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丛云思维风暴是什么2级,除此之外还有哪些

&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d5cb58ad66def8eefc99f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d5cb58ad66def8eefc99f_r.jpg&&&/figure&&p&&b&&i&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假日”,此后近10年间,各签约国基本停止了新型主力舰的设计、建造。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五大海军强国都开始考虑条约失效后主力舰队的更新换代问题,着手设计新型战列舰。与此同时,各国海军也对根据条约保留的旧式战列舰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升级改装,以提升其战斗力,维持舰队核心主力的规模。在20世纪30年代各国海军的战列舰改装工程中,意大利海军是改动幅度最大,改装最为彻底的,涉及舰型、动力、防护、火力等各个方面,将4艘一战时期建造的旧式无畏舰硬是改成富于现代气息的中型快速战列舰,套用现在的流行说法那就是改得连亲妈都不认识了,充分展示出意大利人在造舰技术上的独到智慧。&/i&&/b&&/p&&p&&b&改装背景&/b&&/p&&p&意大利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公认的海军强国,具有深厚的海洋传统和完备的造船工业,是当时世界上能够独立设计、建造大型主力战舰的少数国家之一。意大利人在造舰技术上非常具有创新精神,实际上无畏舰的早期概念就是由意大利工程师库尼贝蒂(Cuniberti)在1903年提出的。不过思想上的先行者却是行动上的后来者,意大利海军直到1909年才开工建造第一艘无畏型战列舰“但丁”号(Dante),该舰是世界上第一艘采用三联装主炮和炮塔式副炮的无畏舰,航速达23节。&/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341e8af1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341e8af1f_r.jpg&&&figcaption&■ 意大利海军第一艘无畏舰“但丁”号战列舰,该舰于1913年竣工,满载排水量21800吨,装备305毫米舰炮12门,120毫米舰炮20门,装甲带厚度254毫米。“但丁”号是历史上最早装备三联装主炮和炮塔式副炮的无畏舰。&/figcaption&&/figure&&p&&br&&/p&&p&从1910年至1915年间,意大利海军又陆续建造了3艘加富尔公爵级(Conte di Cavour class)和2艘安德烈亚·多利亚级(Andrea Doria class),这两级舰设计大致相仿,均装备13门305毫米舰炮,安装在5座炮塔内(3座三联装和2座双联装),是历史上装备主炮数量第二多的战列舰,仅次于英国海军著名的“阿金科特”号战列舰(HMS Agincourt),后者在7座炮塔内安装了14门305毫米炮。不过,在加富尔公爵级和多利亚级服役时,其他各国已经开始建造装备更大口径火炮的超无畏舰,而意大利海军的主要对手法国海军也在布列塔尼级战列舰(Bretagne class)上采用了10门340毫米舰炮,意大利战列舰在火力上已经稍逊一筹。&/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c9a9ac477a4a44ad4b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c9a9ac477a4a44ad4bf_r.jpg&&&figcaption&■ 1923年“朱里奥·恺撒”号在高海况下顺风航行的场面,该舰属于加富尔公爵级。&/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4b706ffcbdf69866f2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4b706ffcbdf69866f2d_r.jpg&&&figcaption&■ 1914年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最初完工时的侧视及俯视线图,注意其主炮塔布局,左上小图为装甲结构剖面图。&/figcaption&&/figure&&p&&br&&/p&&p&《华盛顿条约》规定意大利可以保留4艘埃琳娜女王级前无畏舰(Regina Elena class)、1艘但丁级、3艘加富尔公爵级和2艘多利亚级,共计10艘战列舰,并被允许从1927年开始建造新战列舰替换旧舰。到20世纪20年代末,4艘埃琳娜女王级、“但丁”号和加富尔公爵级的“达芬奇”号(Da Vinci)均已退役,意大利海军实际保有的战列舰数量下降为4艘。受到经济低迷的影响,意大利虽然从20年代末就开始设计装备381毫米舰炮的维内托级战列舰(Veneto class),但直到30年代初期才最终确定方案,于1934年开工建造,而在此之前两年,法国海军率先开工2艘敦刻尔克级战列舰(Dunkerque class),3艘布列塔尼级也接受了现代化改装,使得意大利人在主力舰对比上的劣势愈加明显。&/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c20af75bfbde3068bad06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36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bc20af75bfbde3068bad06b_r.jpg&&&figcaption&■ 法国海军“敦刻尔克”号战列舰,1937年建成,标准排水量26500吨,航速29.5节,装备330毫米舰炮8门,130毫米舰炮16门,主装甲带厚度240毫米。敦刻尔克级战列舰的出现直接促使意大利海军实施战列舰改装计划。&/figcaption&&/figure&&p&&br&&/p&&p&为了在维内托级服役之前,提升现有战列舰的战斗力以抗衡法国海军,意大利海军决定从1933年开始对2艘加富尔公爵级实施大规模改装,其改装方案由海军造舰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弗朗西斯科·罗通迪海军中将(Francesco Rotundi)主持制定,重点是加强动力和火力。改装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实际上除了舰体主要结构和主装甲防御结构不变外,从上层建筑、动力系统到主副炮、防空武器均接受了彻底的改装重建,改装幅度占到全舰结构的60%,几乎与新建一艘战列舰无异。1933年10月,“加富尔公爵”号(Conte di Cavour)在的里雅斯特的CRDA船厂开始接受改装,它的姊妹舰“朱利奥·恺撒”号(Giulio Caesar)则在热那亚的特雷诺船厂进行改装。“加富尔公爵”号于1937年6月完成改装,“恺撒”号的工程持续到同年10月,前后历时四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8da9b76bd00dc7bcd7ca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0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8da9b76bd00dc7bcd7cad_r.jpg&&&figcaption&■ 弗朗西斯科·罗通迪海军中将(),意大利海军工程师,在20世纪30年代主持了加富尔公爵级和多利亚级的改装工程。&/figcaption&&/figure&&p&&br&&/p&&p&&b&舰型重塑&/b&&/p&&p&加富尔公爵级在最初设计时采用艏楼船形和冲角艏,艏楼甲板一直延伸到后部X炮塔的位置,上层建筑非常简单,前后上层建筑、两座烟囱和前后桅杆近乎对称地布置在舰体中部的Q炮塔前后,其标准排水量为23458吨,满载排水量为25489吨,舰体全长为176米,舰宽28米,吃水深度9.3米。&/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adab102d75e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adab102d75eb_r.jpg&&&figcaption&■ 20世纪20年代的“加富尔公爵”号战列舰,高耸的烟囱和桅杆,相对矮小的上层建筑,后倾的舰首,都带有早期无畏舰的鲜明特征。&/figcaption&&/figure&&p&&br&&/p&&p&在接受改装时,加富尔公爵级的舰首造型得到了修改,采用适航性和耐波性更好的飞剪艏,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新舰首是在旧舰首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建造,使舰体长度增加了10.4米。为了适应全新的动力装置,加富尔公爵级对舰体内部结构也进行了修改,舰体宽度增加。原先布置于中部艏楼内的副炮炮廓被全部拆除,艏楼甲板大部分被加宽到与舰体等宽,但舰尾结构基本保持不变,依旧采用纵列双舵布局。&/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b2cab8f35fc76ef19e01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36& data-rawheight=&2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6&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b2cab8f35fc76ef19e016_r.jpg&&&figcaption&■ 1938年完成改装后的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的侧视、正视线图,注意其上层建筑的外观,新型炮塔式副炮和高射炮被集中布置在中部艏楼甲板两侧。&/figcaption&&/figure&&p&&br&&/p&&p&相比舰体的延长和加宽,加富尔公爵级的上层建筑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实际上几乎是推倒重建。在前部主炮群后方新建了一座带有装甲指挥塔的塔型桅楼,其造型与蒙特库科利级轻巡洋舰(Montecuccoli class)相似,外观相当简洁。在桅楼之后的艏楼甲板上新建了一层甲板室,一直延伸到后桅处。原舰体中部的Q炮塔被拆除,两座烟囱被移到舰体中部,其尺寸和高度都有所减少,间距缩短。前桅被拆除,仅保留三脚桅造型的后桅,在后桅与后烟囱之间的甲板室顶部用于搭载舟艇。&/p&&p&经过改装,加富尔公爵级的标准排水量达到26560吨,满载排水量增至29600吨,舰体全长为186.4米,舰宽为28.6米,吃水为10.4米,整个舰容也焕然一新,与旧式无畏舰截然不同。&/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4304c5afc77adc57ff0b5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4304c5afc77adc57ff0b5_r.jpg&&&figcaption&■ 20世纪30年代末期,完成改装的“加富尔公爵”号战列舰的局部特写,这幅照片展示了该舰的前主炮群和前部上层建筑,可见其桅楼结构相当简洁。&/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afdb4c203c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afdb4c203cc_r.jpg&&&figcaption&■ 1938年“加富尔公爵”号在海军舰队演习中高速航行时的雄姿。经过大改装后该舰舰容焕然一新,已经完全看不出旧式无畏舰的痕迹。&/figcaption&&/figure&&p&&br&&/p&&p&&b&动力强化&/b&&br&加富尔公爵级的原始动力配置带有早期无畏舰的鲜明特征,采用3台帕森斯式直接传动型蒸汽轮机,分别安装在舰体中部呈品字形布局的轮机舱内,采用四轴推进,中央轮机驱动内侧推进轴,舷侧轮机驱动外侧推进轴。