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这个另一半到哪找的情头的另一半 麻烦一哈

本站所有小说及章节均来源于网络,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502 Bad Gateway
502 Bad Gateway所谓背情纹,是指在手掌智慧线的上方出现一条弧形的纹路(如下图所示),因为长有这种掌纹的人通常个性比较自私,为人处事往往比较现实,容易背信弃义,所以称其为“背情纹”。一、长有背情纹的人以利益为先手上长有背情纹的人为人相当现实,给人的感觉很冷酷,做事不讲情面,凡事以利益为先,可能会为了利益背叛他人,甚至连亲情都可以放弃。所就是说,这类人在工作上,会为了利益背叛自己的老板;在人际交往上,会为了利益背叛朋友;在感情上,也会为了利益背叛家人,如妻子、丈夫,甚至父母兄弟。二、长有背情纹的人对感情不忠手上长有背情纹的人对待感情很难做到忠诚专一,往往容易背情另一半在外面偷情,对配偶不忠实。如果事业线上同时再出现岛纹的话, 这样的人容易因为背叛感情而造成婚姻破裂,事业陷入困境。所以,如果你手上长有背情纹的话,请务必观察一下事业线上是否同时有岛纹,如果见到岛纹,请一定不要放纵自己,随意背叛感情,不然可能会给你招来大祸,自毁前程。
文章转载自网络,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如需处理请联系客服
道易居士其它文章
命中福薄的手相征兆
手相看你的指节纹较多,且手指肉薄骨感过强的,是福薄的征兆,结合指间缝隙较大的,容易有破财漏财的征兆,加上你的事业线起点较晚,事业线上的杂纹颇多的,事业运较为低落,工作上总是...
赶紧远离,日后不必相见的人面相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心地正直,而有些人心术不正。正所谓防人之心不可无,对于心术不正的人我们要早点防范,避免日后不必要的麻烦,那么这类人都...
这几种男人:一生难聚财,财库凹陷,散财率高
为什么有些人在外地发展总是处处不顺,摸不着头绪?站在相学角度来推测,此人额头两侧的迁移宫不是很好,迁移宫处凹陷的明显,不利远行,中途遭遇困难,事业总...
有“背情纹”的人对感情不忠,会招大祸,快看看你家那位有没有?
所谓背情纹,是指在手掌智慧线的上方出现一条弧形的纹路(如下图所示),因为长有这种掌纹的人通常个性比较自私,为人处事往往比较现实,容...
中国神奇的面相学,整容可以改变命运吗?
看一个人有无财运,首先额头要宽,额头越宽说明脑容量越大,而且属于前脑思考型,聪明。耳垂要厚,鼻子要不起结界,山根要隆,鼻孔不能漏,颧骨不能过耳(从后面看...
手相这2符号同时出现,早晚必成大器,名利双收
红线是机遇纹(30~50)人生机遇多,利出成就。黄线是财宫印纹,利求财创业,财运旺。绿色是棺材纹~葬爱中指下部的红圈那里,有个井纹,这属于逢凶化吉...
这3种面相的人天生带财,吸金能力超强
一个人目前有钱没钱,从形体、衣着可以看出,至于财运旺不旺,以后会不会有钱,从面相可以看出。额头高耸宽阔额头是一个人的天庭,代表着钱财、智慧、事业等运势,天...
与子偕老,白首不分离的手相特征,你有吗?
每个男人都想拥有一个好老婆,什么样的手心是好老婆?,这在手相中也是可以看出的,有的人会有不错的福气,拥有一个比较好的老婆,只因为他娶的老婆手相比较特别...
手相:“断掌”掌纹代表了什么?
一、什么是断掌?我们知道,人的手掌通常会有三条线,那就是生命线、感情线和智慧线,断掌是智慧线和感情线相交,从手掌的一端至另一端,成一直线横越的相,感情线与智慧线...
不思进取的4种面相,尖酸刻薄,一辈子难有大作为
不思进取的4种面相,尖酸刻薄,一辈子难有大作为第一:眉间距窄眉毛之间的距离过于狭窄的男人,是一个侧头侧尾的小气鬼,这样的男人在生活中非常小心眼,...《神的历史(珍藏版)》的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文章吧
当前的位置: >
  《神的(版)》是一本由(英国)凯伦o 阿姆斯特朗,海南的平装,本书:60.00元,:457,特从上的一些的,对能有。  《神的历史(珍藏版)》读后感(一):“神”是不断的  读完凯伦.阿姆斯特朗的《神的历史》之( 09:02:14)转载▼: 神 :
  即读完霍普夫《》之后,对神学有了一点,因此了凯伦.阿姆斯特朗的《神的历史》继续,颇有,,记之以作!   关于“神”,有如下感想:   1.历史上,信仰是不断发展的,思想是不断发展的,“神”也是不断发展的。能够让你、、充满、满满面对一切的东东,就是你的“神”!   2.在历史中,当摒弃神的后,当人的时候,当通过人的,让自我得到的时候,新的信仰就了。由此可以看出,原来新神、新信仰的也是于与创新的!   3.通过“神”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的发展(、、、斗争、飞跃的发展),看还是要不断的扩展的,去、去,才真的自己思想的发展和飞跃。   4.知道了“神”的发展历程,还真的可以使人充满希望,还真的可以使人,从这个看,“神”对于人来说,还真是的!   《神的历史(珍藏版)》读后感(二):入门  这本书是近一年前,我在济南买的。当时随手翻看,就感到它对我来说,是生逢其时。何以见得?
