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小队2炮弹打完了雷霆怎么让炮弹不跳弹 炮弹防跳弹能

投稿:3粉丝:9分享--dynmicweibozoneqqbaidu将视频贴到博客或论坛视频地址复制嵌入代码复制微信扫一扫分享收藏0硬币--稍后看马克一下~用手机看转移阵地~用或其他应用扫描二维码手机下视频请使用扫码若未安装客户端,可直接扫此码下载应用未经作者授权 禁止转载
看过该视频的还喜欢正在加载...miniOFF战争雷霆-War Thunder-官方网站-腾讯游戏
当前位置: & 战场手册
《HINT&RANKUP》 武器与弹药篇(上)
《战争雷霆》运营团队
(感谢论坛的供稿,原文地址&&&http://wt.gamebbs.qq.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1955&pid=81809&page=1&extra=#pid81809)“叮叮叮,《HINT&RANKUP》武器与弹药篇(上)开篇啦!”上来要和大家道声歉,说好了要加快进度,结果还是拖了经近一个星期才发表。说实话,虽然都是脑子里的东西,但要整理出来再找些资料和弄些图片确实也够累的,毕竟我的每篇帖子也都不短,写着写着就进入忘我状态越写越多,所以原本是一篇的“武器与防御篇”要被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不然就真的要长到没人看的地步了……好了废话也不多说了,由于国服目前陆战人数比空战更多一些,这次我给大家带来的HINT主要是就以介绍陆战中各式武器及其弹药为主,包含各类载具以及各种支援武器,但弹链系统将会留到(下)篇中空军部分再介绍,所以将会被直接跳过。目录:    1L 目录    2L 第一节 陆军武器相关知识及其运作机制(上)    3L 第一节 陆军武器相关知识及其运作机制(下)    4L 第二节 炮弹数据面板详解    5L 第三节 各弹种详细介绍(上)    6L 第三节 各弹种详细介绍(下)    7L 第四节 炮弹对抗法和弹种组合推荐(上)    8L 第四节 炮弹对抗法和弹种组合推荐(下)  9L 预告前作:第一篇 第二篇 第一节 陆军武器相关知识及其运作机制陆军坦克的武器主要有坦克炮、机炮、机枪等,每辆坦克上可操纵的武器都会写在坦克信息的最下面,同时我们还可以使用内构视图来观察每门武器都在那个位置。坦克主炮的名字包含很多信息,我们这里分别以美国的M5A1斯图亚特、德国的六号重型坦克虎式、苏联的KV-1/L-11来分别介绍它们所包含的内容。首先是M5A1的主炮,主炮的全名为“37毫米M6坦克炮”。“37毫米”指的是该炮的口径,“M6”指的是该口径炮的型号,“坦克炮”指的是该炮的主要用途。同国家同口径火炮也会分很多型号,例如M2A4的主炮全名为“37毫米M5坦克炮”,虽然口径相同,但是两者的穿透深度却不一样,不仅如此就连他们使用的炮弹的型号也有所不同。不同的型号的主炮之间可能是炮管长度的不同、膛线的不同、炮闩的不同、仰俯角的不同,理论上型号越靠后越好,但是有些新的型号可能只是外观上或用途上的不同,所以我们最好还是仔细对比他们的参数以及所使用的炮弹再下结论,不一定高级的坦克所用的炮比低级的好。除此以外型号只是对应的那个口径的版本罢了,在其他口径也有型号相同的,例如M2中坦所使用的“37毫米M3坦克炮”和M4A1谢尔曼的“75毫米M3坦克炮”,虽然都是M3,但这也只是分别代表37毫米炮的第三代和75毫米炮的第三代而已。根据主炮的用途,炮还可以分为反坦克炮、坦克炮和高射炮(防空炮),它们的主要区别可能只是在炮闩上。反坦克炮一般是指步兵使用的野战反坦克炮直接搬到坦克上的版本,相对原版来说只是去掉了炮管和炮闩以外的部分。坦克炮指的是为了适应炮塔内的空间而将炮闩缩水过的反坦克炮的版本,同时为了转动炮管时不让炮闩撞到炮塔外壳上,仰俯角和射界也被适当的调整了,炮闩包含装弹装置,因此装填速度可能也要比同口径同型号的反坦克炮要慢。高射炮是为了防空而设计出来的,一般只是调整炮闩能在一些极端角度下装弹以及提高仰角,其他方面和同口径同型号炮应该是没有区别的。但这个对德国来说有点多余,到后面我再解释。主炮名字完全相同的炮在外观上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M18地狱猫和M4A1(76)谢尔曼使用的都是“76毫米M1坦克炮”,地狱猫因为自身重量原因而安装了炮口制动减小后坐力,M4A1却没有,实际上两者是完全相同的,硬要说区别那也是有炮口制动后坐力更小、开火声更大、烟雾和火光比较散罢了。最后x1表示这个系统上这个武器为一门。什么意思呢?