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自己网络上的赚钱统计方法有哪几种,数目也还乐观,不过由于时间问题最近没时间玩手机,有没有想要这个统计方法有哪几种的啊?

没有霹雳手段,就别有菩萨心肠没有霹雳手段,就别有菩萨心肠情感的沙漏百家号前天晚上,先生喝得酩酊大醉,抱着马桶给我打电话,语无伦次地说:宝贝,以前你老是说不同的人要不同对待,我说你有分别心是不对的,众生平等,我们要与人为善。我一直觉得你无情,我善良,现在我觉得自己是个大傻逼,我对人家好,给予信任,可是我得到的就是糊弄和利用。我和先生在为人处世上,其实有很大的不同。我干脆利落,喜恶分明,对于自己看得上的人,如春风化雨,倾心付出,对于自己看不上的人,一般连个眼神都欠奉。而先生笃信佛教,讲究与人为善,几乎对每个人都很好,他一直想身体力行地影响我,让我对所有人都充满善意。而我对他的这种善良,很不感冒,我坚持:我只为对我好的人付出。所以他一直说我有很大的分别心,要好好修行。不过我们毕竟都是成熟的人,哪怕再想同化对方,也不会勉强对方,所以我们一直各行其是。但,不得不承认,他的人缘比我好得多得多,朋友到处都是。可是这一次,他受了很大的打击,所以深夜给我打电话。我有些心疼,只对他说了一句:如果没有霹雳手段,就别让自己有菩萨心肠。这世上,善良的人很多,可是当她们被辜负被欺骗时,除了失望、愤怒,一点办法都没有。一位读者给我讲了她的故事。她出生于一个经济不错的城市,她们那儿地域观念比较重,比较排外,但她爱上了自己的大学同学,一个出身偏远农村的男生。父母自然是不同意,极力反对,但这种反对使她铁了心要为爱而活。一年后,她怀孕了,父母见事已至此,只好答应。因为男方家穷,婚房是女方出的,车子是女方出的,婚礼也是女方办的。虽然女方父母一开始不同意,但等女儿真正结婚后,还是一心希望女儿婚姻幸福。所以,孩子出生后,没少帮着女儿带孩子,平时也时常人力财力地支持小家庭。孩子两岁的时候,男人的事业一直停滞不前,他觉得这是因为他学历一般的缘故,如果他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话,很快就能受到重用。从内心上讲,姑娘是不愿意老公出国留学的,一来经济压力大,二来变数多,三来要分开很长一段时间。但男人能说会道,很快就把她说服了,同意拿家里的房子抵押贷款让他去留学。岳父母知道后,自然是极力反对,但姑娘已经被男人说服,一心支持老公追求事业:以前你们嫌他学历一般,现在他那么想上进,干嘛又阻止?他也是想干出一番事业,让我们过得更好,又不是去吃喝玩乐。父母扭不过女儿,只好同意女婿出去,自己搬过来照顾女儿外孙。一开始,哪怕隔着时差,男人也要和老婆孩子视频,分享自己在外面的点点滴滴。姑娘一边工作一边和父母一起带孩子,虽然很辛苦,但她觉得有盼头,等老公学成归国,好日子就到了。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孩子上了幼儿园,老公也学成归国了,那时候,国外留学还是很吃香的,很快,他就得到了重用。姑娘觉得之前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岳父母也很高兴,觉得女婿挺有出息,对他的态度越发亲昵。然而,好日子不到一年,男人就出轨了,对方是他的客户,一个离异无孩的女人,身价不菲,资源很多,男人稍一权衡,就决定离婚。和一般出轨男人不同,他提出离婚时,特别悲愤,说自己这些年寄人篱下,看尽脸色,这样的日子他过够了,财产平分,赶紧离婚。姑娘懵了,自己的父母除了一开始反对过,从来没有对他不好过,而且就算离婚,房子车子都是自己家出的,凭什么平分啊?但再了解下去,当初姑娘为了让他没有寄人篱下的感觉,房子写的是两个人的名字,车子倒是登记在姑娘名下,房子他要求平分,在法律上没什么问题。律师也告诉她,这样的情况,对她是很不利的,哪怕掌握了对方出轨的证据,最乐观的情况,也就是财产能够多分一点点。律师无计,姑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我,她悲愤地说:房子是我家买的,车子也是我家买的,这些年都是我爸妈出钱出力帮我带孩子,他什么都没有付出,就算离婚,也是他净身出户,他的良心呢?