  以发展的看待神,而没有局限于一个,并且解析了“”、“主义”在神的演进中所起到的,无论是从还是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给读者出了神的全貌,而不是的。
  我对教不短了。也正经跟们在一起混了一年。我基督徒分两类。
  一类是拼死抵赖型。只要说半点神的微词,他们就毫不地冲上去辩驳。说是辩驳都,就是不管你说什么他都是那一套。比如“神只有一个,就是”,比如“耶稣用他的死来了”等。不能,也去不证明,只是地声称《》是,质疑的人都错了。
  另一类是型。知道一些是不能的,也知道自己的不一定等同于他人的认识,于是不强迫你他的。有的甚至很,认为你说的可能更有。我认识最开放的是一位过希伯来语的,他谈到希伯来语很多是无法成中文的,这就像的“道”翻译成英文只能是——我们可以尽情讥笑英文版的《老子》,就如同说希伯来语的人讥笑中文版的《圣经》。比如希伯来语中的“罪”,跟中文的“罪”就不是一个。说中文的基督徒说我有“罪”的时候,不是他的那个意思。我跟希伯来语牧师说了半天我对神的认识,我认为的神已经让基督徒们了,希伯来语牧师说,很可能,你说的神更接近那个真正的神。回里,他还发给我,让我看《》第八十二章第六节。
  这些基督徒,越是到了更些的牧师,越愿意承认一些问题他们不能,也越愿意他们也有困惑。令我的是,他们也不认为自己信错了,很简单,他们从神那里得到。这让我想到时下的“我与你无关”,,他们的爱在爱本身带来的感受中了。我跟这类人成了。
  我对基督的甚浅,只是从的道理上与这些人,却没有。相关认识久了,我在殷殷:有那么一份能够证明我的,就好了。
  机场人不多(等等,我怎么觉得是在沈阳的机场?),我初略翻了翻本书,不由得感到这书出现得太及时了。当即买下来。却因为忙,一直没翻阅。
  昨天晚上我把它拿下来时,发现不知何时我已经在上面划了很多道道。回想一下,唯一的可能是我在上看的时候划下的(也许是从沈阳飞济南的,好了,道理说通了)。,只是几分钟,我就记起了当初对这本书的认识。最简单地说,就是看到了耶和华的。
  最早的耶和华,是在一个名叫《耶典》的文献里。
  我们早已知道,最初的《旧约圣经》是由几份文献、整理,合辑在一起的。早期的《圣经》作者并没有直接去写《圣经》。《圣经 》的“旧约”是着最早的四位作者写下的编撰而成的。一位写了被称为《耶典》的著作,因为他将神称为“耶和华”。另一位作者了《伊典》,因为那位作者将神称为“伊罗兴”。还有一位作者写了《申典》(申命记),最后一位写了《祭典》(祭司)。
  我们先说《耶典》。耶和华的,是从这里出来的。
  “耶和华神造的时候,野地还没有,
  田间的菜蔬还没有长起来,因为耶和华还没有降雨在地上,
  也没有人。但有从地上升腾,遍地。
  耶和华神用地上的造人。
  将吹在他里,他就成了有灵的。”
  这是《耶典》里的耶和华创世的。跟大部分人的认识有很大出入的,是耶和华在之前,世界已经有模有样了。我认段有之处:先说到间没有,是因为耶和华没有降雨,但是,接着又说有雾气从地上升起,那么,雾气中的水从哪里来的?雾气蒸腾到空中,不会雨吗?这只是枝节,不了,问题的是:这就算了创了?耶和华之前,天地已经有了嘛!
