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后,儿子天天打游戏,害怕高考手机影响视力,我和他爸干涉,一直乖巧的孩子先后与他爸和我(妈)瞪眼

“赢在起跑线,成为‘别人家的孩子’”:这是造病人的家庭节奏
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联系我求助,说自己的女儿最近莫名其妙地就不想上学了。朋友焦急不已,说自己怎么也想不通,女儿从小乖巧听话,品学兼优,是典型的“赢在起跑线”的孩子,也是万千父母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朋友无助地说:快救救我家的孩子吧。
无独有偶,最近好几家留洋教育机构找到我,说近几年好多被送到国外一流大学读书的中国孩子,在国外大量出现情绪、心理问题,许多甚至被学校“退货”。“刘医生,你给说说看,是不是我们的面试标准有问题,还缺点什么,给提提意见吧,”同样的无奈和困惑。
这让我不自主联想到门诊中遇到的无数个不愿上学的孩子。看着他们,我不紧不慢地说:“还是先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她不想上学吧。”
1. 赢在起跑线,成为“别人家的孩子”,一个容易“造”病人的时代氛围
也许很多朋友最近都看了一部叫《起跑线》的电影。片中的土豪父母,为了让女儿读上理想中的学校,先装贵族,后装穷人。在带给观众一种诙谐的讽刺性幽默的同时,折射出的却是整个时代的焦虑。
对啊,现实的中国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为了买上学区房省吃俭用,以大房换小房的父母。从幼儿园小班就开始刷题,忙着参加各种补习班,比父母还要忙碌的孩童。到了初中就能考出雅思托福,问他理想却一脸茫然的学生。
绝大部分父母都在焦虑,焦虑自己的孩子无法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焦虑孩子一朝松懈会导致以后的步步皆输。学校和老师则整天焦虑学生成绩不好,升学率低,自己的职称评选受影响,学校的招生受到牵连。
本应该是丰富孩子世界观并帮助完善其人格的教育,变成了无数家庭打破阶级壁垒的唯一寄托,也成为许多学校用来招生引资的“王牌技能和工具”。
电影《起跑线》截图
2. 没有人生目标和核心价值的“空心人”
这样的后果,便是培养了大批成绩优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看似博学的“空心”孩子。在他们的眼中,读书成为了一份事业,一个自己生下来就在自动遵循,却又不知为何要遵循的人生轨迹。读书成为了一份让自己活着有价值,感到自己还存在的,甚至可以随时用来比较的东西。
而风光的背后,隐藏的则是一颗空洞的心。这颗心里面装的是家人的,社会的期待,但自己却没有了,他们不知道自己该认同什么,该追求什么。用Bowen代际理论的话讲,这叫做“基本自我”的缺失。有趣的是,往往是在学校里那些处于中游,可上可下的孩子心理状态更好。
“虽然我成绩一直都很好,我也明白读书能为自己带来好的生活,但我还是想不到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只是觉得该去做,”好几位成绩优秀,却拒学的孩子均如是说。
3.“空心人”更容易在遇到挫折时成为“病人”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这样挺好的呀,一生就沿着一条提前规划好的轨道往前走,平稳到老。但请不要忘了,没有谁能100%控制未来的风险。当读书这份“事业”发展得还好时,“空心人”还算四平八稳。但当 这份事业出现危机时,他们便会觉得支撑自己活着的唯一价值没有了,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不以外界世人眼光为转移的“核心自我价值认同”,缺乏一个认同的人生价值目标来支撑他们渡过难关。就像航行漆黑夜中的船舶没有灯塔的指引那样。
“我的过去的一切都很顺利,父母都觉得我这辈子会就这样顺利的发展下去。所以,当我那次大考考砸的时候,所有人都蒙了。我觉得支撑我的东西没了,活着的意义没了。”
“每当想到我以好学生的身份走下去,高中毕业读大学,大学毕业读研究生,然后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的那一刻,我就怕。怕的是除了读书,我还会什么,还对什么真的感兴趣。一想到这里,我就觉得心里好空,像黑洞一样。”
4. 面对残酷的现实,家庭应当成为孩子的“焦虑缓冲地”
读到此处,或许有的朋友会感叹,那现实如此的残酷,孩子不就没有希望了吗?非也!此刻,就是家庭该站出来,在孩子在打怪升级的路上力挺他的时候了。
怎么力挺呢?首先,家庭应当是一个能为孩子缓冲来自社会和学校压力的“缓冲垫”。换句话说,如果社会和学校传递过来的焦虑分值是10分,那么父母和家庭应当起到的作用是把这个分值降低一些,比如降到5-6分,然后再转递给孩子。遗憾的是,现在许多家长非但没有充当一个好的缓冲垫,而且在做一个“焦虑增幅器”。我这位朋友便是如此,为女儿的前途茶饭不思,失眠抑郁,每日情绪烦躁,最后反倒是女儿反过来安慰他。而同时,看到爸爸的这种情况,女儿更加内疚,自责、无助和困惑在心里纠缠,更加难以回归学校。
其次,父母还应当做的一件事情,是帮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核心价值认同,还有人生目标。比如,我的一位朋友,她就非常睿智。她明白在女儿小学阶段,家长协助学校和女儿完成必须的功课是没办法的事,但是她也知道女儿不能没有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所以在学习之余,她非常鼓励女儿去做自己喜爱的事。最后8岁的小姑娘发现弹琴很有意思,并且以邻家的一个擅长弹琴的大姐姐为榜样。她不但在学习之余享受练琴,而且还会不时地去查阅资料,了解音乐和乐器发展史。对她来说,生活的意义不只是学习。
但遗憾的是,并非所有家长都如这位母亲那般睿智。那么什么样的家庭容易成为“焦虑增幅器”呢?
