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间Vr游戏制作前景体验馆前景如何

越开越多的 VR 体验店是怎样一个生意?我们和其中一家做了半年多的聊了聊_智能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智能越开越多的 VR 体验店是怎样一个生意?我们和其中一家做了半年多的聊了聊
店主也不觉得这会是一个反复吸引你来消费的地方,他们想靠它做营销。
我坐在一架圆形的飞行器中,脚下是火星红色的崎岖地表。一阵剧烈的摇晃和俯冲之后,飞行器短暂降落,随后又在颠簸中飞向另一颗星球……
这是一段关于太阳系旅行的虚拟现实(VR)内容。和用一个手机盒子或头盔的观看体验不同,我是在一家虚拟现实线下店、坐在一个可以动的椅子上看完这部短片的。眼镜提供虚拟内容,椅子负责真实的晃动。
用来体验 VR 游戏的椅子,它会颠簸和晃动。
你也许注意到了,最近这样的虚拟现实体验店不断出现在商场、影院、广场……在北京,大众点评收录的和“VR”相关的店铺就有 45 家,他们大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营业。
“虫洞”就是其中一家,它开在北京东五环外人流量最大的商场长楹天街,占地 120 平方米,位置是地下二层,正对地铁出口。
我们和这家开业已经半年时间的体验店负责人聊了聊,他们的经历也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一些问题:为什么这么多人做这东西?这生意到底挣钱吗?
花费几十块,能买到的还是初级 VR 体验
虫洞的店里摆放着近 10 台设备,不同的游戏配有不同的座椅,比如赛车,它就像你在电玩城看到的那样,只不过屏幕被虚拟现实头盔代替。
用来体验赛车游戏的椅子
虫洞 VR 体验店的总经理赵曦辉告诉《好奇心日报》,他们的头盔基本上是从大朋这家位于深圳的硬件厂商采购。而座椅则需要另寻厂家定制出解决方案,让它们和不同的游戏内容相匹配。
目前来看,大朋的体验并不好。尽管它不是那种塞个手机进去的塑料盒子,也需要连接电脑,但受制于屏幕的质量和处理器性能,我们玩到的游戏并不流畅,令人头晕,并且画面的颗粒感非常严重。
这和 HTC Vive 和 Oculus 的使用体验截然不同,相比之下,这些头盔和手机盒子的粗糙效果没什么差别。
总的来说,这里的东西可能更吸引对虚拟现实完全没有概念的人,比如小朋友。
在这个问题上,体验店的经营者有着单纯的出发点:节省成本。
“HTC 的价格太贵,是大鹏的三倍,”赵曦辉说,Vive 的效果的确是好,但目前大部分体验店都用的是几家国产厂商的设备,就是因为便宜。“加上 HTC 对电脑的要求特别高,一整套下来要 3 万,但是要配大鹏的可能只要 7000 多块。”
抛开很难买到这个因素,如果购置 Vive、Oculus 设备和游戏,用抬高票价来收回成本呢?赵曦辉认为这也并不可行,考虑到大众的接受度、门店周边的物价,高价并不一定能带来更多的顾客。
“即便给了你最好的设备,你不琢磨后面的事,怎么推广、怎么营销,还是没用。”
用来挣钱的不是只有门票
虫洞的单次体验价格在 30 - 60 元,共有 100 多种游戏。这个价格在北京五环外的常营地区,大约等于一张电影票。
但 VR 体验店吸引来的消费却远不及电影院。按照赵曦辉给出的数据,店面一天接待 30-40 人左右。
我们在某个周末的下午 6 点左右来到虫洞的体验店,在大约 30 分钟的观察里,相继有 30 多个路人被摆在门口的一堆虚拟现实眼镜吸引而来,但并没有一位掏钱购买门票。
门票没能让这家店填补前期投入的 100-150 万元人民币,赵曦辉说至今“赔的不多”。
120 平米的店面,房租占到了月支出的三分之一,剩下的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来自设备。“游戏机成本的话大概在四五万块(一台)。最贵的设备是飞行模拟器,可以 720 度旋转,成本在十五六万。”这些设备需要定期更新和维护,这又是一笔开销。
虫洞 VR 体验店面积是 120 平方米,有 8 台设备
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稳定增长的客流,门票收入似乎很难支撑一家门店的运营。
所以这家店想到了其他的盈利方式,比如做媒体。
“虫洞虚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大股东是北青集团,拥有《法制晚报》和《北京青年报》。
在赵曦辉的设定里,“线下体验店不会以营利为目标……为什么北青会做这个事?因为这是整个 VR 营销的一种渠道。”
所以在收门票之外,虫洞做了一个“媒体平台”,和《法制晚报》合作,成立了一个“VR 新闻实验室”;店面可以租赁出去当做营销场地,同时虚拟现实用来制造噱头;或者作“技术展示”,让诸如虚拟现实看房等公司来这里做推广。
总之这些设想都和媒体、传播、做广告有些关系,“我们做的是有点像营销公司和广告公司,或者说是公关公司。”
不过问题在于,这部分业务能不能让线下店获得盈利,依然是个未知数。
体验店的角色很重要,但现在它的顾虑还有很多
尽管生意不好做,一个事实是,虚拟现实线下店的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至少在做头盔的科技公司口中是这样。
HTC Vive 去年就宣布了一项和顺网科技的合作,Vive 的算盘是让自己的头盔进入他们遍布各地的网吧,以售卖门票的方式获得收入。上个月,HTC 又将目标具体到“”,这其中包括苏宁和国美的门店。HTC 说这些体验站点将出现在“几乎所有的公共场所”。
HTC 的目的很明确,让更多的人知道虚拟现实、特别是 HTC Vive 都是什么,这是销售硬件的基础。
而线下体验店的目标截然不同:让更多的人走进店里花钱体验。实现这个目标,经营者有很多顾虑。
比如覆盖人群的范围。虫洞最初的打算是在北京开 10 家门店,这半年的经营状况让他们决定用“流动”站点来替代,因为一个门店的覆盖范围非常有限。
