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英雄坛鳖 仓井要的鳖怎么获得?

暴走英雄坛该怎么玩 新手玩法技巧汇总详解_百度知道
暴走英雄坛该怎么玩 新手玩法技巧汇总详解
我有更好的答案
注意检查自己的武器是否与功法对应。寸拳只要装备吐纳法就可以用。3:免费金条,现在只有分享给金条。如果用的是拳法,基础技能只能靠潜能点升级。闭关:技能达到99级后无法升级,需要闭关突破,过期不得奖励。5:年龄增长。被击败会使容貌等级降低暴走英雄坛攻略大全1,注意控制体型。8:回血回内回上限,菜单-技能-吸内回血,则无须装备武器,回血疗伤消耗内力。9:打坐,一天5次共10根金条。打木桩也有机会奇遇给1金条。4:公告牌任务,公告牌在半点和整点刷新,领了任务以后必须在下次刷新前完成、练功、闭关。10:树洞宝藏:装备剑类,剑法生效:先天根骨影响容貌,后天习武增加的根骨只影响属性,江湖经验也会影响命中。7:在线时长期处于体型瘦弱状态会使颜值下降,肥胖没有试过。很多人奇怪自己带了技能,装备刀类,刀法生效,除了装备和身法,具体数据有大佬研究的攻略,TAP论坛和官群里都有。容貌降低不可逆,洗髓后根骨大于洗髓前容貌也不会增加。2:装备武器:命中和闪避。6,具体次数跟先天根骨有关、打桩)48小时涨1岁;16岁以后96小时涨1岁,战斗时默认对应武器的武学。例如,屠龙刀(未鉴定)+11攻击 九阴 残卷1 灵芝:内功升级后需要挂机打坐来提高内力上限;练功可以不消耗潜能点升级进阶技能,学了绝招,怎么提示没有绝招,16岁前,在线或离线挂机(钓鱼、回内、疗伤
采纳率:96%
来自团队: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纪实文学】《微山岛》-微山岛传说系列一
【纪实文学】《微山岛》
吕蒙正的故事
微山岛上有一个吕蒙村。传说,北宋名相吕蒙正未仕之前曾客居这里,因此得名。微山岛上流传着不少有关他的故事。
独 榜 状 元
吕蒙正少时,父母早逝,家境贫寒,一路沿街乞讨流落此地。当时,与微山岛相对的郗山有一座大寺庙,有和尚一百多人,为了统一吃饭的时间,庙里定了个规矩,饭前撞钟为号。和尚们听到钟声就赶来吃饭。吕蒙正知道了这个规律
后,一听到钟响,便赶忙奔到庙里,随众僧领一份饭吃。
俗话说,人穷志短。一天,吕蒙正在街上见人吃瓜,就厚着脸上前讨要。谁知那人存心戏弄,故意把瓜猛地一抛。吕蒙正一把没有接住,瓜便滚落桥下。恰在这时,庙里的钟声响起。有心下桥拾瓜,又怕误了饭时,只好舍瓜奔庙。当他跑到庙里一看,众僧的饭早已吃完,灶房里伙头僧们在收拾餐具。原来,吕蒙正经常到庙里来吃自食,惹恼了众和尚,他们便找到老方丈那里,要求把他赶走。老方丈心地善良,对众和尚说:
"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他是穷得没有办法,才到这里讨口饭吃,作为佛门弟子这样斤斤计较就太不应该了。"众和尚没赶走吕蒙正反而受到一顿指责,心中恼恨,便故意改为吃过饭再撞钟。吕蒙正果然上当,心中非常气愤。适逢国家开考,从此便一路乞讨直奔东京汁梁,在城外的大佛寺借住下来等待考期。谁知由于一路风寒竟生了一场大病,一连半月昏昏沉沉,卧床不起,结果误了考期。吕蒙正哀叹自己时运不济,万念俱灰,病势也就更重了。
再说考试一过,天下举子有幸的名登金榜,不幸的名落孙山。天子发下一道圣旨,命天波府金刀令公杨继业,率五百御林军清查各街道、客栈、寺庙,看有无滞留京城的举子。这天,查到大佛寺,老方丈就把吕蒙正的情况如实禀报,金刀令公听后,就随老方丈来到吕蒙正住的地方。当时吕蒙正病情沉重,面目憔悴,正躺在床上昏昏沉睡。要是碰上别的官员,恐怕也就转身走开,不会细问。可是,杨令公耿直忠厚,时刻不忘为国求贤,知吕蒙正因生病误了考期,便叫人把他唤醒。略一叙话,杨令公便觉此人出语不凡,才华横溢。不由地心中暗暗高兴,就有意出一些安邦定国、匡世济民的大题目和他谈论。但见吕蒙正成竹在胸,对答如流,问一答十,颇有见地,是个国家栋梁之材。杨令公临行便安排老方丈务必请名医为他调治,一切花费都可到杨府支取。杨令公回到天波杨府,又差人送来纹银一百两为吕蒙正添置衣裳。吕蒙正于绝境中受此殊遇,心情爽快,加之医药调治,不久便大病痊愈。由老方丈领到天波府拜谢知遇救命之恩。这时的吕蒙正一改从前穷困潦倒的模样,举手投足都显得温文尔雅,风流侗恍。
金刀令公见吕蒙正这份光景,心中非常高兴,当即上金殿奏明大宋天子。并把吕蒙正的学识、气度一一禀报了一遍。天子大喜,令老令公将他带至金殿之上亲自试问。吕蒙正果然是才高八斗,满腹经纶。宋天子便破例起用,亲自加封吕蒙正为独榜状元。
吕蒙正讨瓜受辱,庙里和尚又故意饭后撞钟,使他非常气恼,磋叹之余,曾在大寺庙后壁写下了:&&&
"桥底滚瓜实可恨,饭后撞钟恼死人,"的话语。多少年来,也并没有引起人们多大的注意。就是偶尔有人看见,也只当是叫花子发穷酸气罢了。不料吕蒙王时来运转,天子垂青亲点他状元及第并加封当朝宰相,朝野上下为之轰动。吕蒙正在朝数载,忽然想起当年要饭的情景,便借口体察民情
来微山岛故地重游。一路之上,百官迎送,车骑相伴,好不威风。一日来到郗山,吕蒙正传令人马停住说道:
"当年我落魄之时,多蒙大寺庙中老方丈看顾,既然来到这里,理当迸庙看他一看。"庙中老方丈听说当朝宰相前来拜庙,忙吩咐众僧里外打扫,沫浴更衣。后率众僧各执法器列队恭迎。吕蒙正见到老方丈说些旧话,老方丈谦让一番,把他请到大殿。吕蒙丘拜过佛抬眼看去,见当年自己在壁上题得两行字迹,早已用黄绫遮住。原来,和尚们听说吕蒙正拜庙,一个个吓得面如灰土,互相计议道:当年他由于受咱捉弄,才一气之下写了这些文字,要是让他此时看见引起旧恨,定会怪罪,要是把字迹涂掉,万一他查问起来……"于是,他们便决定用黄绫把字迹覆盖,不问就算,万一问起,也可解释为对他敬重,或许会免此大祸。他们找来黄绫刚刚盖好,吕蒙正就来到了,看到此情此景顿生感慨,让人取下黄绫,拿来笔砚,挥笔在下边又添了两句:&&&
"二十年前徒蒙面,二十年后挂黄绫。"写罢,觉得还不尽意,随手又写了&&&
"字随主贵"四字。
吕蒙正走后,方圆左右的文人墨客闻风而至,争相抄写当朝宰相的墨宝,差一点又闹成了"洛阳纸贵"的地步。
&&&&&&&&&&&&&&&&&&&&&
吕蒙正察访归朝,听人传言,山东抄他的那儿行字形成风气,很感意外,忙派人前去打听。回说不仅如此,由于那几个字,竟连那古旧的寺庙也比原来风光多了。和尚仰为此大赚了一笔香火钱,吕蒙正感慨万端,又写下了一篇《破窖
赋》以抒情怀:
"想当年,日求僧食,夜宿破窖。衣不遮体,食不饱腹。冬日取暖,费尽炉中之火;夏日求瓜,舍足于桥下。上人憎,下人恨,人言我之贱也。非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看今朝,官居极品,位列三公。人则有靓女相迎,出则有武士执鞭;吃的是山珍美味,穿得是绫罗绸缎,住得是高楼大厦,伴得是红粉佳人。人言我之贵也。非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
吃鸡两翼,行不如鸦;蜈蚣百足,行不如蛇。马有千里之能,非人不行;人为万物之灵,非时不行;天不得时,三光不明;地不得时,草木不生;水不得时,风波不作;人不得时,时运不通。
太公失时落魄,渭水钓鱼,时来运转,三江封神;韩信落魄,胯下受辱,乞食漂母,时来运转,执掌秦、齐、燕大印;霸王虽勇,难免乌江自剔;汉王软弱,执掌万里河山;李广有降虎之威,到老末遇;诸葛无缚鸡之力,身为蜀汉丞相;晏子子身不高三尺,为齐国贤臣;冯唐有安邦之能,到老末封。
彭祖寿活八百八,颜渊短命;烟花妓女,时来运转,成了押印夫人;官府小姐,时衰运败,流落烟花柳巷。此非它也,时也,运也,命也。"
郗山湾里有只金鸭子
微山岛的对面,有座小土山,土山的边沿年年被水冲刷着,时间一长,边沿渐渐成了月牙形。据传过去的水灾很多,但不管哪年发水,别的地方都淹了,唯独这湾边地带淹不到。只要一发水,百姓都上山来避难,所以,人们就给这一带取了名叫郗山湾。据老人说,"这是由于湾里有只金鸭子的缘故"因此,郗山湾里有只金鸭子的故事也就传开了。
清朝时期,乾隆皇帝下江南路过此地,听说这里是块宝地,使派了胡知府来这里统辖,谁知胡知府生性贪婪,一到这里就命人把百姓赶走,把衙门建在了这里。他仗着手中大印,鱼肉百姓,动不动还打人捉人,这一带百姓对胡知府是恨之入骨。
胡知府把所有百姓赶走后,唯独在湾边留下一位渔老汉。这并不是知府大人发了慈悲之心,留下渔老汉是叫他每天打鱼往衙门里送,胡知府每天就有鲜鱼吃了。由于交鱼太多,渔老汉只得早出晚归下湖捕捞,如一天交不够就得捉住挨大板。有一次,渔老汉腰痛病犯得厉害,两天没有起床,胡知府就派差役要收船赶人。
渔老汉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强忍着痛划着小船下湖打鱼,他撒了一网又一网,竟连个小鱼也没捞到。夕阳落进了湖里,渔老汉只好伤心地划船回来。船进湾了,老汉心想:
"要是就这么空空回去,定是没活路了,不如再拼出这把老骨头在这里再打会儿。"他心里又急又气,便撑起腰朝着湾里最深处撒了一网。他喘口气,慢慢收着网纲,心里七上八下,担心又会落空。他觉网很重,等网出水时,忽见水面上闪出几道金光,他赶忙把网提上船,啊,原来是只黄灿灿的金鸭子。他又惊又喜,小心捧在手中。忽地,金鸭子开口讲话了:"渔老公,求你放了我吧,我会报答你的。"老汉说:
"放你好说,你得帮我一件事。"金鸭子问:"什么事呢?"帮我在水里赶鱼出来,我打不到鱼,胡老爷就收我的船还把我赶走哪!"。说着,渔老汉悲伤地流出了老泪。金鸭子同情的点点头说:"放心吧,老公,我会帮你的!"临走时,金鸭子又对老汉说:以后再有为难事找我,你只要站在山顶对着湾喊三声。鸭子来',我就会来的。"说完,金鸭子不见了。
渔老汉还在发楞,小船的周围却串起了水花,几条大鲤鱼
"啪啦,啪啦"地窜到了船上。他乐开了嘴,连忙撒开了网,每一网都沉沉的,不一会,小船装满了。渔老汉心里暗谢着金鸭子,收起网,高兴地回家去了。
一连三天都是这样,不免引起人们的注意,憨厚老实的渔老汉把遇到的稀奇事一五一十地都告诉了别人,一传十,十传百,传到了胡知府耳朵里。这天下午,渔老汉又打鱼回来,还没靠好船,两个衙役跳上船来,连托带拉把他抓走,渔老汉说:"差官老爷,我有鱼交呀!"差官说:"今天不要鱼,知府大人要你!"就这样渔老汉被推进了衙门府。
到了堂上,胡知县把惊堂木
"啪"地一拍:"老头,你在湾里看到一只金鸭子,是真的吗芦渔老汉说:"小人不敢相瞒。"胡知府摸摸山羊胡笑嘻嘻说道:"老头,你把金鸭子捉来给我,我保你一辈子有吃有喝,要不就把你打进大牢。"渔老汉忙说:"大人,金鸭子是湾里的神,我怎么能捉到呢芦胡知府把眼一瞪说:"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限你三天交来金鸭子,过期严办,退堂!"
