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点hr看简历有什么特点?

欢迎来到21世纪教育网题库中心!
北京时间日21点16分,“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40°N,99°E)发射升空。发射后大约10分钟,到达了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46千米的轨道。【小题1】“天宫一号”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的特点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9 `* T) e4 i) U: b) iB.对流现象显著,多云雨现象5 ?8 S8 `+ Z, Y
\* BC.气流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航空飞行# T/ ]8 _8 A
N- T! X( \% `/ H; dD.存在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短波% X3 c" Q7 a3 h8 X, C( d1 D2 g【小题2】发射地点选择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原因是(&&&& )①海运交通便利,利于大吨位飞行器的运输②地处低纬地区,可提高飞行器的发射质量③多晴朗的天气,透明度较高&&④原有基础条件好,发射成功率高A.①③1 f% Q. \' T9 I$ h" D/ g4 D) D1 S; MB.①②9 j7 I7 d
_( H% E, X6 HC.②④+ Z- ]3 U' \3 E- GD.③④2 Y0 _6 T
M# V! C【小题3】当“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基地升空时,纽约(40°N,74°W)的区时是(&&&& )A.9 月 30 日 10:16' D- B' K$ F, W* h7 B6 O2 dB.9 月 30 日 8:163 g
b1 S. `/ D7 i3 NC.9 月 29 日 8:16' T% Y' M" E; c4 O: K! Q1 E% _D.9 月 29 日 10:16
B3 h- D# W* j9 e' V8 X! I
答案【小题1】D【小题2】D【小题3】C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天宫一号”运行轨道所处大气层是高层大气,该层有一电离层,可反射无线短波。选择D项。【小题2】本题考查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天气晴朗,一直是我国的卫星发射基地。所以选择D项。【小题3】北京时间日21点16分,“天宫一号”发射升空,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纽约(40°N,74°W)是西五区,二地相差13个小时,所以纽约(40°N,74°W)的区时是-13小时="9" 月 29 日 8:16&。选择C项。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23点)
我的图书馆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23点)
人体穴位图:十四经穴高清图解(手少阳三焦经 亥时21点-23点) 21:18:02&穴位密码网&阿牛哥&文章浏览:(331494)次[导读]经穴指十四经上的腧穴。十四经指中医经络学说中的十二正经 (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阴肾经)加上督脉、任脉,共十四条经经络的统称。经穴一共有361个。 本文详解男性人体穴位,十四条经络的穴位图谱。人体穴位图认识中医就从了解人体穴位开始,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精髓之一,与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穴位,是养生、保健、治疗的先决条件。人体穴位由十二经络穴位和奇经八脉穴位组成,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手三阴经穴位(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三阳经穴位(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三阳经穴位(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足三阴经穴位(足太阴脾经位、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奇经八脉穴位片包括督脉、任脉穴位。人体穴位是什么穴位的学名是腧穴,别名包括:“气穴”、输穴、“气府”、“节”、“会”、“骨空”、“脉气所发”、“砭灸处”、“穴位”。人体周身约有52个单穴,300个双穴、50个经外奇穴,共720个穴位。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365处。中医讲究的人体穴位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有人从穴位的电学特性去探讨,发现皮肤上的某些地方存在导电量特别高的“良导点”,它们的位置与穴位的位置相吻合。但后来又发现,全身穴位总面积不过体表的万分之四,而电阻部位却多得多。后来人们又用最弱电流刺激肌肉,凡是能使肌肉产生最大收缩效果的地方就叫运动点。经对照发现,运动点与穴位的分布几乎一致。但运动点的机制是什么,还不太了解。又有人研究了穴位与神经的关系,发现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某一穴位与某一脏器的神经往往同属于一个脊髓节段。在胚胎发育时期,皮肤与神经是同源的,神经中枢存在着各皮肤区域与脏器的投射点。但是相反意见认为,非穴位区域下也都有神经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没有差别。还有人发现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穴位处的皮肤温度比别的地方要高一些,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系列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穴位的奥妙。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和生理特点(一)奇经八脉的概念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的八条经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奇者,异也。因其异于十二正经,故称“奇经”。它们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其生理功能,主要是对十二经脉的气血运行起着溢蓄、调节作用。(二)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奇经八脉的生理特点有三:①奇经八脉与脏腑无直接络属关系。②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合关系。③奇经八脉的分布不像十二经脉分布遍及全身,人体的上肢无奇经八脉的分布。其走向也与十二经脉不同,除带脉外,余者皆由下而上地循行。奇经八脉的共同生理功能为:1.进一步加强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如督脉能总督一身之阳经;任脉联系总任一身之阴经;带脉约束纵行诸脉。二骄脉主宰一身左右的阴阳;二维脉维络一身表里的阴阳。即奇经八脉进一步加强了机体各部分的联系。2.调节十二经脉的气血:十二经脉气有余时,则蓄藏于奇经八脉;十二经脉气血不足时,则由奇经“溢出”及时给予补充。3.奇经八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相互之间在生理、病理上均有一定的联系。二、奇经八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一)督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督脉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向后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属脑,沿头部正中线,上至巅顶的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寥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2.分支:第一支,与冲、任二脉同起于胞中,出于会阴部,在尾骨端与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的脉气会合,贯脊,属肾。第二支,从小腹直上贯脐,向上贯心,至咽喉与冲、任二脉相会合,到下颌部,环绕口唇,至两目下中央。第三支,与足太阳膀胱经同起子眼内角,上行至前额,于巅顶交会,人络于脑,再别出下项,沿肩胛骨内,脊柱两旁,到达腰中,进入脊柱两侧的肌肉,与肾脏相联络。3.生理功能(1)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气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2)反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督脉与脑、肾、脊髓的关系十分密切。(3)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二)任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任脉起于胞中,下出于会阴,经阴阜,沿腹部正中线上行,经咽喉部(天突穴),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环绕口唇,交会于督脉之龈交穴,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经。2.分支:由胞中贯脊,向上循行于背部。3.生理功能(1)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循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一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阴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任诸阴”之说。(2)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作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三)冲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起于胞宫,下出于会阴,并在此分为二支。上行支:其前行者(冲脉循行的主干部分)沿腹前壁挟脐(脐旁五分)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其后行者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下行支:出会阴下行,沿股内侧下行到大趾间。2.生理功能(1)调节十二经气血: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串全身,为总领诸经气血的要冲。当经络脏腑气血有余时,冲脉能加以涵蓄和贮存;经络脏腑气血不足时,冲脉能给予灌注和补充,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生理活动的需要。故有“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和“血海”之称。(2)主生殖功能:冲脉起于胞宫,又称“血室”、“血海”。冲脉有调节月经的作用。冲脉与生殖功能关系密切,女性“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这里所说的“太冲脉”,即指冲脉而言。另外,男子或先天冲脉未充,或后天冲脉受伤,均可导致生殖功能衰退。(3)调节气机升降:冲脉在循行中并于足少阴,隶属于阳明,又通于厥阴,及于太阳。冲脉有调节某些脏腑(主要是肝、肾和胃)气机升降的功能。(四)带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带脉起于季胁,斜向下行,交会于足少阳胆经的带脉穴,绕身一周,并于带脉穴处再向前下方沿髋骨上缘斜行到少腹。2.生理功能:约束纵行的各条经脉,司妇女的带下。(五)阴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阴跷脉起于足跟内侧足少阴经的照海穴,通过内踝上行,沿大腿的内侧进入前阴部,沿躯干腹面上行,至胸部人于缺盆,上行于喉结旁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之前,到达鼻旁,连属眼内角,与足太阳、阳矫脉会合而上行。