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价位m.2固态盘和机械盘寿命 选读写快的还是容量大的 玩游戏

SSD量贩时代到来
西部数据M.2 SSD绿盘/蓝盘评测
10:29:07电脑报
关于SSD,很多笔记本玩家或许还停留在“标配时代”,目前主流价位游戏本能配256GB就已算豪华了,大多还是128GB。殊不知目前大容量SSD已经开始零售普及,考虑到笔记本HDD目前1TB还是绝对的主力,所以在笔记本领域,HDD并没有台式机端所谓的容量优势,所以对于那些需要高速度高容量,而且笔记本没有预装SSD或对预装容量不满意的玩家而言,升级SSD,必然就是你的绝佳选择!&容量之选,其实也是速度/耐用性/稳定性之选&本次我们测试的两款西部数据SSD,也是西部数据的首波自品牌SSD,延续了HDD的命名方式:Blue就是蓝盘,定位主流游戏市场;而Green绿盘,则面向普通家庭用户&西部数据SSD规格表&Blue SSDGreen SSD接口SATA/M.2 2280SATA/M.2 2280总线SATA 6GbpsSATA 6Gbps容量1TB/500GB/250GB240GB/120GB主控Marvell 88SS1074Marvell 88SS1074颗粒闪迪15nm TLC闪迪15nm TLC总写入量400/200/100TB80/40TB平均功耗70mW50mW最大工作功耗&4400mW&2500mW质保期3年3年价格SATA 1TB/500GB/250GB:9元M.2 22801TB/500GB/250GB:9元SATA 240GB/120GB:599/399元M.2 2280240GB/120GB:649/439元&对于SSD的选购,容量是大家主要纠结的对象,因为容量大小直接与价格高低划等号,很多人觉得“我只是装一些对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程序而已,并不需要1TB这种容量”,但事实上你只看到了容量这一个环节,忽略了容量背后的一些SSD特有的关键因素。首先容量直接与缓存挂钩,西部数据Blue SSD配备有SLC作为缓存,虽然没有明确说明容量,但根据我们的测试来看,在使用IOMeter连续写入128KB数据时,前15秒可以保持520MB/s左右的写入速度,然后速度才会降低到310MB/s,也就是说1TB版西部数据Blue SSD配备了8GB SLC作为缓存,在写满这8GB SLC后才会直接写入到TLC颗粒上,因此速度下降(写入结束后缓存即刻清空,除此之外,实际应用中数据源所在的磁盘读取速度必须明显高于SSD写入速度,才会有如此明显的差别,最理想的就是从PCI-E NVMe SSD进行复制,而平时最常见的从移动硬盘或HDD拷贝因为速度跟不上所以不会出现性能差)。而500GB和250GB分别只有4GB和2GB,换句话说,高容量版可更久远地维持高性能表现。因为采用的是速度相对受限的SATA总线,所以240/250/256GB级的SSD速度最高值都只能是500MB/s级别,与高容量版不会拉开差距。除此之外,SSD的容量与寿命直接相关,西部数据Blue SSD 1TB可保证写入400TB数据,而500GB/250GB则下降为200/100TB,当然,Green SSD因为定位相对更低,240GB/120GB的总写入量为80/40TB。因此简单来说,容量越大,综合性能和可靠性越强(实际上HDD也是如此,但提升幅度没有SSD这样剧烈),多花钱一定有意义!&Blue/Green互不冲突,共同打造全容量平台SSD性能测试对比表&Blue SSD 1TBGreen SSD 240GB1TB 5400rpm HDDWindows 10系统启动10秒12秒28秒Photoshop 5060万像素RAW格式加载6秒10秒17秒《巫师3》游戏加载12秒16秒35秒CrystalDiskMark连续读取556MB/s连续写入509MB/s4K随机读取42MB/s4k随机写入131MB/s连续读取542MB/s连续写入449MB/s4K随机读取23MB/s4k随机写入80MB/s连续读取132MB/s连续写入124MB/s4K随机读取1.1MB/s4k随机写入0.9MB/sAS SSD连续读取521MB/s连续写入460MB/s4K随机读取31MB/s4k随机写入68MB/s连续读取510MB/s连续写入405MB/s4K随机读取26MB/s4k随机写入55MB/s连续读取113MB/s连续写入104MB/s4K随机读取1.3MB/s4k随机写入1MB/sAnvil 4K QD32 随机读取98755 iops随机写入78297 iops随机读取35595 iops随机写入66737 iops随机读取210 iops随机写入198 