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13招基本手法的学问

学咏春,你到底想干什么?----拜访福州咏春拳国际总部
这个题目并非我一开始想到的题目,也不是为了什么标题党,而是在构思这篇文章的时候,逐渐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越来越清晰的一个问题
格格到福州去讲课,作为陪同的我有机会结识了福州公关圈的一干朋友,第一天晚餐的时候,言谈间竟然发现同桌居然有两位曾学习过“咏春拳”,其中更有一位是“咏春拳”第九代刀字辈弟子--李尚彬,而“五枚咏春”的总部就在福州的三坊七巷中。
《叶问》虽没有看过,却因此知道了“咏春拳”,也知道了功夫皇帝李小龙的“截拳道”也是脱胎于咏春拳,2014年,咏春拳还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于喜欢猎奇的我,这个机会是不能放过的~~
李师傅(其实大家都叫他“尚彬”,但不知道为什么,一把他和“咏春拳”联系到一起,我就想叫他“李师傅”)非常热心,当时就答应第二天带我去总部拜访,非常遗憾的是现在“五枚咏春”的掌门人郑祖杰先生不在福州,无法有机会一见
(图片为“五枚咏春”的掌门人咏春拳第八代传人郑祖杰先生)
但郑祖杰掌门答应可以进行直播,也算是一个额外的惊喜
想看老卡拜访咏春拳国际总部完整视频直播,直接点击文后的
“阅读原文”
第二天一早,李师傅(说着很有些别扭,因为他是帅小伙一枚)有图有真相
(因为一直在做直播,所以所有的照片都只能靠截屏了,大家将就些吧,同时感谢李师傅提供的高清无码大图
李师傅开车带我来到三坊七巷,在前往咏春拳总部的路上,李师傅还透露了一个三坊七巷的“秘密”,巷子中的院落外墙有两种颜色,黑色和白色,那哪一种颜色的墙的主人更有钱呢?
别急,文中后面会揭晓的
三坊七巷是福州著名的景点,很多人都会在主街上徜徉,但两边的小巷则更有味道。
让人想起戴望舒的《雨巷》~~~~
迎面走过来一位撑着不是油纸伞的老爷爷~~~
小巷中还隐藏着例如林则徐母家故居 之类的文化景点
福建五枚咏春拳总部就位于三坊七巷的“宫巷”中
快到巷子尽头的地方就到了福建“五枚咏春”的总部,门口是这样的一块牌匾
从门口望进去,影壁上悬挂着咏春拳三套拳法第一套的“小念头”三个字
想来后面也一定还有另两套拳法命名的所在
绕过影壁,第一个院落正面是“咏春堂”
院子的右侧是咏春拳著名的训练器械“木人桩”
而这个木人桩与其他武术流派的木人桩最大的不同是木人的下面有一只“木脚”
这只木脚是为了训练下盘的走位的
(图片为“五枚咏春”的掌门人咏春拳第八代传人郑祖杰先生)
李师傅为我们讲述了木人桩的使用和训练的技法
还亲自做了示范
当时看直播的朋友都说李师傅是个“硬骨头”
看得老卡也跃跃欲试
一下打上去~~~~~结果你也许可以猜到~~~~,想看老卡当时的表现吗?
