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英雄mix2s 角色描边边怎么开

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举报视频:
举报原因(必填):
请说明举报原因(300字以内):
请输入您的反馈
举报理由需要输入300字以内
感谢您的反馈~
请勿重复举报~
请刷新重试~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光荣使命:卡BUG意外曝出新人物,这条短裤我在绝地见过!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30秒后自动关闭
光荣使命:卡BUG意外曝出新人物,这条短裤我在绝地见过!">光荣使命:卡BUG意外曝出新人物,这条短裤我在绝地见过!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热门短视频推荐
Copyright (C)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后才可以领取积分哦~
每观看视频30分钟
+{{data.viewScore}}分
{{data.viewCount}}/3
{{if data.viewCount && data.viewCount != "0" && data.viewCount != "1" && data.viewCount != "2" }}
访问泡泡首页
+{{data.rewardScore}}分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1{{else}}0{{/if}}/1
{{if data.rewardCount && data.rewardCount != 0 && data.getRewardDayCount != 0}}
+{{data.signScore}}分
{{data.signCount}}/1
{{if data.signCount && data.signCount != 0}}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1645dac9fef631e0befc07dfa072d65_b.jpg&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1645dac9fef631e0befc07dfa072d65_r.jpg&&&/figure&&h2&1、确定竞品分析的目标&/h2&&p&首先,你要了解每次竞品分析的目的。很多时候,竞品分析目的并不明确,要么是自己都不清楚希望通过竞品分析出什么,把竞品分析当成培训新人的手段,要么就是虽然有一点竞品分析的目标,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又“搂草打兔子”,把目标的外延不断扩大,虽然美其名曰“节省成本”,但实际上却常常成了方法展示会。&/p&&p&确定竞品分析的目标需要越明确越好,有时候,虽然看上去制定了一个竞品分析的目标,但是细细分析一下,却发现目标过于混乱。&/p&&p&比如,“研究一下竞品,看看对我们的产品有什么改进?”,这种改进到底是什么层次的改进?只是用户界面的优化,还是用户结构的改进,或者是整个产品定位的调整?不同层次下需要关注的重点都是不一样的,如果需要把产品的各个层次都研究一下,不仅仅会消耗更多的时间,更多有可能是做一些无用功——如果你在竞品研究中已经提出这个功能方向本身就有问题,那你再花时间去做界面的优化不就是“白花力气”。&/p&&h2&2、总体行业扫描&/h2&&p&确立了分析目标后,需要对总体行业进行一个扫描。你需要将与你的产品有竞争关系的产品列出来,然后进行归类整理。这种归类会包括两个层次的内容:&/p&&p&一方面是找出与产品直接竞争的产品,进行分类。例如,假设你做了一个面向孕产妇的在线问诊的移动应用,那么与你产品直接竞争的可能包括其他移动医疗类产品、孕产类app、在线问诊类的网站以及基于微信的医疗O2O应用,你的产品功能分别与这几类产品之间存在着功能重叠的情况,理论上来说,这几类产品可能都属于你的竞品。&/p&&p&另外,行业扫描的时候还要找出与产品间接竞争的产品,同样也要进行分类。还是以上述的孕产妇的在线问诊移动应用为例,如果从孕产妇的需求出发,上门产检服务、孕妇学校、营养门诊等都属于与产品间接竞争的竞品。&/p&&h2&3、划分不同层次,并填充内容&/h2&&p&通过行业扫描后,可以选出需要重点关注的竞品。下一步则是对竞品进行深入的研究,而这需要根据分析目的基于不同的层次进行分析。一般来说,竞品分析可以从六个层次进行分析:&/p&&p&&b&A、目标客户群:&/b&&/p&&p&不同竞品吸引目标客户群是否有差异?有时候竞品之间即使总体的目标客户群都是一致的,但是如果细细分析下去,也能够找出一些细微的客户群差异。&/p&&p&&b&B、核心需求:&/b&&/p&&p&不同竞品满足用户什么需求?有些可能是满足单一的需求,有些可能满足的是组合需求。另外,在分析的时候,要关注的是竞品能够提供的核心需求,有些竞品可能什么需求都能满足,但是对于用户来说,使用该产品可能重点是指干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就是竞品的核心需求。明确核心需求以后,需要结合目标客户群进一步分析用户的使用场景,一般来说,目标客户群可能会又几种典型的使用场景,如果需要,你在分析的时候还可以根据使用场景进一步进行细分。&/p&&p&&b&C、商业模式:&/b&&/p&&p&分析完目标客户群和核心需求后,下一步就需要分析竞品的商业模式。一般来说,竞品的商业模式只要能够解释清楚在产品的运营过程中,主要涉及哪几个利益相关方,每个利益相关方的作用和不可替代性,各相关方的收益如何,最终利益如何分配等问题就可以了。&/p&&p&因为很多时候,竞品的商业模式也是在不断地调整和改善中,因此,除非商业模式已经非常成熟,有过典型的成功案例,否则对商业模式本身成熟度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相关利益方是否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分析利益相关方被替代的难易程度,以及新技术、新环境出现后,商业模式是否很容易受到冲击。&/p&&p&&b&D、运营策略:&/b&&/p&&p&运营策略是基于商业模式下,竞品是如何在市场上进行运作和推广的基本套路。以在线医疗问诊平台为例,要实现在线医疗问诊,必须要又一定量的医生在平台上进行服务,如何让医生进入平台,这需要用户运营去推进。有些产品的策略是组织召开面向医生的推介会,吸引用户注册;有些产品是通过科研课题的方式组织医生注册;有些产品的策略是抓住医院,通过医院要求医生注册;还有些产品则是则是通过政府部门行政命令进行注册,不同的运营策略代表着不同的套路,了解这些运营策略则能够尽快熟悉产品的诀窍&/p&&p&最终选择哪种运营策略,或者创造新的运营策略,需要考虑实现该运营策略需要哪些必要资源。如果需要一些特殊资源,而企业又不具备这些资源,那么盲目的学习和模仿有可能毫无价值。&/p&&p&&b&E、产品结构:&/b&&/p&&p&产品结构其实是在运营策略基础上进行设计和开发的,但是,实际开发过程中,常常是先开发出产品,然后再通过不断试错,寻找最合适的运营策略。产品结构就是指产品需要包含的主要功能及这些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p&&p&产品结构中主要考虑是能够形成完整的功能,流程模块能够形成闭环。比如如果你产品设计后,只能新建文档,不能修改和删除文档;或者只能支付,不能退款,这就属于功能不完整;另外,还需要考虑模块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前后一致,比如,如果已经支付购买了一项服务,但是在服务列表却没有该服务的记录,就是属于前后不一致。最后产品结构还需要考虑产品中的异常状态的处理,比如登录失败、审核未通过等状态,只有充分考虑各个状态,才能保证产品的正常运转。&/p&&p&总体来说,产品结构就是研究各产品是如何实现功能,并避免进入功能“死胡同”的。&/p&&p&&b&F、用户体验:&/b&&/p&&p&用户体验是更上层的内容,主要是改善产品的易用性、增强产品使用中的用户情绪、以及改进产品界面。&/p&&p&研究竞品用户体验常常是研究不同竞品在某一功能的实现方法步骤,并分析不同步骤之间的优劣,比如购买的时候是立即购买好,还是放入购物车好;另外还要考虑的就是页面布局与设计,通过布局和设计如何将用户的注意力吸引到核心元素上,或者如何引导用户自然地进行操作;最后还要考虑用户使用过程中的趣味性,比如一些“404不存在页面”的设计,就是为了让用户遇到问题时候能够“会心一笑”。&/p&&h2&4、形成结论&/h2&&p&通过对竞品基于上述六个层次的展开,能够实现对竞品全面的认识和理解。事实上,这六个层次之间是有一定的内在因果关系的,某些产品设计是与其底层的运营策略、商业模式和目标用户群设置密切相关的。&/p&&p&绝大多数的竞品分析层次都是仅仅局限于产品结构或者用户体验层,并且通过这两层的分析后,就提出新产品的功能需求计划,而没有回溯到运营、商业模式等层面。这也是许多企业觉得竞品分析价值不太大的原因。&/p&&p&因此,当竞品分析目标设置为上层目标的时候,适度深入地钻取一下,研究一下底层的内容,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如果你的产品和竞品之间在整个商业模式上都不一样,那么竞品某些特别核心的产品功能可能对你的产品意义并不大。&/p&&p&在竞品分析的最后一个阶段,为了形成最后的建议,需要形成一些结论性观点,重点包含三个部分的内容:&/p&&p&A、归纳六个层次之间的信息,从总体上提出几种模式。&/p&&p&B、提出每一种模式下的主要问题。&/p&&p&C、提出每一种模式下的基本假设。&/p&&p&未完待续……&/p&&p&微信公众号:&b&锐合金狗眼&/b&,与本专栏同步更新!&/p&
1、确定竞品分析的目标首先,你要了解每次竞品分析的目的。很多时候,竞品分析目的并不明确,要么是自己都不清楚希望通过竞品分析出什么,把竞品分析当成培训新人的手段,要么就是虽然有一点竞品分析的目标,但是在执行的时候又“搂草打兔子”,把目标的外…
&p&&b&我研究了超过100份竞品分析报告,对于怎样进行竞聘分析也有了一些心得,在这个问题下分享给大家,希望多多少少对你们能有一些帮助。&/b&&/p&&p&很多人都写过竞品分析报告,但真正能把竞品分析做好的同学很少。很多所谓的“竞品分析”,都还停留在“罗列”和“套公式”的阶段,看似堆砌了一堆信息,但最后却并未得到任何真正有价值的核心结论。&/p&&p&我自己在几周前就曾经亲自踩过类似的坑——当时,老黄(三节课联合创始人黄有璨)让我去研究一款阅读产品,并找一下跟它相似的另一款产品进行一下比对,然后出篇心得。&/p&&p&于是,我在网上看了两篇竞品分析,参照了它们的结构,随意找了另一款阅读类产品当作竞品,查了点资料,列了两款产品目前的用户体量等数据,又介绍了下两款产品的基本操作有些什么差异,再主观表达了下我更喜欢哪一款产品之类的,就上交了报告。&/p&&p&结果自然是被批得很惨……老黄说:这样的东西,看起来基本没啥亮点和价值啊!&/p&&p&这时候,我才发现,真的要做好竞品分析,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p&&p&于是,我痛定思痛,重新认真研究了超过100份好的和不好的竞品分析报告,在这个过程中,我对于“如何做好竞品分析”,以及“做好竞品分析的价值在哪里”有了完全不一样的思考。&/p&&p&现在,我认为:&b&如果能够做好竞品分析,你的学习速度和解决问题的效率将是有可能被提升至少3-4倍的。&/b&&/p&&p&在我看来,真正写好一份竞品分析,可能需要逐次回答清楚4个问题。&/p&&hr&&p&&b&问题1:你的目的是什么?你到底需要分析什么?&/b&&/p&&p&很多人做竞品分析,可能是直接随意找了款直观感觉相近的产品,然后网上找个框架往上一套(比如什么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之类的)就直接开始分析了。