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手诀对应的口诀表中的“龙诀”是什么?

道教手诀一览
我的图书馆
道教手诀一览
馆藏&44490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拒绝访问 | www.gulingge.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ulingge.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e24388-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Sina Visitor System道教手诀图解
我的图书馆
道教手诀图解
相关搜索:
811×573730×587150×220220×164300×273220×145456×455320×451224×204210×210220×220300×300720×962515×511354×500391×519333×497298×487400×600400×282123×160300×300210×155530×574200×209490×689490×675720×962461×371
馆藏&16225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道教法术之施法的手势——掐诀道教法术之施法的手势——掐诀白龙王百家号  (一)掐诀的源头  掐诀又称握诀、捻诀、捏诀、法诀、手诀、神诀,有时称斗诀,简称为诀。道法基本方法之一,符篆派尤其重视。指在手掌和手指上掐某些部位或手指之间结合成某些固定的姿势,起到感召神鬼、摧伏精邪的作用。“祖师心传诀目,通幽洞微,召神御鬼,要在放握诀。默运虚元,因目之为诀。”。握诀与步呈是道法中最基本的两种形体动作。指掌间结成某些姿势,无声无息,却运作着虚无的大道,造成通幽洞微的效果,所以视为一种秘诀,一种窍门。  道七诵经、行符、念咒、步是、结坛、召将、气禁、收邪、治病、祈攘的各个环节都要掐相应的诀目。但是,对掐诀的由来、原理素来少有人去问律。这也难怪,道门中将之视为至秘,绝不轻易外泄,人们也就难以究讨了。当然,难,不等于无法穷究。下面的讨论就是一次尝试。因为过去此类材料公诸社会的很少,我们在讨论中尽量介绍得详细一些。  诀最初是谁使用的?现在已不清楚。在关于步是术的传说中,就提到“手指”',手指,即与诀有关。据云禹见鸟步星里,转木石取蛇食,于是学之三年,术成之后,能履九斗,配星于足,以足指物即转,不知用手配合之。后有神人告诉他。“足履手指。何以足艘亦使足指?王不见灵鸟足履嘴指?”于是禹拜而受之。记载此说的(金琐流珠引),题名“中华大仙宰王方平、张道陵、赵异、王长、司命李仲甫、茅盈、许玉斧等系代撰述,中华仙人李淳风序并注”,作者是否这些人.可以不来评考,道书多有托始,不过从中也可看出大抵是正一、上清诸派共奉的道法专书。李淳风为唐初人,则“金锁流珠”原书应在南北朝就已存在,看来诀的出现与是一样古老。在修行中,诀与步是是相配合的。据李淳风说,该书原名(太玄三五金锁流珠经篆》,正论履斗步是要篆,后改撰出十五卷正经,及(掌诀图书),至于《引》,则又节录论述其要目。掐诀,又称捻诀,与步是配合,如步二十八宿是,“二十八宿后圣授王君也。先从北斗而起,次东斗,次南斗,次西斗,毕,登中斗而不履真人星。夫履北斗求请法捻甲子诀,东.斗捻甲寅诀,南斗捻甲午诀,西斗捻甲申诀,中斗捻甲戌、甲辰诀。此是随方斗诀也。修行长生以朱墨涂司命诀目,不者即五色丝缚之。即步纲,三年成地真,以至通司命来下,与余死籍、】”看来掐诀之法,由来已久。步至有禁制外物的作用,与之配合之诀,作用也差不多。