iopsAIDA64硬盘考机41℃40℃44℃测试平台:均为M.2 2280版,Core i7 6700HQ/16GB DDR4-2133,Windows 10家庭版64位&Blue SSD我们测试的是1TB M.2 2280版,作为一款大容量SSD,它依然采用的是单面贴片设计,这也就意味着现有的颗粒已经完全可以满足小型化大容量需求&Green SSD同样是M.2 2280版,240GB的容量对于不少用户来说也算是绰绰有余了,性能方面的表现虽然在SSD领域不算特别出彩,但若是对比HDD,性能还是完全碾压的Blue SSD:速度没有PCI-E NVMe好看,但性价比优势也很明显我们测试西部数据Blue SSD为顶配的1TB版,有人会说既然都做到了M.2 2280,为什么不是PCI-E NVMe总线呢?事实上虽然PCI-E NVMe总线的理论带宽测试数据惊人,但对于多数应用来说,SATA总线的速度已经达到了程序调用的峰值水准,以最新版Photoshop CC 2017为例,1TB PCI-E NVMe SSD打开5060万像素RAW格式单反照片也需要5秒左右,《巫师3》游戏加载也需要10秒(请对比表格),但价格至少贵600元。如果是512GB版,西部数据Blue SSD至少比PCI-E NVMe SSD要便宜1000元!所以除非是应用程序已经可以充分利用PCI-E NVMe的高速优势,否则目前来看SATA总线SSD也是能当大任的(关键是便宜)。回到西部数据Blue SSD本身,它的各方面性能都达到了同类产品的较高水准,关于TLC颗粒的寿命问题其实也不需要太过纠结,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控方案和固件。对于喜欢同时玩多款大型3D游戏,或进行视频编辑等需要大数据量高读写速度的用户而言,选择具备高容量优势的Blue SSD很靠谱,而且在1TB这个容量上,除了三星就基本上没有竞争对手了,产品定位还是比较精确的。但如果是500/250GB区间的话,面对浦科特、英睿达、金士顿等品牌来说价格稍高一点,性能大家倒是半斤八两,甚至还有英特尔600P这个PCI-E NVMe性价比杀手横在面前,这就得根据自身需求和喜好来进行选择了。&Green SSD:即便不够高贵,但天生就比HDD强在250GB以内,西部数据以Green SSD为主要卖点,虽然在250GB/240GB上与Blue SSD有一定重叠,但两者的定位其实并不一样,西部数据的Green,也就是绿盘系列一直以来都是节能型产品,平均功耗和峰值功耗都明显低于Blue SSD,而且对比起平均功耗均在1W以上的HDD来说还是相当省电的。就性能来说,Green SSD理论测试数据算是中规中矩,但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真实应用环境中反映出的性能差别其实真的不明显。M.2 GB版依然可以相当快速地启动应用程序和加载游戏,虽然总体来说比Blue SSD要慢一些,但如果是对比传统的HDD,优势可以说是非常明显,其实这也算是体现了SSD的天生优势——即便像Green SSD这样定位并不高端的产品,在增强软件响应速度等方面同样是值得信赖的。而且M.2 2280超小的体积再加上天生强悍的抗震性,以及相对较低的运行功耗和温度,预算不高的话,它也算实惠的好选择。&工程师总结:靠谱又务实,期待更多惊喜西部数据作为老牌存储上游厂商,一直以来都致力于HDD的研发,在SSD领域的全面突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收购了闪迪,一下子拥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来填补技术空白,Marvell 88SS1074主控+闪迪15nm TLC颗粒的组合与闪迪X400一模一样,但随机读写速度和总写入量参数都要来得更高一些,再加上支持西部数据SSD仪表盘工具(跟闪迪SSD仪表盘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可以很方便地监控、管理甚至完全擦除SSD。而且Blue/Green虽然都是SATA总线,别忘了西部数据还有Black黑盘系列,已经有消息透露:它就是众望所归的PCI-E NVMe总线产品,看来在闪迪SSD上没有做到的,西部数据即将实现,这无疑是值得期待的。请问sata3固态和m.2固态在玩游戏上的差距大吗?【固态硬盘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33,784贴子:
请问sata3固态和m.2固态在玩游戏上的差距大吗?收藏
游戏载入速度差很多吗?玩游戏当中有什么区别吗?例如在吃鸡或单机的大型沙盒游戏上?
