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玩长兵器的都贪玩蓝月渣渣辉头像,玩短兵器的是真正的亡命徒。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最新章节_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无弹窗全文阅读 _ 2k小说阅读网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最新章节
最新章节: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全文阅读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正文
类似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的小说: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无弹窗阅读提示
2k小说提供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无弹窗阅读,让读者享受干净,清静的阅读环境,我们的口号——“2k小说网真正的无弹窗小说网”
我们将日新月新更新本书,但如果您发现本小说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最新章节,而2k小说阅读网又没有更新,请通知2k小说,您的支持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读者在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全文阅读中如发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马上向本站举报。希望您多多支持本站,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本小说《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是本,但其内容仅代表作者大锅菜本人的观点,与2k小说阅读网的立场无关。
如果如果读者在阅读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时对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联系管理员处理。
New book《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是一本优秀小说,为了让作者:大锅菜能提供更多更好崭新的作品,请您购买本书的VIP或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完本、全本、完结版实体小说及多多宣传本书和推荐,也是对作者的一种另种支持!小说的未来,是需要您我共同的努力!我以前玩过一款中国风的网游,好像是武侠的,可以选择长兵器和短兵器的 忘了名字请知道的朋友告诉我哈!_百度知道
我以前玩过一款中国风的网游,好像是武侠的,可以选择长兵器和短兵器的 忘了名字请知道的朋友告诉我哈!
好像可以选择出身 有个任务是用弹弓把树上的布娃娃打下来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长兵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30年代国军制式武器优化方案-陆军版-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9070|回复: 198
30年代国军制式武器优化方案
更多精彩专业军事内容,期待你的加入!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30年代国军制式武器优化方案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的脚步日益临近。国民政府在德国顾问的帮助指导下,开始了整军计划,核心就是建立兵工装备体系和统一军队编制。在抗战爆发前,整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对抗战初期的战局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无论是国民政府的军队领导人还是德国顾问,都存在时代的局限,对制式武器的选择存在一定不足,影响了作战效果。本文讨论的内容就是为抗战时期的中国军队选择最为合适的陆军制式武器,从而能在抗日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这种假想绝不是凭空胡编乱造,给国军装备一大堆先进武器,那样就太没有意义了。本文所有的论述都建立在20世纪30年代前期和中期的时代背景,仿制武器都是中国当时的工业水平所能生产的,进口武器都是当时国外已经存在并且适合中国国情的,绝对不会出现超越时代的先进武器,也不会突破当时中国的所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或许稍微提高一点)。
当然,我们现在讨论这些事,是基于几十年来的经验总结,掌握了前人所不能获取的大量信息。因此,我并无苛求前人做得不好的意思,只是想探讨和真实的历史相比,能否有更为科学的陆军制式武器规划,会达到怎么样的效果,以为后人借鉴。欢迎各位网友一同讨论指正。
(一)步枪弹
步枪弹是所有弹药中影响面最广的一种,涉及到每个一线步兵。步枪弹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步兵战斗力的发挥,也决定了步枪和机枪的制式,必须慎重考虑。
20世纪初到抗战爆发为止,中国军事领域受德国和日本的影响很大,因此国内使用的步枪弹主要也是以德式和日式为主,德国7.92×57mm毛瑟步枪弹最多,日本6.5×50mm有坂步枪弹其次。其他很多种类的枪弹,如苏联7.62mm 莫辛-纳甘枪弹、奥地利8mm曼利夏步枪弹、意大利6.5mm卡尔卡诺步枪弹、英国0.303英寸李恩菲尔德步枪弹、法国8mm勒伯尔步枪弹等,国内都有使用,但装备数量都比较少。直到抗战后期,随着美国援助物资的到达,斯普林菲尔德0.30-06步枪弹的使用有所增加,但仍然不及德、日两种子弹普遍。
近年来,随着网络普及,特别是军事玄幻小说兴起,各种以讹传讹的说法流传开来,给人们造成不少错觉。仿佛7.92×57mm毛瑟步枪弹和中正式步枪的组合,完全克制了6.5×50mm有坂步枪弹和三八式步枪的组合,抗战时中国军队的轻武器优于日本军队。实际上,7.92mm毛瑟步枪弹并非完美无缺,6.5mm有坂步枪弹也不是人们想像的那么差。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在抗战时期,7×57mm毛瑟步枪弹才是中国军队的制式步枪弹的最佳选择。
7.92mm毛瑟步枪弹的优点是威力大,杀伤效果好,缺点是全弹的尺寸和质量都比较大,后坐力太大。基本上,当时流行的全威力枪弹,如7.92mm毛瑟步枪弹、斯普林菲尔德0.30-06步枪弹和苏联7.62mm 莫辛-纳甘枪弹都有类似的特点。口径在7.5~8mm之间,枪口功能都超过3500J。这类枪弹的远距离存能好,更适合作为机枪子弹,用于远距离火力压制;而作为步枪子弹,则显得威力过剩。
