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崩三的崩坏三本子百度云,_(°:з」∠)_

求英雄联盟本子,在下伸手党_(:з」∠)__百度知道
求英雄联盟本子,在下伸手党_(:з」∠)_
我有更好的答案
手机用户可能无法看见下载地址,请在电脑上进行下载~下载大小:3.38GB
采纳率:81%
你可以去关注下掌上英雄联盟上面有好多的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英雄联盟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求舰R的本子,谢谢_(:з」∠)__百度知道
求舰R的本子,谢谢_(:з」∠)_
我有更好的答案
我有在线的
要_(:з」∠)_
还在么_(:з」∠)_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求saber正常向的本子资源,不要H_(:з」∠)_度盘_百度知道
求saber正常向的本子资源,不要H_(:з」∠)_度盘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先采纳,我整理发给你
…不好意思被骗过很多次不能先采纳
您有多少本?
可以先发链接吗
不行,先采纳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p&春节前就打算安利这部戏来着——豆瓣评分高达9.5,编剧一流表演一流镜头一流配乐一流服饰一流的一部良心历史剧,我心目中国产电视剧的NO.1,&strong&《大明王朝1566》&/strong&。&/p&&p&听说我要写这部戏,有自媒体圈的朋友劝我:“别写!阅读量会扑街的!我就写过,最后的数据很难看……”&/p&&p&她的话也不无道理,因为这部戏,在如今强调“IP剧”和“流量担当”的时代背景下,似乎不占优势——&/p&&p&首播时间在2007年,其实不是什么新作,而是十年前的老戏,当时的收视率只有0.5;&/p&&p&没有所谓的“人气偶像”、“流量小生”、“霸屏花旦”的加持;&/p&&p&不洒狗血、不卖玛丽苏、极少标准意义上的“宫斗”,甚至剧中的女性角色都没几个;&/p&&p&需要沉下心来扎扎实实看戏,且要求观众有一定的历史基础和知识分子情怀;&/p&&p&……&/p&&p&但,这部剧真的是不可不看的精品,观剧过程行云流水、看完之后余韵袅袅的上乘佳作。用“优秀”已经不足以形容它的好,更配得起它的一个词,是&strong&“伟大”&/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30ca8a1d6a79e18d7be6e_b.jpg& data-rawwidth=&1344& data-rawheight=&7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4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30ca8a1d6a79e18d7be6e_r.jpg&&&/figure&&p&↑《大明王朝》豆瓣评分高达9.5分!&/p&&p&先来看一下制作班底:&/p&&p&导演张黎,曾是中国最好的摄影师之一,后凭《人间正道是沧桑》获得白玉兰奖最佳电视剧导演奖,他的《走向共和》和《大明王朝1566》被公认为是最上乘的历史剧作;&/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44ff126_b.jpg& data-rawwidth=&1276& data-rawheight=&8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444ff126_r.jpg&&&/figure&&p&↑导演张黎&/p&&p&编剧刘和平,人称“中国王牌编剧”,代表作有《雍正王朝》《大明王朝1566》和《北平无战事》,他和张黎的组合被誉为历史剧的“黄金搭档”,是口碑的保证;&/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d480c5fcb2b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7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d480c5fcb2bc_r.jpg&&&/figure&&p&↑编剧刘和平&/p&&p&主演陈宝国、黄志忠、倪大红、王庆祥,戏份最多的女性角色是裕王妃,扮演者是当时刚凭《武林外传》走红的闫妮,许多配角都是话剧院团的台柱子……&/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v2-1c0ccd801e94a889b4eaf23f_b.jpg& data-rawwidth=&950& data-rawheight=&6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v2-1c0ccd801e94a889b4eaf23f_r.jpg&&&/figure&&p&↑《大明王朝1566》主要演员表&/p&&p&所以这部戏摄影大气华美,演员演技集体在线,是只看阵容都可以想见的。&/p&&p&这部剧有个副标题,叫《嘉靖与海瑞》,但是男主人公之一的海瑞,竟然是第6集才上线的。在此之前发生了什么呢?&/p&&p&全剧一开篇,就是内阁在皇帝面前一场激烈的交锋:&/p&&p&明嘉靖三十九年,严党把持朝政已有多年,官场贪墨、民不聊生、国库空虚、积弊深重,内阁诸大臣聚在一起做新一年的预算方案,却怎么算银子都不够用。尤其是这个时候东南沿海戚继光部队正在抗倭,兵部的军费开支必须优先保障。可是工部侍郎严世藩说了:我们工部的用度也必须保证,因为要给皇帝修宫殿和道观(嘉靖迷信修道,执政的后20年从不上朝,只在修道的西苑处理政事)。&/p&&p&这就有了亏空,怎么填?皇帝和臣子讨论的结果,是向西方出口丝绸,换成白花花的银子回来(明朝中后期,国库和整个市场流通环节中一直缺“白银”,这是世界经济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甚至有人认为明亡于崇祯跟白银不足有很大关系,这个观点感兴趣的大家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p&&p&但是织丝绸需要的桑不够,那就只能多种桑树,以行政手段令桑树主产区浙江的稻田一半改为桑田,不够的粮食从外省调拨。这项国策,称之为&strong&“改稻为桑”&/strong&。&/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d1be28532adbdf_b.jpg& data-rawwidth=&1274& data-rawheight=&7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d1be28532adbdf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c7b0ea941ccf0_b.jpg& data-rawwidth=&1272& data-rawheight=&7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c7b0ea941ccf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2b4d32b80fd228da30d04_b.jpg& data-rawwidth=&1272& data-rawheight=&7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a2b4d32b80fd228da30d04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49a2df6fea2b34d1077378_b.jpg& data-rawwidth=&1276& data-rawheight=&78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49a2df6fea2b34d1077378_r.jpg&&&/figure&&p&↑第一集内阁公议开场就剑拔弩张火药味十足&/p&&p&这部戏一共46集,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1-32集主要是清流和严党的对决,后半部分33-46集是海瑞与嘉靖的纠葛。前半部分的故事,就围绕着“改稻为桑”展开。&/p&&p&政策本身并不坏,难的是在嘉靖末期的明朝,严党推行这个政策,势必藏着很多猫腻——&/p&&p&要改稻为桑,就要兼并土地。明朝重农抑商,土地被兼并的农民日子只能更难过,所以他们不愿意改种桑苗。严世藩就出了个毒招:趁着新安江水汛,毁堤淹田,让农民变灾民,灾民们为了有口吃的,只能贱卖田地给产桑大户。而在这个过程中,产桑大户跟贪官污吏相勾结,层层盘剥、级级“进贡”,自己又要从百姓身上剐一层皮下来。&/p&&p&改稻为桑,毁堤淹田,牵出几方利益群体:&/p&&p&浙江巡抚郑泌昌、按察使何茂才,是严党安插在浙江的最主要势力。虽然性格迥异,一个精明自私,一个粗鲁野蛮,却都是只管自己贪光捞够、不顾百姓死活的角色;&/p&&p&海瑞,灾情最重的淳安县父母官——淳安知县,一心“为生民请命”,不存私欲,不媚上,不畏权,他的任务,就是在推行“改稻为桑”的政策过程中,尽可能多地维护百姓的权益,让他们的日子好过一点;&/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5af806e2d675dfb53aba_b.jpg& data-rawwidth=&1264& data-rawheight=&8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45af806e2d675dfb53aba_r.jpg&&&/figure&&p&↑海瑞&/p&&p&胡宗宪,浙直总督,浙江最高领导人,虽是严嵩门生,被世人视为“严党”代表,却是个“实心用事”之人,他看得出改稻为桑的凶险,却要在这凶险的局面中尽力左支右绌,维持平衡——这“平衡”的概念实在是太复杂:严党与清流的平衡;朝廷与百姓的平衡;发展经济与抗倭御敌的平衡;天家尊严与充实国库的平衡……片中嘉靖对这个局面有个比喻,就好像是做“媳妇”,上有公婆,下有儿女,“会做媳妇两头瞒”,却怠慢了哪一头都不行。&/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a7c0fb46ff_b.jpg& data-rawwidth=&1272& data-rawheight=&6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a7c0fb46ff_r.jpg&&&/figure&&p&↑胡宗宪&/p&&p&前32集的故事很缜密也很精彩,围绕&strong&“改稻为桑”&/strong&展开的剧情里,除了刚才提到的人物,还有精干狡狯的织造局宦官,有书生意气的杭州知府,还有城府深厚却下场凄惨的丝绸商人……这里面,随手一摘都是金句。&/p&&p&嘉靖平衡诸臣的争端,悠悠地说:&strong&“云在青天水在瓶。