“不能老在一个地方待着,”赵曦辉说,想要在同一个店面快速提升营业额,就需要一大笔推广费用,而且效果不一定好。“但是我们在庙会,一天的收入大概相当于店里一个月收入的 2/3。”
这是虫洞成本最高的一台设备,可以 720 度旋转的“太空舱”
线下店还要考虑怎么让人们产生二次消费。
“现在的 VR 体验店,有一家能值得你一直去吗?”赵曦辉说,目前来看体验店引来的大多是仅仅出于好奇心的一次性消费,不会像游戏厅一样吸引人反复进去。
但有趣的是,线下店正是靠着这种一次性消费而存活。
“VR 体验店是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虚拟现实知识的初级教练。”赵曦辉认为,现在的虚拟现实普及率低,极客之外的人群不会追求高级的体验。
这也是为什么线下店并不十分迫切地引入更贵、体验更好的虚拟现实设备。这是个没有必要、有消耗成本的事情。
而等到大部分人知道了虚拟现实是什么也有过体验,回头客产生,才是要谈“体验升级”的时候。赵曦辉的设想是,这个阶段要购置更好的设备、同时增加一些有对抗和排名游戏,让人产生再来一次的冲动。
赵曦辉觉得这半年来行业的变化特别快,起码大城市里很多人知道虚拟现实了,“但这个变化足不足以支撑起一个特别厉害的行业,这事我不好说,我没看清楚。”
目前很少有人真正体验过虚拟现实设备,包括科技业内的人。比如年初的西班牙全球移动世界大会上,参会的通信公司、软件公司人员也在三星的 Gear VR 展区也排起了长队。
线下体验店大概会是虚拟现实设备走向用户的一步。哪一天虚拟现实像计算机一样成为日常用品,线下店就会是只面向一小部分人的场所。
就像现在的网吧,这不是大多数人使用计算机的地方。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登录查看你的好奇心指数
根据你的好奇心指数推荐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一套VR游戏设备多少钱?9D虚拟现实体验馆前景未来_第一创业(002797)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一套VR游戏设备多少钱?9D虚拟现实体验馆前景未来
如果你想购买VR、AR、MR设备,或者开一家第8感VR主题乐园、9D动感影院,都可以咨询第8感VR主题乐园官网,或者直接在文章下留言、评论。经历过PC时代的不知不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后知后觉之后,我国对VR/AR的未来有更加清醒的认识。近三五年间,当全球科技巨头涌入VR/AR领域时,我国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创业者等都积极采取行动,试图抓住这波难得的历史机遇,所以我国VR/AR在显示终端设计、交互技术、应用上并不落后,甚至有些还引领全球潮流。 显示终端: 创业公司十分活跃  现在VR/AR技术应用并不是十分成熟,全球科技巨头都在前期布局和探索阶段,国内BAT也停留在前瞻性布局阶段。阿里巴巴投资了不少AR产业链公司,包括波导式光学方案公司Lumus、增强现实公司Magic Leap等。百度发布AR开发平台DuMix,提供开发AR产品的SDK和编辑器,腾讯公布VR SDK及开发者支持计划,开放QAR平台,允许开发者将APP接入腾讯AR模块。  与BAT不同,国内创业公司在VR/AR显示终端领域十分活跃,从部分参数和轻薄设计上看,有些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2016 ChinaJoy上,Hypereal展示的VR头盔Pano,采用2K分辨率的OLED显示屏,拥有110°视场角、90Hz刷新率以及11ms的延迟率,在部分参数上已经超越了Oculus Rift、PS VR。  同样,我国AR眼镜产品在某些参数上也不输于微软的HoloLens。其中,耐德佳AR眼镜NED+X1视场角(FOV)超过40度,比Hololens视场角提升20%以上;其光学分辨率高达80,是国际上首款全高清AR智能眼镜。影创一款兼具AR/VR的头盔Halo,70度视场角,整体时延控制在13ms内。  从轻薄设计上看,我国VR/AR眼镜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多哚V1智能眼镜仅重88g,厚度16mm,搭载2K高清解析,实现105度的视角场。悉见科技SeengeneX1的重量为166g,比HoloLens轻410g。  而且我国虚拟现实眼镜已经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与北京理工大学等研制的虚拟现实眼镜,成功应用于33天“太空之旅”中的航天员心理舒缓。  此外,虚拟现实产业联盟(IVRA)发布了《虚拟现实头戴式显示设备通用规范》,这是我国虚拟现实领域首个自主制定的标准,将对规范市场、引导行业良性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交互技术: 技术和理念走在前沿  在交互技术上,我国企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传送科技的TPCAST是全球第一个无线VR显示商业产品。该设备解决了HTC Vive一直以来被线缆束缚的问题,可以支持2K@90Hz高清内容,传输速度可以达到3.5GB/s,最低延迟可以达到15ms。    Hypereal自主研发的激光定位方案,可以让使用者在一个30平方米的范围内,准确定位到头部和双手控制器的位置(毫米级精度)。  还有Ximmerse和诺亦藤等。前者旗下有VR输入控制设备MACE、VR万向移动平台Teleport,以及光学手势跟踪设备和触觉反馈设备。后者开发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基于MEMS惯性传感器的动作捕捉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低成本高精度动作捕捉产品。  