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奇和穷奇武则天王者排位赛该怎么跑分才高,我106就上不去

王者荣耀:农村小伙用一年时间 终于抽到武则天武则天-农村-在线观看-风行网
全部标记为已读
您暂未收到新消息哦~
安装PC客户端
把想看的剧下载到本地吧~
点击立即下载就可以下载当前视频了哦~
我来说两句
播放:1,147
播放:5,949
播放:3,396
播放:2,549
播放:3,999
播放:5,136
播放:8,937
播放:81,200
精选视频号
播放:1,152
播放:3,178王者荣耀武则天怎么玩 武则天最新出装铭文攻略
王者荣耀武则天怎么玩 武则天最新出装铭文攻略
作者:巴赫大大
来源:九游
发布时间: 10:59:00
怎么玩?武则天厉害吗?武则天有着强势的对线与团战能力,一技能在打出较高伤害的同时也有着较强的控制能力,二技能可以让武则天在压制敌人时也能够较好的防止敌人的gank,大招的全图性范围伤害与控制效果也让她可以更好的进行收割与团控。
英雄分析:作为一名法师英雄,武则天在输出方面为团队带来的增益还是略有不足的,想要指望她打出CARRY全场的比赛较为困难,而且她自身较脆,如果被敌军刺客近身切入,自己的生命安全都不能保证。但如果把她作为一个法师辅助,她的优势会被无限放大,依靠她的团控手段,我方在团战中取胜会变得十分轻松。
被动技能/天命之女
被动:武则天脱离战斗后会获得50点速度,同时每秒回复1%最大法力值
一技能/女帝辉光
武则天向指定方向释放能量法球,碰到敌人后爆开,对范围内的敌人造成350/410/470/530/590/650(+45%法术加成)点法术伤害,由被动强化的女帝辉光将造成额外伤害并附带击飞效果;被动:释放任意两个技能会强化3秒内的下一次【女帝辉光】并清除当前【女帝辉光】的冷却时间。
二技能/女帝威严
武则天的威严不可侵犯,击退身边靠近她的敌人并对他们造成250/280/310/340/370/400(+30%法术加成)点法术伤害;如果技能命中目标,则增加武则天移动速度30/34/38/42/46/50%,并降低命中目标的移动速度30/34/38/42/46/50%。
三技能/生杀予夺
武则天以女帝权威施行制裁,在所有敌方英雄脚下召唤法阵并引爆,对范围内敌人造成750/925/1100(+90%法术加成)点法术伤害和晕眩。并获得敌方视野持续3秒。
出装推荐:
六神装:++辉月++博学者之怒+ 当对面有韩信赵云孙悟空这类英雄时候,我们可以考虑第二件或者第三件出辉月这件装备,当然逆风局这套半肉出装也可以很好的增强能力,这便是武则天偏向生存的出装思路。 第一件出抵抗之靴,提高武则天在对线和免控方面。第二件出时之预言,使武则天在击杀和助攻时生命值和法力值也有一定的回复,这对于团战的继续输出有很大帮助。第三件出辉月,当敌方突进时先使用二技能将其弹开,随后开启辉月保命并等二技能的CD冷却,这样可以极大程度保证了武则天的生命安全。后面还是需要出回响权杖与博学者之怒补充法强,使武则天打出更高法术伤害。最后一件出虚无法杖,也是增强武则天的输出能力。
点评:一定的冷却缩减可以保证技能持续输出,法强和法穿在前中期能保证一定的伤害量,法术吸血保证续航能力,在线上依赖被动回蓝,技能吸血来保证发育。
【小编推荐】&&||&&&&||& &||&
【新英雄爆料】|&&||&&||&&||&&|
【新皮肤爆料】|&new&||&&&||&&Hot!!&|
王者荣耀最新攻略
英雄重做介绍
新英雄爆料
新皮肤爆料
其他内容推荐
平台:安卓/苹果
苹果版暂无下载
苹果版暂无下载
正在加载,请稍后...
(国民级手游)
《王者荣耀》是全球首款5V5英雄公平对战手游,腾讯最新MOBA手游大作
《王者荣耀》是全球首款5V5英雄公平对战手游,腾讯最新MOBA手游大作! 作为一款MOBA类游戏,《王者荣耀》特色多多,在同类的游戏中可谓是一枝独秀,艳压全场。
5V5王者峡谷、5V5深渊大乱斗、以及3V3、1V1等多样模式一键体验,热血竞技尽享快感!海量英雄随心选择,精妙配合默契作战!10秒实时跨区匹配,与好友组队登顶最强王者!操作简单易上手,一血、五杀、超神,极致还原经典体验!
开发者: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点击下载按钮,或通过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
王者荣耀 1.35.1.14 安装包安卓安装包
请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订阅~
订阅后可及时接受活动,礼包,开测和开放下载的提醒!
