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能买一台高性价比高的游戏笔记本的游戏本,大家觉得什么渠道订购更合适?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论坛入口:
  |   |    |   | 
研发、发行和渠道的那些事儿
最近在工作中发现,就算是游戏公司的人,对于研发、发行和渠道的认知都是很片面和模糊的,更别说想入行和刚入行的新人了。这篇文章就粗略介绍一下这三者的关系,并简单介绍一下游戏渠道的SDK。
游戏行业公司大体可以分为四类:研发商、发行商、游戏平台或渠道、其他辅助相关公司。
一般一款游戏在研发出来(也可能在demo阶段)时,发行商获得发行授权(发行商需要付出版权金加流水分成),然后发行商将游戏在各家渠道发布,并通过广告和市场活动来推广该产品,最终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三方分成,在其中会有一些其他辅助公司从中牟利。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
果农(游戏研发商)种出了苹果(游戏),经销商(游戏发行商)想要收苹果卖,就跟果农谈合作,先付一笔授权卖该苹果的授权金,最终再按实际卖的钱分成,经销商将苹果在全国各大超市(平台和渠道)进行售卖,根据收益的规模和渠道进行分成。这里最终决定收益的根本因素是苹果质量(游戏品质),但是当市场缺少苹果,或者经销商实力足够强大时,比较次的苹果也可能卖出较好的销量。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四种不同类型的公司:
游戏研发公司:顾名思义,研发游戏的公司,生产和制作游戏内容。比如《王者荣耀》的所有英雄设计、游戏战斗场景、战斗逻辑等等,这些全部由游戏研发公司提供。
如果是纯研发公司,自己不做发行,一般能拿到流水的20%-30%(如果研发拥有IP,那么比例会更高),如果发行很强势,那研发可能只能拿到10%-15%,这里就不展开说了。
很多新人都以为游戏研发很赚钱,实际上绝大部分研发商都是亏本的,可以估算一下:
一款游戏如果研发成本是500万,研发的分成比例是20%,那也就是说至少要2500万的流水才可以勉强回本。手游的生命周期大家都懂,大部分时间都不长,70%的游戏80%的收入(721模型和二八法则)来源于上线后的前6个月,简单估算一下,一款生命不长的的游戏巅峰收入达到月流水500万,才可以cover500万的成本,还觉得好赚钱么?
游戏发行公司:获得指定市场授权,并在指定市场发行游戏产品的公司。
1.jpg (44.7 KB, 下载次数: 6)
13:26 上传
简单说,市场工作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导入玩家,运营工作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将用户价值最大化,赚取更多收益。
游戏平台和渠道:最典型的渠道如苹果App Store和Google Play,国内则是腾讯系的微信、应用宝。其他渠道则有硬核联盟、360手机助手、UC九游等。
苹果和谷歌拿收入的30%,国内渠道一般为五五分,当然还有其他的阶梯分成、框架协议等各种不同的玩法,这里不详细介绍了。
提一句,除了联运渠道外还有相应的广告平台,国外典型的如Google和Facebook,国内则有广点通、今日头条、百度等等。国外效果广告和国内的效果广告一般都绕不开这几个广告平台。
关于这三者的关系,这里要重点说一下,也是很多游戏圈的人都可能误解的地方。
如果一家公司有自有研发、发行和渠道,这个时候自研了一款产品A,是不是自家的发行和渠道就要全力去推广呢?
错!正常的架构下,这三块业务应该有至少三位不同的负责人,他们有各自不同的KPI,相互进行内部结算。如果A在自家渠道的ROI明显低于外部公司产品,渠道负责人的做法应该是毫不犹豫地把A的资源全部撤掉,把资源留给更赚钱的游戏。所以发行和自研的人不要天真以为自己的渠道应该毫无保留的给你砸资源,从来不会有这种事情。
辅助相关公司:游戏直播公司,不多说了,大家都知道的。值得一提的是,当游戏直播这个垂直平台用户量足够大的时候,游戏联运也是游戏直播公司变现的一个有效手段。
支付渠道平台:比如最常见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这些支付渠道一般都要收5%的支付通道费
公会公司:这里不多详细介绍,最常见的就是你进入游戏玩了五分钟后,有人私聊你,哥们,这游戏不好玩,加个QQ我带你其他游戏玩。公会和一般游戏公司合作,分成比例拿得非常高,80%的流水分成很常见。
垂直资讯公司:比如端游的max+,手游的17173等等。
交易公司:比如5173交易平台等等。
上面简单介绍了一下研发、发行和渠道的关系,但是大部分游戏行业从业者是在研发和发行领域的,可能会对于渠道这个概念理解比较模糊,今天就粗略介绍一下什么是渠道和有哪些渠道,希望对手游行业的新人有所帮助。
什么是游戏渠道?
