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宗追封了古代64名将为什么三国杀名将传官网还不出

中国轻卡群雄豪情演绎“三国杀” | 卡车之友网
卡车之友网原创 www.ecv360.com
微信公众号:ecv360
作者:刘勇
中国轻卡江湖的恩怨情仇正愈发激烈。一方面,乘用车豪门纷纷涌入这个巨大的市场,渴望从中分一杯羹;一方面,市场对技术、环保水平要求的日渐严格,注定让这一市场要迎来一场“腥风血雨”的决战。正如《三国演义》开篇所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如今的轻卡江湖颇似三国时期的时局,群雄逐鹿、成王败寇,或许,最后的胜利只属于得天时、地利、人和的少数人。
如果将历史的指针回拨到1800余年前,魏蜀吴三足鼎立,各阵营豪杰战场上斗智斗勇、纵横捭阖,如果不以国计而以人计,忽略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将一众的轻卡企业看作是那个时代熠熠生辉的有名之士,谁和谁最神似?且看《卡车之友网》新年为您嬉戏分析!
福田,横空出世的智者:一代名相诸葛亮
诸葛亮虽出自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的一个望族之家,但说到底还是一位隐居乡间耕种的“农夫”。刘备三顾茅庐前,诸葛孔明虽在隆中小有名气,却并不为太多世人所知。经人举荐,刘备诚意相请,诸葛亮一篇《隆中对》揭开了一代名相传奇历史大剧的序幕。
出仕后,按照自己三分天下的大计,诸葛亮开始治蜀,后人对其功绩虽有异议,但诸葛亮在军事、治国等方面具备过人的才能却是不争的事实,且扰乱了曹操、孙权的大计。一言以蔽之,如果没有他,刘备不可能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与魏吴鼎足而立。著名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曰: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福田同样发源于山东(诸城),“进京”前,其前身诸城机动车辆厂不过是一家籍籍无名的小企业,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它也仅是农用车领域的一个“侯”而已。福田的重要转折发生在1998年,这一年,它正式进军轻卡行业,只用了1年时间便超过众多老品牌而做到了全国第一,成了人见人怕的“搅局者”。如今福田麾下的时代轻卡,不仅在经济型领域所向披靡,其中高端轻卡,奥铃、欧马可,更是在中、高端轻卡领域纵横捭阖,成为业内最具市场竞争力的轻卡品牌。可以说,1998年的那个决策就是关系福田日后发展的《隆中对》,3年后,福田轻卡销量突破10万辆,与此同时,成为收割机行业的王者,再到后来,涉足重卡领域,布局客车、乘用车,至今天通过超级卡车引领行业发展,福田成为商用车行业“一呼百应”的“人物”,有了福田,中国的商用车企业有了向世界水平看齐的资本,它的横空出世不亚于当初诸葛亮的惊艳亮相,自此成为代表一个时代的杰出人物。
江淮,历史悠久的造车匠:雄才大略孙仲谋
孙权可谓名副其实地系出名门,相传,他是军事家孙武的第二十二代孙,其父孙坚、长兄孙策皆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据记载,孙权少年有成,15岁便当上了县长,其兄起兵征战江东时,他经常发表自己对战事的看法,连小霸王孙策都对自己的兄弟高看一眼。
孙坚、孙策虽然相继战殁,但他们却为孙权打下了江东的富饶基业,凭借自身的军事才能及周瑜等人的辅佐,雄才大略的孙权在赤壁之战中战胜曹操,后又不断开拓疆土,最终在229年登基称帝,从此“龙盘虎踞在江东”。一代枭雄曹操盛赞孙权“生子当如孙仲谋!”他重水利,复生产,视外交,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流的第一页。一代伟人毛泽东说孙权“是个很能干的人”。
之所以将孙权与江淮轻卡对应,是因为两者都是“少年成名”,且通过对目标的不懈追求而取得一方霸业的霸主。江淮的前身巢湖汽车配件厂凭借中汽公司的“偏爱”,拿到了南京汽车制造厂1吨越野车和部分发动机生产的业务,很快,巢湖汽车配件厂拥有了自主生产整车的能力,如孙权得江东之基业而图谋天下一般,江淮自此有了安身立命之本。
1968年,巢湖汽车配件厂生产出第一辆2.5吨平头载货卡车,被命名为“江淮牌”,江淮的名字从此响彻祖国南北。接下来,江淮开发出国内第一款客车底盘,1996年发布帅铃轻卡品牌,至今形成帅铃、骏铃、康铃三大品牌产品布局,成为市场上赫赫有名的战将。在半个世纪的风云变幻中,江淮始终坚持工匠造车的精神,成为靠品质取胜的代表者,并带着梦想飞出国门,被誉为“中国轻卡出口第一品牌”。生逢其时加上谋略、胆识过人,江淮如孙权——凭借时机+实力成为轻卡江湖“三者有其一”的中坚力量。
江铃,隐匿的实力派:老谋深算司马懿
在曹魏政权当中,司马懿的知名度远不及曹操,在与诸葛亮的较量中也多次处于下风,而就是这个并不太耀眼的人物后来成了西晋王朝的奠基人,被后人认为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不得不说,司马懿确实聪明,身在曹操的屋檐下,自知该不露锋芒、低调行事,是个名副其实的、深藏不露的实力派。
司马懿少年时期就胸怀谋略,常慨然有忧天下心,尚书崔琰说他“聪明懂事,做事果断,英姿不凡”,天资聪慧加上又拜名士胡昭为师,司马懿的才学不在曹操、诸葛亮之下,辅佐曹氏家族、抵御蜀汉诸葛亮的北伐、退敌征吴……无不应了孙权那句话——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罗贯中对他一生的概括为:开言崇圣典,用武若通神。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诸葛常谈羡,能回天地春!
江铃的处世之道与司马懿颇为相似,尽管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生产轻卡,且多年位列行业前三甲,但江铃的品牌宣传力度与高调者相比,显然属于“隐藏者”。“隐藏者”的聪明之处在于平时默默无闻,却不会错过仅有的机会,以最近的一个案例说明:2014年,国四标准执行,江铃在其他大多数企业国四产品跟不上的“空档期”率先完成了国四车型的全面覆盖,结果一举拿下当年轻卡界增幅冠军的称号,可谓是“给一个支点,能撬动地球”的典型,可以说,技术储备到位、谋时而动,是江铃撬动市场的那个支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善言辞”的江铃用30年的时间将省油、耐用的基因植入到了每一辆车上,由此收获了一大批忠实拥泵。在五十铃等“老师”的助力下,江铃轻卡的技术优势日渐突出,随着宽体车型、国五产品等一系列新产品的上市,江铃正与福田、江淮等对手展开更为激烈的正面较量,因低调而更不容易被人“看透”的它似乎也多了几分胜算。
东风,东山再起的追梦人:万人敬仰周公瑾
受《三国演义》影响,后人对周瑜多有谬评,正史中近乎完美的周公瑾被贬得“体无完肤”,甚至没有被单独立传,受到的待遇与其应有的地位大相径庭。《三国志》评周瑜:英隽异才、王佐之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并称其政治上高瞻远瞩、忠心耿耿;军事上胆略兼人、智勇双全;人格修养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周瑜的真实才能到底有多强?助孙策荡平江东,赤壁之战战胜曹操,之后建议孙权出兵攻蜀,与曹操二分天下,苏轼有诗赞之: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无奈天妒英才,这个富有远见的战略奇才36岁就一命归西,后人叹曰:东吴的霸业,随着周瑜之死化为泡影,自此从欲染指天下转为偏安一方。可见,周瑜之才,在吴地无人可代替。换句话说,如果不是他过早去世,三国的结局归魏还是归吴还真不好说。
东风轻卡的境况与周瑜的经历颇有几分相似,早期,踌躇满志、意气风发,东风金霸、多利卡等车型一度成为市场上的畅销产品,左拥日产、右抱康明斯,东风轻卡凭借动力优势及日系、美系产品的兼顾在轻卡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
然而,随着福田、江淮、江铃等“三剑客”的强势崛起以及后起之秀的“穷追猛赶”,东风轻卡的优势大不如前,再加上在品牌塑造、推广方面手段的乏善可陈,受东风汽车“中期调整计划”的整体影响,以及被之前中低端产品销量比例过高所拖累,东风轻卡丢掉了行业前三的位置,有了几分英雄迟暮的味道。不过,随着凯普特的逐步发力,东风轻卡“止跌反弹”也并非没有可能。“东风不与周郎便”毕竟只是假设,吹响反击的号角,竖起“二汽”的大旗,重新杀入前三甲,“追梦人”东风轻卡只有上演一场东山再起的好戏,才是对“万人之英”之名的最好诠释。
重汽HOWO,新秀亮剑:破天下惮陆伯言
陆逊是东吴继周瑜、鲁肃、吕蒙之后又一位高人,他不但与吕蒙一起将关羽送上了不归路,而且在夷陵之战中打败了刘备,后又在石亭大败魏军,几无败绩。直接导致了关羽、刘备的归西,在周瑜之后才堪负重。有人认为,陆逊率吴军取得夷陵之战的胜利是“前三国”与“后三国”的分界线,从此以后,蜀国元气大伤,三国鼎立之势变为魏吴争霸。
王世贞对陆逊的评价最为中肯、全面:陆伯言一少年书生,受脤而据诸将之上,挥麈扬策,破天下之所惮服以为英雄。如昭烈者,若拉枯朽。然后胜北兵、奠南服、国无亡镞、算不遗筹、其孔明之流亚欤。“破天下之所惮”,可以理解为“勇者无畏”,直接左右了三国局势,这样的人物堪称时代的破局者。
重汽HOWO轻卡堪比陆逊。在最近3年的时间内,福田、江淮、江铃第一阵营的版图已相对稳定,东风状态不佳、后劲乏力,轻卡车企中最强的一匹黑马就是重汽HOWO,2016年,它已闯进行业前7,如陆逊般正在试图改变行业的格局。
陆逊凭火烧刘备连营七百里一战成名,重汽HOWO靠十吨王秒杀对手;陆逊背靠强大的东吴施展人生抱负,重汽HOWO依赖中国重汽的品牌效应和造车经验强势入市。在不久的将来,把轻卡第一阵营的三足鼎立改为四强争雄,或许重汽HOWO能将之变为现实。
庆铃,觉醒的高端之王:不忘初心徐元直
历史对徐庶的记载,最广为人知的一句便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说的是徐庶投奔刘备后得到重用,但后来被曹操“挖墙脚”,徐庶本不愿去,但曹操扣押了他的母亲,无奈之下只得前往曹营。离开前,徐庶不但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且还发誓“不为曹操献一谋”,这就是后人说的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
史学家对徐庶的推崇主要有二:一是孝顺、二是忠义,而徐庶的才能虽然没有太多直接的表现,但从他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齐名的事实来看,他绝非等闲之辈。无奈造化弄人,本应在刘备账下建功立业的不凡谋士却被埋没在了时事的滚滚烟尘中。
把庆铃比作徐庶取自一个“忠”字,这个忠表现在其对五十铃技术的传承,对轻卡高端品质的坚守,可以说,若论高端轻卡品牌,庆铃的王者地位至今仍无人可撼动。
但对高端的坚持导致的高价格以及产品过于单一的劣势也让庆铃错过了不少扩大销量规模的机会,加之福田欧马可、江淮帅铃、东风凯普特等高端轻卡产品的纷纷入市,特别是江铃轻卡“横曳”在前,庆铃、在高端市场受到了强烈冲击,在这一背景下,正在觉醒的庆铃,开始了通过扩大产品线来抢占更大的市场。目前,100P、K600宽体、700P等产品既有着一贯的高品质,又更适合中国市场,庆铃这一忠于品质、不忘初心的工匠接下来会有什么样的上佳表现?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跃进,廉颇老矣逢变故:不明不白魏文长