想看老卡拜访咏春拳国际总部完整视频直播,直接点击文后的
“阅读原文”
介绍完木人桩,李师傅带着我到旁边的厢房,这里有两个小小的展厅,在这里,我才真正了解了“咏春拳”的特点,福建“五枚咏春”的起源、发展,以及与大家熟知的叶问、李小龙、佛山咏春拳之间的关系和纠葛~~
关于咏春拳甚至武术,我们还做了更多的交流,下面就是我们交流的主要内容:
咏春拳的特点
咏春拳的历史、发展和门派之争
咏春拳及武术的实战性
先让我们继续参观,这几个问题,放在后面细细讲
在展室中,李师傅还介绍了咏春拳的一些基本身法和手法,并通过和老卡的“过招”,让我有了切身的体验
想看“过招”的视频吗,直接点击文后的“阅读原文”看老卡拜访咏春拳国际总部完整视频直播
通过和李师傅的进一步交流,我发现,咏春拳的三套拳法,不再是简单的动作,而成了一套哲学,“小念头”正人先正己、“寻桥”感知对方而不是把自己的东西强加给别人、“标指”人性弱点一击制敌
展室中还有很多珍贵的照片,但其中一张一下子抓住了我的眼球
图中的成龙大家都认识了
大卫李,也应该一下子认出来吧
竟然还有史泰龙
他们的关系是这样的:史泰龙是大卫李的弟子,而大卫李是咏春拳的第八代弟子,也就是说史泰龙和我面前的这位李师傅是同辈的是兄弟~~~
从展厅出来,进到院子里,两边有四个大字“听”“碰”“问”“封”
这可不是打麻将的术语,而是咏春拳的武功要诀
从侧面的小门继续往里走,来到下一个院门,院门上面有一块牌匾“寻桥”,是以咏春拳的第二套拳命名的
整个院子的中心部分--“五枚厅”
这里供奉着咏春拳祖师“五枚师太”的绣像,李师傅进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上香敬拜五枚师太
五枚厅两边的墙上也有四个大字“快”“劲”“狠”“准”
再往后,就是这座建筑的后院儿了,后院就是一个小广场,也是学员日常练功的地方
入门处影壁的背面书写着三个大字“标月指”,这正是咏春拳的第三套高级拳法的名字
会所不大,但走完三进院落,却整整花了我们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因为期间一直在交流上面提到的那些内容
哪些内容?不记得了?
咏春拳的特点
咏春拳的历史、发展和门派之争
咏春拳及武术的实战性
好,现在就来说说这几个问题吧~~
按理说应该是先说起源和发展的,但由于这个内容颇为传奇,枝杈较多,问题和争议也较大,我就先把他往后放一放,向大家先介绍一下咏春拳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听李师傅的介绍后,我自己总结的啊,不代表任何“咏春拳”官方观点~~)
咏春拳的祖师是“五枚师太”,是的,是一位女僧尼,出家于福建的南少林(福建有三座南少林,分别位于莆田、福清和泉州),由于创立者是一位女性,因此,咏春拳不可避免的带有很多与女性生理特点想匹配的特征:
马步的姿态
近身的攻防
追求速度而非力量
(图片为“五枚咏春”的掌门人咏春拳第八代传人郑祖杰先生)
最短的攻击路径
直指要害的攻击手法
咏春拳的首要目标是自保,因此多数情况下并不主动发起对别人的进攻
而首先是以防御为主
追求对对手要害部位实施快速、有力的打击
以使对手在短时间内失去再次进攻的能力
攻防时,双手同时出击,一守一攻,在防守的同时进攻对方,从而最大限度缩短与对手交手的时间,力求快速制敌
从而使自己有机会快速脱离战场
因此,进攻的手法则直指对方“眼睛”、“阴部”、“肋下”等软弱部位
正因为这些特点
咏春拳很难成为街头混混欺行霸市、耀武扬威的工具
而现代,随着社会规范及法制的发展,直指要害部位的攻击手法又会对对手造成严重的、无法恢复的身体伤害。因此,无论其在生活中的实用性,还是在竞技搏击(有着严格的比赛规则以保护双方的运动员)中,都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但同时,由于其练习时的幅度较小,尤其是第一套拳“小念头”,完全是在下盘扎马步静止的状态下对全身及上肢的训练,非常适应现代生活中全民健身的需求,场地小、不需要器械、随时可以练习~~
其特点也更适合于女性,所以,还可以成为女性自卫防身的工具
当然,也因为这些特点,在一些特殊场合下“咏春拳”就能发挥出比别的武术流派更大的作用,例如在飞机上、长途车上......由于空间狭小,腿部的活动收到制约,而且情景的需要是快速制服对手,对手又多是穷凶极恶的歹徒,完全不需要顾及对对方的伤害,此时,咏春拳的特点就能够得到极大地发挥。
事实正是,郑祖杰多次向福建省委内卫的武警官兵传授咏春拳
同时在福建警察学院专门设立了传承基地
更是进京与中央军委办公厅警卫局和武警特种警察学院“猎鹰突击队”进行了咏春拳的研习和交流