扫描二维码下载九游app预约游戏
第一时间接受活动,礼包,开测和下载提醒
直接预约>>>
*手机号格式不正确
游戏开放下载时,我们将通过手机短信通知你,同时告知你礼包领取方式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佛学和武则天
佛学和武则天
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新探究摘要: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前人已经做过很多研究。除了研究武则天与 佛教的关系之外,还研究了为什么武则天要利用佛教以及武则天怎么利用佛教。 然而大部分的研究,更多的是从武则天对佛教的利用的角度进行研究,而缺少 从佛教的角度对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进行研究。笔者从陈景富先生《武则天崇 佛心态三段论》一文中获得启示,不仅将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按其表现出来的 不同特点分为三个时期,还尝试从佛教的视角去探究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以 期获得更加全面而深入的。 关键词:武则天与佛教、三个时期、佛教视角 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 前人已多有论述。 如陈寅恪先生在 《武瞾与佛教》 一文中论证了武则天的佛教信仰深受其家庭环境的影响, 而其利用佛教的原因主 ① 要是政治的需要。 杨剑虹先生在其《武则天是怎样利用佛教的》一文中则详细 地介绍了武则天利用佛教时所采取的种种措施。②杜斗城先生则在其《关于武则 天与佛教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武则天的“曌”字及武则天称帝前后的尊号做出 了详细的解释。 大多数学者对于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主要集中于探讨武则天对于 佛教的利用。然而正如陈景富先生在《武则天崇佛心态三段论》说: “武则天极 为丰富的精神世界,呈阶段性的多层次的需要,决定了她崇佛的复杂性。 ”为此, 陈景富先生从心理学的角度将武则天对佛教的心态分为三个阶段。 陈景富先生认 为, 唐高宗永徽至弘道年间, 由于武则天的地位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前途难料, 因而佛教始终是她精神依托的对象;而自嗣圣、文明年间至圣历、久视前后,武 则天为了对付政敌和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充分利用佛教;自久视、大足年间至 长安四年, 武则天对佛教的动机仅在于报恩还愿。笔者基本赞同陈景富先生所认 为的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有三个阶段的结论,然而,对于每个阶段武则天与佛教 的关系,笔者的结论与陈景富先生略有差异。以下将详细地一一论述。 (一)从出生至弘道年间(624 年——683 年) :个人信仰阶段 武则天在《方广大庄严经序》中说: “朕爰自幼龄,归心彼岸。 ③又于《三 ” 藏圣教序》中说: “朕幼崇释教,夙慕皈依。 ”由此可知,武则天自幼便对佛教有 一种皈依感。尤其是在弘道(683 年)之前,其对于佛教更是有一种宗教徒所有 的信仰。 武则天幼年对于佛教的皈依主要来自于家庭影响, 尤其是她的母亲杨氏。 关于这一点,陈寅恪在《武瞾与佛教》一文中论证过。杨氏出身于隋朝皇族,其 父亲杨达乃是隋朝重臣。杨氏自小便饱读诗书,聪明灵慧。据说她曾写过一句箴 言: “当使恶无闻于九族,善有布于四方。 ④(武则天评传)612 年,杨达随隋 ” 炀帝远征高句丽,于军中死亡。杨氏从佛尽孝,为其父诵经追福,直到不惑之年 依然未嫁。 若不是唐高祖李渊做主将杨氏许配给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恐怕杨氏 真的青灯古佛终此一生。 然而嫁了人的杨氏并没有放弃她的佛教信仰。杨氏嫁到 武家之后,饱受武士彟前任夫人的两个儿子的欺侮,可以推测,杨氏应该将生活 的不如意寄托到佛教的信仰中去。龙朔二年,高宗下令僧尼等应拜君亲。龙朔二 年四月二十七日西明寺僧道宣等上荣国夫人杨氏请论沙门不合拜俗启一首: “夫① ② ③ ④陈寅恪.陈寅恪全集武瞾与佛教.[C].里仁书局.1989. 张玉良、胡戟主编..武则天与乾陵.[C].三秦出版社.62-76 地婆诃罗译.乾隆大藏经0155 方广大庄严经 12 卷.[M]. 赵文润、玉双怀.武则天评传.[M].三秦出版社.2000.15 人帝后之母也。敬崇正化,大建福门。造像书经,架筑相续。入出宫禁,荣问莫 加。僧等诣门致书云尔。 ”又曰: “仰惟佛教通属四部。幽明敢怀窃议。夫人当斯 遗寄。况复体兹正善崇建为心。垂范宫闱成明道俗。今三宝沦溺成济在缘。辄用 咨陈。 希垂救济。 如蒙拯拔依旧住持。 则付嘱是归弘护斯在。 轻以闻简追深悚息。 ” ⑤ (唐释彦悰编《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三》 )佛门危难之际,荣国夫人杨氏成 为僧侣的求助对象, 固然与其背后的代表的政治实力有关,然而更与她的佛教信 仰有密切的联系。正因为杨氏崇信佛教,大建福门,大造佛像,才更能使其为维 护佛教而出力,也才成为佛教僧侣求助的主要对象。至于杨氏的信佛由缘,陈寅 恪说, “至杨氏所以崇信笃佛之由,今史料缺乏,虽不能确言,但就南北朝人士 其道教之信仰多因于家世遗传之事实推测之, 则荣国夫人之笃信佛教亦必由杨隋 ⑥ 宗室家世遗传所致。 隋文帝一生笃信佛教,在位期间对佛教之兴做出了巨大的 ” 贡献。隋炀帝虽荒淫无道,然在位期间亦大力鼓励佛教。杨达为隋之皇族,其家 受佛教之影响亦可解释。 杨氏的佛教信仰,大概便是在杨隋宗室的影响下继承而 来。从小便在母亲的羽翼下生长的武则天,耳濡目染母亲对佛的崇敬,很难不受 到佛教的影响。史书记载, “后多智计,兼涉文史。( ”《旧唐书本纪第六》 )可 见武则天天资聪颖,智略过人,其对佛学的理解也应该匪浅。 