这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所谓同一个系统上的武器是指这个系统开火时,属于同一系统的所有武器将会同时开火。例如M2中型坦克,它上面的“7.62毫米M1919A4勃朗宁机枪x1(备弹量:3000)”一共有五个而且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不直接写成“7.62毫米M1919A4勃朗宁机枪x5(备弹量:15000)”好了呢?因为这些机枪分别分布在坦克的炮塔和周边的4个可活动的小炮塔里,每一门机枪都是独立的,当你瞄准一个方向时只有可以开火的机枪会开火,其他的机枪则不会。而相反,美国的M16多管机枪运载车的武器则为“12.7毫米M2HB勃朗宁机枪x4(备弹量:4800)”(HB是重型勃朗宁的意思),这四门就是属于同一个系统中,当你开火的时候四门机枪会同时开火,如果你只开一枪,将会打出4发子弹,并且装填子弹时也是会直接扣除4个弹夹。这就是乘号的意义。接下来是德国的虎式重坦,它的主炮全名为“88毫米 KwK 36 L/56 坦克炮”,我们同样拆解分析它。“88毫米”(实际上德国更习惯用厘米,即8.8厘米)指的是口径,“KwK”指的是坦克炮,“36”指的是该型号炮管的年代版本,“L/56”指的是倍径,“坦克炮”这个多余。德国炮的类型在游戏中一共有5中,KwK是坦克炮,PaK是反坦克炮,FlaK是高射炮,StuK是三突专用,StuH也是三突专用,除了三突专用外,前三种只是炮闩和仰俯角的不同,而后两者是有区别的,三突的名字简称是StuG III,而使用StuH的那个型号是三突改装出来的,名字是StuH,因此StuH指的不是炮的名字而是车的名字,Stu是德语“Sturm”突击的简称,G是德语“geschütz”炮的简称,H是德语“haubitze”榴弹炮的简称,,StuH全称则为“突击榴弹炮”,所以为了区分这个是不是应该简称突榴呢?炮的名字是“10.5厘米 leFH 18 榴弹炮”。不同于美国,德国使用年代来表示炮管的型号版本,而且每种口径在对应年代的长度是成套的,例如75毫米炮40年的版本长度是43倍径或48倍径,而42年的版本就是70倍径的,但44年的版本仅仅是去掉了炮口制动并没有性能上的差别。所谓倍径指的是炮管长度与炮管直径的比例,虎式的88毫米火炮倍径为56,意思就是虎式的炮管长度为88x56=4926毫米,只有德国才这么直观的将炮管长度反映到名字上,想知道其他国家的炮管长度恐怕就要翻资料了。通常我们认为倍径越大,炮弹弹道越平直,精度越高,初速越快,穿透也会越高。最后轮到苏联的KV-1了,它的主炮全名为“76毫米L-11坦克炮”,和美国基本一样,但是不像美国那样型号全用M几、M几的那样有规律,而唯一的规律恐怕就是所有型号后面带M的都能打APCR,因为没有什么规律再加上帖子长度有限制(顺便偷个懒),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PS:其实还有个规律,高级坦克炮名里面型号后面是T的是坦克炮,是S的自走炮,D-5是85毫米口径的,D-10是100毫米口径的,D-25是122毫米口径的。接下来说一下武器瞄准和多武器瞄准的问题。首先有一个大圆环在屏幕中心随着我们鼠标移动而移动,这个环我们姑且先叫它“瞄准环”,当你的瞄准环指向一个方向时,你坦克上所有的武器的朝向都会尽可能的向瞄准环的中心移动。另外一个会追着瞄准环跑的小圆环是我们主炮的朝向。瞄准环除了控制瞄准外还有显示装填进度的功能,通常瞄准环是白色的,当我们开始装填时瞄准环会变为红色,并开始从顺时针方向逐渐染成绿色来显示装填进度,当进度走满后有变成白色。瞄准环周围有一些小白点,它们代表的是这辆坦克上的副炮,同时显示对应的副炮的装填进度。白点的位置表示坦克上的这些副炮在主炮的哪个方位,例如M6A1的37毫米副炮并列在主炮的左方,所以它的白点在瞄准的9点钟位置;T-35的两门副炮炮塔一个在主炮塔的右前方,一个在主炮塔的左后方,因此一个一个白点在瞄准环1点钟位置,另一个在7点钟位置。副炮也会尽可能的向瞄准环瞄准,但是在副炮的方向进入瞄准环之前那门炮是无法开火的,进入后才能开火,主炮就不受这个限制。除了炮以外,车上的所有机枪也会尽可能的对准瞄准环,车载机枪一共分3种——同轴机枪、防空机枪和车身上的机枪。同轴机枪指的是机枪和主炮平齐,他们的瞄准方向基本一致,随主炮移动而移动,由炮手操控,同轴机枪开火和主炮一样即使没有对准瞄准环也能开火。防空机枪安装在炮塔的顶部,都是大口径机枪,仰角高,旋转速度快,由车长操控,和副炮一样必须对准瞄准环后才能开火,因此用机枪防空的时候用瞄准环瞄准就对了。其他车身上的机枪基本上只有那些可以旋转或改变方向的机枪才能操控,由机枪手控制,同副炮一样只有对准瞄准环后才能开火。