他凭什么来分我家的财产啊?我说:一个穷惯了的人,他很难放弃任何一个可以争取财产的机会,而且他把自己带入了受害者的臆想中,你觉得他这种行为是良心被狗吃了,而在他心里,他是在补偿自己这些年的“委屈”,怎可能让步呢?姑娘不相信地问,谁都知道是他忘恩负义,难道就没有办法惩罚他吗?我说没有办法,法律只会基于事实和证据。突然想起一句话,大意是如果你不具备对方忘恩负义时的惩戒能力,就不要施恩于他。我曾经加过一个群,里面都是些受过伤害的女人,有的照顾公婆多年,换来了男人抛弃的下场。有的一心成就老公,最后落个为他人做嫁衣的结局。有的和老公同甘共苦多年,最后人财两空,一身病痛。她们痛恨男人,天天怒骂男人泄愤,可是除了怒骂,别无他法,男人早就重新开始,她们的愤怒一点也影响不了男人的新生活。有一天,有人发了一张照片到群里,照片里的姑娘笑颜如花,眉目灵动,她说自己曾经是这个样子的,但现在已经完全找不到当初的一丝痕迹。然后,她们继续痛骂男人,发誓:永远不再相信男人的话,永远不再对任何一个男人好。我看得唏嘘,每次看到这样的故事,总是很感慨,我一直主张没有霹雳手段,就别有菩萨心肠,但真正的最高境界,是拥有如来智慧。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如来佛给观音菩萨紧箍咒、金箍咒和禁箍咒。观音菩萨把紧箍咒给了孙悟空,金箍咒给了红孩儿,禁箍咒给了黑熊精。紧箍咒:意思是,只会越来越紧,永远不会松,所以孙悟空做事要处处小心,听从师父的话,而唐僧性格优柔寡断,若有松箍咒的咒语,难免会有松动的时候。禁箍咒:做错事了就紧一次,但若做了好事,还是会松的。金箍咒是一种象征性的,念咒也有处罚,但不同的是非常坚硬,是拿不下来的。因为红孩子儿有三味金火,什么都能烧坏,但这金箍咒他就没办法了。佛祖对不同的人,用的办法是完全不一样的。我们终身要学习的,不是霹雳手段,也不是菩萨心肠,而是如来智慧。若对所有人都用霹雳手段,会让真心为你付出的人,彻底心寒,若对所有人都是菩萨心肠,则善良无意义。对不同的人应有不同的方法,才能让善有归处,恶有果报,这才是如来智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情感的沙漏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感情就像一个沙漏,最后什么都没握住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摘要:仅仅因为劳动防护措施不到位,又或者监管不力,本可避免的伤痛,他们却需要用生命去承受。最近,电影《我不是药神》热映,引发公众对白血病医疗,特别是对“天价药”的关注。
电影中治疗慢粒白血病的天价药“格列宁”,现实中叫“格列卫”(本文摄影:肖美丽) 电影改编自真实故事,反映了白血病人用药贵、看不起病的严酷现实。在电影中,王传君饰演的吕受益交代“这病不遗传”,但并没有具体指出患病原因。而在现实生活中,在工作场所超量接触苯,是诱发白血病的一大原因。苯是一种最常见的工业用溶剂。在球鞋的胶水内,在玩具的涂料中,在电子零件的清洁剂里,都有苯的踪迹。偶然的一次机会,我接触了一群职业病工友,他们所有人都是慢性白血病患者。我们走进他们的生活,听他们讲述患病的原因和职业病认证的经过,也慢慢感受到他们生病以来所承受的痛苦与磨难。寇寇:我对未来很迷茫
寇寇 我叫寇寇,在一家电子厂工作了13年,岗位是焊锡。工作时,每天都会接触洗板水、黄胶,有时还会接触天那水。整个车间一百多人,一条拉(流水线)五六十人。焊锡冒烟很大的,我们都没有戴口罩。抽烟器是有的工位有,有的没有。2014年那会儿,我所在的工位就要天天做焊锡。我们是做玩具的厂,玩具的线路板有些是双面的,这些双面板都会很大,两面都要焊锡,我一靠近身上就很痒。
吃药有副作用,身体浮肿,眼皮最明显 发现自己生病是在号,当时请的是病假,工厂按百分之八十的病假工资给我。半年后,我开始上班,但没有加班,只拿了底薪。我现在早上起来的时候,头都会晕晕的,浑身乏力。稍微重点儿的活就干不动,像洗衣服这些也不能做,爬个楼梯都要歇好几次,喘不过气来。因为这个病出血就很难止住,所以我在家里一般只炒菜,不敢碰刀切菜。我现在是医疗期,还没有评级(职业病鉴定和工伤评级),等评了级,我也不知道怎么办?工厂的态度,还有我现在这么低的收入,都让我对未来感到迷茫。阿兵:工厂拿人命换利润