简单说就是提供游戏下载和更新的地方。
这里其实还有游戏平台和应用商店两个概念,游戏平台一般是指只提供游戏内容的地方,比如安卓端的UC,TapTap这些。应用商店则是指提供综合内容的平台,既做APP的分发,也做游戏的分发,比如应用宝和360手机助手。所以一般行业里面都叫游戏渠道或者渠道,不用刻意区分两者之间的区别。
游戏渠道有哪些?
iOS:苹果商店和越狱渠道,越狱渠道就不说了,看苹果脸色吃饭的,现在也没有多少量。
关于苹果商店需要说明一下,iOS买量的话,最后落地都是苹果商店。比如在今日头条iOS客户端买量,最后都是通过苹果商店下载,所以这里就没再细分了。
安卓:安卓渠道比较多,可以多种类型划分。这里就按照是否需要接SDK和是否为投放渠道划分。
需要接SDK+非投放渠道:
硬核联盟:华为、OPPO、VIVO、金立、联想、魅族、酷派。艾瑞数据显示,硬核联盟市场渗透率达到了56.5%。
5家渠道:应用宝、360手机助手、 小米应用商店、百度手机助手、UC,其中应用宝渗透率35%,360手机助手渗透率17.8%、小米应用商店17.1%、百度手机助手15.7%
长尾渠道: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叫长尾渠道,长尾取自“长尾理论”,长尾渠道就是指,单个渠道量很少的渠道,但是对于发行来说,几百个长尾渠道的量加起来就非常客观了,可以媲美大渠道。
长尾渠道数量太多,就不一一列举了,比如当乐、海马玩等等这些都是长尾渠道。
补充一点:对于大部分发行来说,海量的长尾渠道接入工作会占据研发大量的时间精力,所以相应的出现了第三方SDK,比如Quick和泳泳,发行只需要把游戏发给他们,由他们来对接长尾渠道即可。
需要接SDK+投放渠道:
广点通:腾讯系的投放平台,安卓端投放效果广告绕不开的平台。由于没有做过投放,对这方面的了解有限。这里的付费模式可能CPS和CPD并存。
不需要接SDK+非投放渠道:
TapTap:17年最亮眼的渠道,可能也是未来游戏平台的发展趋势,这里的用户比较硬核,用户质量也算比较高的了。
多说一句,TapTap目前只收广告费,好像没有其他的收入,后面流量变现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就算不需要盈利,至少也能盈亏平衡,毕竟CDN带宽、人力这些都是成本。
游品味:同TapTap。
不需要接SDK+非投放渠道:
基本都是安卓端的超级APP,如今日头条、爱奇艺等等,据说快手现在也在做游戏联运和广告业务,如果是的话,快手也是个投放必备的渠道了。一般都是按照CPD付费。
关于接入SDK的问题补充一点:接入渠道的SDK后,你的游戏充值都是在渠道那里的,渠道到时候来跟你进行对账。前几年很多无良的渠道坑了不少发行和研发,对于信誉比较差的渠道,还是不接入为好。
说到这,可能会有人问,这个SDK到底是什么?
一、SDK定义
百度百科定义: 软件开发工具包(英文首字母缩写外语全称:Software Development Kit)一般都是一些软件工程师为特定的软件包、软件框架、硬件平台、操作系统等建立应用软件时的开发工具的集合,广义上指辅助开发某一类软件的相关文档、范例和工具的集合。
对于游戏来说,游戏的SDK就是集成了以登录和支付为核心功能的文档、范例、工具和API的集合。
二、游戏SDK主要功能
1、登录功能
核心功能之一,这里实际上包含了注册和登录两个功能点。下面是最最简单的SDK登录逻辑,这里我简略了大量的产品细节和流程,实际的注册和登录流程更加复杂。
2.png (24.46 KB, 下载次数: 5)
13:26 上传
2、支付功能:
核心功能之二,这里就不上流程图了,涉及到渠道内部架构的问题。
对于CP来说,该功能的主要意义在于集成了主流的第三方支付渠道,省去了对接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对于渠道来说,从调起支付界面发起支付请求到最终支付成功的转化率尤为重要,几个百分点的成功率就可能影响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收入。
3、数据功能:
数据部分主要分为产品数据和运营数据。
产品数据:这部分数据主要是SDK产品经理最为关注的,以我上面的登录流程为例,登录/注册流程页面的展现、点击、关闭按钮的数据都需要做埋点统计。如果期望95%的转化率是及格线,那么低于95%的转化率就是不达预期的,可能就需要去优化登录/注册的逻辑、界面UI等等。
运营数据:简单说就是运营层面的数据,如新增、活跃、创角、付费率、ARPPU、ARPU、LTV、留存等等。
这里说一点,很多小渠道由于各种原因,SDK是没有产品数据的,所以一款游戏在渠道有1万台安装,但是实际进入游戏的人数却只有的流失在哪里,有的渠道是分析不出来的。
4、其他功能:
一般是运营层面的功能,例如SDK的悬浮窗、公告推送、个人充值记录查询等等,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
这部分功能原则上是不应该影响用户进入游戏的,不过实际上现在很多安卓渠道进入游戏时会给你推各种各样的广告,最搞笑的是曾经的流量巨头竟然给用户推小贷广告,个人猜测怕是该渠道的用户量已经萎缩得厉害,KPI压力太大了吧。
三、接入SDK的定义
什么叫接入SDK?简单说就是让游戏在合适的时间调用对应的接口或者页面。可以这样理解:SDK是巧克力纸,游戏是巧克力,接入SDK就是将纸和巧克力进行包装,任何包装的异常都会影响美观或者用户的正常打开,SDK接入同样是这个道理。
曾经有个朋友问我,CP负责SDK接入的人,是不是一定可以做渠道的SDK开发,答案可以参考上面说的。
四、渠道为什么会要求更新SDK
实际上,渠道推动CP更新SDK也是非常痛苦的一件事,虽然说不接入SDK就不让你上架,但是反过来说,这对于渠道的游戏品类和营收也是有影响的。渠道更新SDK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常规迭代
和游戏更新一个道理,可能是对某些产品功能进行优化,也可能是新增了某些运营需求。这里就不展开细说了。
2、线上故障
由SDK引起的问题比较常见,但是一般在接入和测试阶段就已经解决了,很少会在线上遇到。如果一家SDK线上频频出现问题,那么这家的业务能力就实在值得令人怀疑了。
3、特殊情况
比如17年年中政府要求的身份证实名认证问题,这种突发情况下基本会强制要求每个游戏立马接入新的SDK,否则直接下架处理。
最后,安卓SDK接入对于研发来说实际上是个非常蛋疼的活儿,在国内安卓市场多如牛毛的情况下,每一家都接完基本不可能。针对CP的这个痛点,就出现了所谓的聚合SDK,CP只需要接这家第三方SDK就可以,由第三方帮CP发长尾渠道。有痛点的地方就有潜在的机会。
关注我们官方微信公众号
下载我们官方APP-游戏行
关注手游动态微信公众号
网易游戏的文案策划金芙蓉:我的职业是游戏重度小游戏即将登场 大作或将迎来井喷式爆《雪鹰领主》手游制作人任志国:重现原著剧“画大饼”这件事终于有人管了?国内资深3A开发团队的主机尝试,次世代TPSSupercell新作《Brawl Stars》,MOBA游戏的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综合体验谁最牛?17英寸旗舰游戏本横评
出处: 泡泡网原创 && 作者:李佳辉、王普&&
&&&&游戏本市场的火爆态势持续了两年有余,17英寸游戏本终于开始被厂商以及消费者重视,众多OEM厂商在17英寸产品线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能叫得上名号的优秀产品也层出不穷。我们找来了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六台产品进行这一次横向评测,希望我们的对比能为您的购买决策提供快速有效的建议。硬件性能:六代四核i7配9系顶级独显硬件配置对比表格&&&&这一次横评机器的选择原则是保证所有产品的CPU以及显卡处于同一个时代和性能等级,所以我们选择的六款机器均采用了六代i7四核处理器,显卡方面为GTX 980M/GTX 970M以及与桌面平台规格相同的GTX 980独立显卡。& & 六款机器一共使用了三款处理器,Alienware 17和微星 GT72使用了可超频的6820HK;神舟GX8由于自身的产品定位原因,使用了规格较高的桌面平台i7-6700K处理器;ROG GFX 72、雷神 911GT和Acer G9采用了i7-6700HQ处理器。从CineBench R15软件性能对比来看,两款移动处理器的整体性能差异并不是非常大;6700K有明显的性能优势,但在日常体验中,我们基本不能感觉到6700K给神舟GX8带来的体验与其它两款有太大区别。&&&&显卡方面,六款机器均采用了GTX 9系独立显卡,其中华硕、Acer、神舟和外星人均采用了GTX 980M,GTX 980M拥有1536个CUDA单元,核心频率1038MHz,显存频率1253MHz,显存位宽256Bit,显存容量分别有4GB GDDR5和8GB GDDR5两种。在3DMark FireStrike软件测试中,两种显存容量的性能差异并不是很明显。&&&&考虑到GTX 980M的实际性能,恐怕没有游戏能够真正使用8GB显存,即便是《孤岛危机3》这样的游戏也不能榨干桌面GTX 980的全部显存。所以4GB显存容量已经足够使用,大家不必纠结更大的显存容量。& & 雷神 911GT由于定位轻薄型游戏本,所以采用了功耗略低的GTX 970M独显,性能方面比GTX 980M低了25%。&&&&微星 GT72采用了与桌面GTX 980相同规格的GPU芯片,图形性能在所有机器中也是最强悍的。但大家也不必过于神话这款机器,在日常的游戏、应用中我们很难感觉到GTX 980带来的强势性能(顶级游戏中会有优势)。& & 六款产品的硬件性能都相当出色,六代四核i7处理器+GTX 980M独显的配置在整个游戏本市场中都属于顶级水准。而且难能可贵的是,本次选择六款机型即便是低配版也采用了同级别的CPU,遗憾的是部分厂商的低配版选择了性能较弱的显卡(GTX 960M),图形性能下降明显。&&&&这六款机型的定价决定了它们不仅仅是普通的游戏本那么简单,它们也代表了各家厂商在产品上的最高水准,它们的意义并不仅仅关乎于产品本身。所以硬件配置是本次横评最不重要的一部分,下面的内容才是我们的重头戏。<p class="p
