃化装成了宫女躲起来。日本人闯入乾清宫内殿,搜遍闵妃居住的坤宁阁中的各个居室和每个角落。坤宁阁内顷刻间乱作一团,充斥着宫女们的惨叫声和日本人的咆哮声。入侵内殿的中村楯雄在坤宁阁内发现一个正在躲避的女人,她就是闵妃。中村抓住闵妃的头发,把她拖出来,顺手就是一刀,另一名浪人藤胜显也向闵妃一阵猛刺,杀害了闵妃。事后日本凶手们都得意洋洋,寺崎泰吉赋汉诗一首,写道:“宫中暗澹云深处,不斩雠敌斩美人”。藤胜显后来将自己刺杀闵妃的“肥前刀”捐给日本福冈的栉田神社,刀上写着“一瞬电光刺老狐”,神社的介绍是“斩韩王妃之刀”。这成为日本杀害闵妃的重要物证。
<font COLOR="#95年10月8日,日本人在“乙未事变”中杀害了亲俄的朝鲜王后闵氏,又嗦使金弘集内阁实行一系列“改革”,如实行太阳历、颁布断发令等。这些都严重伤害了朝鲜人民的民族感情。人们高呼“头可断,发不可剪”,第一次义兵运动迅即展开并蔓延全国。而俄罗斯帝国则深恐日本干预朝鲜内政限制了其在远东的扩张,因而派军舰停泊朝鲜仁川港,“支援”朝鲜反抗日本。
<font COLOR="#96年2月,在当时的亲俄派大臣李完用、李范晋等人的劝诱下,朝鲜高宗李熙率王族前往俄国公使馆避难,史称“俄馆播迁”。俄馆播迁事件改变了朝鲜国内的政治力量对比,使亲俄派的实力膨胀,随后亲日的金弘集内阁迅速倒台,日本在朝鲜的扩张得到遏制。俄馆播迁事件平衡了日、俄在朝鲜半岛的势力,这种外部局势为后来的大韩帝国建立创造了条件。
第一轮称帝
朝鲜国王称帝有两轮过程。第一轮是亲日开化派策划的。早在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就提出过“国王称帝”的法案。甲午战争爆发、日本控制朝鲜后,朝鲜实行“甲午更张”,称帝之议再次浮上水面,据说当时的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曾提议国王高宗称皇帝,不过未被朝鲜采纳,只是将国王升格为“大君主陛下”的称呼。&其他称呼也提升了,比如称“朕”、“诏”等,唯独没有称帝。甲午战争后,朝鲜的亲日派开始策划国王称帝,特别是闵妃被害的“乙未事变”以后,更是加紧了称帝步伐。在闵妃被害7天后,<font COLOR="#95年10月15日,朝鲜内阁举行会议,讨论称帝事宜。据时任外部大臣金允植的记录,“今日阁议,以我国处东洋两帝国之间,素称自主独立,而尊号尚迟,有碍时局,奏上皇帝号、建元。上谦让数回,可之。”另外外部协办尹致昊对此事有更详细的记载,当时会议上禹范善、赵羲渊、权滢镇等军部官员力主称帝,他们指出称帝对于脱离中国独立的意义来说是绝对必要的。同时,还下诏拣择新皇后。计划于10月26日举行登基大典,定国号为“大韩”。然而,朝鲜的这次称帝计划由于俄、美、英三国公使的坚决反对而流产。这次称帝风波与其说是朝鲜的独立自主,毋宁说是日本及亲日派为了掩盖“乙未事变”的一个步骤。这次风波的关键不在于称帝,而在于与之同时进行的“皇后拣择令”。日本人想通过扶植国王称帝的方式,一来对外展示日本的善意,二来以此为契机另立新皇后来掩盖闵妃之死。其后“俄馆播迁”,亲日派政权倒台,称帝更是无从谈起。
第二轮称帝
朝鲜的第二轮称帝计划,则是国王高宗及几乎所有派系势力一致推动的,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自主建国运动。1896年俄馆播迁以后,政局基本稳定,不过朝鲜高宗仍然滞留俄国公使馆,因而刺激了普通民众的独立自主意识。4月,著名开化派人士徐载弼创办朝鲜半岛历史上首个民间报刊—《独立新闻》,强烈呼吁朝鲜独立,实行近代化改革,大力宣传独立自主精神和西方的民权法治思想,在当时朝鲜各阶层影响很大。同年7月,徐载弼又创办“独立协会”。为了表示其与历史决裂、追求独立的决心,独立协会还拆毁了朝鲜迎接中国使臣的“迎恩门”,改建为独立门。又把奉迎中国“天使”的驿馆“慕华馆”改称“独立馆”,用作独立协会办公室。