而香港空姐也在学习咏春拳应对“空怒族”
看了这个,是不是不敢坐香港的航班了呢~~~
再说一下咏春拳的起源、发展和门派之争吧~~~
说到武林,就少不了门派
咏春拳也未能免俗
前面我们曾经提到,咏春拳的祖师是福建南少林的五枚师太,这一点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而国家非物质遗产对福建咏春拳的认定,又给这种说法增加了一个大大的背书
据传,在明末清初,郑成功反清复明失败后退守到台湾,福建等地村里留下了许多孤儿寡母
曾经是明朝皇室宗亲后裔,明朝灭亡后逃至福建遁入空门的五枚师太,为了帮助这些弱女子,特意根据女性的身体特点创立了一套拳法,并向这些女性传授,以帮助她们免受欺凌
这套拳就是“咏春拳”。由于学习该拳法的都是女性,而且都是加入反清复明阵营的家属,因此这套拳法一直是在地下秘密流传的
雍正年间,清政府发现福建的反清势力很强,于是开始在福建对反清的势力进行残酷的镇压,南少林被毁。很多人为了保存性命,隐姓埋名逃到了周边的省份以及东南亚地区,咏春拳也因此从福建向其他省份及海外流传,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内地的咏春拳几近消失,仅在广东、云南等地还少有留存
咏春拳开始了在海外的发展,并且也不再仅限于在女性中传播
如果说,咏春拳起源的争议还不大的话,其派别的争议就显得很大了,随着练习咏春拳的人从福建迁移到各地,咏春拳在美国、英国等地开始逐渐受到重视,并在这些地方的华人社区首先开设了武馆。广东的咏春拳也开始逐渐的繁盛,在梁赞大师的影响下,咏春拳在广东得以发扬
随着叶问57岁移居香港,并开馆授徒,20年间,咏春拳在香港也得到很大的发展。之后,叶问的徒弟李小龙赴美读书,后开立武馆,到创立截拳道、成为电影明星、功夫皇帝,使得咏春拳进一步被世界认识
同时,香港的很多明星也都是咏春拳的门徒,成龙、洪金宝、甄子丹、梁朝伟...........可以列出长长的一段名字,咏春拳也因为香港电影的原因,被更多人所知
随着内地的改革开放,海外的咏春拳也开始了回归的脚步,上个世纪90年代,旅居英国的咏春拳大师、祖籍福州的郑忠先生回到家乡,再次把咏春拳带回了他的的发源地--福建
应该说,咏春拳发源于福建,传播于四海,发扬在广东,闻名于香港
也许正是因为咏春拳如此曲折的发展经历,造就了咏春拳的众多门派
仅用申遗来讲,就有福建和广东同时申报,当福建的申遗申请被接纳并认定后,广东的门派颇为不以为然。但在广东准备申遗材料的时候,更是爆出了9家咏春拳协会联名反对将侨居香港的叶准定为非遗传承人的新闻
而在2013年,佛山,更是闹出过“回归少林”、“逐出师门”、“发布会踢馆”等一系列的闹剧~~~
其实并非仅仅是咏春拳,整个武林的“正统”之争就一直没有平息过
聊天中,李师傅也多次对此表现出无奈,并希望大家能放下门派之争,帮助咏春拳更加的发扬光大。李师傅还介绍了五枚咏春在第八代传人郑祖杰的推动下,是如何不断向国内外宣传、推广咏春拳的事迹
其实,不仅是武林吧,中国历史上各行各业多数都存在着门派之争,正是由于各种的“师徒传承”、门派隔离,才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知识的传播和交流。反对师傅做法的叫“欺师灭祖”,拜师后又向其他人学习的轻的叫“偸艺”、重的则会为同行所不齿,背上“不忠”的骂名......正是这种原因,好的东西可能失传、而糟粕也会被“传承”,缺少了交流和碰撞的知识、技能更无法融合和发展~~~
直播中,观众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咏春拳真的能打吗?在实战中有用吗?打得过拳击和泰拳吗?在自由搏击中会获胜吗?
其实这些问题应该说是很多人对整个中国武术的问题
对此,李师傅的回答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国武术本身就是起源于实战的,所以中国武术本来就是在实战中有很大价值的
目前的社会环境并不支持武术的实战性,现在已经不是用打架解决问题的时代了
现在的竞技比赛的规则要求,对武术的限制很大,很多时候使武术的优势难以发挥
很难用简单的比赛或者对打来判断不同门派或搏击种类的强弱,这涉及到比赛者技术水准的高低,甚至身高体重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门派和流派有其各自的优势,会在不同的环境下表现出来,因此不能一概而论
不知不觉来到咏春拳国际总部已经将近3个小时了,离开之前,回到了题目上的这个问题
“学咏春,你到底想干什么?”