加富尔公爵级的锅炉配置有两种方案,“加富尔公爵”和“达芬奇”号采用20座布莱钦登式水管锅炉,包括8座燃油锅炉和12座煤油混燃锅炉;“恺撒”号采用24座巴布科克&威尔考克斯水管锅炉,燃油锅炉和混燃锅炉各占一半。加富尔公爵级在完工时的主机输出功率为3马力,设计航速为22.5节,实际航速为21.5~22.2节,可携带1470吨煤和860吨重油,续航力为4800海里/10节。&br&在进行改装时,加富尔公爵级的动力装置被全面更新,主机更换为2台贝伦佐式齿轮减速蒸汽轮机,改为双轴推进,锅炉更换为8座带有过热器的亚罗式水管锅炉,全部为燃油锅炉。由于Q炮塔被拆除,动力舱得以集中布置在舰体中部,有趣的是轮机舱和锅炉舱采用独特的交错式布局,左舷轮机舱布置在锅炉舱之前,而右舷轮机舱布置在锅炉舱之后。尽管主机数量和锅炉数量都有所减少,但改装后动力装置的输出功率大幅增加,设计功率达到75000马力,在试航时甚至发挥出93000马力的动力,达到了28节以上的高速,而在服役期间也保持了26~27节的航速,可以装载2600吨燃油,续航力为6400海里/13节。加富尔公爵级的全新动力系统不仅性能明显提升,而且结构紧凑,重量较轻,相比旧系统减少了531吨的重量,节省的重量有利于增强防护。&/p&&p&&b&火力升级&/b&&/p&&p&加富尔公爵级最初装备了13门由英国设计的46倍径305毫米舰炮,安装在5座主炮塔内,全部布置于舰体中心线上,由前至后分别为A、B、Q、X、Y炮塔,其中A、Q、Y炮塔为三联装,B、X炮塔为双联装,A、B炮塔和X、Y炮塔分别呈背负式布局,安装在舰体前后,Q炮塔被单独安装在舰体中部的两座烟囱之间。加富尔公爵级的主炮仰俯角度为-5~+20度,发射的穿甲弹重量为452公斤,炮口初速为840米/秒,最大射程可达24000米,每门炮备弹量为100发,射速为1发/分,炮塔旋转和火炮仰俯均为液压驱动,并配有电力辅助装置。&/p&&p&加富尔公爵级的副炮为18门50倍径120毫米炮和14门50倍径76毫米炮,均为单装炮。120毫米副炮被安装在舰体中部艏楼建筑两侧的炮廓内,76毫米炮主要作为反鱼雷艇炮使用,可以灵活安装在主炮塔顶部或甲板各处。加富尔公爵级还配备了3具450毫米水下鱼雷发射管,分别位于两舷和舰尾。在20年代的小规模改装中,加富尔公爵级的76毫米炮减少到13门,全部安装在主炮塔顶部,加装了6门40倍径76毫米高射炮和2门2磅高射炮作为防空武器。&/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4bdfecbb068cba038ef2cad85116b17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4bdfecbb068cba038ef2cad85116b17_r.jpg&&&figcaption&■ 加富尔公爵级的前主炮群特写照片,主炮塔内安装的46倍径305毫米舰炮由英国设计,注意炮塔顶部安装的76毫米副炮,该炮主要用于反击鱼雷艇。&/figcaption&&/figure&&p&&br&&/p&&p&在30年代的大改装中,加富尔公爵级为了重新布置动力系统和水下防御结构,将舰体中部的Q炮塔拆除,这样主炮数量就减少到10门,而且305毫米舰炮的射程和威力在当时已经显得不足,难以比肩法国战列舰的340毫米和330毫米舰炮。如果为加富尔公爵级重新研制新的大口径舰炮,则耗时漫长,增加成本,还会大幅改变舰体结构,非常不经济,于是意大利工程师们想到了一个取巧的办法,在不改变火炮主体结构的情况下将305毫米炮通过扩膛将口径增大至320毫米,以提高火炮的威力。&/p&&p&在改装后,加富尔公爵级的主火力变更为10门43.8倍径320毫米舰炮,安装在4座主炮塔内,发射的穿甲弹重量为525公斤,炮口初速830米/秒,不过射击精度没有明显改善。主炮塔也做了相应的改装,火炮最大仰角增加到27度,最大射程延长到28600米,弹药装填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射速提高到2发/分,固定装填角度为+12度。经过改装后,加富尔公爵级的主炮虽然单次齐射炮弹重量下降了约11%,但由于单发炮弹的威力增加,射速和射程都有提升,因此整体威力较改装前有较大提高。&/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b29fa46f97dee79fd2e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b29fa46f97dee79fd2eb_r.jpg&&&figcaption&■ 1940年7月,“加富尔公爵”号的正面特写照片,清晰显示出其前主炮群及上层建筑的外观特征,在改装中加富尔公爵级通过扩膛作业将主炮口径扩大到320毫米。&/figcaption&&/figure&&p&&br&&/p&&p&在改装中加富尔公爵级的副炮和防空武器也进行了全盘更新。120毫米炮廓式副炮全部拆除,换装12门OTO M1933型50倍径120毫米舰炮,安装在6座全封闭炮塔内,布置在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两侧的艏楼甲板上,每舷3座。防空武器更换为8门OTO M 1928型47倍径100毫米高射炮,安装在4座双联装炮塔内,分别布置在B炮塔和X炮塔两侧,此外还加装了12门37毫米机关炮和12挺13.2毫米高射机枪,均以双联装形式安装在主炮塔顶部和甲板各处,在1940年时所有13.2毫米机枪均被20毫米机关炮取代。在改装中,加富尔公爵级的鱼雷发射管全部被拆除。在改装计划中还包含加装飞机弹射器和搭载水上飞机的内容,但为了腾出空间安装防空武器而放弃了。&/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62ac2e7b9f78eed08180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62ac2e7b9f78eed08180f_r.jpg&&&figcaption&■ “恺撒”号战列舰左舷后部的2座120毫米双联装副炮。在改装中,加富尔公爵级废除了所有炮廓式副炮,改为6座双联装炮塔式副炮。&/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b&防御改进&/b&&/p&&p&加富尔公爵级的主装甲防御结构在30年代的改装中受到的改动幅度相对较小,其250毫米的水线主装甲带被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其厚度不足以抵御381毫米炮弹的攻击,而且由于改装后吃水增加,主装甲带几乎完全下降到水线以下,进一步削弱了其垂直防御能力。&/p&&p&加富尔公爵级在防御方面的改装主要集中在水平防御和水下防御上。为了应对航空炸弹的威胁,加富尔公爵级着力强化了水平装甲,在艏楼甲板增设了一层新的装甲甲板,主装甲甲板的厚度增加到80毫米,使得覆盖在动力舱段顶部的水平装甲总厚度增加到135毫米,在弹药库顶部的水平装甲厚度达到166毫米,但由于这些装甲被分散在多层甲板上,其实际防护能力不如同等厚度的单层装甲甲板。加富尔公爵级还强化了主炮塔基座的防御力,在其外侧增设了一层50毫米装甲,奇怪的是这层装甲与原炮塔基座之间留有50厘米的空隙。此外,在桅楼内的司令塔受到260毫米装甲的保护,主炮塔正面装甲为280毫米,副炮塔正面装甲为120毫米。经过改装,加富尔公爵级的装甲重量增加了3279吨,占排水量的比例由28.1%增加到39.6%。&/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a38d9a709e0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a38d9a709e0_r.jpg&&&figcaption&■ 1937年加富尔公爵级完成改装后的装甲结构及舱室布局图,从图中还能看出该舰原有的冲角艏结构,上三图为舰体横向剖面图,显示出舷侧的普列赛防御结构。&/figcaption&&/figure&&p&&br&&/p&&p&加富尔公爵级的水下防御系统得到了彻底的改装,其原有的双层底加舷侧隔舱的水下防御结构被全新设计的普列赛防御结构所取代。这一新颖的水下防御结构由海军工程师翁贝托·普列赛(Umberto Pugliese)设计,其主体构造是舷侧的大直径圆筒状隔舱,在隔舱内注入燃油或水,用以吸收鱼雷或水雷的爆炸能量,同时与双层底和内侧的弧形防雷隔壁相结合,提高水下防御能力。普列赛防御结构完全布置在舰体内侧,避免了在舰体外侧加装大型防雷凸出部导致阻力增加的弊端,但是这一结构相对复杂,而且需要较大的舰体宽度才能应用,其实际防御效果未能如预期的那样有效。尽管如此,在多利亚级的改装以及维内托级上都采用了普列赛结构。&/p&&p&改装后续&/p&&p&在1937年2艘加富尔公爵级完成改装后,2艘多利亚级随后也被送上船台,接受同样的大改装,其中“安德烈亚·多利亚”号(Andrea Doria)进入CRDA船厂,“卡约·杜里奥”号(Caio Duilio)进入特雷诺船厂,改装工程一直持续到意大利宣布参战之后,“杜里奥”号于1940年7月重新服役,“多利亚”号于同年10月完成改装,历时约三年,如果从1933年加富尔公爵级开始改装算起,意大利海军的战列舰大改装项目整整持续了七年时间。&/p&&p&根据某些资料显示,在30年代初意大利海军的未来舰队规划中其实没有2艘多利亚级的位置,当时意大利人计划以2艘维内托级和2艘大改后的加富尔公爵级构成一线主力,对付法国海军的旧式战列舰,同时以维内托级为蓝本设计建造2艘新型战列巡洋舰应对法军的敦刻尔克级。然而,法国海军在1935年开始建造更为强大的黎塞留级战列舰(Richelieu class),迫使意大利海军调整计划,放弃战列巡洋舰计划,将维内托级的建造数量增加到4艘,同时对多利亚级实施大改装,以充实舰队战斗力。&/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f24bd9f57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f24bd9f57_r.jpg&&&figcaption&■ 法国海军“黎塞留”号战列舰,1940年7月建成,标准排水量38500吨,航速30节,装备381毫米舰炮8门,152毫米舰炮9门,主装甲带厚度330毫米。&/figcaption&&/figure&&p&&br&&/p&&p&安德烈亚·多利亚级为加富尔公爵级的改进型,延续了后者的总体设计,同样装备13门305毫米舰炮,副炮火力强化为16门45倍径152毫米舰炮,Q炮塔的安装位置比加富尔公爵级低一层甲板,动力装置为3台帕森斯式蒸汽轮机和20台亚罗式锅炉,燃煤锅炉和混燃锅炉各一半,四轴双舵,输出功率32000马力,航速21节,续航力为4800海里/10节。多利亚级标准排水量为22950吨,满载排水量为25120吨,舰体全长为176米,舰宽28米,吃水深度9.4米,装甲配置与加富尔公爵级相同。&/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91c79e352bbe4380365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91c79e352bbe4380365a_r.jpg&&&figcaption&■ 一战时期刚刚竣工服役的“卡约·杜里奥”号战列舰,该舰属于安德烈亚·多利亚级,该级舰的基本设计沿袭了加富尔公爵级。&/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f0fb5c2fc8dbcd332f42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2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f0fb5c2fc8dbcd332f42d_r.jpg&&&figcaption&■ 1928年时安德烈亚·多利亚级战列舰的侧视线图,注意在舰首甲板左侧实验性地安装了一台弹射器,但在后来的改装中没有加装航空设备。&/figcaption&&/figure&&p&&br&&/p&&p&多利亚级的大改装基本延续加富尔公爵级的方案,但更多地吸收了同期建造的维内托级的设计要素,因此在某些方面又与加富尔公爵级有所不同。在舰体改造上,多利亚级也更换了新的飞剪艏,但与加富尔公爵级在旧舰首基础增建不同,多利亚级是将旧舰首拆除后完全重建。在上层建筑布局上两者差异更加明显,多利亚级同样拆除了Q炮塔,但前部上层建筑仿效维内托级的样式,更为高大,在其后方竖立一根单柱式主桅,两座烟囱也与加富尔公爵级一样集中布置在舰体中部,尺寸、间距缩小,原先的后桅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圆柱形上层建筑,其顶部设有副炮射击指挥所和一根短桅。