魏延的形象被《三国演义》彻底颠覆,描述其“脑后有反骨”。历史上真实的魏延确实有点孤傲,但却是个军事奇才,诸葛亮经常与其彻夜长谈,他勇略过人、屡有奇谋,最典型的是诸葛亮北伐时,魏延提出“出子午谷、奇袭长安的战略”,这一战略被史学家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过于冒险,有人则认为这一奇谋如果得以采纳,诸葛亮的北伐早已成功。
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尽管魏延在取汉中、平南蛮、数次北伐过程中都立下汗马功劳,又擒孟获、败张颌、诛王双,战功赫赫,但仍被杨仪所冤杀,魏延当时到底有没有造反,难以断定,他实在是有些死得不明不白。
跃进轻卡同样是天赋异禀却命运多舛,早在1958年,第一辆跃进轻卡就已问世,它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国内最早的轻卡品牌,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跃进在中国轻卡市场的霸主地位无人可动摇,一直到上世纪90年代,跃进都是国内轻卡第一品牌。
十年前,上南合作,跃进融入南京依维柯,然而,有了依维柯的技术,按照依维柯标准生产出的轻卡却开始“叫好不叫座”,跃进品牌“不明不白”地步入低谷。不久前,这一经历了近60年风雨的品牌又被并入上汽大通,为何将其分拆出来?为何未将之并入“更会造卡车”的上汽依维柯红岩?一系列疑问再次让业内人士感到“一头雾水”。给人感觉“廉颇老矣”的跃进品牌能否在上汽大通手里“迎来第二春”,恐怕需要的只是时间来验证。
解放,养精蓄锐待超越:鼎鼎大名张文远
我国历史上有个著名的典故叫“张辽止啼”,说的是三国时曹魏著名将领张辽因勇冠三军而威震江东,传说当时谁家的孩子啼哭不止时,其母便用“张辽来了”的话吓唬他,“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恐之。”可见,张辽是如何令人忌惮。
张辽归顺曹操后,随曹操征讨群雄,战功赫赫,曾与关羽同解白马之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在白狼山斩杀乌桓单于蹋顿,又讨平辽东柳毅、淮南梅成、陈兰等将,其最值得一书的战例是以七千之众大破吴国十万大军,还差点活捉孙权。真可谓戎马一生、功勋卓著。
唐代时唐德宗曾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张辽位列其中,宋徽宗为七十二位名将设庙宇,其中也有张辽,甚至日本有句俗语“辽来来”,也是来自于张辽止啼的典故,用闻名中外来形容张辽毫不为过。
说解放轻卡是三国时的张辽,对应的正是这个“鼎鼎大名”。“解放”牌卡车,在中国恐怕无人不晓,我国第一个汽车品牌,中重卡市场的绝对王者,尽管解放轻卡在行业内市场占有率不算高,但在一汽的大旗下,解放轻卡被决策者看作是下一步发力的重要板块,养精蓄锐的“沉默”是为了日后的爆发,小儿闻张辽之名而止啼,对手听解放之名而忌惮,在国六即将到来的当下,坚持技术创新的解放能否将轻卡做得如中重卡般强大,我们不妨也以鼓励的眼光去期待一番!
开瑞绿卡,初生牛犊不怕虎:力学笃行吕子明
古人中不乏力学笃行的鲜活案例,三国名将便是一位。其实吕蒙的天赋并不差,只是早期不受重视,甚至总有人看不起他,被讽为“吴下阿蒙”。有一次,孙权劝其多读书,吕蒙便开始求学,以至于到了入迷的程度,《太平广记》中曾有记载,吕蒙曾经在睡梦中诵读《易经》,醒来后竟称梦见了伏羲、周文王、周公,与他谈论世代治乱兴衰之事,与日月宇宙变化之理。后来,鲁肃跟吕蒙交谈,发现他的学问进步飞速,这就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由来。
“孙权劝学”对吕蒙影响很大,此期间所学对后期的战争指挥也起到莫大帮助,最经典的白衣渡江,让关羽败走麦城,成为三国史上最成功的奇袭之一。难能可贵的是,他于军务倥偬之际,仍勤于修学读书,并付诸实践,俾成一代名将之资。毛泽东赞曰: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折节读书,这是吕蒙留给后人最宝贵的财富——知己不足、加倍补之,活学活用、力学笃行。一众轻卡新军需要的正是吕蒙的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步的精神。
开瑞绿卡是轻卡新军的代表,依赖奇瑞集团的技术优势,开瑞绿卡善于学习又不忘创新,它做到了轿车化前独立悬挂、四轮盘式刹车系统、轿车化横向稳定杆、商用车CAN总线技术、智能远程控制系统五大行业首创,立志于引领行业产品升级。中国有句俗话叫“初生牛犊不怕虎”,开瑞绿卡因好学而自信,因自信而日渐强大,轻卡行业的下一匹黑马恐怕非他莫属。
实际上,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还有很多,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邓艾、徐晃、夏侯惇、张郃、于禁、乐进、庞统、姜维等等,轻卡行业还有不少品牌没有一一列举,如长城、力帆、长安、金杯、吉利远程、四川现代等,限于篇幅,不再展开。以上的对应也仅是局部暗合,做不到完全一致,《卡车之友网》需要强调的是,本文仅在致敬,切不可上纲上线。
历史的车轮还在继续向前,轻卡行业的明争暗斗也在不断加剧,没有人能完全预料到未来之事,过去之事也只留给后人感叹,正如《三国演义》结尾的感叹: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注:本文未经授权,谢绝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4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中国古代100位名将
我的图书馆
中国古代100位名将
&中国古代100位名将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历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从不曾中断的古国。璀璨而幽古的大河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本文仅是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萃取出的从春秋战国至清朝这段历史间,历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最出类拔萃、最代表中华尚武、善武的名将与精英。限于本人水平及学识浅薄的制约暨先天不足,评选出的中华名将难免不会有漏选(名单控制在一百人)及泛泛之辈充斥期间的现象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高人(学者)予以指正为感。&
本人制作的这个历代名将谱单的依据是必须合符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①入选者必须在军事领域有着为人称道的战绩,并且明显强于同时代的同行或之对垒的对手,对于社会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或者发挥过显而易见的影响的这样的将军或军事指挥官。
②入选者不能只是逞匹夫之勇地冲锋陷阵,要有能统领(统帅)三军,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③入选者或者在军事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或独创,其学说或理论并在军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本文是在下对春秋战国至秦期间入选的名将履历作的一个简要介绍,不周全及谬误之处,敬请各位大家直言斧正或大量海涵。
春秋时期(4名):
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吴国名将。其父伍举为楚国的士大夫,直谏事楚庄王而著名,平王在位时,伍举官拜太傅,辅太子建。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杀伍举,子胥之兄子尚也同时被害。伍子胥被迫两次出逃。伍子胥过今安徽昭关时,急得一夜之间满头青丝变成银发的传说流传甚广。伍子胥智勇双全,进入吴国后帮助吴公子姬光刺杀了吴王僚,姬光即吴王阖闾。吴王问其治国安邦之策,伍子胥提出先立城廓,加强守备,广积粮和充实兵库的主张,深得吴王赏识而委以重任。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了伐楚的战争。在柏举大破楚军并攻入楚国国都郢城。此时楚平王已死,子胥为报杀父之仇,掘平王墓,鞭尸三百,并挖其目。有人批评子胥做得过头,子胥说:“日暮路远,倒行而逆施之于道也”。前484年,伍子胥又带兵灭掉越国,俘虏越王勾践。在当时,伍子胥和孙武齐名,是吴国成为春秋五霸的关键性人物。后被吴国太宰伯嚭的谗言所杀,(一说是死于西施的谗言)临死前乃告其舍人曰:“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他成功地预言了吴国必定被越国所灭。
孙武:★★★★★★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我国军事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据《新唐书》和《古今姓氏书辨证》,孙武本姓陈,是齐国陈完之后。公元前517年来到吴国,结识伍子胥,两人结为密友。后经吴国重臣伍子胥反复推荐,孙武才被吴王阖闾召见,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13篇。吴王阖闾想考孙武的实际效果,孙武上演了历史上有名吴宫教战斩美姬,被吴王阖庐重用为将。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闾经国治军,并提出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称霸的可行性步骤。公元前506年,孙武随吴王阖庐联合蔡、唐两国击败楚国,攻占楚国的都城。后来孙武激流勇退,归隐山林,不知所终。孙子有三十年的戎马生涯,他提出的“知己知彼”和“上兵伐谋”军事思想成为了军事谋略的基础。孙武五千多言的《孙子兵法》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源头及世界的军事学的经典,孙武后来被人们誉为“兵圣”。孙武是中华军事理论的缔造者,第一人。
先轸:★★★★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文公流亡时,先轸与狐偃,越衰等是随从和辅佐他的近臣。前633年,先轸开始他的军事生涯,公元前632年,先轸请求率本部军攻卫之五鹿。他采取先声夺人之法,令军士在所过山林高阜之处遍设旗帜,使五鹿军民误以为晋军众多,吓得争相逃跑,一举攻占五鹿。在城濮之战中,先轸见楚左军被诱出击,便指挥由晋国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部队横击楚左军暴露的右翼。这时,伪装退的晋军也停止后退,配合中军夹击楚左军,楚左军遭到夹击,大部被歼。前628年,率军在崤的隘道设伏,全歼秦军,俘虏了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崤之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秦东进中原争霸的企图。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帅职衔,又有元帅实绩的著名统帅。