1号店固态硬盘用品优惠大放送,爆款商品满额立减,大牌放心用-1号店网上商城,尽享智能生活!
游戏公司做游戏设计,是考虑让机械盘都可以玩。遇到需要大量从硬盘读取的情况,都设置了读条界面或者缓冲过场。目前的游戏,固态硬盘除了读条能快点,几乎无法影响游戏帧数。与其考虑你的硬盘速度,不去多考虑下显卡有没有1060,内存有没有12G以上还实际点
能提高十几帧
登录百度帐号m.2接口的固态硬盘,128G和256G读写一样么?详细说……_百度知道
m.2接口的固态硬盘,128G和256G读写一样么?详细说……
我有更好的答案
如果是同品牌同系列 理论一样 但是固态硬盘的性能多多少少都会随着硬盘占用增加而下降一点 所以 容量大的 相对下降也就慢一些
我只给本子加一块m.2接口的ssd.
那么这两种容量的固态硬盘读写速度差不多吧……
一样 但是你硬盘用的时候 剩余空间越小 速度也会跟着下降
就当系统盘用的话,256和128速度下降后,速度差距大么?
不大 看你自己需要就行 这个问题已经被修复得不错了 但是还会多少有点下降
128的要600,256的要价1000哪个划算?性价比高
英特尔的吗 要是我就买128 即使是256也只是过渡产品 装个系统 装软件就行了
嗯,我买浦科特的
浦科特买439的m6s就可以 或者700多的256G 那个m6p原来有问题 现在说修复了
呃,我要买m.2接口的
也有吧 什么2280 是不是
你休息下是宽的还是窄的 可能接口不太一样
嗯,谢谢啦……
采纳率:54%
来自团队:
主控芯片最重要,看型号
浦科特的ngff怎么样?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固态硬盘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不像传统的台式机,笔记本是高度集成的产品,为笔记本升级硬件相较于台式机更复杂更考验玩家DIY能力。尤其是超薄本,体积空间非常有限,集成化程度更高,升级幅度很小。当初买入时,同样系列若追求性价比而忽略配置均衡性,那后期使用真的比较蛋疼。
2016年时,我购入了惠普Envy 13系列超薄笔记本,Intel酷睿i5-6200U,虽然是带U的低压版,但2.3GHz主频,最高可睿频至2.8GHGz,双核心四线程,性能还是可以的。辅以8GB内存,鞠躬尽瘁2年多,任劳任怨,伴我工作出差,奔波于各地,总体挺满足。
▲然而当年预算紧张,为了省下几百块钱,选择仅128G 固态硬盘。奈何韶光易逝,容量不足,昔日的128G肚量已经撑不起系统、软件运行的需求。朝山谒水,叩经问史,回答的声音说:是要升级一块更大容量的固态硬盘。不然……
存个视频,给你提示:硬盘容量不足。
装个程序,不好意思,此车不让你上。
硬盘又满了,删完该删的,还是红条。
系统垃圾一堆堆,又要重装系统,何时是个头!
在Windows10系统下,128G的容量,严重不足,就像16GB版本的iPhone,着实让人崩溃。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目测整个笔记本的厚度也就比带了套的iPhone厚一点,可能不是SATA接口的硬盘。查了官网资料,果然是板载的M.2 接口SSD,走PCI-e通道。那么升级SSD只能华山一条路,选择一款NVMe PCIe M.2 SSD。综合性能与钱包,我最终选择了威刚SXG M.2/PCI-e NVMe SSD。
▲理由如下:
1、性能不俗,读写速度可达到1000MB/s。
2、容量翻倍,256GB容量,比之前容量有翻倍提升。
3、价钱友好,这款NVMe M.2 SSD售价甚至比SATA SSD还便宜,难得!
4、品牌售后不错,提供长达5年保固,同级别产品中最长保固服务了。
首先,让你们看看,这么薄的背后,都是怎么实现的?
▲好了,接下来就是大力出奇迹的时刻。
这是一块有故事的主板,拧下每一颗螺丝,然后给它们都起一个温暖的名字,放在一旁,因为稍后我们会拿下这块主板,放在太阳下,举过头顶,抖落下半身灰尘。
▲电池,有些类似于手机电池,不过是超大号的,占据多半的空间。
▲内存竟然是板载,意味着不能后期自主升级。还好选择8G容量,目前够用。两边设计两个小风扇,用于散热,不过整台笔记本散热性能一般般。
▲好吧,我要将原来的那一块120G SSD拆下来。那块120G M.2 SSD再也回不到主板怀抱,一块崭新的威刚SXG SSD从此将披荆斩棘,共助天辉超凡入圣。
选择它了之后有哪些改变?
