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谁能告诉我怎么获得cf身法技巧教学视频大师

&&&本博客内容,除特殊注明转载外均为原创,未经许可不得任意转载!如需转载请与青岛登信太极会馆联系,谢谢!电话:地址:青岛市南区晓望路17号丙(登信太极会馆)
&&&武当—顾氏太极拳,是太极拳坛中一枝独特的奇葩,三百多年来绽放在辽阔蕴深的华北平原、战国时期赵国的都城,邯郸!该套拳法承自中国太极鼻祖——武当张三丰,传至明末清初武当山云游道长顾殿一集大成,更创顾氏太极拳。一脉传袭至今三百余年,由第九代传人、掌门人刘登信太极大师发扬光大,广教弟子于海内外,声名远扬!&&&武当顾氏太极拳架势低、起伏大,柔似蛇、活如鱼,体厚身浑,藕断丝连,内功精进,犹如腾云驾雾。手、身、步、意法独特,与现今社会上广为流传的赵堡、陈式、杨式、吴氏相比,虽都属内家,但因顾氏太极拳在数百年传承中未流失一招一式,故顾氏太极拳更兼具古朴的武韵。&&&顾氏太极拳架势宏大,技击精湛,并广有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功效。为推广顾氏太极拳,广为众人知晓,广为众人教学演练,利益众人的身心健康,刘登信大师先期于青岛、邯郸、南京开馆授徒。&&&愿与爱好中国古朴武学、中国传统文化的朋友切磋交流!请和我们联系:e-mail:&&&&&&&&&&&&&为满足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需求、为更好地弘扬武当顾式太极拳,惠泽桑梓,造福人类,刘登信老师重新对&武当《顾式太极拳》一书作了修订、补充,力求完美,以崭新的面貌奉献给新老读者。该书已于2011年3月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再版发行。本会馆常年办理邮购业务,每本22元,加双碟光盘50元,再加快递费共计100元。欢迎订购,多购从优。&
武当顾式太极拳
&该拳由明末清初,湖北武当山云游道长顾殿一传至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在民间秘传密授,至今历经十代,流传近400年。
顾殿一标准的画像
&在漫长的传承岁月中,薪火不断,高手辈出,因种种缘故,称谓不同。曲周县称“顾式太极拳”(代表人张松林、张新海、牛晨红),鸡泽县称“顾式太极拳”(代表人刘登信、王民学)魏县称“龙虎太极拳”、“滑拳”(代表人马希平、马锴果、任瑞林),成安县称“六合通背太极拳”(代表人景茂东),广平县卢董村称“龙虎太极拳”(陈华下传代表人卢振山、卢守贤、卢素玲肖金宝、卢成恩、卢尚武、来国志等),上世纪九十年代广平县第五代传人卢鸣金的后代开始称“卢式太极拳”(代表人卢奎恩)。各派都有很多传人,尽管称谓不同,但从拳的风格上和各自掌握的拳谱来看,同根同源,皆来自祖师顾殿一创传。稍有不同处,也只有功夫深浅之分,没有脱体离根之别。
&&严谨不可有丝毫懈怠和马虎随意,如果擅自删减,那似乎是让求学者买椟还珠,必须合规合矩,否则差之分毫谬如千里。文武相通,写干勾于时,如漏掉“勾”,意思就偏离于千里之外了;练“跨虎”要脚尖点地,如误练成脚掌着地,就失去脚趾上应产生的钢锥劲和刺激大脑反射区的养生作用。故而,历代武当顾式太极拳传人都把毕生精力放在技艺继承上,对拳的架式、风格没有做过任何删改,保持了原始古朴的风貌和技击训练方法。
&拳之根在传统,得传统者得传承,得传统者得拳之稳定核心。传统一定是在不知不觉间渗透在骨髓血液中,刻意的装潢不是传统,传统不需要雕琢,她是天然的,不经意的,如山川河流,常驻天地,偶然回望,风雨不改。
&现在,武当顾式太极拳似茂盛的一棵参天大树,向四面八方无限延伸。顾殿一祖师就是这棵树的树根、就是树身,它滋生出的各枝叶,犹如各派的传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以冀南大地、漳河两岸为中心正在向全国乃至世界快速传播。
日该拳已成功入选为“邯郸市非物质遗产”。
&&武当顾式太极拳源流及主要传人
祖师顾殿一。据前辈口传,顾殿一,身高六尺,面如古月,慈眉善目,白须飘胸,手执佛尘,行走如飞。一日云游到河北魏县小户村(今张转屯村)看到一帮歹徒正在抢劫一户刘姓人家。顾道长路见不平,用娴熟的武功轻松制服了这伙劫匪。刘家感激不尽,要报顾道长大恩。顾道长见刘家的小儿子发育匀称,身骨健壮,天资聪颖,就说:“我云游的目的就是寻觅接法传人,要报恩就将此子跟我为徒,习练太极功夫和道法。”全家人喜出望外。从此顾道长就住在刘家教刘丙太极拳,八年过去,顾道长见刘丙功夫精纯,就要告辞云游。临走时告知刘丙:“本门拳法传自湖北武当山丹士张三丰。为师家住山西,云游以来,连你在内共收徒三人,河南有你大师兄,他学的是上节,又叫天拳;山东有你二师兄,他学的是下节,又叫地拳;你学的是中节,将这三节合起来取天、地、人三才之意。只要勤学苦练,哪一节都可以得到上乘功夫。以后有机会你们师兄弟见面,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共进。”后来刘丙约师兄弟三人,一同按照师父所说的地址赴山西寻找师父,不知何故,师父的家乡一片废墟,荒野无人,只好无功而返。因时间久远,河南的大师兄和山东的二师兄准确的住址是何县何村,已模糊不清。
祖师顾殿一功架像
另一种说法:来于马希平著的《龙虎太极拳》一书中。顾殿一,精心修炼了峨眉山玉女拳法;精心修炼有武当丹士张三丰创立的十三势软手。深得峨眉、武当太极、少林拳等各家拳派的真谛。不知何故,或犯了何罪,顾殿一在河南洛阳授拳期间(明朝后期,崇祯年间,约1630年),被处以流放民间,终生不准入寺庙的重罚。顾殿一被定为有罪时,已是花甲之年,无奈之下只好隐姓埋名或称隐士,来无踪去无影,开始了他的流浪生涯。这年又恰逢中原地区闹饥荒,沿途逃荒要饭的饥民无数,顾殿一不胜伤感。到了秋后,顾殿一由邺城(河北临漳县)进入魏郡府大呼村一带(古漳河南,现属河北魏县境内),此时秋霜降临,冬天将至,他只好选择在这一带落脚过冬了。到魏县大呼村时,听说村里有一户刘姓人家,家境殷实,在当地是一个数得着的富裕户,还曾多次见义行善,救助过本乡本土和路过的一些难民,因此刘家在当地人缘不错。但也经常遭受到兵、匪的敲诈勒索。于是,顾殿一装扮成一位走街串巷的算命先生,巧妙地接近了刘姓人家,并因给刘家算命、相面而受到热情款待。高兴之余,顾殿一针对刘姓人家当时的处境给支了一招,这就是“习武强丁”,保卫家园,随即许诺将自己平生所学的拳法传授给刘家子弟。就这样顾殿一在刘家住下来,专门授徒,长达八年之久。
&以上两种说法存在共同处:一、顾殿一的功夫来源主要是武当丹士张三丰;二、顾殿一姓名一致,无论是云游还是落难都居住在魏县漳河南面(这里所说的河南是漳河南面而非河南省,且不可混淆)的大、小呼村刘姓家;三、居住八年期间教出的出类拔萃的弟子是刘家小儿子刘丙。这三点客观公正地证明了顾殿一人物的存在,传拳于魏县的事实。
第二代传人刘丙(刘老柄),生卒年不详,据史料推算,大约生于明朝后期,卒于清朝中前期。刘丙在顾殿一长达八年多的时间精心指导下,终日练功不辍,比较系统地掌握了顾殿一所传授的拳法和功理功法。与师父分手后,刘丙按照师父所传授的秘言要诀,闭门苦练,日积月累,功夫逐渐成熟。刘丙开始主动与外界武林豪杰交流切磋,多次比武,从无败北,也没有恃强伤人。在此基础上,为了展示这门功夫,更加扩大影响,在自家门前立擂较技,组织了长达一百天大赛。自己充当擂主,迎接各路英雄豪杰的到来。并在擂台上方大书“谁能打赢刘老柄,输与骡子三挂、地两倾!”口气之大,惊动了方圆百里的武林高手,纷至沓来,但皆败北而归。擂台撑到九十九天中午还没有人能打下来,眼看这个“擂”就要宣告鸣金收兵了。这时,刘丙家杂院住了几年的外乡人,已是花甲老人执意要打擂。刘丙怕有误伤,好言相劝无效,被迫与其交起手来,几个回合过后,刘丙觉得老者非常了得,最终打了个平手,未见输赢。紧接比器械,刘丙用大枪,老者用烟袋杆,一来二去,刘丙败于老者。事后得知,老者是太监王承恩。刘丙为提高自己器械不足又拜王承恩为师学习多种器械,但拳还是继承顾殿一所创传的拳理拳法,没有什么变化。
第三代传人杨老凤,生卒年不详。与师父刘丙邻村。自幼熟读经书,以圣贤为榜样,处事谨慎,诚信善良,助人为乐,性格温柔,庄重大方,深得师父厚爱。拜师后,勤学苦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数年后,功力大成,名扬一方。在择徒授拳时,不仅要求学者身体素质条件好,更重要是要思想品质好,也就是古代“要桃李,不要蒺藜”的选徒方式。他的弟子皆文武兼修,德艺双馨。众多弟子当中令他最满意的是广平县卢董村的陈华。
第四代传人陈华,字老利,人称利先生。跟随师父杨老凤习武数年,不但在武功上有所建树,而且对儒道思想理解通透,可谓是“大儒武术家”。在传授弟子时,先考察品质,后传拳授艺。一方面为了保证此拳能够纯正的延续发展,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学此拳者因武德、技艺等方面有不良行为,在社会上、武术界造成负面影响,所以规定出六不传,即不入道者不传,不勤学苦练者不传,体弱质钝者不传,有嫖、赌、吸(指吸毒)等劣迹者不传,不忠不义孝和无经济基础者不传。陈华在长期教学中不断总结经验,归纳立论,在现存的古拳谱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陈华,利先生注”的拳论,是本门后学者奉为的经典之作。故而,曾一度又将此拳称为“陈氏太极拳”。他的弟子中,非常优秀者有本村的卢鸣金、魏县张辉屯村的任来庆和自己的儿子。他们各自门下的传人都很多。
&第五代传人卢鸣金,字警众,广平县卢董村人,生于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卒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卢鸣金童年时读过几年私塾,因家道日趋贫困,辍学跟戏班子学艺,后改学医术。为支撑门户,又弃医学武,拜本村太极名师陈华为师。卢鸣金跟随师父学艺七载有余,不离前后,情如父子,得师真传,再加上自己超常刻苦,进步很快,成为此拳的大成者。卢鸣金在培养弟子时注重武德教育,提出:“忤逆不孝者不教,做贼称霸者不教”,要求弟子正直为人。他一生教徒众多,功夫最好且能撑起其衣钵者乃为曲周县白寨村的张奇了。
&第六代传人张奇,(生卒年不详)。张奇稳重厚实,性格直率,不求捷径,按部就班,坚信勤能补拙,熟能生巧。练功方面,无论行功走架,还是推手问劲,都能持之以恒,数十年如一日;拳理方面,无论本门拳论,还是别门拳论,都能认真读研,相比较求精华。张奇练功不辍,不断思考,入纯入微,精益求精,常使周围的同道有几日不见刮目相看之感觉。他的发力极其巧妙,有一次,借助牛前攻后撤之劲,顺势而发,竟将这头壮牛打得腾空而起,摔出数丈之外,四蹄朝天,惊得围观者目瞠口呆,佩服不已。在教授弟子时,常亲带亲领,尤其推手问劲,总要让弟子在自己身上找出感觉来,然后再加详细阐解拳理拳法,致使弟子彻底明了。他的弟子主要分部在曲周县周围,代代相传,新人不断,高手辈出。
&第七代传人张明芹(1897---1970)。张明芹自幼在父亲的精心培育下刻苦练功,寒冬酷暑,日无所辍,终于炼成了一身精绝功夫,世所罕见。他可悬梁就食,即用绳子栓个活套套在自己脖子上,悬空吊在梁上照样进食;还可用手粘着马尾或马屁股随之奔跑不脱。他的高深武功当时在曲周县声名赫赫,无人不知。
&能接近他的人也都愿意亲身试试,体会一下太极真功。有一次,张明芹去表哥家做客,不料表哥家里的一条凶狠的大黄狗看到有陌生人进来,挣脱脖套直扑张明芹面部,在这危急时刻,张明芹一个追风捶击在狗的脖颈上,将狗击出丈外,当场毙命。张明芹表哥这时才从惊慌中缓过劲来,连连说:“对不起!对不起!兄弟没事就好。”张明芹幽默地说:“这就是哥哥给我的见面礼啊!”兄弟俩哈哈笑起来。吃过午饭,张明芹的表哥给他的四个儿子说:“你表叔的武艺高强无比,你们四个可以试一试,敢吗?”四兄弟面面相觑,不敢答应。张明芹看透他们怕挨打的恐惧心理,就说:“我不会像打狗一样打你们,我只走化而不发力,你们四个可一起上。”这样四个壮小伙的就一哄而上,欲把张明芹按倒在地。张明芹脚走八卦,手转太极,似燕子穿林,鱼儿悠游,使四兄弟如捕风捉影,处处扑空,相互碰撞,乱作一团。类似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张明芹一生虽将太极拳艺悉数传给子侄,然能得其精髓,功夫独到者,当数其徒张斌。
&第八代传人张斌,字敬贤,曲周县霍桥乡(现为城关镇)张厂村人,生于1913年,卒于1997年。张斌出身于商人世家,新中国成立之前就开过“亨通车行”(卖自行车及配件),家境富殷。他自幼好武,青少年时即拜临村牛呈祥为师,学习炮捶与推手。牛呈祥功力深厚,性格刚烈,曾是阎锡山部下的武术教官,专门训练士兵杀敌绝技,打击日寇。他传授的推手方法与当今公开流传的太极拳流派均有很大区别,特别注重腰的拧转幅度和两臂的轻灵圆活,一旦用于技击,有发人致远的效果。张斌于三十多岁时,得知本县白寨村的张明芹先生太极拳功夫精湛,于是带艺投师深造。
张斌学习非常刻苦,冬季,户外积雪盈尺,寒气袭人,可他在室内练拳练得衣裤湿透,一个震脚,鞋中能溅出汗水来。功夫不负有心人,艰苦的修炼,换来了功夫飞速的长进和升华。有一次,当张斌与师父张明芹推手,一搭手就知道师父哪个地方要动,乐的师父拍手说:“几十年来无人能听着我的劲,今天被你听找了!”
