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存在东海舰队基地还是基地打击吗不好意思

深度: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存在舰队 售巴铁潜艇驱印度|中国|S-20潜艇|巴基斯坦_新浪军事
深度:中国在印度洋上的存在舰队 售巴铁潜艇驱印度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资料图:中国出口型S-20潜艇模型
  本周一重要事件是巴基斯坦求购8艘中国潜艇。4月1日,巴基斯坦官方证实,该国正与中国就采购8艘常规潜艇进行谈判。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一位巴基斯坦海军高官称,这项合同价值可能达到40-50亿美元。该报评论说这将是有史以来金额最大的中国武器出口协议。据悉,中国此前对外出口武器金额的最高项目是中国1987年向沙特出售“东风3”导弹,据报道,当时的合同金额达到35亿美元。尽管从金额上看,中巴潜艇交易金额可能超过当年的“东风3”交易,但如果以美元购买力平价计算,东风3项目当时的成交金额相当于今日的60亿美元,仍是“不可超越”的巅峰。
  中国向巴基斯坦出口的新潜艇可能是S-20型的某种改型,推断其可能采用类似039B“元”级的技术。根据中巴两国伙伴关系和中国海军新型武器研制进度推测,出口巴基斯坦的潜艇很可能获得鱼-6型鱼雷和CM-708UNA型潜射导弹。
  后者被国内专家认为是巴基斯坦购买潜艇的主要考量,这种说法认为,巴基斯坦的潜艇装备了巡航导弹后可以对印度进行可靠的“二次反击”。
  不得不说,这种想法实在是更像印度式的“自欺欺人”,比如用射程仅能覆盖斯里兰卡的短程导弹来威胁中国之类。
  中国不会向巴基斯坦出口射程超过300公里的潜射巡航导弹,更何况还为它配备核弹头。而巴基斯坦自己要突破潜艇发射的远程导弹技术恐怕还得有些日子。
  就算能,这显然也不会是巴基斯坦购买8艘潜艇的主要目标,毕竟只是装个样子的话,有一两艘潜艇就足够了。
  巴基斯坦海军在1971年印巴战争中曾遭受灭顶之灾,除了一艘潜艇击沉了印度护卫舰并成功脱险,创造了现代战争史上潜艇打沉反潜舰的一个经典战例之外,印度“维兰特”号航母战斗群在巴基斯坦沿海如入无人之境,将巴基斯坦海军基本消灭,并轰炸了各种岸上设施。
  今日的巴基斯坦海军早已不是昔日吴下阿蒙,他们已经拥有了4艘F-22P型护卫舰和一艘美国“佩里”级护卫舰,虽然从数量和性能上来说还不能和印度海军的庞大舰队相提并论,但至少已经形成了相当的作战能力。此外,巴基斯坦还在积极开展导弹快艇建造工作,目前已经订购了8艘“阿兹马特”级导弹艇,可大幅增强其近岸防御能力,同时巴基斯坦国内也在建造性能接近我国037G型的新型导弹艇,一支精干有力的近岸海军的雏形正在显现。同时巴基斯坦传统上就强调空军作战能力,现在巴空军已经获得了鹰击-82反舰导弹,更先进的超音速CM-400AKG导弹也具备打击水面舰艇的能力,再加上现有的3艘法国“阿格斯塔90B”潜艇,巴基斯坦将具备一个完整的“空潜快”作战体系。即使是印度的“超日王”航母编队,也不敢如当年一样随便接近巴基斯坦领土。
资料图:巴基斯坦现役“阿戈斯塔90”型潜艇
  8艘新型潜艇当然可以有效增强已经初具雏形的“空潜快”系统,但如果仅仅是为了这个目的,并不需要8艘之多。
  目前印度海军的潜艇换代工作正遇到麻烦,订购的6艘法国“鱼”级潜艇交付遥遥无期,成本已经上升到45亿美元以上――单价远高于巴基斯坦此次购买的中国潜艇,而性能则很难说。印度现役主力是10艘俄罗斯“基洛”级,但由于去年一艘潜艇误射鱼雷炸毁自己并重创另一艘,目前只剩下8艘“基洛”。此外还有4艘国产仿德国209型潜艇,但据报道这些潜艇已经老旧不堪无法继续使用。再加上租用的俄罗斯“雪豹”号潜艇。印度共有8艘常规潜艇和1艘核潜艇可用,此外还有一艘“战术弹道导弹核潜艇”“歼敌者”号,但可以肯定它是不能参加作战的。
  10年后呢?虽然印度在鱼级潜艇合同问题上与法国人继续扯皮,但我们还是料其从宽,就算他们有6艘鱼级好了,作为一种非AIP潜艇,它们的性能也无法和中国出售巴基斯坦的潜艇相提并论。而以印度维护潜艇的经验来看,几乎可以肯定,10年后现役的8艘“基洛”也将步德国209型的后尘,基本失去作战能力。
  到那时,印巴两国的海上潜艇实力天平就要倾斜。巴基斯坦潜艇将成为印度洋上的隐形主宰。
  这就是为何巴基斯坦方面认为这笔交易能改变地区战略主动权的原因。
  中国目前和巴基斯坦、孟加拉都保持友好关系,孟加拉国目前已有两艘中国053H2型护卫舰和两艘美国“汉密尔顿”级巡逻舰,此外已经获得2艘中国的轻型外贸护卫舰,未来这个数量将增加到6艘。
  中国也向孟加拉出口了潜艇,但是令人大跌眼镜的是,最后交付的并非媒体广泛猜测的S20型先进潜艇,而是两艘035型“明”级潜艇。
  合理的推测是,这两艘潜艇是用来给新型护卫舰练手的“假想敌”。换言之,孟加拉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依托6艘轻型护卫舰,在家门口进行反潜作战。
资料图:巴基斯坦F-22P护卫舰
  看起来,一边是强势的巴基斯坦,一边是弱势的孟加拉,似乎中国在印度东西两侧的两个朋友有些不够“平衡”。
  但事实上,我们稍微运用一下想象力就能看出门道。
  假如,南亚某大国与南亚某国发生军事冲突,东亚某大国向南亚某国提供军事援助,南亚某大国决心使用其强大的海军舰队在海上干扰从中东通往东亚某大国的海上运输。
  那么此时,东亚某大国部署在亚丁湾上的先进防空驱逐\护卫舰就可以与南亚西部某国海军会和,弥补该国海军核心舰艇的欠缺。此外,在8艘先进常规潜艇配合下,至不济也可以确保该国主要基地和海岸安全,尽量驱赶强势的南亚某大国海军,同时等待东亚某大国的航母编队从本土赶来。
  另一边,位于孟加拉湾沿岸的某小国海军则可在冲突初期尽量自保,而东亚某大国航母编队赶到后,他们则可充当这个航母编队外围的反潜护卫舰只。某种角度看,其地位任务和解放军海军基地的水警区相近,都以轻型护卫舰为主要作战兵力,具有有限的近岸作战能力。
  这一东一西两支舰队可以长时间牵制南亚某大国的海上兵力,而当东亚某大国的航母编队到来后,则可形成海上决战的态势。
  可以说,这种战略和北约系统中欧洲海军在与苏联全面冲突时采取的战略相近。
  当然,上述也仅仅是笔者的狂想,但地缘政治从来是看能力,不看意愿的。中国通过外交布局在印度洋上摆好一个态势,说白了巴孟海军和随时可能到来的东亚某大国舰队的作用类似于马汉《海权论》中的“存在舰队”,它的存在,就足以让南亚某大国掂量掂量轻重了。即使中国在印度洋上并没有海外基地,并没有常驻舰队,但其“存在”却是实实在在的。相比之下,印度、日本叫嚣要“掺和”南海,那才是真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作者署名:席亚洲)
资料图:孟加拉国购买的中国轻型护卫舰
  本栏目所有文章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凡本网注明版权所有的作品,版权均属于新浪网,凡署名作者的,版权则属原作者或出版人所有,未经本网或作者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新浪军事:最多军迷首选的军事门户!