<font COLOR="#97年2月,高宗搬出俄国公使馆,回到汉城庆运宫。此后不仅有民间开化派的《独立新闻》和独立协会呼吁称帝建国,代表传统势力的儒生和大臣们也纷纷上疏,引经据典,请求高宗即皇帝位。日,前承旨李最荣上疏请高宗称帝,5月9日,以权达燮为首的地方儒生开始不断上疏请求称帝建国。5月16日中枢院议官任商准上疏,5月26日幼学(未取得功名的儒生)姜懋馨上疏,郡守郑乔也上疏驳斥反对称帝的言论。日和26日,作为高级官员的农商工部协办权在衡和外部协办俞箕焕上疏强烈请求高宗称帝。9月29日奉朝贺(致仕官员的一种荣誉官名)金在显联716名缙绅上疏请求称帝;9月30日议政大臣沈舜泽和特进官赵秉世代表所有朝廷官员上疏劝进。在这些纷至沓来的上疏中,陈述了多种称帝的理由,比如称帝可以巩固国势,确保独立之实,“甲午更张之后,有独立之名而无独立之实,国是靡定,民疑满腹……而目下矫正之方,亶在乎正威仪、尊瞻视,使民心有所趋向也”;也有很多人提到朝鲜的正统性,比如姜懋馨上疏指出:“我邦虽疆域不大,羲、黄以来,五千余年正统相传之礼乐文物,亶在于是”,李秀丙上疏指出:“陛下圣德大业,宜承大明之统绪”,外部协办俞箕焕更是引用欧洲历史,称清朝和朝鲜共同承接中华正统,就如同奥地利和德意志共同承接罗马正统,所以朝鲜也应称帝;还有大量上疏运用了《万国公法》,论证称帝建国的可行性,比如权在衡的上疏中引用了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第84~86章的内容及其注释,恳请高宗不要顾及外人的议论,立刻称帝建国&;此外还有上疏写道:“我邦统合三韩,陆地疆土延亘四千里,人口不下二千万”,具备了称帝的规模。《独立新闻》曾对此发表评论说:“数百年来,朝鲜人只视中国皇帝为唯一皇帝予以尊奉,然而此时朝鲜的忠臣们开始认为朝鲜大君主陛下实乃与清国皇帝地位同等,这的确是朝鲜已经得到自主独立的表征”。此时尽管有柳麟锡、崔益铉等腐儒以朝鲜为明朝藩臣为由反对称帝,但已无法扭转历史的车轮,高宗称帝已经是势在必行了。
日本怂恿称帝是假&
割裂中韩关系是真
日本的福泽谕吉撰文揶揄道:“据近日的消息,原来传闻中的尊号之议已经确定下来,朝鲜国王今后将以皇帝陛下称之。这实在是令人惊讶不已的事。称号为国王或皇帝,其实都是无所谓的。但如果说到其皇帝陛下支配的‘帝国’之状况如何,从外面看该‘帝国’简直不成体统。这位国王直到近日还寄居于他国公使馆,连国王自身之居所都难以安定而遽然称帝,对国内外还能施加怎样的威严呢”。
王冠变皇冠
<font COLOR="#97年10月3日,朝鲜高宗李熙“勉强”接受了臣民的称帝请求。日凌晨2时,李熙前往圜丘坛祭天,仪式完毕后,李熙登上金黄色座椅,接过了新制的“大韩国玺”,穿上十二章衮冕,正式登基为皇帝。其后李熙从圜丘返回庆运宫,于正午12时在太极殿举行百官朝贺仪式,册封王太子李坧为皇太子,追封闵妃为皇后。&次日晨8时,李熙再度莅临庆运宫太极殿,颁布登基诏书,宣布改“朝鲜”国号为“大韩”,大赦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檀、箕以来,疆土分张,各据一隅,互相争雄。及高丽时,吞并马韩、辰韩、弁韩,是谓统合三韩。及我太祖龙兴之初,舆图以外,拓地益广。北尽靺鞨之界,而齿革檿丝出焉;南收耽罗之国,而橘柚海错贡焉。幅员四千里,建一统之业。礼乐法度,祖述唐、虞,山河巩固,垂裕我子孙万世盘石之宗。惟朕否德,适丁艰会,上帝眷顾,转危回安。创独立之基,行自主之权。群臣百姓,军伍市井,一辞同声,叫阁齐吁,章数十上,必欲推尊帝号。朕揖让者屡,无以辞,于今年九月十七日,告祭天地于白岳之阳,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韩,以是年为光武元年,改题太社、太稷,册王后闵氏为皇后,王太子李坧为皇太子。惟兹丕厘耿命,肇称巨典,爰稽历代故事,另行大赦。于戏!初膺宝箓,寔荷自天之佑;涣斯大号,式孚率土之心。欲革旧而图新,化行而俗美。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当天李熙还接见了日本、美国、俄国、法国、英国和德国等外国驻韩使节,接受他们的祝贺。高宗李熙称帝建国的程序、规格等主要依据的是中国明朝的典章制度,即《大明会典》卷四十五所录之《高皇帝登极仪》。大韩帝国诞生的全过程被编为《大礼仪轨》一书。
韩国称帝行动并没有提高韩国地位,反而在日俄的争夺中日益衰落。
日俄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调停下,日本与俄国于日签订了《朴茨茅斯和约》,日俄双方宣布停战。在这份和约中,俄国承认日本在韩国拥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优越地位,不妨碍日本“指导、保护和监理”韩国政府所必须采取的一切措施。《朴茨茅斯和约》标志着日本已经扫除了它将韩国变为保护国的最后障碍。条约第二条规定:
俄国政府承认日本国于韩国之政治军事经济上均有卓绝之利益,加指导保护监理等事,日本政府视为必要者即可措置,不得阻碍干涉。在韩国之俄国臣民,均应按照最惠国之臣民一律看待,不得歧视。
两缔约国为避一切误解之原因起见,彼此同意于俄韩两国交界间不得执军事上之措置,致侵迫俄韩两国领土之安全。