张斌功夫独步一时,在太极拳界影响较大,堪称“太极奇人”。因曲周县与杨、武氏太极拳发源地永年县广府很近,常常有拳师与他交流切磋,都自叹弗如。有一拳师曾说:“我和张师傅推手,他的胳膊轻得像蜘蛛网,黏住我的毫毛,似挨非挨,若有若无。而他的手臂重起来力逾千斤,引化捋劲,切肉入骨,使我全身散乱失去平衡前扑倒地,顺势外发,快如雷霆,不及反应腾空而起。”曾有一个力气很大的年轻人,总觉得“我能抱起几百斤重的石碾子,还抱不动你一个瘦老头?”说着就抓张斌的手腕,张斌坐着不见有什么动作,那个年轻人就像触电一样飞出丈外,把身后的壁橱门都撞碎了。张斌风趣地说:“我手上有蝎子蜇你,蹦那么高干嘛?”
张斌一生切磋无数,他说:“只动嘴皮子,别人是不会认可你的。”就是在他去世前几个月,还接待了来自广平卢董村和曲周白寨村的同门后生。他坐在床边上和他们搭手,突然一个金钩钓鱼将练了几十年的后生拿住,使其动弹不得,展现出深厚的内功,幸好被一旁带着照相机的人抢拍下了这巅顶一瞬,留下了珍贵的回忆。
新中国成立以后,张斌加入了一家公私合营企业,成为一名工人,但他练功未辍,谨遵师训供奉着祖师张三丰牌位。不料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厂里的一头目诬告为“反革命会道门”成员,蒙冤入狱长达十年。在此期间,张斌练拳被禁止,但他坚持修炼看不见外形的内功。意在功不散,他非但功夫没丢,反而更加炉火纯青。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张斌被落实政策,就在十年刑期将满的前四天,得以平反,无罪释放,而诬陷他的人却以诬陷罪被依法逮捕,受到法律的严惩。
回首荒唐的岁月,张斌只能报以一声苦笑,而面对将来,他的心头又有一些沉重。武当顾式太极拳于明末清初由顾殿一道长传入河北邯郸魏县,至今已有300余年,流传面很小。怎样才能将这支珍贵的太极文化弘扬光大,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练习她、受益她等问题,时时萦绕在一代宗师张斌的脑海中。“可不能让祖师的技艺断在我手里啊!”传人的责任感促使他找传人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了。于是,张斌就广收门徒,成绩显著的有鲍金章、张新海、牛晨红、王民学、刘登信。收刘登信为徒时,还真有点天赐良缘。
&这天张斌骑自行车去外甥家走亲戚,发现正在和其外甥等伙伴一起练“通背缠拳”刘登信,踢腿,冲拳,身体灵活,基础良好,不禁眼前一亮,欲收为徒。为了解刘登信悟性如何,从口袋里掏出一本徐致一早期著的《吴氏太极拳》来,递给刘登信,并告诉这是太极拳,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等等。刘登信得到这本书后,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将全套八十四式学会,这令张斌大吃一惊!这么简略的文字注解,少量的图片排序,看者很多,还没有人能比划下来。张斌打定收徒的决心。
刘登信大师近影
&第九代传人刘登信,1965年出生,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双塔镇,西申底村人。自幼酷爱武术,先后学过通背拳、六合拳及刀、枪、棍、鞭等器械,14岁那年被张斌看中,收为门徒,悉心练习武当顾式太极拳及推手。刘登信秉承师父的苦练精神,所以进步很快。经十余年不懈练习,悟其道,受其功,达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之境界。
&为了印证自己的功夫如何,多次参加国家体育总局主办的“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大会设擂比赛的宗旨是,既不排外,又不排派,人人都有一展风采的舞台。刘登信抓住这个机会,登台打擂,崭露头角,使鲜为人知的武当顾式太极拳这一奇葩公诸于世,受到中外爱好者之青睐。
&刘登信比赛中获得的成绩:
&1995年5月,在邯郸精英选拔赛中获得重量级冠军;
&1995年在第3届“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中担任竞技集训队队长,率队迎战国内外太极高手。擂台角逐中技压群雄,获套路表演、重量级推手双项冠军;
&1998年在第5届“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比赛中,获重量级推手、散手擂台赛双项冠军,并被大会授予“太极大师”称号;
&1999年在第六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比赛中,以绝对的优势获得重量级推手冠军;
&2000年10月再次担任竞技集训队队长,全队获得5金、5银、3铜的骄人成绩,刘登信仍然获得重量级散手冠军。
刘登信大师获奖后站在领奖台上
&刘登信因屡屡夺冠,名声大震,被组委会称为:邯郸太极拳擂台赛的台柱子、当今太极拳界的翘楚。
&刘登信在成绩面前并没有停留,而是不负师父嘱托,勇敢挑起传播弘扬武当顾式太极拳的重担,相继多次应邀到南京、信阳、青岛、石家庄、北京及部分高校巡回讲学,传拳授艺,并于2004年在青岛创办了“登信太极会馆”,居全国之首。在此期间,忙里偷闲,挑灯夜战,著书立说,用了两年时间终于由人民体育出版社于2007年5月出版了《武当顾式太极拳》一书,也是该拳历史上的第一本专著,同年申请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发行了武当顾氏太极拳教学双碟光盘,又于2011年初再版发行了专著,皆为加快传播武当顾式太极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会馆成立十一年来,以青岛为中心广传武当顾式太极拳,学生弟子,人才济济,盛况空前,是邯郸拳师在外地办馆中最成功范例。&
&武当顾式太极拳特点和蕴含
&一、独特的风格
借道易之理,与天地相溶,原始古朴,内涵深厚。架势低,起伏大,且有窜蹦跳跃及弹抖发力,刚柔并济,快慢相间。行功走架,犹如蛇行柔软而节节贯穿,又如鱼儿戏水往返折叠悠游自在;推手听劲,周身犹如浑厚圆球而处处滚转,又如藕断丝连谨慎进退意念不断。整个套路,势势相扣,内涵缜密,结构紧密,编排有序,一气贯通,内功明显,长功快,技击性强;外导内行,逆腹呼吸,循经通络,由内而外,按摩内脏,百病皆克,助养生,延年益寿。
&二、独特的身法
身法的独特是体现出斜中带直,并要配合大弓步动作。要求在保持虚领顶劲,含胸拔背和腰背后塌的前提下,上身前俯,后腿蹬直从头到脚形成一条直线,前脚承受大部分体重,如同木柱顶住一面将倒的墙。这种斜中带直的身法,对人体腰部肌肉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故而初学者一般无法按标准动作打完一套拳;即使有一定习武基础和造诣的人练习此拳,在初级阶段也会感到腰部发酸吃力。
&三、独特的步法
&步法的独特是多采用滑步,又称滑冰步。它要求周身一家,拧腰旋拉,前脚进,后脚跟,几乎同时滑行。这种步法,既能使力由脚而腿而腰再通过背部传递到手臂,通经活络,提高打击力道,又可稳固下盘重心而极为轻灵快捷,随五行生克变化多端,不同于“迈步如猫行”的练法。
&四、独特的手法
&此拳手法灵活多变,手型分拳、掌勾、剑指四种,尤以拳著称。拳型为拇指压在食指的第二节上,中指、无名指、小指斜蜷曲于掌心,形成尖状拳,有“拳似钻”之说。在技击上变换灵活,力点达尖,多用于点穴击要。
&五、独特的推手
&武当顾式太极拳推手种类很多,有大捋、单缠双缠、乱搭手、活步圆形推手和九宫八卦推手等,但最精悍的是张斌传于刘登信的这种特别突出“腰似车轮”之灵劲推手。推手时其腰的转动幅度要比常见的各派太极拳大,所以久能将来力顺之引化使其跌仆,发劲时可将对手如掷皮球凌空而出。其中大捋的练法更是与众不同,采、列、肘、靠劲路特别明显,六合清晰,连蹦带跳动作起伏,强度大,出劲快,与散手无别,是迅速增长技击功效的一种极其精妙的训练方式。还有一类独具特色的“闪电粘手”练功方法,它主要训练人的距离感和爆发力,以便对付刚猛的进攻。
&六、天人合一是命名的理论依据
&3光:日、月(左右抱月)、星(七星捶);
&4大:地、火、水(海底捞月)、风(追风捶);
&6种动物:猿猴敬桃、狮子张嘴、跨虎、金鸡独立、白鹤亮翅、盖马三捶;
&人:玉女穿梭;意念:
&心(通心捶)。
&套路中第一节第2、3、4式分别出现云、月、星。因云、月、星位居天上,所以第一节暗含“天”之意;其它六节以人和六种动物命名,因人和动物都位居地上,所以第二至第七节都暗含“地”之意。第一节第2式本应含有“日”,与3、4式组成日、月、星三光,因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敬天畏地,不可手指太阳,故用“云”代替。
&七、“七星”决定了拳分七节,共108式,并有了“时空”元素。
&北斗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组成,由此对应的人体七个攻防部位,即头、肩、肘、手、胯、膝、脚。道教里讲三十六天罡星加七十二地煞星,共计108个星。也就说,顾式太极拳之所以分为七节共08式,都是基于北斗星。北斗星是古代人非常尊崇的星辰,他可定方位指方向,还可确定四季变化,告知播、种、收、割之时节,帮助人们的生活生产。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八、道家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动作的数字依据。
&在拳势命名出现的数字:(1)单腿悬躯,(2)双击掌、二起脚等,(3)盖马三捶、三摔手。动作设计也遵循3数,如左右栽捶、左右缠身、三摔手、云手动作皆为三次重复;步法中有回收丹田退三步,疾步回身右起脚进三步等等。