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的运动。(六)阳跷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阳跷脉起于足跟外侧足太阳经的申脉穴,沿外踝后上行,经下肢外侧后缘上行至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眼内角。与足太阳经和阴骄脉会合,再沿足太阳经上行与足少阳经会合于项后的风池穴。2.生理功能:控制眼睛的开合和肌肉运动。(七)阴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阴维脉起于足内踝上五寸足少阴经的筑宾穴,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至腹部,与足太阴脾经同行到胁部,与足厥阴肝经相合,再上行交于任脉的天突穴,止于咽喉部的廉泉穴。2.生理功能:维脉的“维”字,有维系、维络的意思。阴维具有维系阴经的作用。(八)阳维脉的循行及其生理功能1.循行部位:阳维脉起于足太阳的金门穴,过外踝,向上与足少阳经并行,沿下肢外侧后缘上行,经躯干部后外侧,从腋后上肩,经颈部、耳后,前行到额部,分布于头侧及项后,与督脉会合。2.生理功能:维系阳经。12、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手少阳三焦经循经路线: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穴),沿着手背(中渚穴、阳池穴),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穴、桡骨穴)之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向上通过肘尖(天井穴),沿上臂外侧(清冷渊穴、消泺穴),向上通过肩部(臑会穴、肩髎穴),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穴;会、、),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穴),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广泛遍属于上、中、下三焦。它的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后项,连系耳后(天牖穴、翳风穴、颅息穴),直上出耳上方(角孙穴;会、、),弯下向面颊,至眼下()。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和髎穴、耳门穴;会),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穴;会)接足少阳。此外,三焦与足太阳的委阳脉气相通。三焦经不通的症状三焦经不通常见症状:偏头痛、头晕、耳鸣、上热下寒;手足怕冷、倦怠、易怒;皮肤容易过敏;肌肉关节酸痛无力、食欲不振。从部位上来分三焦: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肾等脏器。它是分属于胸腹部的三个区域。从功能上来分三焦:上焦如“雾”,指心肺的敷布作用;中焦如“沤”,指脾胃的消化转输作用;下焦如“渎”,指肾与膀胱的排泄作用。总的说来,三焦是输送水液、养料和排泄废料的通路。三焦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相当中皖(胃院)部位(包括脾胃)为中焦,中肮以上至胸腔部位(包括心肺)为上焦,中肮以下至小腹部位(包括肝肾等诸器官)为下焦。“焦”就是热的意思,这种热能的表现叫做“气”。所以三焦总的功能是主持诸气,疏通水道,是水谷出入的道路。但上、中、下三部的功能又各有不同。上焦的主要功能是宣发积于胸中的“空气”,将其输送到全身,供给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主要是心肺的功能)。这个作用好象雾露一样敷布全身,故有“上焦如雾”之说。中焦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转输饮食物(包括脾胃等功能在内)蒸化津液,把营养物质通过肺脉的传化作用以化生营气(即血液的组成部分)。中焦的作用,好象渍沤食物使之变化一样,故有“中焦如沤”之说。下焦的主要功能是把人体内消化后的残余物质加以分别清浊,食物的残接通过大肠排出体外;水液代谢过程中的剩余水分,经过气化由肾通过膀胱排出体外。下焦的作用,好象管道疏通液体一样。因此,以“下焦如匿”来形容它。综上所述,三焦总的生理功能,是体腔内几个脏腑在水谷消化、吸收、营养、排泄等功能方面的总合。因此,三焦的病变也就大都表现在胸腹体腔内有关输送水谷养料和排泄废料等几个方面。一般说来,表现在心肺的叫做上焦病,表现在脾胃的叫做中焦病,表现在肝肾等的叫做下焦病。三焦经的作用1、治心里堵得慌、晕车、咽喉痛、急性咽喉炎:揉关冲穴。关冲穴是三焦经上的第一个穴位。这个穴特别小,要拿指甲掐或用指节硌才能有效果。它是三焦经这个出气筒放气的地方。2、治眼干、嘴干、咽喉痛、嗓子干、身体发热、疲劳:揉液门穴。液门穴在无名指与小指缝间,顶着无名指的骨头,推压时比较痛。3、治眼疾、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痛、耳痛、中耳炎、上火引起的突发性耳聋、耳鸣等耳鼻喉症状、肩膀痛、腰后面脊椎痛、膝盖痛、肩周炎、头痛、耳痛、牙痛、胃疼等痛症、手指蜷曲不能伸开:揉中渚穴。中渚穴在液门下1寸处。揉中渚穴有个技巧:先掐进去,然后挫着揉,让它发麻,一麻就通了。4、激发身体阳气:揉阳池穴。阳池穴是三焦经上的要穴。5、打通胆经、缓解坐骨神经痛,腰痛、肋骨痛、肩膀痛、头痛、落枕:揉外关穴。外关穴在腕横纹上2寸。它的作用就像一个总闸一样。外关穴是治疗偏头痛的要穴。6、治便秘、肋间神经痛:揉支沟穴。7、治淋巴结核:天井穴。在肘尖上1寸处有个窝,就是天井穴。8、治上火而头痛、头胀、发热、心里烦躁:揉清冷渊穴。清冷渊穴在肘尖上2寸处,又叫清冷泉9、祛湿化痰:揉消泺穴。消泺穴在寸窝往上5寸处。10、治肩膀痛:揉臑会穴。臑会穴是专门治肩膀痛的要穴11、治耳聋、耳鸣、肩颈痛、落枕:揉天牖穴。天牖穴在紧接耳后斜下方1寸处,当你把头往边上一侧,脖子上就会凸起一条大筋,该穴就在大筋的边缘。12、治耳聋、耳鸣、牙痛、头晕、偏头痛:揉翳风穴。翳风穴在耳垂遮住的凹陷处13、负责头部供血、预防脑血管疾病:揉瘛脉穴。瘛脉穴在翳风穴的上边,是专给脑袋供血的。主条目:手少阳三焦经穴;位于手少阳三焦经上的穴位左右各23个,共46个:1关冲穴&2液门穴&3中渚穴&4阳池穴&5外关穴&6支沟穴&7会宗穴&8三阳络穴&9四渎穴&10天井穴&11清冷渊穴&12消泺穴&13臑会穴&14肩髎穴&15天髎穴&16天牖穴&17翳风穴&18瘛脉穴&19颅息穴&20角孙穴&21耳门穴&22耳和髎穴&23丝竹空穴。&&根据《手少阳三焦经穴国家标准部位表》,以下详解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图的位置、作用、主治功效等。(1)关冲穴 SJ1 Guān chōng【关冲穴位位置图】【图解关冲穴位的位置】【关冲穴的位置】位于人体手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处。【穴位解剖】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层次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指甲根。皮肤薄,由尺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的指背支分布。皮下筋膜薄而疏松,并有纤维束连于皮肤和骨膜。手指的静脉多位于背侧。浅淋巴管与指腱鞘、指骨骨膜的淋巴管相通。手的动脉每指有4条,即两条指掌侧固有动脉和两条指背动脉分别与同名神经伴行。均位于指掌、背面与侧面的交界线上。因指背血管及神经较细短,所以指的掌侧及末二节指背侧皮肤和深层结构,均分布有掌侧的血管和神经。【穴名解说】关冲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五输穴之一,三焦经井穴,五行属金。穴位含义: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1)关冲穴。关,关卡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关冲。(2)三焦经井。井地部孔隙也。本穴为三焦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接处,气血物质是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连通,故为三焦经井。(3)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出的温热水气,此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变为凉性水气,表现出肺金的凉冷特性,故其属金。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散热后循三焦经传于液门穴。功用: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按摩关冲穴位的作用与好处】关冲穴,为急救穴之一。主治病症:1、头面部疾病:古代记述:头痛、寒热、头眩、心痛、心烦、昏厥、目痛、口干、口苦、舌卷、舌缓不语、喉痹、耳聋鸣、肩背痛、臂痛、肘痛。现代实验研究报道:急性扁桃体炎、喉炎、结膜炎、角膜白斑等症。2、其他疾病:脑血管病、热病、小儿消化不良等。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咽喉肿痛、头痛、热病及其昏厥的治疗。穴位配伍:关冲穴配、治中暑、昏厥。配少商、少泽,有泄热利咽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配人中、劳宫,有泄热开窍的作用,主治中暑。配风池、商阳,有退热解表的作用,主治热病无汗。文献记载:《针灸大辞典》:“手少阳经承接手厥阴之经气,失会于无名指外侧端,即本穴所居处,故本穴可谓手少阳经之关界,要冲,故名。”《甲乙经》:肘痛不能自带衣,起头眩颔痛,面黑,风肩背痛不可顾,关冲主之。《千金方》:关冲、窍阴、少泽,主喉痹,舌卷口干。《针灸大成》:主喉痹喉闭,舌卷口干,头痛,霍乱,胸中气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举,目生翳膜,视物不明。【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疗法原则】寒则点刺出血,热则泻针出气。【针刺方法】斜刺0.1-0.3寸,局部胀痛;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艾灸方法】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1-3壮。&(2)液门穴 SJ2 Yèmén【液门穴位位置图】【图解液门穴位的位置】【液门穴的位置】位于人体手背部,当第4、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取法方法】微握拳,掌心向下,于第四、五指间缝纹端,即赤白肉际处取穴。【穴位解剖】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穴名解说】【液门穴】[Yèmén],经穴名。属。出《灵枢。本输》。《针灸甲乙经》作腋门,《千金要方》作掖门。荥(水)穴。【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1)“液门穴”。“液”,液体也,经水也。“门”,出入的门户。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散热冷降化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凉湿水气至此之后则快速散热冷却,冷却后的水湿归降地部,故名“液门穴”。(2)三焦经荥穴。荥,极小的水流也。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至本穴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所生之水量极小,故为三焦经荥穴。(3)本穴属水。属水,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关冲穴传来的凉湿水气,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降,表现出水的润下特征,故其属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及地部的经水。【运行规律】天部之气大部分冷降为地部水液,小部分吸热后上行天之天部,地部经水则回流关冲穴。【功能作用】降浊升清。【按摩液门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头痛、目赤、耳痛、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发热等。【作用功效】疏风散邪、清热消肿【液门穴位配伍】液门穴配治喉痛。【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中耳炎、咽喉炎、牙龈炎等。【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原则】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泻后补,热则补之。