韩国换菲律宾&
美日私相授受
1901年,西奥多·罗斯福成为美国总统,他属于典型的“亲日派”。罗斯福知道日本一直凯觎着朝鲜,早在1900年任纽约州州长时,他就表示:“我希望看到日本吞并韩国。”无独有偶,罗斯福把大韩帝国看成是一个落后国家,他自始至终没有反对过日本控制朝鲜半岛。当日俄战争爆发后,罗斯福公开宣称“严守中立”,但私底下却说“美国的同情心全在日本一边”。在这种“亲日”氛围下,1905年7月,美国陆军部长威廉·塔夫脱来到日本,同日本首相桂太郎进行了密谈。塔夫脱同桂太郎主要谈了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塔夫脱谈到美国国内的一些亲俄人士试图使公众相信,日本的胜利无疑将拉开侵略序幕,将来其侵略矛头会直指菲律宾群岛。塔夫脱本人则认为日本乐于看到菲律宾被美国这样一个强大而又友好的国家所控制,桂太郎强烈支持他的观点;其次,桂太郎希望日美英三国政府能互相谅解;第三,桂太郎表示殖民朝鲜半岛对日本来说至关重要。在这三点上,塔夫脱和桂太郎达成一致意见,塔夫脱支持日本确立对大韩帝国的“宗主权”,日本则接受美国吞并夏威夷和菲律宾的事实。就这样,朝鲜半岛人民的命运被一纸密约所决定。虽然这份密约是美国陆军部长塔夫脱签署的,但美国总统罗斯福直接卷入了这场交易。日本外务省档案馆的一份资料显示,罗斯福在日发给塔夫脱一份电报:“从各方面来看,你同桂太郎伯爵的会晤都是完全正确的,希望你能向桂太郎表明这样一个意思,那就是我确认了你所说的每句话。”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也称,罗斯福在电报中认可了日本吞并韩国,并且赞同日本、美国和英国之间缔结“非正式协议或联盟”,“犹如美国处于条约义务之下”。另外,向东京发出承诺电报后,罗斯福下令断绝同大韩帝国的外交关系,将美国在汉城的公使馆移交给日本军方,并将韩国从美国国务院建交国家名单中删除,列入日本条目之下。
英国鼎力支持&&
1905年&<font COLOR="#月12日,日本与英国签订《第二次英日同盟条约》:
英国承认日本在朝鲜有政治、经济、军事上的特殊权益,并认同日本为增进、保护这种权益所采取必要措施的权利,只要不违反各国在朝鲜工商业机会均等的原则。
英国承认日本在韩国的支配权。就这样,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承认与支持,日本帝国主义在日俄战争结束后毫无顾忌地放手实施将大韩帝国变为其保护国的措施。
<font COLOR="#05年4月8日,日本内阁通过了《日韩保护协约》的草案;<font COLOR="#月16日,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首相桂太郎、驻韩公使林权助就逼韩签约的过程问题举行秘密会议;<font COLOR="#月27日,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关于确立韩国保护权的阁议决定》,规定11月初为《日韩保护协约》签字的最后期限。日本阁议确立了依靠武力强行“保护”的方针,即向韩国首都汉城增派军队,当韩国政府拒绝缔约时,作为“最后手段”,单方面向韩国政府“通告保护权业已确立”,同时向列强“说明帝国政府采取此等措施系不得已的理由”,并声明“不伤害”列强在韩国的“工商业利益”。就这样,日本方面已经准备周全,开始将对韩国的“保护”付诸行动。
日,日本政府以枢密院议长伊藤博文侯爵为特使,以“慰问”韩国皇室的名义再赴汉城,而他真正的任务则是将日方早已拟好的《日韩保护协约》强加到韩国身上。他于11月9日抵达韩国,次日即进宫谒见高宗皇帝,向他递交日本天皇的亲笔信,内书:“朕为维护东洋和平,特派大使,望服从大使之指挥。”随后,伊藤博文又往来于汉城和仁川之间,频频出席各种宴席,大力收买“一进会”等韩国亲日人士,让他们发起“自愿”受日本“保护”的运动。一进会的头目宋秉畯、李容九等人便在伊藤的授意下发表宣言,攻击韩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是“惑于群小奸细之巧言,舞弄奸计……自招亡国之祸”,“发亡国之叹者”,“是知其一不知其二”,并赞美道:“大日本皇帝陛下之慈仁圣德,夙为内外所瞻仰,其国民重大道大义,……我若披诚接之,举实应之,彼何独行无道于我哉?”并警告道:“事已误,时已晚……伤同盟之信义,必至不可测之境,又自招亡国之祸根”。他们要求同胞“一心同意”,接受日本的“指导保护”。&这份所谓宣言将一进会的奴颜婢膝毕露无余。