关于副炮和非同轴机枪的瞄准,它们只是对准瞄准环的方向并非对准瞄准环所指的位置,因此你要手动去根据副炮\机枪的位置来修正角度。最后一点,在街机难度下,当你瞄准地面、其他障碍物或载具时会有一个白色的小十字,那个是落点指示器,表明你炮弹的会落下的位置,但是这个落点指示器永远不会脱离你主炮的垂直轴,至于这句话的意思你可以把车倾斜并在炮手视角下观察就明白了,你会发现那个十字始终在瞄准刻度的竖轴上,因此在车倾斜时我们要手动偏移。当落点指示器落在敌方坦克身上时它的颜色会根据瞄准位置的装甲厚度变为红色、绿色和黄色,分别表示无法击穿、可以击穿和可能击穿,同时还会在炮手视角里显示护甲厚度和倾斜角度,但指示器会被一些物体挡住,有的时候瞄准远目标时是不变色,所以它也不是很可靠,最可靠的还是我们的大脑,我们可以根据刻度来计算。由于目前国服只有街机模式,有了指示器手算瞄准就显得不怎么实用,所以我会在后续的篇章中专门总结一篇关于如何瞄准的教程。第二节 炮弹数据面板详解我们以德国四号F2使用的PzGr.39为例。PzGr.39:指的是这个炮弹的型号名。(PS:一看就是39年的)APCBC - 被帽风帽穿甲弹:这是这个炮弹的类型,前面是类型的简称,后面是全称。穿甲效果:穿甲效果一般分为两种,一种就是这样的弹体穿过装甲的效果,我们管这种叫做动能穿甲;另一种是弹体不穿过装甲的,我们管这种叫做化学能穿甲。动能穿甲效果会因距离而逐渐减弱,化学能穿甲则不受距离影响。损伤效果(后效):损伤效果同样分两种,一种是这样弹头前段是红色爆炸的,这种就是化学能杀伤,也就是在弹体内装有炸药通过引爆来造成杀伤的类型;另一种弹头前端是灰黑色的爆炸,这种叫做动能杀伤,通过弹体本身的剩余动能撞击来造成损害,穿透装甲的同时也可能会带有从装甲上撕下来的碎片。穿甲效果和损伤效果合二为一就成了炮弹的图标。同类型炮弹的图标还是有区别的,炮弹图标中的装甲越厚表明穿甲厚度越高,这也是用来区分主炮炮弹和副炮炮弹的一种方法。死亡回放中的炮弹的模型和图标基本上是一模一样,因此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来分析对方的炮弹。弹头质量:意义不是特别大,仅仅也就是弹道速度下降的快慢的问题,除此以外跳弹率、穿透力、初速都已经给出了,我们也不需要根据弹头质量来计算什么了。(貌似炮弹的多少不影响机动性)出膛速度:炮弹离开炮膛时的速度,速度愈快,弹道越直。引信延迟:炮弹引信被激活后,爆炸前还能在空气中飞行的距离。实际上引信延迟是定时的,不是按飞行距离计算的,再加上炮弹在击穿装甲时速度会大幅下降,因此实际的距离要比这个短。这个数值还会变相的影响穿透力,具体可以参考苏联的MD-5引信和MD-8引信。引信灵敏度:引信触发的穿透条件,如果击穿的位置厚度低于这个数值的话,引信将不会被激活,也就出现了一发炮弹击穿整辆车而且还不炸的情况。(人体默认是会激活所有引信的)对水平倾斜角度30°装甲的转正效应:这里要说一下什么是装甲倾斜角度,装甲倾斜角度指装甲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此时假设炮弹从水平方向射来,转正效应使水平夹角增大4°,也就是装甲更接近于垂直。其实游戏里这个地方又是装甲倾斜角度又是入射角的,弄的很乱,所以我给大家列个公式,当弹道水平时入射角=90°-倾斜角度。那什么又是入射角呢?入射角简单理解就是炮弹轨迹与装甲的夹角,这样就简单易懂了。当入射角为0时就相当于垂直击中。那么我们用入射角的概念再来分析一下这个属性的含义,就相当于,当入射角为60°时,转正会使入射角减少4°变为56°。虽然减少的角度不多,但是可以有效的渐小跳弹几率。而至于为什么给这个角度,其实也是为了可以被地底下偷偷改数据来平衡游戏。除了+4度以外另一种是-1度,目前只有这两种。倾斜装甲跳弹几率100%、50%、0%:跳弹几率为100%、50%、0%时所对应的角度,此时给出的是倾斜角度,我们可以通过上面那个公式换算成入射角。这里给出的角度是经过转正后的。穿甲威力:分别在10米、100米、500米、1000米、1500米、2000米时入射角分别为0度、30度、60度时的穿透深度。以前穿甲弹的穿透是不受角度影响的,仅仅会因为角度而增大等效厚度而已,这个机制是1.45新加入的,变相增加倾斜装甲和摆角度的优势,不过在减少有入射角度的穿透的同时,在入射角为0的穿透被提高了,因此在新的穿透机制下,摆角度会更如流。坦克数据上写的穿透力的三个参数分别是默认弹在100米、500米和1000米距离上以0度入射角的穿透。第三节 各弹种详细介绍之前有说过动能穿甲和化学能穿甲,所以我们就以这两类来分别介绍一下游戏中的所有弹种。动能穿甲弹AP(Armor Piercing)——穿甲弹AP是早期最基础的反坦克弹种。