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证一下:影片中下雨场景的空镜《蚕花姑娘》此場景取之新市还是菱湖?

2018第二十届新市蚕花姑娘名单出炉 六位佳丽入选_网易新闻
2018第二十届新市蚕花姑娘名单出炉 六位佳丽入选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8第二十届新市蚕花庙会将于清明节前后举行。在蚕花庙会举行前,最引人注目的便是蚕花姑娘选拔。自2月26日开通蚕花姑娘海选报名通道后,3月10日举行初选,3月18日终于迎来了蚕花姑娘总决赛,最终谁能入围蚕花姑娘?当天一早,进入决赛的13位姑娘来到新市古镇,在银都大酒店集合。初赛个人才艺展示环节,选手们秀出了十八般武艺。决赛时,根据面试成绩,她们被分成了两组。一组体验茶糕制作,一组进行拉丝绵活动。蚕花庙会主办方的工作人员说,选拔出来的蚕花姑娘担负着宣传新市传统文化的角色,这么安排的用意在于考察她们对新市蚕桑文化和历史文化是不是足够了解。在仙潭食坊的一家茶糕铺,店主程阿新正在按照步骤教6位“女徒弟”制作茶糕。在直街一家蚕丝坊,选手们换上了蓝色碎花的粗布衣服,开始体验手工拉丝绵被。拉丝绵是过去所有农村妇女都会的技能。每年养蚕的时候大部分茧子送茧站卖钱,留下小部分敨绵兜,给家人做丝绵袄、翻丝绵被。这些90后的选手们,对于这一传统技艺显然有些陌生,学的时候也格外认真。选手华真是土生土长的新市人,她说自己从小就是盖丝绵被长大的,冬天永远都是感受着它的温暖,但是不知道它是怎么来的。“今天发现蚕丝韧性很足,所以拉丝绵其实要用非常大的劲。在新市,蚕桑文化一代一代传承,当地人民其实跟蚕丝一样也是非常有韧性的。”集体活动后,就是各位姑娘展示风采的时间。林家铺子、陈家潭、广福桥……姑娘们身着旗袍,为新市古镇的各个景点当起了“代言人”。选手翁敏子抽到的是讲解陈家潭。这次决赛,陪她一起来的有她的朋友,曾经入选过2016第十八届蚕花庙会的蚕花姑娘潘雪遥。“当时参加蚕花庙会的时候我朋友有看到,也挺感兴趣的。正好今年是面向杭嘉湖地区,招募范围比较广,所以我就推荐她来参加一下,试试看。”潘雪遥说。翁敏子是台州人,潘雪遥是德清人,两人从高一到现在大三一直在杭州求学,私底下经常会一起玩,是很好的朋友。潘雪遥推荐之后,翁敏子报了名。经过选拔,翁敏子闯入了决赛。不管是拉丝绵、做茶糕这些传统技艺,还是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景致,翁敏子都觉得十分新鲜。“如果我能入选,我会像我朋友推荐我一样,向更多的人推广蚕花庙会,传播德清新市的传统文化。”昨日,2018第二十届德清新市蚕花庙会蚕花姑娘名单出炉。陈艳艳、何晨阳、朱馨宇、潘珊珊、华真及胡佳萍等6位佳丽入选2018蚕花姑娘。接下来她们会接受集中艺术培训,为蚕花庙会的展示做准备。目前看来,我们只能等到蚕花庙会当天,才能再次一睹芳容了。
本文来源:德清新闻网
责任编辑:吴奕霏_HZS9473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新市的宋词情调
我的图书馆
新市的宋词情调
新市的宋词情调  一、历史风情   新市位于浙江省德清县之东部。早在夏商时代这里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勤劳勇敢的先民们就在这里耕耘劳作狩猎捕鱼。一条二华里长的市河环镇而流,尤其是架在河面上充满浓郁水乡情调的石桥,有建于唐宋的状元桥、菩萨桥、龙安桥、迎圣桥,这桥本身就是一部史书,诉说历史之沧桑。?  新市历史悠久,古迹繁多,据考古发掘新市西郊梅林村,乃是商周时代先民们居住之地,考古界称“梅林遗址”,西周时新市东栅外的杜井村亦有先民居住。夏商周三朝新市分属防风氏国与吴国长狄,后属越国瞍瞒。当时吴越二国争霸江南战争频繁。越王勾践为了抵御吴国,下旨在新市东西句城村址取土筑城屯兵,以勾城命名,东城叫东勾城,西城叫西勾城,宋朝更名句城村。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赢政统一中国划天下为36郡,新市属会稽郡乌程县南乡,西汉属乌程县。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7年)吴越国降宋,石熙载检阅地图奏请立名“新市镇”,管辖范围在今梅林、新联、高林及戈亭、钟管、士林之一部份,行政区划15里以上。宋朝时新市佛道文化相当兴旺,先后建成的寺庙有永灵东庙、永灵南庙、慧通寺、明因院、东岳行寺、佑圣祠、刘王庙、三官殿、海会禅院等。斯时新市寺庙香火鼎盛,僧道数百,寺庙庵堂面积占据全镇一半,香客分别来自周边各县,新市寺庙之多在江南城镇中屈指可数。  南宋建都临安(杭州),新市作为京郊地区,一些名人纷纷来新寓居建别业,有左丞相薛昂、常州通判沈浚、翰林李献、监察御史王复、右丞相游似、卿曹徐天民、少卿刘粲民、次对官张子正、御史中丞姚愈、卿曹王尚之、转运使吴柔胜、侍郎何剡、和州宣抚使杨沂中、循州宣抚使张俊、显莫阁学士刘光祖。游丞相在假山头建游相园,刘光祖在西成桥建川刘府,杨沂中居安康桥,张俊居永灵东庙以东(今造纸厂址)。这一时期到过新市的名人有诗人书法家黄庭坚、诗人杨万里、杨蟠,大学者朱熹亦在新市留下《爱敬堂》墨宝,可惜今已毁。南宋右丞相文天祥还修书致新市人游汶,可知南宋新市在外的知名度相当高。  明朝洪武初,新市始设巡检司,宋元二朝设镇将。洪武十四年在镇东顺济桥西设河泊所,为税务机关,设河官一名,攒典一名,伯长240名。其时新市商业已显繁荣,有街坊十三,弄巷八栅四:即状元坊、旌贤坊、文明坊、英俊坊、进士坊、亚魁坊、台谏第坊、大街、南街、东街、北街、港南街、仙潭湾街。八条弄巷是:猪儿巷、胭脂巷、施家巷、朱家巷、淡家巷、邵家巷、后弄、小西门。四栅即:东栅、西栅、南栅、北栅。?明末,新市的主要街名有:东街、大街、南街、港南街、北街、谢家园、通仙湾、杨家仓、果山、李家园、渚山、塔园、刘王堂、后弄、邵家巷、猪儿巷、朱家巷、施家巷、谈家弄、胭脂巷、东栅、南栅、西栅、北栅、小南栅。晚清新市的主要路名有:东大街、鱼行街、羊行街、猪儿街、北街、司前街、北横街、南横街、直街、短大街、马路、杨家仓、高家埭、胡家埭、尤家湾、杨树湾、干河里、陈家潭、南湾、狮子坟、谢家园、酱园浜、邱家角、十间楼、刘王堂、东塔院、西塔院、煤沙滩、西河口、十景塘、三里湾、李家园。弄堂有:后弄、姬放弄、紫荆弄、茅家弄、井潭弄、善余弄、羊行弄、蒋家弄、斗富弄、暗弄、米漾弄、蔡家弄、胭脂弄、钟楼弄、界牌弄、西庙弄、土地弄、王家弄、木行弄、如意弄、晓翠弄。?  明清时新市手工业已很兴旺,已生产红酒、白酒、烧酒。本镇妇女以织布居多,以青宁、白宁为原料,织成夏布,以蚕丝、由丝为原料,织成绸缎以供市用。而其烛芯业亦为新市独有,《康熙仙潭文献》载:烛芯用芒梗为心,裹以灯草,是为烛芯。涂以油即为烛。芒梗出自台州,灯草出自苏州,而作芯烛,独吾镇诸村之妇女所能为也。  新市人材辈出,南宋时有吴门三进士,即吴渊、吴潜昆仲,内吴潜考中状元,吴潜儿子吴璞中淳?四年甲辰科进士。