&九、阴阳转换是拳势衔接的方式。
&欲左先右,欲前先后,欲上先下,反之亦然。如云手式,向右抱球时,腰胯首先左旋拉,向左抱球时,腰胯首先向右旋拉;左右抱月、猿猴敬桃式皆为欲上先下,欲下先上。狮子张嘴式接退步跨虎式,先蹬右足后坐,再蹬左足前探,然后撤左足,右足随跟,实现欲后先前。
&十、套路编排遵循易经中的阴阳互换原理。
&整个套路完全用肢体语言展现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阴阳互生、互换,无断续,无凹凸,合为太极,最终复归无极的完整过程。具体表现在拳中,讲究圈圈为母匝匝为主,左右对称,上下顺遂,难易相变,快慢相兼,刚柔并济等,最终复归到无极。
&综上所述,祖师创拳时,通过借天地间具有代表性的事、物的名字来为拳势命名,使拳有了“象”的元素;引入“七星”使拳有了“时空”元素;拳势中的一、二、三有了“数”的元素;阴阳互生使拳有了“理”蕴含。武当顾式太极拳将以上四元素综合一体,践行了天地人合一的理论。其构思之巧妙,结构之严谨,气势之宏伟,内涵之丰富无不使人击节赞叹!实乃中华之瑰宝,太极之“绝唱”。
&武当顾式太极拳传播状况
& 顾式太极拳在邯郸市鸡泽县的传播:
&&刘登信家乡习武气氛浓厚,历史上有名的大刀会一主要场所(那时叫大刀会局子)就坐落在他家的旁边;通背缠拳第三代传人施继文与他家左右邻居。自幼常常听到前辈习武强身,除暴安良,匡扶正义,侠肝义胆,令远近土匪闻风丧胆的故事。这些故事激发了刘登信对英雄豪杰的崇拜,对武术的酷爱,先后学过多种拳术和器械。他悟性极高,师傅教拳时最多示范三遍,再难的招式都能熟练地掌握,并且经常代替师傅教授师兄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也给以后传播太极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刘登信学会了就持之以恒,练习不辍,进步特快,出类拔萃,受到很多青少年的追捧。刘登信还常常组织方圆几十地的各派武术爱好者利用农村庙会,在大街上敲锣打鼓,各显峥嵘。故而,刘登信20岁左右就在家乡及周边方圆几十里内很有名气,所以当地给他学拳的青少年成伙结对,川流不息。
刘登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太极拳内涵的理解,尤其是经过张斌恩师精心调教后,对武当顾式太极拳情有独钟,立志要把这珍贵的道家文化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有志者事竟成!刘登信练拳教拳影响越来越大,同时也遭到一些非议,说孩子们练拳习武是不务正业!但通过练拳改变气质的学生家长们力排非议,鼎力支持。于1991年冬这些家长聚集50余人,集体到县体委申请开办武馆,主管领导派人实地考擦后,得出的结论:纯利而无一害!立即拍板,在四个申底村中心的奶奶庙中成立了“鸡泽县第一太极武馆”。有了自己的武馆场地,有了领导的支持和民众的拥护,刘登信传播顾式太极拳呈现出欣欣向荣景象,求学者更是趋之若鹜,纷沓而至,以致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能看到演练武当式太极拳的影子。
1991年邯郸地区召开了首届国际太极拳大会,搭起了既不排派,又不排外,人人都有一展风采的舞台。刘登信闻讯如鱼得水,积极参赛。刘登信经过精英选拔赛夺得了重量级冠军,他又有着极强的组织能力,被“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组委会多次聘请为竞技集训队队长,训练邯郸区域内的各派太极选手,以东道主身份迎战国内外高手的挑战。刘登信在此大赛中屡屡夺冠,名声大震!他将顾式太极拳之精妙的技击术展现给世界太极拳爱好者,使与会者耳目一新,越发好奇。因此很多外地太极拳协会、部分高校、武馆等组织纷纷邀请刘登信前去教学。
刘登信的杰出表现,引起了家乡鸡泽县主管领导的高度重视,由文体局出面,副局长崔改朝主抓,从连续三年,邀请刘登信利用暑假对全县体育教师培训,并严格考核,之后由体育教师回学校普及推广。
2003年夏季刘登信在鸡泽县体育教师培训后与大家合影留念
刘登信为了提高教师们的兴趣,培训期间侧重讲解了一些招式的技击含义,这对于年轻的体育教师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但是其中一位教师,自幼练武,曾用他的“抱腿”绝招将鸡泽县各路拳手击败,对刘登信内心不服,提出与刘登信切磋一下,他这样一说,其他几十名教师都跟着起哄看热闹。这种场合既没有规则又不能回避,有着丰富擂台经验的刘登信微笑着说:“那你随便进招吧。”那人步伐灵活,或左或右,如同猴子上窜下蹦,想以此来扰乱刘登信的注意力。殊不知,太极拳讲究以静制动,后发先至等内家功夫,岂能被一浮浅跳动所迷惑!刘登信故意露出破绽,那人就猛扑过来,刘登信一个列劲,那人扑空倒地,如是三次,这才心服口服,恢复到正常训练中。
体育教师身体素质高,柔韧度强,掌握的快,并有丰富的、科学的教学方式方法,在学校普及推广速度非常之快,超乎想象。
培训体育教师的同时,利用早晨时间在县文化广场,刘登信还向社会公开教学,县直机关数百人参加学习,气氛热烈,盛况空前。
在文教体育局的直接领导下,2010年初成立了“鸡泽县太极拳协会”聘请刘登信为技术总顾问。该会每年组织学校与学校,单位与单位,农村与农村太极拳团体比赛和单项个人比赛,将成绩优秀的团体、个人推荐参加邯郸市和河北省的比赛,有的团体选手不负重托,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几年来,练太极、谈太极、充满到鸡泽县各个领域,填补了鸡泽县历史上太极拳的一大空白,为全民健身起到了极大地推动作用。
刘登信所到之处都会撒下武当顾式太极拳的种子,日后开花结果。他在邯郸市体育场集训期间,有很多太极拳爱好者追慕他,虚心求教,都从他手里得到不少“绝活”,在擂台比赛中尽情发挥,取得优异成绩。所以,在邯郸市太极拳界,无论何派都把刘登信看成同门亲人一样。也有一些德才兼备,成绩优秀者被纳入刘登信门下,在邯郸市主管领导和各派太极拳代表人的见证下成为武当顾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如李永忠、郑海燕。
李永忠自幼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滑膜炎,经常打针、输液、针灸、按摩、吃药,但始终未能根治。后跟随师父刘登信学习武当顾式太极拳,至今十余年,这些病症再没有犯病,得到了彻底治愈。他领悟快,常常能举一反三,再加上苦练研习,进步特别快。于2005年在“永年广府太极拳年会上”或套路亚军;于2008年在邯郸市古武当山擂台选拔赛中获得70公斤级的冠军。他为人忠厚,诚恳和蔼,为提高技艺,广交朋友,善意交流,取长补短,以求共同进步!在邯郸与各派太极拳界交流切磋时,总是礼让三先,绝不逞强斗狠,大凡与其接触后都为他的深厚功力和高尚品行而赞赏!
&李永忠在邯郸县纪检工作,查贪官,惩腐败,秉公办事,刚正不阿,为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同时也得罪了一些违法分子,他们怀恨在心,伺机报复,但都被身怀绝技的李永忠一一化险为夷。
&2004年,一次,李永忠再整治邯郸西部小煤矿时,有一矿长对整治工作公然进行阻挠,并自称练过几十年的“一指禅功”没有遇过对手,听说他练武当顾氏太极拳太极拳就挑衅,结果一搭手就被发出三米远之外,如是数次,于是彻底服气,乖乖接受整治。
&还有一次,一个身体健壮,性格凶暴,受人纵恿的人,纠集三四个同伙借助酒力,包围住李永忠,一齐攻之,没想到一会儿就被李永忠运用娴熟的太极功夫将他们打翻在地,个个跪地求饶。从此,李永忠深厚的太极拳功夫威名远扬,令不法分子不敢轻举妄动。
&李永忠牢记师父所倡导的“传播顾式太极拳法,弘扬民族文化精髓”的宗旨,分别在邯郸市鑫港广场、丛台广场、赵苑、河北工程大学医学院等场所义务授拳,同时还错开时间,在邯郸大剧院和师姐张付巧(张斌孙女)一起义务教授顾式太极拳,从学者近百人,在邯郸太极拳界独树一帜。可喜可敬是,他们这个群体基本上都是以家为单位,互相监督,互帮互学,互相促进,其乐融融,真正把太极阴阳平衡之理用到生活中、工作中去,构建了和谐家庭,提高了工作效率。
&郑海燕,女,自幼在邯郸市体校练习长拳和柔道,基本功扎实,灵活快捷,性格直率,“巾帼不让须眉”之英气在她的言谈举止中处处可见。后在朋友的引荐下,跟随刘登信学习武当顾氏太极拳,并将内家、外家功夫柔和一起,更是突飞猛进,提高了各方面技能。为了证实自己的功力,多次登台打擂。
在1998年第五届“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比赛中获女子50公斤的亚军;
在2005年“中国永年广府年会”比赛中获女子套路冠军;
在2008年第十一届“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擂台比赛中获女子50公斤级的亚军。
“送礼不如送健康,健康就数太极好!”这就是郑海燕对周边亲人和朋友常说的一句话。在她的动员感召下,退休的父母,开始闻鸡起舞,认真地学习武当顾氏太极拳的每招每势,用近半年时间学完了108式整个套路。他们一发不可收,至今十余年,天天练习,风雨无阻,如今年近八旬仍精神矍铄,步履轻盈,逢人就夸:“女儿送我的是大健康,大孝心!”他们通过打拳带来的健康、快乐,使小区的邻居羡慕不及,现在有近百人纷纷加入他们的队伍中去。这样郑海燕每周挤出时间到父母的小区传拳授艺,尽管有点累,但她看到由男女老幼组成的壮观练拳场面,一股成就感早将“累”驱赶到九霄云外去了。郑海燕深情地说:“老人健康是晚辈的福气,教他她们练拳是我的孝心!”
