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算是合格的暗黑3辅助僧僧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81|回复: 5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30积分114精华0UID4983193帖子金钱379 威望0
Lv.3, 积分 1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6 积分
UID4983193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 草
&&无论在LOL这个游戏还是其他对战网游里,辅助都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角色,关于怎样做好一个辅助,作为一个职业玩家,我可以负责任的在这里为你们讲解。 首先我先以一场1300分高分段的排位比赛做为例子向大家讲解。这场比赛我已五楼的低调层数向我的队友声明了我的位置,辅助!这么一个震撼人心的位置,比赛尚未开始,队友就对我的无私奉献精神所感动,对手也同样被我的大为无气场所震慑。首先介绍一下我方出场阵容,我方1楼:忙僧上单 2楼皎月中路AP、3楼就是大家所喜爱的也是出场率非常高输出也极端恐怖的寒冰射手,4楼打野的是有极强爆发能力的剑圣易大师,我呢,果断的选择了LOL里第一辅助索卡拉。许多业务玩家和小盆友可能会问,为什么选择索卡拉这个看上去有些娘娘腔的英雄呢,我在这里先向你们声明,因为他本身就是个女性角色!对于我选择这个英雄我只有一句话 没有最强的玩家,只有最强的英雄,而他,就是!对面阵容因为我不太重视,所以简单向大家介绍一下,猴子 四哥 EZ 牛头 蝎子。我的召唤师技能是惩戒和晋升,后面会为大家做出解答!
比赛现在开始,首先我选择了多兰之盾做为出门装,为什么选择它呢,因为它能提供给我120点血量和10点的护甲,使我有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回血能力不错,做为一个辅助要随时能为自己的队友保驾护航,队友对于我这样的出门装也给予了赞誉。这里可能有些跟我一样高分段的选手会问到了,为什么辅助不带眼,我对于你们这样幼稚的问题嗤之以鼻,辅助就要带眼吗?对于我这样一个有着超强意识的玩家只需要点信号就可以提醒队友预防GANK了,与其浪费不如攒钱买神装。不要逼我跑题,我们5人队出门后,首先我看到中路没人,果断到塔下先送死一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可以麻痹对方,而且复活很快。复活后我们立即侵入敌方野区,在这里教大家一个小技巧,藏身在野区草丛里可以让对方无法察觉!蓝BUFF刷新后我们果断抢到蓝,因为我带着惩戒,所以
我抢到了BUFF,这是我为什么带惩戒的原因。至于另一个技能有些职业玩家可能已经猜到了,就是带兵线的时候用。
& && & 这时比赛已经到了对线阶段,前期我们互有攻守,我所镇守的下路让对方的下路无机可乘,8分钟的时候双方的人头比是1:11,我在塔下进行了我方唯一的一次击杀。敌方此时也完全乱了阵脚!这时候我已经回家补充了5速鞋,此鞋子能极大的为队友提供支援能力。对于技能的加点,我是以主Q辅E为路线,这样可以保证一个强大的输出能力!出装的顺序大家可以参考,多兰之盾,5速鞋,提啊马特(普攻可以范围伤害,非常强大的神器),灯笼(补兵利器)。血色之刃(吸血,攻击加成都不错)、红叉(攻速,移动速度必备)!细节方面大家可以综合我上述所说,前期塔下补兵为主,中期可以在野区卖萌。当然基于此种情况对面早已完全崩溃,20投降是肯定的。因为快下班了,前期教学先进行到这里,将来还会为大家呈现ADC与AP的教学。图片和比赛视频因为准备不足将在以后为大家呈现!请大家给予我支持和谅解!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40积分971精华0UID帖子金钱540 威望0
Lv.4, 积分 971,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0 草
& && && && &&&逗B ~
只愿君心似我心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1积分11711精华0UID帖子金钱37095 威望0
君子淡如水,岁久情愈真。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我怎么觉得广告那么多呢
堕落的羽翼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50积分1549精华0UID帖子金钱1790 威望0
Lv.5, 积分 1549, 距离下一级还需 951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好吧,你赢了,你成功的让我大姨夫从菊花喷涌而出
卡拉曼达群:
新人欢迎积分0 阅读权限30积分114精华0UID4983193帖子金钱379 威望0
Lv.3, 积分 114,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6 积分
UID4983193帖子威望0 多玩草10 草
这么好的技术贴为什么木有人分享
新人欢迎积分1 阅读权限30积分211精华0UID帖子金钱799 威望0
Lv.3, 积分 211, 距离下一级还需 39 积分
UID帖子威望0 多玩草0 草
本人专注辅助30年&&今天看过此贴才真正领悟到辅助职业的真谛&&这些都是精髓中的精髓啊&&LZ辛苦了& &
需要金钱:1100
手机盒子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Powered by一个合格的居士应该是什么样的?_百度知道
一个合格的居士应该是什么样的?
请畅所欲言另外本人不是居士,还没皈依三宝,别把我当作佛教徒,我只是信佛人士,因为自认毛病太多,怕玷污佛门!
我有更好的答案
合格的居士应该是:
在家修行,不要误入误区。
“居士”的“居”,是居家、在家的意思。居家学佛,在家修行,这是居士的一个最显著,也最重要的特点。也正因为这个特点,作为一名居士,他的修行首先应该注意的,就是要立足于自己仍要居家过日子的实际,不去做超出或有违家庭生活的那些想当然的“修行”!
