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一个英雄的俄罗斯劳动英雄

懒汉懒婆变劳动英雄,土八路施了什么“魔法”?_观察者网
【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阿蒙】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提出“没有一个懒汉”的大生产口号,照顾其生活、在村中公开批评,促进其加入互助组、合作社等办法使其所在村的懒汉、地痞、流氓、巫婆、神汉、破鞋“大量的减少”。因为历史、经济、政治等原因,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内存在着大量的“懒汉”、“懒婆”,他们的存在浪费了边区政府大量的资源——不对其加以救济轻则小偷小摸、重则投靠日伪做出不利于抗日的事情,为了抗日大业必须对懒汉、懒婆加以改造使之能自食其力。懒汉、懒婆成因如果想解决问题必须先对问题加以分析,形成懒汉、懒婆有如下几种原因。高额田赋及高利贷:民国十七年(1928年)第一次全国财政会议,拟将田赋正式划为地方税,以作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这是中国田赋史上的一次较大变化。田赋划归地方后,中央政府遂于1928年公布划分国家收支地方收支标准案中规定:“国家税地方税划分后,各自整理,不得添设附加税。”国民党虽然规定不得随意增加田赋但根本没有用,将田赋归地方减少了中央对于地方的控制,反而增加了人民负担。日《大公报》报道“始将田赋列为地方税,由是田赋成为地方财政之主要税源。”“据调查所得,各省田赋平均在省岁入40%以上。而最高者如四川且达79%,甘肃达75%。至于县地方财政,几纯恃土地税为惟一收入。”若以光绪二十八年每亩田赋四角为基数,河北水田最高征收3.5-3.6,指数为875;旱田最高者4.0以上,指数为1000。田赋为正税还有各种附加税,附加税一般在田赋的一倍以上,河北省的田赋附加种类有48种之多。还有田赋“预征”,“预征”顾名思义就是今年把明年的税、后年的税提前交上来,河北的田赋“预征”比四川差一些,四川有的地方税都收到1991年了。还有各种横征暴敛,“河北新镇县于十八年(1929年)擅自增收亩捐二角,全年收入一万八千文,超过正税三倍以上。”除此之外基层还要负担兵差,兵差的分摊方式有两种,一是按亩摊派,二是按户摊派,但不管采用哪一种方式,其结果总是同样的,实际负担主要是落在贫困农户身上。无论高额田赋、苛捐杂税、横征暴敛还是兵差,地主们是不受这个限制的。一是大多数不住在农村,他们所应摊的由佃农代出;住在村里的地主也常常用提高租额的方法转移到佃农身上。佃农的租税一般在产量的50%-70%,有些地区更高。毛泽东论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说:“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然的优势。”地主同时经营高利贷,城市的买办资本进入农村与地主阶级结合起来剥削农民,秋天压低粮食收购价,春荒抬高粮价,以高利贷形式贷出粮食,低价收买农民的土地——拥有土地是最好抵御通货膨胀威胁的方式。比如四川平原,1926年粮价平均每石14元,秋季每石10元,而春季则高至28元。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民国时期水利设施荒废。天灾人祸面前农民只得向地主借取高利贷,地主借给农民高利贷看人值不值,值的标准就是家中有地。晋察冀边区所属冀中地区是河北省毕竟富裕的地区,由于大清、永定河每年泛滥,地主借机低价收购土地,当地有二十万亩以上的大地主,灾年他用一斗谷子就换农民一亩地。天津胜芳镇戈、薛两家各有土地五千顷;察北地主张祯,占了张家油坊等三十个村的全部土地;热河平泉的地主,从自己家到北京的地都是他家的,号称不离开家就到了北京。他们的土地来源不外乎就是趁人之危强取豪夺,很多原本家境不错的自耕农就是这样沦为贫、雇农。晋察冀著名的劳动英雄胡顺义,在八路来边区之前不仅变卖了家中祖传的地,甚至将两个女儿卖了还地主的高利贷。这是用土地偿还高利贷,还有“妻儿抵押贷”规定:到期还不上以借贷人妻子为抵押品抵押给债主。“改邪归正”的劳动模范胡顺义如在债主家怀孕生子,其子归债主所有;还有劳力抵债(无论男女),必须在债主家工作十年以偿债,像杨白劳那样用喜儿抵债的在民国屡见不鲜。民国学者杨捷之在1935年9月《中国经济》统计晋察冀边区所在地河北:以农村总户数为100,借款家数51;借粮家数为33。同时国民党官僚资本进入农村加重对农民的剥削,比如1936年国民党官僚资本在成立合作社,市面上蚕丝80元,他们强迫入社的农民40元出卖。下图表格是1935年农民贷款的对象统计。(来源:中国农业实验所:1935年《农情报告》,第2卷,第十一期)杨成武回忆录提到他的朋友王莆,他是商人兼大地主(杨成武将军说他除了袁大头和钱大字不识一个),抗战时期累计向八路捐款十万银元,其说:“国将不保,何以家为?