是啊!武当顾式太极拳是传统文化浓厚的积淀,是修心、善心、孝心、感恩心、在学练中的感悟和体现。
& 顾式太极拳在南京的传播:
1993年秋,因刘登信先生在“第二届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比赛中展现了武当顾式太极拳的独特风格,并获得优异成绩,受到与会者的关注和好评。结束之后,受南京市武术协会精武武术馆之邀,来宁传授顾式太极拳。
刘登信刚到南京时,一方面是雄心勃勃,希望迅速的推广顾式太极拳,一方面也有一些顾虑,毕竟顾式太极拳是陌生的拳种,不要说南京,就是在邯郸,知道的人也很少。南京作为旧中国的首都,在当时的国术馆里曾经云集了中国武术界各门派的顶尖高手,他们代表了中国武术的最高水平,虽然这些名家最后曲终人散,但影响力仍然存在。太极拳方面,六大派太极拳在南京都有传人,经过历代高手的辛勤传播,更是硕果累累。
基于这种情况,刘登信先生开始并未专授太极拳,而是将太极拳、外家拳、散打一块教,在踢打摔拿之中体现太极拳的精髓。当时武术馆中教散打、硬气功的教练张某,原是少林寺某武校教练,精通散打,虽然见到刘登信都很客气,但是内心对太极拳的怀疑还是时有流露。刘登信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就约他切磋,刘一拳打去,张闪身躲过,就在他闪身的刹那,刘前臂变向,略略一挤,张某腾空撞到墙上。张对自己是怎样被掷出丈外感到莫名其妙,百思不得其解。从此,改变了对太极拳的看法,深知其中奥妙无穷,随之拜刘登信先生为师学习顾式太极拳。
1994年夏天刘登信大师在南京长江大桥下与精武馆的学生在一起
虽然顾式太极拳没有什么知名度,刘登信先生也为人低调,但是南京太极拳界的高手还是时常找上门来,这些人现在已是南京太极拳界的栋梁人物,为照顾影响,此处不再提及姓名。
某人有南京推手第一的绰号,身材敦实,见了刘登信立刻塌下身子,两手按住刘登信的两臂,想逼退刘。刘一个列劲,就将该人打倒。因为地面坚硬,为避免对方头部受伤,刘登信发力之后又扶起了该人。
又一陈式太极拳传人身高体健,经人介绍与刘登信相识,握手之际想使擒拿手法,刘登信早已听住劲,并以内力敷住对方,令其不得动,正好现场有一张乒乓球桌子,刘登信就轻轻将其按坐在桌上。
&还有一位专业举重教练,也擅长摔跤,力量之大是刘登信前所未见的。与刘登信较量时如猛虎扑食,刘登信也是内力猝发,刹那间将对方抛至墙上。此事之后,刘登信非常感慨,说当年常常问师父张斌,怎样才能应付大力士,师父总是说,练好拳自然就能。当时自己心里怀疑,现在真的有了体会。
1994年夏,刘登信先生应安徽省凤阳地区武术界邀请,赴该地交流。当地民风强悍,盛行散打格斗,对松柔的太极拳看不上眼。一日来了六个25岁左右的壮汉,要求切磋过招。因没有任何防护设施,开始刘登信担心伤着对方,怕影响感情,失去交流的意义,就婉言相拒,不料其越发嚣张,语气刚硬,咄咄逼人。无奈,刘登信就让随从的一个徒弟应付一下。刚开始是一对一的切磋,短短三分钟内刘登信的徒弟运用娴熟的技巧就将其中的二人挫败。此时,其领头的感觉丢了面子,恼羞成怒,大吼一声六人同时冲了上来,竟演变为群殴。刘登信见状,健步如飞,身似游龙,挥舞手中一条擦汗的毛巾,上下翻飞,穿插于众人之中,使他们眼花缭乱不能近身,并喝令他们住手。站在刘登信身后的两个人那里听劝,认为是偷袭的大好时机,就同时出拳,却刚一出手就被刘登信的一个回手捋采劲制住,双双跪仆在地。刘登信轻拍着两人的后脑说:“你们把友谊交流变成殴斗实在是太缺乏武德教育了,再动我就要伤你们了。”这样刘登信基本上镇住了整个局势,趋于平静。但其中还有一个不服,气势汹汹,非要再打。此时,跪在地上的他们一个同伙站起来一拳打在他的鼻子上,使其血流满面,倒地难起,并告诉他:“不能打了,这位刘师傅背后像张了眼睛一样,我们偷袭都不成,再打是找死啊!”这样他们才从路上拦了一辆拖拉机,将那位受伤的同伙抬在车上往医院治伤去了。
刘登信轻轻松松就打退了六名高手的围攻,而且在得手时也不伤害他们,这种高超的技艺、高尚的武德至今仍在凤阳地区传为佳话。
刘登信先生南下之初,交手事迹举不胜举,虽然所向披靡,但是刘登信总是心怀仁厚,尽可能保护对方,所以朋友越打越多。南京老武术家葛本领,原为六合八法拳大家,对各派太极拳都有涉猎,功力深厚。与刘登信结交之后,为顾式太极拳的浑厚内力所折服,加上原有的功底,葛老的推手水平更上一层楼。刘登信在南京期间,每逢重大场合,总是和葛配对表演乱采花,两人一个白衣,一个黑衣,进退往复,高潮迭起,令人眼花缭乱。
刘登信先生在武术馆执教期间,除去武术馆专业学员之外,前来学拳的人主要有王宇光、沈亚桥、张寿年等人。其中王宇光是南汽集团的在职博士,后来移民加拿大,成为在加拿大推广顾式太极拳的第一人。
刘登信大师与南京部分学生在一起
1994年夏,由于傅明盛的介绍,东南大学武术协会邀请刘登信先生赴该校教拳。傅明盛文武全才,身体素质极高,多次获得南京市的长跑冠军,在东南大学的学生中影响力很大。东南大学旧称中央大学,郝月如等名家曾经长期在此教拳,所以全校师生中颇有尚武之风。因为有此基础,加上傅明盛的穿针引线,两天内就有50多人报名参加。但毕竟都是青年大学生,对软绵绵的太极拳是否有技击功能还是有疑虑。刘登信看透了学生的想法,第一节课并未教大家套路,主动说:“哪一位的力量最大请站出来向我进攻,以体会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之技巧。”说罢就有一小伙子冲了上来,只见其与刘登信先生的身体略一接触,就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飞出数丈之外,使在场的学生大开眼界,响起了一片喝彩声。紧接着刘登信将太极拳以小力胜大力、以柔克刚之力学原理讲于学生,使他们对太极拳从感性上到理性上有了新的认识。之后,都诚心悦服地学习顾式太极拳,使这支珍贵武术奇葩在东南大学一下呈现出爆发的态势。
当时东南大学师生学拳有多少人,现在已经无法统计,其中成绩突出的,除傅明盛外,有何基原、王辉、杨俊宴、蔡勤、乔鹏、陈朝阳、朱馥艺等。在校学生之外,还有部分教师也投入学拳行列,最有特点的是美籍教师淡曼夫。淡曼夫是美国芝加哥人,身高力大,在美国曾经向杨式太极拳名家郑曼青的弟子学太极拳,来中国杭州之后,又跟当地太极拳高手请教,所以有相当的太极拳水平,尤其在推手方面,一般的拳师根本不是其对手。见到刘登信后,只一搭手,淡曼夫就腾空而起,于是淡曼夫甘拜下风,虚心求教。
由于顾式太极拳从未大规模传播,所以其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口传身授,主张说的多不如练的苦。这种教学方式吸引了这群二十出头的大学生,大家纷纷以吃苦为乐,以出汗为荣,在艰苦的磨练之中,悄悄地奠定了今后的人生成功之路。十几年之后,当年的莘莘学子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回顾自己的成长历史,不禁感慨当年学拳的艰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东南大学是全国重点高校,在文化上辐射面很广。由于该校学生的带动,周边地区的太极拳爱好者也纷至沓来,著名的有南京军区空军某部的军官张鸣南,书法家于国年等等。于国年是当代草圣林散之的再传弟子,对杨式太极拳有较深造诣,师从刘登信之后,不仅太极拳突飞猛进,书法水平也日趋完美。
在弟子们眼中,刘登信为人坦诚,性格直率,其拳如其人,拳架舒展大气,推手刚柔并济,内力浑厚。其教拳风格讲科学、重实践,从不拿高深的拳理来忽悠学员。
&刘登信教拳讲究循序渐进。他常讲:“饭要一口一口吃,功夫要一天一天的提高,练拳没有捷径可走,不要好高骛远,只有苦练才能出真功。”有的学员喜欢研究拳理,各种太极拳谱看了很多,练拳时总喜欢往拳谱上靠。刘登信跟他们说:“练拳本来是件简单的事,你不要把它搞得太复杂了,只要按要领练习,功夫到了,那些拳理你自然会明白,功夫不到,我说了你也很难明白。”
&刘登信教拳重实践。当有学员练拳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时,他总是喜欢通过动作示范来让人体会。他常说:“给你讲十遍拳理,不如打你个跟头”。他还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拳练得对不对,关键看功夫有没有长进。”
刘登信先生聪明好学,精研拳论,而且他长期参加国家级大型太极推手、散手比赛,对太极拳实战技术的理解远非一般拳师可比,所以他讲拳理通俗易懂,符合科学原理,不搞玄而又玄的理论。
学员问:“怎样才能做到我顺人背呢?”刘登信答:“通过太极八法的组合应用,在沾、粘、连、随中寻找机会将对手引进落空,使之失去平衡。当然,这需要通过长期的推手训练才能做到。”
&学员问:“太极推手跟摔跤有什么区别?”刘登信答:“首先是目的不同,摔跤的目的是把对手摔倒,太极推手的目的是将对手引进落空,为击打对手创造条件;其次是技法不同,摔跤要抓把,太极推手不抓把。”
学员问:“为什么现在的太极推手比赛,好多练摔跤的上去能拿冠军?”刘登信答:“太极推手是训练听劲和柔化功夫的一种方法,是为散手服务的,现在把它变成一种独立的体育项目,对提高太极推手的水平有很大帮助,但是也必然会使太极推手偏离本来的方向,令推手与摔跤越来越接近。好多参加推手比赛的选手都是专业摔跤队出来的,在体能上是一般业余选手无法能及的,他们熟悉推手比赛的规则后,再有针对性地练一段时间,拿推手比赛冠军也正常。”
从1993年秋至1996年夏,这是顾式太极拳传入南京的第一阶段。这个时期刘登信不过三十出头,学生们也大多20来岁,师生年纪相差不大,思想也接近,所以大家呈现出一种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姿态,展望未来都是踌躇满志,为顾式太极拳在南京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登信先生早期在南京的弟子,后来大多成为社会精英,由于其工作的保密性及其他缘故,这里不便一一公开,只能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做个介绍。
&杨俊宴,博士后,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东南大学“重大科技项目培育计划”重点支持对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重点为城市中心区发展与大尺度城市设计。曾荣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奖一等奖。参与主持设计了南京、广州、济南、杭州等一线城市的市中心规划,深受中外专家好评。
&面对荣誉,杨俊宴极其谦逊,总是说,设计灵感很多来自自己长期对太极拳的领悟,来自顾式太极拳和刘登信老师的熏染。杨俊宴从1994年至今,一直锻炼顾式太极拳,在刘登信移居青岛之后,他仍然定期飞赴青岛,继续深造。杨常常对人说,我虽然是博导,但是在刘老师面前,永远是个不成材的小学生。
&刘登信先生在东南大学授拳时的早期弟子王辉,于2003年7月份邀请师父赴青岛发展,创建了“登信太极会馆”,从此刘登信定居青岛,专业设馆授徒,事业蒸蒸日上,如今其太极拳会馆已跃居全国一流。在此大好形势的感召下,南京弟子纷纷前往青岛求学,继续深造,精益求精。
&顾式太极拳在南京的传播和发展,前后20多年,这是顾式太极拳走出封闭,走向世界的第一步,由于这一步的扎实和成功,才有了日后的精彩纷呈。今天,顾式太极拳这朵武林奇葩,已经在南京生根,随着时代的发展,它必将开放得更加绚丽!
