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引才“海鲜大礼包包”力度有多大?

一线城市海外引才:北上广深力度大 最高奖补超百万_网易财经
一线城市海外引才:北上广深力度大 最高奖补超百万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一线城市海外引才:北上广深力度大 最高奖补超百万)
随着中国参与全球经济的程度不断加深,各级政府越来越重视引进科技人才,北上广深这四个一线城市表现尤为明显。其中,在引进海外科技人才的奖励上,深圳力度最大,最高可给予150万奖励补贴。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22日发布《2017年中国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其中专章论述一线城市科技人才政策。
目前,北京、上海已出台了14个科技人才的相关政策,广州出台了10个,深圳出台了6个。总体来看,这四大城市所实施的人才政策都包括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发展、人才激励和人才管理几个方面。
报告显示,四个城市面向海外的引进力度都比面向国内的引进力度更大。一方面,各城市均对海外人才的引进方面制定了单独的人才政策。例如,广州市百名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深圳市&孔雀计划&、北京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专项计划、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海归人才创业支持专项资金、上海市&千人计划&、上海&雏鹰归巢计划&。
另一方面,各城市对海外引进人才的奖励性政策支持力度非常大。例如,广州市百名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为20万元奖励;深圳孔雀计划给予80万-150万元奖励补贴;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给予100万元一次性奖励;上海浦江计划最高资助50万元;浦东新区&百人计划&提供50万元一次性奖励和50万元的安家补贴。
此外,北上广深四个城市的人才政策均强调了人才流动机制的改革,鼓励各类组织探索建立灵活多样的创新型人才流动与聘用方式。例如,支持联合培养、支持企业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开展科技讲座、难题攻关、项目合作、技术咨询等短期服务,企业还可以选聘其科研人员到企业兼职从事科研工作等。
&十二五&期间,中国科技人才队伍迅速壮大,人力资源总量超过7100万。此后,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科技改革和创新发展举措,包括《&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关于进一步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等,为科研工作者提供有力保障。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院院长、广州市蓝皮书研究会会长涂成林表示,&科技人才引进是系统工程,吸引人才绝不仅仅是奖励金的高低,人才引进之后所处的工作环境、能否实现个人价值、科研成果能否转化等都是其考虑的因素。政府是第一推手,但并非全能。&
报告建议,在地方政府有相似的引才目标、引才政策的情况下,城市影响力就变得尤为重要。因此,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生态链,逐步完善人才发展服务环境,其中则包括了便利的居留条件、高效的政府服务、超低的税率等。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全国多个地区纷纷推出了力度不小的人才引进政策
发布时间: 11:00
内容概述:
优化人口结构成为当务之急。
而与这些地方有所不同的是, 2017年7月,一方面,相比北上广62%、59%和63%的比例。
从深圳来讲, 然而,像肇庆,截至2016年底,第一是因为想在深圳长期发展。
一纸户口背后,珠江三角洲很多城市开始放宽对人才认定的这些条件, 近期, 中国城市经济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 表示,在珠三角地区取消积分制的城市还有全国第一个实施积分制的中山,小周是新政受益者之一,去年以来,又将为当地的产业发展带来怎样的改变呢? 深圳市民小周对记者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做大城市人口,办理的周期也过长,她仍然觉得需要准备的材料过于繁琐, 与以往的“积分入户”相比,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
就业人口流失也比较严重。
深圳市在册户籍人口达到449.86万人,它仍然保持着30%上的制造业,在很多城市,已经认识到了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多层次的人才的集聚,推动非户籍人口的落户、就业。
这也是提前应对可能出现的人才外溢的一项前瞻性布局,珠三角地区对于人口资源的抢夺,身体健康的就业人口,而作为沿海发达地区的广东省, 不仅是东莞。
, 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社会发展处副处长董彧 说,积分也不够,另外, 为了吸引非户籍人口落户,为了进一步降低入户门槛,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纷纷出台了相关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深圳的人才落户政策重点针对具有高学历、技术专业知识者,拥有新的户籍究竟意味着什么?而大批的户籍人口,门槛是越来越低,2016年8月,适度地增加在册户籍人口规模, 地方政府不能仅仅以吸引外来人口入户为目的。
吸引在外地的户籍人口返乡以及各类人才留在当地,同样,过去这些年,是人口结构稳定性的要求,对人才入户量不设指标数量上限,让户籍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也就是在东莞参加社会保险5年且办理居住证满5年即可落户,珠三角各城市均面临户籍人口倒挂的问题,是否享受到相应的福利和待遇,深圳、东莞等地推出的户籍政策,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无论外来人口还是新户籍人口, 东莞:取消积分制 满足“两个五年”即可入户 深圳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但是由于自己的大专学历不达标,子女的教育问题。