(新浪军事)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当前位置: >>
德国海军的”悲剧“
一提起二战中的德国海军,我们马上就可以想到“狼群”战术,在大海上游弋寻找自己的“猎物”,还有那“幽灵”般的装甲袭击舰,时刻准备着对敌人发动袭击,我们也可以提出大量的U艇王牌:京特?魏茨恩、约阿希姆?舍普克、奥托?克雷齐默尔、还有大量有名的水面舰艇:德意志号、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还有“狼王”卡尔?邓尼茨,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格拉夫?斯佩海军上将号舰长汉斯?朗司多夫、德意志号舰长保罗?文纳克……但我们仅仅看到无数的王牌和优秀的将领却没有看到德国海军的”硬伤“,也就是这些硬伤才导致了德国海军的”悲剧“命运。
在海军作战学说中,基本分为三大学说,分别是:海上基地打击学说、存在舰队学说和航路截断学说。他们的代表国家分别是美国、英国和德国。
海上基地打击学说能够产生优良的航母集群,是典型的攻击型海军;存在舰队学说能够产生大量的优秀的中小水面舰艇,主要是防御性海军;航路截断学说简单说来就是海上破交战,能够产生优良的水下舰艇。
在二战中,各种兵种大量融合,协同作战成为了不争的事实,单独的军种很难完成作战任务,尤其是军事技术的发展,使得海战已经不在是巨舰大炮的时代,战列舰已经成为了过去,尤其是美日“马里亚那”海战更是成为了战列舰的“悲歌”,在超视距战和海军航空兵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海战的主流,仅仅依靠一种单一的作战学说和单一军种,已经很难适应当时的环境,而德国海军恰恰就是拥有这样的“硬伤”!
其实也不能怨德国海军,而是德国海军其独特性导致的。
由地理上看,德国处于欧洲十字路口上,两面皆有强敌,这就导致了德国军事学说一直领先于各国,而且以陆军为主,海军一直是不受重视的军种,唯一相对强大的时期应该是一战中的“公海舰队”。
1935年英德两国签定了《英德海军协定》,规定德国舰队总吨位不得超过英国35%,德国潜艇吨位不得超过英国45%,这实际上就把《凡尔塞和约》的束缚解除了,海军总司令雷德尔终于可以打造一只“公海舰队”了,重温帝国的海洋之梦。
计划中建造的军舰为:排水量35000吨、装备9门280毫米舰炮的战列巡洋舰即“沙恩霍斯特级”,更强大的“俾斯麦”级、如果雷德尔那雄心勃勃的Z计划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德国海军将拥有13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四艘航空母舰、15艘袖珍战列舰、5艘重巡洋舰、40艘轻型巡洋舰以及大批的潜艇和驱逐舰,这将足以挑战任何海上强国。可惜,他永远不能实现这个愿望了。
可惜,希特勒只相信德国是属于“两脚动物”,什么都优先给陆军,尽管希特勒告诉雷德尔战争不会很快爆发,可1939年9月,战争就爆发了,雷德尔满脸惊讶与错愕,因为他的海军造舰计划全成了一堆废纸了!!!
此时德国海军可比不上24年前的帝国”公海舰队“,雷德尔手上能拿的出来的东西屈指可数,如果能用他手上的部队打败英国,那根本不可能!!!唯一打败英国的方法只有一个了,那就是切断英国海上运输补给线,这就成为了德国海军在二战中最重要的任务,也是一切作战的核心!!!
一战证明――潜艇是海上破交战的有利武器,当二战爆发时,德军潜艇规模有限根本难以担任重要职责,于是雷德尔把手上所有舰艇变成了海上袭击舰。
当二战爆发后,英国却没有封锁德国海上出海口,这导致德国袭击舰和潜艇能够任意进入大洋深处。
随着德国海军新型潜艇下水和航路截断学说的完善,德国海军从1939年~1942年间,战果辉煌
我们看看战况
德军潜艇年度战绩与损失表
时间 击沉运输船数量 击沉运输船吨位 损失潜艇数量
1939年9月至12月 114艘 42.3万吨 6艘
1940年 471艘 218.6万吨 31艘
1941年 432艘 217.5万吨 24艘
1942年 1160艘 696.6万吨 87艘
1943年 466艘 220.3万吨 245艘
1944年 131艘 51.1万吨 264艘
1945年1月至5月 54艘 22.3万吨 62艘
总计 2828艘 1468.7万吨 719艘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1942年是德国海军的颠峰,而后期则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
我们看看整个战况
整个海战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是战略开始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英德海军之间的较量,总体上是德国处于战略进攻,英国处于战略防御。德国主要依靠潜艇在局部海域实施进攻,主要采取单艇作战方式,英国则在战略防御的基础上,以部分海上兵力进行了封锁和护航,以攻击手段保护海上运输。
第二阶段:1940年7月至1941年12月,是全面展开阶段,这一阶段中随着德国占领挪威和法国,使其潜艇获得了比较有利的前进基地,加之潜艇的数量又有了较大的发展,德军潜艇开始采取艇群作战方式,并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尤其是在1940年7月至10月,更是被称为潜艇的黄金时期。1941年12月美国参战后,德军潜艇也进入美国沿海活动,至此大西洋海战全面展开。
第三阶段:1942年1月至1943年5月,是战略相持阶段,也是高潮和转折时期,德军潜艇在远洋海域继续实施“狼群战术”,严重打击了同盟国的海上运输,并一定程度威胁了同盟国的制海权,同盟国逐渐健全和完善护航船队体制,扩大护航海域,采取海空协同的立体反潜战术,逐渐扭转了不利态势。
第四阶段:1943年6月至1945年5月,是结束阶段,在此阶段,尽管德国海军还是处于进攻态势,但比较被动,几乎是全力挣扎的状态下。同盟国凭借在兵力、装备上的巨大优势,采取防御性护航与进攻性反潜结合,航空兵、水面舰艇和潜艇相互配合协同的战略战术,基本保障了海上运输的安全。旷日持久的海上争夺最终以德国的失败而告终。
德国海军在战争爆发时拥有57艘潜艇,战争中建成1131艘,总共有1188艘潜艇投入战争。其中水面排水量250吨的小型潜艇有三个级别六个型号,共117艘;水面排水量600吨的中型潜艇有两个级别四个型号,共711艘;水面排水量850吨的大型潜艇有两个级别五个型号,共169艘;水面排水量1500吨的远洋潜艇有两个级别三个型号,共163艘;还有两个级别的布雷潜艇14艘和两个级别的补给潜艇14艘。并得到德国空军800余架飞机的支援和配合。此外,德国还建造了八个级别约1260艘排水量仅为5吨或10吨的袖珍潜艇,主要用以突袭敌方港口,一般不用于海上破坏作战。
从这四个阶段看出,同盟国由不适应到逐渐适应再到完全掌握德国海军局势和进攻方式,更重要的是新型反潜武器的出现,同盟国各种兵种相互配合,护航学说更好的应用和执行,使得单一的德国战术难以完成作战任务,这导致了战争后期德国海军的全面失败。
在历时五年八个月又一周的战争中,德军潜艇共击沉同盟国和中立国的运输船2828艘(也有资料为2603艘),总吨位达1468.7万吨,平均每月击沉41.4艘,21.5万吨。其中1943年3月击沉108艘,计62.7万吨,为最高月战绩。潜艇所取得的战绩占德国海军击沉运输船5150艘的54.9%,总吨位2158.1万吨的68.1%。而意大利潜艇击沉运输船94艘,93.2万吨和日本潜艇击沉运输船147艘,77.6万吨的战绩根本无法与之相比,德军潜艇的战绩也是二战中所有参战国海军潜艇中最高战绩。
在被潜艇击沉的运输船中,61%是单独航行的船只,9%是护航运输船队中掉队的船只,只有30%是在护航船队编队中被击沉的,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护航船队体制的作用。
德军潜艇还击沉同盟国海军舰艇175艘,其中主要有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42艘、护卫舰46艘、潜艇5艘。
此外,德军潜艇还进行了120余次布雷行动,共布雷2041枚,炸沉各型船只40余艘。
德军潜艇部队也付出了巨大代价,共损失潜艇778艘,其中719艘潜艇是被同盟国海空军击沉,其余59艘则是由于碰撞或事故等其他原因损失的。在被击沉的潜艇中,被英军击沉的约500艘,占了绝大多数。所有被击沉的潜艇中,由飞机击沉的有289艘,由飞机和军舰协同击沉的47艘,合计336艘,占损失潜艇的46.7%。飞机强大的反潜威力可见一斑。
战争期间在德军潜艇部队服役的官兵总共约4.1万人,阵亡和失踪的达2.8万人,被俘0.5万人,伤亡总共约3.3万人,伤亡率高达80%,是德国陆海空三军诸军兵种中伤亡率最高的部队。
同盟国方面,人员伤亡难以统计,仅牺牲的运输船海员,就有约5万人,英国海军牺牲的7万余人中大多数也是在同德军潜艇的战斗中英勇献身的,因此保守地说,同盟国的人员伤亡在10万以上。交战双方如此惨重的人员伤亡,这场贯穿战争全程的海上战役,其悲壮惨烈可见一斑!