此外,我国交互技术理论的突破也值得关注。中山大学人机互联实验室提出ER(Expanded Reality)即“扩展现实”的概念,为业界首创。VR与物联网样本整合,不但能体验,还能实时操作物理过程。采用第一现场与第二现场之间的主从操控系统,代表未来VR与IoT中的设备联接技术迭代的第一阶段,原则上证明,在网络化VR中生活的人们无需脱离沉浸式虚拟环境就可以完成实质性生产任务。  地方政府: 争先恐后打造“VR之都”  近两三年,涌现了一批VR孵化器,特别是去年,福建福州、江西南昌、青岛崂山、湖南长沙、浙江嘉兴等地高调宣布成立VR产业基地,要打造“VR之都”。  南昌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南昌市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建设的优惠政策》。  福州市政府对外发布《关于促进VR产业加快发展的十条措施》。  除了福州、南昌、崂山区之外,北京、黄果树、成都、合肥、安溪、安顺市西秀区等地政府不是已经成立VR产业基地,就是正在筹建当中,这种势头正向全国更广阔地区蔓延。  它们不止停留在口号,还建立各种VR产业基金。崂山区将成立首期50亿元规模的VR产业引导基金。南昌建立了10亿元的天使创投基金以及100亿元的产业基金。长沙成立VR产业基金,首期基金规模30亿元。福建的东湖VR小镇成立首期规模30亿元的VR及创新产业母基金。北斗湾VR/AR小镇所在的贵安公布了十条政策来扶持VR产业的发展。浙江嘉兴出台虚拟显示与可视化产业专项政策“十条”,从统筹协调、行政简化、信息直通、资金扶持、人才引进、产业引导等方面,为VR/AR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在这里你看不到黑嘴,看不到忽悠,看不到或左或右算命式的猜测,更看不到马后炮,只能看到的只有站在散户利益角度真实的盘面分析和盘中抓股的精彩案例。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这里不谈情怀,不谈彩蛋,就谈谈神剧《头号玩家》中的那些交互方式。VR眼镜
编者按:NOLO CV1作为一款开放性空间定位设备,以亲民的价格、众多的玩法,成为
从2013年不知道哪读的文章,我无意间看到了oculus rift dk1,还在读大三的我
VR大佬调频
“创办超级赛事的“李金龙
你们知道WVA吗?听说过虚拟现实电子竞技大赛吗?这
终于等到Viive Focus发货,HTC在双十二发布Vive Focus当天抓住了伟仕佳杰这根
本帖最后由 酷帅小丑鱼 于
13:58 编辑 各版本破解版:
http://dmgeek.
开一间Vr体验馆前景如何?
  是什么?简单来说,是一种使用计算机来生成一个实时动态的三维立体图像,是仿真技术与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传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技术的集合,甚至还能感知到听觉、触觉、力觉等,让人感觉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交叉技术前沿学科和研究领域。
  同时我们也相信,VR设备也和很多技术的发展规律一样,随着各大VR头盔产商消费级设备在2016年的陆续发布、越来越多科技巨头的加入,以及大量VR内容的出现,VR设备的性能将会不断提升,同时价格也会不断下降,消费市场就会真正启动。
  而如今VR愈演愈烈,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根据中国VR市场消费者规模分析,中国市场的用户群体已经初具规模,据易观统计和推算,2016年消费者规模达 247.3 万人,并在今后数年保持稳定增长。至 2019 年,软硬件技术全面成熟后,消费者规模将达到 1877.4 万人,由此可见,VR市场前景非同小可。
  从最初的文字MUD游戏,到二维游戏、3D游戏,再到网络3D游戏,游戏在保持其可玩性和交互性的同时,逼真度和沉浸感一直在不断地提高和加强。纵观游戏的发展历程,人类对于游戏的追求始终都在向着虚拟现实的方向前进。第8感VR主题乐园VR体验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市场的培育,第8感VR主题乐园VR技术所实现的沉浸式游戏体验必将成为游戏领域的下一个趋势。
  目前在做VR这行业做的有声有色的例如:第8感VR主题乐园。大家不妨可以体验一番。
微信图片_09.jpg (140.83 KB, 下载次数: 0)
15:16 上传
被你的标题骗进来了,还以为是求助,原来不是。。。
欢迎大家来闲聊赚积分啊!
原来是广告
04-1804-1804-1904-1804-1804-1704-1604-19
下载盗梦APP
关注盗梦极客一起玩转VRVR体验店前景如何?这个生意不好做_ZNDS资讯
热门搜索:
VR体验店前景如何?这个生意不好做
作者:丁壮
来源: 新浪科技
  如果你现在用百度以&体验店&为关键词进行搜索,结果的前三条是加盟招商信息,第四条是一个知乎问题:开一间体验馆的前景如何?
  这个问题在去年11月被提出,提问的网友希望投资30万,在武汉的某商圈开辟一个VR体验馆。到目前为止,这个问题陆陆续续吸引了39个回答,330次关注,并且最近的答案更新日期是今年7月。当时有网友劝题主再等一等,因为VR设备和内容还不成熟,还需要观望。然而,在今年的答案中,很多人已经开始为他出谋划策。
  VR体验店越来越火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打开大众点评,搜索VR体验,仅在北京,相关的店铺列表几屏也刷不完,售价从30元到150元不等。
  除了消费领域的火爆,VR行业中的多份报告都将体验店、主题公园等形态视为目前VR变现的最合理方式。HTC、苏宁、乃至很多线下娱乐公司都开始在此发力,然而,VR体验店这笔生意真有想象的好做?