  看来,对于神的首次亮相也意。《耶典》诞生的几个世纪后,前6世纪,《祭典》诞生了。《祭典》的第一句就是“起初神天地。地是,渊面……”
  我查阅了一些,就在《祭典》描述神造的公元前6世纪,世界还有其他发生。
  在这个世纪里,释迦牟尼已经传教;孔子开始上课;老子开始出走函谷关,被逼写了《经》;代的孙武则出版了《》。而中的西施的范蠡发现了的丰歉律。国外也很:毕达哥拉斯证实了几百年前巴比伦人的勾股;古希腊人被的伊索写出了《伊索》……,我们才知道,原来在那个的,最大的是世界诞生了。
  “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在上。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的圣经体,。《祭典》的创世描述,成了传遍整个每个的《创世纪》的。我以为更早的《耶典》的描述被取消,但当我翻阅《圣经》,核对这一时发现,原来《耶典》创世的描述还在,只是被放在了《旧约—创世纪》的第二章。
  重新打量《旧约圣经》,我发现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由于《耶典》的开头被原封不动地引用进《圣经》,造成上帝创世的开始差。也就是:第一章上帝已经创世完成,在第二章开分也已。(“神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但紧接着,《耶典》的内容开始了: “创造天地的,在耶和华神造天地的日子,乃是这样。耶和华神造天地的时候,野地还没有草木……”好像上帝干完活,觉得不满意,重新干一遍。
  第二个问题:在《圣经》中,《祭典》描述的上帝创世之后,《耶典》内容出现时,耶和华的才出现。在整整的第一章上帝创世时,完全没有耶和华的名字。仿佛合辑编撰的作者刻意让几份资料。
  也让我们看到,在《圣经》成书的几个世纪里,这位名叫耶和华的上帝只是众神中的一位,并且,也不是最,最的一位。的是:当在西奈山见到上帝,并带回与神立约的摩西十诫,第一条就是上帝最的:“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这句话只有在多神的下才,因此,上帝的第一泄露了耶和华对于以色列人三心二意的不满。在《圣经》的各处中,我们都能读到耶和华对于多仰的:不包容,带有强迫性,和毫不掩饰的酸意。很多时候 ,耶和华像个善妒的,不断各种、利诱以色列人。
  为了让听命于他,耶和华用尽的手段;为了人对他的,他让亚伯拉罕献上自己的;为了不让自己的受到,他用不的手段让巴别塔成为烂尾楼;摩西以色列人逃离埃及时,耶和华为他们打开了红海;同样一批人,当他们,在迦南定居下来,转向迦南地的主神巴力,耶和华放下的,俱厉地:假如他们违背誓约,他将摧毁他们;为了加深,他不惜像个偏狭的妇人喊道:我善。
  即便如此,以色列人的却总像个没常性的,动辄,从未驯服。耶和华的经历令人。但,以色列人怎能如此?
  很,也:对于以色列人来说,这个神并非万能。
  从《旧约》中我们可以看出,耶和华的专长不在,而在。以色列人受到外来族裔的时,耶和华可以,替以色列人出气,但当以色列人的进入平静期,人对生活的开始转向、时,耶和华就都不擅长了。每到这时,以色列人就转而信仰带给他们生活的之神、等神祇去了。
  可为什么,耶和华又最终超过其他诸神,最终成为众神之神的上帝呢?
  我的观点,一个重要的在于,几个世纪以来,以色列人一直是被欺负和驱逐的少数族裔,从他们的来看,他们最一个保佑平安的。因此,耶和华有时会被,但从未被抛弃。从这一点上,可以说,是以色列人创造和了耶和华,而非相反。以色列人没有了,耶和华将。这让我想到我读时对于麻烦的。只有在遇到麻烦时,才是政府处。耶和华热爱,正如政府热爱麻烦。
  前面呈现的一切,都是从的角度呈现,如果从的角度去看,这一切都是怎么发生的?又都着什么?
  任何一个时代,只要有经济生活,就得有。一是需要制度。他们需要那些有生存,有的头着他们,;另一方面,头领也需要制度。是春药,也是。酋长的晚年跟挖坑的人的晚年是不同的,而的也一定比高。制度让成为可能,没有制度,一切都毫无和发展,没有制度,也无法。
  不同经济下会有不同的制度,不同的制度对于的认识也有不同的侧。在,,,最大的是,因此要牢牢住人,人在奴隶也就成了最的;,人更多了,而土地却显得不那么,因此要封、建,最大价值从人转向土地;当今社会,谁,谁就拥有的财富,而技术在人里,于是财富又回到了人。只是奴隶社会的人,被看重的是,而现代社会的人,被看重的是。
  但无论什么社会,从的角度来看,都是要人实现,制度。因此,出一帮的人是管理者首要去做的事情。这一点上,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我们就快跑题了。
  在许多难以索解的古代,巫术和神祇就成了管理者最大的。古代以色列人的管理者,那些长老们,们,一定要为自己找一个。这个代言的威信就像今天的对于娱乐一样,人们仰视他,敬畏他,却可以不讲道理。而首领就像经纪,巨星可以大于自己,必须却听命于自己,大家一起威慑,赚群众的钱,而群众是没有的,巨星说什么,群众就什么……神在这样的制度下,诞生了。
  我因此猜想,耶和华也许就是以色列人的长老和首领们出来,统领的工具。他们挟持了耶和华,让耶和华为自己干活。这个耶和华比奴隶还。比打手还凶猛。有,耶和华得个,发生,耶和华解释,跟首领无关。除了定期祭典时给送上点薄礼,耶和华不需要吃饭,除了和敬畏,耶和华没有别的要求。
  这样一个超级巨星,却又如此廉价。我们由此知道,宗教是世界上最大的无本。
  我在想,耶和华的,是否也映照了以色列人的生存?是以色列人多少个世纪以来的实相,无数矛盾、聚集在一个神身上,耶和华无法。无论耶和华情愿与否,他始终扮演着纠结的:时而,时而霸权,时而爱人,时而暴戾。时而雷霆万钧,时而春风化雨。
  我在想,幸好耶稣只干了三年,要是三十年,《新约》一定不是现在的样子,耶稣的面貌,会越来越接近他的天父。
  即便如此,耶和华终究也不过是以色列人的部落神,只是在以色列人颠沛的流放之路、苟安的栖居之地流连。在成为众神之神的上帝之后,这个部落神仅仅在古罗马帝国的覆蔽下徘徊。何以,什么时候,变成了整个星球,一半多人时时念诵的上帝呢?