7.92mm毛瑟步枪弹的后坐力对于身长体壮的欧美人种还能承受,对于个头普遍矮小一些的东亚人种而言就显得太大了。当时中国士兵普遍营养不良,身体瘦弱,尤其是对新兵而言,一下子使用这种全威力枪弹,很难控制好枪支。再加上当时中国军工生产能力薄弱,军队实弹训练少,没有机会去慢慢适应强大的后坐力。最终造成的后果就是士兵在战斗中控制不好步枪,射击精度不佳,子弹的杀伤力再大,打不准又有什么用?同时,在大规模战争时期,参战部队往往要持续作战好几天得不到休息,过大的后坐力很容易导致士兵疲劳,体力迅速下降,从而影响部队的持续作战能力。
6.5mm有坂步枪弹的优点是射击精度高,后坐力小,缺点是远距离停止作用偏小。经过网络的渲染,人们对该弹的印象就是杀伤力小,容易形成贯通伤,毫无可取之处。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全面,有坂弹容易穿透人体,并不是子弹本身的问题,而是发射该弹的三八式步枪枪管膛线缠距过短,子弹出膛转速过高引起的。所谓“一枪两个眼”的情况也不是很常见,只是概率高一些而已。况且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战争后期日本军工生产质量下降,子弹的外形误差变大,进入人体后反倒更易翻滚,杀伤力增大,可谓歪打正着。有坂步枪弹后坐力小,有利于提高射击水准,特别对训练新兵很有帮助,减少其恐惧感,能很快掌握步枪使用要领。针对当时中国士兵缺乏训练的情况,实在是很有意义的。
当时世界上采用6.5mm口径子弹的国家也不少,比如意大利使用的6.5×52mm卡尔卡诺步枪弹、荷兰/罗马尼亚使用的6.5×54mmR曼利夏步枪弹、瑞典使用的6.5×55mm毛瑟步枪弹等,其中以瑞典6.5mm毛瑟步枪弹性能最佳。这些6.5mm口径的枪弹枪口动能都在2500J到3000J之间,如果用于机枪火力压制,的确存在远距离停止作用偏小的缺点。但在用于步枪时,只要其威力能够满足在一定距离上精确射杀目标的要求,就已经足够了。后来发展的7.92×33mm和7.62×39mm等中间威力步枪弹的枪口动能都只有2000J上下,却很少听到有人说它们不行,因为它们的威力已经够用了。
如果能有一种子弹,既有较小的后坐力,又有较大的杀伤力,既适合步枪使用,又适合机枪使用,那对提升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减轻后勤负担是很有帮助的。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不可能设计全新的弹药,只能在当时已有的子弹中选择一种最符合上述要求的型号仿制。这种子弹就是7×57mm毛瑟步枪弹,由于最早为西班牙军队所装备,俗称西班牙毛瑟弹,实际上德国、比利时、捷克、英国都生产过,以比利时产量最大。网上搜索到的关于该弹的数据多半是早期的圆头弹,事实上该弹后来也改为尖头弹。《金属与火焰的回忆:二战军用枪弹全接触》一文中就有图片。
7×57mm毛瑟步枪弹的枪口功能约为3300J,弹头设计合理,初速高,后坐力较小,杀伤力较大,精度也很好,平衡兼顾了步枪和机枪两种需求。而且它的弹壳与的7.92×57mm步枪弹的弹壳基本相同,只是弹头收口处更小些。鉴于国内各兵工厂生产7.92×57mm步枪弹的经验较多,工艺设备调整量也不大,因此很容易大量生产。从性能和生产能力两方面结合来看,这种枪弹都很适合抗战时期中国军队的需求。
有人提出,从清末开始,中国的弹药种类已经很多,其中的主流枪弹又一直是德国7.92mm毛瑟步枪弹,改用一种新口径的弹药会增加兵工生产和后勤补给的困难,还是用7.92mm毛瑟步枪弹为佳。这种看法其实并不科学。第一,既然弹药种类已经很多,那再多一种也没什么大不了,为何不干脆选择一种最合适的弹药。第二,中国之前使用7.92mm毛瑟步枪弹其实是圆头弹,已经落后于时代,即使采用7.92mm毛瑟步枪弹作为制式步枪弹,也肯定要改用尖头弹。圆头弹和尖头弹直径不一样,无法通用,其实和增加一种口径没有什么区别。所以采用7.92mm毛瑟步枪弹(尖头弹)并不能起到简化后勤补给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抗战时期,7×57mm毛瑟步枪弹是中国军队的制式步枪弹的最佳选择。
(二)步枪
抗战前,各路军阀从各种渠道进口了大量步枪,种类五花八门,国内各个兵工厂也仿制了多种步枪。归结起来看,进口步枪中,以德国毛瑟98系列和日本三八式数量较多。其次是奥匈曼利夏M1895、意大利卡尔卡诺M1891和苏俄莫辛-纳甘,前两者都是一战后的作为剩余武器出口到中国;后者一部分是苏俄内战后流入中国,另一部分则是苏俄在国共合作北伐时期的军援。其他种类的步枪比如英国李恩菲尔德、法国勒贝尔1886等进口数量都较少。而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和M1917是在抗战后期才作为军援进入中国的,早期国内并没有装备美制步枪。国内自行制造的仿制品中,主要是汉阳造、毛瑟98系列和三八式。
上述众多列举的步枪中,按技术和性能来讲,有的已经过时,不太适合二战的环境。法国勒贝尔1886是世界上第一种使用无烟火药的枪械,年代最老,性能最差。汉阳造源自德国1888式委员会步枪(注意不是毛瑟),经过了中国人的改进,国内制造和使用的经验都比较丰富,有利于扩大产量,简化后勤;然而其性能已经落后于时代,大规模装备只能是浪费资源。奥匈曼利夏M1895和意大利卡尔卡诺M1891性能相对好一些,但也比较过时。
而几大军事大国的制式步枪,苏俄莫辛-纳甘、英国李恩菲尔德、德国毛瑟98、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和日本三八式步枪各有特色,性能差别不是很大,作为手动步枪都能满足二战的环境。当然,和半自动步枪、冲锋枪没有可比性,战术要求不一样。
莫辛-纳甘易于制造,维护简单,但枪机设计较为复杂,操作感觉有些笨拙,人机功效较差。日本三八式射击稳定,后坐力小,但杀伤力的确弱一些。李恩菲尔德在手动步枪中弹容量最大,射速最快。总体而言,德国毛瑟98和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的精度、杀伤力、工艺性、可靠性等指标比较平衡,综合性能在上述所有步枪中最好。其实美国斯普林菲尔德M1903本来就是德国毛瑟98的美国版仿制品,只不过改了口径而已,两者性能类似。
抗战前制式步枪的选择,一是要考虑步枪的性能,不一定最好,但也不能过时;二则要考虑本国的兵工现状,最好是选择有仿制经验的,有利于扩大产量。当然,仅限于手动步枪,半自动步枪根本还没有成熟,也不是中国能玩得起的。
三八式步枪以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仿造较多,其他兵工厂如广东兵工厂、巩县兵工厂等主要仿造的都是毛瑟98系列。其他诸多步枪几乎都没有仿制经验,如果另起炉灶需要时间,不能满足国军急切的装备需求。在保证性能不落后的前提下,自然要选择对兵工设备工艺调整量最小,对后勤供应体系变化最小的步枪,所以制式步枪选择毛瑟98系列中的一种是最佳方案。国民政府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具体选型上却出了偏差。
毛瑟98系列在欧洲有G98(最初型号)、98a、98b、1924标准型、FN 1930和98K等,国内仿制品有元年式、四年式、辽十三式、巩造98式和中正式等。按枪管的长短又可分为长枪管和短枪管两大类,G98、98b、元年式、四年式、辽十三式、巩造98式均为长枪管;98a、1924标准型、FN 1930、98K、中正式则为短枪管。三八式步枪则是典型的长枪管。
