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一本很老的,有关一个小魔女魏一和一个旅行家的连环画

动漫星空&>&&>&&>&正文
《海贼王》漫画825话“世经上的连环画”
来源:动漫星空[原创]
作者:宁静海
编辑:宁静海
浏览:loading
  《海贼王》漫画825话“世经上的连环画”的汉化版终于公开了,山治受到了热烈的迎接,但是山治没有见到自己的未婚妻,感觉山治真的是郁闷了。另外前去营救山治的路飞他们正在面临物资短缺的大问题,不过幸好路飞钓上了一条奇怪的大鱼,虽然乔巴警告不要乱吃他去找图鉴,但是路飞还是先吃了...这种鱼的鱼皮是有剧毒的,不过以路飞的情况,应该不会挂吧。
  老板娘直接跳出来揍人,看到本人山治也是感叹萝拉真的和这位老板娘好像。
更多相关资讯请关注:
友情提示:支持键盘左右键“← →”翻页
用手机访问
扫一扫,手机浏览
相关新闻:
二次元手游
类型:卡牌
大小:1.70 GB
类型:卡牌
大小:877.30 MB
类型:角色扮演
大小:272.60 MB
类型:角色扮演
大小:700.00 MB
类型:卡牌
大小:192.70 MB纠纷处理 (9:00-18:00)
图书审核 (9:00-18:00)
抱歉,您要找的页面不存在。临海市百群千人读书社好书榜月好书|小王子|好书榜|读书社_新浪网
临海市百群千人读书社好书榜月好书
临海市百群千人读书社好书榜月好书
编者按|列车已经启动,归乡的心也变得迫切,但归途却显得孤寒波折,不如挑本好书带回家吧,毕竟美好的时光总是不期而至,也许本想打发时间,却让回家之路也心满意足。临海百群千人读书社好书推荐月榜1▌上榜理由于坚最新力作《建水记》是一本关于中国古典生活、建筑、手艺的沉思录,追问何为“诗意地栖居”。云南建水城,古称临安,它在20世纪城市化、大拆迁的洪流中如顽石般幸存。阅读此书,可以令你跳脱出千城一面的审美疲劳,学会理解一座古城、一座建筑、一种仪式,如何安放、庇护人类的心灵。▌作者简介于坚,1970年开始写作诗歌、散文、小说、评论,1980年开始摄影,1992年开始拍摄纪录片。获数十种诗歌奖、散文奖。最近二十年为《中国国家地理》《华夏人文地理》《旅行家》等刊物特约撰稿人。2▌上榜理由这是一个令人心碎却无能为力的真实故事,一方面因为这是作者的惨痛经历以及之后挥之不去的梦魇,另一方面那些精致、细腻、艳丽的文字,犹如牙齿般细密啃噬着读者内心。向死而生的泣血绝唱,大胆撕开了社会被遮蔽的暗面,却最终使林奕含无力逃遁、耗尽了自己。一部读了令人难忘,但又深感惋惜的作品。▌作者简介林奕含(1991——2017),台湾作家。出生于台南,曾居台北。梦想是一面写小说,一面像大江健三郎所说的:从书呆子变成读书人,再从读书人变成知识分子。3▌上榜理由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基因的发现,让我们终于无限接近这些大问题的真实答案。著名科普作家、普利策奖得主悉达多·穆克吉最新力作《基因传》完整地讲述了基因科学的起源、发展和未来。书中有精彩故事,有人性纠葛,有历史进退,是一部有温度的、叙事高超、犹如侦探小说般精彩的科普通识读物。▌作者简介悉达多·穆克吉,印度裔美国医生、肿瘤专家、知名科普作家。主要研究癌症治疗和与血细胞有关的基因功能。作品《众病之王:癌症传》获普利策文学奖,《时代》称其为1923年以来最有影响力的100本英语书之一。4▌上榜理由奥芙弗雷德是基列共和国的一名使女。她是这个国家中为数不多能够生育的女性之一,被分配到没有后代的指挥官家庭,帮助他们生育子嗣。和这个国家里的其他女性一样,她没有行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产、工作和阅读的权利……《使女的故事》被誉为女性版《1984》,作者阿特伍德亲自做序,解读了“使女”的秘密。▌作者简介被誉为“加拿大文学女王”的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起,她便以持久旺盛的创作力不给评论界任何淡忘她的机会。她获得过除诺贝尔文学奖之外的大多数重量级国际文学奖。5▌上榜理由作者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被诺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称为“辉煌壮丽的作家”。