明朝新市中进士有胡门三进士:胡王宣、胡尔忄造、胡琏,另三人为陈霆、刘在明、沈戬谷,可见明代新市文风之盛,而有著作传世的新市人亦很多,达数十人。明清与民国三朝,潜心于书画艺术的新市人不胜枚举,明代有刘在明、刘允明,清代有沈铨、沈天骧、童衡、吴琦、高均、李振仪、虞应越、陈儒珍、陈毓珍兄弟,还有乾隆年间的沈赤然,不但是文学家,又是书画家。民国时期的钟熊继承沈铨画风,此外近代还有柯怡、蔡圭青亦擅书画,上述之多人入《中国古代画家辞典》、《中国古代书法家辞典》。?  新市又是闻名江南的方志之乡,明清二朝编就的镇志达十种之多,而且均系新市人所编,这在周边城镇中首屈一指,十部志书是明朝天顺年间胡嗣宗编的《仙潭事迹》。陈霆于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编成《仙潭志》,现藏北京图书馆。明末胡道传又编《仙潭续志》,清初有潘谷编《仙潭志略》,胡尔嘉编《仙潭志补》,陈尚古编《仙潭之余》,可惜上述四书已毁。至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沈戬谷又编《仙潭后志》,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程之彭亦编《仙潭文献》,近年新市镇政府将二种志书翻印出版。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沈赤然编成《新市镇续志》,现藏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费梧编著《新市镇再续志》,惜国内无传本,孤本存日本东京东洋文化研究所,甚憾。由此可见古镇新市的历史文化内函是相当丰富的,历二千年之历史记载从末间断,亦无愧于方志之乡之誉。?  晚清至抗战前,新市商业相当繁荣,有四车八当三坊,大规模丝行有6爿,从业人员达数百名,四栅店铺林立,众多的羊毛业主直接与上海洋行做外贸生意,故当时有“小上海”之称,人口在抗战前已逾一万。现在镇区辖三乡一镇,东濒桐乡、北界湖州、南连高桥、西邻士林,人口逾五万。  二、仙潭十景  新市古称仙潭,以人材辈出名胜众多著名,有三潭九井十八块,七十二座桥,自明代以前已有仙潭十景,然岁月沧桑古景大部已湮没。据史书记载与实地踏勘简介如下:  三潭夜月:  新市镇中有三潭,即陈家潭、跃龙潭、仙潭,潭深不测水清碧澄,古传有二仙奕棋潭上,入夜玉宇高悬银波璀璨,三潭仿佛是镶嵌在镇中的三面寒镜,与玉兔遥相辉映,《三潭夜月》诗曰:“老蛟全懒弄狂波,向晚平潭月色和,山翠已收眉尚浅,水光相汤镜新磨。客船有笛吹杨柳,渔浦元灯落雁鹅,却信仙人过旧隐,水丝弹处夜凉多。”  九井寒泉:  新市镇古有九井,供先民们汲水之用,分别位于东岳行宫、康王祠、永灵东庙、觉海寺、后弄、透仙桥、步云桥、熙春桥、通仙桥,有的还建有桥亭立有碑石,《九井寒泉》诗曰:“鲜痕交砌土花凝,海底灵泉水窍生,酿酒煮茶功却弄,分江贮月派同清。炊烟出户催朝汲,轳辘鸣秋杂市声,醉后不禁诗吻喝,一飘争饮齿唇惊。”  南寺晓钟  南寺在假山北,周显德三年(957)余杭县令新市人章靖舍祖业创建号罗汉院,两浙僧统赞宁撰《罗汉院记》记其事,宋熙宁元年改名明因院,明朝更名南寺。南寺规模略小于觉海寺,为新市第二寺院。每当清晨南寺钟声在全镇上空回荡,给古镇增添神秘色彩。《南寺晓钟》诗曰:“髯杉瘿柏共阴森,飞虚悬钟古殿深,声散碧空霜下降,杵敲寒影月西沉。凭谁警悟先成佛,老我痴聋正拥衾,怪得晤尘遥攘攘,故知催动利名心。”  西溪夕照  西溪在新市西栅外,古代设有渡口,这里视野开阔溪水澄清,似一条白练向西逶迤。堤岸芳草萋萋,藤蔓横路,古樟苍翠松柏挺立,待夕阳衔山晚霞映照碧波粼粼的西溪和暮归的农人,远方帆影点点,吴歌软语在水面荡漾,构成一幅醉人的水乡晚景。《西溪夕照》诗曰:“汀州漠漠树依依,十里溪水正夕晖,村碓尚占三舍远,客帆遥带半棱飞,还滩渔户将收网,隔水人家未掩扉,添得江乡图画好,满群鹅鸭傍船归。”  渚山花雾  渚山在西栅漾旁,明朝正德年间新市人陈霆取土所建,取当地州渚名故曰渚山。山上建有可仙涧、呼鹿寨、贮月岩、飞雨泉、长春坞、扣鲫桥、春溜池、驯象啸、猿透墩、鬼灵旱剑等峰,卷云滚獍,碧霞洞天等石。还种植各种名贵花木,每当花开时节,漫山隐在花海之中,似烟霏似尘土。  《渚山花雾》诗曰:“非烟非雨细蒙鬏,远近峰峦一色中,香经晓迷蜂蝶路,小池春暗杜兰丛。轻绡障面桃还笑,薄黛匀眉柳更工,不道东风吹易散,两竿红日画桥东。”  塔院松风  塔院在千年古刹觉海寺后,古有砖塔一座,松百余棵形成松林,以幽僻荔罗苔鲜凝聚清风飒然著称。每当盛夏人们临此顿觉阴凉灸热全消。闻松风飒飒涛声阵阵,似笙芋声声,古时为新市避暑之佳处。  《塔院松风》诗曰:“风摇萝带卷藤缨,万斛寒涛翠有声,秋梦忽惊醒酒石,夜泉新沸煮茶铛。山僧野志时时听,独鹤孤琴事事清,闻道石边寻古瓦,总因灵爽悟三生。”  马迹秋芜  南宋时显莫阁学士刘光祖致仕后因归家乡四川不便,又因为喜欢新市的小桥流水,遂在西栅西成桥购地建府曰“川刘府”,府内筑有花园谓西园,园中建有假山一座因山呈马鞍形故曰“马迹山”,至明代已毁。  《马迹秋芜》诗曰:“后来遗迹漫西东,千古豪华慨叹中,谷变不量胡马地,山颓兼伐大夫松。荒郊尽让寒烟碧,野烧时添夕照红,寂寞川原容易老,一堆黄叶诉西风。”  桃源春洞  桃源洞为新市假山一景,意为桃花源之洞,含陶渊明之诗意,自宋朝至本世纪50年代一直是新市的一个游览胜地。  《桃源春洞》诗曰:“桃花流水认仙踪,古洞云深有路通,岁月知足秦网后,山川依旧鸟声中。寻真忽遇红尘岛,避世堪称白石翁,拟贯百壶来野炊,日将沉醉领东风。”  土祠古杏  土祠即西永灵庙,在新市西栅。古时庙前有银杏二株,乃东晋镇国大将军朱泗手植,至明代树冠如伞高耸天际,为消暑之佳地。  《土祠古杏》诗曰:“谁将古铁铸盘根,百尺虬龙月下身,耐尽雪霜存晚节,阅残箫鼓赛灵神。子悬清露银铛小,叶践苍苔鸭脚匀,岁月愈深材愈老,抡才未必让壮椿。”  佛舍灵芝  明朝天顺二年(公元458年)觉海寺观音殿之东夹室忽生灵芝草,年复生观音座下,顷刻即长寸许。愈是全镇轰动里人争赌遂成一景。  《佛舍灵芝》诗曰:“金茎玉本发精英,和气还同间气生。灵协瑞符滕地宝,秀偕兰玉际春菜。五台漫诧天花落,百东堪伦雪藕清,况是祝厘开净土,会看频岁报休祯。”   三、青石小巷  新市因水成市因水成街,古镇被水分割成18块,又由50余座桥梁连成一片。新市的街道相当古老,早在晋朝即以形成市井,当时有街巷施家巷(宋朝更名西庙弄),宋明时老街称坊、街、巷,东南西北的市河上还建有木栅,晚上栅门一关水路中断,古镇在夜梦中沉睡了。  新市的街道与街道之中,有弄堂贯穿,现有36条弄,均各具特色,这些弄是:永丰弄、花园弄、蒋家弄、陶沙弄、五猖司弄、阮家弄、韩家弄、中台弄、祠堂弄、王弄、晓翠弄、界牌弄、朱家弄、黄家弄、寺前弄、钟楼弄、鼓楼弄、胭脂弄、后弄、邵家弄、谈家弄、斗富弄、暗弄、姬放弄、西庙弄、丁家弄、干河弄、茅家弄、通仙弄、土地弄、药王弄、紫金弄、皮货弄、半弄、炮仗弄,每条巷弄都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其中陈家潭环街、西河口老街、钟楼弄、五猖司弄、寺前弄等最具特色。  