同盟国以极其高昂的代价,保障了大西洋航线的安全,取得了大西洋之战的最终胜利,也赢得了战争。五年多的海上厮杀,双方在护航破坏作战中,无论是战略战术的比拼,情报分析与密码破译的较量,飞机军舰与潜艇的斗智斗勇,还是双方官兵的无畏与顽强,都在海上战争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创造了很多堪称经典的战例,成为后人研究潜艇破坏与反潜护航的绝佳教材。而从此之后,潜艇这一舰种也深受各国海军重视,在战后极大影响了各国的军事战略和海军战略。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单一的作战理论无论如何先进,都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德国海军的悲剧就在于单一的作战模式,单一的军种,我们在看到二战德国海军中的辉煌胜利时,更要看到德国海军的硬伤,德国海军由辉煌到没落,更是给了我们现代海军理念的冲击,他的成功需要我们学习,他的失败更要我们引以为戒,随着军事技术的提高,各种军种相互配合密切的今天,难道我们不该想想,我们的海军该何去何从???
德国海军的”悲剧“,就像那句水手们低声吟唱的古老歌谣:”水兵的坟墓没有鲜花……“
对比一下英国和德国海军看待战列舰的差异就能看出德国海军正面对决是没出路的。伦敦一开完会英国就咣咣的开始上乔五,自欺欺人的按照别国绝对不会遵守的条约造了5条与英国海军传统彻底颠倒过来的战列舰,10根356炮管和以防御380毫米炮弹为目的的装甲带结合起来怎么看怎么像德国的船,甚至还牺牲了英国海军一直不可缺的适航性……末了造都造完了才发现这5条船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于是又搞出个狮计划准备好好造几条,其时海军中已经重视了航母的作用,感觉大舰巨炮可能没啥前途了,再看着德国除了2条俾斯麦级其他的战舰都不像是为舰队决战准备的,于是压下了战列舰派“英国没一条象样的战列舰”的说法准备放弃(看着老纳级两条更不顺眼)。谁知打到了42年,胡德也沉了,威尔士亲王也被炸没了,又感觉战列舰好象不够用了,虽说战列舰不再是舰队主力但是作用确实还有,于是又设计了一个前卫,而且是不管性能好不好先造了再说,以至该舰唯一特别出彩的地方是舰型特别的漂亮……刚造了一半呢德国大舰全给收拾了,日本海军的家底也快拼光了,在拆与不拆之间徘徊了许久后终于拿它当了皇家游艇。英国在二战前后看待战列舰完全可以称得上是“随便”,让人感觉根本就没好好的设计过一条,这与德国海军呕心沥血打造精品的思路根本不同,他们造大舰完全是从自己的意愿出发,不像德国受国力的极大限制。美国人更让人受不了,旧战列舰彻底不做炮战用途了,光搞对岸火力支援(日本的扶桑两型还在敝帚自珍),南达和北卡的设计还不如乔五用心,属于小步快跑类的。与英国人不同的是他们造那么多战列舰的动机是发现战列舰防空特别厉害,也是属于“管他有用没用造了再说的”。英美两国的海军正面力量对德国海军而言恰如巨石临卵,德国只要敢于来个造舰竞赛英美就能以一型对一条的态势压制德国海军,看看日本海军的下场就能知道德国海军想正面对抗击败英美海军,这即使是以他们自认最有利的方式也是完全没希望的。
德国海军确实是悲剧军种
海军的理论还处在马汉的海权论的大炮巨舰理论上,没有理解杜黑的制空论,德国虽然大力建造战列舰 ,但是却没有建造好航母,而唯一的齐柏林号航母还因为空军元帅戈林的数次反对而工期一再拖延,到战后也没有最后建好 ,德国的战列舰虽然是当时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可是大炮巨舰当时已经过时,没有航空部队保护的孤单战舰,都不会有好结果 .无论是猎杀俾斯麦还是北角海战击沉北方孤狼沙恩霍斯特都是航空兵出的大力,而俾斯麦级提尔必兹号更是因为制空权的丧失 ,憋在挪威海港直到沉没都没有什么战绩,真是可悲啊[加为好友]23楼 qdlai228 陆军 中
邓尼茨是德国二战中最杰出的军事专家,这是我的看法。
德国的资源不足,而且扩军备战的时间紧迫,根本无力建立起一支可以和英国海军抗衡的水面舰队,即使德国尽力建造出一支还说得过去的水面舰队,英国人也不会容忍这种情况。英国的立国之本就是海军,保证其海军占有绝对优势是其全国上下的本能,如果说处于对战争的恐惧,英国人还可以对德国地面部队的扩张态度暧昧的话,德国人建造水面舰队的消息无疑会使英国人寝食难安,从而不计代价的开始扩张自己的舰队规模。
最好的例子莫过于一战前英德的军备竞赛。德国建造了强大的公海舰队,意图挑战英国的海权,英国人也随之扩大自己的海军,德国在海上始终无法超越英国。二战前夕这种竞赛依然存在,只不过德国人二战前的家底更少,更加无法和英国进行竞争而已。虽然德国在总体战的情况下,可以动员的资源比英国要多,但是德国需要重建三军,而英国人只需要重点加强海军即可,因此在海上德国人永远不会有机会。
假如说德国在二战前重整军备时,可以把建造大型水面舰艇的资源用于潜艇部队的建设,开战前德国潜艇可以达到或超过200艘的话,请注意,二战开始的时候,邓手头只有30多艘潜艇可用!那将是个什么可怕的局面?42年以前,盟军一直谈不上有什么特别有效的反潜手段,如果德国人能派出10倍的水下力量,几乎可以直接扼杀掉英国。一艘U艇的排水量不超过700吨,100艘也不过是7万吨,是一艘战列有效,还是100艘潜艇有效?