这是一部由一百多个特写、故事、随笔片段集结而成的多层次、多情节的小说。每个故事都是一篇精致的短篇小说,连缀起来又是一部遍布伏笔与呼应的绝妙长篇。错综复杂的叙事方法带给读者解谜一般的阅读乐趣。▌作者简介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当代波兰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她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故事等元素,观照波兰的历史命运与现实生活。两次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评审团奖。6▌上榜理由本书以性质论应该归入社科书,却像文学书一样好看。作者将传记、哲学、历史、文化分析与个人思考糅合在一起,全书充满了各种让人惊喜的小细节,都取材于相关人物的回忆与历史记载,而非作者一己的虚构与想象。这是一部自始至终都饶有趣味的作品,原本似乎枯燥晦涩的话题被成功地讲成了一个轻松好读的故事。▌作者简介莎拉·贝克韦尔,毕业于英国埃塞克斯大学,攻读哲学专业,毕业后做了十年图书管理员。2002年开始专职写作,作品还包括How to Live、The English Dane等。目前在伦敦城市大学和开放大学教授创意写作课。7▌上榜理由本书相比一些讲述“二战”历史的鸿篇巨制,可能零散而又琐碎。但作者玛丽·瓦西里奇科夫以战争亲历者的视角,记录了她在战争中的心理状态、物质生活、思想认识、社交、工作等方方面面的内容,日记的记录时间横跨年这些重要的“二战”年月,使这本日记成为一部充满细节的私人“二战”史。▌作者简介玛丽(蜜丝)·瓦西里奇科夫(),生于俄国圣彼得堡,白俄贵族。1919年随父母离开俄国,成长于德国、法国和立陶宛。1940年前往柏林求职,“二战”流亡德国期间,逐日甚至逐时地记录战时生活。8▌上榜理由正如陈平原先生所言,“抗日战争中,于颠簸流离中弦歌不辍的,不仅是西南联大,还有很多同样可歌可泣的‘大学故事’”。“九一八”的炮声,让东北大学成为第一所流亡大学。十八年的流亡路,让东北大学成为近代中国流亡时间最长的大学。十八年的流徙,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艰难,也有很多事鲜为人知。▌作者简介张在军,独立学人,自由作者。已出版《苦难与辉煌:抗战时期的武汉大学》《西迁与东还》《坚守与薪传》《才情与风范》《当乐山遇上珞珈山》《发现乐山:被遗忘的抗战文化中心》等。9▌上榜理由吕途是皮村工友之家文学小组的老师,并常年从事社会学研究工作,《中国新工人:女工传记》是她写的“中国新工人”系列的第三部。吕途深入了解和访谈了34位女工,通过她们的口述为她们写“传”,写出这些默默无闻的女工们的经历。她们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她们是一面镜子,照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图景。▌作者简介吕途,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发展社会学博士,2008年开始就职于北京工友之家。著有《谁搬迁了?》、《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编著有《打工者参与式行动研究》(合编)。10▌上榜理由胡桑笔下的江南,是一个你从未见过的江南。作者从个人经验出发,通过家族图谱的梳理,讲述了八十年代浙北平原一个乡村传统且淳朴的日常生活。其中夹杂着方言的考究和个人成长的追寻与反思,开拓出全新的散文风景。文字质朴沉静、充满意趣,娓娓道来,又不乏对时代的思考。▌作者简介胡桑,诗人、学者、辛波斯卡译者。著有诗集《赋形者》。诗学论文集《 隔渊望着人们》。译著有《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辛波斯卡诗选》、《鲍勃·迪伦诗歌集》、《染匠之手》等。现任教于同济大学中文系。《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郑天挺 著 俞国林 点校 中华书局
