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几个门的意义的防御系统有哪些

大家都在搜:
扫描二维码安装房天下APP
手机浏览器访问房天下
> > 问题详情
问:清朝时紫禁城里的所有建筑(宫殿)名称?
要全的!绝对要全的!要说清楚一点,一个个名称列好!多余的文字不要!最好要具体信息,比如某某妃嫔居住过等等,但不要太多字!简洁一点!要全部的建筑!包括宫啊,亭啊,阁啊,轩啊,园啊,之类的建筑!最好的我可能再给20分!
浏览次数:0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富有生活气的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 故宫 作者:佚名 - 检索:故宫,故宫旅游,故宫介绍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又称紫禁城。历代宫殿都“象天立宫”以表示君为天子“受命于天”。由于君为天子,天子的宫殿如同天帝居住的“紫宫”禁地,故名紫禁城。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个皇帝。 故宫也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曾居住过24个皇帝,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现辟为故宫博物院。院内陈列我国各个朝代的艺术珍品,是中国最丰富的文化和艺术的宝库。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凡尔赛宫、白金汉宫、白宫、克里姆林宫),并为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的宫殿建筑,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整个紫禁城。规划严整,气魄宏伟,极为壮观。无论在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属无与伦比的杰作。它标志着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500余年前我国在建筑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故宫规模宏大,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有房屋9999间,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为了突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故宫有一条贯穿宫城南北的中轴线,在这条中轴线上,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在其内廷部分(乾清门以北),左右各形成一条以太上皇居住的宫殿--宁寿宫,和以太宫太妃居住的宫殿--慈宁宫为中心的次要轴线,这两条次要轴线又和外朝以太和门为中心,与左边的文华殿,右边的武英殿相呼应。两条次要轴线和中央轴线之间,有斋宫及养殿,其后即为嫔妃居住的东西六宫。出于防御的需要,这些宫殿筑的外围筑有高达10米的宫墙,四角有角楼,外有护城河。 午门 故宫的正门,游人可由天安门向北进入午门。古以北为子,南为午,午门正处于故宫中轴线之南的向阳位置,故称“午门”。午门平面呈凹形,正楼面阔九间,重檐庑殿式,东西两观对峙,这种形制的门有天子才可以用,所以它是皇帝宫殿的标志。当然这种建筑也有利于防卫,因为它组成了一个交叉火力网。午门是皇帝每年冬至颁发来年历书的地方,如遇有战争获胜,则要在此举行凯旋“献俘”仪式。因古时奏凯献俘首先要祭庙社,而午门去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及社稷坛(今中山公园)最近。此外,午门前广场院也是受廷杖的地方,官员如触犯“龙颜”将在此受廷杖之刑。1519年武宗朱厚照要去江南选美,由于众大臣劝阻,惹恼了武宗,结果竟有130名官员在午门受廷杖,一次就打死了11人。 太和殿 也叫“金銮殿”,故宫中最巍峨、最壮丽的建筑,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式,黄色琉璃瓦,耸立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高35.05米)之上。大殿面积2377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也是世界现有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太和殿 内外摆有大量特殊的陈设,殿前月台上摆的铜鼎、铜龟、铜鹤是大典时用来焚香的,它含有江山水固之意。月台上摆的日晷和嘉量,用来象征皇权。三层汉白玉台基每个栏杆下都设有排水的龙头,暴雨时可形成千龙喷水壮观景象,用来显示皇威。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务使国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双龙下面的山海图案乃象征江山水永固。殿内金色的九龙宝座和屏风安置在高约2米的金色台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盘龙金柱之间,以突出帝王唯我独尊之地位。藻井正中的蟠龙口中倒垂下一个大圆球,谓之“轩辕镜”,此乃辟邪之物,也寓有明镜高悬的含意。 