相对而言,长管步枪的年代早一些,枪管长度在750mm左右;短管步枪的年代晚一些;枪管长度在600mm左右的步枪。短管步枪是进入二十世纪后的战争形式变化和技术发展的产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陆战的主要形式是野战环境之下的大规模运动战。比较长的步枪有利于士兵在开阔地上击中距离更远的敌人,在白刃拼刺时也具有显而易见的优势,因此各国步兵装备的步枪普遍比较长。到了一战时期,阵地战取代野战成为主流的陆战形式。长管步枪拥有750mm的枪管和最大射程远至2km之外的表尺,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击中极远距离的目标,但是在这个距离上击中在战壕中只露出头和手臂的敌人的概率极小。同时较长的枪身也造成了在战壕里活动不太方便。
同时,进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后,随着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军队机械化程度日益提升。重武器和装甲车辆的装备数量的增加强化了远距离火力打击能力,步兵交战的距离则缩短到不超过400m,不再需要靠长枪管来保证远距离的精确射击。同时乘车作战的模式也开始普遍,较长的枪身不便于随车携带。
基于上述的两个原因,较长的枪身变得弊大于利。因此各国纷纷将原来的长管步枪换成了短管步枪。
抗战前,国民政府最终选择了短管步枪,即基于1924标准型的中正式步枪作为国军的制式步枪。从表面看,似乎是跟上了发达国家步枪更新的潮流,但仔细研究之下,事实却并非如此。
问题的根源还是在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无法提供足够的重武器以保证远距离火力打击,弹药补给能力也非常薄弱,无法保证火力的持续性,机械化更是空谈。所以中国战场的陆战形式事实上还停留在一战之前的水平上,总体上双方决定胜负的仍然是步兵集群在野战战场上的对决。在这种客观环境下,一战之前流行的拥有更好精度而且在拼刺中拥有长度优势的长管步枪才更符合中国战场的需求。
国民政府和国军的相关负责人没有仔细考量当时中国的工业水平,高估了国军炮兵和装甲兵发展速度,高估了国军的弹药补给能力,对于白刃战在迫在眉睫的中日战争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超前地采用了中正式步枪作为制式步枪。中正式步枪由于枪身短,拼刺能力较弱,于是不得不配备了很长的刺刀。即便如此,中正式安上刺刀后仍然比安了刺刀的三八式短一截;而刺刀太长外加制造工艺不过关,又极易变形和损坏。结果是既在火力上处于劣势,又在白刃战也处于劣势。
通过上述的分析可以看到,抗战时期中国军队采用长管步枪才是符合国情的选择。在当时国内已经有的长枪管毛瑟98系列仿制品中,有元年式、四年式、辽十三式、巩造98式。元年式和四年式同出一脉,是民国初年的仿制品,元年式最初采用6.8mm口径,后来改为7.92mm口径就变成了四年式,两者都使用圆头弹,规格较老。辽十三式量产于1924年,为奉天兵工厂所造,和国内其他毛瑟步枪仿制品有所不同,可以说是毛瑟和三八式的混合体。巩造98式量产于1933年,为巩县兵工厂所造,是在G98的基础上参照辽十三式的图纸改进而来,采用尖头弹,规格相对较新。
综合比较下来,并且在口径上做改进,使用7×57mm毛瑟步枪弹,成为一支全新的制式步枪(姑且称之为巩造新98式)。这样,从子弹杀伤力看,新枪要超过三八式;从使用角度来看,新枪的后坐力较小,便于精确射击和士兵训练;从白刃拼刺能力看,新枪不次于三八式。在中国军队应该以巩造98式为基础,缺乏重武器的情况下,该新枪作为中国士兵手中最基本的轻武器,性能超过了日军,将成为抗战的有利保障。
(三)机枪
机枪是步兵最基本的火力支援武器。最初的机枪都是重机枪,轻机枪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通用机枪则要到在20世纪30年代才被德国首先装备。
民国时期各路军阀最初装备的机枪都是重机枪;轻机枪起初数量很少,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才开始大量装备;通用机枪更是在1949年前都不曾出现在中国。网上的军事玄幻小说中,动不动拿MG34、MG42装备国军,根本不考虑当时的中国是否造得出、玩得起这种武器。MG34的确先进,但工艺复杂,以中国当时的工业水平,制造难度极大,比如为保障高射速所需的金属弹链就造不出来。所以在机枪的选择上,不能好高骛远,还是老老实实按照重机枪和轻机枪分别装备。
当时世界上主要的重机枪有德国马克沁MG08,苏俄马克沁M1910,英国维克斯,法国哈奇开斯,日本九二式,美国勃朗宁M1917和美国勃朗宁M1919A4。历史上的中国主要仿制了其中两种,仿德国马克沁MG08的民二四式和仿美国勃朗宁M1917的卅十节。
重机枪可分为两类,水冷式和气冷式。水冷式的优点是持续射击能力强,制造对钢材的要求较低。缺点是重量较大,移动不方便;射击过程中会蒸发水汽,容易暴露位置;一旦缺水或水筒被打坏,就无法使用。气冷式则相反,优点是重量较小,移动方便些;射击过程中会没有水汽,不容易暴露位置;使用不受水的限制。缺点是持续射击能力差,制造对钢材的要求较高。
气冷式重机枪比水冷式重机枪诞生得晚,最初的型号如法国哈奇开斯,日本九二式的重量和水冷式差不多,因此优势不明显。但后来出现的美国勃朗宁M1919A4,捷克ZB-53,意大利布雷达M37,苏俄郭留诺夫SG-43的重量都大为减轻,逐步取代了本国的水冷式重机枪。原因在于现代战争的远程打击能力增强,重机枪长时间保持在一个阵地很容易被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等火力消灭。其持续射击能力强的优点变得多余,而其重量较大,移动不方便,受水限制的缺点凸显出来。所以气冷式取代水冷式是大势所趋,后来的通用机枪则完全是气冷式的天下了。
民国前期军阀之间的战斗强度很低,远程打击能力很差,因此可以发挥水冷式重机枪的优点而不必考虑其缺点。但对日作战则不同,历史上淞沪之战国军的水冷式重机枪还是按照国内战争的方式使用,结果很快就被日军的掷弹筒和平射炮摧毁大半。因此,中国军队的重机枪应该选择气冷式。虽然持续射击能力有所减弱,但生存性显然更重要。
上世纪30年代前期,其他比较先进的气冷式重机枪都还没有问世,仿制美国勃朗宁M1919A4无疑既是最佳,也是唯一的选择。它的总重量只有20kg左右,比马克沁的50kg左右减轻了一半多,机动性大大。虽然气冷式对钢材的要求比较高,但只要有决心有投入,不是不能攻克的难题(历史上联勤部二十一兵工厂1945年开始研究将水冷式马克沁改成气冷式,于1947年成功造出样枪)。同时把口径改成7mm,使用7×57mm毛瑟步枪弹,做到步机枪弹药统一。
轻机枪由于重量轻,能伴随步兵快速机动,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大量装备各国军队。中国很早就进口并仿制过轻机枪,如丹麦麦德森、法国哈奇开斯M1909、法国绍沙M1915、日本大正十一年式(就是歪把子),但这些轻机枪年代较早,性能不佳,因此装备和仿制数量都很少,不成规模。
直到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才开始大量装备并仿制轻机枪。仿制品最多的是捷克ZB-26(著名的捷克式),其次为瑞士启拉利。抗战前进口但没有仿制过的有法国哈奇开斯M1922、比利时勃朗宁FN1930、芬兰拉提M26和德国MG13。抗战中进口或援助的有苏俄捷格加廖夫DP、美国勃朗宁M1918和加拿大勃然式。
除去早期的轻机枪,上一节列举轻机枪中,除了加拿大勃然式,在30年代前期都已经面世。大部分轻机枪有其优点,但缺点也比较明显,比如,瑞士启拉利结构最简单,制造最容易,但精度差一些;芬兰拉提M26精度很好,但零件太精密,加工难度较大;捷格加廖夫DP弹容量较多,但弹盘的故障率较高,全枪重量和尺寸都偏大,携带不变,等等。而捷克ZB-26和比利时勃朗宁FN1930的精度、杀伤力、工艺性、可靠性等指标比较平衡,综合性能更好。