因此,诀的起源,和古代的气禁之术有关。现在能查到的记载掐诀之术比较完整的著作,是《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此书为北极天心派的著作,其中没有人北宋末年盛行的雷法,应是北宋前期的书,其诀潜称《禁治掌目诀图)。禁,即气禁之术,诀以之为称,足见原系属于气禁的。  (二)诀的构成  掐诀在道士看来,乃使“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在手上,依照某种原则,造成一定的姿势,以为可以禁制、支配相应的外物或鬼神。这种姿势称诀文和诀目。这是其“诀”的主要结构。由此结构,又可造成外界的变化,便是掐诀的主要功能。  诀文指在掌指上的某一固定部位象征北斗七星、十二辰文、九宫八卦、二十八宿等。如在二、三、四指九个关节纹上以中指中纹为九宫中文,余八个关节纹为八卦文(依据后天卦位从四指根部关节纹为乾文起始),五指上布子、丑、寅、卯、辰、巳、午、末、申、酉、戌、亥十二辰文。每掐该文,即表示把握八卦、十二辰、二十八宿等。由于古人常用八卦、北斗、二十八宿等象征字宙中天象的运行、造化的奥秘、空间的位置和时间的变换,故通过诀文,在手掌上形成了一个浓缩的宇宙图景,故有“生于神机而运化”之说,也即如(阴符经》所说的那样“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了。由诀文加上其余指掌联结方式构成诀目,通常说掐某诀,即指某诀日。简单的诀目只有一个诀文,复杂的诀目则要同时或依次掐多个诀文,比如飞捻北斗时,便须迅速捻过七星本文共七个点。有时还要加上各指和指掌间的交结,甚至双手并用。诀文中最基本的有十二宫、八卦九宫、七星等。除此之外,南斗、中斗、西斗、东斗,各有若于星文,复有二十八宿星文,也都在掌指上有相应之点,亦即该诀文。只是比较起来,不及上面列的九宫、七星、十二辰文,用得那么多。  诀文是构成诀目的墓础。从诀文可以看到掐诀的若干原理。古代气禁之术中常直接将某一特定掌指部位与要禁制的对象联系起来,而在诀文中较多地表现了力图在掌指上体现古代宇宙的倾向。由他们构成的诀目,在便取得某种掌握了造化玄秘的外观。尽管在实际的运用中,诀的功能仍在象征某些灵物,并且试图以象征的姿势去感应所象征的东西,而且也保留了若干在禁咒之术中引来的比较具体的诀目,然而总体而言,以诀文所代表的字宙图景来解释诀目的倾向占着上风。尤其是北宋后期兴起的五雷正法,特别重视诀文的运用。盖它为宋代新创的法术体系,对内丹术吸取较多,比起以往的道法来,理论家养也高些。在施法中,注意适用一些简括的理论原则。况且他在北宋末崛起,从神霄派起,迅速蔓延至正一(张继先)、清微(黄舜申),乃至金丹南宗(陈楠、白玉蟾),造成诸派雷法并兴的局面。在短时间中要想更新诀目,也只能走由诀文造诀月简捷的道路。  雷法中的变神诀,几乎全由诀文构成。比如《上清玉枢五雷真文》所载的诀法,是左手大指从酉文开始,轮流掐戊、亥、子、丑、寅、卯,然后至辰勒定,并存想自己变成了五雷使者。至于神臂派雷法中的诀目,绝大多数皆由诀文构成。  对诀文的理解,各派各家并不相同,这种不同,直接影响到用以构成诀目的方法。比如十二辰,《上清玉枢五雷真文》是这样阐释的: 