覆巢之下,岂有完卵。与其让家财落入敌手不如捐献抗日!”还将其用来保家护院的枪支捐给八路。冀东地主洪麟国、陈宇寰民族危亡之际毁家纡难参加八路,并在与日寇战斗中以身殉国。史学家吕思勉先生说:“世上有背叛阶级利益之个人,没有背叛阶级利益之阶级。”前文引述的毛泽东的话揭示了一个真理,殖民地宗主国只是把殖民地国家当成原材料进口国和工业品倾销地,决定了其必须要保持殖民地国家的地主阶级,地主阶级是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这也解释了抗战期间国民党把自己的的无能、腐败表现得淋漓尽致,但美国一直选择支持国民党政权的根本原因:因为国民党代表的是城市买办阶级和农村地主阶级利益的,支持国民党就是想让中国永远不能完成工业化、永远成为宗主国的附庸。日本侵华的影响:一、毒品。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就在朝鲜种植鸦片向中国走私毒品,九一八事变之后鸦片种植在东三省越演越烈。1936年伪满洲国鸦片收入为1331万日元,占全年财政总收入的5%。1939年为3393万日元,为全年财政收入的5.6%。长城抗战后日本于日强迫国民党政府签订《塘沽协定》。1935年1月日本制造察东事件,迫使国民党政府签订《秦德纯土肥原协定》,又称《察哈尔协定》,日军据此实际控制了察省北部地区。日迫使国民党政府签订《何梅协定》,使日本攫取了河北省和平津两市的大部主权。日本在绥远大量种植鸦片,并且在天津日租界大量生产海洛因等毒品,据战后参与制作毒品的日本工程师回忆,大约有一万人左右参与制作毒品。1938年,蒙疆地区的鸦片输出量为9,854,779两,价值43,821,175日元,占全部输出货物的41%,平均每两卖4.45日元。其中向平津地区输送8,908,040万两,向满洲国输出946,739两。察哈尔、晋北地区原为蒙疆鸦片种植地,烟民人数众多,据1940年至1945年不完全统计,吸毒人数达33万余名,约占总人口的13.3%。晋察冀边区二专区某村共169人,就有33个料面鬼(即大烟鬼),每日消耗三四百元以上,3家大户因吸毒倒塌了,12户废败了,卖掉9个青年媳妇,4个儿女,卖掉和荒了的土地在600亩以上。结果村中一切对敌负担都落在不吸毒的头上了,影响到全村的团结,失盗案件不断发生。一个老太婆家里柜上放着几升黄米,到茅房走走,回来就不见了。日本经济侵略。如冀中所属的高阳地区有一些现代纺织工业,但棉纱来源于日本。随着日本的经济侵略,高阳纺织厂大多倒闭或被日资收购,为日本供应原材料棉花的晋县、高阳农村小型地主纷纷破产。包括华北工业的中心区天津,各厂不是关门倒闭就是被日商所收买。破产的地主从小娇生惯养不事生产,慢慢沦为懒汉、懒婆。农村破产,不少妇女被迫卖淫,后来发展成风气,不以卖淫为耻,这是懒婆另一个来源。教育落后、封建迷信盛行。在北岳区五台一个村庄里,“人们过着农奴生活,一村有一个识字的人,便像是有了一位圣人。”冀中平原地区,文盲占农村人口总数的80%左右:冀西山区,学校就更少,许多村庄连一个识字的人都没有,即使为当时受教育程度较为发达的京汉铁路沿线,儿童入学所占的比例仅仅有30%,其它地区则远远低于这个水平,连20%也不能达到,大部分群众文化程度很低。同时政府的权力不能深入基层加以引导导致封建迷信盛行。闹蝗灾不去灭蝗、抢收,说惹了蝗仙;旱灾说是惹怒了河神请巫婆、神汉烧香拜神,结果反倒加重了灾荒,经济也就更拮据。改造懒汉、懒婆解放战争土改农民成立农会减租减息。日出台《晋察冀边区减租减息单行条例》,条例规定:“二、地主土地收入,不论租佃伴种,一律照原租额减少百分之二十五;二、地主之利息收入,不论新债旧欠,年利率一律不准超过一分(即百分之十)……”据1940年6月,不完全统计晋察冀四个专区减息数达三十二万六百余元。只在二、五专区减租额即达一万二千二百九十余石。减息抽回了被地主高利贷夺走的六万四千九百余亩土地。日出台《晋察冀边区垦荒单行条例》,鼓励农民垦荒从法律上保证垦荒者“无租垦种”的土地所有权。前文提到的晋察冀劳动英雄胡顺义十石租子减成三石一斗五,开了三十亩荒地,一年打粮食二十一石。山菜各六千斤。还养了二十只羊、五头牛、两头驴、二十只鸡。组建农会,发动农民向地主做斗争、倒苦水,农民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但是减租减息的过程中也出现地主、富农负担过重的现象,这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王莆、洪麟国、陈宇寰舍身为国的;也有卖国投靠日寇作威作福的;也有拉一拉就到抗日这边来的,推一推跑到日寇那边也不在少数。边区减租、减息触动了地主利益,行唐南伏流大地主1941年日寇扫荡主动组织维持会,并当了会长,结果日寇将其女儿、儿媳全部强奸,现实使其惊醒掉头抗日,这样的地主在边区不在少数。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统累税问题的指示》,强调指出:“累进税乃是应向我区内一切人民征收的税则。