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花园口决堤事件决堤出现了一个宝物,没多久突然消失无踪,传

五百年前,一犯人在牢里发现怪事,于是起兵造反,后来竟做了天王-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五百年前,一犯人在牢里发现怪事,于是起兵造反,后来竟做了天王
来源:QQ快报 &责任编辑:小易 &
古人的科学素养低,自然界特殊事件对他们而言充满了神秘感,他们无法理解、无法解释,便想当然地以为是上天的旨意,牵强附会到人事上来。如在500年前的明朝正统年间,广州监狱发生一件怪事,一度导致牢里传言纷纷,一个犯人自作多情竟因此越狱造反。这名越狱的犯人名叫黄萧养,广东南海县人,因被指为强盗入狱,关押了十多年。一天,黄萧养惊奇地发现,他睡的竹床上竟然长出了嫩芽,又渐渐生长成一根硕大的竹枝,进而又长出了茂盛的竹叶。这可真说得上骇人听闻,制造竹床的竹子早已脱水成了死竹,怎么可能还能抽枝发芽?牢里的犯人们得知此事,纷纷前来祝贺黄萧养,说竹床抽枝发芽无异于铁树开花,这是大吉大利之兆。更有狡猾的犯人私下对黄萧养说,这件怪事是上天的主意,是帝王之兆,预示着你将来能当皇帝。黄萧养在牢里混了多年,素有威望,这些犯人的甜言蜜语并不单纯,他们希望怂恿黄萧养率领他们越狱。黄萧养果然心动,心动不如行动,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黄萧养率领众犯人,大破身上的枷锁,成功越狱。重获自由后,黄萧养逃到一个海岛上,做起了海盗,并不断扩充实力,召集亡命,没多久的时间,他就拥众十余万。当时正值土木堡之变,朝廷疲于应对瓦剌,对聚众造反的黄萧养只能睁只眼闭只眼。黄萧养乘机向广州城发起进攻,杀死镇守的安乡伯张安,据五羊驿为行殿,自称顺民天王,授官一百多人。一时黄萧养气焰无比,远近闻之色变。不过,黄萧养手下军队虽多,毕竟只是乌合之众。次年,朝廷击退瓦剌的进攻后,喘过气来,便开始收拾黄萧养的叛乱。朝廷派右佥都御史杨信民、都督同知董兴率军镇压,围城八个月,发起持续不断的猛攻 ,黄萧养终于力不能支。黄萧养雕像黄萧养为了扭转战局,于是率军与政府军在白鹅潭白鹅潭展开激战。可农民军的武器装备实在太落后,根本不是政府军的对手,此战农民军大败,黄萧养被流箭射中,旋即战死。黄萧养死后,其麾下所封的一众公侯除了战死的,全部被俘,械送至京城处死。当初,黄萧养在监狱时,混了多年,好歹做了个牢头,说不定再混些年,就可以出狱。结果被狱友们忽悠,起兵造反,爽了几个月,命都丢了,值吗?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目前的格局, 真的应该都怪在北京头上吗?|花园口|华北平原|黄河_新浪网
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目前的格局, 真的应该都怪在北京头上吗?
京津冀乃至整个华北平原目前的格局, 真的应该都怪在北京头上吗?
山川网:北京,以中国北方绝对意义上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金融、交通、教育、医疗中心身份,雄踞华北平原多年。对此,不少的北方朋友都颇有微辞,这其中尤其以环北京而并未过多受益的河北省,声音最为强烈。国家对不起河北,北京对不起河北的议论,每过一段时间就会甚嚣尘上一次。但是实际上,如果你很闲的话,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国家对不起XX省”,然后把全国各省名字逐一代入,都能够搜索出一堆的结果。作为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中国北方地区定位最高的城市群,为什么珠三角能够广深港三座一线城市并列,长三角能够沪宁杭苏甬多极并起。唯独京津冀当下的格局,是北京以绝对优势一家独大,而天津、河北,乃至整个华北平原,都没有诞生于能够与北京综合实力相近的第二座城市呢?难道真的是北京开启了“吸血”终极模式,导致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再无力生长出第二座超级城市?华北平原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面积30万平方千米。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自古即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中国的1/5。华北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滦河冲积而成。黄河下游天然地横贯中部,分南北两部分:南面为黄淮平原,北面为海河平原。百年来,黄河在这里填海造陆面积2300平方公里。平原还不断地向海洋延伸,最迅速地是黄河三角洲地区,平均每年2~3千米。华北平原的范围内,究竟包含了哪些城市呢?北京大部;天津大部;河北大部的石家庄、唐山、廊坊、秦皇岛、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鲁西北、鲁西、鲁西南的济南、德州、滨州、东营、聊城、济宁、菏泽、枣庄、临沂;豫北、豫中、豫东、豫南的郑州、安阳、濮阳、鹤壁、新乡、商丘、开封、许昌、漯河、周口、驻马店;皖北的淮北、宿州、亳州、阜阳、蚌埠、淮南;苏北的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盐城。