中和殿 这是皇帝临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员信行礼的地方。 保和殿 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是举行册立皇后、皇太子等大典时皇帝更衣的地方,清乾隆以后,殿试也改在保和殿举行。清朝时,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皇帝常在此殿宴请各少数民簇王公和大臣。 游人在游三大殿时,可看到很多御路石,其中以保和殿后面的一块为最大、最宏伟,它用整块艾叶青雕成,长16.0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达200吨,九龙飞腾在大海和流云之中,象征着真命天子一统山河。 乾清门 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的正门。清代御门听政即在乾清门进行。 乾清宫 是皇帝的寝宫,顺治、康熙年间也兼作听政、召见大臣之处。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冬至、万寿等节日,皇帝在这里举行朝礼和赐宴。 交泰殿 在清代,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后来又在这里存放皇帝行使权力的25方宝玺。此外,这里还有铜壶滴漏装置和清代造的自鸣钟。 坤宁宫 在明清,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满族的习俗,将其改为祭神的场所,把东暧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御花园 出坤宁宫北行就是御花园,它有门与东西六宫相通。园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主要建筑钦安殿正处在中轴线上,明时这里供秋季大享及祭祀玄武大帝之用,清代改为寺庙。园之东北部叠石堆秀山,是帝后嫔妃“重阳登高”之处。御花园是一座以建筑为主体的宫廷花园,亭台楼阁结构精巧,山石树木安排有序,奇花异木怪石竞奇争艳,五色石子甬道四通八达,游人都愿在此尽情观赏,拍照留影。 东西六宫 这是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现在东六宫大都改为古代艺术品陈列馆,其中有明清工艺美术馆、陶瓷馆、青铜器馆、钟表馆、绘画馆、珍宝馆。以参观珍宝馆和钟表馆的人数最多,钟表馆设在奉先殿,珍宝馆设在故宫东北角的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这在座堂里。玩具陈列馆设在坤宁宫以东的联房叫东板房里。西六宫基本上未动,仍按原来面貌布置。 养心殿 乾清门内的养心殿,从雍正清末近200年间,清朝皇帝大多住在这里。在同治、光绪两朝,养心殿东暧阁是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之地。 故宫游览,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进入天安门,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这里城墙高大,城门楼巍峨壮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使站在这里的人自己感到渺小这是古代统治者利用建筑艺术来为增强其帝王威慑力量服务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穿过午门,又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金水桥。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从高处看,金水桥和流经广场的那条御河,其形状恰像一把巨大的弓。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皇帝的卧室(乾清宫),放置皇帝印玺的地方(交泰殿),皇帝结婚的新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其中有的已辟为展厅)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以安排一日游为佳。如有时间,又想看得细些,则可安排二日游。 故宫的正门是午门,游人可由天安门向北进入午门。古以北为子,南为午,午门正处于故宫中轴线之南的向阳位置,故称“午门”。午门平面呈凹形,正楼面阔九间,重檐庑殿式,东西两观对峙,这种形制的门有天子才可以用,所以它是皇帝宫殿的标志。当然这种建筑也有利于防卫,因为它组成了一个交叉火力网。午门是皇帝每年冬至颁发来年历书的地方,如遇有战争获胜,则要在此举行凯旋“献俘”仪式。因古时奏凯献俘首先要祭庙社,而午门去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及社稷坛(今中山公园)最近。此外,午门前广场院也是受廷杖的地方,官员如触犯“龙颜”将在此受廷杖之刑。1519年武宗朱厚照要去江南选美,由于众大臣劝阻,惹恼了武宗,结果竟有130名官员在午门受廷杖,一次就打死了11人。 故宫太和殿,也叫“金銮殿”,故宫中最巍峨、最壮丽的建筑,面阔11间,进深5间,重檐庑殿式,黄色琉璃瓦,耸立在三层汉白玉须弥座台基(高35.05米)之上。大殿面积2377平方米,是我国现存、也是世界现有最大的木结构宫殿建筑。