&/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3c94fd3fbd6d27fcbc9e1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3c94fd3fbd6d27fcbc9e1b_r.jpg&&&figcaption&■ 1940年10月完成改装后的“多利亚”号,该舰借鉴了维内托级战列舰的设计,在副炮布局和上层建筑构造上与加富尔公爵级有所不同。&/figcaption&&/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b1d8374ba63bef4cfd3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b1d8374ba63bef4cfd3a_r.jpg&&&figcaption&■ 1940年安德烈亚·多利亚级战列舰完成改装后的侧视及俯视线图,注意其副炮及高射炮的布局。&/figcaption&&/figure&&p&&br&&/p&&p&在动力系统的改装上,多利亚级基本与加富尔公爵级相同,采用2台贝伦佐式蒸汽轮机和8座亚罗式燃油锅炉,双轴双舵,输出功率为75000马力,试航时的过载功率为84000马力,最高航速可达27节,实用航速为26节,装载燃油2550吨,续航力为6400海里/13节。在防御结构的改装上多利亚级也大体与加富尔公爵级相似,强化了水平装甲,采用普列赛水下防御系统,但增设的炮塔基座装甲没有像加富尔公爵级那样留有空隙。&/p&&p&多利亚级的主炮改装与加富尔公爵级一致,通过扩膛作业获得了10门320毫米主炮,但副炮的改装就大相径庭了。多利亚级采用了全新设计的OTO M1937型45倍径135毫米舰炮作为副炮,总共有12门,安装在4座三联装炮塔内,集中布置在前部上层建筑两侧,每舷2座,呈背负式布局。防空武器更新为10门新型的安萨尔多M1938型50倍径90毫米高射炮,安装在10座全封闭式炮塔内,配有多向稳定炮架,布置在舰体中部上层建筑两侧,每舷5座。此外,多利亚级还加装了15门37毫米高射炮,后来还加装了20毫米机关炮。由于采用较新型的防空武器,多利亚级在改装后的防空能力比加富尔公爵级更强。在改装中,多利亚级同样拆除了鱼雷发射管,也没有安装航空装备。&/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e717f7ed37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e717f7ed37_r.jpg&&&figcaption&■ “安德烈亚·多利亚”号战列舰前主炮群的正面特写照片,摄于1940年改装完成后,其主炮改装与加富尔公爵级相同,通过扩膛作业增加口径。&/figcaption&&/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e25af0068beae1336ae1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e25af0068beae1336ae1_r.jpg&&&figcaption&■ “安德烈亚·多利亚”号战列舰右舷副炮群的近距离特写照片。在改装中,多利亚级安装了12门新型的135毫米舰炮作为副炮,安装在4座三联装炮塔内,并以背负式布局布置在前部上层建筑两侧。&/figcaption&&/figure&&p&&br&&/p&&p&经过大改装后,多利亚级的标准排水量增加到26550吨,满载排水量为29340吨,舰体全长达到186.9米,舰宽为28.03米,吃水为10.3米,主副炮和防空武器的火力都明显增强,防御能力得到改善,动力提升,机动性也相应提高,与加富尔公爵级一样成为具备相当战斗力的中型快速战列舰。&/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72a46fd9a981cd00685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4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72a46fd9a981cd00685_r.jpg&&&figcaption&■ 1941年时的“卡约·杜里奥”号战列舰,经过改装后该舰富于现代气息,性能明显提高,注意其舰体的伪装迷彩。&/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b&得失评价&/b&&/p&&p&从1933年到1940年,意大利海军耗费了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完成了4艘旧式战列舰的大改装工程,到1940年10月时意大利舰队中可以使用的战列舰数量增加到6艘。然而,长期以来,关于加富尔公爵级和多利亚级改装工程的必要性和实际作用在海军历史学家当中一直存在争议。很多人认为意大利海军此举得不偿失,占用了宝贵的船台和熟练工人,浪费了大量资源,即便是经过改装,4艘中型战列舰的战斗力依然逊色于对手,不如将资源节省下来用于建造更多的维内托级战列舰。&/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99eecba12e15fef14cb11a6292c4dc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99eecba12e15fef14cb11a6292c4dcc_r.jpg&&&figcaption&■ 1938年5月,“加富尔公爵”号(近)和“恺撒”号在海军阅舰式上的留影。从技术层面上讲,意大利海军对该级舰的改装是十分成功的。&/figcaption&&/figure&&p&&br&&/p&&p&如果从技术层面进行考察,意大利海军的战列舰大改装可以说是极为成功的,值得为意大利的舰船工程师们点赞,他们充分利用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造舰及武备技术的进步成果,对4艘旧式战列舰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结构重建和装备更新,其改装范围之广、幅度之大在世界舰船史上都是罕见的,最大限度地挖掘了旧式战列舰的潜力。通过大改装,加富尔公爵级和多利亚级的作战性能都得到明显提高,其战斗力的增强是不可否认的,这一点从各舰改装前后的性能数据对比就能够得到确认。但是,受到舰体尺度的限制,加富尔公爵级和多利亚级无法承载更为重型的舰炮和更厚重的装甲结构,因此在火力和防护上相比条约时代后期及条约失效后各国建造的全新战列舰差距明显,所以不免为人所诟病。&/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73a1fbbe2cf070df5a29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6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73a1fbbe2cf070df5a294_r.jpg&&&figcaption&■ 1938年,2艘加富尔公爵级战列舰在海上编队航行的雄姿。尽管通过改装提升了性能,但仍然不足以抗衡法国海军的新锐战列舰,因此改装的价值受到质疑。&/figcaption&&/figure&&p&&br&&/p&&p&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意大利海军的造舰、改装计划都是以对抗法国海军为目标。根据30年代意大利海军的作战构想,经过大改装的加富尔公爵级和多利亚级将以法国海军相对老旧的布列塔尼级为作战对象,而更为新锐的敦刻尔克级和黎塞留级则是同样强悍的维内托级的对手。依据上述设想,改装工程算是十分合理和有的放矢。平心而论,经过改装的4艘意大利战列舰在对付3艘布列塔尼级时是有优势的,虽然法舰在火力上略胜一筹,但其现代化程度偏低,航速缓慢,在交战中很可能处于下风。&/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5e18db16cf9b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5e18db16cf9bb_r.jpg&&&figcaption&■ 法国海军“布列塔尼”号战列舰,该舰于1915年建成,标准排水量22189吨,航速21节,装备340毫米舰炮10门,138毫米舰炮22门,主装甲带厚度270毫米。&/figcaption&&/figure&&p&&br&&/p&&p&问题是人算不如天算,当意大利人完成改装工程时,法国已经战败投降,对手换成了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虽然英国地中海舰队在战争初期没有太多的现代化战列舰,但是伊丽莎白女王级(Queen Elizabeth class)的381毫米重炮绝非加富尔公爵级和多利亚级所能抗衡的,更不用说纳尔逊级(Nelson class)的406毫米重炮了。更为重要的是,英国海军在航空母舰和雷达上拥有意大利人不具备的绝对优势,极大限制了意大利水面舰队战斗力的发挥。由于交战形势的变化,经过改装的意大利战列舰就显得非常鸡肋,其改装工程的价值自然也难免受到质疑。不过,意大利人在制定改装计划时并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会与英国海军为敌。&/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e0cc854c9d66e166ad7d04ac406040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9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e0cc854c9d66e166ad7d04ac406040f_r.jpg&&&figcaption&■ 日夜间,英军舰载机突袭塔兰托港,“加富尔公爵”号被一枚鱼雷击中,大量进水,坐沉在港内。&/figcaption&&/figure&&p&&br&&/p&&p&在二战时期,加富尔公爵级和多利亚级的表现乏善可陈。“加富尔公爵”号在日的塔兰托夜袭中被一枚鱼雷击中,大量进水,坐沉在港内,此后再也没有被修复,其普列赛结构并未起到防御效果,后于1945年2月毁于盟军空袭。“恺撒”号参加了日的卡拉布里亚海战,被英军“厌战”号战列舰(HMS Warspite)击伤,后多次参加护航行动,1943年9月向盟军投降,战后于1948年作为赔偿舰移交给苏联海军,改名为“新罗西斯克”号(Novorossiysk),后于1955年10月发生不明爆炸而沉没。“多利亚”和“杜里奥”号在二战中主要从事护航和破交作战,凭借较强的防空火力发挥了一定的作用,1943年9月向盟军投降,战后继续在意大利海军中服役,于1956年退役。&/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b95bb912aea8f1db822d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b95bb912aea8f1db822df_r.jpg&&&figcaption&■ 1950年停泊在塞瓦斯特波尔港内的苏联海军“新罗西斯克”号战列舰,即原意大利海军“恺撒”号战列舰,该舰在战后被赔偿给苏联,于1955年爆炸沉没。&/figcaption&&/figure&