你们这些人有些是云,有些是水,所做的事情不同而已。”&/strong&简简单单几十个字,一碗水端平,表面上看起来不偏不倚,暗中回护了严嵩一党,一句盖棺论定让百官无可置喙;&/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17ab9de5d9d5c12bedb3c_b.jpg& data-rawwidth=&1178& data-rawheight=&99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7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17ab9de5d9d5c12bedb3c_r.jpg&&&/figure&&p&↑嘉靖实在是高情商!&/p&&p&太监冯保为抢头功逾制向皇上报喜,触动了司礼监大太监们的利益,为首的掌印太监吕芳责罚了他,事后却又耐心教导道:“文官有句话,做大事要三思:思危、思退、思变,武官有另一句话:置之死地而后生。”吕芳给冯保安排的退路,就是到下一代领导班子核心的裕王府去,给世子(就是后来的万历皇帝)当大伴。如果你熟读万历朝历史,一定了解冯保这个人后来曾在左右朝局中发挥过多大的作用;&/p&&p&最后一集嘉靖借教育儿孙的机会警示海瑞:“所谓江山,是名江山,而非实指江山。君既不是山,臣民便不是江。古人称长江为江,黄河为河,长江水清,黄河水浊,长江在流,黄河也在流。古谚云‘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什么时候清过?长江之水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了两岸数省之田地。只能不因水清而偏用,也只能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9cfa2f7faeb_b.jpg& data-rawwidth=&792& data-rawheight=&10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9cfa2f7faeb_r.jpg&&&/figure&&p&然而在剧情中分量这么重的“改稻为桑”,竟然是虚构的历史事件。这才是《大明王朝1566》牛逼的地方。&/p&&p&如果你细看片尾的字幕,会注意到这样一行字:中央纪委监察部电教中心……联合摄制。因此,我一直怀疑,“改稻为桑”的案例不是编剧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来自中纪委某个真实的案例,只不过用了移花接木的春秋笔法。不然,何以那么丝丝入扣,那么条分缕析,那么鲜活生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8cf3da18cba97f31e3583_b.jpg& data-rawwidth=&1268& data-rawheight=&7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v2-8cf3da18cba97f31e3583_r.jpg&&&/figure&&p&其实,《大明王朝1566》中的很多情节,跟真实的历史都不完全一致。&/p&&p&比如“改稻为桑”完全出自杜撰;比如故事发生时的张居正还没入阁,根本不像剧中表现得那么举足轻重;比如淳安县在当时并不归浙江管……&/p&&p&但是,这并不妨碍它有厚重的历史质感,和地道的正剧风范。&/p&&p&因为这部戏里的每一个角色,都是多面的、立体的、立得住的。嘉靖是所有历史剧中最丰满的皇帝角色,杨金水是所有宫廷戏里最精彩的太监角色,胡宗宪是所有官场戏里最饱满的官员角色……&/p&&p&举个例子,就拿嘉靖这个形象来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96ab04beccfcba8c18cbb0_b.jpg& data-rawwidth=&1272&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96ab04beccfcba8c18cbb0_r.jpg&&&/figure&&p&↑嘉靖&/p&&p&其实我一直觉得,嘉靖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好伺候、最难以捉摸、最善用权术的皇帝。中国历史上有太多昏君、暴君,也有不少明君、贤君,却鲜有他这样的复杂人物——绝顶聪明又极度自私,其实没有干太多坏事,却也没有干任何好事,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来为自己谋取利益。&strong&皇权在别的皇帝那里,更侧重于“权”,在嘉靖那里却偏重于“术”,是他驾驭臣下、精于制衡的“术”。&/strong&他惯好的套路就是:在一任内阁首辅如日中天之时,就培植拉拢一个年轻人,等这个年轻人逐渐坐大,便是现任内阁首辅被赶下台取而代之之时。嘉靖在位45年,手下也算能人云集:高拱、张居正、严嵩、严世藩、胡宗宪……可是无论清流还是严党,这些人下场如何呢?&/p&&p&张居正万历朝位极人臣,可最终被抄家,儿子活活饿死;高拱被勒令致仕;严世蕃被诛;严嵩沦落街头形同乞丐;胡宗宪含冤自杀……&strong&其实无论奸臣还是权相,谁又逃得过天家威严?&/strong&所有人的爱恨嗔痴、兴衰荣辱,不都系于皇帝一人之身吗?特别是嘉靖这个有明一朝头等聪明的皇帝。&/p&&p&可是我们看到的嘉靖,分明又那么孤独。他少年只身一人以藩王之身进京继位,没有父母(生母是继位后接来京城的,宫中还有一位名义上的“母亲”实则对他形成压制),没有兄弟,中年后笃信“二龙不相见”与亲生儿子甚少见面,稍微知心一点、能说得上话的,就是身边的太监了。所以我们看到嘉靖和服侍了他四十年的太监吕芳,有一种介乎主仆、兄弟之间的感情,甚至后来接替吕芳的黄锦,都能偶尔“嗔怪”于他,这等神情举止竟然比亲儿子裕王还相对亲昵……剧中不止一次的特写嘉靖身披长袍的身影,有时是在雪夜里踽踽而行,有时是张开双臂扑向镜头,有时是披头散发恣意奔走……可是这些长袍笼罩下的身影,却总让人觉得是孤单的,可怜的,对影成三人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400e7aa0dd_b.jpg& data-rawwidth=&1184& data-rawheight=&9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8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400e7aa0dd_r.jpg&&&/figure&&p&↑嘉靖更不止是一个被权力腐蚀的独裁者,他也有自己的孤独。&/p&&p&权力,在《大明王朝1566》的叙事框架中,既是嚣张的,又是丑恶的,既是孤独的,又是疲惫的。&/p&&p&再如严嵩这个人物,一般人只知道他是明朝头号奸臣,其实史书上记载的严嵩,性情阴柔,善于逢迎(不仅包括逢迎上级,甚至包括以柔软身段逢迎地位比他低的人),不是大家惯常想象中的跋扈之人。所以你看《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会读到很多不一样的东西。&/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3deaeaeeba_b.jpg& data-rawwidth=&1152& data-rawheight=&6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3deaeaeeba_r.jpg&&&/figure&&p&↑严嵩的扮演者倪大红,当时只有40多岁,却演活了80多岁的老人&/p&&p&比如严嵩一直认为自己是“为大明朝遮风挡雨”之人,严党倒台前他曾对党羽们说:“世间事有可以忍者,有万不能忍者。老夫临渊履薄二十余年,刀枪剑戟都替皇上挡了。这一次皇上如果真要弃老臣如敝履,之后只怕就没有人替皇上遮风挡雨了。”确实,其实严嵩严世蕃的“捞钱”,很大程度上是在替嘉靖背锅。他弄权是真,充当嘉靖的“白手套”替嘉靖做那些想做又不能公开做的事,却也是真。&/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a3bd936976fdf5e6ffb4a8_b.jpg& data-rawwidth=&1272& data-rawheight=&7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a3bd936976fdf5e6ffb4a8_r.jpg&&&/figure&&p&得知严世蕃任用的郑泌昌、何茂才在浙江的种种不像话行径后,他这样申饬严世蕃:“大明朝也离不开你爹。这二十年你爹不只是杀人关人罢人,也在用人!国库要靠我用的人去攒银子,边关要靠我用的人去打仗,跟皇上过不去的人要靠我用的人去对付!这就是我要对你说的话,用对了人才是干大事的第一要义。”后来严党倒台时严嵩要保胡宗宪,还这样对嘉靖说:“罪臣掌枢二十年,许多人不得不走罪臣的门路,可罪臣也没有这么多私党。有些人罪臣是为皇上当国士在用,他们肩上担着我大明的安危,担着我大明的重任。”这段陈情也是实情。&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00ca42c31e1fa6a39dbaf8b629a0d23d_b.jpg& data-rawwidth=&1152& data-rawheight=&10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00ca42c31e1fa6a39dbaf8b629a0d23d_r.jpg&&&/figure&&p&最动人的细节还是发生在严嵩和胡宗宪之间。浙江乱局惹得龙颜震怒,皇帝宣胡宗宪六百里加急星夜赶来问话。胡宗宪一进京饭都来不及吃就赶去见皇帝,饿得脚下不稳,皇上只淡淡赐给了一碗莲子羹。晚上胡宗宪奉旨前往严府试探严嵩,严嵩什么都不问,只说,是汝贞吗,人来了就好。问他吃饭了吗,没吃,那现在做也来不及了,去,把晚上剩的热热端上来,快快。&/p&&p&就是这热乎乎的一碗饭,端在人手里有时候比天还大。胡宗宪吃着饭,严嵩还在他身边感慨:白头师弟,见一面也难了。斯时斯景,严嵩是情真意切的。这样的细节,怎不令人动容唏嘘啊!&/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18b81bf9b324dc39b7fdfc5f8a6c223a_b.jpg& data-rawwidth=&1198& data-rawheight=&64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9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18b81bf9b324dc39b7fdfc5f8a6c223a_r.jpg&&&/figure&&p&↑严嵩和胡宗宪&/p&&p&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吕芳“被”告老还乡,嘉靖送他一张保命符,他却给了冯保。冯保说自己上位后一定接干爹回来,他却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真到了那一天,我也回不来了。”