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spen 模拟喷射器用什么aspen模型 sandia?

水环境中核弹爆炸能量的致热作用分析--《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水环境中核弹爆炸能量的致热作用分析
【摘要】: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构想:和平利用原子武器释放的能量,为人类造福。在本文中,重点讨论了武器释放能的能量约束的办法,采用具有一定深度的地下水井来来储存这一能量,同时对核能的结构成分及其对水的热效应,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提高这一效应的方向。
【作者单位】:
【分类号】:TJ9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宗琦,杨吕俊;[J];爆破;1999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淑惠,罗文斌;[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郭进平,杨振宏,张遵毅;[J];爆破;2002年03期
刘慧,冯叔瑜;[J];爆炸与冲击;1997年04期
史晓昆,倪波;[J];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4年01期
罗建红,黄俊;[J];纺织器材;2004年01期
申小波;[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3期
郭爱清;[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5年09期
张捍民,张兴文,杨凤林,徐晓晨;[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2期
范砧;;[J];工业炉;2006年01期
韩学廷,秦庚仁,张伟捷,陈贵堂,张中进;[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任承钦;[D];湖南大学;2001年
郑周练;[D];重庆大学;2003年
王永维;[D];浙江大学;2004年
张厚安;[D];中南大学;2002年
卢春华;[D];中国地质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晓翔;[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冯彦刚;[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陈涛郁;[D];重庆大学;2002年
梁运涛;[D];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2年
李锋刚;[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王红艳;[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史晓昆;[D];东华大学;2004年
陈先锋;[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高纯静;[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储德林;[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蒋志刚,曾首义,周建平;[J];弹道学报;2004年01期
李文盛;王庆平;;[J];兵器知识;2004年05期
薛双成;张文仲;;[J];舰船防化;1999年04期
李映平;赖百坛;黄学功;;[J];弹箭与制导学报;2003年S6期
张可玉;;[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1期
于开山;;[J];中国航天;1982年04期
郑治仁;;[J];兵器知识;2001年08期
蒋志刚,曾首义,周建平;[J];工程力学;2004年05期
姜培学,任泽霈,江劲勇,陈明华,路桂娥;[J];火炸药学报;2001年01期
;[J];森林与人类;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张孟军;[N];科技日报;2004年
魏庆 张容华;[N];中国海洋报;2009年
王雷;[N];解放军报;2007年
杨孝文 任秋凌;[N];中国国防报;2006年
蒋琪 苏鑫鑫;[N];中国航天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农莉云;[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Y893891分类号密级单位代码: 学!Q§!Z号:马曼整坦噎916、驴≯c走墨硕士学位论文D i ssertat ionfOrMaster’s Degree专业学位题旦量.脱碳装置鲍技术燃就』陕西化肥厂蝇万吨/年合威氨)姓名:型垫垩指导老师:鄞厶民捏塞主 招生领域(专业):丝堂工程 攻读硕士学位类别:王程亟±二oo六年五月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何论文合成氨脱碳姨置的技术改造设计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陕谣化肥厂15万吨/年合成氨)摘要本文介绍了合成氨工业中常用的脱碳技术,阐述了脱碳工艺中吸收和再生 所涉及的化工基础理论。并重点说明了热钾碱吸收、双塔变压再生脱碳技术的 特点,从工程设计的角度,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手段,对陕化厂技扩改新的脱 碳装置进行了工艺流程设计:对全套装置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计 算;根据工艺操作的要求和特点,提出了主要的自控控制点和控制方法,完成 了本装置详细的管道仪表流程图。本文还依据工艺所确定的设备尺寸,参照化 工行业相关的设计法规,在满足工艺流程要求的条件下,完成了一个完整的设 备建议布置图。文中还对变压再生脱碳工艺的能量利用进行了分析,该工艺的 再生能耗为728kcal/Nm3c02。本文的双塔变压再生脱碳工艺设计文件对我国今 后中氮厂净化系统的技术改造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关键词:脱碳变压再生工艺工程设计节能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竹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Design For C02 RemoVal Unit Of Shaanxi ChemicalFertiliZer Plant inAmmonia Capaci母Increasing to 500 T/DAbstractThis thesis relates to the techniques of remoVing C02 fromAmmoniasynthesis gas with the theory of C02 remoVaI,especially to the deveIOpment Of the hot potassium carbonate technical.The regeneration system is performed according to heat balancethe帅o-pressure-leVeland calculationtechnology.The result of material balance,areequipmentcompleted f}omthe opinion ofengineering by means of computer aided design.The process data sheet of typical equipment,suchasAbsorber and Acid gas cooler,are giVen.The main controlaremethod and controI pointpresent inthe paper.A compIetely piping andinstrument drawing is put out by the calculation of the unit.Referring to the size of alI equipment and some design specification,the layout meets to the process requirement.The paper analyzes the energy consumption of C02 regeneration.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regeneration heat of the unit is 728 kcal/Nm3C02. This paper is helpful tO prepare to set uprecnver anewoD2 remOvalunit in order tomuch heat.Keyword:C02 remoVal,regeneration,process design,energy recovery 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知识产权声明书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护知识产权的规定,即: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于西北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人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本人保证,毕业后结合学位论文研究课题再撰写的文 章一律注明作者单位为西北大学。 保密论文待解 学位论文作者教绺∞名名誊啪 /A/ 茵日西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 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 为获得西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 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壶-佬哗硼6年岁胄)。白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l前言1.1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重要支农行业氮肥工业领域内,目前 众多的中氮厂普遍技术水平低,能耗高,效益不佳,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通过设计 水平的提高,并借助先进的计算机手段,优化合成氨的设计,提升我国氮肥行业的整 体水平是当前化学工程领域科研和化工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合成氨工艺中,脱碳单元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位置。