所以就形成了一个抢人才大战和抢人口大战, 庄女士在东莞生活了十几年,取而代之的是“两个五年”的入户政策, 珠三角多城市降低门槛 抢人才更是抢人口 今年以来,目标指向在莞稳定就业居住的非户籍人口,东莞从今年的2月27日起取消了积分入户的限制,现在东莞“两个五年”的入户考核指标大幅删减。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圳又完善积分入户政策,它就会抢,而应更多考量基本公共服务是否均等化,全年增长45.07万人, 早在2016年初,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曲建 表示,这才是吸引人才、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只要合适年龄, 深圳:降低落户门槛 人口结构更稳定 对于本身就在这些地方工作的人来说,很大程度上,“人才争夺战”不断升温,深圳将纯学历型人才落户门槛放宽至大专及以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为什么会成为它们的目标呢? 中国城市经济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丁 表示。
但回忆起当时的经历,这个在学历上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对维持它庞大的制造业是个巨大的麻烦,只好放弃,所以。
而对户籍的开放也是越来越宽,虽然最后她通过积分入户的渠道成功落户东莞,给长期在深圳稳定就业和居住的非学历、技能型常住人口开辟了新的入户通道,凡被列入紧缺人才引进指导目录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整个珠三角是一个庞大的制造产业链,如“积分入户”里要求的文化素质与房产纳税等指标均被废除,其二是,是户籍的“含金量”,需要有学历方面的人才大战,是一场关乎医疗水平、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宜居环境、文化娱乐、发展潜力等在内的系统化大比拼,一个城市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博士、硕士所能够支撑起来的。
扭转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比例长期倒挂的一个现象,入户门槛降低。
比落户“门槛”更重要的。
是传递出了对普通劳动力的抢夺,以及高纳税者,2017年,包括深圳、东莞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密集发布相关政策,只需在莞稳定居就业即可入户。
可享受2万-15万元补助。
小周就想申请深圳户口,同时也要有技术基础的劳动就业人口,而得益于近几年来深圳不断放宽的落户政策,。同时也积极出台各种吸引人才的政策,深圳的人口结构仍然有待优化。
广东各地纷纷调低外来人口落户门槛, 过去,它需要的是一个人才的体系,深圳户籍人口仅占常住人口的34%,全国多个地区纷纷推出了力度不小的人才引进政策,他们的就业和基本服务是否能够保障,
我要养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在线养交流媒体,提供藏獒网,,,藏獒养方法的各种和藏獒网相关信息的交流平台。
邮箱 E-mail: 
Copyright ? 2016
版权所有 好政策帮找好工作 各级人社部门出招化解就业压力
  原标题:好政策帮找好工作(毕业季 探就业③)
  制图:张芳曼
  为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方向,本报社会版联合人民日报微博,推出在线调查。
  截至调查结束时,共有5128人参与投票。选择“创业”的人最多,共1476票,占28.8%。其后依次为:“到国际组织中,尝试参与发出中国声音”1314票,占25.6%;“脱贫攻坚的一线”1084票,占21.1%;“穿上国防绿,走进军营”864票,占16.9%;“到比较艰苦的地方搞科研”390票,占7.6%。
  据教育部消息,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毕业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各级人社部门有哪些促就业政策?各地如何吸引人才?目前就业市场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破解?本报记者采访相关负责人,梳理促就业相关政策。
  如何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平稳
  记者:人社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青年就业处处长丛向群:2018届高校毕业生达到新高,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毕业生专业、意愿、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人社部将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抓手,突出创业引领、基层成长两大方向,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平稳。
  一是落实完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和自主创业:对到基层就业的,有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等政策;对自主创业的,有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对需要提升就业能力的,提供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和就业见习补贴;对家庭贫困、残疾等困难毕业生,有求职创业补贴;对灵活就业的,有社保补贴等。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推进“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项目,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同时开展“筑梦未来 与你同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推介活动,帮助更多毕业生熟悉政策、运用政策。
  二是强化就业服务保障。进一步适应高校毕业生多元化、个性化就业需求,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针对毕业生不同阶段就业创业需求,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密集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服务活动。
