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勇闯天涯蓝瓶 就是超级勇闯 ? 勇闯天涯 就是老勇闯?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厂家: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产品:
您可能还感兴趣的其他内容雪花勇闯天涯啤酒盖上面印有雪花啤酒SNOW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中奖了?
如果是中奖,是什么意思?
12-12-12 &
snow是雪花啤酒的标志,如果是中奖里面会有相应的字,比如(再来一瓶)恭喜你,2b了,这个英文东西翻译过来就是雪花的意思,至于中不中,自己看广告,或问一下杂货铺老板哟~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没中啊。这就是个标签而已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恭喜楼主中大奖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Sina Visitor System雪花啤酒、雪花勇闯天涯分别是哪里生产的?_百度知道
雪花啤酒、雪花勇闯天涯分别是哪里生产的?
我要料料啦知道合伙人
来自知道合伙人认证团队
我要料料啦
知道合伙人
采纳数:271
获赞数:782
擅长:暂未定制
&雪花啤酒勇闯天涯&活动是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推出的原创性品牌推广活动。所以“雪花啤酒”、“雪花勇闯天涯”都是的华润雪花啤酒(辽宁)有限公司旗下的。现在主要在沈阳、大连、鞍山、辽阳、盘锦等8家生产企业生产、是具有一流管理和生产设备的辽宁省最大的啤酒生产基地。【雪花啤酒种类】雪花旋彩:2004年推出的低度产品,白色的瓶子像削过皮儿的菠萝,非标准的酒瓶不能重复换酒。 &&&&雪花金麦:2003年推出的产品,500ml小瓶的,非标准的酒瓶不能重复换酒。 &&&&精制雪花淡爽:瓶口有锡纸包装,非标准的酒瓶不能重复换酒。 &&&&简装雪花淡爽:2000年推出的产品,瓶口没有锡纸包装,标准的酒瓶可以重复换酒,每瓶价格比后三种稍稍高出1-2角。 &&&雪花干啤:1999年推出的低糖产品,适合糖尿病人饮用。 &&&雪花黄牌:老牌子了,有些小饭店免费提供。 &&&&雪花绿牌:有些小饭店免费提供。 &&&&老雪花:明显感觉上头。 &&&&另外,沈阳黑狮啤酒也是沈阳华润啤酒有限公司生产的。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我的雪花,我的勇闯天涯》《我的雪花,我的勇闯天涯》一个人的快乐的百家号住在都兰县客运站招待所的好处就是今天推着自行车就可以上客运车。原计划是从都兰利用一天时间骑行110公里到达巴隆,而后一天时间从巴隆骑105公里到诺木洪,最后还是一天时间从诺木洪骑145公里到格尔木,共360公里。考虑到都兰到格尔木这一段公路是沿着一条狭长的戈壁滩而修建的,戈壁滩上气候干燥,时不时还有荒漠,为了省事儿直接从都兰坐车到格尔木,票价67元。360公里路啊,行进在戈壁荒漠,看不见郁郁葱葱的树林,也看不见蜿蜒曲折的河流,有的只是南北的高山和东西走向的戈壁, 有的只是西北的狂风和漫天黄沙,我不知道当年修建这青藏公路时筑路人遇到了和克服了怎样的困难?真心觉得他们的不容易,而如今人们行进在这条血汗之路时,是否会有人想到筑路人为此所付出的心血?到达诺木洪农场就不得不说诺木洪农场的来历了。1955年为了响应国家开发大西北的召唤,从祖国各地,主要是从解放军转业一批干部来支援青海的经济建设。这批曾经南征北战,在枪林弹雨中为祖国立下战功的英雄好汉,脱下戎装,响应号召来到青海的柴达木。这些老战士、干部占诺木洪农场干部、工人队伍的75%。