&/p&&p&但是,这样的分析往往是“失焦”的——也就是说,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做这个竞品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只是在机械完成动作而已。&/p&&p&这里一定要强调一句——&b&只有先搞清楚了你的目的,你才能知道到底该去重点分析些什么,也才能让你的分析价值和效率变得更高。&/b&&/p&&p&举个例子,这就好比两个人都在看科特勒的《营销管理》这本书,但其中,A只是单纯觉得自己想要学习好“营销”而在阅读,而另一个人B,则有着非常具体的问题想要解决——ta可能重点就是想要解决他们公司的众多产品到底如何定价才会更好的问题,在看书时也会更多针对ta想要解决的问题去收集很多信息和尝试进行实践的话,你觉得A和B之间,谁的学习效率更高?&/p&&p&&b&所以,任何分析报告式的东西,明确目的一定是第一位的。&/b&&/p&&p&我们不妨直接上张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284f09fd6e73da6313b37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284f09fd6e73da6313b37_r.jpg&&&figcaption&上图摘录自三节课“产品经理P1课程”内容&/figcaption&&/figure&&p&如上图所示,在研究一款产品时,我们可研究的部分可能包括了行业现状和格局、需求场景、业务形态+业务流程、功能结构、交互体验&页面UI、数据表现、功能迭代路径、运营路径等等多个部分,而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应该是结合我们不同的目的去聚焦到不同的方面进行研究和比对的,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把所有的信息都罗列一遍,那样很可能就导致你罗列的信息成了无效信息。&/p&&p&比如说——&/p&&ul&&li&如果你是要看看两款产品哪一款更有前途更有生命力,那可能重点应该看一些行业现状、市场前景、业务形态、数据表现、功能迭代、运营路径这样的东西对比;&/li&&li&如果你是想要看看竞品的哪些功能做得比较好,能不能更高效抄过来,那可能重点应该结合具体产品功能看一些需求场景、业务流程、交互体验、界面UI等等这样的东西,每一个人家做得更好的功能,你都应该要能够清楚明确的看得到到底人家哪里跟你不一样,具体怎么个好法;&/li&&li&如果你是要重点研究下对方可能接下来会做些什么事,可能重点应该放在业务形态、数据表现、功能迭代、运营路径上;&/li&&li&如果你其实对于一个领域还没啥了解,只是想要通过对于两款产品的深度比对和研究来更好了解这个领域的产品,那你可能需要一个较为完整的横向对比,但在此基础上仍然需要有关注侧重点;&/li&&/ul&&p&……&/p&&p&而当你已经明确了你的目的和你要重点关注的信息之后,接下来就可以进入到第二步了——选择竞品。&/p&&hr&&p&&b&问题2:我们该如何选择竞品?&/b&&/p&&p&竞品的选择听起来不应该是一个问题,但恰恰是在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受到巨大的局限。&/p&&p&比如说,假如你在美团外卖工作,为了要寻找你们整个点餐、下单、支付、配送的体验流程的优化节点和空间,现在需要去做个竞品分析,你觉得你会选择哪款产品来作为你的竞品进行研究?&/p&&p&我猜,90%以上的人都会说:饿了么。 &/p&&p&但,为什么我们不是通过对淘宝、京东等产品的研究来提升我们的购买和下单体验?为什么我们不是通过研究Enjoy、大众点评这样的东西来了解用户在“觅食”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以及哪些看起来细小的体验对于用户可能是会有极大增益的?为什么我们不能通过研究闪送、花点时间这样的产品来提升自己的配送、收货等体验?&/p&&p&所以,竞品的选择,其实同样存在学问。基本上,有5种选择“竞品”的角度和方式——&/p&&p&&b&1、核心服务+核心用户都基本相同的产品&/b&&/p&&p&这类产品,我们称之为直接竞品,即提供的核心服务、市场目标方向、客户群体等与我们的产品基本一致,产品功能和用户需求相似度极高的产品。&/p&&p&选择直接竞品进行研究是最常见的方式,可以有助于更直观的就自己与对方在各方面的优劣形成对比,找准自身定位和认知。&/p&&p&比如说,美团外卖和饿了么,基本就算是直接竞品。&/p&&p&但,如果始终选择直接竞品进行研究,很容易形成自己的“局限”,在各种思路、想法上都越来越保守,难有创造性的想法出现。&/p&&p&&b&2、核心用户群高度相同,暂时不提供我们的核心功能与服务,但可能通过后期升级很容易加上相关功能的产品&/b&&/p&&p&假如你的产品所对标的市场上存在这一类产品,一定要提前进行一些战略规划和设计以进行防守,否则很可能会遭遇对方的“暗度陈仓”。对于这类竞品的分析,往往也需要更多从市场格局、产品演化路径等维度来进行研究。&/p&&p&给这类竞品举个最典型的例子,就像是早期的嘀嗒拼车和滴滴打车之间的关系一样。&/p&&p&通过研究这一类竞品,你可以对于自己产品的版本规划、迭代演化路径等形成更具体的认知,同时也能够对于用户的某些行为特征和喜好产生更深入的认知。&/p&&p&&b&3、目标人群可能不太相同,但某些产品功能模块和服务流程比较相近的产品&/b&&/p&&p&对于这类产品在业务流程、交互细节等层面进行研究,往往会有助于在具体产品功能的设计上产生一些灵感,给你带来许多启发。&/p&&p&比如说上面提到的例子,一个美团外卖的产品经理,完全有可能通过对于“花点时间”这类产品的研究来实现对于自身配送流程和体验的提升。&/p&&p&&b&4、目标人群有一定共性,产品提供的核心服务不太一样,但在特定场景下对于同一类用户需求和用户的使用时间形成挤占的产品。&/b&&/p&&p&比如说,当年的微博对于开心网这样的产品来说,差不多就是这个状态。&/p&&p&对于这一类竞品,进行比对研究时要重点抓准用户的需求、场景和深层次的使用动机,甚至还要再多找到几款满足用户的类似需求类似属性的产品进行比对,再来思考如何能在自己已有的产品形态中面向用户的需求设计出更好的解决方案。&/p&&p&&b&5、核心目标用户是同一类人,但满足的需求不同,也不太会形成竞争关系的产品。&/b&&/p&&p&对于这类产品,更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在“产品”和“运营”角度分析对方如何吸引用户,从中获得参考和借鉴。&/p&&p&例如某大学生职业培训机构通过研究某英语四六级培训机构的获客方式,发现他们一开始都会送新学员一套价值299元的超值礼包(里面包括4、6级资料,核心单词书籍,以及名师出版的最新学习书籍等),利用这种方式在大学生群体里打造出了良好口碑。于是某大学生培训机构迅速模仿,也设计出一个价值几百元的超值礼包,并取得了良好的获客效果。&/p&&p&以上,是关于竞品的选择。一般来说,如果是面向行业和产业格局层面的竞品分析,我们建议可以选择124来进行研究。如果是希望深度了解用户的竞品分析,我们建议可以选择145来进行研究。而如果是围绕着某些产品功能的改进和优化的竞品分析,建议可以选择135来进行研究。&/p&&hr&&p&&b&问题3:明确目的,选择好竞品后,该如何收集资料与信息?&/b&&/p&&p&还是回到上面这张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284f09fd6e73da6313b3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284f09fd6e73da6313b37_r.jpg&&&/figure&&p&基本上,这张图上的信息,就是我们在竞品分析的过程中最常需要去完成收集的信息了。&/p&&p&这里挑几个重要的来具体讲讲怎么收集——&/p&&p&&b&1.行业现状、市场格局等&/b&&/p&&p&关于一个行业的行业报告、产业链等信息,往往在艾瑞咨询、易观、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地会有大量可下载可查找到的东西。比如下图,就是我在艾瑞找到的一个内容付费产业的报告。&/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9dd3abeb57e6cc229e54c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81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89dd3abeb57e6cc229e54c_r.jpg&&&/figure&&p&&b&2.产品的数据表现+版本迭代情况&/b&&/p&&p&版本迭代信息就不说了。产品的数据表现通常包括排名、用户规模、活跃用户规模、收入情况、用户评价等。下面提供几个我自己找到的数据信息来源——&/p&&p&1)产品版本迭代信息+实时应用商店排名、所获用户评论数等信息,可以在鸟哥ASO、App store,App annie等平台中查到;(下图为微信一周数据报告+用户对天猫APP的产品评论,来源:鸟哥ASO+App annie)&/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edc6bbdee4fa7748b28bcd1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edc6bbdee4fa7748b28bcd1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0767beba38f1eee7ff23a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16& data-rawheight=&3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16&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0767beba38f1eee7ff23ae_r.jpg&&&/figure&&p&2)安卓平台的下载量可以在酷传查到;&/p&&p&3)APP的活跃用户数规模可以在易观、Questmoble查到,但可能需要付费;&/p&&p&4)收入情况等,一般只能依赖于对方在PR和接受采访时公开透露过的数据信息来获得。一般对于B轮以后的公司,或多或少都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过自己的用户规模、收入情况等信息,可通过百度等进行检索查到,比如搜索“美团外卖 用户规模”或者“美团外卖 用户增长”等;&/p&&p&&b&3.产品的运营事件和运营信息&/b&&/p&&p&相对来说,一款产品的具体运营动作可能更难获取到一些。一般我们只能通过搜索+产品本身的微博、微信公号、知乎等渠道来进行信息搜集。一般对成熟一点的产品,大规模的运营事件都会单独进行报道和传播,但中早期的产品就不一定了。&/p&&p&另外还有个思路,就是先拉出一款产品的用户增长曲线,然后找到几个显著的增长点,再反过来去查,在这个点上,该产品是不是做过一些运营方面的动作。比如下面这张网易云音乐的下载量增长图上,我们就可以重点去看,云音乐到底在2.0、2.2、2.7这三个版本所对应的时间周期上,都做了些什么运营动作?&/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cdcd2b0ee48069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cdcd2b0ee480694_r.jpg&&&/figure&&p&&b&4.产品的业务逻辑和业务流程梳理&/b&&/p&&p&这两个就比较直接了,基本要依赖于你对于产品进行实际的体验和研究,然后梳理而成。&/p&&p&需要说明的是,“业务逻辑”指的是:这个产品的服务运转过程中,一共涉及到几种角色,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整个业务是如何运转的?&/p&&p&而“业务流程”则指的是:用户体验和使用一个产品的某项服务时,具体的流程到底是什么?分为哪些步骤和环节?