渔老汉回到家中,心想这下可闯了大祸啦,怎么办呢?咳!还是去找金鸭子想想办法吧。第二天傍晚,他按照金鸭子说的那样,在土山顶上对着湾喊了三声
"金鸭子来",不一会,水面哗啦啦一阵响,金鸭子果真来了。它问道:"渔老公,有啥事找我?渔老汉把自己的为难之事告诉了金鸭子。金鸭子笑道:"这有啥难的,你尽管把我带去就是,我自有办法对付他。"
胡知府得了金鸭子嘴都喜歪了,就命人放了渔老汉,当天夜里,大雨象瓢泼。胡知府正和小老婆抱着金鸭子嬉闹却不知大水漫上湾来,又慢慢涌进了衙门府。忽然,一个浪头打来,胡知府和小老婆浑身沾满了水,他们见势不妙,转头想跑,可己经来不及了,小老婆抱着金鸭子直哆嗦。金鸭子忽然说话了:"丢下大印才退水。"胡知府一听,心想着还什么印不印的只要保住我这条老命就行啦。他赶忙叫人把印捧出来交给了金鸭子,金鸭子接过大印,哈哈一笑拱迸了水中不见了。水并没有退,而是慢慢地上涨,直到胡知府的官帽从水里漂上来,这才渐渐退去。
打那以后,郗山湾边被赶走的百姓搬了回来,他们有为难之事,都愿去求金鸭子帮助,直到现在人们还在精心地饲养着成群成群的鸭子,因为这些鸭子会给人们带来富裕和幸福。
陷留城与现留城
留城,是座地图上永远查不到的历史古城,据史料记载:留城曾是鲁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市井俨然,楼舍栉比,富有大贾,名流显贵云集,人车熙来攘往。唐以前,这里一直保持着繁华景象。后因黄河泛滥而淤淹了留城。千百年来,这座令人神往的古城一直静静地沉睡于距微山岛西约十里处的水下。世人难睹其真姿,久之,神奇传说便愈发多而逼真。
相传,留城乃为汉室重要谋臣张良的封地。某年某月某日张良病危,弥留之际,他把子孙们叫到膝下,留下遗嘱,交代子孙们如何料理他的后事:"我乃汉室忠臣,身世卑微,一向怜爱布衣百姓。我故后,无需大办丧事,唯令你们要从速修造七只大船,待将我下葬十天祭祖时,供在墓前……",子孙们莫名其妙。留城地处广阔平原,四周皆无河汉、水沟,造船何用?但未及子孙们详问,张良便已逝去。子孙们捶胸顿足,痛哭一番后,便按照张良遗嘱料理起后事来。他们请来了能工巧匠,星夜赶造了七只大船,并在张良葬后的第七天,将船供在墓前,一切准备停当,张良后裔及近亲朋友们聚于墓前准备祭祖。突然,天降暴雨,黄水滚滚,浊浪排空,洪峰咆哮,席卷留城。张良的后裔们吸前来祭祖者急忙分乘七只大船逃难,免遭了洪水吞噬。而历史古城留城却被淤淹水下,从地面上永远消失了。
说来挺神奇的,就在留城失陷某年后的子月卯日深夜,几只夜捕的船正准备返航靠岸,忽然,湖面上腾起阵阵水雾,渔人顿失航向。时值深夜,饥饿难耐,他们顿感大事不妙,心中好不着急。突然,湖面上出现了一片红光,渔民们便鼓足了劲,拼命奔向红光处,靠稳了船,竟鬼使神差地上了岸,逛起大街来。几位渔人穿大街过小巷,被这城里的风光给迷住了,但见城里大店小铺,所卖物品尽皆古董,街上行人衣着古朴,长袍大褂,言谈举止,尽象是在古戏中找到的那般样子。渔人们好生奇怪,抖胆与城里人想聊几句,可城里人只用动作回答,渔人们乐了,三花般在街上一蹦三跳,时或摸摸老古董,时或拽拽老翁的胡须,看是不是真的。不知不觉中,已是鸡叫头遍了。撒尽野欢的几位渔人,方才觉得肚里直叫唤,该吃饭了。于是乎,来到一家饭店,点了四个小菜,温了一壶酒,美美地喝了起来。一壶酒不一会下肚了,又上了一壶,酒兴正浓,他们拉来掌柜的,非要同饮不可。掌柜的又加了两个菜,与渔人们喝了起来。真怪,掌柜的慢条斯理,文文绉绉,仍只作动作,缄口不开。吃喝一场,掌柜的麻利地收拾起餐桌餐具,渔人们准备付款结帐时,正巧,鸡叫三遍了,瞬间,灯亮火明的古城一片漆黑。渔人们慌了手脚,呼喊吵叫,仍无人答理,掌柜的不见了。渔人晕晕乎乎,象醉酒似的呆坐了不多时,但见东方泛白,他们这才如梦方醒,只见身下各坐一方大条石,船泊在近前的鸭固滩边。看看脚下的这片湖面,恰是失陷了幻年之久的古留城遗址。渔人们个个呆若木鸡,相舰无言,恨自己末能留下饭渣残羹或寸著片碗来证实自己的奇遇。
爷娘庙的传说
在浩渺广阔的微山湖东岸,横直着连绵起伏的凫山山脉。在山的中段有一座 "爷娘庙",庙里有一个关于人类起源的传说故事。
在很早很早以前,咱们居住的世界是一个清平世界,那时,人人和睦,衣食丰富,山明水秀,如同天堂仙境。后来,世人有了变化,有了好坏和贫富之分。&&&
有这么一家子,夫妻俩都给人扛活累死了,留下一双十五、六岁的儿女。这姐弟俩无家无业,就到村外一个大石龟旁边安身,白天靠挖野菜充饥,晚上就依俱在石龟身旁过夜。
过了些日子,老石龟说话了:"你们要多煮点野菜,也给我些吃。"姐弟俩听了老石龟的话,每天宁愿自己少吃点,也缺不了老石龟的。又过了些日子,一天半夜子时,老石龟又对姐弟俩说:“明天午时三刻,世上将有大灾大难,你俩千万别离开我半步。"
第二天午时三刻,正响晴的天,突然乌云滚滚,狂风大作,天黑得象锅底似的,伸手不见五指,雾时大雨倾盆,象搬起井筒往下倒一样。这时,老石龟把大嘴一张,说:"快到我肚里来吧。"姐弟俩进了石龟肚里,一看里面存有好多煮熟的野菜,饿了就吃。老石龟带着他们在水里凫呀凫,不知凫了多少日子,这天来到一座大山上,老石龟说:"到地方啦,你们快出来凉快凉快吧。"姐弟俩爬出来一看,已来到一座大山顶上,四处全是茫茫大水,一片汪洋,没有一个人影,无人无畜,没有树木也没有庄稼,更没有花草虫鱼,姐弟俩心里凄凉难过,鼻子一酸嚎陶大哭起来,老百龟又说啦:"你们也别哭了,现在这个世界上就只还有你姐弟二人,
你们要挺起精神来,今后还要靠你们俩创造一个新的世界,繁衍后代。"老百龟说完话就把肚里存放的野菜吐出来就不见了。
姐弟俩哭了一阵,投啥法,只好在山上转悠,饿了就吃点老石龟留下的野菜。几天后,洪水退去了,两人从山上来到山下,住在一个石洞里,后来又开了点荒地,来了点野谷子种上,慢慢地就有饭吃了,日子也好过啦。
有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道人,弟弟问:"道长尊姓大名?从何而来?老道说:"我姓石,道号龟子,不瞒二位,当初凫水带你们来此地的便是贫道。"二人一听是救命恩人,就双膝跪下谢恩。道人说:"你们也不要谢了,我今奉玉皇大帝的旨意,叫你们结为夫妇,以繁衍后世。"姐姐一听刷地一下脸红到了耳根子,说:"道长说别的都行,这一点确实不能从命。"弟弟也说:"俺是亲姐弟怎能成亲呢?道人说:"这样吧,这里有盘石磨,姐姐一个底棋,弟弟一个上棋,姐姐上西山,弟弟上东山,把磨棋往下滚,如两棋磨能滚到一处相对,你们就成婚,对不上就不成婚,你们看怎么样?姐弟俩心想:这么高的山,怎么能滚到一处呢?说:"那行"便各自带磨棋上了山,往下一撒手,就看两个磨棋象吸铁石吸的一样,自动滚到一处,然后合为一盘磨。道人说:"这无话可说了吧。"姐弟二人知是天意只好答应,老道人插草为香叫他俩拜堂成了亲,一转眼,老道人就不知哪去了。
姐弟俩成了亲,用草木搭了茅草屋,过起了日子,可是怎样才能繁衍人类呢?姐姐说:"咱就用泥捏人吧。"就这样姐弟俩成天和泥捏人,开始的时候捏人没有经验,捏得皮肤粗糙,也不那么俊俏,后来越捏越巧,泥也和得细了,捏好晒干放进屋里,过了七七四十九天,真的都会走路了,就这样一批一批的都走了。有一天,突然天上乌云密布,下起雨来,姐弟俩就赶忙把捏好末晒干的泥人往屋里拾,拾了一些,雨下大了,来不及拾,就用扫帚扫,有的把胳膊扫断了,有的把腿扫掉了,有的把眼睛戳瞎了,因此世界上的人后来有瘸腿、瞎子和断臂、掉臂的。现在人的身上有搓不完的泥灰,就因为人类是老祖先用泥捏成的。
后来,人们把石龟凫水落脚的山取名为凫山,又在姐弟俩居住的山洞前建造了一座庙,起名为爷 (爹)娘庙,庙旁的村庄也就叫爷娘庙村了。
&&&&&&&&&&&
说一个张良给铁道游击队助阵的故事。你也许根木不会相信,'张良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距今已隔朝越代,上下差着一两千年,怎么能为铁道游击队助阵呢,哎,听我慢慢地说来: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铁道游击队以微山湖为依托,神出鬼没的活跃在津浦铁路线上,爬火车、搞机枪、杀鬼子、炸桥梁,打得鬼子顾此失彼,日夜不得安宁。
俗话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就是诸葛亮再世,万一碰上偶然的情况,也难免有束手无策的时候,铁道游击队就曾经碰到过这么一回。&&&
一天,铁道游击队去搞鬼子的货车,据情报,这列车大约在半夜前后经过塘湖站段。不料情况发生了变化,耽误了时间,等把从车上搞来的物资刚刚运到湖边,鬼子的追兵也尾随而至。这时候,天已大亮,敌人占据着湖堤,居高临"下,游击队却是被挤在湖边一个狭小的地带背水作战。想撤退已来不及,游击队的处境非常危险,战士们都抱定决一死战的准备。身经百战的刘大队长急得眼睛冒火,号称赛诸葛的李政委双眉紧锁。敌人越发得意忘形,机关枪打得水面象下暴雨一样,不一会,就有几个队员中弹倒地。游击队面临着灭顶之灾。就在这时,湖面上忽然升起大雾,很快便罩住了阵地。这阵雾大得邪乎,几乎都对面看不清嘴脸,敌我双方都失去了射击的目标,战场陷入一片混乱之中。这真是天赐良机。刘大队长当机立断,立即命令部队辙退。可是,狡猾的敌人马上就发现了游击队的意图。鬼子指挥官一边命令机枪继续向湖边疯狂扫射,一边指挥鬼子们离开湖堤,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猛扑下来,企图逼着游击队和他们进行白刃战。敌军人多势众,兵力大于游击队数倍,如果真的形成了那种局面,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湖面上空隐隐传来人喊马嘶之声。敌我双方的人员都大吃一惊,大家抬头望去,只见从浓浓的雾团中呼啦啦冲出来一队人马,全都着古式装束,他们或乘战马,或坐战车,各持枪刀剑载,向着鬼子阵地如御风挟电一路呼啸呐喊而来。当中有一辆高高的战车,上边端坐一位眉清目秀、英姿讽爽的将领,手拿号旗,指挥若定从容不迫,脸上还似乎带着一丝微微的冷笑。这些兵将尽管都执着古旧的兵器,却不怕现代武器的威力,任凭机枪步枪的射击,毫不在乎,行进时加入无人之境,也不见他们中间有人中弹倒下。