太和殿是举行大典的地方,明清两代皇帝登极、宣布即位诏书,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都要在此受百官的朝贺及赐宴。 故宫太和殿内外摆有大量特殊的陈设,殿前月台上摆的铜鼎、铜龟、铜鹤是大典时用来焚香的,它含有江山水固之意。月台上摆的日晷和嘉量,用来象征皇权。三层汉白玉台基每个栏杆下都设有排水的龙头,暴雨时可形成千龙喷水壮观景象,用来显示皇威。殿前的双龙戏珠御路石,其珠为吉祥如意珠,双龙之中,一个代表天帝,另一个代表帝王,帝王受天之命,合天之意,务使国中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双龙下面的山海图案乃象征江山水永固。殿内金色的九龙宝座和屏风安置在高约2米的金色台基之上,并置于六根盘龙金柱之间,以突出帝王唯我独尊之地位。藻井正中的蟠龙口中倒垂下一个大圆球,谓之“轩辕镜”,此乃辟邪之物,也寓有明镜高悬的含意。 故宫中和殿:这是皇帝临太和殿大典前休息和接受官员信行礼的地方。 故宫保和殿:保和殿为重檐歇山顶,面阔九间,是举行册立皇后、皇太子等大典时皇帝更衣的地方,清乾隆以后,殿试也改在保和殿举行。清朝时,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皇帝常在此殿宴请各少数民簇王公和大臣。 游人在游三大殿时,可看到很多御路石,其中以保和殿后面的一块为最大、最宏伟,它用整块艾叶青雕成,长16.07米,宽3.07米,厚1.70米,重达200吨,九龙飞腾在大海和流云之中,象征着真命天子一统山河。 乾清门是帝后寝宫以及嫔妃、皇子等居住生活区域的正门。清代御门听政即在乾清门进行。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顺治、康熙年间也兼作听政、召见大臣之处。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冬至、万寿等节日,皇帝在这里举行朝礼和赐宴。 交泰殿在清代,交泰殿是皇后在元旦、千秋(皇后生日)等节日接受大臣朝贺的地方,后来又在这里存放皇帝行使权力的25方宝玺。此外,这里还有铜壶滴漏装置和清代造的自鸣钟。 故宫坤宁宫 在明清,坤宁宫是皇后居住的地方,清朝按满族的习俗,将其改为祭神的场所,把东暧阁作为皇帝大婚的洞房。 故宫御花园 出坤宁宫北行就是御花园,它有门与东西六宫相通。园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主要建筑钦安殿正处在中轴线上,明时这里供秋季大享及祭祀玄武大帝之用,清代改为寺庙。园之东北部叠石堆秀山,是帝后嫔妃“重阳登高”之处。御花园是一座以建筑为主体的宫廷花园,亭台楼阁结构精巧,山石树木安排有序,奇花异木怪石竞奇争艳,五色石子甬道四通八达,游人都愿在此尽情观赏,拍照留影。 东西六宫 这是嫔妃居住的地方,俗称“三宫六院”。现在东六宫大都改为古代艺术品陈列馆,其中有明清工艺美术馆、陶瓷馆、青铜器馆、钟表馆、绘画馆、珍宝馆。以参观珍宝馆和钟表馆的人数最多,钟表馆设在奉先殿,珍宝馆设在故宫东北角的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这在座堂里。玩具陈列馆设在坤宁宫以东的联房叫东板房里。西六宫基本上未动,仍按原来面貌布置。 养心殿乾清门内的养心殿,从雍正清末近200年间,清朝皇帝大多住在这里。在同治、光绪两朝,养心殿东暧阁是慈禧与慈安“垂帘听政”之地。 故宫游览,可以从天安门进,也可以由后门----神武门进。进入天安门,穿过一片青砖铺地的广场,便到达紫禁城的正门----午门。这里城墙高大,城门楼巍峨壮观,给人以无比威严的感觉,使站在这里的人自己感到渺小这是古代统治者利用建筑艺术来为增强其帝王威慑力量服务的一个最突出的例子。穿过午门,又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金水桥。过桥经太和门便是雄伟的太和殿。从高处看,金水桥和流经广场的那条御河,其形状恰像一把巨大的弓。经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乾清门,便进入内廷,内廷分中路、东路和西路三条路线。如果是半日游,这三条路线只能游一条,一般可走中路。走中路可看皇帝的卧室(乾清宫),放置皇帝印玺的地方(交泰殿),皇帝结婚的新房(坤宁宫),嫔妃所住的地方(其中有的已辟为展厅)和御花园。一般来说,用半天时间游故宫,比较吃力。以安排一日游为佳。如有时间,又想看得细些,则可安排二日游。 故宫角楼的传说 李冰 故宫的四个城角,每一个角上有一座9梁18柱72条脊的角楼,建造得独具匠心。这4座角楼是怎么建造的呢?有这么一个传说- 明朝燕王朱棣在南京做永乐皇帝以后,因为北京是他做王爷时呆的地方,就想迁都北京,于是就派了亲信大臣到北京盖皇宫。朱棣告诉这个大臣:“在皇宫外墙-紫禁城的四个犄角上,盖四座样子特别美丽的角楼。每座角楼要有9梁18柱72条脊。”还说:“你就做这个管工大臣吧,如果修盖的不好要杀头!”管工大臣领了皇帝的谕旨后,心里非常发愁,不知如何盖这9梁18柱72条脊的角楼。 管工大臣到了北京以后,就把81家大包工及木厂的工头、木匠们都叫来,跟他们说了皇帝的旨意,限期3个月,叫他们一定要按期盖成这4座怪样的角楼,并且说:“如果盖不成,皇帝自然要杀我的头,可是在没杀我的头之前,我就先把你们的头砍了,所以当心你们的脑袋。”工头和木匠们对这样的工程都没有把握,只好常常在一块琢磨法子。 3个月的期限是很短的,一转眼就是1个月了,工头和木匠们还没想出一点头绪、一点办法来,他们做了许多样型,都不合适。这时候,正赶上六七月的三伏天气,热得人都跟不上气来,加上心里烦闷,工头和木匠们真是坐也不合适,躺也不合适。有这么一位木匠师傅,实在呆不住了,就上大街闲遛去了。 