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宣发的博纳合创,这次还能再创奇迹吗

佛系宣发的博纳,这次还能再创奇迹吗?
今年五一档的四部电影中,《低压槽》一直是一部神奇的存在。
刘若英《后来的我们》热度从3月下旬开始了持续一个月的连续“涨停”,预售成绩打破了非春节档电影的大大小小多个纪录。徐峥《幕后玩家》虽然从2月份预测的第一顺位降为现在的第二顺位,但是大体票房体量预测并没有改变,稳扎稳打的宣发节奏令本片获得2.5亿+的预期票房并不算难。大地《战神纪》从其跳档的姿势来看,注定掀不起什么大风大浪,除非注水,否则难以取得破亿的票房成绩,但同时也难以跌破5000万的底线。
只有博纳的《低压槽》,这部定档晚、预售低、热度更低的影片,看不到任何水花,难以揣测于冬的葫芦里在卖着什么药。
《低压槽:欲望之城》是张家辉的第三部导演作品,却是首次得以通过国内大银幕与观众见面,只因前面的两部鬼片被迫限制只能在香港上映。除了张家辉本人之外,徐静蕾、何炅、余男也加盟本片,可以说本片除了导演之外,其他演员的号召力几乎可以归为零,不单如此,何炅的出现不得不让人想到快乐家族还会给本片减分不少。这部五一档中最晚定档和最晚开启预售的影片,也是挺符合博纳本身的作风——那就是定档晚,宣发投入低,纯粹佛系宣发。
从去年春节到到现在,博纳在热门档期的影片信息可以看出,除了去年五一档的《拆弹专家》之外,去年春节档、国庆档、今年春节档、五一档的几个热门档期的影片中,博纳出品发行的影片都是毫无例外定档最晚的电影,甚至大多数定档日期,比其他影片平均定档间隔的一半还要短。《乘风破浪》《追龙》两部影片,分别仅仅提前32天和30天宣布定档,在定档之前,没有任何关于这两部影片的预告释出,从首支预告到正式上映间隔不到1个月的时间商业片,除了Netflix,全球也就博纳敢这么做了。
另外由于博纳很少会给自己出品的电影投入大资金和大精力宣发,往往导致影片的首日排片、上座率以及票房不如人意,但是由于博纳出品影片的高质量与高口碑,也往往能在后期逆袭,《乘风破浪》从第四逆袭为第三,《追龙》从第四逆袭为第二,《红海行动》从第四逆袭为春节档第一。当然,发生奇迹的电影会被拿出来褒奖,而《帕丁顿熊》《马戏之王》《通勤营救》等引进片却只能哭晕在厕所。
在《红海行动》的庆功现场,于冬首次袒露自己的心路历程:“今天是3月16日,整整一个月以前,2月16日,《红海行动》全国上映,我经历了最难熬的一个除夕夜和大年初一,真的是最让我煎熬的一天,因为我们的排片实在是太低了,对不起林导演和各位主创如此辛苦创作的电影,我深表惭愧。初一早上起来,我带着杜江和霍思燕,去雍和宫祈福,希望我们的努力会有好的成绩,因为是半夜去的,我一晚没睡,直到早上7点多在猫眼上看到全国大盘的票房数据已经超过7个亿了,而红海行动只有4千万的预售,可能这天的最终票房都不会过亿了,然后我就去休息了。
虽然电影行业充满着诸多的不确定性,并不能提前通过经验、常识以及数据所探知,但是显而易见的是,去祈福同样不会有任何用处,有着去雍和宫无论是求佛还是求喇嘛的精力与预算,还不如多加点发行预算,或者去三亚豪饮三碗酒有效。
更讽刺的是,不舍得前期加大宣发投资的博纳,开始在影片公映后投入了不小的精力票房注水,在别《唐探2》以及诸多媒体网友揭露后才被迫停止。
但愿此次继续佛系宣发的《低压槽》,能在于冬的祈福下,一路逆袭,继续行好运。
《后来的我们》猫眼影业 MaoYan Pictures
首周预测:4.8亿→5亿
票房落点:19.8亿→20.6亿
两只预告、三首歌就把热度变成影史第一猫眼想看的《后来的我们》气势十足,目前在全国各地高校巡回路演的《后来的我们》热度不断攀升,极有可能复制《前任3》的成功,成为又一部现象级情怀大作。而随着最近《复仇者联盟3》不断攀升的热度,两部电影的票房规模较为接近,最终谁将胜出还不好说。
首周预测:3500万→4400万
票房落点:8200万→8000万
从去年圣诞档撤走来到五一档的《战神纪》宣传节奏一直不稳,除了大张伟的一首洗脑歌之外,似乎拿不出任何有力度的物料,虽然当红小鲜肉陈伟霆的加盟让本片拥有了相对更高的想看热度与曝光度,但是奇幻/战争/历史的题材的高投资也为其增添了不少的商业风险。本片原名《铁木真传说》,类似轻奇幻战争的题材,即使在好莱坞,也很难做到盈利,类似《亚瑟王:斗兽争霸》《波斯王子》等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幕后玩家》影联 United Entertainment Partners
首周预测:1亿→1亿
票房落点:3.4亿→3亿
《幕后玩家》是目前五一档宣发动作做的最多的影片,然而热度却一直不如预期,即使是2017国产年冠年亚年季加持的黑马对这种情况也是束手无策,多张海报,多款预告与特辑的推出扩散却依旧只能让本片热度不温不火,这对于阔别大银幕长达两年半之久的徐峥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好在,今年徐峥还有《我不是药神》这样的高口碑作。另外,如果《后来的我们》最终成功带热大盘,是否对本片有加成作用还不得而知。