阿兵 我叫阿兵,我的病和《我不是药神》里的病一样。小时候,我觉得这病距离自己很远,都是电视或者书上的事情,没想到发生我身上。现在的我很乐观,虽然有伤痛,但生活也要继续。我曾经在一家五金厂工作了三年,岗位是作业员。在离厂过了五年后,才发现生病了,这个病潜伏期很长。当时我所在的那家五金厂车间内部比较封闭,里面不仅有化学品还有粉尘。管理人员会给我们发棉纱口罩、棉手套,口罩可以起一定的过滤作用。但由于粉尘很厚,所以根本起不到防护作用。我们上一天八小时班下来,粉尘可以把整个地面覆盖,完全看不到地板原来的颜色。下班之后,我们的鼻子里面几乎都是黑的。那时只顾着防尘,没有想到那些化学品会有毒挥发出来。尽管我们这些患病的工友从事的工作都不同,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接触了一种化学品,叫苯。那种东西去污能力超强,能腐蚀塑胶。像一些清洁工清除路边电线杆的小广告,借助一般工具是撕不掉的。这时他们会用天那水、白电油之类去擦。但清洁工得白血病的少,因为他们不在像车间那么封闭的空间使用。像电子厂、印刷厂、部分五金厂都会使用含苯的化学品,这就相当于拿工人的命去换工厂的利润。小菊:日子还要开开心心地过
小菊 我叫小菊,也在一家电子厂工作,岗位是品检。因为品检的上一道工序是清洗,清洗完后的产品上面还含有残留的苯化物。而这两个工序就安排在一个车间,尽管有通风设施,但效果不好,空气中含有的苯让我得了这病。刚得了这个病,觉得天要塌下来了,整天就是哭。生活中也要注意的很多,因为怕感染,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去人多的地方。后来想着家里孩子还小,丈夫又对自己很好,才慢慢放宽了心。当时我爸妈说,再穷也要给我看病治疗,这让我更有勇气面对病魔。现在就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开开心心的。
患病工友身上容易淤青,多出现在大腿上 我是2011年进厂,2013年发病,之后就没有去上班,工厂会继续给我上社保,保留劳动关系。工资按发病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标准发放,医疗费社保不报的部分,公司会暂时承担。我2015年做完工伤鉴定。2017年4月起,工厂就没有给我发工资了。我有走法律程序,打官司,一审判决结果是工厂应该继续给我工资,但是它没有给。现在我只有每个月社保两千多的伤残津贴,这点钱,不要说治疗,生活费都不够用。阿明:职业病鉴定过程太漫长
小菊 我叫阿明,来自北方。我是在五金厂工作,岗位是电镀。当时在工厂工作,有两三年没有做体检,后来一体检,就查出生病了。我们车间是没有职业安全风险告知书的,通常要等有员工生病、确诊为职业病,政府部门来查,才会贴。刚开始得病那会,我的身体状况很差劲,得了重感冒总是不好。后来体检出来,我去走了职业病诊断鉴定程序,差不多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才把程序走完。职业病诊断,要是公司不配合,诊断是不会被受理的。这与《职业病防治法》相违背,但是它不受理,你想投诉都没有地方去,唉!如果专家审查出来是职业病,公司要是不服不承认,可以向省级职防院要求再审。这期间公司反馈快的话三到六个月,慢的话也要一年时间才能下来。之后又要重新走一遍程序,又要拖个半年时间。公司一般还是会不承认,要求重审,这就相当于故意拖时间。现在深圳总共得职业白血病的有六百多人,但实际诊断上职业病的只有十四五人,比例是相当低的。很多人不知道这是职业病,像办公室装修,没有等甲醛消失就开始工作,也有可能得白血病,但这就没有办法去认证。我每天都在医院药店和社保部门之间跑,自己的时间少身体又差,没办法上班赚钱。现在我是家庭的负担,尽量不要麻烦家人,自己在家也做些家务,照顾好自己。海雁:生活太艰辛