脱碳装置在整个合成氨装 罨中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的lO%左右,脱碳装嚣的节能降耗对降低合成氨的生产成本 就显得十分重要。 陕化厂脱碳单元需要将低变山口的粗合成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经过吸收降低到 O.1%以下,陕化厂原有的净化流程工艺落后,自动化水平低。本课题针对陕化厂脱碳 吸收、溶液再生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进行了重新的优化设计,力求解决脱碳的瓶颈 问题,使生产系统安全、低耗、高负荷运行。设计中认真优化T艺指标,合理利用热景,节能降耗。脱碳装置的吸收和再生过程,前人也做过一些研究,其工程化的日标是系统能稳 定操作,能耗低、投资少。在热碳酸钾溶液中加入氨基乙酸活化剂进行吸收,溶液再 生选用双塔变压的技术在国内是一种崭新的脱碳技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手段优 化设计,提高装置的可靠性和自动化控制水平对中型氮肥厂的改造有十分现实的意义。1.2本论文的主要工作本课题以陕化厂改扩建项目为依托,从实际出发,针对合成氨厂中脱碳装置的技 术改造,从工艺物料流程图开始,在气液传质、设备设计、自控设计等化学工程理论 的指导下,对整个装置进行了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工艺计算,计算的数据准确iI_『靠。奉课题以工艺物料流程图为依据,对装置的控制特点进行了认真研究,设置了自 动化程度较高白控联锁逻辑,采用了先进的DCS进行自控设计。本课题通过一年多的 工作,给出了一套完整的脱碳装置、双塔变压再生系统的工艺设计文件。 1.:{本论文工作的总体评价 本课题充分利用化学工程各个学科等理论基础知识并结合作右本人的1:程设计经 验,在围内中氮行、Ip中脱碳装置的设计上处于领先的地位。所完成的装置工艺流程设一I一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计是在氨基乙酸等活化剂存在条件下,用热钾碱溶液脱除变换气中的二氧化碳,并用 双塔进行变压再生解析。该工艺设计具有二氧化碳的再生效率较传统的本菲尔脱碳提 高10%,而脱碳溶液的循环量降低lO%左右。脱碳装置的再生热耗从传统的 1200kCal/Nm3C02降低到了本课题所设计的728kCal/Nm3C02,并同时提高了C02再生 气的气体压力(出界区的压力达到5―6kPa(G)左右),增加了向尿素装置的打气量, 能量利用合理,节能效果明显。在设备的设计方面经济合理,设计的科学性是脱碳装 置长周期安全运行的保证。在自控设计方面,提出了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DCS控 制系统,使整个系统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易于操作和维护。在设备布置上力求紧 凑,尽量缩短设备与设备问的管线连接,在遵守国家法规和规范的前提下,降低装置 投资。 整个脱碳装置是一个先进的工艺设计,保证了装置可靠运行,操作稳定,操作弹 性大。从根本上解决了陕化厂合成氨中脱碳装置的生产瓶颈问题。设计方案正确,所 采用的理论和设计数据准确,设计符合化工行业的行业标准,设计结果通过了设计部 门的评估,为今后中型、大型氮肥厂的脱碳吸收、再生系统的技术改造开辟了一条途径。2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2文献综述2.1合成氨工业发展简介 在合成氨工业化生产的历史中,合成氨生产规模(以合成塔单塔能力为依据)随着 机械、设备、仪表、催化剂等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而有了极大提高。50年代以前,最 大能力为200吨/日,60年代初为400吨/日,美国于1963年和1966年分别出现第 一个600吨/日和1000吨/日的单系列合成氨装置,在60~70年代出现1500~3000 吨/日规模的合成氨。 世界上85%的合成氨用做生产化肥,世界上99%的氮肥生产是以合成氨为原料。 虽然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减少了用户的选择范围,但市场的稳定性却相应地增加了,世 界化肥生产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集中到那些原料丰富且价格便宜的地区,中国西北部 有蕴藏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发展合成氨工业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 2.2我国合成氨工业发展概况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业的发展离 不开化肥。氮肥是农业生产中需要量最大的化肥之一,合成氨则是氮肥的主要来源, 因而合成氨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建国以来合成氨工业发展十分迅速,从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至今,我国陆续 引进了三十多套现代化大型合成氨装置,目前我国合成氨年产量己居世界前列。 但是,由于在我国合成氨工业中,中小型装置多,技术基础薄弱,国产化水平低, 远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开发新技术的同时利用计算机数学 模型来提高设汁、生产、操作和管理等的核算能力,促进设计、管理和生产操作的优 化,从而推动合成氨工业发展,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己成为国内当前化学工程科研、 工程设计的重要课题。 我国的合成氨原料主要集中在重油,天然气和煤,到目前为,中国化肥产景已居世 界第一位。但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7%,而人口在本世纪中叶将达到约 16亿,粮食始终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作用已为大家所公认,中国 施肥水平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问,尤其是中两部市场。 与国外比较,我国氮肥行业主要存在…些比较严重的问题,集中表现为装置规模 小,因而有效生产能力不足,致使行业整体竞争能力差。进入wT0后,氮肥行、Ip这种结构性矛盾日趋显著,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对原有化肥装置进行改扩建,利用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政策,节能技术改造见效快、 可很快提高企业生产规模,改扩建改造会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3合成氨生产的基本工艺流程 合成氨是一个传统的化学工业。就世界范围来说,氨是最基本的化工产品之一, 根据地理位置的差异和本地的资源状况,生产原料主要是重油,天然气和煤,不论什么原 料,其合成氨的生产过程一般都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1)造气,即制造含有氢和氮的合成氨原料气,也称合成气; (2)净化,对合成气进行净化处理,以除去其中氢和氮之外的杂质; (3)压缩和合成,将净化后的氢、氮混合气体压缩到高压,并在催化剂和高温条 件下反应合成为氨。 其中净化步骤在整个合成氨过程中起着粗煤气制备和氨合成两者之间的联络和纽 带的关键作用。 在制气过程中,原料气中都含有相当数量的对合成氨工艺有害的杂质,如:C02、 C0、H2s、cOS、氮和氧的化合物及煤焦油等,其中氧和硫的化合物是合成氨的毒害 物,这些物质都要在进合成塔前将它们除去。 从合成氨原料气中除去C02和H2s方法很多,主要采用的是溶剂吸收法,利用气 体中各组分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将杂质同时或分步选择性吸收分离,然后再 利用提高温度和降低压力等手段将吸收的介质从溶剂中释放出来。 目前的合成氨生产基本上都是以烃类为原料,利用其中的氢作为合成氨的原料。但是不论用什么原料及方法造气,经变换后的合成气中都含有大量的c02,原料中烃的分子量越大,合成气中coz就越多。用天然气(甲烷)为原料的烃类蒸汽转化法所得 的c02量较少,合成气中c02浓度在15%左右,每吨氨副产C02约1.O~1.6吨,用 煤为原料的部分氧化法所得合成气的C02量较多,合成气中C02浓度在30%左右,每 吨氨副产C02约2.O~3.O吨,这些C02如果不在合成工序之前除净。不仅耗费气体压 缩功, 增加设备体积,而且对后续工序有害。此外,C02还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如合成尿素就需以C02为主要原料。因此合成氨生产中把脱除工艺气中C02的过程称为“脱 碳”,在合成氨尿素联产的化肥装置中,它兼有净化气体和回收纯净c02的两个目的。24净化工序中脱碳方法 在最终产品为尿素的合成氨中,脱碳单元处于承前启后的关键位置,其作用既是净化合成气,又是阐收高纯度的尿素原料c02。以陕化合成氨装置脱碳单元为例,其.d.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需要将低变出口的c02含量经吸收后降到O.1%以下,以避免甲烷化系统超温并产生 增加能耗的惰气,同时将吸收的C02再生为99%纯度的产品C02。在此过程中吸收塔 压降还应维持在合理范围内以降低合成气压缩机的功耗。 整个合成系统的改扩建工程中,脱碳单元将为系统关键主项,脱碳运行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整个装置的安全稳定与否。脱碳系统的能力将影响合成氨装置和尿素装置 的能力。 c02是一种酸性气体,对合成氨合成气中C02的脱除,一般采用溶剂吸收的方法。 根据C02与溶剂结合的方式,脱除C02的方法有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和物理 化学吸收法三大类。 2.4.1化学吸收法 化学吸收法即利用C02是酸性气体的特点,用一种含碱溶液或碱性溶剂来吸收 c02。化学吸收法脱碳工艺中,有两类溶剂占主导地位,即烷链醇胺和碳酸钾。 (1)烷链醇胺类的脱碳工艺有: ?一乙醇胺(monoethanoIamine,NH2CH2CH20H,MEA)法;?甲基二乙醇胺(methyldiethanolamine,CH3N(cH2CH20H)2,MDEA)法: ?活化MDEA法(即aMDEA工艺)。 (2)碳酸钾溶液作吸收剂的脱碳工艺,即热钾碱脱碳工艺有: ?G.V法: ?苯菲尔法: ?催化热钾碱(catacarb)法; ?FJexsorb法。一MEA法MEA法是一种比较老的脱碳方法。吸收过程中,MEA与C02发生反应生成碳酸 化合物,经过加热即可将C02分解出来。该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一1个十分简单的装 置中,把合成气中的c02脱除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但它本身存在两个缺点: ?C02能与吸收反应生成的碳酸化合物发生进一步反应生成酸式碳酸盐,该盐较 稳定,不易再生; ?c02能与MEA发生副反应,生成腐蚀性较强的氨基甲酸酯,容易形成污垢。一MDEA法MDEA法脱碳过程中,C02与甲基二乙醇胺(MDEA,一种叔胺)生成的碳酸盐稳 定性较差,分解温度低,且无腐蚀性。相对其它工艺,MDEA法有以下优点:一E.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能耗和生产费用低:?脱碳效率高,净化气中C02含量可小于100ppm: ?使用范围J1‘,可用于大、中、小各型合成氨厂; ?溶剂稳定性好; ?溶剂无毒、腐蚀性极小: ?能同时脱硫。 该工艺目前主要在小型化肥厂中使用,中、大型化肥厂还处于试点推广阶段,乌 石化二合成氨装置的C02脱除系统就采用了MDEA脱碳工艺。 在MDEA溶液中添加少量活化剂即为aMDEA法,活化剂为哌嗪、眯唑、甲基咪唑等,浓度约为2―5%。BAsF公司推出的aMDEA脱碳工艺,主要用于对原来MEA工艺的改造,近几年我国一些研究单位正在对这方面进行积极的研究。针对aMDEA 溶液的脱碳性能,张旭等对吸收溶液以及活化剂的浓度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和报导, 给出了溶剂最佳吸收剂浓度以及最佳活化剂及其浓度。一低热耗苯菲尔法相对上述脱除C02的吸收剂溶液,碳酸钾溶液价廉易得,低腐蚀,操作稳定,吸 收C02能力较强。但碳酸钾溶液本身吸收C02的速度缓慢,需要添加一些活化剂。其 中无毒G―v法工艺由意大利Giammaro―vetrocoke公司开发,最初的活化剂和缓蚀剂为 As203,对人体有毒,后来用氨基乙酸取代As203,消除了毒性,成为无毒G.V法。由 美国联碳公司开发的低热耗苯菲尔法,用二乙醇胺(DEA)作活化剂,V205作为缓蚀剂。一Flexsorb法F1exsorb法由美国Exxon公司开发,吸收液是含有空间位阻氨的K2c03溶液,并 加入一定的钒作缓蚀剂。 2.4.2物理吸收法 相对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脱除cO:工艺投资省、能耗低、再生容易、工艺流 程简单。物理吸收法主要有selexol法、Elour法、低温甲醇法、及变压吸附法等。?Selexol法SelexoI法被认为是目前能耗最低的脱碳工艺之一,该法使用的溶剂为聚乙二醇二 甲醚的混合物,聚乙:醇二甲醚对设备无腐蚀,稳定性好,无毒,不降解,不挥发。 该法再生几乎不需要能量。?E10ur法EIour法是用碳酸丙烯酯吸收c02,只适用于吸收压力较高、c02净化度不很高的.6.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流程,国内主要是小型厂使用。 ?低温甲醇法 低温甲醇(Rectis01)法具有一次性脱除c02,溶液便宜易得,能耗低,适用范围广泛等特点。但该法投资很大。 ?变压吸附法 变压吸附法是近几年才用于合成气净化的,它属于干法,采用固体吸附剂在改变 压力的情况下,进行(加压)吸附C02或(减压)解吸。可用此法改造小型氨厂,在大型氨 厂使用显得困难。 2.4.3物理化学吸收法 物理化学吸收法脱除C02工艺主要有环丁砜(Sulfin01)法和常温甲醇(Amis01)法。 环丁砜法的溶剂由环丁砜、二异丙醇胺和水组成,能同时吸收C02和硫的化合物,吸 收速度快,净化度高,但再生耗热多,目前只有一些中小型厂使用。常温甲醇法是在 甲醇中加入了二乙醇胺,当c02分压高时,以其在甲醇中溶解的物理吸收为主:当 c02分压较低时,以其与二乙醇胺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吸收为主,该法应用范围广, 净化度高,但对H2s和c02的选择性差,己很少使用。 2.5陕化改扩建工程的项目特点 陕化项目是以无烟煤为原料生产合成氨装置…。 原料煤经过筛分后,由皮带送往煤气发生炉顶煤仓内,由自动加料机间断地加入 煤气发生炉内,进行间歇气化,制成半水煤气。半水煤气经废热回收和洗涤冷却后, 进入半水煤气气柜。出气柜的半水煤气利用气柜压力通过电除尘,再经过煤气鼓风机 加压,常压栲胶脱硫,脱除半水煤气中大部分的硫化氢后进入氢氮压缩机一段。 半水煤气经过压缩机一、二、三段压缩,加压到2.1MPa去加压变换,在变换炉 中,经过了全低变流程后,使半水煤气中的CO转化成氢气和二氧化碳,同时将气体 中的有机硫.转变成硫化氧。变换后,回收热量,再经过干法脱硫,使低变气中的硫化 氖含最小于lPPm,然后进入二氧化碳吸收塔,用脱碳溶液将二:氧化碳洗到O.3%以下。 脱碳气经过换热后,送到甲烷化炉,进行甲烷化反应。反应后的气体的CO+C02含量 <20PPm,再经过换热、水冷,压力在1.7MPa,温度在40℃时送入压缩机4段升压到 32MPa,与氨分离器出来的经过透平循环机加压后的循环气混合,经过换冷分离,然 后进入合成塔,氢氮气在催化床层进行反应。反应后的高温气体首先在塔外进行废热 同收,然后再经过塔下段换热,离开合成塔经过水冷、氨冷、分离、再与新鲜气混合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后使用。分离出来的液氨作为整个装置的产品。 栲胶脱硫溶液、碳酸钾溶液在吸收硫化氢和二氧化碳后,均分别进入各自独立的 溶液再生设备,再生后循环使用。脱硫再生后的硫磺泡沫经过滤、熔硫、成型后产生 的纯度为98%以上的硫磺,脱碳再生后的二氧化碳去尿素装置。8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3脱碳系统吸收和再生的理论基础3.1传质过程和溶液中真实组分的计算““21 热碳酸钾脱碳工艺主要属于化学吸收法,但同时伴随着H20在气液两相间的物理 传质过程。它主要涉及C02和H20在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过程。其中c02在气液两相 之间的传质过程属于化学过程,H20在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过程属于物理过程。 从理论上讲,c02的吸收过程是C02与K2C03反应生成KHC03。但是由于受反 应速度的限制,气体中c02与溶液中K2c03的反应速度较慢。为了加快C02在K2c03 溶液中的吸收速度,通常在K2c03溶液中又添加了催化剂。例如二乙醇胺 (diethanolamine)、或氨基乙酸等。 因此如果在溶液是由K2c03、KHc03和DEA组成的缓冲溶液时,溶液中存在如 下几个可逆的化学反应: 化学平衡反应计量式:l 2 3 4 5 6 7 DEA++H20<_一>2 H20DEA H30++H30+C02 HC03’+<―――><―――> H20+ +HC03。 C03卜++H20+H30+DEAC00’H2S+<――>H30+ H30++DEA+HC03―H20<_一>H20<_―――>HS。 S吐HS+2H20++<――>H30+OH’以上化学平衡的平衡常数的浓度基准:摩尔分率 反应平衡常数计量式:Ln(Keq)=A+B/T+C4Ln(T)+D4T式中:T单位:K 表3.1 平衡常数表达式系数表.O.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如果缓冲溶液中加入的是氨基乙酸时,缓冲溶液中存在以下的反应(不存在DEA 的缓冲反应):NH2CH2COO。+HC03。<_一>。OOCNHCH2COO’+H20反应平衡中的各个常数为A=-3.661096;B=3696.169;C=O;D=O同时溶液中也存在着如下的动力学反应发生的主要反应l 2 C02+OH一――>C02+HC03。 OH’HC03。――_>发生反应的动力学速率反应方程式为:r=k(T/To)“e‘‘E7R’‘1门-1仃o)式中:r=反应速率Lbmol/ft3.hLbmol/R3.hk=系数T=绝对温度KTo=参考温度Kn=温度指数 E=活化能R= cal/mol 1.987 cal/m01.k气体常数以下常数摩尔浓度为基准计算表3―2反应动力学常数数值表由以上几个平衡反应式可见,脱碳溶液中的真实组分主要有分子态的H20、 RIR2NH和离子态的H+、OH。、Hc03一、c031、RlR2NH2+、RlR2Nc02+、NH2cH2C00。、 。OOCNHCH2c00’、K+等。 气体中c02在脱碳溶液中的吸收速度应该与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有直接关系,所 以不仅要解决c02在溶液中的吸收速度问题,还要解决溶液中真实组分的组成问题, 这些参数可以根据以上的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借助计算机的模拟手段,利用大 型商业化软件提供的合适的热力学状态方程,可以求出给定汽液条件下溶液中各个离子的真实组成。.10.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3.2脱碳溶液的再生指数 在脱碳系统中,脱碳溶液在吸收和再生之间被循环使用,吸收过程和再生过程都 只能达到一定程度。吸收程度用碳化度表示;再生程度用再生指数表示。碳化度和再 生指数定义式是相同的。因此,吸收c02之后的脱碳溶液中也不完全是KHc0,,再生 之后的苯菲尔溶液中也不完全是K2c03。无论在吸收过程还是在再生过程中,脱碳溶 液都是由KHC03和K2C03组成的混合溶液。 为了定量描述K2C03溶液中K2C03和KHC03的量,或已经吸收的C02的量,引 入碳化度这个概念。碳化度(carbonate Conversion,用fc表示)或再生指数被定义为每 摩尔K2c03所已经吸收的c02摩尔数,即溶液中K2c03转化为KHc03的转化度。 C02在溶液中的总体吸收反应可描述为:K2C03十C02十H20=2KHC03总吸收的C02摩尔数为:l/2?【KHC03] 总的K2C03的摩尔数为:[K2C03】+l/2?[KHC03】 再生指数(碳化度)定义为:fc=[KHc03】/(2fK2c03】+[KHc03】)3.3CO。在溶液中总的传质系数kL的计算在有活化剂(用RlR2NH表示)的K2C03溶液中,C02吸收反应为: (1)溶解的C02与【OH_】的反应:C02+[OH-】==【HC03‘】速度常数为KoH(2)溶解的C02与【RlR2NH】的反应:C02+RIR2NH==RlR2N+HCOO一速度常数为Kc02.A。RlR2N+HCOO。即两性离子(用z表示),也就是说,在活化剂的催化作用下,c02 在溶液中的吸收过程是由两个吸收反应同时进行的。这就是由Savage[9】等人提出的两 性离子中问体催化机理。在后来的有关溶液吸收C02的设计及计算中,大都采用这一理论。两性离子RlR2N+Hc00。