其后武则天进了宫当了唐太宗的才人, “及太宗崩, 遂为尼, 居感业寺。 《旧 ” ( 唐书本纪第六》 )居感业寺的这段时间,是弘道之前武则天跟佛教之间另一次 较为密切的联系。 尽管武则天在感业寺里面做了什么事我们已不可考,然而可以 推知的是这段时间增加了武则天对于佛教的感情。在她人生的低落期,是佛教给 了她一种寄托,一种存在感。这种依赖感在武则天居感业寺期间不断地加深,使 得武则天对佛教的感情超越了一般的宗教徒,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武则天甘愿给自 己的儿子取名佛光王, 并使拜其玄奘为师,同时还心甘情愿地捐献了自己几乎所 有的私房钱建筑佛像。 《大唐大慈思寺三藏法师传》记载: “冬十月中宫在难,皈依三宝,请垂加 佑。法师启曰: ‘圣体必安和无若,然所怀是男。平安之后,愿听出家,当蒙赦 许之。 ’至十一月五日,皇后施法师纳迦裟一,并杂物等数十件。 ⑦武则天既然 ” 赐礼物给玄奘法师, 由此可见, 武则天对让自己未来的孩子出家显然是颇为赞同 的。武则天诞下中宗李显之后,高宗敕令报法师曰: “皇后分难已迄,果生男, 端正奇特,神光满院,自庭灼天。朕欢喜无已,内外舞跃,必不违所许。愿法师 护念,号为佛光王。“十二月五日,满月,敕为佛光王,度七人,仍请法师为王 ” 剃发。 ⑧ ” 显庆四年(659) ,高宗敕智琮等往李凤翔法门寺,迎舍利,赐名会昌寺。次 年请入东都大内。 “皇后舍所寝衣帐,值绢一千匹,为舍利造金棺银椁。数有九 重,雕镂穷奇。 ⑨(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龙朔二年(662 年) ” ,舍利送回法 门寺。 咸亨三年(672 年) ,高宗敕西京寺主善导和尚铸造洛阳龙门西山卢舍那大 像, “粤以咸亨三年壬申之岁四月一日,皇后武氏助脂粉钱二万贯。 ⑩至上元二 ” 年(675 年) ,大像完工。 “佛身通光、座高八十五尺,二菩萨七十尺,迦叶、阿⑤ ⑥ ⑦ ⑧ ⑨ ⑩(唐)释彦悰编.集沙门不应拜俗等事卷第三.[M].18 陈寅恪.陈寅恪全集.[C].里仁书局. 大正藏经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M].77 大正藏经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M].78 唐释道宣撰.集神州三宝感通录卷上. 温玉成.《河洛上都龙门山之阳大卢舍那像龛记》注释.[J].中原文物. 傩、金刚、神王各高五十尺。 11 ” 从武则天迎舍利捐舍所寝衣帐, 值绢一千匹和助脂粉钱二万贯以建卢舍那大 佛可以看出, 武则天动用的都是个人财产,并没有动用到国家的政治力量和经济 力量,也可以说,在这段时期,武则天对于佛教还只是停于个人信仰阶段,此时 的她,只是个简简单单的佛教信仰者,或许也可以称作佛教徒。她并没有萌生以 佛教来干涉国家事务的想法。有人批判武则天说其颁布此十二事并非出自真心, 只是为 “在生死斗争中赢得积蓄力量的时间”而给她的政敌摆出一副崇道尊儒的 面孔的假象。12然而武则天上表检验十二事实在上元元年(674 年)十二月,史 称, “国家圣绪,出自玄元皇帝,请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 。每岁明经,准《孝 经》《论语》策试。( 、 ”《资治通鉴唐纪十八》 )而武则天称帝则在天授元年(690 年) ,两者相差 16 年之久,武则天又怎会料到自己未来一定能够当上皇帝,从而 在 16 年前就开始做好准备呢。实际上,上元元年武则天上表十二事,依旧把自 己定位为皇后,乃高宗皇帝的“贤内助” ,且高宗时仍尊老子为先祖,她又何必 以自己的个人信仰去干涉国家的政策呢?可见这种说法, 显然以武则天以后的所 作所为来推测其前的做法心里,可以说是以偏概全。 (二)弘道至久视年间:武则天与佛教相互利用阶段 自永昌至武则天称帝前后,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日益密切,联系更加频繁。 比之初恋情人亦不为过。很多学者认为武则天以崇佛之心,行利用佛教之事。本 文基本上认同此观点。 然正如本文的结构划分,武则天与佛教的关系在不同时间 有不同的侧重。在弘道至久视年间,武则天以利用佛教为主。然而正如力的作用 是相互的, 武则天与佛教的利用关系也是相互的。很多学者也提到佛教和武则天 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但对于佛教对武则天的利用则轻描淡写, 一笔带过。 事实上, 武则天对佛教对佛教的利用乃是由佛教对武则天的利用而引发。 即佛教先对武则 天伸出橄榄枝,才有了两者亲密无间的合作。 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互相利用之始,前文已有所涉及。陈寅恪在《武瞾与佛 教》一文中说,僧徒借武瞾家庭传统的信仰,以恢复其自李唐立国以来所丧失之 政权,其后武瞾借佛教经典之教义,以证明其政治上所享之特殊地位, “二者之 13 所以能互相利用, 实有长久之因缘, 非一朝一夕偶然所可致也。 寅恪先生此语, ” 箴言也。 载初二年七月(690 年)“有沙门十人伪撰大云经,表上之,盛言神皇受命 , 之事。制颁于天下,令诸州各置大云寺,总度僧千人。( ”《旧唐书本纪第六》 ) “东魏国寺僧法明等撰大云经四卷,表上之,言太后乃弥勒佛下生,当代唐 为阎浮提王,颁制于天下。(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 载初二年九月,武则天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周,改元天授。从《大云经》 的上献到武则天的称帝,仅仅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可见《大云经》对武则天称帝 的影响之大。然而, 《大云经》究竟讲了什么内容呢? 《大云经》 : “尔时众中有一天女名曰净光 尔时佛告天女。且待须 臾。 我今先当说汝因缘。