▲容量上:256G 容量,虽然不算富裕,但不至少让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256G容量可以分两个区,一个装系统,另外一个装装平时的软件,数据资料什么的。这台笔记本不用于玩游戏,日常出差办公,这样容量有空绰绰有余了。
▲性能上:升级之后威刚SX6000发挥出性能威力,跑分就翻了几翻。
▲体验上:在SSD的位置,摸上去,没之前那么烫,感觉发热量比之前那一块SSD低好多。当然最直观还是体验上,系统开机快了一点点,应用程序打开快了一点点,加载网页图片快了一点点,Loading PPT页数快了一点点……换这威SX6000,无论电脑做什么都比之前快一点点,那种体验非常棒。
各位购买超薄笔记本的小伙伴,要么一步到位,选择大容量固态硬盘,要么后期升级,记得选购一块靠谱的M.2 SSD,整个笔记本的体验将带给你脱胎换骨的体验。如果你正在被64G/128G 固态硬盘容量所困扰,那么更换一块大容量的SSD就是明智之选了。
忘了说了是nvme的  SSD的接口种类有很多种,除了最最流行的SATA接口之外,还有mSATA接口,M.2接口,PCI-E接口等等。一般来说,接口不同,价格也不同,而且它们之间价格相差很大。目前好像最贵的产品,都集中在PCI-E接口上,而mSATA接口基本上没有出现多长时间,就被更强大的M.2接口所代替。其实不论是什么接口,最终的目的都是方便用户使用。今天做的这个对比测试,就是M.2接口与mSATA接口的对比。按理来说,M.2接口的产品性能应当更强劲,但实际上M.2 SSD是分为SATA和PCI-E二种的。(M.2 SSD可分为PCIe总线 M.2 SSD、SATA总线 M.2 SSD,走PCIe总线的M.2 SSD,最高理论带宽达10Gbps,一般用于高性能产品。走SATA总线的M.2 SSD,理论带宽为SATA 6Gb/s。性能与SATA SSD相近,相比PCIe总线 M.2 SSD,价格上更具优势。主要配备于带M.2接口的笔记本电脑、超极本。一般来说使用SATA接口的M.2 SSD要短一些,性能较差。使用PCI-E接口的M.2 SSD要长一些,性能较强。但它们的宽度基本上是不变的。)所以有时就会出现M.2接口反倒不如SATA接口的现象。下面我就对M.2接口与mSATA接口的SSD对一些对比。    左边是走SATA总线的M.2 SSD,宇瞻ASG。右边是mSATA接口的浦科特M6M 256G。这二款产品虽然接口不同,但它们本质上,都是走SATA总线的产品。也就是说它们的性能,都限制在了理论带宽为SATA 6Gb/s上了。       宇瞻ASG的体积很小巧,包装方面,很像U盘,这也是宇瞻包装的一种风格。       浦科特M6M 256G的包装,则有些不同,个人感觉有些寒酸。在SATA接口中,浦科特SSD的包装都很精美,而在mSATA接口中,浦科特这个包装,就显得有些太过简约了。       二款产品的对比。宇瞻的包装是一半透明的,只能看到实物的一半。浦科特的包装虽然是全部透明的,但因为上面的贴纸,也只能看到实物的一半。     M.2接口SSD与mSATA接口SSD对比。       左边是M.2接口SSD,有二个凹槽,左边是mSATA接口SSD,有一个凹槽。从凹槽的数量就可以很好的判断出不同的接口了。            M.2接口SSD的外观是又窄又长,mSATA接口SSD的外观是又宽又短。     宇瞻ASG使用的是Apacer SCPS08PH主控,它属于宇瞻科技在业界首创四核心超高效能SATA III 6GB/s高速传输闪存主控。       此产品使用了NANYA(南亚)的DRAM缓存,型号为NT5CC256M16CP-DI,显示的容量是512M。闪存颗粒编号为IP8AG5SAPH,双面共4颗,单颗60GB。    浦科特M6M 256G是浦科特推出的第二款mSATA SSD产品,采用最新的Marvell 88SS9188主控,东芝19nm MLC高品质闪存及南亚高速缓存。这面可以明显的看到二颗东芝闪存和一颗Marvell主控。Marvell 88SS9188双核主控频率为384MHz,具备4个通道,每个通道支持4CE单元,并支DDR3 800独立缓存。            二款不同接口的SSD重量是一样的,都为7g。         宇瞻ASG的长宽实测信息。            浦科特M6M 256G的长宽实测信息。    测试平台及评测软件信息。因为是二种不同的接口,所以这里选用了二块不同的主板,其它硬件配置是一模一样的。     