走着走着,听见老远传来一片蝈蝈的吵叫声,接着,又听见一声吆喝:“买蝈蝈,听叫去,睡不着,解闷儿去!”走近一看,是一个老头儿挑着许多大大小小秫秸编的蝈蝈笼子,在沿街叫卖。其中有一个细秫秸棍编的蝈蝈笼子,精巧得跟画里的一座楼阁一样,里头装着几只蝈蝈,木匠师傅想:反正是烦心的事,该死的活不了,买个好看的笼子,看着也有趣儿,于是就买下了。 这个木匠提着蝈蝈笼子,回到了工地。大伙儿一看就吵嚷起来:“人们心里怪烦的,你怎么买一笼子蝈蝈来,成心吵人是怎么着?”木匠笑着说:“大家睡不着解个闷儿吧,你们瞧……”他原想说你们瞧这个笼子多么好看呀!可是他还没说出口来,就觉得这笼子有点特别。他急忙摆着手说:“你们先别吵吵嚷嚷的,让我数数再说。”他把蝈蝈笼子的梁、柱、脊细细地数了一遍又一遍,大伙被他这一数,也吸引得留了神,静静地直着眼睛看着,一点声音也没有。 木匠数完了蝈蝈笼子,蹦起来一拍大腿说:“这不正是9梁18柱72条脊么?”大伙一听都高兴了,这个接过笼子数数,那个也接过笼子数数,都说:“真是9梁18柱72条脊的楼阁啊。”大伙儿受这个笼子的启发,琢磨出了紫禁城角楼的样子,烫出纸浆做出样型,最后修成了到现在还存在的角楼。 (摘自《大众科技报》) 我的同事“胖付”93年在北京武警总队服役,新训后,被分到故宫中队(不是国旗中队),负责故宫的保卫。 95年十月的一个夜晚,时间是21时左右,他和战友正在中队值班室看电视的时候,突然两个故宫保卫处的保卫干部闯进值班室,面色苍白,气喘吁吁地冲他和在值班室里的战友说:刚才我们两个人巡夜,走到珍宝馆时,发现有个人站在珍宝馆的大门外,我们开始以为是你们的战士,就喊了一声是谁,但这个人没有回答我们,于是我们两个人就向他走过去,距这个人大约三十多米十,我们看见这个人穿着一身黑色的袍子,但是这个人是背对着我们,只看见这个人头发很长,看不见他的脸。于是我们又问了一声,你是谁。刚问完,这个人就开始向北甬道里跑,我们两个一下就肯定了,这个人不是故宫里的人,于是我们打开手电就追,顺着北甬道,我们一直追到小戏台,我们始终距这个人三十多米,就是追不上他,在小戏台的院子里,由于院子的另一个门是锁上的,我们终于把这个人追上了,我们两个人一左一右,把这个人堵在门洞里,可是这个人还是背对着我们,但我们已看清了,这个人肯定是个女人,通过她穿着的黑色长袍可以看出她身材娇小,长发披肩一直垂到后背,我们就大声说你转过身来,这个女人呢就慢慢地转过身来,可她转过来后,我们看见她居然没有脸! 她的头上没有脸!!前面也是头发,我们吓坏了,手电掉在了地上,都顾不上捡就往你们这跑,不知道她追没追我们,因为我们没敢回头看。“胖付”和他的战友听后,就拿着枪,十几个人随着这两个保卫干部出去查看,一直巡到小戏台的院子里,发现那两个保卫干部的两个手电一左一右,还在地上,手电还没有关呢,可是没有找到那个女鬼丝毫的踪迹。 说到这,你们会不会以为这个事就完了呢?我告诉你们,还没有完!过了大约五天,其中一个撞鬼的保卫干部,下班时在故宫东华门外,被一辆丰田越野车撞死了,有过了五天,快到十一月份的时候,另外这个撞鬼的保卫干部,因为突发性心埂死在家里,据说死者脸部表情充满恐惧! 96年夏天,“胖付”班里有个战士,河南人,晚上接岗,因为困,于是抱着被子去接岗,在故宫小戏台的院子里,在戏台下的台阶上,把被子铺一半盖一半,躺下就睡,到清晨五点时,他突然醒了,发现自己躺在台阶上,而铺一半盖一半的被子,被叠的方方正正地放在戏台上,他吓得大叫着跑回中队,此后,“胖付”所在中队值夜岗,都是两个人上岗了。 故宫古画库探秘 作者: 来源:大众科技报 日期: 13:00:37 浏览次数:6 北京的紫禁城内,有9999间半房屋,这里有众多神秘莫测的大门从未向游客敞开过。不少大门上的锁早已锈迹斑斑。就在这些看似荒芜的院落里,珍藏着一大批罕见天日的金银玉器、名人字画等稀世之宝。 不久前,我专程探访了鲜为人知的故宫"古画库"。 不知转过几座深宅大院,又经过一条条杂草丛生的狭长径道,站定在一座奇物的院落前。只见一幢红墙黄瓦的两层楼建筑,窗户很小,竖着铁栅栏,墙厚近一米。这里就是珍藏历代名人字画的故宫"古画库"。楼内各间房子都设有对号保险大铁门,门扇厚盈33.3厘米。"这里有严密的保安措施,防盗、防火以及报警系统十分齐务,可以说是万无一失。"带领我们参观的古画库负责人自信地说。据他介绍,中国现今最有价值的10万张(件)历代名人字画碑帖,就珍藏在这里。还有帝王后妃、王公大臣的风雅之作2万多件,也一并在这里沉睡。走进古画库,浓烈的樟脑气味扑鼻而来。 推开一扇沉重的铁门,库房内中间是一个三余米长的铺毡大案,四周中是一排排大柜。那些 挂轴、手卷、册页或成扇,都身空华丽的锦锻"外衣",平躺在柜里。每幅作品都有标号、 作者、年代、字画名称,均已编好入册。 "故宫内存一级品近千幅,公开展出的多为复制品,能见到罕见之作真迹的恐怕没有多少人。"管理员说。 一幅珍品,代代相传,辗转数十人之手后存至现在,有的已残破不堪。专事古画修复装裱、临摹复制等工作的故宫修复工厂,可称是"画粹"的再生之地。一幅折皱残损的上百年古画 ,经装裱专家神奇的双手摆弄以后,如同刚画毕的作一般。 临摹古画的多是心细手巧的女画家,摹画者依着原画一条线,一个点地画,不得有丝毫含糊。长达5米的《清明上河图》竟用35年才临摹完成。大概算来,平均每前时1厘米的时间约为3.65天。 刘秘的照像复制堪称故宫的专利。用大型照像机将古画拍下,然后在涂有特制乳剂的宣纸或 绢上成像,再经显影、定影、作旧、着色托裱、装轴等工序,一幅几可乱真的复制件就完成了。 一位老艺人拿出照像复制的宋代李唐《彩薇图》说:"这与真迹科一模一样。如果没有铃上这颗鲜红的'故宫复制'篆印,非书画鉴定专家难以明辩。" 当然,古画的临摹复制是在国家有关规定的严格控制下进行的。每幅古画只能作3件复制品,分别供展览、研究和授课之用。
房天下知识为您分享了一条干货
手机动态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邮箱/手机号码!