1922年签订的《华盛顿条约》开启了历史上著名的“海军假日”,此后近10年间,各签约国基本停止了新型主力舰的设计、建造。到了20世纪30年代初,五大海军强国都开始考虑条约失效后主力舰队的更新换代问题,着手设计新型战列舰。与此同时,各国海军也对根据条…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4e827c5cf81eeab548f7fbdf802d18c_b.jpg& data-rawwidth=&1100& data-rawheight=&5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4e827c5cf81eeab548f7fbdf802d18c_r.jpg&&&/figure&&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5b79f004badd15b9fd0ecbd0a60eb95b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00& data-rawheight=&133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5b79f004badd15b9fd0ecbd0a60eb95b_r.jpg&&&/figure&&p&&br&&/p&&p&&br&&/p&&h2&&b&写在前面的话:&/b&&/h2&&p&她是昔日大舰队之梦的碎片,在她的身上,凝结着大舰队的朝霜;她是黑海雄鹰们的骄傲,她的故事,曾经和一座英雄的城市联系在一起。作为20世纪30年代红海军最新锐的战舰,她曾奋战在第一线,虽无赫赫之海功、虽不敌海鹫之凶恶,但也书写了一段传奇。&/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8ef3a34f11feea4c7ccca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7& data-rawheight=&1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8ef3a34f11feea4c7ccca8_r.jpg&&&/figure&&blockquote&“Солнце льётся, сердце бьётся,&br&阳光照耀,心儿在跳,&br&И отвагой дышит грудь!&br&勇气回荡在胸膛!&br&Над волнами, вместе с нами&br&在海浪上,伴着我们,&br&Птица-песня держит путь!&br&鸟儿一路把歌唱!”&br&——20世纪30年红海军歌曲《По морям, по океанам》(《沿着海面,沿着大洋》)&/blockquote&&p&20世纪20年代,苏俄内战的硝烟已经散去,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苏联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be489711ddcc0aa9532d26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46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figcaption&1927年开工的第聂伯河电站大坝,当时欧洲第一的水电站&/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bfa56cb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31&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bfa56cba_r.jpg&&&figcaption&在俄罗斯大地上拔地而起的钢铁联合体厂房&/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br&&/p&&p&苏联,这个在昔日农业国沙俄上建立的国家,正进行着前所未有速度的工业化。一排排的拖拉机走出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一架架飞机在列宁格勒的流水线上进行着组装;在极北的莫洛托夫斯克,由劳改犯在北极坚实的花岗岩上开凿的402船厂耸然落成;而在远东,成千上万的共青团员们用一腔热情与辛劳、汗水,将一座以“共产主义青年团”命名的城市矗立在冻土高原。&/p&&p&&br&&/p&&p&巨大的成就鼓舞了苏联当局的热情,他们将目光不仅投向了西欧,更投向了大洋——“在帝国主义的锁链上,英国人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美国人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日本人也有一支强大的海军。为了“世界革命”的目标,为了打破帝国主义的封锁,红海军也必须是一支强大的海军!”&/p&&p&&br&&/p&&p&一个被称为“大舰队”的计划,开始在斯大林心中酝酿。在内战和早期的混乱中千疮百孔的红海军得到了巨额的资金拨款,老旧的“甘古特”级战列舰得到了妥善的修缮、在“日丹诺夫”、在“马蒂”、在“六十一公社社员”(*均为当时的苏联造船厂),一艘艘崭新的巡洋舰和驱逐舰正在有条不紊的建造。&/p&&p&&br&&/p&&p&红海军虽然历史很短,但是广袤的俄罗斯大地却有着悠久的海军传统,从留里克王朝的维京战船船队到罗曼诺夫王朝彼得大帝引以为傲的波罗的海舰队,再到末代沙皇尼古拉二式那堪称世界前列的帝俄海军,尽管并不是世界最前,但俄国人从来没有停下建设海军的步伐。&/p&&p&&br&&/p&&p&“&i&我们能够建立造船工业并迅速制造出各种战舰,而它们就将成为我们工农红军最强而有力的武器——伏罗希洛夫元帅&/i&”&/p&&p&&br&&/p&&p&&br&&/p&&p&充满过度乐观主义精神的苏联领导人显然低估了打造一支强大海军的代价,在这份大舰队方案里,核心是前所未有数量的23型“苏联”级战列舰、69型“喀琅施塔得”级战列巡洋舰和为数不少的巡洋舰、航母。而20艘驱逐领舰、162艘驱逐舰和344艘潜艇将构成辅助其战力的核心。&/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14fcedae4a331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14fcedae4a331_r.jpg&&&figcaption&23型战列舰“苏联”级&/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3f4a1bde87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2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3f4a1bde87d_r.jpg&&&figcaption&69型战列巡洋舰“喀琅施塔得”级&/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32c8a3d4666feced3c6f15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32c8a3d4666feced3c6f15_r.jpg&&&figcaption&计划中的71型轻型航母&/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br&&/p&&p&俄国人对驱逐舰的认识基本师从英国,但也受了不少法国、意大利海军的影响,总体紧随着世界海军发展的风向。在1925年的海军参谋部就曾经提出过一份战役战术需求书:“&i&我们需要一种介于轻巡洋舰与驱逐舰之间,能够有效压制敌方驱逐舰火力,保护己方船队不受攻击,并且具备大范围海域巡逻、警戒和布雷任务的新型多用途中型舰艇&/i&”在同年3月“&i&该舰艇排水量至少达到4000吨,最大航速不低于40节,经济航速下保证3000海里的续航能力;在火力配备上要求安装4门180炮和2门127副炮,2座3联装鱼雷发射管和携带一定量水雷,最好还搭载一架水上飞机&/i&”虽然颇有“高指标、浮夸风”之嫌,但是这也基本展现了红海军对驱逐领舰的认识,这种舰船“能够有效压制敌方驱逐舰火力,保护己方船队不受攻击”,排水量“介于轻巡洋舰与驱逐舰之间”,可以胜任“大范围海域巡逻、警戒和布雷任务”,具有很强的泛用性。&/p&&p&&br&&/p&&p&1928年,第一批建造的驱逐领舰“列宁格勒”级走下了绘图板,1933年建成的她标准排水量2030吨,装备了5门B-13 130mm单装炮,配合最先进的意大利伽利略炮控系统;马力澎湃的斯比兰斯基汽轮机为她提供了43.2节的最大航速。但是作为15年后再次设计的首批驱逐领舰,该级在舰体强度上存在问题,部分电路也存在隐患。&/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194e1ab4390dec9fe8fe608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57& data-rawheight=&39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194e1ab4390dec9fe8fe608_r.jpg&&&figcaption&“列宁格勒”级驱逐领舰“莫斯科”号&/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br&&/p&&p&紧接着建造的是“明斯克”级驱逐领舰,她在“列”级的基础上对船体进行了加强,对旧有的一些问题进行了修复,算是“列”级的改进型,但是锅炉缺陷并未完全解决。其标准排水量1950吨、同样使用5门130mm火炮,最大航速41.7节。&/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681eabbfcc20f3f633fde35f176eab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500& data-rawheight=&7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681eabbfcc20f3f633fde35f176eab4_r.jpg&&&figcaption&明斯克号驱逐领舰&/figcaption&&/figure&&p&&br&&/p&&p&但是这两型驱逐领舰并不是很让造舰部门满意,在考察了法国的“沃克兰”级驱逐舰、意大利的“佣兵队长”侦察巡洋舰之后,他们认为应该引进国外先进造舰经验,提升自己的造舰水平。1932年,在考察过法国地中海锻建造船厂和意大利亚德里亚联合造船厂、安萨尔多造船厂、OTO造船厂(奥德罗-德尼尔-奥兰多船厂)之后,重工业人民委员会和海军管理局决定与这些船厂进行谈判建造相关事宜,地中海锻建造船厂愿意以“空想”级为原型为苏联建造一型驱逐舰,但是“空想”级本身昂贵的价格让重工业人民委员会无法接受,在考察亚德里亚联合造船厂、安萨尔多造船厂之后,两厂的方案的确非常优秀,但是同样造价高昂得无法让苏联人接受。这时,正在准备建造“罗马统帅”级侦察巡洋舰的OTO造船厂向苏联伸出了橄榄枝,它们建议苏联人订购一艘该船厂正在准备的“高速侦察舰”,因为这种军舰有许多指标符合苏联人的需求,并且不用支付额外的设计费用。&/p&&p&&br&&/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0dd06f07fe887bfb4dc3424abd9762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5& data-rawheight=&1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5&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00dd06f07fe887bfb4dc3424abd9762e_r.jpg&&&/figure&&p&&br&&/p&&blockquote&Летят белокрылые чайки – &br&看白色的海鸥在翱翔,&br&Привет от родимой земли. &br&这问候啊来自家乡。&br&И ночью и днем в просторе морском &br&不分昼和夜,广阔海面上,&br&Стальные идут корабли &br&有钢铁舰队浩浩荡荡!&br&——圆舞曲《Белокрылые чайки》(白色的海鸥)&/blockquote&&p&&br&&/p&&p&双方立刻一拍即合,1935年9月,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了造舰合同,在合同中规定由苏联方面栖装武器,但是意方要提供一切数据、图纸、技术的帮助。该舰项目代号project 20I&/p&&p&(20и工程,и代表进口/意大利建造),同年该舰以纪念日在解放伏尔加河中游战斗中被击沉的炮艇“塔什干”号的名义继承“塔什干”之名。