【日常保健】每晚睡前按揉液门穴3-5分钟,长期坚持。【针刺方法】液门穴斜刺0.3-0.5寸【艾灸方法】液门穴,艾条灸5-10分钟;液门穴,艾炷灸3壮。(3)中渚穴 SJ3 Zhōng zhǔ【中渚穴位位置图】【图解中渚穴位的位置】【中渚穴的位置】位于人体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即:手背第4、5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往手腕方向约1寸的凹陷处,左右各一。【取穴方法】取中渚穴时应让患者俯掌,掌心向下,小指与无名指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筋膜、手背深筋膜、第四骨间背侧肌。皮肤由尺神经的指背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的静脉网由接受由手指、手掌浅层和深部的静脉。手背深筋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深两层筋膜在指蹼处相互结合,并在掌骨底以纤维膈相连。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过第四三、四伸肌腱之间,深达第四掌骨间隙的骨间肌。【穴名解说】中渚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输(木)穴。【穴位含义】随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屯积。(1)“中渚穴”。“中”,与外相对,指本穴内部。“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或水边之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囤积。本穴物质为液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随水湿风气扬散的脾土尘埃在此冷降归地并形成了经脉水道穴旁边的小块陆地,故名“中渚穴”。(2)三焦经俞。俞,输也。三焦经气血温度不高,所行之地无外界提供的充足热能使其水液气化上升,气血物质在本穴的变化主要是散热冷降,只有少部分的水气吸热上行才保证了三焦经经脉的气血畅通,本穴也就如三焦经经脉气血的输出之地,故为三焦经腧穴。(3)本穴属木。属木,指本穴气血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向外输出的气血物质为水湿之气,其运行为风行之状,表现出风木的横向运动特征,故其属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运行规律】循三焦经上传于阳池穴。【功能作用】传递气血,生发风气。【按摩中渚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咽喉肿痛、手臂红肿疼痛等。【作用功效】清热疏风、舒筋活络。【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神经性耳聋、美尼尔综合征、眶上神经痛、肩周炎、急慢性腰痛等。【中渚穴位配伍】中渚穴配治大便难;中渚穴配、治嗌痛;中渚穴配治耳鸣耳聋。【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狂,互引头痛,耳鸣,目痛,中渚主之;嗌外肿,肘臂痛,手上类类也,五指瘈不可屈伸,头眩,颔,额颅痛,中渚主之;《外台秘要》:”主热病汗不出,头痛,耳鸣,目痛寒热,嗌外肿。"【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日常保健】突然站立时,或者突然回头,就会有头晕目眩。这都称为目眩,头晕眼花。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是比较危险的,一般明智的做法就是蹲下。这里可以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在你突然觉得头昏眼花的时候用手按住中渚穴(或者用食指和大拇指夹住首长,深呼吸后按压,大约6秒后,缓慢吐气再按压。左右交替,各做5次。这样效果很明显。对于患头晕目眩的人士请一定记住。【针灸疗法】中渚穴斜刺0.5-0.8寸,其酸胀感可向腕部放散。【艾灸方法】中渚穴,艾条灸5-10分钟;中渚穴,艾炷灸3-5壮。&(4)阳池穴 SJ4 Yáng chí【阳池穴位位置图】【图解阳池穴位的位置】【阳池穴的位置】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取穴方法】腕关节背面,由第4掌骨向上到腕关节横纹处有一凹陷处,或简单地说腕背横纹中点即是阳池穴。【快速取穴】微屈指,沿手背部第4、5掌指关节向上至腕背侧横纹处可触及一凹陷,用力按压有酸胀感。(即:手背朝上握拳,在腕关节的横纹与无名指延伸线的交接点上,有一个凹陷处,即阳池穴。)【相关补充】阳池穴和大陵穴分别在手腕的背面和内面,也就是腕背横纹的中点处。在中医中,许多穴位是两两相对、互相匹配的。阳池穴和大陵穴就是这样一对穴,都在手腕上,一前一后保护着腕关节。关节是身体当中活动最多的地方,也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尤其是手腕。打电话时可以按摩这两个穴位:用肩膀夹着话筒,站起来,一手刺激另一手的穴位,既避免了久坐的坏处,还可以保护手腕。【穴位解剖】下为腕背侧韧带,在指伸肌腱(桡侧)与小指伸肌腱之间;布有腕背静脉网、尺动脉腕背支的分支;有尺神经手背支、前臂后皮神经分布。【穴名解说】【阳池穴】Yáng chí(SJ4),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的原穴。别名:别阳穴。【穴位含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1)“阳池穴”。“阳”,天部阳气也。“池”,屯物之器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中渚穴传来的弱小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受外部传入之热,此水气吸热胀散而化为阳热之气,如阳气生发之池,故名“阳池穴”。(2)“别阳”。“别”,离别也。“阳”,阳气也。别阳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由此别走厥阴心包经。本穴物质为吸热胀散的阳热之气,因其强盛饱满,而与之相表里的手厥阴心包经相对部位天之上部的阳气虚弱,因此三焦经的阳气有本穴别走厥阴心包经,故名“别阳”。(3)“发阳”。“发”,生发也。“阳”,阳气也。发阳名意指三焦经在此生发阳气。理同阳池名解。(4)三焦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阳热之气,性干燥,表现出三焦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三焦经原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运行规律】一是别走厥阴心包经,二是循经上传外关穴。【功能作用】生发阳气,沟通表里。【按摩阳池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冶疾病:1、头痛、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头面五官疾患等2、手腕疼痛、腕部疾病、腕痛、鼠标手等3、消渴、口干、喉痹等4、治疗女性手脚冰凉等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糖尿病、前臂疼痛麻木、腕关节炎等。穴位配伍:阳池穴配、尺泽穴、、中渚,治手臂拘挛。阳池穴配外关、曲池主治前臂疼痛麻木;少商、廉泉主治咽喉肿痛;配胃管下俞、脾俞、太溪主治糖尿病。相关论述:《针灸甲乙经》“肩痛不能自举,汗不出,颈痛,阳池主之。”【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针灸疗法】阳池穴,直刺0.3-0.5寸;【艾灸疗法】阳池穴艾条灸5-10分钟。【按摩手法】按摩阳池穴时间要长,力度要缓。先以一只手的中指按压另一手的阳池穴,再换过来用另一只手的中指按压这只手上的阳池穴。另外经常按揉阳池穴,能够防治“鼠标手”--肩肘腕综合征。揉阳池穴。用拇指或中指螺纹面左右揉之。揉5~10分钟,<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4.0000mso-font-kerning:0.~2000次。(5)外关穴 SJ5 Wài guān【外关穴位位置图】【图解外关穴位的位置】【外关穴】位于前臂背侧,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与正面内关穴相对。即: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取穴方法】前臂伸侧面腕背横纹后二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屈肘俯掌时,在指伸肌桡侧凹陷处。【相关补充】《灵枢·经脉》:“去腕二寸”;《针灸大成》:“腕后二寸两骨间,与内关相对”。&【穴名解说】【外关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少阳之络,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三焦经。有清热解毒、解痉止痛、通经活络之功。(1)外关。外,外部也。关,关卡也。外关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胀散外行,外部气血被关卡不得入于三焦经。本穴物质为阳池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行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由穴内出于穴外,穴外的气血物质无法入于穴内,外来之物如被关卡一般,故名外关。(2)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物质为吸热后的胀散之气,此气外出本穴后交于阳维脉所在的天部层次,故为手少阳阳维之会。(3)三焦经络穴。络,联络也。本穴输出的物质为天部的阳热之气,它不光输向本经各穴所在的天部层次,它还外传于手厥阴心包经所过的天部层次,本穴有联络各部经脉气血的作用,故为三焦经络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气。【运行规律】一是循三焦经上传于支沟穴,二是别走心包经,三是上行于天部并交于阳维脉。【功能作用】联络气血,补阳益气。【按摩外关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头痛、耳鸣、便秘等。【作用功效】外关穴,疏风、清热、利胁;祛火通络。【古代记述】发热恶风、关节酸痛、胸满拘急、半身不遂、腰脚枸挛、偏正头风、手足顽麻、眼中冷痛、瘰疬结核、耳鸣耳聋、臂痿不仁、肘腕酸重、胁肋疼痛、腹痛便秘、五指尽痛不能握物。【近人报道】感冒、肺炎、腮腺炎、中耳炎、遗尿、腕下垂。【穴位配伍】外关穴配、治手指疼痛、腕关节痛;外关穴配、治偏头痛。【方例】头目痛:外关穴、后溪穴。感冒:百会穴、外关穴、合谷穴、列缺穴。手指麻木:曲池穴、外关穴。【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针刺方法】直刺外关穴0.5-1寸。【艾灸方法】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5分钟。【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指尖掐按外关穴100-200次,可治疗头痛、耳鸣、便秘。内关穴<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微软雅黑;font-size:12.0000mso-font-kerning:0.-07-06 18:59:40作者微信号:xulei3699文章浏览:(144947)次导读:按摩内关穴的作用与好处有抒压解疲劳等。内关穴位的位置具体在人体哪里呢,怎么找?本文图解内关穴位位置图和具体按摩手法。【内关穴位位置图】【图解内关穴位的位置】位置描述:在手掌面关节横纹的中央,往上约三指宽的中央凹陷处。(即:从手腕横纹向上,手三指并排的距离,正好在中间(肌腱内))。内关穴,内在之关要,在《灵枢·经脉》中又称为“两筋间”。因位于腕臂内侧正中,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处取穴,手厥阴之络由此别出沿本经通过肘关,肩关上行系于心包络。取穴方法: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手手腕交叉点的中点,就是内关穴。为说明准确位置:可以攥一下拳头,攥完拳头之后,在内关穴上,有两根筋,实际上,内关穴就在两根筋之间凹陷的位置。取穴时应要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仰掌的姿势。穴位解剖: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穴名解说】内关穴,经穴名。出《灵枢.经脉》。归属:手厥阴心包经,为本经络穴,又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阴维脉,别名:阴维穴。穴位含义: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1)内关穴。