Alienware 17:全新升级成轻薄游戏笔电& & 在本次横评的六款机器中,Alienware 17是最轻薄的一款,最厚处仅为23.9毫米!&&&&机身厚度的大幅缩减是新Alienware系列的最大改进之一,而它的整体风格还是延续了Alienware历来冷峻的设计语言,银灰色的金属顶盖,类肤材质的屏幕、键盘面,底部的快速升级窗口和金属网罩散热窗口都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它的高贵身份。&&&&在六款机器中,只有Alienware 17的外观能够称得上有历史沉淀,而且谁能想到这个在我们眼中一直又厚又笨的外星人会成了同级别中最轻薄的产品呢?& & 神舟战神GX8:蓝天公模没有特色&&&&神舟战神GX8是本次横评六款机器中最没有自己特色的产品,这套模具我们已经在雷神和机械师两个品牌中见过,神舟这一款没有任何独特性。顶盖和键盘面采用类肤材质,屏幕面和机身底部则使用了高强度工程塑料。&&&&GX8是本次横评六款机器中表面积最小的笔记本,所以在视觉上,它的便携性是最优秀的。而在实际使用中,对于17英寸的产品来说,尺寸上的便携性优势并不是很重要——17寸游戏本谁还会优先考虑便携性呢?& & 华硕 ROG GFX72:全新配色设计,最宽大机身面积&&&&华硕 ROG GFX72作为玩家国度最新的旗舰产品,在外观上确实下了不少心思,香槟金色的外壳颜色,一改往日红色风格的橙色顶盖LOGO、转轴以及造型夸张的散热口都让它与玩家国度GFX系列前作有明显区别。&&&&GFX72在键盘面使用了类肤材质和金属材质进行拼接,让用户手腕不会被冰冷的金属掌托困扰。机身底部的散热模组位置还使用了半透明的塑料材质,用户可以直接看到内部的风扇、散热铜管等,种种设计着实用心。&&&&但是,ROG GFX72的机身宽度着实夸张,达到了333毫米,转轴后侧还有近30毫米的突出。其实这也能算得上是GFX系列产品的设计语言之一,不过在外观上这个设计并不讨喜,它使得GFX72的整个机身看起来硕大无比。而在实际体验中,这个设计将会有更好的散热效果。如我们上文所说,17英寸游戏本无需考虑便携性,所以如果你不觉得这样的外观看起来有些别扭的话也就无所谓了。Acer&Predator 17:全身类肤材质&&&&与Alienware、玩家国度两个品牌相比,Acer旗下的Predator可能让你感到陌生。它是Acer针对游戏市场专门推出的一个品牌,品牌地位与玩家国度相当。&&&&Predator 17(型号G9)整机都采用了手感非常舒适的类肤材质,类肤材质的问题在于耐磨性、抗污性远远比不上工程塑料和金属,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更加小心。&&&&作为Predator系列的第一款产品Predator 17的设计着实不错,红黑的配色极具张力,A面的金属LOGO和灯条设计也给它带来了更多酷炫感。难能可贵的是,Predator 17将三枚运行状态指示灯放在了非常醒目的转轴上,与其它四款机器相比更加显眼。&&&&虽然Predator 17机身底部的设计没有GFX72那么多特殊元素,但是红色的音响系统着实吸睛。微星GT72:红色外壳足够显眼&&&&微星GT72三种配置的外观都不相同(模具相同,配色及图案不同),我们拿到的GTX 980顶配版整体采用了鲜艳的红色配色,在所有机型中非常显眼,顶盖采用了金属拉丝工艺处理,磨砂质感的中国龙位于顶盖中心,龙眼位置有白色灯光,寓意画龙点睛。&&&&在机身键盘面,GT72的掌托部位也使用了中国龙元素,材质也改为了更为舒适的工程塑料,不会让用户的手腕被冰冷的金属凉到。键盘部分的金属面板改用磨砂工艺处理,能够更好地防范指纹侵扰问题。键盘上方有大量的扬声器打孔设计。&&&&总体来看,微星GT72的外观设计足够张扬,红色的外壳极具辨识度,掌托部位也有充分的人性化设计考虑,在外观方面不至于失分。雷神 911GT:全金属棱角突出&&&&雷神在自家高端旗舰游戏本上坚持私模设计,这也使得它与神舟等国产品牌相比有着自己的独特性。911作为雷神的高端品牌,雷神一直希望它能够有更多的独特性,给它赋予“911GT”的名字也是希望大家能把它与著名的跑车保时捷911联系起来。&&&&其整机采用了全金属材质,前后的对称设计以及微微凸起的顶盖给它带来了更多的时尚感。其顶盖采用了金属拉丝设计,手感很舒适,可发光的金属LOGO也改为磨砂设计,质感非常出色。&&&&与其它五款机器相比,雷神911GT给人的感觉最为亲切,雷神并没有因为“游戏本”三个字而全面地追求酷炫,无论颜色还是边角的处理都恰到好处,既没有ROG那样的超大体积,也没有外星人一般的高傲气质,任何人拿在手上都不会有违和感。<p class="p