日本鬼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天兵天将"吓昏了头脑,一个个抱头鼠窜,争相逃命,混乱中互相践踏,死伤不计其数。鬼子的指挥官直气的呀呀怪叫,一连用指挥刀砍翻了几个退下来的鬼子兵,仍控制不住,无奈只好下令撒退。游击队战士见有机可乘,便乘势跟着鬼子的屁股追杀过去,鬼子们死伤过半,仓皇逃进临城据点。有了这一突然变故,游击队转败为胜,等他们满载着搞来的物资回到微山岛时,湖面上已是日丽天高,风平浪静,哪里还有什么人马的影子?问过当地老年人才知道,那地方是汉张良留城的遗址。传说,这座城市每隔六十年就会出现一次,大都显现出一些楼台亭阁,城市街景等,象今天出现这样大规模行军作战的场面还是第一次。大家都说,这是因为张良痛恨日本鬼子,特意为我抗日游击队助阵来了。
迷信的说法当然不可能合理,不过湖面上出现蜃景也是常有的事。直到现在这里的人仍把这个故事传说得神乎其神,这种心情当然也是不难理解的。
微山湖盛产各种鱼虾,其申有一种身长四五寸、长着钢针一样又细又长的嘴的鱼叫骂婆鱼,提起它来,还有一段传说呢。
从前,微山湖边有个小村,村里住着婆媳俩。婆婆对儿媳百般疼爱迁就,饭自己做,水自己挑,凡事都是自己干,从不叫儿媳插手。谁知,好心不得好报,越是迁就越坏事。儿媳妇越受抬举越发放刁。她整天横草不拿,油瓶倒了不扶。就这样也不随她的意,动不动就找茬骂天嚼地。
有一回,婆婆烧稀粥坐了锅,汤有点糊味,婆婆说自己喝,再另给她烧。她哪里肯听,端起糊涂泼到地上,嘴里骂个不休,直整得婆婆清泪直流。
又一回,婆婆到湖里割苇子一直到天黑才回家,可怜她又渴又饿,儿媳连口水也没烧。婆婆刚张口说了一个
"你"字,儿媳妇便跳起来骂道:"你这个老不要脸的,天这么晚不回来,又跑到哪里去找老相好的啦!"婆婆憋得差点上了吊。众邻居见儿媳妇实在不象话,纷纷数说她,她等邻居一走,就连蹦带跳,连推带揉,把婆婆好一顿作践。婆婆却只能忍气吞声,眼泪往肚里流,天长日久,婆婆便得了心疼病。
这一天,婆婆发高烧躺在床上。从早晨到上午,儿媳没看一眼。婆婆烧得口焦舌燥,便求儿媳给点水喝。儿媳气哼哼说道:"你躺在那里还嫌不痛快,想喝水,自己去烧吧!"说完自顾串门去了。婆婆那个憋屈呀,想想没有什么奔头,心一横,便一条绳一挂,上了吊。幸亏被邻居王大妈发现了,急忙喊来众人,才救了婆婆一条命。又谁知,儿媳不光不认错,反而骂婆婆故意装死吓人,丢人现眼,还不如猪狗。
这天,婆婆手端两碗热汤烫得怪急,不小心洒了几点汤落在儿媳的胳膊上,儿媳端起一碗热汤就向婆婆脸上泼去。婆婆一声惨叫,跌倒地上。儿媳照着婆婆身上连踢几脚。过了一顿饭时,婆婆没有起来,又过了一顿饭时,婆婆仍没有
起来,儿媳这才走到跟前一看,婆婆已经死了。
邻居闻讯赶来,扭着儿媳上了县大堂。县长是个清正廉明的父母官,当即过堂审讯,给儿媳判了个死刑,并别出心裁,叫人把儿媳的嘴用钢针大麻绳缝死,缝得只剩钢针戳在嘴上,然后差衙役把她推到湖里淹死。
过了不多久,湖里便出现了一种嘴带长针的鱼,人们见了都说是那恶儿媳变的,因而使叫骂婆鱼。
张良墓借碗
在微山湖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岛,这就是微山岛。汉留侯张良墓就座落在这里。
传说在早年的时候,张良墓很有点灵气。附近的人家要是碰上婚丧嫁娶,需要设宴,只要主人到墓前送上一柱香,就可借到碗盘。这些碗盘,不同于一般的餐具,不管什么样的饭菜,只要用它们盛了,那味道就顿时变得十分鲜美。
可是,有一个财主家里办喜事,借来碗盘就不再归还了。后来,人们再去借时就不灵了。直到现在,当地人一提起这个事,都还骂那个可恶贪心的财主。
风俗民情&&&&&&&&&&&&&&&&&&&&&
船前柳后尽入诗
微山岛上的居民,一年中要过好多节日。要说最为隆重热闹的,当然也是春节。在岛上,只要进入腊月,就有了节日的气氛。待过了腊月二十,节日的气氛就更浓了。人们开始置办年货,走亲串友互送年礼。特别是刚刚结过婚或刚定亲的青年男女,于忙碌中透出一股喜悦的心情。大街上随时都能看到他们成双成对带着礼物的身影。按风俗,节礼一般都往女方父母家里送。节礼送多送少根据各自家庭的经济状况,有的价值几百元,有的只有几十元不等。但是,不管家庭贫富,有两件东西是必不可少的,“鸡”和“鲤鱼”,是取吉(鸡)鲤(利)祥和之意。选鸡不太讲究,只要是公鸡,不论什么品种都行。可是对鲤鱼的挑选就有点讲究了。鲤鱼一定是四个鼻的,这种鲤鱼为微山湖独自的特产,青鲚红尾,体侧鳞片呈金黄色,中阔有一行暗褐色的斑点,嘴上部比异地鲤鱼多长出两根短须,酷象四个鼻孔,因而得名。这种鱼一般重二至四公斤,大的有二十多公斤。它的肉细腻,味道鲜美,含蛋白量比猪肉高百分之三十至五十,比鸡蛋高百分之二十左右,且又被人视为吉祥之物,是湖区人民节日筵上的必备佳品。
传说,当年乾隆皇帝外出巡视,途经微山湖,有渔翁献上此鱼。乾隆见它有四个鼻孔,很觉惊异,随行大臣灵机一动,说这种鲤鱼四个鼻孔,象征四海升平,五谷丰登,是件吉祥之物。乾隆皇帝大喜,随命御厨烹而食之,果然鲜美可"口。遂重赏渔翁,并让其多多朝贡,专供天子食用。从此,微山湖四个鼻孔的鲤鱼便身价倍增,名扬天下。
既然四个鼻孔的鲤鱼给皇帝做过贡品,那么,闺女、女"婿就必须用它作礼物,去送给父母、岳父岳母了。否则,就是礼品再多,老人也不高兴。
湖外农村祭灶日是腊月二十四这天。祭灶就是送灶王爷上天。可是在微山岛祭灶的时间却是三天,也就是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还有个顺口溜说是:官三、民四、王八五。虽然这种风俗很明显的带有封建社会阶级压迫的色彩,可是,不知为什么,各种出身不同的家庭至今仍自觉地保留着这种习惯。尽管这种所谓的出身,必须考究到清朝才行。
年饭是以水饺为主。这里管水饺叫“扁食”。扁食馅是用瘦肉、萝卜加一些葱姜等作料,在年三十的这一天剁成,中午包好扁食要等贴上对联后才能下锅。这一次扁食要故意下得比平时多一些,要让全家人都吃饱后还要多有剩余,大概是取岁岁有余之意。晚上,则家家必须准备些酒菜及瓜子、果点之类供守岁时食用。现在有了电视,守岁就更增添了新的内容了。一家人围桌而坐,边吃喝边看电视,自然别有一番情趣。每当电视内子夜的钟声响起,紧接着全岛各个个村庄马上就会响起震耳欲聋的鞭炮声。然后会一直持续到第二天的早上,也就是大年初一。这时候,家家的老年人早就在堂屋内燃起木头火。尽管现在都烧火炉取暖,可他们仍坚持这样一年年的做下去,当然是为了祝愿在新的一年里,家运象木头火一样,蓬蓬勃勃,兴旺发达。老年人非常重视这项习俗,不光要亲自把木头点燃,而且始终守护在火堆跟前,直到所有的木头全部烧尽方才离去。据说,万一火堆里留下没有烧透的柴块,在将来的日子里就会负债。
这里的拜年活动进行的比较早。大年初一天刚蒙蒙亮,拜年的人们就成群结队地涌上门来。家家户户除留老年人在家照应及妇女们在家做年饭外,青壮年全部出动。不光到家里为长辈磕头拜年;就是拜年人在街上碰面,也要抱拳拱手,互道"见面发财,很富人情味。等到男人们拜年回来,女人们的饭菜也早已做好。于是,一家人便围到一起共同吃第一顿年饭。饭前照例要燃放鞭炮,以助节日气氛。
过年的欢乐一直可持续到正月初五左右。这里有正月初五捏嘴之说,意思是过了初五年就跑了,就要和平常一样过日子了,嘴也不能再贪吃下去。这当然是由于从前岛上的人都比较穷苦的原因。一般的人家能把年饭准备到初五,也就很不错了。解放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初五捏嘴的界限也早就被突破。特别是现在,不光初五已不成其为什么界限,甚至一直把年饭吃到过了灯节还不愿罢休呢。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灯节。其实,新年一边,人们就开始为过灯节而做准备了。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扎制彩灯是家长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到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家家悬灯结彩、热闹非常。各种各样的礼花烟火,时而划破夜空,把远景近物构成一幅幅绚丽多彩、瞬息万变的画面。这时候,显得最为兴奋的是孩子们,他们往往提着各种各样的灯笼结伴而出。一边走一边放着烟花爆竹,撒下一串串欢乐的笑声。
村子里,青年们组织的狮子龙灯纷纷涌向街头。人们在此起彼伏的鞭炮声申载歌载舞,尽情欢笑久久不归。也有的姑娘小伙们带着早就制好的火把,涌向湖边的沙滩。他们在这里点燃火把,狂呼乱跳,待一文火把即将燃完,他们就拼命地将它投向夜空,这种活动很有点原始人的色彩。尽管如此,每年一到灯节,青年们仍乐此不疲,几乎和迪斯科一样受到他们由衷的喜爱。这确是一件非常有趣的现象。
除了扎彩灯,这里还有蒸面灯的习惯。这种灯一般只能点猪油或豆油,等放完灯后灯盏还可以吃掉,如果用了煤油或其它什么油,无法再吃,那也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浪费。做灯的工作一般由家庭主妇担任。手巧的还要捏成鸡啦鱼啦等各种小动物的样子。可是,不管捏成什么样的,数量一定必须是十二个,这是为了表示十二个月份。这十二个灯又必须有一盏"龙灯"。除龙灯外,其它的灯都要做成各个月份的记号。掀笼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看代表那个月份的灯里有水,如果代表五、六月的灯里水多,证明今年的庄稼可望丰收,由此可见,蒸灯还多少含有占卜的意思。灯节过后,面灯也就可以当饭吃掉,唯有龙灯例外,必须一直放到二月二这一天才能处理。否则,据说就是一件对神灵大不敬的行为,会招来报应的。
二月二,似乎是谁也说不清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只是民间有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这天清晨,大家都起得很早,先在事先打扫千净的场地上,用草木灰一圈圈围做盘龙状。然后,在龙头处放上五谷杂粮,谓之围仓龙,表示在新的一年里有龙保佑,就会五谷丰登,丰衣足食,龙的崇拜由此可见一斑。但令人不解的是,从正月十五灯节上留下来的龙灯,这会儿却要用刀剁碎了混在饭中吃掉。要不然,据说也会有灾,这样处理"龙体"究竟是对龙的敬重还是戏弄?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另外,这天的早上,每家都要炒些黄豆。每人一把装在衣袋里,随时都可以用手掏出扔进嘴里,嚼得嘎崩脆响,这叫做吃"蝎子爪"。据说:吃了二月二炒的蝎子爪,一年四季都不会被蝎子等毒虫所叮咬了。可是,让人弄不明白的是,明明是圆圆的豆粒为什么会被充当"蝎子爪"呢?