&/p&&p&比如说,这是一个豆瓣APP的“业务逻辑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e98bdcd9aaff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6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e98bdcd9aaffd_r.jpg&&&/figure&&p&而这是一个用户在美团外卖上下单点外卖的“业务流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bf6a39eb681c3c40fc4d0b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9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bf6a39eb681c3c40fc4d0bf_r.jpg&&&/figure&&p&其他需求场景、页面UI啥的,属于比较好理解的部分,上网一搜就都知道,就不花费篇幅细讲了&/p&&hr&&p&&b&问题4:完成了信息收集,接下来到底要怎么在竞品间进行分析?&/b&&/p&&p&这里给大家列出了一些常见的对比分析方向,直接看吧。&/p&&p&&b&1、对比产品的数据表现,市场认可程度等&/b&&/p&&p&这里可以通过具体的下载量、用户量、市场份额等多种数据去分析我们产品和竞品在当前市场中分别的地位,和标杆产品之间的差距在哪里。&/p&&p&接下来,通过数据所展示的差距,我们可以具体分析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的提高措施。比我们一段时间的下载量比竞品要低很多,我们应该研究下是产品本身问题,还是运营活动没做到位。通过调查,来指导下一步的具体活动。&/p&&p&&b&2、对比产品的业务模式、业务逻辑之间的差异&/b&&/p&&p&这里就可以通过上面提到的“业务逻辑图”来对于两款产品的业务运转方式和商业模式进行对比和研究,找到差异。&/p&&p&如果你觉得某款产品的业务模式有其独到之处,那还可以进一步分析:这样的业务模式需要什么样的资源、能力和前提,如果我们要学习,该做些什么?&/p&&p&&b&3、研究产品基因对产品产生的影响&/b&&/p&&p&我们在分析产品时,很容易只在乎数据而忽视其背后的公司,但每个产品都是有其特殊基因的,而不同公司出来的产品肯定是不一样的。公司的资源、文化信念、具体团队,都会对产品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p&&p&例如:QQ音乐刚推出时,市面上有很多同类型的音乐播放器,而QQ音乐背靠腾讯的优势资源,步步为营,在音乐版权的获取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用户在选择一款音乐播放器时的标准其实也很简单,归纳起来就六个字:好找歌,能下载,而QQ音乐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p&&p&&b&4、对比产品结构和用户使用流程&/b&&/p&&p&这里需要我们将竞品的功能结构图和用户使用流程图画出来,这样我们可以从整体上对竞品的功能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通过流程图的展示,我们可以对照我们和对方的功能安排,用户操作的方便程度,重要功能的展示情况等。&/p&&p&如果对方的用户引导和核心功能展示比我们更好,那我们可以考虑是都借鉴对方的产品结构设计,对自身产品进行优化。&/p&&p&&b&5、对比特色功能和用户场景&/b&&/p&&p&特色功能是可以区别产品,并且可以拉开产品层次的地方。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具体的用户场景来分析特色功能: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使用这些功能?这些功能满足了用户多少需求,对用户的价值到底有多大?&/p&&p&比如说,下面是早期美团外卖与百度外卖在“餐厅展示排序”这个功能模块下的差异——百度外卖多了一个“距离最近”的排序维度,那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思考:为什么百度外卖要加这个维度?用户点外卖,关心的本质问题是从下单到收餐的时间,那么“距离”会不会是影响“时间”的一个表象因素?&/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2eed0b5c957be58c62f5f3c586ac880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2eed0b5c957be58c62f5f3c586ac8808_r.jpg&&&/figure&&p&如果进一步思考完了,我们觉得这个功能是有价值的,那么就要进一步看对方产品的用户评价——用户喜不喜欢?我们可不可以模仿?如果模仿的话如何做?&/p&&p&&b&6、对比产品的交互设计&/b&&/p&&p&基于产品功能的优先级,所以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先分析架构,再看具体的交互设计。&/p&&p&可以问几个问题:主要功能入口是否清晰明确?各入口间跳转是否会迷失?最重要的页面有没有直接展示?通过分析,看看竞品的在交互设计上有没有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是否可以做到更好等等。&/p&&p&举个例子:加入对方的产品的页面风格比我们更好看,更受用户欢迎,那我们可以基于自己产品的定位和基因,考虑是否可以借鉴。 &/p&&p&&b&7、对比双方的运营策略&/b&&/p&&p&产品发展每个阶段的运营策略和手段是不同,我们可以对产品之前不同阶段的运营策略及手段进行搜集和分析。同时,之后定期跟踪竞品的运营活动,了解其动态和发展,为我们产品的运营提供借鉴。&/p&&p&例如,同样是春节联欢晚会的红包活动,微信的抢红包当年就比支付宝的集五福效果更好,通过对其各自运营活动的研究,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具体在自己身上,通过我们和竞品各自运营活动所产生的效果,可以学习对方比较好的活动。&/p&&p&&b&8、对比产品的版本迭代和演化路径&/b&&/p&&p&通过梳理竞品发展的历程,找出其关键的时间节点、版本更新情况和当时的运营手段,往往能够得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比如对方在某个时间段增长迅猛,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借鉴),也能够对其未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进行预测。&/p&&p&所以,这里建议是把两个东西放在一张图上来进行对比——产品增长曲线和产品版本迭代路径。(如下图是豆瓣APP的产品增长曲线+产品迭代路径合一)&/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4a20ed01bf60fa973aa2bfd134510dc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5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4a20ed01bf60fa973aa2bfd134510dcb_r.jpg&&&/figure&&p&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此前不那么懂互联网的实习生,在研究阅读了近百篇竞品分析报告后作出的一些总结,希望对你有一些参考。&/p&&p&因为个人能力所限,内容偏颇之处难免,还请大家多多提意见。&/p&&p&另外,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一篇“&b&罗列式&/b&”的竞品分析报告,和一篇“&b&目的相对明确&/b&”的竞品分析报告真文,供大家进行学习,它们都出自于三节课的老学员(他们在完成这份报告时都只是大学生,但现在已经是大厂PM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在&b&三节课服务号&/b&中回复“&b&竞品分析&/b&”,即可获取。&/p&&hr&&p&最后,送你一份学了就能用的&b&干货,&/b&关注公众号&b&三节课服务号&/b&,回复“&b&3&/b&”即可免费获得。&/p&&p&里面有——&/p&&ul&&li&一套完整可复用的结构化思维,能帮你提升逻辑能力,可用于沟通协作、写作和解决问题&/li&&li&一套OKR思维,能帮你制定清晰的可执行可落地的目标&/li&&li&小白也能学会的数据爬虫方法(各大网站均可爬)&/li&&li&...&/li&&/ul&&p&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是我司必学的。第三个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还有更多惊喜在等你,包括但不限于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互联网人必学的12个Excel技巧、找工作的套路等等等!&/p&&p&&b&最最后,这篇被N多人收藏的三节课超级合集,了解一下:)包括产品分析,热点事件分析以及各种产品运营干货!&/b&&/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group_id=615232&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4.zhimg.com/v2-3c7665c20fcc30f0e15b76e0x120.jpg& data-image-width=&900& data-image-height=&500& class=&internal&&三节课:产品分析?运营干货?这里全都有!&/a&&p&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就点个赞呗,十分感谢!&/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5fc2d34cfdeaa58a0be2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4& data-rawheight=&7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24&&&figcaption&来自知乎小哥哥的小心心&/figcaption&&/figure&
我研究了超过100份竞品分析报告,对于怎样进行竞聘分析也有了一些心得,在这个问题下分享给大家,希望多多少少对你们能有一些帮助。很多人都写过竞品分析报告,但真正能把竞品分析做好的同学很少。很多所谓的“竞品分析”,都还停留在“罗列”和“套公式”…
&p&&b&前篇&/b&&/p&&p&竞品分析大大小小做过很多,但变成系统方法写出来真的很耗心神。&/p&&p&大部分人从思路上总结,相信题主更喜欢看实操方法步骤,这里主要就是实操。&/p&&p&以下方法都是个人不断实践总结的,大家多多交流~&/p&&br&&p&&b&正文&/b&&/p&&p&竞品分析是产品经理重要的基础技能之一。&/p&&br&&br&&p&&b&什么是竞品分析:&/b&&/p&&p&按字面意思就是“对竞争对手产品的分析”。但&b&不同职位做竞品分析的目的,角度和方法都不相同&/b&。&/p&&br&&p&&b&产品经理进行竞品分析目的:&/b&&/p&&p&了解市场,看清市场的发展趋势,找准市场切入点;&/p&&p&了解对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同时发现潜在的竞争对手;&/p&&p&了解需求,把握需求对应的功能点和界面结构,并侧面了解用户习惯。&/p&&br&&p&&b&详细的竞品分析思路(汇报的时候反着来):&/b&&/p&&p&1.竞品分级&/p&&p&2.竞品基础结构分析&/p&&p&2.1 信息架构(IA)&/p&&p&