AP弹头多为纯钢制成拥有流线型弹体,依靠自身动能撞击装甲钢板来实现穿透,再依靠剩余的动能在车体内部继续飞行,通过撞击来对车体内部造成损害。在弹头穿过装甲的同时可能会撕下一部分装甲内衬,造成一个小范围的溅射效果。由于AP质地均匀、又硬又脆,在收到强烈撞击时可能会发生弹体破碎,分散出很多碎片以达到二次杀伤,但破碎也会发生在炮弹击中装甲的时候。如果AP最先接触装甲的部位不是尖端的话,会发生滑弹现象,这是因为流线型坚硬又光滑的侧面在接触同样坚硬光滑装甲的瞬间没有足够大的摩擦力来支撑住使弹体向外侧打滑,使得炮弹的矢量发生偏转,入射角增大,严重时会发展成为跳弹。跳弹发生后炮弹的动能会大幅下降,而且弹头飞行时也未必是尖端冲前,因此动能AP的跳弹不会对周围的装甲载具造成什么危害。倾斜装甲会对AP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因此在使用AP时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入射角变小,或是寻找入射角小的位置来攻击。在面对T-34那样的斜面装甲怪物时我们可以采取站在高的位置攻击或是接近后将炮口瞄低等策略来减小入射角。APC(Armor Piercing,Capped)——被帽穿甲弹被(bei)帽穿甲弹是在AP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种抗跳弹的弹种。APC的帽实际上是用一种柔软但又具有韧性的金属“盖”在弹头的前端,将弹头尖端铺平,通过这样使弹头在击中斜面装甲时由前端平面与侧面的转角处最先接触装甲,柔软的金属变形并成为一个支点,这样不仅可以防止弹体“反弹”,还可以防止AP那样的由于弹体侧面先接触装甲而使得冲击无法被均匀吸收造成的弹体破裂,通过这个支点会形成杠杆,炮弹的矢量向内部偏移,从而减小入射角。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转正,但是柔软的部分变形时会吸收掉一部分的动能,使得APC的穿透效果受到影响,但在对付装甲倾斜45度以上的情形时,APC的表现要远高于普通AP。一般这个弹种在穿透够用的情况下作为首选弹种,可以应对多种情况,唯一的缺点就是穿透力的大打折扣。APCBC(Armor Piercing,Capped,Ballistic Cap)——风帽被帽穿甲弹由于APC为了对抗跳弹而将弹头尖端弄平使得风阻大大增加,降低了精度和射程,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在原本的APC前端安装一个空心而且很脆的尖型盖子来还原AP的流线型,这个盖子也就是风帽(BC),这个弹种也就被称作为APCBC。一般拥有这个弹种的坦克是不会有没有风帽的APC的,在远距离穿透和精度上都要高于后者,因此在穿透够用的前提下也作为首选弹种。炮弹装药(-HE)光靠动能来造成的杀伤显然远远不够用,因此很多国家开始在原本的穿甲弹中加入炸药并安装延时引信,在引信触发后留够能够击穿装甲的时间再引爆,弹体会因为爆炸被撕成碎片,碎片会朝着所有的方向发射出去,造成相当大的伤害,这种弹就是所谓的穿甲榴弹(穿甲高爆弹)——APHE。但是APHE同样存在普通AP的缺点,因此在APC的被发展出来的同时人们就开始在里面装填炸药来弥补穿透力的不足,所以我们常见的APC和APCBC实际上都是装有炸药的版本,但为了尽可能的缩写,这些炮弹并没有被叫成“APHECBC”,因为太长太拗口了。至于炮弹是否有装药我们可以通过炮弹的详细数据中是否有引信延迟和引信灵敏度来确认,目前只有美国的潘兴和T32所使用的默认弹没有装药。APC和APCBC作为首选弹种的另一个理由就是装药了。如果炮弹达到最大穿深没有穿透装甲或是引信在穿透装甲前引爆了,如果剩余的厚度不多的话,爆炸虽小但也有可能炸穿剩余的厚度。APBC和APHEBC——风貌穿甲弹和风帽穿甲榴弹APBC和APHEBC实际上是苏联版本的APCBC,区别仅仅是APBC没有装药而APHEBC有装药罢了。AC(Anti-Concrete)——混凝土破坏弹这个是KV-2的专用炮弹,虽然是以破坏混凝土为目的的弹种,但实际性质与APHEBC相似,不同的是AC的装药量远大于同口径APHEBC,但穿透力上就不如后者了。AC的模型外观和AP一样。APCR(Armor Piercing,Composite Rigid)和HVAP(High Velocity,Armor Piercing)——硬芯穿甲弹和高速穿甲弹& & &APCR和HVAP实质上是一样的,这是一种次口径穿甲弹。