  这个问题,已经越过凯伦《神的历史》的内容,我以自己粗浅的理解解说一下。
  《圣经》凄凄惶惶地在以色列人的命运中流转了几百年,耶和华部落神的地位一直没变,时间到了公元四世纪,一个人出现了:君士坦丁大帝。是这个人把耶和华的职称调整了一下,从此耶和华扶摇直上,直到实实在在覆盖整个星球。我的观点是,就宗教而言,基督教由耶稣创立,但就实际情况来看,真正的创立者该是耶稣离开三百多年后的君士坦丁。
  首先的问题是:君士坦丁为什么要立基督教为国教?
  一个普遍的传说是,在米尔维安大桥战役的前夕,君士坦丁看到天空上闪耀着十字架样的火舌与这样的话:“这是你克敌的迹象。”于是他信了。不但他信了,他还让全体罗马人也信了。
  就像陈胜吴广当年搞的鱼腹藏书,篝火狐鸣一样,这都是说法,为了给故事增加可信度。君士坦丁真正立教的理由一定不是这个。
  我曾经在了解伊斯坦布尔历史时分析过,这里只简单说两点。
  首先是西罗马帝国已经没落了。混乱不堪,行将崩溃。君士坦丁接手这个烂摊子,用了两个办法。一个是远离是非之地,把无法收拾的东西扔在西罗马,率领新鲜血液到拜占庭,也就是君士坦丁堡,也就是后来的伊斯坦布尔——建立东罗马。
  其次要稳定人心,统一观念。任何一个制度想长久地经营下去,都得面临的问题。君士坦丁于是引进基督教。君士坦丁着手制订出鼓励该教发展的许多政策,使基督教从一个受迫害的宗教转变为在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宗教。
  问题是:为什么是基督教?
  从某个角度看,最不可能的就是基督教。
  以色列人对于古罗马来说,一直是一个需要打压的异类。而异邦人信仰的犹太教(在君士坦丁大帝将基督教拿过来之前,它只是以色列人的犹太教,是君士坦丁将其改名为基督教。为叙述方便,在此都叫基督教。)也一直是作为异端而压制的信仰。原因我分析:它影响了古罗马帝国从意识形态到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从经济的角度看,宗教迫害的根源就是它阻碍乃至颠覆了现有体制的盈利模式及经营制度,这就像无证商贩在管理优良的市场任意哄抬物价,扰乱秩序,动荡民心,可恶及可恨,决不允许。
  但不知为何,基督教这个小商贩在腥风血雨的古罗马帝国却打而不死。它的确不守规矩,不服兵役,不敬罗马旧神,有明显反抗意识。但依旧且逐渐稳固发展壮大,个中缘由,我的确不解。资料显示,“到3世纪已有教徒600多万人,罗马境内已有教堂1800多个。”
  一定有这样的缘故:早期的基督教主要在贫苦人之中传播,信徒之间平等互助,患难相恤。这与古罗马帝国信奉多神教,相对来说自由散漫,组织纪律性差形成鲜明对比。从利于统治的角度看,一神教的确比多神教多出许多好处来。对于接近崩溃的西罗马帝国来说,树立一个唯一真神的膜拜对象,不让人心涣散在诸神之间,是件好事情。而一个统一的、稳固的教会也是帝国稳定的基础。
  我相信还有一个个人的原因,促使了君士坦丁将基督教拿过来为我所用。那就是君士坦丁与耶和华的相似之处。
  摘录一段长长的评论。
  “君士坦丁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他拥有强健的体魄和旺盛的精力,但据说内心极其虚弱和怯懦,不得不用珠光宝气来掩饰自己,实际上是一个轻度人格分裂者。他颇具仁爱之心,曾经施行过仁政,给贫困人口以救助,但很快就变本加厉地成为贫苦人的压迫者。他颁布法令,规定奴隶主有权鞭打奴隶至死,对奴隶逃亡者加重处罚。更重要的是,他严禁隶农逃亡,规定隶农及其后代必须固着在主人的土地上,对逃亡的隶农应带上镣铐解归原主。君士坦丁是残酷无情的,而且不仅仅是对他的敌人。326年他的妻子和长子都死在他的手下。”
  这一切仅仅是表象的描述,许多表象的评判是相互矛盾的。如果从贝克尔的经济学分析法——分析一个现象,要从人选择时的最基本的动机出发,而人的一切选择都是理性的——君士坦丁的一切都不纠结。
  君士坦丁的仁爱之心还是严惩农奴都只是统治的手段,与理性有关,与人格无关 。他的分裂人格也许是真,也许是假,但这种无常的表演会让他人畏惧,会巩固他的统治。我们从结果反推,君士坦丁将一个庞大帝国治理得如此成功,本身证明了他最根本的核心是一个懂得统治之道的帝王,而其他一切特征都是在为此铺路。即便有问题,也问题不大。