数量共计42座城市,其中除了北京是毋庸置疑的一线城市外,综合实力能够够得上二线城市级别的,有且只有天津、郑州、济南三城,而且郑州和济南目前的综合实力,只能算作二线中和二线弱的程度。依照二城目前的客观情况,保守一点说,十年之内不会有成为一线城市的可能性。而天津的情况更为复杂,长达十年的政策红利期天津也只发展到了目前的水平,且从今年开始还开启了挤水分的状态。在雄安新区设立后,天津的未来更加显得有些复杂,今天我们不过多讨论这个话题。华北平原的面积差不多是珠三角的7倍,长三角的3倍,人口超过2亿,但是目前的区域内城市格局,的确让人感到有些奇怪。如论地理条件,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拥有渤海出海口,黄河、淮河水网密集,铁路、公路交通便捷,几乎具备所有成长出多个超级城市的客观条件。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结果却是:北京一城独大。那么,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呢?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每年都会生产十六亿吨泥沙,其中有十二亿吨流入大海,剩下四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太远的我们就不多说,只从史料已经相对丰富的春秋战国时期来看,当时的长江流域几乎还是蛮荒之地,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出的楚国,当时还在为如何得到中原各诸侯国的认可,殚心竭虑。在岐阳会盟上,熊绎(芈姓,熊氏,名绎,鬻熊曾孙,出生地湖北秭归东南西周诸侯国楚国始封君)管理置茅缩酒,并与鲜卑酋长一起“守燎”。这说明,当时的出国国君还是无资格参加诸侯盟会的。如上图所示,整个黄河流域,在春秋初期密布着数十个诸侯国。所以我们从小就从课本上学到的“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的的确确是有史可查的。但黄河这位“母亲”,从古至今脾气都不是太好。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而著称,向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河流决口后放弃原来河床而另循新道称为改道,黄河由于多沙善淤,变迁无常,改道十分频繁,中游的宁夏银川平原,内蒙古河套平原一带的黄河河道都曾多次变迁,但影响重大的是黄河下游河道改道。据统计,在1946年以前的几千年中,黄河决口泛滥达1593次,较大的改道有26次。改道最北的经海河,出大沽口;最南的经淮河,入长江。我们目前所看到的黄河流域,是从1946年后稳定至今的。而黄河一旦发生夺淮入海(黄河在1194年至1855年间以淮河的河道作出海口一事),对于华北地区的城市和经济格局造成的影响将更为巨大。根据史料记载,黄河曾有数次侵夺淮河流域,但为时较短,对淮河流域改变不大。唯1194年第四次大改道起,淮河流域的豫东、皖北、苏北和鲁西南地区成了黄河洪水经常泛滥的地区。黄河长达661年的侵淮,使得淮河流域的水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太远的我们不说,进入近代,国难与河患同作。黄河在、年发生了4次大的溃决。就这4次黄河溃决的原因而言,除特大洪水外(1843年洪水被认为有历史调查以来的最大洪水),下游河道淤垫是最主要的原因。黄河在近代之初连续大范围的溃决,是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黄河已经到了改道的前夜。据统计,清初至鸦片战争近200年间,黄河决口达361次,平均约每6个多月一次,与明代平均约7个月决口一次相比,总体来说可谓每况愈下。那么黄河频繁泛滥、决口、改道,对于华北平原地区形成超大城市之间,有必然联系吗?有,而且关系极大。这里,小川想引入一段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十分惨痛的一段经历——花园口决堤。花园口决堤,又称花园口事件、花园口惨案,是中国抗战史上与文夕大火(长沙大火)、重庆防空洞惨案并称的三大惨案之一。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并沿陇海线西犯,郑州危急,武汉震动。6月9日,为阻止日军西进,蒋介石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办法,下令扒开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的黄河南岸的渡口——花园口,造成人为的黄河决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黄泛区,间接导致惨绝人寰的1942河南大饥荒,史称花园口决堤。我们以此惨案为例,看看黄河一旦决口泛滥,将会造成怎样的巨大灾难:据韩启桐、南钟万于1948年出版印行的《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提供的数字,从花园口决堤到1947年堵口,九年间黄泛区河南因黄泛而死亡人口有325598人,江苏死亡人数为160200人,由于安徽省并没有详细的统计数据,所以他们在书中根据河南与江苏的灾区人口死亡比例推算出安徽死亡人口在40万左右,因此他们得出黄泛共有89万人死于黄泛的结论。