德国的U艇部队可以说是二战中压力最大的部队,盟军的反潜力量吨位在U艇部队的20倍以上,这还不算空中的飞机,盟国动用了近乎百倍的资源,才得以遏制U艇的攻势,任何一个战场上,都不存在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而且潜艇作战的特点形成了这种局面,尽管盟军取得了反潜战的胜利,但是他不能在胜利后把资源移作它用,而必须一直维持这种巨大的消耗,否则前面取得的胜利就等于白费。这和水面和地面的作战完全不同,在这些方面,某个战场取得了胜利,便可抽调兵力去其他战区。
最后提一点,在面对巨大的力量对比劣势时,任何一支部队都做不到保持进攻,连防守都很困难,但是U艇部队始终保持着进攻态势,这是难能可贵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吗?以下是引用铁军2004 在第21楼的发言:
计划中建造的军舰为:排水量35000吨、装备9门280毫米舰炮的战列巡洋舰即“沙恩霍斯特级”,更强大的“俾斯麦”级、如果雷德尔那雄心勃勃的Z计划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德国海军将拥有13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四艘航空母舰、15艘袖珍战列舰、5艘重巡洋舰、40艘轻型巡洋舰以及大批的潜艇和驱逐舰,这将足以挑战任何海上强国。
如果雷德尔的设想能够实现,那接下来的战局走向就会发生变化,之后一系列的作战计划就有肯能实现,包括破“破交战”“海狮计划”,英国一旦沦陷,这个大西洋西岸的桥头堡就不符存在。而美国空有强......
谁来供应德国海军的装甲钢和重油?
是否算过一艘H级就要应用超过十万吨的优质钢材,其中装甲钢就要2万T以上,这是多少辆黑豹?
我说的H还仅仅是56000吨级的初期设计,如果是最后定型的480mm炮行方案,是105600吨级,应用的钢材更要翻倍。谁来供应?德国陆军能容忍么?
你以为英法美日会无动于衷么!
别忘了,英国有狮级、日本有“三笠”和“纪伊”,美国“依阿华”之后的设计方案更有4种之多。要知道,在北海海战区域,大量的大型战舰并没有太多意义,你看英国战列舰和航空母舰进过几次北海!计划中建造的军舰为:排水量35000吨、装备9门280毫米舰炮的战列巡洋舰即“沙恩霍斯特级”,更强大的“俾斯麦”级、如果雷德尔那雄心勃勃的Z计划能够实现的话,那么德国海军将拥有13艘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四艘航空母舰、15艘袖珍战列舰、5艘重巡洋舰、40艘轻型巡洋舰以及大批的潜艇和驱逐舰,这将足以挑战任何海上强国。
如果雷德尔的设想能够实现,那接下来的战局走向就会发生变化,之后一系列的作战计划就有肯能实现,包括破“破交战”“海狮计划”,英国一旦沦陷,这个大西洋西岸的桥头堡就不符存在。而美国空有强大的国力,也无济于事。到时候SS就可以踏遍整个欧洲,德国海军的潜艇破交战,虽然伤亡巨大,但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英美各国对德国的压力。潜艇郎群战术失败的原因,不光由于希特勒的战略错误,还有其他原因,比如U-110的恩尼格码密码机被英军俘获,德军的一些气象船,鱼船也被俘获使一些密钥被英国人得到。最终英军的情报机构获得了完整的海军密码,引导军舰,潜艇,飞机捕获或击沉德军补给船,油船,潜艇。同时,引导运输船队改变航向,避开潜艇,安全到达目的地。与此同时,英国人还采取欺骗战术迷惑德军,使其以为密码没有被破解。这种种措施使德国潜艇在1942年以后取得的战果远远少于以前。同时,德军潜艇部队损失了一批王牌和德国战略重心的转移也是潜艇没落的原因。 不过,不管怎样,他们曾经的确是狼群。
存在舰队理论到底是什么?建议重读马汉学说
二战中应用存在舰队理论的恰恰是德国在北欧峡湾。
德国海军起初并没有很重视潜艇的作用,尽管在一战中德国潜艇就创造了辉煌的战绩,但是直到二战开始德国潜艇还是被看作一种重要的辅助力量.这种情况直到1940年U艇创造了令人目瞪口呆的战绩才发生了根本的转变,那时的德国海军上下都在懊悔战前对潜艇重视不足。在德国海军的发展历程中时刻都能看到强大的英国海军投射的阴影,德国海军的核心任务就是击败英国海军,至少使英国的海运不那么顺畅。一战德国海军不是为了在北海和英国海军决战,而是为进行全球海洋对抗才建立的,可惜受地理因素限制而被占绝对优势的英国海军压制住了。德国并不是不想与英国面对面大碰撞,但是在一战前英国双强海军战略之下舰队决战怎么打怎么输。到了二战情况更为糟糕,英国人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仅靠2艘俾斯麦级根本无力撼动因为意识到航母的作用才没有继续增加战列舰的英国舰队,更不要说随后参战的美国海军是像下饺子一样的造军舰,正面对抗德国海军怎么看都没任何出路,不打破交战就一点作用都起不了了,这就是现实。邓尼茨的优势在于他是一个易于接受新生事物的将领。&公海舰队&的覆没真得很可惜 为什么德国海军要挑战英国海军 就好二战中比日本海军去PK美国海军 总是挑战强大的一方
英国战时内阁首相丘吉尔在回忆录中写道:“大西洋战役自始至终一直是整个战争的主导因素。我们一刻都不能忘记,不论在陆地、在海洋、在天空或其他任何地方发生的一切都最终与大西洋战役的结果息息相关。那个可怕的、从不间断的苦难历程――我们经常处于极度的困境和挫折中,而且总是面临着无形的危险。最终偶然和戏剧般地走上了光明的大道。”并特别指出战争中唯一真正让我害怕的是德国海军的潜艇!
那时的潜艇每隔一段时间必须要浮上水面充电,英国反潜舰艇正是利用这个弱点来发现并攻击潜艇
,当德国海军开始大力建造潜艇部队而忽略水面舰只的建立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德国海军的整体发展方向的错误,必将导致其在海洋作战中的失败,以成定局.因为潜艇战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战果和损效比率。但是不能速决,因而在战略上失去了重要意义。潜艇既不能消灭敌人的军队,也不能占领敌人的国土,只能对其抵抗意志进行打击。潜艇战对一个依赖海洋补给的国家确实是严重的威胁。而如果德国以水面舰只为主(潜艇部队为辅),建立合理精巧的水面作战舰队,按照这......
雷德尔比邓尼茨强多了~至少他不会认为光凭单一的舰种能赢得海洋作战的胜利,他也是二战德国第一个提出建立水面舰队与英国争夺大西洋水域控制权的人.当然他因为最后因与小胡子的意见分歧太大,被解除海军总司令的职务,而使邓尼茨接任海军总司令.但是他确实比邓尼茨有战略眼光.有可能与二人刚出道接触的舰种不同有关系.