所谓次口径穿甲弹指的是实际参与穿透的部分直径要小于炮管口径的穿甲弹,APCR使用高密度高硬度的金属棒作为弹芯,外面包裹一层又轻又软的部分用来填补口径,在推进装药相同的的情况下,出膛的动能也是相互接近的,因此质量更轻的APCR拥有更快的出膛速度,APCR的弹道也就非常的直。在击中装甲后,外壳会留在装甲的外面,只有弹芯会穿透进去,弹芯依然保留绝大部分的动能,设想如果动能相同,更快更细小的炮弹一定拥有更强的穿甲能力。APCR的外壳也有钝头处理,但是由于APCR太快了,转正的效果就不是那么明显了,同样跳弹的可能性也会因为速度太快而降低。APCR虽然速度很快,但是由于质量太低,在面对风阻时速度下降的较快,因此在攻击远距离目标时的效果很不理想,甚至超过1000的穿深不敌普通AP。虽然APCR有着非常高的穿透力,但本身弹芯口径更小,又没有装药,坚硬的弹芯也不太可能发生破碎,因此APCR的杀伤效果很差。与其用APCR打乘员,不如瞄准对方的弹药架和引擎这些地方来的更有效一些,虽然不会爆炸的APCR引爆弹药架的能力不及APC和APHE,但是对于只要受到损害就有几率起火的引擎来说就不一样,尤其是在美国的M4谢尔曼系列时,就算是APCR也能发发起火。在对付如三突、SU-85这样的左侧乘员穿一串的载具时,APCR还是足够将这一侧的全部乘员击穿并击毙的。APCR虽然穿透优秀,但杀伤力太低,因此作为备用对付无法击穿的敌人。&APDS(Armor Piercing,Discarding Sabot)——脱壳穿甲弹APDS是一个比较先进的弹种了,它和APCR很相似,同样是坚硬的内芯外面包裹着一层外壳,但不同的是APDS的外壳是在炮弹离开炮管的时候脱离的,之后只有弹芯本体飞出。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减小空气阻力,穿透随距离衰弱也会减小。APDS弹头出也做过转正处理,但是同样由于速度过快显得不是很明显。APDS和APCR同样杀伤力低穿透高,因此同样作为备用弹种使用。化学能穿甲弹HE(High Explosive)——榴弹(高爆弹)HE的穿透效果图标虽然貌似是动能穿甲,实际上却是化学能穿甲弹。HE的主要杀伤方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爆炸后弹体的碎片击穿装甲薄弱部位或是通过缝隙钻入来造成伤害的,另一种则是冲击波震掉装甲内衬,使内衬的碎片高速飞出来造成伤害的。无论是哪一种都会造成很大范围的破坏,被波及到的车外装置也会收到很到的影响。由于HE的引信非常灵敏,因此HE不能穿透任何可破坏墙面或是树木,当然跳弹几率也会因此下降,也会被裙甲和裙板提前引爆而降低威力。HE数据上所写的穿透数值实际上是爆炸的破片所能及穿的装甲的最大数值。由于HE爆炸造成的破片非常多,因此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种全方位杀伤的弹种,因此可以利用这一点将HE打在坦克薄弱部位所朝向的面上,不一定要打在薄弱部位上,这样也可以造成很大的破坏,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将HE打在德国前中期坦克的炮塔上,碎片会击穿车体正上方的装甲,直接击中下方的弹药架,因此HE在对付那些弹药架乱摆的德国坦克来说非常的有效。除此以外坦克还有一个薄弱部位就是底盘,目前大多数轻中坦的地盘厚度连105毫米HE得到破片都承受不住,因此我们还可以把炮弹打在它们的底盘下方或是脚边来造成杀伤。HE还有一个好处在于它的穿透完全取决于装药量,且穿甲方向是全方位的,因此不用考虑入射角的问题。一般游戏中只有100毫米口径以上的榴弹炮使用的HE才有存在感,所以其他坦克我一般不建议带HE。HE的跳弹相比动能穿甲弹来说要危险得多,因为动能穿甲弹跳弹后穿透力会大大降低,但这对于化学能穿甲弹来说穿透和动能没有关系,威力和穿透都不会减少,因此被HE跳弹误伤的人也会受到相当大的打击(脸也够黑的)。HEF(High Explosive,Fragment)——榴霰(xian)弹(高爆破片弹)这是一个在HE中添加大量钢珠来增强破片杀伤和穿透的弹种。相对于HE来说,尖化的弹头和延时引信可以稍微的利用一下这枚炮弹的动能,但毕竟实质上还是HE,不过稍微利用一下动能穿甲可以使爆炸中心离载具内部更近一点。但有因为弹体内部被大量钢珠所充实着,装药量并不是很大,因此HEF的破片穿透力很低,也只能用来钻一钻缝隙,所以穿甲能力上所写的是动能穿透值。HEF目前是完全没有存在感,顶多用来打打敞篷车和飞机。HEAT(High Explosive Anti-Tank)——破甲弹(高爆反坦克弹)HEAT的拼写和英语中的heat(热量)拼写一样,故通常我们直接把HEAT念做heat。