特别是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下,虽然捐税应由富者比较多负担一些,但要富有者完全担负或负担过重,这亦是不好的。”1941年春,晋察冀边区普遍实行的统一累进税,是财税史上一次重大改革(统一累进税的征收完全可以写一篇论文,这里简单的说一下)。废除了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彻底杜绝了日伪的随意摊派和到处掠夺,又将1940年以前边区征收的田赋、公粮、营业税、烟酒税、牌照税、印花税等6种税收,统一为财产税和收入税。以钱、粮、秣三种形式统一交纳,一次征收。彻底废除了旧社会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整顿了边区的财政税收制度,实行了区以上各级政府和军政部门开支,均由边区政府统筹统支;充分照顾到各阶级、各阶层的经济利益,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统一累进税根据财产和收入多寡,规定了不同的累进率和纳税最高限额,贫农纳税只占全年总收入的7%左右,也减轻了地主、富农的纳税负担。富农的纳税负担的比例,一般不超过25%;根据广大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现实,规定收入凡在“免税点”以上者,不论自耕农还是佃农均应纳税。纳税面由以往的不足50%,扩大到80%。统一累进税规定了免征私人工商业资产税,免征家庭副业、私人畜养业的资产税和所得税;新开荒地不征税;药材、铁、农具、火柴、盐等生产免税;但是地主转让土地、出租土地征收资产税,通过税收调节让地主把资金转向商业和工业上去,同时边区银行给予农业生产发放低息、甚至无息贷款,减少封建地租剥削。阜平地主孙乐山曾当过东北军军、师、旅、的处长,青岛水上警务所警官,减租前全家收租三十一石,减租后收二十二石。1943年收回三亩地自耕,在劳动英雄胡顺义帮助下劳动,同时将三万多资金投入到皮革厂和合作社。当选为阜平县议员,晋察冀边区参议员。由于数年的努力以北岳区三十九个村为例:抗战前雇农占总户数的7.06%,到1942年减少到3.23%。另外据三十二个村调查,在254个雇农中,上升的149人,占58.6%,其中92人上升为贫农,51人上升为中农,三人升为富农,转营工商业的3人。贫农抗战前占40.47%,1942年为37.72%。减租后贫农上升为中农的占18.66%,上升为富农的占0.24%,下降或转化的有3.54%,其余的仍为贫农,但因为统累税的实行,负担较小,生活仍有上升。中农抗战前占35.42%,到1942年占44.31%;上升到富农的占1.67%;富农抗战前占8.45%,到1941年变为7.78%,1942年上升到7.88%。这一切都是在极为残酷的战争情况下进行的,土八路的到来减少了最穷的,减轻封建地租剥削,用经济的办法让地主把资金转移到工商业。毛泽东说:“对于地主阶级是要打倒的,对于个人是要保留的。”二、普及教育,树立劳动英雄的形象带动广大群众。边区政府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了农民教育程度,破除封建迷信对农民的毒害(关于教育在拙作晋察冀边区货币战和晋察冀妇女解放都有涉及就不多说了)。曲阳母子俩,母亲靠当巫婆养活儿子。八路普及教育,儿子在小学校接受教育批评母亲搞封建迷信;同时在村干部帮助下母亲认识到错误,自己现身说法揭穿自己骗人的把戏。村干部又积极组织母亲参加纺织合作社让其能自食其力。封建地主阶级用唯心论宿命论麻痹农民的意识,农民认为自己是“天生的穷命”,一年到头辛苦劳作也穷,索性破罐破摔懒下去。土共通过教育让农民意识到:贫困不是源于“命”而是源于不合理的剥削制度,改变农民听天由命的心里,“我也有一双手,劳动起来样样有。”李公朴从晋察冀边区考察后说,“晋察冀的人民,由于教育工作普遍深入艰苦的进行,已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中国,认识了抗战,而且还认识了他们自己,了解了自己的力量。”树立劳动英雄胡顺义、发明英雄刘青云(女)、合作英雄张瑞、一天收割六亩地的妇女被成为收割英雄,这些都是平素被蔑视的人如今在边区称为英雄,一扫封建社会只有帝王将相才能是英雄的惯例,给农民树立只要我努力劳动我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劳动英雄胡顺义1944年参加边区劳动英雄大会遇到了被卖到山西的女儿,原来他的女儿也成为劳动英雄)。面对日寇残酷的烧杀抢掠和自然灾害频发,个体是没有力量抵抗的,必须组织起来,只有组织起来的民众才是抗日的铜墙铁壁,一盘散沙的农民是没有任何作为的。组织起来毛泽东说:“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土八路到边区之前边区农民就有在农忙的时候互相帮工的习惯,俗称拔工队或包工队。