和全国一样,清明节在微山岛人眼里,是一个非常严肃的祭祖扫墓的节日。这个时候,微山岛上已是芳草萋萋,绿柳吐翠的季节。清明节一到,家家扫墓,户户插柳。有关插柳的传说也基本上和全国一样,老年人茬这一天总不会忘记讲述介子推的故事。大多数人家都要摆供焚香,祭袍祖先。供品多是鱼、鸭等湖产品,也有一些干鲜果品。摆供的方式不一,有的是在家里,请出已故先人的牌位或遗像,点上香烛纸铂,然后以长幼为序跪下,磕头敬拜祖先。也有的把供品用食盒或篮子带到林地亲人的坟前祭奠。解放后,政府号召移风易俗,加上人们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一些很庸俗又明显带有突出封建迷信色彩的陋习,现在已大部被革除。除一些老年人还照旧年年坚持摆供、设祭等活动外,青年人也就只纪念性地在这一天到已故亲人的坟前烧烧纸,默祝他们的灵魂安息也就算了。
清明节的吃食,微山岛人并不怎么讲究,和平时差不了多少。不过,每家一定要煮些鸭蛋来吃,可能取得是团圆顺和之意。
清明节以后的节日就是阴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了。端午节在这里,似乎没有其它地方那么重视,既没有龙舟竞赛也也不兴唱戏。只是到了这一天,家家都习惯地打扫一下卫生,门口插上艾条。孩子们手脖子上要扎上五彩线,身上要佩带香囊。这里管香囊叫做“香头布袋”,里边装的都是些香味很浓的中草药,大人们必须事先到药房里或游方的江湖医生手中配制,到端午节这天给孩子们装好挂出,走到街上香气扑鼻,的确是一件很好的东西。在它的上边,寄托着大人们对孩子们的一片爱心,希望它能为孩子驱邪防疫,使孩子能够健康成长。
端午节的饭食,主要是吃粽子。也要给孩子们煮上几个鸭蛋,可能是因为这里是鸭蛋产地的缘故,几乎每个节日部少不了要煮这个东西吃。
七月初七的来源,也是出于那个美丽动人的传说。一到这天,那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不知要牵动多少青年恋人的柔情蜜意。美妙的夜晚月亮风清,他们往往相约而出,或湖边渠头,或花间柳下,或并肩徐行,或相依相假,或仰望夜空就要相会的双星,脉脉含情,窃窃私语,佳节良宵,自然又为他们浪漫的恋情平添几分诗情画意。所以,七月七日是最受青年们欢迎的节日。对于没成年的孩子和中老年人,他们当然不会出去瞎凑热闹,他们在庭院内放上一张圆桌,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分吃着瓜果,一边由老年人讲那个永远也讲不老的故事。一些天真的少女,有时受大人们的蛊惑,拿了针线偷偷地钻到眉豆架下去认针。说是如果一旦认上后,这位姑娘就会变得手巧无比。那是因为织女把自己的手艺传授给了她。
微山岛人最重视的节日除了过春节外,大概就要属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了。因为这个时候,山上的庄稼、湖里的生意都已基本定局。人们此时已完全没有了春夏那种怕湖里不收、庄稼不长的担心,加之暑天刚过,秋高气爽,人们的精神亦为之大变。中秋佳节一到,家家饮酒户户赏月,处处呈现一派欢乐的景象。特别是半渔半农的人家,此时收拾完地里的庄稼,就要驾船下湖擂鱼猎鸭。为了让神灵保佑他们能够平安无事,满载而归,他们通常要在八月十五这天举行盛大的祭神活动。受祭的对象当然是湖神,因为湖神相他们有着切身的利害关系。可他们不说敬湖神而是说敬“大王”。祭品都是鲜鱼活鸡,整猪整羊,就是比较贫穷一点的户,也最起码得有猪头、羊头。而且猪一定要取黑色,羊一定要取白色,不允许有一点杂毛,这叫做
"乌猪白羊"。鞭炮当然是必不可少,而且是头数越多越好。如果一时买不到较大的鞭炮,也要把数挂小炮精心编织在一起,然后和一条丈多的彩绸一起悬挂在放祭品大船的桅杆上。敬神之前先把供品摆满船头,人们面对大湖列队站立,留一人先把纸铂点燃,然后再点鞭炮。听到鞭炮声,众人以长幼为序纷纷跪下,一边磕头一边祷告。祷告词大都是什么:大王老爷,赶鱼的将军……保佑俺怎样怎样。然而这些祈祷词也并不怎么固定,似乎谁最希望自己得到什么,谁就祷告什么。等鞭炮响完,磕过头,这种活动就宣告结束。参加敬神的人便把供品搬进大舱,杀猪宰羊重新加工,然后一起享受供品,喝酒赏月。由此可见,所谓的敬神实际上还是敬人,从物质上来说,人们并不怎么吃亏的。这或许是一些迷信活动屡禁不止的原因之一吧?
除敬湖神外,中秋节的普遍节日活动也和别处差不多。八月十五这一天,太阳刚刚落下去,人们便做好圆月的准备。如果是老人尚健在,不论下边是兄弟几个,住得分散与集中,都得到老人的住处聚齐,然后慢慢地等待月亮升起,全家人便一起焚香拜月,分吃月饼,全家欢聚共享天伦之乐。如果这时恰好有人外出未归,他们就会在桌上多放一个酒杯,一副碗筷,以示家人对游子的思念与祝愿。如果这家人是住船上的,他们还要有一点独特的活动,就是在一家人还没有拜月饮酒之前,先摆一碗酒在
“将军柱”前,这叫做“敬伙计”。请别误会,这并非是为了敬来船上帮工的人,而是迷信中来船上帮工的鬼。以往,凡是大一点的船上都要请这种伙计。其作用说是能保佑行船平安无事,逢凶化吉,还能保佑船主财运亨通,发财发家。听知道内情的人说,请这种伙计也很不容易。首先必须打听清楚谁家死了人,而且一定必须是青轻力壮的男性。然后再找神汉看好日子,趁夜间到死者的坟前焚香摆供,烧纸钱和神符。做完了这一切后,再由主人叫着,xx伙计,跟我回家。到了船上,将事先写好的伙计牌位供上,这伙计就算请成了。于是,这死鬼便会永远地在船上为这家人服务。更令人奇怪的是,这伙计牌位还必须"供在只有闺女才能住的"八尺"里。闺女的"绣房"
里竟让一个男性野鬼驻足,在封建意识比较浓厚的驶船人来说,为什么会这么做,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奇怪现象。
当然,解放以后,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不信这一套了,可是谁也不敢说这种迷信活动就完全杜绝了。特别是在
“将军柱”前摆酒的司俗直到现在基本上还是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
阴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这里也有在此日登高、赏菊、野游的习惯。但是,比起其它的一些节日就显得平淡多了。"不过,走娘家的媳妇却是一定要在重阳节前赶回婆家。否则,就会被认为犯了大错。有顺口溜说:"(在娘家)过了九月九,死了亲俩口;过了重阳,死了爹娘。"虽然谁也没见过违犯了这个规矩就果真灵验,然而,谁也不愿去冒这个风险。离重阳节快近了,就是天下着雨也得抱着孩子往家赶。要是万一碰上十分特殊的情况,实在回不去了,也要找个邻居临时借住。绝对不可因此就住进娘家的。另外,靠船吃湖饭的人,也很忌讳在九月九日左右出门下湖的。他们说:三月三,九月九,无事不在湖边走。这倒不是迷信,经验证明,九月九这天前后,总是要刮大风的。
腊八节在微山岛上倒是很受重视的。它不光保留了和外地一样喝
"腊八粥"的习俗,含有主张节约、勤俭持家等意义。而且还具有依烈的地方色彩。因为这里驶船的人多,腊八节前后也和重阳节一样是刮大风的天气。当地叫做
"腊八暴"。这一天,凡是驶船的人几乎都要靠岸敬风神,乞求平安无事。
过了腊八节,一年的节日也算过完了。当然还有祭灶。除夕等,但按照习惯,那已经是和新年联系在一起的了。
&&&&&&&&&&
微山岛上是男女青年结合的方式虽然各种各样,而最基本和普通的形式还是双方的家长,通过媒人的介绍给选择的。女孩长到十七八岁,就会有媒人登门提亲。对媒人的到来,女方的家长需持欢迎态度。有道是:一家有女百家求。这表明上门给女孩提亲,实际上是对这家人的敬重。再者也增加了女孩子能挑选到一个好对象的机会。
媒人一般都是受男方委托,要负责把男方的家庭及个人情况详加介绍。如果女方全家老少都认为对方条件还可以,就会约定一个时间,让男女双方谈一谈,大家管这叫"见面"。见面的地点,也可以是女方家,也可以是男方家或别的什么地方。见面时,往往都是男方表现得较为主动些。如果小伙子所吐露的情意能被姑娘所接受,那么这次所谓的见面就会成为两人今后交流感情的起点。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确定了关系。男方就可以到女方家里下聘礼及互通婚书了。这就是"传启"。
“启”实际上就是婚姻协议书。格式基本上都是固定的,内容也大都是,"欣籍冰(媒人)言许结朱陈之好,幸蒙金诺恭递驾风之书"之类的客气话;或者是:"白玉种兰田千年好合,红丝牵绣幕百世良缘"等吉利语。届时由男方家请派两男子用红布将
"启"包着送到女方家里。女方收下后,也要回启。内容也不外:"兰性共荣,阴阳定泣,天地长新",诸如此类。
近年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程度日益提高,自由恋爱的形式也越来越多,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对于这种明显带有封建印记,且又苦涩难懂的婚约形式也越来越失去了热情。不过,为了表示对订亲的重视,男方也还是要派人到女方家送些布料、服饰之类,不过其程序就简便的多了。只要女方收下这些东西,以后不论什么时候再到政府去办理结婚手续都可以。因为,从那时起两家就已经承认了亲戚关系。