电影《起跑线》截图
5. 对自己不满的家长,容易变成孩子的“猪队友”
家庭治疗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核心家庭情绪系统(Core family emotion system)”,指在一个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喜怒哀乐会以各种方式彼此传染。也就是说,父母的焦虑会变成孩子的焦虑,反过来父母的淡定和游刃有余,也会成为孩子的财富。
研究资料与临床经验都表明:自身易焦虑,对自身的状态不满,以及对伴侣和婚姻现状不满,处理事件容易走极端的父母,更加容易在孩子面临学业和生活应激(Stress)时出现情绪失控,并且把负面的情绪传染给孩子,成为孩子的“猪队友”。
一位妈妈带着她网瘾儿子来找我看病时,说过一段话,至今依然让我印象:我小的时候梦想自己长大后能成为成功人士,结果我失败了。所以,我寄希望于自己可以成为一位成功人士的妻子,结果找了个老公是个窝囊废。后来我只能寄希望于我的儿子成功,我做成功人士的妈妈,没想到一直优秀的儿子现在学也不上了。在她看来,儿子不只是儿子,还是能够帮助自己跟过去的失落告别,实现人生大逆转的最后武器。
难怪她的儿子会说:从小我的周末和节假日都是被我妈排满的,不是在上补习班,就是在去补习班的路上。我读书就是为了妈妈,否则我真想不到读书有什么意义。每次考试前一想到考不好的话我妈的愁眉苦脸的表情,我就特别焦虑,即使我知道考试本身并不难。每当这时,我就根本不想学了。
这位妈妈对生活本身,以及儿子未来的美好前程有期待,其实并没有错。但是,当这种期待超出了孩子本身需要的发展愿景,而同时夹杂了父母由于对自己和婚姻的不满而衍生出的过度期盼时,这就变成了过度沉重的负担。
在心理学上,我们用 “派遣(Delegation)”过重来描述这一现象。就像父母将自己在童年和婚姻中无法实现的心愿,像财产一样派送给孩子。这也是目前一些诸如“赢在子宫内”“赢在射精前”的看似可怕的现象的直接促成因素之一。抱着这样心态,无数家长亲手把孩子本该快乐的童年变成了竞技场,而家庭则成为孩子们竞技归来的“述职场”。
在外要拼搏,在家又无法放松,要小心的向忧心忡忡的家长述职,难怪孩子们谈到上学时会出现无奈、空虚、愤怒、内疚于一身的复杂情绪。“一边是很恐惧,回学校后如果又失败了,我该怎么办?对不起父母。一边呢,我又有些恨他们,而且实在找不到重新回到学校的理由,自己这么拼,除了一个好分数还能带来什么。许多时候想想烦了索性打游戏还轻松一些,实在烦得很的时候就想着索性死掉算了,”这是一个休学了两年的孩子的原话。
6. 对彼此和婚姻不满的父母,也容易成为孩子的“焦虑增幅器”
另外的一些家庭,则是另一番“折腾”。父母之间的,婆媳之间的,翁婿之间的不满直接表现为家人间公开的冲突,或是暗地里的勾心斗角。孩子每日在学校需要应对学业和老师的压力,回到家还需要面对沉闷或是纷乱不堪的家庭。
“我最害怕的就是他变成和他爸爸一样,无用懦弱,所以从小一直对他学习抓得很紧” ,“我不想她长大后像我一样,因为自己不优秀委身于一个窝囊的男人,所以一直对她严要求,”这些话惊人的相似,但却都不约而同的出自厌学的孩子的父母之口。
当社会、学校和老师的焦虑和压力加诸于孩子身上,而家人又无法成为帮助孩子解压的“神队友”时,不堪负荷时孩子本能的反应就是逃避。有的孩子逃到游戏和网络世界里,寻求一丝慰藉、成就感和宁静。有的孩子退无可退,自然会想到结束痛苦不堪的生命。有的孩子又想帮助家人,又不知该怎么帮他们,最后变成抑郁症病人。有的孩子则无心上学,决定留在家中帮助父母,一起面对家庭冲突。
也许你会说:我们的事是我们的事,我们不跟孩子说,对他没有影响啊。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因为天底下真的没有可以做到完全无视父母悲伤,不希望父母能白头到老的孩子。只不过,有的孩子选择让自己跳下火坑,和父母一同纠缠。有的孩子,则会做出看似使人难以理解的行为,比如:用死或者不上学逼着父母离婚。这不是因为他们不想父母幸福一生,而是在经过多年的努力想要撮合父母,发现无用后最后的一步无奈之举。
家长在学校门口彻夜排队,图片来自中原网
7. 成为孩子的“神队友”,别让你的家进入“造病人”模式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所以,外界的社会焦虑和压力我们无法主导,但我们可以主导和改变的是我们的家庭氛围,成为孩子的“神队友”。