《玛丽与魔女之花》华策 HUACE FILM&TV
首周预测:1800万→1600万
票房落点:4400万→3800万
距离上一部日本动画《烟花》距今已经将近整整半年,然而一直含有口碑较佳的作品诞生,《你的名字。》之后的《声之形》《刀剑神域》《烟花》都口碑较为一般,这部豆瓣6.5分的《玛丽与魔女之花》也同样如此。
首周预测:6000万→4500万
票房落点:1.4亿→1.2亿
《巴霍巴利王2:终结》阿卡 Arka Mediaworks
档期:5月4日
首周预测:1500万
票房落点:2600万
虽然从去年《摔跤吧!爸爸》开始,年初的《神秘巨星》《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等印度电影在国内都获得了瞩目的票房成绩与曲线,但是战争历史题材的《巴霍巴利王:终结》并不被看好,本片前作在2016年仅获得700余万票房,非现实题材电影在国内仍旧存在较大的门槛,被《后来的我们》《复联3》前后夹击的本片,不会拥有太大的发挥空间。
票房落点:18亿→18亿
从2008年的《钢铁侠》,到2018年的《黑豹》,漫威用18部电影层层铺垫,塑造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观。下周即将在北美以及海外全线引爆的《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更是将要把这一情怀推向最高潮。而在4月19日,上海迪士尼小镇举办的漫威十周年红毯活动,却凉了中国内地所有漫威粉的心,近两天的社交媒体上迪士尼与漫威的宣发团队已经提前陷入一场重大危机。据悉,已经有大批粉丝已经直接发邮件、推特、以及请愿的方式,向美国迪士尼总部进行了投诉。但是这场危机对本片的票房前景究竟会有怎样的影响,目前还不清晰。
《我是你妈》爱奇艺iQIYI PICTURES
票房落点:4000万→3500万
为了母亲节量身订造的本片早在半年多以前就定档5月11日,可以说是非常本质了。本片由闫妮和她的亲女儿共同出演,然而参考去年同期的《美容针》就可以看出,本片除非口碑大爆,否则只能重蹈情人节片一日游的覆辙。
《战犬瑞克斯》Liddell Entertainment&影联United Entertainment Partners
票房落点:1800万→2000万
延期超过11月的本片上周定档511与《复联3》同期,可能只是希望借着与《复联3》的差异性,裸发止损了。
《超时空同居》光线 Enlight Pictures
票房落点:7500万→8000万
近日,由徐峥监制、苏伦导演,雷佳音、佟丽娅主演的电影《超时空同居》宣布定于5月18日全国上映,并发布定档海报&预告。据悉,徐峥不仅担任了电影的监制,竭力扶持新导演的同时,更是从前期就开始参与整个故事的创作。从《幕后玩家》到《超时空同居》,再到今年的《中国药神》,阔别内地大银幕两年的徐峥不再追求更高的所谓票房奇迹,而是选择把更多精力用在扶植和帮助年轻导演上。如果本片口碑良好,凭借主演两人的人气,会有接近破亿的票房表现。
《寂静之地》派拉蒙Paramount Pictures
票房落点:1.8亿→2.2亿
制片成本只有1700万美元的恐怖片《寂静之地》,无论是96%的烂番茄新鲜度,8.2的均分,还是87%的爆米花指数,8.3分的IMDb评分,都创下了近几年的好莱坞恐怖片新成绩。如果说《忌日快乐》是好莱坞恐怖片的第一块敲门砖,在北美好评如潮的《寂静之地》则有望成为好莱坞恐怖片在内地的第一个爆款,有希望打破之前《京城81号》的内地恐怖片纪录。
《昼颜》东宝国际 Toho International&柠檬影业 LINMON PICTURES
票房落点:2500万
豆瓣仅有6.3分的电影版《昼颜》在日影圈拥有极大的热度,但是被延期了将近一年的本片热度也逐渐被消失殆尽。日影群体的观影消费能力也较为有限,有国民老婆之称的Gakki的《恋爱回旋》,即使有豆瓣7.5水平加持,仍然只有1800万的票房。
《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迪士尼 Walt Disney Pictures
档期:5月25日
票房落点:1.35亿→1.4亿
年初在中国内地仅仅收获2亿多票房《星战》系列,上周释出外传《游侠索罗》的终极预告。今年年初所释出的先导预告,因为干货镜头太少,而饱受网友批评,再加上本片的制作过程可谓一波三折,让不少星战粉担心会不会烂尾。好在终极预告水平较高,也给粉丝吃了一颗定心丸。不过即使拥有较高的水平,《星战》系列在内地也很难有票房前景。本片同步几率较大,这也将是迪士尼2018年第一部与北美同步的电影。连正传最终都只有2.8亿收官的《星战》系列,外传是否会再度砍半呢?
