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传统武术不堪一击被打脸的原因及如何翻身

谈谈传统武术被打脸的原因及如何翻身?
谈谈传统武术被打脸的原因及如何翻身?
最近这一段时间,传统武术被打了几次脸!
作为传统武术爱好者们肯定是不服气的!
不服气能怎么办?凉办!
你打不羸,没能人,所谓胜者为王,众人拥戴,败则为寇,人人喊打!
那一天,你打羸了,自然就翻身了!
我是现代搏击练习者,也是传统武术爱好者。
我认为传统武术里面确实有一些好东西,但要发挥出来还是任重道远!
就目前的传统武术现状来看,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跟现代搏击的实战能力确实没有可比性性!
讲下原因:
传统武术练习者现状:练习者大部分是老弱病,基本上都是业余玩玩,训练方法非常低效,练练套路等,跑步都很少练,训练强度非常小,怕受伤,实战基本上很少。
现代搏击练习者的状况就恰恰相反:练习者大部分都青壮年,即使是业余练习,训练方法比也传统武术高效,训练强度也比传统武术大几倍,实战比传统武术多几倍。职业选手就更不用说了!
训练方法低效对实战的帮助不大。训练强度小,出功夫就慢。别人练一天等于你练十天。业余选手练一年等于你练三年,职业选手练一年等于你练十年。实战少实战经验就少……你这儿少一点,那儿少一点,一直少下来,还拿什么跟人家比呀?
当然这些不能成为你不行的借口!如何才能翻身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武术训练中对提高实战能力的训练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进。
其次我们要向现代搏击训练学习交流,学习现代搏击训练中对实战能力提高的训练方法,为我所用。这方向我们完全可以向日本的踢拳道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
相信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肯定会大大的提高!
但想要和现代搏击完全抗衡则肯定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 事竞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世间万物 皆为我师 格斗有用 皆为我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格斗顾问
助你成就高手梦想!
我的更多文章:
( 11:19:53)( 11:00:33)( 08:54:59)( 17:48:41)( 21:54:35)( 06:19:10)( 06:18:05)( 06:03:46)( 06:02:43)( 08:57:36)
已投稿到:谈谈传统武术被打脸的原因及如何翻身?
谈谈传统武术被打脸的原因及如何翻身?
最近这一段时间,传统武术被打了几次脸!
作为传统武术爱好者们肯定是不服气的!
不服气能怎么办?凉办!
你打不羸,没能人,所谓胜者为王,众人拥戴,败则为寇,人人喊打!
那一天,你打羸了,自然就翻身了!
我是现代搏击练习者,也是传统武术爱好者。
我认为传统武术里面确实有一些好东西,但要发挥出来还是任重道远!
就目前的传统武术现状来看,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跟现代搏击的实战能力确实没有可比性性!
讲下原因:
传统武术练习者现状:练习者大部分是老弱病,基本上都是业余玩玩,训练方法非常低效,练练套路等,跑步都很少练,训练强度非常小,怕受伤,实战基本上很少。
现代搏击练习者的状况就恰恰相反:练习者大部分都青壮年,即使是业余练习,训练方法比也传统武术高效,训练强度也比传统武术大几倍,实战比传统武术多几倍。职业选手就更不用说了!
训练方法低效对实战的帮助不大。训练强度小,出功夫就慢。别人练一天等于你练十天。业余选手练一年等于你练三年,职业选手练一年等于你练十年。实战少实战经验就少……你这儿少一点,那儿少一点,一直少下来,还拿什么跟人家比呀?
当然这些不能成为你不行的借口!如何才能翻身呢?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传统武术训练中对提高实战能力的训练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进。
其次我们要向现代搏击训练学习交流,学习现代搏击训练中对实战能力提高的训练方法,为我所用。这方向我们完全可以向日本的踢拳道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
相信这样,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肯定会大大的提高!
但想要和现代搏击完全抗衡则肯定需要一个更长的时间,我们期待那一天的到来!