请输入密码!
没有房天下通行证,
下载房天下APP
提问获取更多回答
ask:2,asku:1,askr:54,askz:15,askd:51,RedisW:0askR:4,askD:0 mz:hit,askU:0,askT:0askA:5
Copyright &
北京拓世宏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Tuo Shi Hong Ye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信息举报邮箱:故宫博物院院长:全世界安防系统最强的博物馆是故宫
单霁翔,故宫博物院院长。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师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教授,并获得博士学位。担任过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和国家文物局局长。今年9月,在国际文物修复学会2014香港会议上,国际文物修复学会主席莎拉·斯坦尼福斯向单霁翔颁授了世界文物保护专业的最高学术奖——福布斯奖。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资料图片核心提示:2014年12月,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北京师范大学演讲时表示,敢负责任地说,今天全世界的博物馆,最强大的安防系统是故宫博物院的。原标题:故宫的世界,世界的故宫演讲人:单霁翔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 时间:2014年12月一提到世界上的著名博物馆,大家都会想到这几座:英国的大英博物馆;法国的卢浮宫;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院和俄国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也就是冬宫。有人甚至说,它们是世界四大博物馆,而我认为他们忽视了一座重要的博物馆,就是中国的故宫博物院。故宫的土地是充满故事的土地,在明、清两代曾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1925年的10月10日,紫禁城的大门突然间打开了,在3000多名社会名流的见证下,紫禁城城门上挂起了李煜瀛先生书写的“故宫博物院”匾额。兰亭序修复前的河南上蔡郭庄楚墓出土的升鼎修复后的河南上蔡郭庄楚墓出土的升鼎故宫中正殿区域一今天的故宫博物院拥有三项世界级文化资源。第一项是九千间房屋组成的古建筑群。大家知道北京有一条清晰的城市中轴线,从永定门到钟楼共7.8公里,这条轴线上最气势磅礴,最重要的一组建筑就是紫禁城古建筑群,因为紫禁城及其周边文物古迹的存在,北京的城市中心才显示出与世界上其他首都城市中心格局的差异性。我们每天在紫禁城里行走,通过阅读资料,就会知道在我们身边的很多空间里都曾发生过很多故事。大家也许在连续剧里会看到皇帝坐在金銮宝殿里,在乾清宫上早朝。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些绝对都是戏说。明代皇帝上早朝就在太和门的门洞里,清代皇帝上早朝就在乾清门的门洞里,从来就没坐在金銮宝殿里上朝的皇帝,皇帝也很辛苦,很早就起床。这是我们的第一项重要的世界级文化资源,它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二故宫的第二项资源就是我们的藏品。12年前,我的前任郑欣淼院长当院长时,你如果问他故宫博物院有多少件文物藏品,他答不出来。但是两年前,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的第一天,我就能准确说出我们故宫博物院有多少件文物藏品,1807558件套,有整有零的。为什么我能说出来,而郑院长说不出呢?因为在我来之前,郑欣淼院长已经领导故宫工作人员用了7年时间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文物清理工作,这是历史上最全面、最彻底的一次紫禁城文物清理,每一件实物和它的信息卡片都对应起来了,因此得出了准确数字。今天这些文物被分为69个类别,比如我们有53000幅绘画,大家熟悉的《千里江山图》《五牛图》《富春山居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等。有75000件法书,大家熟悉的《兰亭序》《中秋帖》《伯远帖》都是重要的藏品。还有28000件碑帖,加起来就是156000件,这都是无与伦比的纸质文物。故宫也是收藏铜器最多的一座博物馆,一共有16万件,我认为其中最珍贵的是带有先秦铭文的1670件青铜器,它们都是传世艺术精品。玉石器也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骄傲,出土于东北红山文化的玉器,出土于浙江良渚文化的玉器,还有更古老的安徽凌家滩文化的玉器都有广泛收藏,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通过故宫的玉器收藏就可以串联起来。故宫是收藏陶瓷最多的一座博物馆,367000件陶瓷是一个天文数字,它们基本都是生产于景德镇的官窑瓷器。我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之前,没有想到故宫收藏有那么多的织绣类文物。