比如张三家缺少劳动力、李四家有劳动力但是缺少劳动工具,张三借给李四工具,李四帮张三干活,彼此不收任何费用。面对日寇的侵略,一切活动必须更有效率:“天下武功皆可破,唯快不破。”由于频繁的反扫荡,从事各种劳动的时间被迫缩短,只能通过劳动协作、劳动互助改变。据统计开展劳动互助好的地区,劳动效率一般能提高30%—50%,甚至还有提高一倍的。而懒汉、懒婆把村里救济给他们的种子吃了、日上三竿还不起床。这就需要基层干部的努力了,“三勤加一懒,想懒懒不得。”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灵寿复员军人张树艺,1940年阜平龙泉关战斗中失去两条小腿。复员后他的家乡是日寇造成的“无人区”,他爬行生产、战斗。运用在部队学到的战斗技能帮助民兵打游击;领导山门口和南北谭庄开了一条九里长的水渠,把旱地改为水田八百八十五亩。后来又任拔工队队长、村实业委员、民政干部和抗属代表。白天生产、晚上办公、治家。他们村有个懒汉叫张庆沅,张树艺天天去他家说服他,最后张庆沅感动的说:“你都这样了还这么关心我,我再不改还是个人吗?”灵丘王巨村某个懒汉,在1939年因偷盗劳动英雄王海的粮食,怕处分而走了口外。1944年王海捎信把他叫回来,并借给他2匹布、8斗粮,给他调剂土地,拿钱给他做本钱跑运销,光景好了,他感动得反省自己的过去所有错误都承认,并愿今后什么工作也不落后。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村干部为懒汉、懒婆制定家庭计划。五台铁堡村王三有老婆和俩孩子,因没吃没穿,闹离婚;经村干部帮助计划开家庭会议,帮他大儿子揽了羊工,老婆做饭、管家、做鞋,他自己种地,抽空烧柏油卖,两口子和好了。孟平、康金小两口子都很懒,女人嫌丈夫不生产、丈夫疑心老婆有外心,两口子整天吵架、闹离婚。经村干部调节,双方坦白检讨,女人说:“只要你生产积极,不打我,不骂我,我就不跟你离婚。”康金小也检讨错误,定出生产计划,从种地到喂猪、纺织,夫妇和好、光景一年比一年好。龙华木厂村一个破鞋在村干部帮助下改务正业,努力劳动,当了生产组组长。家庭生活改善,她母亲给拔工组抱孩子,主动给娃娃买吃的,到处说村干部的好处。利用儿童团唱歌谣、黑板报形成社会舆论劝导懒汉、懒婆。使懒汉、懒婆失去存在的社会基础。发动儿童团到时间叫懒汉、懒婆起床,甚至将不起床的懒汉裤子拿走(就一条裤子躺在床上一天搁谁都受不了)。龙华劳动英雄葛存同志所在村,出黑板报表扬好的批评差的。许多二流子都是受黑板报影响改造过来的。有个懒婆品行不好,开过几次斗争会也改不过来,葛存让干部领导她参加生产,表现很努力,就马上登黑板报表扬,村公所还给她奖金,并拿这个例子去动员其他妇女,谁谁参加了生产,得了奖,你们还不努力?个个妇女都不服气,就更加油来干,村里的人们于是说:“有毛病的在墙上改正过来了,比罚可效力大。”不过还是耐心做思想工作效果更好,比如阜平一个懒汉,村干部用登黑板报发动小学生唱歌谣都不管用,气的村干部把懒汉吊在树上用鞭子抽,这些都无济于事最后还是靠耐心地说服教育改邪归正。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在对日寇的货币战和妇女解放、卫生医疗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组建合作社还成功的改造了料面鬼及懒汉、懒婆。阜平高街村合作社有一百零五户,四百二十五人,水田三百四十八亩,滩地二百八十亩,旱地四百二十五亩。村社有股金一七四,四五三元,社员三六五人。陈富全是合作社社长,组织起来的农民劳动效率提高后,社里有了一定的积蓄。陈富全决定和人成立烟草制造厂,合作社投入二十万,别人投了六十万,几个月后因经营不善赔了五十八万。陈富全不服单独经营,把一些没有劳动力的灾民组织到烟厂糊烟盒、卷烟,到年底就把赔的钱赚回来了。他们合作社生产的“高街布鞋”因为质量好、样式美观畅销全边区,甚至还有平津、绥远等地商人前来采购。村里几户粮食不够吃的贫困户就因为做鞋解决了吃饭的问题。村里几个懒汉村里给他们几个贷粮,帮助他们加入合作社自食其力。三个地主家庭出身的妇女,干不了活,生活水平下降,陈富全组织他们参加技术拔工,做轻活,改变了吃现成不做活。随着合作社经济水平的提高,大生产开始后,村里设置卫生员,领导群众开展卫生工作,提出四净:屋院净、手脸衣服净、锅台桌碗净、粪坑要常垫、街道净,与妇女卫生工作结合规定卫生突击周,与小学生结合挨户检查,用黑板报编歌谣来表扬批评,选出卫生模范户,改造了“肮脏鬼”安国花。与高街村合作社类似的张瑞合作社也是如此。张瑞所在的徐水县高村营处于敌占区条件更为艰苦,张瑞在抗战前就和贫苦农民一起向土豪劣绅做斗争,38年12月八路来了之后参加农会组织农民抗日。1943年秋日寇疯狂抢粮、枪棉花,游击区提出坚壁清野,但是靠近平汉路沿线的村庄挖地五尺就有水。张瑞想出一个办法,可是需要大量的砖,买还贵质量也不好。于是号召大家入股开了一个砖厂,虽然后来砖厂被日寇发现开不下去,但是砖厂盈利给村民分红让村民得到了实惠。