 寅为斩目,斩鬼,断虎狡虫鼠,吹掐之。卯为期目,断颠邪,吹掐。辰为乐目,去肿毒疼痛,咒水生云雪雷雹。已为通目,可发符用兵,通天入地,书符,.批押、关碟。午为光目,兄水治眼目暗,消肿痛、止血、行黑。未为成目,就吉起造、镇宅、求财、交关、求官、除虚耗。申为去目,召发兵将、追捉鬼祟。戌为贼目,飞符夜行,人鬼莫见。亥为勾目,收鬼追魂,勾城隆社令。子为利目,通脏腑,解热结心燥。丑为妖目.断怪捉鬼。  但是,灵宝派的《五府纳灵诀》中有《金轮制魔摄局》,系与咒语“金轮制魔摄”配合的诀,其法只从酉文轮至卯文,复从卯轮至酉。按酉居西方,卯为东方,由酉起始,义为西方金,轮流掐之,表示行过十二辰,为一周天,轮转之义。这儿的十二辰文是空间座标。正一派高道娄近垣所传《太极灵宝祭炼科仪》中的“巡逻诀”,从寅文起,然后历卯、辰、己等文回环至于丑文,代表神吏巡行十方三界,召摄亡灵。其取义,盖因十二辰也是空间座标。在《周易参同契》等炼丹书中,子北午南,卯东酉西,十二辰作周天环匝。灵宝、正一都仿之于此,而(上清玉枢五雷真文)的一家之言,另有取义。  由于各派对诀文取义不同,造成诀目常不一致。但从总的方面看还是大同小异,因为那些诀文的原义是早已约定俗成的。  有完整的独立意义的掐诀姿势,称为诀目。诀目,《道法会元》卷一六一:“祖师心传诀目,通幽洞微,召神御鬼,要在于握诀,默运虚元,因目之为诀”,诀目各有名称,大多称某某诀,如本师诀、上清诀、五雷诀、灵官诀等;也有称手印或印,如元帅印、大铃印等;少数称局,如雷局。每种诀目都有相应的象征意义,如雷局象征天雷,火铃印象征拟想的流火金铃。构成诀目的,主要是手掌各部分之间的掐捏部位,简单的只掐一个部位,如北帝诀为左手大指掐中指下节,复杂的须顺次变换多个掐捏部位,或同时掐几个部位,其名目繁多,常常一法所用即达数种乃至数十种,因道派传承不同,同一诀或诀目不同。每派诀目都构成一个系统,称诀谱。  诀目可以由诀文构成。简单的诀目只掐一个诀文;在这个意义上,它和诀文一词有时可以通用。诀目的数量大,每派常绘制成诀谱,在本门内授受和运用。  (三)诀目的性质和功能  从诀目的内涵看,它们各有所象征。这种象征,多指称鬼神世界的灵物。比如雷局象征天雷,火铃印象征流金火铃,北帝诀象征北极紫微大帝,莲花诀象征斗姥的莲座,又象征托亡灵上升的青莲,如此等等。而这种象征,在观念上是认为可以传递给鬼神及其他外界事物如虎、蛇乃至别人的。所以他们是特殊的信息符号。道士称他们能“通幽洞微”,即指此。同时,诀以禁治为名,被认为对鬼神外物有禁制作用。所以,它与一般的信息不同,而是可以对外物有某种强制的感应的即道士说的“召神御鬼”。综括这两方面看,他与咒语的性质最为接近,但一则口宣,一则手掐。倘若我们借用语言学上的词汇,可以称其为手势语言。但这种手势语不是运用于人际交往,却是运用于与鬼神的交通,不仅传递信息,同时在观念上又具有改变、禁制外物的神秘力量。  这种手势语言,一部分取象于人间的事物,尽管作了神秘的解释,但仍可读出其义。比如金桥诀,象征接引亡魂升天的金桥,那结法是大小指相搭,三指伸直,左手在前、右手在后,显然形成一座桥梁的形象。又如道士咒水时,三指五指掐于掌心,其余三指竖起托住水孟,称三叉诀,它是模拟鼎的三足及坛场上支托法器的架子也比较明显。但是绝大多数诀目,都是依照一定规则人为规定的。比如前面说的诀文和由之构成的五府纳灵诀等都是这样。  诀的重要功能是对鬼神、外物有禁制作用。禁制之说,纯粹由某种信仰造成。我们只能说,某种动作对外物能起禁制、感应的想法,从上古巫术中就产生了,后来在道教中得到发展。这种动作,自然不限于手掌,也被赋于其他部位。比如禹步,是相信如禹得偏枯病走路一瘤一拐的样子,能禁鬼神,能改变外物。《云岌七技》又载一种“按山源”的法子,说:“大洞真经高上内章遏邪大祝上法曰:每当经危验之路,鬼庙之间,愈有疑难之处,心有徽忌者,乃当返舌内向喉,咽液三过,毕,以左手第二第三指捻两鼻孔下人中之本,鼻中赢孔之内际也,三十六过,即手急按勿举指计数也。鼻中扁之际名曰山源,一名鬼井,一名神池,一名邪根,一名魂台也。”又说:“左手按山源则鬼井闭门,手薄神池则邪根散发,手临魂台则真神守阅。于是感激灵根,天兽来卫,四精震伏,莫干我真。此自然之理,忽尔而然也。”按山源的前提是在鼻子中和周围设定一些与鬼相关的部位,手捻后便认为与鬼神有感应。诀的性质和功能与之全无二致,但是掌上可布的相应之点比身上其他部位都丰富得多。