陈家潭   位于古镇新市南栅,乃古景“三潭夜月”之一,另二潭即仙潭、跃龙潭,古时潭水清冽深不见底,近百年有名的几次大旱如民国廿三年亦不涸。环绕陈家潭有三座古朴典雅的石桥叫驾仙桥、会仙桥、望仙桥,为唐宋时所建,明清时重修。远古时,传说有一得道仙人沐浴临驾于陈家潭,故三座桥分别以仙字命名。   驾仙桥乃环形石桥,青滕缠绕古朴而典雅。驾仙桥下曹家花园建于清代古色古香,1906年女革命家秋瑾与亲密女友徐自华曾到曹家花园燕诒堂作客,因为徐自华的堂妹徐韵华为曹家媳妇,而且秋瑾当年居住之楼今存,读者有兴趣可前往观赏,《秋瑾》一书有记载。    会仙桥亦叫新桥,清嘉庆重修,桥上有石碑记载修之年代,这在古桥中亦少见。望仙桥位于陈家潭与西河口交汇处,明清民国时桥的二边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相当繁华,每年的正月灯会,清明的庙会,孟兰会及头蚕二蚕售茧,陈家潭上泊满各类船只,历代文人光顾亦很多,明朝文人沈陶有浣溪沙《泊望仙桥月夜留客》词:“晚色轻凉入画船,云峰飞尽玉为天,疏飚自为月褰帘,细酌流霞居且住,更深风月更清妍,为谁凄断小桥边。”电影《林家铺子》、《蚕花姑娘》中亦有陈深潭及驾仙桥、会仙桥、望仙桥及小南栅的一些外景画面,美观形象逼真,丝毫看不出人工之痕迹,一派水乡的原汁风味。 西河口    西河口,是新市一条千年老街,南始陈家潭北至朱家桥,清波粼粼的市河缓缓地淌流着,将老街一劈为二,分朝东朝西街。河西历代为靠街楼,下雨下雪不湿鞋不撑伞,基本保存明清水乡老街之特色。古朴优雅的石库墙门,精美的砖雕民居,风格独特的封火围墙石砌堤岸河埠,使人赞叹回味无穷。西河口自古即是一条商业街,居民亦大都从商,自明清至民国曾开设近百家颇有特色的店铺,主要店铺有丝庄店、杂货店、栈房、箍桶店、茶店、弹花店、纸马店、香店、白铁店、毛笔店、水果行、碾米厂、米店、水果店、钱庄、羊毛店、茶糕店、诊所、客栈、嫁妆店、橹店、神像店、藤椅店、药店、南货店、裱画店、纸行、理发店、餐馆、糖炒店等。在众多的商行中以“施永兴”水果行最著名。该行在清代道光年即开设,行址广福桥,是德清县东部最大的水果集散地,在浙北一带小有名气。  西河口的朝西街上,有座2000余平方米的大宅院,其封火围墙高8米左右,甚为森严,周长约200米,高大的石库墙门流溢出古朴厚重之感,宅院为不规则的多进深,青石铺地,建筑相当精致,为清代乾隆至道光年间建造,于今已近200年历史。在清同治年间,此宅为湖州府南浔镇富贾刘家所有,并开设当铺叫“德源当”,为新市现存典型的明清建筑代表作之一。     广福桥傍有以古代十景命名的十景塘,宋明时,这里花木扶疏,阡陌纵横,桃树成林,以一派原始质朴充满田野风光著名。清朝文人来新必游十景塘,留有《十景塘散步》、《十景塘观菜花》、《三里湾观荷》等诗。如今十景塘高楼林立,已成为新建商业大街仙潭路之一部。  钟楼弄    钟楼弄位于觉海寺旁。弄长180米,宽1.75米,弄内宅第优美典雅,古色古香,是富有江南水乡郁郁情调的古建筑。新市是杭嘉湖平原之名镇,于晋永嘉二年(308年)形成市井,唐元和十年,江南名刹觉海寺在北街建成,唐宗室燕公为之题匾额,虽说有殿堂寺房数十间,不知何原因,唯独缺少钟楼。到了明朝的万历十年(1583年),当时的长老在觉海寺疏浚仙池,筑砌灵泉山,修建殿宇。并在时年夏发起修钟楼一事,募得费用二百金,招归安匠人建造。三月后钟楼耸立在觉海寺东侧,楼高近10米,以飞檐画栋、金碧辉煌、用意深远著称,并将黄钟置楼顶,由文人沈鉴作了《觉海寺铸钟引》一文传世,此文被收录进清顺治《仙潭后志》。钟楼面对清波粼粼的市河和造型独特的迎圣桥(俗称寺前桥),楼桥水三景合一,为新市胜景。每当凌晨,觉海寺僧人上钟楼敲响钟声,那袅袅余单在苍穹回荡,为觉海寺增添迷人的色彩。历代名人黄金相、俞木越等曾流连于觉海寺钟楼,并在弄内留下深深的足迹,于是此弄亦取名叫“钟楼弄”。  五猖司弄  五猖司弄在新市镇南汇街至李家园,弄长约150米,宽约1米,弄内民居大部为百年老屋,老屋古色古香,颇有水乡风味。相传在三国时期,汉中王刘备妻兄糜竺来江南经商,路经新市,居南栅“顺风”客栈。斯时,正遇大旱,镇民遭灾,粮价飞涨,饥民芸芸。糜竺见此,顿生怜悯之心,遂散钱给南栅一带百姓,致使他们渡过艰难时世。为了纪念糜竺的乐善好施,饥民后代集资建了“五猖司”庙。每逢农历八月十一日,即糜老爷生日那天,人们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另有道人扮成各种判官、牛头、马面等手舞足蹈,以驱除人间邪恶,这一风俗一直到抗战前方止。寺前弄    寺前弄为居民住宅区,南通司前街,北接寺前桥,弄长60米,宽3米,因在千年古刹觉海寺前故曰寺前弄。唐朝元和十年(815),觉海寺建成,寺前弄即成为四方香客去觉海寺烧香的主要通途,那时已成为新市主要街弄。现存之民居古色古香,大部属明清建筑,尤其是内中数幢大家闺秀所居绣楼颇具特色。如位于弄中的一所民居,通体雕梁,较有新市特色的是楼檐雕有四盏木灯笼,刀法精细雕工雅致,木构护栏系精美花卉造型,中间雕吉祥动物蝙蝠,辅圆形寿字,民间谓:“有福有寿”。民间传说,每年清明前三后四七天内,数千香客到觉海寺烧香,寺前弄从早到晚摩肩接踵。一些不出闺房的小姐就倚楼观看,碰到如意郎君,即将事先准备的红色绣球从绣楼抛出,亦有成为美满姻缘者。胭脂弄    胭脂弄为古镇新市著名古巷,宋朝时即有其名,明朝时此巷多为娼优所居,一进此弄脂粉味扑鼻故曰胭脂弄。胭脂弄西通寺前弄,东接唐家道地,弄长71米,宽1.5米,弄内有古宅多幢。清朝乾隆新市人胡旭即居胭脂弄。胡旭字升日易,生于雍正年间,乾隆十七年(公元1753年)考中举人,后任两淮盐运使,他在任杨州盐运使时请名家作了肖像图曰《爱萱图》,图上有题词:“余不溪头夏昼永,青桐散竹散清影,溯余不旧族,名称藉焉。”据新市胡企曾先生在1999年说,此图原存新市胡旭后代处。近年《爱萱图》在嘉兴被发现亦有价值,主要是画家有名,故已刊《中国古代画家辞典》一书,此书吴养木主编胡文虎副主编,该年十月出版。胭脂弄古迹颇多,清朝新市巡检司后门,及王氏门楼等亦在弄内。旧时封火围墙高耸,墙壁斑驳有致,一进此巷古意悠悠回味无穷。     四、怀念小桥  古镇新市以水陆环绕舟楫通利闻名,近五公里市河将全镇分割成十八个小岛,而千姿百态的古桥又将古镇联成一片,在清代曾有桥梁七十二座,然而自晚清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相当数量桥梁被拆除,市河填塞,于今保存有古桥十一座。  广福桥  广福桥系三孔石平桥,东西向横跨于新市镇西河口中段市河上,桥长12.40米,中孔宽2.20米,长5.20米,高2米,两边孔宽2.20米,高1.80米。  广福桥建于宋前,经明清多次重修,静卧在西河口市河上。宣统三年,武昌首义辛亥革命成功,新市巡检司等仓惶出逃,清政府在新市机构解体,这纪念中华光复,故镇人又称文福桥为“光复桥”。一九六二年五月,电影《蚕花姑娘》摄制组来新市拍摄,将广复桥作外景,蚕花姑娘的倩影数次出现在广福桥上。