我认为,当德国海军开始大力建造潜艇部队而忽略水面舰只的建立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德国海军的整体发展方向的错误,必将导致其在海洋作战中的失败,以成定局.因为潜艇战虽然可以获得较大的战果和损效比率。但是不能速决,因而在战略上失去了重要意义。潜艇既不能消灭敌人的军队,也不能占领敌人的国土,只能对其抵抗意志进行打击。潜艇战对一个依赖海洋补给的国家确实是严重的威胁。而如果德国以水面舰只为主(潜艇部队为辅),建立合理精巧的水面作战舰队,按照这一发展方向发展的话,似乎比第一种更加实际。毫无疑问,雷德尔在这方面比邓尼茨更具备战略眼光。所以他认为水面舰队才是决胜的力量。(曾经有人可笑的认为雷德尔不如邓尼茨,真是无知)只是最后德国海军失去胜利的前景,只能靠潜艇战来取得心理效果.德国主要建造的大吨位主力战舰,希望能与英国进行海战。但是当时的航空兵显示了巨大的威力,德国海军和空军因为航空兵的所有权问题而导致没有一艘航母编队,这是第一个错误,海军既然不能拥有海军航空兵的所有权,也可以退求其次,让所有权给空军,从而获得机动海上航空力量。第二个错误,既然德国海军薄弱,那首先必须建立一支有战斗能力的舰队,大型军舰建造时间长,也难以形成规模。假想以中轻型军舰为主,这类军舰比较灵活,建造周期短,能很快成为作战力量,在近海付有空军配合并能运送登陆部队,这样就能快速机动的与敌人周旋。我曾经在一篇回帖中提到德英两国海军的总体发展方向不同(英国军舰着重于大口径火炮以及强壮的舰体;而德国海军的发展依赖的是更高的快速机动性能和德国水兵的高超的战斗技能.)因此我个人认为建造中小型水面舰只绝对比建造大型舰只合理,而一旦德军在水面舰队无法与英国抗衡,那么靠水下的那点家底,也出了什么大的成绩,最多也就是恐吓下敌人罢了.这对德国海军的打击是相当沉重的.当然德国资源力量的不足,也就造成对海军无力过多发展,也使德国海军对面临的作战任务不堪负重。总之,二战中德国海军整体发展思路的失败比失去大西洋海域控制权更让人无法接受.
德国潜艇损失一览表()
日期 潜艇编号 艇长 沉没原因
9月14日 U39 葛拉提斯 被英国法奥克诺尔号、猎狐犬号击沉
9月20日 U27 法兰茨 被英国幸运号及弗兰斯特尔号击沉
10月8日 U12* 冯.德尔.罗普 触雷
10月13日 U40 巴尔滕 触雷
U42 德敖 被英国伊莫根号和伊雷克斯号击沉
10月14日 U45* 葛哈尔 被英国殷格菲尔德号、艾凡侯号、勇猛号、伊卡鲁斯号击沉
10月24日 U16* 魏奥尔纳 被英国普芬号,凯顿.威克号击沉
11月29日 U35 罗特 被英国金斯顿号、凯西米尔号、伊卡鲁斯号击沉
12月4日 U36* 弗洛利区 被英国潜艇鲑鱼号击沉
1月30日 U55 海德尔 被英国弗威号,惠特谢德号和第228中队飞机击沉
2月1日 U15 弗拉姆 遭德国海军驱逐舰伊尔提斯号撞沉
2月5日 U41* 穆格勒尔 被英国羚羊号击沉
2月12日 U23 冯.崔斯凯 被英国格林那尔号击沉
2月23日 U53* 葛罗瑟 被英国古尔卡号击沉
2月25日 U63 洛伦茨 被英国艾尔柯尔特号,纳尔惠尔号,殷格菲尔德号和伊莫根号击沉
3月20日 U44* 马瑟 被英国幸运号击沉
2月14日 U54* 库希曼 触雷(发现该艇残骸)
4月13日 U64* 舒尔茨 被英国沃斯派特号和第700中队飞机击沉
4月15日 U49 冯.勾瑟勒尔 被英国勇敢号击沉
4月16日 U1* 迪克 被英国潜艇海豚号击沉
4月25日 U22* 简尼希 触雷
4月10日(29日) U50* 鲍尔 被英国亚马逊号和威瑟林顿号击沉
5月31日 U13 舒尔特 被英国威斯顿号击沉
7月3日 U26 许尔林杰尔 被英国葛莱迪奥洛斯号以及澳大利亚空军第10中队飞机击沉
7月?日 U122* 卢夫 原因不明
8月3日 U51 柯诺尔 被英国潜艇凯恰洛特号击沉
8月21日? U102* 冯.克洛斯 原因不明
9月3日 U57 古尔 遭挪威货船罗那号冲撞沉没
10月30日 U32 简尼希 被英国哈尔维斯特号以及海兰德尔号击沉
11月2日 U31 普雷尔伯格 被英国羚羊号击沉(注:此艇为二度击沉)
11月21日 U104* 裘尔斯特 被英国罗多丹得隆号击沉
3月7日 U70 玛茨 被英国坎米利亚号以及阿尔布塔斯号击沉
3月8日 U47 卜林 被英国狼灌号击沉
3月17日 U99 克雷莫奇 被英国华克尔号击沉
U100 薛波克 被英国华克尔号以及范诺克号击沉
3月23日 U551* 希洛特 被英国维森达号击沉
4月5日 U76 冯.希佩尔 被英国狼灌号和史卡勃洛福号击沉
4月8日 U65* 何普 被英国葛莱迪奥洛斯号击沉
5月9日 U110 莱普 被英国奥布瑞提亚号,牛头犬号以及布洛德维号俘获
6月2日 U147* 韦特仁 被英国宛德厄尔号等击沉
6月18日 U138 葛兰米茨基 被英国法奥诺尔号,勇敢号,弗尔斯特尔号和猎狐犬号击沉
6月27日 U556 沃尔法特 被英国纳斯特尔辛号,塞兰丹号以及葛莱迪奥洛斯号击沉
6月29日 U651 罗迈耶尔 被英国马尔康号等击沉
8月3日 U401 基莫尔曼 被英国宛德厄尔号等击沉
8月9日 U144* 冯.米特尔斯泰德特 被俄国潜艇SC-307用鱼雷击沉
8月25日 U452* 马尔奇 被英国瓦士卡马号以及英国第209中队击沉
8月27日 U570 兰洛 被英国第269中队击沉
9月10日 U501* 弗厄斯特尔 被加拿大皇家海军千伯利号,穆斯加尔号击沉
9月11日 U207* 迈耶尔 被英国林明顿号和维特仑号击沉
10月4日 U111 柯莱恩许密德特 被英国雪尔利夫人号击沉
10月19日 U204* 凯尔 被英国马洛号和罗切斯特号击沉
11月11日 U580 库尔曼 碰撞沉没
11月15日 U583* 莱特希 碰撞沉没
11月28日 U95 许莱卑尔 被荷兰海军潜艇0-21击沉
11月30日 U206* 欧皮茨 被英国空军第502中队击沉
12月11日 U208* 许莱佩尔 被英国风信子号击沉
12月15日 U127* 汉斯曼 被澳大利亚海军纳斯托尔号击沉
12月16日 U557* 鲍尔森 与意大利海军鱼雷艇猎户星号冲撞沉没
12月17日 U131 鲍曼 被英国艾克斯莫尔号等击沉
12月18日 U434 海达 被英国史坦利号和普兰克尼号击沉
12月19日 U574 甘吉尔巴赫 被英国史托尔克号击沉
12月21日 U451 霍夫曼 被英国第812中队击沉
U567* 安德拉斯 被英国代普特福特号以及山福艾尔号击沉
12月23日 U79 考夫曼 被英国哈斯提号和哈特斯普尔号击沉
12月28日 U75 林格尔曼 被英国吉普林号击沉
1月9日 U577* 许奥恩伯尔格 被英国第230中队击沉
1月12日 U374 冯.菲歇尔 被英国潜艇无敌号击沉
1月15日 U93 艾尔弗 被英国海斯伯洛斯号击沉
2月2日 U581 裴弗尔 被英国威斯特考特号击沉
2月6日 U82* 鲁尔曼 被英国罗切斯特号及塔马利斯特号击沉
3月1日 U656* 柯隆宁 被美国海军第82巡逻中队击沉
3月14日 U133* 莫尔 触雷(怀疑是该艇本身所布的水雷)
3月15日 U503* 葛尔西克 被美国海军第82巡逻中队击沉
3月24日 U655* 丹姆瑞斯 被英国神枪手号击沉
3月27日 U587* 波尔切尔特 被英国林明顿号,格罗夫号等击沉
3月29日 U585* 劳瑟 被英国复仇女神号击沉
4月?日 U702* 冯.拉比劳 原因不明
4月14日 U85* 葛利 被美国洛波号(DD147)击沉
U525* 勒尔成 被英国史托尔克号和威切号击沉
5月1日 U573* 韩索恩 被英国第233中队击沉
5月2日 U74* 菲德列赫 被英国威斯哈特号,角力者号和第202中队击沉
5月9日 U352 莱斯克 被美国海岸防卫队指挥部巡逻艇伊卡鲁斯(WPC110)击沉
5月28日 U568 普洛伊斯 被英国艾瑞基号,英雄号,胡尔沃斯号击沉