内,内部也。关,关卡也。内关名意指心包经的体表经水由此注入体内。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流至本穴后由本穴的地部孔隙从地之表部注入心包经的体内经脉,心包经体内经脉经水的气化之气无法从本穴的地部孔隙外出体表,如同被关卡阻挡一般,故而得名。(2)阴维。阴,阴液也。维,维持也。阴维名意指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经脉阴液的作用。本穴物质为间使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运行是从体表注入体内,当体表经水空虚之时,心包经体内经脉的高温高湿水气会由本穴外出体表,外出体表的高湿水气则能生发地部的经水,而在体表经水过乘时它则能起疏导排泄的作用,也就是本穴有维护与调节人体内外阴液的使之趋于正常的作用,故名阴维。(3)手厥阴阴维之会。理同阴维名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由体表注入体内。功能作用:疏导水湿。【按摩内关穴位的作用与好处】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帮助入眠,可调节自律神经,抒压/解除疲劳,改善胸痛、心悸、盗汗,舒缓腹胀感,治头晕、心痛、晕车等。主治疾病:心痛,心悸,胸痛,胃痛,呕吐,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呃逆,健忘,失眠,癫狂,痫证,郁证,眩晕,中风,偏瘫,哮喘,偏头痛,热病,产后血晕,肘臂挛痛。心绞痛,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癔病,无脉症等。心痛、心悸、胸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经常按摩内关穴,就可以起到一个保护心脏的作用,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还可以治疗晕车、晕船等,对怀孕前3个月恶心、呕吐的妊娠反应疗效也很好。按摩内关穴时,可沿着手腕上下方向或用硬币侧轮滚动按揉,每天按揉半小时。归纳总结:本经经病和胃、心、心包络疾患以及与情志失和、气机阻滞有关的脏腑器官、肢体病变广泛应用于临床。内关穴是心包经上的穴位,这条经脉跟心脏联系在一起,很多心脏上的病就是心包方面的病,针灸临床中间发现:心包经上的穴位反而比心脏本身用的穴位还多,效果还好,心包经的作用:生理上代表心完成的任务,病理上代替心接受病邪。内关穴可以说是治疗心血管病第一要穴。治疗机理:内关穴可以疏通经络治疗心包经及前臂诸疾,心主血脉,又主神明,心包与心本同一体其气相通、心包为心之外膜、络为膜外气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络是心脏所主的经脉、心不受邪,由心包代心受邪而为病,凡邪犯心包影响心脏的神志病和气滞脉中心络瘀阻所致病征皆取本穴。情志失和、气机阻滞而致肺气上逆,胃气上逆以及气滞经络,气滞血瘀等病征亦属本穴主治范围,内关通于阴维脉,阴维脉联系足太阴、少阴、厥阴经并会于任脉还与阳明经相合,以上经脉都循行于胸脘胁腹,故内关又善治胸痛、胁痛、胃痛、心痛、结胸、反胃、胸脘满闷、胁下支满、腹中结块以及疟疾等。内关穴位配伍内关穴配治肚痛;内关穴配治胸满支肿;内关穴配、治胃脘痛、呕吐、呃逆;内关穴配、治上肢不遂、手振颤。内关穴配患侧治偏头痛;配除胸闷。内关穴配、主治失眠;内关穴配主治心痛;内关穴配、主治胃痛、吐泻。点击查看:文献论述:&灵枢经脉篇&阴溢为内关,内关不通死不治,阴气盈盛于内与阳气相背,失于协调,心暴痛,胸部烦闷、隔中满、本穴用之效也,故以内关名之一说,本穴是心包经之络穴,与三焦经相通,三焦经的络穴名外关、内关者乃相对而言。备考&玉龙赋&"取内关于照海,医腹疾之块“。&百证赋&"建里内关扫尽胸中之苦闷。”《针灸甲乙经》:“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备急千金要方》:“凡心实者,则心中暴痛,虚则心烦,惕然不能动,失智,内关主之。”《针灸大成》:“主手中风热,失志,心痛,目赤,支满肘挛。实则心暴痛泻之,虚则头强补之。【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按揉内关穴的方法:找到内关穴后,一定要顺着经脉按揉(会感觉酸酸的),它的作用就会顺着经脉往上直到心,主要就是宽胸理气,缓解胸痛胸闷。用左手的拇指尖按压右内关穴上,左手食指压在同侧外关上,按捏10~15分钟,每日2~3次;再用右手按压左侧的穴位,反复操作即可。按摩内关穴,其部位暴露易于取穴,不受时间、季节等条件限制,且操作简单,便于普及,疗效好;在医护人员指导下,人人均能掌握使用,故值得大力推广。内外关穴自助按摩方法【专家视频演示讲解】穴位疗法原则:寒则通之或补针多留或灸,热则泻之或水针。按摩手法:合并食指中指,两指按揉内关穴100~200次,可缓解晕车、呕吐、心痛等。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内关穴5~2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治疗痛经等。拔罐疗法:用气罐留罐内关穴5~10分钟,隔天一次,可治前臂痛等。刮痧疗法:用角刮法刮拭内关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以治癫狂、心痛、心悸等。针灸方法:直刺0.5~1寸,针刺感应:捻转可有向指端放射的触电感。可灸,灸量: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另有记载:灸7-8壮,温灸5-15分钟,均可。人体内外关穴的位置图和养生保健方法<span style="mso-spacerun:'yes';font-family:微软雅黑;font-size:12.0000mso-font-kerning:0.-04-22 20:55:56作者微信号:xulei3699文章浏览:(31896)次导读:上期节目为大家介绍了一对兄弟穴(合谷穴和太冲穴),今天依然为大家介绍一对兄弟穴,这两个穴位相互配合可以起到意想不一牟养生治疗效果。这对兄弟穴是:内关穴和外关穴,缓解疼痛症状,消除疲劳。、足三里、内关穴被称为三大养生要穴,对人体的整体调节,整个身体的气血、阴阳平衡都有特别好帮助。内关穴在上,心包的作用:代心受邪,替心行令,外在的邪气要伤害到心,首先要过心包这一关;心如果要发挥主血脉、神志的功能,就要通过心包去发挥这种作用,所以心包的功能和心的功能是一致、相等同的,心包不单单是心的御前侍卫军,还是代它发号施令的丞相。内关穴的位置:从手腕横纹向上,手三指并排的距离,正好在中间(肌腱内)。&&&&&外关穴的位置:找到内关穴,外关穴自然就找到了,正好是内关穴对应的位置,在尺骨和桡骨之间。两者是内外相对应的关系。&&&&&&&&&内外关穴的自助按摩方法,请参看视频专家讲解。日常生活中,遇到中暑、晕车、晕船,或呕吐,如果已经吐了,强力按压可以止吐。下期节目为大家讲的穴位除了像外关穴对感冒发烧有治疗清热的作用外,专门治疗外感性的疾病,同时对颈部、颈项部有缓解的作用。【穴位相关阅读】(点击链接视频)[视频]内关穴调理脏腑|改善情绪_桂圆补心血不足 11:46:46&&作者微信号:xulei3699&文章浏览:(2298)次导读:日北京卫视(BTV)养生堂节目视频,郝万山讲《“七情”致病亦治病-1》。主要介绍不良情绪与疾病的关系,心和情绪的关系,内关穴的作用:调理脏腑,改善不良情绪,吃桂圆的禁忌,心血不足的症状等相关内容。专家: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人的任何一种情绪变化,都会引发细胞、血管、肌肉、内脏、内分泌、免疫机能的一系列改变。根据有关临床统计数据显示,由心理情绪因素而造成的疾病,占到了就诊病人总数的80%—90%。敬请收看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郝万山教授主讲的《“七情”致病亦治病—1》。& &&& & 很多疾病都和不良情绪有关,然而专家告诉我们,情绪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郝万山教授行医半百,他注意到临床中有很多患者,当五脏六腑失调的时候,情绪会更难以控制,负向情绪更容易泛滥。而通过调理脏腑的方法,不良情绪往往能得到改善。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 & 中医认为心和情绪的关系最为密切,临床中心脏有疾病的患者,往往情绪容易波动。专家告诉我们,如果感觉莫名其妙的想发脾气,不妨先做几个深呼吸,使自己冷静下来。或者用力按压心包经的内关穴,也可以帮助平静心态,缓解暴躁。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关注微信公众号:xueweimima,回复关键词:内关穴,可查看更多& &&& & 心血不足的人,感情较脆弱,情绪易波动,更要注重情绪对身体的影响,避免长期压抑或情绪剧烈波动。郝万山教授告诉我们,桂圆有补心血,宁心安神的作用。心血不足的人可以适当吃些桂圆。桂圆在吃的时候都有哪些讲究?更多内容请收看本期节目。& &&&&&&治疗黄褐斑的穴位:内关穴【刮痧】 21:30:43&&作者微信号:xulei3699&文章浏览:(20139)次导读:假如说我现在特别疼,而且惊慌气短,脸色不好,特别是有的人脸上有斑,跟血脉不通畅有直接的关系,你真的要有黄褐斑,内关穴对治疗黄褐斑有好处……视频简要:涂上刮痧油,张老师示范内关穴刮痧的方法提示:刮两下可能就会出现变红的现象,而且有小红点,有点出痧了,再刮两下。出痧代表什么(原理)出痧主要是因为血脉不通所致,血脉瘀滞所以才出痧。如果血脉完全通畅的话,就不会出痧的。刮痧出现最深的点就是内关穴的位置这最深的一个小红点(位置),离刚才刚才找的内关穴距离有一厘米,也就是在内关穴的附近(刮痧出现颜色最深的点就是内关穴的位置)。所以有的人不知道内关穴在哪里,找不到那么准,没关系,你就刮一个长度,而且你也不必太担心找不准怎么办,哪里不通哪里自己就出来。这个痧一出,经脉就通畅了。问题就解决了,因为美丽其实跟健康也有特别大的关系,可能你发现一些皮肤或者外在的一些不美丽,只是一个初期的征兆,如果你还去放任不管的话,那它可能就真的危及到你的健康了。其实大家都关注美容只是一个外表,那你没有健康的五脏,你的外表就美不了,咱们这种方法让你从里到外的美。另外:三阴交和内关穴对治疗黄褐斑都有一定的好处和作用。(6)支沟穴 SJ6 Zhīgōu【支沟穴位位置图】【图解支沟穴位的位置】【支沟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取穴方法】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取穴。【快速取穴】抬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4横指(即3寸)处,在前臂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与间使相对,用力按压有酸胀感。【穴位解剖】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穴名解说】【支沟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别名飞虎。属。经(火)穴。【名解】“支沟穴”。“支”,树枝的分叉也。“沟”,沟渠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扩散。本穴物质为外关穴传来的阳热之气,水湿较少,至本穴后又因进一步的吸热而胀散为高压之气,此气按其自身的阳热特性循三焦经经脉渠道向上、向外而行,扩散之气亦如树之分叉,故名支沟。飞虎、飞处名意与支沟同,飞是指穴内气血为天部飞行的阳气,虎为寅木之风,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风行之状,处则是指穴内阳气到达它所应去的处所。【穴位含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受热扩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运行规律】大部分升散于天部,小部分循三焦经上行。【功能作用】生风化阳。【按摩支沟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头痛、胁肋痛、肘臂痛、肩背酸痛、呕吐、耳鸣、耳聋、中耳炎、乳汁分泌不足、产后晕血、便秘等。【作用功效】支沟穴,清热理气、降逆通便【临床应用】治大便秘结:支沟穴、;治习惯性便秘:支沟穴、、透;治肋间神经痛:独取支沟穴;乳汁不足:支沟穴、、、;治头痛:支沟穴、;治肩臂酸重:支沟穴、;治急性腰扭伤:单刺支沟;治胸胁疼痛:支沟穴、、;治手指震颤:支沟穴、、;治疟疾寒热:支沟穴、、。【支沟穴位配伍】支沟穴配、治大便秘结。【肋痛支沟取】治疗肝气郁结、经常胀气、叹气、胃脘胀气,取支沟穴效果会非常好。& &&【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日常保健】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支沟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支沟穴是治疗便秘的特效穴。【针刺方法】支沟穴,直刺0.5-1寸。【艾灸方法】支沟穴,艾条灸5-10分钟;支沟穴,艾炷灸3-5壮。(7)会宗穴SJ7 Huìzōng【会宗穴位位置图】【图解会宗穴位的位置】【会宗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取穴方法】伸臂俯掌,于腕上3寸,支沟穴尺侧,当尺骨的桡侧缘取穴。