  我着重想说的是:我们看上面对君士坦丁行为的描述,喜怒无常、暴戾而仁慈、有控制欲却又需要他人配合……多像耶和华?君士坦丁对耶和华也许存在深处的认同,他相信耶和华的办法行得通,就像相信自己的办法行得通一样。我猜想,这也许是君士坦丁推行基督教的深层原因。
  在意识形态的问题上决定以基督教入手之后,君士坦丁做了许多工作,有两件事很值得着重谈谈。
  《米兰敕令》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在米兰颁布诏书,承认基督教为合法且自由的宗教。根据这部《米兰敕令》,基督教成为一种合法的、自由的宗教。敕令还要求归还先前迫害时期没收的基督教教会的财产,规定星期天为礼拜日。君士坦丁的法令给予基督教各种不同实惠的特权及税收豁免权。几所属于世界最著名的教堂也是在他的统治期间建成的。
  《尼西亚信经》
  君士坦丁统治时期,当时基督教已分裂成几大派系,其中正统教会主张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说,而以亚历山大里亚主教阿里乌斯为代表的一派则否认三位一体,认为只有圣父才是永恒的,这一派同时还主张教徒安于清贫。为帮助教会统一教义和组织,君士坦丁于公元325年在尼西亚召集了主教大会,这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结。大会最终是通过了《尼西亚信条》,坚持了正统教会的三位一体说为正统。
  这一切的作为,都是为了稳定的需要。为了稳定,君士坦丁不惜修改《圣经》教义。他对《圣经》最大的修改,是对轮回转世之说的删除。
  需要说明的是,君士坦丁并不是一开始就将轮回说删除的。在尼西亚大会结束时,轮回说还存在。《尼西亚信经》结束宣言的话里,宣誓词这样说:“我指望死人复活,并来世的生命。阿门。”
  我无从查考具体的时间,唯一找到的资料是称“公元325年,君士坦丁和他的母亲海伦娜,将新约中关于轮回转世的内容删去了。”但这一年就是《尼西亚信条》公布的一年,怎么能刚公布完就要修改公布的内容?因此我怀疑。但无论如何,轮回说的的删除,让基督教与其他宗教如佛教、印度教等教义思想彻底分离。
  君士坦丁为什么要删除轮回说?
  大多学者基本上持同样的说法:平民如果相信轮回,意味着对此生的负担不大,做了坏事也不会诚心悔改,这不利帝国对民众的统治。我基本认同。另一个细节可以验证:君士坦丁不但删除轮回说,还增加了末日审判的内容,以令民众心生敬畏,死心塌地经营好此生。对此我心生感慨:后世数十亿信徒们在为之敬畏伤神的末日审判,只是个如同小平同志一样的统治者,为了一个稳定压倒一切的命题。
  轮回说的推出并非一帆风顺。在君士坦丁领导的基督教草创期,许多著名神职人员如奥利金(Origen)、亚力山大的克里蒙(Clement ofAlexandria)、圣哲罗姆(St.Jerome)等,都相信轮回转世说。这如同今天坚信基督教没有转世,却又有末日审判的基督徒一样,他们的头脑中依然顽固地相信《圣经》不可篡改。这真是令人唏嘘的一幕:古今虔诚的基督徒们,都在为相互矛盾的信仰奋斗终生。
  在轮回说刚刚废除的年月里,不同时期的帝国统治者都长期致力于压制工作。修建了圣索菲亚大教堂的“第六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才设法将教父俄利根之轮回说定为异端 并拘禁当时支持此说的教皇维吉利。”
  “公元六世纪,君士坦丁堡的第二次议会,更特别支持君士坦丁大帝的做法,并规定凡公开倡导轮回转世者,皆属异教徒。”
  “十二世纪时,部分意大利和法国南部的基督教徒,他们因为相信轮回而被残酷处置。”
  我隐约记得,却未及查考的是:轮回说删除后,宗教内部也感到信徒的内心缺乏缓冲,因此,天主教就发明出信徒向神父的告解和忏悔的做法。这是为了通过告解,减缓人负罪感的压力,而神父的劝解和聆听对人的心理起到疏导作用。这种做法也同时巩固宗教对人精神的统治。
  从意识形态统治的角度看,轮回说的删除的确是一件正确的事。它让世人对神,包括对世界更加敬畏,而“敬畏”的产生,是我认为西方艺术与东方艺术根本的不同。我曾经说过我不喜欢中国古典音乐,是因为我觉得中国古典音乐中充满自得,个人情绪填充宇宙,全是在跟自己玩。而西方音乐则不同,那是骨子深处感到自己的渺小,赞美生命,敬畏天主。没有了敬畏,怎么会有巴赫?