捷克ZB-26和比利时勃朗宁FN1930相比有个优势,就是能够快速更换枪管,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创造。气冷式重机枪可以通过采用重枪管加大热容量,开散热孔的方式来延缓升温,而轻机枪为了控制重量很难采用重枪管。射击一段时间后枪管发烫,就必须停下来等待冷却,否则不但子弹失去准确性,还会影响枪管寿命。能够快速更换枪管,就可以保持火力的连续性,在战场上好处是巨大的。捷克ZB-26开创了先河,在其之后的轻机枪纷纷添加了该项功能。再加上捷克式结构简单,容易操作,历史上中国军队选择捷克式作为制式轻机枪应该说是个明智的选择。
然而捷克式也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弹匣置于枪身上方。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其瞄准装置只能采用偏出枪体的瞄准方式,虽然并不影响射击的精确性,但是影响了射手的视线;二是整支枪的重心相对偏高,造成枪容易倾斜,转动射击左右方向时也不好控制枪身。而比利时勃朗宁FN1930的弹匣在枪身下方,就没有这两个问题。
那么,有没有一种轻机枪,结合了捷克ZB-26和比利时勃朗宁FN1930两者的优点呢?有的,那就是比利时勃朗宁FN D型,它是勃朗宁系列中的最新、最先进的改进型,定型于1932年,具备快速更换枪管的能力。(“D”这个字母来自法语“Demontable”——意思是“可拆卸”。)它的基本弹匣容量和ZB-26一样为20发,有些偏少,但是弹匣在枪身下方,所以还有改用大容量弹匣或者弹鼓的潜力。
比利时勃朗宁FN D型的各项指标都很出色,综合性能一流,制造也不比捷克式复杂,非常适合当时的中国。而且中国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才仿制捷克式,还没有形成大规模,选择一种新型号并不会影响原有的兵工生产和后勤保障体系。中国军队应该选择比利时勃朗宁FN D型作为制式轻机枪,并和重机枪一样,把口径改成7mm,使用7×57mm毛瑟步枪弹,做到步机枪弹药统一。
(四)手枪和冲锋枪
大多数国家的手枪和冲锋枪用同一种子弹。要确定手枪和冲锋枪的制式,先要确定手枪弹。20世纪30年代比较流行的手枪弹主要有: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9mm勃朗宁手枪长弹,0.45英寸(11.43mm)柯尔特手枪弹,7.63mm毛瑟手枪弹。从现代的眼光看,0.45英寸柯尔特手枪弹停止作用最好,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性能最平衡。所以帕拉贝鲁姆弹和柯尔特弹在21世纪继续流行,尤其是帕拉贝鲁姆弹已成为世界通用标准弹,而另外两种手枪弹已经逐渐消失,是有道理的。
0.45英寸柯尔特手枪弹停止作用虽好,可弹道性能较差,后坐力也较大;美国人比较喜欢,不太适合中国人的体格。所以抗战前的中国应选择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作为制式手枪弹。
中国在20世纪前半期最流行的手枪莫过于毛瑟军用手枪,俗称盒子炮,历史上中国曾大量进口并仿制。盒子炮在出生地欧洲并不受重视,没有一个国家把它列为制式武器。因为它和一般手枪相比价格高几倍,重量和尺寸也大;和步枪冲锋枪相比威力又过小;显得高不成低不就。
它在中国流行其实是因为民国初年的连年内战,国际联盟对中国实行了长达十年的“武器禁运”,步枪和冲锋枪都不能合法地进口,而各类手枪却不在受禁之列,可以堂而皇之地大量进口。盒子炮的枪管长,弹容量大,因此射程、精度和火力持续性都超过了普通手枪,它在中国其实是作为冲锋枪的简化版替代品,被广泛地使用,以中国各路军阀步枪冲锋枪数量的不足。民国初年的军阀战争烈度都不大,盒子炮还能风骚一时。但到了抗日战场,正面战场的战争烈度大大增强,近战火力还是应该以正规的冲锋枪为主,盒子炮这种替代品就该退出历史舞台了。当然,在敌后的游击战中,盒子炮还是能发挥很大作用的。
手枪的选择,则应真正回到其自卫武器的定位。勃朗宁M1935式手枪,采用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弹容量大,达到13发,性能出色。相比之下,早期勃朗宁设计的M1900(枪牌撸子)、M1903(马牌撸子)、M1910(花口撸子)的弹容量小,威力不足;柯尔特M1911后坐力较大。勃朗宁M1935式手枪是制式手枪的最佳选择。
冲锋枪诞生于一战,但在一战到二战之间的这个时期发展缓慢。大量优秀的冲锋枪是在30年代末和二战期间诞生的,比如德国MP 38/40、意大利伯莱塔M38、英国斯登、苏俄波波沙、美国M3等。在30年代前期,可选择仿制的冲锋种类不多,无非是德国MP18、美国汤姆森和芬兰索米。其中性能以芬兰索米最佳,但其加工过于精密,仿制难度和成本较高;美国汤姆森重量偏大,结构复杂,同样不利于大量生产;只有德国MP18,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中国这样工业基础薄弱的国家。
MP18伯格曼冲锋枪,由于枪管上有多空散热套,在中国被形象地称为“花机关”。它只有30几个零件,零件也并不精密,不需要高精度的加工工具,即使零件出现少许误差,也不会影响射击的精度和稳定性。历史上,中国不少兵工厂如上海、金陵、广东、巩县等都曾经仿制过,可见其结构之简单,工艺之普通。
MP18的性能相当不错,坚固耐用,射击精度较好,易于操作和维护。在一战中,MP18参战不过几个月,就取得了很好的战果。在德军投降以后,英法立即下令,德军未来都不得继续研究和装备MP18冲锋枪,可见其对英法军队打击之大。因此中国应采用MP18冲锋枪作为制式冲锋枪,加强近战火力和战术灵活性。
(五)轻型火炮(迫击炮和山炮)
迫击炮自问世以来,一直是支援和伴随步兵作战的一种有效的压制兵器。它的射角大,弹道弯曲,特别适合于用来对付遮蔽物后方的目标;操作简单,装弹容易,射速很高(20~30发/分),火力猛;质量轻,体积小,中小口径迫击炮可以人背马驮,打了就跑,能快速转移阵地,机动性强。
对于当时缺乏重武器的中国军队来说,迫击炮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武器。最为关键的是,迫击炮的技术难度和成本都比其他火炮低得多,易于大规模生产。一般火炮身管要承受很大的膛压,需要高品质的钢材,加工要求也很高,这对30年代的中国工业水平是个很大的障碍,难以大规模制造。迫击炮则不同,由于膛压低,只需要普通的无缝钢管就可以制造,非常适合中国国情,可以迅速扩大产量。
历史上,中国很早就有仿制迫击炮的经验,但在抗战前对迫击炮的战术作用认识不足,制造和装备数量并不多。开战后吃了日军掷弹筒不少亏后,才加大了迫击炮的产量。如果能够早日仿制比较先进的迫击炮,并大量装备,必将取得良好的效果。30年代最为出色的迫击炮莫过于法国布兰德60mm和81mm迫击炮,中国应当以此为基础,发展60mm、85mm、120mm三个级别的口径。
在抗战之初,60mm小口径装备到营,85mm中口径装备装备到团,120mm大口径装备到师,形成梯次火力。随着产量的扩大,可以考虑把60mm口径装备到连,85mm装备到营,120mm装备到团,逐级下放,进一步增强步兵伴随火力。
有些人会提出仿制日军九二式步兵炮。其实九二式步兵炮的性能不怎么样,口径只有70mm,重量却达200kg。80mm级别的迫击炮威力和它差不多,重量却只有60kg左右。所以中口径迫击炮完全可以替代步兵炮的作用。