即:抬臂,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前臂尺骨的桡侧缘,用力按压有酸胀感。【快速取穴】抬臂,从腕背横纹中点直上量4横指(即3寸)处,在前臂尺骨的桡侧缘,支沟尺侧,用力按压有酸胀感(图①)。【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尺侧伸腕肌、示指伸肌、前臂肌间膜。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贵要静脉、头静脉等血管。其深层有前臂骨间后动、静脉的分支,以及前臂骨间后神经的分支。【穴名解说】【会宗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之郄穴。【穴位含义】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1)会宗。会,会合也。宗,祖宗也,为老、为尊、为长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会宗名意指三焦经的阳气在天之天部会合。本穴物质为三焦经的天部阳气会合而成,所处为天之天部,如宗气之所汇,故名会宗。(2)三焦经郄穴。郄,孔隙也。本穴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热之气,水湿稀少,有名而无实,外传的实质物质如从孔隙中传出一般,故为三焦经郄穴。【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吸湿冷降后循经传于三阳络穴。【功能作用】吸湿降浊。【按摩会宗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耳聋耳鸣、臂痛(气滞喘满,上肢肌肤痛)、癫痫等。【作用功效】清利三焦、疏通经络、安神定志。【穴位配伍】会宗穴配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会宗穴配、耳门穴治耳聋。【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针刺方法】会宗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多用泻法。【艾灸方法】会宗穴,艾条灸5-10分钟;会宗穴,艾炷灸3-5壮。(8)三阳络穴 SJ8 Sān yáng luò【三阳络穴位位置图】【图解三阳络穴位的位置】【三阳络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半屈肘俯掌取穴。【快速取穴】抬臂,从掌背横纹中点处直上量4横指(即3寸)处为支沟,从支沟上量1寸处,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图②)。【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指伸肌、拇长展肌、拇短伸。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的属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前臂的深筋膜,入指伸肌腱,深进经拇长展肌和深面的拇短伸肌,直达前臂骨间膜,以上诸肌由桡神经深支发出的肌支支配。【穴名解说】【三阳络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通间、通门。属。【穴位含义】手三阳经的阳气在此交会。(1)三阳络穴。三阳,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络,联络之意。穴三阳络名意指手三阳经的气血物质在此交会。本穴由于会宗穴传来的气血为由阳变阴的寒湿之气,穴内温压呈下降之状,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本穴有联络手三阳经气血的作用,故名三阳络。(2)通门。通,通道也。门,门户也。通门名意指手阳明少阳的天部阳气由此汇入穴内。理同三阳络名解。通间名意与通门同,间指间隙。(3)手三阳经之会。本穴为手三阳经的阳气交会之所,故为手三阳经之会。【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由穴外的天部层次汇入穴内。【功能作用】收引寒湿。【注】本穴经书列为不可刺,乃因穴内气血为天之上部的湿热之气,热则可化为纯阳之气,有补益阳气之功,寒则除湿降浊之功,刺之则会乱气,唯其热盛方可刺泻。古之圣贤恐后人之不解,故将本穴列为不可刺。& &&【按摩三阳络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头痛、耳聋、暴瘖、臂痛等。三阳络穴为肺切除手术针麻常用穴之一。(2)头面五官疾病:暴喑卒聋,龋齿牙痛。(3)运动系统疾病:挫闪腰痛,手臂痛不能上举。(4)其他疾病:恶寒发热无汗,内伤,脑血管后遗症,眼病,失语。【作用功效】三阳络穴,舒筋通络,开窍镇痛。【穴位配伍】三阳络穴配、、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针刺方法】三阳络穴,直刺0.5-1.0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肘部。斜刺2.0-3.0寸,透郄门穴,前臂感觉麻胀,并向指端传导。【艾灸方法】三阳络穴,艾条灸10-20分钟;三阳络穴,艾炷灸3-5壮。(9)四渎穴 SJ9 Sìdú【四渎穴位位置图】【图解四渎穴位的位置】【四渎穴的位置】位于人体前臂背侧,肘尖下方5寸,当阳池穴与肘尖的连线上,尺骨与桡骨之间。【取穴方法】半屈肘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上7寸,尺、桡两骨之间取穴。【快速取穴】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连线中点处,再向上量1横指(即1寸)处,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按压有酸胀感(图①)。【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尺侧伸腕肌、骨间后血管神经束、拇长伸肌。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前臂后皮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有头静脉和贵要静脉的属支。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前臂后面深筋膜,经尺侧伸腕肌和小指伸肌的交界部深进,穿经骨间后血管神经束,直抵深面拇长伸肌和前臂骨间膜的背面。血管神经束由桡神经深支(又称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背侧动脉以及两条伴行静脉,被前臂筋膜包裹而形成。行于前臂后区内浅层与深层肌之间,血管神经的分布营养并支配前臂后区的所有结构。【穴名解说】【四渎穴】sidu(SJ 9),隶属。【穴位含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四渎穴】四,数量词。渎,小沟渠也。四渎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三阳络穴传来的水湿云气,在本穴的变化为部分水湿冷降归地,降地之水形成向穴外流溢的数条小沟渠之状,故名四渎。【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分流四散于脾土各部。【功能作用】去湿降浊。【按摩四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咽喉痛、耳聋牙痛、偏头痛、上肢麻痹瘫痪、神经衰弱、眩晕、肾炎等。【作用功效】开窍聪耳,清利咽喉。【古代记述】耳聋,牙痛,咽肿,颊疡,痄腮,臂膊疼痛。【近人报道】腕下垂,前臂瘫痪,腕伸无力,手指枸挛咽中异物感,头胀痛。【穴位配伍】四渎穴配、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四渎穴配、消泺穴、肩髎穴、天髎穴、治肩臂痛。【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针刺方法】四渎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右向肘部和手背部放散。【艾灸方法】四渎穴,艾条灸5-10分钟;四渎穴,艾炷灸3-5壮。(10)天井穴 SJ10 Tiān jǐng【天井穴位位置图】【图解天井穴位的位置】【天井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取穴方法】以手插腰,于肘尖(尺骨鹰嘴)后上方1寸凹陷处取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肱三头肌。皮肤由桡神经发出的臂后神经分布。肘后皮肤较厚,移动性很大。在皮肤深面,相当于鹰嘴窝的高度,有一粘液囊,称鹰嘴滑囊,该囊与关节腔不相通。深筋膜与骨膜紧密相连。肱三头肌腱抵止于鹰嘴,腱下有鹰嘴腱下囊。鹰嘴外侧有起始于外上髁的伸肌,内侧在内上髁与鹰嘴之间尺神经经过。在肘部可摸到肱骨内、外上髁和鹰嘴。当肘关节伸直时,这三个骨性标志位于一条横线上;如屈肘至90゜时,在者则成为尖朝下的等腰三角形。此三点的位置关系,有助于鉴别肘关节脱位和肱骨髁上骨折。针由皮肤、此下组织鹰嘴滑囊穿肘后深筋膜,入肱三头肌的肌腱,直抵肱骨后面下端的骨膜。肱三头肌由桡神经支配。【穴名解说】【天井穴】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合(土)穴。(1)“天井穴”。“天”,天部也。“井”,孔隙通道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浊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四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其变化为散热冷缩并从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气血的运行变化如从天井的上部落下一般,故名“天井穴”。(2)三焦经合穴。本穴为三焦经天部之气的会合之处,故为三焦经合穴。(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云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有土的不动之义,故其属土。【穴位含义】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此聚集。【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云气。【运行规律】不断地气化散热并从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功能作用】散热生气降浊。【按摩天井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麦粒肿、偏头疼、头痛、颈项痛、落枕、肘关节及上肢软组织损伤、中风、精神分裂症、扁桃腺炎、咽喉肿痛、支气管炎、心痛、荨麻疹等。【作用功效】天井穴,行气散结,安神通络。【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穴位配伍】天井穴配治瘿气;天井穴配、治精神恍惚;天井穴配治偏头痛。【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点刺出血或补之灸之,热则提插通泻。【日常保健】正确按压天井穴有多种功用,首先,按压这个穴位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对治疗麦粒肿、淋巴结核具有特效;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偏头痛、颈痛、项痛、肩痛、背痛、扁桃腺炎、荨麻疹等病症,也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除此之外,配合率谷穴,治疗偏头痛:配合天突穴,治疗瘿气:配合巨阙穴、心腧穴,治疗精神恍惚症状。【针刺方法】天井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艾灸方法】天井穴,艾条灸10-20分钟,天井穴,艾炷灸3-5壮。(11)清冷渊穴 SJ11 Qīng lěng yuān【清冷渊穴位位置图】【图解清冷渊穴位的位置】【清冷渊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臂外侧,屈肘,当肘尖直上2寸,即上1寸。【取穴方法】屈肘90度,在臂外侧,在尺骨鹰嘴直上2寸处即为清冷渊穴,按压有酸胀感。【快速取穴】坐位,以手叉腰,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量约3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图④)。【穴位解剖】在肱三头肌下部;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穴名解说】【清冷渊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千金要方》作清冷泉。属。【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散热冷降后在此位于天之下部。(1)清冷渊。