&/p&&p&江南第一富商沈一石,满身才情又满腹无奈,在那个重农抑商的年代,家大业大也改变不了他的卑贱身份。外人以为他财源滚滚,其实不过是织造局的一条狗罢了。他的账册里这样写着:“沈某布衣粗食凡二十年,织绸凡四百余万匹,历年上缴织造局共计二百一十万匹,各任官员分利一百万匹,所余之九十万匹再买生丝,再产丝绸,使沈某艰难维持至今。每日辛劳,深夜亦不敢稍歇。”“艰难维持”、“每日辛劳”,才是他生活的真实写照。临死前,他更是留下一张字帖:““侯非侯,王非王,千乘万骑归邙山!狡兔死,良弓藏;我之后,君复伤!一曲《广陵散》,再奏待芸娘!”其实这种无奈,本来就是他的宿命。&/p&&p&最后说说海瑞,作为两大男主角之一的他不可不说,但凭良心讲,这个角色稍有过度美化之嫌,不如以上我们提到的人物饱满立体。&/p&&p&历史上的海瑞,民间百姓认为他清廉爱民,是“青天大老爷”的典型代表;嘉靖怒斥他“无父无君,弃国弃家”;言官说他“卖直”;女性主义者骂他是只重孝母不顾妻子的“直男癌”……&/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bdde520b15_b.jpg& data-rawwidth=&536& data-rawheight=&4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bdde520b15_r.jpg&&&/figure&&p&↑历史上的海瑞&br&&/p&&p&在《大明王朝1566》里,刘和平对这个角色显然是很宽厚的,他给海瑞的定位是从司礼监太监黄锦口中说出的,一个“直人”,但不是“蠢人”。心怀天下,浑身激情地去对抗自己认为不合理的社会存在,如同嘉靖朝的堂吉诃德,不管不顾地挺身奋战。&/p&&p&为官的海瑞,在我们看来有时候刚直得未免不近人情;但做事的海瑞,又不能不说相当能干。不信,只去看他提审郑泌昌、何茂才的那场戏,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一问接一问逼得郑、何二人苦不堪言,一句紧似一句的“记录在案”甚至看得人忍俊不禁又拍案叫绝——好个海刚峰!对付这两个贪墨成性的国之蛀虫,就得是这样自身毫无道德漏洞,又一心做事、满身孤勇的人出手方可。&/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e32dbfb265ebdc51c55540_b.jpg& data-rawwidth=&1050& data-rawheight=&10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e32dbfb265ebdc51c55540_r.jpg&&&/figure&&p&↑身处纷繁错综的权势关系,正直的海瑞只想专心做好一件事。&/p&&p&海瑞与嘉靖的纠缠,真可以用“相爱相杀”来形容。骂嘉靖骂得最狠的人是海瑞,可是听到嘉靖死讯最悲恸的人也是海瑞,史载海瑞在牢中闻听嘉靖死讯“大恸,尽呕出所饮食,陨绝于地,终夜哭不绝声。”这其实不是矫情作伪,皆因海瑞是真心视嘉靖为“君父”,因不见君父爱民如子,才有那份爱之深,责之切的“天下第一疏”。嘉靖对海瑞也是一样,看似最该痛恨海瑞的是嘉靖,其实最了解海瑞心思甚至最宽容海瑞的还是嘉靖。&/p&&p&这两个人,有太多相似之处,比如一样的孤独——一个是至高道德境界上的孤独,一个是至高权利境界上的孤独。所以剧中,等级悬殊的这两人竟有不止一次面对面的机会(要知道连内阁成员一般也只能远远在殿外候着,哪像海瑞可以与嘉靖近距离直面)。最妙的就是在全剧的尾声部分,嘉靖为了见海瑞,竟然梳头更衣,穿了端正的龙袍而不是道服,修饰了病容,还召集了裕王跟世子,祖孙三代一起会海瑞——站在阶下的海瑞,是“海笔架”(海瑞在官场得的外号),坐在堂上的祖孙三代,中间高两边矮,也是个“笔架”。嘉靖就是要拼尽全力地告诉海瑞:你算什么“笔架”?坐在你面前的朱氏三代人,才是大明朝真正的笔架!&/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adc1cdf051cbc37babe635aa8cf7f441_b.jpg& data-rawwidth=&1054& data-rawheight=&9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5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adc1cdf051cbc37babe635aa8cf7f441_r.jpg&&&/figure&&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v2-a95ecec1be6df_b.jpg& data-rawwidth=&382& data-rawheight=&81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82&&&/figure&↑嘉靖与海瑞的终极经典对话,引人深思。&/p&&p&其实,看官们自然明白,他们都是“笔架”。要治天下,“权力”是笔架,制度是笔架,尊严是笔架,原则是笔架……人心,也是笔架。&/p&&p&碎碎念地写了这么多,对于尚未或者刚刚开始追剧的朋友来说,以上的描述可能有点艰深,那么我们来看点直观的:&/p&&p&当年《琅玡榜》热播的时候众人盛赞它的优美构图,看看《大明王朝1566》这致敬安哲普洛斯的画面:&/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8a4d765a692c94dcc5e6_b.jpg& data-rawwidth=&1004& data-rawheight=&108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v2-8a4d765a692c94dcc5e6_r.jpg&&&/figure&&p&↑导演张黎透露,自己借鉴了自己崇拜的导演安哲罗普洛斯的孤独与诗意&/p&&p&再看看这“彩色——黑白”穿插使用的大胆拍摄手法:&/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v2-f068e2bd0a98bc9efbb7c98_b.jpg& data-rawwidth=&280& data-rawheight=&19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0&&&/figure&&p&↑黑白转彩色,使得画面铿锵有力&/p&&p&这个剧的配乐使用也很大胆,选择了大量的西方音乐,比如肖邦的升C小调圆舞曲、Hamed Poursai 的《The Weeping Meadow》、莫扎特的第40号交响曲……但是这些音乐用在一部中国历史剧里并不违和,反而很好地烘托了气氛和情境。&/p&&p&至于演员的演技,就更不用多说了。&/p&&br&这就是《大明王朝1566》,一部让我服气到无话可说,提笔却又心中有千言万语的作品。为了它,我刷了两遍剧,又看了两遍原著,后来甚至因为对明史兴趣大大激发,还去读了李洁非先生的《龙床》、温功义先生的《三案始末》,越看、越读,就越品出这部剧的好来,越觉得不能为了单纯追求阅读量就放弃对这等好戏的推荐。&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v2-f94ef70059c04dbec88ea85ac0203e80_b.jpg& data-rawwidth=&882& data-rawheight=&8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8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v2-f94ef70059c04dbec88ea85ac0203e80_r.jpg&&&/figure&&p&↑对于这部剧的评价,网友们真是毫不吝啬赞美之情,甚至在与美剧的比较中,《大明王朝1566》也让国人有了自信。&/p&&p&于是我以空前的郑重姿态写下了这篇文章,欢迎看过这部剧、或者正在追看的你踊跃讨论。很希望你能加入剧粉中来,更期待你们在文章右下角的留言区,发出自己的声音哦!&/p&&p&▎&b&作者介绍:&/b&&/p&&p&麻宁,微信公众号“麻范儿”(maningvivian)主理人,知名天使投资机构“娱乐工场”投资副总裁。曾任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生活方式App“城觅”联合创始人。工作之余的她精力旺盛,爱好广泛,南极拍过冰川,拉斯维加斯开过挖掘机,古巴对话过中国大使……出版有个人文集《教室朝南,没有风筝》《年华,恍然》《陪你一起直播青春》。&/p&
春节前就打算安利这部戏来着——豆瓣评分高达9.5,编剧一流表演一流镜头一流配乐一流服饰一流的一部良心历史剧,我心目中国产电视剧的NO.1,《大明王朝1566》。听说我要写这部戏,有自媒体圈的朋友劝我:“别写!阅读量会扑街的!我就写过,最后的数据很难…
&p&据统计,皇室光是进行官方旅行就要用掉450万英镑(约4千万人民币),平摊到纳税人头上每人需要贡献65便士。一部分英国人不禁质疑,这笔钱花得到底值不值?&/p&&p&其实你们只看到了英国皇室表面的奢侈生活,实际上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可是一个十足的“公务员”加“包租婆”。那她的工资是哪里来的呢?&/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2d07b2e0a765cffc30b5d6c4abc60c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73& data-rawheight=&21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figure&&p&&br&&/p&&p&&br&&/p&&p&1、女王的工资(也就是君王专项款)主要来源是皇家财产局收益的15%。&/p&&p&皇家财产局其实就是英国最有钱的地产商。它拥有包括奢侈品店云集的伦敦摄政街、堪称富人后花园的圣詹姆士街部分区域和14万公顷多的土地、森林、海滩等。据统计皇家财产局16-17年间的收益约29亿人民币(emmmmm,你自己想一下大概多有钱吧~)。&/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59eedec1f7e164d2cade2cec5bdf7d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35& data-rawheight=&5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59eedec1f7e164d2cade2cec5bdf7d4_r.jpg&&&/figure&&p&&br&&/p&&p&&br&&/p&&p&16年11月,国会决定为了补贴女王白金汉宫为期十年的修缮工程,将君王专项拨款从皇家财产局收益的15%提高到25%。足足涨了10个百分点啊,你们再算一下吧。&/p&&p&2、女王的“包租婆”业务&/p&&p&两块王室世袭领地:兰开斯特公爵领地和由查尔斯王子作为遗产继承下来的兰卡斯特城堡,据统计这两块地的年收益在3000万英镑左右,兰开斯特公爵领地的收益则用于皇室的开销。