1:CrystalDiskInfo  CrystalDiskInfo是一个硬盘健康监测工具,它通过读取S.M.A.R.T了解硬盘健康状况.打开它,您就可以迅速读到本机硬盘的详细信息,包括接口、转速、温度、使用时间等,软件还会根据S.M.A.R.T的评分做出评估,当硬盘快要损坏时还会发出警报,支持简体中文。    二款产品使用软件测出的接口信息都显示是SATA,其中浦科特M6M 256G的信息要比宇瞻ASG信息更详细一些,     2:AS SD Benchmark(1.7.)  AS SSD Benchmark是一个专门为SSD测试而设计的软件。可以测试出固态硬盘的持续读写性能,包括4KB小文件的传输性能等等,成绩显示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MB/S的形式,另一种是IOPS形式,分别测试读写速度。在View选项中可以切换插卡两种形式的测试结果,无需重新测试。AS SSD Benchmark ver1.7.为目前最新的版本。最常见的固态硬盘基准测试,综合各方面体现固态硬盘的基础性能表现。通过AS SSD Benchmark就可以查看当前SSD硬盘用的是什么驱动,显示msahci用的是微软自带的SSD硬盘驱动。       这二款产品虽然接口不同,但它们本质上,都是走SATA总线的产品。从整体性能来看,mSATA接口的浦科特M6M 256G更强一些。     3:CrystalDiskMark(V3.0.3 x64)   CrystalDiskMark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硬盘性能测试软件,但测试项目非常全面,涵盖连续读写、512K和4KB数据包随机读写性能,以及队列深度(Queue Depth)为32的情况下的4K随机性能。队列深度描述的是硬盘能够同时激活的最大IO值,队列深度越大,实际性能也会越高。    
  4K性能方面,走SATA总线的M.2 SSD,宇瞻ASG要更强一些。     4: AnvilBenchmark(V110)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是一个专门为SSD测试而设计的软件,只要点击RUN,所有测试就会自动完成,也可以分别队单独的项目进行独立的测试。还可以对测试文件大小和测试的磁盘进行选择。根据SSD在实际使用中读取比写入更加重要的特点,读取部分分为六项:Seq 4M、随机4K、随机4K QD4、随机4K QD16、随机32K、随机128K,写入部分仅有四项:Seq 4M、随机4K、随机4K QD4、随机4K QD16。最后汇总读和写的各自分数,并得出总分。支持TRIM功能。另外,右下角的硬盘信息显示的非常详细,包括品牌、容量、固件版本等等,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还可以直接进行测试成绩截图,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5:TxBENCH(0.95 beta)  TxBENCH是最近才流行的SSD测试软件,除了有基础测试项目外,还支持自定义测试项目,可以自由设定测试的区块大小、队列深度等等,还有全盘写入测试(FILE和RAW都支持)。SSD特性检测功能比CrystalDiskInfo更全面深入,是否支持Device Sleep功能也能检测出来。甚至还有Secure Erase安全擦除,分4种模式:标准Secure Erase(擦除FTL层)、增强Secure Erase(擦除FTL并清空NAND闪存)、Trim所有SSD空间、覆盖写入全盘所有扇区,以及手动Trim功能。     6:ATTO Disk Benchmarks(V2.47)  ATTO Disk Benchmark 是一款简单易用的磁盘传输速率检测软件,可以用来检测硬盘、 U盘、存储卡及其它可移动磁盘的读取及写入速率。该软件使用了不同大小的数据测试包,数据包按0.5K、 1.0K、 2.0K直到到8192.0KB进行分别读写测试,测试完成后数据用柱状图的形式表达出来, 很好的说明了文件大小比例不同对磁盘速度的影响。最大读写测试对比,着重体现压缩和非压缩SSD的成绩表现。     7:PCMark7(V1.4.0)  PCMark7是Futuremark发布的一款测试软件。