  君士坦丁做完了他该做的事,去见耶和华汇报工作去了(我们无从知道他到底只是找耶和华玩玩,还是真信他,请他在天堂给自己留个好位置?)后人对君士坦丁的评述大多褒扬,认为君士坦丁把基督教救了,并由于君士坦丁的杰出贡献,把他在古今中外帝王排名榜上排在第一位。我觉得这有点过了,是个人至上的表现。就如同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也还有别的帝王统一中国一样。任何一个人,再伟大,也只是时代洪流把他冲到那个位置,我一定相信,没有君士坦丁,也一定有别的什么帝王把基督教发扬光大。
  君士坦丁之后,耶和华的职称从土地神到了国师的高度,却只是一个东罗马帝国的神,跟今天耶和华在世界的地位,及影响,还差得很远。
  今天的耶和华,已经统领全球一半精神领土,其他大神如释迦牟尼、穆罕默德、安拉等,无法与之比肩。世界上有一半国家信奉基督教,另一半非基督教国家,也不得不使用源于基督教的仪轨:过礼拜日、过圣诞节、按公元纪年、一夫一妻、普世价值等。
  耶和华已经是实实在在的万世巨星。联想当年辗转在以色列人的狭小流放之地,联想到当年耶和华动辄为点小事发怒,为了一个规模还不如当今中国中小城市的人口的败坏,就不惜把全球给淹了;联想到当年为他篡改履历的人,各怀鬼胎,各有所图……回想这一切,耶和华的命运令人浩叹。
  一个十年前的统计显示,当世界总人口在65亿人时,信仰耶和华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犹太教徒加一起是37亿人——耶和华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这地位是怎么取得的?
  自从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定都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君士坦丁堡,到公元1453君士坦丁堡沦陷,这个帝国延续了一千一百多年。它开端于中国的东晋时代,灭亡的时候,中国已经是明朝了。
  这一千多年,基督教成为西方文明的宗教,耶和华晋级为整个欧洲的精神领袖。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美洲、非洲、大洋洲,部分亚洲相继被欧洲殖民。从这时候起,耶和华开始了大规模不间歇的全球巡演。帝国主义把基督教徒作为先遣部队派出去,侦查地形,收集资料,笼络民心,最后再派军队征服。耶和华被政府绑架,扮演慈父的角色,有时也客串一下黑社会老大。我记得坦桑尼亚总统尼雷尔(该是他,因为我想不起来别人了)说过这样的话:欧洲人来之前,我们手里没有《圣经》但脚下有土地。欧洲人来了,让我们闭上眼睛,称颂耶和华。我们睁开眼睛,发现手里有了《圣经》,却失去了脚下的土地。
  历经千年的人世沧桑,耶和华神已经面目全非。不同地域,不同时代,不同人群,不同信仰,都有自己对神的认识。我最喜欢英国诗人鲁伯特·布鲁克的著名诗句,据说这家伙帅得不近人情,还跟维吉尼亚·伍尔芙在剑桥的河里裸泳。他的那首诗也跟水有关。布鲁克让水中的鱼儿猜想上帝的模样,是——
  “鱼的形状,鱼的思想
  无限庞大,鳞光闪闪
  无所不能,仁慈宽厚。”
  在回顾了耶和华的一生之后,我们已经看不清真实的耶和华到底是谁。上面这首诗,仿佛让时光倒流,回溯到耶和华的早期,看到一个天才少年智慧且无邪的微笑,尤其令人感动。  《神的历史(珍藏版)》读后感(三):个人评分:77.作者应该对三大宗教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我们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来说,西方宗教的相关内容其实了解甚少。这本书也算开拓一下新的知识领域,读完这本书应该会简单去了解下三大宗教的内容,好奇心  书评: 关于先知的记录的内容,个人看来更像是先知个人的事迹被后人传颂。   有一部分内容是基于相信旧约来写的,对于非教徒的我,读起来会觉得太过主观相信而无客观事实作证。   作者应该对三大宗教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我们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来说,西方宗教的相关内容其实了解甚少。这本书也算开拓一下新的知识领域,读完这本书应该会简单去了解下三大宗教的内容,好奇心的满足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我个人曾经也尝试去接近基督教,买了圣经,了解过一些基督教的内容,去参加过教堂的礼拜活动,但实在很难完全说服我深信不疑。   本书结构: 1-7章介绍三个宗教的一些内容   8-10章以时间为线索阐述宗教发生的一些事   11总结   这本书讲了什么: 1旧约中亚伯拉罕与神的经验有“耶”,“伊”两种不同的解释,都是人编著的,至于哪种是正确的则很难辨别。   