海雁 我叫海雁,2011年10月,我在工厂体检时查出白血病。体检一结束我就开始住院,住了半年。2012年6月诊断为职业病,之后就一直维持吃药至今。我们工厂是做手机充电器和电池的,我的岗位是焊锡,在大锡炉旁边干活,没有岗前培训。对于工厂有没有进行岗位风险识别和隐患排查,我不清楚也没有见过。那家工厂现在已经注销了,我就没有工资领。我工伤评的是三级,社保可以报销药物费用,但需要在当地社保局开记账单,然后一定要去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住院,才可以拿药。可能是因为这个药太贵了,之前在深圳也可以直接拿药,但现在不可以。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去上诉了好几年,都没有效果。
格列卫,每片价格差不多200元,一天要吃6片(照片中为小菊) 现在我病退(因病退休)了,社保每个月只能拿到2000多元钱。每个月交了房租,然后又要到广州拿药,家里还有个一点点大的小孩,这点钱根本不够支撑生活。李姐:每月千里迢迢来看病
李姐(左)和小菊在对比身上的淤青 我之前在深圳的一家沙发厂工作。我现在五十岁多了,每个月都要从湖南老家坐车到深圳看病。沙发上会喷油漆,我们经常闻着恶心的味道工作。工序中还会用到海绵,那个海绵是由几十种化学品制成。他们把造出来的海绵放在大亭子里暴晒,臭味冲天,闻到那个臭气我就想吐。我现在身体状况还是不稳定,要是突然身体不好,就要去做化疗。我老公也退休回老家了,我没有家人在这边,来深圳看病没有地方落脚。我希望政府能够关注这一块,对于那些从老家来深圳看病的职业病工人,可以为他们提供短暂的住宿。元叔:我感到很无助
元叔在职业病医院研究药物副作用,他说自己以前没有这么胖 你们可以叫我元叔。我进厂20多年了,多重疾病缠身,得这个白血病也半年多了。我这些疾病都没有好,也没有办法做职业病鉴定。它们是发生在白血病之前的,我们工厂接触到的药水中的化学物质有几百种,没有办法做关联。刚开始诊断上白血病的时候,我被吓到了。以前也没有接触过,只知道这个病会死人,没有想到我会得这个病。我的白血病评上了职业病,但公司对我爱理不理的,到现在还没有给我发工伤赔偿,只发了点病假工资,这让我感到非常无力,也很无助。我去申请了仲裁,仲裁下来后,公司还是不给,说要等我做了劳动能力鉴定再给。
同一种药对不同的职业性白血病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元叔吃的这种药效果更好,但价格“比黄金贵” 我几乎没有活下去的勇气。我们吃那个药,副作用很大,关节炎就是其中的一种。全身都痛,到处都贴着膏药,天天做理疗也没有用,我受不了。我后来又换了两种药,现在这种药的副作用就是长胖。明明身体很不好,一个月还能增重五六斤,整个人都浮肿起来。这个药一盒9720,一个月用两盒,之前是两万四一盒,现在降价了。我爸妈都八九十岁了,我就是因为家里困难,才出来打工。不但工资很低,还得了这个病。现在药费不够,很难凑,已经欠别人七八万了。原本以为工厂能把医药费赔给我,结果现在欠了别人钱都没有办法还。劳动局好像也是被买通了一样,不管这个事。关注职业性白血病近日,总理对媒体报道“白血病患儿遭遇廉价国产药短缺,进口药一瓶超千元”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切实加大国产廉价药生产供应保障力度”。我们不仅需要保障国产廉价药的供应,还要关注职业性白血病的源头——那些充满伤痛的工作场所。正是这些大量存在的职业病病友们,生产了我们的美好生活:新潮好玩的玩具、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各式各样的好看衣服&&总之,我们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受惠于他们。而仅仅因为劳动防护措施不到位,又或者监管不力,本可避免的伤痛,他们却需要用生命去承受。在职业病医院中,工友们开玩笑说:“吃这药美容哦,你看我们现在是不是很白?”工友们虽然承受伤痛和种种不公正待遇,但也会乐观坚毅地去生活。职业性白血病患者需要被看见,他们的生活需要有人关心,他们的权益也应该得到保护。延伸阅读8张触动心灵的照片,8个追讨健康的女人 | 国际工伤日女力潮流:她们的硬照rock爆了整个工业区