是的!我们需要通过以身作则,让孩子切身体会到就算有再大的外在压力,也是可以在好好整理自己情绪的前提下去理性应对的。用自己的行动教会孩子,什么是既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而不是抱着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极端思想帮助孩子应对挑战。
我们需要学会如何“话分两头听,事分两头说”。在学校任课老师面前既保持尊重,又能滤去焦虑,有效地接收到老师想要传递的建议和指令。然后将它们清晰、有效、坚定地传给孩子,做学校和老师焦虑的“减幅器”。
我们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身上有哪些未完成的梦,先学会接纳自己,认可自己。这样,我们在孩子遇到挫败时才能更坦然的接受他们的失败,并给到支持。不要成为孩子最讨厌的那种“自己飞不动,就在窝里下个蛋,孵一只小鸟,让小鸟替他去飞”的那种老鸟,学会为自己的遗憾负责。
我们也需要学会为自己的婚姻和家庭冲突负责,别动不动就把自己对婚姻和成人世界的不满转嫁到孩子身上,别总是在孩子把面前抱怨“我上半辈子就这样了,下半辈子就靠你了”,或者是“千万不要变成像你爸爸/妈妈那样,怎么怎么样。”你自己的婚姻,你自己负责,别让孩子替你买单。
“一切为了孩子”,“赢在起跑线”,“你看别人家的孩子”这些话一直是被中国人放在嘴边的“金句”,它们不仅折射出的是中国整个社会的成就焦虑和生存焦虑,更加折射出的是众多父母对自己,对伴侣,对婚姻的不满。这让无数父母变成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样子,让孩子未来也可能变成被他们自己的孩子讨厌的样子。
所以,做孩子的“神队友”,不是从孩子身上做起,而是从家庭系统做起,别让你的家庭进入“造病人”的节奏。
参考文献:
1.Liang Liu*, Cuilian Liu,Xudong Zhao, Linkinganger trait with somatization in low-grade college students: Moderating rolesof family cohesion and adaptability. ShanghaiArchives of Psychiatry, ):30-40.
2.Liang Liu, Cuilian Liu,Xudong Zhao*, Mappingthe Paths from Styles of Anger Experience and Expression to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The Moderating Roles of Family Cohesion andAdaptabilit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1.
3.刘亮*, 刘翠莲,赵旭东,不同性别低年级大学生的愤怒气质与躯体化:家庭情感反应的调节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758-762.
4. Bowen家庭系统理论之八大概念,台湾。
——END——
作者:刘亮,一名精神科医生。来源于公众号:临床心理Dr刘亮,从医学、心理学和家庭治疗的角度对家庭及亲密关系进行专业的解读,用最通俗的方式传播这些知识。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父爱如山的35部电影,父亲永远是最伟大的超级英雄
Father's Day
父亲,和母亲一样是对我们影响最深远的人物。他是一个是在我们背后默默付出的超人, 他没有母亲般细腻的感情,却能给我们满满的安全感 。
就像电影里的父亲,有的光环耀眼,有的背负着沉重的故事,但无一例外的为自己的孩子遮风挡雨。或许我们的老爸没有电影中如此传奇,但是他给我们的爱一分不减。
这个父亲节,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些银幕上经典的父亲形象。
No.35 一个好爸爸
剧情 / 家庭
张艾嘉 作品
一个黑社会老大为了女儿弃恶从善
李天恩少年时代便喜欢打架,后来成为了江湖老大,他与母亲恩妈互相斗嘴,是他们一贯的相处方式……
No.34 冒牌老爸
剧情 / 喜剧 / 家庭
丹尼斯·杜根 作品
如何对待孩子是判断好男人的标准
索尼今年已经32岁了,可是为人缺乏责任感,因为他由衷想逃避所有成年人应该承担的责任。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的女友云妮决定要离开他。索尼感到很无奈,眼看朋友也都全部成家立业了,自己的女友也离开了自……