2018年1月西南联合大学1938年正式建校,日停办,郑天挺先生参与始终,自1940年起担任总务长,主持教务、校务工作。此间郑先生坚持记日记,这套日记起日,讫日,其中1941年5月至12月不慎遗失。《郑天挺西南联大日记》记载周详,行文严谨,是研究西南联大校史、近代学术史、教育史、文化史、社会史、经济史不可或缺的重要史料。《觅词记》韦力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年1月韦力先生的“觅系列”已先后出版了《觅宗记》《觅诗记》《觅理记》《觅曲记》,这个该系列第五部,通过寻访历代词人遗迹,梳理出中国历代词人史。韦力先生已一己之力做这样的传统文化寻踪之旅,意在打捞那些被历史遗忘或缺失,但又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历史文脉,此行为看似笨拙,实在意义深远。《赏词如风》王立群 著 大象出版社 2018年1月王立群的老本行是中国古代文学,这些年诗词大会火爆让古典文学重新焕发活力,“王立群品读经典诗词”收录了唐、五代、宋词词作35首,有李煜、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等名家经典之词,王立群先生从词人的生平经历、词作的社会背景与诗词中的历史文化内涵等角度出发,赏读唐宋词之美。《给孩子的历史地理》唐晓峰 著 活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1月“什么是历史地理?是历史加地理吗?”专业的说法是:研究历史时期的地理问题, 就是历史地理学, 可以研究历史时期的自然地理, 也可以研究历史时期的人文地理, 在学科属性上, 是地理学。历史事件是很复杂的, 那么与其相关联的地理问题也是很复杂的。这本书对孩子们来讲,还是有一定难度,家长或老师可要费心了。《紫禁涅槃》吴十洲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月记述了从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设立“小朝廷”至今的故宫百年历史,展现了一座皇家宫殿成为国家级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日本之干涉,逐溥仪出宫,故宫开院、故宫博物院成立初期的艰难,国宝大迁徙……一座故宫有说不完的历史,而这些历史背后,又有多少曲折和不为人所知的细节。《故宫怪兽谈》(3卷)常怡 著 果麦|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年1月故宫是一座历史宝藏,也是一座故事宝库。有人用历史来讲述,有人用故事来表达。常怡在《故宫里的大怪兽》广受小朋友们喜爱后,继续把怪兽进行到底,本套怪兽谈包含:《地下皇宫》、《影子学校》和《隐世界》三卷。十一岁的李小雨这次又将带我们在故宫里搞什么怪呢?《小王子的领悟》周保松 著
区华欣 绘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18年1月这是香港学者周保松写给五岁女儿的成长礼物。他用自己的哲思和童心,以小王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面临的不同的困境与际遇为切入点,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对驯服、梦想、生命、责任提出新的思考与解读,思索生活的意义与美好,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古砖花供:六舟与19世纪的学术和艺术》王屹峰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8年1月这是关于清代“九能儒僧”六舟和尚生平和其学术成就的作品,作者通过追寻六舟当年的人生足迹,在实地考察中重现六舟的学术与艺术变化过程,借此尽力去触及六舟的心路历程,尝试把握其在晚清学术与艺术