山炮其实是轻型榴弹炮,它通常可以分解后由马驮载,或者直接由马拖拽,特别适合山地作战,因此才冠名为山炮。20世纪30年代,世界主流山炮一般都为75mm口径,重量都在1000kg之内。
山炮的技术难度不算高,中国从清末开始就有山炮的仿制经验。清末江南制造局于1905年仿制德国克虏伯14倍径75mm山炮,称沪造克式75mm山炮。汉阳兵工厂于1921年,太原兵工厂于1924年,奉天兵工厂于1925年,分别仿制日本四一式75mm山炮成功,称汉10式、晋13式、辽14式75mm山炮,其中以太原兵工厂产量最大。可见,国内的兵工企业有制造山炮的能力。因此在进口先进山炮的同时,也要积极加以仿制,争取早日国产化。
历史上,中国进口了一批瑞典博福斯M1930式75mm山炮,属于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山炮之列,重量约700多kg,射程达9km。相比之下,国内仿制量最大的日本四一式山炮重量较轻,不到600kg,但射程也较短,约6km多,而且年代较早,总体设计不如博福斯山炮先进。和博福斯山炮性能相近的其他75mm山炮有法国施耐德M1923式、捷克斯柯达M1928式和美国M1A1(又称M116)。
一战之后,为了规避《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把一些军事工业转移到邻国去发展,德国克虏伯军火工业就收购了瑞典博福斯兵工厂部分股权,并开展合作研究。在中德军事合作的前提下,取得博福斯山炮的技术相对于其他国家可能性大一些。因此采用博福斯M1930式75mm山炮作为制式山炮是最佳选择。
(六)重型火炮(野炮和榴弹炮)
重型火炮的远程火力打击对现代战争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不过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重炮”和欧洲战场的“重炮”概念完全不同。欧洲师一级的标准支援火炮大多是75mm野炮和105mm(或100mm)榴弹炮,比如比利时、罗马尼亚军队;德国、法国等军事强国的精锐部队则是105mm榴弹炮和150mm(或155mm)榴弹炮。日本陆军在抗战初期,一个师团的炮兵联队或是装备36门75mm山炮和75mm野炮(驮马制),或是装备36门75mm野炮和120mm榴弹炮野炮(挽马制),火力比欧洲陆军要差一些。无论是欧洲还是日本,105mm及以上级别的加农炮、150mm及以上级别的榴弹炮才算是重炮,一般都编组成独立的重炮部队。而对重武器缺乏的中国军队来说,75mm以上口径的野炮、榴弹炮就已经算是“重炮”了。
抗日战争的烈度虽然和欧洲战场相比远远不如,但一定程度的重炮支援还是很有必要的。博福斯75mm山炮的性能虽然优秀,但9km的射程毕竟有限,是无法承担远距离火力支援任务的,中国战场的重炮至少也要保证10km以上的射程。历史上国民政府在德国顾问的建议下,采购了48门s. FH 18式150mm榴弹炮,编成两个炮兵团。它们的威力大、精度好,在抗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客观地说,150mm口径的重炮并不适合当时的中国战场环境。
20世纪30年代有好几种比较优秀的150~155mm口径的榴弹炮问世,包括德国莱茵金属s. FH 18式,捷克斯柯达M1934式,瑞典博福斯M31式,日本九六式等。前三者性能类似,重量都达到5吨以上;日本九六式的重量稍轻,为4吨多,但射程也近一些。
这个重量级别的火炮通常需要用汽车拖拽,用马拉的效率很低。在欧洲,依托发达的公路网,可以方便地实现机动。但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道路状况非常差,特别是山区和水网地带,可供汽车行驶的道路极少,重炮机动受到极大的限制。同时,中国空军的实力处于绝对弱势,战场的制空权将迅速丧失,炮兵一旦开火,就会处于日军航空兵打击的威胁之下,转移阵地不便大大降低了重炮的生存性。因此,s. FH 18式150mm榴弹炮在中国实际发挥的作用远没有预想的大,很多情况是需要火力支援的地方去不了,到了地方也不敢随时开炮。更何况150mm榴弹炮的价格极为昂贵,性价比并不高。
所以,中国的“重炮”首先要考虑的就是便于机动,重量不宜超过2吨。这样在路况较好时就用汽车拖拽,路况不佳时用马拉也很方便,机动性大大提高,既能扩大火炮的使用地域,也增强了火炮的生存能力。历史上淞沪会战后期国军撤退时,由于一座公路桥被工兵布雷,炮10团的汽车无法通过,不得已只能把部分150mm榴弹炮推入河中抛弃。如果是2吨以内的火炮,也许就能选择小路用马拉过河,或者用船运过河,避免装备损失。
考察当时先进火炮的技术指标,抗战前的中国应选择75mm口径(或接近)的野炮和105mm口径(或接近)的榴弹炮,才能同时满足重量2吨内和射程10km以上的要求。而且价格比150mm榴弹炮便宜,同样的预算可以多买一些。这些重炮应以团为单位,编组成独立的预备炮兵部队,由战区一级的指挥部掌握,根据需要加强到重点战场提供火力支援。75mm野炮射速较高,105mm榴弹炮炮弹威力较大,两者配合使用相得益彰。
在具体型号方面,应选择德国le. FK 16式75mm野炮和le. FH 18式105mm榴弹炮,前者重量约1.5吨,后者重量约1.9吨,两者射程都超过10km,达到了12km左右。优先选择德国的火炮是考虑了30年代中德军事合作的背景,可以取得贷款并以矿产还贷,比较优惠。其他国家也有性能类似的火炮,比如法国施耐德M1927式85mm野炮和Mmm榴弹炮,捷克斯柯达vz30系列的76.5mm野炮和100mm榴弹炮等。但这些火炮都需要现款支付,财政负担较大,不如德国炮经济。
进口75mm野炮和105mm榴弹炮对中国的兵工生产也有积极的作用。因为它们的仿制难度比150mm榴弹炮小得多,炮弹制造难度也比150mm炮弹容易,能够从一个较低的起点出发,逐步提升,以减少对进口的依赖程度。
le. FK 16式75mm野炮和le. FH 18式105mm榴弹炮对抗日军各师团的队属炮兵绰绰有余,但比日军的独立重炮部队装备的新式大口径榴弹炮和加农炮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日军的加农炮,如92式105mm加农炮和89式150mm加农炮,96式150mm重加农炮等,性能都很优秀,射程远远超过s. FH 18式150mm榴弹炮。所以与其进口s. FH 18式,还不如干脆放弃和日军新式火炮的正面对抗,把预备炮兵的作用定位在能够压制日军师团队属炮兵就行了。好在日军新式火炮数量并不多,而且重量都比较大,转移阵地比较费时。完全可以利用le. FK 16式和le. FH 18式实施打了就跑的机动战术,制造重点战场的局部优势,取得良好的战果。
(七)防空和反坦克武器
在抗战中,日军的飞机和坦克对于中国军队的威胁非常之大。尤其是在战争初期,作战地域处于中国东部平原地带,对日军的飞机和坦克发挥作用有利。建设一支强有力的空军和装甲部队需要长期而且巨大的投入,包括装备采购,人员培训,机场建设,后勤保障等等。以当时中国的国力而言,想在短期内建立全面超过日本的空军和装甲部队是力不从心的,只能维持少数精干的空军和装甲部队,用于一些重点战场。
形势决定了中国军队对日军的飞机和坦克将长期处于防御状态。因此,引进一批有效的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不失为成本比较低廉,见效比较快的对抗手段。
应该说,国民政府对防空作战是有一定的认识和准备的,也进口了一批高射炮,但缺乏针对性,效果不是很好。防空作战分为要地防空和野战防空。一般而言,大口径的高射炮重量大,射速慢,多为手动装填,射程远,针对高空目标,执行要地防空任务;中小口径的高射炮重量轻,射速快,多为自动装填,射程近,针对中低空目标,执行野战防空任务。