日,得到一进会做内应以后,伊藤博文更加肆无忌惮,逼高宗同意《日韩保护协约》,高宗虽然在早先的议会设立风波中对伊藤产生了一些好感,但在这种大是大非面前,高宗终究不能同意伊藤的要求。他在伊藤面前表现地异常强硬,表示宁可“殉社稷”也不会同意缔结《日韩保护协约》。在这次长达4个小时的对话中,高宗表示:“所谓委任外交权一事,如果连形式也不予保存,岂非等同于奥地利之于匈牙利的关系,甚或使我国立于与最劣等国如非洲之于列强相同地位之感乎?”伊藤恫吓道:“本案乃帝国政府经过种种反复考虑而毫无变通余地之确定案……亦为断不可改动之帝国政府之最终决议。今日须办之要事唯在陛下之决心如何,承诺之拒绝之,悉听尊便。倘拒绝之,帝国政府已有相应之决心,其后果究竟达至何处耶?大约贵国之地位将陷入比缔结此项条约更深重之困难境地。陛下不能不清醒地意识到更为不利之后果。”在得不到高宗允诺的情况下,伊藤博文又指示日本驻韩公使林权助等人对韩国政府成员重金收买和威逼利诱,李完用、朴齐纯等5名大臣沦为了日本的走狗,答应全力协助日本缔结保护协约。只有参政大臣韩圭卨等3人不同意,其中以韩圭卨抵制最力。他表示:“此身可杀,此心不可屈”。日韩间开始进入最后较量。
<font COLOR="#05年11月17日午前11时,林权助公使先招来韩国政府大臣在日本公使馆开会,但到午后3时,不见结果。于是,林权助要各位大臣到宫中举行御前会议,令其速决缔约之事。当韩国御前会议举行之际,庆运宫(今德寿宫)已被日本军队团团包围,汉城各要冲布满日本警宪,戒备森严。宫中人员无不回想起乙未事变时闵妃被害的情形,皆惊恐万状,高宗知大势已去,亦称病不出。御前会议从下午3时开到晚上8时,在参政大臣韩圭卨的极力反对下,诸大臣皆不赞成缔约。已被日本收买的李完用也不敢贸然赞成,跟着表示反对缔约。于是韩国政府会议否决了日本提出的《日韩保护协约》。对于否决决议高宗没有表示同意,而是命令诸大臣继续和林权助交涉,采取拖延战术。高宗派宫内府大臣李载克前往伊藤博文住处,希望暂时推迟谈判交涉。
林权助见事态发展不顺利,急忙要求伊藤博文出面干涉。伊藤博文也认为:“事态愈迁延,纷扰愈大”。于是,伊藤决定“速战速决”,偕同驻韩日军司令官长谷川好道率大批日军入宫,来到御前会议召开的漱玉轩。伊藤先要求见高宗,高宗仍以身体不适为由拒绝见面,并让政府八大臣与伊藤周旋。伊藤像审讯犯人一样,轮番威胁韩国大臣表态,逐个要求他们回答“可否”。参政大臣韩圭卨坚决反对,怒斥伊藤,结果被日本军强行拖出宫廷,拘禁在漱玉轩别室。被日本收买的学部大臣李完用、外部大臣朴齐纯、军部大臣李根泽、内部大臣李址镕、农商工部大臣权重显则表示“可”。伊藤宣布韩国政府中以5人对3人,通过了《日韩保护协约》。接着,伊藤博文命令宫内府大臣李载克奏请高宗批准条约,并派军队严密监视高宗,但没有得到高宗的批准文书;于是伊藤又派日本见习外交官沼野与日本宪兵队去大韩帝国外部官署抢夺官印。
<font COLOR="#月18日凌晨<font COLOR="#时半,在应李完用的要求对日本的草案作出部分修改(如保证韩国皇室安宁等)后,由日本驻韩公使林权助与韩国外部大臣朴齐纯在庆运宫重明殿签订。
《日韩保护协约》
日本国政府及韩国政府欲巩固两帝国结合之利害共通之主义,至认韩国富强之实为止,以此目的,约定左开条款:
日本国政府今后可由东京外务省监理指挥韩国之对外关系及事务。日本之外交代表者及领事可保护在外国之韩国臣民及利益。
日本国政府对韩国与他国间现存条约之实行担当完全之任。韩国政府今后非由日本国政府仲介,则不得缔结有国际的性质之任何条约或约束。
日本国政府使其代表者,置统监一名于韩国皇帝陛下之阙下。统监专为管理外交相关事项,驻在京城,并有亲自内谒韩国皇帝陛下之权利。日本国政府于韩国各开港场及其它日本国政府所认必要之地,有置理事官之权利,理事官在统监指挥之下,执行属于从来在韩国日本领事之一切职权,并为实行本协约条款,掌理一切必要事务。
日本国与韩国间现存之条约及约束,除抵触本协约条款者外,总继续其效力。
日本国政府保证维持韩国皇室之之安宁与尊严。
右列名之人,名受各本国政府之相当委任,记名调印于本协约,以为证据。
光武九年十一月十七日外部大臣朴齐纯
明治三十八年十一月十七日特命全权公使&林权助
&1907年大韩帝国皇帝高宗李熙派密使前往荷兰海牙,企图在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海牙和平会议)上揭发日本侵略韩国的真相,并呼吁欧美列强出面干预,恢复韩国的主权的一次外交活动。
