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新城区可能搬迁上有条龙 问道于居哪有1到13章

第一章 巨龙?巨龙!
第一章 巨龙?巨龙!
&热门推荐:
&&&&一秒记住【笔趣阁中文网】,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靠在粗壮的树干上,看了眼旁边的一堆骨头和内脏,燕山打了个饱嗝,从嗓子眼里蹦出几粒火星,风一吹,就没了。
&&&&他在回味,回味刚才那顿虽然没有加任何佐料,但烤的恰到好处的牛肉的味道。
&&&&在这半分人烟也无的大山里呆了快俩月,受环境所迫,原来长期在家里都是一个人吃方便面或者叫外卖的他,烧烤技术总算是稍微好了一点,最起码今天烤出来的肉没有太生而带着血丝无法下咽,也没有变成黑漆漆的焦炭,让他闻都不想闻。
&&&&可惜,只有六成饱。
&&&&燕山咂咂嘴,灵巧的舌头舔出牙齿缝间的肉,这一点肉他也是不愿意放过的,这两个月的经历告诉他,在野外没有什么比吃的更重要。
&&&&盯着那堆自己目前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成美味的野牛残骸,燕山用爪子挠了挠肚皮,想想还是站起来,走过去,深吸一口气。他平生最讨厌虫子,自然不想有讨人厌的蛆虫在这些尸骸上滋生,那太恶心了。
&&&&“呼&&”
&&&&一声暴响,长长地火焰流从他嘴里喷出,瞬间覆盖了地上的野牛尸骸。高燃烧性的液体会附着持续燃烧,直到把土下面的草根都烧没了为止。
&&&&甩甩尾巴,走开,待了一会儿,确认自己喷出的火不会造成森林火灾之后,燕山决定打算今天再去那个村子看看。
&&&&想到就去做,缓了缓劲,由于刚进食完毕,还没消化完毕,体重增加了不少,所以他不急不缓地挪到这小山顶部的边缘,看着下面不甚陡峭的山坡,燕山甩甩尾巴,从两条后腿直立的姿态,转为四肢伏地,同时把翅膀微微收拢,以减小阻力便于他冲刺。
&&&&一,二,三,走你的!
&&&&有力的后腿一蹬,巨大的黑色飞行种生物猛地以五十公里的时速冲了出去。只往下跑出很短一段距离,获得足够速度的燕山猛地张开了翅膀!
&&&&近十米的翼展,瞬间在地面上投下一片骇人的阴影。
&&&&燕山熟稔地借助势能俯冲了一段距离,速度已经超过了二百公里每小时,迎面扑来的强风都被乳白色眼睑挡下,不然他眼睛都睁不开。
&&&&然后,爬升。
&&&&不管经历了多少次,飞行带给燕山的刺激都没有半分减少,他亢奋地一拍翅膀,瞬间从面前山头的一棵树顶掠过。
&&&&“昂&&!!!”
&&&&一声长啸扩散开去,地面上听到这声音的动物,不管是肉食性还是草食性,尽皆惊恐地狼奔豚突,有洞的钻洞,没洞的跳水,没有任何一个还敢留在原地。
&&&&万兽奔逃也不过如此了。
&&&&飞在五百米低空的燕山满意地晃了晃自己狰狞的大脑袋,他喜欢这样的恶作剧,不管玩了多少次,都和飞行一样,不会让他有任何厌倦。
&&&&看,他就是这地界的扛把子。唔,或许叫百兽之王能准确一点。
&&&&那村子离这儿不远,他估算也就十几公里的距离,用飞的过去,没一会儿就到了。
&&&&一边爬升,一边看着身下的风景,比老鹰还强悍得多的视力足以让他在千米高空看清地面野牛身上的牛虻,也不怕看漏了什么。
&&&&很快,到地儿了。
&&&&这是个坐落在山脚的小村庄,背靠大山,一条小溪从村前流过,村子里的建筑大都是土房子,屋顶盖着干茅草,和他小时候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的时候住的房子差不多。
&&&&村外有田,旱田水田都有,其间有人忙碌。村里的男人大多剪着短发,穿粗布衣裳,女人也有,同样的下地劳作,但不管男女皆面有菜色,一副营养不良的模样。挺像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农民。
&&&&就是一副典型的中国式农村的景象。
&&&&燕山上一次来这儿是三天之前。在深山里同飞禽走兽为伍两个月,尽管自己都不再是人了,可灵魂没变,社会性这种意识根本的东西是不会那么容易磨灭的,他仍旧渴望和人交流。
&&&&他想知道自己在哪儿,再问问现在是什么年代。
&&&&只不过他当时还是按捺住了冲下去的欲望,毕竟他现在这副尊容,还没降落估计就先把人吓跑了。
&&&&身长不算尾巴有三米多,翼展近十米,四肢都长着利爪,狰狞地三角形脑袋,满嘴獠牙,一身鳞片漆黑…;…;怎么看都是都是西方人嘴里那种能止小儿夜啼的恶龙。
&&&&燕山不知道自己怎么一觉醒来就由灵长类变成了只长翅膀的大蜥蜴,这让他无比不爽。
&&&&m看正版章Gv节●上酷O¤匠网c
&&&&虽然有翅膀能飞,虽然爪子灵巧不输给人手,虽然可以喷火不用担心茹毛饮血,虽然粗壮有力的后腿能让他人立而起不必真的像只蜥蜴一样爬着走…;…;
&&&&但不爽就是不爽啊!