特别是诀文形成后,可以造出的诀目简直是无限的。  诀目数量极多,所以形成这一特殊的手势语言的辞汇表也极繁复,不过,归纳起来,还是有一些理则可寻。  综合一些诀谱来分析,诀目的设计,大抵一是依据着神仙潜系的,一是依据所要对付的对象的。  依据神仙谱系的诀目,相当典型地表现了道教的特点,表现其法术和散落于民间的巫术的不同。这一点留到后面来讨论,先介绍一些这方面的诀目。  道教的神仙谱系是极为庞大的。不过攀行法而言,经常与之打交道的有尊神、祖梦屯、神将只类。这三类都有相应的诀。  先说与尊神相关的诀。比较常见的有玉清诀,上清诀、大清诀、北帝诀等。其诀结法和用途如下:  玉清诀,又称上帝诀,玉帝诀。诀文在中指中节,拜章表,统领天仙兵马,指挥行瘟使者时掐。  上清诀,掐法有两种,一掐中指上节,在召请上清兵马时用;一掐中指指甲下,问病时用。  太清诀,诀文在中指下节。以上三清诀,代表三清尊神降临,所以是十分重要的诀,为各派所通用。与之相类似的还有北帝诀,北帝为北极天心派所祀的主神,北宋后地位逐步升高的真武、天蓬、天欲,黑杀四大将军原来还是他属下的大将,合称四圣真君。所以该派传有北帝诀,左手二、三指并掐大指中关节,代表北极大帝降临。在化身为北帝指挥三界鬼神、伐庙、破庙时使用。又如天皇诀,又称天皇印。灵宝派所传。以二指掐大指根,大指掐中指中文,三、四、五指引开挺向后方,整个手势稍有北斗之象,故向后象徽斗构,斗口中有二薄帝星。应用广泛。“以印呼雷役电,止雨召龙,禁救雷霆之怒,收摄虎豹之狞,役神摄鬼,皆用此印。”  代表尊神的诀目,有时不直接称尊神名讳,而用其坐骑代表。比如炼度仪中请太乙天尊临坛,法师掐狮子诀,左右手掌相叉搭在一起,左手大指屈掌内,余九指皆露在在外,原来传说太乙天尊坐骑是九头神狮,这一手势九指外露即为象征。类似的有莲花,宝相莲花,代表斗姥宝座,掐之或象征斗姥降临,或象征以之迎接斗姥;大小猪头,代表一斗姥坐骑神琳(猪头上生角。斗姥为外来神,原是印度摩利支天,在密宗传说中其坐骑为七个乌猪,道教中或改成白猪,复加上角,称神獬。)  祖师诀主要是天师诀和本师诀,代表祖师降临,有时法师存想自己化身为天师指挥神兵驱邪时用,左手大指掐二指第一节。另有游师诀,存想巡游天地捉邪时掐。  代表神将的诀目甚多,包括元帅诀,都监诀、天丁诀、功曹诀以及口君、月君诀等。  以上各诀,都是代表神将降临或表示指挥天兵天将围剿妖邪鬼魅。另外,还有代表五斗星君的诀目。《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卷八载《指掌飞五斗法》云:“夫治鬼驱邪,拘魂制魄.藏神庇身,立狱追鬼,盖宅护民,以至法师降伏神鬼邪魔翅烦精灵妖怪恤魅之属,皆须自先飞捻五斗,缠身保固己形,安藏魂魄,然后施行诸法,制幼邪魔。若斥逐鬼邪,患者稍安,明见祟已远,则宜以飞五斗围卫患者之身。若病人魂神久为死者,勿引去,住身形,倏经符法驱遭,日下不来作害者,急以飞捻五斗而盖庇之。若立狱、召鬼、镇宅、安人,俱以飞捻五斗之诀布匝其方,切须依按图书,明解指节,三叩齿逐斗闭杰默念星名而飞捻之。”如此说来飞捻五斗应用是极为广泛的。所谓五斗,既指五方星斗之气也指五方星斗之神,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北斗和南斗。南斗诀即代表南斗六星的诀文。分别掐左手卯文,(第二指从根部起一、二节之间)代表魅(音离)星;掐左手辰文,(二指从根部算起二、三节间)代表魅(音旨)星;掐左手午下一文(中指二、三节之间)代表魅(音天)星;掐左手子上一文(四指一、二节之间)代表魅(音尊)星;掐左手末下一文(四指二、三节之间)代表魁(音胜)星,掐时须存想南斗六星名讳。用途广泛,凡在捉妖、祭炼等科仪中须书南斗名讳符字,蹄写南斗六星时皆须掐之。所谓飞捻南斗,就是顺次快速掐此六诀。  上面说的都是代表神仙的诀目。