后来又开了纺织合作社、榨油合作社,一手拿枪保卫胜利果实,一手纺线、榨油。1944年春老百姓中间流行传染病,张瑞成立了一个医药合作股,解决老百姓看病的问题。村里有九个料面鬼,整天游手好闲、偷鸡摸狗,曾经去日伪的戒毒所戒过,结果出来之后烟瘾更大了。1944年2月,边区召开的第一届群英会,从左至右(胡顺义,韩凤苓,安有成)张瑞为他们准备一个很好的大房子,集体戒毒。家境不好的由合作社供给部分粮食,每天由区干部和他们读报,合作社还做好吃的为他们打气,住了四十五天全部成功戒毒,再没有复吸的。晋察冀边区寿榆县邵文村,全村169人,就有有33个料面鬼,每日消耗三四百元。村长、中队长、指导员都吸毒,贪污腐化,压迫群众。1944年大生产运动开始后,在群众帮助下,没有一个偷懒的。据不完整统计,9个料面鬼1943年种地面积达264亩,产粮92石6斗,统累税负担72分5,饿肚子的27人(家庭人口在内);1944年种地面积273亩,产粮165石,统累税负担72分95,平均每人增产粮食9石多。晋察冀边区所属的龙华县,1943年离婚案有十五件,1944年下降到一件,偷盗案一件也没有发生,各家扫街扫院、清洁卫生,个个勤劳,乞丐绝迹,仗势欺人成为过去,赌博不复存在,吸鸦片及娼妓,除新解放区外,也已绝迹;暗娼破鞋改邪归正。1944年一年曲阳就改造了五百二十三个懒汉、懒婆,土地产量增高了。据四十二个劳动英雄村统计,增加了百分之四十三,不够吃的大幅度减少。冬闲变成了冬忙,没有了不正当的和游手好闲的,有的是到处是一片新气象。改造好的懒汉、懒婆成为自食其力的人,还有人经过努力当了村干部、劳动英雄,甚至还有参加八路军在于日寇战斗中牺牲的,都在尽自己的力量为战胜日寇努力。毛泽东说:“二流子改造运动是布尔什维克的好经验,动员二流子参加生产,不但增加了劳动力,而且消灭了坏人坏事,取得了人民的拥护,巩固了社会的安宁。”无论减租、减息,实行统累税,还是普及教育、树立劳动光荣、组建合作社,最核心的是土共政权能深入到农村,中国五千年历史土共是唯一一个把政权深入到最基层的农村的,正因为有了强大的组织能力和动员能力,土共才能战胜比起强大的多的对手:日寇和国民党。晋察冀边区懒汉、懒婆的改造一扫中国五千年因循守旧之风,改变了中国农村的生态,一个新的中国如旭日将出现在地平线之上。1《中国税收制度史》黄天华著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12月版 794页2许达生 《苛捐杂税问题》,《中国经济》第1卷第4期(1933年5月)《毛泽东选集》2卷630页3 毛泽东1939年《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4《民国时期的农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苏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1993年3月版60页5《国外中国近代史研究》 19期
江口圭一 《抗日战争时期的鸦片侵略》92-102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编辑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5年12月第一版6.7.11.13《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二编)农业 南开大学出版社15、50、499-501页、738页8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2卷,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版,494页。9.12《晋察冀人民翻身记》晋察冀人民斗争史编辑部 1982年出版 第60、137页10《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 》第四编 南开大学出版社943-944页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上一篇:
& 下一篇:
懒汉懒婆变劳动英雄,土八路施了什么“魔法”?_观察者网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6 niugebbs.comAll rights reserved.牛哥网传播文明正能量,让我们共同协力把做有文艺范青年网做到机制,让天下人都喜爱至极。劳动者之歌(人物通讯)
劳动者之歌(人物通讯)
作者: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139 更新时间: 9:16:50
&&& 五月,是属于劳动者的节日。在这个万物生长的季节里,甘肃稀土的广大劳动者用自己勤劳的汗水、智慧的头脑谱写了一曲曲“中国梦•劳动美”的动人赞歌。而正因为他们的爱岗敬业、锐意进取、甘于奉献,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在甘肃稀土这块土地蔚然成风……