那么在国力远逊于现在的古代,一旦发生重大洪灾,结果会是如何呢?想必大家从历史上也看过不少的相关艺术作品,城市和农田毁于一旦,而古代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业,农田被毁,家破人亡之后,灾民能够选择的,就只有举家逃荒迁徙。而一座超级城市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我们不妨一起看看,北京城能够有今日之荣光,在此之前数百年都经历了哪些过往:大都,元代以金的离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改称大都,俗称元大都。北平,明代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灭掉元朝后,为了记载平定北方的功绩,将元大都改称北平。北京,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皇帝取得皇位后,将他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府改为顺天府,建北京城,并准备迁都城于此,这是正式命名为北京的开始,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京师,明成祖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改称京师,直至清代。京兆,民国二年(1913年)废顺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隶中央,其范围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区,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京兆地方,改北京为北平。首都,1949新中国成立,北京最终被确认为新中国首都。建国后,定都北京,而且一五二五规划都指向要大力发展北京的产业基础。北京很快就超过天津。到八五九五之后,北京的中心化越来越强,天津则相对越来越弱。今日之北京城,是长达七八百年的建都史积累至今的。与其说是华北地区常年在北京“灯下黑”,倒不如说是由于长期以来华北地区的经济资源极端有限的前提下,人们自然而然不断迁徙而形成的结果。向北京迁徙,早已在所有华北人心中,成为根深蒂固的“执念”。在漫长的黄河改道和决堤史上,无论黄河走北路还是南路,都会形成相应的泛滥区。而且这一泛滥去反反复复,从未被真正意义上彻底根除过。在最近的几百年间,华北地区曾得益于漕运和海运,兴起了保定和天津;又因为资源的开采,兴起了唐山,但几乎也就止步于此。而山东地区,得益于山地和丘陵地形优势(泰山真的是山东的福地),在漫长的黄泛历史上,遭受的损失相对而言最低。所以山东省之所以可以位列当下的全国省域经济总量第三位,北方省份第一位多年,与历史上极少受黄河泛滥成灾影响巨大。哪怕是在今天,郑州和济南作为黄河流经的重要城市,每年黄河汛期依旧都会被重点关注,提前防范。只不过得益于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最近的这些年间,我们已经很少再听说黄河泛滥的新闻了。而最近的十年间,也正好是华北地区城市迅速崛起的十年,郑州、济南、石家庄的城市化进程都较快。只是相比中国南方很多城市自古至今的千百年积淀,留给华北地区安稳发展经济的时间的确还是显得太过短暂。我们常说城市,但是很多人却忽略了“城”与“市”其实是有明显差别的。北方多城,而南方多市。长安城、北京城、洛阳城、开封城都是以作为国家重要政治中心的“城”字起家的,而广州、苏州、扬州、杭州等更多是作为国家的经济中心“市”字起家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北方城市,给人的历史沉淀感更强;而南方城市,给人的人间烟火味更浓的根本原因。现如今,当我们前往黄河入海口观看黄河入海的奇景时。我们应该对这条母亲河,心存更深的敬畏之心。这是中国民族的发源之河,也是中华民族的苦难之河。她不仅仅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命运和历史走向,也深刻塑造了中国目前的区域经济格局。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看点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看点联系。(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4387617',
container: s,
size: '300,250',
display: 'inlay-fix'
黄河决堤出现了一个宝物,没多久突然消失无踪,传说跟一皇帝有关