在家居士学佛修行,最起码要做到的,就是家庭要和乐。那么,作为居士,是不是出家人的五堂功课就不能学了?这倒未必,有能力、有条件的居士能学好五堂功课还是值得我们赞叹的。然而,需要讲明的是,并非是所有的居士都非要去学五堂功课,能学则学,不能学,或学不全,也不必沮丧,灰心,各人有各人的因缘,能学会一经一咒,或别的什么经咒、佛号,也是很令人欢喜的。在家修行的居士做功课,更不是非五堂功课莫属。会五堂功课,而且有条件的——比如说独门独户,离群索居,不致影响他人——也可以做,但如果是有碍家庭其他成员的生活,那就绝不要去做。做功课的目的是提醒自己培植福德,精进修行,慎勿放逸,至于做功课的内容,在家修行的居士则完全可以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来制定,诵一部经,持一个咒,或者是念一定时间的佛号,都可以是做功课的内容。在做功课的时间上,在家修行的居士也不必照搬寺院里的规定,非要和出家师父一个点儿,居家过日子,关键是要步调一致,在家居士安排做功课的时间,同样要服从这个前提,尽量和家庭里其他成员的作息统一,或在取得认可支持的前提下,有所差异。
佛讲,早晚课诵、过午不食、初夜后夜坐禅,是出家人的修行方式,佛陀为在家人所说的各种经中,都不见有要求在家佛弟子必修朝暮课诵、过午不食、初夜后夜坐禅的言句,这是大有深意的。在家人营生治事,闲暇有限,若亦按出家人的方式修行,容易贻误家事、国事,影响家庭和睦、身体健康,是为佛法所不许。在今天,一个工作人员贻误工作而课诵、坐禅,便犯了盗戒,修定岂能成就。一个学生不顾学习去课诵、坐禅,功课学不好,便有负于家长、国家,也就是有负于佛法,是违背佛陀教诫之举。遗憾的是有些出家的青年僧尼,不去修僧尼应修的朝暮课诵、过午不食、初夜后夜坐禅行道,却修在家法,象在家人一样吃饭睡觉,不务僧尼正业。当知戒定慧不修,做一天僧尼,便负一天业债,实在操不了出家正业,还不如归俗为佳。
若按佛陀所示的在家大乘道,则学习、工作、人事往还,不但不妨碍学佛,而且是学佛所必需。学习知识技术,不仅是自己立身活命所必需,而且是学通佛法、弘扬佛法所必需。不仅在家青年必须有知识技术,即使出家人,欲成大器,弘法利人,亦须广博知识。工作,是为民众服务,报众生恩、国土恩的实际行动。不少人只为自己着想,只把工作看作一类挣钱吃饭的手段,则工作对他便成了一种外来的负担,就算尽了力,也不能出生善果功德。发菩提心、修菩萨道者为民众和社会着想,把工作看做奉献的机会,当作菩萨道来修,则何往而不是道场,即平凡的工作,也可出生世间、出世间的功德。至于人事交往,正是作法布施的机会。只要自己学习、工作好,道德高尚,学识丰富,生活愉快,热心助人,人们自然会尊重你,你讲佛法,他们也乐于接受,是为以身弘法。若能将自己锻炼成才,对社会作出巨大贡献,有名望地位、钱财知识,则弘法度人,教化的效力更大。把学佛与学习、工作、生活看作两回事,以学习、工作为学佛的障碍,以不信仰佛教的人为对立面,当然会触处成碍,苦恼重重。即使出家,也难免事务牵缠的苦恼。纵然能保证早晚课诵、吃素、坐禅,一天只花那么两三小时学佛,其余大部分时间还在有碍的世法俗务中浸泡,就算不无受用,而欲期见道证果,怕要再等一二十生。
欲图速速进道,只有依大乘菩萨道,将生活、学习、工作、人事交往与学佛打成一片,即世间俗务而修出世间之道,把生活完全佛法化,把佛法融贯于生活的全过程,念念修行不辍,勤集福智资粮。就今天居家学佛的条件而言,这是最契机的法门,是大修行,能速得大果报。仅吃素、抽暇课诵、坐禅,是小修行,只能种些善根,难得即生了办。有志的青年,应按佛陀教诫,以大修行为本,至于小修行,能修固然好,无条件修者暂时不修,也未必为非。
有居士说,某某经只能在几点几点前诵,某某咒只能在几点几点前诵。这种说法在经中是没有什么根据的。无论哪个经咒,都是诸佛普度我们凡夫众生,开示悟入佛知佛见的微妙法宝,无论何时唱诵,都能得到佛力的加持,拥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妙用。如果我们在实际的修行中能做到有时就诵,时时都诵,刻刻在诵,阿弥陀佛,这才是真正地不辜负佛以一大事因缘弘化娑婆世界的苦心。
至于做功课的地方,也并非不是佛堂就不可,没有佛像就不行。居士在家做功课时需要留意的是房间要静。静室有助于调节身心,可以更有效地帮助自己凝神提念,专心办道修行。对于佛堂、佛像而言,实则是可有可无的,因为若是我们念念是真善美圣,时时是仁义诚信待人,佛就是恒处心中的,比外在的多宏伟的佛堂、多庄严的佛像都具有实际的受用,我记得有个居士来问我说,师父啊,我请一尊佛像到底放啊里好呢?家里地方小,放厅里吧,太挤,又乱;放卧室里吧,总觉得对佛不敬;放走道里吧,又觉得我们人住得好好的,却让佛靠边站,啊……我赶快打断他说,不用讲了,你哪儿也别放了,就放在心里吧,这样不就没那么多事啦。当然,把佛放心里,这是从理上说,因为我们毕竟是末法众生,业深障重,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还不能完全做到这些。所以说,对绝大多数有条件的居士而言,在家中设一个佛龛或佛堂,用表法的佛像,来提醒自己,启发自己,见贤思齐,勇猛精进,实证无上正等正觉,也还是有必要的。
然而,一说到设佛龛、佛堂,我们就不能不提及目前居士中比较普遍的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佛龛是越精美越好,佛堂是越宏伟越妙——有些居士甚至还在家中佛堂张挂起长幡宝盖,摆放上钟磬铙钹,有事没事地就叮叮铛铛起来!而且以此为美,以此自傲,觉得很了不起。这实在是走上旁门邪道的“典范”!家庭不是寺院一样的宗教活动场所,居士在家中设佛龛佛堂的目的也不是和寺院建殿立像的目的一样,寺院是以神道设教,或宏伟壮观,或小巧精致,普度群机,使未信佛者生信心,已信佛者愈坚信,最终导引众生同归解脱彼岸;家中的佛堂仅仅是自修、自用。众所周知,我们佛教修行贵修心,贵在修去我们的贪、嗔、痴等种种杂心乱心,自证至真、至善、至美的佛心。如果在自修自用的佛龛佛堂上以繁复为美,以豪华为上,甚至呼朋引伴地相互炫耀攀比(想想我们的居士中有没有这种情况?),那岂不是与学佛修行的本意南辕北辙?这不是走上邪路又会是什么呢?