  体验店成一股风潮
  在北京朝阳大悦城10楼,奥秘世界VR体验馆近日开门营业。在体验馆的入口,不时有好奇的年轻人驻足观察,对这种新的线下娱乐方式流露出好奇的眼神。这是奥秘世界在北京的第二个VR线下体验馆,第一家开在西单大悦城,已经营业许久,每天约有上百人前来体验。
  玩过密室逃脱的爱好者可能知道奥秘世界,这是一个在北京有大约40家连锁店的密室逃脱品牌,如今他们除了想在原有的密室逃脱店里增加 VR体验之外,还打算开设更多的独立VR体验店。
  奥秘世界不是最先吃螃蟹的入局者。据不完全统计,在2015年,国内就有接近2000家游戏体验馆打出了VR的概念。在国外,The Void也早已喊出VR主题公园的口号,这种概念随着VR产业的火爆逐渐被引入国内。
  随着HTC等硬件厂商发布成熟产品,提供完整虚拟现实体验成为现实,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线下娱乐领域的公司看到将VR体验做成一门生意的机会。区别于类似谷歌card board这类眼镜盒子带来的简易VR体验,HTC VIVE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眩晕等问题,提供空间定位追踪功能,能够将用户在很大程度上带入虚拟现实空间,而成为很多线下体验店的设备选择。
  为何体验店会成为VR领域目前火爆的方向?奥秘游戏创始人胡宇翔对新浪科技称,因为类似于VIVE这类高端VR设备,售价太贵、对电脑的配置要求很高,完整配套下来,至少需要花费一万五千元以上,同时,VR体验又要求一定的物理空间,而且很多普通民众对VR还不了解,种种原因导致了VR在体验店体验更好。
  &与此同时,HTC这类设备商,也将VR线下体验看成重要的渠道&,胡宇翔称,HTC此前已经与网吧连锁平台顺网科技达成合作,在网吧设立VR体验区,同时也在自建VR体验馆。
  最大的瓶颈在内容
  &将VR体验做成一门生意,并非只有硬件达标就可以实现&,胡宇翔对新浪科技表示。他算了一笔帐:以北京西单大悦城的体验店为例,目前的营业额为每月15万,客流量约为每月3000人次,包含房租、人员开支等运营成本约占营业额的50%,如果精打细算,VR体验店还是一个非常挣钱的方向。
  然而,并非所有的体验店都这么幸运。此前有媒体报道称,有创业者对VR体验店的预期过高,因人流量不足,在半年之内亏光了130万。其实,除了选址、定价等等关于线下店铺的因素,胡宇翔认为,另一个很重要的部分是内容。&选址、定价等因素很重要,但硬件、内容相结合才是稳妥走下去的根本&,&因为市场还处于教育阶段,提供不够优质的内容会让体验者失去对VR的信心&,胡宇翔说。
  这就意味着,支撑体验店运行的,不仅是要提供体验度最好的硬件设备,内容上必须保持更新。奥秘世界也是国内VR游戏开发商,开发出的《画境》VR游戏在HTC VIVE的内容开发大赛上,超过1000多家参赛团队获得最佳。
  &我们正在争取让优秀的VR游戏在线下体验店发布一段以后再登陆线上平台,就跟发行一样&,胡宇翔称,同时会将密室逃脱的经验用在体验店运营和游戏开发上,并引入到体验店中来。&将VR体验做成一门生意,是很复杂的事情,VR行业本身还需要继续发展,需要更多的优质内容支撑,等消费者被教育好了,这个行业就会迎来春天&。
转载请注明出处。 &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互联网创业:或将
索尼看好虚拟现实
新一代蓝相液晶屏
全球VR联盟成立 六
关注微信公众号,了解最新精彩内容
Copyright (C)
浙公网安备 45号
浙网文(6号记住登录状态
创建新账号
同意并接受
为了正常使用评论、投稿等功能,请验证你的邮箱并激活账号
你的注册邮箱:
如果你没收到激活邮件,请注意检查垃圾箱,或者 )
国内VR体验馆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
投哪儿网络
现阶段VR线下体验馆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选择,我们可以花更少的钱来体验新的VR技术,感受VR所带来的魅力,就像曾经的网吧一样。
编者按:本文来自投哪儿VR研究社。
进入2016年,虚拟现实(VR)热潮仍一波接一波。随着HTC、微软、Facebook、AMD、三星等国际知名品牌相继布局VR领域,VR产业生态逐渐完善,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也逐渐深化、成熟,业内普遍认为,VR元年已经到来。与此同时,我国VR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国内用户数量将快速增加,预计到2018年,我国VR用户将达到675.2万,2020年将近3000万。
市场研究公司IDC估计,整体上VR硬件销售额&将在2016年扶摇直上&。 在三星、索尼、HTC等公司的带领下,IDC预计截止2016年年底,VR硬件的总数量将达到960万台,而销量会高达26亿美元,考虑到VR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新生物品,这是个惊人的数字。
VR正在逐步进入民用市场,但对绝大多数民众来说,VR既陌生也神秘。VR设备如头盔眼镜或一体机价格还比较高昂,还需要高配置的PC作为支撑,这又是一个额外的开销。另外,VR体验目前消费者体验不足,在内容和使用场景方面都存在制约,难以普及到家庭。
目前的VR体验来看,它更适合去体验和尝鲜,并不适合大众消费者购买和使用,但是现阶段VR线下体验馆却给了我们一个更好的选择,我们可以花更少的钱来体验新的VR技术,感受VR所带来的魅力,就像曾经的网吧一样。