No.33 千里走单骑
2005/中国大陆 / 香港 / 日本
张艺谋 作品
语言的囫囵中表达了父子的爱
两对父子,隔膜与疏离,沟通与理解,都在他们人生中上演着。儿子健一病危,却因与父子关系恶劣而拒绝与父亲最后的沟通。父亲高田却为了完成儿子的意愿,从日本赶往云南拍摄李加民唱的傩戏《千里走单骑》……
No.32 我和爸爸
2003/中国大陆
徐静蕾 作品
执拗女儿和离婚后爸爸的爱
小鱼一直跟妈妈生活在一起,直到高中时母亲意外去世,她才第一次见到自己的父亲老于并和他生活在一起。老于是个典型的北京油子,经常夜不归宿,小鱼十分没有安全感,但倔强的她照顾自己的生活……
No.31 给爸爸的信
童年回忆。父子情深令人动容
大陆卧底公安巩伟因工作关系,不能给与重病的妻子更多照顾,也不能为懂事又武艺高强的儿子巩固提供更多关怀,在妻儿急需要他的时候,巩伟因上司的命令,假扮罪犯,和大陆抓获的香港黑道分子小黑一同逃跑……
No.30 非常父女档
剧情 / 喜剧 / 家庭
2013/墨西哥
欧赫尼奥·德尔维斯 作品
110分钟的笑点和10分钟的泪点
瓦伦丁是城中有名的花花公子,在情海中徜徉多年的他自认为练就了一身“万花从中过片叶不沾身”的厉害本事。某一天,一位不速之客的到来将瓦伦丁平静的生活彻底打乱,这位不速之客是一个刚出生还没多久的小婴儿……
No.29 我被爸爸绑架了
剧情 / 家庭
岸善幸 作品
日式温情治愈系,小女孩好棒
一年一度的暑假终于到来了,小学生们欢天喜地,规划着多姿多彩的假期生活。不过女孩小春却有些闷闷不乐,两个月前妈妈和吊儿郎当的窝囊废爸爸大吵一架,夫妻处于分居冷战状态……
No.28 和你在一起
剧情 / 音乐
2002/中国大陆 / 韩国
陈凯歌 作品
现实版的爸爸再爱我一次
普通百姓刘成为让从小拉小提琴的儿子刘小春(唐韵的小提琴技艺有较大提升,带着他从江南来到北京,拜了性格怪异的江老师为师,在学习过程中,刘小春逐渐与江老师成为忘年好友……
No.27 海洋天堂
2010/中国大陆 / 香港
薛晓路 作品
很轻的影片,很重的生活
刚过21岁生日的大福是个孤独症患者,父亲王心诚在妻子去世后一个人将大福养大,如今王心诚身患肝癌自感时日无多,虽然楼下开小卖店的柴姨时常给这对父子无私的帮助,但如何安置大福的未来还是他放不下的牵挂……
No.26 男孩们回来了
剧情 / 家庭
2009/澳大利亚 / 英国
斯科特·希克斯 作品
男孩和男人都需要成长
乔的第二任妻子突患重症,不久便离开了人世,给他留下的除了无限的哀思同时,还有一个年仅五岁的儿子纳提。乔拒绝了妻子母亲的帮助,决定带着纳提独自生活,可是带孩子并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No.25 飓风营救
剧情 / 动作/惊悚
2008/法国 / 美国 / 英国
皮埃尔·莫瑞尔 作品
老特工持械千里救女儿
布赖恩是一名退休的特工,常年的特工生活使其与妻子女儿的关系越来越疏远,17岁的女儿女儿Kim独自出行,然而在巴黎,Kim却遭到了黑帮卖淫团伙的拐卖,为拯救女儿,这名老特工重新出山……
No.24 不能没有你
剧情 / 家庭
戴立忍 作品
一个生活在底层父亲的卑微愿望
台北市中心,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李武雄怀抱着不满10岁的女童,准备跳天桥自杀,这引起了警方和媒体的围追堵截。在电视机前,很多民众关注着事态的发展。面对警方,武雄口中疾呼“社会不公”引起了大家的好奇……
No.23 钢的琴
剧情 / 喜剧
2010/中国大陆
在女儿面前,他也像个酸酸的孩子
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某重工业城市。原钢厂工人陈桂林在下岗后,独自拉起了一支乐队,终日奔波在婚丧嫁娶、店铺开业的营生之中,生活勉强维持。他的妻子小菊离家出走,转投有钱的假药商人怀抱……
No.22 搭错车
1983/香港 / 台湾
虞戡平 作品
一首一样的月光 一首酒干倘卖无
退伍老兵哑叔(孙越)因捡回弃婴致使妻子别他而去,靠拾破烂,哑叔既当爸又做妈含辛茹苦将取名阿美的弃婴养大成人。因为哑叔常在耳边吹奏美妙的乐曲,阿美自小就对音乐有特别的理解……
No.21 大河恋
剧情 / 家庭
罗伯特·雷德福 作品
关于一个家庭的回忆录
两兄弟经常跟父亲一起钓鱼。潺潺河水,静静午后,成了父子间最难忘的时刻。父亲是一个老牧师,常常在镇上布道,大儿子诺曼正是继承了父亲的事业——他擅长讲课,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传道授业……