家中的佛龛佛堂,应以简约为美,以朴实为上。挂一轴与自己有缘的佛菩萨图画,或是供一尊令自己特别欢喜的佛菩萨圣像,前面敬奉几盘新鲜洁净的果品,再焚上一炉清香,也就完全可以了。除此之外,再去大操大办,那就简直是几近于劳民伤财,徒增家庭负担——有钱不如多花在做社会公益事业上,行善积德,自能多福多慧,助道修行。
在家修行的居士,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烧香问题。
我们在寺院里常常见到众多的居士大把大把地,一捆一捆地,甚至是整箱整箱地在香炉里烧香,他们认为多烧多福,多烧香说明我心诚。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毫无根据的偏见误解。这种偏见误解反映到生活中,就造成一系列的恶果,比如说,在行为上破坏卫生,污染环境;在信仰上,形成一种迷信现象,使我们佛教倍受现代文明社会的批评,成为落后不开化的代名词……所以说,多烧多燃的风气决不可长,更不可带到家里去。
居士在家中供佛,早晚各一支清香即可,不必求什么三支九支的。敬佛关键在于心诚,学佛也关键在于学佛一样的诚心。俗话讲,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们学佛修行当然更是这个道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佛菩萨虽然是慈悲喜舍,广开方便,但却是无私的、平等的,如果说你多烧香佛菩萨就给予你多一些,那佛菩萨岂不成了人人痛恨的贪官污吏?那还是佛菩萨吗?!
其实,类似于多烧香多得福的错误认识,在居士中还有很多。像有些居士就认为,是居士,家里就该有佛像;还有居士认为,是居士,手里就该常拿有念珠;更有众多的居士坚决认定,修行就是念佛打坐,不打坐念佛就不是修行,是白过!……于是因这种种的认识,才有了有的居士不分场合,在单位开会发言也先来一句“阿弥陀佛”,搞得全单位人都怪怪的,觉得他别扭;也才有了有的居士不管大人怎么埋怨,小孩怎么哭闹,手头上怎么忙乱,他每天也要雷打不动地双腿往那儿一盘……在家修行的居士们,要切记念佛打坐只是众多修行方式中的一种方式,而不是唯一方式,「说法不在于嘴,禅修不在于腿」,这是在佛教丛林中人人都知道的道理,六祖也说:「道由心悟,岂在坐也?」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打坐只是修心养性的基础方法之一,它并不是开悟的绝对方法,只有心的清净无杂、了了分明,才是证悟的关键。
古人讲: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一个修行人,如果行住坐卧四威仪都能够恒处定中,这才是了不起的修行。况且,对于在家居士而言,修行最起码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在社会生活中,修整规范自己言行,越修越行,越修越让家人欢喜,越修越让社会接纳,越修越让大众钦敬。这才是大修行,真修行!
福德从何而来呢?
居士都读过《修福积德造命法》、《文昌帝君阴骘文》,还有《了凡四训》等等一类的书籍,回答这个问题自然是轻车熟路,一句话,福德从行善而来。行善积德,善行得福,这是历代祖师大德和社会贤达在诸多的典籍中多次指明的,那么,作为三宝弟子,佛教信徒,我们就更要依法从教,努力在日常生活中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好事善事,多学习观音菩萨寻声救苦,无处不现身的奉献精神。当然,我们所做的这个“善”和观音菩萨所做的比起来,那真是没法提,但也用不着比,因为我们虽然都是在学菩萨道,但毕竟还未成菩萨,像观音菩萨那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大善、至善,恐怕没几个人能做到,不过,没关系,“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可以先从和自己有缘的小善做起,从致力于建设和乐的家庭生活做起。
一提到建设家庭生活,有的居士可能会说,一说做善事,往往都是指什么修桥铺路、赈灾济贫、捐资助学,还有植树造林之类的,提建设幸福家庭生活是不是把我们的修行标准降低了?我们学佛的居士如果总想着建设自己幸福的小家庭,那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当然不是!为什么呢?我们要知道:
第一,善行无远近。不能认为捐款救灾希望工程什么的才叫善,在家中恪尽家庭职责,孝敬老人、爱护子女什么的就不叫善。如果一个人在家中恶言劣行,在外却慈悲慷慨,我们只能说,像这样的人绝对是沽名钓誉的伪善。
第二,善行贵在日常坚持。一个人在某一次慈善活动中捐出大笔的捐款这并不稀奇,而一个人能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持善行善意却是最难得的。要不毛主席也说嘛,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啊。我们学佛不就要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吗?坚持最难行、最难忍!
第三,家庭是社会的基础,家庭是国家的基石。我们的这个世界就是由千千万万的小家庭所组成,如果我们居士们都能把自己的小家庭建设得幸福美满,那么,由众多的小家庭所组成的大社会自然也就稳定发展,社会稳定发展了,带来的当然是国家的繁荣富强,世界的和平兴旺。因而,对一个居士而言,建设幸福和乐的家庭生活,绝不是什么降低要求,自私自利,何况“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如果一个人连成为受欢迎、受爱戴的家庭成员都不能做到,或者说,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爱,那么,这样的人走到社会上,我们还能期望他能爱别人,爱众生?期望他做到时时处处地让人挑大拇指,受人钦敬?由此可见,建设幸福的家庭生活,不唯不是自私自利,反而是对国家和社会作出实实在在的大贡献了!