吴起:★★★★★春秋末期及战国初期卫国左氏人(关于吴起到底应该算是春秋还是战国时期的人,在下认为两者皆可,我这里根据武将分配均衡的原则,勉强把他算是春秋时期人也无大碍。),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曾经在孔子弟子曾参门下求学,在鲁国供职,鲁国国君想启用吴起为将,抵御齐国的进攻,但疑心他不会尽力。因为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吴起毅然杀了自己的齐国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为“杀妻求将”。(曾经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吴)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吴起领兵果然大败齐军。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他任西河郡守期间,“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吴起一生在鲁、魏、楚三国出将入相,并著有著名的军事学经典《吴子》(俗称为《吴起兵法》)一书,提出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等军事思想,后世论兵,莫不称“孙吴”。
关于春秋时期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司马穰苴:见《史记.列传四》,齐国皇室的苗裔也,他著有《司马穰苴兵法》一书,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司马穰苴治军非常地严,曾斩失期的监军庄贾和齐景公使者的随从以立威。司马穰苴率先主张“穷寇勿追”,提出了“围三缺一”的战术,但司马穰苴只有一次大规模指挥作战,打败晋国的战斗经历,随后便被齐景公撤职,郁闷而终了,限于名额,所以忍痛放弃司马穰苴的入选。
管仲: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在军事上也有训练军队等等一些举措。但是管仲是拜相,说明他是文官并非武将。而且他采取的“尊王襄夷”主要是政治上,发展经济,增强齐国的国力。
魏绛:春秋中期晋国大夫,名将。据《左传》前564年,魏绛与赵武率帅斩行票等等,但详细情况不了解。不知道他厉害到什么程度。
曹刿:可以算作一个军事理论家,他提出了“敌竭而攻,敌乱宜追”的军事思想,但是同时期的军事理论家孙武足可以盖过他的光芒。
栾武子:春秋中期晋大夫,名将。晋楚邲之战他也是在失败者一方,他的表现好于荀林父。此后他在几次对外战争中改善了形象,但名额和他不太完美的结局使他没有入选。
荀林父: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名将。与楚进行邲(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失败是他不能入选的重要原因。
字少伯,楚国宛人,春秋末年越国大夫,他更应该算作一个政治家和谋士,而不是名将。
赵襄子:大破智伯瑶,三家分晋。但是赵襄子能击败智伯瑶并非他足智多谋(计谋均出自一个叫张孟谈的谋士),再加上智伯瑶狂妄之至,口无遮拦,自掘了坟墓。
翻开楚国历史,你会发现楚成王年间,楚国有一个大将尹子玉曾为楚王霸业四处攻伐,是晋文公称霸的心腹大患。只可惜在城濮大战中,楚国失败,子玉也自杀于连穀。&
战国时期(8个):
孙膑:★★★★★
孙武的后世子孙。生活于战国中期,齐国鄄邑人,曾与庞涓一起跟鬼谷子(据说张仪、苏秦、尉僚都是他的学生)学习兵法。庞涓在魏国当了将军,“自以为能不及孙膑”,用计施以膑刑(剜去膝盖骨),加以软禁。几经周折,孙膑忍辱装疯,终于回到了齐国。孙膑很快就担任军师,辅助田忌运筹帷握,擒敌立功,使赵国亡而复存。他的《孙膑兵法》(八十九篇)继承了《孙子兵法》精髓,某些方面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创新。被认为是“兵学圣典”。公元前353年,魏将庞涓率军进攻赵国。在孙膑的建议,齐将田忌指挥援赵之兵进攻魏国国都大梁,即历史上有名的“围魏救赵”的桂陵战役,大破魏军。桂陵战役以及他后来指挥的马陵道伏击战等经典战役一样,孙膑首创性地运用了大规模机动作战调动敌军,攻其必救,“围魏救赵”,“退兵减灶”,以逸待劳等的军事战法。马陵道伏击战后不久,齐国政坛发生巨变,田忌被政敌邹忌陷害,被迫流亡楚国,作为田忌的好朋友孙膑也从此人间蒸发,不知所终;另一种说法是马陵大捷后,孙膑就辞职归隐了。
田单:★★★★田单齐诸田疏属也。湣王时,单为临菑市掾(官名),名气还不太大。乐毅伐破齐,田单保全了族人而开始展露头角,他受命于危难之际,利用新上台的燕惠王和乐毅之间的矛盾,巧施反间计,使燕国撤掉了名将乐毅,换上了平庸的骑劫。即墨之战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出奇制胜的战例,田单竟以一千多头火牛在前冲锋陷阵,精壮士兵五千人跟在火牛的后面。而城里的人乘机擂鼓呐喊,紧紧跟随在后面。甚至连老弱的妇孺都手持铜器,敲得震天价响,与城外的呐喊声汇合成惊天动地的声浪。燕军非常地害怕,大败而逃。即墨之围遂解。田单的兵力也日益增多,乘着战胜的军威,一路追击,原来齐国的七十多座城池被乐毅占领的城又都被田单一一收复。齐襄王嗣位后,封田单为安平君。
乐毅:★★★★魏文侯大将乐羊之后,曾被赵武灵王重用,赵王死后,去了魏国,听说燕昭王重任人才,又从魏至燕国。乐毅协助昭王进行政治改革,使国力进一步增强。公元前284年,与赵、秦、魏、韩等国联合向齐国发动强烈的进攻。济西一战大破齐军。乐毅归还借来的四国军马,单独率燕军以小攻大,以弱攻强,深入齐地,仅有半年时间,燕军攻克70多座城池,攻下齐国都城临淄,尽取其宝物,财物送回燕国,乐毅被封为昌国君。乐毅军纪严明,恩威并重,受到齐国军民的爱戴。燕惠王做太子时就和乐毅不和,于是田单巧使反间计,燕惠王派骑劫换掉乐毅。乐毅怕遭加害逃到赵国,燕军怨恨惋惜乐毅的离开,军心涣散,被田单乘机用火牛阵杀败。乐毅的战果也丧失殆尽。乐毅后来拒绝了燕惠王的返回燕国的邀请,写下了著名的《报燕王书》。
廉颇:★★★★★生卒年代不详公元前306年,廉颇戎马一生,为赵国立下汗马功劳,赵之良将也。秦昭王大举进犯赵国,赵惠王急调廉颇抗秦。大破秦军,迫使秦国暂停了对赵国的进攻。几年后再次带兵东征西讨,击败魏国、齐国,接连占夺城池,赵惠王大喜,特别是赵惠文王十六年伐齐这一次,廉颇大破齐国,攻取了阳晋,被赵惠文王加封为上卿、大将军。廉颇开始名扬六国,但他顾大局,识大体,负荆请罪,勇于改过,留下“将相和”的千古美谈。各诸侯国闻知赵国文有蔺相如、武有廉颇,而不敢正视赵国。公元前266年,赵惠王卒,蔺相如病重,秦国终于找到了机会,开始进犯上党,图取赵国。秦军被廉颇打得溃不成军,退出上党,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敢对赵国用武。后来,赵孝成王听信谗言,中了离间之计,把廉颇撤职,廉颇晚年时一直不得志,赵王未再次启用他,无奈只得又奔了魏国、楚国。公元前238年,一代名将廉颇抑郁不乐的仙逝于楚国。
赵奢:★★★★战国时期赵国名将。生卒年不详。初为田部吏,执法无私,善于理财,深得平原君赏识,由平原君推荐,主管赵国赋税,卓有成效。后为将,悉心治军,对下严而和,凡有赏赐必分部属。熟谙兵法,尤重灵活运用。常诫其子赵括不可满足于纸上谈兵。公元前270年,秦国进攻韩国,秦军兵进阏与。赵王打算派廉颇出战,廉颇以为“道远险狭,难救。”于是赵奢指挥了阏与战役。此战中赵奢破格提拔许历,然后西出邯郸(今属河北)三十里即停留不进。秦军误认赵军怯弱,不敢援救阏与。赵奢乘其不备,率军疾进至距阏与五十里处,抢先占领有利地形北山,大败秦军。阏与战役大破秦军是战国后期,六国在和秦国交手中最辉煌的一次胜利。赵奢也著有兵书,只可惜已经失传。赵奢反对空谈理论,主张“慎战”,以出奇制胜闻名。赵奢后与廉颇、蔺相如同位,被赵王赐号马服君。他的不宵之子“纸上谈兵”的赵括更是古今闻名。
李牧:★★★★★
赵国后期的“北边良将也”,保命稻草!李牧曾长期驻守赵北部边境防备匈奴。先是坚壁自守,数年不战,诱匈奴主力来攻,布阵设伏,两翼包抄,歼匈奴10万余骑,后又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声威大振,使匈奴不敢进犯。此后李牧继廉颇
、赵奢成为赵国的主要统兵将领 。公元前234,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於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齮,赵悼襄王封李牧为武安君。四年
,秦军进至番吾,畏李牧而退。七年,秦将王翦等分南北两路大举攻赵,李牧与司马尚率兵抗御。秦因两次攻赵均为李牧等所败,乃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韩仓,使其诬告李牧等谋反。赵王听信谗言,逼李牧自尽,解除司马尚兵权。5个月后,赵都邯郸即为秦军所破。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尤其是破匈奴之战和肥之战,前者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后者则是围歼战的范例。
白起:★★★★★
又名公孙起,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军事家、统帅。他多智谋,善用兵,从一个小小的左庶长晋升为国尉,武安君。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涉河取韩安邑以东,到干河。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攻垣城,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后七年,白起攻楚,水淹鄢城﹑攻占邓等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昭王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拔五城,斩首五万。(摘自《史记》)白起南征北战,其战功多得数不胜数,最有名的当然是长平之战。在长平之战之中,他以佯败诱敌,使赵括脱离既设阵地,进入伏击圈。尔后再将赵军分割包围,共歼敌45万,创造了先秦战史上最大的歼灭战战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其规模之大、战果之辉煌,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只可惜这么一代名将和秦国相国范雉失和,反对伐赵,最后被秦昭王赐剑自刎。司马迁评价说,“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然不能救患於应侯。”
魏无忌★★★★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公元前258年正月,秦军进抵赵都邯郸城下,