&顾式太极拳在青岛的传播与发展:
&2003年春季7月份,刘登信先生应东南大学的早期弟子王辉之邀,来到海滨城市---青岛讲授太极拳,在短短的月余中,受众百人,得益匪浅。其中没有基础的学生受到了有益的启发,有基础的学生在拳理拳法上和推手技术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在一起练拳、谈拳、交流切磋,气氛融洽热烈,大有与老师相见恨晚之感!聪明睿智的王辉看到此情提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开馆授徒,而今天的国粹太极拳却流落于街头、公园、小区,成了三人一伙,五人一团的闲耍,这样既失去传统文化之高雅,又因汽车尾气和嘈杂声的影响而不利于健康。所以,我建议一起帮师父建一会馆,让更多的人通过会馆学习,来了解真正的太极文化,也是我们对社会做点功德吧!”一呼百应,大家纷纷出力,考察市场,武馆选址,工商注册,装修馆舍等一系列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武馆落成,挂牌为“登信太极会馆”。成为中国第一个以太极命名的会馆。
青岛市、区主管领导前来祝贺开馆仪式
&青岛是胶东武术重镇,螳螂拳盛行,技击高手如林,外来的武术名家能在青岛站住脚的极少。开馆没多久,就来了位挑战者,这位高手精通金钟罩、铁砂掌等绝技,在青岛武林界相当有实力。
“你就是太极拳冠军刘登信?”来者话语很硬。“我确实上过擂台,拿过冠军,&有一定的实战能力,”但是不敢说是无敌。刘登信的回答不卑不亢。
&刘登信为表示对来访者的尊重,打了一小段拳。挑战者看后暗自吃惊,说:“你的身法轻灵,在擂台上我可能赢不了你,不过你恐怕也破不了我的金钟罩!”
&刘登信笑着说:“那咱们就文比吧。太极拳刚柔并济,但一般只知其柔,我今天就展示太极拳中的刚,和你的金钟罩切磋切磋。”约定先以手掌击拍三下,再互击胸部三下,承受不住者为输。
&啪、啪、啪!三掌击过,刘登信一副若无其事的神情,金钟罩的高手倒有些发麻了。紧接互击胸部,挑战者先出手,若在平时,他一掌能把几块砖打碎,可打在刘登信身上,却像打在棉花包上,有力用不上。轮到刘登信打了,他只用了三分劲,对手就退了好几步,内脏有说不出得难受。不愧是久经沙场的高手,他向刘登信一竖大拇指:“刘师傅,还是你的功夫好!”
&消息传出后,前来“请教”的更是络绎不绝,刘登信总是来者不拒,但从来不轻易伤人。有一位杨姓拳师上门切磋,刘登信双手一“敷”对手臂膊,说:“你已双重背势了。”他很要面子,给围观的人说:“我很顺,一直占优势。”刘登信接着一个引进侧提劲,使对手从右肩旁悬空跌仆,跌破了裤子,摔碎了眼镜,导致误伤。那人后来给周边的人说:“刘登信绳上的劲,我一点也听不到,差距太大。”
青岛是一个开放的沿海城市,世界各地的到这里来学习的、投资的、旅游的很多,也经常有一些外国友人到武馆来交流切磋。2013年夏天,一美国的小伙子身材高大,粗壮匀称,在青岛大学老师的引荐下来到了武馆,要求体验一下太极功夫。一碰对方手臂,刘登信就感到他柔软多变的技能,非门外汉也!立即调整战术,快速引化,使其栽倒在地,膝关节碰破,爬起来后,练练说:“okok”。两天后,青岛大学的老师说:“他练了八年巴西柔术,对刘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啊!”
&这样的切磋交流,刘登信经历了很多次,但每一次交流都会多出几位朋友,产生一批信奉者,有一些都拜刘登信为师专心练习顾式太极拳。成绩显著的就数在中国银行工作的孙明了,他身体素质好,并且自幼习武,善于散手、摔跤等技术。2003年经同事介绍认识了刘登信,总想试试他功夫如何,又碍于朋友的面子不好直说,就设计开车拉着刘登信去李沧公园游玩,实际他们提前约定的习武同伴20余人早在那里等候者。
& 刘登信大师在武馆内与部分学生合影
刘登信先生带学生推手
下车后走进公园一看有一伙人在推手问劲,行功走架,个个功夫深厚,身手不凡。孙明向他们简单介绍了一下来自邯郸的刘登信后,他们其中就有两个站出来要推手过招。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使刘登信马上明白了,这不是请我来游玩,而是变着法子试探我的功夫。既然如此,只有接招,不可回避。眨眼功夫,第一个小伙子就栽倒地下,第二个中年壮汉也轻飘飘的退出丈外,众人看得都惊呆啦!难懂其妙。他们的师傅很明白,这样的功夫还是第一次看到,就热情地张罗大家在一起吃饭,交成了朋友。
孙明看在眼里,内心佩服,但没有亲手试一试,还是个心事。吃饭过饭之后就仗着胆子提出摸摸劲,刘登信早已看透他的想法,毫不犹豫地说:“施展你的浑身解数进攻吧,不用客气。”孙明开始了猛烈的攻打,结果不是前扑趴在地下,就是被发丈外跌出,或被拿住动弹不得,一会儿摔倒十几个跟头。孙明后来给别人说:“当时我就是个擦地板的擦子,一会儿擦这,一会而擦那,真是防不胜防啊!”
&孙明性格豪爽,为人仗义,练功刻苦,进步特快,曾多次参加国内大型推手、散手擂台比赛,获得优异成绩。
&2005年10份在武当山获70公斤级的散手冠军;
&2008年在第十二届“中国邯郸永年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擂台比赛中获70公斤级亚军(比分是6:6,只因体重超于对手1公斤);
&2011年在山东武术省锦标赛中获70公斤级的推手冠军亚军。
&刘登信青岛的弟子中还有很多在全国取得优异的成绩,如于延浩2012年或山东省武术锦标赛冠军,被评为武术六段,国家一级裁判员,山东省段位评审员;于金鲁2007年获香港第五届武术节亚军;曹钰在2006年第十一届“中国邯郸永年国际运动大会”擂台比赛中获女子60公斤级的亚军,2008年在第十二届“中国邯郸永年国际运动大会”擂台比赛中获女子60公斤级的亚军。
刘登信先生不但传授学生时都能示范,而且在理论研究上也孜孜不倦,经常针对社会上对太极拳认识之误解,写了大量的文章,在青岛各报刊上发表数十篇,大大提高人们学太练太极的热情,同时也纠正了一些错误的练法。
&&鉴于刘登信先生对青岛普及太极拳和全民健身运动所做出的杰出贡献,有关部门予以表彰并挂牌肯定:
& 2009年2月份青岛市人民政府授予“登信太极会馆”为“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 2011年1月13日青岛市体育局授予“登信太极会馆”为“青岛市全民健身优秀辅导站”。
从此,登信太极会馆每年都要接待数百名海外青少年学习武当顾式太极拳,他们皆对原始古朴的太极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的为了能学习到真功夫,利用假期,多次申请到中国青岛来。有一些在青岛的留学生利用学习间隙到武馆非常认真的学习顾式太极拳,他们说:“这是中国国粹!我回国后要教给我们的朋友,让他们授益!”。
为了加快传播速度,武馆每年还开设专门培训出国留学的特训班,以提高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开启智慧的辩证思维。有的学生坚持不懈的练习,以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在省市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到国外读书期间,传授武当顾式太极拳,并创办了“太极拳社团”,每期都有数百个不同肤色的外国学生、大学教授跟随其后认真学习。
&聚焦青岛晓望路“登信太极会馆”,每天都有几十个学员练习武当顾氏太极拳,那场面甚是壮观!其姿态或静如山岳,或矫若游龙。身材魁伟的刘登信屏神静气地站在一旁,认真观察学员的每一个动作,哪个学员姿势不准,就及时上前指点一二,他反复告诫弟子们:练顾式太极拳,切记不可太急,必须身心投入,狠下苦功。其步伐虽然轻柔,却好似蕴藏着无穷的力量,能倏忽而至,倏忽而收,“太极两仪,天地阴阳,阖辟动静,柔之与刚。屈伸往来,进退存亡,一开一合,有变有常。”如此强大的气场或许只有刘登信这位太极宗师才具备吧?
&&&几年间,一来(海外的青少年前来学习)二去(到外国求学的留学生)便把武当顾式太极拳带到世界各地。
刘登信先生在长期教学中发现,练习者大部分人都追求养生,这个现象也正符合张三丰“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愿天下豪杰益寿延年,不徒作技艺之末也。”的宗旨。于是刘登信从2007年开始苦读《黄帝内经》、中医经络学说、《道德经》、儒家养生、佛家素心等书籍。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不耻下问,与他的弟子、学生达成了互相学习的氛围,快乐中练功,快乐中学习,其乐融融。功夫不负有心人,刘登信先生已将儒、释道、中医与武当顾式太极拳结合一起来阐述所具备的功能,这个学术上的突破,引起了青岛电台《民生开讲》栏目的重视,自2011年春季开始邀请刘登信先生到演播室做客,讲授太极拳专业知识。练拳对病症,单式教学,易学易懂,一目了然,深受观众欢迎。每期半个小时,至今已讲了48期,在山东半岛引起强烈反响,提起武当顾式太极拳家喻户晓,妇幼皆知。从而武当顾式太极拳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所谈论必不可少的话题,谈太极,话太极,练太极已在不经意期间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这股充满正能量的武当顾式太极拳热,受到中央电视台五套“体育人间”栏目的关注,并于2013年8月初前来武馆做了为期三天的采访,于12月23日播出了刘登信大师创办的,在中国最早由太极命名的会馆,展现了高雅的行功环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刘登信数十年角逐赛场崭露头角,屡屡夺冠的风采,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并对武当顾式太极拳的渊源、功理功法、健身作用,技击特点等也做了系统报道。
2015年初刘登信先生又应青岛电视台新创办的《太极与养生》栏目之邀请,作为首席嘉宾,详细阐解了武当顾式太极拳,共55期,每期半个小时。这个栏目是日播节目,现在已由青岛电视台1、4、5三个频道分早、中、晚不同时间同期播出,约计连播百日。内容包括:逐势动作要领的分解,拳势名称的来由,技击含义,养生作用,气血经络走向,疾病与拳理的辩证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对拳的指导意义,老子的道家和儒家思想在拳论中的具体体现,与西方文化的差异等等。节目构思新颖,由浅入深,简明扼要,具体入微,生动形象,内容完整,体系周全,引典引据,妙趣横生,底蕴深厚,能够使初学者深刻领悟太极拳的内在含义,尽快登堂入室,对于功夫较高者也可从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发。这档栏目的播放,为弘扬武当顾式太极拳又登上了一个崭新台阶。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刘登信先生诚实谦和的为人,雄劲优美的拳架和精湛独到的太极武功,令太极拳界赞赏,令太极技击爱好者爱戴。他在青岛创办的“登信太极会馆”已整整12年了,从弱小到壮大,历经三次搬迁,现在打造成全国一流的太极会馆,拥有有数千名会员。尤其令刘登信欣慰的是,学生、弟子中相当一部分人是社会栋梁,有政府官员、将军、大学教授、工程师、还有企业家,他们都以武当顾氏太极拳为精神食粮,来强健体魄,充实思想,开启智慧,提高工了作效率,铸就了辉煌业绩。
&刘登信先生携众弟子,以青岛“登信太极会馆”为基地,顺应时代潮流,齐心合力将原始古朴的顾式太极拳弘扬光大,造福人类,必将会更加大放异彩!