采纳率:70%
居士,必须皈依三宝! 阿弥陀佛。您还是询问一下,已皈依三宝的居士吧! 阿弥陀佛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与世无争,自娱自乐,自给自足,儒雅,行了,你可以回古代了
居士是信佛,成家《结婚》在家修行,或在深山等清净偏僻的地方修行。心无杂念、一心向善、有一定的文化修养、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明辨是非能力、我行我素不受其他人事物左右自己。有生活情趣、对养生有一定的研究。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结识与自己兴趣爱好相同的人讨论探讨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时刻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及言谈举止。
您蛮谦虚的...居士和和尚的区别在於:要把家人照顾好~工作要努力'对同事朋友要关心...相同之处:要努力精进修心性...互勉之!
老大你太谦虚了
你在这里所做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是不是佛教徒只是一个形式
如果要没有问题 一尘不染的人才能进入佛门
那谁也进不去???正是因为有毛病 才到佛门里来修
大家都很宽容
没有必要这么紧张伟大的巴萨万岁不也说过......
又有谁会计较他的过去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不是小心眼 谁还没有错 有了就改
能有什么事??翻过去就完了以前两教对立 现在不也和谐共处!!!一片和谐景象就是出家还俗 佛教规定还允许7进7出
为什么???就是因为众生的毛病反反复复
你把它放在心上就是自我折磨
谁也不会记在心上的 只有自己没放下放下吧!!!!你可能对团结和宽容的认识 还不够给你做个比喻:如果你在上班的时候 出现了错误 被停职总经理两天 两天以后一大早上班就看见
门口贴了一个公告 :谁知道ladber为什么被停职两天知道的请回答
你的反应是什么?????????身临其境的想一想
也许就没有什么理解不了的!!!!是不是班上的同志都会这样做 ?为什么别人可以理解 而贴公告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实什么事情都不会没有
只是贴公告的人没事找事而已
你说呢?好好想一想吧!!!放下吧!要不然对自己越来越不利
何苦呢如果今早不再发问题 事情已经都过去了
再过两天大家都忘了又何苦一次又一次的提醒大家对你的关注
放下就什么事情都不会有没有人笑话你 也不会有人笑话我 这只是个虚拟的空间
有一句话:在百度知道上混的
谁还没有进去过
所以谁会笑话谁
就是你当成事
停吧!!!停一切就结束了! 应该是要守五戒吧 &三 皈 五 戒& 一、皈依的意义: 皈依既是皈向、依靠之意。根据佛法说,众生在三界六道中轮回,在生死苦海中浮沉,无依无靠,甚为可怜;这好比从中国飘洋过海来南洋讨生活的人儿,他们离乡背景,举目无亲,无依无靠地在一个人地生疏的新环境里生活,真是可怜;又比如为了避开战火的蹂躏,从越南逃来新加坡的难民,他们无依无靠,连一个亲人也没有,只依靠他国与社会热心人士的救济,过着寄人篱下地凄惨生活。这与我们在生死轮回的业海中飘浮,无依无靠的情景时一样的。以世间法来说,我们可以依靠父母、兄弟姐妹、朋友等等;但依佛法来讲,以生死的观点来看,这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我都还在生死轮回之中,怎么能做别人的依怙呢?比如,两个不会游泳的人同时跌进海中,谁能够搭救、扶持谁呢?我们在生死轮回的苦海中浮沉,依佛法来说,唯有佛、法、僧三宝才能做我们众生的依怙,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 二、三皈依: 一、皈依佛:我们皈依佛,向他学习与修学,以他为模范、为导师,这就是所谓的依靠了。此外,我们凡夫谁也靠不住,因为你今生做人,下一生可能做畜 生,今生做畜生,来世可能做人,在六道轮回里转来转去,今生是好人,来世可 能坠落,这样的人我们怎样依靠呢?所以唯有脱离六道轮回,大觉大悟的圣者- -佛陀,才能做为我们的依怙。 佛陀觉悟世间的真相,他的三业清净,没有过失,这就是他的清净处。另一 方面,你我都有烦恼,谁都依靠不得,但是佛陀是个断除烦恼的圣者,所以我们 要皈依他。佛陀有大慈大悲的精神,他誓愿度一切众生,他会以各种善巧方便来 接引依靠他的学佛者,所以我们要依靠佛陀。依靠佛陀并不是依赖佛陀,不能象 小孩子依赖母亲那样,我们皈依佛是以他为导师,亲近佛。我们要有生生世世见 到佛的愿心,希望能够遇到佛陀。不只是凡夫要依靠佛陀,甚至于阿罗汉也要依 靠佛陀;佛弟子中有很多阿罗汉,他们生生世世追随佛陀,因为阿罗汉证悟后深 深的体验到解脱的自在,他们清楚的知道,唯有佛陀才是他们真正的皈依处。 我们皈依佛后,应以佛陀为导师,向他学习,如见恩人般,生起恭敬之心而 礼拜他。