2.2 功能(feature)&/p&&p&
2.3 交互(interaction)&/p&&p&3.竞品核心策略分析&/p&&p&
3.1 产品定位&/p&&p&
3.2 运营策略&/p&&p&
3.3 盈利模式&/p&&p&4.产品的行业发展&分布&/p&&p&5.结合用户&市场总结整体趋势&/p&&br&&br&&p&注:也看了些别人总结的,整体思路差不多。但是有的人还会建议分析下视觉效果。这里不建议这么做,包括对交互和运营策略的分析也要把握好重点。&/p&&p&另外用户&市场分析虽然同竞品分析有交集,但属于不同方面的分析,可以互相借鉴但尽量不要混到一起。&/p&&p&竞品分析是可以更深入和拓展出去的,但过于消耗资源。这里一定要根据产品经理本身的需求合理投入。&/p&&br&&p&&b&竞品分析关键点:&/b&&/p&&br&&p&1. 竞品分析最重要原则之一就是“&b&灵活多变&/b&”,即根据目的不同,灵活选择分析重点。根据时效性,灵活选择分析深度。三根据资源不同,优化或调整分析手段等。&/p&&br&&br&&p&2.竞品分析&b&宁可无结论,也不能蒙一个错误结论&/b&,危害巨大。&/p&&br&&p&3.上面的架构是大而全的架构,实际项目中需要&b&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重点分析&/b&,并不是每次竞品分析都是面面俱到的。&/p&&br&&p&&b&————————1 竞品分级————————&/b&&/p&&br&&p&竞品分析第一步就是确定竞品,然后给竞品分级。&/p&&p&可分为&b&核心竞品,重要竞品,一般竞品&/b&。&/p&&br&&p&核心竞品:一般选择标准是产品直接相关的细分市场内,第一梯队的竞争对手。对于核心竞品要一直关注和跟进。&/p&&p&重要竞品:一般选择标准是产品相关细分市场内排名第1的竞争对手。需要定期关注。重大改版要及时跟进。&/p&&p&一般竞品:一般就是产品直接和相关细分市场的其余产品。普通竞品面要全。仅需定期梳理即可,不需深入研究。以充分了解市场动向和潜在危机。&/p&&br&&p&比如小米浏览器核心竞品就是UC浏览器,QQ浏览器。重要竞品是手机百度,今日头条等。一般竞品则包括整个浏览器市场,搜索市场,甚至核心内容消费市场的相关产品。&/p&&br&&p&&b&——————2 竞品基础结构分析——————&/b&&/p&&p&竞品基础机构主要包括&b&信息架构(IA),功能(feature),交互(interaction)&/b&三个部分。&/p&&br&&p&再次说明:从个人的设计到产品的职业发展经历,建议PM在基础结构分析中,可将视觉表现融入到信息架构分析中,指导分析界面信息元素重要性和指示作用即可,不需要单独进行分析。因为视觉分析的专业性要求较高,不是每个PM都具备的,分析结论容易出现偏差,另外相距PM的核心职责较远。有种PM帮RD分析代码编写思路的感觉,不切实际。&/p&&br&&p&&b&2.1 信息架构(IA)分析,&/b&&/p&&p&又可以细分为&b&信息流程,界面层级,界面布局&/b&三大部分。&/p&&br&&p&&b&2.1.1信息流程,&/b&就是分析竞品的信息是如何逐步呈现给用户,如何引导用户获得需要的信息。好的产品架构,信息的流转应该是清晰而高效的。&/p&&br&&p&在实际操作中为提高效率,主要针对竞品核心内容的信息流转情况进行分析即可。其他次要信息流可以根据需求度进行拆解分析。&/p&&br&&p&步骤1,确定要分析的信息流程主体,比如UC小说阅读推荐信息到引导用户阅读的流程。&/p&&br&&p&步骤2,按信息元素和信息跳转流程进行梳理,形成流程图。&/p&&p&示例如下:(UC小说阅读中,推荐信息流程分析为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b5a5d09f70dfb5f00f7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p&注:分析中尽量单一流程进行分析,避免线路混杂。另外除去线路示意还要有分析结论。(版面问题,示例信息可能显示不清,后续会上传相关文档)&/p&&br&&p&&b&2.1.2界面层级&/b&,界面层级是和信息流程紧密结合的,界面层级能够更直观的反映出软件设计的架构。&/p&&br&&p&步骤1, 对竞品进行全方位的截图。如下图所示:&/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7d36b248c08a8f76dbf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注:截图要全面,如果有精力最好是找到竞品多个版本进行截图。如无精力可仅对最新版进行截图。经过不断积累就能够了解竞品在时间轴上的全貌。经实操该方法效率很高。&/p&&br&&p&步骤2, 根据界面进行分级,然后根据跳转关系整理到文档中。如图所示:&/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a2ae967cf882e89a0ae0ec5a46ab3f1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p&&b&2.1.3界面布局&/b&,完成对整体信息结构梳理后就可以对具体页面信息和布局进行细致拆解。由于具体页面布局拆解工作量较大,所以可根据需求,拆解部分页面即可。建议首页的分析不能缺少。下面推荐三种分析方式:&/p&&br&&p&第一种页面解构方式:即并对页面元素进行标注,然后对页面元素,交互范式,展示方式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下图为曾经做过的两种样式。&/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df2d982b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p&第二种时间轴分析方式:即按照竞品版本变化来分析其布局的调整,从而有效的发现竞品布局的思路和优缺点。&b&个人习惯是把同一页面按时间顺序添加到ppt中,然后连续播放就能发现很多信息,&/b&如下图所示&b&:&/b&&/p&&p&比如一直保留下来的布局属于经典布局,可参考学习。被干掉后有增加回来的,说明经验证是有效的布局方式等,或者临时出现某设计又很快被拿掉说明有问题等(个人很喜欢这个方式,简单高效)&/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beaa1ceee35f1909b28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p&第三种装逼分析法,不实用但装逼效果爆棚。下图为曾经做的装逼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b8a3567346cbaf8e7d9e9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br&&p&&b&2.2功能(feature)分析&/b&,个人感觉其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全方位了解竞品有哪些功能,从而指导自己产品的功能补充。至于更细致的功能交互逻辑分析,建议不要混到功能分析中,放到后面的交互分析中即可。&/p&&p&这里只推荐一个全功能列表统计方法。(个人很喜欢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dc42e8a00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注:一般功能分级不要超过三级;功能梳理一定要细致全面不能丢落;功能共有率(个人发明),能侧面反映功能重要性;若某功能,或某一类功能是某一竞品独有,则可能是该竞品差异化的点;功能总数能反映产品复杂度。&/p&&br&&br&&p&这个方法能够迅速发掘同类产品核心功能是什么,以及发掘竞品的差异化功能。并凭借对功能的分析,了解用户的需求和产品打法。&/p&&br&&p&&b&2.3 交互(interaction)分析&/b&&/p&&p&本人也做过较长时间的交互设计,先简单的说下个人对交互设计的理解:&b&在技术和载体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市场快速的发展,合理的交互范式经过市场的检测和用户习惯的培养,最终会被规范下来,成为通用模式。所以在相同界面架构和相同功能定位下最优的使用路径几乎是相同的。&/b&&/p&&br&&p&这也是大家看到当今软件市场同质化日益加重的一部分原因。如今手机app交互设计的最主要的两个规范就是&b&iOS和安卓,&/b&但近年来这两个规范也越来越相近&b&。&/b&&/p&&br&&p&由于交互分析工作量较大,因此产品经理在做竞品交互分析的时候,只需要根据需求进行重点分析即可。&/p&&p&同时利用截图可以直接进行高保真的交互分析,而不必进行低保真图还原。同时高保真图能有效结合界面布局进行分析。&/p&&br&&p&示例参考如下(前几年做的界面有点老):&/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38d9b648facbec6daa353a1395fe74eb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p&交互分析的注意点:&/p&&p&1 一定要从功能入口开始分析,而不要从功能主体开始。容易错过其他入口,导致分析缺陷。比如不加入口可能是路径1,但实际可能是路径2。&/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e889adcbacd6c6a88351c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br&&p&2 以目标操作任务为主干,避免被分支功能分散,从而导致分析结果混乱。&/p&&p&3 产品经理不是交互设计师,因此对竞品交互逻辑的分析一定要把握好度。&/p&&br&&p&&b&————————3竞品核心策略分析————————&/b&&/p&&p&该部分也可归纳为&b&产品定位,运营策略,盈利模式&/b&,三个主要部分。&/p&&br&&p&对核心策略的分析有两个难点:&/p&&p&1)策略一般是较长一段时间内的规划,并且是延续和变化的。因此对策略的分析要能了解过去,现在并且推演出将来。不能局限于一个版本或一个时间点进行分析。&/p&&br&&p&2)策略的分析是没有像基础结构分析一手资料呈现的,只能根据相关资料去分析和推测。具有不确定性。所以结论的准确性很重要。&/p&&br&&br&&p&3.1&b&产品定位分析: &/b&&/p&&p&个人喜欢借助历史版本介绍、启动引导、版本对应的用户商店评价进行分析。&/p&&br&&p&步骤1,确定版本发布情况。如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82f96c6ea120c8e7a2c27e76dae4442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p&步骤2,收集版本介绍,以及对应的启动引导页。在ppt内进行整理。并且标注不同版本下的重点功能。如图所示:&/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c89a546bf8f9ffdfe93bb7a6a681ed6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3b5e3ba37a51faa702930ea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p&步骤3,归纳总结产品定位走向,并分析不同产品定位下的重点功能,以及是否存在比较关键的功能点,并分析产品定位对应的利弊。