苦心人 天不负 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有志者 事竞成 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世间万物 皆为我师 格斗有用 皆为我用
助你成就高手梦想!传统武术不堪一击|武术|打嘴仗|答案_新浪视频
传统武术不堪一击
按住此条可拖动
新闻 - 热门视频
正在加载...请稍等~
分享视频地址:
本页面地址:
播放器swf地址:
html地址:
扫描二维码下载新浪视频App传统武术技击实战的本来面目
国术者 古今同义 国之术 修身之艺也!
社会上普遍认为武术不能打,其实原因在于49年之后国家推崇套路,把武术最本质的应用给阉割了。武术真不能打吗?过去武术是战场杀敌、缉拿盗匪用的,练武人都是靠拼命挣饭吃,怎么可能不能打?孙公禄堂的孙女回忆,小时候爷爷家里有间没窗户的房子,爷爷的徒弟们整日在里头对打,不时就有人从屋子里飞出来,爬起来进去再打。孙公家里永远炖着两锅药,一锅治外伤,一锅治内伤。过去的武术是这么练的。现在的武术对抗少,对抗的强度也差,平时大家都客气,讲手的比较多,这个讲手距离真打实凿距离比较远。其实所谓真打实凿,就是拼命。
现在专业搏击选手一个重拳过来几百斤的力量,过去练形意拳的一个崩拳也只多不少,而且武术对抗没有规则也不带护具,只讲武林道义,死伤认命,所以从对抗强度而言,过去的只比现在的更残酷更厉害。如今没有当年的环境,练武术的不靠拼命吃饭,动手的本事肯定是越来越差,也不怪人家练搏击的瞧不起练武术的。有很多人执迷于武术神奇的招式或者法术,其实是没有的。不管是武术还是搏击,动起手来都是一拳或者一脚,这些要素都是一样的,功夫再大也得打到人家身上才起作用,打不到人家身上就等于白忙活。所以武术和搏击一样都是极朴素的,所谓丑功夫俊把式,真正的武术不表演只杀敌,没什么好看的,只是动手那一刹那难看不难看的问题。
说起难看,就想起澳门那场著名的王八拳,还都是当老师的人物,被社会诟病了几十年。可能也是几十年没看到过真正武术高手比武什么样,都是见讲手或者王八拳的多。其实武术动手就是扑上去一下把对方打躺下,这是最漂亮的,要是拿不下就是双方游斗你来我往再找机会,要在过去比武的就不打了,因为大家水平差不多,非要比出胜负的可能就比较难看,尤其是不能扯在一起互相撕撸。过去讲“形意一年打死人”,是说一入门就学打,形意拳是从动手学起来的拳,等到功夫成了打法也成熟了。天天打架的人比天天泡在拳馆里练搏击的要厉害,因为搏击毕竟还有竞技体育的成分,打架都是来真的,气场和要素都不一样。现在的武术就是打得太少,对抗强度也差,最普遍的就是身上太软,经不住人家的重拳和鞭腿。就是所谓铁布衫金钟罩,快打快进中也没机会让你运气。一龙身体硬度高,一开始擂台上玩这个被人KO过好几次,现在就逐渐成熟了,各方面的技术比较全面,不再玩楞的了。
如今练武术的大多不跑步,体力上有所欠缺。专业搏击运动员每天最少15公里,泰拳手每天20公里以上。从没上过擂台的人没有切身体会,普通人上去支持不了2分钟,那种高强度的对抗以及高度的精神紧张,专业运动员也不过一次打3分钟而已。我这省队退下来的全运会选手,每天还坚持10公里以上跑步的,也只能支撑2个回合,第3个回合基本就没体力了。当然,业余爱好者那种低强度的擂台竞技除外。擂台上如此,真到了地面上打仗,会比擂台上更累。街面上打架真动手的那种,体力精力的消耗都相当巨大,两人打几分钟都能累到站不稳,两条腿只打哆嗦。