&/p&&p&&br&&/p&&p&20и工程同样技战术指标苛刻,该舰“必须在6小时的试航中不得低于平均42.5节,在20节航速下保证5000海里续航力,正常排水量不得低于3216吨,轮机功率不得低于100000马力,载油量不得低于1200吨”,OTO船厂作为之后承建了“维内托·利托里奥”级战列舰的建造商依然在该型军舰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p&&p&&br&&/p&&p&“塔什干”的僚舰计划为波罗的海舰队再建造两艘,但由于图纸误差、政治因素最终告吹,因此计划中的3艘20и工程仅剩“塔什干”一艘实际建成。&/p&&p&&br&&/p&&p&“塔什干”使用了短艏楼、封闭舰桥设计,其上层建筑尤其是舰桥采用的弧形设计可谓是独具一格,但是该级由于意大利国内锅炉被安萨尔多船厂垄断而被迫采用英国帕森斯汽轮机和亚罗公司的“亚罗”锅炉。&/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9108baa59dd5fe3c8eb8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66&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9108baa59dd5fe3c8eb8_r.jpg&&&figcaption&独特的弧形舰楼&/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该级采用了当时非常具有前瞻性的分舱交替布置锅炉与轮机。安装由伽利略公司生产的射击指挥仪。但是最大的缺点是没考虑高海况下的观瞄能力,其余在船体结构上,意大利的船体建造技术也比起英国人有着一些小瑕疵导致船体结构强度没有英式驱逐舰那么坚固。&/p&&p&&br&&/p&&p&1937年12月,该舰舰体建造完成下水,在1938年3月下旬航速测试中的塔什干在12小时内最大航速达到了43.53节,主机最高功率达到了126000马力,各项指标均超过苏方要求;但是合同中的奖金却因为在试航中意大利未严格控制汽轮机节流配比油压而告吹。&/p&&p&(意大利人:噫污污噫.jpg)&/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4e0dfed0ff14e4413d73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20& data-rawheight=&5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74e0dfed0ff14e4413d73a_r.jpg&&&figcaption&在OTO船厂下水的“塔什干”船体&/figcaption&&/figur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a53d5964ab84bcbced04c6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08& data-rawheight=&5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0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a53d5964ab84bcbced04c6c_r.jpg&&&figcaption&舾装中的“塔什干”号&/figcaption&&/figure&&p&&br&&/p&&p&日,“塔什干”船体栖装完工,但是由于西班牙内战,弗朗哥政权的海军封锁了直布罗陀海峡,“塔什干”只好改为通过伊斯坦布尔海峡,驶向敖德萨加入黑海舰队。&/p&&p&为引起不必要的外交麻烦,该舰在此期间被伪装成一艘客船。&/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5fc4a33de5cbd9f010b6bc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43& data-rawheight=&4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3&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5fc4a33de5cbd9f010b6bcf_r.jpg&&&figcaption&返回苏联途中的“塔什干”号&/figcaption&&/figure&&p&&br&&/p&&p&日,“塔什干”在敖德萨通过验收,在尼古拉耶夫船厂栖装武器,由于当时预备的双联装B-2LM火炮并未到位,因此该装同“列宁格勒”级驱逐领舰的B-13单装火炮,并在舰体中部安装3座533毫米鱼雷发射管。&/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cc66afbeb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cc66afbebf_r.jpg&&&figcaption&使用单管B-13舰炮的塔什干&/figcaption&&/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7c2cd544f513ff9a5cb4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269& data-rawheight=&6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c2cd544f513ff9a5cb4_r.jpg&&&figcaption&Б-13火炮&/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734a05d5fe7c1d96621a4bbe6a9ba29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97&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9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734a05d5fe7c1d96621a4bbe6a9ba29_r.jpg&&&figcaption&3联装533mm 39-Ю鱼雷发射器&/figcaption&&/figure&&p&该舰防空炮位置过于集中,导致该舰的防空火力稍有不均,6门45mm 21-K高射炮安装在意大利人事先布置的悬伸楼桥上,其余位置安装6挺12.7mm DshK高射机枪.&/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87a7be1aab9fc470f798e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00& data-rawheight=&4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00&&&figcaption&21K 45mm防空炮&/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a16daf3648bca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5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16daf3648bcad_r.jpg&&&figcaption&12.7mmDshk机枪班组在战斗中的留影&/figcaption&&/figure&&p&该舰由于漆涂了意大利海军传统的天蓝色保护色,在敖德萨期间格外引人注目,其比起其它驱逐舰更为庞大的体型也为其赢得了“天蓝色巡洋舰”的昵称。&/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2bdd4b79c8c2baf45f3c52a6d3f62c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20& data-rawheight=&1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2bdd4b79c8c2baf45f3c52a6d3f62cf_r.jpg&&&figcaption&全身蔚蓝的“天蓝色巡洋舰”塔什干号驱逐领舰&/figcaption&&/figure&&p&&br&&/p&&p&1941年2月,“塔什干”进行了改装,将B-13火炮更换为B-2LM双联装火炮。21-K防空炮被换为了效率更高的37mm 70-K。&/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2a9a0e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877& data-rawheight=&11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877&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2a9a0eb_r.jpg&&&figcaption&悬伸楼桥上的21-K被更换为37mm 70-K&/figcaption&&/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4eb99ba3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85& data-rawheight=&5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4eb99ba3c_r.jpg&&&figcaption&6门高射炮集中布置在二号烟囱的悬伸楼桥的方式&/figcaption&&/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def84bca270a2c76e761c0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22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figcaption&Б-2-ЛМ-И2 双联装130炮&/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e445a8e40e2e75f70ada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3& data-rawheight=&1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3&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e445a8e40e2e75f70adaa_r.jpg&&&/figure&&p&&br&&/p&&blockquote&Морская гвардия иедт уверенно, &br&我们在海上乘风破浪冲向前,&br&Любй опасности глядит она в глаза, &br&近卫军不怕任何风险和困难。&br&В боях - испытанна, в огне - проверена,&br&战斗中受磨练,炮火中受考验,&br&Морская гвардия - для недругов гроза!&br&海上的近卫军叫敌人吓破胆!