《侏罗纪世界2》环球影业 Universal Pictures
档期:6月15日
票房落点:17亿
环球2015年的年亚续集《侏罗纪世界2》本周发布正式海报与预告,预告基本上把整个故事的脉络梳理了出来,突破了先导预告场景单一的诟病。另外据悉,本片已经在内地定档6月15日,比北美提前一周。前作曾在中国内地获得14亿的票房,本部如果质量达标,有望在端午黄金周爆发,突破15亿票房的高度。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拒绝访问 | www.kle13.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kle13.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12c2f3b87413f18-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博纳影业老总——于冬其人其事(图)
这是一个权力、金钱、欲望、美女如梦致幻的行业。回望近十年的产业沉浮,在国有军团之外,鲜有几家民营电影企业能在这场战争中参与始终。大浪淘沙,云起云灭,泥牛入海,只剩下新画面、华谊兄弟、博纳影业等数家民企依然风中屹立。
如今十余年过去,昔日对手们纷纷倒地,舞台上的几家公司也已走上各自不同的道路。张伟平主导的新画面仍旧坚守张艺谋大旗,一年甚至两三年只拍一部电影,公司不大,产值不小;华谊兄弟电影、电视及艺人经纪多管齐下,其在电视以及艺人经纪方面的成绩似乎更甚电影;而博纳依旧沿着“大制片厂”的路线默默耕耘……
  于冬,保利博纳国际影业集团董事长、总裁。1994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后任职于北京电影制片厂,1999年离开中国电影集团公司成立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即现在的北京保利博纳电影发行有限公司的前身。
  2010年12月,于冬坐到了记者面前。相比那些习惯了将自己从脸到语言全方位化妆的圈中人,于冬的内心世界要真实和敞开得多。不玩虚的。即便周围工作人员不断提醒,“这个话题最好别说吧。” 
  “四十不敢行错路,不惑开始亲鬼神,与君一杯酒,不谈光荣行路难。”于东在记者采访本上逐字逐句地写下。他说,这是他最喜欢的几个句子。 
  ——不谈光荣行路难。说的不是梦想,是这条道上的风流云散。
  三十而立
  1993年,北影厂宣发科来了一位年轻人,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经管系。他原本想留在大学当教师,却阴差阳错进入制片厂干发行。 
  发行是个辛苦活。和天南海北的影院经理打交道,推杯换盏,好话说尽,于冬经常是一杯酒卖一个拷贝,一个拷贝能赚1万块钱。 
  这一干就是六年,官至发行科副科长,相当于《水浒传》里的宋押司。 
  时至1999年,华谊已经开始投资冯小刚的贺岁片,本土电影渐渐升温。于冬有些按捺不住。香烟袅袅,内心煎熬,三十而立,一个老大爷们是不是应该到体制外闯闯? 