时王夫人即汝身是。 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 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天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土。得转轮王 所统领处四分之一。 得大自在受持五戒作优婆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11 12 13同上 程景富.武则天崇佛心态三段论.[J].五台山研究. 陈寅恪.武瞾与佛教.[C].陈寅恪全集.里仁书局. 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伏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 女身。是时王者。 14(52、53) ” 此言实乃暗示武瞾乃是天女,其前身原是菩萨,为度化众生而现女相,以女 身当国王。 《大云经》又曰: “汝今不应问转女身。是天女者。常于无量阿僧祇劫。为众生故现受女身。 当知乃是方便之身非实女身。说是天女未来之事。七百年后是南天
竺。有一小国名曰无明。彼国有河名曰黑闇。南岸有城名曰熟谷。其城有王名曰 等乘。其王夫人产育一女。名曰增长。其形端严人所爱敬。护持禁戒精进不惓。 其王国土以生此女故谷米丰熟快乐无极。 人民炽盛。 无有衰耗病苦忧恼恐怖祸难。 成就具足一切吉事。 邻比诸王咸来归属。 有为之法无常迁代。 其王未免忽然崩亡。 尔时诸臣即奉此女以继王嗣。女既承正威伏天下。阎浮提中所有国土。悉来承奉 无拒违者。女王自在摧伏邪见。为欲供养佛舍利故。遍阎浮提起七宝塔。赍持杂 彩上妙幡盖。栴檀妙香周遍供养。见有护法持净戒者。供养恭敬。见有破戒毁正 法者。呵责毁辱令灭无余。具足修习十波罗蜜。受持五戒拯济贫穷。教导无量一 切众生。 15(73) ” 此乃进一步言女王继承王位之后,威服天下,四方来降,无所拒违者,把女 王王天下的美好图景描述一番,且表明了女王的功用,乃扶持佛教,摧伏邪见。 佛教僧人为何会在此敏感的时期撰写《大云经》称武则天为弥勒佛下生,作 阎浮提主。解决这个问题实是理解佛教对武则天利用的关键。事实上,正如陈寅 恪和汤用彤所考证的, 《大云经》并非杜撰。《大云经》盖此前已译数种,怀义 “ 16 等因其内有女主之文, 故特改造表上之。 笔者认为, ” 佛教僧人在此时期献上 《大 云经》乃是对于当时时代大局的把握和赌博一般的赌徒心理。 垂拱四年(688 年)“夏四月,魏王武承嗣伪造瑞石,文云:圣母临人,永 , 茂帝业。令雍州人唐同泰表称获之洛水。皇太后大悦,号其石为“宝图” ,擢授 同泰游击将军。 五月, 皇太后加尊号曰: “圣母神皇” 。秋七月,大赦天下。改“宝 图”曰“天授圣图” ,封洛水神为显圣。加位特进,并立庙。就水侧置永昌县。 天下大酺五月。( ”《旧唐书本纪第六》 ) 十二月己酉,神皇拜洛水,受“天授圣图” ,是日还宫。明堂成。永昌元年 春正回,神皇亲享明堂,大赦天下,改元,大酺七日。《旧唐书本纪第六》) ( ) 《资治通鉴》亦曰: “武则天使凿白石为文曰: ‘圣母临人,永昌帝业。 ’未 紫石杂药物填之。庚午,使雍州人唐同泰奉表献之,称获之于洛水。太后喜,命 其石曰“宝图”擢通泰为游击将军。五月戊辰,诏当亲拜洛,受“宝图” 。有事 南郊,告谢昊天。乙亥,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
”《资治通鉴唐纪二 十》 ) 垂拱四年六月,得刻《广武铭》的瑞石于汜水,其《广武铭》载: “发我铭者小人,读我铭者圣君......三六年少唱唐唐,次第还唱武媚 娘。......化佛从空来,摩顶为授记。光宅四天下,八表一时至。民庶尽安乐, 方知文武炽。千秋不移宗,十八成君子。歌曰:非旧非新,交七为身,傍山之下, 到出圣人。 17 ” 此铭很明显地表示,武则天乃“化佛从空来” ,将成为李唐之主,此乃佛祖14 15 16 17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谶译.大方等大云经卷三大云初分如来涅槃健度第三十六 北凉天竺三藏法师昙无谶译.大方等大云经卷四大云初分增长健度第三十七之二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8 转引自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8 之意。 可见,在沙门上献《大云经》之前,武则天已经在为自己制造神圣舆论。汤 用彤说, “天后时,符瑞图谶为上下所同好,自后秘密神异之说风行。 18(隋唐 ” 佛教史稿,20)古代人受限于时代,对于不可知不可解的东西有一种敬畏感。且 自西汉董仲舒以来, “君权神授”的思想已为下层民众逐渐接受。武则天所制造 的种种舆论,无非是在为自己赢得下层人民的支持。另一方面,此时的武则天权 势滔天,已是唐朝实际的最高领导人。 “永徽六年,废王皇后而立武宸妃为皇后。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 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废以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 此内辅同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 。《旧唐书本纪第六》 ) 上元二年(675 年)四月, “丁巳,天后亲蚕于邙山之阳。时帝风疹不能听 朝,政事皆决于天后。自诛上仪宜后,上每视朝,天后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 皆预闻之。内外称之为“二圣” 。帝欲下诏令天后摄国政,中书侍郎郝处侵谏止 之。( ”《旧唐书高宗本纪》 ) 弘道元年,太宗驾崩, “宣遗诏:七日而殡,皇太子即位于柩前。园陵制度, 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所不决者,取天后取分。( ”《旧唐书高宗本纪》 )太宗临 死前将国家托付给了武则天,军事大权有所不能决者,皆要咨询武则天,可以想 象,武则天当时在朝廷中的政治权利是多么强大。