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最远射程会先打近点还是远点

收藏的论坛
新手必看!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
  前言:  相信喜欢《》的大部分玩家都十分喜欢狙击手职业,毕竟追求一枪致命的快感和观赏性是男人的本性!最近官方推出的M200萌系迷彩更是吸引了不少妹子玩家。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狙击手呢?笔者作为一名COD系列老玩家,对CODOL的狙击手有独特的理解。顺带一提,此文章主要针对爆破模式。&  一.枪法和外设  不得不说,好的枪法跟一个好的鼠标多少是有点关系的。是的,首先你要有一个精度不差的鼠标。大家比较熟悉的赛睿,罗技,雷蛇,ZOWIE等都是口碑比较好的厂家,他们的产品性能都很强大,当然强大的性能还是需要看玩家自己的适应能力,毕竟每个人的手都不一样。  拥有了一个性能不错的鼠标,那么去适应一个良好的DPI和游戏灵敏度是你接下来要做的。皇族战队狙击手mEmOry比较高的DPI和灵敏度保证机动性的同时不缺精准度,当然也不要太高,一般1080P的分辨率来说2000以下就完全足够了。而另一个风格的卡点型狙击ZERO的Xyan,较低的DPI和灵敏度保证他狙击的命中率。所以还是要靠玩家的适应能力,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顺便把笔者的数据给大家参考一下。  Dpi:300  游戏灵敏度4  系统鼠标速度12/6&  二.技能与配件   这是笔者的标准背包,不管打比赛和平时打爆破都是这一套。  技能1:平时打爆破的玩家还是推荐带个杀敌无痕,毕竟忍者还是比较烦的。  技能2:相信大家都是快瞄了,谁不喜欢开镜快呢?马拉松冲点比较快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你打狙击选择了侦查,那么请无视本攻略..  技能3:笔者眼神不太好,神射手一直是首选,而且神射手能显示烟雾和某些掩体后面的红名。当然如果你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超神的意识那么追猎者将大大提高你的机动性。  配件:  一直不知道能切换4倍和8倍的镜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船尾弹是必带的,笔者喜欢最快速度开镜选择快瞄握把,当然也可以考虑装个弹道辅助瞄镜,抖动较小,其他的还是不要考虑了。&  三.地图理解和意识  一个好的狙击手要对地图熟悉透彻,做到以最安全的方式去击杀敌人,永远不要整个身体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野内,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然而对地图深刻的理解不是一时半会看篇攻略就能做到的,靠的是玩家通过实战累计丰富的经验,大家可以多看看一些比赛视频去学习。笔者有时间也会整理一些地图的实用狙击位供大家参考。&  四.善于沟通和报点  很多人对狙击手理解唯一的作用就是杀人,其实不然,狙击手良好的视野特性只要擅于沟通报点对于己方有巨大的优势。举个例子,下面是地图农场在防守方开局的一个狙击点  如图所示,在没有烟雾弹的情况下,良好的视野能看清楚木桥和河道去B包点的任何一个敌人,就算没打死人也可以按V开启QT或者打字提醒队友对方的去向从而获得战术优势!同样的方式适用于进攻方。  以上例子看似简单,但其实团队游戏最重要的还是沟通与配合,这一点在高水平的比赛中能体现出来,除非你是一位能1打6的选手。&  五.镜内修正(甩枪)  CODOL是一款节奏非常快的游戏,轻装上阵,马拉松等技能让人物拥有非常高的机动性,所以狙击手通常只有一枪的机会。那么这里我们先不考虑瞬狙的打发,大家更要学习的,就是如何更快的击杀出现在瞄准镜内的敌人。我们看到高手的视频里,通常只要瞄准镜内看到人,命中率是非常高的,而且镜内修正的时间几乎看不到。正是因为高手镜内修正的时间太短,所以最后击杀回放里经常看到明明敌人不在准心中间,却打死人的情况。  要提高镜内修正的速度和准度,首先笔者不推荐按住右键开镜的方式,这种方式玩冲锋枪和突击步枪可能有更高的机动性,但是打狙击的话只会影响你镜内修正的准度。  新手练习的正确动作是:以最快的速度把准心移动至敌人身上,开完一枪马上按右键收镜。平时可以去打打高级训练,也可以去打团队竞技去练习,不断的练习直到你能做到比较高的命中率,以下视频是笔者一场团队竞技的第一视角,大家可以学习参考。&  六.极限玩法  冲锋狙是一种精神!《使命召唤》系列从6代到现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大批冲锋狙爱好者,这种玩法虽然充满争议但是其极高的观赏性和挑战性吸引了一大批粉丝,笔者就是其中之一。但实际上这种玩法在CODOL里已经仅存无几了,首先是因为狙击跑得太慢了,其次是对玩家个人能力要求太高,在爆炸物满天飞的战场上扛着一把笨重的狙击满街跑简直就是活靶子。此玩法无非就是练好超高准度的瞬狙技术,对中心感有较高要求,这需要不断的死亡去尝试和练习,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没有途径,0杀20死都是经常有的事。另外这不是爆破模式的玩法,只推荐大家去打战术团队竞技。有兴趣的玩家可以去看看oNLYoNE的视频,能学到很多。  最后祝各位有心看完此文章的玩家都能成为狙击高手!