&&&&很多朋友对游戏本的灯光配置非常在意,所以我们在这里单独引入了灯光系统的对比。Alienware 17:最强大的游戏本灯光系统&&&&Alienware 17有着非常强大的灯光系统,除了常见的键盘、顶盖有灯之外,在触控板、机身前端都有灯光配置,而且所有的灯光都是RGB多彩版,用户可以通过机器预装的Alien FX软件自行定义10组不同位置的灯光颜色、闪烁方式等。神舟 战神 GX8:RGB键盘背光及前端发光条&&&&蓝天这一次更新的模具比较给力,神舟战神GX8有三个可发光位置,分别位于开机按键、键盘和机身前端。其中开机按键的绿色灯光不可以通过驱动修改,键盘(被分为三个区域)和发光条可以自定义RGB颜色。华硕 ROG GFX72:最简单灯光设置&&&&ROG GFX72有四处灯光,分别位于顶盖、机身尾端散热口、开机按键和键盘区域。灯光的颜色比较单一且不可更改,顶盖和散热口位置的灯光颜色为橙色(亮度固定),键盘和开机按钮为红色,用户仅可以自己调节亮度,程序仅提供了“Hot Zone”灯光调节按钮,用户可以通过它关闭非游戏按键区域的灯光。&&&&玩家国度对灯光系统一直都不太重视,它们认为提升内在的体验更为重要。如果你认为游戏本的灯光设置很重要的话,GFX72绝对不是你的菜。Acer&Predator&17:最实用灯光配置&&&&Predator 17的灯光系统设置比GFX72略为丰富,机身顶盖、键盘区域有有灯光设置,其中机身顶盖的光不可更改。键盘区域被分为四组,数字小键盘为蓝色,其余为红色,均无法更改颜色。&&&&键盘左侧的快捷键P在不同功能时会显示红、蓝、绿三种颜色,触控板快捷开关按键会根据状态显示红、绿两种颜色。Predator 17的灯光系统以实用为主,虽然没有太多花哨的选项设置,但实用性无疑是本次横评六款机器中最强的。微星GT72:A面灯光在暗光下很诡异&&&&微星在灯光系统的设计方面也深有心得,GT72一共有五个可发光位置,分别位于顶盖、键盘、触控板、掌托和机身前端。顶盖的灯光本意是作为龙图腾的眼睛,只是在黑暗条件下只剩下一个看不出形状的小白点。&&&&其中除了顶盖的白色灯光不可更改之外,其余灯光均可以通过赛睿提供的驱动自定义颜色。四个发光区域被分为五组灯光系统。雷神911GT:最实用的白色键盘背光灯&&&&雷神 911GT同样也不是一款主玩灯的机器,它一共有四处发光位置,分别是顶盖LOGO、机身前端品牌LOGO、触控板和键盘,其中顶盖LOGO的呼吸灯效果非常漂亮。键盘则为白色背光灯,支持两级亮度调节,属于比较实用的配置。触控板四周灯光则会在游戏中变成红色,和下方可发红光的雷神英文Logo形成呼应。小结:&&&&游戏本灯光系统的实际意义依然不大,灯光效果更多是作为酷炫外观的一种补充。老牌玩儿灯产品Alienware 17在这一环节毫无疑问成为了冠军,微星GT72也有着不错的表现,Acer和华硕在灯光系统上似乎没有太多投入,雷神的灯光效果比较实用,神舟GX8虽然也支持RGB背光,但本身并没有什么特色,驱动也有些小问题。<p class="p
&&&&在屏幕规格对比环节中,只有Alienware 17支持4K分辨率屏幕的选择,六款机器均采用了IPS雾面屏幕,其中只有戴尔Alienware 17和雷神911GT没有使用NVIDIA的G-SYNC显示技术,猜测它们会在下一代产品中引入。&&&&G-SYNC技术可以让屏幕和显卡以同样的刷新频率刷新画面,屏幕画面会更加流畅、顺滑,不会出现拖影、卡顿等现象。不过随着硬件性能的不断增长,现在也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所以配备了G-SYNC显示技术算是加分项目,如果没有也不必纠结。&&&&在屏占比对比环节中,谁也想不到采用蓝天模具的GX8竟然以高达74.5%的屏占比成为第一名。即便戴尔推出了窄边框的XPS 17,也应该不会甩GX8太远。屏幕实拍对比Alienware 17神舟战神GX8华硕 ROG GFX72Acer&Predator 17微星GT72雷神911GT&&&&六款机器均有不同程度的漏光现象出现,其中以雷神911GT和Acer&Predator 17较为严重。其中Acer&Predator 17的屏幕有些许发白,其余五款屏幕素质相差不大,基本看不出差异。<p class="p