&&&&在煎熬中过了几天,他还是忍不住飞了过来。
&&&&他对自己说:不下去,就看看。
&&&&黑龙个头很大,但在千米以上就变得不是那么显眼了,尤其是今天空气能见度不是很好。地上有人偶尔瞥见的,都只会把他当做怪鸟。
&&&&他也不怕被人看到,真要有什么,往大山里一钻就是。
&&&&就这么淡定地悠哉悠哉地在天上转悠来转悠去,一直到夕阳西下,才感觉到肚子饿的燕山将翅翼后掠,嗖地像一枚炮弹冲进群山。
&&&&他需要猎食。
&&&&等到了晚上,村子里的人都回屋了。黑龙下了地,嘴里叼着条烤得香喷喷的牛后腿当夜宵,鬼鬼祟祟地往村子摸过来。
&&&&他这样的大家伙搞潜行还真的是很喜感的一件事。
&&&&龙爪踩在松软的泥土上没有任何声音,燕山小心翼翼地凑到一户人家的窗下。这家人还没睡,点着黯淡的煤油灯在说着什么。他认真的听了会儿,得出一好一坏两个答案。
&&&&好的是他确定了自己还在中国境内,里面交谈的人说的是汉语方言,大多数他听不懂,但某些词汇还是能明白。
&&&&坏的就是…;…;他好像从哪些能听懂的词汇里,知道了些什么不得了的。
&&&&比如红军…;…;比如…;…;井冈山…;…;
&&&&Whatthefuck?!
&&&&手机用户请浏览m.biqugezw.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井冈山上的两个土匪:一个被毛泽东下令枪毙,一个有幸活到了73岁井冈山上的两个土匪:一个被毛泽东下令枪毙,一个有幸活到了73岁周吴郑王历史论百家号井冈山上的两个土匪:一个被毛泽东下令枪毙,一个有幸活到了73岁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自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后,地位就逐渐显现出来了,而且,凭借着百姓们和抗日英雄的共同努力,井冈山的生活越来越好,但是,武装割据必然受到当地“地头蛇”的阻拦,而在井冈山上,就有两个土匪,是毛泽东的“眼中钉肉中刺”,那么,到底是哪两个人呢?第一个是大名鼎鼎的肖家璧。依靠家中的丰厚资产,回乡揽政,交结官府,自拥武装,做个称霸山乡的土皇帝。他回到大坑后,先是运动一班乡绅,当上了大坑乡保卫团团总,在此基础上广置枪弹,招揽团丁,发展到拥枪上百,又把遂川县靖卫团团总一职揽到了手。在遂川,他搅起了屠杀共产党人的血雨腥风,使得中共遂川县党组织在本县立脚不住,负责人陈正人等逃到万安藏匿避难。后来,曾多次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偷袭,毛泽东对这个人是恨之入骨,曾经说:“肖家璧真是可恶,这时候趁虚打劫,工农革命军差一点毁在他手里,看来我们要在井冈山立脚扎根,得提防这条恶狗!”肖家璧不仅是恶贯满盈的土匪,更是危害革命的国民党恶犬,在革命区,他协助推行“经济封锁、军事进攻,政治分化”三者并进的行动,指挥靖卫团对红色区域实行残酷的烧杀抢掠,尤其是1930年,井冈山失守,肖家璧占领了此地,展开了疯狂的屠杀活动,不只是革命烈士,连普通百姓也不放过,被当地人称为“肖屠夫”。在建国之后,毛泽东第一个下达的枪决命令就是针对肖家璧,此为毛泽东的第一个死敌!第二个是罗克绍,1950年,毛泽东忽然从桌上拿起毛笔,在信笺上拟写了一份发给湖南省人民政府的电报,电文如下:湖南省人民政府,着即查明茶陵罗克绍此人是否在?在之从速逮捕。到底这个罗克绍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被毛泽东惦记到现在呢?原来,罗克绍是茶陵县江口乡人,他嫖赌逍遥,结交狐朋狗党,组建茶陵县十八团(团的建制等于区)团防局,自任团总,与井冈山红军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对战,1928年1月,已经成为国民党茶陵县“义勇队”总队长的罗克绍,带着其部袭击茶陵县尧水区工农兵政府,将区农民自卫队队长尹子斌等多人抓捕后杀害,随后,更是杀害了苏维埃干部19人,造成了一次大血案。毛泽东愤恨地插话说:“在井冈山有两条大地头蛇,东边有肖家璧,西边有罗克绍,不把他们打掉,我们是不得安宁的。”后来,革命成功之后,罗克绍开始到处东躲西藏,直到了1951年,才被抓获,这时候,他已经是73岁的高龄了,隐藏在江口乡小学当教师,这样的人不铲除了,相信毛主席都睡不安稳!这两人就是井冈山上大名鼎鼎的土匪,每一个都是恶贯满盈,他们的下场远远比不上烦的错误,说起来,让人不齿!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周吴郑王历史论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没有历史,就没有今天,你敢说你了解历史吗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井冈山上的黄埔军校生
我的图书馆
井冈山上的黄埔军校生
&王旭宽在《41黄埔军校生井冈山时为党员:有人封帅有人叛逃》一文中考证了井冈山时期黄埔军校学生的名单以及他们各自的表现和最终的命运。&&& 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黄埔军校生&&& 王旭宽根据现有史料考证,整理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黄埔军校生名单,共有41人,他们是:卢德铭、张子清、余洒度、苏先俊、伍中豪、徐彦刚、陈浩、陈毅安、张宗逊、谭希林、陈龙鹤(朝鲜人)、范树德、曾士峨、游雪程、刘型、王良、陈伯钧、吕赤、徐恕、黄子吉、王尔琢、王展程、朱云卿、杨至成、刘之至、林彪、唐天际、戴诚本、肖劲、朱舍我、段辉唐、袁崇全、陈东日、邝鄘、李天柱、陈俊、曹福昌、刘铁超、资秉谦、邓萍、贺国中等。&&& 此外,参加过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以下简称“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但没有上井冈山的黄埔军校生还有钟文璋(黄埔二期,秋收起义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秋收起义后失散)、陈树华(又名陈明义,黄埔四期,秋收起义时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参谋处长,因负伤脱队失去组织联系,后加入国民党)、李腾芳(湖南永兴县人,黄埔四期,湘南暴动时在耒阳牺牲)、黄瓒(黄埔四期,秋收起义时在金坪阻击战中牺牲)等。&&&&&&&&&&&&&&&&井冈山斗争时期黄埔军校生的来源&&& 王旭宽进一步考察了井冈山斗争时期黄埔军校生的来源,认为来源主要有三批,分别是:&&&&第一批也是最早一批:来自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安家井冈山,部队中黄埔军校生包括卢德铭、张子清、余洒度、苏先俊、陈浩、伍中豪、徐彦刚、陈毅安、张宗逊、谭希林、陈龙鹤、范树德、曾士峨、游雪程、刘型、王良、陈伯钧、吕赤、徐恕、黄子吉等20人,占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黄埔军校生的近半数。&&&&&&&&&&& &&& 第二批:来自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起义的部队,包括王尔琢、王展程、朱云卿、杨至成、刘之至、林彪、唐天际、戴诚本、肖劲、朱舍我、段辉唐、袁崇全、陈东日、邝鄘、李天柱、陈俊、曹福昌、刘铁超、资秉谦等19人。&&&&&&&&&&&&&&& 第三批:来自平江起义后彭德怀、滕代远率领转战到井冈山的红五军部队,包括邓萍、贺国中2人。