其桥知名度亦声誉鹊起。  广福桥排柱纵向并列,中雕荷花阳刻图案,两坡各置踏跺六级,中孔桥栏系长方形素面条石,边上有四望柱,望柱四方起节,节上镌刻花卉图案,中孔桥梁正中刻“广福桥”,同治七年里人重建。   太平桥  太平桥是一座相当古老的桥梁,始建于晋朝,但当时是一座木桥,无桥名。关于太平桥桥名,有一个古老的传说:那是隋朝末年,群雄割据天下大乱。当时的吴兴郡守叫沈法兴,是武康县人,新市亦属武康县,沈法兴在新市招兵买马起兵反隋,并在此桥上杀死一个绅霸,他在桥上题了“天遗英豪杀不平,杀尽不平方太平”的诗句,镇人将此桥称谓“太平桥”。在约在唐宋时,太平桥重建时改为石桥,至时代已成拱桥,经清朝顺治,乾隆四十二年二次重修,现存之桥是1895年重建的。造型优美,均用花岗岩砌成,无一杂石,太平桥长16米,宽2.5米,两边有石阶10级,望柱镌刻姿态各异的石狮。太平桥虽然较小,却有难见的特色,它的雕刻艺术相当精雅,引人注目的是拱圈两侧长柱石有阳刻正楷楹联,楹联外有2厘米宽的长方形框架,框架顶端刻有如意吉祥图案,这种石刻图案在拱桥上甚为少见。特别是楹联隶书为晚清书法大家俞樾所书,南联曰:“水椄三潭环如玉带,路通九陌固苦金堤”。北联曰:“市尘要道路接东西,舟楫通渠港分南北”。数百年来,镇上习俗,凡是婚嫁喜事必过此桥,婴儿满月也由亲人抱过桥,以保终生太平。    发祥桥  发祥桥系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横跨新市镇西栅漾北洋溪港,全长27.8米,拱跨8米,拱高4.3米。发祥桥前原有熙春桥,建于宋前,在明初已崩圮。明代弘治十一年(公元1498年),镇人太学生童茂得桥石于水中,见镌有“熙春”二字,乃募资重建。万历年间镇人沈鉴将熙春桥移至现发祥桥址,改建五孔石拱桥,因其时新市文风不振,故将熙春桥更名“发祥桥”,希冀全镇文风发祥。发祥桥建后的四十年间,新市文风得以发祥振起,四位新市人考中进士,依次为胡尔慥(万历进士)、刘在明(崇祯进士)、沈戬谷(崇祯进士)、胡琏(崇祯进士),此桥功不可没。清代康熙十六年镇人将五孔改为三孔,现桥为乾隆五十五年由镇人姬宗武、沈瑜雷等改为单孔,发祥桥距今213年,系德清县现存单孔最长的石拱桥。桥的拱圏呈半圆形,两边各置踏跺二十三级,桥顶定心石长宽0.65米,镌有刻工高超的风火轮图案,傍饰如意纹桥栏,系长方形素面条石,望柱狮头特色浓郁,立柱上鳌首刻工高超,下雨时雨水从鳌嘴流出,呈“龙嘴吐水”景观。拱圈两侧石柱镌阳文楷书桥联二副,南联曰:“北流静障三潭水,西照遥垂五彩虹”。北联曰:“重看安稳济行人,高跨清涟翻旧样”。   会仙桥  会仙桥系单孔石桥,南北向横跨新市镇神驾潭与小南栅市河上,桥南通李家园,桥北为小南栅,桥长11米,宽2.5米。会仙桥始建于唐代以前,为无名木桥,唐宋时,八仙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云游江南,相约在新市小南栅相会,在一夕阳衔山的傍晚,八仙果在桥上相会,为纪念八仙,镇人将无名桥取名“会仙桥”。   会仙桥台杂石砌筑,清代时桥南有水阁一处,排柱为四块宽大条石,柱上横扣石梁,石梁两侧铺长2.7米花岗岩,纵向石梁,原有石栏杆,青石板横铺桥面,北坡置踏跺七级,南坡踏跺八级,桥南墩台上镶嵌独块碣石,长1米,宽0.6米,阴刻楷书“嘉庆七年三月重建”,上覆盖石凿成瓦状,此桥在江南古桥中独特造型。1957年所摄电影《林家铺子》中有会仙桥外景,1962年所摄电影《蚕花姑娘》中亦有会仙桥外景。  驾仙桥  驾仙桥系单孔石桥,东西向横跨新市镇南栅市河上,又名日晖桥,俗称石灰桥。桥长17米,桥顶宽2.8米,拱跨6.7米,拱高4.5米。驾仙桥始建于唐代以前,因此桥为神驾潭(俗称陈家潭)与南栅市河交汇处,又因古时有仙人在神驾潭沐浴后临驾该桥,故称“驾仙桥”。明代正德年间,镇人募资重建,取“旭日生晖”之意,更名“日晖桥”,乃新市现存最古老之石桥。  驾仙桥造型古朴,青藤缠绕,拱圈石纵横交错,结合排列,拱圈型似半月,桥墩坚固,圈石采用花岗岩筑砌,桥台用青石,武康紫石砌叠,上方有两对系石外伸桥耳朵,其间有紫石制的立柱,柱上原有桥联一副,然因年代已远,风化程序严重,字迹已漫漶无迹。桥顶望柱石狮造型独特。眉间深有中国猿人之韵味,考周边古桥石狮,未见此工中艺,足末见此桥历史久矣。两边分别置踏跺十七级端抱鼓石工艺精湛,有唐宋石刻之雄风,亦乃江南“市井桥”之代表。  驾仙桥西堍曹宅(俗称曹家花园),系新市十大古宅之一,主人曹盛莳为清道光大学士军机大臣曹振鏞堂侄,其媳徐韵华系晚清女社会活动家徐自华堂妹。1906年至1907年,徐自华与秋瑾、柳亚子、徐锡麟等反清精英来新市曹宅,其间亦登驾仙桥眺新市小桥流水之光。   状元桥  状元桥系单孔石拱桥,南北向横跨新市镇北栅市河上,桥长21米,宽3.5米,拱跨6.6米,拱高3.5米。状元桥原名玄武桥、东吴桥,建于唐代,南宋嘉定十年(公元1217年),桥南吴家园吴潜中状元,后任左右丞相,被奸臣贾似道毒死循州,为纪念吴潜为国为民的献身精神,镇人将玄武桥更名“状元桥”。桥墩二侧用条石水平错缝砌置,桥拱用七条石纵联分节砌置,两坡名置踏跺二十一级,踏跺两边垂带石,桥顶定心石有圆形花卉,直径0.6米。桥面两侧各设六根方形望柱和七块护栏石镶嵌,桥顶有精美石狮四只,双目炯炯,栩栩如生。护栏石末端置抱鼓石,纹饰优雅。桥拱券上阳刻“状元桥”,款“同治十二年里人重建”。桥两边镌刻隶书阳文桥联两副,桥东曰:“佳气遥迎三极北,崇阑静障百川东”。桥西曰:“巍耕百世留陈迹,遗泽三潭启后贤”。前清诗人沈颋有七律《雪后初晴舟过状元桥》诗:“新溪曲曲路迢迢,晓起初晴雪未消。野岸白垂君子竹,朝墩红透状元桥。寒沽市酒推篷去,响听冰花凝橹摇。爱煞者般清景好,归来谋向纸间描。”   洪桥   洪桥全称洪福桥,系单孔石拱桥,东西向横跨新市镇北平街东段市河上,桥长14.4米,拱跨5.5米,拱高3.0米。洪桥古名西吴桥,又名拾清桥,亦称虹桥,古代桥傍建有总管祠,故俗呼总管桥,建于宋前。原为三孔石平桥,清康熙八年(公元1670年)改为单孔石拱桥,桥北原有档火墙,上有“仙潭屏障”砖刻,此墙于“文革”大破四旧所毁。  洪桥台由武康石砌筑,拱圈上复袱石,洞孔两侧有二对长系石,镌刻雕工精湛鳌首一对,起镇桥之用。立柱原有桥联,年代久远漫漶不清。桥面定心石刻漩涡,护栏不设望柱,两端抱鼓石纹饰清晰。桥顶有“吴王靠”,供人憩息。两坡各置踏跺十五级,北方券面石刻“洪福桥,道光十七年里人重建”,南方券面石刻“虹桥,民国十三年里人重建”。古代诗人朱观有《虹桥暮雪》七律诗:“晚步桥梁风势严,雪花飞舞玉纤纤。寻梅驴背诗情写,著树鹅毛画本添。渔火微茫芦影锁,钓蓑隐约絮痕黏。杖黎扶我冲寒过,招饮前村有酒帘。”      五、曾经豪宅  老宅也就是老房子,是新市一道古宅的风景线,这种老宅大都建于清代与民国,充满着浓郁水乡古镇之韵味。那风格独特的走马楼,工艺精湛的砖雕门楼,飞檐翘角的屋脊远远望去,仿佛是一件历尽沧桑的古玩艺术品,展示着迷人的风情。新市老宅有的临水而建,如西河口差不多不到10米就有坚固的河埠石阶,给人们带来洗涮方便,有的人家为图方便,直接用吊桶到河里取水,暇余欣赏河上迷人的风气。