&/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7d7026ffed64cff4b6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318b517bc6274e60edee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b5ff9ed98a669c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b&这个分析报告是15年4月完成的,当时浏览器行业还没有明显内容个性化,分析出趋势后,我们便开始进行准备和开发,可惜落后一步没能抢到首发。4个月后UC首先推出了个性化资讯首页。做互联网速度要快啊。&/b&&/p&&br&&p&步骤4,定位有效性评价&/p&&p&分析总结过竞品的产品定位后,需要了解产品定位对产品产生的作用,从而对自身产品提供有效参考信息。&/p&&br&&p&由于公司内能统计到竞品对应的用户活跃,时长等数据,所以是个人很喜欢的评判方式。如下图所示(数据保密,坐标隐藏):&/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ce50efe3c6f378b37ea4a42e5f4feb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注意:需要参考市场规律性波动,版本收敛速度(即新版本发布到用户升级再到对数据影响的时间过程),综合评判数据影响来自于哪个版本的影响,以及对应的产品变化。&/p&&br&&p&当然很多公司可能没有这种便利条件,因此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评估,个人推荐应用商店版本评级变化,和对应的用户评论分析。如截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22b6a2f84d9bcc98460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注意:评论里有可能存在水军等,要仔细评估。除了商店评论,网上相关文章分析也可以参考。但根据以往经验水文会比较多,所以建议仅供参考。&/p&&br&&p&3.2&b&运营策略分析:&/b&&/p&&p&对竞品的运营策略分析主要侧重于对应产品定位下的运营手段,品牌策略的相互结合。&/p&&br&&br&&p&当然对运营策略的分析首先要了解运营体系和运营方法。这里暂不展开,产品运营也是产品的重要知识体系之一,后续会详细拆解。&/p&&br&&p&对于品牌运营相对好分析,收集竞品品牌语即可。&/p&&p&比如UC:&/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24d39e699d35a48b0aac0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UC ,不止所见”;&/p&&p&“ UC,看片就是high” ;&/p&&p&“超快感” ; &/p&&p&“给的再多,不如懂你”&/p&&br&&p&明显看出品牌和产品定位紧密结合的,一开始功能性定位,品牌语“不止所见”;后面主推内容和性能,品牌语变成“看片就是high”,“超快感”;最近在推个性化,品牌语对应为“给的再多,不如懂你”。&b&所以品牌运营也能很好的反应产品定位。&/b&&/p&&p&结合品&b&牌代言形象,品牌广告投放形式&/b&,可以明确在不同产品定位和市场环境下,竞品想要营造的品牌形象。&/p&&br&&p&对于运营手段分析,最大的困难是回溯之前的运营方案。&/p&&p&建议可以让RD帮忙下载竞品所有官方微博,可以获得非常多的信息。如下图:&/p&&p&能够很清楚的知道运营内容,运营顺序,时间跨度,运营经过,多个运营项目是如何穿插和配合的,以及相应的活动关注人数。&/p&&p&然后对其进行归纳&总结。将其对应到对应到运营模型下,包括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新媒体运营,活动运营,品牌运营,数据运营等。最后分析运营同产品的结合点。&/p&&br&&p&还是以UC为例,提取几条方便大家理解:&/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53b05d3a3936aee0e036ce3262b2ccae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会发现uc每次新版发布都会在线上进行宣传,大版本还会配合抽奖等活动,并且活动会尽可能同功能挂钩。&/p&&br&&p&对竞品运营分析的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如何将产品策略和运营策略紧密结合,从而在产品功能开发之初就为后续运营做好铺垫。&/p&&p&举个例子,元旦很火的微信朋友圈红包照片活动,都必须是产品在几个版本前就要考虑到运营策略,进行功能优化和扩展性设计。&/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de5b508dd61bb6df44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经实践这个方法很有效果,在有限条件下能够获得很多有效信息,并能充分了解产品定位同运营策略之间的联系和打法,为运营框架搭建打好基础。但是工作量较大,需要运营同学一起配合。&/p&&br&&p&&b&3.3盈利模式分析:&/b&&/p&&p&一款产品首要是能够生存下去。所以产品盈利模式的构建是重中之重。&/p&&br&&p&产品获得钱的方式大体就是三种方式:&/p&&ol&&li&向投资人要钱。&/li&&li&向广告主要钱。&/li&&li&向用户要钱。&/li&&/ol&&p&向投资人要钱,就是目前产品处于第几轮融资,然后要为下轮融资做准备。这个没什么好说的。推荐个网站,能查到很多融资信息&/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itjuzi.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T桔子 | IT互联网公司产品数据库及商业信息服务&/a&&/p&&br&&p&向广告主要钱,&b&首先&/b&收集软件内的广告位,&b&其次&/b&统计广告位上出现的品牌广告&效果广告的比例。&b&最后&/b&看广告投放是来自于广告代理还是自己平台投放。&/p&&p&如下图:如果是代理一般可以快速查询到代理平台&/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84c5cf747b7d4a21dcc1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p&向用户要钱,对某些产品是有两个终端的如淘宝,滴滴,有卖家和买家。对卖家可以抽成或者入住费。对买家可以是会员服务或者产品直销,比如游戏会员,金融产品(金融产品的盈利要复杂得多)。这些一般可以通过服务声明快速了解相关情况。&/p&&br&&p&同时若竞品的公司已经上市,&b&财报是非常有利的分析资料&/b&。通过财报可以很清楚了解竞品公司的各方面营收&支出能力。可以对竞品进行辅助分析。&/p&&br&&p&&b&————————4 该类产品的行业发展&分布————————&/b&&/p&&br&&br&&p&对产品行业发展和分布的分析,主要有两个目的:&/p&&p&一个是充分了解行业发展的竞争情况。&/p&&p&一个是寻找新的发展机会或者市场切入点。&/p&&br&&p&其实对行业的把控是日积月累的基本功,要学会随时关注整个行业动向,而不能依赖于一次两次的竞品分析。&/p&&br&&p&在竞品分析中对行业发展和分布的分析,个人习惯是先遍历AppStore排行榜。&/p&&p&比如当初在做便签竞品分析,粗略统计了便签产品共计5000多项。&/p&&p&然后提取前200个便签,依次统计产品说明的关键点,并下载后统计主要功能。&/p&&p&之后提取行业的细分点,然后将竞品归纳到相应的细分定位上。&/p&&p&从而直观的了解行业的分布,和目前各个分布的竞争情况。&/p&&p&这里&b&借用我们同事做的一个母婴行业的分析&/b&,采用的也是类似的方法,给大家感受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81d38f0ad4e4aa648e9a4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p&&b&————————5 结合用户&市场总结整体趋势————————&/b&&/p&&br&&br&&p&竞品分析一般还会和相应的用户分析报告,市场分析报告,进行综合分析,相互佐证。&/p&&p&关于用户分析和市场分析是产品另外的两个基本功,也都是比较大的题目。在后面有机会再进行详解。&/p&&br&&p&-------&/p&&br&&p&关于最后第4点“对行业的分析”以及第5点“对市场和用户的综合分析”需要明确一下。&/p&&br&&p&这是一个产品必须不断积累的基本功。需要通过持续的关注和积累了解其发展的脉络和动向。并通过累月的锻炼才能提高自身的敏感度和判断力。&/p&&p&最后再分享下个人下打磨基本功的方法:&/p&&p&1 每天特定关注几个互联网资讯站,及时把握互联网内的大事件和发展动向。&/p&&p&2 定期看相关的互联网数据,尤其如果有条件看竞品的数据,一定要每天关注下。&/p&&p&3 定期做下用户分析,了解用户属性和用户数据。&/p&&p&4 培养每天看新app和做相关简单分析记录的习惯。&/p&&br&&p&分享下个人不断收集的网站:&/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5fae12ceb82be7ea23d03cf9f896a24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20aea47dac65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2a9ff303f0f5afa0baf9adaca26816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p&以及个人收集app的习惯示意:&/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20d1c9e60b4ce9261f4d_b.jpg& class=&content_image&&&/figure&&br&&p&&b&————————最后总结————————&/b&&/p&&p&没想到会写这么长,一下子把几年的积累都拿出来了,最后再总结下:&/p&&p&&b&关于竞品分析:&/b&&/p&&p&方法思路要灵活(根据需求,合理选择资源投入,分析深度以及分析方法)&/p&&p&分析结论要准确(宁可结论含糊或者无结论,也不要错误结论)&/p&&p&分析是从基础到架构再到多维度综合分析,但&b&汇报要反过来&/b&。&/p&&p&拆解竞品分级和竞品基础结构分析。这部分偏基础性,分析方法和素材都有迹可循,此部分偏重方式和效率。&/p&&p&拆解产品策略,产品行业等进行分析。这部分偏策略,素材获取结论总结都相对模糊,此部分偏重分析和判断。&/p&&br&&br&&p&&b&关于产品经理基本功:&/b&&/p&&p&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素质要求,虽然产品门槛貌似很低,但也有很多基本功的要求。竞品分析就是其一,但在竞品分析之下是日积月累的经验积累。&/p&&br&&p&&b&关于文章:&/b&&/p&&p&竞品分析就先说到这。仅是对之前总结的方法的汇总。后面随着经验的增加,有新的方法时也会再拿出来分析。&/p&&br&&br&&br&&p&----------------------------------&/p&&p&大家提问的很多,这里更新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p&&p&1 分析软件:&/p&&p&Excel,Keynote,illustrator,Photoshop(话说Keynote甩开ppt好几条街啊)&/p&&br&&p&2 竞品以前的版本怎么办:&/p&&p&a 日益月累的收集,作为公司来讲收集竞品apk是必须的工作。&/p&&p&b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aso100.