阐述印度教,佛教,古希腊哲学对神的基础理解。   2不同时代的先知有着不同的遭遇,让耶和华对他们的态度也有所不同。   3阐述公元4世纪钱基督教正式稳定前的一些发展情况。   4阐述关于三位一体的内容,带出伊斯兰教。   5介绍古兰经如何由穆罕姆德受神启示而来。古兰经,公平正义的社会。   6 介绍伊斯兰教因为哲学的传入衍生出对应的理论。   7 介绍 伊斯兰教因神秘主义而衍生出相应的理论。   8 作者介绍14 15 16世纪宗教发生的变化。对于非宗教信徒来说有点过于繁杂。   9 介绍16-18世纪若干哲学家对宗教的看法以及宗教在这个阶段的变化   10 阐述19世纪以来哲学、科学对宗教的一些观点。世界对犹太教、伊斯兰教的一些行为。   11 阐述现代人们对神的观点。   读这本书的动机: 对宗教感兴趣   读这本书的目的:
  作者: (英国)凯伦o 阿姆斯特朗
  书中的感兴趣点:
  这本书的阅读方式: 5-6小时通读   对我的影响:
  评分: 77   相关书籍:  《神的历史(珍藏版)》读后感(四):泛文化,次学术   隐约记得张爱玲曾说——一个时代需要的是升华而不是浮华(大意)。偶尔想起这句老话时,不免转顾一回我们当下身处的这个时代,竟往往觉得有些悚然,甚或生出些许寒意。   这究竟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我们该如何描述它并借以解析我们日渐苍白的心灵生活?   当我在周末傍晚之时,随着拥挤的人流步入这座名城的超市时,我被扑面而至的鲜衣美食和车马冠盖所震惊,内心的感觉忽然找到了最形象的象征——这就是我们的时代。一个庞大无比的超市,久贫乍富后的物质过剩支撑着我们的趾高气扬,使我们在笙歌阑珊之际迷失于灯火装点的盛世繁华之中;而在褪尽铅华的夜深,虚弱的心身却止不住卧成了一缕浮云……   常常在想,我们是否应该再次质问目下的教育——是一种怎样的设计贻误了一代代人的成长?   恰好在上个世纪的此刻,一代先贤们通过种种努力,废除了千年未替的科举,引进了美雨欧风,始建成新式教育;使国人初闻试帖辞章之外,尚有物理几何化学地理;更使得一时俊彦倍出,通才博识,打造出一个全新的时代。而今,斗转星移,当一种新的秋闱大比正在局限子弟们的学习时,我们又当如何努力,来提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人文素质?   这显然已非危言耸听!   当我一次次面对大学出炉的侄辈,仅知所学专业课程,熟稔托福电脑,而对人类其他文化学科一无所知时,我常常想起二十几年前我在遥远山村所结识的一个农民——
  那是一个因取消高考而回乡务农的老高中生。当他潇洒地坐在田埂边两只粪桶之间的扁担上,不紧不慢地卷烟而后旁若无人地谈古说今时,少年的我注意到他深邃的目光仿佛洞穿尘寰。他依约置身于世界的边缘,隔岸观火似地评弹着身外的鸡虫万事,他几乎无所不知的学问使得我混沌初开。若干年后,当我把记忆调向那一画面时,我仍有一种无法言喻的悲欣——
  时移世易的今天我们究竟怎么啦?何以我们仅仅只学会了暂求衣食的生计,就不再关注满目疮痍的人间,就无心再去寻求认识这个世界的其他门径?   因着这样一些杂感,于是有了编辑这样一套丛书的初衷 —— 我们试图为今天的年轻人准备这样一份消夜的食单 —— 让他们在各自的专业生计之余,尚能对构成我们人类文化的其他学科皆有所了解,让他们在单调的精神配餐外,尚能另摄一分可资壮大的营养。如是,不仅我们的知识结构将变得丰富,重要的是人生也必将添出一些精彩。   入选本丛书的都将是一些非专业人士用书,但又将涉及众多的专业学科,不过皆为门外汉亦可一窥堂奥的指引性书籍,我们姑且概之为“泛文化,次学术”。这些书每种皆谈一门学问,都由该学科的大匠学者深入浅出地为大家指点方略。所用语言皆求生动有趣,叙说方式皆求新颖灵活。一卷在握,务使读者不忍释手;再三翻过,有望诸君对该学科的由来、发展、流变及现状有一个基本认识,并藉此加深对内外世界的理解。   最初,我们曾试图聘请国内各学科名流分撰本丛书,很遗憾,我们似乎历来缺少这样的人物 ——
  既能高屋建瓴又乐于指点津度。因此,我们只好全部引进海外佳构。尽管这样的做法远为繁复,但初辑完成,我们竟更觉欣慰,因为这样一批大腕作者,所著的这样一批普及读物,同样也远非时下的一般俗流可比。我们深信,在这样一个印刷垃圾成堆的时代,这批书将深获众多求知求智者的心灵。似乎这样,我们才能略生慰藉。记得少时传抄过马克思和其女儿的一段对话——问:你最喜欢的一句格言是什么?答曰:这个世界的一切知识于我都不陌生。   善哉斯言!但愿因这套丛书,更多的人都能自豪地同诵这句古老格言。   《神的历史(珍藏版)》读后感(五):读书札记  读完导论部分,凯伦女士直言,“本书不是这个神不可名状且超越时间变化真实的历史,而是人类从亚伯拉罕迄今对他感受方式的记载”。吃瓜读者且看“神”自古及今如何显彰于诸邦之民。 开读第一部分(篇名:太初),讲的是原始的一神教,信仰至高神(High God,有时也称作苍天之神,因为他与天有关)。北京天坛所供奉的“昊天上帝”应属此类。书中接着说,“对这个神的信仰,是许多非洲土著部落宗教生活的特色。