&&&&&&&&&&& &&& 从毕业的时间来看,黄埔一期的有王尔琢、张子清、陈浩、袁崇全4人;黄埔二期的有卢德铭、余洒度、邝鄘3人;黄埔三期的有苏先俊、朱云卿、刘之至、肖劲、陈东日、刘铁超6人;黄埔四期的人数最多,有伍中豪、陈毅安、范树德、吕赤、徐恕、黄子吉、王展程、林彪、唐天际、李天柱、陈俊、曹福昌、资秉谦13人;黄埔五期的有张宗逊、陈龙鹤、杨至成、贺国中4人;黄埔六期的有谭希林。从校址来看,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有徐彦刚、游雪程、刘型、王良、陈伯钧、邓萍6人;黄埔军校长沙分校的有曾士峨。此外,根据一些老同志回忆,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但无法确定来自哪一期或哪个分校的黄埔军校生还有戴诚本、朱舍我、段辉唐等。&井冈山斗争时期牺牲的黄埔军校生&&&&王旭宽考证出井冈山斗争中牺牲的黄埔军校学生名单,他们是:&&&&卢德铭,是经孙中山亲自面试而入黄埔二期的高材生。在北伐战争中,由于作战勇敢,卢德铭先后升任独立团第一营营长、第七十三团参谋长、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即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前往南昌参加起义。因南昌起义部队已南下,遂率警卫团进驻修水县城。9月9日,卢德铭率警卫团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并任起义部队总指挥。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在萍乡芦溪遭到国民党军的袭击,卢德铭为了掩护部队撤退而牺牲,年仅22岁。&&&&&&&&&&& &&& 张子清,曾任黄埔军校第三分校教官、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副营长。1927年,随警卫团参加秋收起义,来到井冈山。朱毛会师后,秋收起义部队及井冈山王佐、袁文才部改编为十一师,张子清任师长兼三十一团团长。在策应朱德部队上井冈山时受伤,后住进小井红军医院。因伤重不治,1930年5月病逝于江西永新。&&&&&&&&&&& &&& 王尔琢,曾任北伐军代师长,参加了南昌起义。起义军南下时,王尔琢率部随朱德在三河坝留守。起义失败后,与陈毅协助朱德收集起义军余部,转战湘粤赣,后与朱德、陈毅发动湘南起义,率部队上井冈山,曾任红四军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1928年“八月失败”后,从湘南回井冈山途中,因想追回被叛徒带走的队伍而倒在叛徒袁崇全的枪口下,年仅25岁。&&&&&&&&&&& &&& 吕赤,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八连连长。三湾改编时任军官队队长。随军上井冈山后,任工农革命军教导队大队长。1928年2月在井冈山因手枪走火牺牲。&&&&&&&&&&& &&& 肖劲,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后跟随朱德上井冈山,担任二十八团三营营长。日,在龙源口战斗中,攻打老七溪岭时冲锋在最前面,不幸被流弹击中腹部,肠子都流了出来。但肖劲捂住伤口,将肠子塞回腹腔内,撕下一条袖子裹住腹部,率部继续冲锋,壮烈牺牲。&&&&&&&&&&& &&& 资秉谦,湘南起义后跟随朱德上井冈山。朱毛会师后担任红军连长。日,在龙源口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献身。&&&&&&&&&&& &&& 王展程,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1928年4月随朱德上井冈山。朱毛会师后,任红四军二十八团参谋长。在第二次反“进剿”中,王展程协助团长王尔琢率二十八团先后取得了五斗江战斗、七溪岭战斗和龙源口战斗的胜利,并在龙源口战斗中负伤。“八月失败”后,王展程协助王尔琢在崇义思顺圩追劝叛徒袁崇全时负重伤。回井冈山后,在小井红军医院治疗,伤未痊愈又重返前线。1928年1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第四、第五纵队上井冈山与红四军胜利会师,王展程调红五军教导队任军事教员。1929年1月,红四军、红五军混编后,王展程随彭德怀部留守井冈山,并任军部参谋长。第三次反“进剿”失利后,王展程随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突围。在遂川县大汾圩遭到敌军伏击,伤亡很大,整个部队被打散,王展程夫妇也与红五军失去联系。在湘赣边界小镇戴家埔被地主武装“挨户团”抓获,惨遭杀害。&&&&&&&&&&& &&& 贺国中,日,与彭德怀、滕代远一起组织领导了平江起义,担任红五军军委委员兼第七团副团长。之后,历任红五军第七团党代表、第四纵队司令员等职。1928年12月,随红五军艰难转战,打破鄂赣两省敌人的“堵剿”,与红四军在井冈山胜利会师。1929年6月下旬,湘赣边界特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决定攻取安福县城。贺国中冒着枪林弹雨,率部强攻,在靠近敌阵地的一个小山头时,不幸头部中弹,英勇牺牲,年仅25岁。&&&&&&&&&&& &&& 刘之至,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七师参谋长,4月随朱德上井冈山。5月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第三十团团长,6月任二十九团参谋长。1929年1月,红四军下山前夕,刘之至调到红五军,协助彭德怀留守井冈山。6月,任红五军参谋长。7月,在攻打安福县城的战斗中,英勇牺牲。&&&&&&&&&&& &&& 邝鄘,1922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在北大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毕业后,留军校政治部宣传科工作,参加了北伐战争,并创作了《北伐军军歌》。北伐军攻克武汉后,调叶挺部任营长。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随南昌起义余部进入湘南,参加湘南起义,4月底转战井冈山。5月4日,朱毛会师宁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邝鄘任十二师三十四团团长。5月下旬,三十四团组成工农红军第一路游击队,回耒阳开辟游击根据地,邝鄘任司令员。6月5日,不幸被捕后遇害于耒阳仁义圩,时年31岁。&&&&&&&&&&& &&& 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黄埔军校生中,有半数以上血染沙场。其他的还有:
1929年10月在长沙识字岭被杀害的红四军三十五团副团长曹福昌,1930年3月在攻打澄江战斗中牺牲的陈俊,
1930年5月在率部攻打江西瑞昌城中弹牺牲的游雪程,
日在进攻长沙战斗中牺牲的陈毅安,
1930年9月在兴国高兴圩战斗中牺牲的曾士峨,
1930年10月在安福献身的三十一团团长伍中豪,
1931年5月在东固红军医院被国民党特务残忍杀害的朱云卿,
1932年4月在攻打漳州中牺牲的陈龙鹤,
1932年6月在福建武平大禾圩遭敌阻击牺牲的王良,
1935年1月在指挥部队攻打遵义城中牺牲的邓萍,