公元1475年,宪宗已经接近三十岁了,却依旧没有孩子。他经常对着镜子长吁短叹,就在这一天,他竟然在镜子中看到了头上长出了白发。宪宗终于忍不住对自己身边的太监张敏发牢骚:“朕已经将近而立之年了,如今,还是一个皇子都没有,这可如何是好。”宪宗皇帝本来不过是随便发发牢骚,但是,他万万没想到这一句牢骚为他揭开了一个惊天秘密。太监张敏跪在地上,颤声说道:“陛下,您其实已经有一个儿子了,他就在冷宫里面!”皇帝大惊失色,急忙询问张敏,张敏这才道出了一个被皇后掩藏多年的秘密。原来,宪宗皇帝和万贞儿成婚的时候,万贞儿比皇帝大了十七岁。他们两个人始终没有孩子,而宪宗又深爱着皇后,后宫之中并没有其他妃嫔,因此,万贞儿虽然没有生出孩子,可是地位却很稳固。这种脆弱的平衡关系最终因为一个聪明善良的女人而打破。当时宪宗皇帝在检查宫中仓库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明眸善睐的女子——纪姑娘。纪姑娘是个蛮族人,当年是被皇帝当做俘虏带进皇宫的。纪姑娘为人和善,很快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并且,成为了仓库的管理员。之后,皇帝和她在仓库邂逅,并且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宪宗很快就和纪姑娘在一起了。但是,这个消息却传到了万贞儿的耳朵里,万贞儿妒火中烧,她凭借着皇后的权威将纪姑娘关了起来。日理万机的宪宗皇帝一方面碍于皇后的身份,一方面忙于政务很快就忘记了纪姑娘。但是,他也不知道,此时的纪姑娘已经怀了他的龙子。纪姑娘被皇后放到了冷宫以后,不久在门监张敏的下,她顺利的生下了皇子——朱见深。这个孩子虽然数次躲过了万贞儿的迫害,但是,他却始终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直到宪宗问起来,宫中的太监们这才将纪姑娘所生的皇子送到了皇帝的面前。后来,万贞儿屡次加害纪姑娘的儿子没能成功,门监张敏被迫自杀,纪姑娘也被逼上吊而死。多年后,万贞儿因病去世,而宪宗也因为妻子去世而感到过渡伤心,仅过一年时间便匆匆谢世,纪姑娘的儿子就成了新的皇帝。后人都说,这个新皇帝便是当年黄河上飘着的那颗龙蛋,他就是上天送给宪宗最好的礼物。由此可见,贤明之君自然会被世人感念。《明史》赞曰:“宪宗早正储位,中更多故,而践阼之后,上景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人,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足,仁、宣之治于斯复见。顾以任用汪直,西厂横恣,盗窃威柄,稔恶弄兵。夫明断如帝而为所蔽惑,久而后觉,妇寺之祸固可畏哉。”参考资料:『《明史·卷一十四·本纪第十四》、《明史·卷一十三·本纪第十三》』
阅读下一篇
10秒后自动跳转客户端下载
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录
社交账号登录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黄河决堤出现了一个宝物,没多久突然消失无踪,传说跟一皇帝有关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封建王朝,虽然,它未曾取得过如汉唐一样的伟大功绩,但是,这个帝国依旧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有明一代的三百年间,这个王朝创造了很多前所未有的荣耀,但在当时的帝国中心,也产生了很多令人惊诧的秘密。明宪宗年间,黄河上发生了一件奇闻。彼时正是六月,黄河突然决堤,身在紫禁城的宪宗皇帝为了这次黄河决口事件忙的焦头烂额。但是,他浑然不知,决口的黄河上出现了一个神奇的物件——那是一个龙卵,龙卵大约有人头大小,质地青白。忙着处理黄河决堤的宪宗皇帝对于这颗龙蛋并不明白,等到他处理完黄河的决口以后,这颗龙蛋已经不知所踪。其实,宪宗皇帝已经是明朝皇帝比较贤明的皇帝了,朱见深任用李贤为相,阁臣之中还有彭时、商辂等人,可谓是人才济济,朝政也比较清明。由于名相的辅佐,加之上述的一系列措施,朱见深在即为之初还是以明君的形象出现的。明朝一共有十几位皇帝,但是,其中贤君的数量并不多,他的父亲英宗就是个滥杀贤臣的昏君。当年,英宗听信太监的谎话,竟然御驾亲征,令人震惊的是,这次御驾亲征最终以惨败告终,英宗皇帝还成了敌人的俘虏,史称“土木堡之变”。堂堂大明天子,竟然成为了别人的阶下囚,这对大明来说绝对算是巨大的耻辱。皇帝被俘虏以后,以于谦为首的大臣重新拥立了皇帝——朱祁钰。英宗皇帝回国以后失去了皇位,他怀恨在心,终于在几十年后发动了政变,于谦也因为当初拥立新皇的行为而被英宗杀害。作为英宗的儿子,宪宗与他的父亲截然不同。宪宗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他一生钟爱自己的贵妃万贞儿。别的皇帝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宪宗却只喜欢万贞儿一个。并且,万贵妃的骄横,不但影响了成化一朝的内宫的生活,而且还间接地影响到外廷。一些士大夫,不顾颜面,乐意与万贵妃及其家人相结纳。其中比较著名的是大学士万安。万安,字循吉,眉州人,正统十三年进士。万安此人虽无学问,做大学士期间只知道依从皇帝,被人称作“万岁阁老”。可以说,朱见深对万贵妃的这种爱情对普通人来说自然是万分珍贵,可是,对一个肩负国家社稷的皇帝来说,绝对是灾难。尤其是,万贞儿始终没有为他生下皇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黄河决堤次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