近期游戏热闻中国狙击手能打多远_百度知道
中国狙击手能打多远
都知道吧,英美的狙击水平根本不用说,有目共睹的,比如前几年世界纪录2475米但用的是l115a3也有很多美军越战和二战期间基本M40就能打1200以上!。下面是关键问题
都知道L115A3有效1500以外是要靠修正的,战场上风速风向目标随时移动变换的。而且人类的眼睛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涉及多方面的原因。国外在狙击步枪和对狙击子弹的开发上向来比较重视。也包括狙击理论和系统等等方面的研究也比我国要早。在这些方面我们的确需要也正在向国外学习。但问题是,长久以来我国都并未就狙击进行过相关的理论研究。或者说有,但仅限于内部,作为军事爱好者的我们并没有办法知道。还有就是对狙击枪和子弹的研究也不如国外那么重视。就像88狙一直被军队士兵所诟病那样。我国也无自研的专用狙击子弹。就各方面的原因来看,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军事战争理论不一样。以前在我国,狙击手仅仅处于比较鸡肋的地步。主要是协同地面部队作战。其作用很像美军作战班中的“精确射手”,还不能称之为狙击手。当然,现代狙击手标准都是国外制定的。对于西方国家来讲,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的确比较落后。但这不是人得问题,而是不同的军事理论,体制所决定。单单就狙击手的素质来讲,我国并不落后于国外,在某些方面甚至还具有优势。我想,只要之后的装备,理论跟上了。那追上或是超越外军并不难。举个例子吧,同为中华同胞的台军狙击手,在这次的国际狙击手大赛上就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
采纳率:34%
来自团队:
怎么又是以美军理念判断我军理念的,好像只要我军和美军不同就是我军的错误,狙击这个问题都纠正过很多次了……首先,1800以上的目标几乎不可能百发百中,蒙的很多,2000以上基本靠运气了。M24/M40的最远狙击也就,不会再多了其次,理念不同导致对狙击手的概念不同,我军的概念和俄军类似,认为狙击手是班组火力的延伸,800米足够,只不过我军狙击枪并未装备到班、排(奇怪,难道认为会导致班组火力不足……)。而美英认为只有专业训练之后的狙击手才是。二者优略目前没有定论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军目前的理念虽然落后,但也无大错(就是太小心谨慎了,在优越没有评判之前不敢尝试)。为什么这么说呢?精准射手(也就是800m以下狙击手)的地位目前是不可代替的,而高精度、远距离狙击用处目前并不大(反正没有多少体现)。SVD俄军最老的轻兵器之一了,同时代的AK47早就退役了,可SVD依旧服役,可见俄军对理念深信不疑。反观美军,最开始嘲笑SVD和SVD射手,当然R700系列确实优秀也是事实,可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发现,仅用R700(M24\M40)是不足够的,于是又不得不改进M14来充数,由于嘲笑过SVD射手,所以只能改名为精准射手。可见精准射手对一支部队来说是不可缺少的,而我军发展也是正确的我军目前不太感兴趣,5.8和7.62手拉都出来了,军队还是爱理不理。三年一剑,我军好不容易取得了国际狙击手大赛的好成绩,军队依旧爱理不理,原因就是我军认为没有必要。现在美英军队特别喜欢高精度远距离的狙击,为什么呢?原因就是“道德”负担重,怕平民伤亡,所以依赖狙击,而且就是现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用合适。要是我军与美军对战,这玩意就没有什么用了步兵的作战半径最大就是800米了,再远就交给火炮和装甲部队就ok,1000m以上,火炮才是王道。直接炸死就好了。M200狙击枪比M40可牛多了,距离更远,精度更高,可美军也不照样没采用。
不会给你看到的
沉默 不代表我们没有实力朝鲜那时
最牛的狙击手还是中国的
当时人家用的可是一般步枪
你这问题很复杂,跟我一直在研究如何用冷兵器格挡子弹以及改变弹道一样难以解。
央视曝光过得知道有何翔美800M以上可以爆头 这是绝对有的 而真正牛的不可能让你知道 肯定有可以达到你所说的那种水平的人 而且不会很少 真正的国之利器是不会轻易视人的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中国狙击手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狙击手教科书:狙击手是怎样炼成的 - 干货必读 - 优派YOPAI.COM
o 1年前发布
在现代战场上活跃着这样一类特殊职业,他们接受过专业科学的训练,并担负着侦查、监视、警戒、摧毁、暗杀等多种特殊任务于一身。他们是迷雾里的猎手,战场上的人头狗,敌军的眼中钉,人送绰号“狙击手”。真正现代意义的“狙击手”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时德军挑选有猎户和护林员背景的士兵组成自由行动的狙击队,对东西两线的英法军队和俄军造成了重大杀伤。为此,在战争末期,英军专门成立了狙击手学校以培养反狙击手人才成为后起之秀。所以《红警2》里英国的特殊兵种设定为狙击手。所有游戏里敌人的狙击手都是最烦人的,所有影视剧里狙击手都是举足轻重的角色。过去只有“神枪手”或“神射手”之类而没有“狙击手”原因有很多种,比如没有一种专门从事远距击杀的高精度武器,没有一种传授弹道学和狙击技术的科学训练。而“狙”字在中文中的解释译为窥伺、刺杀、诡诈,综上所述,早期这种放黑枪的职业不管是在奉行君子之道的中国,还是在骑士精神的欧洲都不受待见。即便是二战期间战略战术眼光都很超前的德国,在战争初期也从不重视狙击战术,直到在东线被苏联的狙击手打蒙B后,才匆匆重新组建狙击学校,研究狙击战术和狙击步枪。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电影《兵临城下》中的主人公“瓦西里·扎伊采夫”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现实中的“瓦西里”因在1942年斯大林格勒战役中,于11月10日至12月17日之间共击毙了225名德意志国防军和其他轴心国的士兵与军官而一战成名(当然这里面有多少水分就不知道了)。但是卫国战争期间,杀敌数量多余瓦西里的还有很多,而只有瓦西里出名了,其中一个原因是“瓦西里”在战争中培养了大批的狙击人才。据估计,“瓦西里”培养的狙击手,一共造成超过三千个轴心国官兵的惨重死伤。战后,“瓦西里”也被提升为陆军少将。狙击手无疑是战场上的超级战士,他们除了接受过正规部队的训练,被选拔的准狙击手们还要接受更严酷的狙击训练,淘汰率超过百分之五十。首先,狙击枪的矫准与其它武器不同。