No.20 那山那人那狗
剧情 / 家庭
1999/中国大陆
霍建起 作品
能背得动父亲了,说明长大了
儿子高考落榜不得已回到大山中的家后,做了大半辈子山村邮递员的父亲提前退休,安排儿子接下自己的工作。儿子上班第一天,父亲千叮咛万嘱咐后仍不放心,带上长年在其左右的忠实老狗决定陪儿子再走一趟送信之旅……
No.19 如父如子
剧情 / 家庭
是枝裕和 作品
这是一个学会做父亲的过程
普通上班族野野宫良多和妻子野野宫绿结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两人共同养育着聪明乖巧的儿子野野宫庆多,生活宁静中处处透露着幸福。令本以为平静生活将一直持续的三人没有想到的是……
No.18 克莱默夫妇
剧情 / 家庭
罗伯特·本顿 作品
父子情很感人,法庭戏很煽情
克莱默夫妇像普通的美国夫妇一样,克莱默先生在外工作挣钱,克莱默夫人则在家照料照料6岁的儿子比利。由于克莱默先生忙于工作忽略了家庭,克莱默夫人某天愤然出走,留下了父子两。克莱默先生现在一方面要忙于工作,一方面又要照顾比利
No.17 流星语
剧情 / 喜剧
张之亮 作品
萌娃加萌爹的美好的组合
少君产下儿子明仔后被丈夫抛弃,为了不让明仔跟着自己过苦日子,她把明仔遗弃在了一艘豪华游船上,期望好心有钱的人士捡去,但自己从此落下心病。证券经纪人李兆荣见到明仔时虽已是因金融风暴而破产的穷光蛋……
No.16 阿郎的故事
杜琪峰 作品
放荡不羁的浪子变成久经沧桑的父亲
阿郎年轻时作为出色的赛车手很是放荡不羁,却不妨碍富家女波波对其一往情深,波波不顾家人反对同他结婚并怀下身孕后,发 现阿郎背着她还有其它女人,愤然离去。波波临盆之际,阿郎参加非法赛车撞死警察入狱……
No.15 天伦之旅
剧情 / 家庭
柯克·琼斯 作品
还有比德尼罗更帅更可爱的老爹吗
年迈的弗兰克曾是给电线涂保护层的工人,他的工作保护了电线不受外界的侵蚀。对于自己的四个孩子,弗兰克同样是百般呵护,可是在妻子去世的8个月时间里,他发觉自己和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No.14 内布拉斯加
剧情 / 喜剧 / 家庭
亚历山大·佩恩 作品
最好的刻画成年父子关系的电影
老头子Woody收到一份广告,上面说他中了一百万大奖,对此他深信不疑,更决定从蒙大拿的比灵斯市步行到内布拉斯加的林肯市去领奖。他的妻子和两个儿子多次劝阻未果,最终小儿子决定开车载着他到林肯去领奖……
No.13 回归
剧情 / 家庭
2003/俄罗斯
安德烈·萨金塞夫 作品
通过唯美诗意的镜头 展现了父子情
消失了12个年头之后,父亲重新回到家中,而两个儿子——安德列和伊万已经长大。他们虽时时刻刻思念父亲,然真正相会时却产生了隔膜感……
No.12 因父之名
剧情 / 传记
1993/爱尔兰 / 英国 / 美国
吉姆·谢里丹 作品
经典的电影!伟大的父爱!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盖瑞生活于当年战火纷飞的北爱尔兰,那时北爱共和军正致力于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年轻的盖瑞整日无所事事,偷鸡摸狗,无意间得罪了北爱共和军。 无奈之下,其父只能送他到英国闯天下……
No.11 伴你高飞
剧情/家庭/冒险
卡罗尔·巴拉德 作品
典型的美式温情片,自然的和谐之美
13岁的艾米失去了母亲,只好被送到父亲身边。艾米一日发现一窝被遗弃的大雁蛋,她小心将它们捧回家里,并成功孵出一窝小雁,但是出于政府野雁不可以家养的规定,艾米必须要令这些小雁放归自然……
No.10 我的父亲,我的儿子
剧情 / 家庭
2005/土耳其
查恩·厄尔马克 作品
你的身后永远有一个张开双臂的爸爸
无政府主义记者Sadik在一次军事政变当天,因为无法把临盆妻子及时送去医院而导致妻子失血过多去世。儿子刚出生他就被送进了监狱受尽了折磨。出狱后为了儿子他带着一个秘密回到了早已断绝关系的父母家……
No.9 我是山姆
剧情 / 家庭
杰茜·尼尔森 作品
爱的力量不应该受世俗的衡量
在星巴克工作的山姆,虽已成人,但智力水平只有7岁。一次偶然,他收留了一个流浪女。该女子帮山姆生下了一个女儿后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给女儿取名叫露西,因为他最喜欢甲壳虫乐队的《天空中戴钻石的露西》……
No.8 7号房的礼物
剧情 / 喜剧 / 家庭
李焕庆 作品
小姑娘和爸爸都萌爆了!!