佛陀在生死轮回,还没觉悟的时候,所做之一切都是为了众生;佛陀无 量劫努力不懈,修种种的难行、苦行都是为了度化众生;佛陀修行圆满,证得涅 盘,不辞劳苦的为众生阐释佛法,把世间的真相告诉我们,使我们也能解脱生 死,故佛陀对我们的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如此伟大的圣者,我们应该报答他的 恩典。所以我们应该感恩知情,恭敬的心礼拜佛陀。礼拜佛陀并不是向他祈求什 么,而是向佛陀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皈依法:凡是能够消除烦恼,调伏咱们的心的道理,就是法。法的意思 就是轨则,既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状态,有一定的性质,都称为法。能够使我们解 脱生死的道理,称为佛法。皈依法,就是皈依佛陀所觉悟、所演说的种种善巧的 教法。在这些教法当中,有很多种类,例如:世间法、出世间法等,而皈依法的 真正皈依处,是皈依涅盘清净的法,既是我们要皈向解脱者内心清凉、清净、不 生不灭、无为之快乐的法。 三、皈依僧:僧就是和合众的意思。奉行佛陀教法的佛陀出家弟子,这些实 践佛法的出家弟子都称为僧,他们是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弥、沙弥尼 等。然而这里的皈依僧,真正的是指皈依圣贤僧,就是佛陀在世时,僧团中有很 多证果的圣人,他们依据佛法修行,结果解脱证果,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榜样。 看到圣贤僧,我们应该生起信心,努力修行,断除烦恼,于圣者一样解脱生死, 证得涅盘。这些僧代表佛陀教法的实行,我们应该尊重皈向。佛、法、僧和称为 三宝。 四、三宝的种类: ①、化相三宝:1、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在印度有一位释迦牟尼佛--佛 宝,降生人间;2、当时跟随佛陀的有无数出家的凡圣弟子--僧宝;3、佛陀 当时向弟子们演说开示的种种教理,如四圣谛、八正道、十二因缘等等--法 宝。这是佛陀住世应化之际的相状,称为化相三宝。 ②、住持三宝:1、我们现在所看到用玉琢、石刻、金铸、泥塑、木雕、纸 绘等的佛像--佛宝;2、我们所看到的佛陀弟子一脉相传的出家众弟子--僧 宝;3、凡是佛弟子所结集的三藏经典,或古今大德的佛教著述--法宝,称为 住持三宝。有这些住持三宝,才能延续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传布佛教 的教义。而我们有因缘遇到,这是人间最难得的事。因为在六道轮回中很难遇到 佛、法、僧,故称之为三宝。因为我们见到佛、法、僧,会生起解脱、清净之 心,有这些的心念,才能朝向解脱;如果在某一世遇不到三宝,我们就很难有因 缘解脱,所以佛、法、僧是难能可贵的,合称为三宝。 二千多年前化相三宝中的佛陀,已离我们远去,无缘见到。如今看到的是住 持三宝中的玉琢、石刻、金铸、纸绘,乃至木雕的佛像,这些只不过是假象而 已。但是当我们看到这些佛像,会兴起佛的心想,使我们深深的怀念起佛陀、恋 慕佛陀。虽然我们无缘接触到二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但是还有这殊胜的因缘见 到佛像,能够继续在我们的心里种下善根,依这个化相三宝,提升我们的内心, 对于三宝更进一步的皈向。 ③、自性三宝:我们到寺庙去礼拜佛陀,能生起清凉与清净的心,希求涅盘 的心油然而生,这能使我们朝向解脱之道,此既是三宝可贵之处。这些清净的心 是我们本来具有的,这就是所谓的自性三宝。我们自心本来具有与佛一样的觉 性,因为迷失,所以感受不到;我们自心中本来就是不生不灭的涅盘相,我们也 不知不觉;我们的自心本来具足一切,没有所谓的和合分开,大家一律平等,这 些我们都不晓得,因为三宝的因缘使得我们认识到自心,那是非常可贵的,所以 我们看到佛、法、僧,要生起如获至宝之想。 皈依三宝并不是举行三皈仪式后,盲无目标的礼拜三宝,而我们每天礼佛拜 佛,是要在我们的业因缘里面种下一点儿善根;时时怀念三宝的功德,时时提醒 自己要修行解脱。我们凡夫整天在烦烦恼恼中,不知道要怎样解脱。如果我们每 天都有皈向三宝的心,就会鞭策自己,努力修行,断除烦恼朝向解脱。 我们皈依后,内心要至诚的皈向佛法僧,把自己的身心融化在无边无际的佛 法大海中,努力修学,精进不懈。 皈依者的行持: 1、亲近善知识:我们皈依之后,应该亲近善知识。 2、听闻正法:我们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生起正见。 3、依教奉行:我们不止要听闻正法,而且要信受奉行,以僧为榜样,在生 活中实践佛陀的教法。如果我们每天这样的皈向,满满地就有机会解脱。我们皈 依三宝,应该天天做如是的观想:佛陀是那么的伟大、慈悲,是人间最伟大的导 师,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佛法的道理是那么清凉,能使我们放下无数的烦恼,逐 渐的走向解脱;僧--放下世缘,出家修行,守道清白,梵行高远,和合无诤, 慈悲一切,是佛法的实践者,修行证果,使我们升起无限的信心,是我们学习的 好榜样。 