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移民空间的建构:巴黎温州人跟踪研究》王春光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月这是作者对巴黎温州人持续十多年跟踪调研的展现,与过去相比,巴黎温州人群体不论在产业形态、居住位置,还是在组织形态、交往方式以及代际关系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本书从空间重构的视角,深入刻画了巴黎温州人在中法之间、在群体内部的社会地位空间格局。《刺杀骑士团长》[日]村上春树 著 林少华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8年3月村上新作,讲述一个中年肖像画家,在和妻子离婚后,独自流浪,最终住进小田原郊外山间雨田具彦的旧居兼画室,房子主人雨田具彦是著名日本画画家,搬进那栋房子后不久,意外在阁楼发现了一幅雨田具彦不为世人所知的作品《刺杀骑士团长》”,由此,卷入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件……《基因传》[美] 悉达多·穆克吉 著
马向涛 译中信出版社
2018年1月基因既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也是一切生物信息的基础。本书完整讲述了基因理论的起源、发展和未来,按照时间顺序和故事情节展开,是一部反映基因发展史的传记。像侦探小说一样,以科学家们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为线索步步深入,既深入浅出地梳理了基因理论的脉络,又真实记录了科学家们的合作与斗争、成功与失败。《金与铁》[德]弗里茨?斯特恩 著 王晨 译理想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选择俾斯麦与其普鲁士犹太银行家布莱希罗德的关系为主线,描绘了德国政界与金融界千丝万缕的关系以及德国的两个世界:资本主义的新世界和古老封建精神的旧世界。身为少数族裔的犹太人的成功及社会流动带来的利益冲突,不但揭示了新德意志帝国及其统治阶层的脆弱,更展现了财富的两面性——既威胁到传统,又提供了社会流动的希望。《权力与特权》[美] 格尔哈特·伦斯基 著 关信平
陈宗显 谢晋宇 译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年1月自古以来,平等就是人们普遍重视的问题。关于不平等的问题,自古以来,基本的矛盾都是存在于两个思想学派之间的,一个是由保守主义论点的支持者组成,认为社会不平等即是不可避免的,又是公正的;而另外一个则是由激进的相反论点的支持者组成,认为社会不平等既不是必然的,也不是公正的。本书主要回答了社会分层领域中的核心问题:谁得到了什么?为什么能够得到?《童年与社会》[美] 爱利克·埃里克森 著 高丹妮 李妮 译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8年2月作者带我们走近小男孩山姆、海军陆战队队员、小女孩安妮、小男孩彼得,去了解身体、自我和社会的关系;走近小女孩简和玛丽、小男孩本和汤姆,认识微观世界(游戏)与宏观世界(现实)的关系。这是一本非典型心理百科,透过男孩—女孩、个人—群体、游戏—现实、历史—现状,认识身体、自我和社会的关系。《演化的故事》[美] 卡尔·齐默
著 唐嘉慧 译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8年1月人类是否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之间的关系又将往何处去……演化并非160年前某个维多利亚时代绅士脑子里的怪主意,而是把有史以来生物学者及博物学者所搜集到的一切信息都结合在一起的集大成之观念。它结合了我们对基因最新的知识,以及对人类这个物种过去的演变的了解,交织出所有生物共同的历史。《滚雷日志:鲍勃·迪伦的传奇巡演》[美]山姆?夏普德 著 杨建国 译上河卓远|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1975年秋,鲍勃?