值逢清明佳节发于此文,以示对先祖的深切缅怀!同时也能使后人从先祖那里得到无形资产,充盈精神食粮!
(杜鹃啼血猿哀鸣)
追忆已故亲人
春节前后,人们都忙里忙外,走访亲朋好友是一项重要内容,相互沟通,消除隔阂,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利于以后更好地拓展工作。更重要的还要按祖辈流传下来的规矩,遵循道家“何以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之教诲,各姓氏族人(主要是男丁)都会在除夕的早晨集中起来由年长者带领到已故先祖的墓地上扫墓、烧纸箔、香锞、摆放供品、放鞭炮等一系列活动有条有理地举行祭祀仪式,以表达追忆缅怀敬仰之情怀,并要在此将先祖在世时齐家做人的家风和做出对社会对人类有着重大意义事迹详细情况讲述给本家族年少的下一代,使之牢记于心,代代相传。
可谓“辞旧岁祭先祖修身德真,迎新年拓眼界继往开来。”
也可能人愈半百到了“知天命”阶段,“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句名言对我来说体会得越来越沉重。今年年节,我还和以往一样,转点钱托弟弟或侄子代我买一些纸钱、贡品到祖坟上祭祀,可老觉得心里不踏实,白昼多思,夜晚做梦,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姥娘、姑姑虽然都已去世几十年了,总会时不时地在梦幻中相见,有惊有喜,有开心有惆怅,这可能就是人们常说的直系亲属之间的血缘关系吧!他她们在世时对子孙关爱备至,离世了仍然牵挂有加。他她们尽管不能像在世时面对面地沟通,但谁又能说得清没有灵魂存在?
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说“中医、气功等传统文化是前科学”意思是说中医、气功在西方没有出现“科学”名词前就固有的科学。繁体字“毉”下面一个巫字,从说文解字中来解释,古代治病疗疾都离不开“巫术”,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巫婆、神汉烧香请神,口中念念有词的祛邪扶正之术,这绝非迷信,而是前科学!巫婆、神汉修为德行越深,功力就越强,可以微闭目驾游梦境与先人见面对话处理阴阳事务,自然治病祛疾也常见奇效。说到这,还是回到文章的主题上来追忆已故亲人吧!
(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
母亲,秦付琴(1933—1970),生育三个儿子,四个女儿,我在兄弟姐妹中排位老四,上面有两个姐姐一个哥哥,下面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印象中母亲她身材高大,承担着全家吃穿住行及繁琐家务,常常是照顾了大的又忙不停歇地安抚小的,难有休息空隙,但料理家务调理清晰,有条不紊,在物质条件比较紧缺的时代就把哥哥姐姐的衣服洗干净让弟弟妹妹穿,破旧的衣服缝补着穿,总之,想尽办法也要把自己的孩子打扮得体面一些,穿的漂亮一些,以她的话说“再苦再累也不能让孩子们在同伴中显得寒酸。”当时喂养孩子最好的食物是用砂锅熬小米稀饭,有时还能加上一小勺白糖,每当这时我们几个小的都会围坐在母亲的周围,仰望着母亲用小勺从碗里舀出那香甜的小米粥,轮流着一人一口吃,但幼小的孩子总会不守规矩,争抢着往母亲怀中爬,直至吃饱了或将锅中的粥舀光了才能消停下来。每逢出门走亲戚时母亲总会怀中抱着最小的,手牵着个能走的,我是母亲身后的跟屁虫,手抓着母亲的后布衫或上衣衣襟不停地向爬在母亲怀中的弟弟或妹妹做鬼脸,左一个“喵”,右一个“喵”直使他或她“咯咯”地笑个不停,这时母亲看到活泼可爱的儿女在健康地成长,我想也应该是她最开心之时!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从小就是一个顽皮且不安分的孩子,六七岁时就能骑自行车,爬高树逮知了。有一天,我光着屁股爬上院中的枣树上够枣吃,看到父亲、叔叔、大伯还有很多邻居来到我家院中将单人床铺上被子,再把两根长长的木杆绑在床的两边,木杆在床两头各探出一米多长,然后让我母亲躺在床上,四个人一组抬着母亲往外走。我还以为坐轿呢,很顽皮地爬到床上母亲的一侧说“我也要坐上去”,被大人好一个训斥。后来才知道母亲肩膀前侧长了一个疮,需要到县医院治疗。几天后,十七岁的大姐姐用字行车驮着我说去县医院看咱娘去。到医院看到母亲躺在病床上,面色蜡黄,消瘦好多,说话声音轻微无力,但她看到我们后说:“我没事,过几天就好啦。”又指指床头柜上放着的葡萄让我和姐姐吃吧。其实,母亲已感觉到自己病重,还说没事,让我们吃葡萄,不愿把这一无法改变的病危事实告诉我们,怕我们痛苦。这就是母子血缘情结在生死离别时最最能体现出的一种伟大的爱!一切都有自己承担。
父亲表现的无耐、惆怅,可能想借助我童言无忌吧,问我:“看你娘病轻了吗?”,虽然当时只有七八岁的我,看出父亲满脸的愁容,就迎合地说:“俺娘病轻啦,过几天就好了!”
然而事实就是事实,几天后噩耗还是来了。在县医院照顾我母亲的老姨走在前面告诉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说:“你娘去世了”。这真是晴天霹雳啊!一会儿就看到一二十个人都累得满头大汗急匆匆地簇拥着抬着我母亲尸体来到家中。按家乡的规矩我母亲当时还不到四十岁,且母亲(我姥姥)和婆婆(我奶奶)健在,算是“小口”,不可以在家停丧,必须当天埋葬。亲戚朋友就马不停蹄给我母亲买寿衣、抬棺材以及买白布给儿女们缝孝衣、孝帽、孝箍等一系列葬礼必需品。大约经过大家二个小时的忙碌,给我母亲穿上了新做的寿衣,我们子女们不论大小也都披麻戴孝跪趴在母亲尸体的周围早已就泣不成声。一片儿女哭喊着叫娘声,一片姥娘哭喊着叫儿声,此起彼伏,铮铮铁骨的父亲哽咽着泪水涟涟。帮忙的街邻乡亲看到这一凄惨悲哀的情景,无不为之动容泪流满面。是啊!对于我们儿女来说是幼年丧母,对于父亲来说是中年丧偶,对于姥娘来说是晚年丧子,人生最大的悲剧尽在我的家中演绎成现实。
我记得很清楚,母亲穿着红花绣鞋,寿衣是下系蓝花裙、蓝色裤,上身着蓝色大襟褂,手里还拿了一块新毛巾,头向北脚朝南平躺在炕上。然后由年仅十四岁的哥哥双手抱着母亲的头,众乡亲抬着母亲的身体缓慢地放在棺材里。紧接着我们子女给母亲“净面”,在大姐、大哥的带领下每个人拿一块新棉花在母亲的脸上擦一擦,因为最小的妹妹才四个多月、弟弟才三岁,所以只有我们几个大的参加了这项葬送母亲的礼数。之后,将棺材盖上盖,邻居的叔叔大伯们轮流着抬着母亲的棺材奔向村西一公里处的墓地上埋葬了母亲。第二天由大姐姐、哥哥把坟头筑成一个一米多高的圆塚。我还记得经常跟着姐姐去母亲坟地上送莲花,就是用白纸请邻居会剪纸的长辈给剪成的一种供专门祭祀用的莲花,说是让我母亲尽快乘坐莲花走向西方极乐世界!
后来听在县城工作的叔叔告诉我们兄弟姐妹说“你娘患的是乳腺癌后期了”。是啊!这样的病在当是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治愈几乎是不可能的。
母亲去世了,家庭自然出现了重大变故,十七岁的大姐姐承担了别人家里成年妇女所做的纺织棉花、织布、做衣服、纳布鞋等家务活,十四五岁的哥哥也跟着成年人参加当时的生产队劳动去挣点工分,年仅十二岁的二姐姐不得不辍学,离开喜爱的学校在家里承担起跳水做饭的活儿,还要与大姐姐一起照顾小弟弟、三妹妹。我当时八岁,很幸运仍然可以继续上学读书。最小的仅有四个多月正在食乳期的妹妹由永年县杨卜寨村的老姨抱走抚养,二个月后因老姨家没有能力购买奶粉,就与我父亲商量要送人抚养。永年县韩庄村的姑姑听说这个消息后,厉声指责我父亲“刘家的孩子不能给人,我来养!”。果断地将我最小的妹妹抱入家中。一方面省吃俭用买奶粉,一方面听说村中谁家的媳妇有奶就抱着我小妹妹到人家里去讨口奶吃,就这样东一口西一口地讨奶抚养方式持续了一年左右,我小妹妹终于可以断奶吃食物了,进入正常的成长状态。
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好在七个儿女们在亲戚朋友及好心人的帮助下也都长大成人了。现在也赶上好时候,都混的还不错,各有家庭儿女绕膝满堂,有的已当上奶奶爷爷啦。我想,母亲在天有灵看到后一定会含笑九泉!只是您老人家走的太早,遗憾的是没有给我们做儿女的一个尽孝的机会啊!
我伟大的母亲!我只能写此文来追忆您啦!
父亲,刘运清(),中共党员,多年村干部,主管村办砖窑、铁工厂等企业。他中等身材,性格直率,处理事务果断,从不拖泥带水,虽然没有上过学读过书,粗识些字,但记忆力超常,常常脱口能说出账目中的详细数字,令会计翻账本、打算盘忙碌半天核对,其结果是与父亲说出的数字无误。所以在他手下干活的人都不敢有丝毫懈怠和投机取巧之心,更没有人敢抱侥幸心理想蒙蔽过关去做事。
我童年时期经常和一些小伙伴到砖窑上、铁工厂里玩耍,因为调皮受训挨骂也是家常便饭。过后,父亲还是十分疼爱地让我坐在自行车大梁上驮着我到村南三里路的双塔镇集市上(那时叫双塔人民公社)买一些好吃的,如餜的(油条)、肉包子、瓜果等满足我的口服,以弥补挨骂给幼小心灵带来的创伤。每当吃完后父亲还要嘱咐我回家后不要给哥哥、姐姐们说在双塔集上吃好吃的了,怕他她们提意见,说父亲有偏有向。几岁的孩童哪能守口如瓶啊!一会就告诉兄弟姐妹吃的啥,喝的啥啦,其结果是全家嚷着、吵着给父亲提意见“讨公道”,此时总要令父亲煞费心思经过一番左哄右劝或做出给他她们买更多好吃的“郑重承诺”才能平息这场风波。是啊,那个时代这些食物可是奢侈品,非人民公社干部才能吃得到。
我慢慢的摸到这样一个规律,只要挨骂受训之后,肯定又有好吃的啦,所以也就不太在意父亲对我的严厉了,只要能吃点好的就行。
我五六岁的时候,记得那年夏天我父亲借来生产队的牛,套上排子车拉着我们全家前往永年县南七急村老舅家赶会。老舅家距我们村有20多里路,快到老舅家时,我在排子车上坐着经过村边的河,看到河水清澈,上游有妇女洗衣,下游能清晰地看到小鱼儿逆水游动,这可是在自己村庄看不到的一种景象,真乃开阔了视野,更觉好奇!到老舅家我就拿了个破竹篮子偷偷地跑到河边用竹篮子放在上游,捕捞逆水而上的小鱼儿。一会儿果真有十余条小鱼儿钻进竹篮里,看到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别提有多开心拉!那时,我只知道鱼是可以吃的,就抓这小鱼儿填在嘴里吃掉。旁边洗衣服的妇女们都笑起来,说:“这是谁家的孩子?咋吃生鱼呢。”
近中午时分,家里人都看不到我,就急着分头四处寻找。我老舅的儿子可能发现我对河水里的小鱼儿非常喜欢,就顺着河边找去。果不其然,我生吃小鱼儿这一幕让他看到,就厉声地斥责我,拉着我的胳膊将我带回,并告诉所有的亲戚说:“登信在河边吃生鱼,不知道肮脏爽利!”。众亲友听后都大笑起来,觉得不可思议,好像在说:孩子怎么能吃生鱼呢?