他们仍发扬解放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光荣传统,为开发柴达木农业,雄姿勃勃,战天斗地。当到达诺木洪时,已接近秋末冬初季节,同时还带来一批犯人,在既无住房、又无监舍的情况下,指挥员一声令下,自己动手支帐篷安排住处,在当地蒙古族兄弟的帮助下,初步落了脚。大规模的农场初建工作从此展开了。首先遇到的是十分恶劣的盆地气候,干旱少雨,一年有6、7个月的风季。犯风乍起,刮得天昏地暗,风沙吹得人睁不开眼,睡到半夜,帐篷被吹倒掀跑,大家个个成了“土行孙”。到了酷夏,由于诺木洪地区北沿有大片沼泽地以及遍地的柽柳、芨芨草、沙包,蚊子特别多,象团团烟雾,咬得人手脸红肿,奇痒难熬。加之生活用水仅诺木洪一条小河,水中常常浮着杂草、羊粪蛋,在这种艰苦环境中,人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否则思想动摇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场领导及时按照上级批示做了“边勘察、边生产、边建设、边积累、边扩大”的动员,开展了一场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号召大家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安下心,扎下根,开花结果建新家,为国为民再建功勋”。艰苦劳动能磨砺人的意志。少数从上海、四川等地来的青年,在风吹日晒中脱掉了又白又嫩的面皮,磨练成了粗犷的柴达木汉子。为了长期安心扎根,改变环境,场领导及时安排部分人劈山开渠,以坚忍不拔的毅力,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开荒、修渠,建房,生产,为了开垦绿洲,为国家、为青海生产粮油而努力奋斗着。诺木洪农场始建于1955年10月。如何把这片高寒、干旱、盐碱、杂草丛生、连绵起伏高达几米、十几米、二十几米,一眼望不见头的大小沙包,开垦成为西部的粮仓?这里唯独能利用的自然条件主要有一条秒流量4至5立方的诺木洪河。为此,全部人员首先主攻两大项:一是开山修渠将仅有的河水从距农场29公里的南山口引入干、支渠以灌农田;二是大规模因地制宜开垦荒地,做到边开,边改良,边种当年为国家产粮。可见,任务是艰巨繁重的。当时没有机械,只凭人的双手及一些简单的原始农具。开荒只好围着沙包周围的小片地转,硬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的开拓者们日夜奋战在田野里,苦和累都无所畏惧。凭着一股艰苦奋斗的精神,当年开垦出了万余亩农田,3年共开垦3万余亩可耕农田,初步为国家生产出300多万斤小麦。随着生产的发展,要不断提高产量,建设适宜机械化耕作的国营农场,摆在人们面前的是遍地的大沙包,因为拖拉机不可能围着沙包在一两亩小田内转。为此,全场动员,向造成个大小沙包宣战。在没有机械的情况下,人人献计献策,土法上马搬掉沙包变良田,大家自己动手,利用当地野生沙棘编结抬筐,打制独轮车,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战斗。车推,人抬,肩挑,人背,领导群众一起上,真是一场“愚公移山”。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鼓舞下,以几百个、几千个人工,硬是搬掉了4100多个大小沙包。人们在烈日当头、高寒缺氧、盐碱干旱、风沙扑面中,住地窖、啃冷馍,喝凉水,吃苦流汗,从无所畏惧。这里的蚊子多如牛毛,它凭着灵敏的嗅觉,追随人体的汗味,使你防不胜防,昼夜围着人上下飞舞,双手不停地驱赶拍打也无济于事,野外解手要找个高处,而且两手要不断拍打自己的屁股。为了使人摆脱这种苦头,给每个人发了一块两米长的白纱布蒙面和包手。这时,你只要在高处一望,似一位白衣大仙下凡,加上有的干部手执一把牦牛尾拂蚊,恍如观世音飘然下界,令人叹为柴达木的一个独特的景观。风可以驱蚊,可有时来风一般都在七、八级,又使人睁不开眼。