HEAT是一种特殊的弹种,根据门罗效应所指出的爆炸物的爆炸方向垂直于爆炸物表面的这一点,科学家们在炸药上挖出一个倒锥形,这样爆炸就会朝着中心集中,然后在那个倒锥形的凹槽上放一个形状一样的金属罩(铜合金),爆炸的同时会将金属罩通过冲击推挤到一起并继续向前推进,这样一个高压的金属流就形成了。由于爆炸产生的压力非常巨大,把没有融化的金属罩的运动方式挤压的如同液体一般,形成金属流。HEAT就是通过这个金属流来穿透目标装甲的。但由于金属流压力逐渐减弱的原因,以及金属流集中的位置很小并随距离逐渐扩散,因此HEAT的穿透距离是有限的,如果距离太远金属流接触装甲时就已经失去原本的威力了,如果太近金属罩还没形成金属流呢就已经胡在装甲表面了,因此HEAT和HE一样引信很灵敏的,前端通过空出来一个空间来确保金属流的形成,所以我们不用担心距离过近的问题。但是灵敏的引信使得HEAT和HE一样不能穿墙,不能打树,会被裙甲或裙板一类的提前引爆而造成穿透大减。HEAT的穿透力是不会受到射程的影响的。HEAT的杀伤就是金属流本身,金属流会持续前进并扩散,扩散出去的部分会留在装甲里,只有中心部分的金属流穿透了装甲,因此杀伤面积和APCR一样小甚至不如后者。不过如果装甲很薄的话,扩散出去的金属流碎片穿过了装甲,也能造成很大的范围杀伤。HEAT也会因为入射角度大小而影响到穿透深度,只不过不像动能穿甲弹那样受那么大的影响。一般不建议搭载榴弹炮以外的坦克使用HEAT,而使用HEAT也最好像APCR那样瞄准致命部位或是炮手。目前世界服已经出带有尾翼稳定的HEAT——HEATFS,在远距离上同样拥有可观的精度,再加上更为先进的用药和装药法,穿透也是空前的高。HESH(High Explosive Squash Head)——碎甲弹(碎头高爆弹)碎甲弹是二战期间英国发明的一种特殊的HE。之前我们说过HE有一种杀伤的方式是通过冲击波将内衬震落来杀伤内部乘员和设备的,而HESH则是将这种杀伤体现到极致。HESH使用可塑型的粘性炸药制成,炸药外面包裹着一层特别薄的软金属,在HESH击中装甲时,带有粘性的炸药会附着在装甲表面,紧贴着装甲引爆。这里要提的一点是冲击破在不同的介质之间传递时会因为材质的不同而震动频率不同,从而降低冲击波的威力。如果是普通HE的话,冲击波首先经过的是空气,然后是坦克的装甲,再然后是车内的空气,而HESH紧贴着装甲引爆使得经过的介质少了一个环节,直接将冲击波传递到装甲,在传递到空气时同时震落大量内衬,以极高的速度飞出,对车内的毁伤效果非常高。在现实中,被HESH击中的装甲表面上你可能只能看到一个小坑,可装甲的另一面一是惨不忍睹,因此HESH是化学能弹中杀伤力最强的。不过HESH的杀伤效果还和它与装甲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大,杀伤力和穿透力越强,理论上入射角为45度时能达到最大杀伤,因为如果太小,附着的面积只可能比截面积略大一些,而如果太大,炸药很可能还没有完全附着上就已经引爆了。除此以外基本上和HE是一样的的。HESH目前国服的版本中还没有。就上述内容,我列出一个排行。穿透力:APCR=APDS>AP>APHE>APBC>AC>APCBC=APHEBC>APC 化学能穿甲弹穿透受口径影响,这里就不列出了。杀伤力:HESH>HE>HEF>APHE>AC>APCBC=APC=APHEBC>AP>HEAT>APBC>APCR=APDS防跳弹能力:APDS=APCR>APCBC=APHEBC>APC>HE=HESH>HEAT=AC>APBC>APHEBC>AP=APHEPS:动态配图是用FLASH制作的,水平技术有限,仅仅是示意炮弹的穿透原理和杀伤原理,但炮弹内部的构造不一定和现实相同。PS2:除了HE以外,所有的炮弹都是有曳光效果的且不同弹种的曳光效果也不同。炮弹类型简称中省略了T(T-Trace 曳光),如AP的完整简称应为AP-T。除此以外被省略的有装药的APC的完整简称为APC-HE-T。PS3:各炮弹内部构造依次对应:AP-T、APHE、APC、APCBC、HVAPCR、HVAPCR(箭型头)HEAT、AC、HE薄壳弹、HE、HE化学弹、烟雾弹HEF、霰弹筒、照明弹、APDS、锥膛炮弹、炮射火箭、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第四节 炮弹对抗法与弹种组合推荐不同的炮弹它们的模型外观以及曳光颜色是不一样的。除了HE以外,所有的炮弹种类都有曳光效果,不同国家不同弹种的曳光颜色也是不同的。再加上我们对敌方坦克的了解,猜测对方会使用的弹种,以下我给出在面对不同炮弹时比较有效的放击穿方法。AP、APHE——摆姿势,想办法增大入射角。APC、APHEBC、APCBC——如果你是重坦而且对你的装甲有信心的话,用你最硬的装甲去迎敌;间隙装甲、车轮、履带这些都能提前引爆这些有装药的炮弹。