  北京博纳文化交流有限公司,由此成立。 
  博纳干的还是于冬的老本行——发行。只是,当时的政策还未给予这样的民营公司相应的位置。“我当时为浙江电影制片厂做发行代理。这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若出现纠纷,只能由浙江电影制片厂出面,我自己无权起诉,风险很大,困难很多。” 
  于冬发的第一部片子是黄建新导演的《说出你的秘密》。“我当时跟黄导也不熟,托朋友约着见面,我告诉他这个片子很好,我愿意出比别人多一倍的价钱,希望他给我一个机会。黄导听了很感动,说片子是浙江电视台投的钱,他会尽量给我牵上线。就这样,我赚到了第一桶金。” 
  事实上,于冬从国有企业的宣传科做起,对彼时体制内的发行弊端深有感触。出来单干后,他强化发行营销的概念,吹来行业新风。“原来发行的概念就是供片,而现在的发行是要告诉观众这部电影为什么值得看?电影院很实际,因为它有经营指标,哪个电影的票房好,就会多排多放哪部片子。所以必须加大营销策划和实施、执行的能力。” 
  《我的兄弟姐妹》成为了于冬的成名之作。
  这部2001年上映的影片成本只有200多万元,却在大陆地区获得了2000万元票房。发行过程中,于冬首次约请全国20多个城市媒体同时开始宣传,并打破传统排期模式协调各地发行公司共同推动电影上映档期。 
  最终,这部“请观众带手绢进影院”的悲情影片竟被炒成了社会话题,票房一发不可收拾。 
  通过这部电影,于冬结交了该片制片人——香港电影人文隽。此后,博纳逐渐成为香港电影在内地的主要发行商。只是,这个“逐渐”的过程里,充满了现实主义的辛酸。 
  “我们一家一家地敲门,约这个公司,约那个公司,慢慢建立关系。香港公司都是现实的,你今年的业绩做好了,明年就涨价了。再后来,不但你业绩做得好,你还要投资,你不投资,片子就是别人的。” 
  2002年,于冬开始了创业以来第一场豪赌——发行合拍片《天脉传奇》。为了拿下《天脉传奇》,于冬第一次提出了“保底分账”的合作方式。 
  于冬有多少家底,他最清楚。为提前支付片款和拷贝、发行等成本,于冬咬紧牙关,把自己所有家底和公司两年间赚的钱全部押在这部影片上,共投入了七百多万元的费用。 
《天脉传奇》 2002年
  在日晚,《天脉传奇》上映,这也是合拍片在中国内地、香港、东南亚第一次同步上映,它有效地减弱了盗版的冲击。在此之前,《卧虎藏龙》因为晚于北美市场两个多月才在国内上映,盗版泛滥导致内地票房只有1500多万元。相比《卧虎藏龙》主创阵容差了很多的《天脉传奇》在内地收获了2000多万元的票房,超过香港上映1700万港币的票房纪录。
  三声狮子吼
  谈及电影行业,不得不提86岁的米高梅,以及米高梅出品在片头的那几声狮子吼。一声狮子吼是独立制片,米高梅只管发行;两声狮子吼是它自己的产权电影,比如《乱世佳人》;三声则是年度巨制,比如《007》。 
  2006年,博纳影业迎来创业以来的最大转折点。于冬企图让自己从单纯地“吼一声”,变成一二三声都能吼。 
  此番抉择背后,是行业竞争格局的蝶变。一方面,诸如华谊兄弟、星美国际等以内容制作为主的电影公司均在自建发行团队;另一方面,在和片方谈判的过程中单靠发行实力往往难以取得主动权。 
  比如《宝贝计划》。“此前,成龙的电影基本都是我们发,但《宝贝计划》上映后发行方却换成华谊兄弟。原因?因为华谊是投资方之一。” 
  还有一个段子:2007年10月,于冬看到电影《集结号》样片,立刻电话冯小刚,“这个片子1亿5我保(底)了,现在就给钱,这片子给我发行!”1.5亿元对于这部没有大明星的电影似乎不低。但最终华谊王中军选择了自己发行,票房高达2.6亿元。事后,冯小刚告诉于冬:“你将了中军一军,当时胆一小就给你了。” 
  “产业链必须打开,必须涉足制片环节!”当然,这就需要更多资本支持。2007年,于冬引入红杉中国和海纳亚洲两大风投。两家风险投资基金的1000万美元注入博纳影业。事实上,同一时期,同处一城的华谊兄弟也正在寻找资本。只不过,最终马云等以个人私募的方式进入华谊,而博纳则成为了本土影视企业中第一个获得VC投资的公司。 
  自此,这两家日后将在中国电影产业史上产生标志性影响的企业,进入了不同的分水岭。一个最终登陆创业板;一个则开始以“新浪模式”的方式设计纳斯达克轨道。 
  2007年,博纳投入1.2亿元人民币投资拍摄了《三国之见龙卸甲》、《兄弟》、《赤壁》、《江山美人》等影片,成功跻身电影投资制作领跑行列。 
  2009年博纳推出《白银帝国》、《窃听风云》、《花木兰》、《喜羊羊2》、《十月围城》等多部大片;2010年出品《一代宗师》、《大笑江湖》、《枪王之王》等十几部不同类型影片。其中《十月围城》内地票房收获2.93亿元,全亚洲超过5000万美元,被誉为史上最佳华语片之一。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资本与电影的结合除了产生女明星与大老板的绯闻外,确实也助推了本土电影产业构架。随着内地电影市场的回暖,大量资本自2007年左右涌入。诸如山西资本、浙江资本都开始跳动起来。
  只是相比这些业外的“瞎钱”,制片方们更看重的是有资源、有背景的“明钱”。毕竟院线有限、甚至周末以及节假日档期都有限、每年至少四分之三的电影不能进入电影院,这是不争的事实。