高宗在被日本人监视的情况派密使李相卨、李儁、李玮钟前往荷兰海牙参加第二届万国和平会议,不料其亲笔信和委任状被日本发现后,日本驻韩统监伊藤博文指使李完用、宋秉畯等奸臣进行逼宫,以违背《乙巳条约》为由,强迫高宗退位。
&伊藤博文早就想废掉高宗,海牙密使事件正好给了他机会,于是他开始追究高宗违反保护条约的责任。日,伊藤进宫声色俱厉地对高宗说:
“陛下宁以如此阴险手段蹂躏日本的保护权,不如对日本发布堂堂宣战文告更便捷”,“陛下若想抵抗日本,不必秘密进行,大可以公开干”。伊藤还唆使韩国卖国组织“一进会”开展要求高宗退位的活动。在伊藤的嗾使和恫吓之下,李完用内阁于7月7日至18日举行3次御前会议。会上农商工部大臣、一进会头目宋秉畯对高宗进行威胁说:“今为陛下着想,只有两计:一则陛下亲赴日本,向其(天皇)谢罪,二则陛下出大汉门,亲迎长谷川司令官,向其谢罪,不然开战败后将如何受辱,难以设想。”
7月17日,李完用等七大臣逼迫高宗退位,高宗忍无可忍,拍案怒斥道:“卿等欲将朕卖与统监乎!”同日日本外相林董抵达汉城,和总理大臣李完用一起逼高宗退位,高宗则坚称自己与海牙密使事件无关,拒绝退位,双方僵持不下。
7月19日凌晨3时,高宗被逼无奈,宣布“军国大事令皇太子代理”,日本天皇回电却诡称祝贺韩国新皇帝继位。于是伊藤和李完用等人继续逼宫,日,日军在汉城南山倭城台正对着庆运宫驾设6门大炮,并派日军包围庆运宫,强行将皇太子代理听政仪式变为禅让仪式。
日上午10时,在日本兵严密看护下,庆运宫中和殿举行禅位仪式。这个禅让仪式乃是以所谓“权停例”举行,高宗和太子都没有出席仪式,而是以宦官作为替身代行,而且匆忙结束,过程“至极简略”。翌日,日本首相西园寺公望按照伊藤博文的请求,以天皇的名义致电庆贺新帝即位,并迫不及待公布于世界,致使高宗的退位变成既成事实。
日,在汉城的日本外相林董和朝鲜统监伊藤博文将韩国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唤至统监府,交给他事先拟好的七款《日韩协约》草案。李完用立即召开内阁会议,一字不动地通过了这一协约,当晚李完用在伊藤住所签字,史称《第三次日韩协约》或《丁未七款协约》,内容如下:
《第三次日韩协约》
第一条 韩国政府接受统监指导改变施政
第二条 韩国政府制定法令及重要行政上处分必先经统监承认
第三条 韩国之司法事务从普通行政事务之中区分
第四条 韩国高等官吏之任免由统监同意方可实行
第五条 韩国政府任命统监推荐之日本人为韩国官吏
第六条 韩国政府未经统监同意不得聘请外国人
第七条 废止明治三十七年八月二十二日签署之日韩协约第一项
明治四十年七月二十四日 统监 侯爵&伊藤博文(印)
光武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印)
该协约还附有秘密《备忘录》,其要点如下:
一、除保留一个大队兵力担任皇宫守卫外,其余韩国军队全部解散
二、韩国政府应任命日本人担任各部次长(相当于副部长),内务部警务局长、内阁秘书长、各部秘书官及各道事务官等
三、韩国聘用的一切顾问,均予解聘
四、由日本人和韩国人共同组成最高法院由日本人担任院长和总检察长;3个高级法院,由5个日本人分别担任审判官、检察官和书记官,8
个地方法院,由日本人担任院长和检察长;131个区法院,审判官和书记官中各有1个日本人
五、新设9个监狱,由日本人任典狱官
因乙巳条约已失去外交权而沦为日本的保护国的大韩帝国,再因此条约而致高级官吏任免等大权落入韩国统监手中。至此朝鲜的内政完全落入日本的管辖之下。在非公开场合,也标志着大韩帝国军队的解散,以及丧失司法权与警察权。
当时大韩帝国军由2个联队的侍卫队(约5000人)和8个大队的镇卫队(约2000人)组成。
&日晨7时,韩国政府将大韩帝国军侍卫队各队长召集到驻韩日军司令部大观亭,宣读以纯宗皇帝名义下达的解散诏敕,称:&
“朕惟时值国事多艰,极力节略冗费,应用于利用厚生之业,此今日之急务也。窃惟我现在军队由佣兵组成,故未足为上下一致国家完全之防卫。朕图从今刷新军制,专力养成士官,他日发布征兵法,具备巩固之兵力,是以朕兹命有司,除选置皇室侍卫之必要者外,其他一律解队。朕顾念汝等将卒宿积之劳,特随其阶级,颁与恩金,汝等将校下士卒,克体朕意,各就其业,期无愆焉。”
<img NAME="image_operate_43681"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s5.sinaimg.cn/mw690/003twzCGzy6UROE3Bze84&690" WIDTH="690" HEIGHT="394"
ALT="[转载]大韩帝国&&灭亡内幕"