还有九级以上的“黑风”,气象上叫“沙尘暴”,漫卷沙尘如泰山压顶,遮天盖地,倾刻间伸手不见五指,在野外使你不辨东西南北,收工时找不到住处,只好手拉手摸索而行,有的人在地上爬行,有的人掉在渠里成了“落汤鸡”,有的人躲在沙包中只好等到风停方能归队。艰苦的岁月就这样一年、两年、三年、五年过去了,开垦出63000亩可耕农田展现在我们面前。当时未成家的同志占多数,他们到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才慢慢从内地找到配偶,一同在此安家立业,共同过着艰苦的生活。直到七十年代前,家家户户都住的是半地下式窑洞或简易土木房屋,土炕睡人,土台当桌,他们与自己的爱人、子女同舟共济,艰苦创业,把青春年华献给了柴达木,有的为这片土地献出了终身。诺木洪农场建场40年来,在党的“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劳改工作方针指引下,成为既改造罪犯又生产粮油的基地。现沿着青藏公路西行至635公里处以北,已形成了长30公里,宽3.5公里,郁郁葱葱的一片绿色彩带,近看足下一条水泥制板场砌成的,两岸绿色成荫笔直的干渠和潺潺的流水奔向北方的“沙漠绿洲”。如今的农场已拥有6.3万亩可耕良田,5156亩防护林。这个地区和整个柴达木一样,气候特殊,年降雨量仅有40毫米,而蒸发量却为2800毫米,日照年均长达3250小时,昼夜温差大,气温平均4.3℃,无霜期90-120天,一年八级以上风约48日次,中午至下午5时温度有时在32℃左右,随着农场的开发和大量植树造林,使小气候有了不断改善。而现在诺木洪的黑枸杞因其品质卓越,滋补强身的功效,慢慢被世人所熟知,当然价值也是很昂贵的,真正的黑枸杞尤其是野外生长的,资源珍贵,产量有限,一公斤起码要两千元左右。而用其它假冒黑枸杞的果实,一公斤往往高不过百元。如果遇到价钱过于低廉的黑枸杞,那就要提高警觉了,没准就是个假冒品。可惜不是秋天收获的季节来这里,不然那又是另一番天地。当然,我还要说的是在这里千万不要破坏树木,其实这里之前并不适合树木生长,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每一棵树都是在几代人不懈努力下茁壮成长起来的,冬天扛过了严寒,夏天避过了干旱,方才有了如今的模样。到达格尔木市区时,路边的桃花刚刚开放,想起以前自己写的杂诗一首:《雪绒花》白桦林早已没有缤纷的落叶迎来的是漫天飞雪飘啊飘啊落在你美丽的衣裳严寒也抵挡不住你内心的期望愿化为这雪地里跃动是光芒雪绒花亲吻着你的脸庞凌厉的北风传来发梢的芬芳西北的粗狂中有你梦里水乡是的,“西北的粗狂中,有你梦里水乡”。没有人能否定在这地方开出来桃花给这戈壁送来了一抹粉嫩!出了车站居然迷了路,边骑边停车问路人方才把国道的方向搞清楚。这几天搭了一路的车,现在准备从格尔木市区骑行到纳赤台,活动活动筋骨。吃饭时有发现卖水果的,买来几个梨和一个香瓜带上,还有这一路西去的主角:雪花啤酒。玻璃瓶儿的,直接放水壶架上。“2014年,国庆;距离现在25天。我清楚的记得那天三亚湾的夕阳,似一口呛人的酒,浓烈……退潮,混浊的海水,这并不影响我静静的坐在沙滩上;岸边过往的人们,或嬉笑 、或信步、亦或是并肩依偎驻足幸福的观看着那一片属于自己的余辉;迎着日落的的地方,我一人、背影单薄,悠长~~~~孤独会生病吗?我不知道。粗犷的咬开了那瓶“勇闯天涯”!独自喝了起来;我没有喝酒的习惯。一个小时前,在超市转悠走到冷藏柜台,准备拿下自己超爱带有椰果粒的一种酸奶,看到了那经典的蓝色LOGO;这让我突然想到爱伦坡的话;“我们立于绝壁之上,探头望向深渊————只觉得天旋地转,我们头一个反应就是退缩逃避、远离危险,不可理解的,我们仍然留在原地!”是的 “勇闯天涯”!不仅限于天涯海角,不仅限于高山仰止,依旧,在路上!第一口酒喝下去的时候,想到今天看的电影;“是不是因为人们走的远了,就忘了出发的目的?”我想,我没忘。蓉卿草于日”我就是喜欢在自行车水架的位置放上一瓶雪花“勇闯天涯”!为什么喜欢呢?是因为勇闯天涯的胆量和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很久之前,我还在校园。