清,清静也。冷,寒冷也。渊,深渊也。清冷渊名意指三焦经经气散热冷降后在此位于天之下部。本穴物质为天井穴传来的水湿云气,至本穴后进一步散热冷降,冷降后的水湿云气位于天之下部,如固定不变的寒冷深渊一般,故名清冷渊。清冷泉名意与清冷渊同。(2)青灵。青,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运动为风行之状。灵,灵巧也。青灵名意指穴内气血的运行为横向的风行之状。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由于其热能的吸收与扩散处于平衡状态,向外输出为横向的风行之状,运行极为灵巧,故名青灵。3)清昊。清,清静也。昊,大也。清昊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气血场覆盖的范围巨大。【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大范围湿冷水气。【运行规律】循三焦经横向传于消泺穴。【功能作用】运化水湿。【按摩清冷渊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头痛、项强、目黄、肩臂痛等。【作用功效】运化水湿【穴位配伍】清冷渊穴配、、肩髎穴、天髎穴、臑俞穴治上肢痿、痹、瘫、痛。【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针刺方法】清冷渊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艾灸方法】清冷渊穴,艾条灸5-10分钟,清冷渊穴,艾炷灸3-5壮。(12)消泺穴 SJ12 Xiāo luò【消泺穴位位置图】【图解消泺穴位的位置】【消泺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臂外侧,当与连线的中点处。【取穴方法】侧坐位,在臂外侧,肘尖与肩峰角连线上,肘尖上5寸,按压有酸胀感。【穴位解剖】在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穴名解说】【消泺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别名:臑窌穴,臑交穴,臑俞穴。【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1)“消泺穴”。“消”,溶解、消耗也。“泺”,水名,湖泊之意。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本穴物质为清冷渊穴传来的滞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消解并化雨降地,降地之雨在地之表部形成湖泊,故名“消泺穴”。(2)“臑窌穴”。“臑”,动物的前肢,前为阳、后为阴,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穴内的天部之气在此化为地部经水。理同消泺名解。(3)“臑交穴”。“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天部之气。“交”,交会也。臑交名意指穴外臂部的天部阳气交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其性寒湿,其变化为冷降,穴内气血对穴外天部的阳气有收引作用,臂部外散的阳气因而汇入穴内,故名臑交。臑俞穴名意与臑交同,俞指穴外阳气向本穴输入。【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及冷降的地部经水。【运行规律】水湿云气散热冷降,外散之热上行臑会穴,冷降之雨归于地部,地部经水则循三焦经下行。【功能作用】除湿降浊。【按摩消泺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肥胖、头痛、齿痛、项强、上肢麻痹、臂痛、癫疾等。【作用功效】清热醒脑、疏通经络。【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齿痛、项强、上肢麻痹、臂痛、癫疾。【消泺穴位配伍】消泺穴配、肩髎穴、、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针刺方法】消泺穴,直刺0.5-1寸。【艾灸方法】消泺穴,艾条灸5-10分钟,消泺穴,艾炷灸3-5壮。(13)臑会穴 SJ13 Nào huì【臑会穴位位置图】【图解臑会穴位的位置】【臑会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穴的连线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快速取穴】抬臂屈肘,稍用力,可见上臂外侧上端有一个三角形肌肉(三角肌),该肌肉下缘与肱骨的交点处,与腋后纹头平齐,按压有酸胀感(图①)。【穴位解剖】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穴名解说】【臑会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阳维之会。别名:臑髎、臑交。【穴义】手阳明、手少阳的天部阳气同会于本穴。(1)臑会。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阳气。会,会合也。臑会名意指手少阳、手阳明的天部阳气同会于本穴。本穴物质为消泺穴传来的天部阳气,性干燥,量弱小,在本穴的变化为散热冷缩。由于穴内气血的变化是冷降收引,多气多血的手阳明经天部阳气因而汇入穴内,而本穴又位于手臂,故名臑会。臑交名意与臑会同。(2)臑窌。臑,动物的前肢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阳气。窌,地窖也。臑窌名意指汇入穴天部阳气在此冷降为地部经水。理同臑会名解。(3)手阳明少阳之络会。理同臑会名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功能作用】降浊除湿。【按摩臑会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肩臂痛、上肢麻痹、瘿气、瘰疬、目疾、肩胛肿痛等。【穴位配伍】臑会穴配肘髎穴、治肘臂挛痛;臑会穴配肩俞穴、治肩周炎。【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针刺方法】臑会穴,直刺0.5-1寸。【艾灸方法】臑会穴,艾条灸5-10分钟,臑会穴,艾炷灸3-5壮。(14)肩髎穴 SJ14 Jiān liáo【肩髎穴位位置图】【图解肩髎穴位的位置】【肩髎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取穴方法】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出现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肩髎穴。【快速取穴】上臂垂直,在锁骨肩峰端后缘直下约2横指处,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按压有酸胀感。【穴位解剖】在肩峰的后下方,三角肌中,深部有小圆肌、大圆肌和背阔肌腱;有旋肱后动、静脉分布;布有锁骨上外侧神经、腋神经、肩胛下神经。【穴名解说】【肩髎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名解】“肩髎穴”。“肩”,指穴在肩部也。“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本穴物质为臑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因散热吸湿而化为寒湿的水湿云气,水湿云气冷降后归于地部,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肩髎穴”。【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化雨冷降归于地部。【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和天部稀少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经水循三焦经下行,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功能作用】升清降浊。【按摩肩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肩臂痛、上肢麻痹或瘫痪、肩关节周围炎等。【作用功效】肩髎穴,祛风湿,通经络。【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中风偏瘫等。【穴位配伍】肩髎穴配,,治上肢不遂,肩周炎;肩髎穴配,治肩背疼痛。【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肩重不举,臂痛,肩髎穴主之;《千金方》:臂痛,肩髎穴、,。【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原则】寒则先泄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针刺方法】肩髎穴,直刺0.5-1寸。【艾灸方法】肩髎穴,艾条灸5-10分钟,肩髎穴艾柱灸3-5壮。(15)天髎穴 SJ15 Tiān liáo【天髎穴位位置图】【图解天髎穴位的位置】【天髎穴的位置】位于人体肩胛部,与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取穴方法】于肩井与曲垣两穴连线的中点取穴。布有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和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快速取穴】坐位或俯卧位,在肩胛区,肩胛骨上角,先取曲垣穴,曲垣穴再直上量.1横指(即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图①)。【穴位解剖】有斜方肌、冈上肌;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穴名解说】【天髎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阳三焦经。手足少阳、阳维之会。【穴位】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1)天髎。天,指穴内物质所在为天部。髎,孔隙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吸热上行的水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为肩髎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散热而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冷降的雨滴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名天髎穴。(2)手少阳阳维之会。本穴因其位处肩胛,穴内气血所在的层次为天部,但其气血的变化为收引冷降,气血冷降后天部层次就为空虚之状,阳维脉的气血则随之汇入本穴,故本穴为手少阳阳维之会。【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维脉传入的阳气及冷降后的地部经水。【运行规律】阳气由穴外汇入穴内后散热冷降为地部经水。【功能作用】收引天部湿浊。【按摩天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肩臂疼痛、颈项强痛、肩关节周围炎、胸部烦满等。【穴位配伍】天髎穴配,,,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针刺方法】天髎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肩胛部。【艾灸方法】天髎穴,艾条灸5-10分钟,天髎穴,艾炷灸3-5壮。(16)天牖穴 SJ16 Tiān yǒu【天牖穴位位置图】【图解天牖穴位的位置】【天牖穴的位置】位于人体颈侧部,当乳突的后方直下,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与连线的中点处取穴)。【快速取穴】侧坐或俯卧位,在耳后乳突后下方,横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图②)。【穴位解剖】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头夹肌、头半棘肌。皮肤由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双重分布。皮肤厚而致密。皮下筋膜由脂肪组织和致密的结缔组织形成。其结缔组织的纤维形成纤维刺,连于皮肤病与深筋(项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致密的项筋膜,在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针由深层的头夹肌,在颈深动、静脉升支的后方,入头半棘肌。头夹肌和头半棘肌均由颈神经后支支配。【穴名解说】【天牖穴】经穴名。出《素问.气穴论》。属手少阳三焦经。别名:天听穴。【穴义】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1)天牖。