AC——碰到神教你还想跑?!由于KV-2的炮是被砍断的152炮,因此弹道很慢,再加上炮塔转速慢,可以试着不停移动来让对方难以瞄准。APCR、APDS——没有什么比较有效的抵御这两种炮弹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你的载具乘员对着对方成一条线,不然就要被一发糖葫芦了。HE、HEAT——要么在树多的地方跑来跑去让对方无从下手,要么用你的间隙装甲去接炮弹,一般有存在感的HE和HEAT都是大口径榴弹炮使用的,因此弹道都普遍很慢,所以一般看到了还是来得及躲得,如果觉得运气好,试试能不能用你的的炮弹和对方炮弹相杀了。HEF、HESH——一个是全游戏最没存在感的陆战弹种,一个是目前国服还没有的隐藏神器。等出了HESH后,应对的方法和上面应对HE的方法基本一样。教完防御了,现在该讲讲如何带炮弹了。首先第一点,如果没必要的话,尽量少带弹药,可以提高你的生存率,弹药架不满的话更不容易殉爆。第二,确保有至少一个可以打穿所有你能碰到的坦克的炮弹。如果有APCR或是APDS的话,那一定要备份一些。如果没有这些的话,AP的穿透效果也属于偏上的,可以用来代替。如果是榴弹炮的话,HEAT还是有必要的,除非你对自己使用HE的水平非常有信心。第三,如果穿透够的话,一定要带一些有装药的穿甲弹,毕竟高杀伤还是很重要的,不然你要在敌人身上多浪费很多弹药的。第四,不要一弹闯天下,多带几种炮弹,应对不同的情况,勤切换,这样才不容易吃亏。第五,不要迷信APCR、APDS和HEAT,这里不是血槽世界,它们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在下面我们列出一些常见的坦克的配弹组合:美国美国的37毫米炮配弹只有AP、HE、APC,而且这个炮不仅不准而且穿透还很低,APC除了第一行的坦克外基本都很难打穿,所以如果不是初始车的话,建议AP配弹为全AP。美国的75毫米炮配弹为AP、HE、APCBC,由于口径上的原因,即使是AP也能造成很大的杀伤。凡是能够用APCBC打穿的局,就以APCBC为主,带少量AP对付KV-1这样的硬货。如果是APCBC的穿透不够用的局,就以AP弹为主,带少量APCBC对付T-34等斜面装甲坦克和一些例如地狱猫这样的脆皮。美国的76毫米炮配弹为APCBC、HE、AP,个别的还有APCR,很显然这个口径的炮打出的APCBC基本上是完全够用了,但等你出到5.0的坦克时,对方尽是虎式、KV-2、四歼等正面正面比较硬的敌人,此时APCBC基本上就已经没用了,所以在这种局中我们就以AP为主,带一些APCBC对付黑豹、T-34这样的斜面坦克。如果是还有APCR的话,可以带一些用于对付更难打穿的敌人。到了5.7的时候,基本上APCBC是彻底没用了,这时我们就以AP为主,APCR为辅,但此时APCR要多带一些了,因为四级5.7你遇到的对手基本上都会出现6.7的车,最高可以碰到7.0的,开局看一下双方所使用的载具,必要时可以全带APCR。美国的90毫米炮配弹为APCBC(无装药)、HE、APCBC、APCR,虽然默认弹是APCBC,但是这个APCBC是没有装药的,杀伤后效不理想,在出M82弹之后就不要带了。带弹以APCBC为主,有M82就用M82,没有就用默认弹,带APCR应付难以击穿的敌人,HE也可以带一些,通过溅射用来对付IS系列脆弱的地盘。美国的105毫米炮配弹为HE、HEAT,这我就不多说了,如果你对自己HE的使用水平很有信心的话,就以HE为主,否则全带HEAT。美国的76毫米M32炮配弹为AP、HE、APCR、APDS,这已经是战后科技了,由于APCR和APDS杀伤力的问题,所以我们以AP单为主,用APCR对付打不穿的敌人,出了APDS后替换掉所有APCR。德国德国的37毫米KwK36炮配弹为APHE、HE、APCR,很明显主APHE辅APCR。德国的37毫米KwK38t炮配弹为APC、HE、APCR、APCBC,明显主APC辅APCR,出了APCBC后替换掉所有的APC。德国的50毫米炮配弹为APC、HE、APCR、APCR,这个炮有个特点,是它有两种APCR,一个型号为PzGr.40/1,另一个为PzGr.40,区别是后者比前者的弹芯更细小,初速更快,因此穿透也更高,但也因此杀伤效果更差。主APC辅APCR,至于用哪一种APCR可以按个人喜好来决定,毕竟无论是哪一种APCR在所能遇到的局里都是毫无压力的。德国的75毫米24倍径炮配弹为APCBC、HE、HEAT,有的还多一个HEAT。在所能进入的分房中APCBC基本够用,HEAT可带可不带,第二种HEAT装药量更大更重穿深更高,除此以外没有别的区别了。德国的75毫米43倍径和48倍径炮配弹为APCBC、HE、HEAT、APCR,在这些炮所能进入的局里,75毫米口径的HEAT基本已废,因此很明显主APCBC辅APCR。