PCMark 7包含了大量不同的测试项目,可以从不同角度衡量系统的性能,内容包括:存储:Windows Defender、图片导入、游戏、视频播放与转码、图片处理、网络浏览与解密等等,这里我们针对SSD只选择了Secondary storage suite辅助硬盘测试,PCMARK 7硬盘测试,测出的是真实的量化性能,而非只是一个简单的分数。  PCMark 7 1.4.0除了标准测试结果外,在PCMark 7 Storage(存储)测试中,还会汇报额外的“Raw”(原始)结果,从成绩计算中排除了公制空闲值。     8: PCMark8(v2.4.304)  PCMark 8是一套针对PC系统进行综合性能分析的测试套装,不过这次需要操作系统至少是微软的Windows 7,Windows Vista/XP则完全被淘汰,Windows 8也同样可以进行测试。这次Futuremark发布的PCMark 8采用了分项测试的方式,这一点和之前的有所不同——之前版本的PCMark虽然也同样具备了不同的分项,但都需要使用者在设置项目中进行调试,而PCMark 8则直接将各个项目进行了分类,我们在进行测试之前就必须选择其中一项,这几个项目分别是Home、Creative、Work、Storge和Applications。     从测试成绩来看,二款产品的整体得分差距不大,但是硬件的读写速度,差距还是蛮大的。  小结:因为宇瞻ASG是一款走SATA总线的M.2 SSD,所以它的性能比较普通。而浦科特M6M 256G的接口是mSATA,其实也就是SATA接口的mini版,与SATA接口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最终就是这二款产品虽然表面上的接口不同,但它们本质上却都是SATA接口的产品。从测试结果来看,浦科特M6M 256G的整体性能表现出色,这也体现了浦科特的一惯作风。宇瞻ASG的4K性能表现出色,也算是弥补了一些不足。 总之二款产品各有所长,但对用户而言,还是不要盲目的迷信接口为好。其实我个人觉得,如果不是非常需要,还是使用最普通的SATA接口,最是省心。
主帖获得的天涯分:0
楼主发言:1次 发图: | 更多
  内存还是不错的啊
  虽然时间有点长了啊
  但是性能确实一点不差啊
  整体还是不催啊
  给小机箱配置不低啊
  小机箱不好用啊
  楼主很能折腾啊
  用了这么多的测试软件啊
  结果很详细的说啊
  楼主的手办不错啊
  m2就是体积小啊
  不过需要配套的主板才行啊
  不是很推荐啊 价格肯定不低啊
  @the123003 楼主还有模特啊
  不过这手办真心不错啊
  是日版的吧
  成绩还是不错的啊
  楼主用的测试软件也是蛮多的啊
  不过我还是要为楼主点个赞啊
  现在安全系统这么管事了?
  两次输错密码就要验证了啊
  添麻烦了吧
  很喜欢楼主的模特
  太有意思了啊
  @watchseehi
22:38:33  不是很推荐啊 价格肯定不低啊  -----------------------------  这个价格应该不是很低啊
  全是sata接口的,分数高不了。
  主要是给超极本准备的。
  主要是给超极本准备的。
  950 PRO使用PCIe 3.0×4通道
  玩过几百款游戏,使用SSD后,只感觉游戏打开时间有的缩短了一下,有的基本上没变,没感觉出有多快。
  换了M.2接口的固态,把主板SATA1 SATA2接口给挤掉不能用...
  M.2固态是走的SATA通道...
  个人认为SATA接口的SSD是过渡产品。M2接口和pcie接口的SSD才是发展方向……
  以后走PCI-E的M.2绝对是王道。让瓶颈不再是瓶颈。
  目前还是受成本,价格限制。不过也许以后会出现SATA4.0 5.0这类接口的。
  发热量的确很低,比HDD要低不少。
  我现在也是把HDD当仓库盘使用,比如备份,重要文件的第二份第三份拷贝等等。不过,我认为HDD的安全性被夸大而SSD的不稳定性同样也被夸大。
  机械硬盘,远没有厂家宣传的那么皮实的,什么平均多少万小时无故障,全是扯谈
  pcie接口的,多数都很强大。
  m.2接口的,看走的是那种通道了。
  缩短的loading时间,尤其是现在50G以上的游戏。。。。。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20g固态硬盘够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