VR体验馆有存在的必要,原因分析:
1)技术上,VR线下体验必然涉及到大场景跟踪让体验者可以四处走动;精确的动作捕捉系统,营造出非常高的沉浸感和交互;必要的机械和场地布置来满足VR的需要这一套系统绝对不会是消费者能够负担得起的。
2)VR目前不适合长时间玩大型游戏,因为时间长了会晕,短平快的体验更容易被接受。
3)对于玩家群来说,VR体验馆为解决了一个人玩VR游戏的窘境,同时还能与更多的真实玩家进行线下沟通,有助于形成游戏文化圈,促进游戏文化普及。
4)对于有些想买VR设备的人来说,也可以有一个先体验的地方,然后再决定买什么设备。
可以肯定的一点是,VR体验店降低了 VR 体验的门槛,满足了人们猎奇的心理需求,将会是VR产业化的一大推手,它将有助于民众了解VR、体验VR、消费VR,在建立起完整的VR产业环节的同时,进一步促进相关软硬件产品和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毕竟,没有用户就没有市场。
VR体验馆可分为三类,规模从小到大可分为:
1.VR体验店,面积在10平米左右,不超过100平米
产品形态:多以个体小规模经营为主,面积在10平米左右,不超过100平米。目前以蛋椅为主要产品形态,正在逐渐出现多种VR应用设备,如射击、过山车等。初期以单店为主,很快发展成连锁经营模式,通过规模化方式快速复制,提升收益率。内容方面,初期以Oculus DK2内容为主,存在版权风险;到2015年底陆续更换为版权内容。内容以3-10分钟的体验式内容为主,年初开始增加FPS等交互性内容。受限于硬件、内容等瓶颈,这类VR比较低端,用户体验很差,基本没有回头客。
行业状况:2015年VR线下体验店预计数目在家(缺少经营、仅以展示为目的的场地不算)。参与方包括方案商(如广州乐创、北京乐客等)、店面运营商(分为个人经营的散店和连锁经营的连锁运营品牌,2015年国内排名前列的连锁品牌包括第一视线、超级队长等)、设备商(提供头显、蛋椅等设备)、内容开发者和场地提供方。
盈亏测算:这类设施往往位于shopping mall的核心位置,10平米租金在5000以上。单店硬件投入成本在10万元以上(10平米),包含三联坐蛋椅。单张体验门票约30元,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店面有亏损,主要原因是人流量不够;大部分商家处于微利状况,每月净利润约元;小部分位于核心地段的店面盈利能力很强,月营收在20-30万以上(人流量充足)。
综合来看,这类小型VR体验店投入风险较小,如果能有资源在热门商业区域低成本拿地,获得盈利是大概率事件。
2.VEC虚拟娱乐中心,超过100平米,具备多个娱乐项目或大型专项VR体验
产品形态:具有100平米以上面积及特定设计的场地,用户体验时基本不受太多约束,可较自由地行动以体验一段VR内容。目前为达成这一目的,多采用佩戴PC式头显并背负PC主机(或笔记本)的方式。在我看来,VEC是真正具备形成极致VR体验潜力的产品形态。
行业状况:由于VEC门槛相对于简单的体验店都要高很多,目前尚处于布局阶段,国外澳洲的Zero Latency自2015年8月便向公众开放,美国的The Void预计于2016年7月开放,国内从今年1月初陆续有开设几家VEC,据了解包括上海的举家爽、米粒星核VR体验馆、北京的身临其境科技(832817.oc)等都在做VEC方案,还有更多企业瞄准这一方向。VEC体验馆目前最大的瓶颈在于内容开发质量和定位识别技术。
盈亏测算:VEC目前每家的方案形态差别较大,以Zero Latency为例做财务测算。
根据公开资料,ZL体验馆面积为200平,还包含部分入场、更衣空间,如此总体面积需求约在250平米。每次可供6人同时游戏,体验时长约45分钟。每套设备包含集成在背包的Alienware、枪、头盔、立体声耳机四个部分,其定位技术集成了129个PS Eye光学探测设备,综合硬件成本我们认为不会低于100W人民币。
假设每日12:00&&24:00营业,工作日平均30%的满座率,周末80%的满座率,每次体验总体时长1小时,票价300,则单店每月收入约为67000元;假设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选取城郊地带开设这类VEC,60块/月/平方米的租金,则月租约1.5W,需要2名工作人员维护,加上水电每月综合成本大概在3W左右。因此,这类VEC体验店每月利润约3.7W元,投资回收周期约27个月,投资风险相对较大。
3.VR主题公园,1000平米以上的大型综合游乐设施
产品形态:初级形态是对现有主题公园的改造,这种改造一般并不彻底。中级形态是专为VR设计的主题公园,具有较多的VR元素。终极形态是完全在虚拟世界中存在的VR主题公园,用户戴上VR头显后进入公园,并选择项目进行体验&&这一形态的项目目前只有国外在进行。
行业状况:我国的主题公园预计到2020年,包括59个主题公园、5个水上乐园将建成运营,无序化的竞争将可能带来一系列问题。VR真正能让主题公园的主题表达出来,具有强大的号召力和粘滞性。目前国内初级形态的主题公园有一些正在进行改造,相比国外还比较落后,比如国外一些游乐园已经进行了VR改造,比如让坐过山车的游客戴上VR头显来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中级形态的主题公园需要2年左右的设计和施工,目前有在筹备的。终极形态的VR主题公园目前全球至少有一家在进行中,成本不低,周期也会较长,国内尚未听说。