1935年6月在赣南一次突围战斗中牺牲的李天柱,
1935年在江西靖安牺牲的徐彦刚等。井冈山斗争时期叛逃的黄埔军校生&&&&在井冈山艰苦的斗争环境下,也有少数黄埔败类经不起考验,脱离革命,甚至为了贪图高官厚禄,把枪口对准了自己的同志、同学。王旭宽整理的叛逃者名单如下:&&&&&&&&&&& &&& 余洒度,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曾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6月,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副团长兼第一营营长。同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秋收起义后,在文家市会议上,仍坚持“取浏阳直攻长沙”。意见被否决后,跟随毛泽东到达井冈山。10月中旬,在湖南酃县(今炎陵县)水口脱逃部队,到湖南省委报告工作。1929年10月辗转来到上海,对革命逐渐产生了悲观失望情绪,最后发展到脱离党组织,参加了谭平山、章伯钧等人组织的中华革命党。1931年11月,在上海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余洒度表示愿意“悔过自新”,投靠了蒋介石。1933年,被委任为国民党军第六十一军政训处少将处长。为了满足自己奢侈的生活,余洒度利用职权,走私并贩卖毒品。由于分赃不均,引起同伙不满,导致事情败露,被押往南京,蒋介石亲自下令枪决。&&&&&&&&&&& &&& 苏先俊,北伐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秋收起义失利后,在文家市会议上,支持师长余洒度“取浏阳直攻长沙”。意见被否决后,跟随毛泽东到达井冈山。10月中旬,在湖南酃县水口脱逃部队,到湖南省委汇报工作。1928年1月,在岳阳被捕叛变,出卖湖南省委领导人郭亮,导致郭亮被捕牺牲。1930年7月,红三军团攻占长沙,苏先俊被处决。&&&&&&&&&&& &&& 陈浩,黄埔一期;徐恕、黄子吉,黄埔四期。陈浩、徐恕、黄子吉,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分别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副团长、一营营长。1927年12月,在湖南茶陵湖口,因丧失革命信念,陈浩、徐恕、黄子吉与参谋长韩庄剑阴谋叛变投敌,企图将工农革命军的一个营拉向国民党方鼎英的部队。一营党代表宛希先发现他们的图谋后,紧急派人送信到茅坪告诉毛泽东。毛泽东接信后,不顾脚疾,带领一个排星夜兼程赶到湖口,揭穿了陈浩、徐恕、黄子吉等人的阴谋,下令逮捕了陈浩、韩庄剑、徐恕、黄子吉等人。日,工农革命军在宁冈县砻市召开大会,毛泽东列举了陈浩等人叛变投敌的罪行,下令处决了叛徒陈浩、韩庄剑、徐恕、黄子吉。&&&&&&&&&&& &&& 袁崇全,湘南起义后随朱德上井冈山。1928年5月,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二十八团二营营长。1928年7月下旬,红四军二十八团、二十九团兵败湖南郴州,二十九团几乎全军覆没。毛泽东得到消息后,亲率三十一团三营到湘南出迎二十八团返回井冈山。在返回井冈山的途中,袁崇全率二营和军部机枪连打前卫。因不愿意再回井冈山过艰苦的生活,袁崇全早有反叛之心,一直在寻找机会要率二营和军部机枪连投靠赣敌独立七师刘士毅部。8月25日,部队到达崇义新地圩,袁崇全突然改变行军路线,伙同副营长准备向敌刘士毅部投降。得到消息后,朱德、陈毅、王尔琢等人商量对策。朱德主张派部队把袁崇全打回来,王尔琢认为可以追回来,并主动请缨带二十八团一营前去追赶袁崇全。王尔琢和袁崇全是湖南老乡,又是黄埔一期学生第一队第二分队同学。于是,朱德、陈毅同意王尔琢率二十八团一营去将袁崇全追回来。王尔琢追到崇义袁崇全驻地,不顾危险,喊话劝说袁崇全带领部队回去。泯灭人性的袁崇全竟然手持双抢,躲在暗处对没有防备的王尔琢连开数枪。王尔琢当场中弹牺牲。袁崇全只带了几个人深夜逃走,投靠了赣敌刘士毅部。日,红四军攻克遂川县城,在激战中击毙了叛徒袁崇全。&&&&&&&&&&& &&& 范树德,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夏任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少校副团长兼辎重队队长。1927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军法处长。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辎重队队长。朱毛会师后不久,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成立,任军部军需处长。1930年6月,红一军团成立,任红一军团第六军第二纵队辎重队队长、红三军军需处长。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任中革军委总经理部部长。1932年9月,总经理部改称总供给部,仍担任总供给部部长,并兼任中央军区供给部部长。1933年,调任中革军委总参谋部第四局局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后勤保障的组织领导工作。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任中央军区供给部副部长,后改任赣南军区参谋长。1935年春,任湘粤赣游击队支队参谋长,在湘南遭敌袭击受伤后脱离革命队伍,到国民党军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捕入狱。1975年3月特赦获释,随子迁往桂林居住。曾任桂林市政协委员。1989年病故。&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黄埔军校生解放后授衔情况&&&&王旭宽文章指出:参加过井冈山斗争的黄埔军校生解放后幸存的只有8人,他们是林彪、杨至成、张宗逊、陈伯钧、唐天际、谭希林、刘型、范树德。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时,林彪、杨至成、张宗逊、陈伯钧、唐天际、谭希林等人被授予了中将以上军衔。&&&&&&&&&&&&&&& 林彪,湖北黄冈人,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界。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1929年1月随红四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后,曾任红一军团军团长、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校长。参加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日乘飞机叛逃,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地区机毁身亡。&&&&&&&&&&& &&& 陈伯钧,四川达县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担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三营第八连一排排长。曾奉毛泽东之命,参加改造袁文才部。