甚为惬意。每逢大雨或烈日,远方的客人就悠悠坐在老宅靠街楼临河的凉橙上,分享着古镇老宅带给行人的方便。新市的名门望族很多,粉墙黛瓦风味独特的老宅于今保存的有数十处,内中数俞吉祥、方伯第、爱敬堂、钱宅较有特色   俞吉祥  俞吉祥位于新市北街,约建于清代中叶,清代同治年间俞石麟开设了经营土丝业的“俞吉祥丝行”,为新市最大丝行之一。俞吉祥现存五进深厅堂,约有近千平方米。60年代曾居住有50余户居民,由此可见俞吉祥面积之大。其中第四至第五进厅堂面积较大,其柱梁周围有各种花卉图案煞是好看,可惜在60年代中期毁坏。所幸第二进厅堂的中门门楼于今保存完好躲过了一场浩劫。此门楼约建于嘉庆年间,门楼尺幅约为400厘米×300厘米,建筑精美。门楼上方有明末清初著名书法家刘古雪手书砖刻阴文“履祥其捷”,四个30厘米见方楷书,款署“古雪”,门楼下方刻有吉祥形立式块状花卉图案饰物,甚为美观姘丽。特别珍贵的是刘古雪手书楷体结构严谨,在挥笔自如中不乏意趣昂然,其存世墨迹甚为珍稀,而手书砖刻保存几百年经历战争动乱更属不易,使人有幸窥视其独特的书法艺术,全仗俞吉祥之古建筑而得以保存。   方伯第  方伯第位于新市后弄,乃是明朝兵部侍郎胡尔造故居,明朝时上有《胡方伯第》匾额,现为居民区。方伯第约建于万历之后,后又经清代重修,共有五进厅堂,一直到茅家弄为止,约有75间房1000余平方米,现存第二进厅堂与第五进厅堂,余三进厅堂已被拆除。第二进厅堂又分东中西三厅,西厅的梁柱上原悬有雕龙凤描金木箱,内置放万历天启崇祯三帝赠封胡尔造父母及祖父母的诰命圣旨四道,可惜毁于60年代。中厅叫“尊闻堂”,柱子粗壮结实,抱柱取书“树德百年如树木,教子一经长教孙”。厅堂檐口雕有明代装饰的人物甚精雅,历数百年风雨而未毁。东厅叫“丰祀堂”,柱梁为明代木构件,元宝梁,面有双旗杆,内有三级三阶,今亦为居民区。胡尔造清朝后代叫胡庚圃,与晚清钦差大臣民族英雄林则徐至交,故林则徐书赠对朕一幅给胡庚圃。他将林则徐墨宝视为拱壁,制作成红底金字抱柱联悬挂,可惜此联今已毁。东厅以东为胡尔造故居偏房。朝东墙原有四道皇帝圣旨石刻,共有16块尺幅100厘米×30厘米,碑首文“奉天承运皇帝制曰,河南布政使司淮海兵备道右布政使兼按察使佥事胡尔造父母诰命一道”,书体行书年代崇祯元年崇祯二年,崇祯四年,落款:“温陵旧史张瑞图拜谨书。”张瑞图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探花,天启七年人阁为相,乃明代宰相与著名书画家,《明史》有传。胡尔忄造帮居本世纪50年代被拆,圣旨石刻流到河山村道砌阴沟,今存。    爱敬堂  爱敬堂位于北街胭脂弄,为新市现存古建筑之一,原建于宋朝,南宋著名学者理学家书法大师朱熹()题《爱敬堂》匾额,书法甚端楷。明朝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5年)倭寇侵新市五日,北街一带包括爱敬堂被毁。现存之处为明代以后所重建,该地为三井院落,房屋构件系清式,唯石库墙门与砖雕门楼是明代所建。门楼高约500厘米,宽300厘米,门楼上方有砖雕扁球一个,甚规范,两边有四只小巧玲珑之狮。各具姿态在嬉戏,雕工甚精致,狮子之毛亦细微可见,门楼顶雕有山峦河流石桥,一群小鹿在奔跑,其力度与功底堪称上乘。再上方饰以各种精美花卉,古朴而典雅。门楼底部刻有六只高浮雕石狮,石狮活泼可爱抑或在窃窃私语,纵观此门楼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钱宅  在新市镇西河口中段,有块尺幅120厘米×30厘米的石刻,上刻阴文楷书“钱界”二字,笔为遒劲刻工高超,石刻旁有座1000余平方米的宅院,该宅乃五代吴越国王在新市后裔的聚居地。钱宅为多进深宅院,石库墙门坚固异常,尤其是内中的厅堂木雕,雕有人物山水亭台楼阁,工艺之精比较少见,雕刻年代约在晚清至民国。如雕在厅堂檐口的《将军骑兽图》,上方雕有粗犷奔放的龙头,刀法洗炼简洁有味,下面栏板似一幅典雅的人物小品图,两位明代装束的书生仿佛在窃窃私语,旁雕有精雅的亭台楼阁,阁上的瓦片亦清晰可见,由此可知先辈艺人不凡之功力,四周缀有苍松翠柏和吉祥长寿的万年青。下方支撑栏木尺幅约50厘米,一位明代装饰威武雄壮的将军骑在护法的独角兽上,独角兽雕刻细致,双目炯炯刀法圆润气韵勃勃,旁举兵器的侍卫雕得别有情趣,面部祥和眉眼生动,有较高的立体感和动质感。又如《天神骑狮图》,木雕图案造型逼真,形象生动,虎气涌动的雄狮脚踏镂雕绣球,仿佛在苍穹中遨游,而天神则别具一格,面部肌肉强健质感涌动,比例协调相当逼真,雕工精雅苍劲温润,四周浮雕花卉俊美壮观,显现清末木雕艺术之精华。再如《太上老君麒麟图》,亦系檐口木雕,在韵味郁郁的图案上,太上老君手持杏黄旗,骑在精美异常的麒麟上,足踏云彩悠悠地在太空中飞驰,反映了当时的审美价值。麒麟雕得飞檐涌潮虎虎有生,大大的眼睛仿佛在眨眼,仿佛在评说它所见到的一切,栩栩如生的面容使人欣赏后则难以忘怀。纵观这些木雕其历史文化内涵相当丰富,对研究晚清的民间雕刻艺术,具有一定之价值。   姬宅  姬宅位于古镇新市北街,边门在茅家弄,为现存新市历史最久之清代私家花园古宅,约建于清代同治至光绪年间,有三开间老厅一幅,80平方米左右,似一件古朴浑穆的艺术品而极有韵致,厅堂画栋雕梁,工艺精湛,屋檐为龙首木雕极有气派。落地堂窗苏式工艺,精雕细刻,上雕古钱币图案,而且满文相当精细,甚少见。中雕龙首厘枝缕空图案,雕刻繁复,下雕各色花卉,底雕五体书法篆章,世所鲜见。厅堂前有100平方米清代假山花园,石笋耸立,险峻嵯峨,其他假山错落有致,结构精巧,展现了清代园林艺人不凡之功力。  六、陈列之馆   文史馆  位于神驾潭,全馆建筑面积400余平方米,为清代江南第一当“德源当”之旧址。大厅中央有清代末年古镇新市地貌图,占地20平方。整个地貌为三潭九井十八块,三十六条弄、七十二座桥。当时古镇建设顺道教天人合一理念,顺其自然,有弯曲的古河道,历二千余年的自然冲刷,形成曲则美之韵味。新市的桥蕴含深厚的道教文化,镇的四周分别有青龙桥、白虎桥、朱雀桥、玄武桥四方神,分别镇守四栅。而带道家神仙色彩的桥名有驾仙桥、会仙桥、望仙桥、通仙桥、迎仙桥等。镇中环绕五龙,即伏龙桥、跃龙桥、环龙桥、会龙桥、龙安桥代表道家文化金木水火土五行。而寺庙庵堂之多,在江南城镇中屈指可数,达三十余座。今所存三座寺庙全部列为文物保护单位。整个古镇依水靠山,为江南城镇中所独有。后厅是明清二代新市著名书画家的代表作,新市书画源远流长,宋代著名的书画家有吴潜、吴渊、昆仲,明代有陈霆、胡尔忄造 、刘在明、刘允明,清代有沈铨、沈天骧、童衡、虞应樾、沈赤然、吴琦、陈儒珍等。楼上主要是历史名人和出土文物。从实物图片中可了解几千年新市的历史。  明清木雕馆  全馆分上下二层,建筑面积二百余平方米,为新建的仿古建筑。这付木刻楹联为“金石风流传藻翰,蓬壶雲气逼丹青。”为清代书家陶南望手迹。全馆有明清木雕近百件,有人物、山水、花鸟木雕。内含神话故事,历史故事,戏剧故事,亦有各种吉祥、喜庆图案,雕工技法有缕雕、透雕、浅雕、半透雕等,内中不乏精品木雕,其中相当部分系新市古建筑构件,反映了当时建筑文化的遗存。   