在欧洲战场,飞机种类齐全,尤其是英美装备了大量战略轰炸机,因此大中小口径的高射炮都有必要装备,形成覆盖整个空域的火网。但在中国战场,日本陆海军航空兵的飞机虽然比中国先进,却比欧美强国落后许多,大型轰炸机很少,只有部分中型轰炸机,大部分是轻型的战斗机和攻击机。因此,针对日军航空兵,大口径的高射炮显得多余,应该以中口径的高射炮为主,辅以小口径的高射炮。
中国在抗战前进口了一批20mm小口径机关炮,和瑞典75mm、德国88mm的大口径高射炮。大口径高射炮的重量比较大,移动不便,只能固定阵地,武器的利用率不高。20mm机关炮有瑞士厄利空、索罗通,意大利布雷达,丹麦麦德森四个类型,都是用15~20发的弹匣供弹,持续射击能力很差。
在二战中,性能最好的中口径高射炮无疑是瑞典博福斯40mm高射炮。无论是同盟国还是轴心国,都大量制造,广泛使用,将其视为标准防空武器。它的精度好,可靠性高;威力和射高均优于20mm轻型高炮,射速又高于75mm以上的重型高炮,能够有效对付中低空的目标;同时重量不超过2吨,具有较强的机动性。采用瑞典博福斯40mm高射炮作为制式中口径高射炮,编组成预备高炮部队,可以方便地调动到最需要的地方,执行要地防空任务,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
至于师一级的野战防空,应选择最新的厄利空20mm机关炮,采用60发或更大的弹鼓,提升持续射击能力。它的重量还不到300kg,完全可以由马匹驮载,跟上步兵的行进。除了防空,还能作为反坦克武器的补充,打击装甲目标。
2. 反坦克炮
日军的坦克都不重,普遍装甲薄弱,所以一般37mm以上的反坦克炮都能对付。考察30年代的反坦克炮,奥地利百禄式47mm反坦克炮是最适合中国军队的。
奥地利百禄式47mm反坦克炮的重量很轻,只有300kg左右,机动性极好。相比之下,德国37mm反坦克炮重量就超过了400kg。百禄式47mm反坦克炮的射角比较高,完全可以作为轻型山炮提供火力支援,比一般的反坦克炮用途更广。
意大利的布雷达M1935式47mm反坦克炮其实就是百禄式,是从奥地利取得了许可证后生产的。意大利军队就把它同时用作反坦克炮和山炮。对于缺乏武器的中国军队来说,有这样一种轻便而多用途的火炮实在是很经济的选择。
3. 大口径机枪
由于财力有限,中国军队的高射炮和反坦克炮装备数量不可能太多,基层步兵还需要一些更便宜,更轻便的武器来补充防空和反坦克力量。大口径机枪一般都会设计成高平两用,既能对付空中目标,也能对付地面目标,而且重量也不大,是非常实用的武器。
30年代典型的大口径机枪主要有美国勃朗宁M2式12.7mm机枪和法国哈奇开斯13.2mm机枪。论性能,显然是美国勃朗宁M2式要领先很多,该枪大量装备美国军队,服役了近百年也不见落后,至今还活跃于各个战场,丝毫没有要退役的迹象,这是最好的证明。
用12.7mm大口径机枪的穿甲弹对付日军的薄皮坦克还是很有效果的。30年代的反坦克枪大多没有枪口制退器,后坐力极大,很不适合一般士兵使用。功能比较单一,单发射击的效果有限,价格也不便宜。勃朗宁M2式大口径机枪虽然重量比一般反坦克枪要重,但在采用平射三脚架时不过是60kg左右,连发射击对装甲目标的杀伤力更大。加上其高平两用,既能高射防空,也能平射反坦克,一举两得,所以费效比更高,在中国战场完全可以取代反坦克枪。
因此,中国应选择美国勃朗宁M2式12.7mm大口径机枪,作为轻型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主要装备团一级。
综上所述,抗战前的30年代,国军制式武器优化方案如下:
有能力仿制的武器:
步枪弹:7mm毛瑟步枪弹
步枪:巩造98式(或G98)(长枪管,改用7mm毛瑟步枪弹)
重机枪:勃朗宁1919A4(改用7mm毛瑟步枪弹)
轻机枪:比利时勃朗宁FN D(改用7mm毛瑟步枪弹)
手枪弹:9mm帕拉贝鲁姆手枪弹
冲锋枪:德国伯格曼MP18
手枪:勃朗宁M1935
迫击炮:60mm,85mm,120mm
山炮:博福斯M1930式75mm山炮
需要进口的武器:
野炮:德国le. FK 16式75mm野炮
榴弹炮:德国le. FH 18式105mm榴弹炮
中口径高射炮:瑞典博福斯40mm高射炮
小口径高射炮:瑞士厄利空20mm高射炮
反坦克炮:奥地利百禄式47mm反坦克炮
大口径机枪:美国勃朗宁M2式12.7mm机枪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北洋政府时期曾经把6.8mm步枪弹作为国内的制式枪弹过,只是由于客观形势没有推广开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LZ用心了,不过,当时国军最大的问题是士兵基础训练不足以及军官素质低下,加上高层的态度暧昧,武器倒是次要的
真正需要解决武器问题的是八路啊,有火箭筒和迫击炮就爽了,起码封锁线是不可能存在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国军需要的是在军官和士兵脑子里开个窍~!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八路没钱没枪没吃穿,照样挺过封锁扫荡。不但生存下来还战术对路取得战果。
国军那素质和精气神,换一批装备也照样是一击即溃,扔了炮就跑。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轻武器方面还比较实际
重武器就有点纸上谈兵的意味了
想不出来以国军的水平,能拖着le. FK 16式和le. FH 18跟早期侵华日军玩运动战……
战前国军的载具,装甲载具水平几乎是一片空白。
看来也只有用汗血宝马牵引105mm大炮才有跟日军玩运动战的可能
况且以国军的压制火炮数量,能打出多大面积的弹幕尚成疑问。实战中能否压制日军炮兵也是个疑问
况且日寇素以勤习炮术著称
至于反坦克炮,此物在欧洲战场是低值消耗品,每次战役打扫战场能缴获一大堆
但在国军系统内数量稀有就是个宝贝
即使采用奥地利百禄炮,意大利47mm炮,中德蜜月期一旦结束,三国轴心一旦形成,买炮弹都成问题。30年代国内也无力仿制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抄了档案慢慢看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其实国军不需要优化制式武器&&需要的是优化高层领导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超大游击队员
每次说道这个就得提起国府悲剧的组织体系执行力
和整个国府的眼光见识,税收体系,和搞工业渣渣水平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7.92即可,不要再换了。中正也很好,为了拼刺,用三棱刺刀即可。
手枪弹应用7.63毛瑟,快慢机可以当小机枪用。和大刀 手榴弹配合是绝配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迫击炮应该用82,莫名其妙出个85干嘛?高炮?老实20还能打打豆坦克。
高机用13.2,可以采购一战剩余物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其实,大批采购美国1917步枪才对。剩女估计会是白裁价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出了偏重以外在那个时期算很不错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轻武器方面还比较实际
重武器就有点纸上谈兵的意味了
想不出来以国军的水平,能拖着le. FK 16式和le. FH&&...