而到了后来,甚至连中宗,睿 宗的废立皆取决于武则天, 武则天的实际权力已经超过当时名义上的皇帝了。且 武则天自掌权之后, 以开始逐渐有计划地削弱李唐家族的势力, “太后潜谋革命, 稍除宗室”(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使其执政路上再无能阻挡她的障碍。自其 称帝后, “唐之宗室于是殆尽矣, 其幼弱存者亦流岭南, 又诛其亲党数百家。 《资 ” ( 治通鉴唐纪二十》 )此时,只要稍微对时局有所了解者,都知道投靠武则天, 起码不与之为敌乃是一个较为明智的选择。 东魏国寺僧法明等人无疑是政治上的 投机者,他不但对局势有所掌握,且摸清武则天的心理,于是便有了《大云经》 的诞生。然而,佛教僧人此举,一方面固然是迎合时局,一方面却是不得已而为 之。 隋唐之际,实是佛教发展的一大契机。隋朝实行佛教复兴政策,尤其是统治 者和高级官员对佛教的大力支持, 佛教寺院经济开始获得较快的发展。 隋唐之际, 佛教的寺院经济逐渐活跃。 佛教寺院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将促进佛教势力的进一 步扩大,佛教门徒增加。且隋唐之际,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道教思想逐渐呈现 融合的趋势,这也为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力的条件。然而,另一方面,佛 教在发展的过程中,实则时时担心着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随时担心自己 的发展之旅被终结。 佛教自传入中国之初, 发展之路并不顺利。虽然有时候能得到部分国家政权 的支持,然而总体而言,佛教常因传自西域,来自蛮夷而遭到抵制,发展之路甚 缓。尤其是南北朝时期, “太武法难”和北周武帝更是严重打击了佛教的势力。 虽然经隋朝的大力鼓励和支持,佛教有所发展。然而,唐建国之初,对佛教总体 上又实行了抑制政策。 武德九年,唐高祖下诏沙汰僧尼: “朕膺期驭宇,兴隆教法,志思利益,情在护 持。欲使玉石区分,薰莸有辨,长存妙道,永固福田,正本澄源,宜从沙汰。诸 僧、尼、道士、女冠等,有精勤练行守戒律者,并令就大寺观居住,官给衣食, 勿令乏短。其不能精进戒行有阙者,不堪供养,并令罢退,各还桑梓。所司明为18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0 条式,务依法教,违制之事,悉宜停断。京城留寺三所,观二所,其馀天下诸州 各留一所,馀悉罢之。( ”《旧唐书本纪第一》 )依汤用彤先生推测,高祖本意乃 是欲从傅奕之议,全灭佛法。而后恐怕太过骇人听闻,又因少林僧众曾帮助过唐 朝建国,所以改成沙汰僧尼,只将不勤于修行的僧尼驱出佛门。19虽然因为六月 高祖退位,太宗继承帝位大敕天下而此令作废。然而,可以想象,此诏令颁下之 际还是在佛教僧人中引起恐慌,甚而令众僧想起了“太武法难”和北周武帝灭佛 而人人自危。更为残酷的是,佛教僧人的恐慌并未因太宗的登基而结束,反而引 发了新一轮的噩梦。 太宗即位之初,对私度佛教僧徒的禁令仍非常严峻。 (隋唐佛教史稿,9)在唐太 宗执政期间,对于佛教总体上采取的是一种抑制的措施。贞观十一年,太宗下诏 令道士女冠在僧尼之前。其诏曰: “自今以后,斋供行立至于讲论,道士女冠可 在僧尼之前。庶敦本系之化,畅于九有,尊祖宗之风,贻诸万叶。 20贞观十三年, ” 太宗听从道士秦世英的建议,沙汰沙门,并将法琳下狱按问。后太宗心生怜悯, 免其一死,放逐蜀部,然而他因疾半道而终,享年六十九岁。法琳乃是唐初之际 佛教界的首领人物。傅奕屡次奏请废除佛,法琳据理力争,且著《破邪论》反驳 之,傅奕无言以对,废佛之事乃止。法琳实是佛教界的一大功臣。如此德高望重 之佛教首领, 其被打压死亡无异是对佛教界的一大打击,也为佛教僧徒敲醒了一 大警钟。此时的佛教僧众,其惊惶虽不若惊弓之鸟,然亦不远矣。 任何一种宗教的发展都离不开国家政治力量的扶持,尤其是在古代的中国。 正如韩昇所说,自秦朝以来的政治体制从根本上说从来不承认完全的私有权,皇 权一直都凌驾于一切权利之上, 随时可以剥夺其他权利。而在信仰和道德理念等 多方面与专制权力秩序多有冲突的佛教,并没有任何可靠的保障,这就是中国古 代佛教的现实。21也因此, 佛教必须在政治权力和自我发展中取得一种动态平衡, 这种平衡可以说是佛教在专制皇权下谋求生存和发展的一种不得已的手段, 而在 当时,迎合武则天不仅是可以发展佛教,更能取得其对佛教的政治保护,对于佛 家僧徒来说无疑是明智的。这也可以说是法明等人上《大云经》时对武则天提出 的隐含的期望。而武则天最终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当《大云经》上献之后, “壬 申,赦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高升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 九人皆赐爵县公,仍赐紫袈裟,银龟袋。(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武则天对于 佛教僧众如此恩宠,其意实是不言自明。 事实上, 佛教利用宗室皇族作为其政治保护伞并非自法明而始。在东汉佛教 传入中国以来, 很多佛教僧徒就已在寻求政治的支持和保护。如上文所提到的玄 奘法师, 其请求让中宗李显出家, 其实也正抱着利用李唐宗室的念头。 其曰: “既 而道格穹苍,明神降福,令月嘉晨,皇子载诞。天枝广茂,琼萼增敷,率土怀生, 莫不庆赖。在于玄奘,特百恒情。岂直喜圣后之平安,实亦欣如来之有嗣。伏愿 不违前敕。即听出家,移人王之胤,为法王之子。披着法服,制立法名,授以三 归。列于僧数。绍隆像化,阐播玄风。再秀禅林,重晖觉苑。追淨眼之茂迹,践 月盖之高踪。断二种缠,成无等觉。 22其让中宗李显出家,为法王之子,实是为 ” 了让中宗李显振兴佛教, 阐波玄风。中宗李显靠什么兴旺佛教呢?靠的正是其背 后所代表的李唐宗室的身份和地位。可以说,玄奘法师让中宗李显为法王之子,19 20 21 22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08 大正藏经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三. (日)砺波护著、韩昇编..