&/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22fbcaa832ea443bffca2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34& data-rawheight=&2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22fbcaa832ea443bffca26_r.jpg&&&/figure&&p&&br&&/p&&p&&br&&/p&&p&那么说到这里英国人该不该“养”皇室呢?&/p&&p&英国有一个名为“共和国”(Republic)的游说组织就表示,“君主专项款”的协定根本不可持续发展,照这样运作下去,就是牺牲公共服务的投入来养皇室。”英国皇室的奢侈生活以及各种特权应该让他们自己买单!&/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c488fc5269ea63ddbf42c648b6e105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98& data-rawheight=&2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8&&&/figure&&p&&br&&/p&&p&&br&&/p&&p&不过英国的民众普遍还是认可皇室的,毕竟每人支付女王65便士(7块钱),在国内相当于一份煎饼加肠的钱。然后深思英国王室为英国带来的巨大收益,你就知道这些钱花的是很值了。&/p&&p&英国女王以及女王的长女安妮长公主每年都要出席上百个活动。英国零售研究中心称,乔治小王子出生,至少为英国零售业带了2.47亿英镑的拉动效应。小公主出生,至少为英国带来10亿英镑的商机!!!&/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97e2cf6d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0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figure&&p&&br&&/p&&p&&br&&/p&&p&皇室的存在,精神上是一种英国文化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在各种重要时刻发挥作用。也无法否认王室的品牌价值每年对英国经济产生的重要带动作用。&/p&
据统计,皇室光是进行官方旅行就要用掉450万英镑(约4千万人民币),平摊到纳税人头上每人需要贡献65便士。一部分英国人不禁质疑,这笔钱花得到底值不值?其实你们只看到了英国皇室表面的奢侈生活,实际上英国现任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可是一个十足的“公务员”…
&p&我觉得这部剧&b&很难看懂&/b&。至少就我看过的各种各样古今中外的电视剧电影里面,这部剧最难懂。&br&看了以上答主的回答,给自己弥补了很多,受益匪浅。但也有的地方我不太同意,所以自己开一个回答。&/p&&p&先总结一下:&br&&b&《大明王朝1566》一共四十六集。&/b&&br&&b&全剧的一个核心,是讨论制度与人性。&/b&&br&&b&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从1集到32集,是严党与清流的殊死对决。&/b&&br&&b&第二部分从33集到46集,是皇权与民权的激烈拉锯。&/b&&br&&b&四件大事缀连剧情,分别是“改稻为桑”、“织造局买田”、“六必居题词”、“海瑞上疏”。前两件事组成第一部分,后两件事组成第二部分。&/b&&br&&b&两个主角,嘉靖与海瑞,站在两个端点。其余所有政治人物,都夹在嘉靖与海瑞中间。嘉靖中心,可以称作庙堂之高;海瑞中心,可以称作江湖之远。&/b&&br&&b&第一部分里,他们相继出场,都发挥着扭转整个事件的作用,可是对于严党和清流,他们都是客观一方。&/b&&br&&b&第二部分里,他们开始决斗,从一开始通过中间的内阁、司礼监接触,到最后终于正面对决,他们都是主观一方。&/b&&br&&b&由此开来,连接万方。&/b&&/p&&p&再先说几个我觉得很有必要的点。&br&&b&首先,《大明王朝1566》是一部历史架空剧&/b&,如果对嘉靖一朝的历史有所了解的话自然更有利于看这部剧,因为里面的大部分人物性格基本是属实的,至少符合一般历史爱好者心目中他们的形象。但同时要明确一点,就是这部剧不是讲历史的,改稻为桑就是子虚乌有之事,所以&b&不要把这部剧和历史对照,这样做一定会陷入误区。&/b&&br&&br&&b&其次,这部剧里,以嘉靖为中心轴的庙堂之高可以大致分成三个派系,严党、清流和司礼监。&/b&但这只是为了方便梳理剧情,千万不要把派系咬死,因为在看过几遍之后,会发现三个派系分得实在过于草率,而且他们之间互有攻伐,互为盟友,互为政敌,各个派系内部的人也绝对不是一条心。比如:&br&1、司礼监内陈洪久有异心,这个大家都知道了。&br&2、徐高张不是铁板一块,非得凑到一起说都不如说徐赵张,高拱跟徐阶、张居正一直都有间隙。而在剧情末期也可以察觉到,张居正比起徐阶,更靠近裕王。&br&3、严嵩固然是严党领袖,而且他贪污腐败,也纵容手下贪污腐败。&b&但是,他和严世蕃虽为父子,却绝非父子同体。&/b&严世蕃有很多事都是瞒着严嵩干的,如果不是这样,严党也倒不了。&br&3、裕王的政治立场是坚决抵制严党、与司礼监保持距离、靠近清流。请注意,裕王绝不是清流一党。换句话说,&b&清流可以叫清流,而绝不是裕王党,因为根本就没有裕王党。裕王的政治伙伴只有一个人,就是李王妃。&/b&&br&4、嘉靖本人,固然不属于任何一党。&b&但所有人都是嘉靖党。&/b&他们都会从各自出发不遗余力的向嘉靖帝效忠,他们所有人的出发点都必须也只能是为了皇帝,谁也不能给皇帝抹黑,让皇帝生气。&b&只有一个人例外,就是故事的另一个主人公,海瑞。但海瑞也不是不为了皇帝,而是为皇帝,但更为百姓,也为江山社稷。&/b&&br&以上四点已经够乱了,这些还没算上&b&以海瑞为中心轴的江湖之远&/b&。而且落到实在剧情上,更要“因地制宜”。&br&&br&&b&最后,&/b&&br&&b&归纳海瑞的政治态度,一句话: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b&&br&&b&归纳嘉靖的政治态度,也是一句话足矣:云在青天水在瓶。&/b&&/p&&p&&br&&/p&&p&&br&&/p&&p&&br&这部剧真心非常复杂,每一个点想要讲清楚都很啰嗦。我们只举一个例子。&/p&&p&&b&周云逸&/b&。&/p&&p&周云逸事件是第一集的背景剧情,大概就是嘉靖三十九年的年末一个腊月没下雪,而这一年由于给朝廷修宫殿加上严党贪墨,国家造成了三百万两银子的亏空。裕王和清流官员认为这是倒严的好机会,于是将嘉靖三十九年的各项财政开支告诉了周云逸,让他以钦天监官员的身份上表朝廷,表明一个腊月不下雪是天象示警。&br&但是嘉靖帝非常生气,他认为这是底下人对自己皇权的挑战和质疑,嘉靖震怒之下,司礼监以皇帝意志马首是瞻,仗打周云逸,冯保行刑,结果把周云逸打死了。为此,裕王和徐高张都深感战栗,在周云逸之前,就有杨继盛和沈炼因弹劾严党反遭身死。&br&但是徐高张依然决定,不给严世蕃自己工部压在兵部的内阁票签字,并在正月十五的御前会议上从这一年的亏空下手对严党发难。这在周云逸已经因上书亏空身死的政治前提下非常冒险。&br&所以裕王会那么担忧,他不只是忧心李王妃难产,他更担心与此同时的御前会议上的徐高张。&br&而严党也只如他们担忧的,严嵩在清流们还未发难之时,就说&br&&/p&&blockquote&“凑巧,去年腊月又没下雪,有的人就借着这个诽谤朝廷。”&br&“这场雪,是皇帝敬下来的。”&/blockquote&&p&严世蕃说高拱:&br&&/p&&blockquote&“算来算去算到皇帝头上”&br&“我看你(高拱),不光是你(看向张居正),还有一些人(暗指徐阶)就是去年腊月二十九周云逸诽谤朝廷的后台”&/blockquote&&p&周云逸事件,是裕王及清流对严党发起的一次冲击,是御前会议之前的头阵,以及其惨烈的结尾告终,而且给之后的真正发难战役带来了一层阴影。以至于几乎人人都担心会不会御前会议一开炮,严党没怎么样,高拱张居正先倒霉了。而徐阶在后来跟裕王对话时说:&br&&/p&&blockquote&“皇帝还是圣明的,不至于会出现那样的后果”&br&&/blockquote&&p&所谓“那样的后果”,就是指从周云逸事件连追过来的反发难。&br&所以你看,为什么第一集开头交代清楚以后,在御前议事时会反复出现周云逸的黑白画面。周云逸被打死,表明了嘉靖此时的态度,严党洞悉了这个态度,在整个御前会议始终占据上风,司礼监因势利导,自然站在严党一边。&/p&&p&一个周云逸,面上剧情才三分,剩下那七分,全在剧情里面藏着。第一遍看,绝对看不懂。原因很简单,&b&“严党事事攀扯皇帝保证自己不倒”&/b&这一层是赵贞吉直到23集才明白说破的。我们第一次看这部剧,是根本领会不到这一层的。&/p&&p&在周云逸这个故事里,以上还仅仅是一个层面。还有其他层面,通过周云逸事件前后的剧情,还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去探寻一下。&/p&&p&&b&第一,周云逸事件如此严重,可为什么李王妃生子,徐高张就平安了?&/b&&/p&&p&在严党这个大阵营面前,裕王跟徐高张都是一伙的。也等于说徐高张都是裕王的人。而倒严总也不倒,因为嘉靖不倒严,反而倒倒严的人。当时的情况莫说徐高张,就是裕王都有因周云逸一事被牵连的可能,结合后面的剧情我们可以看出来,严党覆灭前夕,在嘉靖态度没有明确之前,裕王都认为嘉靖这次还是要处理自己处理徐高张而不是处理严党,裕王一直都是战战兢兢的。&br&但这个第一个皇孙的降生,在此刻让裕王的地位大大稳固了。嘉靖非常高兴,“枣栗子”更坚定表明了立裕王为储的态度,平常都不愿意见儿子的嘉靖为了看孙子亲自跑到裕王府里来,所以裕王和李王妃要“磕谢天恩”。但就像上一段说得,即使如此,裕王在倒严的过程中都是一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br&我们开上帝视角可能会觉得他完全不必,因为他作为剧中嘉靖惟一的儿子,生了嘉靖惟一的孙子,嘉靖只有这一个继承人,无论如何也不会为了严党把儿子干了。而且剧中两大阵营的首领:严嵩和吕芳都早早的就看透这一点了,所以严嵩问严世蕃:&br&&/p&&blockquote&你想想裕王是谁的儿子?&/blockquote&&p&而吕芳派冯保去裕王府时说:&br&&/p&&blockquote&如果真有裕王入住大内的那一天,干爹这条老命还得靠你。&/blockquote&&p&不过如果真有那一天,裕王在这之前,一定也只能老老实实谨慎小心,生了皇孙的平安,也只能给他,给他身边的大臣们暂时的平安。而原因也在严嵩和吕芳的话里:&br&&/p&&blockquote&&b&我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呼风唤雨,那就是皇上。&/b&&br&&b&在我大明朝只有一颗太阳,能照着两京一十三省,那便是皇上。&/b&&/blockquote&&p&&b&只要嘉靖还活着,天下有十分,十分就都在他手里。天下有一百分,一百分就都在他手里。一点都不会分给任何人。