  由此,博纳在引进风投之初曾有过多种选择。比如跟香港影视公司合作,但拿了他们的钱相当于倒插门的女婿,人家公司有着自己的规划,年底分红现过现,对博纳未来帮助不大;但通过风投进入,大家先说好后不乱,通过上市规范架构,然后对方该退出时则退出。 
  对于冬而言,这样的梦似乎更不容易醒。
  四十而不惑,不惑之惑
  “一个踢了很多年足球的男孩,球场上一直是替补,他很自卑。但只要有机会上场,父亲都会在旁边鼓掌,终于有一天,他成为了正式球员。而直到父亲突然去世,男孩方才告诉队友,他的父亲是个瞎子。鼓掌,只是为了鼓励他。” 
  这个故事是海纳亚洲进入博纳影业时,董事总经理龚挺讲给于冬的。当然,同样的故事,龚挺也曾兜售给他投资的另一家企业——乡村基。 
  不同的是,博纳影业登陆纳斯达克那天,站在于冬身后的龚挺哭得最厉害。“我就是看他哭了,我才哭的。”于冬说。 
  “五年合作中,也吵过架,也有闹分手的时候。争执最大的一次就是金融危机,风投们都不敢投了。但最终我们挺了过来。”“龚挺说,作为投资人来讲他们就是瞎子,投电影就是靠着对这个行业的感情,他知道我们这一路走得多不容易。” 
  除了跟投资人成为朋友,博纳在不断融资中也开始吸纳各种人才,CFO许亮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加入博纳影业集团的。哈佛MBA毕业的许亮,讲解了博纳的版图:“截至目前,博纳影业集团成为电影制作、发行、影院投资、院线管理、广告营销、艺人经纪等多项业务的集团化公司,完成公司的架构布局,使产业链更加完整。”
  谈及产业链,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3月,由博纳国际影业集团斥资3000万元的深圳博纳国际影城开业,该影城是继北京悠唐、西安朱雀和新天地、石家庄博纳之后正式投入营运的第六家星级影院。这也标志着博纳在产业链终端建设上的大踏步。 
  只是在院线渗透方面,业界企业一直处于两难选择中。最重要的担心是,砸下巨量资金的风险能否消解,成本何时收回。这样的争议在于冬和沈南鹏之间也出现过。 
  在投资西安朱雀和新天地的过程中,沈并不同意于冬的意见。沈的比喻是:做发行就像做携程,做的是中间商生意;做电影院则像做如家,靠租门面、然后装修、投入设备,加入管理,再来分票房。那么这是两个上市公司,套在一起会形成模糊概念,而且资金并不允许。 
  双方相互不能说服。最终,于冬天把当年的奖金、分红拿出来,再转手一套房子,用一千多万元砸下这家电影院。其性格里的坚持可见一斑,而这样的坚持在他二十多年的从业史中屡屡出现。“在这个行业,我是专家,绝对的专家。”他很自信。 
  “日,博纳影业的股价连续6个交易日上涨,收盘价从5.90美元攀升至7.30美元,累计涨幅高达23.73%。摩根大通将博纳影业评级为‘增持’,并分别给予了8.5美元的目标价;Cowen则在初始评级中给予博纳影业‘跑赢大盘’的评级。”博纳影业集团CFO许亮列出了博纳近期的股价升势。 
  日,博纳影业的收盘价为7.41美元……
  于东的男人梦
  12年前,北影厂走道上的那个男人的背影很迷惘。 
  他采访少年成名的姜文。姜文问,你哪的呀?他说,北影厂宣发处的。姜文又问,宣发处都干吗呀?他说,这不是采访你嘛,也做发行。然后姜文说,做发行挺好,大小伙子别老问这问那的,多没劲啊,做发行去吧。 
  他渴望到体制外闯一闯。这是一种对现状的反叛,一种对既定轨道的不满。一种“三十而立”。 
  最终,他下注了,赌赢了,虽然很累。一天只能睡四五个钟头,除了圈里圈外的各种应酬,还要看剧本、做管理。他说,他最终的归宿可能会是回到电影学院当老师,那样很快乐。 
  2011年,四十而不惑。而此刻中国电影的年度票房总和已经突破了100个亿,虽然这还不抵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一年的销售额。但对于这个有着足够梦想色彩的行业,它毕竟找到了照进现实的感觉。 
  照进现实的还是上市首日的破发。虽然动态的股价并不足以构成对一个企业的判断,但那些并不出奇的普通行业企业都能够涨停,他有着片刻的不满。毕竟中国有着这么大、这么大的一个电影市场啊。 
  但他毕竟站在了华尔街的舞台上。路演时,他把博纳的故事自己的故事讲出来,很多人都流泪了。掌声也在泪水中流了起来。 
  回过头想,他最终从不愉快中走了出来。“博纳和那些买壳、搞资本运作的企业不一样,他是在实业中起来,最终还得靠实力说话。这反而是对我人生的一个提醒,不能让你太高兴了,不能让你觉得太成功了,比赛还没有开始呢。” 
  回过头想,他最终从不心甘中走了出来。2006年对接风投,“他们拿一大堆文件给我签,我看都没看,这里面多少陷阱,搞不好身家性命都要押进去。但这些投资人对你没有任何了解,人家也要有所保留。凭着双方的能力、职责和良心,很多东西最终会有取消,这过程中信任和友谊还是加强了。” 
  …… 
  回过头想,这些都是12年前走出旧体制桎梏时便注定要遭遇的插曲。难过、沮丧、兴奋、成就感,总是这般循环往复地浮现在每一天的每一秒。这难免让人怀疑,究竟是应该循规蹈矩在既定的轨迹中安逸地走下去,还是选择从那条看得见的路上转身继而走向一个更加属于自己的梦。 
  进与退,对与错。这是每一个男人都必然经历的选择。 
  只是答案,永远在风中飘荡!