所以从来源稳定性和经济性的角度来看&&个人以为苏俄45mm战防炮才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引进楼主所鄙弃的14.5mm“水牛”反坦克枪作为一线补充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迫击炮应该用82,莫名其妙出个85干嘛?高炮?老实20还能打打豆坦克。
高机用13.2,可以采购一战剩余物资。 ...
附议 以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和技术来源看 好好仿制82迫击炮才是正道(国内的兵工厂做到了 但是产量悲催&&八年抗战全国才四万门 其中还只有一半配上瞄具) 布雷达60炮产生年代较晚 仿制德50迫击炮用于加强连排火力支援恐怕更现实(引进改制日式掷弹筒作为补充) 至于九二步兵炮 不客气的说 还真是符合亚洲战场实际的好东西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其实,大批采购美国1917步枪才对。剩女估计会是白裁价
这个白菜对孱弱的国民政府财政来说也是翡翠白菜& &封存的百万支1917&&我记得好像实际上只有10万进入中国 具体情况可以
国内网络上少有的民国兵器史专家 本坛坛友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亟待增强的有很多,但就步兵火力现实,能让步兵班不次于日军步兵班战场就不至于太惨,日军打炮也不是铺天盖地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冲锋枪和轻机枪要到班,轻机枪估计还是捷克,冲锋枪必须是斯登。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亟待增强的有很多,但就步兵火力现实,能让步兵班不次于日军步兵班战场就不至于太惨,日军打炮也不是铺天盖 ...
兄弟 你这是要国民政府财政破产的节奏 实际情况是&&抗战后期才轻机枪才普及到排 解放战争中东北野战军的精锐部队才普及到班 捷克式虽好 国内的工业基础还是山寨版质量还是不过关 国府兵工人员仿制成功了麦德森 但是 但是结果是不了了之(兵工署眼高手低 这是赤果果的体制问题)
冲锋枪斯登诞生太晚 可行的还是MP28或汤普森(国内都有仿制 虽然质量不敢令人恭维) 真正能普及的还是盒子炮 当然要毛瑟1932自动型(西班牙的大红九也可)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这个白菜对孱弱的国民政府财政来说也是翡翠白菜& &封存的百万支1917&&我记得好像实际上只有10万进入中国&&...
补充一下 好像因为当时美国国内浓厚的“孤立主义”氛围 大规模出口武器给战争中的中国 存在“政策问题”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所以从来源稳定性和经济性的角度来看&&个人以为苏俄45mm战防炮才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引进楼主所鄙弃的14.5m ...
赞反坦克枪。对付日本的95和97,有这个就差不多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赞反坦克枪。对付日本的95和97,有这个就差不多了。
据说对于94式豆战车 德制7。92mm钢芯弹都可以穿透 当然我们不应该指望国府会配备如此高大上的弹种 对于一线苦战将士来说 集束手榴弹 地雷 炸药包 燃烧瓶(南阳酒精厂)都是多多益善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步枪选瑞士的K31,每人发把短管霰弹枪呢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SSGN518 发表于
据说对于94式豆战车 德制7。92mm钢芯弹都可以穿透 当然我们不应该指望国府会配备如此高大上的弹种 对于一 ...
有个13.2的反坦克枪 ,一战剩余。加上7.92钢芯弹就够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SSGN518 发表于
附议 以当时国内的工业水平和技术来源看 好好仿制82迫击炮才是正道(国内的兵工厂做到了 但是产量悲催& &...
早期82迫加掷弹筒,然后逐渐用60。50迫就算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SSGN518 发表于
这个白菜对孱弱的国民政府财政来说也是翡翠白菜& &封存的百万支1917&&我记得好像实际上只有10万进入中国&&...
1917的问题是政治 ,搞好了白给。。。算了,那是梦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所以从来源稳定性和经济性的角度来看&&个人以为苏俄45mm战防炮才是更好的选择 同时引进楼主所鄙弃的14.5m ...
整个30年代ZIS-3没大规模列装,45mmAT炮是苏联的现役装备
不可能无私援助给国府
即使同意出售,怕也是国府预算难以支付的(苏联要求英镑或硬通货支付货款)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据说对于94式豆战车 德制7。92mm钢芯弹都可以穿透 当然我们不应该指望国府会配备如此高大上的弹种 对于一 ...
不过国军糟糕的训练水平也是个大问题,不是每支军队都能把莫洛托夫鸡尾酒玩得像毛子那样顺手啊。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不过国军糟糕的训练水平也是个大问题,不是每支军队都能把莫洛托夫鸡尾酒玩得像毛子那样顺手啊。
高浓度酒精在30年代中国可是很稀有的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抗日志士死于外伤感染
八路军英雄也不至于拿火烤刺刀,自己挖掉弹孔周围的腐肉。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LZ用心了,其实最简单的是装备一款缠距长的6.5mm步枪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高浓度酒精在30年代中国可是很稀有的
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抗日志士死于外伤感染
八路军英雄也不至于拿火 ...