目前国外的VR线下体验馆有名的是两个:美国盐湖城的The Void和澳洲的Zero Latency。两者都采用了大型场馆和光学跟踪系统让体验者能够在虚拟现实空间里四处走动,并且体验非常有冲击力和沉浸感的内容,比方说The Void就有古墓探险的内容,而Zero Latency则专注于打僵尸。2016年日本的万代南梦宫公司正准备在东京开一个虚拟现实体验馆, 游客可以指挥一个巨型进行战斗, 甚至是在摩天大楼的窗台上拯救一个可爱的小猫咪。 日本的虚拟现实体验馆的开店热潮正在持续高涨。
(The Void)
(Zero Latency)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内一些VR厂商和VR爱好者开始尝试线下VR体验店模式。VR体验馆也如雨后春笋一样在大小城市的商业中心和购物广场开了起来。
& 南京睿悦信息在半年内建立了15家线下VR体验合作店,并非独立运营,而是与传统线下销售店合作,以&免费VR体验+设备销售&的方式运行。其目的是为了推广VR,发展其线上平台用户。
& 2014年10月,从事VR相关设备开发的深圳眼界公司在福田CoCoPark推出EMAX虚拟现实体验店,贯彻&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O2O模式。
& 哇噻虚拟现实体验馆2015年1月份进入国内爱好者视野,其宣称有自制设备和内容,但其实际主导的是&加盟费+高昂设备销售&的模式,因此受到业内诟病。
& 2015年1月初,北京的刘洋在国瑞购物中心开了他的终极时空虚拟现实体验馆,其沿用了传统4D/5D电影的&付费体验&模式。到目前为止,实现盈利。
& 三星Gear VR从日开始,在全美100家选定的百思买实体店开卖,用户可以获得三分钟体验时间(分别体验视频、游戏、电影、图片),然后决定是否购买,也即&免费VR体验+设备销售&模式。
& 日,顺网科技在继去年年底与HTC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再度出手,宣布面向全国公开招募50家旗舰店,提供免费VR设备、官方扶持建店,更有10万奖励金。意在通过&线下店&模式将VR(虚拟现实)技术转化为一套整体可持续经营方案,利用自身网吧渠道资源,抢先布局线下VR经营渠道,在VR线下经营这条路上取得先发优势。
& 日苏宁通讯公司总裁顾伟在&HTC VIVE中国战略暨VR生态圈大会&上对外表示。&苏宁将全力打造&中国最大的VR体验式销售平台&,未来3个月内苏宁将在全国300家核心门店开设VR体验专区,以方便消费者近距离体验、了解VR带来的乐趣&。
& 2015年3月,深圳3Dinlife 开始布局体验馆,设备中使用的虚拟现实眼镜是 3Dinlife 的「星轮 Viulus」,在国内已经有超过 300 家加盟商,宣传材料中更是宣称全国已铺设的线下体验店超过了1000 家。
& 日,国美电器与暴风魔镜在北京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打造的国内最大移动VR线下体验馆,26日国美与HTC Vive开启战略合作,共同打造HTC Vive VR设备体验区。公司预计,今年将在全国扩展350家VR体验区。
VR体验店/主题公园相对于移动和客厅都属于大空间,但按是否属于The Void这种基于光追或动捕的大空间多人交互方案可以大体分成两种,简单描述为The Void类和非The Void类。每种按规模在几十平米到超百平米级不等。运作模式上,这些VR体验店/主题公园大概又分成三种,技术方案供应商,如诺亦腾;自主研发系统并运营的,如The V引进成套系统开展运营的,如乐客VR、很多传统门店等。
日,新浪VR媒体中心新版正式上线,提供最新的虚拟现实应用资讯、视频、资源下载,开放高质量的VR交互社区供用户交流。新浪VR线下体验馆占地500平米,与国内外一线VR硬件厂商及游戏开发者合作,直观体验虚拟现实技术,现场集科技和艺术为一体,以丰富的表现手段,最新的展示元素,展出最新的VR设备以及备受好评的VR游戏供参观者体验。未来还会有更多实质性VR产品和应用也将率先在新浪VR展厅呈现。
非The Void典型型参战玩家:
乐客VR成立于 2015年3月,一年内已完成四次融资,包括种子轮、天使轮、A 轮及 A+轮。乐客VR主要为VR线下体验馆,提供外设硬件的统一控制系统和内容集成,并通过VRLe平台进行内容分发。乐客之前体验店单店的规模比较小,16年也会逐步把规模扩大,据称目前已经在全国开设了上百家体验店,并取得了盈利。
乐客VR算是目前参战玩家中经验比较丰富的,也维护了一批内容开发团队。他们后续也会引入HTC Vive等更多沉浸感更好的方案,并把规模逐步扩大。
HTC开发者大会上,顺网科技董事长华勇表示 VR 将在网吧先普及,并表示顺网准备了10亿元在全国的网吧建设体验店。由于和HTC达成了战略合作,顺网的体验店无疑肯定会使用Vive,但可能不限于Vive。网吧本身的规模决定了顺网的体验店应该在几十平米级。如果体验效果好,依靠着旗下众多网吧和相应的硬核玩家,顺网不用担心客流量问题,但是Vive的产能短期能否满足顺网所称的5万家网吧的布置,是个问题,传统网吧网管要学习调试HTC Vive等设备,也是麻烦事。
作为虚拟现实行业的领军品牌,幻影星空首先提出了将&单品VR虚拟现实体验馆&转变为&综合性的虚拟现实体验馆&的解决方案。也就是说他们不再是卖单一的设备给加盟商,而是提供一整套产品打包组合经营方案,根据当地消费者需求、场地大小、流量分配为投资者进行量身定制。
The Void典型型参战玩家:
The Void自概念视频发布以来,一直就是大空间多人交互主题公园的代名词。之前The Void一直在美国,不过最近明确了被盛大收购后,The Void入华成了定局。虽然国内合作方并未公布,不过体量肯定不会小。