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O100 - 专业App Store数据平台丨ASO优化专家平台丨iOS榜单排行榜查询工具&/a& 等网站&/p&&p&c 各种应用市场进行搜索。&/p&&p&d 找朋友托关系要。&/p&&br&&p&3 各种分析的详细报告:&/p&&p&工作文档需要保密,恕不能提供原稿。不过不要执着于形式,不同的情况有不同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关键是要找到自己习惯和有效的方式。对于我个人而言各种分析方式也不断迭代更新中。&/p&&br&&p&4 另外我的公共账号的二维码无法上传呢?求大神解答&/p&&br&&p&&b&个人其他回答链接,大家的鼓励是继续写下去的动力~~&/b&&/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有大公司 offer 却选择了小公司是为什么? - 大禹的回答&/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怎么评价产品经理拿数据说话这回事?如何做数据分析? - 大禹的回答&/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有效地进行头脑风暴产生IDEA? - 大禹的回答&/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用户研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怎样做好用户研究呢? - 大禹的回答&/a&&/p&&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互联网思维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 - 大禹的回答 - 知乎&/a& &/p&&br&&br&&br&&p&&b&多谢大家捧场,写文章不容易,喜欢的点个赞吧。个人微信公共号“真实的互联网” gh_37dac85b8f9e。会定期分享个人心得,欢迎大家关注&/b&&/p&
前篇竞品分析大大小小做过很多,但变成系统方法写出来真的很耗心神。大部分人从思路上总结,相信题主更喜欢看实操方法步骤,这里主要就是实操。以下方法都是个人不断实践总结的,大家多多交流~ 正文竞品分析是产品经理重要的基础技能之一。 什么是竞品分析:…
&p&关于customer journey map,首先大家需要了解的一点是:customer Journey &b&≠ &/b&Storyboard。区分这两种设计方法很简单,&b&Storyboard重点在于用视觉化的方式客观地呈现一个故事,而customer&/b& &b&Journey则强调的是设计师对于调研内容的总结和分析。&/b&关于Storyboard,康石石曾写过两篇文章具体讲解了故事版的作用及绘制方法,大家可做了解参考:&/p&&ul&&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IxOTI5MzEzN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c29fe1baeb%26chksm%3D8c3a15c6bb4d9cd0a14fa9279ad24bcf5e8e9ea0f4ca123cd95b151a3c16dc1305%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交互作品集太复杂?StoryBoard帮你“化繁为简”&/a&&/li&&li&&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p.weixin.qq.com/s%3F__biz%3DMzIxOTI5MzEzNg%3D%3D%26mid%3D%26idx%3D1%26sn%3Dc2ef29cd576bb93dcd09f2echksm%3D8c3a163abb4d9f2c0ab75754a2cfa9ddb41de1d36e70bee701ed07f3%26scene%3D21%23wechat_redirec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手绘技能&不够的你,一样可以&轻松绘制&故事板&/a&&/li&&/ul&&p&&br&&/p&&p&而customer journey map,又称为User Journey,是设计师对用户行为以视觉化的形式进行呈现以及解释,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方式的不同,从个人的角度分析用户与环境、服务、产品之间的关系 ,有时需要使用图片和文本相结合的形式描述细节。&b&也可以说customer journey是一系列的步骤,它代表了用户可能与正在设计的东西交互的场景,是描述其交互方式以及用户体验的反馈。&/b&&/p&&p&&br&&/p&&p&在对两者有所区分的情况下,接下来康石石为大家具体讲解customer journey map,帮助大家更好理解:&/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b82b00d5a8ef7ea9b69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32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b82b00d5a8ef7ea9b690_r.jpg&&&/figure&&p&&br&&/p&&h2&customer&b& Journey作用&/b&&/h2&&p&&br&&/p&&p&&b&1. 展示项目的远景&/b&&/p&&p&customer Journey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传达设计师想要与用户共同达成的目标,customer Journey在设计前期可以与persona相结合将用户调研中收集到的用户行为、用户需求以及痛点问题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而在设计后期可以通过模拟用户在未来使用某个产品的场景,更直观地说明产品的使用方法以及对痛点问题的解决。&/p&&p&&br&&/p&&p&&b&2. 帮助理解用户行为&/b&&/p&&p&customer Journey可以帮助设计师了解用户如何与系统进行交互,以及用户对系统的期望。&/p&&p&&br&&/p&&p&&b&3. 思考产品可具备的主要功能&/b&&/p&&p&通过理解用户想要做的关键任务,设计师能够了解哪些功能需求将有助于实现这些任务。&/p&&p&&br&&/p&&p&&b&4. 对界面的信息架构进行调整&/b&&/p&&p&通过了解各种用户的“任务流”,设计师能够考虑产品将以什么方式去优化用户体验。&/p&&p&&br&&/p&&p&ps:customer Journey在设计前期阶段通常是在persona之后,在Define阶段做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将前期调研内容进行总结。这既可以将用户需求可视化,又能帮助设计师确定后期设计的方向。&/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8ecafe5ebca79c81f499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82&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8ecafe5ebca79c81f499d_r.jpg&&&/figure&&p&&br&&/p&&h2&&b&完整&/b&customer&b& Journey所包含的要素&/b&&/h2&&p&&br&&/p&&p&&b&1. Persona&/b&&/p&&p&建立一个属于整个customer Journey的主要人物,描述他的需求、目标、想法、感受、意见、期望和痛点等内容。&/p&&p&&br&&/p&&p&&b&2. Timeline&/b&&/p&&p&这里的时间并不局限于在一定的时间段,也可以是描述时间发展的过程。&/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a6b5af824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a6b5af8240_r.jpg&&&/figure&&p&&br&&/p&&p&&b&3. Content&/b&&/p&&p&描述用户身处在什么样的环境,周围有些什么,是否存在一些外部因素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比如来自其他人对用户的帮助或干扰等。&/p&&p&&br&&/p&&p&&b&4. Emotion&/b&&/p&&p&customer Journey既然是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就肯定包含用户的情感,需要描述用户在某个特别时间段的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fc4bc04e9b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4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fc4bc04e9bb_r.jpg&&&/figure&&p&&br&&/p&&p&&b&5. Process&/b&&/p&&p&需要描述在整个事件中,用户具体做了些什么事情,以及用户是如何进行到下一步的。&/p&&p&&br&&/p&&p&&b&6. Device&/b&&/p&&p&用户在进行一项任务的时候,除了需要描述其行为之外还需要呈现用户当时用到了什么东西去帮助自己完成的任务,比如App、web等等。&/p&&p&&br&&/p&&p&&b&7. Touch point&/b&&/p&&p&描述用户的行为和与设备的交互方式。&/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221fdf4bf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29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221fdf4bfb_r.jpg&&&/figure&&h2&customer&b& Journey的创作步骤&/b&&/h2&&p&&br&&/p&&p&在了解完以上customer Journey需要具备的几个要素之后,大家再去创作customer Journey其实也就不难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e253cad691cb9bba304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e253cad691cb9bba3042_r.jpg&&&/figure&&p&&br&&/p&&p&&b&1. 总结调研信息,整合并分析&/b&&/p&&p&将前期的用户调研进行收集整合,这里需要非常详细的调研,从而方便在这一环节进行有效的筛选,充分的用户调研有利于设计师全方位了解用户需求以及痛点,从而绘制出Empathy map。&/p&&p&&br&&/p&&p&&b&2. 进行头脑风暴&/b&&/p&&p&在这一步骤中Affinity map是经常被用到的方法,用于将调研中大量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从而提炼出优化方案。&/p&&p&&br&&/p&&p&&b&3. 绘制customer Journey草稿&/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fbcaa0ff9bcfc2a82cefc132c5d160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4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3fbcaa0ff9bcfc2a82cefc132c5d1606_r.jpg&&&/figure&&p&&br&&/p&&p&&b&4. 将其进行改进和视觉化&/b&&/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73bc06f07b22d7a58a84f1bf623a3b2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2& data-rawheight=&3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73bc06f07b22d7a58a84f1bf623a3b27_r.jpg&&&/figure&&p&&br&&/p&&p&以上望有帮助,欢迎交流&br&———————————————————&br&&b&欢迎关注我的个人官方微信(kang-shishi)&/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b6d4c467a788c9e237a715f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73& data-rawheight=&12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b6d4c467a788c9e237a715fb_r.jpg&&&/figure&&p&如有艺术留学、院校、专业、作品集方面的问题,可私信康石石咨询&/p&