孙公禄堂年轻时每天早晨一百多里地跑步,一直坚持到晚年仍跑步不辍。李书文每天晚上带着徒弟出去夜跑,一口气就是几十里地下去。体力是王道,两人对垒一方力弱但能支持,最后体力优者胜,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当然,相对搏击打回合,武术技击是一个照面轮胜负,但这只是比武,如果把武术落实到战场杀敌,可就不是一个照面的事情了,可能是没完没了。过去冷兵器时代有时候打仗一打一天半天,没体力累都累死了。就是现在防身自卫,做不到一拳KO,也得有体力支撑得住,不然体力耗尽就只有挨打的份。
还有个问题就是拳架。本来武术无所谓拳架不拳架,因为讲究一招制敌瞬间论生死,所以根本也用不着摆个拳架,但那仅限于如孙禄堂那样的高手,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如同搏击要有个防守的架子,武术技击也一样应该有,最起码你得把头部和肋部护住,但是我们看到多数人根本就没有,甚至连自我防护意识都没有,垂下双手站着,或者摆一个练拳的架势,这些都与实战需求格格不入。拳架的作用其实不只是自我防护,更重要的是重心稳固。武术讲究不能倒架子,架子倒了就输了,因为武术是以破坏对手重心为第一要务。对于拳架,武术讲究八面支撑六面争力,形意拳是个三角形的桁架结构,少林拳是个四边形的桁架结构,都是为了稳固重心。同时架子一抱精神一震,所谓肉生锋骨生楞,周身浑然一体,才是攻防一体的表现。
其实武术的架子,是个360度的球体,不光只有前后,而是前后左右上下都得兼顾到。练拳练出球意才算入门。一举手一投足不再是单纯的招式,而是整个球体的运动才对。你跟人动手,不是你出拳出脚去打人家,而是一个球体带着加速度砸向对方。所以武术没大家想象的那么简单,入门容易深造难。形意拳的架子和拳击的很像,只是更开一些,前手拳在下巴,后手拳在心口。拳谚讲“手不离心、肘不离肋”,是说护住中线和两肋,为什么不讲护头呢?因为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形意拳认为直接打对方胸口最高效,足以致命,打头距离太远了。搏击戴手套,打击对方胸口效果不佳,所以打头就成了必然的选项。
练武术的不懂打法,学着拳击散打上擂台,一定是把自己练的和实际用的完全脱节,其实是很悲哀的事情。武术和搏击从应用上也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搏击是擂台竞技,武术是战场论命,放在一起实在不好比较。当然了,练搏击的下擂台在平地上不戴拳套不设规则打人一样会致命,关键是看谁功夫更大,而不在招式如何。其实就是两人对撞的那一瞬间决生死,功夫大的就赢了,根本不会有让你考虑变招的可能性。除非是慢慢悠悠的讲手,那不属于技击的范畴。所以武术技击和擂台搏击的最大区别,在于搏击打回合计分数有规则,武术就是一个对撞解决问题,那么在对撞的极短暂时间里,能使出来的都是平时几十万遍重复形成的招式记忆,比如郭云深就是崩拳,李书文就是猛虎硬爬山,而双方对决胜负完全取决于谁的功夫更大,这一瞬间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有一方想玩技巧可能命就没了。现在的铁笼和武术技击很相似,双方冲上去就是一下,但是铁笼有地面技,而武术技击倒地就算输,没有穷追猛打的。不过到了战场上就不管这个了,地面技打仗很有用,因为双方战士肉搏很容易就都倒在地上互相撕搏,掌握地面技的就很占便宜。武术这点是个欠缺。