TITLE="[转载]大韩帝国&&灭亡内幕" />同日晨8时,大韩帝国军的日本教官栗原大尉诱使侍卫队放下武器,到训练院举行解散仪式。此时传来侍卫队第一联队第一大队长朴升焕开枪自杀的消息,点燃了大韩帝国军的反抗情绪。他们“闻大队长之死,打破武器库,放铳作闹”“举皆出队,机关炮弹丸如雨”,在汉城与日军展开巷战,击毙了包括日军大尉梶原义久以下31名日本官兵。到中午时,大韩帝国军弹尽粮绝,战死68人,负伤100多人,被俘560余人,其余败退,加入义兵反日斗争行列。此外原州、江华等地镇卫队在遭遇解散时也掀起暴动。由此解散大韩帝国军引发了义兵运动的高潮。
日下午4时,伊藤博文进宫谒见高宗皇帝,说李完用是对韩日关系进展与“施政改善”推进方面的合适人选,极力推荐其为参政大臣。虽然高宗以其年龄、经历及一般舆论等为由,明确表示反对,但是伊藤断定一般舆论丝毫不能成为其基准,历数至今为止高宗的排日活动,以此堵住高宗的嘴巴。下午7点,在伊藤的要挟下,高宗迫不得已召见李完用,下令组阁。就这样,李完用在伊藤博文的支持下由学部大臣擢升为议政府参政大臣,取代了朴齐纯。
<font COLOR="#月14日,在日本人的“建议”下,高宗下诏废除延续数百年的议政府制度,仿效日本实行内阁制,李完用为大韩帝国首任内阁总理大臣。&日本此举的目的是透过限制反日的高宗皇帝的君权,来扩大李完用傀儡内阁的权力,以便日本的侵略。高宗对伊藤及李完用内阁极其不满,即使李完用进宫谒见,高宗也称病拒绝,每天老泪充眼,悲不自胜。
韩国内阁包括内部、外部、军部、度支部、法部、学部、农工商部等八个部门。日,日韩缔结《日韩协约》,韩国外交和财政的“一切要务”都置与日本的指挥之下。1905年《乙巳条约》条约签订,韩国失去警察权和外交权,废除外部。1907年《第三次日韩协约》(丁未七条约)签订,韩国失去内政权和国防权,日本人担任各部次长(相当于副部长),内务部警务局长、内阁秘书长、各部秘书官及各道事务官等,废除军部。日,缔结《己酉备忘录》,即《向日本政府委托韩国的司法和监狱事务有关的备忘录》,韩国失去司法权和监狱事务。至此,大韩帝国政府权利丧失殆尽,徒具虚名了。
从1907年8月起迅速扩大到了全国各地。尽管儒生官僚出身的不少义兵队长因其阶级的局限性逐渐脱离了斗争队伍,但洪范图、申乭石等平民出身的义兵队长站出来带动义兵部队,比从前更加坚决顽强地进行了反侵略斗争。农民和新产生的社会阶层工人、青年学生、被强迫解散回乡的军人以及北部地区的猎人都陆续加入义兵队伍,进一步增强了义兵队伍的战斗力。他们面对着日寇疯狂的“讨伐”攻势,英勇战斗,不断扩大自己的队伍,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仅在1908年一年内,就有7万名以上的反日义兵参加进行了1451次战斗。自1907年8月至1909年底,自鸭绿江沿岸直到朝鲜南海之滨,全国各个城市、农村乃至穷乡僻壤,没有一处不进行反日义兵斗争的。
长期进行的反日义兵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显示了朝鲜民族反日爱国的斗争气概。但是,到20世纪10年代,由于组织性不强、战略战术有弱点、武器装备落后等等原因,反日义兵队伍未能抵御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的进攻,终归失败。
<font COLOR="#月2日,李完用上“”、“”两个年号,纯宗决定以“隆熙”为新年号。&在这样迫近亡国的危急时刻,做了三十年储君的李坧继承了大韩帝国皇帝宝座。
纯宗受禅后4日,日本又强迫韩国政府签订新的,史称《丁未七款条约》()。根据这个协约,韩国的被剥夺,军队也与8月1日以纯宗的形式宣布解散。这个条约引发了反日义兵运动的高潮,但大韩帝国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被日本吞并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隆熙元年(1907年)8月16日,纯宗下诏说:“朕之将施政改善、图一世维新,必始自朕躬。当于即位日断发戎装,臣民知悉,克遵朕意。”8月27日,纯宗身穿西式,在庆运宫中的一座西洋式宫殿——惇德殿举行即位式,正式登基为帝。这种西式即位仪式在历史上也是破天荒的一次。太子妃尹氏被封为皇后。此时纯宗已经34岁了,可一直没有子女。从长幼排序来说,理应由继承皇位,可是高宗的严趁机结纳日本人,仗日本之势要求立其子为纯宗后嗣。于是&李垠便于隆熙元年(1907年)9月7日被册封为纯宗的皇太子。同年11月13日,纯宗、皇后和太子在日本的压力下移居,庆运宫()则留给高宗单独居住。日本之所以如此,为的就是割裂韩国皇室的关系。而瓦解韩国皇室的举动,并非只有这一个。