那时还小,没有过多的社会生活经历。参加工作以后,每天面对的是新鲜和刺激的新事物,感觉很奇妙。但越来越多的晚上我都在独自思考着,工作久了,自己也慢慢的和社会脱节,好多新的事物自己没有经历过没有做过;我是不是应该换种活法,和当下的年轻人一样,去看看那外面的世界,去找寻那逝去的青春呢?再说我也年轻呀,不老呀。或许,我更需要的是一次彻头彻尾的折腾。需要那种先从视觉上解放自己,给自己新鲜感,进而释放因工作、情感的失败等原因把自己包裹起来的种种不快,让内心随自然流淌~~~~虽然我不喜欢喝酒,对喝酒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因为我一喝就晕 ,但这并不影响着我对华润雪花“勇闯天涯”的喜爱。我知道这是雪花的一种营销手段,但是即使是营销,也还会每年举行全球各地的科考探索活动呀!这种“勇闯天涯、突破自我、寻找未知”的企业文化深深的打动了我!我很平凡,平凡到犹如落入泥土里的一颗尘埃。在岁月的长河里,我可能没有机会参加“勇闯天涯”所组织的科考探索活动。但我可以选择我自己的方式,看看这个饱受沧桑、多难兴邦的古老国度!艾青道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于是,我选择了骑车,力所能及的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脚下这喜爱的土地!一个人在路上的时候危险又寂寞,但每当想到村上春树说的那句:孤独和寂寞的时候通常都会有意外收获!我还是会莫名的兴奋,前方的路是未知而富有新奇的!谁能说道出明天会发生什么呢?明天毕竟又是新的一天呀!这不是很美好吗?没有多久经过了格尔木火车站,好熟悉,再一次想起发生在火车上藏族大姐的那件事情。另外我想弱弱的问一句,大半夜候车室的暖气片子还会关吗?车站门口摆地摊卖“昆仑玉”的人还是有的,就看你有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买到真的了。走上青藏线,有一个人的名字总是被人们不断提起。有人说他是青藏公路的缔造者,又有人说他是格尔木的奠基人。而在青藏高原的许多地方,也都留下了他的印记。既然来到格尔木就必须要缅怀慕生忠将军。慕生忠1910年生于陕西省吴堡县寇家塬镇慕家塬村一个破落地主家庭。上中学时,受陕北革命领导人刘志丹的影响投身革命,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拉起了一支杀恶除奸的游击队。为此,反动派杀了他一家包括父母在内的四口人。慕生忠发誓报仇,于是化名艾拯民,亲手砍掉过不少反动恶霸的脑袋。刘志丹夸他大胆,因而不少人叫他“艾大胆”。后来他带领游击队曾东渡黄河,活动于晋西吕梁地区等20多个县,阎锡山曾贴出布告,悬赏10万大洋买他的人头。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起县),慕生忠率领自己的队伍去吴起迎接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人。以后他曾任陕北红军第二作战分区司令员、山陕特委军事部长、晋绥九分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第一野战军政治部民运部部长、政治部秘书长等职。1951年8月,当西南军区以张国华,谭冠三领导的十八军从西南方向一面修路一面向西藏进军时,西北军区也组成了以范明为司令员、慕生忠为政治委员的西北进藏部队。这是慕生忠第一次进藏。他们选择从西南方向,也就是从青海香日德向南,走到巴颜喀拉山下的黄河源。这条道路有丰富的水系,但到处都是烂泥滩,一脚下去就拔不出来。据慕生忠后来的回忆,第一次进藏他们第一天就损失了20多人,骡马损失了几百匹,加上有些骡马啃吃了有毒的草,中毒死亡近千匹。当年十一月底,这支部队终于到达拉萨,但慕生忠却没有多少喜悦,他们损失的不光是近四个月时间,还有许多人员和三分之二的牲口。