实干舞出新精彩
――记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202车间主任王保国
&&& 王保国,是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2车间主任,也是一名高级技师。现年46岁的他像一艘鼓足风帆的劲舟,始终冲锋在现代萃取生产队伍的最前列,用30载青春韶华守护在萃取箱旁,以责任和奉献为车间安全生产平稳运行保驾护航。
1984年年底,稚气未脱的王保国进入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他在工作中多看、多想、多问,积极主动地向经验丰富的同事、班长、领导请教,遇到各种急、难、险、重等问题,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总是第一个冲在前面,不解决问题、不攻克难关誓不罢休。从那时起的整整5年,王保国精心钻研萃取生产中涉及的沉淀、萃取、分析等每一个环节,细心揣摩工艺台帐上的每一组数据,调试完一个数据就跑到萃取箱上观察,看生产线的变化,把每一个数据的改变引起生产线细微的变化详细记在本子上,进行反复对比、研究、琢磨,有时一琢磨就是一天一夜。经过多年的积累,他的技术娴熟到看工艺台帐上的数据,就可以判断生产线哪里出了问题。
&&&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凭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扎实的稀土冶炼生产实践经验,王保国华丽转身,从众多员工中脱颖而出,成为公司技术能手,并走上了公司中层管理岗位。作为202车间的领头人,优秀是一种习惯。他带着这个团队一路踏实走来,让求真务实的高标准工作态度成为车间管理的一把标尺,用集体荣誉感凝聚起一个优秀集体。2007年10月,公司在202车间投资建设1000吨/年南方矿联动萃取分离线,作为主责单位,202车间负责工程设计、施工、试产、运行等一系列工作则是责无旁贷。但面对一个新的项目,202车间班子内心激动又忐忑。尽管心里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王保国坚定的领了任务,一声不吭的把这个重任揽在身上,他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加班加点进行研究讨论,查找大量参考资料,揣摩箱子结构构造。在讨论时将大家提出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写在黑板上,集思广益、反复修改完善,最终确定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 为了这个项目,王保国不分昼夜的奔波在工程现场,摸情况,出方案,随后就索性吃住在车间,紧跟工程进度,及时协调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难题。经过三个月紧张有序、紧锣密鼓的连轴工作,同年底,南方矿前处理工程完成了土建、安装、调试,并顺利投料试车,产出料并入北方矿生产线。这个项目完成后,车间的小改小革从未停止,萃取1#线、6#线、2#线、7#线、3#线、4#线陆续顺利开车运行。2008年7月,随着最后一条萃取5#线的开车运行,整条南方矿生产线全线投产试车,氧化钇、氧化铽、氧化镝产品的纯度达到99.99%以上,产品全线达标生产。正是这一项目的投产运行,使甘肃稀土成为了中国稀土行业唯一一家能够处理南北稀土矿兼容的优秀企业,王保国带领的团队也成功的在甘肃稀土发展的征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很多时候,他告诉自己,做完这个项目就可以休息几天了,然而,一个项目刚刚结束,另一个技改工程就已开始。2010年,这个年轻人又一次开始冲刺。钬镥富集物生产线虽然给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年利润,但镥含量在富集物中的比重少、分离系数小,产品富集成为了整条工艺的瓶颈。这一问题一直是王保国心头的一块病,使他寝食难安。王保国大胆创新,在保证生产线原有工艺条件的基础上,对钬镥萃取1#线搅拌系统进行了改造,将原有的搅拌增加搅拌叶片,致使搅拌强度加大,水相回流量增加,镥含量增加,改造后的生产线产出的产品全面达产达标,真正意义上实现了甘肃稀土对稀土单一元素的全分离。此后的6年,他带领团队继续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巩固优化完善现有生产线,扩大产能,完成大大小小技改项目40余项,实现了车间生产技术的全面升级,产业链不断延伸……