&&&&对于售价过万的游戏本来说,键盘的素质也至关重要,还好我们本次的横屏是在17.3英寸产品中展开,如果在18.4英寸级别的话,配备机械键盘的微星GT80就可以默秒全了。此外,由于游戏本的触控板使用体验普遍比较一般,游戏玩家对触控板也没有太多要求,所以我们取消了触控板对比环节。Alienware 17&&&&Alienware 17的键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堪称最好用的笔记本键盘,虽然新Alienware 17的机身厚度薄了许多,但是键盘的手感并没有随之下降,键程适中,反馈力度沉稳,键帽对手指的贴合非常舒适。& & 在外观和键位布局方面,Alienware 17没有什么革新设计,&WASD&和“上下左右”按键与普通按键没什么区别,完完整整地嵌入到了键盘中。尤其“上下左右”四个按键用起来会非常不舒服。键盘最左侧有一排快捷键,用户可以自行设置为功能键或是宏按键。神舟 战神 GX8& & 和外星人17相比,神舟战神GX8的键程略短一些,按键反馈时有些许松动的感觉,反馈力度还算舒适,键帽对手指的贴合也属一流水准,键帽的质感比较一般。&&&&在键位布局上,战神GX8的“WASD”键仅仅多画了四个方块,方向键也嵌入到了键盘中。&&&&战神GX8没有单独的快捷键设计,用户可以通过驱动程序设定诸如“Shift+S”的一类快捷键,方便程度和使用逻辑肯定不如独立设置的快捷键。华硕 ROG GFX72&&&&标榜专业性的ROG GFX72的键盘采用了常见的背装式巧克力键盘, 键帽几乎是水平的,但较长的键程和刚刚好的按键间距还是带来了比较出色的敲击手感。&&&&GFX72的键盘左上角有六个快捷键,第一个为视频录制按钮,用户可以方便、快速地录制并处理自己的游戏视频,其余五个可以设置自定义快捷键,不过只可以设置成程序快速启动案件,无法设置宏按键;游戏常用的&WASD&四个键帽使用了红色标识,W按键还有一个小凸起设计,能让玩家在盲操作时快速找到W和ASD按键,此外这块键盘的方向键也脱离了键盘主体,误操作几率大大降低。Acer&Predator 17&&&&Acer&Predator 17的键盘采用了比较常见的巧克力背装键盘,键程略长,但是键帽比较平,对手指的贴合程度不如ALW和GX8。不过总体而言,它的键盘手感还是相当不错的。&&&&Predator 17的触控板右上方有一枚独立的触控板快捷开关;键盘左侧设置了留个快捷键,通过驱动一共可以设置15组不同的功能,但快捷键距离主键盘的距离略长,设置成游戏的宏定义键并不一定会很好用。微星 GT72&&&&微星GT72的键盘由赛睿提供,是六款机器中最秀气的,它的键帽面积比其它五款都略小一些,按键采用半透明材质设计,从侧面看过去非常好看。手感方面,它的键程略短,反馈非常迅速,反馈力度也非常出色。但由于键帽太小,键盘的整体体验不是十分优秀。&&&&赛睿提供的键盘在游戏性能方面无需担心,用户可以设置宏定义键。键盘左侧有五枚按键,分别是开机键、GPU切换键、快速散热键、录屏键和键盘颜色方案切换键。虽然没有设置用户可自定义的快捷键,但GT72的按键设定已经足够出色。雷神 911GT&&&&雷神911GT也采用了一块全尺寸巧克力键盘,它的键程比较长,手感偏软,回馈感一般,但应对长时间的游戏、打字不会有太大问题,整体使用感受属于主流水准。&&&&比较遗憾的是,雷神911GT的键盘没有太多自己的特色,键盘上方有两组共八颗按键,其中四颗Mx按键可以自定义成功能组合快捷键,右侧四颗分别是屏幕开关、快速散热、触控板和功能键背光以及开机键。小结:&&&&六款游戏本的键盘手感和功能设置的差别不是很大,只是雷神911GT和神舟战神GX8在驱动方面的设置过于薄弱导致不能实现太多功能,不过应对日常的游戏应用问题不大。&&&&个人认为,键盘综合体验最优秀的产品是Alienware 17和华硕ROG GFX 72,接着是Acer&Predator 17、雷神911GT,最后是神舟战神GX8和微星GT72。其中,GFX72和Predator 17的键位布局最为舒适。<p class="p
&&&&本次横评的六款17英寸游戏本都有很多快速扩展接口,硬件升级空间方面也非常可观。宽大的机身给了各厂商充分的发挥空间。接口配置对比雷电3&USB Type-C&&&&全新的雷电3和USB Type-C接口采用了相同的外观规范设计,在功能上,雷电3向下兼容USB Type-C,雷电3具有更快的速度和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它和USB Type-C被认为是未来的通用数据接口。六台机器中只有雷神911GT没有配备这一接口且保留了USB 2.0接口,实在是有些可惜。音频接口&&&&在音频接口对比中,我们没有详细告诉大家每款机器都配备了哪款详细接口。个人认为,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耳机/麦克风二合一接口最为实用,像微星GT72和神舟战神GX8都配备的S/PDIF接口只对烧音频的玩家有意义。