只是c02与脱碳溶液进行反应的一个中间体,在由K2c03 ?KHC03?RlR2NH组成的缓冲溶液中,该两性离子会进行进一步的反应,反应式为:RIR2N+HCOO‘+0H‘==HC03一十RlR2NH RlR2N+HCOO一+RlR2NH==R1R2NCoo一+RIR2NH RlR2N+HCOO一+C03p==RlR2NCOO一+HC03一(kz.oH) (k:一A。.) (k:.c03) (k:一H20)RlR2N+HCOO。+H20一HC031+RlR2NH2+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根据两性离子中间体催化机理,savage‘91等人认为: (1)在转化度较低(需要通过计算或计算机模拟确定,约小于30%)的情况下,两性 离子的生成为吸收过程控制反应步骤,在转化度较大(约大于30%)的情况下,两性离 子的进一步反应为控制反应步骤。 (2)因为H20的电离程度较小,两性离子在溶液中的进一步反应中,与H20的反 应可被忽略。 这样,可以得出C02与溶液反应的总体反应常数kL为f1)fc小于30%时kL={Dc02(koH【OH’】+kc02。Am【Am】))1(2)fc>30%72kL={Dc02(koH[oH。】+k:.oH【Am儿0H。】+k:一Am[Am】2+k:.c03[Am】[C032_]))172为了求取C02在溶液中的吸收速度常数,或总体传质系数kL,需要知道溶液中各 真实组份的组成以及每个反应的反应速度常数即可。在前面溶液真实组分组成计算已 经介绍了组成的处理办法。对各个反应的速度常数描述如下:lgk0H=13.635-2895/TL/m01.s L2/m012.slnk:.oH=25.63―25 13/T lnkz.Am=33.98―7220/Tlnkz.c03=27.96―5922/T lnkc02一Am=38.5 l-8964/TL2/mol2.s L2/mol2.s L/m01.sDc02为c02在溶液中的扩散系数,根据Savage的报道,它只是温度的函数,整理为:InDc02=一7.7465―1 05 8/T最后可得kL,其单位为cm/s。 同样道理,如果借助计算机手段模拟上述过程,输入各个反应的速度常数,也可 以求得kL。3.4cO:在溶液中传质速率的计算根据上述吸收机理,C02在溶液中的吸收速率方程为Nc02=A.(pc02一p4c02).k1./H式中Nc02一C02吸收速率,kmol/s;A一汽液接触面积,m2;Pc02一气相中c02的真实分压,kPa;.12.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P+c02一溶液中c02的饱和分压,kPa; kL一汽液总传质系数,m/s; H一享利系数,kPa.L/mol。kL的计算方法在前节中已经介绍,为了应用上述的关系式进行计算,还需要知道 亨利系数H和饱和分压P+c02。 (1)c02在脱碳溶液中的亨利系数 亨利系数根据Savage报导的数据f91整理。c02在脱碳溶液中的亨利系数为lnH=25.605―3056/T Pa.L/mol(2)脱碳溶液的饱和C02分压 溶液上的c02饱和分压P+c02不仅与溶液中的K2c03浓度及其碳化度有关系,而 且与溶液温度和活化剂R1R2NH的含量有关。文献㈣中介绍一张算图,在已知温度、K2C03浓度及其碳化度、RlR2NH浓度的条件下,可以从图中赢接查得气相C02饱和分压。但该图不便于计算机编程应用,通 过取点并对数据进行整理的办法可以将图形算式化。 有文献‘81报道了对c02饱和分压的理论计算方法以及算式,其计算公式如下: lg(P+c02)=O.1333+4+MK20+rm/k/(1一fm)(kPa)式中MK20一氧化钾(K2C03)的浓度,mol/L; fm一溶液的修正碳化度; k一平衡常数,是温度与K2C03浓度的函数。修正碳化度fm与表观碳化度fc的关系如下:fm=fc―C4MA,MK20 C=5.402―7.036+fc+(O.066+fc―O.4595)4t式中MA一一RlR2NH浓度,mol/L; t一一温度,℃。平衡常数K的计算式为:19k=A/T-B系数A、B式K2C03浓度的函数,其关系如表2.3。 表3―3 平衡常数K的系数A、B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3.5H:O传质 H。O传质系数3.5.1在脱碳系统的吸收和再生过程中,H20在气液两相之间的传质过程与C02不同, 它属于纯碎的物理过程。 物理吸收过程是溶质组分由气相主体穿过相界面传递到液相主体的相际传质过 程。从理论上讲,该传质过程由溶质组分在气相主体与界面之间的对流传质、相界面 传质、相界面与液相主体间的对流传质三个基本过程所组成。对填料塔内的气液两相 逆流接触传质而言,两相流动状况十分复杂,因此,人们一般采用相际传质的双膜模 型来描述相际传质过程,并求取相际对流传质系数。 首先看一下相际传质的双膜模型[”,其基本假定是: (1)接触的气液两相流体之间存在有稳定的相界面,界面两侧分别有虚拟的停滞气 膜和停滞液膜,膜层之外的气液主体充分湍流, (2)溶质分子由气相主体到界面的传递被认为是稳态分子扩散通过虚拟停滞气膜 的传质:溶质分子由界面到液相主体的传递被认为是稳态分子扩散通过虚拟停滞液膜的传质。(3)在两相界面上气液一经接触即达到平衡,界面上无传质阻力。 基于双膜理论,将气液两相间的传质过程简化为溶质连续通过虚拟停滞气膜和停 滞液膜的稳态扩散过程;相际传质阻力全部集中在这两层虚拟的停滞膜里。因此又将 双膜模型称为双阻力模型。 由此可以分别推导出气膜侧的传质速率方程和液膜侧的传质速率方程。但在实际 应用中,液相传质系数kL和气相传质系数kG的计算式还是以经验关联式为主, 3.5.2液相传质系数关联式kL 恩田提出的液相传质系数关联式‘10】(141:kL(pL/肛L/g)1乃=O.005 l?(ReL)2凸?(ScL)’o 5?(aldp)o4其中R。L为反映液体流动的雷诺数(Reynolds number):R。L=L/(aw?g)scIJ为反映物性影响的施密特数(Schmidtnumber):ScL2HL/(pL4D【) 式中:.14.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kL.液相传质系数,m/s; aw一填料润湿比表面积,m2/m3; a。一单位体积干填料的表面积,m2/m3; DL一溶质在液相中的扩散系数,m2/s; d。一填料公称尺寸,m; atd。.反映填料结构影响的几何定数,圆球3.4、圆棒3.5、拉西环4.7、贝尔鞍5.6、 鲍尔环5.9;L.液体质量流速,蝇/m2.sp uL一液体密度,kg/m3; L一液体粘度,Pa.s;旷自由落体加速度,m/s2;3.5.3气相传质系数关联式k。恩田提出的气相传质系数关联式㈣【14】Sh=c?(&G)07?(S。G)‘73?(atdp)一2 以上关联式中包括待求kG的修伍德数(Sherwoodnumber) Sh=k’GRT/(atDG)=kGRTPBm“atDGP) 气相流动雷诺数(Reyn01ds number):ReG=G/(at¨G)反映气体物性影响的施密特数(schmidt number): ScG=¨G/(pG4DG)式中:c一关联系数,对于大于15mm的环形和鞍形填料取5.23、小于15mm者取2.O。 K’G一按等分子反向扩散计的气相传质系数,kmol/m2.s.kPa;KG一组分A通过停滞组分中的气相传质系数,kmol/m2.s.kPa;R~气体常数,8.31434 J/m01.K T一气体温度,K;G一气体质量流速,蚝/m2.s:DG一溶质在气相中的扩散系数m2.spG一气体密度,瞻/m3:¨G一气体粘度,Pa.s;P一气体总压,kPa:.1 S,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PB。气膜两侧惰气的对数平均分压。 3.5.4总体传质系数 根据上述液相传质分系数可得总体的传质系数:Koa=kG.aw.、|,’?1 KLa=kL.aw.Vo4kw=l/(1/koA+1/(H.kL。)) 其中:a。一填料湿润比表面积; H一亨利系数: v一形状修正系数。拉西环1.O开孔填料1.45,弧形环1.19。综上所述,基于在脱碳过程中伴随有化学吸收过程和物理传质过程两个过程同时 进行,用先进的计算机模拟手段,参照传质的关联系数,对整个脱碳过程可以得到很 好的模拟结果,给具体设计提供极大的帮助。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4脱碳系统的设计与优化4.1陕化脱碳系统改造概述 陕西化肥厂始建于1967年,其合成氨生产系统是以无烟煤为原料,固定层煤炉造 气,ADA脱硫、氨基乙酸脱碳、13MPa铜洗、32MPa合成的传统的工艺流程,该厂 投产以来,曾为陕西的农业发展作过一定的贡献,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其生产 工艺与世界上先进的技术相比,已经落后很多,三废排放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合成 氨的综合能耗较高。 陕化厂原净化工艺采用两次改良ADA湿法脱硫、中变串低变、活化剂脱碳、铜 洗流程。 该流程冷热病严重,不仅流程长,而且低位热能不能充分利用,特别是将低变串 入中变后,更显得流程不合理。溶液再生时热耗高,在全厂蒸汽不足时,造成脱碳溶 液再生不完全,直接造成脱碳溶液再生不完全,直接影响净化气的净化度,使c02含 量超标,铜洗操作负荷加重,恶化整个净化系统的操作,影响合成氨的正常生产。 在合成氨生产中,脱碳过程的能耗约占总能耗约占总能耗的10%左右,因此如何 降低脱碳过程中的能耗是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陕化厂原流程长,能耗高,设备已经到了报废年限,已经不能适应国家的节能政 策,因此很有必要对原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 4.2工艺物料流程的设计及物料平衡 4.2.1设计基础 (1)进口原料气组成(VOL%)H2 C0 53.120 0.280 28.250 O.720 17.420 O.2lOC02CHa N2 Ar总流量92220(Nm3/h) 温度:120℃ 压力:18.97ata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2)气体净化后要求出口C02 压降O.2CO+H2ata<O,070%(VOL)损失量<O.2%(VOL)(3)公用工程?新鲜水供水压力0.3MPa pH值7.94 总硬度(CaC03)133.5mg/lCL‘Fe S04。O.047.5mg/l376.5mg/l205mg/l?冷却水 供水温度32℃回水温度42℃供水压力O.5MPa(G) 回水压力O.25MPa(G)?电 AC,lOKV,50HZ,3相 Ac,380KV,50Hz,3相 ?蒸汽 O.25MPa(G)200℃?仪表空气温度环境压力0.5MPa(G) 露点一40℃(ata)?氮气 温度环境压力 0.5MPa(G)和3.1MPa(G)纯度99.5%.18.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4.2.2工艺流程 整个装置的设计首先从工艺物料流程图的设计着手,对流程的前后衔接进行认真 的物料核算,最终确定的物料流程图请参看本论文所附的脱碳系统工艺物料流程图 (一)和脱碳系统工艺物料流程图(二)。详细流程说明如下。 工艺气在120℃(露点38℃)的条件下进入吸收塔C.30l,在c.30l中,C02被 逆流的溶液吸收。在热的碳酸钾溶液中,有双活性的组分。c02通过与K2C03生成 KHC03的方式与溶液结合,根据反应的平衡关系(1)[见下页附图】,生成的KHC03 是一种热不稳定的盐,(4)所表示的反应速率是(2)和(3)的加和,这些反应方程 式详细表述了Hc03。