进藏后,范明担任中共西藏工委副书记,慕生忠担任工委组织部长。他们协助中央代表张经武及张国华、谭冠三等,一起领导着和平解放不久的西藏的党政工作。这时,一个现实问题摆在了大家面前:供应。两路进藏部队共约3万人,每天仅粮食就要消耗四、五万公斤。而中央对进藏部队有明确规定:进军西藏,不吃地方。用牲口驮运的粮食连塞牙缝都不够。极度紧张的供应状况很快出现,最困难时,每人每天4两面都难以保证,而市场上1个银元只能买作为燃料的八斤牛粪,1斤银子只能买到一斤面!为了援救饥饿中的驻藏部队和工作人员,1953年,中央政府委托西北局组建了西藏运输总队,征购全国各地的骆驼,向西藏赶运粮食,慕生忠兼任运输总队政治委员。1953年春夏之际,从陕、甘、宁、青及内蒙等地征购的2.8万峰骆驼连同雇佣的牵骆驼的民工1000多人,集合在了运输总队的大本营香日德。为了避免再次陷入黄河源沼泽地,运输总队对这次进藏的路线重新作了选择。1953年5月的一个晚上,慕生忠听运量队员说,从香日德向西约600多里,有个名叫“郭里峁”或“格里峁”的平川,旁边还有一条南北向小河。沿那河往南,就能沿雪山边缘,越过昆仑山和唐古拉山,经黑河(那曲)去拉萨。那天晚上,慕生忠一直在心里念叨着:“郭里峁”是什么意思?在什么地方?第二天一醒来,慕生忠就吩咐部下找来一张马步芳时期留下的地图,在上面找了又找,终于找到了“噶尔穆”三个字和一个小黑点。他心里想,“噶尔穆”会不会就是“郭里峁”?他叫人去问周围的牧民,回来的人兴奋的冲着他喊,“噶尔穆”是蒙古语名字,意思是“河流密集的地方”。而且,那张地图上还标示出从香日德通往噶尔穆的一条公路,也就是说,马步芳以前在这里修过公路。这个发现使慕生忠极为兴奋,他立即命助手张震寰和赵建忠带了一个小分队,拉着几峰骆驼,去找这个叫“噶尔穆”的地方,小分队一路走走停停,见人就问:“这是不是噶尔穆?”一天傍晚,他们走到一个地方,突然看见一片芦苇,许多黄羊和野马在追逐着。张振寰立即派人回去告诉慕生忠,但一点都不能肯定这就是“噶尔穆”。慕生忠领着大队赶到,大家聚拢在一起争论,这里到底是不是那个“噶尔穆”。慕生忠开始一言不发,后来就说来句:“帐篷驻在哪儿,哪儿就是噶尔穆”。然后转身走了。第二天,队员们醒来的时候,看到一块牌子插在帐篷旁边,上面写着三个大字——“噶尔穆”。这个由6顶帐篷划定的“噶尔穆”,就是后来的进藏大本营——格尔木市的雏形。1953年10月,西藏运输总队格尔木站正式成立,驻站的十多名工作人员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一代格尔木人。新的进藏路线选定后,运输队不用再走沼泽地,但是,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连绵雪原却给习惯于吃高草的骆驼带来极大的灾难。雪地无高草,自带的草料不几天就吃完了,身躯高大的骆驼不得不弯下脖子去啃地皮上的草根,很快,一个个瘦成了骨头架子,随即淌着伤心的泪滴倒在了路旁。他们驮运的粮食开始是加在其它骆驼身上,最后,骆驼越死越多,宝贵的粮食只好被抛弃在路边。再次进藏的艰难经历终于让慕生忠明白,靠原始的运输方式来保障西藏的供给,决非长久之计。于是,他的脑海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1954年2月,正是北方最冷的季节,慕生忠穿着厚厚的皮大衣,带着被高原风雪磨砺的十分粗糙的皮肤,从青海来到北京,找到了交通部公路局。他向公路局局长自报家门后,便直截了当地提出在青藏高原修一条公路的要求,请交通部多少批些钱。局长一听吃了一惊:“在青藏高原修公路?这是件大事,我们作为主管部门,从来没有安排这项工程呀!”“所以我才来要求的呀。”慕生忠回答。“你是代表西藏工委来的,还是……”“不,我代表我个人,我是从青海来的!”这可让局长犯了难,修青藏铁路,既不是国家安排的,也不是主管领导机关西藏工委要求的,而是工委组织部长兼运输总队政委自己来请求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个人胆子也太大了,难道连这点组织程序都不懂?