4、护持与供养:在佛、法、僧三宝中,僧宝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法 师们本着&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皆离苦&的伟大情怀,依据佛制清苦办 道,弘法利生,使佛法继续流传,这是难能可贵的,是值得我们护持与供养的。 三、戒律: 戒是有所不应为;律是有所应当为。 我们每天应该诵经修持,时时提起正念,有机会要去受持种种的戒,因为 佛、法、僧中的法宝就是戒、定、慧的无漏法,我们应当修学。我们皈依三宝 后,不论是要修学什么法门,都应该进一步去受持戒律,因为戒是一切法的基 础,所以佛陀说:&戒为无上菩提本,长养一切诸善根。&既是此意。 一、戒的意义:佛陀在各种不同的因缘下,依据众生不同的根器,制定了无 量无数的戒律。佛陀教导在家的学佛者(男居士称为优婆塞,女居士称为优婆 夷)一定要学持五戒,因为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忘语与不饮酒,毁犯这 五戒中的任何一戒,都可令我们坠落投生恶道。我们皈依三宝后,不管有没有受 戒,我们都要在生活中实行五戒。 二、五戒:①不杀生。②不偷盗。③不邪淫。④不妄语。⑤不饮酒。 ①、不杀生: 杀生戒具五缘成不可悔:1、所杀是人。2、作人想。3、有杀人心。4、 兴方便(自作、教他、遣使)5、被杀者命断。 在杀生戒里,凡是自己杀,教人杀,遣派人家去杀,此三种杀法,都等于自 己杀。我们用种种方法使众生命断,称为杀生。杀生的果保有轻有重,它是根据 所完成的因缘来决定的。如果完成下列的因缘,那就成为犯杀生罪。 1、是众生(有生命):所杀者有生命。 2、众生(生物)想:蓄意杀害时,内心知道是有生命的。比如你恨某人, 杀不到他,因瞋恨心的驱使,你拿木头来乱砍,这是没生命,而作生物想;或是 在夜暗中走路,无意间踏死一只蜗牛,这就是没做生命想。 3、有杀心:我们起心要杀害对方,叫做有杀心。杀心与想的不同是:杀心 就是内心有杀害众生的心理行为(心行);想就是内心起要杀众生,然后对那个 境作想。比如说:现在我坐在家里,心要杀人,但是那个人没在面前,所以没有 作想,却有杀心;当那个人在我面前时,我要把他至于死地,这叫做想,所以这 个想是对境(众生)作某某众生想;而杀心是我们造杀业的整个过程中,想要对 方死,叫做有杀心。 4、兴方便:用种种方法去杀害众生。 5、命断:你所杀的众生的性命断掉。 如果是断人命是上品罪(重罪),不可忏悔;是畜生断命是中品罪(中 罪),可以忏悔;所杀的人没死是中品罪;畜生命没断是下品罪(轻罪)。如果 不受五戒,杀生照样有罪。 ②、不偷盗: 不与而取就是偷。具六缘成不可悔:1、是他物。2、作他物想。3、有盗 心。4、兴方便。5、值五钱。6、离本处。 1、是他物:那财物是他人的。 2、作财物想:明知是他物而非己物。 这两个条件的分别是:比如你来庙堂,从大殿中走出去,要回家的时候,穿 错鞋子,这样的情形--鞋子是他物,但是你并没有作他物想,以为鞋子是自己 的;有时候那个东西是你的,却以为是他人的,就去偷。这种情形很少发生,确 是有可能的。 3、有盗心:要有偷盗的心。就是别人的财物,对方没想给,你想要占为己 有的心念,叫做有盗心;如果一个人拿别人的东西,没有盗心,好像拿错或人家 不要了的东西,不可构成偷盗罪,不算犯戒;如果有偷盗的心,就是犯戒。犯戒 有轻有重。 4、兴方便:假借种种的方法达成偷盗目的。 5、值五钱:所盗之物,价值五个钱。这是佛陀按照当时印度摩羯陀国的国 法而制。国法规定凡偷五钱者,即犯死罪,所以佛陀也制定佛弟子偷盗五钱者, 亦成重罪不可悔。当时五钱是现在的多少钱呢?没人知道,总而言之,你偷价值 不菲的东西,那果保就很重。 6、离本处:将所盗的财物,带离原来的位置;这还必须偷者以为他得到了 此物,而被偷者以为他的财物不见了,称为离本处。比如有人寄你一百元,你在 他的面前把钱放在右裤袋里,但在他没看到时,你把钱放来左裤袋,过后你叫他 看右裤袋里没有钱,就说没拿他的钱,虽然钱还在你的身上,但是你造成对方认 为钱不见掉,这称为离本处。又如古时有人偷马,当盗贼从马厩里把马拉出来 时,马儿就会叫,主人家就追,偷者还没认为得到马,而马主也还没认为他的马 被偷掉,这就是还没离本处;如果养马者完全不知道,那盗贼把马拖出马厩后, 那就是离本处。 这六个因缘完成了,就是犯戒,而偷盗物超过五钱,即成重罪,不可悔。 在五戒中,所犯的罪有轻、中、重之分,重罪是不可忏悔的,称为不可悔, 佛法形容它有如人的头被斩断,再也救不活。如果受五戒者杀死人,称为犯不可 悔罪--破戒;如果受持五戒的人杀死了一只公鸡,那犯的是可悔罪。 ③、不邪淫: 除了夫妻之间的行淫外,一切不受国家法律或社会道德所承认的男女关系, 都称为邪淫。邪淫戒具四缘成不可悔:1、非夫妇。2、有淫心(心爱乐淫 欲)。3、是道。(口、大小便处)。4、事成。(正行交媾。) 除了夫妻以外,有淫欲的心,以淫欲的处所(淫欲之道):口、大小便处与 人行淫,如果事情完成了,那就是犯不可悔戒。如果你是一个正人君子,肯定不 会犯上邪淫。有些人娶几个妻子,依佛法是不犯邪淫戒,因为他们是夫妻,则不 犯戒;但是合法的夫妻以外,还金屋藏娇,有个黑市太太,那就是犯戒了;如有 人丧失配偶,再娶或再嫁都不犯此戒。