因为各道派所奉神仙稍有不同,上面介绍的是各派科仪中都常使用的。  至于说到要对付的对象,科仪设计的诀目,就难计其数了。因为道教治病、驱邪、炼度、镶灾的法术门类繁多,相应的诀目也就数量庞大。这类诀目有的以所对付的邪秽立名,如所谓虎目、鬼目,有的以法师的行持为称呼,比如煞鬼目、禁鬼诀、握雷局等,甚至所持神器、手段立名,如三叉诀、剑诀、金桥诀等。  道士运用诀目,通常和念咒配合,那简直是演说中以手势助语言的再现,同时也与步是、发符等配合。在综合的运用中,诀这种有魔力的手势语言,可以构成一幕幕和鬼神“交通”的话剧,这儿试举促使鬼神押各种精灵、邪鬼人狱的法术为例。上清天蓬伏魔大法中有一种《用净灰围罩四维促法掌诀》:  促天门归地户(亥过已),促地户归天门(已过亥),促人门归鬼路(甲过寅),促鬼路归人门(亥过申),促东就西(夕P过酉),促西就东(酉过夕p),促南就北(午过子),促北就南(子过午)。翻天就地(午归子),移地粉夭(子归午)。移前作后,移后作前(两手合掌翻搜)。徒子叮社、促寅、促卯、促辰、促已、促午、促未、促申、促酉、促戌、促亥、捉青州、(子上起)促扬州、促幽州、促豫州、促宪州、促荆州、促三河、促雍州、促益州、促冀州、促徐州、促并州,促城座、促里社。  后面还有一长申“促”,所谓促,是促鬼人用灰画成的“天狱”中接受考问和处罚,那一串咒和相应的诀,便构成了各方鬼邪被促人狱的活剧―当然,这是旁人看不到的只有法师能“看到”。  (四)诀窍和气机  掐诀起于禁咒之术,所以至少在理论上,它与气的发放有关。宋郑所南(大极祭炼内法)卷下云:“或问掐诀者何也?日:诀者,窍也。《黄庭经》云:‘子为人关把盛衰’,则手能握一身之造化。掐子则肾水之神盛,掐午则心火神盛。一一有说,不可尽究。”  郑所南的说法.是依据宋代的内丹埋论。原来在内丹中,人身法天象地自有一壶天,所以在理论模型上,全身的气机运行都可以五行、八卦,十二辰二十八宿等标志。五脏与五行之派相配。肾水升、心火降,称做水火既济、坎离交合之象。在理论上,离火居南方午位。现在将子、午之位搬到手上来,“子”文在四指根,午文在中指尖。那么掐住午文,便引动心神盛旺,掐子文便导致肾水之神盛。其余可以类推。这样,掌指上的八卦、十二辰等处.便成了所谓的气窍。  掐诀,与气机相关连,所以掐诀与闭羔、放服常相连使用。比如《金锁流珠引》卷一O有所谓《说使柱天力士去敌凶恶图》,便是说道士忽遇凶恶盗贼等来加害,便应“闭振捻诀而凶敌之”,具体方法是:  先闭炁捻诀,(注:诀是刀支诀,名凶恶鬼贼刀支是)。存其彼凶鬼贼(具前上扶中注)宅舍作四斗收凶恶鬼魂魄,令不得东西南北上下飞走,自身作四斗配衣前,(注前者口,后者后孔放燕)便写黑交手脚前作弓弩(注男左肘为努右为弓,皆存之验用)张捧箭射之,仍玲地三过,叱叱,凶恶贼即倒。  这种办法是否有效,大可怀疑。不过道士认为有效,其中的关键乃在诀与点的关联。  道门中既认诀为气窍,在服气行气中都设立了相应的诀。比如日君诀、月君诀、天是诀,都是为服气(或在行法中吸纳星气)而设。日君诀代表太阳星君,左手大指掐第二指上节,念日君咒向太阳取服时使用。月君诀,代表太阴真君,掐左手第四指上节,念太阴咒存想太阴真君向月亮取杰时使用。天是诀,掐左手第二指指甲下,凡指挥鬼神、取天里羔,书符押字等使用。白龙王许道长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白龙王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奇门遁甲,易玄学,许少锋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道教手诀对应的口诀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