我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答案
李师傅在整个的介绍中透露出了他的答案:
“这个是是分阶段的,起初是为了武侠梦,希望能学好一身功夫为正义助力,后来逐渐的对咏春拳有了了解,才发现可以在武术中找到很多寄托,正型,正息,正意,正心,浅到锻炼,远到传承,随着对咏春拳和武术的不断深入的了解,视野和格局都和刚开始的时候有了很大的不同。就是大家常说的,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的过程,其实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咏春、学习武术来修炼自己”
也许你会抱着不同的想法开始学习武术,也许你也会在不断的学习中改变、丰富你的想法,但我相信无论做什么 ,只要用心,都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
最后李师傅用两句引人深思的诗说出了“咏春拳”的“功效”
“小人练咏春如虎添翼
君子练咏春如菱去角”
学咏春,你到底想干什么......
三个半小时,一直在和李师傅进行深入的沟通
想看老卡拜访咏春拳国际总部完整视频直播,直接点击文后的
“阅读原文”
最后发现竟然忘了再提前面说到的黑墙白墙的问题,答案是,黑色墙的主人会比较富有一些,为什么呢?
关注我们的个人公众号吧!
和我们一起走世界!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咏春拳教学,咏春拳教学【图片】习武抱拳礼的学问【形意咏春拳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贴子:
习武抱拳礼的学问
习武“抱拳礼”也有大学问!习武之人都知道“抱拳礼”的外在要求,但并不是所有习武之人都知道“抱拳礼”的内在精神内涵。“抱拳礼”起初是一种武术实践活动中的礼节现象,随着武术实践和理论体系的完善,“抱拳礼”逐渐上升到了文化伦理道德的高度,同时它又是一种理想武术人格的模式,为习武人的精神追求提供了目标和典范。“抱拳礼”要求:并步站立,左手四指伸直并拢向后伸张、大拇指内扣为掌;右手五指卷紧,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关节上为拳。左掌右拳在胸前相抱,两臂撑圆,拳、掌与胸间距离为20~30厘米。“抱拳礼”既表现为外在的行为,是礼貌和礼节,又表现为内在的精神:右手握拳,寓意尚武;左掌大拇指内扣,表示谦虚,虚心向对方请教,永不自大;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和谐统一于一家。一武术“抱拳礼”蕴含着儒学中“和”的思想武术“抱拳礼”所强调的左掌大拇指内扣,是表示谦虚和永不自大以及虚心向对方请教的意思,这很明显是一种与对方和谐交往的方式;“抱拳礼”中两臂屈圆,寓意天下武林和谐统一于一家。武术“抱拳礼”的主要作用,就是用这种“以德统武”、“德武合一”的礼节来制约人的行为,要求与人相处时要真心诚意,彬彬有礼,严于责己,宽以待人,尽量避免武林之中的矛盾激化,使武林整体保持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和”是万物生成的条件,任何一种事物的成功,都是多种因素和谐综合的结果。孔子主张“礼之用,和为贵”,认为和谐是人类社会最理想的原则。从一般来看,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秩序,有序是人类生存的方式、发展的契机。武林之中同样离不开有序和谐的环境,对和谐的追求就是对武术理想境界的追求。因此,在中华武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武术不仅逐渐形成了一整套自己独特的理论、技术、功法,也形成了一套与武术密切相关的道德体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武德。尽管武术门派众多,每个门派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但是武术各家各派都非常注重武德的修炼,注意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处理人际关系时都强调宽厚、容忍,还制定了各自的一套严格的尊师重道、扬善惩恶的戒律规范,如:“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学拳以德行为先”,“以涵养为本”,“善修其身,善正其心,善慎其行,善守其德”,强调习武要“仁爱、守礼、忠诚、信义、谦让、宽厚”,以求人际和谐。