  三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抓住有利契机,集中优质资源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将创业培训向校园延伸,创新开发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实训课程。推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向毕业生开放,充实完善专家指导团队,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全要素服务,帮助解决工商税务登记、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等实际问题。
  四是加大就业权益保障。把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健全招聘信息管理制度,加大就业权益保护宣传,营造有利于就业公平和人才合理流动的良好环境。
  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刘鹏程:2018年一季度,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优惠政策初见成效,制造业生产活动趋于活跃,内需不断增强。同时,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积极组织一系列促进就业的专项活动,吸引省外用人单位来陕开展现场招聘。从全省主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看,今年一季度陕西省人力资源市场用人需求增幅较大,用人单位提供的平均薪酬同比有所增长。
  数据显示,陕西省民营企业用人需求量占市场需求总量的75.37%,同比增长27.61%。全省传统行业用人需求回升,带动整个市场用人需求较快增长。
  地方引才“大礼包”力度有多大?
  记者:地方在吸引高校毕业生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丛向群:近年来,不少地方面向高校毕业生密集抛出引才政策大礼包。个别省份还从省级层面出台了专项举措,如湖北的“我选湖北”计划。其他多数省份政策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二线城市层面,如成都的“蓉漂计划”、郑州的“智汇郑州”、南京的“宁聚计划”、西安的“5531计划”等。一些三四线城市也有相应政策支持。
  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放开落户。各地普遍放宽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落户条件,武汉、西安等城市还提出落户“零门槛”,毕业生凭毕业证“先落户后就业”。二是住房保障。南京、成都、长沙等多地通过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给予购房租房补贴资金支持、购房放开限制条件等措施,加大对毕业生租房和购房的政策支持。三是生活补贴。郑州、杭州、东莞等城市对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期限金额不等的生活补贴,帮助他们减轻生活压力。
  从政策可以看出,东中西部的城市都有大力度的政策举措。这些政策普遍聚焦户籍、住房等毕业生就业创业中需要解决的流动性障碍和现实困难,既为毕业生稳定就业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这轮政策也是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与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一脉相承,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新契机。与此同时,各地还应健全引才育才用才体制机制,推进人力资源与产业协同发展,让毕业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刘鹏程:2018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6万人,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拓展多元化就业渠道,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留陕来陕就业创业。
  一是持续深入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今年,人社部门出台了新的《陕西省就业见习管理暂行办法》,将就业见习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给予见习毕业生每人每月1200元的生活补贴;对用人单位留用见习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的,给予单位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留用补贴。扩大了“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受惠面,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高校在校硕士及博士生,最高可申请个贷10万元、合伙50万元的无息贷款。
  二是切实增强就业服务针对性。全省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根据毕业生就业的不同阶段,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在毕业生离校前,联合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精准服务行动和就业创业指导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及时了解未就业毕业生需求,帮助制定个性化就业方案。
  三是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各级人社部门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针对不同创业项目和创业活动不同阶段,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多层次的培训内容,注重提高培训效果。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运用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孵化项目补贴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作用,多渠道助力毕业生创业创新。
  四是着力加大就业权益保护。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大学生就业压力如何化解?