隆熙元年(1907年)10月16日,日本皇太子访问韩国,韩国皇太子李垠亲自去泥岘御旅迎接,纯宗下诏热烈欢迎,称:“此次日本国皇太子之渡韩,即我韩历史所未有之盛举也。两国之积年疑阻,人民之多少憾情,一时冰释。诚心奉迎,欢声如雷,可见民心之矣。从此两皇室敦睦之谊,不待聘盟而加好;两国民亲密之情,不烦劝谕而益固。朕深感日本皇室之盛意,将以倾心结托,增民生之幸福,巩邦基之。维尔大小臣民,洞悉朕言之出于肺腑,期深信无贰,永远不变。”这份事实上是韩国皇室被吸收进的先兆。走后,日本的韩国统监就一直对纯宗和高宗软硬兼施,强迫他们将十岁的皇太子送到日本留学,并说日本太子既然来了,韩国太子也该到日本去。11月19日,纯宗下诏将太子李垠送到日本留学,并封伊藤博文为,为。此后伊藤博文在韩国的称呼又变为了“伊藤太师”。李垠被送走时,太皇帝高宗只能挥泪告别,而纯宗皇帝对此自然也是无可奈何。至此,韩国皇室被日本弄得七零八落,已经没有一点反抗的能力了。
隆熙二年(1908年)是义兵运动最炽盛的一年,这年2月,各地义兵一度包围,但被日本击溃。此后日本调集大量兵力,镇压义兵运动。在这一年中,各地义兵斗争被次第削平,已经很难形成气候了。在这种情况下,伊藤博文建议纯宗皇帝南巡,安抚民心,而伊藤的真实目的则是“欲使南北韩民知道,除了信赖我之外别无他途”。&隆熙三年(1909年)1月7日,纯宗乘坐汽车自汉城出发,南巡、、马山浦,宫内府大臣以下大批韩国大臣及伊藤博文等多名日本人陪从。到釜山时,一度谣传日本人要把纯宗绑架到日本去,于是数万釜山市民围堵在港口,呈抵死护驾之形,很快辟谣后就解散了。&纯宗到达釜山时,一些渔民一齐驾驶五六艘船包围成一圈,大呼道:“陛下若东渡,臣等一齐赴水死,不忍见吾君被俘也!”岸上陪驾众臣急忙辟谣,说得唇干舌燥,那些渔民才离开。南巡6天后,纯宗一行又乘坐汽车返回汉城。
南巡刚结束,纯宗又开始西巡,隆熙三年(1909年)1月27日,纯宗一行乘汽车西巡,亦陪同。这次西巡的规模比南巡更大,纯宗一行途径、,一直开到中韩边境的。2月3日返回。
隆熙三年(1909年)6月14日,伊藤博文归国,复任议长,继任韩国统监,仍然对纯宗为首的皇室进行严密监控。此时韩国政府已经完全被日本架空,在韩国各级政府中担任重要职务的日本人就有2480人。是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在中国哈尔滨火车站被韩国青年击毙。以为契机,日本大力鼓吹立即吞并韩国,韩国亲日组织“”也掀起了“合邦请愿运动”,延续五百多年的终于走到尽头。
<font COLOR="#09年3月30日,日本外相小村寿太郎出台“韩国合并方针”,4月10日,该方针征得了伊藤博文的同意,日为日本内阁正式通过,决定“在适当时机断行对韩国的合并”。在日本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日韩合并、还没有对韩国下手的时候,日,日本的韩国前统监伊藤博文在中国哈尔滨被韩国青年安重根刺死。以安重根击毙伊藤博文为契机,合并论浮上水面,日本朝野开始大力鼓吹立即对韩国实施吞并。军政首脑山县有朋、大隈重信、寺内正毅等劝说桂太郎内阁立即吞并韩国,有的公开发表声明、谈话,敦促政府采取果断措施。“朝鲜问题同志会”、“偕乐园”等组织纷纷出笼,四处演说,鼓吹吞并韩国。至此日韩合并进入实质性阶段。
<font COLOR="#10年5月30日,日本任命陆军大将、前陆军大臣寺内正毅出任统监。
<font COLOR="#月3日,日本内阁通过了《对韩国施政方针》。按照这一方针,吞并韩国后,设立总督府,“直接隶属于天皇”,在朝鲜半岛“有统辖一切政务之权限”,“委总督以大权,有发布有关法律事项、命令之权限”等。寺内正毅又据此拟订《合并实行方法细目》,方案包括改“韩国”国号为“朝鲜”等22项条款,并在7月8日被日本内阁通过。而驻韩日本宪兵司令兼警务总监明石元二郎则侦察韩国各方面动静,并发布了集会演说的禁止令,以尽可能控制韩国人反对合并的骚动。
<font COLOR="#10年7月23日,寺内正毅来到汉城,准备强迫韩国签订《日韩合并条约》,以完成对韩国的吞并。这时候,一进会在韩国社会动员合邦工作已经完成,退居二线已久的总理大臣李完用再次粉墨登场了。他当时伤病尚未痊愈,便于7月29日急赴汉城。李完用及农商工部大臣赵重应于日与寺内正毅在统监府官邸展开密谈,寺内正毅摆出了日韩合并的方案,并把关于合并的照会交给李完用。照会声明:“日韩两国国土相连,人文相似,自古以来凶吉利害相同,终于形成不可分离之关系。因此,帝国敢于担二次大战之风险,牺牲数万生命和数亿钱币以保护韩国。帝国政府虽不断致力于维护韩国之安全,但由于现在复杂之制度,不能永久保护韩国皇室之安全与韩国人民之全部幸福。为此,帝国认为将两国合并为一体,废除彼此差别,将韩国统治机关统一,始裨益于两国。”这份照会其实就是日本吞并韩国的理由。李完用提出的意见只有不改变韩国国号及封韩国皇室为贵族这两项。后来日本政府否决了前者,但同意封韩国皇帝、太皇帝为王。