这时,彭德怀刚从朝鲜战场归来,慕生忠立即登门看望,并把修筑青藏公路的设想,给老首长作了汇报。听完汇报,彭德怀踱步走到挂在墙上的中国地图前,抬起手从敦煌一下子划到西藏南部,说:“这里还是一片空白,从长远看,非有一条交通大动脉不可嘛!”临别前,彭德怀要慕生忠写个修路报告,再由他转交给周恩来总理。几天后,周总理批准了慕生忠的青藏公路修路报告,同意先修格尔木至可可西里段,拨30万元作为修路经费。随后,彭德怀又安排兰州军区为慕生忠拨出了10名工兵、10辆十轮卡车、1200把铁锹、1200把十字镐、150公斤炸药等物资。慕生忠后来在回忆中多次提到这件事,说:“没有彭老总,就没有青藏公路!”日,慕生忠带领19名干部,1200多名民工和战士出发了。筑路队伍在格尔木河畔、昆仑山口、楚玛尔河拉开战场,他们边修路边通车,只用了79天就打通了300公里公路,于日把公路修到了可可西里。慕生忠立即召集干部会议,做出了继续向前修路的部署。随即,他又一次赶往北京,再次向彭德怀请示下一步工作。这一次,慕生忠满载而归,国家拨给了200万元经费,100辆大卡车,1000名工兵。8月中旬,筑路大军翻越了风火山,向沱沱河延伸;10月20日,战胜唐古拉,向在海拔5300米的冰封雪岭修筑公路30公里;11月11日,公路修到了藏北重镇黑河。12月15日,慕生忠率领2000多名筑路英雄,100台大卡车,跨越当雄草原,穿过羊八井石峡,直抵青藏公路的终点——拉萨市。慕生忠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坐着汽车进拉萨的人。7个月零4天的时间,25座被切断的雪山,1283公里的高原公路,创造了新中国公路建设史上的奇迹。12月25日,康藏、青藏两大公路的通车典礼在拉萨举行。通车典礼结束后,慕生忠带上他的人马,浩浩荡荡回师格尔木。慕生忠在格尔木宣布,青藏公路已经修好,休假三个月。民工回家后不想来的,可以不来了。几个月过去了,回老家探亲的人们又回到了格尔木,这回已有人携妻带子。问他们为什么又回来,他们说:“自己养的娃儿还是自己亲,舍不得离开青藏公路和格尔木……”于是,望柳庄、十八间窑洞、格尔木农场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平地而起。1956年,彭德怀来到了格尔木,登上昆仑山口。当他看到千年戈壁滩上栽种了白杨,泛起一片片绿荫,当年野兽出没的荒原,盖起了一排排整齐的房舍,沉寂的处女地上穿梭着满载物资的汽车的时候,开心的慕生忠说:“感谢我们的筑路英雄们为开辟青藏公路付出的辛劳,应该为你们写一本书。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但在如今的“兵城”格尔木,人们对很多关于慕生忠的故事仍然津津乐道。当年慕生忠从北京筹到30万元的修路款和物资后,兴冲冲的返回格尔木,准备带领运输队的驼工大干一场。可是在驼工中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青藏高原上根本不能劳动,一干重活就会死人。”于是队伍中有的人开始闹逃跑,人心惶惶,慕生忠将这些人召集到一起,说:“青藏高原的确太苦,你们一定要回家,我也不强留。我带着大家来运粮,粮运不过去,你们能走我却不能走。这样吧,大家临走之前,帮我开一天荒,往地里种点儿萝卜籽,我好留下来待命,自己养活自己,行不行啊?”于是,第二天一大早,将近100名驼工来到荒滩上,挥起铁锹开荒。一天下来,开出来整整27亩荒地(后来被称为“27亩园”),所有的驼工都安然无恙。慕生忠又把这些人集合起来说:“谁说青藏高原上不能干重活?大家开了一天荒,这活也不轻嘛。修路就跟开荒差不多,有什么可怕的?”听了这话,再也没人说回家了。有一天,筑路的驼工们在施工的工地捉到一个小狗熊,大伙便嚷嚷着要把狗熊杀了吃肉。慕生忠看见狗熊长得十分可爱,便把它饲养起来。狗熊长大后一直被圈养在慕生忠所住的将军楼一侧的门洞中,这里成了格尔木第一个动物园。在格尔木市文化馆,珍藏着一盘驼工们讲述筑路过程的录音磁带。