信陵君的姐姐是赵国平原君的夫人。秦兵围邯郸,赵国多次向魏国求救,魏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救赵。秦王派使者威胁魏王。魏无忌深以为忧,多次请求魏王发兵,门客也用各种办法劝说,然魏王畏秦,始终不听。如姬盗兵符。信陵君一行至邺,要代晋鄙领兵。晋鄙合符后,表示怀疑,朱亥用铁椎把晋鄙打死。信陵君遂统晋鄙军,选兵八万人,进兵攻击秦军。秦军大败,邯郸围解。公元前427年,公子留赵十年而未归。秦闻公子在赵,多次出兵伐魏,信陵君派使者向各国求援。信陵君率联军西向攻秦,秦被迫西退。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魏王为表彰信陵君败秦收复关东失地功劳,拜为上相,封邑五城。此次合纵攻秦,给秦国沉重打击。信陵君再次显示出杰出的军事才能,也从此威振天下,各国都派使者向他学习兵法,信陵君皆书其名,后世称之为《魏公子兵法》。秦因此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魏无忌死了以后,秦国就马上派蒙骜率兵攻魏,逐渐地蚕食了魏国。
关于战国时期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樗里疾:又称樗里子,名疾,秦惠王异母之弟也,秦在战国时期著名将领,与之齐名的是甘茂,但他两人官拜左右丞相之职,虽然参与秦的扩张战役,并取得秦楚丹阳、兰田之战,秦韩函谷关之战等等胜利,动辄斩首8万到10万不等,考虑到春秋战国时期并非军事指挥艺术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的名额,相对其他分期应该略为偏少,故两人均不入选。(见《史记.列传第十一》)
蒙骜:秦国名将,其主要战功为:秦庄襄王元年,蒙骜为秦将,伐韩,取成皋、荥阳,作置三川郡。二年,蒙骜攻赵,取三十七城。始皇三年,蒙骜攻韩,取十三城。五年,蒙骜攻魏,取二十城,作置东郡。但他曾在河外之战中被魏公子信陵君率领联军击败,这样的惨败是使蒙骜失去入选资格的重要原因。其子蒙武也是秦国名将,曾追随王翦大破项燕,但成就显然要低于蒙骜。&
秦朝(4名)
王翦:★★★★★秦代杰出的军事家,频阳东乡人也,本姓姬,是周朝的宗室。王翦少时就爱好兵法,且文武双全。他是继白起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国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公元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他巧妙地利用军事进攻和反间计杀掉李牧,然后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国成为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王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王翦率六十万秦军伐楚,王翦大军一至,立即坚壁而守,不肯出战。楚军屡次挑战,秦军始终不出。消耗敌军,楚军数次挑战而秦军不出,楚军引兵向东,王翦以逸待劳,趁此遣兵击,大破楚军,追至蕲南,迫使楚国大将项燕自杀,楚兵败逃。秦借胜势,一年就平定了楚国城邑,俘虏楚王负刍,楚地终成秦的一个郡县。王翦还率兵南征百越,也取得胜利。因功著而晋封武成侯。“(秦)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蒙恬:★★★★祖籍齐国。祖父蒙骛、父亲蒙武皆为秦之名将。传说蒙恬曾书狱典文学,改良过毛笔。他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秦朝崛起的一位著名的军事家。蒙恬因出身将门,授命率兵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长驱直入,抵达北疆,一举打败了匈奴的军队,收复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地区,并渡过黄河,夺取了高阙、阳山等地,摧毁了匈奴军队的要塞和据点。蒙恬根据“用险制塞”以城墙来制骑兵的战术,调动几十万军队和百姓修筑了著名的秦长城,蒙恬与太子扶苏留镇边塞十余年,是匈奴人最忌讳的秦人。蒙恬的弟弟蒙毅是他身边的重要谋士。可惜秦二世胡亥篡位后根据政治需要,杀死了属于太子扶苏派系的名将蒙恬。司马迁评价说,“蒙氏秦将,内史忠贤。长城首筑,万里安边。”
章邯:★★★字少荣,大秦名将,官拜少府。章邯是秦朝末年的名将,是大秦朝后期的擎天柱。但是在司马迁的《史记》中却没有他专门的传记。传说此人曾是李斯的门生,是从外战中起家的。他惯使长大刀,在项羽出山以前无人能在其马前走上三个回合。章邯曾率部杀死张楚政权的大将周章,大败陈胜、吴广的农民军,解了咸阳之围。凭他一己之力,延长了秦朝的寿命。章邯最终剿灭了陈胜的起义,迫使后者被自己的车夫杀死。在对付六国复辟军作战,章邯也是屡战屡捷,章邯夜衔枚击,大破齐、魏军,杀田儋於临济下。公元前206年9月,章邯利用项梁轻敌,在黑夜发起突袭,在定陶城下,大破楚军,杀死其统帅项梁。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进兵将赵王歇和张耳围困于巨鹿,章邯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顶峰。巨鹿战败后,因为赵高的迫害,章邯于公元前207年投降项羽,被项羽封为雍王。因为其部二十万人在新安被项羽坑杀,章邯心情郁闷。章邯等三王中了韩信的暗渡陈仓之计,没有完成将汉军堵截在蜀中的任务,被韩信杀败。一代名将章邯含恨自刎而亡。
项羽:★★★★★西楚霸王是中华武将第一人!项羽名籍,字羽,下相(今江苏宿迁)人,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地,故姓项氏。祖父项燕是战国末年楚国的名将,为秦将王翦所杀。项羽幼年学武,力能举鼎,他曾说:“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西楚霸王“力拔山兮气盖世”在中华历史上,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项羽与叔父率领八千江东子弟兵崛起于秦末。他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在千军万马中冲杀如入无人之境,鲜有人能在其马前走上三个回合(传言)。巨鹿之战,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沈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涉间不降楚,自烧杀。项羽以少胜多一战成名。史书上有各路诸侯跪在项羽面前,以膝而行,战战兢兢不敢抬头向上看的记载!能让人们害怕成这样,需要怎样的武勇呢?西楚霸王在八年时间内,身经七十余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取,胜无不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据称有八十万大军(未考证)会战于垓下。汉军四面唱起楚歌,楚军人少食尽,军心大散,被汉军十面埋伏,死伤大半。项羽与从者八百余骑突围,至阴陵迷失道路,复至乌江,敌兵追到。其最后二十八名随从全部战死,项羽不愿独生逃命,在乌骓马投江自尽后,项羽独自徒步回身死战,以一柄戟、一柄剑砍杀汉军数百人!奈何汉军人数众多,将其团团包围,项羽见大势已去,拔剑自刎于乌江畔,实在可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等诗篇则是后人对这位以武勇著称的“中华战神”的缅怀。
关于秦朝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尉缭:著名的军事理论家。有人说尉缭是鬼谷子的高足,学成后即过着隐士的生活,后应魏惠王的招聘,曾向其陈述兵法。《尉缭子》24篇,近万言。可见他的军事理论来源于鬼谷子兵法,他自己既没有实践,也没有太多什么创意。不过据说西汉初年著名的军事家韩信是他的学生。
王贲:频阳东乡人,秦代名将,名将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其成就不及其父,生活在其阴影之下。王翦之孙王离也是秦朝的一位名将,惜为项羽所杀。&
两汉篇·历代名将谱
武帝刘秀相继建立西汉(公元前206~公元前25)和东汉(公元25~220),统称汉。俗语说“秦时明月汉时关”,汉与边疆少数民族政权冲突战争是历代最激烈的。西、东两汉期间(实际上也包含新朝)的古代名将入选的明细谱单及简介如下:
西汉时期(七个):
韩信:★★★★★阴人,西汉名将。年少时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留下了“漂母乞食”、“胯下之辱”等故事。韩信从小就爱好剑术,秦末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后,韩信开始是投靠项梁,继而追随项羽,仅授职为持戟郎,韩信多次向项羽献计献策俱不为所用。怀才不遇的韩信于是投奔汉王刘邦,经过“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刘邦才登台拜将予以重用。韩信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了北方战场。公元前205年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佯作正面渡河之势,暗从侧后偷渡,攻其不备,大获全胜,且俘获魏王豹,史称为安邑之战。韩信名扬天下的一战则是“背水为阵,使将士死地求生”的井陉之战。置之死地而后生,人自为战以一当十,大破赵军。不战而屈人之兵,韩信收降燕国。淮水之战,借助河水,分割楚军,将齐、楚联军各个击灭,斩杀楚将龙且,占领了整个齐地,因战功卓著韩信被刘邦封为齐王。韩信指挥了垓下(今安徽灵璧南)决战,击灭楚军。韩信熟谙兵法,战功显赫,为汉王朝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其“多多益善”的用兵之道,为后世兵家所推崇。刘邦虽用韩信而心存疑忌,故在项羽败亡后,即夺其兵权,徙为楚王,继又黜为淮阴侯。吕后知刘邦疑忌韩信,乃与萧何定计,于汉高祖十一年正月诱韩信至长乐宫,以谋反罪名杀之。韩信著有兵书三篇,已失传。&
周勃:★★★沛县人,西汉开国功臣,被封为绛侯。少时家贫,靠编织养蚕用的蚕箔为生,还常给办丧事的人家吹萧,后来成为了一名能拉强弓的勇士。周勃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沛公为汉王的时候,就已赐爵给周勃为威武侯,可见周勃地位之高、功劳之大,虽然不像韩信一样风光,周勃在一系列的作战中总是当先破敌。汉初各诸侯王的反叛不绝。在燕王臧荼反叛过程中,周勃随高祖平叛中功劳最大,“虽伊尹、周公,何以加哉!”汉初定,各诸侯王的反叛不绝,周勃成为汉初平乱的主将。在平定韩王信的叛乱中,因阻击韩王信的匈奴骑兵有功被升为太尉。公元前196年,周勃率军讨伐叛将陈稀于代。斩陈稀将军乘马降,沃捉陈稀部将宋最和雁门郡守圂、云中郡守边、丞相箕肆和将军勋。平定了雁门郡的十七个县和云中郡的十二个县。歼灭陈稀军队,斩杀陈稀,俘虏了他的丞相积纵、将军陈武、都尉高肆。平定了代郡的九个县。后有平定燕王卢绾的反叛,周勃协助诛杀诸吕,与诸大臣共立文帝。在汉初的平叛军事行动是很复杂的作战,因为敌人都曾是友军或自己人。匡扶汉室的事业中,周勃居功至伟,而名垂后世。“绛侯佐汉,质厚敦笃。始击砀东,亦围尸北。所攻必取,所讨咸克。陈豨伏诛,臧荼破国。事居送往,推功伏德。(《史记.