校枪时,先在100米距离开始矫准,经过反复测算后记录下距离、速度、子弹落差和飞行时间,然后退后50米再进行一次测算,这样每次退后50米直到推至1000米甚至更远后,所记录下的所有数据就可以制成一张弹道表,狙击手们通常会把制作好的弹道表贴在枪托上或是装进地图包固定在手臂内侧方便查看,这样一来,在战斗时就不需要重新测算,可以根据目标距离,按照之前绘制好的数据直接做出调整。但是这样就能保证狙击枪射的准了吗?肯定还不能~这些数据只是理论上的。因为校枪的过程中,枪管经过多次射击后是热的,高温下的枪管会膨胀、松动、变形。所以矫枪时枪管是热的,而在战场上的第一枪,枪管却是冷的,这就是所谓的“冷枪管射击”,狙击手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并了解自己的步枪,才能出其不意的拿到一血(5000发的练习才能换来战场上有效的一枪)。虽然冷热枪管的差别只是一丁点,但是放大到远距离后也是会受到严重影响的。军队狙击手不能保证在1000米外冷膛(首发)击发命中人的头部。这不是说没有过这种事,但只是巧合,现有的7.62毫米狙击步枪不能确保这样的效能。.308口径(7.62mm奶头弹)的弹头在飞行了约800米以后速度就会降到亚音速,而1000米外人的头部宽度约合1 MOA。野战条件下对1000米外目标的狙击达不到0.5 MOA的精度。尽管有人声称能够做到,但只有极少人能保持这个成绩,而且其中几乎没有军人。早前我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里就提到过各种影响射击精度的主要因素,那些还都只是主要因素中的主要因素,而且我还没提温度、空气湿度、横风等气像环境这些外部条件,就算枪是最好的,弹是最一致的,射手水平和经验也是极高的,但射击距离越远,对气像环境的准确把握就越难,在扣下扳机、弹头离开枪口到预定目标的这几百米、一千米路程上,影响弹头偏离目标的可能性太多了。除非是人造的环境稳定的1000米距离,在野外条件下,有时能达到0.5 MOA的精度不奇怪,但一直能保持0.5 MOA的水平就困难了。在《差之毫厘失之千里》里我就已经说过,“能打中”和“保证打中”是两个概念。1/2的命中率是能打中,1/10000的命中率也是能打中。而保证命中,就算没百分百,至少也应该有99%。所以虽然偶然有用7.62mm狙击步枪创下超过1000米的命中记录,但这是没有重复性和再现性的个别事件,同样的条件同样的射手再打,未必能再次打中。如果把这个射手拉到比赛场上跟一大堆射击高手较劲,他也未必能拿第一名。战场上的狙击手一般会射击目标的躯干部位,而不是象训练中要求的那样对400米以内的目标瞄准头部,这是因为对付战场上飘忽不定的目标时瞄准躯干更适合。我并不反对射击头部,只是认为狙击手应该练习在一瞬间做出最佳判断。虽然狙击手的口号是ONE SHOT ONE KILL,而且这样的实例也不少,但实际执法机构的狙击手在面对人质危机、自杀式袭击这类恐怖事件时才对一枪一命有真正的需求,不只是要一枪一命,更是要一枪就立即停止对方的活动能力(参见停止作用一文)。但对于军队的狙击手来说,除了斩首行动外,大多数任务中都不需要一枪一命。我在04年时翻译的俄国特种兵的访谈录里面就提到,被访人安德烈在担任狙击手期间,经常得不到狙击弹,但在实际任务中并不需要每一枪都要打死一个人,只要随便打中目标前胸什么位置就行了,即使没有当场死亡也不紧,这样就已经能够让目标退出战斗,更理想的情形下甚至可以迫使敌方分出人来照顾伤员。即使美国陆军狙击手所装备的M24 SWS及配套的M118狙击弹可以在比SVD更远的距离上命中头部大小的目标,但战场上的环境比警察执法环境要复杂得多,战机稍纵即逝,与其花时间来慢慢瞄准致命部位,不如快一点射击面积更大更容易打中的胸部,然后好转移目标或转移阵地,继续做该做的事情。电影电视里经常出现的爆头镜头,纯粹是出于观赏性。不过事实上很多军用狙击步枪和警用狙击步枪的性能是共通的,例如M24 SWS也能满足警察用途,因为警察狙击行动大多在100米以内,而能够在1000米以内打中前胸的武器,通常也能在100米以内打中Fatal T(致命T区)。纽约警察的M24罗刹国也意识到只有600米打中胸口的枪,没有100米打中脑干的枪是不行的,所以后来也搞了比SVD更准确的SV-98。没有哪种狙击步枪能达到1/4 MOA的精度。即便有,也只能用精心制作的手装弹,而且要小心翼翼地供奉起来。这一条的意思是,某些比赛场上或者出现精度超高的狙击步枪,然而,这样的枪也相当娇贵,不能像军用狙击枪那样经得起折腾。如果抱着一条有1/4 MOA水平的步枪爬山涉水后,1/4 MOA恐怕也会变成1 MOA,甚至可能更糟,因为这样的金贵玩意儿不像只有1 MOA的军用狙击步枪那么耐操。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又坚固又有1/4 MOA的东西总会出现的。现有的.50口径(12.7mm)狙击步枪并不能可靠的击中2000码(约1800米)以外的人体。这个口径的狙击步枪主要用于摧毁装备和坚固目标,而且现有的武器和弹药并不能保证时时可靠。那个在阿富汗创出2430米(2657码)的命中纪录的加拿大狙击手多少有些碰运气的成份在,而且他是打了三枪后才命中一枪,后来在历史频道的狙击手纪录片Inside The Crosshairs(明明是“瞄准目标”的意思,“身在瞄准镜”这不是倒过来当靶子的意思么,谁这么有才搞出来的神翻译?)中有人试图重演,结果连弹着点都找不到。虽然阿富汗山区的海拨高度比纪录片里重演的要高得多,空气稀薄,弹道下降值会小一些,速度衰减也会低一些,但假设在2430米仍然有0.5 MOA的超理想情况,那是散布在直径34厘米的圆里面了,这个尺寸应该算是一个大胖子的身体宽度,但塔利班人通常比较瘦。何况在这个距离能否保持0.5 MOA还是个问题,正如前面提到的,7.62口径的狙击步枪在1000米最多也只能维持在0.5~1 MOA之间,而.50口径的狙击步枪主要是作为反器材步枪,在1000米以内其精度通常比7.62mm的还要差一些,虽然在1000米以外.50口径的精度恶化不像7.62mm那么严重,但如果在2000米仍然能维持在1 MOA已经是运气好了。后来英军用.338老婆弹的L115A3创下更高的纪录8120英尺(2475米)更是运气爆发的典型,因为.338飞不了那么远,在这个距离上的精度比.50更不堪。据说当时他射击的是一大群敌人,难怪有人开玩笑说,也许他打中的目标并不是他原本瞄准的目标。凡是超出枪/弹能力限制的超常发挥,其实都是有运气成份在内的。大家拿狙击手与TAC-50花旗国陆军的M107(巴雷特M82A1M)在1000米内的散布其实不如M24 SWS,但这主要是作为反器材步枪使用狙击步枪上应该保留机械瞄具作为备用。多个战例表明有时机械瞄具比光学瞄准镜更快、更有效。战场环境瞬息万变,狙击手也免不了有近距离射击或需要快速反应射击的时候,这时候机械瞄具就比那些10倍瞄准镜要快得多了。不过赞同这个观点的看来不太多,虽然美国陆军的M24 SWS有机械瞄具,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M40系列却没有。