<font COLOR="#10年8月17日,日本内阁正式批准了《日韩合并条约》;
<font COLOR="#10年8月18日,李完用主持韩国内阁会议,讨论日韩合并事宜,却因为学部大臣李容稙的坚决反对而未获通过。李完用又去疏通元老大臣闵丙奭、尹德荣等人,迫使他们赞成这个条约。又命李容稙为赴日慰问水灾的特使,令其即日登程,谁知被李容稙以患病为由拒绝。另外,李完用还去找到纯宗皇帝和太上皇高宗,请求他们的指示。这对皇帝父子见大势已去,被迫接受李完用的日韩合并要求,随后两人不约而同地哭泣。
<font COLOR="#10年8月22日,汉城的日本军、警、宪全员出动,戒备全城,即使行人密语也要遭到审讯。大韩帝国政府在昌德宫之兴福轩举行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出席会议的有李完用、赵重应、朴齐纯、高永喜等内阁大臣,还有政界元老代表金允植、宫内府大臣闵丙奭、侍从院卿尹德荣等人,以及皇族代表李载冕等,还有两名日本人——小宫宫内和国分象太郎参与监视会议。会议是在警备森严、极其秘密的情况下召开的。李完用在会议上说明日韩合邦已经不可避免,并说经过与统监府的交涉,内阁全体大臣一致赞成合邦,纯宗皇帝及皇族代表李载冕也被迫同意,其他皇族和大臣看见皇帝如此,也就不再说什么了,只有金允植表示不可,他对纯宗说:“惟我韩国,非陛下一人之韩国也,不可轻易让于他人也。”&但这只是消极的反对而已,无济于事,会议遂匆匆结束。而誓死反对合邦的学部大臣李容稙则被李完用有意不通知出席会议,他后来听说后,只能捶胸顿足地痛哭而已。
当天下午4时,李完用携纯宗皇帝之委任状与赵重应前往韩国统监府,向寺内正毅汇报了御前会议的情况后,便与寺内正毅在《日韩合并条约》上分别签字。
<font COLOR="#10年8月29日,条约正式生效,大韩帝国为日本所灭,朝鲜半岛也从此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韩国皇帝陛下及日本国皇帝陛下顾念两国间之特殊而亲密之关系,欲增进相互幸福,永久确保东洋平和,为达此目的,确信不如并合韩国于日本国者,两国间兹决定缔结并合条约。为此韩国皇帝陛下以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日本国皇帝陛下以统监子爵寺内正毅,仍各任命其为全权委员。右列全权委员,会同协议,协定左开诸条:
韩国皇帝陛下将关于韩国全部一切统治权,完全且永久让于日本国皇帝陛下。
日本国皇帝陛下受诺其前条揭载之让与,且承诺并合全然韩国于日本帝国。
日本国皇帝陛下对韩国皇帝陛下、太皇帝陛下、皇太子殿下并其后妃及后裔,各应其地位,使享有相当之尊称、威严及名誉,且约供给十分之岁费以保持之。
日本国皇帝陛下对前条以外之韩国皇族及后裔,各使享有相当之名誉及待遇,且约供与必要之资金以维持之。
日本国皇帝陛下认以有勋功之韩人而应特为表彰者,授以荣爵,且与恩金。
日本国政府以前记并合之结果,担任全然韩国之施政,对遵守该地施行法规之韩人之身体及财产予以十分之保护,且图增进其福利。
日本国政府对诚意忠实尊重新制度之韩人且有相当资格者,其于事情所许之范围,登用为在韩国之帝国官吏。
本条约经韩国皇帝陛下及日本国皇帝陛下之裁可,自公布日施行之。
隆熙四年八月二十二日
内阁总理大臣&李完用
明治四十三年八月二十二日
统监子爵&寺内正毅
日,日本正式建立朝鲜总督府,开始了对朝鲜半岛的殖民统治。又发布了总督府官制,寺内正毅为日本帝国第一任朝鲜总督,总督府中的各要职都由日本人担任,像李完用等朝鲜亲日派只能担任中枢院顾问这样的虚职。各道长官分别由7名日本人及6名朝鲜人担任,参与官均为朝鲜人。
10月7日,日本又发布了朝鲜贵族令,封李完用、宋秉畯等前大韩帝国皇族及大臣76人为日本华族,授以爵位,还赐予了恩赐金。日本在朝鲜的殖民统治完全确立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韩 SC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