德国的75毫米70倍径炮的配弹为APCBC、HE、APCR,毫无悬念肯定是主APCBC辅APCR了。德国的88毫米56倍径炮配弹为APCBC、HE,HEAT,之后应该还会更新出虎式E、虎p、VK4501,考虑到这些车会有APCR的原因,因此他们也是毫无悬念的主APCBC辅APCR。88毫米的HEAT也是纯属摆设。德国的88毫米71倍径炮配弹为APCBC、HE、HEAT、APCR,到了这里你应该会发现由于德国的火炮和炮弹穿透的优秀,以至于我们的配弹方案基本上都可以直接同上了。德国的128毫米炮配弹为APC、HE、APCBC,主用APC,出了APCBC后主用APCBC,带一些HE对付IS的脆底盘,128毫米HE的效果还是挺可观的。德国的105毫米炮配弹为HE、HEAT,配弹方案同美国105。苏联苏联的45毫米炮配弹为APHEBC、HE、AP,部分车还有APCR,和美国一样主用APHEBC,带一些AP对付打不穿的目标,再带少许APCR来对付更硬的敌人。苏联的76毫米L-11和KT-28炮配弹为APHEBC、HE、HEF、APBC,和上面一样主APHEBC辅APBC,不要妄想HEF能有什么好效果。苏联的76毫米F-34和ZiS-5炮的配弹为APHEBC(MD-5)、HE、HEF、APBC、APHEBC(MD-8)、APCR、HEAT,这已经是非机炮中弹种最多的了,一般我们主APHEBC辅APBC和APCR,当我们出了MD-8时全部替换之前的MD-5。之前的那些但钟已经完全够用了,所以HEAT基本上没有出场的必要,而且还会增加爆弹药架的风险。苏联的57毫米炮的配弹为APHEBC、HE、APHE,部分车还有APCR。APHE虽然穿透更高,但是由于没有风帽被帽在对付远距离目标和斜面装甲时效果就不如APHEBC了,就怎么带弹可以根据个人风格来决定,也可以各带一半灵活使用。如果还有APCR的话可以带少量用于应付打不穿的敌人。苏联的152毫米M-10T炮配弹为AC、HE、APCBC,AC的装药量更大,APCBC拥有更高的穿透,HE能够确保可靠的杀伤,到底怎么弹种还是有玩家的水平和风格来决定。APCBC比AC要沉,因为炸药比金属弹壳的密度要小,因此APCBC初速更慢,弹道弧度更大,更容易跨越障碍物。当然你也可以考虑3种都带,但超过40秒的装填时间让切换弹种也非常麻烦。苏联的85毫米炮的配弹为APHEBC、HE、APHE,部分还有APCR。不同于57毫米炮,85毫米炮的APHEBC和APHE穿透力上差距非常小,因此我们可以完全考虑不出APHE。因此主APHEBC,如果有APCR就带一些用来对付打不穿的敌人。苏联的100毫米炮的配弹为APHE、HE、APHEBC、APCBC,由于APHEBC的穿透比APHE还要高,因此只要一出APHE就被直接淘汰掉。APHEBC和APCBC整体性能非常接近,区别就是APCBC穿透更高但初速更低弹道更弧,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实际情况来选择使用,都带也可以。苏联的152毫米ML-20S炮配弹为APHE、HE、APHEBC,高级的版本还有HEAT。虽然APHE的穿透高于APHEBC,但是在那个斜面装甲泛滥的年代,APHEBC的实战效果要更上一筹,再加上装填时间很长估计没有什么切换弹种的余地,因此只带APHEBC就够了,不过也可根据个人喜好来带一些APHE。如果你对自己使用HE的水平很有信心,一水的HE也是可以的,但只不过这个炮打出来的APHEBC的穿透也并不逊色,其原因是因为KV-2使用的那门炮是标准152长度减半的版本。到了6.7的局就算你有250毫米穿深的HEAT也很难穿透同权重重坦的装甲,而APHEBC同样显得很无力,这种情况下我推荐使用HE和HEAT的组合,HE用来炸底盘等薄弱部位,HEAT虽然不是很够用但是总比APHEBC和HE打在别人脸上的效果要好。苏联的122毫米M-30炮配弹为HE、HEAT,配弹方案同美国105。苏联的122毫米A-19和D-25T/S炮配弹为APHE、HE、APHEBC,部分高级的还有APCBC。APHEBC穿透比APHE还要高这还有悬念吗?因此一水的APHEBC就够了。如果有APCBC的话,全部替换掉APHEBC,这个版本的APCBC弹道方面和APHEBC基本上是一样的,再加上穿深略胜一筹,因此毫无悬念的都带APCBC就行了。
相关推荐:
版本更新日志
战争雷霆官方合作媒体
正在载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is 1 跳弹 战争雷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