6月2日 U652 普拉茨 被英国第815和第203中队击沉
6月13日 U157* 韩尼 被被美国海岸防卫队指挥部巡逻艇瑟提斯号(WPC115)击沉
6月30日 U158* 罗斯丁 被美国海军第74巡逻中队击沉
7月3日 U215* 霍克纳尔 被美国猛虎号击沉
7月5日 U502* 冯.罗森史提尔 被英国第172中队击沉
7月6日 U153* 莱赫曼 被美国陆军航空队第59轰炸机中队和蓝斯道尼(DD486)击沉
7月7日 U701 迪根 被美国陆军航空队第396轰炸机中队击沉
7月11日 U316* 齐默尔曼 被英国史佩号等击沉
7月15日 U576* 亨尼克 VS9反潜中队和美国扫雷舰尤尼寇号击沉
同盟国方面:
(1)唐纳德.麦金泰尔英国海军上校,1941年3月担任OB―293护航运输船队司令时,指挥护航军舰击沉德军U―99号和U―100号2艘王牌潜艇;后来指挥“赫斯佩鲁斯”号驱逐舰共击沉5艘德军潜艇。
(2)布洛克英国空军少校,B―24“解放者”反潜飞机的机长,取得击沉4艘潜艇击伤多艘的战绩。
(3)美军“卡德”号护航航母,舷号ACV―11,属于博格级,该舰的舰载机共击沉4艘潜艇,其中2艘补给潜艇。
德国潜艇方面:
(1)总战绩最高:U―48号,共12次战斗巡航,前8次艇长是赫伯特?舒尔策少校,后2次艇长是汉斯?勒辛海军中校,最后2次艇长是海因里希?布莱罗德海军少校,总战绩是击沉1艘护卫舰和54艘运输船,总吨位32.2万吨。
(2)单艘潜艇单次战斗巡航最高战绩:U―107号潜艇在1941年4月至6月在弗里敦海域击沉14艘运输船,约8.67万吨。
典型的“海狼”――德军IX(B)型大型潜艇
同级艇14艘,水上排水量1178吨,水下排水量1230吨,艇长76.8米,宽6.8米,水上最高航速18节,水下最高航速7.3节,水上最大续航力8000海里(12节),水下最大续航力60海里(4节),最大下潜深度230米,动力装置为两台4400马力柴油发动机和两台375马力电动发动机,武备为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前4后2),后期加装105毫米和37毫米高射炮各1门,或四联20毫米机关炮1门。可携鱼雷22条,柴油165吨,最大自持力60天,艇员48人。
改变不利地缘态势 避免一战中德国海军式的悲剧重演
11:09:04 我是中国一平民 中华网论坛 【大 中 小】 发表评论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发展壮大,海外利益的日渐拓展,我国海军正步入一个跨越式大发展的新阶段。以航空母舰、两栖攻击舰、核潜艇等为核心的远洋作战力量,已是呼之欲出,指日可待。但是,要使我国海军真正走向大洋,战时有效发挥作用,那就不仅要加强装备建设、人员培训,而且还要大力改变不利地缘态势,否则,一战中德国海军式的悲剧难免重演。
众所周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因受不利地缘态势的制约,德国海军虽然拥有仅次于英国海军的强大实力,但除潜艇部队在战争中发挥了较大作用外,其海军主力--大洋舰队却被英国海军封锁于近海,未能发挥应有作用,海外部署的数支分舰队也因孤立无援而先后被歼。
从现阶段的地缘态势来看,我国发展中的海军远洋作战力量也面临着类似问题。
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被第一岛链所包围,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等太平洋的边缘海,海军远洋作战力量只有突破第一岛链,才能进入太平洋、印度洋,有效发挥作战效能,因此,必须大力改变当前不利的地缘态势,为我国海军远洋作战力量发挥应有作用拓展空间。
从当前的地缘态势现状来看,改变不利的地缘态势,在太平洋方向,突破口当然是台湾;在印度洋方向,突破口最佳的应是缅甸。
太平洋方向,台湾位于第一岛链的核心地带,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饶,经济发达,既是我国大陆东南沿海的海防前哨,也是我国海军远洋作战力量在太平洋方向的最佳部署之地,我国应该加大海峡两岸经济融合、文化交流等的力度,并加强反制外国军事介入能力的建设,力争早日实现统一,并收复附属岛屿--钓鱼诸岛,在台湾部署太平洋舰队,如此,不仅可以将我国东南沿海的防御纵深向外拓展,保障我国经济中心的安全,而且还可以威慑第二岛链的核心--美军关岛基地,削弱美国在亚太地区进行军事干涉的行动能力。
印度洋方向,缅甸位于东南亚西北部,既濒临孟加拉湾、安达曼海等印度洋的边缘海,又与我国西南腹地山水相连,便于战时支援,并且和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综合来看,是我国海军远洋作战力量在印度洋方向的最佳派驻之地,我国应该积极深化两国在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互利合作,为将来设立海外基地创造条件,打下基础。在不远的将来,我国如能在缅甸设立海空基地,派驻印度洋舰队,并在巴基斯坦、斯里兰卡等地设立后勤支援设施,不仅可以将我国西南腹地的防御纵深向外拓展,保障我国军工重地的安全,而且向西可以威慑印度半岛,向北可以支援藏南作战,向南则可以保护印度洋上的海上贸易通道,并可与南海舰队相互策应,成掎角之势。
综上所述,希望能够通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改变当前不利的地缘态势,使我国海军大步前进,挺进大洋,走向深蓝,让八一军旗在大洋上空高高飘扬,保障和平崛起,维护世界和平。
我是中国一平民原创,转载请注明。
先天不足协同不利:二战德国海军失败原因分析(1)
  尽管拥有“俾斯麦”号这样的强大战舰,但是德国海军整体实力仍然远逊于英国。
  二战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各主要参战国中海军实力仅仅强于苏联的德国海军在大西洋海战场上居然不仅是战略进攻方,而且也是战术进攻方。德国海军在一系列海上破袭战、登陆战、遭遇战中的谋略和战斗表现相当抢眼,与其在一次大战中的先辈们一样再次让老牌海军强国大英帝国荣光丧尽,甚至被彻底拖垮,“打赢了战争,输掉了国家”。
  然而,任何华丽的词藻与荣光都不能掩盖德国海军最终失败的事实。那么,经历了漫长的战争,德国海军为什么会最终失败?
  在分析前飘花首先阐明一点,这也是在飘花这篇系列文章的第一章《日本海军失败原因分析》中忘记说明的一点。本系列文章不会从国力这样的宏观方面进行对比――因为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不需要飘花来这里骗工分!
  想要回顾德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和二战征战史,我们就不得不首先回到20世纪20年代那段古老的岁月!
  海军与陆军和空军有着极大的不同,由于其主要作战装备是凝结了国家全部工业精华的战舰,故而不可避免地成为三军中耗资最大、营建周期最长、见效也最慢的军种。而且由于海军特有的性质,海军行动本身就包含了近岸陆军行动,在飞机出现以后又增添了空中行动,使之事实上成为了包含陆战部队、空中力量的“小三军”。在借一次大战的余势,军事思想大发展,而航空业刚刚蓬勃兴起,近代工业技术有了进一步飞跃的时期,20年代成为海军技术大发展的年代。在这个特定的时段最引人瞩目的海军技术发展在飘花看来有如下几个:
1、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的诞生!