所谓的“仁”,实际上强调的是人内在人性的和谐;“礼”强调的是上下关系的和谐;“信”是强调彼此心理联系上的和谐;“忠诚”、“谦让”、“宽厚”是强调集团内部关系的和谐。二武术“抱拳礼”体现了儒学的内外观“抱拳礼”要求“拳”、“掌”在胸前相抱,就是寓意“崇文尚武”、“内外合一”。这两个方面对习武之人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在这种全面发展思想的影响下,武术把练意、练气、练力视为武术练功的三要素,要求“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械的身体运动来练形养神,达到强健体魄、完善人格的目的。传统武术中的气功、八段锦、太极等均强调“身心合一”、“神形兼备”、“形、神、意、气、力”统一。即“以心会意,以意调气,以气促形,以形合神”,“形帅气,气帅形,形随气腾”。所以说:“形神统一内外兼修”,一直是中国武术的宗旨。另外,人们总爱把武术活动纳入伦理道德和文化修养的轨道,认为武术活动是习武者个人的道德、操守、气质、人格以及文化修养的一种表现。武术文化中明确显示出了人应该是身心全面发展的,强调武术活动的参与者应是精神健全、道德完善和体魄强健的全面发展的人,武林高手更被视为善与美和谐统一的典范而受到人们的崇拜。任何一个习武者在习武活动中都应加强自身内在的道德文化修养,培养高尚的情操,锻炼完善的人格,是体用合一,明体达用,内圣外王的统一,这是正统儒学的一贯主张。一个习武之人,如果只是一味地练武而不努力丰富与提高自己的内心境界,即使外在的武功再高,也只不过是一个缺乏文化内涵的“武夫”。在习武的实践过程中,“抱拳礼”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人们,“内外合一,形神兼备”才是练功宗旨。三武术“抱拳礼”体现了儒学“仁”的观念武术“抱拳礼”中左手掩拳寓意崇德、以武会友,左掌四指并拢寓意四海武林团结奋进,充分体现了武者应该尊重对手、相互团结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儒学中“仁”的观念。“仁者,人也”乃是孔子对仁所作的最全面最精确的诠释。其字面意思是说,仁就是要像人那样去生活;进一步具体说,仁就是自觉不懈地追求理想人格,从而超越动物性自然人格的人生实践。简言之,仁就是人的理想人格化。仁即人的理想人格化的具体实践,分为主观修己与客观待人两个方面。主观修己是根本,理想人格化必须从自身做起,但又须与客观济众相结合,以期实现整体社会的理想人格化。“仁”,在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人的全部道德意识,这也是习武者最高层次的品德追求和德行的最高境界。仁的基本含义就是用广博的爱心去爱一切人,仁的核心是悌,要求习武者具有师慈徒孝、兄贤弟恭、朋亲友爱。忠恕则是为人之方,要求习武者忠于师门,更广义的理解,就是要忠于事业、民族和社稷,要与人为善以爱人之心宽恕他人,求及安宁祥和。四武术“抱拳礼”体现了儒学的“勇”的思想“抱拳礼”中右手握拳,寓意尚武,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止戈为武”的思想。汉字的“武”字是军事的统称,是对暴力的文字概括。将“止”和“戈”组合在一起而形成“武”,恰恰表现了古代中国发达的武德哲理。从道德角度来看,“武力”只有以制止、消灭暴力为目的,才是符合道德准则的军事行为。孔子主张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他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文武兼备的人才,他认为治理国家只靠德治,没有武力是不行的,于是提出了“足食足兵”,才能完成一个国家对内对外的职能,才能立于不被别国吞并的危险境地。孔子主张武备,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军事体育的内容,孔子门生武艺高强者就有不少,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是一员猛将。孔子所谓的“仁人”,即“成人”,是指尚礼有德、大智大勇、精熟六艺的完善人。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咏春教程 咏春拳基本功 咏春拳基本功咏春拳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13:39:04 本文行家:
叶问  幸而叶问宗师留有一篇有关咏春派歴史的遗稿。在这篇遗稿里,有关咏春的歴史问题,应算是得到一条明确的线索。叶问宗师遗稿清楚写出:严咏春师祖初学艺于五梅,后归梁氏博俦,并传以该拳,随着梁兰桂而黄华宝、梁二娣、梁赞、陈华顺、叶问。就这一系列的歴史来看,我们再可以归结为:咏春拳始于严咏春,蔗馍褌晼A盛于叶问。  师祖严咏春,原籍广东,因避战乱,举家移居湘西(一说是云贵边境)。业豆腐,师祖慧且美。有豆腐西施之称。为该地土霸所涎,时加调侮。时五枚大师因避清人追捕,暂隐居此小镇,与严父结方外交,目睹斯情,遂时少林藏经阁之拳秘,授于师祖。(据说:藏经阁之拳秘,是集少林各式拳法之精秘而成。)师祖技成,力挫强暴,得以自保。五枚大师临别,嘱师祖将技传于后世,籍以除暴安良,造福社会,师祖恭问该拳名称,大师笑而答之曰:你既名咏春,就将咏春命名此拳可也。师祖后归梁氏博俦,并偕夫返粤。  师祖返粤后,将拳授与夫婿梁博俦。后再由梁氏传拳技于梁兰桂,兰桂好与红船中人来往,故公脚黄华宝和大花面梁二娣,能学得斯拳。而梁赞先生是跟梁二娣学得咏春拳的。但另一种说法,却是梁兰桂、黄华宝、梁二娣和梁赞等人,都是一起在红船由跟梁博俦学得咏春拳。但无论怎样,由梁博俦而至梁赞的一段时间,我们都可以肯定与红船有密切关系,因为在咏春的一套六点半棍,是与红船所流行的一套棍法极为相似,这也可以作为旁证。  梁赞是清代末叶伟大之武术家,当时人仕称他为佛山赞先生。其实赞先生原籍鹤山县古劳。只是世居佛山而矣。赞先生兼坛岐黄,故时在馆中替人治病,他交游甚广,故人缘极佳。赞先生性好武技。初时涉猎甚广,而未能使其满意,自习咏春以后,他即感到咏春拳无论在法度、用力、身型和位置上,无一不是上乘之法,再凭他的武术天才,苦心研究和推广,使咏春拳能在晚清一代,在南中国一带,声名大着。然而,赞先生因药店业缠身,未许他广授门徒,能得其衣砵真传者,仅是陈华顺师公一人而矣。  师公陈华顺,本籍顺德县陈村,他亦世居佛山,华公身裁高大,孔武有力,业找钱之业,故世称为找钱华。华公之找钱业,恰摆在[赞生堂]药店门前,故有缘师事赞先生。华公于赞先生去世后,因要求学咏春拳者日众,遂弃找钱之业,专业授拳。故华公应算是咏春作为职业授拳之始。然而,咏春授拳方法,与别不同,它需要通过长期黐手,个别教练,故未容多教,迫于收费颇昂,遂未为一般阶层人仕所能负担,能学者,仅是经济富裕之王孙公子而矣。当时曾有[少爷拳]之讥。故在一段时期内,未能广泛流传。华公较得意之弟子有:雷汝济、吴仲素、吴小鲁、叶问及其子陈汝棉等人。  要将咏春一派推广,应推叶问宗师,叶氏世居佛山,是佛山著名之名门望族之一,[桑园叶]在佛山无人不识。桑园位于佛山市心,即现今之福贵路。祖居占地甚广,纵横街巷,广厦相达,尽是祖产。当时师公陈华顺,只是租用祖祠授拳,故叶问有缘得师与华公,叶问七岁,即随华公学拳,六年后,华公仙逝,弥留之际,对吴仲素云:问聪且慧,根基甚好,惜为师未能完其所学,汝要代师将他教好,又勉叶问曰:汝天份特高,今后应跟师兄勤练,将来为咏春扬名于后世,叶问谨记师训,再勤力跟吴仲素苦学,怱怱又过了三年。  问公十六岁,赖姊夫庞氏之肋,来香港就读于圣士提反,得同学介绍,认识梁赞先生次子梁碧,梁碧文质彬彬,深得乃父衣砵真传外,道德、学问修养极佳,时人称之曰先生碧。问公随碧再行修练三年,尽得其学,问公对碧,最为推崇,他曾云:除在功夫之奥参透之外,最重要的,还是学到先生碧一套做人之道理。  一九四九年,叶问宗师避居香港,得友好李民世伯介绍,在九龙港九饭店职工总会教授咏春拳,时门下弟子有梁相、骆耀、徐尚田、招允、卢文锦......等人,后而在海坛街、利达街、李郑屋邨、青山道兴业大厦......等多处地方授徒,廿年多来,对咏春改善推广,使咏春一脉,在香港、台湾得以发扬光大,而在世界各地:美、加、英、澳、欧陆及非洲名地,也是声名大着。  咏春拳的歴史是:[起于严咏春衍于梁赞,盛于叶问。]
参考资料:
百科的文章(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于。
从小学习武术,希望和大家分享咏春拳的历史以及发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咏春拳教学视频全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