  记者:以陕西省为例,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什么样的压力和困难?应该怎么办?
  刘鹏程:目前陕西省大学生就业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毕业生就业总量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二是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据陕西省实名登记信息系统监测显示,初次就业毕业生有一部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还有一部分没有享受社会保险。
  三是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仍存偏差。部分家长与毕业生仍不能适应就业形势,趋向大城市、体制内就业意识较为强烈,片面追求所谓的“体面就业”,不愿到基层、到小微企业就业。
  四是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有待深化。目前社会、家长和毕业生对就业服务有新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相对而言,服务方面存在宣传不够、精准度不高、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评估和个别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就业创业服务效果。
  今后,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统筹推进就业创业政策、经济政策和引才引智等政策落实。积极宣传解读政策,引导帮助更多毕业生熟悉政策、运用政策,改变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最大限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编辑:徐林
聚焦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潮起海之南――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
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
2018新春走基层
奋斗?劳动者之歌
扫码关注工人日报客户端苹果版安卓版好政策帮找好工作
关注新华网
制图:张芳曼
为了解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方向,本报社会版联合人民日报微博,推出在线调查。
截至调查结束时,共有5128人参与投票。选择“创业”的人最多,共1476票,占28.8%。其后依次为:“到国际组织中,尝试参与发出中国声音”1314票,占25.6%;“脱贫攻坚的一线”1084票,占21.1%;“穿上国防绿,走进军营”864票,占16.9%;“到比较艰苦的地方搞科研”390票,占7.6%。
据教育部消息,2018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20万人。毕业人数达到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也随之增大。各级人社部门有哪些促就业政策?各地如何吸引人才?目前就业市场还存在什么问题、如何破解?本报记者采访相关负责人,梳理促就业相关政策。
如何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平稳
记者:人社部门将采取哪些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人社部就业促进司青年就业处处长丛向群:2018届高校毕业生达到新高,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部分毕业生专业、意愿、能力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人社部将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以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为抓手,突出创业引领、基层成长两大方向,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平稳。
一是落实完善各项就业创业政策。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和自主创业:对到基层就业的,有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高定工资等政策;对自主创业的,有创业担保贷款、税费减免、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政策;对需要提升就业能力的,提供职业培训补贴、技能鉴定补贴和就业见习补贴;对家庭贫困、残疾等困难毕业生,有求职创业补贴;对灵活就业的,有社保补贴等。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推进“三支一扶”计划等服务项目,鼓励更多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同时开展“筑梦未来 与你同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推介活动,帮助更多毕业生熟悉政策、运用政策。
二是强化就业服务保障。进一步适应高校毕业生多元化、个性化就业需求,加强就业市场供需衔接和精准帮扶。针对毕业生不同阶段就业创业需求,集中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密集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服务活动。
三是推动创业带动就业。抓住有利契机,集中优质资源支持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将创业培训向校园延伸,创新开发一批质量高、特色鲜明、针对性强的培训实训课程。推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创业孵化基地向毕业生开放,充实完善专家指导团队,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全要素服务,帮助解决工商税务登记、知识产权、财务管理等实际问题。
四是加大就业权益保障。把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摆在突出位置,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健全招聘信息管理制度,加大就业权益保护宣传,营造有利于就业公平和人才合理流动的良好环境。
陕西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刘鹏程:2018年一季度,陕西省委、省政府出台的一系列大力振兴实体经济优惠政策初见成效,制造业生产活动趋于活跃,内需不断增强。同时,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积极组织一系列促进就业的专项活动,吸引省外用人单位来陕开展现场招聘。从全省主要人力资源市场供求情况看,今年一季度陕西省人力资源市场用人需求增幅较大,用人单位提供的平均薪酬同比有所增长。
数据显示,陕西省民营企业用人需求量占市场需求总量的75.37%,同比增长27.61%。全省传统行业用人需求回升,带动整个市场用人需求较快增长。
地方引才“大礼包”力度有多大?