The Void应该会是把整套方案复制出来,并由国内合作方团队运营。The Void自身就有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国内合作方很可能也自带不小的品牌或IP,两者加起来的品牌影响力可能会进一步扩大。此外,The Void汇聚了相当多的设计和技术专家,全部设备都是定制或自主研发的,还带各种知觉反馈,体验效果应该不会差。但大量自研和定制的后果就是肯定成本高。运营时的定价将会很关键。
诺亦腾主要定位为解决方案供应商。日,诺亦腾发布了商用多人交互VR解决方案Project Alice。他们已经在和一些合作伙伴合作建设基于Project Alice的体验店,也会开三家自己的旗舰店,用于展示方案。
Project Alice具备毫米级精度和20ms以下延时,在目前开放体验的demo中,虚拟道具和真实道具位置匹配很好,抛接道具没问题。这一系统结合了光学定位追踪与惯性捕捉技术。惯性捕捉是诺亦腾的核心技术,业界领先,光学定位追踪能实现的厂家比较多,但把两种完全结合好并不是很容易的事情。
Project Alice里惯捕可穿戴部分 16年年中才能添加到方案中来。Project Alice的内容方向可能主要是激烈度不太高的团队协作游戏和合家欢方向,这与技术成熟度有关,也可能与奥飞动漫的背景有关系。奥飞动漫投资了VR产业链的上下游,对诺亦腾也是助力。
高度扩展性使得Project Alice方案还可以广泛用在商业应用中,但也让它竞争对手变得很多。至于成本,百平米数十万至上百万的水平在toB虽然是可以接受的,但至少诺亦腾演示时使用的光学方案成本不低。诺亦腾本身基因是一个技术公司,Project Alice在16年的落地也将会很考验诺亦腾的项目落地和运营执行力。
米粒&星核&VR乐园
米粒VR的&星核&线下体验店在16年元旦就开始了试营业。米粒VR体验店以米粒影业真人特效电影《星核》为主题。米粒通过VR体验店和大电影合作打造IP,对于打造品牌显然是个优势,但是米粒影业的《星核》还没上映,具体影响有多大尚不清楚。
技术上米粒VR和上海青瞳达成了合作,后者在研发光学追踪方案。近日,米粒VR也曝光了一段名为无线PC VR的视频,显示了移动端VR无线解决方案的可能性。如果他们的无线PC VR方案能够成熟,是个不小的进展。
华谊投资的圣威特的影视乐园,将开在华谊在阳澄湖边修建的影视IP主题乐园&电影世界&内,开展 &虚拟骑乘& 项目《集结号》,通过VR技术与较为成熟的黑暗骑乘(将4D立体电影、动感游览车、仿真布景、虚拟交互、特技表演等科技和娱乐手段集成在一起)结合提供沉浸式体验,该乐园预计将于2017年正式开放。
该VR Ride项目将深度结合华谊的得意之作《集结号》背景,具体形式可能是让用户坐在放置于轨道上的座椅,随着座椅滑动,模拟一个驾驶坦克的场景。圣威特表示已经开始采购硬件、制作内容,今年便可做出测试版本。圣威特也会考虑自建一些小的主题VR娱乐设施,比如VR射击游戏和鬼屋。
背靠华谊主题公园,圣维特的客流量应该不用担心,剩下的主要是技术问题。目前看起来,他们的动作稍有点慢。
青岛黑晶互动也是很早就从事虚拟现实的企业,他们自己研制&穿山甲&定位追踪系统,并运营基于此的百平米级虚拟现实体验馆,并且在青岛进行测试。
黑晶的穿山甲系统也由,头盔,光学定位,惯性捕捉等系统组成。惯捕精度上,黑晶是不如诺亦腾的,但他们认为也不需要那么高的精度,这样可以适当降低成本。
黑晶的体验店可能比诺亦腾的更早开张,而且他们方案的成本据称会比较低。从宣传图看,穿山甲可能应用的方向是竞技,这是比较吸引年轻人的方向。
K-Labs团队之前一直从事行业应用开发,不过他们也在研发面向网吧、院线、商场、主题公园等不同空间级别的整体解决方案VELA。VELA源自2014年K-Labs与清华大学合作的大型空间多人VR交互系统,综合了光追和惯捕技术,一直低调开发中,产品至今未公开过多信息,仅有少量投资机构和业内人士获得体验机会。VELA主推接近The Void的理念的&全感体验&。
除了以上这些,Boom House的体验店也已经开张,UCVR、超凡视幻等团队也表示会加入进来。之前从事传统行业应用虚拟现实开发的团队有不少,他们很多都研发过空间多人交互方案,VELA只是一个代表,典型的还有两家有技术实力,暂未涉足,但有可能加入,值得一提。
潜在参战玩家:
基于光学追踪的多人交互方案,曼恒在工业VR领域已经做了很多年,把之前用的多投影方案换成VR头显,技术难度也不大。而且由于方案成熟,他们新方案需要的成本可能会比较低。虽然完全有能力,曼恒对于体验店模式的持续盈利仍持谨慎态度,但他们在技术和内容上都做了准备,一旦模式被证实可行,他们会果断进入。
在HTC开发者峰会上,光影无限用一场AR演讲展示了他们的技术实力,场外,他们也展示了使用两套HTC Vive的开发的联机方案。光影无限的Vive联机方案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交互式VR方案雏形。
其他形式的玩家:
意识到体验对于VR的重要的,还有VR孵化器们,StrongVR,UCCVR等都已经或即将建设体验中心,但是他们的体验中心不一定以盈利为目的,所以和上述厂商不形成竞争关系。北京也有一家&醺咖啡&在做 VR 主题咖啡店,提供VR体验设备和活动场地,目前体验设备还不多,但会逐步增加。未来VR界会不会出现VR版的&3W 咖啡&,&车库咖啡&,还需要时间来证明。
VR密室逃脱也是一个比较容易想到的方向,据了解有几家团队已经在做类似的方案。之前英国曾经出现过大型游乐园推出VR过山车项目,国内的游乐园们说不定也在制作类似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VIA WALK ,KAT K-Walk VR跑步机虽然不属于大空间多人交互方案,但把多台VR跑步机联机起来,可以实现类似的多人交互,比如联机VR CS,而且成本比较低。