仙潭民间艺术馆  位于司前街,为清代江南丹王周光通故居旧址,全馆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大厅分别展示了新市清代轧蚕花场景,以及清代老字号张一品烹煮羊肉、顾客喝酒之场景。 楼上陈列新市本土民间艺术之作品,主要品种有:蛋壳面、瓷板画、卵石画、皮贴画、剪纸、编织、刺绣、竹雕、篆刻、砖刻等,展现的图案有人物、山水、花鸟、书法,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残庐钱币馆  位于新市东栅河泊所前,1992年由中国钱币学会会员、亚洲钱币学会会员俞兆熊创办。残庐钱币馆分为中国历代钱币馆、明清民国纸钞馆、铜元花钱馆、港澳台货币馆、新中国人民币馆、世界币馆、百泉文屋画廊。古钱币主要有厦商的海贝、铜贝、越戈、鱼币、桥币;战国有大泉当千、直百五铢、大泉五十;晋朝有五铢;六朝有太货六铢;唐朝有开元通宝及宋元明清四朝大部钱币。纸币有大明宝钞、大清宝钞、旧中国纸钞、革命根据地纸币、日伪政权纸币、辛亥革命纸币;世界币有205个国家和地区的硬币、软币、银币、纪念币、古币。江南蚕文化馆     江南蚕文化馆位于寺前弄,全馆建筑面积600余平方米,楹联:“探丝路源头蚕俗蚕花”、“望仙潭陌上桑园桑梓”。大厅蚕神娘娘马鸣王端庄秀丽,两边展板分别展示了新市丰富多彩的蚕桑文化,有祭蚕神、呼蚕花、戴蚕花、轧蚕花,尤其是馆中介绍的新市第一个国家原蚕制种场,第一个姑嫂共育室、第一部电影《蚕花姑娘》,全国乡镇第一的蚕茧产量等。楼上有原始孵种室、蚕具准备室、小蚕宝、喂蚕宝、大蚕下地室、上山结茧室、拉蚕茧、缫丝室、纺丝室、织绸室等全过程进行展示。  七、蚕花庙会
春秋时期,越国美女西施于越都会稽(今绍兴)往姑苏送蚕花,途经新市,遇到十二位美丽多姿的采桑姑娘,围在西施桥前翩翩起舞,西施姑娘手托花篮,把绚丽多彩的绢花分赠采桑姑娘,以祈佑蚕桑丰收,从此,西施送蚕花这个美丽古老的故事,就在新市四乡广为流传。每年清明,人们自发相聚举办蚕花庙会,以追念西施,祈祷蚕桑丰收。唐宋以来,新市蚕花庙会在江南古刹觉海禅寺蚕神殿举办,当时亦属自发,时间在清明时节。因古时蚕桑产量不高,而蚕桑又是农家主要经济来源,故农人们将大部精力扑在蚕桑生产上,同时又信仰菩萨,祈求蚕神为蚕宝宝消病祛灾赐给丰产年。明清民国时期,新市蚕花庙会年年举办。斯时,方圆数十里的四乡农人蜂拥到觉海禅寺,寺前街、胭脂弄、司前弄、中山街、十间楼、北街、北平街一带人山人海,你挤我轧,故曰“轧蚕花”,并有《轧蚕花诗》。在迎圣桥二边摆满民间艺人自制的蚕花出售,故名“蚕花庙会”。蚕花用绫绢或彩纸剪成做成蝴蝶形,蚕妇选购,或插头上,或供奉蚕室。这一民间风俗,因战事至1936年中断了。随着解放后电影《蚕花姑娘》在新市开拍,使“轧蚕花”这一古老风俗得以名扬四方。1946年至解放初曾恢复,其后又停办。1993年,中断四十余年新市蚕花庙会又自发举办。1999年清明,新市镇人民政府正式举办第一届蚕花庙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届盛会。庙会期间万人空巷,观者逾十万。主要活动有蚕花娘娘花轿巡游、杭嘉湖三市蚕花姑娘选拔赛、蚕花灯会、觉海禅寺佛事活动、养蚕技术咨询等。今年的蚕花庙会活动除了花轿巡游、觉海佛事外,蚕农蚕事赛才艺,招商选资洽谈会,刘王庙前听社戏,古镇旅游推介会,继往开来图片展等。
附文史资料:蚕花庙会印证德清县新市镇是我国丝路之源 丝绸之路人们早已熟悉,但丝绸之路的源头在哪里?经历届蚕花庙会专家学者的研讨分析,新市应是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五大要素欲印证这一说法。 一是属于历史悠久的蚕桑生产区:据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德清县梅林遗址考古发现,商周时代已有人工移栽的桑地。朱仰高《湖桑史话》记载说:“德清新市梅林遗址,发现布有商周时代的桑地。”由此可证,德清先民早在公元前16—11世纪便已懂得栽桑育蚕,江南蚕区中最古老的蚕桑生产区之一。二是能缫制质量上乘的好丝:三国吴时,乌程县南疆设置永安县——即现今德清县前身。其时,德清的缫丝水平已达上乘。《太平御览》卷814引吴《陆凯奏事》说:“……永安出御丝”。这是迄今为止所见历史文献中最早对湖丝的质量评价。三是具有蚕丝贸易的集散商埠:蚕丝要进贡,蚕丝要出口,必须要有一个蚕丝商贸集散地。据《仙潭文献》载:“晋永嘉三年(309)夏,居人徙而东,以其水陆环绕,舟楫通利,遂率众居,渐集成市。”新市未成集市之前,沈陶在《仙潭后志》序中指出:“居民因陆市移居”可见早在晋永嘉三年之前,永安县东部的陆市早已成为财货聚散的商埠。据明朝陈霆《仙潭志》载:“收丝盛时呼为丝行,市肆所收有光、肥、经、纬等名目。”新市丝行之多,《湖州丝绸志》统计说,民国期间德清有丝行35家,新市竟占20家之多。 新市历来就是蚕丝贸易的主要商埠。四是具有千古承传的祭蚕神活动:自黄帝时代迄至南北朝,民间视作蚕神而祭供者共有五位:嫘祖、先蚕、菀窳妇人、寓氏公主、马女,德清境内历来民间蚕事活动频繁,不但有单家独户供、贴纸马祭先蚕的仪式,还有万人空巷摩肩接踵的轧蚕花庙会以及到庙中许愿酬神的拜马鸣王菩萨。故此可以说,德清蚕花庙会是保持古老民俗承传的原产地之一。五是具备朴素的祈蚕花意象:新市轧蚕花历史,民国《德清县新志》卷二《风俗》有明确记载:“清明后,觉海寺有香市,村农妇女结伴成群,名曰轧蚕花。”稍往上溯,晚清陈斌澜《引春堂随笔·轧蚕花》条引时人诗曰:“清明红雨暖平沙,陌上晴桑欲吐芽,作社祭神同结伴,胭脂弄里轧蚕花。”杨巩《农学合编》卷十五《蚕类·暖子篇》云:“清明后,谷雨前,取蚕种置杯中,谓之暖子。”摸蚕花的本意就是摸取焐在胸前的蚕种,并无不轨之意,由此推断,新市地区可能是古老的原蚕制种地,摸蚕花,即摸取原蚕种而求蚕茧之丰收。故此可说,新市蚕花庙会是保留古老祈蚕风俗的承传地。 八、名品特产   新市地区处杭嘉湖平原北部,土地肥沃,良田万顷,是重要的商品粮蚕桑及水产品基地。早在明朝新市物产就有籼米、麦类、豆类、白菜、白蕖、桃、梅、芜菱、乌菱、菜油、红酒、烧酒、白酒、酱油、茶糕、酥饼、蜜糖等,自清代至今的传统特产有张一品羊肉、茶糕、豆豉、芝麻酥糖、饴糖、芽麦饼等。    茶糕:茶糕乃是水乡古镇新市之名点,以历史悠久、选料考究、味道鲜美著称,具有松香鲜三大特色,在杭嘉湖水乡平原小有名气。新市茶糕的历史可上溯到南宋,明朝正德十一年(公元1517年)刊本《仙潭志》与清康熙年的辑本《仙潭文献》均将茶糕列为新市物产,由此可知茶糕起码有400余年历史。新市茶糕在民国时为鼎盛时期,有王阿福、程振达、姚丫头、王福康等多家茶糕店,以“姚丫头茶糕”与“康福多”最著。当时新市有茶馆10余爿,如“紫香楼”、“长乐楼”、“穿心楼”等茶馆生意最兴隆。每天早晨新市镇上的众多小贩都会头顶16块装的茶糕箱,将热气腾腾刚出炉的茶糕拿到茶馆叫卖,“茶糕吃哇”,当清脆的叫卖声传到茶店打开销路,且顾客大都是茶客,故自南宋流传至今一直未更名,皆称“茶糕”。