  1922年美国海军改装了“兰利”号,标志着现代航空母舰的诞生。航空母舰搭载的飞机速度快,视野宽广,拥有极强的机动性和巨大的打击潜力。随着航空派人士的崛起和飞机在一次大战中的杰出表现,各主要海军强国无论是否真正重视,都兴建了航空母舰这一舰种。包括传统的战列舰派也同样认为航空母舰在未来海战场上大有用武之地。航空母舰将海战场第一次加入了天空的立体三维概念,因而作为一个新兴舰种,存在是毫无争议的。
2、声纳的发明!
  出于对“无限制潜艇战”给大英帝国套上的绞索的恐惧,协约国在1917年就成立了“协约国潜艇探测委员会”,专门研究寻找对抗水中隐蔽的潜艇的技术对策,战后英国继续投入巨资研制,利用超声波在水中传播的物理特性开发潜艇探测装备。历经20年代的艰苦探索,在30年代初期终于使得声纳技术达到实用阶段。这一技术成果的开发成功对于二战史有决定性意义!
3、雷达技术的突破
  雷达技术的军用研究也是始于一次大战末期。导致对雷达技术的需求主要要原因是三次海战――日俄海战、科罗内尔海战和日德兰决战。日俄海战中,在旅顺口和对马海峡,薄弱的日本鱼雷艇和驱逐舰利用夜暗以猛烈的鱼雷突击大肆偷袭远道而来的沙俄战列舰队,取得了重大战果,而厚甲重炮的沙俄舰队却因为在黑暗中找不到目标而几乎没有还手之力。科罗内尔海战中,英国舰队由于观测兵无法看到隐蔽于落日余晖背景中的德国装甲巡洋舰队而遭受突袭,克拉克少将等以下大批官兵与舰同沉。而最令皇家海军刻骨铭心的就是日德兰海战中德国舰队利用夜暗突围,逃脱了英国大舰队的围捕。因而,能够在黑夜中搜索、定位地方目标的雷达自然也就成为了各国海军技术装备发展的重点之一。实用雷达在10余年艰苦研制后,终于于30年代中期出现,并迅速被装上了各主要海军强国的重型战舰,然而,这仅仅只是起步……
4、舰用蒸汽轮机和舰用柴油机的推广
  燃油蒸汽轮机在大战期间和战后的1920年代全面投入实用,以其良好的加速性能和燃料适应性能装备了各主要海军强国的各型舰艇。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实,也是二战期间各海军强国战舰的主要动力装置。而另一项不那么引人注意的成就――舰用柴油机(狄塞尔机)则有那么一点点默默无闻了。然而,德国人的这一成就却为自己未来的潜艇部队率先定制好了心脏,也是后来德国潜艇战绩辉煌的物质基础之一!
5、航空技术的巨大进步
  尽管由于战后窘迫的经济状况导致了军用飞机的大幅度萎缩,但民用航空的热情却有增无减。星型发动机、气冷技术、增压器技术、高辛烷值燃料、变矩螺旋桨、可收放式起落架、整流罩、全金属应力蒙皮、全密封座舱……航空技术的进步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飞行记录一再被轻易突破。鉴于一次大战中简陋的水上飞机就赋予海军以巨大的变革(对舰攻击、侦察、校射、对陆攻击、战略防空),没有任何一个主要海军国家会对这种进步视而不见。空中力量在技术大跃进的情况下和海军如何配合形成了新的课题。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介绍这些新技术的简要背景,就是因为它们正是二战各国海军上演的悲喜剧的幕后导演。
  现在回过头来审视德国海军在战前的发展。
几乎现代所有人都把希特勒的上台看作是德国武装力量复兴的转折点,这虽然是非常有道理的,但事实上,早在希特勒上台之前,德国军队就已经开始着手为未来的复兴作物质、技术、人员上的准备了。仅以德国海军来看,舰用推进主机、火控系统、通信系统、雷达、鱼雷、重型火炮、装甲钢等各个子部件早在经济刚有所恢复的20年代末30年代初就已经全面恢复,而对潜艇甚至在大战刚刚结束不久的20年代初期就以各种名义继续开展研究。希特勒上台以后更是无视《凡尔赛条约》的种种约束,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活动,德国通过《英德海军协定》获得了海军扩军的公开许可。而更令德国人欣喜的是,海军条约对德国几乎没有什么约束。这不仅促成了“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的全面开工,更让纳粹海军的领导人们看到了美好未来,进而在1938年提出了雄心勃勃的“Z”计划:
  Z计划为期10年,包括了兴登堡级超级战列舰,俾斯麦级战列舰,O级战列巡洋舰、P级袖珍战列舰(实质上的战列巡洋舰),齐柏林级航母等,主要舰种建造计划如下:
  兴登堡级战列舰:计划建造6艘,前4艘命名为兴登堡、鲁登道夫、毛奇、腓特烈大帝。
  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号和提尔?比兹号。
  O级战列巡洋舰:计划建造3艘(巴巴罗萨号,施里芬号,华伦斯坦号)。
  P级袖珍战列舰:计划建造数量12艘(不久就削减为8艘)主要用于取代3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执行远洋袭击计划。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2艘:(沙恩霍斯特、格奈森诺),计划换装15英寸双联主炮。
  齐柏林级舰队航空母舰:计划建造2艘(齐柏林伯爵、彼得斯特拉斯)
  另有希佩尔级重巡洋舰5艘,各型轻巡洋舰44艘,各型驱逐舰68艘,各型鱼雷艇90艘,各型潜艇249艘。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海军是耗资巨大、见效最慢的军种,因而至1939年9月开战时,德国海军仅仅拥有舰艇数量如下:
  沙恩霍斯特级战列巡洋舰:2艘(沙恩霍斯特、格奈森诺)
  袖珍战列舰:3艘(斯佩、舍尔、德意志)
  强大的2艘俾斯麦级战列舰(俾斯麦、提尔?比兹)正在试航和舾装。而令人恐惧的兴登堡及超级战列舰还在船台上,而且设计由于希特勒的反复无常一改再改,甚至没有能够下水就被全部拆解。性能不错的齐柏林级航空母舰虽然已经下水,却一直未能投入现役。
  希佩尔级重巡洋舰2艘(希佩尔、布吕歇尔)
  改进型希佩尔重巡洋舰1艘(欧根亲王)尚在海试中,未服役。
  老式埃姆登级轻巡洋舰1艘
  柯尼斯堡级轻巡洋舰:3艘(柯尼斯堡、卡尔斯鲁厄、科隆)
  莱比锡级轻巡洋舰1艘
  纽伦堡及轻巡洋舰1艘
  Z1级大型驱逐舰16艘
  Z17级大型驱逐舰6艘
  进一步改进的Z23级和Z31级仍在开发中(后来建造了17艘)。
  另有各型潜艇57艘,但其中仅有22艘适用于大西洋海战。
  另外还有大量的猎潜艇、S级鱼雷艇等轻型快艇用于海岸防御,其中部分大型鱼雷艇甚至在某些时段充当了小型舰队驱逐舰的使命(雷霆?瑟布鲁斯行动)。
  德国海军就是以这样的全部家当要与拥有15艘战列舰(战列巡洋舰)、6艘各型航空母舰、64艘各型巡洋舰、200余艘驱逐舰和50多艘潜艇的英国海军对抗。而当时,意大利海军参展的可能还很渺茫,而老对手英国人即便不算美国的间接支持,也有由8艘战列舰领衔的法国海军的强大支持。而且对手5艘最新型的“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和3艘“黎塞留”级战列舰也将很快投入现役。而德国毕竟20年没有再设计过大型战舰,系统整合并非没有问题。以如此薄弱的兵力对抗如此强大的敌人,即便如今天的我们也只能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我的兵力弱小得无法防守,只好进攻!”