他她们笑他她们的,我玩我的,也不因为受到嘲笑而蹲坐在一隅能安分一会,在老舅家到处翻腾,东瞅瞅西看看。突然发现父亲和老舅的另外一些亲戚围坐在堂屋的八仙桌旁喝酒。我走近一看,桌子上摆放着花生米、炒鸡蛋、下水、鸡块等肉食,馋的我口水直流,可是没有人让我吃啊!我记得很清楚,在门里门外转了三四圈,终于忍不住口欲的驱使,突然跑到桌子跟前一手抓炒鸡蛋,一手抓下水,急忙往嘴里塞。此时我父母一齐发火了,大声训斥:“混小子,滚出去!”同时还欲动手揍我,被其他亲戚拦住。
自从做了这些“丑事”,几年间,任凭怎么说,我再也不到老舅家去串亲戚了。若干年后,给当时在场的人提起此事都笑不拢嘴,成为童年的美好回忆拉!现在想起来,吃生鱼并不是坏事啊,日本、韩国不是都在吃生鱼片吗?只不过他们加上一些作料吧了。现在生活条件好啦,谁家的孩子还稀罕那点鸡蛋、肉啊,撵着孩子喂,孩子们都不不屑一顾。由此可知当时物质条件是多么匮乏。
时光荏苒,日月穿梭。母亲去世后,父亲想方设法抚养着一家大小,使我们七个兄弟姐妹在那样及其艰苦的条件下也没冻着、饿着,渐渐地长大了。两个姐姐和哥哥也都相继结婚成家了。父亲因长期操劳过度再加上有很多时候喝闷酒、抽烟等不良而又没法改变的生活习惯,导致经常咳嗽、吐痰,患上了肺病、肾病、心脏病等杂症,明显看出苍老之态。
1981年冬季征兵开始了,号召每一个适龄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服兵役。我当时年满十八周岁积极响应国家这一号召报了名,经过严格的身体体检和家庭政审后顺利通过,村、镇主管领导和部队上来带兵的研究达成共识——让刘登信到部队这一特殊的大熔炉里去锻炼,当然,参军这也是我从小最大愿望!然而,哥哥、姐姐都结婚成家了,弟弟妹妹还年幼,父亲又疾病缠身。想到这,我有点割舍不下“家”,是参军还是放弃这一成真的梦想,一直犹豫不决,徘徊不定。
人生遇到的一切事,看似偶然,其实必然。我自幼酷武术,那年春、秋天都在永年县大北汪镇刘营砖窑上干活时,尽管白天拉排子车装出砖窑汗流浃背,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但晚上还要坚持练一小时的拳脚,这个举动引起了一老者的关注。老者,当时六十多岁,永年龙曹村人,叫董正言。身材矮小,却灵活矫健,他与老伴皆精通拳脚功夫,乃武术高手。他看我练拳后上前搭讪,谈拳脚,我也尊敬称他“师傅”,一来二去成了忘年交啦。后来得知他还是一位精研道家的“巫师”,懂预测术。我并不是一个属命类者,但在我去不去参军举棋不定的情况下还是求助了这位“师傅”,祈望“仙人”指路!他到神坛前敬上一炷香,闭目念念有词。一会儿静坐着给我说:“你去参军,也有出息,但是你父亲病重,寿命已到,还是在家尽孝吧!”。&
之前,我并没有给他讲我父亲身患多种疾病,他真的有仙眼?可以断人生死?
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疾病缠身,走路都气喘吁吁,还坚定地说:“我支持你参军,甭担心我。”,经过那位“师傅”的明示后,我也坚定地说:“我要去砖窑上干活儿,不去参军啦。”具体什么理由,给谁都没说。
也可能是这位“师傅”为了让我更相信他的预言,于当年的农历十一月十五臻底村集会时,骑着自行车冒着大雾,顶着冷风急赶了四十多里路来到我家,与我父亲畅谈了半天。因那天天气阴冷,道路难行,路途又远,所以晚上我就将这位“师傅”留宿在我学通背拳的师傅一空宅里。次日,我送这位“师傅”到村边分手时,他反复叮咛:你一年里不要出远门,好好在家尽孝吧!你父亲这一年里非常危险,寿命已到,如果能过了这一年可能有好的转机。
这位“师傅”运用巫术预测的信息告知我后,我不敢给任何人说,也无法张口给家里人说出这样的坏到不能再坏的预测消息,到底是真是假,谁能说得清?像一块无形巨大的石头压在我的心里,有点透不过气,沉重难忍!
默默地熬吧!心里渴望着能过了这一年就好。所以我多半年都在家里或附近村干点活,没有离开过村庄。到冬天时经人介绍到十里外的永年县辛寨村砖盘窑上填炭烧砖,那个砖窑距永年县辛庄堡村只有二三里路,那个村有位知名的六合拳师徐连贵精通刀、枪、剑、棍等多种器械。我为了学到器械功夫,下班了就前去徐师傅那里求教。
非常清楚地记得,有一天晚上我在砖窑顶上的小屋里睡觉,做了一个恶梦,梦中被一些看不清面目的鬼魂追赶,但前面没有路,只有一眼望不尽的火坑,大多坑里都剩下灰烬,有的坑里还有火星,我只有左跳右跳地往前跑,跑呀,跑呀,终究也没有摆脱鬼魂的追赶,但被梦中恐怖的景象惊醒,出了满头大汗,看了一下表,十二点多,正子时(常有人说,子时做梦是真梦)。这时,我本家的一位哥哥骑着自行车来了,说我父亲病重啦,让你赶快回去。
我和本家的哥哥同骑着自行回家一看,兄弟姐妹都已围坐在斜靠在炕上的父亲,面色灰黄,呼吸困难,不能平躺。请来的医生只有打上强心针,别无它策,并说:准备后事吧。
第二天,我和哥哥、姐姐轮替着坐在我父亲的背后抱着他,使之呼吸尽量能够畅顺些。在这之间,嫂子抱着两岁的儿子延领来看爷爷,这也是我父亲当时唯一的孙子。可能是看到孙子了,我父亲点了点头,欣慰地笑了笑。下午时分,轮着我时,我就从父亲两腋下伸入两手臂抱着他,岔开两腿坐在父亲身后,让父亲斜靠在我的胸部。我的胸膛感觉到父亲的呼吸越来越弱、越弱,直至停止了呼吸。
老辈留下的“得祭不得祭,全在一口气。”意思是说,人在归位时,儿女们要全在身边,这就算得到祭奠了,还有一句话,人的福报中有善终之说。父亲您走的安详,没有太多的痛苦,儿女虽没有回天之力让您祛除病魔,长命百岁,但都能及时绕坐在您的身旁服侍您,这是您的福报,也是我们做儿女的做了应该做的事。
父亲您一生受了很多别人体会不到的苦,我们做儿女的牢记心中,都会用各种方式祭奠您老!感恩您的养育之恩!感恩您含辛茹苦地为这个家操劳!如今都成家立业了,还望您老在天有灵看管着子孙,助我们更出息!
爷爷,刘仲贵(),中上身材,有宗教信仰,吃斋行善,虔诚咏经。他性格耿直,原则性非常强,可谓吐口唾沫钉个钉。在生产队里管理菜园子时,谁都别想在他那里沾小便宜,多拿一菜一瓜。久之,喜欢沾便宜者也不在他身上打注意了,都给我爷爷送号“老倔”,意思是他不徇私情,不好说话啊。
爷爷去世时,我才六周岁,有几件事记得很清。
他冬天时常背着个箩头拾牲畜便粪,每当到过年时就让我和叔叔家的兄弟们一起帮他往外背粪,然后用小推车推到自留地里,告诉我们:“给小麦施上肥,明年就有好收成,让你们能吃上白馒头了。”
我们兄弟几个把爷爷积攒的特殊“肥料”送到地里后,往往弄得满身脏,不是粪便,就是泥泞。奶奶看后总会责怪爷爷:你看你把孩子衣服都给弄脏了。爷爷笑着漫不经心地说,孩子从小就应改知道劳动,知道勤劳!
爷爷秋、冬天都会穿着长袍大褂,扎着腰带,步履不快,但稳健方正。有一次到我们家看到哥哥写在本子上的字鼓励说:“写的不赖,能考上学!”其实爷爷除了虔诚念经之外也不认识多少字。
那年冬天米雪罩地,天寒地冻,路滑难行。爷爷按惯例早上出门打扫清除残雪,因街门高台,不慎滑到,蹲坐地上,疼痛难起,被父亲和叔叔缠回家中。后来从医生那里得知:好在没有摔坏骨骼,只是皮肉伤,休息数日即可痊愈。毕竟七十多岁的人啦,摔这一跤对爷爷的身体损伤很大!留下了后遗症,免疫力也减退了好多。
生老病死皆有数,年龄高低路相同。第二年秋,不知爷爷患的什么病,躺在西屋的炕上下不了地,由父亲、叔叔、姑姑及家里其他人轮班伺候。有一次我跑到爷爷的跟前,看到爷爷在吐痰,姑姑用碗给接着,我就跑到院子里去,好像不大愿意靠近爷爷。爷爷吐完痰后,他知道我就在院子里,就用力喊着我的名字:“登信,登信,来,来,来!”,我姑姑命令式的:“登信,快来!爷爷想你啦,快到爷爷身边!”,我就乖乖地,慢慢地走到爷爷躺着的炕边。爷爷看到我后,指着炕头一侧放着的饼干给我姑姑说:“快给孩子拿饼干吃。”,我拿着姑姑递给我的两块饼干一口气从爷爷家跑回自己的家中。
现在想起此事,自己年幼无知,可没有谁强硬地阻止我跑走啊!那时病重的爷爷多么希望隔代孙子留在他身边啊!让爷爷临终前没能感受到儿孙绕膝之快慰,真乃遗憾!
不久,爷爷就去世了。在当时举行的葬礼还是比较隆重,大街上高搭席棚,唢呐班奏乐送行,亲友们前来吊唁的,街邻乡亲站在街道两旁瞻仰的足有数百人,构成了一个庞大的长送阵容。我带着个小孝帽在人群里穿来穿去,没觉得痛苦,只觉得好奇,不知是怎么回事。但有不少人在训骂我:你爷爷去世了,你咋还乱跑呢?混小子!他们骂他们的,我行我的,就像没被驯服的野马到处乱窜。从墓地上回来时,我坐在送殡排子车上,还不停地说着父亲摔老盆时的情景,学叫着老盆摔碎时瞬间发出的呱、呱的声音。
(虎行雪地梅花五 鹤立霜田竹叶三)
奶奶,刘崔氏()。奶奶的名字从小就不敢问,如问,那叫大不敬,会挨揍的,故只能叫奶奶,至今也不知她老人家的大名。刘崔氏,即我们家姓刘,奶奶她家姓崔的意思,也是封建社会男女不平等的一种现象。
奶奶,中等身材,裹小脚,走道不快。印象当中她说话总是一面笑,从不见她发过火。
因我母亲去世的早,我从小就跟着奶奶生活,很多时候都在奶奶家吃饭,晚上睡觉前听奶奶讲故事,说做人之理,要懂得人恭礼法,惟恐别人说没有母亲管教的孩子缺教养。她反复给我灌输一句话:三条路中间走,谁敢拿眼盯!意思是要走正路不走或左或右的邪路,谁敢拿歧视的眼光来看你?这句话看似简单,寓意太深奥啦!随着年龄的增张,人生履历磨练,更能感觉到这是人无论处在何时、何地、何种环境情况下的立身之本。走正路就是走正道,就是“得道多助”;反之,走邪路就是走邪道,就会失道,就是“失道寡助”啊!这也是几千年中国儒、道思想浸透到人们血液骨髓里的一种表现,尽管目不识丁的老者都能给你讲上几天几夜。
奶奶还经常说:“小的不吃十年闲饭。”,意思是男孩够十岁了就得跟着成年人到地里干力所能及的农活,要勤快不能懒惰,鼓励我们弟兄们勤劳。是啊,勤劳致富无敌于天下!