现在网络上流传着一句话:“古人功夫好、今人理论高”,这话虽不中听但也有点意思,像我这样总是谈理论的大约也不出此列,一笑!那就谈谈我所知道的过去前辈们的功夫。尚云祥在天津中华武士会时,某大学请了一个老外教拳击,韩慕侠就撺掇着尚云祥一起去看西洋景。二人到得大学旁观半晌,尚云祥故意指着沙袋问那老外:这东西干什么用的?那老外自然是演示了一番,尚云祥便问自己能不能试试?老外说可以啊,结果尚云祥上去一个崩拳,半截胳臂都戳到沙袋里头了。我的师爷张玉书有一拳断牛肋、碎猪头的事迹。解放前张玉书在某浴池上班,每天都要路过一个菜市场,大家都知道他会武术,有个卖牛肉的就指着挂起来的半扇牛肉说张师傅你功夫好,要是能一拳把牛肋骨打碎了,这肉全是你的。结果张玉书也是一个崩拳,直接把两根牛肋骨打豁拳头钻了过去。大概七十年代的某天,徒弟们礼拜天去看张玉书,合伙买了一个猪头做菜,收拾好了摆放在案板上,张玉书溜达过去用连环拳的白鹤亮翅打了猪头一下,当时大伙都没在意,等做菜取肉的时候才发现猪头骨都被打碎了。孙公禄堂年轻时有力斗百人的经历,这事大约没经历过的都不信,但是我的老师李贵江先生在上个世七十年代文革期间,因为与唐山水泥厂的造反派起了纠纷,约好了某日某地谈谈,结果对方埋伏了一百多人,当时李老师身边带着两个邻居,基本都没上手,他一个人好像虎入羊群一般把这一百多人打得躺下的躺下,吓跑的吓跑。最后水泥厂的革委会副主任出来了事,被李老师的勇气惊得目瞪口呆,最后水泥厂包了一场电影算是赔礼道歉。我曾经问过李老师,你年轻的时候随随便便就打二三十个怎么打的?李老师哈哈一笑说到:“窜上去先把领头的几个放躺下,其他的就都怂了。”确实也是这么回事。我的一位师兄叫邓福明,曾经写过一段和李老师过手的经历:有一次李老师带着邓师兄他们四五个人出去玩,中间说让师叔给大家伙讲讲拳,李老师就让他们几个一块上,结果一眨么眼的功夫几个人就全躺下了。邓师兄说自己还不知道怎么回事脑袋上就挨了一拳。
所以不是武术不能打,而是如今的武术见不到真章,社会环境使然,大气候小气候也都是如此。七八十年代唐山武林动手那都不叫事,比武是家常便饭,当年孙氏拳门的一大嗜好就是到街上去打成群结队的流氓地痞,公安局自然也不会管你。如今动手打人都有法律风险,更不会有人傻到没事上门挑战,真把人打坏了得养人家一辈子。李老师和我说过,形意拳练出来的都老实。因为出手就要人命,后果太严重。反过来讲,那些咋咋呼呼的其实都还没入门。李仲轩先生在《逝去的武林》中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练出来的人没是非,有是非的人没练出来。”所以稻子熟了都是低着头,昂着头的里头都是空的。说到真打实凿,门里师兄弟之间过过手都能扛得住,对付普通人可能一下就出大事。所以对武术实用性的前景我是不乐观的,武术未来可能更加地会成为一种综合性的修身之学,以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颐养性情为主要。毕竟武术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就是明知道实用性不大,如今也有大批人的去练套路,因为光是拳架里头就有一种美是发自心灵深处的。过去讲练拳改变气质,如果真的做到神州人人闻鸡起舞,我们这个国家民族的素质肯定是领先世界的。
文/ 聂枫 转自武文化
不是某个实际的武馆
我们是国术的传播者与守护者
关注我们,让我们一起
术德并重 文武兼修
真正古法复原的中式劈砍战剑!