英军的L96A1备有机械瞄具,德国的G22也有机械瞄具,但也有一些AW狙击步枪的用户选用没有机械瞄具的型号,比如瑞典的PSG90。其实不只是军队的狙击手有使用机械瞄具的时候,就算是执法机构也不例外。我前几年翻译的《SWAT基础手册》中就提到一个战例,由于狙击手的潜伏位置距离犯人太近(只有40至50英尺,大约12至15米),那个狙击手的身边有两支枪,一支是配高倍瞄准镜的手动步枪,一支是只有机械瞄具的自动步枪,于是他选择用那支自动步枪目标进行射击。德国的G22有机械瞄具瑞典的PSG90没有机械瞄具这个更是使用狙击枪打近距离目标的典型。这是在亚丁湾上空巡逻的英俊,只要直升机飞近到黑蜀黍小艇的上面,AW50可以准确干掉黑蜀黍小艇上的发动机,但又不像机枪那样到处散布子弹伤到人。不过直升机是一种飞起来相当震动的灰行物,坐在直升机上用高倍镜是不容易瞄准细致的目标的,所以这个英俊煮鸡手就在AW50上安装一个EoTech。据说花旗国海岸警卫队在空中巡逻时也常常这么干。绝大多数的狙击任务都用不到吉利服。受过训练的狙击手知道如何利用地形来消除自己的踪迹并寻求隐蔽。吉利服太笨重,在战斗中很难用。这一条很有意思。虽然身披吉利装是很多人心目中的狙击手“形象”,而且很多狙击手册中都用较大的篇幅去描述伪装、潜伏等技巧,但事实上军队的狙击手执行得最多的任务是战术支援任务,好像电影《双狙人》那样花上几天时间潜伏和暗杀一两个目标并不是军队狙击手最常干的事,像《兵临城下》那样潜伏半天打上一两个落单的敌兵也只是战争对峙期间的骚扰行动。在现代战争,尤其是攻防双方都在快速机动的机械化战争中,狙击手主要的工作就是跟随大部队到处跑,在展开战斗时为友军提供战场监视和射杀重要目标的支援任务。比如下面的这张图,是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一个狙击小组,要是此时他们还穿着吉利装,不但自己跑动起来不方便,和队友呆在一起的时候的也等于告诉敌人的狙击手:“我是狙击手,先杀我吧。”伊拉克战争中的月经队狙击手美国陆军特种部队的狙击手,因为坐着车在伊拉克的公路上到处跑,所以也没必要穿吉利装伊拉克战争中的英俊煮鸡手,他们的穿戴也和普通步兵一样在《杀戮一代》中,那两个伴随主角单位一起坐着悍马到处跑的狙击手也没穿吉利装,虽然导演为了让观众能一眼认出他们俩是狙击手,特意让他们俩的脑袋上裸奔,但他们的穿戴和其他步兵基本相同。绝大多数针对预定目标的狙击任务都不要求远距离射击。几乎所有的军事狙击任务都要求狙击手在阵地上潜伏数日以等待最佳时机。狙击手的主要工作量来自于收集情报,射击是第二位的。不管有些文章对狙击手的名词解释是多么的天花龙凤,所谓“狙击”,其实就是“打冷枪”的时髦叫法;而狙击手,就是打冷枪的人。历史上最早的狙击手仅仅是由枪法比较好的人用精选出来的步枪(有些人甚至只使用普通步枪)隐蔽好在战斗中挑出有价值的目标来射击,但因为打冷枪不同于火力覆盖,通常只有打一两枪的机会,为了提高一击即中的能力,除了挑选枪法好的人来射击外,也有人在器材上下功夫,因此就开始出现给普通步枪加装瞄准镜的做法,然后就发展成专门的狙击步枪和使用高精度的比赛弹用于狙击行动。由于狙击手有远距离观瞄器材的装备优势,为了开枪前不会被发现又要精于隐藏和潜伏,于是指挥官们又开始给狙击手加上其他任务类型,于是侦察和情报收集就成了现代狙击手的职能。下面这张图就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册上的一张图,这是狙击手在一场典型战斗中的使用和部署情况。在战斗前,他们就要在主力部队的进攻发起地附近潜伏,为主力部队的进攻行动提供实时的情报,当进攻部队的位置转移后,他们也应该适时地转移,继续提供战场观察的任务。因此他们就不能随便开枪,因为一旦暴露了目标后,自己就要转移,这个时候就会暂时不能提供情报。而且他们还有提供战场侧面的监视任务,如果有敌人迂回包抄过来,狙击手可以提早发现,甚至可以打上一两枪来迫使敌人过早地展开战斗队形,并让敌人知道已经有狙击手在面前,从而达到阻滞其行动的目的,为友军的应对行动争取时间。再比如下面的另一张图,同样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狙击手册上的,是狙击小组在行进纵队中的位置,就是处于尖兵(Scout)单位的后面,就是说,他们是侦察单位的一份子。正因为现代狙击手已经从过去那种单纯是打冷枪的角色上有了更多的任务类型,因此他们已经不是单纯的冷枪手,所以USMC的狙击手编制是称之为狙击侦察排(SNIPE/SCOUT PLATTON),这个SCOUT,是包含了侦察、观察、监视。另外现代狙击手的侦察任务与传统意义上的侦察兵虽然有重叠之处,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比如狙击手的侦察行动通常是进攻行动前就进入阵地,为战场指挥官提供情报,而不是渗透到敌人后面一来一回,为后方的高级指挥官提供制定战略战术的情报(有时渗透侦察分队中编制有狙击手,这是另一回事)。有一些特种作战单位中会安排狙击手担任前导,但这一类狙击手通常不会是使用那些高精度的手动狙击步枪,而是使用配备的瞄准镜的突击步枪(现在则有Mk12可以担当此任务),例如下面这张海豹狙击手手册上的图例,就是海豹小队在秘密抢滩中让狙击小组作为前导的做法。狙击步枪射击曳光弹时并不会给枪膛造成损害。曳光剂是在弹头飞离枪口以后才开始燃烧的。曳光弹的被甲很硬,会在枪膛里留下残渣,但是清理起来和铜垢一样简单。作者写的这一条主要是辟谣,告诉那些担心在狙击枪上使用曳光弹会不会损害步枪的人说:放心大胆地用吧。不过却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狙击手的任务形态。要知道,曳光弹的精度不如专门的比赛弹,甚至连普通弹都不如,但却是狙击手的装备之一,比如像是《终极狙击手》这样的教材上就有提到军队的狙击手除了携带狙击弹外,还要携带曳光弹。这一条和前一条其实是有关系的,正是因为狙击手的任务中就有侦察/观察一项,当他们在战斗中发现了自己难以对付或不适合对付的目标(例如躲藏在掩体后的目标,因为角度问题无法射击;或是一个隐藏的集群目标,打一枪还不如打一炮),就可以曳光弹来为友军火力进行目标指示,引导友军的火力摧毁之。点223口径(5.56mm)用作狙击非常好用,尤其是配用SS109弹在城区使用。其钢芯对付玻璃和薄装甲效果很好。在配用77格令空尖比赛弹头以后,5.56mm口径的狙击效果更是空前得好。看到这一条,有人可能会问:咦?有什么狙击步枪是5.56mm口径的?就是下面这幅图了。于是,一些比较熟悉轻武器的人又要问了,咦,这不是那啥啥精确射击步枪吗?怎么成狙击步枪了?没错。别拿豆包不当干粮,所谓的精确射击步枪,其实也是狙击步枪的一个分支。所谓的精确射手,其实就是没有经过专业狙击手学校训练的班组一级的狙击手。早几年我在敝站翻译DMR、SAM-R这些词的时间曾纠结于字面上的意思,但实际上在搞清楚这些人在战斗中的角色后就发现,其实他们也是狙击手,虽然不是“专业”的,但就是在班组一级内承担狙击手的主要任务——观察和打冷枪。