离子的形成过程,表明在这个吸收反应中,慢反应控制了整个反 应的反应速率,结果传质的阻力主要存在于c02这个气体分子传递到液相介质中的这个过程。.19. 20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氨基乙酸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可以把C02从气相中导入液体中形成氨基乙酸型离 子。根据路易斯定律,氨基集团结合像C02这样的分子活性很高,在高温条件下,出 现OH。离子较多时,逆反应会很激烈。 一般来讲,加入的第二种胺的活化基理与氨基乙酸类似,但氨基乙酸的反应活性 要比胺类物质大很多,胺这种组分能对氨基乙酸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 用,但不是主导作用,氨基乙酸的使用可以大量减少胺在吸收和解析中的用量。 吸收过程一般分两级完成:第一级大量的二氧化碳被吸收;第二级二氧化碳分压 很低的气体被再生的贫液进行更深层的吸收。 富液离开吸收塔c.30l的温度是ll l℃,通过水力透平HT-30l回收溶液的膨胀功 作为半贫液泵的驱动动力,然后被分成两股送进高压闪蒸塔和低压闪蒸塔中。 溶液再生采用先进的双塔变压再生工艺。高压闪蒸塔中的闪蒸压力保证了高压塔 中有一个合理的温度,并保证了低压再生塔的热量共给。传统的技术单塔再生塔顶和 塔低的温度几乎相同。单塔再生的缺点是相当数量的富液蒸汽会闪蒸出来导致系统能 耗的增加。双塔再生这种带有明显温差分布的闪蒸塔会减少大量的蒸汽消耗。 贫液和半贫液中隐含的蒸汽会进一步在低压闪蒸塔中得到进一步的回收。在高压 闪蒸塔的底部会补入少量的新鲜蒸汽,这样可以弥补塔顶冷凝器中的水分流失。 从高压闪蒸塔去低压闪蒸塔有两个位置:高压闪蒸塔的底部和中部。从贫液和半 贫液中闪蒸释放出来的蒸汽作为低压闪蒸塔的汽提蒸汽加以利用。 从低压闪蒸塔c.303塔低出来的贫液的温度是109℃,冷却到7l℃后进入吸收塔 的塔顶。从中部抽出的半贫液则直接去吸收塔的中部。 高压闪蒸塔闪蒸出来的二氧化碳通过减压阀与低压闪蒸塔闪蒸出来的气体稳定在 同一个压力后通过水冷器冷却到40℃后送往尿素装置。 在贫液泵P.3叭A/B的入口处会抽出大约5%的溶液送往溶液过滤装置,过滤设备 为一个机械过滤器,过滤器中填充的是活性炭。在此循环液中大约有1%的溶液去通 风槽中进行通风氧化,以维持系统中五价钒不被氧化成4价钒。 双压再生是热法脱碳中溶液再生的一项节能技术。由于从高压再生塔来的去低压 再生塔的溶液经过闪蒸后提供了再生所需的蒸汽,降低了单位体积二氧化碳再生所需的热量。4.2.3物料平衡 根据设计的流程,利用第三章的脱碳系统吸收和再生理论基础,并结合计算机的 模拟技术,对全流程进行流程模拟,同时根据模拟的结果可以得到完整的物料衡算,.’{一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台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对流程中出现的每一个物流点都作出了标识,并将计算结果进行收集整理,详见下页 物料平衡一览表。物料平衡表是整个装置进行设备计算、管道计算、系统控制设计和 仪表选型的重要依据,要求数据准确、可靠。 摧 摧 蜒 挂'十e o o 0。 OC ∞ ∽ ∽ ∞C C ∞ 一 一蜒 椭 出 坦 摧 剿 佥Ho o o o o N “盘魁蝴镫*聪譬删爆罄婆岖镁如《椭 《 椎 蚓 些 。 寸 吲 卜寸 C C 寸E一 啦 扩 韶’} 、十。 C 甘 一 、r H ∞寸 吧 一卜OCC 曲Ⅵ 。 寸 一 m'十寸o一 啦 酽 豁 o ’睁 ∞ H ∽ o n时'十∞ v, N oo 血Wo:僻醒1趣}葵雾F 锚 @ ∞ o 一 旷 豁 ∞甘卜 。 拍卜 C ―W 曲 甘 e n o “'十托’}F 瓤 HccNN 一 Ⅵ旷 拍 H吲 。 寸 吲eLf=∞ 寸'十 ccocE C ―“ C“ 卜'十一 屺C 卜 H w£ p飞笔 ≤ 套差制囊莛冀删 堰 长 刨 圹 出 赠 H_ 删 删 蟋 薅 《 投 糕链删 螺 蚓 峰 彘 删 鼎 耀 趱划 斗 隶 四■一。d删 毽 型 嚣 釉 蛙 矿 }L餐 鼎 旷 *握 蹈捌 趟 避 阳 《 嫠 赠 鞋 淀 链毹 篷 链 赫 囊V翊 程 轴 毪 剖 寝 l】由I 划 睦 蓬仪秘辽扑州器醛]二扑K罢圜 摧 招 摧摧 埘 锲本秘测总长撼蛊删螓醛婆腻餐姐摧 招 捌’0一 C壤 船 型裂 招 卅 型。。口】’中崔 船 裂麟双【妪}蘖霉摧 招 * 裂 “o。 c。一裂1|口Ⅲ 摧也裂 恤 壤 螟 椭 崮出 F一 S 鲁p^ 蚵塞篓鬟捌 删 Ⅲ删 蜒 蜒 煺 h n型 矿 《 蛙 出 赠 卜_ 蜒 楚倒 蟋 删 督 末 删 引 壤 蹈豳{№ 隶 例 耍 俪 }捌 蜒 嚣 垃 圹 牛蠼 矧扩÷撂珀蚓 嚣 型 整 没 筏避 诺 槎 漱 牿 V 毯 罂 裁 相 《 毪 耀 摧 魁 制 剖 澳 联 弛制24仪秘迥扑书隧黜H扑K罢陋 裂 船 摧’e卜∞o:’}@ ’} ∞ “ 一’十H 锲 档 裂'十心N'寸Co 卜蜊船* 摧啦④ N o o。 n甘 盘 ,甘 代 “ 一 心 甘 C N盘魁幂}怒*辎星咖螓醛疆蹶镁姐寸 口 ’e E “ 一 啦 寸 C N裂 船 锲 oIn比 盘《 冠 受 锲cc“ 矿 C●』:* 冠 佥 锲 。吲@ 卜 比 C 剁僻越l妪牛葜霉裂 裂 锲 o'十 ’}“ ∞ N裂 裂 摧’} OC一疑 嶷 摧寸 时 ① 1} 卜 E N 一 N 一 吧 ’十 e●型 船 锲剁工≥p兰差耋矧 癌 藿 氆 鼓 轼 V蚓囊型錾删嘲 避 蠼 蟋 R 刨 矿 蜒 蛙 幽 赠 H’ 麟 链硼咖蚓 蟋 删 世 套 删 积 赠 硇删 嫱 隶 剀 娶 嚣 稚蛙 扩 争 H_ 血11 降攫 鼎∞圹H_8谣 蹈世 谢 蠢 聋 捌 谨 蜊 翅 整 翘 倒 爿 _生 建 链 苍蛔25忧窄趟扑*匿雕H扑K芸陋 盎罄荨f裎*蜒g删瓣崔篷3蓦镁如僻惑1邂}葵S甘* 景 佥 壤Co cC ∞ 卜 卜 cC ∞’9 '十时④ ∞ N F 辱 旷o:C∞ 工 p 上差飞1飞妻薰辇删删 枷蟋 螗 橱 删 采 恺 j!广 《 蛙 蟋 岜 赠 H_ 撼 鲻 羽翊咖 媸 删“哩求Ⅱd8“l蒯 捌 螺 《 斗1 求 蟛 娶 鼎 世 圹 羁 粕 扩 巾 牛 巾吲吞槎 啦盘{箭 毪 键 琳 辖V捌 掣 键 蛙 辩 捌 谨 划 譬 繁 镒 吲 州 瓷 链 毪 悻26议秘趟扑书隧掣H扑K菩般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4.2.5热量衡算 在物料衡算的基础上,对流程中出现的换热设备和整个装置的热量进行核算是做 好设备设计的关键一步。利用给计算机输入的比热、粘度、气化潜热等物性数据,可 以获得以下的结果: (1)E.30l再沸器 换热器型式:BKU 热负荷:80.07×106 设备数量:2 (2)E一302贫液冷却器 换热器型式:BEM 热负荷:12.01×106 设备数量:1 (3)E一303塔顶冷凝器 换热器型式:BXU热负荷:68.79×106kJ/h kJ/II kJ/11设备数量:2 (4)E.304板式换热器换热器型式:板式热负荷:1.72×106设备数量:lkJ/h4.3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工艺仪表流程图 脱碳系统的自动控制在化工生产控制中应该属于中等复杂程度,相对于传统的脱 碳技术而言,采用变压再生时,在工艺装置中,以下的技术参数必须要进行控制和显 示,这些参数相对比较重要: (1)循环溶液的流量 (2)再生塔的操作压力 (3)再生蒸汽的补充流罱 (4)塔釜液位和泵吸入地下槽的液位.27-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溶液循环量 原料气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决定了整个脱碳系统的溶液循环量,这个量也就是装 置的处理能力。 在管道仪表流程图PID中,流量调节阀FCv300控制C.30l吸收塔顶部贫液的流 量。 在管道仪表流程图PID中,流量调节阀Fcv30l控制c.30I吸收塔中部半贫液的 流量。 在管道仪表流程图PID中,流量调节阀FCv302控制再生塔塔顶c.303富液的给 料量,同时也调整和分配了两个再生塔之间的流量分配关系。 ?再生塔的操作压力 再生塔的操作压力对整个工艺的节能很重要,因为压力决定了塔C.302和塔C.303 中的泡点温度分布情况,同时也满足装置中c一303再生所需的蒸汽有足够的压力.这些 蒸汽是从贫液和半贫液闪蒸出来的。 C.302的操作压力通过压力调节阀PCv.300来控制,此调节阀设置在C一302的塔 顶气相二氧化碳出口管线上。 c.303的操作压力通过压力调节阀Pcv_30l来调节 ?再生蒸汽的供应 整个脱碳装置的溶液循环量即装置的处理能力决定了装置生蒸汽用量,并通过 FcV304来控制调节这个值。为了保证再沸器的安全和传热的效率,温度控制阀 TCV300通过激冷的方式对蒸汽进行增湿,把蒸汽温度控制在l 80℃以下。 ?塔液位和地下槽液位 再生塔C一303塔底和塔中的液位分别保证了泵P.301A/B和P.302A/B的正常运行. 通过调节LCV30lA/B和LcV302A/B来控制离开c.302的量。在系统c一302的液位低 到一定程度时,低的液位会引发一个连锁停车来保护溶液循环泵等关键设备。吸收塔 的液位通过LcV300A/B/c来控制。液位开关会引发系统的联锁停车并触发电磁阀 Uv300控制富液的流量,避免系统泄压的危险。 C一302塔的液位通过LI.300来显示,通过调节阀FCv305和手调阀HCv302来调节。FcV305主要是用来控制C一30l塔底低压蒸汽的供给量。 整个装置的详细的带控制点的管道仪表流程图详见图管道仪表流程图(共5张, 其中1张为系统的图例说明).28.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本装置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在中央控制室对生产过程进行监视和自动控制。 所选用的DCS系统应是整个工厂管理和控制系统的一部分,现场仪表检测所得各 种工艺参数通过现场监视和控制站连到总线上,实时数据可通过网络接口连接到工厂 数据管理网上。 当今DCS正向综合化、开放化发展。二十世纪90年代工厂自动化要求各种设备 (计算机、 Dcs、单回路调节器、 PLC等)之间的通信能力加强,以便构成大系统。开放性的结构将方便地与指挥生成管理的上位计算机进行数据交换,实现计算机 集成生产系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微 处理器为基础的智能设备相继出现,如智能变送器、可编程调节器、智能PID自整定 控制、智能人机接口,以至于智能DCS。 陕化的脱碳系统采用先进的DCS控制系统。 4.4脱碳系统典型设备的设计 整个脱碳系统的设备牵涉到四大类:塔器、换热器、容器和泵。 设备设计牵涉到的计算公式和工程经验较多,一个好的设备设计要有工艺专业、 设备专业、材料专业和仪表专业的密切配合。本论文只从工艺专业的角度来阐述。尽 管脱碳装置在化工装置里是一个较小的装置,但全部阐述设计过程需要较大的篇幅, 本文选择了两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设备塔器设备c.30l和换热器E.303,这两个设备的 设计也都借助了相关的工程设计软件。 