&/b&&/p&&p&&b&第二,为什么严世蕃说高拱、张居正是周云逸的后台,而严嵩说,内阁里没有周云逸的后台?&/b&&/p&&p&严世蕃说得话上面已经解释过了,这是攻击他的政敌们最有力的手段,逼得张居正大惊失色,高拱无话可说,徐阶回头看嘉靖。&br&那时候的镜头给的很乱,除了以上的几个人,还有严嵩。严世蕃大义凛然的说他们是后台的时候,严嵩一直老神在在坐在那就好像什么都听不见一样;严世蕃大喝一声:怎么样,敢做不敢认?严嵩回过头,看了徐高张他们一眼。&br&然后嘉靖就走出来了。&br&大家看,周云逸这件事多厉害,刚才他们那么争三百万两银子的亏空,嘉靖翻折子上厕所打坐一点不在意,一提周云逸,撩开帘子就走出来了。&br&&b&那么既然嘉靖这么在乎这个事,严嵩为何不依着严世蕃的口径,借着周云逸的事打他徐高张一耙,反而在嘉靖问的时候就以“朝廷无私账”开脱清流;而且在父子与嘉靖单独会面时,仍旧说内阁里没有周云逸的后台?&/b&&br&我认为,有这么几个原因。&br&其一就是第一点里面说得,面对严嵩的时候,徐高张背后是裕王。严世蕃已经点名说内阁里高拱张居正是后台了,可碍着徐阶的地位,徐阶也确实没直接开炮,他没点徐阶。那既然打高拱、张居正,打不打徐阶?如果连着徐阶一起打,那么打不打裕王?严嵩绝不可能去打裕王,他连徐阶都不会去打。&br&其二是嘉靖为什么会保严嵩?因为&b&严嵩是唯一一个既能无条件满足嘉靖、又能震慑住绝大多数满朝文武同时还能任用一些贤臣真正做事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大明朝只有一个人能遮风挡雨,那就是他严嵩。&/b&这一点上,无论严世蕃罗龙文鄢懋卿、无论吕芳陈洪黄锦、无论徐阶高拱张居正、无论胡宗宪赵贞吉、无论海瑞,他们都做不到。&br&这里必须说明白,我们不是讨论我们觉得以上的人谁更好,而是谁更符合嘉靖心目中的好,在这一点上,剧中的严嵩,是独一无二不可取代的,&b&他能为嘉靖最好服务。&/b&&br&但这三条里有一点,那就是嘉靖容许严嵩杀人、罢人的前提,是他要为嘉靖服务。&br&嘉靖对严世蕃针对高拱等人那番话的态度非常明确:&br&&/p&&blockquote&如出一辙,也没有什么不好。&br&&/blockquote&&p&所以在严嵩,他明白嘉靖不会因此迁怒于徐高张,更不会因此迁怒于裕王。所以他也只能静观其变。&b&这一点,是在他和严世蕃单独与皇帝在一起时没有出手的原因。&/b&&br&其三就是,嘉靖非常清楚,朝廷离不开严嵩,也离不开牵制严嵩的徐阶等人。严嵩不是贤臣,嘉靖更清楚,但在嘉靖能控制住严党,不让严党毁了大明王朝、威胁自己统治的前提之下,他绝不会倒严;可他也不会让严党一直坐大,所以不倒严的情况下,只有清流不针对嘉靖自己,清流就更绝不会倒。&br&而以上的事情,严嵩是非常明白的。他非常明白嘉靖到底怎么想,到底怎么看待自己,他绝不会在没把握的时候出手。他只能等待,等待清流们触怒皇帝。&b&这就是严嵩一开始竟然开脱清流“泄露开支”的原因。&/b&&br&这个问题啰嗦了点,但这里将嘉靖与严嵩的关系基本说明了,而且这个关系,一直维持到“织造局买田”事件爆发。之所以“织造局买田”改变了他们的关系,是因为那个时候嘉靖发现,&b&严嵩已经控制不住严党了。&/b&&/p&&p&&b&第三,司礼监老祖宗的态度。&/b&&br&很多人看这部剧总在纠结司礼监到底是个什么群体,他们的态度到底靠向谁?就说周云逸事件里的吕芳吧,吕芳的态度就非常暧昧。他对周云逸固然持反对态度,但是又认为冯保打死他不对;正是他在内阁会议上明显附议严党的态度,使清流们的攻击全部落空,可是他随后通过裕王又一点点靠近裕王。&br&其实这个问题最好回答。杨金水说得很明白:&br&&/p&&blockquote&你们地方官可以这山望着那山高,我不行。我头上只有一片云,这片云在宫里。&/blockquote&&p&这句话适用于剧中所有公公,公公们在嘉靖年间之所以扮演了不同角色,是由于他们个人性格和能力导致。&b&但是,他们的心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忠于皇帝一个人,皇上说什么,就是什么;皇上想怎样,就要怎样;皇上的态度,就是他们的态度。只要不符合皇帝的意思,只要隐瞒了皇帝,就是错的。&/b&&br&杨金水的云是吕芳,吕芳的云,自然就是皇上。其他人大不了辞官回乡,公公们却没有退路。他们必须保持对皇帝的绝对忠诚。吕芳有吕芳的忠诚,陈洪有陈洪的忠诚,黄锦就更不用说了。&/p&&p&所以这个态度,适用全剧。&/p&&p&关于周云逸事件,洋洋洒洒写了这么多,但说实在的,周云逸这个事在整部剧里也就是个三等事件(改稻为桑是一等、御前会议是二等)。可是这样一个三等事件,当我们细细拼读与这有关的所有台词和剧情,无不与整部剧的政治格局相关联相暗示,而剧中类似的事件太多太多了,每一个如果细究,都可以探究出整盘棋的很大部分。&br&这部剧还有一个特别“坑”的地方,经常会有剧中人物挑出剧情,好像是给读者阐明剧情一样,剖析一些时局:比如徐高张在裕王府的密谋、严党在严府的密谋、郑何二人对高翰文行事的判断、沈一石对朝局的看法、赵贞吉与谭纶关于倒严的对话、海瑞对王润莲所说赵贞吉的心机等等剧情,第一次第二次看的时候,极容易被他们误导。&b&可是通篇看下来,他们是站在他们有的信息之上归纳总结的,可是,要么不完整,要么干脆是错的。有的时候分不清了,或者前面某个细节忘了,一下子对剧情把握就歪了。&/b&&/p&&p&&br&&b&这样的电视剧,实在难得,太难得了。&/b&&/p&&p&&br&&b&这部剧我到现在整体看了四遍,每天吃饭、写实验报告的时候就听,闲着的时候就想,越想越累。这种剧,有一个就够了,太费脑细胞。&/b&&/p&&p&&br&&b&不过,当真回味无穷。&/b&&/p&&p&&br&&b&——————————————————————&/b&&/p&&p&&br&这个回答是我关于《大明王朝1566》的第一个回答,之后会陆续更新。我会把所有回答连成一个序列,希望大家多多关注。&br&全系列暂为:&br&第一个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大明王朝1566》,难看懂吗?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二个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大明王朝1566》沈一石打着织造局的招牌赈灾有什么意图?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三个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严嵩?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四个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看待《大明王朝1566》里嘉靖的这段话?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五个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吕芳和杨金水?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六个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赵贞吉?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七个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里面的所谓清流一党以及他们与裕王之间的关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八个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大明王朝1566为什么没有表现张居正?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九个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大明王朝1566》里朱厚熜到底有没有看海瑞第二次审理郑何二人的口供?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十个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最近在刷《大明王朝1566》,上面嘉靖经常不停地敲磬是什么意思?特别是杨金水被押送到宫里那集。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十一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十二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大明王朝1566》中的嘉靖?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br&第十三是&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纸牌屋》和《大明王朝1566》哪个权谋更深刻? - 凌羽中的回答 - 知乎&/a&&/p&&p&&br&&/p&&p&我建了一个大明王朝微信群,要加群直接私信我就好。&/p&
我觉得这部剧很难看懂。至少就我看过的各种各样古今中外的电视剧电影里面,这部剧最难懂。 看了以上答主的回答,给自己弥补了很多,受益匪浅。但也有的地方我不太同意,所以自己开一个回答。先总结一下: 《大明王朝1566》一共四十六集。 全剧的一个核心,…