天,天部也,阳气也。牖,窗户也。天牖名意指三焦经气血在此吸热后上行天部。本穴物质一为肩髎穴吸热上行的少许水气,二为穴外天部汇入的少许水气,水湿之气吸热后循三焦经直上天部,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上行天部的窗户,故名天牖。(2)天听。天,天部也,阳气也。听,闻声也。天听名意指穴内上行天部的阳气为强劲的风气。如天牖名解,本穴上行天部的阳气势强速快,如风之声响,故名天听。【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运行规律】循三焦经快速上传。【功能作用】补阳化湿。【按摩天牖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头痛头晕、耳鸣耳聋、项强、目痛面肿、暴聋耳鸣;视神经炎,鼻衄喉痹。颈肩背部痉挛强直,瘰疬多梦。【作用功效】天牖,痛经活络、清头明目。【穴位配伍】天牖穴配、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针刺方法】天牖穴,直刺0.5-1寸,局部酸胀。【找穴位的方法】脖子侧过来,先要找到你的下颌角,耳垂下方的方角,相平的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就是天牖穴。【艾灸方法】天牖穴,艾条灸5-10分钟,天牖穴,艾炷灸3-5壮。【补充】这个穴位在脖子上面,因为灸这个穴位可以改善颈部的供血。如果没有灸架,可以拿小艾柱贴在上面,或者拿着艾条来灸,灸这个穴位一定要注意力集中,别烫着自己。【注】我们平时按压天牖穴,如果感觉到有些发硬,就说明头部的血液循环不太好,这时可以以中指用力按压,直到把天牖穴压得发软,大脑才会感到轻松舒服。(17)翳风穴 SJ17 Yīfēng【翳风穴位位置图】【图解翳风穴位的位置】【翳风穴的位置】在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即:位于人体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布有耳大神经,深层为面神经干从茎乳突孔穿出处,并有耳后动、静脉,颈外静脉。【取穴方法】取正坐或侧伏,耳垂微向内折,于乳突前方凹陷处取穴。翳风穴,“翳”,原指羽扇,用作遮掩。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快速取穴】侧坐或侧伏位,张口取穴,将耳垂向后按,正对耳垂的边缘的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图①)。【穴位解剖】本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皮肤由耳大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耳后静脉面后静脉汇合成颈外(浅)静脉,在胸锁乳突肌浅面向下后斜行,至该肌后缘,锁骨上约2.5厘米处,穿深筋膜汇入锁骨下静脉。沿颈外静脉排列的淋巴结称为颈淋巴结,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腮腺咬肌筋膜,在乳突肌与胸锁乳突肌前缘,继而进达腮腺的下颌后突部,可深抵起于基突的肌肉。【局部解剖】肌肉:后方由浅到深为锁乳突肌,头夹肌,头最长肌,二腹肌后腹。神经:耳大神经,深层当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血管:耳后动、静脉和颈外浅静脉。【穴名解说】【翳风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手、足少阳之会。【穴义】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1)翳风。翳,用羽毛做的华盖穴也,为遮蔽之物,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卫外阳气。风,穴内之气为风行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化为天部的阳气。本穴物质为天牖穴传来的热胀风气,至本穴后,热胀风气势弱缓行而化为天部的卫外阳气,卫外阳气由本穴以风气的形式输向头之各部,故名。(2)手足少阳之会。本穴气血为天部的阳热风气,其性同于足少阳胆经气血,故为手足少阳之会。【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风气。【运行规律】由本穴输向头之各部。【功能作用】益气补阳。【按摩翳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耳聋耳鸣、头痛牙痛、口眼歪斜、口噤不开、齿痛、颊肿、瘰疬、面神经麻痹等。【主治分类】头面五官科疾病:耳聋耳鸣,头痛牙痛,腮腺炎,下颌关节炎,口眼喎斜,笑肌麻痹,甲状腺肿,面神经麻痹。神经系统疾病:痉病,狂疾,膈肌痉挛。【作用功效】翳风穴,利颊、正口僻;聪耳通窍,散内泄热。【古代记述】耳鸣,耳聋、口眼歪斜、口噤、颊肿、牙痛、瘰疬、暴喑、牙车急痛、耳中湿痒、耳红肿痛、视物不清。【近人报道】面瘫、腮腺炎、聋哑、颞颔关节痛。【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腮腺炎、神经性耳聋、三叉神经痛等。【穴位配伍】翳风穴配、地仓穴、、治口噤不开。配听宫、听会,有通窍复聪的作用,主治耳鸣,耳聋。配地仓、颊车、阳白、承泣,有活血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面神经麻痹。配下关、颊车、合谷,有活络消肿的作用,主治颊肿。【方例】耳聋气闭:听会、翳风。暴喑不能言:翳风、通里。急性腮腺炎、翳风、颊车、合谷。项部瘰疬:翳风、天井、足临泣。【文献摘录】1、《甲乙经》:手足少阳之会。2、《资生》:暴喑不能言,翳风、通里。3、《大成》:主耳鸣耳聋,口眼喎斜,脱颔颊肿,口噤不开,不能言。【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针出气。【针刺方法】翳风穴,直刺0.8-1.2寸,耳后酸胀,可扩散至舌前部及半侧面部,以治面瘫、腮腺炎等(翳风穴向内前下方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可向咽部扩散,咽部有发紧发热感,以治聋哑。)【艾灸方法】翳风穴,艾条灸5-10分钟,翳风穴,艾炷灸3-5壮。【相关补充】向上角或对侧内眼角方向刺入1~1.5寸;如治聋可向内上方刺入,治哑可向内下方刺入;治面瘫时还可向下颌骨前面的上下方透刺。不用直接灸,艾条温灸5~15分钟。【自主按摩】翳风穴是颅后窝部位的重要穴位,属手少阳三焦经。它位于耳垂后方耳后高骨和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中医学认为,翳风穴具有活血祛风通络,通窍醒神之功效。刺激翳风穴可用于治疗头晕、头痛、耳鸣、耳聋、口眼歪斜等病症。【按摩要领】用双手拇指或食指缓缓用力按压穴位,缓缓吐气;持续数秒,再慢慢的放手,如此反复操作,或者手指着力于穴位上,做轻柔缓和的环旋转动。读者朋友在自我按摩时,可根据自身情况把两种技法组合起来,每次按摩10—15分钟为宜。此法适用于各种人群,且操作不拘于时,一天之中择方便的时候做1—2次即可。【研究进展】(1)呃逆以两手拇指按压翳风穴,力度要重而强,以患者胀痛难忍为度。(2)面神经炎有报道针刺时,针尖向鼻尖方向进针,使患者有痠麻胀感扩散到面部为度。临床观察面瘫患者多在翳风穴有压痛,翳风穴压痛堕病情好转逐次减轻。(3)偏头痛针刺治疗偏头痛150例,效果较为显著。(4)调整大脑皮质功能有人在实验性狗神经官能症基础上,针刺翳风,所有阳性条件反射迅速提高,并稳定地恢复正常,刺激强度与反应之间的关系逐渐恢复,对分化刺激的鉴别逐渐达到完全。说明针刺翳风能恢复大脑皮质神经过程的平衡。(5)化脓性中耳炎用悬灸法治疗急慢性中耳炎402例,效果良好。【报道摘录】【呃逆】针刺、穴位注射、重手法点按翳风穴治疗呃逆均有效。点按本穴治疗呃逆时,以两手拇指按压翳风穴,力度要重而强,以患者感觉胀痛难忍为度。【腮腺炎】取患侧翳风穴用疾徐手法进针1-1.5寸,提插捻转,针尖略斜向下方,中强刺激2--3分钟,不留针。按摩翳风穴缓解晕车晕船、三叉神经痛、面部痉挛的方法:用两拇指分别按同侧穴位,按压穴位的同时颈部后仰。吸气后仰用力按压,呼气放松头回原位。注意:穴位按摩仅对缓解部分疾病症状有一定效果,如症状已较严重,应尽早请医生诊治。(18)瘛脉穴 SJ18 Chìmài【瘛脉穴位置图】【名称】:瘛脉【归经】:三焦经穴【拼音】:Chìmài【国际标准代号】:SJ18【定位】: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主治】:,,,,,【刺灸法】: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经络视频】:&&&&&&【描述】:[穴义]三焦经冷缩收引的下行水气在此急速胀散。[名解]1)瘈脉。瘈,指犬的发狂之状,此指穴内气血为急速运行之状。脉,脉气也,经脉中的气血也。瘈脉名意指三焦经冷缩收引的下行水气在此急速胀散。本穴物质为颅息穴下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和翳风穴上传的阳热风气,二者相会后,水湿之气吸热并急速胀散冲出穴外,气之外冲如犬发狂时的狂奔之状,故名瘈脉。2)资脉。资,供给、资助也。脉,脉气也,经脉中的气血也。资脉名意指三焦经有名无实的经气在此得到资助。本穴物质本应由翳风穴提供,而翳风穴传来的为阳热风气,气性干燥,有名而无实,但因有颅息穴下行的水气本穴的气血才得到充实,如同被资助一般,故名资脉。资生名意与资脉同。3)体脉。体身体也。脉,经脉中的气血也。体脉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在此得到充实,身体的经脉气血才得以连贯畅通。理同资脉名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热胀的湿热风气。[运行规律]大部分胀散于经穴之外的天部,小部分则循经传输于颅息穴。[功能作用]燥湿化气。(19)颅息穴 SJ19 Lúxī【颅息穴位位置图】【图解颅息穴位的位置】【颅息穴的位置】位于头部,当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取穴方法】侧坐位,在头部,乳突中央,角孙与翳风沿耳轮弧形连线的上1/3与下2/3的交点处。【快速取穴】侧坐位,在头部,于耳后发际,与角沿耳轮连线的中点处。【穴位解剖】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穴名解说】【颅息穴】经穴名。出自于《针灸甲乙经》。属于。别名:颅骢穴。【穴位含义】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1)“颅息穴”。“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息”,停息也。该穴名意指三焦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收引冷降。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散热冷降,如风停气止之状,故名“颅息穴”。(2)“颅骢穴”.“颅”,头盖骨也、肾主之水也,此指天部的冷降水气.“骢”,同囟,囟为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亦即间隙也。颅骢名意指天部的水湿之气在本穴由天之上部降至天之下部。理同颅息名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下传瘈脉穴。【功能作用】清热降浊【按摩颅息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头痛、牙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癫痫等。【作用功效】通窍熄风、镇惊止痛。【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中耳炎等。【颅息穴位配伍】颅息穴配、、、治偏头痛、头风病;颅息穴配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文献摘要】《针灸甲乙经》:“身热痛,胸胁痛不可反侧,颅息主之。”;《针灸大成》:“主耳鸣痛,喘息,小儿呕吐涎沫,瘈疭发痫。”;《铜人针灸经》:“治身热头重,胁痛不得转侧。”【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原则】寒则点刺出血或先泄后补或灸之,热则泻针出气。【针刺方法】颅息穴平刺0.2-0.5寸。【艾灸方法】颅息穴,艾条灸5-10分钟,颅息穴,艾炷灸3-5壮。(20)角孙穴 SJ20 Jiǎo sūn【角孙穴位位置图】【图解角孙穴位的位置】角孙穴的位置:位于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取穴方法:正坐或侧伏,以耳翼向前方折曲,当耳翼尖所指之发际处。若以手按着使口能合,其处牵动者取穴。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上肌、颞筋膜、颞肌。皮肤由下颌神经的耳颞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除上述神经外,还有颞浅动、静脉,无深筋膜。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由颞神经支支配的耳上肌(皮肌),继经颞筋膜入颞肌,直抵骨膜。颞肌属咀嚼肌,由颞深前、后神经支配。【穴名解说】【角孙穴】经穴名。归属:,出《灵枢.寒热病》。属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手、足少阳之会。