新市茶糕用上等糯米精制而成,糯米必须通变(全白),用石磨辗成粉,糕馅用瘦肉、纯酱油、冬笋(或春笋)、韭芽,还加皮冻等佐料。搓粉要潮燥均匀,用糕箱蒸透后出锅,据说火候相当难掌握,需要老师傅亲自把关。火候适中者茶糕软硬正好,否则不是糕饮,就是夹生。为了打开销路携带方便,清末民初又产生了“黄篮茶糕”,具体包括用毛竹加工成扁形篮,篮底垫箬叶,内装茶糕十块,上覆红纸以图吉利,凡买十块茶糕者黄篮奉送,成为新市人馈赠亲友的佳品。据说,用黄篮包装茶糕,新市为首创。1957年孙中山友人、首任湖州军政府主任时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财经委员的俞寰澄先生自北京来新市探亲扫墓,离开新市时,请王福康先生特制四箱新市茶糕,以赠京城亲朋故旧。近年来,新市亦有多家饮食店经营茶糕,恢复中断多年的黄篮包装,新市茶糕这一独特的美味点心重新恢复了昔日之声名。    豆豉:为新市特产,每到夏季食客争相品尝那嫩凉清甜透明诱人的豆鼓,一口下肚沁人心脾,酷热顿消,是夏秋消暑之佳品。豆豉为草本食物,生长于水乡,产于菱湖一带。制作时将豆豉果(形似芋艿)清除杂质,洗净切成细粒后,用石磨带水磨成浆,煮沸后用石灰点浆,而点浆是关键,否则报废。再将豆豉切成块,文火煮沸即可食用。豆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古书记载,有清肺润喉之功能,故食豆豉对肺病、咽喉炎有一定疗效。    酥糖:为新市之名茶食,在浙北小有名气。清朝同治年间开设的泰昌、永昌、义昌等南货店均开设作坊生产芝麻酥糖。新市南货业为了招徕顾客,对产品质量很讲究,选料严格,制作精细,配料适当,以面粉100斤,上乘黑芝麻20斤,棉白糖140斤合制而成。新市芝麻酥糖香气浓郁,甜而不腻,深受食客喜爱。?    饴糖:制作茶食的主要原料,新市的饴糖生产始自光绪八年,东大街的王元泰糖坊,其后生产饴糖的糖坊先后有沈叙兴、陈同和、沈大兴、孙同泰等。饴糖主要原料是大米和大麦,饴糖质量为“黎糖”最好,当时新市糖坊业生产的即是“黎糖”。黎糖用途广泛,新市酱油因用黎糖所制,故色泽红亮美味可口,在周边名气很大。用饴糖制作的芝麻白糖细沙园子、糖塔饼、芝麻葱管糖、芝麻寸金糖、白糖麻饼、白糖雪饺等新市茶食,深受消费者青睐,产品除本县外还远销长兴、泗安、安徽广德、江苏宜兴等地。    芽麦饼:新市名点,具有香、甜、糯三大特色,已有数百年历史。每当清明节前后,新市四乡农妇就要制作芽麦饼以馈赠亲友品尝。这一风俗流风泽被,源远流长。芽麦饼主要原料有芽麦、棉线草、糯米粉与糖。早在上年冬天,农妇们将小麦发芽晒干以备来年之用。清明前后田野上棉线草勃勃兴旺,将此草采摘洗净煮沸配入芽麦粉与糯米粉中,以增加韧粘性,再将芽麦粉团蒸熟后做成饼状,而后在锅盘中加香油用文火煎,数分钟后精黄油亮之芽麦饼即可食用,待冷却后愈加甜糯,新市人大都喜食这一点心。    张一品羊肉:新市一爿百年老店,位于北街中段,其烹者的羊肉味道鲜美,在江南小有名气。清同治九年(公元1869),有宁波人张和松来新市经商,他先与他人合伙而后独资在北街开设“张裕泰”饭店。新市有条羊行街,早在明朝时即在该街卖买湖羊,至晚清做湖羊生意的店铺达八至九家,而且新市人历来喜食羊肉。于是张和松精心研究烧煮羊肉,因他的羊肉肥而不腻鲜嫩香酥,故张裕泰羊肉得到顾客青睐而打开销路,而且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大约在1900年,张裕泰老板张和松取“一品当朝”之意将张裕泰更名“张一品”。张和松故世后子张永源承父业经营张一品羊肉,因他聪明好学致于创新,使张一品羊肉更上一层楼。张一品羊肉以选料考究佐料精美著称。所购湖羊要求健壮无病的嫩口二牙,佐料用精白冰糖陈年老姜隔年晒油正宗红曲山东大红枣及胡椒、茴香、桂皮等。烧煮的羊肉味道之好实难形容。30年代初是张一品的鼎盛时期,张永源经营有方在上海临平塘栖武康等地开设“张一品”羊肉分店,张一品酱羊饺还用小竹篮包装贴“仙鹿”商标,进入沪宁杭直至京津地区。其后张一品又改用铁罐包装,新市羊肉先后进入港澳东南亚市场,一时新市张一品名声大噪,食客们分别来自周边各县,为了赶吃头汤正宗羊饺面,天不亮照着灯笼火把到北街排队,等待张一品开锅,有早市晚市之分。如今新市地区冬季经营羊肉的大小店铺达50余家,新市羊肉在浙北地区销量仍首屈一指。    甜白酒:蔡界为新市古村,濒古运河,这里的村民自古即有酿制甜白酒历史,确切年代无考,但据传说最迟在清代即已形成小型酿酒规模。蔡界甜白酒甜度适中,味醇厚口感佳,深受食客之青睐。选择优质糯米淘洗干净,并去除杂质滤去余水,用柴火蒸煮熟透,自然凉透后,用酒药搅拌均匀,放入缸中用棉毯保暖,但需保持适当温度,变酒后下凉开水即可。近年来,蔡界甜白酒发展规模迅速,已形成大小酿酒作坊十余个,每个作坊年销量数吨,深受杭州地区湖州地区一些商店宾馆好评。   年糕:新市特产之一,历史相当悠久,因远古传说,年是一怪兽,每逢冬末春初,年就临人间,专吃小孩亦吃大人,于是人们合力将年兽打死吃掉。后来为了纪念除掉年这一怪兽,故在年关时将大米用石磨磨成粉,做成年兽形状放入石臼,挑选年轻力壮者用石锤合力打击,全族(全村)分食之,以示年兽已除,合族平安,俗云“打年糕”。新市地区打年糕历史确切年代无考,但自种植水稻始即有打年糕这一风俗确切无疑。新市年糕以半斤左右一块为标准,旧时四乡农户家家户户基本打年糕,时间在农历二十左右,以蔡界一带年糕较有名,以口感香糯闻名四乡。年糕食用方法很多,如芝麻白糖炒年糕,冬笋韭芽肉丝炒年糕,菠菜肉丝下年糕、黄芽菜下年糕、白糖下年糕,桂花白糖年糕等,深受全镇食客之喜爱。    百年金桂:每到中秋佳节,在新市荡湾自然村便成了金色的花海,高雅引人的金桂花香气随风飘荡,沁人心脾。村里有多户农家保留着数十棵桂花树,据说这些桂花树乃是清德宗光绪十年(公元1885年)栽种的,距今已一百余年,桂花树一般高达七米,树杆直径40厘米以上,每棵年产桂花数十斤。桂花用途很多,每到金桂飘香时,新市居民总要购买几株桂花,以美化居室。桂花经腌制后还是生产白糖桂花云片糕,桂花糖年糕、桂花赤豆糯米饭,桂花酒酿,桂花糖元子等原料及点缀名,用途广销量大,制成桂花茶,还有滋补养身之功,深受人们之喜爱。    蜜饯:新市特产之一,历史较久,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浙江莫干山食业公司前身新市蜜饯厂即已开始生产蜜饯产品。有:广式话梅、苏式话梅、莫干杨梅、青口梅、含笑梅、甜心山楂、情人梅、芙蓉金桔、好运来、醉仙梅、名星梅、芙蓉桃脯、乐味山楂、海棠花脯、一品话梅、情侣果、天山黄杏、扭式广式话梅、扭式柠檬梅、扭式樱桃梅等。蜜饯系列产品以果梅为原料之蜜饯为代表。梅子是我国南方特产之一,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约每100克果梅鲜果内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多种有机酸、维生素、矿物质。据《神农本草》记载:“梅性味甘平,可入肝肺大肠,有收敛生津的作用。”