“中国电影发行史上的一个悲剧”——于冬眼中的“龙门”与“十三钗”之战
2011年的电影贺岁档,《金陵十三钗》和《龙门飞甲》间的舆论战争比两部影片本身更“精彩”。“龙门”上映日期最早定在12月18日,“十三钗”宣布12月16日上片;“龙门”也提前到16日;“十三钗”随之提前到15日。张伟平强势要求提高制片方的票房分成比例至45%,最低票价提高5元,院线公司不满,最终由广电总局从中调解;张伟平不点名指责有同行降低影片分成比例,是“落井下石”。再后来张伟平以博纳公司旗下影院拖欠己方影片票款为由,禁止对方放映“十三钗”;而博纳一家影院在12月14日发布公告,拒绝放映“十三钗”及所有新画面公司的影片。
&2011贺岁档,《金陵十三钗》、《龙门飞甲》同日公映,影片背后张伟平、于冬的媒体大战,将中国电影的发行、院线和竞争格局摆上了台面。
(许丛军 CFP/图)
硝烟弥漫虚实难辨,更难分清谁是谁非,两部影片的曝光密度大大增加,也有人认为,他们商量好了炒作。
“炒作”的结果:踌躇满志要夺10亿票房的“十三钗”截至日尚未超过6亿;“龙门”以近5.3亿紧随其后,业内预期双片票房“过10(亿)”算是达到,但“破16”显然无望。
张伟平的新画面和于冬的博纳国际都是中国民营电影企业的中坚,且特色鲜明:前者绑定张艺谋,在影片投资和宣发上每每制造惊人话题,总能成为票房大户;后者从发行港产片、内地香港合拍片起步,逐渐介入影片投资及影院建设,更于2010年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目前基本完成制片、发行、放映三大环节的“垂直垄断”。他们在2011年贺岁档的市场激战,究竟是个人恩怨,还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环境里必然出现的竞争格局?
日晚,南方周末记者专访于冬,且听一方观点。
“中国电影不要自相残杀”
南方周末:你与张伟平公开“较劲”,造成“贺岁双雄战”的舆论,你认为“龙门”此次胜了吗?
于冬:作为专业的投资人、制片人,我认为“十三钗”一定不是6亿拍的。第二,不管多少钱拍的,也要尊重电影市场规律。你见过《蝙蝠侠》跟《蜘蛛侠》同一天上映吗?为什么美国六大公司都能坐下来协商档期,中国电影就出两部大片,非要自相残杀,全世界看笑话?
我认为这是中国电影发行历史上的一个悲剧。两部重量级大片同一天开花,没有赢家,都是为争口气出的下策。对于行业的竞争对手,我觉得不要做伤害行业的事情。不能因为你今天拍了一部强势的电影,就要求院线怎么样。当年张艺谋拍的文艺片,还不都是靠院线抬吗?
张艺谋也好,徐克也好,都是对中国电影做出过贡献的导演,我们做发行,是帮这些影片做到市场最大化,而不是互相伤害。两个导演之间没有问题,我们作为老板、发行人、制片人,却把两个导演扔在了同一个战壕里掐,不好。电影院无从选择,观众也无从选择,媒体在炒,水军在骂,对电影行业都是很大的伤害。
南方周末:以事后诸葛亮的角度,有没有一种可能,让两部影片都有比现在更好的票房表现?
于冬:张艺谋的电影和“龙门”同日上,确实损失了至少2亿到3亿人民币。当时广电总局协调过,希望“十三钗”9号上,“龙门”推到20号,两个大片错开10天。在这10天当中,“十三钗”先拿4个亿;后面跟我并着走,我占60%他占40%的话,后面10亿票房他还有4个亿,就是8个亿,《龙门飞甲》最后6亿。这样就实现双赢,总票房比现在至少多三成。
我当时同意这样的安排,但前提是我的电影院必须得放“十三钗”。我(的电影)错开了,“十三钗”还不给我的电影院放,“龙门”就提到9号,因为我的影院不能空档;不光我的影院上,全国影院都得同步。这才是15号“龙门”和“十三钗”同时上映的根本原因。
我也通过中影和华夏发行公司,向张伟平表示,两个片子要错开,他不干。早在三个月以前,他就给各院线打电话,要求停我们的片子。
第二个礼拜,徐静蕾的《亲密敌人》上来了,我们就没放“十三钗”。
南方周末:“龙门”提前了四个小时上映,出于什么考虑?