【穴位含义】:足少阳足太阳的天部冷缩水气由此汇入手少阳经。1、角孙。角,耳也,肾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的收引之气。孙,火也,角为之水,则孙为之火也(肾之子为肝,肝之子为火),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气态物。该穴名意指天之天部的收引冷降之气由此汇入三焦经。本穴为三焦经经脉中的最高点,三焦经无气血传至本穴,本穴气血为空虚之状,足太阳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夹带着足少阳胆经的外散水湿风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内气血既处火所在的天之天部又表现出肾水的润下特征,故名。2、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理同角孙名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水湿之气。【运行规律】散热冷降后分传于颅息穴和耳门穴。【功能作用】吸湿降浊。【按摩角孙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头痛、耳部红肿、目赤肿痛、项强、目翳、齿痛等。【作用功效】吸湿降浊、清热消肿,散风止痛。【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偏头痛、腮腺炎等。【穴位配伍】透角孙穴配治眩晕。配听宫、翳风主治耳部肿痛;配太阳、头维、太冲主治偏头痛。【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疗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针刺方法】角孙穴,沿皮刺0.3-0.5寸。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耳周。【艾灸方法】角孙穴,艾条灸5-10分钟,角孙穴,艾炷灸3-5壮。(21)耳门穴 SJ21ěr mén【耳门穴位位置图】【图解耳门穴位的位置】【耳门穴】位于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取穴方法】正坐或仰卧、仰靠的取穴,耳门穴位于人体的头部侧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张口时取穴。在的稍上方。即:侧坐位,微张口,先取听宫穴,当听宫穴直上0.5寸处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快速取穴】侧坐位,将按摩工具置于耳屏上方、下颌骨髁突后缘,有一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图①)。【穴位解剖】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穴名解说】【耳门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被点中后,耳鸣头晕倒地。)【名解】“耳门穴”。“耳”,穴内气血作用的部位为耳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耳门名意指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本穴物质为角孙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水湿之气化雨冷降为地部经水并循耳孔流入体内,本穴如同三焦经气血出入耳的门户,故名“耳门穴”。【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中的滞重水湿在此冷降后由耳孔流入体内。【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湿水气和冷降的地部经水。【运行规律】大部分水气冷降为地部经水,小部分水气吸热后循三焦经上行禾髎穴,经水则下行并循耳孔流入体内。【功能作用】降浊升清。【按摩耳门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耳流脓汁、重听、耳鸣耳聋、牙痛、牙周炎、颌肿、眩晕、颈颔痛、唇吻强等(耳门穴是治疗多种耳疾重要的穴位之一)【作用功效】耳门穴,开窍聪耳,泄热活络。【临床应用】现今常用于治疗中耳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美尼尔氏症。【耳门穴位配伍】耳门穴配治上齿龋;耳门穴配治牙痛。【据中国古典医书记载】耳门穴位可以医治耳鸣、耳聋、眩晕、牙痛、口噤、唇吻强、头颔痛、腰痛。现代中医临床还利用耳门穴位医治中耳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美尼尔氏症等。如果双耳因意外事故,不断流脓、流水、生疮,或者耳如蝉鸣、吱吱叫、耳鸣、重听、无所听闻等,只要按摩耳门穴,就能够使症状得到缓解。【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原则】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针刺方法】耳门穴,直刺0.3-0.5寸。【艾灸方法】耳门穴,艾条灸5-10分钟,耳门穴,艾炷灸3壮。【日常保健】被按摩者仰卧,微微张口,按摩者坐于被按摩者头后,用双手拇指相对,同时轻轻用力打按压耳门穴半分钟,然后自上而下推耳前18,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相关补充】取穴时,首先正坐,举起双手,指尖朝上,手掌心向内,轻轻扶住头,四指放在偏头处;其次用大拇指的指尖摸到耳珠上缺口前,轻轻张开嘴:再次用大拇指的指尖垂直揉按凹陷中的穴位,有胀痛的感觉;左右两穴位,每天早晚各揉按1次,每次大约揉按1~3分钟,也可以两侧同时揉按。【按摩耳门穴的作用与功效】(1)是按摩这个穴位,对耳流脓汁、重听、无所闻、耳鸣、耳道炎等症状,具有迅速缓解的作用。(2)是长期按压这个穴位,对下颔关节炎、上牙疼痛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改善和保健作用。(3)是长期坚持按压这个穴位,还能够有效治疗耳聋、聘耳、唇吻强、聋哑,以及其他常见的耳部疾病等,这个穴位是治疗多种耳疾的重要的首选穴位。(4)是配丝竹空穴治疗牙痛。配竞端穴治疗上齿痛。【相关视频】养生有名堂耳门穴的含义。(22)耳和髎穴 SJ22 ěr hé liáo【耳和髎穴位位置图】【图解耳和髎穴位的位置】【耳和髎穴】位于人体的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取穴方法】正坐或侧伏,在耳门前上方,平耳廓根之前方,鬓发后缘之动脉搏动外取穴。即:侧坐位,在头侧部,鬓发后缘,耳根前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快速取穴】侧坐位,在头侧部,鬓发后缘,平耳廓根的前方,颢浅动脉的后缘,按压有酸胀感(图②)。【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耳前肌、颞筋膜、颞肌。皮肤由下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面神经分布。皮下筋膜较薄,内有耳颞神经、面神经的颞支及颞浅动静脉通过,耳前肌为皮肌,受面神经的颞支支配。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直刺耳前肌,经包裹颞肌的颞筋而入该肌。颞肌属于咀嚼肌,由颞深前后神经支配。【穴名解说】【耳和髎穴】属,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穴。【穴位含义】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1)禾髎。禾,五谷之代称也,此指气血中的脾土微粒。髎,孔隙也。禾髎名意指三焦经经气及穴外汇入的寒湿水气在此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中一方面是耳门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其量少,其性收引,另一方面是足少阳胆经和手太阳小肠经传入本穴的湿冷水气,两气交会后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如从孔隙中漏落一般,故而得名。(2)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理同禾髎名解。【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性寒冷。【运行规律】由天部冷降后归于地部。【功能作用】清热降浊。【按摩耳和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主治病症】耳鸣,牙关拘急,鼻准肿痛,流涕,口喎,瘈疭,头痛颊肿,面瘫,面肌痉挛,耳炎鼻炎。【作用功效】耳和髎穴,祛风通络,解痉止痛。【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头痛、面神经麻痹、下颌关节炎等。【穴位配伍】耳和髎穴配、治耳聋。配听宫、翳风主治耳鸣;配、、主治面瘫;配太阳、印堂、足临泣主治偏头痛。【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治法原则】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针刺方法】避开动脉,耳和髎穴,斜刺0.3-0.5寸,局部酸胀。【艾灸方法】耳和髎穴,艾条灸5-10分钟,耳和髎穴,艾炷灸3壮。【按摩方法】用两手食指或中指同时点按左右两边穴位,顺时针匀速按揉100下,然后逆时针匀速按揉100下,为一次,每天按揉3——4次,一次见效,当天就好。(23)丝竹空穴 SJ23 Sīzúkōng【丝竹空穴位位置图】【图解丝竹空穴位的位置】【丝竹空穴的位置】位于人体的面部,眉梢凹陷处。也就是眉尾结束点的凹陷处。【快速取穴】侧坐位,在面部,瞳子直上,眉梢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穴位解剖】在眼轮匝肌处;布有颞浅动、静脉的额支;有眶上神经、颧面神经、面神经颞支和颧支分布。&&&&【穴名解说】【丝竹空穴】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属。别名:巨窌穴,目窌穴。【穴位含义】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1)丝竹空穴。丝竹,古指弦乐器,八音之一,此指气血的运行有如声音飘然而至。空,空虚也。丝竹穴名意指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由此汇入三焦经后冷降归地。本穴为三焦经终点之穴,由于禾髎穴传至本穴的气血极为虚少,穴内气血为空虚之状,穴外天部的寒湿水气因而汇入穴内,穴外的寒水水气如同天空中的声音飘然而至,故名。(2)巨窌穴。巨,巨大也。窌,地窖也,此指穴内气血为地部水液。巨窌名意指本穴天部大范围的水湿之气皆化雨冷降。本穴物质为穴外天部层次中的寒湿水气汇合而成,在本穴的变化为化雨冷降,所降之雨覆盖的范围巨大,故名巨窌。目窌名意与巨窌同,目指本穴位于目旁。【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寒湿水气。【运行规律】从穴外汇入穴内后化雨冷降为地部水液。【功能作用】降浊除湿。【按摩丝竹空穴位的作用与好处】作用功效:疏风清热,明目安神。主治疾病:1、目赤肿痛、目眩、目翳、眼睑闰动、视物不明、视疲劳。2、头痛、齿痛。3、癫狂痫、恶风寒。4、祛除鱼尾纹、角膜白斑、面神经麻痹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结膜炎等。丝竹空穴位配伍:丝竹空穴配、、主治目赤肿痛;配、主治偏头痛;配、主治癫痫。丝竹空穴帮你袪除鱼尾纹(视频详解)【穴位疗法及注意事项】按摩丝竹空穴,有疏通经气的作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细胞代谢功能,消除眼周皱纹,同时按摩此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按摩时应轻重适当,以有酸胀感为宜。按揉手法:上下按揉丝竹空穴,可以消除鱼尾纹。针灸方法:1、平刺0.5-1.0寸。2、向攒竹方向透刺。3、三棱针点刺放血。温馨提示:宜补不宜泻,禁灸,灸则不幸,目小而盲。现代医学并无三焦这个名词。中医医学则言:[司掌后天元气之源]。肾是人天赋[先天之气]的发源地,而三焦乃是人出生后,将经由食物而获得的[后天之气]吸收体内,并让其循环内脏的机能。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三焦所成立的。上焦由脖子根部开始直通心窝处,包含主要的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中焦由心窝开始至肚脐为止,包含消化系统。下焦由肚脐至耻骨终止,包含泌尿排泄系统。保持胸部及腹部的机能运转正常是三焦经的主要任务。三焦经的穴道于中已有提及,而上焦的膻中、中焦的中脘、下焦的阴交都是调节机能的重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礼仪有什么特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