他们以祈祷接近神,相信他在监视着他们。”南非导演加美·尤伊斯(Jamie Uys)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的喜剧片《上帝也疯狂》(The Gods Must be Crazy)中,布希族人(Bushmen)所信奉的“The Gods”应该就是这位苍天之神。在影片中,这位苍天之神因为现代化出了“故障”(Be Crazy),降下“神物”——可口可乐的玻璃瓶子,于是布希族人Xi一路“黑人问号脸”。  《神的历史(珍藏版)》读后感(六):第十章有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  《神的历史》是一本关于世界三大宗教历史的书。   作者凯伦·阿姆斯特朗曾在修道院修行七年之久,后到牛津大学学习并获得博士学位。她是英国最负盛名的宗教评论家之一。她以切身的宗教修持体验和渊博的宗教史知识,试图通过对比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神”之观念的演变,重新反省检讨西方这各类代表终极真实与意义的符号,及其在过去四千年人类历史中的功过得失。   作者试图唤醒有识之士,共同思考她针对当前普遍弥漫着深沉无意义感的世俗社会所提出的拨乱反正之道。作者力图客观处理这个题材,以相对客观的人文主义观点,把绝对超越的“神”之观念,当成是人类历史经验来考察。   本书第十章有个非常有意义的故事,在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些犹太教徒仍然继续研读《大法典》,遵行传统的祭礼,并不是他们希望神会解救他们,而是因为它有道理。有一天,在奥斯维辛,某个犹太人团体审判神,他们对他定以残酷和背叛之罪。他们认为神没有借口,也没有酌情减轻量刑的条件,于是他们判他有罪而且推定为死刑。犹太教士宣读了判决书。然后他抬起头说:审判结束,晚祷的时候到了。  《神的历史(珍藏版)》读后感(七):关于“神”  即读完霍普夫《世界宗教》之后,对神学有了一点感觉,因此选择了凯伦.阿姆斯特朗的《神的历史》继续阅读,颇有收获,感想如下,记之以作纪念!   关于“神”,有如下感想:   1.历史上,信仰是不断发展的,思想是不断发展的,“神”也是不断发展的。能够让你平静、睿智、充满力量、信心满满面对一切的东东,就是你的“神”!   2.在历史中,当摒弃神的时候后,当关注人的时候,当通过人的努力,让自我得到实现的时候,新的信仰就出现了。由此可以看出,原来新神、新信仰的产生也是来源于改革与创新的!   3.通过“神”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的发展(包容、融合、借鉴、斗争、飞跃的发展历程),看来人还是要不断的扩展自己的视野,去经历、去体验,才可能真的完成自己思想的发展和飞跃。   4.知道了“神”的发展历程,还真的可以使人充满希望,还真的可以使人信心百倍,从这个角度看,“神”对于人来说,还真是必要的!
  《神的历史(珍藏版)》读后感(八):认识三大一神宗教的好书  作者是知名的宗教历史的专家。在本书中,她展示她的专长。这本书从“神”的概念从一开始。然后介绍了此概念在每个宗教的不同和共同点。基督教强烈鼓励它的追随者传播神的话语和尽可能一样普遍。然而,“三位一体”的概念与伊斯兰带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书中能够将三大宗教的历史进行梳理,很有必要读一读。   了解人类文化,离不了对神的了解 。通过这本书可以了解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神的来龙去脉。 全面地介绍基督教、伊斯兰和以色列的神。在历史中神的作为。
  虽然有些观点还不是很中肯,对了解宗教还是很有的帮助的 。   《神的历史(珍藏版)》读后感(九):不推荐  以为可以做宗教间对比,以时间做纵轴反而很混乱。   不推荐,不如直接读各宗教历史,比如直接读伊斯兰史。   读到一半之时实在是无法继续,可惜了几十块钱了,面对鸡肋一般存在的白色的书,只能表示,其实整个封面设计的还是不错,并不是一无是处,再次提醒,不要相信豆瓣评分,尤其是评论的人少于100人的情况下。。。。。。。。。。。。。。。。。。。。。。。。。。。。。。。。。。。。。。。。。。。。。。。。。。。。。。。。。。。。。。。。。。。。。。。。。。。。。。。。。。。。。。。。。。。。。。。。。。。。。。。。。。。。。。。。。。。。。。。。。。。。。。。。。。。。。。。。。。。。。。。。。。。。。。。。。。。。。。。。。。。。。。。。。。。。。。。。。。。。。。。。。。。。。。。。。。。。。。。   。。。   。。。
深度阅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到哪找的情头的另一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