通过查阅资料,当时在江宁、苏州、杭州有三个织造区,最多的时候曾7000人在给皇宫做织绣品、做服装,在故宫库存里,今天收藏着18万件织绣。我们国家的博物馆,不像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等收藏着很多来历不明的别的国家的文物。但故宫是个例外,我们收藏有上万件来自外国的文物,但是都是来路清晰的,是从海外贸易、商品交流、使节纳贡汇集而来的。比如西洋钟表,故宫居然是世界上收藏西洋钟表最多、品质最好的一座博物馆,因为当时西方的一些国家,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瑞士,会把它们最精美的一些西洋钟表作为礼物送给东方的皇帝。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西洋钟表,可惜他只看到了它的精巧,而没有看到其背后科技的发展对清朝的潜在威胁。故宫还有42000件宗教文物,其中有23000件佛造像,7000件祭法器,还有1970件18世纪的唐卡。武备仪仗是太和殿前盛典、庆典使用的仪仗装备,加上中和韶乐一共33000件,规模很大。帝后玺印共有50060枚,我看到的最大的一枚,是乾隆皇帝85岁时用和田玉给自己做的一方印,一个人都抬不动。大家知道,有文字的文物比没有文字的文物要重要,因此故宫所藏的33000件铭刻是非常重要的一类文物。以上文物所构成的1807558件套文物意味着什么?我做了十年的国家文物局长,因此清楚它对全国博物馆藏品的意义。今天全国有4160多座博物馆,收藏有国家定级的珍贵文物(即一级、二级、三级文物)共401万件。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国家定级珍贵文物是168万件,占全国珍贵文物的41.98%,也就是1/3强,不到1/2的珍贵文物是收藏在故宫一座博物院里的。全世界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形的藏品结构,塔尖上是镇馆之宝、珍贵文物,腰身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的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故宫博物院是个例外,它是倒金字塔,也就是珍贵文物占93.2%。今天我们的文物藏品仍然还在征集、汇聚。比如十年前我们购藏了三件书画,第一件花了1200万元,是从瀚海艺术品拍卖公司征集到的张先《十咏图》;第二件就是米芾的《研山铭》;第三件是由当时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北师大老教授启功先生,故宫专家朱家溍先生、徐邦达先生,还有今天文物鉴定委员会傅熹年先生给我们来鉴定的《出师颂》,他们坚定认为确切无疑的真迹,我们花了2200万元购藏了。米芾的《研山铭》是启功先生极力推荐的。今天故宫的原则是这样的,如果当代艺术家要把自己的作品捐赠给故宫博物院,我们持比较慎重的态度。故宫定了三条规定,第一,就是一定要是艺术大家;第二,艺术家捐赠的一定是他的代表作;第三,无论艺术家名气多大,不得捐赠十件以上作品。我们希望600年以后,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仍然是个倒金字塔,仍然是各个时期最好的艺术品,世界级博物馆应该为其他博物馆征集文物留有余地。三故宫的第三个资源,我认为就是故宫可爱的观众,但观众数量的增长速度也是非常可怕。12年前的2002年,故宫的观众第一次突破了700万,当时世界上观众最多的博物馆是法国卢浮宫。过了十年,仅仅过了十年,故宫的观众就超过了1400万,近几年大约就在1400万至1500万徘徊。故宫每天接待4万观众和接待8万观众的情况是不一样的,如果接待18万观众,巨大的人流就会从午门进入,80%的观众都会目不斜视地往前走,去看皇帝坐在什么地方,再往前走看皇帝躺在什么地方,然后再往前走看御花园就出宫了,出去时有的观众会说,哎,怎么没有看到故宫博物院的文物展览啊!四今天我们有三个愿景,第一个就是把壮美的紫禁城完整地交给下一个600年。紫禁城是永乐皇帝在位期间,于1420年建成的,再过6年到2020年,紫禁城将度过它600岁的生日,我们希望在那天来临的时候,紫禁城会更加壮美,更加完整。首先我们持续地进行文物建筑的修缮,目前已经进行了13年。故宫的文物修缮经历了非常艰苦的过程,是在一天都没有关门的情况下进行的大规模修缮。特别是13个盘踞在故宫里面的外单位,占据了我们很多院子,郑欣淼院长一个一个把他们请走了。文物建筑的修缮一方面会使文物建筑益寿延年;另一方面可以扩大开放面积。在2002年文物建筑修缮开工之前,紫禁城对观众开放的范围只有30%,今年又竣工了一些建筑,比如慈宁宫、大佛堂、寿康宫等区域,我们已经把开放面积提升到52%,2015年是故宫博物院成立90年,我将开放面积提升至65%,后年提升到76%,到2020年提升到80%。故宫还要进行环境的整治,去年年初我们进行了三清理。第一个就清理散布在故宫几十个院落里面的石刻构件。第二个清理是清理散落的门窗。因为开放的需要,故宫在二三十年前把一些门窗卸下来后放在了几十间房子里,一放就是很长时间。第三个是清理柜架、箱柜。故宫建了地下库房,几十万件文物入库后,当年使用的箱子就留在了地面,我们把这些箱子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理,建立了三个箱子库房,保存了600多个明清时期的箱子。五第二项就是实施“平安故宫”工程。我们经过半年的调查,发现目前存在七项隐患。