关于customer journey map,首先大家需要了解的一点是:customer Journey ≠ Storyboard。区分这两种设计方法很简单,Storyboard重点在于用视觉化的方式客观地呈现一个故事,而customer Journey则强调的是设计师对于调研内容的总结和分析。关于Storyboard,…
&p&其他答主的答案都很好,非常贴心的从实践角度出发,提供了很多可以直接拿来复用的例子。&/p&&p&在这里觉得需要补充一下,建立一套UI设计规范,其目标并不是为了规范文档本身,而是为了让它更好的指导产品的视觉表达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简单易行,有约束但不死板,&b&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即将出现的任务”提供指南,而不是“把已经有的页面做个总结”。&/b&&/p&&p&&br&&/p&&p&消费级的产品,需要尽量灵活的规范,体现整体的指导思想,而不是摆出一堆组件,颜色,字体字号。如果你这么做了,保证你的规范落满灰。因为消费级产品本来就是在形式上求新,在业务上求稳,这恰好是“UI设计规范“最不擅长的部分。&/p&&p&企业级的产品,为了极大降低复用成本,会牺牲一些易用性和上手成本来制作现成的组件,甚至版式,甚至固定的流程模式。在这种情况下,越细越好,最好细到你的每个组件,规定,都有前端工程师们配对设计的代码模块。但是,这依然需要你对组件进行深思,使其对业务具有更高的宽容度。&/p&
其他答主的答案都很好,非常贴心的从实践角度出发,提供了很多可以直接拿来复用的例子。在这里觉得需要补充一下,建立一套UI设计规范,其目标并不是为了规范文档本身,而是为了让它更好的指导产品的视觉表达语言。这就需要做到简单易行,有约束但不死板,最…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894bf47b1cf360b94db2ded_b.jpg& data-rawwidth=&1800& data-rawheight=&10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894bf47b1cf360b94db2ded_r.jpg&&&/figure&&p&上期的周刊我们介绍了 Design System 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概念 - Principles,作为整个 Design System 的核心,它将指引着我们整个产品设计、开发的过程和决策,同时它也体现在我们整个 System 的基础建设中。&/p&&p&今天第三期的周刊将给大家介绍 System 中的 Components 和 Patterns,作为我们整个产品建设中的“砖、瓦、泥”,System 的“魂”也需要直接体现在它们的设计中。&/p&&p&在 Design System 的讨论中,Components(组件)和 Patterns(模式)是一组非常容易混淆的概念。有些 System 中只有 Components,另一些却只有 Patterns,还有一些两个都有。&/p&&p&由于我们不在其业务背景之中,理解他们的理念、初衷并不是那么容易,所以今天的这一期我们将 Components 和 Patterns 放在一起来讨论,看看他们之间究竟有哪些差异?我们应该如何去创建、使用它们。&/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faa2a11276d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faa2a11276d2_r.jpg&&&/figure&&h2&&b&Components 是什么?&/b&&/h2&&p&在这个系列的第一期,对 Components 有过一个基础定义。它是整个产品设计的基础,是组成一个界面的最基础元素,为完成一个基础操作提供支持。&/p&&p&早在 Web 时代我们就有了 Components 的概念,输入框、按钮、文字、链接、下拉菜单… 从网页开始出现,这些元素就已经被大家所认知、牢记。无论页面的设计如何变化,它们基本上都是由这些组件所组成的。&/p&&p&当然,网页时代的早期我们可用的组件并不多,偶尔出现一些新的形式也都是基于现有的组件组合或变形而来的。&/p&&p&所以对于用户来说记住并理解它们的用途并不太难,这也就为日后的设计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被认定、认知的基础。&/p&&p&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的互联网环境已经逐步迁移到了手机。于是对于设计师和用户大家开始接触到了 iOS、Android、Microsoft 等新的平台,开始与这些新的组件打交道。&/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adf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2& data-rawheight=&6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adf4_r.jpg&&&/figure&&p&事实上这些元素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它们很多只是基于屏幕大小和可触控的新特性发生了进化。而我们所看到的那些组件在不同平台上的差异性更多是源于系统平台本身以及它们的设计理念差异。&/p&&p&这个现状给设计师带来了更多的麻烦,我们在设计产品的同时还需要更多的关注不同操作平台的组件差异性,以顺应不同用户的使用习惯。&/p&&p&当然,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所面临的麻烦会更多,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 VR 设备、线下实体以及我们还未看到的新的形式都会让 Components 不断的进化,也变得更复杂。&/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e3be42f3e1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2& data-rawheight=&9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e3be42f3e15_r.jpg&&&/figure&&h2&&b&Patterns 是什么?&/b&&/h2&&p&相对于 Components,Patterns 要处理的事情会更复杂一些。它的目标是为完成一个任务提供基础操作,是解决一系列问题的全局解决方案。&/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d302d6fe7ab6b4b57b7f1d0c0462eb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2& data-rawheight=&9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d302d6fe7ab6b4b57b7f1d0c0462ebf_r.jpg&&&/figure&&p&举一个直接的案例,在 Material Design 中有一个叫做 Confirmation & Acknowledgement (确认与知会)的 Pattern(见上图)。&/p&&p&简单来说当用户在 App 中执行了一个操作,我们需要给予反馈,告知用户,而这个 Pattern 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为这一系列场景提供一套设计解决方案。&/p&&hr&&p&其实无论是 Components 还是 Pattern,它们都是目标都是为具体的问题提供实际、可复用的解决方案,为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提供一致性保障、提供决策依据以及提升效率降低开发成本。&/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ebb30e8c8fe4d3ed8d4c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ebb30e8c8fe4d3ed8d4c5_r.jpg&&&/figure&&h2&&b&Components 与 Patterns 有什么差异?&/b&&/h2&&p&基于上面的描述,大家应该对 Components 和 Patterns 有了一个基础认知,但它俩之间的具体差异还是比较模糊,所以接下来我们从功能角度来接着聊聊它俩的差异。&/p&&p&事实上大多数的 Design System 并没有特别清晰的去定义它俩,有些只给出了 Components,有些只给出 Patterns,比如下图中的 Salesforce、Carbon、MailChimp。这背后其实与对应的业务领域及这些 System的理念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在后面会再提及。&/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be9927729eee64b6d65faad5130a84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7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be9927729eee64b6d65faad5130a84d_r.jpg&&&/figure&&p&相较而言 Material Design 对于 Components 和 Patterns 有明显的定义和区分。从这些关键词的定义上我们基本可以看出Components 关注的是产品中的某个点,相对简单;而 Pattern 关注得更多是一件事儿,也相对更为复杂。