1997年,只有6岁儿童智商的智障男子李龙久和可爱的女儿艺胜相依为命,生活虽然简单清贫,却充满幸福。某天,执着为女儿买美少女战士书包的龙久意外卷入一起幼童诱拐奸杀案,而死者竟是警察局长的女儿……
剧情 / 家庭 / 奇幻
蒂姆·波顿 作品
父与子的温情告白
爱德华生性热爱自由,成年后他离开家乡,踏上了环游世界的旅程。一路上爱德华遇见了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角色,经历了无数精彩绝伦的的冒险,而他日后最大的兴趣,就是向他人喋喋不休的重复讲述他的这一段奇幻旅程……
No.6 饮食男女
剧情 / 家庭
1994/台湾 / 美国
朗雄的父亲三部曲之一
台湾中国菜硕果仅存的大师老朱退休后,渐尝老年生活的诸多尴尬:每周日费心做出的一桌丰盛菜肴,并无将三个女儿齐齐拉到饭桌的吸引力,已经长大成人的她们,心里藏了许多比陪父亲吃饭更重要的事……
No.5 摔跤吧!爸爸
剧情 / 家庭 / 传记
涅提·蒂瓦里 作品
用体育竞技片来拍父女情节剧
马哈维亚曾经是一名前途无量的摔跤运动员,在放弃了职业生涯后,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能够替国家赢得金牌。马哈维亚将这份希望寄托在了尚未出生的儿子身上,哪知道妻子接连给他生了两个女儿……
No.4 当幸福来敲门
剧情 / 家庭 / 传记
加布里埃莱·穆奇诺 作品
平淡苦涩中努力亦是幸福的滋味
克里斯o加纳用尽全部积蓄买下了高科技治疗仪,到处向医院推销,可是价格高昂,接受的人不多。就算他多努力都无法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给妻儿,妻子最终选择离开家。从此他带着儿子克里斯托夫相依为命……
No.3 星际穿越
剧情 / 家庭 / 冒险
2014/美国 / 英国 / 加拿大
克里斯托弗·诺兰 作品
近未来的地球黄沙遍野,小麦、秋葵等基础农作物相继因枯萎病灭绝,人类不再像从前那样仰望星空,放纵想象力和灵感的迸发,而是每日在沙尘暴的肆虐下倒数着所剩不多的光景……
No.2 教父三部曲
剧情 / 犯罪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作品
三部曲,大爱呀尤其第一部注定是要活到老看到老的节奏
40年代的美国,“教父”维托o唐o柯里昂是黑手党柯里昂家族的首领,带领家族从事非法的勾当,但同时他也是许多弱小平民的保护神,深得人们爱戴……
No.1 美丽人生
剧情 /爱情 / 战争
1997/意大利
罗伯托·贝尼尼 作品
一个谎言却让人看起来那么美丽动人
犹太青年圭多邂逅美丽的女教师多拉,他彬彬有礼的向多拉鞠躬:“早安!公主!”。历经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周折后,天遂人愿,两人幸福美满的生活在一起……
最后,祝愿天下所有爸爸,节日快乐!
声明:文中部分素材来源于豆瓣电影/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我儿子今年 15 岁,不去学校已 1 月有余,我到底该如何帮助他? - 知乎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054,079分享邀请回答5.4K31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3K39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文/学堂君各地中考陆续放榜,考试催生牛娃,各地学霸们开始露面,连宝岛台湾也不例外。云林有一个自“鸡”的学霸吴旭莲,国中(相当于初中)会考拿下“测验题全对、作文满分级”。比他的分数更让人震惊的其实是他的生活:不开电视、不上网、没有手机,晚上11点前入睡。自动屏蔽3c产品,在家时间全是阅读。国中三年上课没晃神过,也没打过瞌睡,聪明还勤奋。就这么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引起了两方激烈的讨论。我很倾佩吴旭莲,这样的年纪居然如此自律把妈妈辈的我们都比得无地自容。但如果这是我的孩子,我绝不允许他变得那么“可怕”。他可怕的是生活在科技高速发达的时代,把手机、电脑看作扰其心智的洪水猛兽&&这样的家长太可怕了,竟然允许孩子脱离渗透到了生活的电子产品。