4.4.1吸收塔C一30l的工艺设计““””1 (1)数据输入表4.2C.30l数据输入一览表进口气体温度出口C0280.oo℃进口气体压力18.97 ata出口气体压力18.77O.070%(VbI)ata贫液流量130m3/h贫液温度71.00℃.29.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半贫液流量870 富液流量999.46m3/h m3/h半贫液温度 富液温度106.00℃ 111.52℃(2)吸收塔计算结果 ?吸收塔下段(第一级) 表4―3 C一301计算结果表(下段)O ● 3 4 5 6 728.25 18.OO lO.OO 7.OO 5.00 3.803 200 3.200 3.200 3.200 3.200 3.200PR2 PR21.20 O.7351.6 47.3PR2(PRI.5)0.49(1.08) 0.43(O.93)0.82 O.7743.6(53.1) 42.6(51.9)51.O 50.3 48.9PR2(PRl.5)PRl.5 PRI.5 PRl,50.903.2000.66.30.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表4―6c一30l计算结果表(上段)注:填料型号说明PR2…2”的鲍尔环 PRl.5…1.5”的鲍尔环PRl…1”的鲍尔环 (3)吸收塔设计接管数据及设备简图 由以上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吸收塔的主要操作参数如下: 吸收塔:理论板数14块,工艺气进料位置第1块板,贫液进科位置第13块板, 半贫液进料位置第7块板,塔顶压力为184lkPa,整塔压降小于19kPa。计算出理论板 后,塔径根据填料泛点气速可以确定下塔塔径为3.2m,上塔塔径为2.4m. 吸收塔的填料体积可由以下公式进行计算:V=F/(KGa丰△P。02)其中:v-填料体积(m3) KG。体积传质系数kmol/m2.s.kPa △P。。2为对数平均压差推动力kPa 推动力(kPa)△P=塔内c02分压(kPa).塔内平衡c02压力(kPa) 对数平均压差推动力=(△P1一△P2)/In(△Pl/△P2) 塔内平衡C02压力P+C02(kPa)和体积传质系数KG。在第三章已经论述过,现 将吸收塔下段和上段计算结果列表如下:表4.7C.30l吸收塔填料(鲍尔环)计算结果表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为了安全和塔设计的方便,并结合具体的工程经验,下塔填料装填体积取149.5 m3,上塔填料取68.7 m3,并据此计算结果所做的工艺数据如下图所示。.32 III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项目名称; 装置名称: 设计阶段: 设备类别1 2 34表4―8设备工艺数据表(填料塔) 第l页共6页 设备名称 呖 ’收塔 填料塔3200/2400I l l 版次l编制l校核l审核 图号:日期设备位号C-30l设各台数l设备数据表编号页次修改 标记塔板型式 塔内径 床(填料)层数 串联床层,时间段 进出料状况 操作方式 操作压力 操作温度 床层气相负荷 气相密度 气相粘度 床层液相负荷 液相密度 液相枯度 表面张力 发泡系数 空塔气速 填料型式 填料规格或型号 填料材质 床(填料)层直径 床(填料)层高度 床层压降 板闻距 泛点率 负荷上限 负荷下限 壳体材质 内件材质mm MPa(G) ℃串联/并联5|5 67气、液 连续1.762 11l/7l 85000 lO.678 9 lO 1l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kg『hka,m3mPa.s|1365000 1300I(g,hkg,m3mPa.sdyn“cm, m,smm mm MPa mm3200/% %CS CS34 各注 35 36371.不许用铜或铜台金 2腐蚀裕量:3“38 39 404l4243 444546:j3一一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项目名称:表4―9设备工艺数据表(附图) 第2页共6页I l I l l I 版次l编制I校核I审核l日期图号:装置名称: 设计阶段: 设备类别设各位号C.301设备名称 吸收塔 接管表 等级 用途 贫液入口 半贫液入口 工艺气入口 气体出口 富液出口 放空 排净 符号Pl-6 01-6 6 6 5 5 2l设备台数I设备数据表编号I l l I数量DN 32 32 500 40050页次修改 标记符号A1 A2 A3 B1 B2 V D数量llDN 200 400 400 350450 50法兰面法兰面等级用途 压力计口 取样口 人孔 手孔 液位计口 液位开关口 视镜口 人孔l 1 llMl-5H1.5 L卜2 F1.4 G1.6450 40 5001806 lM6正常液t r(距底部距离) 注解:l填料支承采用气体喷射式支承板。 2该设备要进行整体热处理。一一34一一 ―-―1,二――一I鲁I 品l圈4―2吸收塔C一301筒图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一一35 一一36一一 一一37一一 一一38一一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4.4.2二氧化碳冷却器E一303的工艺设计” E一303是一个存在相变的换热器,热负荷很大,并且要求二氧化碳产品气的压降 尽可能的小,以满足尿素装置对其的要求,保证压缩机正常的吸入压力。因此对换热 器的选型比较重要,结合类似项目的工程经验,选用Bxu型的换热器,换热管采用 中25x2的不锈钢管,由于存在冷凝,换热管90度正方形排列,为了保证凝液的自由 流动,应尽量减少壳程的内件。换热器的壳程不设折流板,在入口处只设防冲板,管 子长度不超过6000mm,换热器的管程、壳程的污垢系数均取O.o003 m2℃,W。各个 接管的大小都根据工艺要求的合理流速选取后,设备的管口和工艺管线的管口应该一 致。在上述结构尺寸大致确定和工艺冷热流股确定后就可进行换热器的设计。设计好 的TEMA表和换热器的结构草图见表4.10和图4.7。39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表4―1cu8缸mer Add他3s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HEAT EXCHANGER SPECIFICATlON SHEETJObNo.OPlantLo∞日onSeⅣlceOfl Re忙怕nce No. l P∞p∞刊No. l加协CooIerR“E3031Un计I忙m NO.si册182¨877Type106 81Bxu mHorIz讲怕lshe¨s,unit 1connec蛔d1阻怕¨d106 81Bem3msu吨,uni“Gmsslsu―a∞fsho¨ Gf∞s'PERFORMANCE OF ONE UNITFIuⅢ~Ioc砒Ion FluⅢNam自FIuld SheH Side 1bbe SideQuant“VaDourT0hlkgm531611 26212 0 278991 '8685 71645002 OLiouⅢ Ste日m1645002 016450020N呲ond吣abIeT。mpe怕tu阳(fn,0Ijt)Don8ity Vi8cosity kg,mc 1 051645002 O 51473 916450020柏0992 2 065324 1 78B 0 01538 001536 41 7320 9951 O 76488420 991 5∞呲ipois8O 62946Mol∞ubrW日ight.vapor Mol们ularWeight.Noncondensable S即cinc Lat帅tInInHeat kJ,kg K 1 274641815 0 6188 0 6335Themlal ConductivityHeatW『mKkJm口Pr瞄su伸b矗巾山s)mfs14 8714 87 0101 0 024260 02426 0 000300003 0003 bar3.veloc时 P悻3su障Drop,A¨O批,CaIc. Fou¨ng R瞄Is协nce lMin.I H朝tExchan口edT阻nskrRate,Service 19109 41 91094 562 5562 5m删0 127810’2781f0 (O00036mr倒IoOD)00036嵋晒TedtoOD)O∞3CkW Dir乜,564MTO 435 5735 57 897 2897 24564CI的nW,mHCONSTRUCTlON OF 0NE SHELLShe¨SIde DeBlgn,rest DesI口n Tube Side 5 635 63skotch(BundIB刑oⅡle onen扫tion)P怕99u怕ba“g)C3 543 54Il142 0’42 0 2 2Tempe怕tIJ帕No.PaBs日B∞rCor巾sionA¨o㈣e641惦414 InteL 2262 2262 oD 25 025 oShe¨阳咖gsTu6。N。?mmTh“2 02 omm。。“9曲1877487mmP。tc“32 032?omm帅90TubeTypepⅫnBonnetplain ID 18291829 oDMater㈨mms№¨Ch跏elFIo酬nglshe¨cover ChanneI CoverIInIeg.}{鼬moⅥ)orTub∞he毗?Sbtiona呵Tubeshee}FIOa咖gImpIngeme呲PrOtectiono o髓用船-c惴Ba什Ie3?LongHead CoverTypeunba”edunba用ed%cutseal;i::spa州n9‘,cm“‘m…TypeTypeSuppo啦.TubeBypass Se训Arrangement Expan¥ion DV2.InIet Gaske乜u-BendTubeJ仙esheet JointTypeBundleJo㈨No跹IeShe¨SideEn晌nceTube SIdeBundle Ex{tCodef沁q山帆n协1bma84048404 F¨ledFl∞Ung H明dCIassRR 27262726weigh惦he¨wIthwater2522825228BundIek口40.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计算结果汇总.....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结果汇总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面积比(实际/要求)1.0034 面积比(干净) 有效平均温差单程 LMTD1.5950负荷比(实际/要求) 热负荷35.571.000l 19109.4 m2 88.5 1kwMTD℃℃传热面积(U-bend面积36.19106.81)壳程 传热系数. (以管子外径为基准.)压降 w/m2 K(清净) (污垢)“61.83861.54 0.243 0.626管程4722.92 1757.85 0.5ll 0.189合计897.22 564.43实际接管损失率 阻力:m2(壳侧/管侧/壁)O.00086 I/0.0002 l 2/O.000042 0.O00300/0.000357/O.000657K/W污垢系数(壳侧/管侧/合计)4l。 图q一/42一一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在实际的设计中选用了两台同样规格的换热器串联使用,以保证系统的可靠稳定。