VR体验馆运营的一堆问题:
看起来欣欣向荣,一个个玩家磨拳擦掌的VR体验店/主题公园领域,其实要做好还是有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程度也可能决定在战役中最终的胜负:
1.体验不够良好
VR唯有好的体验,才能持续吸引人,向顾客收钱也才成立。VR体验的及格线很高,及格线之下,都约等于零,VR头显如此,VR体验店应该也是如此。
但目前VR硬件设备不成熟。就市场现存VR硬件设备来看,无论是HTC VIVE还是 Rift,用户体验效果远未达到尽如人意的程度。刷新频率达不到、眩晕问题没能解决、头盔重量偏大、动作捕捉系统不够精确等等。
另外目前的VR设备也只是在视觉和部分体感上实现了虚拟现实的体验,在某类应用或者游戏上不能达到绝佳的体验,比如大面积地图游走类、赛车、飞行等,就连HTC Vive的负责人也曾经表示,该款设备只适合在某类场景下应用。这些问题很可能导致用户一次体验VR之后不再继续使用。
目前一个解决方案是增加一些&配件&让VR 设备功能更加强大、虚拟现实体验更爽。也就是市面上看到的VR外设,如Nibiru 4轴飞行模拟空战座椅,Birdly VR飞行器,Virtuix Omni虚拟现实跑步机,Soulfeeling幻速赛车模拟器,FeelReal气味模拟功能头盔, Suit体感衣服,体感枪、VR交互手套、体感座椅等。
2.投入产出比不高
Oculus出现前,多人交互VR方案早就有,之所以没普及,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本问题。目前Oculus或者的消费级设备成本仍旧偏高,离大众还远,理论上体验效果更好的主题公园单次体验成本低的多,可以作为过渡和补充,但这些方案本身成本也很高。
另外,Oculus Rift、HTC vive、Sony PlayStation等,都处于正式产品的初代阶段,软硬件都处于成长期,设计换代速度将非常之快。那么对于线下运营商来说,如果要不停跟上新设备的换代,按照现在的VR设备价格,产品升级换代的成本想必是一笔天文数字。
虽然商业方案价格承受度高,但投入产出仍需认真考虑。追求更好的体验会就提高成本,成本高到一定程度投入产出不成比例商业上也是失败。但是体验如果不到一定程度,可能又根本吸引不到足够的顾客。这里面复杂的成本和盈收核算,厂商自己都未必能算准,只能看实际情况了。
3.优质内容匮乏
要带给玩家重度体验,就需要有核心游戏开发的经验,但是国内并没有成熟的核心游戏产业;把虚拟内容和现实设施结合起来,也需要特效和主题公园的经验,这某种意义上跟电影产业相关,国内这一块也是缺失的;更别提将硬件和软件结合起来,并且顺畅地跑起来的这种能力了。目前消费端市场上的VR内容以VR游戏和VR电影为主,优质内容来源主要是国外。
4.缺少运营人才
多人交互VR体验店/主题公园设备多,调试和维护也复杂些,需要很多了解技术的人员,而目前这方面人才主要都在从事研发,体验店的模式铺开,这类技术人员相当缺乏。体验店 / 主题公园的运营管理,顾客服务等方面目前也没有有经验专业人才。不过这些人才可以在运营中摸索培养。
潜在风险:
过去的一年里,VR体验馆在全国不少城市的商业综合体中落地。大多数体验馆的蛋形座椅设备,从最开始的8万元一套,已降至如今的4万元一套,技术的进步,价格的大幅下滑,让体验馆的开设门槛降低。然而,对于部分生意人来说,这种容易复制的商业模式,在抢占市场和赚快钱的心理之下,难免很快显现弊端:技术、设备的参差不齐,内容资源、效果以及更新速度的制约,导致不少体验馆昙花一现。
VR行业整体目前热度高于整体普及水平,或许存在一定的泡沫;VR体验店直接面向大众,如果体验不足够好,大众体验完新鲜一阵,后续没有更多兴趣再次消费,客流初期很高,之后会急剧下滑;或者即使少数体验店体验够好,大量体验差的体验店也可能给大众树立 VR 不过如此的印象,造成劣币驱逐量币的情况。不论哪种情况,如果体验店们不能顺利把大众带动起来,泡沫破裂,前期投入不少成本的体验店们可能血本无归。
未来展望:
理想的虚拟现实体验馆要给予消费者的,应该是接近一种颠覆性的体验,它应该同时结合了VR头显和交互,而不是简单的观看。好在这一天可能并不是太远了,Oculus Rift的CV1明年发售,HTC Vive也有意在线下往虚拟现实体验馆发力。
当然,虚拟现实线下体验馆本身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产业,它能够提供的设备和体验都不是家用VR设备能够提供的,这正如同3D电影之后电影院重新崛起。也可以说,VR体验馆是线下渠道的未来。
最后,记得关注微信公众号:镁客网(im2maker),更多干货在等你!
镁客网科技 | 人文 | 行业微信ID:im2maker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硬科技第一产业媒体提供最有价值的行业观察
这套飞行夹克由一组柔软的体外骨骼和一副控制手套组成,它能感知上半身的身体动作,然后与无人机同步发出操作指令。
发布时间:
诺基亚联手富士康拟在印度建厂生产手机零件;2017年全球AR VR头显销量达到约836万,一体机崛起。
发布时间:
KAT Walk Mini被定义为一款通用型VR标准输入设备,支持各种主流VR头显和所有自由移动的VR游戏。
发布时间:
名为exoskin的设备包含32个感官马达,并与High Fidelity的硬件设备开源架构进行了接口。
发布时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游戏策划发展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