&&& 王保国始终牢记自己是一个带头的兵,一只领头的“羊”,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几十年如一日的在萃取一线,以身作则,真抓实干,和他的团队一起稳步成长。他们实施的高性能氧化铽镝生产线项目获甘肃省冶金有色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高性能稀土发光材料前驱体钇铕氧化物生产线项目获白银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王保国个人也先后获得全国有色金属行业劳动模范、甘肃省国资委系统优秀共产党员、白银市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质朴的王保国用实干“舞”出了一张精彩绝伦的答卷。
孜孜以求追梦人
――记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5车间主任李虎平
&&& 劳模是民族的精英、国家的脊梁、社会的中坚、人民的楷模。甘肃稀土的劳模,即是全国劳模群体中的一份子,有着全国劳模的共同特征,又展示着自己的特色。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国际劳动节,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5车间主任李虎平获得了“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并代表全体获奖人员向全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宣读倡议书,号召全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为谱写幸福美好新甘肃辉煌篇章再创佳绩、再立新功。李虎平觉得自己比别人幸运,自大学毕业到甘肃稀土工作以来,无论是在冶金研究所扩试班的产品研发工作、202车间的萃取分离工作,还是205车间的稀土应用产品工作,每一段经历都让他觉得受益匪浅。
&&&&&&& 1999年夏天,一个草长莺飞的日子,李虎平走出了象牙塔,从此和镶嵌在戈壁滩中的甘肃稀土结下了不解之缘。工作后,李虎平在冶金研究所进行新产品研发工作,他把每一个实验都做数百次以上,把得出的数据记在本子上,一次一次更改、一次一次反复,忙的时候,就昼夜不停的加班。然而,他的努力并没有得到回报,他已经记不得是第几百次的重复试验了,可研发的新产品与一般产品相比,纯度并没有提高。问题究竟在哪里?李虎平认真思考,走出实验室到生产线上向老师傅请教,认真记下每一个信息,调整实验方向,经过多次反复论证,成功完成了实验,并进行了高纯氢氧化铈小试、中试生产,组织编写了相应的作业指导书,以优质的产品质量打开了氢氧化铈的销路,延伸了产业链。李虎平初步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信心。他乘胜追击又着手另一个实验,优化了水热法生产高纯氢氧化镧工艺参数并进行中试,又完成了稀土催干剂的试制,经西北永新油漆厂使用能满足深色油漆的催干。
&&& 常言道: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李虎平不仅拥有专业的工作态度,执着的拼搏精神,还致力于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与技能水平。凭借对专业的“钻劲”和“悟性”,他敢于挑战、大胆创新,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解决了工作中一个又一个难题。2013年2月,李虎平调入205车间担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在踏入这个新的生产领域的那一刻,他就下定决心,要敢于担当,不辱使命,真正做大做强稀土研磨材料。李虎平首先深入职工群众,与职工面对面交流,了解职工所需所想,查找车间存在的问题,重新制定车间工资分配方案,工资分配向技术含量高,苦、脏、累、险岗位倾斜,真正落实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工资分配办法,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仅2013年一年,205车间各项生产成本降低2.3%,抛光粉收率比2012年提高0.46%。