点击“”阅读原文“”或在国术馆订阅号底栏菜单中咨询购买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深度|外国人如何看传统武术 能不能打并不重要_武术散打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深度|外国人如何看传统武术 能不能打并不重要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现场的外国选手
  传武(传统武术)能不能实战?前一阶段,因为一段私下MMA对所谓太极大师的比武,引起了广泛的舆论争议。
  有些人担心,这一争议会影响到外国人对于传武的印象,而传统武术的中国文化标签也会因此而被动摇,使得中国武术为代表的中国文化都会受到玷污。会这样么?让我们看看那些在练中国传统武术的外国人是怎么看的吧。
  徐州,中国传统武术相当兴盛的古代四战之地。
  5月26日上午,在徐州市奥体中心举行了2017年第二届中国-徐州国际武术大赛“丝路汉风”国际武术文化节的开幕仪式。
&&&&& 和中国的诸多传统武术比赛一样,这里也有明亮的大厅;蓝色的武术地毯;坐在周边身穿黑色中华立领的裁判;声音冷峻的比分播报员;以及身穿颜色各异、质地柔软功夫服的练功比赛者。他们3人一组抬头挺胸走上地毯,走进比赛区,随着哨声响起,开始拉胯抬手,展示自己的“功夫”。
  这并不是武术协会或者武管中心主办的那种、由各个国家武术协会派出的正规国际比赛,更像是国际武术交流展示大会,其民间意味更为浓重。这从参赛者们的年龄和他们所打的套路的千差万别可以看出,徐州国际武术大赛和绝对标准化的国际武术套路比赛或者国内的武术套路比赛是有区别的。
  26日-28日,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多名参赛者们将在两天的时间里参加数十种拳种的“比拼”。
  中国太极老太们的不关心
  脸上微微擦了嫣红的58岁老太蔡成侠身穿桃红色的功夫衣,在开幕式上和姐们们表演了一套太极扇。她们合着屠洪刚的歌声,把扇子甩出了嗖嗖的声音,太极拳中的前弓箭步转横做得很到位。
&&&& “我练4-5年太极拳了。”自称拳、剑、扇三修的蔡成侠有着比较浓重的口音,笔者几乎需要一句话问两次才能听懂她说了什么。
  您知道此前有个搏击PK太极的视频么?
  知道在前不久出现的传统武术是否能打的争议么?
  老太一脸的茫然,“那是什么?”她回问我。不仅是她,她身边的4-5个姐妹,没有人知道这轰动国内武林的一战的。
  “自从练了太极拳,我站得更稳了。”以前是保管员已经退休的蔡成侠说:“自从在活动站练了太极拳后,我身上的小毛病都没了,太极拳对我的身体肯定有好处,谁练谁知道。”
  对于太极拳老太们来说,他们从传统武术中得到的是这个,很实际的收获。
  太极拳是外交学生必修课
  身材不高的叶戈尔身穿雪白的太极服站在角落里,等待检录上场。他能说非常流利的中文,几乎参加比赛的这些外国选手都有着不错的中文口语表达水平。
  “我只学了几个月的太极拳,我来自俄罗斯的远东。”叶戈尔冲我笑着。小伙子有点腼腆,有着一头栗色头发的叶戈尔显然是多民族国家俄罗斯的某个少数民族,他身上的高加索人痕迹很淡。
  记者问他,你为什么学太极拳?
  “哦,这个是必修课,因为我是学外交的大学生。”
  原来如此,那么你觉得学传统武术有什么好处么?& &
  自称也练过空手道和柔道的叶戈尔说:“我觉得对了解中国文化有好处,此外还对身体好,有利于健康。”
  那么,你是否知道此前一段时间里引起中国舆论争议的那次比武呢?
  叶戈尔说:“我知道的,不过我觉得太极的意义不是为了打架,而是为了提高身体和精神的能力,散打是专门为了打人而去锻炼的,而我学习太极,根本不必要去做这件事情。”
  赞比亚小伙练八极的想法
  29岁的赞比亚小伙那塔已经在中国待了3年,他是河北大学学汉语国际教育的学生,在来中国1年后,他就开始接触八极拳。那塔比赛中出拳很努力,不过在中国人看来,他在发力方面似乎没能表现出八极拳的那种刚猛寸劲。当然,武术武功,很多时候体现的是个人对武术的理解。那塔相当努力,在比赛前一天的晚上,记者还看到他在酒店的停车场里在进行着套路的复习苦练。
  对于传统武术是否具有实战意义以及中国网络上的争议,那塔知道得很清楚,显然他经常看中国的网络新闻。
  那塔说:“原来传统武术肯定是为了打实战才会有的,而现在则是为了健身,我觉得练中国武术是为了保持一个积极向前的态度,带来一个努力的结果,武术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方面,可以通过武术更好地了解中国。”
  那塔透露说,在上个月,赞比亚的孔子学院开了一个武术馆,现在在赞比亚已经可以直接学习武术的一些正规知识和动作了。未来回国后,作为中文老师他,也可以在这个武术馆里,教习他所学到的八极拳。
  从那塔的话里,你可以听出武术作为中国软实力渗透的一部分,对于外国人的吸引力。就像上个世纪60-70年代时,空手道通过礼节、洁白的道服以及升段的模式,加上电影对西方输出日本的价值观和软实力一样,同样成为中国软实力和价值观的一部分。&& &
  马拉维女生的长拳选择
  紫艺是那塔的女朋友,来自马拉维,“就是在赞比亚下面的那个国家。”她看起来一点也不像31岁的年龄。
  在中国3年的紫艺是在来到中国之后开始接触的武术,练了差不多2年。
  “我练的是长拳,也接触一些器械,比如刀术。”对于学习武术的好处,紫艺说:“我们非洲喜欢一些特别猛的运动,这种运动需要特别好的力度,但是没有拉伸、踢腿这样类型的,而(武术)有拉伸,踢腿这些动作,是非常好的运动,什么都有。”
  面对同样的问题,传统武术太极拳和MMA爱好者比武惨败,导致中国出现了传统武术是否能打的争议,紫艺露出洁白的牙齿,笑着点头表示自己知道轰动中国的这个事情,那么这会影响到她继续练传统武术么?