4.4.3工艺设备一览表对工艺装置的其他设备进行完整的工艺计算,最终确定的设备规格如下表所示。表4.1l 工艺设备表设备名称C.30l项目内径 切线k度 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 材质 填料量规格3200/2400 mm吸收塔45680mm 71/11l℃1.86 CSMPa(A)~220m33400mm 39750mmC.302内径 切线跃度 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 材质 填料量高压再生塔103/127℃105 CSkPa(G)~213m’ 3000mm 38675mm95/109 14 CSC.303内径低压再生塔切线长度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 材质 填料量℃kPa(G)~124m’80 07xlOokJ,hE.30l热负荷 壳程温度入口/出口 管程温度入口/出口 换热面积 壳程材质 管程材质塔底再沸器127/127℃ 127/127℃1650m‘ CS SSE.302贫液冷却器热负荷 壳程温度入口/出口 管程温度入【_】/出u 换热面积 壳程材质 管程利质12.0l x106 kJ/ll109/82℃ 32/42℃50 CS CS m。E.303塔顶冷凝器热负荷 壳程温度入口/出口 管程温度入口/出口 换热面积 壳程材质 管程利顼68.79 xIOokJ/1199/40℃ 32/42℃1400 m― SS SSE一304热负椭 溶液温度 入口/出口 冷却水温度入口/出u.43.I.72 x100 kJ/h板式换热器74/40℃ 32/42℃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设备名称项目换热面积材质规格lO SSm2P.301流量150m’/Il204m半贫液泵扬程功率 材质132kWSSP.302流量 扬程 功率 材质 流量 扬程 功率 材质1005m’/|I18l m 766 SS贫液泵kWHT_3叭 水力透平1200m’/Il 84m278kWSSP.303A/B凝液泵流量 扬程 功率 材质 流量33m3/ll9m1.5kWSS 58m’/}l37m 1l SSP.304滤液泵扬程功率 材质kWP.305氧化溶液泵流量 扬程 功率 材质14m’/h 12m2kWSS 70m’/lIP-306流量 扬程 功率 材质 内径液下采50m2lkWSSS.3012600mm 2900mm 40℃6 SSl#分离器切线长度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kPa(G)材质S一302内径 切线长度 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 材质1400mm 1900mm 7l℃1743 kPa(G) CS2#分离器T-30l溶液贮槽内径 高度 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 材质7500mm 8000mm60℃CS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设备名称T-302项目尺寸规格5000x3500x1500 mm溶液制备池操作温度操作压力 材质90℃a仃nCST-303氧化槽内径 高度3200mm 5000mm 40℃操作温度操作压力 材质F一30lCSl#过滤器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74℃647 CSkPa(G)材质F-3022#过滤器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 材质74℃647 CSkPa(G)F.3033#过滤器操作温度 操作压力 材质74℃647 CSkPa(G)4.5脱碳装置的布置原则和设备布置图 4.5.1脱碳装置的布置原则 (1)工艺要求 设备的物料流动顺序由工艺流程图确定,由于真空、重力流、碳酸钾结晶预防及 等要求抬高设备时,应按照管道仪表流程图(P&ID)的标高要求布置设备。并根据管 道仪表流程图(P&ID)以及关键管道和合金管道的配管要求顺流集中进行设备布置,满足流程要求。 (2)操作要求装置布置要为生产操作建立良好的操作条件,主要包括:操作和检修通道,合理 的设备间距和净空高度,必要的平台、楼梯和安全出入口,尽可能减少污染、噪声等。(3)安装和维修要求大型设备的安装和检修应尽可能采用可移动式起吊设备,在布置阶段要考虑以卜J几点: 道路的出入口方便吊车的出入;45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有足够的搬运及吊装所需的占地面积和空间;便于设备内构件及填充物(如填料) 等的搬运和装卸; 在定期大修时,能对大部分设备同时进行维修工作; 对换热器等的管束抽芯要考虑有足够的场地,对大型泵和透平等转动设备的部件 更换及驱动机的检修、更换提供足够的拆卸区。 (4)安全要求 a)防火间距,按照《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 0160一92执行。b)消防通道,通向设备的所有道路出入口,可作为消防设备的通道,装置内消防 通道的净空不应小于4500mm。 c)易燃易爆设备宜与其它工艺设备分开布置,或以道路相隔,其间距应符合《石 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 50160―92的要求。 d)装置内要有安全通道,以便发生事故时疏散人员。安全通道上不得有障碍物。 注意环境保护,防止污染及噪音。对噪音大、易泄放污染物的设备应隔离集中布置, 并采取防污染,降噪音措施。(5)布置说明合成氨的原料气经过变换后的水煤气为易燃易爆物质,吸收二氧化碳的碳酸钾溶 液对人的眼睛及呼吸道有伤害作用,整个装置的生产过程具有易中毒、易爆炸的特点, 本装置设备布置采用露天化与敞开式框架相结合的形式,既可减少建筑物及占地面积, 节省投资,又能自然通风,防止易燃易爆气体积聚,有利于保证生产安全和工业卫生。 吸收塔和两个再生塔集中布置在本装置的中间区域,其他设备和整个装置的布置 均以此设备为中心来考虑。维修间和框架也在塔周围安全的空间布置,并根据消防要 求来布置层高。在采用露天化、流程式布置时,塔器和再沸器露天放置,靠近道路, 便于设备吊装及检修拆卸。冷凝器、回流槽及其他设备按流程及位差要求顺流布置在 敞开式框架内,节省占地,方便操作。 建议的设备布置图见附图:脱碳装置建议设备布置图。4.5.2脱碳装置布置说明(1)整个装置的布置采用框架结构,按工艺要求将设备分层布臀。E.303塔顶冷 凝器布置在框架的最上层,减少了塔顶二氧化碳的出气阻力,冷凝液更容易进泵,并 且消除了液相进泵的液袋。为r保证脱碳高压再生塔塔底溶液的自然循环,再沸器 E.3叭根据塔的裙座的高度和塔釜液面的要求,将其合理的布置在+IOm的层高上。 (2)在平面部之中,C一3 ol、C.302、C一303布置在装置区的中心区域,在中心一46.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留出了10000×12000的检修区域,用于大检修时材料的堆放。 (3)所有的泵布置在泵房中,这些用电转动设备的集中布置易于电机的维护,并 且泵的开启、现场运行信号的现实也比较集中,便于巡检。 (4)s一302用于分离吸收塔出来的气体中夹带的液体,因此其紧靠c.30l进行布 置。其他设备的布置按照PID上物流的方向,按顺序围绕大塔进行放置。.47. 西北人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台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5脱碳系统存在问题再生塔底再沸器的热量来源问题 个熏要问5.1如何降低脱碳系统再牛蒸汽的消耗始终是脱碳装置流程开发和研究的题。在系统中有多余的低压废热蒸汽的条件下,用蒸汽来再生在经济性上来讲并不显得十分突出,如果装置中有额外的可供利用的热源,脱碳再生塔塔底再沸器应充分利 用这个热源,毕竟这个热源的等级要求不是很高。低温变换气有大量的热源可供系统 利用,做好气化、变换、脱碳、合成等几个大的工艺装置的换热网络的优化对合成氨 节能降耗将会起到积极的作川。5.2溶液泵与水力透平的联合使用脱碳吸收塔C.301的压力较高,从吸收塔底出柬的富含二氧化碳的溶液,在进入 再生塔进行低压再生时,会有很大的势能耍转化,这就是在脱碳装置中设置水力透平 的目的,水力透平可咀做功驱动装置内的动力设备。陕化的脱碳装置也是这样设计的。 但国内的制造水平使此设备达到工艺要求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从国外引进。5.3再生塔塔内件的设计塔内件的设计对塔的传热和传质有很大的影响。本文对吸收塔的内件设计给出了 比较详细的结果。对于高压再生塔c一302和低压再生塔的以下内件 ̄嫂计应该根据资料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1)高压再生塔C-302 ?高效液体再分布器,开孔数、开孔直径、单位面积的丌孔率、孔的尺寸和空旬 距都可以参考吸收塔的设讣数据。?根据相关资料设计再沸器的出料塔盘:包括合理的升气管直径、高度和数目军需要做详细的分析。 ?根据相关资料认真设计半贫液山料塔黼。 ?液丰H进荆分布器最好设计成两个位置相对,上l沿着再生塔壳体切线方向分布的 进料口,富液进料r]设计成DN300 (2)高压再生塔C.302 (2)高压再生塔C一302 ?高效液体冉分布器 ?半贫液出料塔盘 ?进料【_J.48。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蒸汽再分布器5.4换热器的布置问题由于脱碳系统的碳酸钾和碳酸氢钾都容易在系统内结晶,尤其是一些有热交换的 溶液设备,在布置上应该十分注意,在换热器选型上要十分慎重,保证系统安全长周 期运行,具体的解决办法本文没有做论述。这些应该在实施引起足够的注意。.49.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6结论和建议本论文从本工段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和设备计算等方面入手,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手段,对脱碳装置的工艺、设备、布置、自控等设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设计,给出了 一整套脱碳装置工艺设计文件,该设计具有如下的特点: 1.合成氨原料气在CO变换后,净化采用脱碳吸收、再生系统采用双塔变压再生 技术,在国内中型氮肥厂的应用是首次实践,较传统的脱碳装置,本设计再生效率提 高10%,溶液循环量降低lO%,再生气压力提高到6kPa(G),二氧化碳的再生热耗为728kcal/Nm3C02。采用节能的技术解决了陕化厂合成氨中净化装置的瓶颈问题。2.根据工程经验,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工程化模拟手段,采用的数据是准确的。合 理的确定了设备的结构形式等完整的工艺数据,设备设计是优化的。 3.自控系统的设计采用了先进的DCS控制系统,相对于原装置的操作,大大降 低了生产劳动强度,并提高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 4.