绛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
周亚夫;★★★公元前158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周亚夫驻守细柳,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文帝的先导驱车门下,不得入。文帝到了,又不得入营。于是文帝派使者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要入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门。守卫士兵对皇帝随从人员交代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驰。”于是文帝的车便控着缰绳,慢慢走。到了营中,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向文帝拱手说:“身着铠甲的将士不行拜跪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文帝深受感动,称赞道:“此真将军也!”匈奴兵闻风而逃了,周亚夫被提拔为中尉(相当于首都的警察局长)。汉文帝死后,汉景帝继续重用周亚夫,升迁他为车骑将军。出现吴王刘濞等七国之乱时,周亚夫被提拔为太尉,统率三十六位将军。周亚夫不断地采纳麾下谋士的建议,南出武关,经南阳占武库,抢先攻占荥阳,使吴王刘濞的伏兵完全扑空。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守昌邑,派兵切断吴楚叛军的粮道,迫使吴王刘濞撤退。随后,周亚夫率军掩杀,大败吴楚叛军。周亚夫仅用三个月就平定吴楚七国之乱。“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可惜周亚夫因敢言直谏,开罪了汉景帝,景帝可没有汉文帝那种胸怀,于是将周亚夫下狱,诬告他谋反,一生忠直的周亚夫不堪其辱,绝食五日,吐血而亡。汉景帝还不解恨,下令废掉周亚夫的封国。
李广:★★★★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人。其先祖李信为秦国名将,曾率秦军追逐燕太子丹直到辽东。公元前166年,匈奴大举入侵边关,李广少年从军,抗击匈奴。他作战英勇,杀敌颇众,使汉文帝大为赞赏。九年后,汉景帝即位,李广升为骑郎将,成为景帝身边的近卫骑兵将军。吴王、楚王等七国叛乱时,李广以骁骑都尉官职跟随太尉周亚夫出征平叛,在昌邑城下夺得叛军军旗,立下显赫战功。诸王叛乱平定后,李广调往上谷、上郡、陇西、雁门、代郡、云中等西北边陲做太守,抗击匈奴的入侵。他飞身夺得敌兵马匹,射杀追骑无数,终于回到了汉营,归朝后,李广被汉帝革除军职,贬为庶人。但此后,李广在匈奴军中赢得了“汉之飞将军”称号。关于李广的故事很多如“李广射虎”、
“李广巧计退兵”等,喜欢历史的朋友大都耳熟能详,不再一一枚举。几年后,匈奴杀辽西太守,击败韩安国将军。武帝重新起用李广为右北平太守。匈奴闻“飞将军”
镇守右北平,数年不敢来犯。但是后来李广在莫北之战中失机(迷路而失期),被卫青责问。不善言辞且倍感委屈的李广,不愿去面对军法的轮讯,遂引刀自刭了。及(李广)死之日,天下不管是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皆为之流涕。他的儿子就是颇受争议的名将李陵,李陵作战时寡不敌众,被迫诈降,累及李氏全家被汉武帝抄斩。“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见《汉书.李广苏建传第二十四》
卫青。★★★★★河东平阳人也,原为平阳公主的家奴,其父是县吏郑季,少时卫青经历坎坷,其姐卫子夫入宫得到汉武帝宠爱,卫青也因此官拜太中大夫。公元前129年,匈奴兴兵南下,前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卫青首次出征,却英勇善战,直捣笼城(匈奴祭扫天地祖先的地方),斩首七百人。卫青的胜利是四路大军中唯一的,另外三路两路失败,一路无功而还。汉武帝看到只有卫青胜利凯旋,非常地赏识,加封他为关内侯。汉朝对匈奴的反击,使得匈奴的进犯更加猖狂了。公元前128年的秋天,匈奴兵又大举南下,汉武帝又派卫青出征,并派李息从代郡出兵,从背后袭击匈奴。卫青率三万骑兵,长驱而进,赶往前线。卫青本人身先士卒,将士们更是奋勇争先。斩杀、俘获敌人数千名,匈奴大败而逃。这次战役,汉军打垮了匈奴的主力,使匈奴元气大伤。从此以后,匈奴逐渐向西北迁徙,出现了“漠南无王庭”,匈奴对汉朝的军事威胁基本上解除了。卫青则因军功被封为长平侯,食邑三千八百户。公元前124年的漠南大捷,大破匈奴右贤王,卫青被汉武帝拜为大将军,指挥所有的汉将,李广、张骞、公孙贺、李蔡、曹襄、韩说、苏建等等名将都曾是他的部下。后来,汉武帝对霍去病恩宠日盛,霍去病的声望超过了他的舅舅卫青,过去奔走于大将军门下的许多故旧,都转到了霍去病门下。卫青门前顿显冷落,可他不以为然,认为这也是人之常情,心甘情愿地过着恬淡平静的生活。大将军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余级。卫青与霍去病领兵进军漠北,卫青指挥西路军出定襄,向北行军一千多里,渡过大沙漠,面对以逸待劳的匈奴精兵,卫青临危不惧,大战伊雅斜单于,大破之,追击二百多里直至赵信城(今蒙古国境内),俘获匈奴官兵一万九千多人。公元前106年,大司马大将军卫青去世,汉武帝命人在自已的茂陵东边特地为卫青修建了一座象庐山(匈奴境内的一座山)的坟墓,以象征卫青一生的赫赫战功。
霍去病:★★★★★西汉王朝名将.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善骑射。十七岁即为汉武帝侍中,同年随卫青出征匈奴,任嫖姚校尉,率领八百精骑长驱数百里,突袭匈奴后方,斩杀匈奴兵二千余人,俘获匈奴的相国和当户,并杀死匈奴单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军,被封为冠军候。公元前121年春,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率骑兵一万出陇西,进击匈奴右贤王部。他六天连破匈奴五个王国。接着越过焉支山一千多里,与匈奴鏖战于皋兰山下,歼敌近九千人,杀匈奴卢候王和折兰王,俘虏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多人。前119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霍去病各率骑兵五5万分别出定襄和代郡,深入漠北,寻歼匈奴主力。霍去病率军北进两千多里,越过离侯山,渡过弓闾河,与匈奴左贤王部接战,歼敌七万余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三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八十三人,乘胜追杀至狼居胥山(今蒙古境内),在狼居胥山举行了祭天封礼,在姑衍山举行了祭地禅礼,兵锋一直逼至瀚海(今贝加尔湖)。经此一战,“匈奴远遁,而漠南无王庭”。霍去病因功授大司马,威望超过了卫青,许多卫青部将纷纷转投霍去病。前117年,霍去病在长安病逝,年仅二十三岁。汉武帝特命陪葬茂陵,把他的墓冢建成巍峨的祁连山形状,墓前陈列“马踏匈奴”等大型原雕石刻,以表彰他远征匈奴的丰功伟绩,并谥予他景桓侯的封号。出葬之日,命归降的匈奴将士身着黑衣黑甲,在长安至茂陵的道路两旁列成几十里军阵,为霍去病送葬。大名鼎鼎的大将军霍光就是霍去病的弟弟,虽然后来他的地位,成就远非霍去病可比,但在名将评选中,霍光应该让位给他弟弟。
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赵充国出身官宦之家,沉勇有大略,经历武帝、昭帝、宣帝三个皇帝,是西汉著名的军事家。赵充国曾以代理司马的身份,跟随李广利出师酒泉,被匈奴右贤王的大军包围。赵充国带领一百多名精锐骑兵在前面拼杀开路,最终突围,赵充国身负二十多处伤。返回后受到汉武帝的亲自接见和褒奖,旋即升迁为车骑将军长史。公元前80年,氐人在武都造反。赵充国奉命带兵镇压,平定叛乱后升为中郎将。同年冬,匈奴二万骑兵人寇,赵充国领兵征讨,斩首、俘虏九千多人,并获西祁王而归,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后将军。公元前72年,赵率三万骑兵出酒泉一千多里,在蒲类海进攻匈奴,斩杀数百人。不久,匈奴又聚集十万多骑兵,大有入侵之势。赵充国统领四万余骑,驻屯于北部边境九郡,边境遂安。古稀之年赵充国还平定羌族叛军,开设西北屯田军,以如此之老龄,顶风冒寒,坚守边境,这在中外战争史上是极其罕见的。后来赵充国告老请退,皇帝赐予安车驷马,免官归第。公元前52年病逝,享年八十六岁,谥号壮侯。宣帝以他功高盖世,在未央宫中画了像,供人瞻拜、纪念,成帝继位后,又命黄门侍郎在画像旁题诗赞扬。
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英布:西汉初三大将之一,虽然和韩信齐名,但英布是那种武功高强的悍将,而不是那种统领千军万马优秀名将。在项羽部下,英布是项羽得力鹰犬首席大将,项羽的许多事都是英布具体办的,什么坑杀二十万秦卒等等。&
彭越:西汉初三大将之一,虽然和韩信齐名,但彭越是那种非正规作战的智将,彭越在军事史上比较另类,他短于那种排兵布阵的正规战役,擅长于投机取巧的游击战和骚扰战。&
樊哙:西汉开国功臣,以勇著称,谋略此之,一直跟随刘邦左右,是刘邦的爱将。感觉是那种匹夫之勇之辈,非真正统领千军万马的大将。&
灌婴:西汉初名将,以力战骁勇著称。唯一一次有独自统大兵经历是曾率兵击退匈奴。灌婴和英布一样是那种武功高强的悍将,而不是那种统领千军万马运筹帷幄的人。&
曹参:虽然战功卓著,但缺乏谋略。刘邦把他的战绩比作“狗功”,曹参独自作战很少,随刘邦、韩信一同战斗居多,即战争之谋略多出自他人。&
陈汤:字子公,山阳瑕丘人,西汉名将。宣帝时期匈奴内乱,郅支单于以武力兼并呼偈、坚昆、丁令三国,日益强盛,汉朝也曾三次振出使者到康居。郅支侮辱汉使,还有取代皇帝的野心。陈汤与甘延寿了解了郅支单于的这些情况后,于前36年,出兵西域。陈汤假传圣旨,调集汉朝屯田之兵及车师国的兵员。起各路、各族军兵四万多人,大张旗鼓向北进发。汉兵冲进土城。将郅支刺死,诛杀了郅支单于的妻妾、太子以及得封的王公等共一千五百一十八人,生擒官吏一百四十五人。另外俘虏敌兵一千余人。
这次胜利,结束了西汉与匈奴的百年战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汉书.陈汤传》)
陈汤仅此一战,且规模不大。而且陈汤贪财,私藏战品,最后被免职。他最大的官也只做到射声校尉。&
李广利:中国西汉时期将领。汉武帝宠妃李夫人之兄,前104,率众数万攻贰师城,兵败。前90,复率7万骑兵出五原击匈奴,兵败投降匈奴,旋为单于所杀。李广利实在是个败军之将。&
李陵:其特殊的经历使其成为历史上颇有争论的人物。有人以李陵投降匈奴而不耻于他,也有人认为他敢以“步卒五千人横行匈奴”,并非怕死。“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
李陵在匈奴二十余年,后病死,没有后嗣。
冯奉世:字子明,上党潞人也,其先祖冯亭,为韩上党守,引起长平之战那位。冯奉世为人正直,深通兵法,善于用兵,是西汉后期的著名将领。因平定莎车国的叛乱而成名,威震西域。在镇压陇西羌人时,冯奉世是在兵力上拥有绝对优势,不太具有说服力。
赵破奴,太原人。尝亡入匈奴,已而归汉,为票骑将军司马。出北地,封从票侯,坐酎金失侯。后一岁,为匈河将军,攻胡至匈河水,无功。后一岁,击虏楼兰王,后为浞野侯。后六岁,以浚稽将军将二万骑击匈奴左王。左王与战,兵八万骑围破奴,破奴为虏所得,遂没其军。居匈奴中十岁,复与其太子安国亡入汉。后坐巫蛊,族。&
东汉(十一个):
邓禹:★★★★
字仲华,南阳新野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邓禹少时敏慧,13岁便能诵诗,后游学长安,结识刘秀,非常仰慕刘秀。刘秀起事后,邓禹“杖策北渡,追及于鄴”,开始跟随刘秀打天下。刘秀选任将领,多先征询邓禹意见,而邓禹每有所举,均当其才,因而刘秀深敬其知人。盖延被敌围困,是邓禹率兵替他解围,生俘敌大将。从刘秀追贼至蒲阳,连大克获,北州略定。此后邓禹征剿了赤眉军和绿林军,尤其以河东大捷,大破王匡军。邓禹率轻骑急追,俘刘均及河东太守杨宝﹑持节中郎将弭强,将其斩杀,收得节六,印绶五百,兵器不可胜数,遂定河东。刘秀授七车都尉印绶,封为酂侯,食邑万户。敬之哉!”禹时年二十四。邓禹又击败公乘歙十余万大军。邓禹乘胜追击,军纪律严明,沿途秋毫无犯,故而所向披靡,降者日以千计。“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耭,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帝嘉之,数赐书褒美。”(《后汉书.邓禹列传》)后来在对其他军阀的战争中,邓禹有胜有败。公元28年春,击败延岑,是邓禹最后一仗。邓禹一直被光武帝、显宗等皇帝所重任,直到明帝时年五十七薨,谥曰元侯。
岑彭:★★★★
字君然,南阳棘阳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首先是刘縯、刘秀兄弟的敌人,岑彭坚守宛城,汉兵攻之数月,城中粮尽,人相食,岑彭才举城投降。被擒住免死之后,岑彭被分配到给刘秀的哥哥麾下为将,就这样,岑彭开始了他新的传奇征战生涯。岑彭在东汉王朝建立和巩固过程中,他参加过统一战争中的几乎所有的作战,一路地升迁:平定河北,攻关东、洛阳,统一关中,战隗嚣,直至灭蜀,岑彭是当时刘秀手下极少数能独当一面将领。他不但作战勇敢,奇计迭出,而且信义素著,以德怀人。“岑公之义信,乃足以感三军而怀敌人,故能克成远业,终全其庆也。”(《后汉书.