朱毛会师后,曾任红四军一营一连连长。在此期间,陈伯钧率一连参加了攻打黄坳、五斗江、七溪岭、永新县城等战斗。在永新北乡阻敌战中,陈伯钧英勇战斗,身负重伤,被送回井冈山治疗。1929年1月,红四军向赣南出击,陈伯钧留在井冈山养伤,并协助红五军守山。1月下旬,被国民党军搜捕,押往吉安监狱,关了5个多月,后被党组织营救出狱。后担任红六军第一纵队参谋长、红五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日在北京逝世。&&&&&&&&&&& &&& 杨至成,贵州三穗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南昌起义和湘南起义。1928年4月下旬,朱毛会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二十八团一营连长,后调任井冈山留守处主任。1929年1月随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后,任红十二军副官长,后任红军大学校务部部长、红军总兵站站长、中革军委总供给部部长兼政委。参加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日在北京逝世。&&&&&&&&&&& &&& 张宗逊,陕西渭南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和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参谋连长。1928年4月下旬,朱毛会师后,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三十一团二连连长,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1929年1月随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后,先后任红四军第三纵队九支队支队长、红十二军代参谋长、红十二军第三十六师师长等职。1935年起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参谋长、红军大学参谋长。参加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日在北京逝世。&&&&&&&&&&& &&& 唐天际,湖南安仁人,1925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后跟随朱德上井冈山,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二十八团二连、三营党代表。同年9月调任湘南游击大队大队长、中共湘南特委副书记。1930年春起,任红二十二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六十六师师长。1931年后历任红四军参谋处参谋、红五军团四十师政委、红十五军政治部副主任、红三军团五师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日在北京逝世。&&&&&&&&&&&&&&& 谭希林,湖南望城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二连连长。红四军成立后,先后任第三十一团一营副营长、代营长。1929年春任红四军军部特务支队支队长,8月兼任闽西红军学校教育长,11月调任闽西红军指挥部参谋长。1930年后,历任红二十一军参谋长、代军长,军委警卫团团长等职。参加了长征。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日在北京逝世。&&&&&&&&&&& &&& 刘型,江西萍乡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习。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秋收起义,曾任红四军连党代表,参加了黄洋界保卫战,1929年1月随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历任红十二军团政委、师政委,红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长征。新中国成立后,因转入地方工作,没有被授予军衔。历任中共湖南省委秘书长、北京地质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农垦部副部长、农林部顾问等职。日在北京逝世。
[1]范树德,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作的创始人。1907年农历二月生于河北省无极县东朱村一个农民家庭。1922年考入保定河北省立第二师范,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因号召声援上海“五卅惨案”运动和各种革命活动,被反动当局开除,后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10月毕业到叶挺独立团任连指导员,辎重队会计、队副,曾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9月,随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四集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俗称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等部参加了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当年9月29日,毛泽东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对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范树德所在团改编位“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步兵第一团,范任团副兼辎重队队长及供给主任,由毛泽东同志率领上了井岗山。1928年4月下旬,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来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合,两部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范树德任军需处处长,成为红军的最高后勤领导。军需处下设财政科、会计科、粮食科、被服厂、粮库、运输队、造币厂等机构,在物资极端困难情况下,千方百计保障了红军战士的生活合作战需要。
为了解决井冈山上的吃粮问题,1928年10月,军队开展了挑粮上山活动,广大指战员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朱德军长也要亲自下山挑粮。他找到范树德说:“你给我准备一根扁担吧。”范树德便到驻地村庄用一个铜元向老乡买了一根毛竹,削成两根扁担,一根自用,一根送给朱德,在送给朱德的扁担上,他用毛笔写了八个字:“朱德扁担 不准乱拿。”从此,朱德用这根扁担和大家一起往返60里路,去山下的宁冈县佰露村一带挑粮,留下了朱德扁担的故事。