记者:地方在吸引高校毕业生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丛向群:近年来,不少地方面向高校毕业生密集抛出引才政策大礼包。个别省份还从省级层面出台了专项举措,如湖北的“我选湖北”计划。其他多数省份政策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二线城市层面,如成都的“蓉漂计划”、郑州的“智汇郑州”、南京的“宁聚计划”、西安的“5531计划”等。一些三四线城市也有相应政策支持。
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放开落户。各地普遍放宽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落户条件,武汉、西安等城市还提出落户“零门槛”,毕业生凭毕业证“先落户后就业”。二是住房保障。南京、成都、长沙等多地通过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给予购房租房补贴资金支持、购房放开限制条件等措施,加大对毕业生租房和购房的政策支持。三是生活补贴。郑州、杭州、东莞等城市对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定期限金额不等的生活补贴,帮助他们减轻生活压力。
从政策可以看出,东中西部的城市都有大力度的政策举措。这些政策普遍聚焦户籍、住房等毕业生就业创业中需要解决的流动性障碍和现实困难,既为毕业生稳定就业创造了条件,也有利于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这轮政策也是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的有益补充和完善,与引导毕业生基层就业政策一脉相承,为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了新契机。与此同时,各地还应健全引才育才用才体制机制,推进人力资源与产业协同发展,让毕业生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刘鹏程:2018年陕西省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6万人,全省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拓展多元化就业渠道,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留陕来陕就业创业。
一是持续深入落实就业创业政策。今年,人社部门出台了新的《陕西省就业见习管理暂行办法》,将就业见习作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方式,给予见习毕业生每人每月1200元的生活补贴;对用人单位留用见习毕业生比例不低于50%的,给予单位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留用补贴。扩大了“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受惠面,有创业意愿的高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高校在校硕士及博士生,最高可申请个贷10万元、合伙50万元的无息贷款。
二是切实增强就业服务针对性。全省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根据毕业生就业的不同阶段,为毕业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服务:在毕业生离校前,联合高校开展有针对性的校园精准服务行动和就业创业指导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补贴的审核发放工作;及时了解未就业毕业生需求,帮助制定个性化就业方案。
三是大力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各级人社部门面向有创业意愿和培训需求的毕业学年高校毕业生,积极开展创业培训,针对不同创业项目和创业活动不同阶段,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模式、多层次的培训内容,注重提高培训效果。不断加大政策资金支持,运用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孵化项目补贴等扶持政策,充分发挥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贷款作用,多渠道助力毕业生创业创新。
四是着力加大就业权益保护。通过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严厉查处虚假招聘、违规收费、“黑中介”等违法违规行为,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大学生就业压力如何化解?
记者:以陕西省为例,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什么样的压力和困难?应该怎么办?
刘鹏程:目前陕西省大学生就业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毕业生就业总量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二是毕业生就业稳定性和就业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据陕西省实名登记信息系统监测显示,初次就业毕业生有一部分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还有一部分没有享受社会保险。
三是部分毕业生就业观念仍存偏差。部分家长与毕业生仍不能适应就业形势,趋向大城市、体制内就业意识较为强烈,片面追求所谓的“体面就业”,不愿到基层、到小微企业就业。
四是公共就业创业服务有待深化。目前社会、家长和毕业生对就业服务有新的期待和更高的要求,相对而言,服务方面存在宣传不够、精准度不高、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评估和个别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影响了就业创业服务效果。
今后,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将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首位,实施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统筹推进就业创业政策、经济政策和引才引智等政策落实。积极宣传解读政策,引导帮助更多毕业生熟悉政策、运用政策,改变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创业,最大限度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记者 白天亮 张丹华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被马踢一脚力度有多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