大家要先搞清楚一个概念,前面已经说了,所谓“狙击”其实就是“打冷枪”的时髦叫法,人们对打冷枪心理阴影最大的时候(也是最重视狙击手作用的时候)就是在战争僵持阶段的互相骚扰。而在常规战争中狙击手所起的作用是很小的。前苏联因为二战中的经验而很重视狙击手的作用,所以他们研制了SVD,并分配到每排一支。因为在冷战时期,步兵排往往是常规作战中最小的战斗单位。也就是说他们在排一级可以得到狙击手的支援。不管美国的专业狙击手们怎样恶意解释SVD,对于俄国人来说,SVD就是狙击步枪,狙击手就该是班级火力的精确延伸。SVD的研制,是基于机械化部队的需要美军在越战后建立的狙击手单位通常是配属到营一级的,例如海军陆战队每营有一个狙击侦察排,排里有两到三个狙击小组,战斗时由营长指派到个别单位中去,像《杀戮一代》中作为主要角色的那一个前导连就有一个狙击小组被指派到他们那里。但近些年来在伊拉克的战斗经验中表明,战斗中经常是分割到班一级的独立行动,这样一个营才两、三个狙击小组的话根本不够分。而且在许多战斗行动中也确实不需要在800米准确命中目标头部,何况城市战斗中狙击距离也比较近,但城市战中的作战单位经常分割得很小,假如一个战斗小组中有一个人是使用狙击步枪的话,就会影响到这个战斗小组的火力输出。于是美军就搞出类似于SVD那种类型的武器,不过是和突击步枪口径相同,如果没有狙击弹的话,还可以通用班组内其他人的弹药。不过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其他原因,美国佬玩起文字游戏来,他们不把这些班一级的狙击手叫做狙击手——而且花旗国军种之间互相斗气的老毛病发作,你要叫SDM,我就偏要叫SAM。右边就是月经队的SAM-R,左边是普通的M16A4,两者看起来差不多,因为前者是后者换上比赛弹枪管和加上Leupold Mark 4 MR/T 2.5-8x瞄准镜搞出来的陆军的DMR不叫DMR,而要叫SDM-R,配的瞄准镜是只有4倍的ACOG另一方面,前面提及狙击手的侦察任务形态中,那些为特种作战小分队提供前导任务的狙击手,也更合适使用突击步枪改装的“非专业狙击枪”,在海豹的狙击手手册中就有提到使用突击步枪作为狙击武器。而海豹现在所装备的Mk12则是专门执行此类任务的狙击步枪——既可以在600米内提供准确的射击,必要时也能拨到全自动挡进行火力压制争取逃命的机会。所以海豹又给这样的狙击枪起了另一个名字,叫“特种用途步枪”,还真是没有个性的名字啊。除了海豹外,陆战队也在考虑用Mk12换掉SAM-R。右边那支枪口上套着削阴器的就是Mk12 SPR“特种用途步枪”但其实使用5.56突击步枪进行狙击在美军中是有”光荣传统“的,早在越南丛林中美军就已经这样用。只不过后来美军在狙击武器上追求“更远更准更强”,除了特种部队外,常规部队都忘记了这些光荣传统。如此不是这几年打多了城市战斗,他们也不会重新重视起用这个东西来。另外,在《终极狙击手》里面提到美国一些执法机构也曾试用过.223口径进行狙击,这一方面是因为执法行动中的射击距离通常不会超过100码,另一方面则是因为.223不像.308那样担心过度穿透的问题。不过试用了几年后又觉得致死效果没预想的好,现在又重新捡起.308。看来执法机构的狙击手对于ONE SHOT ONE KILL比军队更执着。郑三炮以前就说过,美国警察不轻易开枪,但一旦开枪就必定死人于死地,因为犯人不当场打死,就可能要死警察死市民。这种安装AN/PVS-2的M16是花旗军夜间狙击武器之一,因为早期的单兵夜视装置的观察距离并不远,小口径突击步枪的精度就足以配合这种夜视瞄准镜,而且5.56步枪弹的枪口焰也比7.62步枪弹的要弱一些,配合上消焰器,对微光夜视器材的干扰也较小。这份至少是1991年后编写的海豹狙击手训练手册上,仍然把这种安装AN/PVS-4的M16列为夜间狙击武器。要成为优秀的狙击手必须练习所有的技能。如果让我培养两个小子,一个枪法很好但野外技能很差,另一个野外技能很好但枪法一般,我宁愿培养后者。因为让一个人练习射击比熟悉野外生活容易得多。这一条是针对专业狙击手的,但一些像DMR之类的狙击手只需要枪法好就可以了。但即使是专业狙击手,也确实不需要很好的射击天赋打出1/4 MOA的水平来,在战场上能进1 MOA就已经足够了,但隐藏、追踪、野外生存都是专业狙击手在预定行动中必须的技能。虽然前面说了狙击手不一定穿吉利装,但穿吉利装后潜伏仍然是专业狙击手的必修技能。请大家阅读本文后不要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反狙击是一种任务而非态势,不管你是否狙击手,只要你需要猎获敌方狙击手,那就是在“反狙击”。但是反狙击这种任务对于任何狙击手来讲,其难度都有些过分了。虽然在许多有狙击手情节的YY小说和电视电影中都很流行两个高手对决的段子,而某些狙击手介绍文章中也经常反复强调对付狙击手最佳的方法就是另一个狙击手,但事实上,对付狙击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炮——我这里不是说一怀疑有狙击手就呼叫炮火覆盖,我这里说的“打炮”包括了坦克炮、步兵战车的机炮、步兵手上的榴弹发射器、无坐力炮、火箭筒、反坦克导弹、战术飞机的轰炸等等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火力支援(或者更准确地说是“轰死他”)。只是因为这种打法太平淡,读者和观众会觉得不给力,所以作家和影视制作人们更喜欢那些看起来“很传奇”和“很演义”的狙击手对决游戏,看起来就好像西门吹雪和叶孤城在紫禁之颠对决一样吸引眼球。比如在91年海湾战争中,美军第一次进攻海夫吉时被隐藏在城市中的狙击手所阻碍,再加上与其他国家的友军协调不力而出现误伤和情报混乱的情况而被迫撤出。在第二次进攻时,他们就发动手头上一齐的直接火力支援,用坦克炮、榴弹发射器、火箭筒、陶式导弹一边轰掉眼前的建筑一边派人去清剿废墟,便迅速占领了海夫吉。又比如在伊拉克的城市战中,美军就经常利用艾布拉姆斯坦克来消灭伊拉克狙击手。在妖土鳖上有一个视频,是04年进攻费劳杰时呼叫激光制导的宝石路炸弹炸掉一栋隐藏有伊拉克狙击手的房子。现在在伊拉克大量用狙击手进行反狙击的战例其实是在美军士兵转入维稳角色后不能再开着坦克和飞机在街上到处乱炸,才不得不使用狙击手这种附带伤害小的手段。下面有一段车臣战争中俄军反狙击的视频,他们也是先用枪挂榴弹轰击,再冲进屋里扔手榴弹去清剿狙击手,如果费时失事地找另一个狙击手来慢慢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别说不一定能成功(你就能保证你派出的狙击手一定比敌人的水平高?),就算能成功,这个作战单位估计也不能按时完成既定的战斗目标了。此视频已被屏蔽罗刹国特种部队围剿藏在一所房子里的车臣煮鸡手,本来我还上传了一个花旗军狙击小组被反美武装用迫击炮全歼的视频,不过几个视频网站都审核不通过,可能是因为里面有反复展示血淋淋的尸体镜头吧。