1929年1月范树德随毛泽东、朱德离开井冈山先后开赴赣南闽西建立中央苏区,1930年春,范树德任红三军(军长黄公略)军需处长,6月任红三军参谋长,参加了自日至日第一次反“围剿”战役,消灭了国民党伪18师、50师、13师等,活捉了伪师长张辉瓒。毛泽东在 词中写到“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反围剿胜利后,1931年5月,范调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总参某长刘伯承)经理部部长兼总兵站部总站长。1931年11月,中央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在瑞金成立。随之,新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命委”)组成,下设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经理部、总军医处。范树德任总经理部部长,对我军后勤建设多有建树,在筹集军粮、保障供给等后勤工作中颇有贡献。1932年9月,总经理部改称军委总供给部,范树德仍任部长。他在此岗位上组织了中央红军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战斗的后勤保障。
1934年8月,范树德到宁化、清流县一带,负责筹集军粮约五万担,到江西石城县一带,充实军队主食。10月初完成任务回瑞金时,参加长征的红军队伍已由长汀、瑞金陆续出发,这时范在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红色总医院治疗严重痧眼病。10月仍任中央供给部长,中央红军长征后,范树德留在中央苏区,担任湘粤赣游击支队参谋长等职,1935年四月下旬,范带领第二中队长李汉兴等40余人,在汝城一带打游击,拂晓和敌人遭遇,范因受伤被俘。
1935年11月范树德被国民党关押数月后,被任命为军委会武昌行营总务处少校服务员等职。1938年国民党重庆行营主任顾祝同调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长官,范树德即被调任该部副官处第二课(管理课)少校副官,1939年担任中校参谋主任。1941年调任三战区干训团总务组上校组长,同年加入国民党。1945年9月日军投降,范任长官部受降日军第一接管组上校副组长,接受日军武器、军用品等。后任日军俘虏管理所上校所长,1946年12月底调任郑州绥靖公署第二处少将副处长。1948年8月弃职,1949年5月到了桂林,后从事小商小贩和参加零星体力劳动。日被桂林市公安局逮捕,先后在开封、西安监狱关押改造。
日在西安战犯管理所获特赦释放被安排为桂林市政协工作人员,1980年为桂林市政协委员,1986年3月病逝。
毕业后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加第一、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
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科员、宣传队长,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排、连长。
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暴动,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
同年9月任第一军第一师参谋长,兼第一团团长。率部从修水向长寿街进军,路过金坪时遭叛军邱国轩部伏击失踪。
创造了红军作战的精华——避大路择小径堵截敌军的作战方略,巩固和发展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活捉瑞金“土霸王”钟建标,全歼了当地反动靖卫团武装,肃清瑞金中央领导机关所在地的国民党反动地方武装势力,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赣南、闽西连成一片。
历任国民革命军左翼总指挥部宣传队队长、赣西红军第三纵队长、江西省红军独立第三团团长、红六军参谋长、赣西南特委委员、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红二十军军长,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红三十五军军长、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三师师长等。
日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耒阳县导子乡芷江村的一个佃农家里。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决心让其读书,希望他成才。7岁入私塾启蒙,两年后进入初级小学堂读书。12岁那年,父母双亡,生活更加艰难,幸得哥哥及亲朋资助,考入耒阳县杜陵高等小学(杜陵书院)就读。小学毕业后,回到家中务农。
1920年,刘铁超经同学帮助,谋得水上警察的差使。后来,到湘军总司令部任军需官。其间,军阀割据,你争我夺,混战不止,刘铁超感到军阀部队不是久留之地。随后考入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即位于衡阳的湖南三师)。
1924年毕业于湖南省立三师,旋即投考黄埔军校。
1925年1月,被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录取,入校后,他刻苦钻研军事知识和技术,且得同乡、共产党员徐康、段子中的帮助,思想日趋进步。在军校参加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活动,被推为执行干事。他善于演讲,多次在一些场合宣传黄埔军校精神,博得了广州市民的赞誉。在学习期间,刘铁超军事技术过硬,曾获同期1000多学员参加的步枪射击竞赛第三名。同年6月,他作为学生兵参加了平息滇、桂军阀叛乱的战斗。10月,他又参加了第二次讨伐陈炯明的东征。
1926年1月,他以“最优等”成绩毕业,留在军校任教于第四期政治科,任第四期政治科大队学生区队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刘铁超调任国民革命军左翼总指挥部宣传队队长。北伐途中,他积极开展宣传鼓动工作,并卓有成效。他随北伐军到达武汉后,被编入第二方面军军官教育团。
日,汪精卫集团公开叛变后,刘铁超随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党支部书记陈毅转赴江西,准备参加南昌起义。因中途受阻,未能按时赶上,于是在陈毅带领下,循着南昌起义军的足迹,向南追赶起义部队。8月上旬,在抚州赶上了南昌起义部队。起义军南下广东严重受挫后,刘铁超又随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余部,转战于闽赣粤湘边,并于1928年1月返回家乡,参加了著名的湘南起义。同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起义部队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部胜利会师后,成立红四军,刘铁超便在红四军工作,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斗争。