婚礼的时间一般是三天。三天内待嫁的女孩不能进餐,"叫做饿嫁。说是要给娘家人留碗饭吃。据笔者见,这可能并非是主要原因,倒很可能是因为从前妇女比较害羞,乍到一新地方,不好意思去找厕所。但是,为了这点不好意思,竟宁肯饿上三天,可见虚荣心害人不浅。社会发展到今天,饿嫁的风俗在这里也就只剩下个空形式了。待嫁的姑娘只是在临嫁的这一天才做一点象征性的饿嫁表现,而且鸡蛋糕点之类的还照吃不误。她们说这些东西不能算饭。既尊重了风俗习惯,又想方设法不让自己吃亏受屈,这毕竟是当代青年的聪明之处。
在婚礼前一天"过轿"的习俗,脱胎于从前女子出嫁必须得坐轿的习惯。现在,轿子当然没人坐了,但是,男方也还是要派一个人到女方的家里,先是在门前放上一挂鞭炮,然后再和女方家里互相交流一下双方的准备情况。例如:女方去多少人护嫁,男女比例多少,选择什么路线,几时发嫁等等都在交流之列。所有的这些情况,这位放炮人都要回去向男方一一汇报,以便早早做好一切准备。由此看来,这位放炮人实际上应是男方派来的特使,或者说是联络员才更为恰当一些。
迎亲的仪仗,在从前首先必须有一顶供新人乘坐的花:轿,后边跟着装运嫁妆的车子,乐队,"送亲客"等。现在虽然花轿变成了轿车,运嫁妆的车子也变成了拖拉机,但是,"送亲客"、乐队等还一律照旧。队伍行进在大路上浩浩荡荡,鼓乐喧天也很是热闹排场。值得一提的是,新娘在离开娘家上车前还必须放声大哭,以示对娘家的留恋之情。据说,新娘眼泪掉得越多,娘家兄弟日后发财的希望就越大。所以有人把新娘此时的眼泪说成是为娘家掉"金豆子。
迎亲队伍的行进路线要故意绕一些。即便两家是紧邻,也要向相反的方向绕过去,然后再绕过来。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烘托一下喜庆气氛,赔嫁妆多的,也可借此向世人炫耀一下财富。
婚礼是在男家举行,所以相比起来,男家的喜庆气氛就显得更为热烈些。庭院内外一定要打扫得干千净净不说,就是老老少少的衣着也要焕然一新,负责迎亲的妇女,不论年龄大小头上都要戴鲜花,有些孩子的胳膊上也要别上红布条或写着
"青龙"字样的红纸片。新油漆的大门配上鲜红醒目的对联。对联的内容也都是些撩拨人的喜庆句子。其中有这样一副对联更受当地人的喜爱。上联是:"诗歌杜甫其三句",下联是:"乐奏周南第一章"。据说这第一句出典于杜甫曾写的一首诗,"大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其三旬就是"洞房花烛夜"。下联周南句,是指《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确是结婚对联的佳句。迎亲的队伍回到新郎门前,早就等候在那里的人们立刻点燃鞭炮,吹响唢呐,在一派喜气洋洋的欢乐气氛中,男方家中出来两名妇女接扶新娘进门。这时侯,躲在门后的婆婆便猛地把大门关上,然后再打开让她们进去。这里边有个说法,叫挫挫新娘的脾气。说是要不然以后过日子婆婆要受儿媳妇气的。
整个婚礼仪式却比较普通,也没有什么宗教色彩。要说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在没举行婚礼前,院子里就要用松树枝烧起一个火堆,新娘必须从上边跨过才行。另一个就是撒帐,按说应该在新房里进行,可这里却是在婚礼即将结束肘撤在院子里。撒的一些东西都是一些麦麸。李子、枣子之类。意思是祝愿新娘早生贵子,为全家带来幸福。
婚礼结束,新娘由人陪着到新房,刚才搀扶她举行婚礼的那两个妇女,便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丝线,用双手交叉着缠去新娘脸上的汗毛,这叫做
"开脸"。这表明,从现在开始,新娘的姑娘生活就结束了。开完脸后,还要用染了红色的鸡蛋,在她的脸上来回滚上几趟,一边滚一边还要念着,“红鸡蛋,满脸窜,今年吃你的喜摸漠,明年吃你的喜鸡蛋……”据说这不光是为了祝愿新娘早生孩子,而且还有驱灾避邪之功效。究竟是否如此且不论,但新娘子经过这一番的整理,确实是显得更容光焕发,光彩照人了。接下去就是搀扶新娘上床稳坐,谓之
"坐帐"。还有一个规矩,新郎在白天不能进新房与新娘相会。说是如果忍不住进了新房,那么在将来的夫妻生活中就会因之而怕婆子",按流行的说法就是要害
"妻管严"。小伙子,大都脸皮儿薄,还要点男子汉的味道。所以只好耐着性子等到喝完喜酒的人散去后,还得让一对未婚的姑娘迭进房去,这叫"送房"。负责送房的姑娘把新郎送进新房后,一个划火柴点灯,一个唱道:
"太阳一落黑映映,一对大姐来点灯;床上坐的是花大嫂,进门来的是俊相公。花大嫂,俊相公,一条枕头俩顽童……"现在有电灯了,点灯变成了拉开关。但是歌还是照唱,而且内容也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其实,婚礼对于新郎新娘是很累的,给客人敬烟敬酒自不必说,即使送房的姑娘走后,闹房的还要做一次又一次的搔扰,隔着窗户往屋内投石子、柴棍,大声喧闹。直逼的新郎终于开门出来百般讨饶,新娘打开箱柜,拿出香烟、糖果向闹房的"行贿"买了小帐才算罢休。
有句话俗说,闹房三天没大小。办喜事就是要闹闹哄哄,没人闹房反而会被视为不吉利的事情。听老年人讲,日本鬼子进山那年,有一户人家办喜事,大家都叫鬼子闹腾的全没有了闹房的兴趣。没办法,老公公到了晚上见没人来闹房,只好自己把两只癞蛤蟆从窗洞扔进儿媳的被窝里,吓得新媳妇几乎是光着身子从被子里爬了出来,不管怎么样,也总算闹了一闹。可见,微山岛上对闹房增加喜庆气氛,看得确是比较重的。
&&&&&&&&&&
微山岛上,管死了人叫"丧事。或
"白事"。依照古老的习俗,凡是年老的人逝世了,这位老人所在家族里的长辈只要在家,都必须到场。一边商量一些处理后事的具体事项,一边为死者换上寿衣,洗净手脸,用一张白纸将尸体覆盖,这张白纸就叫"蒙脸纸"。然后,由死者的长子、绝后者由近侄在咽气的屋门口,光脚踩住一条长凳,手中拿一棵林秸指向西南方向,大喊道,"xx,明光大路上西南:。这叫"喊路,。这里的人受佛教的影响,认为西方是极乐世界,喊路的目的可能是怕亲人的亡魂走错了方向。这些事情办完以后,最要紧的就是选择出出的日期以及向亲友散发
"报丧柬"了。
报丧柬,实际上就是一张死亡报告书。尽管写时称谓用词都相当讲究,但内容无非就是把死者的姓名、年龄、逝世的时间及举行葬礼(出殡)的时间和地点写在上边,以便让亲友们知道,到时候好来参加死者的葬礼和吊唁活动。
岛上的坟地都是以家族集团为单位的公墓。岛上有很多地名唤作"张家林","李家坟"等,就是这个原因。由于这种传统的残葬方式,所以在挖墓穴的时候,也有很多讲究。首先死者下葬时,头必须向着山岗高坡。这叫。头枕山,脚蹬湖"。再者,坑穴必须紧挨自己的先人,还要长幼尊单分明,男女有别。
停尸的时间一般不会太长。上午咽了气,下午就得装棺入殓,即使是有子女外出未归,也只能在钉棺盖时留一段时间,等亲人回来,便于打开棺盖,让其最后瞻仰一下遗容。这就是所谓的。“留扣”。
微山岛上使用的棺木,大都是用当地出产的柳木,柏木做成。也有用楠木的,但是很少。规格有"天地五,天地六"等好多种。天是指棺材盖,地是指棺材底。无论是五、六还是别的什么数字,都是指它们的厚度而言的,死去的人从装棺入殓,一直到举行葬礼的这段时间,为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的吊唁阶段。吊唁的方式是以“哭丧"为主。大家往往是结伴而来,在停尸房内蹲在地上,用手帕捂住眼睛,嘴里呼唤着死者的名字或本人对死者的称呼放声大哭,以表示对死者深切的哀悼。而此时死者的子女也要陪着吊唁者痛哭。这种场面确乎是非常感人的。仿佛平日里人与人之间的种种隔膜,都刹那间淡化在了这悲枪的哭声之中。
葬礼的时间和婚礼一样,也是举行三天。下葬前三天的一大早,要放三声铁炮,叫作”开门"。表示从此进
入葬礼或者说是出殡阶段。这天的下午,吹鼓手、厨师、办事人等要全部到位各司其职。丧主的大门口除悬挂火纸外,还要在门框上挂上白布。门前起码要临时搭两座棚子:一座叫&
"鼓乐棚",鼓乐班子就在里边吹奏;一座叫做“散客屋”,这里是殡事的帐房,也是整个葬礼的指挥中心。丧主请到的办此类事有经验的人(人们叫"大老总"),就在这里发号施令,坐阵指挥。另外,一些附近家族的代表也在这里就坐。
按葬礼的程序,开门后第二天活动就开始增多。早上起来照例要放统炮,接着各位亲友都轮流到丧屋行礼设祭。中午要举行一次大规模的游行。这里叫“舍汤水”。实际上就是辞土地。至于在通住土地庙的路上泼掉的汤水据说是为了打发那些拦路
"野鬼"的。这次活动,所有的孝子及家族里所有的人,不分男女都必须参加。意思是告诉土地老爷:xx升仙走了,让他为其销掉户口,再者感谢土地爷对死者一生的照顾。这土地爷可是庙小神灵大,是神中的最基层的地方官。举行葬礼,人们当然不会忘记他。
这次活动由于参加的人多,范围广,声势浩大。所以,也有人把它叫做
"亮兵",就是看看哪个家族的人多之意。这样的大型活动,晚上还要举行一次,这就是 "迭盘缠"了。
"送盘缠"就是死者上路所需要的“经费"。因为人鬼有别,阴阳有定,所以这项活动必须在黑天进行。可能是为了调整一下人的情绪吧:在这场活动中,悲哀的气氛下降。就拿
"闹棚"来说吧,这是在
"送盘缠"回来后的一项重要活动。这时候,所有能调动起来的乐器都要吹吹打打,演奏出一些欢乐轻快的曲子。另外,还要由女婿们出钱,让鼓乐班子吹奏戏曲。人们随着音乐说笑打闹嘻嘻哈啥,完全不象是在办着丧事,反而带有几分节日的味道了。
送盘缠。的地点必须选择在通往坟地的十字路口,长长的队伍,有人打着灯笼火把,前边人拿着扎制的彩轿、纸牛、纸马、祥鸟、瑞兽。大老总用浆水在路当中划一方框,酷似一座篮球赛场的样子。人们管它叫“城”。它的四面断线处算是