电影《绿区》开头对付狙击手则是在没有坦克等火力支援条件下常用的方式,一开始机枪手压制,然后榴弹射手发射M203,在他们的掩护下突击部队接近狙击手藏身的建筑物,最后没有入屋大概是因为这段反狙击情节在电影中并不是重要的场面,所以草草收场。所以在常规战争中,打炮始终是世界各国军队中最常用最有效最便捷的“反狙击战术”。当然,也不是说狙击手中反狙击行动中毫无作用,他们可以为友军提供逆向思维,指出敌方狙击手可能的潜伏位置。英俊装备的米兰反坦克导弹在马尔维纳斯岛(福克兰群岛)上就爆掉了不少阿军狙击手。不过也别怪英俊奢侈,冷战时期为了应对罗刹国领导的东方集团的装甲集群突击,西方阵营恨不得人手一具反坦克导弹(如果不是成本和重量问题限制)。结果但当这些有反坦克职能的步兵用两条腿彻夜横穿整个岛屿后,他们都乐于把阿军的掩体和狙击手作为有价值目标,把这些累赘都射出去。月经队在伊拉克的城市中经常使用巴雷特M82A3“反狙击”,虽然这把大枪在1000米内的精度没旁边那把M40A1准确,但一来城市中的狙击距离并不远,二来.50 BMG可以轻松穿透普通房屋的墙壁,用来对付躲在窗口后面的狙击手最好用了。没办法,现在不给打炮,只好打“炮阻”了。讲个题外话:上面视频中那个车臣狙击手使用的只是一把安装了瞄准镜的AK,在《全金属外壳》(其实Full Metal Jacket的正确翻译应该是“全被甲弹头”)里那个阻滞了美军进攻的越共狙击手所使用的只是没有瞄准镜的Vz58。有人说,这也是狙击手吗?没错,是狙击手。狙击是一种战斗形态,专业狙击枪和专业狙击手可以执行专业的狙击任务,但专业狙击手打专业狙击枪并非“狙击”的唯一形态。正如前前一条的解释中所说到的,“狙击”其实就是“打冷枪”的时髦叫法,不是只有披上吉利装趴上三天再一枪打爆掉一个1000米外的脑袋才叫狙击,而且并非只有狙击手才能执行狙击(打冷枪)任务。这个道理就好像司机是以开车为职业,但并非只有以开车为职业的人才能开车一样。所以张桃芳也是狙击手——虽然在当年称之“打冷枪”,而不是“狙击”。由于小口径步枪弹在阿富汗的山区力不从心,而使用M24的专业狙击手是营一级的编制,下面的作战小分队经常分不到,所以01年美军就已经在阿富汗重新启用M14作为所谓的“精确射击步枪”使用,也就是美版SVD。这个罗刹国的SVD射手背上还有火箭筒。他和上面那个使用M14的花旗兵一样,这就是精确射手的杯具啊,谁叫你不是专业煮鸡手,既然你的枪不配那么多子弹,就背些重物吧。英军新装备的类精确射击步枪不叫精确射击步枪,而叫做神枪手步枪,又是一个玩文字游戏的。其实狙击手在面对目标时会出现紧张的情绪,西方人称之为“雄鹿热”(指猎人遇见猎物时混乱的状态)。虽然警用狙击手没有军事狙击手那么过于苛刻的要求,但是警用狙击手经常面临的是人质劫持事件,所承受的心理压力要更加严重,一旦出现失误或者失手打中了人质,基本就结束警察生涯了。虽然面临人质劫持事件时,不能贸然开枪而是90%都在监视,但是一旦下令击毙歹徒,必然是一击爆头毙命,否则被激怒的歹徒很可能更加疯狂的报复人质。在美国这种枪文化十分发达的国家,一般劫匪(普通的劫持事件,不是指恐怖分子劫持)看见狙击手已经瞄准了,基本上就投降了,足见其威慑力。受很多FPS游戏的影响,大家都对爆头情有独钟,然而战场上的很多时候,由于要面临同时出现的多个敌人,瞄准头部时间偏慢,所以在伊拉克战场上,指挥官会让狙击手瞄准躯干射击。一方面,躯干面积大,相对爆头能提高两倍的击杀效率,另一方面,瞄准躯干能转移注意力,忽视人脸上明显的五官特征。所有的士兵都无法规避枪口下的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事实。至于调整呼吸,游戏里一般是按“shift”屏息,而在远距离射击时,屏息射击不但心跳会急促,也会使人更加紧张。通常的做法是先吸气,然后在吐气的过程中扣动扳机,人在呼气的过程中身体相对放松,心跳也较轻较平稳,然后在两次心跳的间歇时开出淡定的一枪。扣扳机时也不能用力过猛,手指的抖动也会影响远距离射击的精度。一般步枪的扳机扣力为3-4磅左右,狙击枪为了减小手指抖动的影响可将扳机扣力降低至2.5磅左右(也不能太轻,否则容易走火),比赛用枪有的会将扣力降低至1磅。因为狙击手拥有远距离精确射击的能力,兼顾杀敌与侦查的重任,进可掠过小兵嘣后排,退可隐蔽召炮击,所以战场上指挥官愈加的意识到狙击手这一兵种的重要性。当然,狙击手造成的危害也不只是击毙一两个敌军那么简单。除了夺人性命之外,狙击手也会在敌方的队伍中播下恐惧的种子。试想一队武装分子吃着火锅唱着.....咳咳.....扛着武器唱这歌,正在斗志昂扬的行军时,突然长官就莫名其妙的被人毙了......美军在越战期间发现双人的狙击小组要比一个孤胆英雄在作战时更有效率,于是开始实行双人狙击小组形式。这种配置随后被各个国家效仿并沿用至今。有人说二战苏联也是狙击小组呀?有时人数还不止两个!然此小组非彼小组,苏联的狙击小组纯粹是为了提高命中概率而采用的,假设单人击杀的概率为50%,那么两人同时射击一个目标的概率就是75%。而我们所要说的狙击小组,通常是一个是射手和一个观察员(两人受过同样的狙击训练,可根据作战需要互换角色)观察员会标号射击诸元,当目标进入狙击范围后,观察员把风速、风向、气流温度、湿度等数据告诉射手,当然观察员也担任警戒、掩护、补射等职责,这样一来射手只需要专心射击不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此外观察员还可以通过观瞄设备观察子弹的弹痕和弹着点来提醒狙击手做出怎样的调整。弹痕就是子弹在飞行过程中,由于温度和气流的变化在空气中折射所产生的痕迹(原理类似穿过篝火观察到的景物会变形),射手本人受视野和后坐力震动的影响是观察不到弹痕的。狙击小组通常可携带狙击步枪一到两支,突击步枪一支,手枪两支,以及一些观瞄设备和测算工具。之前距离最远的狙击手纪录是由一名加拿大狙击手罗伯·费隆在阿富汗战场创造的。2002年,他使用美国麦克米兰公司的TAC-50 12.7mm狙击步枪,配用加拿大军队的16倍瞄准镜,目标距离2430米,狙击步枪的枪口初速为850m/s,子弹在空中飞行了4秒,子弹从射击地到目标地点飞行落差达到了146英尺(约45米)。一共射击了3枪,第一枪打空,第二枪打中包裹,第三枪补射才打中(当然也有对手太蠢的因素,两枪打空都没躲)。狙击手的射程已经超过了2000米!此时的射击也需要仰仗人品了。首先风速已经变得无法测量,可能前1000米的范围刮东南风,后1000米的距离刮的就是西北风,可能前两秒有风,后两秒风就停了。如果换用更大口径或是质量(重量)更高的弹药,虽然有效射程增加,也使风的影响更小,但是也增加了子弹的落差。另外,子弹自身的转动也会因距离过远而偏转的明显(左旋的膛线会往左偏,右旋的膛线会往右偏)。麦克米兰公司的TAC-50采用了浮置式枪管的设计。所谓浮置枪管就是枪管只与一端的机匣相连接,不会与护木两脚架等有接触,使枪支精准性只由一根裸露的枪管的性能决定,不被其他因素所影响。这一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步枪的精度,所付出的代价是需要小心的使用保养以及高昂的使用成本。<p style="line-height: 34.