奶奶的谆谆教诲使我懂得一些道理,十岁的我也就行动起来了。记得最清的是给奶奶端水填煤火罐子。啥叫煤火罐子?过去都睡火炕,冬天取暖时,就在炕前盘个火灶,砌上通道使热气通遍整个炕,睡觉时觉得暖融融的舒服。为避免太干燥,就在火炉的旁边埋砌一个小缸,晚上填满水,第二天水经过炉火的熏烘能达到三四十度。这一小缸水既能使室内不太干燥,还能供次日洗漱用。这个盛水的小缸人们叫“煤火罐子”。此外,还坚决替奶奶和煤子。和煤子就是将煤面掺上适量的胶泥(一种红土),浇些水用小铁锨翻转数遍调匀,就可填在火炉子里慢慢燃烧,可做饭、取暖。填煤火罐子、和煤子这两种活儿基本上我每晚必干。
奶奶教我做事、做人,在生活上更是关怀备至。我到十三四岁时,不知是营养不良还是什么原因,一到昼短夜长冬天的时候就尿炕。奶奶发现后不忍心让我暖着凉褥子,半夜里就起来给我在火炉上烤褥子,并告诉我:晚饭后不要喝水,避免尿炕。可是不喝水还是尿炕,奶奶就给我讲,崔街你表哥康成(奶奶的侄孙)就尿炕,娶媳妇了还尿得一滩糊涂,气的媳妇撅着嘴鼓着腮不理他。人都有自尊心,听了这个故事,害怕别人笑话我,就暗暗下决心改掉这个坏毛病。怎么办呢?自己想了一个办法:晚上不睡啦,干什么?看书!把所有能找到的和借来的连环画小儿书、现代京剧样板戏什么《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等一大摞子图书放在炕上,准备一直看到天亮。然而,所有的书看完了,顶多子夜十二点左右,天咋能亮?这时,两个眼皮子在打架,困意浓重,倒头就睡,可天亮时醒来一看,又尿炕啦!
这时,在县城工作的叔叔知道后,从一个医生那里得到一个食疗方子:买了七个猪腰子不加盐煮熟,说每天吃一个,连续七天即可治愈。我虽然从小就喜欢吃肉食,但没有一点滴盐味,实在是太难吃啦!吃不下两个就再也不想吃了。奶奶看到我吃没盐味的猪腰子好像在吃毒药一样难受,就将猪腰子用刀切成片片,加上少许盐,拌上酱油、醋给我吃,并嘱咐:“别给你叔叔说加了盐,好吃就行。”这样药就变成了美味!一连七天过去了,尿炕依然是“涛声依旧”,继续“水漫金山寺”。
尿炕一直在缠绕着我的自尊心,恐怕别人知道了笑话我,所以一直将这一丑闻实行“特级”保密。
命运经常会给人开玩笑的。就在我十三岁那年,不经间看到教体育的于洪斌老师办公室有一本《拳术二十法》,就向老师借看了一周,学会了简单的二十个武术动作。觉得挺有意思,但动作太少,有点不过瘾。听说本村一老者杜志东会通背拳,就和另外几个小弟兄一块前去拜访,几经捻转周折,老者终于同意教我们108式通背缠拳了。我们几个就每天晚上聚集到师傅屋前的院子里练习,数月后,学会了整套通背拳,会了就坚持练,毫不松懈。
正值发育期间,可能因营养不良和缺乏锻炼之缘故,我当时后背时常酸沉难受。现在从中医角度来看,就是督脉不通。有一天做了个梦,我梦到有一个顽皮的小孩儿趴在我的背上紧紧地抓着我的肩膀,我想甩掉他,左晃右摆咋也甩不掉,忽然看到炕上的卧柜,就向柜的锐角上猛靠,几下后,听到那小孩儿哇的大叫一声离开了我的背部。从那以后,身体越来越轻松壮实,渐渐地也告别了尿炕这一难以启齿的毛病。
当时,我就将梦中的情形说给通背拳师傅杜志东老先生,他听后说:“你做的梦是真梦。那个小孩就是你的灾苦,被你撞掉了,就说明你离开了苦难!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你通过刻苦练拳,提高自身免疫力所致。”是真是假谁也说不清,反正几十年过去了,我当时做的梦仍记忆犹新!
后来,我又练太极拳,二年后我的身体变化日新月异。长高了,壮实啦!叔叔从县城回来说我身材很好;在县里时任企业局长的表叔崔国义说我:小信的你的体格超过了咱们家几代人的体格。意思是他和我父亲和我爷爷、老舅等那两辈人的体格都不如我的身体健壮。
我们兄弟姐妹都长大了,奶奶越来越老了,她行动迟缓,语速变慢,愈显苍老,嗨!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谁能跳出!人生八十古来稀。奶奶在八十四虚岁时住在我们家里新盖的东屋里,有一天,她觉得身体不舒服就躺在炕上休息,儿孙们数十人都围坐在她的身旁,看着她的脸色由红润慢慢从面颊往下流动变得苍白,停止了呼吸,可谓无疾而终,走的安详。
奶奶的离世,属高寿喜丧,儿孙们倒没有太多的痛苦,只是强调丧事要办的风光一些。高搭灵棚,唢呐吹送,破大孝,走灵车,高档贡品应有尽有。
埋葬前天晚上,儿孙亲戚们都要在灵棚里围坐在奶奶的灵柩旁为奶奶守护一夜。我记得表叔崔国义也在繁忙工作中摆脱一切事务来为姑姑(我奶奶)守灵。约晚十点左右,突然停电,表叔立即骑着自行车到三里外的电管站要电,可能是表叔的局长面子,一会儿就送上电了,灯光通宵达旦。众孝子们在明亮的灯光下给奶奶守着灵,思忆着奶奶生前的事迹。不知觉,天就亮啦。
中午时分,组成一个浩大的送葬队伍将奶奶与爷爷安葬在祖坟上。
爷爷,奶奶,如今您的重孙子们都会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带领下,逢祭日给您二老烧香磕头!祝愿您们驾鹤西游极乐世界!
姥娘,秦闫氏(),姥娘家是距我家三里地的东三陵村。她就生育我母亲一人,我母亲去世后,她迅速从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中解脱出来,把全部心血倾洒在外甥们身上。有一点好吃的就送到我们家给我们兄弟姐妹吃,她舍不得吃一口。从旧房屋上拆下来的梁、檩、窗户等物品舍不得卖出去换钱自己享用,都让本家的舅舅给送过来,以备我们长大后盖房使用。又因我姥爷英年早逝,姥娘家里、地理都要亲自劳作,繁重的劳作使她有点驼背。
我十岁左右一到春天,就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姥娘村东的河里去摸河蚌,网小鱼儿。这里所谓的网,就是找一快不用的纱窗布,由两个小孩各执一边,将纱窗沉到河水里,逆水流走上几步,同时用力,猛然抬出水面,碰巧了就会亮出几个活蹦乱跳的小鱼儿,如运气好,一个上午能摸一蛇皮塑料袋子河蚌和一些小鱼儿,有时还能抓上几条稍大的鱼儿、泥鳅。看着自己得到的这些“战利品”想着回到家里总可美餐一顿了,别提有开心拉!到夏天我还会结伴偷偷地到河里游泳,这也是家长最最担心的事,恐怕淹着了。姥娘对我的“秘密”行动非常担心,一发现有小孩往河边去就跟上去,看看有没有我,如有我在就必须拉倒家里,叮咛不要到河里去,恐怕被无情的水淹着。姥娘一边数落着,一边支上铖给我摊煎饼,有时还给加上个鸡蛋,叫鸡蛋煎饼,让我吃饱再走。可是姥娘一口也不舍得吃!
记得姥娘还经常扛着农用家具同当时的人民公社、生产队男女社员一起到地里干农活挣工分养家糊口。在我十三四岁的时候,有一次姥娘让我跟她推着借来的独轮小推车去她所在的生产队地里分红薯(地瓜)。到地里
又是捡起刨出地面的红薯,将红薯上面带的泥土用手搓掉,又是装车、推车将红薯聚集成堆,然后再按人口多少分给社员。这个活儿我干了一会儿觉得挺累就偷偷地脚底下抹油---溜啦。姥娘后来说我:“懒小子,不勤快!”。后来想起此事感觉挺后悔的,十分内疚,责怪自己:你为啥不帮姥娘分担一点繁重劳作呢?!
每年收秋种麦后,农闲时,姥娘经常会到我们家里住上一段时间,教姐姐纺棉花线、浆线、织布、做衣服、做鞋等针线活。冬天昼短夜长,一般都是晚上纺棉花线。姥娘一手摇着纺车,一手随动慢慢均匀有序地抽出细细的棉线来,这样反复地循环着,缠到锭子上的棉线也越来越大,直至把锭子缠满才拿下来,术语叫“一个穗子”。姐姐跟着姥娘的动作不断模仿,不久姐姐也都学会了纺棉花线。几个纺车同时纺起来,还有点节凑感,真是“手摇着纺车吱扭扭,吱扭扭,嗡嗡吱。”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交响曲。
姥娘为了活跃一下枯燥的纺棉花气氛,给我们兄弟节姐妹讲了很多故事。我记得最清的有三件事:
一、我老姥爷的故事。
老姥爷叫秦文的,都叫他秦老文的,又因他旁行老三,皮肤黝黑,所以,朋友间都亲且地称他秦三黑的。老姥爷身材高大,气宇非凡,武功高强,拳脚功夫了得,善使双手带(一种双手抡劈朴刀)。他弹跳力非常强,打双踢脚时,能轻松跃过围观者的头顶。为人仗义疏财品位高,做事侠肝义胆格局大。他说话口若悬河,铜声铜气,掷地有声,且调理清晰,在江湖朋友间倍受崇敬,就连风靡一时的土匪也都对老姥爷尊敬有加。老姥爷是一位济贫扶弱,德高望重的绅士,方圆几十里内无论家与家还是村与村有了纠纷都要请他出面调停。只要老姥爷一出面,再难缠的事都能得到妥善解决,变一切不可能为可能,变腐朽成神奇。
这些故事后来在我通背拳师傅杜志东那里得到印证。杜志东师傅说,他小时候练拳时常看到我老姥爷在公开场合展示功夫,都很尊重他,见面时都喊他“秦师傅!”他是咱们这一带无与伦比,声望最高的武术家!
老姥爷的故事令我倍受崇敬!对我走向习武领域在潜移默化中起到感化作用的力量是无法考量的。
二、三陵炮楼。
1937年随着卢沟桥事变,很快日本就占领了大半个中国,我们中原地带更是被侵华日军铁蹄肆意蹂躏践踏。日本在老娘家东三陵村与西三陵村中间地段修建了一座炮楼,称为“三陵炮楼”。日军凭着居高临下优势,加上装备精良的武器,肆无忌惮,经常拿活人当靶场射击取乐,也不知有多人无辜地死在侵略者枪口之下。
为此,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一个小分队按照上级指令,要端掉这座炮楼。这年秋天,小分队在连长的带领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刺激战场身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