1929年初在中共赣西特委军委工作,参加领导地方红军开展游击活动。1929年3月,以吉水、吉安、安福等地游击队组建起来的赣西第三纵队,急需一名得力的军事干部去领导。应中共江西省委要求,刘铁超奉调赣西红军第三纵队工作。代表特委处理原纵队长杨云卿(木易)叛变问题,撤销罗万的党代表职务,改由李湘舫担任,柯武东任纵队长,他任纵队领导。10月下旬,第三纵队改编为江西省红军独立第三团,柯武东任团长,他任团部领导。按照中共赣西特委制定的“攻取吉安”的行动计划,刘铁超率独立第三团投入了第一次攻打吉安城的战斗。独立三团与红五军第四纵队相配合,准备攻打福枫田之敌。11月21日队伍到达桐树坪,22日向螺子山推进。就在此时,赣西敌军乘虚而入,对万安苏区形成包围之势。刘铁超指挥部队,在固江奋力反击,击溃了敌军的疯狂进攻,并缴获步枪10余支,子弹数箱。12月10日,刘铁超率独立第三团与独立第二团联合攻击峡江,在赫里与敌人一个营展开激战,毙俘敌人200多人,缴枪130多支。随后,独立第二、第三团乘胜攻击吉水埠田之敌,激战7小时,敌死伤120余人,残敌退回吉安城。尔后,独立第三团又在三曲滩,袁州等地击败敌人。在刘铁超指挥下,独立第三团在一个半月内,连续取得了八次战斗的胜利,表现突出的军事才干。
1930年1月,红三团编入新成立的红六军,在任红六军参谋长。日,红五军军委、赣西特委和湘赣边特委在遂川召开联席会议,决定将赣西特委和湘赣边特委合并为赣西南特委,同时将独立第二、三、四、五团组成红六军,刘铁超调离部队,任赣西南特委委员,参加赣西南特委工作。从2月起,同刘士奇、曾山创建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在巩固革命政权、开展土地革命和建立地方武装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6月,根据中共中央在全国苏代会上关于“将地方武装编为正规红军”的指令,赣西南特委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将赣西南赤卫军和赣西南红军第四、十一、二十、三十等纵队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7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军在吉安县陂头村正式宣布成立,刘铁超出任红二十军军长。8月,率全军参加第八次攻打吉安城的战斗,指挥部队在高沙歼国民军一个团。吉安城扼赣江咽喉,北上南昌,南达赣州,江西省长鲁涤平一直派重兵把守。为了攻下吉安,红二十军进行了紧张的战前准备,并在石城打败敌军赖世琮部。8月25日,在赣西南特委调集的2万“精勇工农”配合下,红二十军打响了攻打吉安的前哨战。刘铁超身先士卒,指挥部队在吉安城西南郊歼敌一个营,击溃敌一个团,俘敌400多人,缴枪400余支,迫使敌军退守吉安城内。9月5日,红军对吉安发起总攻击。刘铁超率红二十军向真君山迅猛推进。不料此地敌军重兵把守,工事坚固,红二十军打得十分艰苦。在久攻未克的情况下,刘铁超按特委决定,率部撤出战斗,开往峡江休整待命。9月29日,从长沙、南昌退回中央苏区的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在袁州召开会议,作出了第九次攻打吉安的决定。10月4日,刘铁超指挥所部参加第九次攻打吉安的战斗,刘铁超率领的红二十军从正面进攻,指挥部队于拂晓时分向真君山、天华南一线之敌发起进攻,与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为左翼、右翼红军主力向城内攻击创造了有利条件。当晚9时左右,刘铁超率红二十军同第一军团发起夜战,终于攻克吉安城。占领吉安后,红军又相继占领了周围各县城,使赣西南广大红色区域连成了一片。在此基础上,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宣告成立,刘铁超当选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委员。
正当赣西南苏区革命形势蓬勃发展之时,月,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派李韶九到江西省行委和红二十军“肃反”,将江西省行委、省苏维埃政府和红二十军的一批领导干部作为“AB团”要犯关押起来,严刑逼供,以致酿成了中共党史上有名的“富田事变”。“富田事变”发动者率领部队包围了红二十军军部,没有参加“富田事变”的军长刘铁超却遭扣押,红一方面军总前委肃反委员会主任李韶九被捉后逃脱,军政委曾炳春也跑回家乡躲避。后经中央局调解,刘铁超被释放,安排到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任参谋。1931年初,调任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3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作战科科长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和第二、三次反“围剿”作战的计划与组织工作。
1931年10月,刘铁超调任红三十五军军长。不久,红三十五军奉令缩编为红一方面军独立第三师,刘铁超改任师长。这时,正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结束,独立第三师的主要任务是消灭以瑞金为中心的各县反动地主武装,攻打土围子,巩固苏维埃政权。这些反动地主武装多龟缩在“土围子”中,并以此为依托,经常四出骚扰,烧毁民房,抢劫财物,围攻赤卫队和游击队,杀害革命干部和群众,破坏革命和生产,危害极大。因此,拔除“土围子”,消灭白色据点便成了独立第三师的当前的主要任务。
“土围子”是赣南地区土霸王们的特殊产物,各地豪绅地主及所把持的靖卫团都凭山扼险,修筑起一座座易守难攻的城堡。因此,打“土围子”的艰巨性并不亚于国民党正规军作战。有的“土围子”,红军花了很大力气,打了好多次都未打开,红三十五军前任军长就是在打万田“土围子”时中弹牺牲的。然而,刘铁超是敢打敢拼的指挥员,一上任,便决心火速行动,坚决拔除“土围子”,消灭一切白色据点。他首先率领独立第三师攻打瑞金“土霸王”钟建标,端掉新陂、下坝、万田等几个“土围子”,并活捉钟建标;接着又全歼了当地反动靖卫团武装。不到一个月,率部在参加扩大赣南根据地的斗争中,基本上肃清了瑞金中央领导机关所在地的国民党反动地方武装势力,确保了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1932年1月,刘铁超率部与其他兄弟部队配合,相继攻占会昌、寻乌、安远、连城等县城,拔除地主武装“土围子”几百处。使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赣南、闽西连成一片。
1932年春,刘铁超率部攻打于都县的澄江、葛坳、杨梅头等几个“土围子”。这些“土围子”相距不过10余里,呈鼎角之势,可以互相照应支援,其中最大的是杨梅头“土围子”。这个“土围子”占地几十亩,围墙均用大石头筑砌,高丈余,由敌靖卫团500余人把守。