&br&——红海军歌曲《Морская Гвардия 》(海上近卫军)&/blockquote&&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dbe3fa8f992a4f257e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dbe3fa8f992a4f257e8_r.jpg&&&/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40d58e6dfc154c21b71d59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40d58e6dfc154c21b71d592_r.jpg&&&/figure&&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b591f1f70c8ffd33edb24aa464a65a0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4& data-rawheight=&2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b591f1f70c8ffd33edb24aa464a65a0_r.jpg&&&/figure&&p&&br&&/p&&p&当“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塔什干”号立即结束整修,从尼古拉耶夫驶往塞瓦斯托波尔,8月29日“塔什干”与巡洋舰“红色乌克兰”以及3艘驱逐舰7艘鱼雷艇1艘扫雷艇护送2艘商船前往敖德萨,其独特的造型立即就招来的德国空军的围观,次日下午,德军3架JU-88轰炸机对其停泊的新费洛多夫展开空袭,一枚在其右舷投下的250KG炸弹导致4号、5号舱进水,丧失了10%的动力。&/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49b9a37d5ae58aaac4deb4a00c46830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0& data-rawheight=&2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49b9a37d5ae58aaac4deb4a00c46830d_r.jpg&&&/figure&&p&在塞城停泊期间,该舰除了修理受损部位,还从未建成的47型驱逐舰上拆下了一门双联装76.2mm 39-K防空炮装在舰尾以加强防空火力。&/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69b067fb975cbdfb7a9c0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08& data-rawheight=&4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69b067fb975cbdfb7a9c0_r.jpg&&&figcaption&39-K防空炮&/figcaption&&/figure&&p&&br&&/p&&p&11月25日,“塔什干”率领驱逐舰对3艘撤离油轮进行护航。&/p&&p&日,该舰搭载着2300余名伤员、难民和珍贵的《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全景油画撤离塞瓦斯托波尔,其间德国空军对其发动了多达86次的空袭,共投弹336枚,该舰在利用高速机动躲避了大量炸弹,但是仍有2枚将她击伤并造成大量进水。但是幸好驻新罗斯克的苏军舰艇支援及时,她成功返回港口。&/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9d6a6cbe47eb75a3743489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4& data-rawheight=&1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9d6a6cbe47eb75a3743489_r.jpg&&&/figure&&p&&br&&/p&&p&日,时任高加索方面军的布琼尼元帅来到新罗西斯克视察,并登上“塔什干”作了动员讲话,为舰长瓦西里·叶罗申科和政委格里戈里·科诺瓦洛夫授予列宁勋章,并许诺将向最高统帅部申请为该舰授予“近卫”荣誉称号。&/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8b9acd0d0f82cbdd6c70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8b9acd0d0f82cbdd6c70_r.jpg&&&figcaption&站在塔什干号舰尾39-K炮塔上对水兵们进行战争动员的布琼尼元帅&/figcaption&&/figure&&p&德国空军指挥官对于该舰早有耳闻,而其在日撤离中表现的更让第10航空军大为火光,甚至传闻德国指挥官训话:“如果不能击沉这艘该死的船,就把执行轰炸任务的飞行员统统发配到步兵去”。&/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61c47cfb37d8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22& data-rawheight=&6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61c47cfb37d8_r.jpg&&&figcaption&参与了这次轰炸的KG.76轰炸机联队队徽,第76轰炸机联队(KG76)成立于1935年,是德国空军资格最老的轰炸机作战单位之一,曾参加过波兰战役、法国战役、不列颠之战及巴巴罗萨行动。&/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a77aec49af15b0d4f02617b1ccb0b9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97& data-rawheight=&3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97&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a77aec49af15b0d4f02617b1ccb0b9a_r.jpg&&&figcaption&参与了这次轰炸的KG.100轰炸机联队HE-111,这是一只受过专门攻击海面目标训练的轰炸机部队&/figcaption&&/figure&&p&&br&&/p&&p&&br&&/p&&p&&br&&/p&&p&日,为了击沉“塔什干”的德国空军准备了一个大排场——出动两个精锐的轰炸机中队,30余架JU-88和一个大队的HE-111对新罗西斯克进行猛烈空袭,其中隶属76轰炸机联队一大队的30架JU-88专门为“塔什干”准备的。&/p&&p&在勉强撑过第一轮空袭后,塔什干被命中4枚250KG炸弹,3分钟后,该舰坐沉,全船76人阵亡,77人负伤。&/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0a0dacc25a6e7b4d9fd0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4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a0dacc25a6e7b4d9fd04_r.jpg&&&/figure&&p&&br&&/p&&p&尽管苏军尝试拯救这艘战功赫赫的驱逐领舰,但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德国人就像是认准了塔什干一样,每次来新罗西斯克都会补扔炸弹,导致打捞工作无法进行。&/p&&p&1944年8月,当高加索方面战事已向苏联方彻底偏转之时,塔什干早已伤痕累累,只好忍痛拆解。&/p&&p&在她短暂而不俗的一生里,尽管历经波折,但最终成为了光荣的黑海舰队一员。尽管没有获得荣誉,但她的故事被刻在塞瓦斯托波尔城市的纪念碑上,与其它大街小巷中的纪念作品,一起述说着那段光荣的故事。&/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eb76e445f2ada9f73eddd7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eb76e445f2ada9f73eddd76_r.jpg&&&/figure&&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usic.163.com/dj%3Fid%3Duserid%3D&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98ddf644afbe61786dbc_ipico.jpg& data-image-width=&100& data-image-height=&10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塞瓦斯托波尔传奇 - 苏联歌曲贴吧官方频道 - 电台节目 - 网易云音乐&/a&&blockquote&Ты лети, крылатый ветер,&br&飞吧,风啊,插上翅膀,&br&Над морями, над землёй,&br&飞过海洋和大地,&br&Расскажи ты всем на свете,&br&请你向全世界讲讲,&br&Про любимый город мой.&br&我那心爱的城市。&br&Всем на свете ты поведай,&br&你要让全世界知道,&br&Как на крымских берегах,&br&克里米亚海岸上,&br&Воевали наши деды,&br&我们祖辈曾经战斗,&br&И прославили в боях.&br&战斗中获得荣光。&br&Легендарный Севастополь,&br&传奇般的塞瓦斯托波尔,&br&Неприступный для врагов.&br&敌人永不能夺到,&br&Севастополь, Севастополь –&br&塞瓦斯托波尔,塞瓦斯托波尔,&br&Гордость русских моряков!&br&俄罗斯水兵的骄傲。&br&——苏联歌曲《传奇般的塞瓦斯托波尔》&/blockquote&&p&&br&&/p&&p&END&/p&&hr&&p&曲词:苏联歌曲吧吧刊霞光(ЗАРЯ)第二期&/p&&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log.sina.com.cn/s/blog_51e1c02f0102x7nn.html&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霞光(ЗАРЯ)第二期 _ 苏联歌曲吧吧刊【博客版】&/a&&p&&br&&/p&&p&资料:profile morskie
029_The Russian Destroyer Taskent&/p&&p&《苏俄驱逐舰全史》陆乐 中国长安出版社&/p&&p&英语维基:&/p&&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Tashkent-class_destroyer&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a7dd9a2ad10b734c93ec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720& data-image-height=&43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ashkent-class destroyer&/a&&p&俄语维基:&/p&&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ru.wikipedia.org/wiki/%25D0%25A2%25D0%25B0%25D1%%25BA%25D0%25B5%25D0%25BD%25D1%D0%25BB%25D0%25B8%25D0%25B4%25D0%25B5%25D1%%258D%25D1%%25BA%25D0%25B0%25D0%25B4%25D1%%25B5%25D0%25BD%25D0%25BD%25D1%258B%25D1%%25BC%25D0%25B8%25D0%25BD%25D0%25BE%25D0%25BD%25D0%25BE%25D1%%%25B5%25D0%25B2%29& data-draft-node=&block& data-draft-type=&link-card& data-image=&https://pic1.zhimg.com/v2-a7dd9a2ad10b734c93ec_180x120.jpg& data-image-width=&720& data-image-height=&43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Ташкент (лидер эскадренных миноносцев)&/a&&p&&/p&