迪伦带着他的滚雷巡演团(Rolling Thunder Revue)踏上了一趟传奇巡演。巡演团人员混杂,有音乐家、歌手、画家等等,其中包括琼尼?米切尔(Joni Mitchell)、米克?朗森(Mick Ronson)、艾伦?金斯堡(Allen Ginsberg)、琼?贝兹(Joan Baez)和杰克?埃利奥特(Ramblin’ Jack Elliot),以及本书作者山姆?夏普德(Sam Shepard)。他们遍踏新英格兰22座城市,巡回演出。山姆?夏普德记下了这趟旅程中许多弥足珍贵的时刻和感想;而巡演团的官方摄影师肯?雷根则拍下了巡演中一幕幕动人的瞬间画面,构成了这本传奇的《滚雷日志》。《爵士笔记》[英]菲利普·拉金 著 张学治
孙小玲 译上河卓远|河南大学出版社 2018年2月菲利普?拉金()不仅是20世纪最重要的英语诗人之一,也是一位出色的小说家和爵士乐评论家,他于间担任《每日电讯报》的爵士乐评论员。作为一名超级爵士乐迷,拉金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各大报刊专栏撰写了一系列极其精彩的爵士乐随笔,这些珍贵的文字俨然勾勒出了一幅黄金年代的爵士乐群英像。《蒲公英王朝》[美] 刘宇昆 著 汪梅子 译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8年2月美国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长篇处女作,书中构建了一个由众多岛屿构成的神秘国度——达拉群岛。在这里,神祇与人类共存,海底修建有连通各岛屿的隧道,有用来运输作战的热气球、飞船、潜艇,战士乘着风筝战斗。在统治达拉群岛十余年之后,帝国四分五裂,再次陷入混乱。两个年轻人,一个强壮勇武,出身将军世家,誓要恢复旧时贵族的荣耀;一个机智狡猾,终日混迹市井,却胸怀开创新时代的梦想。在推翻帝国统治后,两人因不同的理想踏上了不同的征程。周保松:《小王子》的阅读之路,走了差不多三十年阅读的月色文|周保松我什么时候第一次读《小王子》,已经记忆模糊,但最早也是高中时期,而且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上到大学,我开始读第二次,印象依然一般,只对书中某些段落有感觉,但基本上读不懂。三十多岁时,回到大学教书,因为参与某次校园保育行动,触发我再一次捧起《小王子》,终于能够读出一点共鸣,但仍然谈不上对全书有任何整体的把握。过去大半年,由于写作和做讲座的关系,我将全书反反复复读了无数遍,虽然仍有困惑,感受却和以前大有不同。在字里行间,我开始能够代入小王子、玫瑰和狐狸的位置去体察他们的心情,明白作者圣埃克苏佩里的用心,甚至在深夜隐隐聆听到书中传来的叹息。这一段阅读之路,我走了差不多三十年。《小王子》[法]安东尼.圣埃克苏佩里 著缪咏华 译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现在回想,年轻的时候读不懂《小王子》,再正常不过,因为我那时根本没有足够的人生阅历和哲学修为,帮助我进入这本书。一个人与一本书的相遇,需要情感和知识的准备,也需要机缘。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一样,因此也就没有一张所谓人人适用的书单,要求所有人必须跟着读。一本书伟不伟大,和一本书能否在某个阶段进入你的世界并因而点亮你的人生,往往是两回事,而后者才是阅读的乐趣所在。我的这点读书体会,和我的少年读书时光有关。我在大陆农村出生,在偏远小镇长大。我开始爱上看书,大约在小学一二年级。最初看的是连环画,有点像现在的漫画,也称小人书。教我彻底着迷的第一本小人书是《三国演义》,而我人生中的第一个偶像,是百万军中救阿斗的常山赵子龙。《长坂坡》那时家里穷,买不起书,想看书,就只能去街边书摊租来看。书摊老板也随意,用长绳将两棵树连起,然后将连环画一本一本挂上去,有两三百本之多,读者想看哪本取哪本。租金是两分钱一本,但不能借走,必须坐在树下小板凳看。夏天天气热,蚊多,街上灰尘扑面,但很奇怪,只要一捧起书,我就马上将外面的世界忘得一干二净,完全沉醉于书中的刀光剑影。我读的这些小人书,大部分是神话和历史故事。