孩子在“沉迷”?那你一定没与时俱进1《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有句台词:千万、千万、千万别让孩子,靠近你的电视,最好是别购买、安装这最最愚蠢的东西。我不赞同这句经典电影的台词,暑期是最容易把孩子变成“沙发土豆”,沉溺游戏的宅儿童。因此家长一声禁令,3c产品一律封锁,可孩子拿着pad、电脑或者手机就真的都在“沦陷”吗?从前我也是这么想的,自己小时候就这样,看不厌的《猫和老鼠》、《葫芦娃》&&常常就是一心二用,边开着电视边做着功课,爸妈都是懒得管。长大了才意识到多么差的学习习惯,自己做了妈一定不能这样教孩子,孩子和电视在家庭中只能择其一。理想总是丰满的,现实呢?孩子玩玩具都是5分钟热度,一旦坐在电视前就可以安静地不说话,目不转睛,屁股都不挪一下。每每我下班回家推开门,看到这样的场景,就火冒三丈,勒令关掉。为此我很迁怒于孩子的外公外婆,因为上班的缘故,白天都由外公外婆照顾。为了让她不缠着大人竟然养成了这习惯。
其实我也很好奇,他天天到底看了什么。有一天晚上我饶有兴致地陪他一起打开了电视,看到了挺有意思的一幕:妈妈在教图图整理鞋柜,“穿鞋穿两只,两只一样的鞋叫一双鞋”,“鞋子是要一模一样的两只,就是一双鞋这样收纳。”这完全是生活中的逻辑和培养孩子动手的教育片呀。看到这段时,孩子就突然蹦出一句“双数、单数,孤孤单单没找到好朋友的是单数;成双成对的叫双数。”我诧异地看着他,原来孩子把动画片里看到的和前两天外面上课学习到的融入了一起。从此,我对孩子看电视也没有很执拗地反对了,反而我会帮他挑选动画片,和他一起看。我们两人最爱的是一档英国的儿童节目,我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边看边唱,激动时甚至还会“群魔乱舞”般疯跳,就是那么随便和愉快的心情下,他就飞快地学习了20几首英语童谣,掌握了100多个英语单词和一些简单的句子表达。电子产品不是十恶不赦吞噬孩子童年的恶魔,但的确也需要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我知道孩子可以从各个渠道,学校或者游乐场接触到有个叫喜羊羊的卡通,甚至我们去某个餐厅时,那里书架上也会放上几本喜羊羊的书,我不会鼓励孩子去看,我随手翻阅,那些读不通畅的文字和打架、以强邻弱的场面也实在没什么营养。但我也不会阻止孩子去接触,我会陪她一起读,放大“善良”的一面,也会揪出里面的反面教材,告诫孩子这样不可以。除了电视,平板电脑也是,我会给孩子挑选益智的游戏、互动学习的app,并且规定他使用的时间,如果不遵守我的规则,那明天也没得玩了。孩子非常配合,每次到时间,不管我们玩得多high,他会乖乖关掉,愉快地说:“我们明天再继续”。
你以为孩子在沉溺其实他们在善用2如果说小孩子的行为大人可以把控,但孩子大了实在难以约束了,电子产品真的就是在“毒害”大孩子心智吗?我有个朋友的儿子,当时在读高二,看着他经常拿着手机,拍东拍西的,自己还动手剪辑放在网上和大家分享。我第一反应,快高三了呀,怎么还在弄这些,想不到孩子后来竟然考上了纽约大学电影学院(著名的大导演李安也毕业于此),敲开纽大大门的,就是他自己拍摄自己剪辑的作品。玩手机也不一定是玩物丧志,电子产品在作为在校学生的学习工具对开阔思路、发挥创意有很大的帮助。在北上广等地的部分学校也纷纷引进了ipad。拿北京史家小学为例,学生们用ipad上品德和社会课,学生们按老师布置的不同主题,以小组形式搜集资料做成幻灯片在ipad上播放。大家讨论热烈,课堂气氛也很活跃。其实,大家不觉得家长对3c产品的态度和对糖果、早恋等的态度惊人相似吗?既然无法回避,阻止孩子接触就如同在这些问题上罩上一层朦胧的纱,看得见却摸不着。妖魔化会导致孩子越好奇,越会背着父母,想尽方法去触及,这样的结果反而让父母的教育失控。
如果孩子无法自拔那一定是你的问题3我家孩子的同班同学里二胎不在少数,一次,我和其中一个二胎妈妈聊天,她叹气担忧明年参加高考的大女儿。因为精力都扑在了年幼的小宝身上,每每等小女儿睡了,她去大女儿房里看看她都是捧着个手机,一逮一个准,强行没收吧,从前乖巧的女儿如同发疯一般对着妈妈又是抓又是啃。说到这儿,她给我看了满是乌青的手臂。我惊呆了,问她:“那老大拿着手机在干吗?”她的回答三个字,令我出乎意料“不知道”!妈妈居然不知道女儿是沉迷还是利用手机在学习,就先勃然大怒。这明显不是手机的错,归根结底,还是长期以来父母和孩子缺乏足够的沟通。不知道她在大女儿童年时有没有教会她足够的“玩”的能力,玩也是种能力吗?对孩子来说,能够独立玩耍的确是一个家长忽视的大问题。在小宝宝时期,就应该给他丰富的生活,鼓励去把一种玩具完成多种花样来,带他参加体育活动,培养他的兴趣,让他自我探索,并让他在每获取一点点进步时。对孩子而言,相比玩电子产品,读书无疑是枯燥的,更别说高二需要面对文理的选择,和思考未来的方向,在巨大的压力下,从小不会“玩”的孩子,又缺少父母的关心,只能寄情于手机、ipad舒压了。如果发生了如此激烈的冲突,我想父母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好好谈一谈,弄清孩子手机的用途,达成共识,制定并接受使用规则,给予孩子自觉所产生的约束,才可以长治久安。