故食梅子蜜饯还能保持血管健康,继而健康长寿。    烛芯:又名芯梗,新市特产之一,早在明朝就已开始生产。烛芯以檬梗为心,外包灯芯草,用毛泰纸封两端之口。烛芯原产浙江仙居山区,灯芯草却产于江苏龙桥,郭港一带。仙居人见新市地区蚕桑茂盛鱼米颇丰;又临京杭大运河,运输方便。于是纷纷迁移来新市定居,传授制芯技术,发展制芯行业,由几家开始发展到百余家。新市烛芯质量讲究,产品深受用户欢迎,故新市芯烛誉满江南。明清至民国时,新市烛芯已远销北京,主销苏州、杨州一带。    紫姜甜罗卜:新市特产,在清朝创办的钟新泰、杨元新、费同兴三家酱园均有生产。制作上,选料考究,鲜嫩姜必须在“白露”前后购进,迟了姜质要变老,拣选嫩头拿掉老头,产地在余杭县亭址、博陆及嘉兴、新丰、平湖等地。甜罗卜要挑选人参形长园形,一般直径三厘米左右,以色白光泽饱含水份,手感沉重为佳,还要味清淡,微带甜味,选取大小均匀,剔除次品以保证产品质量。紫姜、甜罗卜两种产品腌制方法相同,先后用盐两次分缸腌制。姜第一次用盐百份之十,第二次用盐百份之八。罗卜第一次用盐百份之十,第二次用盐百份之六,缸面铺上竹垫,用石块压实到缸面见卤为止,时间约170天,到翌年阴历正月中旬,取出腌制品,滤去卤水,再用腌好的嫩姜或罗卜和干燥面糕,以一百比四十比例按层次分缸桑制,缸面用盐四十斤封口,晴天揭开曝晒,至阴历五月中旬成熟,取出成品,冲洗干净,加百份之十饴糖拌和出售。如此制作之紫姜、甜罗卜嘴嚼无渣,能清凉解暑助消化,乃盛夏佳肴,闻名浙北。    鱼类:新市为江南水乡,所产鱼类很多,较名贵的有二种。一曰鳜鱼,亦称桂花鱼,生长在新市四郊河道,乃名贵鱼类之一,每年冬季栖于河底有柴、石块孔隙处,或在水草之类暖和处。该鱼体形侧扁,尾鳍呈扇形,口大鳞细,体黄绿色,有黑色斑点,肉质嫩营养丰富,其肉特鲜美,可以煮成“火肉清蒸桂花鱼”、“松鼠桂花鱼”等。二曰鲈鱼,生长于镇郊河内的美味鱼类,该鱼常年栖于河底,至春季栖于河道二岸肉眼能见之河滩上,俗语云:“三月三,鲈鱼上岸滩。”鲈鱼体圆嘴大,鳞细背灰绿色,腹白或灰色,肉味鲜美。“雪菜炒鲈羹”为此鱼的佳菜之一。    蚕茧圆子:新市地区自商朝即莳桑养蚕,为了祈求蚕神娘娘给蚕农带来好运,故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十二日蚕神娘娘生日之际,均进行祀蚕神活动。在祭蚕神上一日,蚕农婆熄姑嫂即开始磨粉揉粉搓成白色茧子状圆子,俗称蚕生圆子,四个一顶底覆箬壳上锅蒸煮,以供祀蚕神之用。祭毕蚕神后,将蚕生圆子送到新市镇上亲朋好友,以分享他们盼来年蚕桑丰收的美好祝愿。     赤豆糯米饭: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日,俗称“腊腊廿三”,全镇大家小户均要烧赤豆糯米饭祀灶神(灶家菩萨),祭毕后全家分食。赤豆糯米饭用猪油、桂花、白糖搅拌,食时香甜软糯,回味无穷。     全羊宴:霸王鲜、白切羊肉,二味羊肝、双色羊羔、茄汁羊肉条、绵花羊肉、黄芪羊肉羹、贵妃羊肉、针菇羊卷、一品羊肉、青蒜羊肚、神仙羊肉串、红烧羊爪、芝麻羊肉排、香酥羊头、羊血豆腐、里几羊肉、小炒羊肠、珍珠羊肉球、锅仔羊八仙、青椒羊柳、细沙羊尾等。全羊宴菜肴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如霸王鲜,原料为甲鱼与羊肉,蒸煮后味道鲜美,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再如黄芪羊肉羹,原料用名贵中药黄芪加羊肉做成羹,此菜为滋补营养菜。又如锅仔羊八仙,集中羊之下脚腰、肝、肚、肠、心、鞭等八样原料,品尝此菜能过后不忘。   杨元兴酱园:开设于清代同治元年的杨元兴酱园,主要是生产酱酒,距今已140余年,大门上砖刻“杨元兴官酱粮食”,代表该酱园为清政府定点产品,所产酱酒部分呈贡朝廷,可知杨元兴昔日之繁华。全园建筑面积近700平方米,部分已毁,经数十年发展,在新市东栅构地建了工场,谓东杨元兴,发源地称北杨元兴。解放后为浙北有名的大型企业:新市酿酒总厂,占地数万平方米。  九、觉海禅寺   古刹觉海寺位于新市镇北迎圣桥北堍,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宪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建成“大唐兴善寺”。至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改名觉海寺。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图为1995年重建的大雄宝殿,屋顶两条飞龙昂首苍穹,二尖饰飞禽走兽,上下二层有四方八角,每角挂金黄色铜风铃,微风拂动,铃声袅袅。四周柱头用樟木雕刻成五百尊罗汉菩萨,尊尊装金,上下廊檐有百鸟朝凤,并仿制上金花玉叶。大殿中间有莲花座台,上面是雄伟端庄的释迦牟尼如来佛像,头顶有硕大宝盖一只,周围挂金银珍珠菩提珠,弟子摩诃迦叶和阿难陀侍立两傍。相传释迦牟尼佛将禅宗心法传与大弟子摩诃迦叶,摩诃迦叶再传与阿难陀,下传至二十八代传人达摩祖师时,达摩祖师不远万里远渡重洋到中国广州,而北上至少林寺,开创中国禅宗心法一派。走出大殿前门,有雕刻七宝如来石台,并有石狮一对分坐左右。宝殿前是七宝池,池上架设接凡桥,殿后是灵泉山,上建观音殿,此外还有,楼高8米的钟楼,顶置1500公斤铜钟一只,甚为精美,钟顶铸昂首龙头一个,楼门题楹联曰:钟声鼓声声声如在,山色水色色色皆空。     十、闲话几句  仿佛是最初的乌镇,《似水年华》里的那个乌镇,甚至更远。偶尔的几家古董店,贩卖着昔日的辉煌,有趣的是墙上挂着很多电影《林子铺子》的照片。污染得不像样子的河水,很缓慢地流淌,就像此地人们的日子。名叫新市,其实实在算个古镇了——两岸的布排,涵盖了所有古镇所需要的貌相元素,而且相当完整。在市河的一头,有个新出的东西,就是新市镇古今名人榜。看了一遍,颇惊讶:这么一个小镇头,曾经的人才真是不少。宋代有个状元丞相吴潜,今人有赵紫宸,好像做过中国基督教的头面人物,当然,我只是听说过他女儿赵罗蕤的名字,其夫君即是新月派的重要诗人陈梦家。这一对夫妻绝对算得上才子才女了,就文史言,大约只有钱钟书、杨绛比之更为厉害些吧。后来看了刘王庙,是纪念刘锜的。刘锜是南宋初年的名将。这个比较奇怪,新市镇怎么想得出来去建一个纪念刘将军的庙呢?门楣上写着三个字:“穆並騁”,看起来更奇怪了,回家之后查了查,原来是《汉书·礼乐志二》记载的《郊祀歌十九章》的内容,其中第十章是《天门》:“天門開,詄蕩蕩,穆並騁,以臨饗。”颜师古注:“言众神穆然方驾驰骋而临祠祭。”这句话用在门上,很合适,不过却终于没有把新市与刘王庙联系起来。一个叫人惊叹的事实是:关于新市镇的镇志,真是有不少。
馆藏&24549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影蚕花姑娘插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