请尊重原创,保护版权本文为尖椒部落原创作品。如需转载,请在后台回复【转载】二字。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一键安装官方客户端
重大事件及时推送 阅读更流畅
http://spider.nosdn.127.net/3f3dafaa490e3ea9712e9ec.png新浪体育_新浪网
微信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体育资讯,趣闻和视频
体育产业营销
发布体育产业资讯,聚合新浪体育营销资源
加载中,请稍后
点击加载更多
历史开奖汇总
历史开奖汇总
历史开奖汇总期
历史开奖汇总期同花顺旗下品牌
创新乐观主义的反调:互联网革命的重要性被高估了
  理性.建设性  站在消费与制造业全面升级的转折点上,美国的创新历程,提醒我们今天热衷于“弯道超车”一掷千金之前,对经济结构现实性多一层清醒理性的认识,合理调整对创新创业的期待值。  长期增长的灵丹妙药  经济史总是和经济学家们过不去。所以,作为进化的应对策略,经济学家们正在变得越来越狡猾,他们从传统的卡桑德拉角色中摆脱出来,表现得日益乐观起来。经济史上几个著名的悲观预言者,从马尔萨斯到“罗马俱乐部”,预言经济增长的极限和长期的衰落,似乎都遭到了喜闻乐见的失败。而失败的核心原因,是他们总是低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生产率大幅提高。从凯恩斯以降,现代宏观经济学提供过无数救世良方,不过一旦说到长期增长,故事就变得十分呆板。在所有宏观经济学教科书必备的索洛标准模型中,“黄金率”平衡增长路径建立在外生的技术进步之上。  这实在太陈词滥调了!太像人们指责经济学的“正确废话”理论了。增长理论赶紧补锅,试图将创新与技术进步本身纳入体系,像投资一样成为一个内生变量,代表性的芝加哥学派经济学家保罗.罗默(Paul Romer),将技术进步作为一种可通过投资产生的生产要素,与别的生产要素比如资本、劳动的区别在于,技术创新和进步是边际收益递增而非递减的,具有溢出效应(spillover)。大概勾勒出的图景是:创新是面粉中放入的酵母菌,在合适的温度水分不断繁殖发酵,将面团发展得越来越大。  无论索洛还是罗默的增长模型,无论是否把技术创新当成钢铁侠还是酵母菌,都表达着一种明亮而模糊的乐观态度,创新总是会有的,而创新转化成生产效率的过程,形成了起起落落的经济周期。尤其是,美国这个当代经济理论的试验场,一向被视为各种幸运的例外——美国经济史演唱着美妙的创新之歌,得天独厚,在经济史领域,如果说英国工业革命的地位如同圣杯,那么美国近150年的创新历程就是一个已经成真的伊甸园,消费升级和产业转型在这里从没有遭到致命的挫折。  在最阴郁的预言家闭上嘴的地方,一位本性难改的宏观经济学和经济史学家,罗伯特.戈登,以布罗代尔式的宏伟决心,写了一本600多页的著作来回顾美国物质生活波澜壮阔的起落,从1870年——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伟大发明开始走进社会,激发生产率提高和有效改变物质文明的时间节点——引导他的读者开始这段通往当代美国生活的旅程。  创新是权重衰减的吗?  戈登将美国城乡物质生活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与两次新技术革命驱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翔实细节,展开为一段段斑驳的时代风情画廊,行文趣味十足,角度精到而史料扎实,大开大阖,时常让人想起威廉曼彻斯特的纪实文学名篇《光荣与梦想》。  但作为一本探讨增长命运的书,作者并不想只给读者提供一个历史VR游戏百科手册,它真正的危险和有力之处,是在这个弥漫着对创新魔力的乐观主义,对人工智能、()、虚拟技术无限遐想,每一个初创公司都在憧憬改变世界的时代,公然宣称:互联网革命的重要性,至少是对生产率提高的重要性,被过分高估了。以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技术革命提高生产率增长的速度、深度与时间持续性,都难于媲美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那些熟悉的经典发明。  