扩展坞接口&&&&六款机器中只有Alienware 17配备了一个可以外接自家显卡扩展坞的PCI-E接口,但考虑到ALW 17内置的GTX 980M独立显卡,我们认为这个显卡扩展坞接口的存在意义有限。小结:&&&&六款机器中当属微星GT72的接口配置最为丰富,六个USB 3.0接口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扩展能力。其它五款机器则半斤八两,没有太大差别,毕竟对于这个级别的产品来说,IO接口的数量和类型并不是一个难点。硬件升级空间对比&&&&硬件升级空间对于游戏本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由于Intel第六代移动处理器全面采用BGA封装技术,所以所有搭载型号以HQ、HK结尾的处理器都不再可换。而搭载桌面i7-6700K处理器的神舟战神GX8则可以更换CPU,加上MXM接口的显卡,GX8无疑是后期硬件升级空间最高的机型。&&&&六款机器都有快拆面板,用户仅需要拧下来几颗螺丝就可以更换内存、硬盘等组件。其中GX8、GFX72、Predator 17和GT72都拥有4个DDR4内存插槽,打开快拆窗口可以直接插入两条内存,另外两个插槽位于主板的另一面,需要拆下主板后才可以使用,所以我们最后又引入了全拆难度的对比。不过厂商将预装内存都放在了主板背面,我们不需要为了升级硬件而拆机。&&&&值得特别提出的是,Acer&Predator 17使用了方便的光驱位替代方案,出厂自带了一个散热风扇配件,用户可以快速地将光驱弹出来换上第二块散热风扇。&&&&总的来说,六款机器的硬件升级空间都颇为丰富,快速升级窗口图片可以到最后一页的附录中查看。<p class="p
&&&&对于顶级配置的游戏本来说,散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果内部硬件的热量不能科学合理地快速排出的话,用户体验将会非常糟糕。今天横评的六款机器的硬件功耗都颇为可观,这对厂商设计能力的考验也更为严苛。&&&&在运行AIDA 64软件的系统稳定性测试工具将CPU、GPU等硬件满载一段时间后使用热成像仪进行检测,分别得出下列六组热成像图。Alienware 17 热成像图&&&&Alienware 17热量分布比较平均,从键盘顶部到键盘中心都有热量聚集,好在整体温度不是很高,不过键盘面的散热表现算不上出色;其机身底部的热量分布与键盘刚好呼应,整个散热模组部分以及快速升级面板都有热量聚集。神舟 战神GX8 热成像图&&&&虽然CPU规格颇高,但神舟战神GX8的键盘面温度表现还算不错,最高温53.1度,最高温度点位于键盘左上方,键盘中心区域有少许热量,基本不会对用户使用产生影响;但战神的机身底部散热比较一般,热量以“T”字型覆盖了底部的一半区域。华硕 ROG GFX72 热成像图&&&&GFX72的散热表现着实出色,键盘面的最高温度为47度,热量主要集中在键盘中心上方,游戏常用的按键几乎都没有多余热量;机身底部的最高温为45度,热量平均分布在两个散热风扇附近,整体表现非常出色。Acer&Predator 17 热成像图&&&&Acer&Predator 17的键盘面最高温度点位于键盘右上角,最高温为50.5度,大部分热量位于键盘上方转轴位置,键盘右侧有少许热量聚集,对用户基本没有影响;机身底部的最高温为46.9度,热量集中在散热口附近。微星 GT72 热成像图&&&&微星GT72虽然采用了GTX 980独显,但是它的热量分布比较平均,键盘部分几乎没有高温,键盘面的最高温度点位于转轴上方;其机身底部的最高温度为54.3度,热量主要集中在两个散热口附近,快拆面板也有部分热量分布。&&&&能够实现这么出色的散热表现也是有原因的,GT72的机身底部覆盖了一个近乎镂空的金属面板,再加上两个涡轮风扇的强劲风力才能够有这样的散热成绩。雷神 911GT&&&&雷神911GT是本次横评中硬件配置最低的一款机器,其键盘面的最高温度为50.5度,热量主要集中在键盘中心以及键盘上方,日常使用过程中会有温热的感觉;机身底部的热量则主要集中在通风口附近,最高温度为62.1度。小结:&&&&得益于宽大的机身以及Intel和NVIDIA在降低功耗方面的努力,六款机器的散热表现都还可以接受,其中ROG GFX72和Acer&Predator 17的散热几乎可以和主流轻薄本媲美。<p class="p