冯岑贾列传第七》)在灭蜀之战中,岑彭被公孙述派来刺客,乘夜间刺杀。岑彭是“云台二十八将”最优秀的名将。帝尽以任贵所献赐彭妻子,谥曰壮侯。蜀人怜之,为立庙武阳,岁时祠焉。
马援:★★★
战国名将赵著的后代,东汉名将。字文渊,扶凤茂陵人,三国虎将马超的祖上。曾在王莽、隗嚣等人手下任职。建武四年(28年),为隗嚣送书于刘秀,被刘秀礼遇。隗嚣叛汉,马援助刘秀平定隗嚣,又率军平定凉州。先后任过陇西太守、虎贲中郎将、伏波将军等职务。在进击西北羌人、北方匈奴、乌桓、南方蛮夷及交趾等战争中建立威名。后来南方蛮夷五溪向东汉王朝示威,占领城池。年已62岁的老将马援向光武帝请命要去平定南夷。汉光武帝瞧了瞧马援,见他的胡子都白了就说:“将军老了,还是别去吧!”
可是马援不服老,就在殿前穿上铠甲,跨上战马,雄赳赳地来回跑了一转。汉光武帝不禁赞叹说:“好硬朗的老人家!”就派他带领马武等将前往征讨,可是由于不适应南方气候,有好些兵士中暑死去,马援自己也得了病。这时就有人向光武帝进谗言,诬陷马援,这时老将马援已然病亡,可还是没有逃脱被削去爵位的悲惨命运。过了很多年后,才被翻了案,重新给马援家属及其后人俸禄。光武帝晏驾前耳边一直回响着老将马援的豪言壮语:“为将者应百战当先,死于疆场,马革裹尸而还。此足平生之幸也!”&
班超:★★★★字伯升,扶风安陵人,东汉名将,为史学家班彪的少子;班超的哥哥就是写作《汉书》的班固。班超九岁就能作文涌诗,博通古籍。尤擅长诘辩,口才极好。投笔从戎成为名将窦固的部下,官拜假司马,率兵攻打西域门户伊吾,与匈奴战于蒲类海,取胜并初次展示其军事才华。然后奉命出使膳善国,导演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精彩故事,迫使膳善国断绝与匈奴的关系,归附东汉。事后汉明帝擢升班超为军司马,出使于阗。班超再次上演一出“于阗斩巫”的传奇故事。更加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在疏勒国,班超仅有数十人,却擒贼先擒王,把龟滋生擒,使疏勒国归顺汉朝。公元76年,班超奉诏回国,为挽留班超,疏勒一都尉当场自杀。在于阗,其国王侯以下俱痛哭挽留,抱住马腿不让走人。班超毅然留了下来和匈奴展开长久的作战,公元84年,班超识破叛王忠的诈降,密伏勇士斩杀之;公元87年,班超携于阗诸国兵马大破莎车国,斩首五千余级,大获其骡马辎重,莎车国遂降,龟兹、温宿等国各自退散,后皆降汉。公元94年,班超调龟兹、膳善八国之兵大破焉耆等三国,斩首五千,俘虏一万五千,缴获马畜牛羊三十万头。班超用兵如神,扬威西域,而且每次他都是以绝对劣势的兵力,来击败匈奴和其他敌对势力。班超经营西域31年,直至71岁才回返洛阳,他的少子班勇后来继承了他的事业。
虞翊:★★★★
字升卿,东汉名将,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曰:“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母终,服阕,辟太尉李脩府,拜郎中。虞翊被邓太后认为有“将帅之略”,东汉欲放弃凉州,虞翊坚决反对,被任命为武都太守,领兵3000人前去镇压羌人。羌人调兵前来阻击,虞翊故意声称,不再前进,等待援兵。羌人果然中计,分兵企图合围虞翊。虞翊突然率兵疾进,日行百里,使用增灶法,摆脱了羌人的追击。在五都附近,虞翊被万余羌人包围,两军相持10多日,虞翊不许部下用强弓硬弩,只用弱弓小弩射敌,羌人误以为汉军攻弩弱,发起强攻,虞翊指挥部下用强弓硬弩每20人射1人,大破羌人,并用换军装的计策,作为疑军迷惑羌人,羌人惧怕退走,虞翊埋伏人马伏击大败羌人,虞翊用战争和招降两手最后平定了羌人的叛乱。&
窦固:★★★★
东汉名将。字孟孙,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窦固年少时因娶光武帝女涅阳公主而被任命为黄门侍郎。明帝想恢复与西域各族的联系,出兵西击北匈奴。窦固因为熟悉边疆的军事,于72年十二月,被拜为奉车都尉,驻扎在凉州酒泉郡,积极部署对北匈奴的进攻。73年,汉军分四路出击。窦固、耿忠率军由酒泉出塞至天山,击败北匈奴呼衍王,斩首千余级,追至蒲类海,留吏士屯伊吾卢城,并以班超为假司马出使西域,招降西域诸国。其余三路汉军无功而返。75年11月,窦固率1.4万骑兵再出玉门关进军西域,在蒲类海击败白山部后,转军进击依附北匈奴之车师。车师王降。东汉置西域都护及军队屯田,逐渐恢复了对西域的控制。窦固在边关数年,羌人服其恩信。&
窦宪:★★★★东汉权臣,外戚。字伯度。扶风平陵人。窦融的曾孙,章德皇后兄。公元77以外戚迁升为虎贲中郎将,日益受到宠任。和帝即位,太后临朝,窦宪在内掌握机密,对外宣布诏命;其弟笃、景、環并居要职,一门权势煊赫
,俱骄纵不法 。
公元89,窦宪因罪被囚,自求击北匈奴以赎死。适逢南匈奴单于请兵北伐,乃拜窦宪为车骑将军,以执金吾耿秉为副,各领4000骑,合南匈奴、乌桓、羌胡兵
3万余出征。窦宪遣精骑万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北单于逃走。窦宪追击诸部,出塞三千里
,登燕然山,刻石纪功,命中护军班固作铭。回师以后,拜宪为大将军,位次太傅,在三公上
。二年,窦宪出屯凉州。三年,窦宪又遣左校尉耿夔等出居延塞,大败北匈奴于金微山。北匈奴从此破散。窦宪既破匈奴,威权震朝廷,党羽布于全国,遂阴图谋反。事泄,和帝逮捕其党羽,并迫令其到封邑后自杀。&
周瑜:★★★★
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东汉末名将、战略家。在孙氏开基立业,创立鼎足三分格局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周瑜与孙策交好,曾随当时寄身袁术的孙策攻伐江东诸侯,后来孙策派周瑜镇守丹阳。袁术听说周瑜很能干,曾聘周瑜为将军,但是周瑜认为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建安三年,周瑜投奔孙策,任职中郎将。孙策死后,周瑜以中护军之职和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执掌军政大事。曹操率军号称
万南下,并致书迫孙权投降。周瑜等分析局势,坚定了孙权与刘备结盟抗曹的决心,周瑜又自请为将,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并使用若干计谋获得胜利。与刘备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周瑜对孙权说:“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想赶回江陵,做出征的准备工作。半途染病,死于巴丘。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周瑜文采超群,精于音乐,即使是酒后,仍能听出乐人演奏的音乐中的很细微的疏失,每当这时,他总要转头看一看。所以当时有谣谚说:“曲有误,周郎顾”(《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周瑜心胸开阔,以德服人,跟后世小说家虚构的那位截然不同。周瑜去世,孙权痛哭流涕,说:“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后依赖谁呢?”他称帝后,仍念念不忘周瑜,曾对公卿们说:“没有周公瑾,我哪能称尊称帝呢?”&
关羽:★★★
东汉末名将。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良人,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关羽少年时勇武有力,嫉恶如仇。当地民间传说,关羽为打铁的,也有说是卖豆腐的,反正是出身于下层社会。还有传说关羽最早并不姓关,因他杀了人才更名改姓。关羽流落到涿郡后,正遇上东汉政府动员各地豪强地主组织武装,共同镇压黄巾起义。他在这里结识了当地正在聚众起兵的刘备和张飞,关羽也就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关羽追随刘备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公元198年,刘备被吕布打败,投靠了曹操。曹操表举关羽为中郎将。199年刘备恐曹操猜忌,欲伺机脱离曹操控制,趁右将军袁术溃败,