这个结论何其沮丧,又何其冒犯!但实际想一想,却是一盆有益的冷水。《美国增长的起落》的数据表明,1870年是现代世界启动高速增长的起点,增长峰值时段是年的半个世纪;20世纪70年代开始酝酿的电子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带来高速增长时段集中于1994年到2004年的十年间,但是其后——“年是美国历史上生产率增长速度最慢的十年……由网络革命引起的种种变革波及面非常之广,但是到2005年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的发明和普及是一个例外,但是到目前为止,智能手机还没有像互联网革命一样对生产率增长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戈登还提出了两个发人深省的事实观察:  第一个是所谓的“大跨越之谜”。“大跨越”指1928年到1950年美国惊人的增长加速,这22年包括了史无前例的大萧条和艰苦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平均每小时产出却比1928年增长了99%(如果按照年的平均增长趋势,估测出的数字仅有56%),是美国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一段时间。戈登的观点是,“大萧条”和二战本身就是时均产出提高的原因。罗斯福财政刺激带来的基础建设更新,二战时因为劳动力缺乏而涨薪以及引发的投资替代,军工机器开动带来的高压需求,特别是快速发展的工会组织在提高工人实际工资增长趋势方面的积极作用,让创新的应用周期有效缩短,新技术迅速得到推广。相比而言,2008-09年的金融危机破坏力同样强大,却无法重复“大跨越”时代的修复能力,反而更深蚀刻了不平等的鸿沟。  第二是GDP数字的统计改进,使年的增长数据被相对低估了,所以过去的真实增长率其实更高。比如无形资产在前一百年中大多数时间没有充分纳入交易价格统计当中,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很多重要发明带来的新消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被当时的官方统计口径忽视,实际生活水平提高超过GDP数字反映的增长。所以经过修正之后,第二次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带来的经济增长率,差异可能比目前纸面显示的更大。  顶头风  戈登的预言,与过去的卡桑德拉们最不同的地方,就是他并不怀疑人类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中蕴含的再次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可能性。但是他质疑了我们的思维定式:科技会不会永远满足我们对于经济增长的期待?创新对世界的改变是暂时的,还是有长期的持续性?  《美国增长的起落》总结了今天美国的创新和增长必须面对的四股“顶头风”:不平等加剧、教育阻力、人口状况和债务偿还。  不平等加剧阻碍了大多数人从创新中得到更公平合理的红利份额。互联网革命与虚拟经济的兴起,使美国轻松占据了智力产业高端,制造业消失和向全球转移,收入结构出现了中间空洞。从1979年到2011年,收入平均数和中位数的增长差距达到了0.43%,意味着社会平均收入水平每增长1%,中等阶层的收入仅仅提高不到0.6%,而底层大众的受益更是相形见绌。另一方面,连收入最高的顶层百分之十,也出现了“赢者通吃”的分化,不平等的最大来源是收入水平最高的0.1%和0.01%,主要是拥有期权激励的高层管理人员(特别是金融与互联网新型行业),超级文体明星(新媒体粉丝经济的主要受益人),传统金领如医生、律师则相对被抛离。“涓滴经济学”被“极化效应”替代,后果就是创新带来的新增收益和资本局限在高收益的狭小行业内,创新的扩散作用和持续性遭到反噬。  