&&&&我们今天横评的六款机器价值高达13万元,最贵的Alienware 17售价28999元,最便宜的雷神911GT售价也高达14999元。这样售价的产品都有自己值得买的理由,我们的横评也不能给他们分出高低,只是希望能为大家带来最靠谱的购买建议。性价比首选:雷神911GT/神舟战神GX8&&&&性价比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本次横评的机器中,雷神911GT和神舟战神GX8都有着十足的性价比,雷神911GT的配置与其它四款机器相比仅仅是显卡稍弱一些,但是14999元的顶配售价相比其它几款低了万元不等。&&&&至于神舟战神GX8则是在同等价位基础上提供了强劲的i7-6700K处理器,虽然在日常体验中6700K并不会带来特别明显的性能提升,但桌面处理器的性能毋庸置疑。神舟在保证了性能的同时也带来了一流的散热性能,18999元能买到这样一款机器能够称得上是超值。图形性能首选:微星GT72&&&&追求图形性能用户的首选产品自然是来自微星的GT72,强悍的桌面平台GTX 980有着其它产品不可比拟的性能表现。不过如果你仅仅是在FHD分辨率下玩一些大型游戏,GTX 980和GTX 980M并没有太大区别。最佳综合体验:Alienware 17&&&&综合体验方面的最佳产品仍然是Alienware 17,无论键盘、续航、便携性还是性能、外观等方面外星人都有着其它产品不可比拟的优势。Alienware 17没有追逐某一点的单点突破,如我们之前一直坚持的观点,在各个方面取得最佳平衡性的产品才是好产品,Alienware 17就是这样。专业游戏首选:华硕ROG GFX72/Acer&Predator 17&&&&如果你购买游戏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打游戏,不会把游戏本当做笔记本来用,常年将它放在固定的位置,那么来自华硕ROG的GFX72和来自Acer的Predator 17会更加胜任你的要求。&&&&&它们的操控体验、散热表现、硬件升级空间等方面在六款产品中最为出色,但是庞大的机身和短暂的续航时间注定了它们不适合作为常规笔记本的存在,当然这也不是它们追逐的方向。如果游戏本在未来会细分出“专业游戏本”这个品类,那么Predator和玩家国度都会是其中的佼佼者。横评总结:怎样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17英寸笔记本在欧美市场一直是比较主流的存在,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中国未来游戏本市场也将以17英寸产品为主。这一次横评的六款机器基本都可以代表各个厂商的顶级水准,但我们依然发现了一些通病,比如有严重漏光现象的屏幕,这个问题在我们之前的13英寸便携本横评没有出现。所以更多希望各个厂商在提升各项硬件参数的时候多多关注一下品控问题。&&&&我们这一次横评的标题是“综合体验谁最牛”,在上文中我们把这个答案放到了Alienware 17身上,外星人作为最大牌的游戏本自有它的道理。&&&&如上文所说,做单点突破的产品很容易,做各方面都完美平衡的产品才难。Alienware 17的续航时间可以达到5.5小时,与采用了GTX 970M独显的雷神911GT相同,比同配置的GFX72、Predator 17多了3个多小时。外星人的Alienware 17无论从哪个维度考虑都能算得上是笔记本,而GT72、GFX72和Predator 17、GX8则更像是可以带着走的台式机。&&&&这时候就需要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权衡,你更需要哪方面的性能,哪个维度对你来说是最没有用的。掌握这个技能之后你就可以通过任意一篇单品评测了解你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本次17英寸游戏本的横评就到此结束了,对续航时间、便携性以及硬件升级空间实拍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击附录查看相应数据。关于笔记本的任何问题可以在下方评论框中给我们留言,或是通过 官方微博与我们联系。■相关文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pan class="s
&&&&六款机器中只有华硕ROG GFX72和Acer Predator 17采用了比较夸张的外观设计,其余都是比较规矩的笔记本造型。这也直接导致了GFX72和Predator 17的巨大体积。&&&&我们需要再一次强调这一点,17英寸的游戏本已经基本丧失便携性,如果你准备购买一款17英寸产品,便携性不应该作为首要考虑的元素,这一小节的机身尺寸、重量对比仅供参考。注:微星GT72可以通过快捷键一键切换GPU,其余产品自动选择。<p class="p
Alienware 17神舟战神GX8华硕ROG GFX72Acer&Predator 17微星GT72雷神911GT
行车视线精品文章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高性价比游戏鼠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