隋唐佛教文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译序 大正藏经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 实则是为了至少在表面上赢得李唐宗室对佛教的支持和保护。 这也难怪中宗李显 诞生不过三日,玄奘法师就迫不及待的上敕请求高宗勿忘前敕了。 自从孔子提出“名不顺则言不正”的名分观念之后,儒家的名分观念实则已 经根植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武则天无疑也是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杜斗城说不 管是宝图也好,瑞福也好,实际上都没有解决女人能不能成为皇帝的问题。23在 僧人上《大云经》之前,实际上武则天没有找到女人能当皇帝的根据。当武则天 正在思虑如何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权,乃至登上帝位时,佛教僧徒的做法无疑为 她开辟了一条新的方向。 这条新的方向便是借助蒸蒸日上的佛教为自己取得登上 帝位的名分。有人认为武则天利用佛教是抬高自己的身份地位,然而笔者认为, 武则天是先利用佛教取得女人可以当皇帝的名分, 而后才渐渐利用佛教提升自己 的身份地位。 这种名分问题实际上在唐高祖将老子奉为先祖的时候出现过。隋末 之际, “老子度世,李氏当王”谶言纷纷扬扬,唐高祖李渊称帝后,将老子奉为 先祖,以证明自己登上帝位是天命所归,取得了登上帝位的合理名分。而今,历 史重演,李唐宗室攀附于老子,而武则天则攀附于佛陀,殊途同归。也因此,武 则天利用佛教是否是专门为了针对李唐的道家信仰,实则值得商榷。假如武则天 利用佛教是专门针对道教, 则其执政期间对道家的支持则无法说得过去。关于武 则天与道教的关系,已有人做过专门的论述,在此兹不赘述。 当武则天登上了帝位之后,长寿二年(693 年) ,南印度沙门菩提流志至长 安,且在佛受记寺译出《宝雨经》《宝雨经》曰: 。 “尔时东方有一天子,名曰日 月光,乘五色云,来诣佛所。 佛告天曰: “天子,以是缘故,我涅槃后,最 后时分, 第四五百年中, 法欲灭时, 汝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摩诃支那国, 实是菩萨, 故现女身,为自在主,经于多岁,正法教化,养育众生,犹如赤子,令修十善, 能于我法广大住持,建立塔寺;又以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供养沙门。《宝 ” 雨经》不仅赤裸裸地宣称武则天当皇帝, “以女身王王国”乃是天命,且以“菩 萨杀害父母” 等经文为武则天杀害唐宗室坐了掩饰, 进一步巩固了武则天的帝位。 对于《大云经》和《大雨经》端正了自己的名分,使自己师出有名,并进一 步赢得佛教徒乃至人民群众的支持,武则天无疑是莫大欣慰。也因此,其于《新 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中说: “朕曩劫植因,叨承佛记,金仙降旨, 《大云》之偈 先彰;玉扆披祥, 《宝雨》之文后及。加以积善余庆,俯集微躬,遂得地平天成, 河清海晏。殊祯绝瑞,既日至而月出。 24 ” 另一方面,武则天利用佛教是出于解决其统治内部的矛盾,亦可以如陈寅恪 先生所说是政治统治的需要。关于这一点,赵云旗在其《武则天与唐代佛教》一 文中曾有过分析, “武则天时新兴的佛教宗派大部分出自寒门,当时禅宗代表着 庶族地主的利益” 25而当时在统治阶级内部以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为首的老牌士族 。 关陇集团与以李绩, 李义府为首的新兴庶族地主为争夺中心权利而斗争得非常激 烈, 尤其是在武则天称后和称帝的期间,老牌士族和新兴庶族地主之间更是寸步 不让。老牌士族为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因此极力反对武则天走向权力中心。唐 高宗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时,诸遂良和长孙无忌多方阻挠。尽管武则天称后之后, 褚遂良被流放,长孙无忌被杀,老牌的士族势力受到严重打击。然而百足之虫死 而不僵,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老牌士族还是存在一定势力。武则天想要称帝和巩 固自己的地位, 就不得不考虑老牌士族地主的阻力。帮助此时正在兴起的代表庶23 24 25杜斗城.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几个问题.[J]. 宗教学研究. 于阗国三藏实叉难陀奉诏制译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赵云旗.武则天与唐代佛教.[J]. 五台山研究.1989 (04) .15 族地主的佛教,无疑为其政治地位的巩固增添了不少筹码。 天授二年(691 年)“夏四月,令释教在道法之上,僧尼处道士女冠之前。 , ” 可以说,武则天颁布这条赦令,完全摧毁了李唐政权的不可变易性,一方面既宣 扬了武周政权的兴起,一方面也表明了武周政权的不可变易性。26(三段) 然而, 为何武则天能以佛教正其名分?此实是时代所致。一方面正如上讲述 佛教利用武则天时所言,佛教自身的发展使其在社会上占据了一定的社会地位, 拥有了更大的话语权。 佛教僧徒大增,寺院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国家的统治者也 不得不对其加以重视。 其次, 佛教思想文化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逐渐合流也增 加了其思想的广度和深度,扩大了其影响力。另一方面,社会对佛教的接受度, 即社会对佛教的接受心理,逐渐增强。惟有社会对佛教的接受度增强了,武则天 利用佛教才能为自己创造引起广泛的舆论。 