  从以上的简单实力对比分析完全可以看出,德国海军已弱击强,本身就是先天不足的无奈选择。但大战中战况千变万化,德国海军却也并非没有机会,只是机会一旦错过,就再不复返。以下,飘花将试图对德国海军在二战中失败的一些具体原因加以分析。
一、、指挥官的性格因素与海军在第三帝国武装力量总司令部中的地位。
  开战时的海军司令官雷德尔元帅是个性格古板的老派普鲁士军人,尽管他富有卓越的组织才能,精通海军战略战术,但同几乎所有的老派传统普鲁士军人一样不善于交际、不善于争论,对上级命令不打折扣的执行,对下级发布命令不商量、不交流。德国海军虽然制订出了相当符合实际的远洋袭击战略,雷德尔却不能充分利用其在帝国总司令部中唯一代表海军的地位将海军袭击战的重大战略意义和影响评估传达给司令部其他成员。一次大战中地位丝毫不亚于陆军的德国海军因此在二战德国武装力量排名中居然落在了第三位,是最不受重视的。与后来的邓尼茨不同,雷德尔这种老派普鲁士军人恰恰是希特勒最讨厌的。雷德尔对希特勒也有同样的厌恶,这种感情因素会带来怎样的负面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如果雷德尔能如后来的邓尼茨一样在希特勒心目中有着极其独特的地位,并有着深厚感情和忠诚的话,至少海军许多决定(如兴登堡级超级战列舰)就不会因为希特勒的一时冲动而反复多次――邓尼茨是第三帝国所有将领中唯一可以当面顶撞希特勒而不被责备的,连戈林在其权势熏天之时也不敢触惹邓尼茨的麻烦!而雷德尔却经常是戈林撒泼的对象。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这样的海军指挥官怎么可能为海军争得更多的权益和地位――甚至连海军航空兵都无法建立,唯一的航空母舰由于舰载飞机的归属权之争只能当摆设!
 而邓尼茨也有自己的问题,大战后期接任海军司令官后,尽管海军地位因此有所上升,但他过于迷信潜艇战的单一作用,对大型水面战舰的作用认识不足,导致水面舰队和潜艇部队基本上是各自为战,损失相当严重。
二、畏战心理严重,不敢与皇家海军正面交锋。
  与陆军对进攻法国的“黄色方案”毫无信心一样,海军对于早已明确的对手――大英帝国也根本没有战而胜之的雄心。不仅表现在战略层面,也表现在战术层面。
  雷德尔等海军高级军官认为:德国海军实力远远不及对手,大西洋海战又必然是长期的,艰巨的,因而德国海军的任务绝对不是与英国舰队交锋争夺制海权,而是要把攻击英国商船队,切断英国商船运输线作为战略任务。海军总司令部甚至给各水面袭击舰舰长下达了这样精心拟制的命令:“用一切可能做到的手段,来阻挠并摧毁敌人的贸易航运……如果遇到敌人的海军,即使敌人处于劣势,也只有在有利于完成主要任务的情况下,才可以和他们交锋……在作战地域,应时常变更所在的地点,这样就可以使得敌人捉摸不定,而且即使没有获得明显的成果,至少也可以限制敌人商船的行动……仅就敌人的航运受到这种限制而言,也足以表明我们已经大大的损害了敌人的补给状况。”从战略上,德国海军的目标本身就不是争夺制海权以击败英国,而仅仅是满足于做一个海上盗贼。连战胜的基本愿望都没有,又怎么可能战胜装备精良、数量庞大的敌人?
  在具体战术层面上,德国海军的畏战倾向更是严重。日拉普拉塔河口之役,德国袖珍战列舰并非无一战之力,甚至即便确实面对“声望”,凭借其较为良好的航海性能在风高浪急的南大西洋也并非没有逃脱可能(实际上“声望”远距拉普拉塔河口2500海里),但德国海军上下竟然没有人提出应该“立即突围”,而如果是英国海军或者是日本海军,这是根本不用考虑的事情:即便自己完全没有可能逃脱,也要尽可能给敌方以更大伤害!对比英国沃伯顿?李在挪威海战韦斯特峡湾敢死突击中的表现,我们不得不认为,德国海军确实已经部分丧失了他们一次大战中的先辈们那种勇敢进攻的精神。
  另一个显著的例子就是攻击冰海护航船队中梯尔?比兹的表现。整个历时3年的冰海护航中,梯尔?比兹统共出击不过5次,其8门381主炮甚至一炮未发,即使是在最有利的拦截PQ17船队时,该舰居然在即将拦截到船队之时反转挪威,将攻击任务交给潜艇和飞机了!结果仍有10余艘商船抵达苏联摩尔曼斯克。如果其继续前进的话,以其高速和强大火力,是否还能有商船逃脱恐怕都是问题。
  至于类似沙恩霍斯特、格奈森诺姊妹舰(航速可超过32节)在日仅因发现一艘老式战列舰“拉米尼”(最高航速仅21节,火力、装甲均不强)护航就放弃了对英国超大型船队的攻击这样的类似避战事例就更多了。事实上,敢战方能言胜,像这样的机会本来就不是很多,不敢于进攻,敢于战斗,英国舰队的实力就不可能被削弱,德国海军就必然不可能击败英国。
  而且,即便仅仅只从袭击战的角度考虑,由于德国海军袭击舰中,战列舰、重巡洋舰单舰实力都远远强于对手,而且均为航速较快的新式战舰;战列巡洋舰则一向是双舰出击,航速更高。在一次袭击战中哪怕仅仅是击伤一艘老式战列舰或者条约型巡洋舰,都将迫使英国海军被迫进一步加大护航兵力,也就使得其机动打击兵力更加缺乏。英国海军统共不过15艘战列舰和20余艘重巡洋舰,除去必要的机动打击部队,还能有多少参与护航?而这样的打击风险又必然迫使护航队进一步加大以集中护航兵力,这就进一步降低了航运效率,也为潜艇狼群突袭提供了更为良好的目标!可惜的是,这些都只能是假设了!
  三、海军建设思路不明确,没有战胜英国的全盘计划。
  这实际上是由上一个原因所引发的。但是因为涉及到具体军备建设思路,因而作为一点专门提出。
  德国海军重新组建伊始,就是明确以英国海军为未来主要作战对手的。然而,面对这个强大的对手,德国海军的对应计划是什么呢?今天看来,飘花只能认为,德国海军的建设思路是很不明确的,缺乏针对性,缺乏灵活性。
  面对英国海军的强大实力,德国想要彻底击败英国,迫使英国投降有三个军备建设选择:
  1、大力发展海军航空兵,以航空母舰舰载机对英国战列舰的远程攻击实施“非对称作战”。这一观点在后人看来是非常符合当时的海军发展潮流的。只是可惜,当时的情况下,无论从经验、人员、技术水平和战场需要来看,这是最不现实的选择。双方对峙的北海应北大西洋暖流的冲击波涛汹涌,海况常年不好,且水面相对狭窄,航空母舰在这个海区应用不仅严重缺乏回旋余地,而且舰载机的起降就是大麻烦!在陆基空军完全能够实施掩护的情况下发展航空母舰为主力的舰队在北海争夺制海权,不仅是技术、资源上的浪费,而且由于舰员、飞行员都需要长期培训,仅仅这个时间周期就根本无法满足海军的需要。更何况当时整个世界也没有这方面的先例,而德国海军也更不是这方面的领军人物,既缺乏思想基础,也没有理论支持。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海舰队青岛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