教育阻力对创新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不平等的恶化所导致的教育资源配置扭曲,加剧边际收益递减。美国的公立系统教育经费来自于财产税特别是房地产税,富人区天然形成了教育资源过度积聚,而贫民区的高中辍学率升高。另一方面受教育水平的绝对程度提升也在放缓,这个趋势甚至从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原因是成本增加(美国从1972年以来大学教育成本的上升速度是整体通胀率的3倍)、债务膨胀(承担10万美元学生贷款的美国人平均要到34岁才能摆脱债务)和风险增加(一半以上的美国大学毕业新生无法找到一份需要大学文凭的工作。  关于人口状况,美国相对稳定的出生率和移民比例,掩盖了最可能影响持续创新的人口因素——劳动参与率。劳动参与率指劳动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随着“婴儿潮”一代即将永久退出就业市场,美国的人口劳动参与率和老龄化负载都将面临严峻形势。2007年到2014年,美国平均劳动参与率从66%下降到62%。劳动参与率不足意味着人口结构中的重要部分被拒绝在创新活动之外,也使得看起来光鲜的就业率缺乏说服力。  债务问题是美国经济的痼疾,美国联邦政府债务在2038年将达到GDP的100%,与此同时,联邦医疗保险信托基金将在2030年,社会保障基金在2034年,预期达到零余额。通过发达的金融市场和复杂的衍生工具,政府和私人部门的债务风险被分散到整个经济体系当中。债务危机不仅可以让新产业的幼苗毁于一旦,还会把可以让创新深化的未来资源提前消耗殆尽。  历史决定论的贫困  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底层核心行业,芯片和晶体管业内的最著名的争议之一,是预测“摩尔定律”何时终结。“摩尔定律”是英特尔公司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创新速度规律:同样价格的集成电路,晶体管密度或者计算性能每18-24个月提高一倍。摩尔定律以指数增长的速度,为信息技术革命奠定了基础。2006年之后摩尔定律开始出现减速的迹象,到2009年晶体管的倍增时间延长到了峰值8年。  摩尔定律的故事,宛如罗伯特.戈登对创新与现实增长历程的浓缩寓言。  就像彼得.蒂尔说过的:我们小时候想要会飞行的汽车,现在得到了140个字符。波普尔在《历史决定论的贫困》里,曾有力地论述为什么无法规划创新,和创新将带给我们的历史方向。创新的幼苗有可能随机产生,但活下来的品种不一定喜闻乐见。在长周期更加有影响和推动力的,可能不是建造帕提农神庙的宏伟技艺,而是一张破碎潦草的航海图。  站在消费与制造业全面升级的转折点上,美国的创新历程,提醒我们今天热衷于“弯道超车”一掷千金之前,对经济结构现实性多一层清醒理性的认识,合理调整对创新创业的期待值。经济下行周期的逆风中,能顺利前进的,不是更大的船,而是更聪明的帆。
同顺号仅为用户提供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作者的发文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不表明同顺号立场,作者需为自己账号的一切行为负责。
已有--个人赏过
经济观察报如何?打个分吧
看完这篇文章有何感觉?已经有 &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21关注人气
76文章数量
4103访问量
&&《经济观察报》是全球华文读者最可信赖的财经信息来源之一,总能在最恰当的时点分享最有价值的资讯和思想。
24小时热文排行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内容或者商务合作请联系)
写下您的看法和建议...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统计方法有哪几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