一个人受五戒后,与夫妻以外的人行淫, 犯重罪不可悔,既是断头。(戒律中以断头比喻重罪) 邪淫的范围,不唯不得与夫妻以外的男女行淫,即使自己的夫妻,亦有限 制:①、非时邪淫:佛菩萨的纪念日,每月的六斋日,不得行淫;父母的生日、 亲属--父母、兄弟、姐妹等的死亡之日,不得行淫;月经期间、妊娠中、产前 产后,不得行淫。②、非道邪淫:除了阴道,不得行淫。③、非处邪淫:除了卧 室以外,不得行淫。 邪淫的罪过,分为三品:与母女姐妹父子兄弟六亲行淫者,为上品罪;与夫 妻之外的一切男女邪淫者,为中品罪;与自己的妻子于非时、非道、非处行淫 者,为下品罪,以此三品轻重,分别下坠三涂。未受戒者亦要承受如此的果报。 在一切邪淫戒之中,以破净戒人的梵行者,罪过最重。 犯戒均在于心,如无邪淫之心,即不会主动去犯邪淫戒,因此,淫戒也又开 缘:若为怨家所逼,而不受乐者,无犯。 ④、不妄语: 不讲骗话。妄语戒分为大妄语与小妄语。妄语戒具五缘成不可悔。1、所向 是人(对人说)。2、作人想。3、有欺骗心。4、说大妄语(说自己是圣 人)。5、听者领解。 1、所向是人:对人说妄语。如果我们和一只狗说妄语,它听不懂,那就不 能构成犯妄语戒,所以讲妄语的对象主要是人。 2、作人想:认定对方是人。 3、有欺骗心:蓄意要使对方受欺骗。 4、说妄语:用口说出来,有时不必用口亦可说妄语,打一个眼色,甚至默 认、暗示,点头、手势,或使用手写出来也是妄语;那就是说用一种欺骗的行为 来欺骗他人,都是妄语。 5、听者领解:对方能领解所说的内容,如对方是聋人、痴人、不解语人、 及向非人、畜生说大妄语,不犯重罪。 大妄语与小妄语之分别: 1、小妄语:就是一般上的骗话;还有骂架的粗话、挑拨离间、不三不四的 话,既是骗话、恶口、两舌和绮语,都称为小妄语。 2、大妄语:自己不是圣者,却跟人说自己是阿罗汉或是初果圣人;或者说 自己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叫人来膜拜与供养,这都是大妄语。 犯大妄语与小妄语之差别是:如果说大妄语,那就不可忏悔,就是所谓的破 戒;说小妄语则犯可悔罪。 ⑤不饮酒: 不可以喝酒。饮酒戒具三缘成犯但可悔。1、是酒(能醉人)。2、酒想。 3、入口。 1、是酒:能醉人的饮料。 2、酒想:明知是能醉人的饮料。 3、入口:不得一滴沾唇,入口则一咽,犯一可悔罪。 杀、盗、淫、妄这四条戒称为性戒;饮酒戒称为遮戒。 1、性戒:在因果上这是罪恶事,不应该做,应该戒掉,称为性戒。 2、遮戒:所谓&遮&就是防止的意思。饮酒在因果上不是罪恶事,它没有 善、恶,但就能乱性,使人不能自我控制,其他不良的行为发生,乃至于破戒, 为了防止其他的恶事发生,所以要受持此戒。 杀、盗、淫、妄这四条性戒,如果受持者破戒后,那就是不许忏悔,不只如 此,而且破戒者不许出家受戒。既是如果一个人受持了五戒,事后破戒,以戒律 来讲,不可接受他出家,所以破戒是一件很严重的事,但是一般人是不容易破戒 的。因为: 1、杀生戒:杀死人是破戒,杀死畜生只是犯戒,可以忏悔清净。 2、偷盗戒:只要不偷贵重的东西,都是犯戒,不是破戒,都可忏悔清净。 3、邪淫戒:与夫妻以外的男女行淫,不可忏悔;夫妻间不恰当的时间、地 点、处所等行淫都是邪淫,但可忏悔。 4、大妄语:只要没说自己是圣人,或是某某神,我能够驱使什么鬼神,只 要不说这些话,那就不会破妄语戒。 三、佛陀制定五戒的原因: 五戒本来是做人的根本,不论佛陀制定与否,五戒中的杀、盗、淫、妄这四 条戒,是人都会知道它是罪恶的,既是在没有佛法的地方也会有人懂得要守持五 戒。佛说有一种所谓自通之法,既是: ①、不杀生:应作如是观想:我们不希望被人断掉己命,就不应该断别人的 命;我们想要别人的命,那我们的性命就难保了。你、我不互相杀害,大家就可 以相安无事。 ②、不偷盗:我们的财物不希望被别人偷,那我们也不应该偷别人的财物。 ③、不邪淫:哪个男人希望自己的太太红杏出墙,给自己戴绿帽?哪个女人 希望自己的丈夫在外搞婚外情?相信是人都不希望此种事发生在自己的身上,所 以我们也不要破坏别人的家庭。 ④、不妄语:我们不希望被别人欺骗,所以我们也不应该欺骗别人。 四、受持五戒的好处与功德: 严持五戒,戒体清净者,他死后可保住人身或升天,不会坠落。根据因果来 讲,有下列六种功德利益: ①、持好五戒者,死后升天:持好五戒者,内心会感到清凉,觉得没有对不 起人家,内心感到安稳,问心无愧;临死时会生起善心,此善心会使他投生善 道,做人或升天。 ②、持戒者无事不得:持好五戒者,功德力大,他所求所愿都容易得到。 ③、持戒者远离灾难恐怖:生生世世持好戒律者,将永远投生在善道,不会 投生在恶道;在善道中会遇到善人扶持与帮助,所以会远离灾难,远离恐怖。 ④、持戒者鬼神善护:鬼神会保护、敬佩持戒者,因为唯有过去受持戒律, 努力修行者才能做善神,他们看到佛教徒能持好戒律,会生欢喜心。另一方面, 根据经典说,受持五戒者每条戒有五位善神发心保护。 ⑤、持戒者易得禅定:持好戒律,贪、瞋、痴等烦恼少,那修禅定就比较易 有成就,。 ⑥、持戒者能证悟果位:不依戒律修行者,是不可能觉悟证果的,所以唯有 持戒清净者才能证悟圣果。 五、犯戒者的过失: ①、犯杀生:心怀恐惧,眷属不和,短命,为社会人士所憎恶。