&&&&& 紫艺说:“传统武术不论是用来实战还是用来表演都是有用的,不过我学这个不是用来打架的,我练武术是为了身体健康,所以中国发生的那件事情,不会影响我对武术的看法。”
  墨西哥人的电影武术梦
  “我的名字很难写。”站在记者面前的小伙子自称来自墨西哥,他叫刘仁曦,本名费尔南多,学的是少林拳,今年23岁。
  “我在中国待了快2年了,2015年我来到的中国,此前从未学过中文,我最喜欢练的是少林拳。”
  刘仁曦谈起了他和武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他说:“我2年前来到中国的时候,就到了河南少林寺,在那里认识了武术,大概学了1个月,所以我喜欢上了少林拳。”
  很多外国人都是通过电影认识的中国武术,刘仁曦回忆说:“我小时候就喜欢看武术电影,最早是通过成龙和李小龙的电影了解中国武术的,在墨西哥的时候,我父母带我练过日本的空手道,前几年我认识了一个到中国旅行的人,通过他我来到了中国,到了河南登封的少林寺,开始了武术的学习。”
  关于太极PK业余MMA训练者的新闻,刘仁曦也知道得很清楚,他说:“中国武术的每一个流派都有用法,可以打的,是有实战的能力的,但是需要很长时间来发展这个能力,必须多练一点。”
  墨西哥的职业拳击在世界上相当有名,拥有很多著名的世界职业冠军,如果中国武术练好了,能和拳击对抗么?
  刘仁曦说:“我也有很多朋友在练拳击,我觉得应该是可以对抗的,不过中国武术的目的不是为了打架,我觉得武术是传播道德,让人改变自己,也可以提高自己的健康。打架的时候也可以用(武术),但是那不是目的。”
  武术能不能打?如果不能打的话,那么也就没有传播的必要和能力了。但是不是说每一个学武术的人都有实战能力。因为历代朝代,对于武人的限制都是非常严厉的。现代社会文明发展最重要的一条法律规章就是限制私斗。
  武术真正的技击能力都是被限定在极小的范围内,由很少的人掌握的。就是10000个人学了武术,也不一定有1个人会用。而且,大多数的武术技击能力都是学拳的个人采集各家之长,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严酷训练和不断实战打磨出的结果。那种好师傅在场上手把手教徒弟,徒弟就能得到真传,也能成大师的说法,是不存在的。
  这次造成传统武术被质疑的争议,更多是来自于一些夸大宣传中国武术、不实事求是、只想着博名揽财者对传统武术的玷污,造成了舆论的谴责。那些弄虚作假者,首先失去的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武德,和中国传统文化中诚实谦虚的精神。
  从对外国学习传武友人的采访中可知,他们对于中国武术文化的这场争议都是知晓的,但是这丝毫不会动摇他们学习中国武术、通过中国武术了解中国文化的信心,这一点恰恰说明了中国武术本身所拥有的吸引力和魅力。
  (周超)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术鹞子翻身教学视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