于冬:这叫围棋的先手。同时上的话,“龙门”与“十三钗”排片一半一半嘛,我早开4小时,每个影院至少要多排两场“龙门”。第一天排片是11000场,“十三钗”只有六千多场。我第一天票房就赢了。
南方周末:你为什么发布“三不”原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不提高票价)?
于冬:总局领导一再要求,不要两家公司互相骂战。所以我就说,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你再骂就没道理了。不涨票价是我的一个观点,我认为年底涨票价就是转嫁投资风险给观众。你涨5块钱就意味着影院要贴5块钱,影院又不愿意贴这5块钱。
这不是博纳“落井下石”
南方周末:张伟平说他为制片商谋福利,要提高票价和分账比例,而有些同行落井下石,提出“你升我降”。你的看法是什么?
于冬:我不认同。张伟平说为制片商争利益,说博纳落井下石,我觉得都是他为一己之利。张伟平两年拍一部,离市场比较远,看问题也比较片面。
2010年他发《三枪拍案惊奇》的时候跟《十月围城》就有冲突。“三枪”9号上,“围城”18号上,当天“三枪”降低5个百分点的分账给院线,院线拿两个点,电影院拿三个点,这不是明摆着鼓励院线多排“三枪”夺票房吗?因为“围城”投资成本高,回收压力大,“三枪”拍得便宜。
张伟平今天说为制片方提高电影分账比例,他去年做的可是减5个百分点的分账。你不能因为自己的电影拍得贵了,就把别人碗里的肉往自己这里扒拉。5亿票房加两个百分点,这1000万就是院线的基本生存费用,你等于给扒拉到自己饭碗里来了。
提高分账比例,在今天的特定国情下,应该跟院线采取协商、沟通的方式,而不是因为我拍了大片,我就逼迫、命令你们必须按照我的意见做,否则我就不给片,我就耍横。
电影产业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原来电影发行分账比例从32%提到最后的43%,是一步步过来的。最终达到五五分账,还需要很漫长的过程。制片方所占的分账比例,中国的43%是全世界最低。但是我们的电影院基础太薄弱了,银幕数量还是太少,电影院的发展建设还需要几年时间,过早提高分账比例,会影响影院建设发展的速度。
南方周末:张伟平称博纳旗下影院拖延了“三枪”、“山楂树”上缴票款的时间,于是作为惩戒,不给博纳影院放“十三钗”,是这样的吗?
于冬:博纳根本不欠张伟平的钱,我是跟院线结账,不管你的片子还是中影的片子,还是美国片,个别影院欠院线一两个月的票款,再正常不过了。他绑架了院线来制裁我们影院,我们跟院线都是首轮供片协议,院线不给我片子全部违约。我们没有为难所有院线,不给放“十三钗”,就放自己的“龙门”,
南方周末:都说博纳与新画面历来有“仇”,最早要追溯到《伤城》与《满城尽带黄金甲》时,那是怎么回事?
于冬:《伤城》上映的时候,我公开批评张艺谋欺行霸市。为什么呢?张伟平当时跟全国的数字院线签了一个月的排他协议,不允许其他国产片在他的数字院线放映。但数字影院不是中影一家的,是国家投了几个亿建的。张伟平排他,签死这个协议,就是为了“黄金甲”多赚些,这不是欺行霸市是什么呢?
南方周末:你为什么认为制片厂应该让影院多赚点钱?
于冬:中国现在还不到1万张银幕,美国有4万张,中国还有很多的地级市和县还没有电影院。应该鼓励中国房地产商们把电影院建起来,让中国做到3万张银幕,再反哺上游制片业。很多影院原来计划5年回收,现在变成8年了。盈利期、回收期拉长,其实是打消了电影院建设的积极性。
提高制片方分账比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年底涨电影票价,是不对的。现在电影票价本身就虚高,挂牌100块,通过各种优惠卡卖30,票价一直都在暗降,但影院的架子撑在那里,就是不肯明降。你涨票价我就偷票房。最近总局连续开了几个会,要把虚高的票价降下来,把平均票价降下来,把平时半价票的时间拉长。
南方周末:2011年国内影院和银幕不断增加,票房的增速反倒减慢了。你怎么看这个现象?
于冬:这个问题是到下半年凸显出来的。影院银幕数量增长了三千多张,多出51万张座椅,电影片源量是很大,却没有明显的票房增长。
一是有些观众不喜欢电影的题材;一是新开影院由于投资成本压力,偷漏瞒报票房。很多开发商提高房租、物业费,新开影院不挣钱怎么办?偷票房。广电总局领导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前不久刚开了市场规范会,要加大监察力度,包括在座椅底下安装感应器,全国电脑联网,座位上坐了人,数据就上传了。
他们骨子里就是要赚你的钱
南方周末:博纳2011年的《我知女人心》是海外大制作,结果为什么会票房不佳?