"城门。来到后,就把香烛纸马等祭品,放在面向西南方的"城门"前边。孝子就站在这些祭品的后头,等大老总把祭品点燃,孝子就大叫三声,"xx出城、xx出城、xx出城!"此时,所有的马、牛、轿子等纸扎的物品都要投到火里烧掉,表示这些东西都随着死者上路了。送盘缠的队伍也开始往回走,表示这场活动的结束。
第二天是下葬的时间,也是整个葬礼过程中最为隆重肃穆的阶段。这时候,每个人的心请都是很沉重的,气氛是严肃的,谁也不准说笑打闹,高谈阔论。祭奠开始后,甚至于都不准随便交头接耳地谈话。
祭奠在这一天要反复进行三次。第一次在棺木还没起动之前。所有的亲朋好友都要磕头行礼。第二次是在棺木抬到街上后设祭,叫做
路祭的过程很复杂,首先有"主道官"行官场大礼,在从前都是丧主请来的当时有功名。的人来担任。清朝以后废了科举,一些举人秀才之类的"功名"也就不存在了,担任主道官这种角色,就由大老总指派人员扮演了。按说这是挺滑稽的事,可是这里的人都不认为滑稽,倒认为不这样做就是对死者的不敬。主道官行祭后,接下去就是各亲朋好友再次祭奠,而且每次行祭后,都要更换一次供品。这些供品都是行祭亲友自己带来的。这些亲友根据远近程度,不光行的礼数不一样,甚至哭声也有哭全奠、哭半奠之分。有些关系还要从服饰上区别开来。例如,女婿都要在腰间系一孝布,称做系腰"。但从颜色上却并不一样。闺女婿的颜色是白色的,侄女婿是蓝色的,孙女婿则是黄色的等等。难为这里的先民们是怎么想出这些法子的。&&&&&
最后一次祭奠是花送棺入土之前进行。情形也和上两次基本上一样,不同的是,这次祭奠的讯号是大老总杀鸡。来到墓地后,孝子和亲友们在墓穴前依次站好,孝子当然是跪着的,而且是排在最前边。大老总从笎子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公鸡和菜刀,把公鸡杀后扔进墓穴,叫做“朴楞墓”。然后再从凳子里拿出油饼和五谷杂粮,从墓穴的上头隔穴扔进孝子的怀里,据说,哪个孝子接的粮食多,哪个孝子以后就会有饭吃。这些事情做完后棺材才能下地。当地人叫做
"入土为安。
另外,还有一些习俗。象女人不能一直送葬到坟地,必须等回家送完客后,再由男人们带着才能到坟地磕头痛哭,谓之为
"圆坟"。送完葬的人必须在回家筋烤火。近些年来,政府号召移风易俗推广火化,这种方法既简便又卫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由于这样,那些复杂腐朽的风俗习惯,也将会被现代文明方式所取代,很可能若千年后,这些东西也就不复存在了。
湖上生产活动&&&&&&&&&&&&&&
原始渔猎犹上古
微山岛虽然地少人多,但它的周围却是水域辽阔,资源丰富,素享“日出斗金"之盛名。因此,这里的湖上生产活动就更为丰富多彩。
俗话说:"八月十五雁门开。"秋天一到,微山湖上便开始了紧张的猎鸭。
微山湖上的野鸭、大雁等飞禽很多,是当地重要的水上经济资源。野鸭属候鸟,有许多种类,仅微山湖就有"干毛"、"对鸭"、"四鸭"、"黑盖"、"蒲头"、"獐鸡子"、"骚宝鸡"、&
"响铃子"等十多种。每年中秋节后,它们便随着第一阵寒流从遥远的北国,成群结队飞到这里,在微山湖上觅食过冬。给湖区增添了无穷的乐趣。
微山岛人猎鸭不用枪,而用网。网眼的大小只能勉强地钻进去一个鸭头。网的两边用石块,或砖块做成坠子,然后把网坠子平下到水底。鸭子来觅食的时候,只要把脑袋伸进网眼就再也无法挣脱,它的伙伴们见它迟迟地不上来,还以为是找到了可口的食物,便接二连三地紧跟着去抢。结果,都己起做了"俘虏。。逢到这种情况那可真喜人,只要抓住网纲轻轻地一提,那野鸭就会成嘟噜论串地浮起,简直和蒜辫子一样。
和放鹰差不多,下鸭网也是天越冷鸭子越服逮,特别是一连刮过几天大风,湖水浑浊,野鸭最容易上网。下鸭网虽不象捕鱼作业那样费力,但是却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熟炼的技巧。首先,网必须下的匀,"开梢的"和:“站头"的要配合默契,船要摇得不紧不慢,网要带得不紧不松。其次,"站头"的两只手拎着坠子轻轻地往外一抖,网才能拨开湖草均匀地铺到水里。此外,还必须看风看水看地势。有首歌谣说:"岸边草盛水儿清,网纲难躲鸭眼睛,惨白水儿草籽多,丢下网去逮一窝……。根据鸭子的品种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如果呆板地使用这些经验又往往不能奏效。就拿逮"夜食。说吧。这种野鸭爱在夜间觅食,天一亮就转移地方,所以水清水浑对它来说就无关紧要了。还有一种叫做"干毛"的野鸭,它们总爱吃浮食,轻易不扎猛子。就是水再浑对它来说也不起作用。要想网无虚下,那就得看下网人的眼力了。
这种鸭网一直下到第二年清明节前后。天气一转暖,这些鸭子们便会告别了微山湖向北方迁徙了。
这些年,野鸭越来越少,政府把它们也列入了保护动物之列。于是,下鸭网这重活动也就寿终正寝了。
  袖网是一种无翼单囊拖网。由于囊网狭小,鱼进入囊网后不易逃脱,捕捞底层鱼比较有效。作业需用载重5吨的帆船2只,渔工劳力4名。出湖作业之前,两船分别将本船所带的网用插销连结起来(一般每船8片),依次叠放船舷上。进入渔场后两船靠拢,下风船接过上风船送过来的网头,速与本船的半列网连结好,两船同时向相反方向放网,放完网后两船各自放出曳网,然后向同一方向,保持一定距离,单行拖曳。作业中根据情况在曳网与网头联结处加适量沉石。一般每网拖曳3~4小时,风力以3~5级为宜。起网时,一人掌舵,一人收网,两船各自收起本船的半列网,并随时取出渔获物。袖网在微山湖较少。作业期在霜降以后和翌年清明之前。袖网主要捕捞对象是鲤鱼、鲫鱼等。
&                  下 刺 网
  刺网俗称丝网,网具呈长带形,其作业原理是根据捕捞对象的生态习性,将网具设在鱼类经常游的水域,使鱼鳍缠于网上而达到捕捞目的。作业时使用1吨的小船一只,两人操作,备网30片,一般是傍晚下网,翌晨起网。下网前先把各片网连结起来,穿在网插上,排放在船首。到达下网地点后,一人顺风或傍风划船,一人在船首上风舷放网,首先抛下浮标,将浮标绳与网端浮子纲连结,然后左手拿网,右手将网衣轻轻投入水中,并注意防止网衣纠缠在一起或被水草托在水面。起网时,一人顶风划船,一人在上风舷收网,并随时拾取渔获物,将网堆放整齐,以备下次使用。
刺网的主要捕捞对象是鲫鱼、鲤鱼、鳊鱼、鳜鱼等经济鱼类。
&                  打 响 网
  响网是由尼龙或胶丝线编织而成。响网为长方片状,下端装有坠子,叫下坠网;下到湖里站着,又名站网。  响网是一种随用随下的渔具,所以下湖时用船载着,每只船装20片或30片不等。三五只船一起下湖,每船二人足矣。船到湖里把响网下在深而宽且无杂草的水域。下响网多在夜间,白天水浑也可以。网片是单个的,下前应连接在一起,一人顺风撑船,一人下网,网下成一排排长的如屏障,每排网的间隔10~20米远。网下后,在响网的一端,排网中间的水域里把船排好队,每只船上一人撑船,一人晃响板。鱼在水下听到刺耳的响声,乱窜一阵,这一窜就撞到网上。响网十分柔软,当鱼第一次撞上去,头和胸鳍准被网丝缠住,大半个身子裹在网里。当鱼弄明白撞到网上了,一边不停地晃动身子,一边使劲往回退。这一退鱼的背鳍,腹鳍和尾鳍正巧被丝网缠住。船行到排网的另一端,开始起网逮鱼。响网逮的都是大鱼,如鲤鱼、乌鱼等。
                 打 大 网
  看了题目,你也许会说这种网肯定小不了,确是如此。它不仅网“条子”长到两三米,而且网路也大,不要说“三合绞”、“四合拽”,就是“对子船”也能围十几亩湖面。由于大,往往需要七八条船,几十号人共同作业,无论气派还是人员,都是别的渔具所无法与之相比的。适合打大网的时间,也是在秋风起头之后,选择此类渔具,大概是因为岛上的人大都半渔半农的缘故,这样就可以避免和农事活动发生冲突了。
加工制造大网是一件非常繁杂的工程。“网条子”是选用细麻线(现在已改用尼龙或胶丝线了)手工织成,网眼以不漏中等鱼为准。织网的都是姑娘们或家庭妇女。她们利用农闲,一早一晚精心织成。男人们负责把她们织的网片连结在一起,形成“网条子”,扎上拇指粗细的网纲和“网牌”,然后放进生猪血里浸透,再放进蒸桶里蒸熟后取出晾干,这才能下水使用。加工这种网很费事,也很费钱,一家一户往往置办不起。
打大网的活很苦,把把撸水,其收获也很可观。因为它围的面积大,上至湖面下触湖底,凡围进去的鱼一般很难幸免,一网能打一二十、三四十斤很不鲜见,碰上好的天气、地势,能打上百斤或更多。  打大网的人数较多,必须具备“开艄”、“捏板”、“头纲”、“二纲”这样几个角色,否则,便无法进行生产。“开艄”的负责掌握行船方向、网阵的大小;“头纲”、“二纲”负责拽网;“捏板”的负责清网倒鱼。整个生产过程中他们需要密切地配合,所以很难把他们的职责分开。大网是包围式的捕鱼工具,不论白天黑夜均可作业。作业时先由二人将“座船”掉出“网口”,网船再驶过去把“带头缆”扔过去,座船上的人把它拴在柯杈上后,就开始下网。下网时,网船上所有的人全部用棹子划船,网便在它的后边均匀地铺进水里。网下完后,在湖中呈一个大圆。大家稍事休息,就紧接着拉起网来。拉网的时候,大家的动作整齐划一,配合有致。为了协调动作,他们有时唱一些拙朴浑厚的渔歌:  “嗨嗨!一网金哟!嗨嗨!二网银哟!嗨嗨!三网拉个聚宝盆哟!嗨嗨……”反映出了他们渴望丰收的火辣辣的愿望,听起来,非常感人。当然,有打网日就会有晒网时,有时碰上孬天气鱼不起头,一连几天不发市,人们就心神不安。有首渔歌唱得就是这种情景:“打大网,打二网,三天不见小鱼秧,哭得两眼泪汪汪,怎养妻老与儿郎?”解放后,人民的生活有了保障,操此业者都有较好的经济收入,当然也就不会再出现渔歌中那种凄凉景象了。
&                  下鲹网