写在前面的话:她是昔日大舰队之梦的碎片,在她的身上,凝结着大舰队的朝霜;她是黑海雄鹰们的骄傲,她的故事,曾经和一座英雄的城市联系在一起。作为20世纪30年代红海军最新锐的战舰,她曾奋战在第一线,虽无赫赫之海功、虽不敌海鹫之凶恶,但也书写了一段…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b451f54ad964edeccf0364_b.jpg& data-rawwidth=&4608& data-rawheight=&345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0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b451f54ad964edeccf0364_r.jpg&&&/figure&&p&题图为卡辛杨号(USS &i&Cassin Young &/i&DD-793)驱逐舰&/p&&p&20世纪30年代,由于舰载防空炮的出现,海军的设计人员又得到了一项新的苦恼——如何在舰上部署大口径舰炮.&/p&&hr&&h2&&b&两难的纠结&/b&&/h2&&h2&长身管&/h2&&p&1900年,美国第一款长身管五英寸火炮,5&/50 Marks 5被设计出来,并于1904年进入服役.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门先驱性的火炮只在老舰,以及新奥尔良级(&i&New Orleans&/i&-class)巡洋舰上使用.&/p&&p&很快,一门更新,更长,威力更大的火炮,5&/51 Marks 7于1910年投入了设计,并在1911年装上战列舰.弗罗里达号 [USS &i&Florida &/i&(B-30)]以及怀俄明号[USS&i&Wyoming &/i&(B-32)]首先将这门火炮作为一种对付鱼雷艇的武器投入了使用.虽然是一门小口径火炮,但是&i&5&/51&/i&仍然使用了药袋而非药筒.这门火炮以它长身管带来的高初速而自豪.这门火炮可以制造一块巨大的危险区,长于其打击小于3000码内目标的距离.&/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857fe6e1faaef0eb32c87e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49& data-rawheight=&3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4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857fe6e1faaef0eb32c87e_r.jpg&&&figcaption&よい!うて!&/figcaption&&/figure&&p&这门火炮不止被战列舰使用,在兰利[USS &i&Langley&/i& (CV-1)],长岛[USS &i&Long Island&/i& (AVG-1)],博格[USS &i&Bogue&/i& (CVE-9)]等轻型航母,以及一部分克莱蒙森级(&i&Clemson&/i&-class)驱逐舰上也能看到他们战斗的身影.这门火炮甚至在水下和岸上都有出没——美国的潜艇和岸防部队也使用了这种优秀的火炮.&/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b55acbd168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842& data-rawheight=&6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4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55acbd168_r.jpg&&&figcaption&犹他号[USS Utah (BB-31]战列舰上的5&/51&/figcaption&&/figure&&p&这门火炮拥有许多改型:&/p&&p&Mark 7采用了更先进的弹药装填方式和史密斯-阿什博瑞式炮尾机构.Mark 8型部分零件的材料被换为钢铁并且安装了锥形衬管.Mark 9用于潜艇,做了一定的防水措施,拥有一个不同的衬管隔螺段,其后膛和药室允许它装填半固定弹药.Mark 14相比于Mark 8更换了衬管.Mark 15则是Mark 14的进一步改进,有了更大的药室和镀铬炮膛.&/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253a26eed9aaa784c340f283a4d8a1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13& data-rawheight=&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13&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3253a26eed9aaa784c340f283a4d8a15_r.jpg&&&/figure&&p&一战期间,英国人从伯利恒钢铁得到了三门这种火炮,并且将它们安置在了斯卡帕湾.1918年他们又订购了160门这种火炮,但后来订单取消.二战期间,租借法案也提供了一些该型火炮.20门Mark 8 Mod 7和一些巡逻快艇被快递给了英国人..这些火炮在英国被命名为5&/51 BL Mark VI及Mark VII.他们被用以更换老旧的4&/45 QF Mark V以及其他大口径高炮.之后一部分该型火炮远渡重洋,被部署在了新西兰.&/p&&p&然而长身管也有不好的方面——极高的膛内压使得这门火炮的寿命并不长,射速也很不是很优秀.这门火炮的俯仰和转动速度十分糟糕,使得他无法应对天上的威胁.&/p&&hr&&h2&短身管&/h2&&p&美国人迅速想出了应对的策略,1921年,全新的5&/25投入设计,并在五年后进入服役.这是美国第一款专门设计用以防空的重型高射火炮.但是很明显,炮手们也经常将这门火炮当作副炮来使用.&/p&&p&这些火炮的炮座十分轻巧,这使得他们受到后坐力的影响非常之小.短身管带来了极高的机动性,但是初速也很低.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成为优秀的防空武器.&/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ca676b20a4bc4db3f95ccad9f78af3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71& data-rawheight=&33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1&&&figcaption&一门5&/25火炮&/figcaption&&/figure&&p&就像其他火炮一样,5&/25拥有众多改型:&/p&&p&所有的早期设计都基于整体炮膛.但是这个名为Mark 3 Mod 0的设计迅速被废弃.身管长度缩到25倍径的Mark 3 Mod 3成为的这门火炮的定稿.Mark 10 Mod 0拥有一个自紧身管.Mark 10 Mod 1的身管使用螺纹借口连接到炮室.Mark 10 Mod 3砍掉了一部分外壳,进一步减轻了重量.Mark 11为炮管镀了铬.Mark 13则将身管与炮室用卡口连接在一起,这一方便的设计后来被美国所有五寸火炮所采用.Mark 17则是提供给潜艇的&湿枪&,使用了铜镍合金内管.&/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c6a8a972b8fbd62dda359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920&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6a8a972b8fbd62dda359_r.jpg&&&figcaption&潜艇上的5&/25火炮&/figcaption&&/figure&&hr&&h2&&b&好时代,来临吧!&/b&&/h2&&h2&最好的火炮&/h2&&p&这两门火炮如何进行配比仍然困扰着设计人员们.这时,他们意识到只有设计出真正的两用火炮才能解决这个恼人的问题.&/p&&p&于是,二战中最伟大的舰载火炮(主观臆断),5&/38 Mark 12被设计了出来.这门火炮仿佛无处不在.美国将其安装在了年间建造的几乎所有舰船上.甚至在商船,货船和炮艇上也有他们的身影.高度的统一使得美国的工厂能放开手,为这些火炮提供源源不断的炮弹.&/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5a44e70f56fa57c175d7f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000& data-rawheight=&7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5a44e70f56fa57c175d7f_r.jpg&&&figcaption&举高高!&/figcaption&&/figure&&p&这些火炮是手动置弹,但是有机械填装,这为火炮带来了极高的射速.在早期的法拉格特号[USS &i&Farragut&/i& (DD-348)]驱逐舰上,弹药被安装在跑后的支架上.但从格里德利号[USS &i&Gridley &/i&(DD-380)]开始,这些火炮拥有了提弹井,能将炮弹在火炮的任何角度放置在炮尾,使得这门火炮拥有了全角度装弹能力.这种设计在之后的所有舰船上都有应用..但在1943年,一种更简单的设计被安装在了辅助舰艇上.&/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18d7eb853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53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caption&一个完整的5&/38结构图&/figcaption&&/figure&&p&1941年,一次在北卡罗来纳号[USS &i&North Carolina&/i& (BB-55)]上的测试指出这些火炮的防空效率是5&/25的十倍.这也少不了新式火控的功劳.Mark 4火控雷达能让炮手们在30000米外知道轰炸机的到来,在 Mark 37火控系统的引导下,这些火炮能在米的高度有效击落目标.&/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27ab1bc563ef35dc0ad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05& data-rawheight=&24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05&&&figcaption&埃塞克斯号[USS Essex(CV-9)]上的5&/38 Mark 12&/figcaption&&/figure&&p&这款火炮也拥有一些改型:&/p&&p&Mod 0是整体结构,使用的半固定式的后膛.Mod 1是生产最多的子型号,他为后膛增加了一个锁扣,并且使用了略有修改的药室.Mod 2使用了高强度钢.所有改型的炮管都由卡口和炮室连接在一起.&/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213d662bd766cafae8eda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70& data-rawheight=&5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13d662bd766cafae8eda_r.jpg&&&figcaption&一座双联装5&/38 Mark 38炮塔剖面图&/figcaption&&/figure&&p&这一款火炮的单门建造价格是10万美元(不包含安装费用),拥有惊人的生产数量——大于8000门.其中单装炮(MK 30)2,168门,联装炮(MK 38)2,714门.给辅助舰艇用的简单单装炮则是3,298门.在140年7月1日的美国舰队中,就已经有315门单装火炮和52 门联装火炮了.为这些火炮生产的弹药数量也十分可怕,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海军仍然保有72万发弹药.