&主动请求跟大将朱灵前去截击。十二月,刘备杀死徐州刺史车胄,以关羽代理下邳太守,自屯兵小沛,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东海变民首领昌稀等,及周围郡县纷纷归附刘备,刘备部队很快发展至数万人,又派使者与袁绍媾结联盟,形成对曹操的严重威胁。200年正月,曹操亲自征讨刘备,并攻陷下邳,迫降了关羽。官渡之战爆发,冀州牧袁绍调动十多万人马进军黎阳,征伐曹操并派大将颜良进围白马,曹操派张辽、关羽为先锋,率部进击。关羽跃马阵前,远远望见颜良麾盖(大将所乘戎车,设幢麾、张盖),直冲过去,在万众之中刺死颜良,斩其首级而归,袁绍诸将“莫能当者”(《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备赞关羽的勇武,对他重加赏赐,封他为汉寿亭侯。关羽离开曹操回归刘备。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操。关羽所率的一万精锐水军是刘备的主力,在这场战役中起了重要作用。赤壁之战后,刘备乘机攻占了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关羽被任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镇守荆州。荆州包括南阳、南郡、江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七个郡,是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必争的战略要地。赤壁之战后,据守荆州的关羽名为“襄阳太守”,而荆州的襄阳、樊城等重镇还控制在曹操手中。为了实现《隆中对》中所筹划的跨据荆、益二州,待时机成熟时荆州军队直下宛、洛,益州军队西出秦州,完成统一大业的计策,关羽一直虎视襄、樊。219年,刘备继取汉中后,又攻占汉中郡东部的房陵、上庸等地,势力有所扩展。七月,孙权欲攻合肥,魏军大部调动淮南防备吴军。镇守荆州的关羽,抓住战机,自率主力北攻荆襄,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关羽乘胜围攻樊城,曹仁曾考虑放弃樊城,被汝南太守满宠所劝止。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此际,魏荆州刺史胡修、南乡太守傅方,均降于关羽,陆浑人孙狼等,亦杀官起兵,响应关羽,关羽声势一时“威震华夏”(《三国志.蜀书.关羽传》)。曹操感到威胁,一度准备迁都以避开其锋芒。&
吕蒙:★★★★
字子明,汝南富坡人,东吴四英将中的第三位,东汉末年著名军事家。少年时家境贫寒,不读书,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这就是著名的“孙权劝学”。吕蒙立即请假在家,认真苦读兵书。后来鲁肃回吴郡时与吕蒙交谈,感叹“昔日吴下阿蒙,如今竟是这般模样”。吕蒙说“士别三日,更当刮目相看”。吕蒙加入到东吴是因为他的姐夫邓当是孙策的部下,为了躲避战火,吕蒙渡江投奔他姐夫,十五岁就参与平定山越,在剿灭吴郡城外的山贼的战斗中初显锋芒。邓当死后由张昭推荐,被孙策拜为别部司马。208年,吕蒙在与黄祖作战时,杀黄部先锋陈就,孙权大喜,晋升他为横野中郎将。参与赤壁之战,大破曹仁,招降曹将谢奇。217年,鲁肃病逝。吕蒙不久后代鲁肃之职,成为了东吴的第三位水军都督。率军白衣渡江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江陵一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任命他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吕蒙不久即去世,死时四十二岁。吕蒙勇而有谋,断识军计,谲郝普,禽关羽,最其妙者。初虽轻果妄杀,终于克己,有国士之量,岂徒武将而已乎!孙权之论,优劣允当,故载录焉。“(《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夺取荆州后不久,吕蒙病重而逝,时年四十二岁。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后来虽然被尊为魏武帝,但其生前并未称帝。曹操二十岁就举孝廉,为郎,历任洛阳北部尉、济南相等职。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而发家,收编几十万青州兵,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行军屯而势力大增。曹操先后削平吕布、马腾、张鲁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袁绍,统一北方。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二十余万南下,剿灭刘表,在赤壁之战,被孙权和刘备联军击败。216年,曹操被封为魏王。后其子曹丕称帝,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曹操的军事思想深受历代兵家和学者称道。《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曹操“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有些学者更是把曹操的军事思想归纳总结为十个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兵无常形,尚奇而贵诈,提出出敌不意,示形于敌,诱而取之”“用间重密,利用矛盾。”“因粮于敌”等等。可见,曹操在军事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是非常之大的,无愧于名将的称号。
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 刘秀建立东汉虽然有“云台二十八将”,如王霸、吴汉、臧宫、
耿恭、耿弇(此公也相当了得)、盖延、马武等,但这28人中的绝大部分是鹰犬爪牙之徒,真正能够统领三军,独挡一面的并不多。&
来歙:字君叔,南阳新野人,东汉名将。他联陇制蜀,西和东攻的建议,确定了先关东、后陇蜀,由近及远、各个击破,统一全国的战略方针,他主要是以谋略见长。虽然也曾指挥军队作战,但规模不大。&
祭遵:“云台二十八将”之一,文武全才,他一生戎马倥偬,北平渔阳,西拒陇蜀,可惜每次出兵都是数人共同统兵,很少见他单独领兵作战。
窦融:“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他之所以有名,还得感谢他的孙子窦宪,其军事上的成就相对较为平庸。治理国家也没有太多办法。&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人,度辽将军皇甫规之兄子也,东汉末期名将。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灵帝时为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时,任左中郎将,与朱儁率军镇压起义军。皇甫嵩与董卓是镇压黄巾军的主力干将。董卓专权时,皇甫嵩一度被董卓所囚,董卓死后,皇甫嵩官至太尉,封槐里侯,后又被拜光禄大夫,迁太常。皇甫嵩只是限于名额而被放弃的,他在镇压黄巾军时是立了大功的。
另一位与皇甫嵩同时被称为有“上将之略”的硃俊的情况与他差不多。
鲁肃:东汉末年东吴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人,他治军有方,名闻遐迩,而且虑深思远,见解超人。他没有入选主要是他没有什么专著或战绩可言。
孙策:字伯符,吴郡富春人,善用兵,军纪严明。年少时在江淮地区就颇有声望。父亲孙坚死后投靠袁术,195年,后袁术以孙坚旧部千余人资策,孙策遂自领兵马渡江转战整个江东。先后攻扬州刺史刘繇、会稽太守王朗等诸部。短短八年间,平定了整个江东,并使江东迅速蓬勃发展,打下了吴国的基础。曹操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割据东南。操惮其强,与之结亲以安其心。后被吴郡太守许贡之门客所杀,时年二十六岁。
夏侯渊:东汉末年名将。字妙才,沛国谯人,夏候惇族弟,东汉末年曹操麾下名将,与张辽、曹仁、徐晃、张郃并称五大良将。以督军校尉参加官渡之战,获胜后受命督兖、豫、徐州军粮,时曹军粮少,夏侯渊相继及时运粮,保障了供给,军威得以复振。201年,昌豨聚众占据东海反叛,夏侯渊两次出征,叛乱遂平。不久,济南、乐安黄巾军攻城掠地,斩杀官吏。夏侯渊率泰山、齐、平原郡兵大破黄巾军,斩杀徐和,平定诸县,并夺其军粮。209年,夏侯渊行领军随曹操征孙权,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曹操回军后,派夏侯渊督诸将击破庐江叛将雷绪。210年,夏侯渊又以征西护军,督徐晃等攻太原,下二十余屯,平定商曜之乱,并屠太原城。夏侯渊随曹操出征,在渭南之战中大败马超。夏侯渊以攻其所必救的战法,调动敌人争取主动,大破韩遂,是其军事生涯的杰作。战后,曹操给了夏侯渊指挥军队的符节。214年,曹操命将军夏侯渊率兵自兴国讨伐宋建。时宋建趁凉州战乱,在枹罕裂土称王,自立年号,设置百官,独霸一方30余年。夏侯渊围攻枹罕,攻破其城,斩宋建。随即派张郃北渡黄河,进入湟中,招降河西羌族各部落,遂平定陇右地区。太祖下令称赞夏侯渊,“宋建造为乱逆三十余年,渊一举灭之,虎步关右,所向无前。”仲尼有言:“吾于尔不如也”(《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夏侯渊用兵神速,作战勇猛,屡建功勋。尤重视后勤保障,常亲督粮运,作战获胜后也首先取粮,但其谋略稍逊。
吕布:字奉先,五原九原人也。刺史丁原的骑都尉,为主簿,董卓诱布杀原而并其兵。吕布与丁原并非父子,《三国演义》对吕布的诋毁也太过份了一点。卓以布为骑都尉,誓为父子,甚爱信之。稍迁至中郎将,封都亭侯。(吕布)尝小失卓意,卓拔手戟掷之,布由是阴怨于卓。卓又使布守中阁,而私与傅婢情通,益不自安。然后吕布与王允、尚书仆射士孙瑞等密谋,为内应,“布遂许之,乃于门刺杀卓。”“允以布为奋威将军,假节,仪同三司,封温侯。”(吕布的温侯是王允封的)吕布后来投靠了袁术,遂恣兵抄掠。术患之。后又改投张扬,董卓的旧部要追杀他,张扬不敢收留吕布,于是吕布投奔袁绍,帮助袁绍大败张燕于常山。因为感觉自己立了功,于是向袁绍借兵,袁绍不肯,吕布请求回洛阳,袁绍派杀手要干掉吕布,吕布逃跑了,又想投奔张杨,途经陈留,受到张邈的热情款待。袁绍为盟主,乃令曹操杀邈。操不听,然邈心不自安。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逼近张邈的地盘,在陈宫的劝说下,(张邈)遂与弟超及宫等迎布为兗州牧。然后吕布被曹操杀败,又投奔刘备......