到了三四年级,识字多了,不再满足于连环画,于是开始找大人书来读,例如《封神榜》《西游记》和《水浒传》等。特别喜欢《封神榜》,尤其书中那位会遁地术的土行孙,最最教我惊叹不已。印象中,《聊斋志异》《七侠五义》《隋唐演义》《杨家将》《大明英烈传》等都是那时候的至爱。《土行孙盗宝》这些书从哪里来?那时小镇没有图书馆,自己又买不起书,于是只能问人借。我喜欢去大人家串门,留意他们有没有书,然后恳求他们借我。有时班上有同学买了最新的《故事会》,大家就会排队轮着看。那时的我,有严重的阅读饥渴症,什么书都读,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史》之类,因为里面的战争场面很吸引我。当时,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大人都不鼓励小孩读课外书,所以我总得偷偷摸摸。有时给发现了,少不了挨一顿责骂。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读?快乐啊。那时得日子并不苦闷,也不是没别得玩意可玩,但没一样东西能像阅读课外书那般带给我无以名状得愉悦。当然,也不是没有例外。有次我不知从哪里借来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我听别人说这是世界名著,满心欢喜,谁知很快便读不下去,因为我根本记不清那些长长的翻译人名。我是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才开始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卡拉马佐夫的兄弟们》等俄国作品,可见那些译名带给我多深的挫折。《安娜·卡列尼娜》上海译文版虽然读得乱七八糟,而且兴趣越来越广,但在我的少年时期,真正令我读得如痴如醉且难以自拔得,只有两位作家:金庸和琼瑶。多年后回望,我甚至觉得,如果没有他们,我可能就不是今天的我。金庸和琼瑶先说金庸。我是什么时候迷上金庸的呢?这背后有个故事。那时是八十年代,李连杰刚拍了《少林寺》,全国为之疯狂,每个男孩都迷上武术,人人幻想自己有天也能成为武林高手。其时有本月刊叫《武林》,正连载金庸的《射雕英雄传》,每期十多页。我读了几期后,开始不能自拔,读完一期就痴痴地等下一期。曾经很火的《武林》杂志如果有书瘾这回事,金庸就是令我上瘾的书毒。怎么形容呢?就是你一旦拿起来,就不可能放得下,脑里无时无刻都是书中情节,世间所有事情再也见不到。不幸的是,读了几期后,可能是版权问题,连载便消失了。这真是害苦了我。我当时并不知道金庸是谁,也不知道去哪里可找到他的书,但我知道,没有了郭靖、黄蓉、黄药师、洪七公,我的日子过得很不快乐。又过了一段时日,我认识的一位同样嗜书成迷的高年级同学,有天拉我到一边悄悄告诉我,他知道哪里可以找到金庸。原来当时镇上有家地下租书铺,专门出租港台原版武侠小说,以金庸、古龙、梁羽生为主,都是店主专门托人从香港偷购回来的。书铺不公开经营,必须要有熟人介绍。在那个年代,出租这些港台书籍是有风险的。我仍然隐约记得,第一次去那家书室,就是由那位高年级同学陪同。屋子晦暗,里面别的什么也没有,全是书。或者准确一点说,全是金庸、古龙和梁羽生,而且全部用牛皮纸包上封面,看上去一点不起眼。当时我心想,妈呀,如果有天堂,这里就是。店主是个五十岁左右的男人,不苟言笑,直接告诉我,留下押金十元,书租两毛钱一天,每次只租一册,而且必须低调,不能告诉别人书从哪里来。“两毛钱一天”是个什么概念?当时租看连环画才两分钱一本,而我一个月最多也就几块零用钱。那怎么办?我必须一天看完一册。那些都是繁体字啊?没关系,看不懂就猜。但要上课啊?也不要紧,那就逃课吧。逃去哪里?学校后山的橡胶林,那里风凉水冷,人迹罕至。不怕老师处罚吗?我当时帮自己立了一条规矩,一定不逃班主任的课,至于其他老师的,只要和班长做些“私人协调”,走一两节课然后偷偷溜回课室,是可以“特事特办”的。那真是超爽的读书岁月。《金庸全集》我沉迷或沉沦到什么地步呢?我记得读到《神雕侠侣》时,真个神魂颠倒,一分钟也停不下,于是放学骑自行车回家时,我大胆到一手扶着车把一手拿着书,边骑边读。回到家,看小说可是死罪。那怎么办?于是我晚上就躲到公共厕所看。公厕有电灯,家人又不会发现,绝对是好地方。