年11月英国皇家骑兵队的狙击手克“雷格·哈里森”同样是在阿富汗战场上,利用一支L115A3狙击枪,在2475米之外精准“秒杀”两名塔利班武装分子,解救了一名深陷重围的英军指挥官,刷新了“罗伯·费隆”的最远狙击记录。当时哈里森所在部队的战地指挥官安德鲁·吉利耐克中了埋伏,遭到两名潜伏的塔利班武装分子攻击。哈里森发现塔利班分子隐藏在远处的一个工事之内。他迅速架起狙击枪,开始了瞄准。随着一声枪响,一名塔利班分子应声倒地。紧接着又一声枪响,另一名塔利班分子命丧当场。至此,对方枪声宣告“熄火”。上段内容是新闻上说的,实际上哈里森之前的N枪全射偏了,尤其头几枪子弹都不知道飞哪去了,随着一遍遍校正,子弹的落点离两名塔利班分子才越来越近,最后连续两枪把敌人击毙。我估计哈里森本人当时也没指望真的能把两名塔利班打死,毕竟2475米已经超出了射程,他能指望的只是尽可能的干扰对方,让敌人意识到正在被狙击从而使其嚣张的射击有所收敛。奈何哈里森此时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天时,哈里森回忆说当时天气晴朗基本无风;地利,哈里森当时刚好处在一道山脊之上很快就发现了两名塔利班分子;人和,两名塔利班都是机枪手正在朝英军火力压制,根本没注意哈里森在对他们实施狙击也没有躲避。哈里森回国之后才知道自己破了纪录,他的的射击距离被美军的GPS(全球定位系统)精确无误地测量了出来,达到了史无前例的8120英尺(2475米),但当时他对自己的成绩浑然不知。此役之后,英国精密(AI)国际公司的L115A3狙击枪名声大噪,号称世上最好的狙击枪。然而精英狙击手克雷格·哈里森,却因为军方泄密身份被曝光而退役。美国著名的M24狙击步枪的起步则不那么顺利,早期的M24对设计条件很是挑剔,湿度高了往下飞,湿度低了往上飞。另外,此枪可兼容的瞄准具太少,使它逐渐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于是应参加海湾战争的美国海军陆战队的要求,雷明顿对M24进行改造以适应沙漠气候,整枪材料由发泡塑料换成碳纤维与玻璃纤维合成品,枪托和机匣也比之前结合得更紧。改造后的M24可在-45°C至65°C气温中正常使用。这个改进也使美军摒弃一过河就把武器举过头顶,让人误以为投降的传统。游戏《反恐精英OL》里称作此枪为“狂莽之吻”,拥有很高的精准性。被伊拉克叛乱分子称作“拉马迪恶魔”的美国的王牌狙击手,“克里斯·凯尔”就曾在自拍中把玩过这把M24狙击步枪。克里斯·凯尔在1999年至2009年这10年间,四次前往伊拉克参战,共射杀了160名敌人,拯救了无数陷入险境的战友,被士兵称赞为“守护神”。他还有美国“最致命的神射手”称号,并著有《美国狙击手》一书(还有一部同名电影讲的他,很好看)。由于他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凯尔曾获得3枚银星勋章以及5枚铜星勋章,也曾两次受伤,6次遭炸弹袭击。日,克里斯·凯尔在得克萨斯州北部遭枪杀身亡。说了半天狙击手的杀人伎俩,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讲狙击手的第二条生命——伪装。伪装可以使狙击手利于长时间侦查与伏击,也使逃脱的几率大大增加。根据地形地貌等因素,狙击手的穿着会做出各种调整。狙击场合大致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丛林、荒漠、雪地、城市。有人说,荒漠就穿一身沙黄,雪地就穿一身白呗~其实没有这么简单颜色可以跟环境相近,但是人体的轮廓仍然无法消除,在空旷的地理环境下仍然很容易被人发现。而在沙漠环境下需要考虑昼夜温差,雪地里除了低温还需要考虑到呼出的哈气(东北叫法,不知道别的地方怎么叫),就是人呼气时水蒸气遇冷形成的白色雾状结晶,容易暴露自己的位置,很多猎人捕猎冬天隐藏在积雪下的野兔,就是依靠野兔呼吸时产生的哈气来判断的。而为了在景物较平整的环境下隐藏自己,狙击手们会用伪装网或迷彩布或伪装网披在身上掩藏自己的人体轮廓,尽可能模糊人的体貌特征。很多电影里会出现狙击手居高临下,站在楼房房顶帅气的狙杀敌人,不过这种做法很容易暴露自己。比如电影《全职杀手》中刘德华饰演的杀手在楼顶袭击警察,很轻易就被人发现了。现实中如果出现狙击手站在楼顶一定是正在警戒或巡逻,还有就是劫匪与警察对峙时。如果这座城市就是战场,狙击手一定不会轻易趴在楼顶射击。城市战场中的狙击手通常会躲在一座楼房的室内,透过窗口进行狙击,虽然牺牲了部分视野,但是仍然可以控制很远距离的街道和建筑物。为了增加隐蔽性,狙击手会远离窗口,尽量躲在阳光直射不到的阴影区域,把枪探出窗口只有战五渣和神剧里才会出现。至于要不要开窗户,玻璃对子弹有没有影响,肯定是会有影响的,如果是远距离射击,玻璃不得不卸掉。电影《王牌对王牌》(又名《谈判专家》)的开场,警察在狙击歹徒前,先隐藏在对面的楼里,助手先用之前装好的爆炸物炸碎窗玻璃,然后狙击手立刻开枪。在丛林等一些复杂地形的作战中,“吉利服”无疑是狙击手的高级伪装。吉利服通常都不是什么制式服装,都是经过狙击手根据个人喜好和作战环境的需要进行裁剪修改的DIY产物。而在我看来,吉利服不单单只是一件衣服那么简单,他应该是一套伪装系统,接下来,我就来教大家怎样制作吉利服,先从脑袋开始。首先,选择什么帽子,奔尼帽是狙击手的首选,因为大面积的帽沿不但可以相对弱化人头部的轮廓,帽沿形成的阴影也可以模糊人的面部五官特征。而其他头部装扮都不能有效的做到这一点。至于头套,也只能起到防晒防蚊虫和保暖的作用,雪地里可以带白色头套但是人头的轮廓仍然无法消除。动物头套,今天说起来有些滑稽,但是伪装成动物的狙击手真的出现过,二战德国的狙击手就曾伪装成熊,但是反而更容易引起人注意,因为一头“熊”出现在视野之内,很容易引起人的注意多看几眼,也就是多看的这几秒钟就露了馅。此外,人的面部也需要涂伪装油彩,这里需要遵循以下几点:1.不能画成左右对称的图案。2.耳蜗、耳背、眼皮、头发都不能落下,手心手背也要涂。3.根据作战环境需要调整颜色和形状,大部分植被都是纵向生长,所以油彩不要横涂。4.不能所有凹面,如鼻底、眼窝、下颚都涂成深色,也不能把鼻尖额头都涂成浅色。5.注意浅颜色的排列,特别是眼睛周围需要有错落的亮色斑点,从而将眼白隐藏其中。吉利服伪装解剖图看图说事儿!如何将一件普通军服改成伪装效果出色的吉利服。首先,拆掉衣襟和领口的拉链和纽扣,改换成魔术贴,拉链容易被植被和伪装布条卡住,不利于穿脱。狙击手不用水壶,而是背负一个水袋包,水袋包的吸管一直延伸固定在嘴边,这样喝水时就不需要太大的动作幅度,减小被发现的概率。如果作战地区的温度比较高可在腋下、后背、裆部等容易出汗的地方制作散热口,散热口裁剪出来后用“三明治网布”进行缝补,防止蚊虫爬进衣服里。而背心、袜子、内裤这种贴身衣物一定要穿纯棉的,纯棉的吸汗。袖口要与手套做好固定,不要因为植被的刮蹭露出胳膊。鞋底也需要有伪装处理,匍匐时鞋底是裸露在外的,可以捆绑一些伪装布或杂草,也可以喷涂上与植被相近的颜色。手肘、膝盖、前胸等与地面接触的部位需要用布料或“eva泡棉”(做鞋垫用的,玩过cosplay的都知道)进行加厚。