&/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f37a9cb839c2a59a33b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2& data-rawheight=&9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f37a9cb839c2a59a33bb_r.jpg&&&/figure&&p&还是回到前面 Confirmation & Acknowledgement (确认与知会)的案例,Pattern 抽象了业务的可能性并提供了一个通用性的解决方案。&/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d302d6fe7ab6b4b57b7f1d0c0462eb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2& data-rawheight=&9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d302d6fe7ab6b4b57b7f1d0c0462ebf_r.jpg&&&/figure&&p&操作触发、给予反馈,这里面包含的情景和复杂度显然是高于利用菜单展示一列信息的。Material Design 将它大致分成了两种主要情景:&/p&&ol&&li&重要操作,需要用户确认&/li&&li&非重要操作,需要知会用户&/li&&/ol&&p&Material Design 分别使用了 Dialogs(重)和 Snackbar(轻)两种设计形式来回应着两种情景,为其提供更为合适的解决方案。&/p&&p&从业务场景抽离出来看,这个 Pattern 不仅可以用于信息列表的处理,还可以用于处理购物车、wishlist、联系人… 这些业务场景各不相同,但都可以使用同一种设计模式。而这些 Design Pattern 也正是由我们前面所提到的 Components 组合而来的。&/p&&p&再回到细节部分,Components 作为“砖、瓦、泥”是有明确的使用指导的,每个组件的尺寸规范使用方法都有明确的文档给予细节的支持。&/p&&p&而 Patterns 作为一种通用解决方案则更加灵活、松散,面向的不是一个具体界面而是一个产品(用户)的需求而服务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526f0a9e2c27a3c4c5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8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526f0a9e2c27a3c4c5f_r.jpg&&&/figure&&p&我们可以再来看一个更为直观的例子 - 播放器。下图是 YouTube 的在线播放器,从 System 的角度来说它会被应用在平台的很多情景中。&/p&&p&我们可以将它定义为一个视频播放的通用 Pattern,如果我们将它(下图左)作为该业务下播放器最复杂、最全的解决方案,那么它也将应该依据场景诉求逐步降级(下图右),为播放器提供一个整体性的设计解决方案。&/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2ed242a6f8cc6ec2a5bc9c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2& data-rawheight=&4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2ed242a6f8cc6ec2a5bc9c5_r.jpg&&&/figure&&p&下图是 YouTube 播放器的功能操作区,这里面隐藏了 YouTube 的很多强大功能,从字幕、外链到画质设置,都可以融入到这一小块区域中。&/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2e21f2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2& data-rawheight=&12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2e21f21_r.jpg&&&/figure&&p&如果我们尝试对这些功能做一些分解,可以大致还原出这个 Pattern 的整个框架。为了让这个 Pattern 具备设计和工程两个层面的一致性和复用度,设计师需要将关注点从某个具体业务抽离回来,站在更高的视角去看如何打造一个适用于更多情景的播放器框架,对于框架的构想和定义也能够方便所有相关人员用同样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判断问题。&/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ccef2d04250ac3feee64b9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152& data-rawheight=&1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5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ccef2d04250ac3feee64b94_r.jpg&&&/figure&&p&当然,Pattern 并不仅仅以这一总形式存在,它的目的就是解决一类问题。它可以是一组界面,也可以是一个任务流(比如购买流程),甚至也可以是一套手势操作。&/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a85cde4de4aff776e214a1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10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a85cde4de4aff776e214a1_r.jpg&&&/figure&&p&在前面我们提到过,Pattern 与 Components 还有一个很大不同 - 领域的差异性。对于 Material Design 这种系统底层的 System 来说它可以服务于任何领域、业务类型,所以他们的 Pattern 很“中立”,但对于我们绝大多数设计师来说,我们主要关注的是某一个领域的产品,所以我们也更应该关注到 Pattern 的领域差异性。&/p&&p&Firefox 在几个月前也发布了他们自己的 Design System - &b&Photon&/b&。作为一款浏览器,Firefox 的关注点显然与我们大多数人是不一样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0d8122e8eca7df5a19c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0& data-rawheight=&6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0d8122e8eca7df5a19ca_r.jpg&&&/figure&&p&浏览器(壳)中的内容是由网站所提供的,Photon 更关注的自己所服务的部分。它们会对 Warnings(警示)这类浏览器服务做清晰的定义,制定了普通警告和重要警示两种不同等级,并提供了相应的设计展示。&/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dba27bfa3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602& data-rawheight=&3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0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dba27bfa38_r.jpg&&&/figure&&p&而对于 MailChimp 它们甚至就不提供 Components ,只给出了一组 Pattern(比如下图的 Feedback)。因为 MailChimp 自己的自身特性,它们的封装已经足够完整而且业务特性也非常的鲜明(且不会过于复杂),直接提供 Patterns 反而更利于整体的一致性和效率。&/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82bd03dd7ea2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78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82bd03dd7ea2a_r.jpg&&&/figure&&p&当然,MailChimp 没有提供 Components 并不代表它们没有,只不过将它们收起自行维护,使用者不用关心罢了。&/p&&hr&&p&聊了这么多我们不妨再来想想 Components 与 Patterns 之间的差异,我尝试将它归纳成以下几点:&/p&&ol&&li&Components 相对稳定,是整个 System 中的基础物料(砖、瓦、泥),是解决单点问题的基础元素。大家对它是具备基础认知的;Patterns 则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有多种的可能性;&/li&&li&从工程角度来说 Components 也是相对稳定的,Patterns 是基于这些相对稳定的 Components 组合而成的;&/li&&li&Pattern 具备领域的差异化,不同的领域它所关注的点以及设计的处理形式都存在着差异;&/li&&li&Patterns 更加的复杂,不只是界面,也可以是流程、手势、甚至是透过视觉、动效、文案传递出的一种气质。&/li&&/ol&&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44ae98e7f2d7ffbc7bd69d20a65b8e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44ae98e7f2d7ffbc7bd69d20a65b8eb_r.jpg&&&/figure&&p&讲完了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在余下的全文中(付费部分)我想将重点回到 Patterns 上,和大家聊聊我们为什么需要 Pattern 以及应该思考如何去完成对 Patterns 的总结、创建。&/p&&p&&b&Design System&/b& 是 PinDesign 周刊的一个新系列,基于「Design Systems」这本书结构框架的读书笔记和经验总结。希望将自己的感受和经验分享给大家,辅助大家的阅读。&/p&&p&加入 PinDesign 会员,获取本期主题「&b&什么是 Design Principle&/b&」的全文内容及前两期周刊的赠送。&/p&&blockquote&&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h5.youzan.com/v2/showcase/promocode/fetch%3Falias%3D1h54ny8m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点击领取 PinDesign 会员计划 50 元优惠券&/a&&/blockquote&&p&&b&Design System 系列已更新:&/b&&/p&&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2.zhimg.com/v2-c83c02ef56c9c8c49bf725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1800& data-image-height=&1000& class=&internal&&5key:什么是 Design System&/a&&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角色描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