据驼工们讲,慕生忠在整个修路过程中,与他们同吃同住,甚至还在医疗条件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共同用缝衣针缝合脚后跟上裂口。青藏公路开通后的庆祝仪式上,刚刚从工地上下来的慕生忠没有来得及穿军装,而是穿着一件和驼工们一样的旧棉袄,那幕场景令许多人潸然泪下。慕生忠性格豪放,幽默乐观,即使在异常艰苦的筑路工地上,他也忘不了写下几首感怀的小诗。有一首《夜宿陶儿久》的诗这样写道:“头枕昆仑肩/脚踏怒江头/零下三十度/夜宿陶儿久/上盖冰雪被/下铺冻土层/熊罴是邻居/仰面看星斗”。慕生忠被称为“青藏公路之父”,在青藏公路经过的很多地方,当年都是没有名字的,于是,给这些地方起名字便成了慕生忠的“业余爱好”——望柳庄、雪水河、西大滩、不冻泉、五道梁、风火山、开心岭、沱沱河、万丈盐桥……这一个个如今在青藏线上已经耳熟能详的地名,无一不寄托着慕生忠对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慕生忠在彭德怀的支持下修成了青藏公路,但也因为彭德怀而“消失”了20年。1959年庐山会议后,一架飞机把慕生忠送到拉萨,随后又被押解到兰州。他作为“彭德怀的黑干将”受到了批判。1979年,彭德怀恢复名誉,慕生忠也被解放,此时的他已经是69岁的老人。复出后,他要求给他一个月的假期,去青藏公路看看,1982年5月,慕生忠终于成行。站在昆仑山口,这位白发苍苍的老将军说:“我死后,你们把我的骨灰撒在昆仑山上,让青藏公路上隆隆的车声伴随着我长眠。”日,慕生忠将军逝世,享年84岁。日,当与青藏公路比肩而行的青藏铁路向拉萨开出第一列火车的时候,我们不难想象,长眠在昆仑山上的慕生忠老人该会有多么地喜悦和自豪!沿着国道走,这个时候已经不在是简单的西去了,从格尔木开始,往西藏方向都被称作“上西藏”!是的,有海拔的原因,也有信仰原因,总之不管是从地理还是人们内心的神圣来看,称之为“上西藏”一点儿都没有错。出了市区,很快公路两侧就又是戈壁滩了,不过还好,今天并没有什么风,骑起来也特别的舒服,至少在没有进昆仑山之前路还是挺平缓的。在“巍巍昆仑,万山之祖”石碑处停留下来休息,站在这里身后是格尔木市区,而面前就是那绵延巍峨的昆仑山脉,气势恢宏,犹如一道屏障屹立在这高原之上!拍了些纪念照片,这地方可不是自己想来就那么容易来的。面对着茫茫戈壁滩,面对着巍巍昆仑,吃起了在市区买的香瓜那也别有一番风味,骑车原本会是口干舌燥,这香甜的瓜润燥,补水,而且还特甜。我喜欢!时不时还会有进出昆仑山青藏铁路上的火车在戈壁滩上动次打次动次打次经过,距离远觉得是比较缓慢,其实速度还是挺快的。行进到南山口开始有了这次旅途以来第一次检查身份的关卡,警察同志需要检查身份证,公路上有好几道阻拦器和“拒马”,防止暴恐份子进山和出山,当然,荷枪实弹的警察同志也是挺危险的,因为意外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由于我是骑车,相比于开车经过的人来说更方便检查,临行之前警察同志告诉我此去注意安全,遇到困难和危险及时联系警方,挥挥手,告别了检查站。进山其实就已经行进在了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类了,这估计是为数不多不收门票的地质公园。日,在东昆仑构造带昆仑山口西发生了8.1级强烈地震。刹那间,山崩地裂,地震地表破裂带长达426公里,宽数百米,地表严重变形带的宽度为数十米至数千米不等。这一震,不仅震出千年一遇的壮观奇景,而且造就了一项新的世界之最:426公里的地震断裂带是目前世界上最长、最新的断裂带,是我国大陆有史以来最长的一条地震变形带,东昆仑山活断裂带即刻成为全球地学界最关注的焦点地区。2005年9月,昆仑山地质公园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骑行在昆仑河畔,碧蓝的河水宛如一条玉带蜿蜒在这山谷之中,周围的景色因河水而显得那么的动人,昆仑河而又称格尔木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麓,自南向北流经格尔木市区。