  鱼身体侧扁而长,鳞片细而白,酷似鱼的长相,渔民习惯叫它鲹子或鲹条。微山湖的渔民根据鲹鱼的体态,制作一种专门逮鲹子的网具,叫鲹鱼刺网。网主要由网衣、网纲、浮子和沉子几部分构成。网衣就是用胶丝线织好的纲。网纲是胶丝线编的粗绳,用来固定浮子和沉子。浮子是浮在水面的泡沫塑料块。沉子用以帮助网下沉的铅块。网做成为一长体,下到湖里时,横着网眼为一菱形。 网一般有两种下法。一是下浮网,把网垂直下在水里,让浮子在湖面上浮着,逮湖水上层鱼。有些条喜欢在湖面上清水里活动,仨个一伙俩个一群青脊黑尾,身体修长,游动时身摆尾摇;有时跳起来喝蚊虫,有时见一草叶落下,一猛子扎来,见不是自己所需的食物调头就走。因此,它们也常常成为钓鱼者的钓上客。钓不如说是逗鲹,在湖里明水处随便抛一小块馒头,鲹条很快从四面八方赶来,抢吃馒头渣,把馒头渣赶得乱跑。随便把钓钩住鲹条抢食的地方一抛,像钓蛤蟆似的,把鱼竿上下不停地抬动,准会有鲹条上钩来。在天冷水凉的季节,也有些鲹条活动于水的底层,要逮条只有把网下到底层,这就是网的第二种下法。下沉网同下浮网一样,把网垂直下到水里;去掉浮子即可。若水下看不清,下网前应先用钨刀推出下网的“路子”,以免让水草棚住网。下网时一人撑船,一人蹲在船头,把两片网之间用竹签子连接好,然后轻轻地将网撒入水中,为一排状,两头各插一根竹竿作记号。起网时一人撑船,一人蹲在船头,伸手轻轻拉起网纲,如有鱼,应慢慢往下摘。鲹网逮鱼原理是因鱼触网后刺缠捕获。
鲹条刺入柔软无比的丝网眼里很难摘取,只能慢慢的顺着鱼鳍往下摘,如果没有吃过湖饭的人,恐怕半天也难摘掉一个。因此,如果鲹网逮得鱼多,干脆把网拉上船舱,然后一点点取鱼。待网清理干净之后,接着再下。  条最妙的吃法,用盐稍微麻一麻,当天麻当天用油煎,把鲹条煎的个个黄澄澄、油光光,人人见了馋得直流口水,所以渔民叫它“辣子鲜”。
&                   罾
  罾,分为搬罾、提罾和拦河罾。拦河罾,是一种大型定置渔具。作业时要根据网具的大小选择相应的河宽,一般应选择25米左右的河宽地段下网。  下网时,在河对岸适宜位置竖立主杆,并用4条拉绳将主杆拉牢,在作业岸的适宜位置安装两个绞车。在迎水侧面的网纲上,要根据流速大小装配适量沉子,使网下水后能沉入水底,而另一侧网纲则悬在水的近表层处。拦河罾捕捞范围较广,凡进入网内的鱼类一般都能捕获。每年的5~6月间的发水季节,尤其山水顺河道入湖时,是该渔具的捕鱼旺季。此网具70年代以后已经绝迹。  搬罾,是一种在小河道或湖岸边使用的小型定置渔具,敷设在河道或湖岸边,每隔一段时间,将网提出水面,兜捕入网鱼类。一人即可作业,一般在下网处搭一草棚,乘凉搬罾,按时起网。起网时,收拉牵绳,通过支杆和拉杆,把网提出水面,用抄网捞取渔获物,然后再把网放回原处。一般7~10月为旺季。该网是一种被动性渔具,完全依赖等待过往鱼类,兜捕范围较小,而又不能随时移动位置,因此产量有限,一般日产7~8斤。如选择好的位置或鱼类过往较多的地方,一天也可捕捞百余斤不等。
提罾,俗称“虾罾”,是微山湖区的主要渔具之一,为湖泊小型定置渔具。作业原理是将许多罾按一定间距排设于水底,并在每个罾内敷设诱饵,诱集鱼虾入内摄食,然后每隔一段时间依次将罾提出水面,兜捕入内的鱼虾。作业时用小木船一只,两人操作,作业前先将诱饵挂在食线上。一般捕捞白米虾可挂两道面团和三道干鱼,捕其他虾可少挂一道面团。每船可下50个罾,作业中要经常换饵。作业一般都在白天,下罾时一人划船,一人下罾。罾距一般约15米。下好后,间隔20分钟或半小时,从一端开始,用捞钩捞起浮筒,依次把罾提到船上取虾,倒出渔获物,再把罾放回原处。如果虾情好,提完一次可接着再提,可连续提多次。提罾主要捕捞对象为各种虾类(如青虾、白米虾、挠头虾等)。作业期为每年的4~10月份,而5~8月为捕虾旺季。
  网箔,是微山湖区传统的大型定置性渔具。它是在竹箔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其作业原理是将路箔(行箔)设置在鱼类经常游的区域之内,拦截和诱导鱼类进入箔塘,而箔塘设置成较复杂的“阵式”,鱼一入内,便无法逃脱,经反复游旋转最终陷入囊网而被捕获。  下箔时需丈二木船两只,十几人人操作。先将网箔按预定位置放入水中。然后将下纲拉紧,把矛叉牢牢插入泥内,使下纲紧贴泥底。  网箔的四个角各插竹杆一根,套在铁环内,拉紧升道网,张开网箱,升道网末端在网箱内保持在水面以下30厘米左右,拉直囊网,并用绳扎紧囊底拴在标杆上。  行箔要下成一条直线,并隔15米插1根杆子,将上纲挂在杆子上,使上纲露出水面。大裹、二裹部分则每隔10米左右插一根杆子,使上纲露出水面15~20厘米。网箔下好后,作业船停靠在箔塘附近,作业人员食宿在船上,并备1吨左右的小船2只,每天的早、午、晚三次撑小船提起囊网取鱼。
                  下 卡
  鱼有万子万孙,人有千计妙法。卡,即为微山湖渔民用来专门捕捉底层鱼的妙具。 
卡的制作十分简单。用竹子制成篦齿一样大小的片片,中间略宽而薄,两端渐窄而厚,末端尖。渔民称之为“卡棒”。有了卡棒。还需粗细两种尼龙绳,粗的作主线,细的作支线。每隔80厘米远在主线上系一卡棒。用时,把卡棒逐个变成弓形,两端并在一起,将诱饵装在弓内,套上一节嫩芦苇。卡有大中小三种,大中卡用熟玉米、大麦作饵;小卡用虾和面团作饵。鱼吞食饵时,卡棒即弹开,鱼的嘴一下就给牢牢地撑住了。大卡撑鲤鱼,小卡撑草鱼。一般傍晚下卡,翌日清晨收卡起鱼。说起“卡”,微山湖上还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一位俊俏的渔妇蹲在连家船上,对着明亮如镜的湖水,一边梳头,一边高兴的瞧着小鱼戏耍她刚刚梳下的根根秀发。突然,她梳头的篦齿断下一片,落到水里被鱼儿一嘴衔跑了。渔妇折下断而未掉的另一片。放在两指间捏了捏,灵机一动,忙找来一根线,拴在篦齿腰间,然后把篦齿两端并在一起,伸手折下一节鲜芦苇套住,接着随手抛下水里,渔妇觉拉线紧了,猛往船上一拉,一条小草鱼连舞带跳上来了。
&&&&&&下 花 篮
&&&&花篮,俗称“渔篮”或“漫篮”。花篮用竹篾编制而成,为一圆筒状,粗细高矮同水桶一般,因编成六角花眼而得名。两端有内向倒须,鱼入而被获。  微山湖上,一年四季均可下花篮。春、夏、秋三季叫“漫篮”;冬天叫“捂冻篮”。花篮为箔帮的渔具之一。箔帮渔民下的大箔里都配有花篮。花篮单独下时,经验丰富的渔民,要看湖草间的草苗上退水时留下的泥痕是否被过往鱼儿蹭掉了,看看水流的动向是否有活水来。虾有虾路,鱼有鱼路。花篮横卧在湖水里,东一个,西一个,好像随便扔在湖里,所以叫“漫篮”。其实学问就在这“漫”上,因为下花篮的地方是渔民精心观察选择的“鱼路”。花篮下在“鱼路”上。俗话说“水好鱼旺”。湖水流动的慢,只有仔细观察比较,才能辨别哪里的水是流动的,即渔民称的“活水”。活水的地方鱼才游动,鱼游动经过的地方即为“鱼路”。花篮一下就是一片,少则几十个,多达上百个。花篮前插上一苇竿作标记。鱼在水草间游动,看见花篮十分新奇,就想钻进去看看,感觉到事不妙往外钻,可巧头又碰上硬剌出不来了。渔民说:“鱼看花篮如听戏”。篮里的鱼想往外来;外边的鱼以为篮里的鱼找到了风水宝地,拼命想钻进去。这样互相吸引,结果还是外边的鱼都钻进花篮里。其实,这也是鱼的一种习性。俗话说:“鱼恋鱼,虾恋虾,王八攀的是鳖亲家。”所以,鱼被捉也就怨不得别人了。花篮要每天看一次,用篮钩子把篮挑上船,如有鱼,打开鱼门,倒出鱼后再把花篮下到原处。别看花篮小,三斤以下的鲤鱼、鲫鱼、乌鱼都逮。冬日里“捂冻篮”,因花篮留在冰下,故此叫“捂”。捂冻篮要先用钨刀推出篮路子,与花篮一样宽,相距三五丈远下一个花篮,在花篮跟前插上“映子”(记号)。过十天或半月看一次篮。砸开冰才好看篮,所以冬天下花篮的渔民少。  鱼对季节的变化十分敏感。俗话说:“春过三天鱼北上,秋过三天鱼南下。”所以,下花篮也要活,不能坐住一个窝子不动。做到鱼变我变,如此才称得上下花篮的高手,才能获得较高的收益。
              叉 鱼
&&&&鱼叉是一种小型辅助性渔具。渔民普遍使用,几乎每船必备鱼叉。其捕捞原理是靠叉刺入鱼体而达到捕捞目的。鱼叉作业一般每船二人,一人划船,一人持叉捕鱼。每船备两把叉,一把扁叉,一把灯笼叉。扁叉主要捕乌鳢、鲤鱼等个体较大的鱼;灯笼叉主要捕捞鲫鱼等个体较小的鱼。鱼叉虽然常年均可作业,但专业叉鱼者很少,一般是和其他渔具配合作业。其作业方法有六种:一种和汽灯配合,叫做灯叉捕鱼;二是敲星捕鱼,即作业时边前进,边敲击船板,发出响声,鱼受到惊吓而动,在水面上有气泡冒出,渔民发现气泡后,即刻用叉捕获;三是嘭星叉鱼,其作业方法和敲星叉鱼相似,只不过是击水惊鱼发出气泡(渔民俗称叫星),然后叉鱼;四是叉浮鱼,在春、秋两季,每逢天气晴朗,风力较小的天气,有些鱼(主要是鲫鱼)便浮上水面,嘴一张一合,发出响声,作业者借助这个响声发现鱼,用叉捕获;五是叉乌鳢(火头)窝(也叫捣火头窝),每到春季,利用乌鳢在产卵繁殖时的护卵习性,先在有鱼卵的水面插上一根草棒,然后躲在离鱼卵2米多远的地方,持叉等候,一旦发现草棒摆动,说明鱼已到来,便迅速捣叉捕获;六是渔民在行船或进行其他作业时,一旦发现有鱼随时用叉捕获。
              钓 鱼