唐高祖李渊曾下诏问僧形服有何利益: “弃父母之须发,去君臣之帝服,利 27 在何门之中,益在何情之外。 唐太宗之际,太史令傅奕上疏反对佛教: ” “佛在 西域,言妖路远。汉译胡书,恣其假托。故使不忠不孝,削发而揖君亲。 ”(《旧 唐书傅奕传》 )历来对于佛教的批判,总不免抨击佛教僧徒出家削发,不孝双 亲。这对于深受儒家“孝悌”思想的民众来说,无疑是无法理解甚而是无法接受 的。佛教要想在中国站稳脚跟并获得发展,便不得不“入乡随俗” 。隋唐之际, 佛教开始渐渐吸收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对于佛教教义做了调整。 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通过斯坦因文书的写经本进行分析。 斯坦因本《观音经》写经中有提跋注记者: 斯坦因文书“2863 号” : 文明元年六月五日,弟子索仁节写记。愿七世父母,所产父母,托生西方阿 弥陀佛国,并及兄弟妹等,恒发善愿。 斯坦因文书“217”号: 天册万岁二年正月十五日,清新佛弟子阴嗣,为见存父母,七世父母,并及 己身,及以法界仓生,写观世音经一卷。 斯坦因文书“3054 号” : 时贞明参军年岁次戊寅十一月廿八日,报恩寺僧海满,发心敬写此经一卷。 奉 为先亡考妣,不溺幽冥,承此善因,早过弥勒。现存之者,所有业障,并皆 消灭,永充供养。 比丘僧胜智手写。 斯坦因文书: “5682 号” : 弟子张和和,写观音经一卷,为先亡父母,永生净土,皆大欢喜,愿患消灭。 从《观音经》写经中的题跋注可以看出,隋唐之际,佛教日益社会化和世俗 化,从最初的重思辨,追求出世,渐渐地倾向于适应现实社会。另一方面,佛教 开始吸收借鉴儒家的思想, 如其吸纳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作为其佛教教义的 一部分。关于这一点,其实在玄奘法师写给高宗的敕中就可以略窥一斑。佛光王 生满三日,玄奘给高宗上表言: “唯愿先庙先灵,藉孙祚而升彼岸;皇帝皇后, 因子福而享万春。永握灵图,常临九域。子能如此,方名大孝,始曰荣亲。所以 释迦弃国而务菩提,盖为此也。岂得以东平琐琐之善,陈思庸庸之才,并日而论 优劣,同年而议深浅矣。谨即严衣捧钵,以望善来之宾,拂座清涂,用伫猗城之 驾。 28玄奘在这里便已经用佛教的思想为孝道作出佛教的理解了,其认为所谓孝 ”26 27 28程景富.武则天崇佛心态三段论.[J].五台山研究. 唐西明寺释氏.大正藏经.集古今佛道论衡丙大唐高祖问僧形服利益事一 大正藏经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九. 道乃是子女通过信仰佛教而让父母得享永福,荣升彼岸的一种行为。这种思想可 谓很好将孝道与佛教信仰结合起来,同时又符合中国民众的心理。从提跋注可以 看出,许多人写经都是为了自己或使自己的母亲得以永生净土,不溺幽冥。这在 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当时民众对于佛教的迷信。 事实上, “隋和唐前期,中国化、中原化佛教及其文化已正式形成。在中原 腹地, 佛教已是世俗化的佛教, 佛教文化已是世俗化的佛教文化。 29 ” “世俗佛教” 则主要是指佛教传入中国后的日益社会化和世俗化, 主要表现为中国大众中广泛 流布的重信行而轻义理(相对而言)的思想。当然,世俗佛教流传于世的同时, 学理佛教并没有消灭, 只是其被重视程度已大不如先前,其流传的范围也仅限制 于有学识的知识分子。 然而, 这或许是儒道佛合流之后佛教并没能成为中国文化 的主流的原因吧。 儒家文化接受了佛道思想之后, 渐渐地走向了哲理化、 精深化, 而佛教思想吸纳了儒家文化乃至道家文化之后,却逐渐走向了世俗化、宗教化, 虽然对于佛教的传播而言大为受益,然其在佛教义理上却已鲜有精进,因而以难 以承当作为一国之主流思想之地位,而只能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了。 佛教对于儒家孝悌文化的吸收和其世俗化无疑使其逐渐为广大的民众所接 受, 同时为其赢得了大批的信徒。民众的信仰则进一步提高了佛教的地位和话语 权。正如杨宝玉所说: “世俗佛教与中国社会和中国百姓生活的充分融合,为佛 教的生存和发展建立了寺院与僧团之外的广泛的社会基础。 30正因为佛教有如此 ” 广泛的社会基础, 有如此多的信徒民众,武则天才能为自己称帝前后利用佛教制 造广泛的舆论,从而获得国家民众乃至上层官员的支持。(三)久视元年(700 年)至神龙元年(705 年) :迷信阶段久视元年,此时的武则天,已经高达 76 岁。耄耋之年的她,回顾自己的一生,该是无悔而知足了吧!以一介弱女子之身,而登上赫赫唐朝的帝位,集天下 尊荣于一身,创举世罕见之业绩,这种成就,世间又有几个男儿能做得到呢?尽 管在执政期间,武则天对于政敌的手段残忍,然而其功绩也不可抹杀。晚年的武 则天,功成名就,已少了很多年青时争雄斗狠之心。对于佛教,由于其地位的巩 固,也已失去了原来的利用的意味。然而对于佛教,她却很难再回到弘道之前的 那种简单的个人佛教徒般的信仰中去了。年岁已高的她,对于佛教,恐怕是“别 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此时的她,虽然依旧位高权重,然而终究也只不过是一个 上了年纪的老人罢了。经历那么多的政治纷争,是是非非的她,恐怕早已看惯了 生命的短暂和无常。对于死亡,武则天和众多的老年人一样,时常存在着一种畏 惧感。也因此,此时的她信仰佛教,更多的是将佛教当成一种追求永生的门路和 途径。她祈盼着能达到佛教所言的“轮回不灭,涅槃永生”的境界,以超越生死, 长生不老。而引发她对永生的渴求的,却是来源于一场疾病。 “ (久视元年)太后使洪州僧胡超合长生药,三年而成,所费巨万。太后服 之,疾小瘳。癸丑,赦天下,改元久视,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 ”《资治通鉴唐 纪二十》 ) 《旧唐书》亦记载:(圣历三年)五月癸丑,上以所疾康复,大赦天下,改 “ 元为久视,停金轮等尊号,大酺五日。( ”《旧唐书武则天本纪》 ) 可以看出,武则天之所以耗巨资让僧人胡超制作长生药,是由于有病在身。29 30颜廷亮.