格尔木正是以此河为界,分河东、河西。正是这条河,才有将军建城,才使得千军万马聚集于此,并使其逐渐发展成为青海省的第二大城市。显然,昆仑河是格尔木的生命之河。有时候还会遇到拦水坝,到夏季时雪水消融,奔腾的河水咆哮着涌向下游,如果没有拦水坝调控水位,很难想象市区的人民会遇到什么灾难。沿河而上,在一公路的坡顶即可看到千层崖,千层崖位于野牛沟口昆仑河右岸,为构造抬升和河流冲积切割形成的陡崖,沿北东-南西向延伸,延伸长度约500米,高度达8米。千层崖由倾角近水平的第四系早更新世(距今约260万年)冲-湖积物砂、砾石层层层堆叠而成,构成大型平行层理,层理清晰,规模较大,平行层理一般形成于急流及高能量的水动力环境中,说明该地点在地质历史时期曾经为湍急的河流。远观千层崖,犹如层层叠叠的岩层被齐刀劈下,细密的纹理犹如大地的皮肤,向人们静静诉说地质时代沧海桑田的变化。望向千层崖,第一感觉仿佛是那悬崖峭壁,但却没有灰白山石裸色,只是那层层堆积的黄色沙石,这不知道需要河水冲刷多少年方可形成的。国道上偶尔还能看到有些拦水坝具备一定能力的水利发电作用,之前在检查站旁的加油站买水时营业员告诉我从这里到达纳赤台还需要近70公里的路,格尔木市区的海拔是2815米,而纳赤台海拔为3553米,起伏还是很明显的,路上的景色也相比前两天经过戈壁滩时好了许多,心情好,骑起来一点都不会累。天色暗下来时已经八点多了,问了过路的货车司机才知道还要走20来公里才能到达纳赤台,太阳渐渐落下,我也加紧了骑车,我可不知道晚上天黑会遇到什么。天刚刚黑的时候遇到了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路碑,当然还有纳赤台路牌在公路上高高挂着,想一想今天从都兰搭车及骑行到达纳赤台还是挺远的。109国道公路里程碑显示为:2828公里。当然这纳赤台的名字还是慕生忠将军起的呢,青藏公路沿线,将军命名了许多地名,而这些地名在如今一个比一个响亮。在这青藏公路上,除了筑路的工兵战士之外,就数纳赤台兵站的战士们是这里的开拓者了。当年公路修筑成后,工兵转移了,而兵站的同志却在高原上扎下了根。他们以高原为家,以兵站为业,成了地地道道的高原人。当初,一九五六年的春天,他们才十来个人,在零下二十多度的昆仑山下,一把炒面一把雪,手足冻僵,皮肤冻裂,终于在纳赤台附近找到了一股泉水。大伙给它起名叫昆仑泉。此清泉虽处在海拔3540米高寒地区,常年冰天雪地,水温较低,但从不会封冻,是昆仑山中第一个四季不冻的冷泉。纳赤台泉水量大而稳定,据检测可达224.7升/秒,出水流量大,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就在路边可以看到泉水亭。夜宿大车店,吃饭时遇见在兵站休息一晚的青藏兵站部运输团几名战士来食宿店吃晚饭,可能是因为车开过来在路上耽搁了,还没有吃晚饭,又不想辛苦炊事班的战友煮面条,出来吃,顺便改善伙食。他们买了些提神的零食,前行的路还有很长,开车需要提神的东西,以前的人是吃干辣椒提神,现在换成了卫龙辣条,哈哈!漫漫青藏路,运输团的官兵一代又一代扎根高原艰苦创业的精神闪耀在雪域高原!蓉卿草于日都兰--格尔木车票公路修建在狭长的戈壁滩沙尘暴吹起了沙丘茫茫戈壁诺木洪农场秋天的黄叶一定很美宗加镇慕生忠将军行进在格尔木格尔木火车站人武部靶场魏巍昆仑万山之祖魏巍昆仑雪花,勇闯天涯昆仑河水宛如玉带地质公园一瞥荒芜人烟2781公里远眺千层崖千层崖近景千层崖青藏铁路昆仑桥隧道昆仑桥天色渐暗纳赤台2828,终于到了昆仑山地质公园界碑纳赤台兵站昆仑清泉潺潺泉水蓉卿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一个人的快乐的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一个人的快乐,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雪花勇闯天涯蓝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