&b&王小平:我的弟弟王小波&/b&&br&&br&岁月如流,转眼已是10年。今日之日,有了许多喜爱小波作品的人,他可谓知音满天下了。在岁月之流中,他激起了一朵不可忽视的浪花,人生如此,复有何恨。 &br&&br&细想起来,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他的作品呢?他的东西不太驯顺,不易得到身居要津人物的提倡,又包含一些率性而为、啸遨自娱的成分,所以也不大好懂,难以成为大众茶余酒后点评狎玩的余兴节目。我猜,人们喜欢他,是因为他的那种独特的感受世界的方式。他就像一扇门,通过这扇门,可以进入世界的另一层面。 &br&&br&在解释小波何以会有他独特的感受和思维方式时,我想说的,就是他在生活中一直在走着一条特别的道路,一直在探索着精神上可能的存在方式,寻找着自己的适当位置,用他的话说,就是精神家园。从小时起,一有功夫,他就在呆呆地想着什么,默默地编织结聚自己的趣味核心。这样的心理素质,带有极大的先天成分,虽是后天造成,却是先天注定。事实上,在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那个扭曲理性、压抑天性、单调贫乏的泛政治化时代,在那个8亿人看8个戏的艺术沙漠里,能产生小波这样的人物,实在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 &br&&br&小波的精神特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家族传承,这种家族传承似乎更多地表现在遗传素质的传递上。我们知道,在某些家族里,一些遗传素质会在一代代人身上不断表现出来。这种遗传可能来自父系,也可能来自母系。 &br&&br&小波的母系在山东,但这一族人多是些甘于寂寞、勤劳本分的劳动者,没有什么奇思异想,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艺术天赋。他的父系来自四川。这个家族不太平凡,在可以追溯的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禀赋过人、不甘寂寞的人物。他的祖父出身寒微,当年是渠县的一个放牛娃。有一天和他父亲在田中吵架,一怒之下离家出走,跑到邻村,无意间进入了一个学堂。就像许多戏文中说的一样,在窗外偷听老师讲课。随后也像戏文中一样,经过一番巧妙遇合,被老师发现他天赋异禀。几天后,他父亲在学堂找到了他。老师说这孩子聪明过人,不读书太可惜了。于是我们这位曾祖父倾其微薄财力,开始供他上学。没想到过了几年,他竟说读书太容易了,没有意思,又挑起竹篮奔走市墟,开始了他的淘金梦。几年之后,他得到了一个重要信息。当时军阀混战,火药成了奇缺之物。但山里的一种果实的外壳,恰是制造火药的重要原料。于是他游说山民,把果壳收集起来,烧成灰,由他出银收买。这种果壳原是废弃之物,于是山民大喜过望,担灰之人,往来络绎于途。这笔买卖似乎做得很成功。据说他每天银元入息,要用箩筐来装,夜夜秉烛,点钱点到三更。于是,这个贫穷的放牛娃,在命运遇合下,竟一变为当地首富。嗣后,他涉足江湖,成了帮会人物,门招天下客,颇有一些草莽英雄的豪情。这段故事,有点传奇小说的味道,但好景不常。后来共产党入川,他接下来的命运就不难想象了。据说他跳了城墙,当时没死,在床上痛苦辗转,又捱了两个星期,终于鹤驾西归。 &br&&br&他老人家有8个儿子。我们父亲排行第三。他和八叔后来都忝为大学教授,按说智力不低,但为族人传颂的却是七叔。据说此人聪明绝顶,双手打得算盘,自学成医,活人无数。一点灵思,竟然能知未来之事。他在27岁那年,料定家族将有大厄,遂有弃世之想,竟绝食而死。这对于一个正当韶华之年的人是极不寻常的。后来他的预感果然应验,王家家产抄没,人丁凋零,八兄弟不剩几个。无怪族人传说,王氏男子多聪颖者,惟天不假年,寿算有亏。这个说法到此为止,但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是祖坟风水的原因,还是另一种魔力钳制?假如事情没有临到自己头上,对这种传说我一定一笑置之。但在两年之间,我仅有的两个弟弟正值英年,相继过世,这使我对命运的传说产生了一种深深的敬畏之情。 &br&&br&下面说说我们的父亲。他是一个没有城府、不修边幅的率性之人。似乎有些艺术天赋,少时诗文篆刻,均有造诣。正像许多早年投身革命的读书人一样,有一种性格躁动、不安于室的倾向。当时正当天下危乱之秋,他觉得男儿立身于世,应该做一些轰轰烈烈的事情,岂能营营役役,老死下。于是他闹学潮,遭通缉,终于在四川呆不下去,徒步到延安投靠了共产党。他属于那种爱恨分明,不肯妥协的人物,想来在官场上得罪了不少人,后来终于受到祖父的株连,中箭下马,淡出官场,党籍也没了。这成了他的终身之恨。 &br&&br&他有一种川人的刚烈之性,越是身处逆境,越是自强不息,从此闭户读书,卧薪尝胆,想在学术上出人头地。终于以他半路出家的土八路底子,在当时的逻辑界占了一席之地,实现了他“没念过大学,但要教大学”的梦想。 &br&&br&他平日多半板着脸孔,偶尔也爆发出一种愤激情绪。我一直觉得他没有什么浪漫情趣,也没有什么奇思异想。他的得意诗作,多是“不作诗豪作酒豪,试问青天有谁高”之属。在我的印象中,他是一个性格单纯、情绪热烈粗放、爱作豪语之人,尽管一生受尽打击,仍然顾盼自雄,慷慨激荡,很像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梁山好汉,但却与细腻的灵觉沾不上边。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他的一份笔记,记载着他早年的一段哀婉的爱情故事,才彻底扭转了我的印象。它使我意识到,即使有岁月的磨蚀,噩运的摧残,在结满伤疤的心底,仍有炽热的熔岩在流动。 &br&&br&这故事说来话长。大意是有一年他因不满包办婚姻,愤而出走。在前往重庆的水路上,有几个女学生上了船。因旅途寂寞,且大家都是开明学生,意气相投,遂相谈甚欢。其中有一个女学生,成女士,思想敏捷,开朗健谈,给他深刻印象。在路上,成女士给他出了一个谜语:忆当年,绿荫婆娑,自入郎手,青少黄多。捱了多少辛苦,受了多少磨折,莫提起,提起时,泪洒江河。 &br&&br&我父亲素来自负才学,但这回驰骋灵思,搜索枯肠,一猜再猜,屡试不中。为遮羞脸,佯作上岸买花生,但回船时仍无头绪。这时船家插言道:你们读书人的事情我本不懂,但这位小姐说的,似是我船上用的一件东西。我父亲忙问:是何物?船家道:好像就是我手中的竹篙。我父亲心中一动:这船篙与谜面实在契合无比。眼看船家篙起篙落,提起时,水珠点点滴滴,像泪水一样坠入河中。这个谜语词句清丽,内蕴一股哀怨之气,荡气回肠。不禁对那位女学生的兰心蕙质大为佩服,自此情根已种。到成都后,他们时时往返,遂同堕爱河。这段情缘,就始于那个哀伤的竹篙之谜。当时谁能料到,这哀怨的谜语竟一语成谶。 &br&&br&当时日寇进犯,二人都是热血青年,遂相约联袂北上,到延安参加抗战。但临期又有变故。成女士家有寡母,彼此相依为命,而母亲病重,难以成行。于是二人洒泪而别,从此天各一方,惟有书雁往返,互道思念之情。随后是年复一年,说不尽的相思磨折。 &br&&br&为了不负前方抗敌的情侣,成女士在四川加入救亡活动,鞠躬尽瘁,积劳成疾,肺病一日重于一日。吾父心中惨痛,曷可言表。最后等到的是诀别的书信。成女士香销玉陨。这一段爱情,以生死离别的惨痛收尾。当时我父亲身在军营,披坚执锐,夜夜垂泪,遥望南天,惟怨天生男女。这一段情愫,刻骨铭心,却无处倾诉,实在是痛断肝肠。再想起当年那个谜语:忆当年,绿荫婆娑,自入郎手,青少黄多。捱了多少辛苦,受了多少磨折,莫提起,提起时,泪洒江河。作为成女士写照,无一句不验,真是一语成谶,难道冥冥中果有定数?造化弄人,莫过于此。我父亲的一生,坎坷跌宕,怀着一颗赤子之心踏进世界,却收获了无数悲伤。是命运之手的捉弄,还是遗传天性的原因?也许两者都有。不管怎么说,以他不受羁勒的个性,不能和光同尘的内心,在这个世界上,是断难讨好,断难“无灾无难到公卿”的。遭遇灾劫是早晚的事,美国人讲话:JustMatterOfTime.幸而晚年时,旧案得到平反,使他的一颗迟暮之心得到不少宽慰。 &br&&br&小波的出生正赶上我父亲中箭落马、遭受贬黜的时候。一场风波,这就是他的名字的由来。我母亲终日以泪洗面。当时他尚在母腹中,无法不直接承受这种悲哀的影响。他生下来就病弱,而且严重缺钙,(他后来把钙片当炒豆吃,这与他最终长成一个一米八四的大个不无关系),骨骼都长得与人不同,而且看起来有点傻头傻脑,我母亲常溺爱地叫他傻波子。小时候,我发现他的思想常定格在一个东西上,然后就陷入冥想,中断了对外界的反应。这使他带有一种呆呆痴痴的神情,很不像他那个年龄应有的样子,站在其他活泼的祖国花朵之间,似乎是一个异类,因此受到了一些误解。 &br&&br&有一次,我和姐姐到幼儿园去接他。老师说:你这个弟弟是不是有毛病呀。你看他在篱笆根底下一蹲老半天,不言不语,呆呆地往外看。我一看,果然如此,连忙大叫一声,“小波”,没有反应。过了一会,他才回过神来,开始表现得像一个比较正常的孩子。我问他在想什么,他显然没有能力把他想的东西表达出来,支支吾吾地说了一通,终究什么也说不明白。&br&&br&当时正赶上“大鸣大放”的时候,右派们就要遭难了,但却是我们快乐的大好辰光。那时的大字报贴在席棚上,而席棚无处不在。我们就在席棚下穿来穿去地捉迷藏,经常玩到深夜。那时的人民大学在铁狮子胡同一号,俗称铁一号,曾是段祺瑞政府的所在地,里面有一个西洋风格的钟楼,在我们眼里,就和巴黎圣母院的钟楼一样,很能激起各种怪诞的想象。有时,我们顺着木头阶梯一步步爬上去,看着它内部怪异的轮廓,一直爬到最高的穹顶下,感到一阵阵神秘异样的气氛。这气氛好像从大钟上、从奇形怪状的窗口、从每一件古老的饰物上散发出来,令我们胸口收紧,呼吸艰难,很想做一些疯狂怪诞的事情发泄一下,但又不知道要做什么,所以最终什么也没有做。 &br&&br&后来他上了学,但似乎从来没成过一个好学生,总是怀着不服管教的叛逆之心。有一次老师把他叫起来回答问题,他站起来,但两眼平视,一声不吭,弄得老师无奈他何。“坐下,一分。”他就这样吃了不少一分,加以不关心课业,有时功课也不做,所以成绩单根本看不得,因此挨了不少揍。他那时最喜欢的事情就是玩,玩得忘情而投入。剩下的就是看书,不管什么纸片捡起来就看,连农作物栽培手册都看得津津有味。 &br&&br&虽然落了个傻名,功课也不好,但兄弟姐妹都知道他绝不傻。他看书奇快,和我比快时回回占先。据他说,他一小时能看一百多页,而我充其量能看六七十页光景。一阵一阵的,他似乎能理解相当深奥的道理———全看他当时的状态。当然这本事绝不往功课上用,可抽不冷子也露这么一下两下的。 &br&&br&数学课他没得过什么好分数。有一回不知什么神经搭错了,居然在学校数学竞赛拿了第一名。当老师把这件事告诉我妈时,我妈说什么也不信,她说:你保准弄错了,那不是我的儿子。当我听说这事时,倒一点不觉得奇怪。因为我从来就相信小波是个大智若愚的人,有神鬼莫测之机,早晚会爆个冷门,给大家一个意外惊喜。 &br&&br&小波自小和我投契,一块捣乱,一块挨揍。说来我们俩都不是什么好鸟儿,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平日里偷鸡摸狗,无恶不作,给我爸妈气得不善。 &br&&br&当时正当“三年困难”时候,经常饿得两眼发直。我们就成立了夜袭队,专在后半夜行动。我们家住在单元楼二层,除正门外,还有一扇门通楼道。这扇门正好在我们俩睡房里,平常是锁着的,但我精通配钥匙之技,这点事还难不住我。 &br&&br&我们深夜开门溜出来,直奔枣树林而去。 &br&&br&当时的人民大学校园里有一片枣树林,平时有人看管,只有后半夜才有下手之机。我还记得我爬到树上,头上是惨白的水银灯光,小波在路边鬼鬼祟祟地给我望风。当时吃的东西万金难买,为争一口吃的能打出脑浆子来,所以偷枣是重罪,抓住后要扭送保卫科治罪。据说一个枣要罚五毛钱,考虑到我们偷枣的数量,罚款将是天文数字,所以望风者万不可少。 &br&&br&我不分青红大把划拉枣子,口袋装满了就用皮带把腰扎紧,顺胸脯子往汗衫里灌。等到肚子鼓得像孕妇模样,赶紧给小波打个手势,爬下树来,往黑影里开溜,蹑手蹑脚摸回家去。灯也不敢开,就在黑影里“咔吃咔吃”吃起来。有时候没有枣可偷,就掩袭人家的自留地。不管是胡萝卜、白萝卜,一扯一大把,找个水管冲一冲,回家又是一顿美餐。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三年困难时期”,不但没饿死,还长出了个好身板。我有一米七八高,小波竟有一米八四,不能不归功于我们的夜袭行动。 &br&&br&那时的人民大学已搬到北京西郊,除了房子外,还有不少草木丛生的荒野之地。也许在大人看来不值一哂,对我们来说却是游玩的圣地。我们在树丛和小山包之间穿行,把自己想象为啸聚山林的好汉。有时和别的孩子打架,打得尘土飞扬,灰头土脸,衣服也扯破了,心中却涨满中古骑士决斗时的豪壮之情。当时营养不良,发育欠佳,我们还是尽量用哑铃单杠之类打熬气力,盼望着瘦骨嶙峋的胸脯上有一天长出大块肌肉,就可以傲视群雄,独步江湖。 &br&&br&受到尚武精神的驱使,在中国古典小说里,我们醉心于《水浒传》,因为里面有众多令人心仪的豪侠人物。我们把这本书看了又看,直到倒背如流的程度,甚至不由自主地仿效书中的语言,一张口便是:兀这撮鸟,蓐恼杀人,惹得洒家性起时,一索子将你这鸟厮薣八在这里。 &br&&br&我们甚至醉心于制造兵器。我们造过一支手枪。用硬木做成把手,有些孔洞难以加工,就用烧红的火筷子烫。枪管和枪机用铁管做,连接的地方用焊锡。子弹里灌进炮仗里的黑火药。如何发火是一个难题,我们最后参照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中提到的方法,采用小灯泡里的钨丝,用电池来发火。枪造成了,而且是模是样。我们到小树林里去试射,不敢用手拿着它开枪,就把它枪口朝下绑在树上,用绳索拉动扳机。扳机扳动后,一秒钟后才发出枪响。虽然慢了点,在实用上有点问题,但它确是一支有些威力的火器,子弹打进土里有一寸来深,我们也深为自豪。但好景不长,在第二次试射时,手枪爆炸,成了一堆废物,还差点伤了人。 &br&&br&造枪不成,于是小波从旧货摊上找了两把旧锉,将一把在炉子里退了火,用另一把没退火的奋力锉之,想造出一支赖以称雄江湖的宝剑。但因为旧锉太秃,或者退火不彻底,经过旷日持久的努力,只是把剑坯两边磨下去一层。看来宝剑出炉只能是下个世纪的事情。 &br&&br&小波平时将这些顽铁像宝贝一样藏好,就藏在他的褥子下面。但有一天被人发现他天天在这堆钢铁上睡觉,与安徒生“豌豆公主”的童话两相对照,他遂得了个“钢铁公主”的美名。豌豆公主的敏感和娇嫩固令人惊叹,他的铜皮铁骨也实在令人拜服。可谓各擅胜场。 &br&&br&那时,革命的重头戏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但对我们来说,那是另一个星球上发生的事情。我们生活在革命的层次之外。倒是花树泥土的气味,自然中的光影转换,景物中隐藏的异种气氛,像谜一样令我们着魔。有许多优美的意韵出现在眼前,一瞬间真实无比,待你着意捕捉时,它就像烟一样飘散,于是从头来起。这个世界原来有如此丰富的藏品,待我们一一品来,不用心急,我们有的是时间。有时,我们坐在阳台上,静静地看着暮色降临。看阳光以无法觉察的细小步伐从这个世界上退去,到处是移动的光斑。想象着远远近近的树林中安详的暮色,农舍中温暖的黄昏,以及随之而来的黑暗中包含的种种神秘,心里同时品味着许多东西。那种复杂的感觉难以言表,心里默默地酝酿着一种令人心醉的动人的哀愁。我们在见证着一个缓慢的吞噬过程,整个世界在黑暗中湮灭无踪,只剩下眼前的有限部分。那些被黑暗吞噬的人又经历了些什么?也许并没有被湮没的痛苦,只是沉没在温暖的暮色中,体验着一种快意的迟钝和慵懒。这种梦幻会持续很久,直到家人呼唤吃饭的时候。 &br&&br&诙谐是小波的另一天性。他喜欢笑谑,经常能敏捷地抓住可笑的东西。饭桌上是他驰骋谈锋的地方,时常妙语如珠,以马克o吐温式的幽默,惹得众人喷饭。他对马克o吐温的《哈克贝利o芬历险记》,当时叫《顽童历险记》大为倾倒。他把这本书翻了又翻,直到它成为一堆碎片(当时纸质不佳)。在我看来,他就是那个顽童。如果环境允许的话,他也会划着小木船,溜上密西西比河上的小岛,顶着暴雨在草丛里穿行,爬到木排上,顺着大河漂流而下,学会抽烟,吐唾沫,把饭菜在罐子里乱七八糟搅在一起吃……几年之后,他坚决选择到云南上山下乡,没人知道到底为了什么。只有我能猜出,他是在借此实现那个顽童的梦想。可惜天不作美,他在云南没能享受几天快意生活,就尝到现实生活的滋味。每日吃着粗粝的饭食,口中淡出鸟来,干活累得要死。偷鸡摸狗时不幸遭擒,在农场斗争会上绳索缠身,惨遭批判。最后染上重病,铩羽而归……如果让他来安排这个世界,他会让一切酸文假醋的东西都去见鬼,把文质彬彬的绅士淑女气得发疯。然而,他又不仅仅是那个顽童,在诗意的沉思与放浪形骸的狂野之间往来跳跃,亦庄亦谐,才是他最喜欢的风格。而这一点,已经体现在他的作品中。 &br&&br&当时的北京郊区,有不少白杨夹道的大路。有一条在双榆树一带,离人民大学不远。在一个春日早晨,我和小波在这条笔直的大道上驾车东行。驾的当然是自行车。其中有一辆年纪和我们仿佛,是飞鸽厂第一批产品,做得粗笨结实,尽管经霜历劫,在我们野蛮的骑行中被撞得有皮没毛,但架子大体完好,仍堪骑行,被我们叫作脚蹬坦克。它的一个脚蹬子朝里弯了一块,每转一圈,就撞在底梁上,发出铿锵之声。 &br&&br&当时我们在有节奏的锵锵声中骑车东进,眼前大道如弦,两边的旷野向远方伸延,真是大块烟景,不禁心旌荡漾。我想起古人的诗句,就大声念起来:“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五陵贵公子,双双鸣玉珂。”小波在旁边纵情大笑。比起诗中的境界,我们眼前的景致差不了什么,只是身穿补丁衣服,骑着破车,与五陵贵公子有一定差距,但这点可以用想象来补足。我们想象自己鲜衣怒马,玉面绮貌,在长安大道上行进。随着马背的颠簸,玉珂轻叩,发出有节奏的清音,若合符节。而脚蹬子有规律的撞击,把我们的想象与现实弥合得天衣无缝。 &br&&br&秋天的时候,我们又在这条路上走过。两旁高大的白杨夹道,空中落叶飘坠,脚下是厚厚的一层。脚下的路好像永远走不到头,我们也愿意永远这样走下去,好像可以一直走到天国。那是一个令人沉溺的境界。我们在不息的穿越空间中陷入梦境,一切都没入薄暮之中,空气也变得粘稠而滞重……当从梦境中醒来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不传之秘,那就是天国和人间、王子与贫儿、古代和现代的间距其实其薄如纸,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在两重世界间自由穿行。这种意思,好像成为小波的一个思维习惯。在他的历史小说里,他把现实和历史自由铰接,用二者之间的反差和气氛变换制造出一种特殊韵味,传达出他内心的感觉。 &br&&br&光阴荏苒,在日常琐事的卵石沙砾中,是清澈的潺盢流水,而美好的意象,像水面上的闪光,渐渐远去。那时的小波,因为年纪尚幼,没有写过什么东西,但却在积累着美的印象,孵育着自己的趣味,或者说,一颗趣味的内丹。 &br&&br&在我看来,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都有一颗自己的内丹。他们行住坐卧,都如蚌含珠,默默孵育着这颗内丹,像练气士一样呼吸沉降,萃取天地间的精气,使这颗内丹在感觉的滋养中成长。当内丹大成时,它会以一种奇异的方式与外界发生感应,此时艺术家趣味大成,进入一种高超的境界,谈笑咳唾,皆成珠玉。这种内丹实际上就是一种对纯美境界的把握,一种至高的品味。品味是游离于文字之外的,它与学问的关系不大。有的人学富五车,品味只是初等。有的人目不识丁,却具有一种灵觉,能与高品味的东西发生共鸣。无论如何,人和人之间存在着品味差别是一件千真万确的事情。人们喜欢小波的作品,实际上是喜欢他的品味。他的东西,虽然有时语涉男女之事,但品味高绝,绝非皮肉滥淫之蠢物(曹雪芹语)眼中的色情描写。 &br&&br&事实上,男女之事,是一件上天赋予人类的恩物,挟带着一种无与伦比的美好而强烈的感受。如果用纯净的心态去看它,它就是纯洁的,因为它像风生云起,水流花开一样,是自然的一部分。 &br&&br&小波作品的价值,从一个方面来说,在于他显示了一种独特的高尚品味,一股尘世中的清纯之气。这些东西浅者识其浅,深者识其深,惟有缘者得之。而有缘人再传有缘人,这一团精神能量也许就此传递下去,不致泯灭。 &br&&br&卡尔维诺写过一部小说《树上的男爵》,一个叫柯西莫的男孩子因为饭桌上的小争吵,发誓此生住在树上,不再返回地面。他果然在树上生活、恋爱、思想,直到生命终结。王小波就像这样一个树上的精灵。他似乎比我们更接近天空,又总怀着一腔友爱之情俯视地上,灵思高蹈,辛勤不懈,负责传递天空与地面的消息。 &br&&br&七十年代中期,我弟弟王小波身患肝病,自云南返京,一家人得以聚会一堂,恰如涸辙之鲋,相濡以沫。 &br&&br&当时人人都活得不自在,不光是因为前途未卜,心存焦虑,因为对于未来,已经没人敢存什么奢望,只求眼前混得下去,过一天算一天罢了。使我们活得没劲的原因是我们正当脑力旺盛的时候,正值好动不好静的年纪,却无书可读,也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可做,四面环顾,是一片精神空寂。当时也有点所谓的艺术作品,然而“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而且把那点可怜的东西看了又看,听了又听,正如《镜花缘》里的通肠国人,把拉出来的东西再吃进去,如此吃了又吃,直到吐而哇之为止。就算是耗子,也要有点可以磨牙的东西,我们连点磨牙的东西也没有,连耗子都不如。 &br&&br&当时我们依稀觉得人的脑子像一些机杼,而机杼需要东西来润滑。没有润滑,这些机杼就会僵住不动,早晚成为一堆锈蛋,于是我们就会成为离白痴不远的东西,这前景实在可怕。所以不管怎么着,我们非得找到点润滑的东西。但大脑的润滑剂以趣味为先,而周围有点趣味的东西早已被当作剥削阶级的玩意儿铲除净尽,只剩下闷杀人的无聊,有时想起来,真不如死了算了。 &br&&br&就在这时候,我们从朋友手里搞到一本武侠小说。那是我们见到的第一本武侠作品,是梁羽生的大作《飞红巾》。我们早就听说武侠小说是世上最能蛊惑人心的东西,只是无缘得见。当时草草翻了几页,恰如久旱逢甘霖,登时乐不可支。于是兄弟几个你争我夺,最后是几个脑袋凑到一起,共睹为快。一页页翻下去,看到后来,真是猗欤休哉,不知今夕何夕。想那香港人实在占尽便宜,每日吃着生猛海鲜,一个个养得肥耷耷的不说,还可以随意享受这样的精神盛宴。老天真是何其不公。 &br&&br&从那天起,我们就开始狂热地寻找武侠小说,终于找到了金庸的作品。当时好书如凤毛麟角,纵然上穷碧落下黄泉,也难寻觅。第一本金庸武侠是《碧血剑》,我在远离北京的煤矿偶得一面之缘。当时用尽平生气力,尽量记忆,回到北京时,就在我们的小屋里摆开书场,听得小波如醉如痴。古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看了金庸,再看梁羽生,便觉颇有不足之处,至于其他作者,更是“自郐以下无讥焉”。 &br&&br&我们从《碧血剑》,《射雕英雄传》一部一部看下去。每弄到一套,就像十世饿鬼看见佳肴,猛扑上去,把世上的一切抛诸脑后,直看得昏天黑地,废寝忘食,不看到最后一页,决不罢休。看完最后一页,还咂着牙花子,品味余沥,只恨书写得太短,到这儿就完了,最好是无穷无尽地延续下去,让我们看个过瘾,一直看到世界末日。 &br&&br&记得金庸的书多为四卷一套,于是我们排定次序,各持一本,依次传看。本来我是哥哥,理应看第一本,但小波这厮看书委实太快,我第二本才看到一半,他第一本已经看完,于是追着屁股跟我要。所以以后拿到书后,都由他打头看。 &br&&br&当时弟兄们齐聚一室,小波如大虫一般,抱书盘在床上,双目炯炯,发出绿光,使我想起马雅可夫斯基的诗: &br&&br&大嚼的眼睛抓住字母 &br&字母多么可怜 &br&好像远古的鱼龙 &br&咀嚼着 &br&偶然落到它颚上的一棵紫罗兰。 &br&&br&小波一边读书,一边大口喷云吐雾,劣质烟草的气味四下弥漫,小室里烟雾腾腾,可是那读书的乐趣万金难买,实在不亚于置身伊甸园。 &br&&br&从那时起,小波就成了一个十足的武侠迷,这种热情,历其一生,始终不衰。我们从小就有用哑铃之类打磨气力的癖好,看了金庸的小说之后,才知道光修习外功还难臻上乘,内功才是要紧的东西。于是小波就半真半假地修炼起内功来。他自称可以自创功法,将一手弯曲如勺,将气从胸前舀起,在空中把气倒出,以另一手为勺以接之。如是反复倾接,倒也是模是样。 &br&&br&有时他端坐床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正在修炼天山童姥的上天下地,唯我独尊功,还问我是否看到他鼻孔放出两道白气。