历史上三国时期开始于220年,在曹丕建立魏国以前死去的名将应该算作东汉末年的人,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而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仍然健在的将领则归类为三国时期的名将,不在本文篇幅介绍之列。【
附 注 】关于“武圣”关羽现象的特别解释:
历代封建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把关羽当做“忠义”的化身,关羽的地位被抬得越来越高,最后被尊为“武圣人”。782年,关羽被列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放进武庙,配享姜太公。宋代以后,关羽便被带上“武圣”的桂冠。默默无闻了800年的关羽,被宋徽宗连升三级,又封“昭烈武安王”和“义勇武安王”。元文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显灵英济王”,明神宗封之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又把关羽庙长格为“武庙”,与文庙-孔庙并列。清代皇帝标榜关羽为“万世人极”,封之为“忠义神武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清史稿.礼乐志》),在北京修建了关帝庙,还通令全国,普建关庙,按时奉祀香火。武圣关公庙数量之多,远远超过了文圣孔庙。清代一朝,仅北京一地,关庙就有116座。在拥有二千余万人口的台湾,关公信徒多达800万众。凭真才实学关羽只配三颗星。他入选理由之一,关羽长期镇守荆州,是刘备势力角逐中原的重要力量,在三国鼎立格局形成前夕,荆州的关羽势力实际上已经成为三国中的第四股力量,他的成败决定着魏蜀吴三国的走向。理由之二,关羽曾取得过军事上的巨大成功,虽然水湮曹魏七军有霖雨不止,汉水猛涨等因素在内,但关羽擒于禁、杀庞德,歼灭曹操七支精锐部队,围攻襄樊,威镇华夏,各地纷纷响应,连枭雄曹操都萌生迁都的念头,可见“武圣”的牛逼。失守荆州系遭到东吴、曹魏的联手进攻,其中虽然有关羽骄傲轻敌,判断错误,用人不当等原因在内,但平心而论,面对两国势力的联手进攻,没有西川的援助,关羽的失败其实是无法避免的。(换谁去守荆州也会是一样的结果)理由之三,“武圣”关羽在民间与“文圣”孔子比肩的地位,关羽以武勇、忠义和帅才已经成为了中华古代武将的“代名词”---标志性人物.(没道理不选他,毕竟人无完人。)&
三国篇·历代名将谱
三国开始于220年,在曹丕建立魏国以前死去的名将应该算作东汉末年的人,而不是三国时期的人;而在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仍然健在的将领则归类为三国时期的名将,故东汉末年的部分名将曾习惯性地被算作三国时期的武将不在本文篇幅介绍之列。,他多谋略,善权变。初为曹操主簿,后为军司马。在司马懿的倡导下,曹操势力在淮北组织2万军队屯垦,淮南也有3万军队“军屯”,每年可得军粮500万斛。为巩固曹操势力东南边防作出了重要贡献。屯田暨发展农业生产是曹魏最终在三国中国力最强盛的重要原因。司马懿的这一倡导显示了他超群的战略眼光。在击破关羽问题上,司马懿的联吴策略起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司马懿被曹丕所器重,平定了孟达、公孙渊等人的叛乱,巩固了曹魏的统治。魏文帝在位时,司马懿的地位日趋重要,他参与曹魏政权的重大事务决策和执行,文帝两次南征东吴,皆留司马懿镇守京畿,“内镇百姓,外供军资”,文帝无后顾之忧。文帝临死时,遗命司马懿、曹真、陈群三人辅佐朝政。魏明帝时,司马懿任大将军,督荆豫二州军事,主持荆州对吴攻战,后接替曹真总管对蜀防御工作;数次成功地防御诸葛亮的北伐。少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司马懿受曹爽排挤。司马懿装病,韬光养晦,乘曹爽疏于防范发动政变,诛杀掉曹爽一族,自此司马氏掌握着魏国大权。司马懿病逝后,魏国政权仍由其儿子把持,多年后终于有了晋朝代魏的所谓“禅让”。司马懿被新朝的司马氏尊称为晋朝宣皇帝,陵曰高原,庙称高祖。司马懿的深谋远虑,狡诈大器是三国中其他名将所不具备的。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邪阳都人。他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三国时期蜀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著有《诸葛亮兵法》一书。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襄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首先夺取荆、益作为根据地,对内改革政治,对外联合孙权,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两路出兵北伐,从而统一全国的战略思想。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刘备建立西蜀国的指导性策略。诸葛亮于危难之际出山辅佐刘备,联孙抗曹。大败曹军于赤壁,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227年,上疏于刘禅,率军出驻汉中,“惟君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联躬,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诸葛亮前后6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从军事角度分析,诸葛亮根据当时三国的实际情况采取以攻代守军事策略是当时一种非常先进的作战理念。并且他的这种以攻代守出祁山,六伐中原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譬如一伐中原,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他还曾指挥蜀兵平定南中,加强了西蜀与西南少数民族的联系,开发了四川和滇贵。十二年,诸葛亮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军中。
历史上的诸葛亮远远没有《三国演义》中那样的神奇,他在西蜀一些重大的决策上犯了一系列的错误,如穷兵黩武,压制人材等。但是诸葛亮仍然不失为代表着三国时期水准较高的一代儒将。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人,武力过人,三国时曹魏的名将。他先后从属丁原、董卓、吕布等诸侯,后投降了曹操。张辽平定鲁国昌豨的叛乱,张辽独自率军平定辽东;张辽作为先锋率兵发起突击,大破敌军,斩杀蹋顿单于及名王以下10余人,俘虏20余万人。太祖论诸将功,曰:“登天山,履峻险,以取兰、成,荡寇(指张辽)功也。”张辽的这些军事活动对于曹魏巩固其北部大后方发挥重要作用,让曹操可以放心地集中精力去与刘备、孙权争夺江南和西南。最能体现张辽军事才华的是著名的合肥防御战,孙权率十万大军围攻合肥,张辽以绝对劣势兵力,以少胜多,威镇逍遥津,孙权侥幸得免。这一仗,杀得江南人人害怕,据说,听到张辽大名,江东小孩都不敢夜间啼哭。“合肥之役,辽、典以步卒八百,破贼十万,自古用兵,未之有也。使贼至今夺气,可谓国之爪牙矣。”张辽一生征战,以果敢著称,亦有谋略。
★★★★字伯言,本名仪,世代为江东大族,孙权以兄孙策之女许配给陆逊。陆逊虽然出身名门,但是他军事上的显赫地位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打拼得来的。讨伐山越暴动、讨平鄱阳地区尤突等人的暴乱,被授予定威校尉。诸城长吏及蛮夷君长皆降。公元219年,受吕蒙举荐为荆州督。因巧夺荆州有功,升为右护军、镇西将军,封娄侯。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后,发动了夷陵之战。在这次战役中,陆逊授命与危难之际,他登台拜帅为大都督,率兵五万西击刘备。次年六月,陆逊用火攻大获全胜,“其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夷陵之战的巨大成功,让陆逊达到了他军事成就的顶峰。孙权加拜陆逊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为江陵侯。公元229年,任上大将军、大都护,镇守武昌,大破曹休,斩获万余,牛马骡驴车乘万辆,军资器械略尽。公元244年,代顾雍为丞相,次年二月病逝。
★★★马超,字孟起,扶风茂陵人,马腾之子。他累代是将名之后,其祖先是战国时期的名将赵著。汉室封马超为卫尉、都亭侯、偏将军。马超被人们赞誉为“古罗马式”的将军,他在三国时期西北地区享有极高的威望。为报父仇,马超举兵攻打曹操,因曹操离间韩遂而失败,超果率诸戎发击陇上郡县,陇上郡县皆应之,杀凉州剌史韦康,据冀城,有其众。超自称征西将军,领并州牧,督凉州军事。投奔张鲁,后又归顺刘备,迫使刘璋投降刘备,拜平西将军、前都亭侯,后升左将军,假节。刘备称帝后拜马超为骠骑将军,兼凉州牧。马超去世时年仅四十七岁。
字仲达。三国时期河内温县人死后追谥威侯。马超指挥的西凉骑兵驰骋于三国乱世,是东汉末年一股很重要的力量,他一度极大地威胁着曹魏势力的统治,虽然最终被曹操击败。但马超指挥骑兵兵团灵活多变的运动战是中国历史上不太多见的,在三国军事史上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后期曹魏的名将。年轻的邓艾就喜爱军事,司马懿奇之,辟之为掾,迁尚书郎。可见邓艾的军事生涯是从做参谋起家的,他的思维非常地缜密。开始邓艾是协助郭淮抵御姜维的侵略,又于毋丘俭乱退吴孙峻众。合众将于段谷、侯和败维。后来逐渐他开始独挡一面,成为曹魏重要的戍边将领。邓艾偷渡阴平取成都,则显然了他作为一个军事家的过人胆识和诡秘韬略。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险渡阴平,入成都,降刘禅,灭蜀。封以太尉。后因钟会叛乱,邓艾父子被乱军所杀,实际上邓艾是死于司马氏的借刀杀人之计。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三国时西蜀名将。姜维是三国时期一个很典型的失败英雄。他很小的时候就丧失了父亲,好郑氏学,才兼于人。曾为魏天水郡中郎将,他这时侯在当地就很有名气。但他军事上的崛起,是在投降西蜀以后。维忠勤时事、思虑精密、敏于军事、即有胆义,又兼心存汉室深得诸葛器重。随诸葛出祁山,久经沙场,累立战功,官至大将军。姜维继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图中原,恢复汉室。又思实际:由是练西方风俗,欲以羌胡为翼,断陇西所属,拓界厉兵。曾九伐中原。但西蜀政权腐败,宦官黄浩弄权,已无可救药。邓艾入川,后主受人唆使即降艾,后主敕维降魏,维乃佯降于会。策钟会谋反,图中原欲以杀钟会重扶汉室,乃事败,维及妻子皆伏诛。这一段事史,略通文史的读者很少有不知道的,我这里不再赘述。
钟会:★★★★名臣钟繇之子,自幼就才华横溢,在征讨毌丘俭、诸葛诞其间,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其谋略策划堪比郭奉孝。因此有人认为钟会只是一个谋士,而不是一个名将。综观钟会一生的军事活动,确实有相当一段时期内担任着参谋幕僚这样的工作,但是他后来策划并具体指挥了(担任统帅)非常复杂的伐蜀这样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并取得胜利。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促成了伐蜀之战的发动。在破蜀的作战中,钟会选择了步步为营的策略,从汉中入手,强攻阳平关的策略,有力地牵制了姜维的蜀军主力。是邓艾袭取阴平成功的重要保障。&三国演义&中以40万大军绊住姜维的钟会一见到邓艾脱口骂出的就是“匹夫侥幸行险”并非全无道理。因此钟会在灭蜀战役发挥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灭蜀后,钟会打算自立政权,勾结姜维等降将密谋起事,但因为手下的官兵不支持他的谋篡而发动兵变,钟会与姜维等人皆死于乱军之中。钟会谋篡的这一行动虽然最终失败,但是他在策划过程中仍然显出了卓越的组织才干、谋略暨大局观,譬如钟会曾成功地逮捕邓艾父子等。钟会死时年仅40岁。心胸最狭窄、气度小,谋事不密是他失败的重要原因。从军事角度来看,钟会的谋略和才华是三国中佼佼者之一。
陆抗:★★★★字幼节,陆逊次子,吴郡吴人。攻巴东罗宪,无功而返。抗忧国忧民,鞠躬尽瘁。数谏朝堂,厉众治寡、安治乱,亲贤远宦戒于君。守江陵与晋车骑羊祜英雄相惜;筑围墙退杨肇平西陵降步阐众,击退羊祜水师,一举攻克西陵,斩步阐等叛将。功升为大司马。领荆州牧。陆抗是东吴后期的擎天玉柱,只可惜英年早逝,享年48岁。陆抗是一个防御专家,谈判专家。虽然他也曾经历过一些战事,抵御西晋与平定本国的内乱。但是他的入选,更关键的是在当时国际形势对东吴十分不利的局面下,他竭精尽虑,维护国家尊严和主权,为了保障东吴的和平与安宁所作出的贡献,他可以被称为三国时期和平年代戍边军人的典范.
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关于魏延,因为“脑后长有反骨”,长期被诸葛亮压制,怀才不遇,没有太机会施展他的军事才华。他从来没有单独统领过大军是他距离‘历代名将‘资格越来越远的一致命伤。他只是做过一段时间的汉中太守。史书上魏延最出彩的战功是曾在阳溪大破郭淮,因此而升迁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乡侯。
两晋篇·历代名将谱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喜读左氏《春秋传》,时人谓之《左传》癖,且精通典籍,通晓兵法,明于筹略,故朝野誉其为“杜武库”。杜预身不能武而善用兵,长于谋略,用兵制胜,诸将莫及。提出安宁边境及利国救边之策50余条,均被采纳。公元278年,继羊祜任都督荆州诸军事、镇南大将军,筹划灭吴。他巧妙地
实施水陆并进计划,派部将周旨等率精兵乘夜渡江,奇袭乐乡,俘获吴西线统帅、都督孙歆,乘胜顺流直取吴都建业。灭东吴之功首推此人。晋灭吴的战争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杀名将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