脱碳装置的布置充分考虑了工艺顺序的合理性、经济性、检修距离和安全距离 等多方面的因素,布局是合理的。 5.本课题各设计严格遵守行业标准,提供了完整的工艺设计技术文档,设计结果 通过了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相关部门的评审。结果表明,用双塔变压再生技术 使用大大降低了脱碳系统的能耗,先进合理流程设计必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限于篇幅和论文的进度安排,该课题还可以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起到对合成氨原 料气的净化脱碳装置的设计有较大的指导作用。。50.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7致谢本论文在成文期间得到西北大学化工学院郭人民老师、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程惠亭高级工程师及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化建设项目组成员关怀、帮助和 支持,在此表示十分的感谢!.51. 西北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合成氨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8参考文献:【l】AspenTech Company,化工流程模拟系统Aspen P1us用户手册。[2】AspenTech Company,化工流程模拟系统Aspen Plus物性数据软件包。【3】HTFS Company'换热器设计软件HTFS TASC3.O用户指南。[4】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塔板流体力学设计软件THES用户指南。 [5】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化肥厂节能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6】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G-V公司脱碳设计工艺数据包1997。 【7]陈敏恒 化工原理 化学工业出版社。Savage,Carbon Dio“de Absorption into Promoted【8]Tseng,P.C-,w.S.Ho,D.wCarbonate Solutions,AIChE J.,34(6),1988,p922~931.[9】saVage,D.w,G.Astarita,s.Joshi,chemical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carbonDioxide from Hot Carbonate Solutions,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l 980,v35,p 1 5 l 3【lO】袁一等,化学工程师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ll】涂晋林,庄永定,苯菲尔改良G?V及热钾碱脱碳溶液的修正转化度和二氧 化碳平衡分压的计算方法,1982,l,1―7 【12】袁一,曾宪龙,大型氨厂合成氨生产工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杜。 [I 3】于遵宏,朱炳辰,沈才大等,大型合成氨厂工艺过程分析,北京,中国石化 出版社。 [14】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化工工艺设计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 【15】石天宝,脱除c02工艺技术进展综述,四川化工,1994,l,38。
o、,J,,“,一、刚,K惫趟扑书匿 蹦H种《 』―W般 ‘、k。.-一 \£)、h ’一,’’ (,名,,。1Z 望 凸坌《世 掣]UJ 甲审回…晶蠡熏囊 {:固一叮{嚣戳国j搿』牌 呼谚|一铷,龠睁―-!一卤…………』‘:9’<―=b l。叫竺坚哇1型一l圃…由…斯1 I 々2厂、■|.. ’固卜、叩:@哉吣际孤廷;l +一/。…一“”。爿…一目乱千军闭 甲;。’5喵诫,,睦魁、冈幽一:《l犏《瀚l扩 ”4、姓£Pl竖:!竺型型l―l} 彳 f囟8} -一=H女‘ 盘6,;≮。一;l。_rr日刮犁昌 击:}雕冈!. 硅 × j量 × 簟 Ⅸ “攘梦秽L净一‘T}。.嵩…“潲……“1《三一声裂 。…20£一l互.嗤I々d。鞲2:i誊.._“叫《一p。I《 净一匆 臣芽萋f“fp刊’“⑨一蠹毒甲…匣一…一娴蚓I蕊 :裔函£』i圆曲蕊 ;蒲 函剑i毯曲铲 蠢 图卤 吲疆锰ii摹 l班《p ≤移壹一班刊羔 r“l杆静 fl@乳卣俺耋吉卤@b圈…l:一 一臣圈 靠ii◇嘲 鬯>缸 蹰 吊捌 翟l§ {l llilliI―― ――,;l.12 lii§蕤;Tl! 鞣广奉习 }wg弋豆。厂丁;,l担、 tj-lH州”墓|鑫t基… j!a萎8 ;。‘q{=。。毒;霹I◆|襄k.d簦j己怔h¨.1ll『…一 、箜 D 凸 坌 芷 巴 ]U一“。自a 酶,J_3矿£,’_疆心,叩i,f≈l’}弓丰1fED闫lil 盛。――一、…‘。》塞‘ol 匦-.。零嬲;=:沪i飞一兮:霪 ③伊 : I姻a 慕―‘●乳∥{八乳。――Ill强;…口Il{∥一尊一曲。‘1}侧。鞠¥潮b掣Ⅵ酽i主去世黝一妊三=1、.^Ⅷ,m1『#-l(∞ 。一q疆m山扫I引=}.口∈砂J、/3.――E一 _―― 。――一…q…’o;a』。{塞燃 ……【捌。:b―基―+>一蜡 品’。一量蒜 g 鼙m一|一*l:,;矗~“l|一■lli^女lf S; 溺 A严…一r\=岁/一≮‘“,N2蒌心-、L一 弋r,pf@ 萨…”一f…llf fi@上一.史简―蕊一 ¨‘『尊》弹瞳‘起 引 l剐…*一‘‘F一j期=~n寸Ln、。卜、蜒鼬蓁萤雾一雌哥∽埋一璺霜薹釜毋疑嚼眠要匿馨≮墨搬牟碍基采目西蹬I雾i■厂钎硝、◇l8萃\\…,一 |、Eop £ ≈率 i 2 等2阴蘩卜瑚g塑!刺炒娟卜唾晓礅东}f∥拉毫..≮;呼●P下商葛藤雨葛一尉}J.盥一疗 }a 自:一――?>.i茜}l《 gJ砖l由芦}一“叫J卜.”…。j时叩擅@厂毋l壶瓢f:戡≤弛岔磐j}{ }l融l―J£fl函内l画而讯南≮一怨事二f―I≮:H“{*^’鼎、一图星擎卜32雏|||―――川甜l引L去2‘±崮I ‘uouⅢLuI―1¥J。J写I一]2d―S0£3d―SI蔼l目I一工引靠;n o(、’;U』嘴:2、一 一}一町 刚 o 聪p’把 !一工出凸_> 苎耋 蓁镪i舞l三92ig。器匿li |l|nJlli卜]ad―p0£3d一£Z)!。.C3々∞ 刚 o m凸_P’ bJ置一\占卅昌一i)i刚 o∽bJ山 午昌醉j }塞己喜占寸』8争㈨匿~扇..――叫g厂_。1拉 粤 楼薹目睁蚌擎蘼鞴 甲蓖莎曰一翟 斟I―apH一。Ies]一s2 一li委^一∞ ∽ o(dd)^一8tw_£l£3s_g∞D_避 霾tX80l口.8012―0占f9yuI,7ym7/IoI/£[9>蘑塞洲蜘fdr })^一日tH一9T£jS―Ct《 ∽ o 乱由 芏 南∽蠼 裂篷 囊N―E{抖.Ooc^口一0t一o n∽虬篱∞ ,H o 苫LJ& ; 孽 兽 葛Z (dd)^_8tH―tlc嚣一姒萋蓁霎 耋蓑LU目 o ∽Q-“蓁蚕椎鱼n虫o ∽L一茬 睾蓁.f裂N?]IH?eoe^d一0p Lk一,旺、o(dd)^一8坩一£I£os毛I∽Q_i萤辜虹 _一 o ∽ 椎 U 藿蓁鬟卜]H一0De^Ⅱ一Dp圭塞P'I叶 L^一一i ‘1一一i;啦x删(d由^一Ⅱtw-TI£:括一Sl∞ 'H o ∽D-n o nN一]IH―10£^Ⅱ一0’ L.L.一曩一羹o ml一杈 震虹 '一 o n 陕(dt I)^一日’¨一01e3S―ST 0_搔N一3IH―tO£^d一0SlI―日tW一80eSl―00I霾一 一龠烃嚣(dd)^一a}W一£0£3S一£9翠b~ 耙 o L 门l一 艘舞
脱碳装置的技术改造设计(陕西化肥厂15万吨/年合成氨)作者: 学位授予单位: 刘艳军 西北大学参考文献(16条) 1.参考文献 2.AspenTech Company 化工流程模拟系统Aspen Plus用户手册 3.AspenTech Company 化工流程模拟系统Aspen Plus物性数据软件包 4.HTFS Company 换热器设计软件HTFS TASC3.0用户指南 5.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塔板流体力学设计软件THES用户指南 6.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化肥厂节能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 7.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G-V公司脱碳设计工艺数据包 1997 8.陈敏恒.丛德滋.方图南 化工原理 9.Tseng P C.W S Ho.D W Savage Carbon DioxideAbsorption into Promoted Carbonate Solutions .Savage D W.G Astarita.S Joshi Chemical Absorption and Desorption of Carbon Dioxide from Hot Carbonate Solutions 1980 11.袁一 化学工程师手册 12.涂晋林.庄永定 苯菲尔改良G?V及热钾碱脱碳溶液的修正转化度和二氧化碳平衡分压的计算方法 .袁一.曾宪龙 大型氨厂合成氨生产工艺 14.于遵宏.朱炳辰.沈才大 大型合成氨厂工艺过程分析 15.国家医药管理局上海医药设计院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 16.石天宝 脱除CO2工艺技术进展综述 1994(01)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 刘怀军.陈瑜.高艳平.Liu Huaijun.Chen Yu.Gao Yanping 双塔变压再生脱碳工艺应用总结 -化肥工业 )简介了双塔变压再生的原理及应用情况.改造后,一次碱洗出口CO2含量为1.5%,二次碱洗出口CO2含量为0.13%,低变出口CO含量为0.09%,甲烷化炉温差小于 30℃,新鲜气中CH4含量为1.0%以下,合成系统放空量减少,氨产量明显提高,最高日产氨430 t,吨氨高压蒸汽耗下降400kg,低压蒸汽耗下降760 kg.通过实际运 行,双塔变压再生的控制要点为调节溶液循环量、控制液位、缩小压差、控制溶液温度和浓度、防止溶液起泡.2.会议论文 王祥云.王安荣.郝爱香.汪志和 低供热源变压再生脱碳新工艺的开发及应用 2000开发了一种低供热源变压再生脱碳新工艺,并为该工艺研制了一套过程模拟计算和调优软件.在脱碳溶液再生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spen吸收塔模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