我说你要想鼻孔放出白气倒也容易,只消严冬腊月不生火,把温度降到零下十度,再不然我兜里有大前门一盒,可以助你一臂之力。 &br&&br&有时他练得兴起,便凑过来,伸出一手,要和我比试内力。于是我们两掌相抵,各自催发内力,比上一顿饭时间,直抵得手臂酸麻,内力还是杳如黄鹤。 &br&&br&以后两三年,他的内力修为始终没什么进展,所以兴趣略减。有一天,我又看见他奋力用侧掌敲击椅子背,就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有一个仇家(是哪一类仇家我没问,该不会是情场结怨吧?),他正在苦练铁沙掌,一旦练成,就去把那个仇家灭了。我看他练得很认真,就没有阻挠他的兴头。几天之后,他的手痛得不行,只好到医院就医。医生给他照了片子,竟然是尾指骨折,于是他铁沙掌的修习中道夭折,复仇大业当然也就泡汤了。 &br&&br&若干年后,我在美国,而他由美返国,此后对他武学的进展所知寥寥,但我们对武侠小说的兴味仍未稍减。我感于金庸搁笔后武坛群星寥落,曾建议他写几篇武侠力作,以挽颓风,但未得到他的回应。 &br&&br&有一次,他给我寄来一本温瑞安的书,说温瑞安的武侠小说在国内正如日中天。我看后觉得温公笔头糙了点,似乎未臻上乘,但篇中常有惊人之语,便回信告知。 &br&&br&在小波过世十年后的今天,我偶然打开一个他封存多年的书箱,发现里边满满的都是武侠小说,其中温瑞安的作品占了大半。我想他既然买了这么多温公的书,温公的作品一定有其过人之处,于是仔细看了一番,觉得温公大概写得很快,没下过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功夫,文字是糙了点,但在风生云起的变化中追求一种定格,会聚,凝神的效果,确有不凡之处。 &br&&br&小波对武侠小说的痴迷不可能不影响到他自己的创作。在他的作品中,我常常感到武侠的影子。他在唐人故事中的若干篇,可以看作是调侃式的武侠小说。如李靖、红拂在逃亡中出尽洋相,令人忍俊不禁。其中《夜行记》一篇,堪称上乘之作。特别是关于四季射猎的摹写,词句凝练老到,气韵华美,达到了诗一般的境界。写出这样的东西,不能不凝神会聚,像运用内力一样推动臆想。在这方面,也许他正是受了温瑞安的影响。 &br&&br&到得海外,才知道对武侠艺术的爱好大不简单,它是在人类天性中深植的成分,即使是其他族类,也不能免。事实上,在自古迄今的中国人里,海外声名最著的不是孔夫子,不是毛泽东,而是李小龙。他的大名行遍世界,妇孺皆知,无人不晓。最受美国孩子喜爱的卡通片,如“忍者龟”,“powerrangers”都属武林一脉,可谓吾道不孤。 &br&&br&小波对武侠文学的嗜好,是他生命中的重要一环。如今小波去世,业已十年,愿借此机会,遍告一切对他的作品厚爱的人。 &br&&br& &br&&br&另附:&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ul.sohu.com/3196524.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许倬云回忆王小波:从俗谛争回自由&/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history.news.163.com/09/CQ7B3G.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刘心武:倾情回忆王小波&/a&&br&&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02mj.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回忆早年的王小波&/a&
王小平:我的弟弟王小波 岁月如流,转眼已是10年。今日之日,有了许多喜爱小波作品的人,他可谓知音满天下了。在岁月之流中,他激起了一朵不可忽视的浪花,人生如此,复有何恨。 细想起来,人们为什么会喜欢他的作品呢?他的东西不太驯顺,不易得到身居要津…
谢邀。&br&&br&2007年十周年时,写过一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3FBlogID%3D38484%26PostID%3D9219008&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log.tianya.cn/blogger/&/span&&span class=&invisible&&post_read.asp?BlogID=38484&PostID=9219008&/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去年,把那篇修改了下,写了一篇。&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3FBlogID%3D38484%26PostID%3D&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log.tianya.cn/blogger/&/span&&span class=&invisible&&post_read.asp?BlogID=38484&PostID=&/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承蒙李银河老师青眼(虽然她不知道是我写的,也完全不认识我),在博客引过次。&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473da.html&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log.sina.com.cn/s/blog&/span&&span class=&invisible&&_473da.html&/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写偶像的文,能被偶像的伴侣认可,我认为是我本人受过的最高荣誉了。&br&&br&&br&&b&王小波,一个过于正常的人&/b&&br&&br&判断一个时代的好与不好,我私人以为是这样的:好一点的时代,第欧根尼躺在桶里,让亚历山大给他挪开点别挡着光,能够获得尊敬;李白在酒肆里大笑吟诗,嘲弄首相与弄臣,君王含笑默许。在(可能)不那么好的时代,第欧根尼成了一个被嘲笑的浪荡子或者办公室职员,李白成了一个誊字员或者娱乐记者。&br&  在以前那个时代,王小波这样的人写的小说,某段时间要靠大学生传抄和耳语来传诵。直到他故去,他的小说才能出版,而且,被许多的人误读,我不知道这时代算好还是算坏。&br&  &br&  &br&  &br&  他已经有许多标签了。有许多美德和智慧值得赞颂。譬如,现在读《我的师承》和《寻找无双》的序时,那种谦逊与骄傲并存的强大气质,便可以使人不读其文便可知其人之雄浑。自由,诗性,精神家园。他身故之前,独自写着(我私人认为)伟大如语言巴别塔的《万寿寺》,独自造着青铜时代的伟大长安城。一如《黄金时代》后记里所提到的《印象·日出》。英国人用雾和笔画伦敦,他用字写一个超拔于现实的空中花园。&br&  &br&  他是不是大师什么的,也是另一个话题了。对有些人来说,完美刻画时代之样貌是大师。对有些人来说,寻求语言的突破和重塑是大师。对有些人来说,悲天悯人的道出世界悲剧的真谛是大师。然而一如《寻找无双》序里所引的《变形记》之诗成大论而言:吾诗已成,不可毁灭。&br&  &br&  我们可以读到他的早年小说。《这是真的》、《歌仙》、《绿毛水怪》这些东西。比起他故去前几年写下的不朽篇章,早年的小说缺一些火候。然而即便如此,你依然可以——或者是,我一厢情愿的看法——从早年小说感觉到他的与众不同。他的力量、趣味(一点可爱的恶趣味),对媚众形式束缚的挣扎,体现得极其明晰。就像一个健壮的男人被奴隶主限定了一种体位去从事毫无快感的性行为一样。到后来,拘束被打破了。他是行吟诗人,举重若轻了。可以在白天对每一处景致——或者他自己的想象——行吟,在夜晚轻松的使女子神魂颠倒。&br&  &br&  仅仅把他看作一个卡尔维诺、莫迪阿诺或者奥威尔的模仿者显然是一种冒犯。不露痕迹的《黄金时代》修改了十年,到最后已经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圆润。《万寿寺》依然有卡尔维诺、莫迪阿诺们约略的痕迹,但其内涵超脱出《寒冬夜行人》或《暗店街》了。他的师承能够被阅读和感觉出来,但他一一超越了他们。直到他强大得不可思议时,他的生命到了尽头。&br&  &br&  我到现在依然认为《万寿寺》是20世纪最好的汉语小说之一。《红拂夜奔》和《寻找无双》既已将现实世界神话化后,《万寿寺》已经是在构造一个全新世界了。但《黑铁时代》那本书的问世可以使人们看到,一个能写出《青铜时代》如此恢弘之作的人物,也曾经在十多年前写过《三十而立》这类差距巨大的小说。事实上,直到他写出磅礴作品时,他还是没有令人敬畏的大师样子——他的小说使你产生敬畏感时总是无声无息。在你阅读时你感受到快乐,当你回味这种快乐时才陡然觉得:他居然可以让你保持如此之奇异的阅读体验。&br&  &br&  &br&  只对我私人来说,他的书教会了我许多东西。《我的师承》里对翻译和语言的看法,他对于文体的看法,通过他才了解了罗素、马尔库塞、卡尔维诺、奥威尔、莫迪阿诺(最后这个名字我第一次看到是《万寿寺》里)、《太平广记》、维特根斯坦(这个名字我首次看到,也是从他一篇杂文里),等等。但到最后,他最可贵的地方是:&br&  &br&  &br&  &br&  《万寿寺》结尾写:&br&  “人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br&  王小波的小说如果有个主题,那就是:一直在写智慧的遭遇、人的遭遇、人在异化世界里的遭遇。王小波的杂文如果有个主题,那就是反复告诉我们,理性、智慧、趣味这些东西是好的。他本人在不同篇目里都说自己爱吃爱玩,还想化做天上的云。他就像旁观陈清扬与王二做爱的那头牛一样朦胧与纯真。你能够感觉到王小波是个奇异的人——但那不是因为他本身奇异。&br&  到后来你会明白,那只是因为他过于正常,而与这个扭曲的世界反而格不入——看过《红拂夜奔》的都明白。&br&  &br&  &br&  雨果说到他理想的耶酥时说:“那还超越神——那就是人!”我想说的是,到了最后,王小波依然是一个正常的人,他一直倡导的并不太难,始终只是成为一个理性、有趣味、有自知之明的人。就像第欧根尼以及希腊的许多哲学家一样:他是一个过于聪明、过于健康(主要指精神)、过于理性、没有太被周遭异化,总之过于正常的人。&br&  &br&  &br&  在黄金时代,王小波这样的人可以信马由缰的流浪和叙述。而在我们这样的时代(或者,他那样的时代)他才会显得有些那么奇妙和格格不入——就像王小波崇敬的那些诗人翻译家,就像《黄金时代》里与周围格格不入的陈清扬和王二,以及《红拂夜奔》里老了之后的红拂。重复一遍《黄金时代》后记里那段子:人们看到印象派画家画出紫色天空,便加以嘲笑。&br&  而王小波之于我们的时代,就是那个明白真相,而且始终追寻蓝色天空的人,是曾经生活在这个时代的第欧根尼。
谢邀。 2007年十周年时,写过一篇。 去年,把那篇修改了下,写了一篇。 承蒙李银河老师青眼(虽然她不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崩坏三八重樱本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