敦煌宗教及其文化的世俗化和庶民化.[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黄正建主编.中晚唐社会与政治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且长生药花了三年才制作成功,武则天的病在这三年里还未见好,可以推测,年 老的武则天生的这场疾病非同小可。年老的人本就自以为离死亡不远,更何况生 了病的老人呢。这也难怪武则天宁愿耗巨资制作长生药了。另外。当武则天病稍 微好了之后, “癸丑,赦天下,改元久视,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久视” 。 ,语出 《老子》五十九章: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祗,长生久视之道” 31乃 。 长生不老之意。 《黄帝内经》中也讲,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 喜怒而安居处, 节阴阳而调刚柔。 如是, 则僻邪不至, 长生久视。 ( 《黄帝内经 灵 枢本神第八》 )可见,武则天改元“久视” ,是对自己长寿乃至长生不老的一种 期待。 在这里, 我们或许可以从武则天的尊号中分析武则天在不同阶段的思想的变 化。 “ (天授)2年秋 9 月,上加金轮圣神皇帝号。 ” “ (天授 3 年)5 月,上加尊号为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 “证圣元年春一月,上加尊号曰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春二月,上去
慈氏越古尊号。 ” “ (证圣元年)秋九月,亲祀南郊,加尊号天册金轮圣神皇帝。 ” “ (圣历 3 年)改元为久视,停金轮等尊号。 ” 杜斗城在 《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几个问题》一文中对于武则天的尊号曾有过 详细的分析。32第二个尊号比第一个尊号多了“越古”二字,说明武则天想超越 她以前所有想做金轮王者。第三个尊号比第二个尊号多了“慈氏”二字, “慈氏” 乃是弥勒佛的意译,弥勒佛是佛教中所说的“未来佛” ,说明武则天不仅想成为 世俗的转轮王,而且想做未来佛。至于“春二月,上去慈氏越古尊号”而后又加 上天册二字,杜斗城说“原因待考” ,笔者在相关的史料中也没能找到原因。然 而笔者推测,这或许是武则天思想的一个转折。当提到武则天“停金轮等尊号” 时,杜斗城却轻描淡写,一笔带过。 “圣历 3 年 5 月,武则天改元久视, ‘停金轮 王等尊号’ ,似乎‘改邪归正’了。 ”但在笔者看来,这恰恰是武则天思想的最大 的转型。无论是“越古金轮圣神皇帝” ,还是“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天册 、 金轮圣神皇帝” 都是武则天理想的一种寄托,表达了武则天的雄心壮志和抱负。 , 即使证圣元年,她已是 72 岁的高龄,然而依然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渴望 超越世俗成为弥勒佛。然而,证圣元年春二月,其“去慈氏越古尊号” ,虽然原 因不可考,然而可以看出她的思想已起了变化,雄心壮志开始有了动摇。而至久 视元年,武则天病愈,立即改元久视,并停止金轮等尊号。可以看出,这场病不 仅给她的身体带来了灾难, 也让她的思想有了较为彻底的转变,甚而消磨了她的 雄心壮志。 这是一场让她意识到自己的脆弱的一场病,一场让她意识到自己也像 常人一样会病、会老、会死的灾难。也因此引发了她对长生的渴求,对佛教宣扬 的净土世界的向往。 “ (久视元年庚申)太后欲造大像,使天下僧尼日出一钱以助其功。( ”《资治 通鉴唐纪二十》 )而后因狄仁杰的劝谏而作罢。长安四年(704 年)“太后复 , 税天下僧尼,作大像于白马司坂,令春宫尚书武攸宁检校,靡费巨亿。( ”《资治 通鉴唐纪二十》 )冬季的时候大像建成,武则天率百僚礼祀。李峤上疏谏造大 像,谓“编户贫弱者众,造像钱有一十七万余贯,若广济贫穷,人与一千,可拯 一十七户饥寒之弊”(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 )然而疏奏不被武则天采纳。此时31 32魏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校释.[M].中华书局. 杜斗城.关于武则天与佛教的几个问题.[J].宗教学研究. 的武则天,政权巩固,已经用不着佛教为自己正名分了,也不需要佛教来提升自 己的身份地位了, 然则何为耗费巨资造大像,且不顾大臣的反对呢?最大的可能 便是武则天对于佛教依然有所求,她希望佛教能赐予她长生的力量,让她超脱轮 回,步入不灭。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的武则天,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单纯的佛教 徒了,她动用国家的力量来满足自己的佛教迷信,满足自己追求长生的欲望。 纵观武则天的一生, 其与佛教的关系可以说一言难尽。 尤其是在不同的阶段, 又显示出了鲜明的不同的特点。然而无法否定的是,武则天始终是一个政治家, 其虽始终对佛教保持着一份信仰和尊崇,然而在政治上,并没有以佛教治国的思 想。至少,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要地位。武则天时期,其对 佛教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其对于佛教的未来发展也埋下不少隐患。 至于其是是非非,就等待历史去评说了。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92to.com,您的在线图书馆
欢迎转载:
相关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则天穷奇夺分大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