&/p&&p&该型火炮同样被美国人提供给了英国大表哥.但是美国国内对于该型火炮的巨大需求使得英国人只在年得到了一部分.英国人对于这款火炮十分满意,甚至想把他们装到纳尔逊(&i&Nelson&/i& class)上去.&/p&&p&除了英国之外,这门火炮还拥有许多外国用户,巴西人购买了至少50门.还有很多火炮随着美国战后销售舰艇流传到各个国家.台湾海军的&阳&字级驱逐舰大多使用该型火炮.&/p&&h2&好马配好鞍,好枪配好弹.&/h2&&p&大口径高炮一直以来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炮弹.&/p&&p&在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口径高炮上主要使用三种炮弹.一种为&定时引信&,时间到了他就炸.另一种为&碰炸引信&,受到一定的冲击力后就会爆炸.还有一种&高度引信&,在炮弹飞到一定高度后会引爆.反正不管打哪种炮弹,炮组人员们总得在定时定的准和打炮打得准之间做出抉择:不管怎么样,对数学不好的人来说总是一场灾难.&/p&&p&所以大家都得想个办法,在这里笔者只说美国人的VT近炸引信.VT可以理解为&Variable Time&,也就是&可变时间&的意思,所以这种引信也被叫做&变时引信&.不过也有说法是这个项目由军械局&V&部负责,得到了&T&的代号.&/p&&p&这种引信在20世纪40年代由英国人制作出原型.然后就和他的源技术,雷达技术,一样,被共享给了美国人.1942年1月,虽然这种新型引信的可靠率只有52%,但美国人还是选择相信他.1942年8月,这种引信首先在切萨皮克湾,由克利夫兰号[USS&i& Cleveland &/i&(CL-55)]轻巡洋舰上的5&/38 Mark 12进行了测试.这次测试异常成功,所有的靶机都被击落.财大气粗的美国人很快开始大量制造这种引信.顺带一提在这一年,苏联人也通过间谍知道了这项技术的相关情报.&/p&&p&日,轻巡洋舰海伦娜号[USS Helena (CL-50)]首次将这种秘密武器带上了战场,并成功击落一架日军九九舰爆.直到1944年,美军都极为保留地使用VT引信,防止这项技术的扩散.&/p&&p&以下图表中的&R.P.B&一栏表示击落一架敌机所需该种炮弹量.&/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e0a0b0b35e176b1d46feddc66b26e09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62&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5e0a0b0b35e176b1d46feddc66b26e09_r.jpg&&&figcaption&此处的3&/50不是德爹炮!该型火炮的数据统计误差很大!&/figcaption&&/figure&&p&从这张表我们不难看出使用了VT引信的5&火炮有着极为可怕的对空效率.&/p&&p&这些炮弹在拦截日军自杀式袭击飞机,也就是所谓的&神风&中帮了大忙.在他们的保护下,只有47%的日军自杀式袭击飞机能进入俯冲阶段,而只有29%的飞机能够成功撞到美国人的军舰上.&/p&&p&这些引信在一开始的1942年每个要花费732美元,然而在1925年,购买这样一个神奇的小物件却只要18美元.战争中,美国军方一共花费了10.1亿美元购买了2200个近炸引信.然而根据&二战防空作战纪要&,海军仅使用了117,915发这种引信(占全部生产量的5%),得到了346.5架战果.&/p&&p&VT引信的型号繁多,其中,Mark53是给5&/38使用,而Mark59则用于5&/54上.&/p&&h2&简单改造&/h2&&p&5&/38已经不能满足美国人了!在他们的脑洞下,这门火炮的加长版被设计了出来,那就是5&/54 Mark 16.这门火炮原先打算为蒙大拿级(&i&Montana&/i&-Class)战列舰装备,然而最后却在中途岛号[USS &i&Midway&/i& (CVB-41)]上首次使用.除此之外,密西西比号[USS &i&Mississippi&/i& (AG-128)]火炮训练舰也使用了该型火炮.&/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ee8d2f0befa8ec3f84ec104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34& data-rawheight=&3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ee8d2f0befa8ec3f84ec104_r.jpg&&&/figure&&p&这些火炮的弹药相比于5&/38更重,装填也更累,所以在海军官兵间没有5&/38受欢迎.这些火炮常常和后来的5''/ 54 Mark 42被搞混.后来这些火炮被从中途岛级上移除,战后一部分日本驱逐舰使用了该型火炮.&/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e0c897da969adba8acc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06& data-rawheight=&2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6&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e0c897da969adba8acc_r.jpg&&&figcaption&照月号[JDS Terizuki (DD-162)]&/figcaption&&/figure&&p&顺带一提,从这一型火炮之后,美国舰载火炮改变了命名方式.&/p&&hr&&h2&&b&Fin-附表一张&/b&&/h2&&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96ebc3d66eedbb8f03a583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1311& data-rawheight=&2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1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96ebc3d66eedbb8f03a583_r.jpg&&&figcaption&简单对照表&/figcaption&&/figure&&p&链接: &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pan.baidu.com/s/1htgHEQ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这↑里&/a&↓ 密码: 5c83&/p&
题图为卡辛杨号(USS Cassin Young DD-793)驱逐舰20世纪30年代,由于舰载防空炮的出现,海军的设计人员又得到了一项新的苦恼——如何在舰上部署大口径舰炮.两难的纠结长身管1900年,美国第一款长身管五英寸火炮,5"/50 Marks 5被设计出来,并于1904年进入服役.但…
&p&知乎首答。。。&/p&&p&来讲讲一些不是那么烂大街的内容吧,权当抛砖引玉咯~&/p&&p&&b&八四舰队/八六舰队&/b&&/p&&p&
很多人都听说过著名的八八舰队案,即打造一支以舰龄不足八年的八艘战列舰八艘战列巡洋舰组成的主力舰队的计划,天城级四舰就出自这个雄心勃勃的造舰方案。天城级前二舰 天城 赤城 的预算出自八八舰队第一阶段,八四舰队案的大正六年度计划(1917年),单舰计划耗资日元;后两舰 高雄 爱宕 则出自八八舰队第二阶段,八六舰队案的大正七年度计划(1918年),单舰计划耗资日元。&/p&&p&&br&&/p&&p&当八六舰队案完成时,日本帝国海军将拥有:&/p&&blockquote&扶桑 山城 伊势 日向 长萌 陆奥 加贺 土佐&br&榛名 雾岛 天城 赤城 高雄 爱宕&/blockquote&&p&共八艘战列舰,六艘战列巡洋舰,共计14艘舰龄未满8年的主力舰。&/p&&p&&br&&/p&&p&&b&主炮&/b&&/p&&p&四十五口径(倍径)三年式四十一厘炮是日本第一款完全自己设计制造的大口径火炮,1914年设计,1921年服役,性能上仅仅略次于美国计划装备列夫人级的16英寸50倍径Mark 2/3。&/p&&p&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这炮在当时是世界上最轻的16英寸舰炮,甚至比服役于科罗拉多级的层紧炮更轻(只有后来装备南北双凶的16英寸 Mark 6 比它更轻)。同样是丝紧炮身,三年式并没有像金刚级采用的英式火炮一样对身管全长进行丝紧处理,而是仅仅在膛压较高的身管后段缠丝,从而将重量控制在了100英吨(101.6公吨)。&/p&&p&初期使用随金刚级一同引进技术并制造的三式软披帽穿甲弹。大正13年(1924年)从英国Hadfield公司引进了硬披帽穿甲弹技术,并于次年投入使用,命名为五式穿甲弹。在对早爆问题进行了解决并优化了水中弹弹道后,新的六号穿甲弹于昭和3年(1928年)服役,后于昭和6年(1931年)重新命名为八八式穿甲弹。同年,大家耳熟能详的九一式穿甲弹也投入了使用。&/p&&p&除了穿甲弹之外,还有零式通常弹,三式烧夷弹,和很少有人知道的B1型照明弹(530万烛光)可以供君选择。&/p&&p&早期使用四包共494磅(224公斤)二年式发射药(由英国MD发射药改进而来),发射2205磅(1000公斤)的五式或八八式穿甲弹时能够拥有790米每秒的初速;后期使用四包共483磅(219公斤)一三式发射药(技术源于德国RP C/12发射药),发射2249磅(1020公斤)的九一式穿甲弹时能够拥有780米每秒的初速。&/p&&p&&b&主炮炮塔&/b&&br&炮塔相关资料基本没有留存下来,但是长萌和陆奥改造时换装了加贺和土佐的炮塔,因此我们能够了解这种炮塔的大致性能。&/p&&blockquote&最大俯仰角方面,看到过很多说法,不过应该和长门未改装前一样为-5度到30度,这已经足以满足这一段时期25000米左右的炮战需求,网传的35度最大仰角并没有有效证据支持这一点,当然后面可能会像长萌一样改装到超过40度。&/blockquote&&p&感谢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www.zhihu.com/people/fadd808ffe7fc& data-hash=&fadd808ffe7fc& data-hovercard=&p$b$fadd808ffe7fc&&@晚晴&/a& 的指教:&/p&&blockquote&石桥孝夫在其著作里引〈極秘版海軍省年報〉的说法认为仰角是35度,远藤昭的著作里也有同样说法&/blockquote&&p&作为传统英式炮塔特点之一的变角装填也被保留了下来,可以在20度仰角之内进行任意角度装填(25000米射程时仰角18.8度),传统的弹药吊笼设计也使得射击循环时间小于25秒(24秒-长萌改装前;21.5秒-长萌改装后。德棍380固定装填角26秒亏德棍吹得出来。),这使得天城级在进入效力射后的火力更加惊人。&/p&&p&&b&鱼雷&/b&&/p&&p&副炮并没有什么好说的,比较有意思的是天城搭载的8根610毫米鱼雷发射管。相比于长萌级的4根水下4根水上(水上发射管位于烟囱附近,对动力系统是极大的隐患)的设计,天城级和加贺级一样将所有鱼雷发射管移到了水线之上,并且置于主防护区外,以期尽量减小殉爆带来的威胁。初期可供使用的鱼雷包括大正10年正式入役的八年式鱼雷的一号,二号两种改型,其中二号的射程可达20000米(27节)。&/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43aadd65ad45f63d1df_b.jpg& data-rawwidth=&2249& data-rawheight=&134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24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43aadd65ad45f63d1df_r.jpg&&&figcaption&图中前后炮群附近的虚线即鱼雷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天丛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