如果想佩戴护膝,尽量选用魔术贴粘合的护膝,不要用捆绑型的护膝,否则长时间的佩戴会影响腿部血液循环。然后,用渔网或伪装网(反正是网状的)把整个衣服覆盖,将网缝合固定在衣服上,尽量紧贴布料,否则容易被植物挂住。最后,就是在网格上捆绑伪装布条,各种迷彩布料、麻绳、碎布头、毛线神马的长短不一的往上捆,帽沿上也要稀疏的垂下几根布条,强化面部伪装。手背脚背也要有伪装覆盖。绑什么伪装要根据作战地区的地貌来决定,总不能在沙漠里穿成松树一样吧。如果贴上布料后仍然与当地的植被有色差,没关系,用罐漆喷涂一层颜色嘛。当然,不论什么材料,都比不上当地的天然植被,所以为了强化伪装效果,需要再粘些当地生长的花草植物。为了保证狙击的精度,狙击手枪一定要架在一个相对稳定的依托物上,地面、岩石、工事之类的。除了趴在地上,有时候狙击手需要一个更高的射击平台(有时趴在地上会有山坡和植被遮挡视线)。狙击手还需掌握各种花式的射击姿势,根据不同的地形灵活的更换各种姿势,没有依托物就用自己的身体做依托。如果敌情突然,一时周围又找不到什么依托,这个时候观察员的另一个职能就出来了——人肉支架。嘿嘿,想想就好笑...不过确实很有用,比如下面的一对,队友的后背为狙击手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又宽敞的平台~多数情况下,狙击手就是这样先伪装好,然后找一块舒适隐蔽的地儿往那一蹲或者往那一趴,或者......藏得太厚实的一坨也不知道是什么姿势。枪栓缓慢的上膛伴随着金属的摩擦声,紧接着就是致命的一枪,冷酷、神秘、阴险已经成了我们对狙击手这个概念的定位。不过狙击手也不是一直如此,狙击手也有左歪右斜甚至手忙脚乱的时候,因为有些时候狙击手可能会在一个不稳定的平台上射击,这就是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浮动平台射击”。狙击手需要掌握如何在一个晃动的平台上射击的技巧,这恐怕也是最困难的狙击环境了。有时作战的岗位恐怕不是在坚实的地面上,比如在海上。美国和欧盟国家在打击索马里海盗期间,都曾在舰船上部署海军或海军陆战队的狙击手。当然这些单位应该都是三星老练级别的。首先舰船自身就是在晃动的,目标的船只也是在晃动甚至是高速移动的,再加上海面上的湿度和飘忽不定的海风,倘若海盗船上还有人质......射击难度可想而知。这时更加考验的是狙击小队中射手的射击技巧。曾有人对狙击小组做过这样的评论,“观察员是主脑,射手只是扣动扳机的傀儡”,也有人说“观察员是驯兽师,射手是猴子”,但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却有与其相反的看法,这一争论也引发过网友们的撕13,但是这种撕也是没什么意义的,因为一对对狙击好基友们总是默默地按着心情互换角色~大部分情况下狙击手都不会在直升机上进行射击,但是有时候为了防止过度伤亡,或是避免误伤平民和友军,狙击手不得不顶替直升机上机枪的位置。他们通常会选择火力更强配备可调瞄准镜的半自动狙击枪,即便这样击中目标仍然是很困难的。狙击手需要与机组人员培养一种默契,飞机要尽可能的为狙击手制造有利的射击角度,而狙击手要了解飞机转向时的倾斜角度,当遭遇地面火力时会做出的规避动作,以及爬升和下降时旋翼下产生的不同强度的气流。反坦克枪虽然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其子孙依然活跃在当今战场,这就是反器材武器系统。通常口径20毫米为枪与炮的分界线,但是有些20毫米的反器材武器仍然称其为反器材步枪。所以,狙击手的菜谱上除了人员之外,还增添了敌人的指挥器材、通信器材、高价值装备、轻型地面载具,直升飞机等。但是狙击手的首要目标永远是敌人的狙击手。其中最著名的要数美国巴雷特狙击步枪,此枪有两种著名型号广为人知—原本的M82A1(A3)和采用无托结构设计以便于携带的M82A2,随后的XM500也继承它的设计精神,使用了无托结构设计,以其射程远、精度高、威力大等优良性能,几乎在12.7毫米狙击步枪市场上占据了统治地位,装备了30多个国家,成为各国军警、射击场、影视、游戏中频频现身的明星。但是巴雷特早期主要是面向民间市场,对其军事应用未有足够的重视。他的设计者“朗尼·巴雷特”(RonnieBarrett)也不是一名枪械设计师,而是一位商业摄影师。虽然该枪的出生地是美国,但是最先将其装备部队的确是瑞典陆军(1989年才被瑞典的陆军采购了区区100支,算是正式进入了军方市场)。1982年生产,如今时隔30多年的巴雷特在现代战场上已经显现出诸多弊端,比如采用枪管短后座自动原理,对射击的精度有一定影响。枪口的V型双室制退器虽然可以降低69%的后坐力,但是其在发射时产生的巨大扬尘很容易使射手暴露位置,”炮灰狙击手“也由此得名,所以在构筑狙击阵地时射手通常会预先洒水降低扬尘。另一款性能优异的狙击步枪AS50(中文名为北极支援.50,使命召唤OL里的最爱),是由英国国际精密公司(AI)专门美国海军海豹部队射击的反器材/远程狙击步枪。   AS50使用的子弹是.50(12.7毫米)口径的的子弹,精准高、出弹快、后坐力小。它可在1.5秒之内稳定击发5颗子弹,射程高达1.5英里,但是造价高昂,所以它是世界上的尖端狙击步枪之一。最后,我们来讲一把著名、昂贵、稀有的狙击步枪——WA2000狙击步枪。该枪也是多款射击游戏中的常客,然而游戏中的性能却并不突出。但现实中该枪性能极为优良,且全枪长度不足一米(枪管长有650mm,但全枪长度却只有905mm)。整个发射机构可作为一个独立部件从框架上拆除,方便野战维护。再加上射击时微弱的后坐力,使其在半自动狙击枪中名列前茅......优点无数(除了稍微重了点)。但是为什么这把枪没有火?原因就是因为这把枪忒特么贵了。由于WA2000在生产过程中完全以质量和精度为首要目标,不计制造成本,结果导致售价昂贵乏人问津,所以一共只生产了两百只左右(美国买了15只左右),如今已成为瓦尔特公司实行私人订制的”土豪枪“。由于性能优异且数量稀少,当前在美国市场的售价高达75,000至80,000美元甚至更高。美国一些狙击枪爱好者或比赛射手还是把这把可遇不可求的昂贵步枪视为“梦(tu)想(hao)步枪”。点赞是一种鼓励 |&转发是一种传递想了解更多更有趣更实用的特战知识吗?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特战之家”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创业者们,如果你或你的朋友想被优派网报道,请狠戳这里&&&&
文章总数0万总阅读量 最新文章
微信扫描,关注心理学与生活,在这里找到你内心的答案!
客服邮箱:
APP推广服务:
优派QQ2群():
优派QQ1群():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狙击手最远射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