美中不足的,不是厕所太臭,而是不能看得太久。这样的疯狂岁月,维持了一年多,我就跟着家人移民香港。来港的那年夏天,在深水埗北河街的木板隔间房,我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去四处观光,而是去楼下的租书店,将金庸一本一本搬回家,一次过足瘾。再后来,我知道公立图书馆原来也有武侠小说,于是将古龙、梁羽生等人的作品借回家,完完整整读了一遍。第二位我喜欢的作家,是琼瑶。我忘记了怎样发现琼瑶的,反正来香港后,我很快就喜欢上台湾文学,读了不少如三毛、琦君、张晓风、白先勇、司马中原的作品,但他们的吸引力都及不上琼瑶。原因不用多说,情窦初开,琼瑶的小说是另一种教人上瘾的书毒。《窗外》《在水一方》《几度夕阳红》《彩霞满天》《心有千千结》等,我一本接着一本,和书中男女主角同悲同喜,顾影自怜,不能自已。《琼瑶全集》读琼瑶和读金庸,是两种不同的体验。金庸的书,会陶冶你的侠士气概。琼瑶的书,却特别容易令人忧伤。是自作多情也好,是强说愁也好,反正你就是快乐不起来。那种忧伤的情绪,我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直到后来上了大学才慢慢好转。读琼瑶和金庸还有一个意外收获,就是爱上中国旧诗词,因为他们的作品经常提及李煜、李清照、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于是我顺着这些线索,逐个找他们的作品来读,甚至背了不少。这种自愿得用功,和在学校里为了考试而背,实在是两种境界。我今天和大家分享这段经历,并不是叫大家一定要读他们的书。事实上,我知道有不少人是不太愿意承认自己是读金庸和琼瑶长大的。我不仅没有这种负担,而且很感激他们,为我的少年时代带来那么多的快乐和哀愁。如果有某些作家,在你成长的某个阶段,令你整个人投入其中并与之同悲共喜,这不是件很幸福的事吗?这些作家是谁,他们的作品够不够伟大,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能否将你带进一个新天地,让你看到一些“欲辨已忘言”的风景。一旦见过,你就会停不下来,就会自己主动向前寻找你的阅读桃花源。现在人到中年,回过头看,我发觉少年时代这些杂乱无章的、兴之所至的、狼吞虎咽的阅读,对我后来的思考、写作甚至做人,较我接受的正规学校教育,影响可能还要大。我知道现在不少人的阅读方式,是颇为精打细算和讲求效益的,例如一定要知道某本书对自己的学业和工作有什么用处才愿意将书打开。但我的经验告诉我,最快乐、最忘我的阅读,往往不是这样。这些年少时光离我很远了。许多早年读的书,现在都已记忆模糊。有时候我不禁自问,到底那些年读的书,对今天的我,还有多大影响。然后我发觉,影响远远大于我自己的想象。让我举个例子。我自小喜欢赏月,不管何时何地,只要见到天上有月,我都会忍不住放慢脚步,甚至停下来,两相对望一会,然后心里自然泛起某种哀愁,又或脑里自然念记起某人。我最初也奇怪,后来便明白,那和我自小的阅读相关。试想想,细味过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又或“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百千回后,你看到的月,和那些从来没读过的人,怎么可能还再一样?!月是一样的月,看月的人,却有别样情怀;而情怀,是你的阅读岁月沉淀而成的月色。也许这就是文化。你读过的书,不知不觉走进你的生命,铺成你的底蕴,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你的生活,丰富你的情感,并默默引领你前行。阅读的美好,就在这里。本文选自《小王子的领悟》周保松 著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2018年1月主编丨昍 朤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大家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魔女学园戴亚官方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