家庭教育才是孩子成长的基石4这些所谓的“毒害”,背后其实是父母的放纵或是禁锢。有人说读书唯有破釜沉舟的决心,心无旁骛才能读出个名堂。那些要破釜沉舟的爸妈们,切掉孩子接触电子产品任何的可能性,他的心思就能完全沉淀下来,专心读书吗?未必,看着教材5分钟就能入睡的成人不也大有人在吗?读不读得好书,根本不在于电子产品,而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我的同学最近在群里发牢骚了,孩子提早放假了,不靠谱的爸爸天天在家打游戏,孩子搬个凳子坐在爸爸身边一起看,这两天居然还问他爸爸:“要怎么买人?”在这样的环境下,怎么还能要求孩子你多读书,多学习。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多么重要,家里社区有个环境很不错图书馆,阅览室的一隅放满了儿童书籍,从1、2岁的启蒙绘本,到小学生都会爱上的文学书。很多时候都是家长选择一本自己的读物,小不点也从儿童区拿本钟爱的书,一大一小并排坐着一起看,家长偶尔会和孩子讲解,气氛相当好。
放弃焦虑父母可以这样做5电视的内容丰富生动,集声、光、影一体,满足孩子全感官的需求。游戏则设置了环节、闯关,并有相应的鼓励,让孩子获得成就感从而上瘾,这就是为什么孩子喜欢电子产品的原因。做家长的与其回避,不如放下焦虑,这样做:1、控制使用时间并制定规则美国儿科学会建议,2岁以下的孩子绝对不允许看电视。对视力不好外,过于具象化的东西会破坏孩子的想象力,但这样明显是不符合现实的,那父母可以把看一会儿电视作为给小宝宝的奖励。稍微大些孩子每日看电视的时间不应超过1到2个小时。如果孩子一下子做不到,可以循序渐进地减少使用时间。并且父母必须制定规则,奖罚分明,比如超出时间,那第二天就禁止使用;如果孩子一直遵守规则,那么父母可以完成他一个合理的心愿。2、父母引导并参与其中父母应该提供孩子指导,为孩子选择或一同挑选益智的游戏、学习的软件、健康的少儿节目。父母大可以参与到孩子娱乐的过程中来,有利于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而且还能避免一些电视节目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父母参与的过程,便于及时纠正孩子错误的想法和行为,帮他树立正确的三观。3、增加阅读时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孩子会终身受益,怎么样吸引孩子去读书呢?除了选择适龄的书籍,亲子共读以外,可以在屋子里设置阅读角,简单布置一下,孩子也会乐在其中的。
4、增加兴趣活动窝在家里,对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没有好处。特别是假期里,孩子有大把的时间。如果孩子还没有能力自我规划,那父母应该为他多考虑一些,比如让孩子参加体育运动,球类、游泳等等。兴趣班也是不错的选择,绘画、舞蹈、棋类、手工等等。孩子的兴趣多了,可以玩的东西多了,那电子产品对他的吸引力自然降低了。5、高质量的陪伴别让孩子做个拥有父母但内心孤独的人。电子产品逐渐变成电子保姆,但始终代替不了父母的陪伴,平时父母忙于工作,下班后或者休息日可以多和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日常,帮助他从平时生活中获得成就感。6、父母以身作则父母的行为会影响到孩子,这毫无疑问,要想孩子戒掉电子产品瘾,父母也要减少使用。如果工作原因或者有急事,必须用到电子产品,那也和孩子解释清楚。说到底,还是那句话,要孩子发展孩子自发的自觉,而不是大人的“我感觉”,能管住一时管不住一世,教孩子自觉远比抑制要更有用。读书不是佛学修行,四大皆空,六根清净,再说,如今的佛门也讲究利用网络来传播。凡事都有两面性,不要把亦正亦负的事物走成两个极端。植物都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孩子也有这潜在的能力,知道自己什么状况能专心,什么状况不能专心,每个人所需要的读书环境都不相同,只有适合或不适合,别给孩子随意贴上不务正业的标签。文章来源于择学堂(zexuetang_com)!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x4E00;&#x952E;&#x5B89;&#x88C5;&#x5B98;&#x65B9;&#x5BA2;&#x6237;&#x7AEF;
&#x91CD;&#x5927;&#x4E8B;&#x4EF6;&#x53CA;&#x65F6;&#x63A8;&#x9001; &#x9605;&#x8BFB;&#x66F4;&#x6D41;&#x7545;
http://dingyue.nosdn.127.net/yVDzdWF4skxyUlI5uQ1uSRU&#x3D;XGk5mxTgBjJKnoGlQgMo32.jpg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因为害怕结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