用作燃烧瓶的话,烧酒加石灰蒸馏就可以吧?技术要求又不高。
死于外伤感染,更多还是缺抗生素的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冲锋枪以前就是不切实际,冲锋枪以后基本就到位了。以前兵工总署30年和32年也拿出来过军械制式的方案,结果被军政部否决了,被批不切实际,一味追求性能,所以迟迟得不到实施。最后34年定下基调,优先考虑国内大量装备并且实际使用中口碑较好的。不能只看纸面数据的大小
比如79子弹就不能换,二点理由完全不成立。79子弹从清朝和北洋军阀起就是制式子弹,除了东北军这种日化的军队,其它基本继承了北洋的制式,所以弹药种类虽然多,但是数量上是79一种就占大部分。第二是,圆头弹和尖头弹并非完全不通用,准确的说使用圆头弹的汉阳不能用尖头弹,使用尖头弹的中正可以用圆头弹。继续使用79尖弹可以利用庞大的79圆弹。
所以考虑实际情况和即将来临的战争需要,79子弹没法换。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轻重型火炮基本靠谱,85迫不是好口径,国内31年就就仿制了法制布朗德。山炮有博福斯M32型,M30的改进版。75野的存在价值不大,同重量级有105榴,下面博福斯的极限射速可以达24发每分,为简化炮种和生产线可以省掉。
冲锋枪靠谱,但是MP18还有改进型MP28,大量输入中国,主要是有快慢机。
其它的...什么性能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会让你仿制,中国兵工那时候的逆向测绘能力基本是渣,没有全套图纸基本达不到原版性能!比如重机枪,那时候三十节其实比马克沁性能更好,但是马克沁德国奉送了全套图纸和模板,三十节则弄不到。所以三十节最好的批次,都有三分之一无法连续射击200发以上,这还是最好的批次,故障率都这么高。
捷克式也是最后弄到图纸才定型,尽管27年就开始逆向测绘,但正式定型是38年,叫民二七机枪。
手枪弹也是毛瑟763为主力...
其它战防炮防空炮,要考虑仿制还得优先考虑德国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步枪用5.5毫米子弹吧,机枪用7.5毫米好了,我很讨厌英制单位什么7.62,12.7,就用国际单位整数挺好。关键是制造毒气,跟日本人达到恐怖平衡。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感谢众位网友参与讨论,针对大家提出的看法,这里做一个统一的回答。
关于本文的主题:
本文是一个技术贴,主要讨论装备方面的问题。我也知道30年代的国府和国军存在太多的问题,指挥系统,人员训练,动员能力,后勤保障等等,不客气地说,我比这里大多数人认识得要深刻许多。不过这些问题需要另外专门撰文论述,不可能在一篇文章内面面俱到。所以请网友们在发言前注意,不要离题太远了。
关于年代背景:
本文说的很清楚,年代背景是30年代初期和中期,更准确地说是1936年之前。所以二次大战中才出现的武器,比如英国斯登冲锋枪,苏俄14.5mm反坦克枪之类的武器就不要讨论了。请切记这一点。
关于制式武器的装备范围:
很多人提到当时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工业能力也无法支持全面换装,这是很对的。我也从没说过能在短期内实现全面换装,这些设想中的制式武器,最多也就装备中央军的精锐部队,其他部队还是要长时间使用老式武器。
但对于国府来说,至少要给兵工体系设定一个基准目标,逐步调整,朝这个方向去努力。然后在战争过程中,杂牌武器慢慢损耗,新出厂的武器都是一个规格,逐渐地,制式统一就形成了。有一个标准,总比没有标准,仍然五花八门各自为政好吧?而且我提出的这个标准不是高不可攀,是可以实现的。
& & 下面对具体选型的一些解答:
(1)步枪弹
& & 不少网友提到了民国初年的6.8mm步枪弹。客观地说,6.8mm步枪弹用于步枪时的确比7mm步枪弹更好一些,但作为机枪弹则威力不足。采用7mm毛瑟步枪弹是考虑了步机枪用弹的统一,减轻后勤负担。
采用长管步枪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国军缺乏火炮,远程打击能力不足。但机枪火力点在实战中不宜过早暴露,所以需要步枪远射能力强一些。二是国军近战火力也不足以压制日军,白刃战不可避免。所以长管步枪比较适合中国战场。欧洲战场的步兵远有迫击炮,近有冲锋枪,自然不需要长枪管。
不少网友建议使用盒子炮。我在文中已经说过,中国用盒子炮不是因为它有多好,而是因为武器禁运没有其他武器可用。而且它还挺贵,比一般手枪贵几倍,比冲锋枪便宜不了多少。一样花钱,何不干脆多装备一些冲锋枪,性能比盒子炮强多了。
(4)迫击炮
& & 有网友建议使用日式50mm掷弹筒取代60mm迫击炮,我认为不科学。因为掷弹筒没有瞄准装置,需要长期训练才能打得准。其实应该装备一些枪榴弹筒,我文中没有写。
有网友说瑞典博福斯M1930式75mm山炮和德国le. FK 16式75mm野炮技术等级差不多,为什么一个仿造一个进口。那是因为山炮的装备量要比野炮多,中国有限的兵工资源自然要优先满足前者。如果产能允许,能全部仿制当然更好,可惜产能不行啊。
(6)反坦克炮
& & 有网友说高射炮和反坦克炮为什么不用一种炮?你肯定是被网上广泛流传的德军88mm高炮打坦克的故事误导了,建议你可以从网上看看《现代条件下大口径高炮打坦克还有意义吗?—评59式100毫米高炮打坦克的设想》一文就知道怎么回事了,两者战术要求完全不一样。偶尔客串一下还行,想通用是不可能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步枪用5.5毫米子弹吧,机枪用7.5毫米好了,我很讨厌英制单位什么7.62,12.7,就用国际单位整数挺好。关键是 ...
这个没有用,日军的防毒、防化装备是齐全的,虽然没有英美德法那么高大上,但是应付战争需要是足够了,中国士兵连口罩都不能人手一个,打不了化学战,平衡不了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看完了,有几个疑问。
好几种步机枪改口径,工作量会不会太大了?
长管步枪虽然射程和拼刺更有保证,但生产难度会不会也上去了?
另外能打穿小日本坦克的是7.92×94反坦克枪专用子弹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这个没有用,日军的防毒、防化装备是齐全的,虽然没有英美德法那么高大上,但是应付战争需要是足够了,中 ...
呵呵,一般用毒气都是在别国的土地上
一战德军也是在法国前线首开先河
在自家国土上防毒气,这代价也太高了
可能没毒死几个敌军,自家老百姓挂了N多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长日 发表于
LZ用心了,不过,当时国军最大的问题是士兵基础训练不足以及军官素质低下,加上高层的态度暧昧,武器倒是次 ...
祖辈说当时的巴苏卡要两节干电池,八路哪去找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祖辈说当时的巴苏卡要两节干电池,八路哪去找
其实,迫击炮平射也是打碉堡的利器啊,完全能取代火箭筒的,只是不管炮筒还是炮弹都严重缺乏材料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超大游击队员
楼主说的很全面和细致,我在这里续貂一二。
首先楼主的设计里面对伴随进攻的曲射武器考虑不足。82迫灵活程度不足,冲击预设阵地时不能有效跟进打击。应当考虑掷弹筒或枪榴弹的装备。
其二是平射火炮问题。针对城墙,堡垒,火力点,步兵应当能得到平射火炮的加强,这是曲射炮所不能代替的。反坦克炮可以打击一般预设掩体,摧毁城墙力不从心。应当考虑类似九二大队炮的直曲射两用炮装备到基层。
三是重炮野炮不适合中国地形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重迫击炮的仿制。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