于冬:《我知女人心》是好莱坞电影《男人百分百》翻拍的,是个时装片,有大量广告植入。“男人”为什么成功?喜剧的准确度是用分秒计算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场戏,笑点在哪儿,节奏有非常严格的计算,这是好莱坞的精髓。
中国导演来拍,就拍走样了,节奏没有,戏分散了;还想原创,又加入了父子情、父女情、办公室政治,一个电影承载不了这么多东西。
陈大明是有才华的导演,但商业片节奏没掌握好,拖沓,剧情之间缺乏推动力。我们请好莱坞的剪接给我们剪,在后来的定版中导演又加回去17分钟,我们都不知道。成片之后,拷贝都出了,改也改不了。
当然某些段落比原来拍得好,刘德华扮女人,描口红、戴胸罩,吃避孕药,穿丝袜,这些都是演员要牺牲的。
南方周末:《不再让你孤单》为什么也没有达到预期?
于冬:陈可辛1997年拍了《甜蜜蜜》,讲内地人到香港打拼的故事;这个故事反过来,写一个香港人在北京打拼。刘伟强拍过那么多商业片,但没人相信他能拍好爱情片。他第一次跟我谈,说他足够了解舒淇——这个戏实际是为舒淇量身订做的。但刘伟强想讨好内地市场,他的北京生活又太表面化,会拍白塔寺,会拍街景,都是旅游片的感觉,拍夜总会,都是当年香港片的套路。
南方周末:持续了十几年的香港影人北上“淘金”,你认为哪些导演适应了内地观众的口味?
于冬:香港导演经历过几个转变。2003年前后,他们瞧不起内地,但人口众多,市场在这里,所以来保底卖片,不跟你分账;2007年以后,内地电影市场的比例从三成占到八成了,他需要靠码头,有的靠华谊,有的靠博纳,有的靠中影。但他们骨子里就是要赚你的钱,电影成本越弄越高。
很多香港导演越过香港电影公司,直接跟内地合作,在北京开始设办公室。我们跟陈可辛成立了人人公司,很多香港导演效仿,陈嘉上去光线,徐克去华谊,迅速形成几股势力。这个阶段我认为还没完。
香港导演有丰富的制作经验,有明星资源,他们抱团,但是他们不知道拍什么内地观众喜欢。他们把压箱底的东西都拿出来,拍一个遍。比如《杨门女将》、《鸿门宴》、《关云长》、《新少林寺》……当年他们成功的那些套路和经验,投了很多钱来拍,两亿元是个门槛,但内地的观众还是不接受。
内地突然一部姜文的电影7亿,冯小刚的电影六个多亿,徐静蕾、宁浩、张一白、尚敬,他们眼里的文艺片导演,一卖就是一两亿。《失恋33天》成本八百多万,卖3.5亿,一下子让他们蒙了。
他们现在就想,怎么能到内地来,开发内地题材,请内地人来拍,他们做监制,跟内地的创作队伍一起融合,现在是这个阶段。
南方周末:像《失恋33天》这样的小成本电影,你觉得该怎么押这个宝?
于冬:《失恋33天》,滕华涛是新导演,文章是新演员,剧本是新故事,这个电影和我的经验都不搭,所以我们没投。滕华涛每个周末跟王中磊打篮球,华谊也没投,反而是池宇峰的完美时空成了,而且大赚特赚。这就是电影的魅力,值得所有同行反思。
2012年会有一大批年轻导演冒出来。为什么冯小刚垄断了中国电影10年,因为没人走他这个路子。现在有一个人出来了,叫滕华涛,这种类型就有两个人比赛。
我们创作方向在哪里?学美国好莱坞,学类型片,观众不爱看;中国这几年很成功的电视剧,《裸婚》、《蜗居》、《媳妇的美好时代》,没人拍成电影。
南方周末:有人认为内地电影人资源是博纳的短板,也有“香港人绑架博纳未来”的说法,你认为呢?
于冬:我现在跟任何一家民营公司都不一样。没签过任何导演,马珂跟姜文,张伟平跟张艺谋,冯小刚跟王中军,博纳有谁呀?
博纳走的是派拉蒙、环球、哥伦比亚的路子。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跟梦工厂合作,卡梅隆为什么跟福克斯合作?因为制片厂强大的发行能力。
中国电影最终还是一个分销市场,它市场太大了,必然以大城市为中心,附带二三级城市。博纳是在各地开影院,一个省会城市有一家电影院,一个大的地市有一家,到2013年,我们的电影院将会有40家,300张银幕。在博纳完成下游累积的建设,加强了在各地的分销……这些导演跟我合作,会有一个稳定的市场回报。我们如果有强大的投资实力,没有哪一个导演会拒绝跟我合作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博纳教育虚假宣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