造杀生业太 重的人,今生有怕死的心理;眷属经常和他吵架与决裂;多病短命;为人所憎 恶,就好像一些人,人间人爱;反之有些人却人见人厌,即使是不认识他的人, 也会对他生起憎恶之心,那是因为他造了恶业。 ②、犯偷盗:犯偷盗戒者将来贫穷,因为偷盗的人贪,贪的果报就是将来贫 穷,财物耗减;你偷人家的财物,将来你的财物也会很快散失掉;另一点是别人 的东西不见了,就会怀疑是你偷的。 ③、犯邪淫:犯邪淫戒的女人,将来她的丈夫会寻花问柳;如果是男人,将 来他的妻子会红杏出墙,所以当我们受这种果报时,就不要埋怨妻子或丈夫,应 该想这是前世造的业,应该如此的果报。另一方面,邪淫者,一切众生见皆生 疑,凡是发生不好的事,别人就会怀疑是他干的。又好像有些人,一有钱就去花 天酒地、寻花问柳,那人家就很难相信他,怀疑他不是好东西。 ④、犯妄语:说骗话者,将来他的言说,别人不信;同样是一件事情,甲讲 别人相信,而乙讲则没人相信,这就是乙造妄语业太多。犯妄语戒的人,经常得 恶口,常被人骂。 ⑤、犯饮酒:饮酒多的人,心常散乱,心不定则不能思维善法,不能想好的 事物。 四、学佛的层次: 一、三皈依: 我们先听闻佛法,然后确定三宝是我们生死轮回的皈依处,那就要求皈依。 我们皈向三宝,不能只是内心皈向而已,还应该根据外境,举行一个皈依的仪 式。好比一对恋爱中的男女,他们只是同居,没有注册结婚,没有跟人家讲明, 那有谁相信他们?当他们在婚姻注册官的面前宣誓,签了名,经过一个简单的仪 式,注册结婚后,大家对他们就有信心。同样的,我们凡夫的心每每随着外境而 转变,虽然内心皈向三宝,还得要举行一个简单而隆重的皈依仪式,这样才算是 个正式的佛教徒。 二、受持五戒: 三皈依者皆应进一步受持五戒。受五戒也同三皈依一样,我们只是内心受持 五戒,那力量不强,遇到逆缘时就不容易把握,往往会把五戒丢到一边。就好像 一对男女,只是同居,不要结婚,那他们就很容易因恼意见而分手。同样的,如 果一个人内心认为受持戒律是正确之道,他就应该去请求一位法师,为他传授五 戒。传授五戒是这样的:传戒者必须是一个持戒者,向他求戒才正当。佛弟子的 受戒,须是师师相授,讲求戒体的传承与纳受,唯有受了戒的人,才能将戒传给 他人,此一戒体,是直接传自佛陀,受戒而纳受戒体,便是纳受佛的法身于自己 的心性之中,以佛的法身接通人人本具有的法身,以期引导各人自性是佛的发明 或证悟。它与其他宗教的戒律不同。佛教的受戒律是自动发信受持的,并不是像 被判死刑那样,有人持者刀子强逼我们一定要受持。如果我们坚持不要受持戒 律,佛陀也没办法,但他会慈悲劝导我们&以戒为师&;那是因为在佛教的教导 中,必须要朝向戒、定、慧的修学;如果没有戒律为基础,修学任何法门都很难 有成就,所以学佛者应该先皈依,然后受戒。《法华经》曰:&精进持净戒,犹 如护明珠。&我们受持五戒后,要好好守持,才能期望得到佛法的真正利益;经 又云:&信为能入,戒为能度&既是此意。 三、总结: 一般人只听别人说皈依好,就去皈依,那只是找一张护身符,他们说有了这 个&护照&后就可升天,这不是皈依,这是迷信。不懂得佛法的人,过去世与佛 有缘,听到人家说皈依好,他就去皈依,不知道皈依的真正意义。其实皈依并不 是得到东西,而是我们内心真诚的皈向佛、法、僧三宝。因为我们在生死轮回 中,以佛、法、僧三宝为明灯,让它指引我们走上光明的康庄大道,使我们断除 一切烦恼,最终觉悟证果--成佛。我们内心以此为道路、为皈向,这才是真正 的皈依。我们三皈依,受持五戒后,要进一步修持,不论修学任何法门,一定要
我和你差不多吧,经历学历都大同小异。我也没有正式皈依(没有参加仪式),也没有人称呼我是居士。我不习惯引经据典,以下全是个人理解,也许和佛教似是而非。有4种人和我们相同,学佛而没有参加皈依仪式。第一种人,是居士的经典模范,即大名鼎鼎的在家佛祖“维摩诘居士”,佛经里面没有记载他举行皈依的记录,第2种人,出于无佛世间,悟12缘起而得道,乃缘觉也,无三宝住世,无法皈依,第3种人,乃是缘分暂时未到,或者不强求仪式形式,这是我这种人。第4,其他情况。皈依仪式从什么时候建立我不知道,是不是学佛最重要的条件我也不太清楚,不过我认为有一条,自皈依是最重要的,即使有仪式而不自皈依,不名皈依。我自皈依,我从不否认自己是佛教徒,我认为自己就是佛子居士。所有居士如果以第一种为合格,普天之下,唯有一人,以第2种为合格,普天之下,也难有几人。那么居士到底以什么要求为合格呢?一切功德,皆为信德,无信不入佛门,无信不能起愿,无愿不能生起菩提心,无菩提心不能生起佛果。故信乃无上菩提之母,无母则无子故。所以居士以信为先导,合格居士必须深信自性三宝和住持三宝之功德,深信轮回是苦,深信自己必能成佛,深信菩提心为根,慈悲为本,方便为究竟。至于其他,恐怕难入条件,比如五戒吧,大名鼎鼎的律学大德弘一法师,说自己仅仅只能守持五戒无所放逸,我们能和他老人家比吗,如严格受持五戒,普天之下,难有几人,非果位大士,不能说能够无丝毫纰漏。佛门无门故,是为大门,大门非门故,一切众生皆在佛门。
其他1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居士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暗黑3辅助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