第一个就是火灾隐患,这是最要命的;第二是盗窃隐患;第三个是震灾隐患;第四个是藏品的腐蚀隐患;第五个是库房存在的隐患;第六个是市政管道跑冒滴漏隐患;第七个是观众安全的隐患。针对这七个隐患,编制了“平安故宫”工程的文本,一共七项子工程。国务院领导批准了。建设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我敢负责任地说,今天全世界的博物馆,最强大的安防系统是故宫博物院的。为什么我们是最先进的?因为别的博物馆没有那么多庭院,没有那么多巷道,而我们必须需要一个复杂的系统,能够保证我们每一件藏品,每一个部位都能在改变状况的时候报警。智能化的藏品库房,温度、湿度都是可控的。六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保护。故宫的文物修复在很多方面都是世界一流的,比如古书画装裱修复技艺,是很多代人传承下来的。像唐三彩的修复,瓷器的修复,漆器修复故宫都拥有很好的技术。我刚来的时候,看到一个专家在修复一件漆器,后来过了好几个月他还在修那件漆器,我问他修这件漆器要用多长时间,他说7个月,故宫一共19000件漆器,全部修复要很多代人,所以文物修复是很艰苦的过程。光故宫人修显然不够,特别是一些量大面广的文物,它需要技艺传承,于是我们就查阅今天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名录,发现很多人的祖辈、师傅,都是在清宫造办处里身怀绝技的一些老师傅,所以我们就把他们的后人引进故宫。我们去年引进了47位非物质遗产传承人。七我们提出“从故宫走向故宫博物院”。首先要提升故宫的展览。故宫的展览最重要的是原状陈列展,分布在十几个宫殿里,宫殿中的文物当年就是为这个环境而制作的,今天还放在这个环境中,我认为是它最好的归宿,是最有尊严的展示方式。我有一次到台北故宫去做报告,谈到文物只有在原生地展示,才最有尊严,如果像孤魂野鬼一样流失海外就没有尊严,我发现下面的人都直瞪我。故宫的太和殿只有安上牌匾、楹联、宝座台、屏风和宝座才有讲述故事的空间,人们才会联想到这里发生过什么。我们很多地方像三希堂、丽景轩、皇极殿,还坚持原状陈列。第二种展览就是我们的一些常设展览,比如武英殿修好以后作为书画馆,文华殿修好后作为我们的陶瓷馆,以及钟表馆、珍宝馆、石鼓馆等。我们还有捐献馆,会把捐赠故宫的文物持续进行展出。第三种在故宫里的展览是专题展览,我们有四个场地,一年持续地做专题展览,比如《兰亭特展》《明永乐宣德文物特展》《南迁史料展》等。此外还有一些可以动手的传承非物质文化的展览,我们每年也会引进一些外国展览,比如《卢浮宫拿破仑一世展》《墨西哥玉石文明展》等。午门七年前是一个展厅,但是它面积比较小,现在我们对它两边的雁翅楼进行修缮,雁翅楼共两千平方米,加上中间城楼的八百平方米,就形成一个2800平方米的世界上最大的展厅。目前,展览已经定到2017年了。但是我们把第一个展览留给了自己,2015年院庆的时候,我们将在此气势磅礴地展出“万寿庆典展”,80%的藏品都是第一次拿出来展示。第二个计划是开放西部区域。故宫建院90年来西部区域从来没有开放过,所以显得很神秘,人们充满期待。这次开放的最大的一个宫殿是慈宁宫,我们将把它作为故宫博物院的雕塑馆专馆进行常设展览,这个宫殿很深,一层一层的,也是充满故事的地方,我们准备把它作为原状陈列展。第三个计划就是东华门。东华门修缮以后准备作为故宫博物院的古建筑馆。同时我们还打算开放一段城墙,人们可以从东华门沿着城墙走到午门,可以走过紫禁城1/6的城墙,并且可以走到一个非常漂亮的建筑,就是角楼。过去没有这种体验,只能远眺,将来观众可以走近角楼,看到三重檐,七十二条脊这样的精美建筑。第四个计划就是开放端门。端门在天安门后面,午门前面,因为端门在紫禁城外面,所以每天晚上它都可以对外开放,我们准备把它建成故宫博物院的数字博物馆,故宫研发十多年的数字技术文化产品可以在这儿进行展示。三希堂是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的书房,他在这里的小炕桌前御览了无数的书画和珍宝,但三希堂只有4.8平方米,地上站四个人就满了,所以没办法叫观众进去。有了数字化展示后观众可以自己操作观赏。还有一个计划就是明年开放宝蕴楼。宝蕴楼以前一直是做文物的库存,我们修缮以后,准备把它作为民国时期的故宫博物院院史陈列,展示民国时期的故宫历史。因为民国时期的故宫遇到很多的事件,包括末代皇帝1912年退位以后一直住到1924年11月的历史。八要提供优质服务。故宫的观众不但多,而且最苦恼的就是不均衡。我觉得故宫票价并不算太贵,我们冬季40块钱,夏季60块钱,十多年没涨价。我们设立免费开放日,就是希望平常嫌故宫太挤,不愿去故宫的人,能在人少的时候进故宫。过去一到暑期和黄金周,观众买票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们增加售票窗口,我们最多的时候开了37个窗口,所以现在我能负责任地说,全年95%的观众3分钟之内能买上票。我们对社会承诺,观众买票最长的时间是15分钟。现在可以说,故宫的自动讲解器是世界上博物馆讲解器中最好的。我去过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等等,他们一般只有8-11种语言的讲解器,但是我们的讲解器有40种语言。明年我们还要推出“每日故宫”,这一直是我们的一个文化理想,我们希望每天向社会公众介绍一件故宫藏品,但是在平面媒体开辟版面确实也有一定的障碍,所以我们现在通过这种形式,每天推出我们的一件藏品,365天坚持下去,十年就会介绍很多的藏品。九再有就是故宫的文化产品。我们过去的文化产品就是厚重、历史性、知识性强,但趣味性、实用性不够。