&&& 有一种幸福,是思索。爱思索的人,感受更独特,不满足一般的小喜小乐。曾经一段时间,车间生产出的抛光粉颜色不均匀有划痕现象,李虎平即刻带领技术组成员,在稀土研磨材料重点实验室连续奋战、查阅资料、借鉴同行经验,现学现用,反复推敲,寻找问题。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原因:由于抛光粉与分级机内壁摩擦后将铁屑引入产品,未及时清理而导致不同程度的划痕。李虎平及时总结经验,完善体制机制,建立了稀土抛光粉使用性能的评价体系,对各型号产品的研磨性能、悬浮性能、颜色指标、划伤概率、颗粒物检测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充实完善了工艺流程指导书,保证了产品一次合格率为100%。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李虎平正带领着他的团队,在稀土研磨材料真正做大、做强的道路上阔步向前。
一勤天下无难事
――记机修安装车间电工谈建民
&&& 一个人,只要有梦想,便有腾飞的那一天。谈建民,一名退伍军人,复员后进入甘肃稀土从事电工工作。“业精于勤”是他这些年来从事电工工作的真实写照。多年来,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始终把工作和人生的奋斗目标紧扣到一起,一心扑在工作上,公司各项高低压电气项目改造现场、电气安装现场,电气故障的地方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都精心组织,带头参加,抢时间,抓进度,保质保量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 谈建民积极发扬“流血流汗不流泪”的军人精神,有急难险重任务时冲锋在前。2010年冬天的一个夜晚,狂风乱作,寒意逼人。公司生活区供电线路出现故障,接到抢修任务后,谈建民立即赶到现场,和维修组成员逐杆检查,对电缆箱逐个排查,排除故障,寻找原因。故障停电是由于电缆进线引起的,恢复供电需要更换进线电缆。确认问题后抢修人员立即对烧坏的电缆头进行更换,经过6个多小时狂风中的户外抢修,每个抢修人员的脸上浮现出了满意的笑容,生活区及时恢复供电。
&&& 有人说性格决定成功,有人说思考决定成功。谈建民是一个爱学习、爱思考、非常勤奋的人。作为电工班长,谈建民带头开展“师带徒、一帮一”活动,并制定详实可行的提升方案,分层次、分程度,以实际操作为主,加强班组成员的培训工作,并和成员讨论实际操作中的重点、危险点,寻找对策措施,班组成员相互取长补短,短时间内提高了操作水平;针对电工作业涉及的电器设备点多面广,工作小现场多的特点,谈建民及时完善反违章常态机制,开展班组“一日一分析”活动,将每日工作中发现的危险点进行风险辨识、分析,建立危险源图集,将工作现场中易出现的危险点、危险源直观的记录下来,帮助班组成员快速掌握现场工作情况,做到工作现场的可控、在控,有效提高班组成员的安全意识。
&&& 谈建民说:“电气行业有它的特殊性,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只有扎实学习,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才能成为一名专业的电气作业人员。”他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虚心请教,勤学苦练,业余时间认真苦读,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并注重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甘肃稀土电气安装改造每一个角落穿梭了近20个春秋。
&&&&&&&& 收获,是美好的,不管这种收获与己是否有所关联或者得益,总令人欢欣。2009年以来,谈建民连续6年获得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连续4年获得公司年度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光环的背后,是他爱岗敬业、锲而不舍、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是他甘于奉献、胸怀大局、勇挑重担的实干精神;是他争创一流、敢为人先、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是他甘于寂寞、精益求精、永不止步的“工匠精神”。在荣誉面前,这位朴实的基层劳动者,没有止步,依旧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未来,向着梦想,在甘肃稀土这片热土上,以自己的辛勤劳动书写着人生的华美篇章。(邓家恂、赵宗英、郑承玉)
通信地址:甘肃省白银市42支局212信箱& 邮政编码:730922& 公司网址:& 电子信箱:&&电话:86-(公司综合管理部)&& 传真: 86- 8821992&版权所有 甘肃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事需要了解的劳动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