1932年8 月,刘铁超在深入调查、摸清敌情、察看地势后,对独立第三师领导成员作出了战斗部署,决定由师政委李井泉率一个团攻打澄江,师参谋长带一个营埋伏于杨梅头与葛坳之间,以打击葛坳增援之敌,刘铁超则亲率主力部队攻打杨梅头。此时,独立三师武器装备差,没有大炮,连个炸药包也没有,仅凭步枪,手榴弹根本无法摧毁坚固厚实的围墙。怎么办?刘铁超想起了耒阳家乡农军用松树炮打击敌人的法子,便与当地干部群众商量,办法出来了,用棺材装进土硝制作成土炸弹,埋到土围子墙脚下去。谁知待到引爆时,导火线点燃了却没有爆炸。刘铁超等着、等着,仍不见爆炸,问题出在哪里呢?他决定到墙根下去看个究竟。同志们都劝他不要去,太危险,可他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毅然向墙根下奔过去。就在这时,敌人的子弹打中了他。不幸身中7弹,英勇牺牲,为了保卫中央苏区,年仅33岁的刘铁超在江西宁都赖村杨梅头土围子战斗中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25年秋考入广州黄埔军校(工兵科)第四期学习,参加了讨伐军阀陈炯明的东征。认真阅读马列主义书籍,与同乡李汉藩等进步学生创办《耒阳新潮》半月刊,以挽天的笔名,发表了《为十月革命敬告被压迫的中国民族》的文章,热情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呼吁中国人民效法苏俄,走十月革命的道路。
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国民革命军任初级军官。
1926年夏,随叶挺先遣独立团参加北伐战争,任叶挺先遣独立团排长。在汀泗桥战斗中身上6处负伤。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政治科学习。还曾担任武汉地区工人纠察队中队长和大队长。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第二次东征和北伐战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排长,武汉工人纠察队队长。汪精卫叛变革命致使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转入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任连长,并随部参加南昌起义。随起义军南征广东潮汕途中,在汕头再次作战时负伤,送到香港医治,伤愈后返广州,在三河坝同朱德取得联系,到所部任营长,不久,朱德派他回耒阳组织农民武装斗争,从事农民运动。
1928年1月率随部参加湘南起义,在耒阳组建农民武装,在工农革命军配合下率农军攻克耒阳县城。3月,成立苏维埃政府,他被推选为耒阳县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席。曾指挥春江铺阻击战。立即组建县赤卫大队,并在全县普遍建立区乡赤卫队,率赤卫队在本县哲桥、三益、春江铺一带阻击进犯之敌。在保卫新生的红色政权中初显军事才华,指挥耒阳县3000农军收复县城。4月,随朱德上井冈山。5月,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一师三十一团二营营长,参加巩固发展井冈山根据地的五斗江、草市坳、龙源口等数十次反“围剿”作战。
1929年1月率部转战赣南、闽西开辟根据地,在大柏地战斗中负伤,留东固养伤。后在赣南红军中任职。 1930年1月任红六军(后改称红三军)第二纵队五支队支队长、第二纵队纵队长、纵队司令员,指挥部队配合伍中豪所率的红四军第三纵队,歼敌郭凤鸣部于长岭寨,攻克沙塘湾土围子,杀得敌人胆战心惊。参加了在瑞金大柏地全歼敌两个团和进占长汀、兴国、宁都等一系列战斗,并率部参加文家市、围攻长沙和攻克吉安等战斗。10月,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担任赣南红军学校领导人。
1931年春调往湘赣革命根据地(湘赣革命根据地包括赣江以西、袁水以南、粤汉铁路以东、大余以北的广大地区,约20余县,人口100余万),任湘东南独立师师长,率部连克资兴县保安团和永新县挨户团,并攻下两县县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湘赣革命根据地,成为湘赣革命根据地著名红军将领、湘赣红军元老。3月底任中共河西(湘赣)临时总前委委员,协助滕代远统一指挥红七军、红二十军和湘东南独立师,配合红一方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8月,任湘赣红军独立第一师师长。9月底,率部抵永阳镇歼国民军一个团,俘1000余人。10月,选为中共湘赣省委候补委员。
1932年1月,任湘赣军区第一指挥部指挥兼独立第一师师长,率部艰苦转战,在数十次的激烈战斗中取得了辉煌战果。日,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中共湘赣省委召开了湘赣独立一、三师誓师大会,独立第一师与独立第三师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李天柱任第八军军长(为肖克上将为第八军军长的前任,代政治委员兼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王震上将)兼独立第一师师长,并被增补为中共湘赣省委委员。同时湘赣军区宣布成立,由张启龙为军区总指挥,李天柱为副总指挥,甘泗淇为政治委员,戈勇为参谋长(后叛变),陈韶为政治部主任。不久任中共湘赣省委军委书记,并兼湘赣军区副总指挥、第八军军长、第一指挥部指挥。在反国民党军“围剿”中,率部参加攻打安福、永阳、酃县(今炎陵)、永新、茶陵、攸县等战斗,巩固和扩大了湘赣苏区。5月率部攻克茶陵县城。6月,蒋介石调动12个师的兵力,围攻湘赣苏区。为牵制国民党军,防止国民党军南下,减轻对红一方面军的压力,红八军与红三军团从两翼攻击国民党军力量薄弱的湘军。李天柱先率红八军攻击网岭国民党军,获胜后,续取攸县。同时,红三军团也占领了桂东和汝城,其先头红七军逼近酃县之水口,从两翼夹住国民党军,有力地保证了红一方面军在粤北南雄县地区击溃粤军20个团的战斗。8月,李天柱又率部运用游击战术,施一石二鸟之计,歼灭攸县东塘国民党军一个团并歼敌保安团400余人,俘200余人,缴获了大批枪弹。随后,李天柱利用有利地形,采取引国民党军入瓮的办法,率部在茶陵高城地区歼国民党军第三七八团,打了个漂亮的伏击战。9月在永新击退敌一个师对中共湘东南特委的进攻。接着,李天柱率部参加攻打分宜的战斗,负重伤离队休养治疗。不久,兼任中共湘赣省委妇委会书记。
1933年春,因对当时一些“左”倾错误军事指导思想提出不同意见而受到排挤,莫须有的罪名,被安排到瑞金红军大学学习,改任红军大学第四分校教育长。指挥地方部队积极开展游击活动,围困国民军进攻莲花县的六十三师,策应中央红军作战。同年秋调往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王明“左”倾路线在苏区推行,他因坚持原则进行抵制,被调离部队,到红军大学“改造思想”,改任红七军团十九师五十五团团长,降职使用。他不计较职务高低,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胸怀,在寻淮洲军团长的领导下,英勇顽强地作战,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任红军独立第二十四师七十二团团长。11月22日率部参加谢坊伏击战获胜。
1935年2月奉命率红24师4个连,进至寻(邬)南游击区,并向广东东江地区发展。4月初,转至安远、寻邬南部地区与罗屏汉部游击队会合,任粤赣边军政委员会委员,后率一个大队在当地游击。6月,李天柱率部突围,经一路拚杀,部队损失很大,仅二三十人到达江西寻邬县南部,最后因敌我部队实力悬殊在江西寻邬(今寻乌)突围战中牺牲,年仅36岁。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井冈山杜鹃公馆二手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