今天我们也开始制作一些趣味性强、实用性强的东西,比如故宫娃娃,现在正在一批一批制作,绝对比芭比娃娃好玩,比如手机壳,目前研发了一百多种,卖得都特好。其他的还有真丝披肩、故宫五位皇帝喜欢的五福五代壶、《兰亭序》卡包、钱包、女孩子喜欢的故宫文化笔记本、此外还有化妆镜、冰箱贴、鼠标垫、充电器、电脑包、U盘、故宫行李牌等等。十故宫是科学研究机构,我们拥有350名高级职称研究人员,是世界博物馆中最多的。我不赞成故宫学者到社会上去有偿地开鉴定证书。首先故宫专家的特长是专,并不一定博,比如我们研究铜器的专家,也许一辈子不会碰玉器、瓷器、漆器,他就在自己的领域研究得很深。我们成立了故宫研究院。故宫研究院包括古陶瓷研究中心、古书画研究中心、古建筑研究中心、明清宫廷史研究中心、藏传佛教研究中心,三个星期前我们又成立了宫廷戏曲研究所,故宫收藏有一万多件戏本,还有大量的服饰、道具等,是世界上收藏同类文物最多的一座博物馆。我们在2013年成立了故宫学院,对员工学历进行培训。此外,国际博物馆协会也把故宫设为全世界博物馆界的培训中心,国际博协成立70年来在全世界只设立了一个培训中心,地点就在故宫。我们受国际博协委托,第一期培养了来自16个国家的学员,第二期又培养了来自14个国家的学员。两期培训班结束以后,在国际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反响,所以第三期就有40多个国家来报名,包括英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十一最后要讲的是扩大文化传播。我认为今天每一位民众对故宫博物院都有管理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所以我们毅然决然地公布了故宫全部的内部管理规定,共114个单项制度,在全国博物馆中率先公布全部藏品信息。2012年,台北故宫的冯明珠院长率团到北京故宫访问。我们登上高高的景山,从上面俯瞰紫禁城,感慨万千。随后受邀,我也到了台北故宫,做了一个关于文物南迁和文物运台的报告,这对他们来说很具有挑战性,因为我讲了真实的情况,故宫的文物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运到台北故宫来了。1931年日寇侵略东北,华北告急,当时故宫理事会决定把一部分文物南迁。故宫人一共制作了13491个箱子,装好文物后分五批半公开的运往上海和南京。日寇进入北平后,故宫六年半没有对观众开放,当时伪政权列了一个接收文物清理的计划,工作就是清理没有运走的文物,接收文物清册现在保管在我们这儿,上面记载着当时没有运走的文物数量是1189000件,比运走的文物数量多很多,并且很多是大体量的文物,包括大型玉山、铜器、瓷器、明清家具、地毯等等,这些都不可能运走,所以都留下来了。后来战争形势紧张,运走的文物又从南京分三路西迁,运到四川和重庆。一直到1948年年底,蒋介石开始考虑要退到台湾了,最后在仓皇逃跑的时候决定带上南迁文物。由于时间仓促,所以当时把故宫文物运到了上海港以后,因为要运物资、运家眷,所以迁台文物一共运了两船半,装走了2972箱。这2972箱只占南迁13491箱文物的22%,剩下的78%没有装走,又运回来了。那么装走的这2972箱有没有经过挑选?答案是没有,因为在港口上不可能再开箱了。这两船半一共运走了597558件文物,文献、书画、瓷器、玉器、铜器等只运了52000件,这就是真实的账目。我们故宫博物院仅绘画就有53000件,已经超出了台北全部的52000件文物,我们的75000件书法,32000件玉器,16000件铜器,367000件陶瓷,180000件织绣就都是天文数字了。今天,两岸故宫还在持续进行文化合作与交流,进行藏品的研究,共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信息。不久前,我参加了我的老师吴良镛先生一部书的首发,吴先生用了十年的时间,写出了《中国人居史》一书,这部书九易其稿,每稿都让我看过,所以我印象很深,在召开学术研讨会的时候,我就讲了我学习吴先生这部书的体会,他通篇说得最多的是三件事。第一就是我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要向历史学习,学习前人的智慧,把它运用到我们今天的文化创造;第二就是我们做的所有事都要为普通民众考虑,为普通民众生活得更美好而努力;第三就是我们做每一件事都要考虑人居环境,要为未来时代多考虑。我认为,今天故宫博物院也是以这样的理念来工作的,我们要保护历史、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我们要为普通民众做好服务,我们要为未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能享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竭尽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讲话时指出,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作为故宫博物院,我们的梦想就是要把一个壮美的紫禁城完整的交给下一个六百年!(本报记者李韵对本次演讲亦有贡献 除资料图片外其他均为周高亮摄)
正在载入...
暂时没有数据
打开凤凰新闻观看更流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紫禁城几个门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