&&&&到微山湖畔的小河里钓鱼,是生活中顶惬意的事了。  微山湖畔的小河极多。俗话说有水就有鱼,水深鱼大,水浅鱼小。鱼饵最好用蚯蚓,没有蚯蚓,面泥也行。蚯蚓挖出来放在铁罐或玻璃瓶里,少放一点湿土。蚯蚓选比钓钩稍粗为宜。钓鱼要有耐心。到河边,打开折叠凳,扭开装蚯蚓的小瓶,两掌对空把蚯蚓拍死,穿到钩上。看水位的深浅,挪定鱼浮,拣水泡多的水域把线丢下去。然后沉下心静静地盯着鱼浮,静观动向。若长时间不见鱼咬钩,把钩线拉上来再挪个位置。钓小鱼端着鱼竿,钓大鱼时,你尽管把鱼竿插入河边的泥土里,一边吸烟,一边眼扫着鱼浮。湖畔的沟河里多生水草,水草多的河里鲫鱼生得多。鲫鱼喜吃蚯蚓,最容易上钩。鲫鱼也很精明,见到红红的蚯蚓并不马上就吃,先慢慢地用嘴碰它,这时,你见鱼浮一点一点的,别动钓竿,稍停片刻,鲫鱼见蚯蚓没什么异常动静,胆子大起来,凑到钩前开始一小口一小口吃蚯蚓,鱼浮一沉一浮一沉一浮,幅度比第一次大些,鱼竿仍不能动。鲫鱼精明得很,转圈吃鱼饵,吃光也不下口。有时吃着吃着觉得不解馋,上去一口吞下就跑,鱼浮一下就给拉没影了。你的手觉得竿丝一抖,这时,要手疾眼快,攥鱼竿的手腕往上一使劲,把钩线抛到自己身后去,这样一旦鱼半路脱钩好捉。若是条大鲫鱼被钓上来,你会高兴得跳起来,或许还会喊出声。接着屏住呼吸,脸涨得通红,钓线抛到河里再钓。鱼钓多了放入鱼篓,鱼篓沉入河边的水中,别让鱼干死;如果钓得少,拔一根带穗的水草,把鱼个个从鳃穿上,象蒜辫一样,辫成一长串。  钓鱼看去简单,其实还真有许多学问呢。钓鱼要分时。“上午七至十,下午三至四”。中午不能钓鱼,俗话说:“神仙难钓午时鱼”。钓鱼还应分季节。“春钓边,秋钓滩,夏季钓中间”,春天河边水暖,水草又多,鱼当然喜欢栖息河边了;秋天一到,天气渐渐变冷,鱼开始往河边的草棵里钻,准备蛰伏过冬;夏天酷热,有些水草腐烂,河水下枯,只有河中间水流动的地方鱼喜欢去。钓鱼还要看风向,把握住钓风头的规律。“东风钓西,西风钓东”。鱼走顶水。“下流鱼花上流鱼”嘛(鱼花即鱼秧)。  钓鱼要既爱好还要有较高的技巧。如书法家练字,不同的是一个用笔杆;一个用钓竿;一个在镜面平的纸上;一个在平如镜的水上;效果却是一样的——修身养性。
               罩 鱼
&&&&&罩鱼用的渔具叫罩。罩分为大小两种,使用方法差不多,形状酷似农家盛粮的圆囤。大罩叫“旋”,小罩叫“砍”,渔民管罩鱼叫“砍大罩”。微山湖二湖涯的许多渔民家里都有这种渔具,用起来同旋网一样简便。使罩的渔民要能吃苦,用大罩的还应特别有力气和技巧。大罩的罩圈直径一丈二,单凭力气别想搬动它,所以渔民想到了“旋罩”。如果有幸见到旋罩场景,那才叫饱眼福。发现鱼后,将小船摇近,大约离鱼三四米光景,开始旋罩。罩是圆的,搬起一边,借罩滚动的惯力,用尽两臂之力把罩旋起来,飞蝶似的,斜着飞转到预定地点。这时船撑得飞快,船到罩落,人也飞身跨上去,按住罩,这一连几个动作,组合巧妙,干净利落。罩鱼的地方一般水浅草多,人迟到一瞬,鱼就会拱罩逃之夭夭。  小罩用起来就便当多了,鱼篓用一根长长的绳子系在腰间,不紧不慢跟在后面。罩“砍”到鱼后,有经验的渔民不急于伸手去摸,而是先按按罩圈。若感到拱罩的劲头很大,有可能是凶猛的乌鳢、黄剑鱼感之类大鱼。这时一是加罩,再原基础上再加一节;二是探身摸鱼时,躲开头部和胸部,别让鱼撞着。
&&&&&罱鱼,实际上就是挟鱼。罱网象一只大挟子,罱鱼时,一张一合。捕鱼时,一船二人,一人撑船,一人站在船头使罱,把挟子撑开。使罱衣成椭圆形,由水面掩罱到水底然后把挟子关闭,提出水面,将鱼挟上来。微山湖上有名的“罱帮”,就是因罱而得名的。罱鱼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围罱、罱星、罱杆子和罱闸子等。在微山湖上最常见的应是围罱。远远看去,几十只、上百只小船,散开一片,其实是从不同的方向往一块罱,此起彼落,象鸡啄食一样。罱星,选在鱼好动的春季,先用渔叉敲击水面。鱼在水里听起来特别响,一时害怕,一头扎到水底,以为入保险地了,谁知慌不择路,身子碰着了泥尘杂草,一喘气,冒出串串水泡给捕鱼者送去了信号。这串串水泡即渔民说的“星”,寻“星”搭罱准能把鱼儿请到船上来。罱杆子,也叫罱签子,一般在冬季进行。选择平静水深的湖面,每10米左右插一根苇杆,每天在苇杆的两侧罱上几下。时间久了,被罱的地方便形成罱状长坑。冬季鱼特别怕冷,常喜欢到罱坑里藏身。故此,渔民开始罱的是坑,后来罱的就是鱼了。在湖里的河汊中下一道拦河箔,中间留出一个口门,即闸子,用罱罱想要游过的鱼。
撒鱼用的网叫“撒网”,又因撒网同旋罩一般,故又称“旋网”。其实撒鱼同罩鱼有相同之处,一个用竹罩罩,一个用网网。微山湖区的河沟湖汊都有鱼。这就给湖涯边的渔民逮鱼提供了条件。因此,微山湖出现了一批脚不沾水,身不溅泥就能逮鱼的渔民。撒鱼的网具叫撒网。如果把网往那里一堆看不出是什么网,若抖开才看出它的真实形状来。此网自上而下呈圆锥放射状。网的底部边缘系着锤状的小铅坠子,网的顶端拴有细绳,长8米左右,渔民唤作手纲。  撒网前要掌握好风向。俗话说“撒网要撒迎头网,开船要开顺风船。”撒网时先把纲绳环套住左手腕,然后将撒网上半部分折叠并用右手抓住,看好位置后,两手用力把网撒出。撒网撒开时先是圆形,因坠子往下坠,接着变成圆锥状下沉。撒鱼关键把网撒开,网撒开罩在水下的面积大,才可能多逮鱼,看一个人撒鱼的功夫如何,网一出手便知。网撒出去稍停一下,估计网坠子落到水底时,两手一下下往回倒手纲。开始要慢慢的,水下不平,快倒容易让鱼跑掉。待网露出水面时加快速度,鱼到临出水时感觉不妙会拼命蹦跳,再拉慢会让到手的鱼白白跑掉。湖边或小河的浅水沼泽地,一网上来什么鱼都有;鲫鱼、鲤鱼、大青虾、田螺、乱草等。所以,每网上来,有没有鱼都要清理网,然后在水里涮几下,接着再撒。撒鱼,有站在岸边的,有挽上裤腿站在浅水里想多捞几网的,有身穿皮叉裤想撒大鱼的,还有的撑着小(舟留)去撒“泡子”。所谓“泡子”是用木头做的一个木球,球上拴一根米把长的麻绳,逮鱼时,一人撑船,一人手拿泡子,看准撒网的位置,用力把泡子甩出去,泡子落水后溅起很多水泡,同时把船撑到泡子落水近处,迅速撒网逮鱼,这样逮的鱼比漫地撒网逮的多。
随着人们生活的提高,撒鱼同打猎一样,在得到收获的同时,也得到了许多乐趣。湖民家家屋檐下时常挂一张撒网。农闲时,在房前屋后的湖边或河汊中撒上两网,以此为乐。
                 巧捉黑乌鱼
  乌鱼,又叫黑鱼,火头。其肉鲜嫩。用两条乌鱼配以甲鱼卵制作的名菜“二龙戏珠”,色、香、味俱佳,名闻遐迩。来微山湖的人无不想一饱口福。然而,渔民们是如何巧捉乌鱼的,人们却知之甚少。  乌鱼属食肉性鱼类,性情暴烈,体健力大,小鱼小虾见尔逃之,它又善泳,且身体呈灰黑色,隐藏于湖底水草丛中,捕捉极为困难。但它有一个特点,天生爱子如命。每年阴历四月底,雌雄鱼交配后,就选择一处幽静、阳光又易于照射到的地方,在湖底做一个窝,然后咬断许多水草让其漂浮窝上以作伪装。产卵后母鱼就终日守护窝里,以防卵和幼子遭受敌害。一旦发现“敌情”,母鱼顿时比平常凶猛百倍,主动奋起驱赶,直到“敌情”消失。据说,母鱼在守护幼鱼期间,连食也不出去捕捉,全靠公鱼打食吃。渔民发现了乌鱼的这一习性后,就设计了许多巧妙的捕捉方法。下滚钩,是渔民常用的方法之一。找一条竹片折成“弓”形,折成“圆”形亦可,然后在竹片的壁上钻小洞,再用细绳横穿上,最后在竹弓的弦上系上锋利的铁钩,一具滚钩就做成了。下钩前要先找准乌鱼产卵的地方,这当然需要丰富的经验,一般在杂草丛中。乌鱼产的卵在水中往往是圆圆的一片。下钩前要把卵用小棍拨散,然后把滚钩下在卵的中间。乌鱼发现她的“亲骨肉”被动过了,又痛心又生气,赶忙过来用尾巴往一起扫,这一扫正中渔家妙计,尾巴一下子就被锋利无比的钩挂住了。不过乌鱼决不甘心就此被擒,于是猛劲摇头摆尾,力图挣脱,这样,渔钩越滚越多,再也挣脱不了。母鱼被钩住后,如果被打食归来的公鱼发现了,公鱼立刻奋不顾身游过来解围,这当然是越解越“围”,结果“赔”了夫人又折兵。  另一种方法也是根据乌鱼守卵这一习性捕捉,不同的是用鱼叉不用钩。渔民找到乌鱼窝后,随手折一节苇子做一个“十”字花形状的浮标。沉入水中的部分要测量准,一般使叉的渔家都很有经验,用手一捺就准确地量出了渔叉能叉到的水位。浮标做好后,放在乌鱼卵的中间。然后把小舟留泊在距离浮标十米左右的地方等待,接下来渔民站在小(舟留)的前头,眼睛仔细盯着浮标,右手捏紧渔叉,举至右耳平衡的位置,左手轻轻托起渔叉的前端,起到臂的作用。使叉的渔民靠的是眼力和臂力,眼力要比一般渔民强得多,浮标稍微一动,马上就能判断出鱼的大小,鱼头尾的位置。因此,飞叉飞出百叉百中,说叉鱼头决不叉鱼尾。更奇妙的是,有时还会收到“一叉两鱼”的效果。
                  捉 鳝
  鳝鱼亦称黄鳝。当地人叫它“血鳝”。这种鳝鱼个大、肉嫩,最长的达一米,小的也足有四五十公分长。其形状呈鳗形,黄褐色,有暗色斑点。头大,口大,唇厚,眼小。左右鳃孔连成一起,位于腹面,背鳍和臀鳍低平。鳝鱼尽管肉嫩味美,可由于它的形状象蛇,过去当地人不大喜欢食用。现在了解了它的营养价值,喜欢吃鳝鱼的人越来越多,城里人尤甚。微山湖鳝鱼在徐州、蚌埠、南京等地非常畅销。近年来,由于湖岛开发及旅游业的兴起,来微山湖游览者与日俱增。因此,微山湖区的鳝鱼汤、菜馆也应运而生。捕捉鳝鱼出售谋利,是微山湖人的生产活动之一。捕捉的方法多种多样,最为奇妙的应数:抄墩、瞅洞、下须笼三种了。  这三种捕捉活动都是在夏秋两季进行。先说“抄墩”。首先要于十几日前用湖在鳝鱼较为活跃的浅水域,堆成一个个墩子。这种墩子,经过太阳的照晒,不久就会发酵腐烂。发酵期过后,这种半沉半浮的烂墩子底下,是鳝鱼最喜欢栖息的场所,它们纷纷从四面八方的水域里往乍墩子底下聚拢。捉鳝鱼者只需将一个簸箕大小的抄网,推进墩底,然后即可将藏在下面的鳝鱼生擒活捉,一次抄个十斤八斤绝没问题。  “瞅洞”捉鳝是在盛夏。这时烈日当空,浅水域内水热灼人。鳝鱼受不了这份热烫之苦,便纷纷爬到靠近岸边的淤泥里蛰伏度夏,上边只留一个小小的洞口供呼吸之用。其它的一些小动物也有类似的生活习性,所以在同一区域内,往往有许多各种各样的小洞,究竟哪一个才是鳝洞呢?这就要看猎者的眼力了。真正的行家能够一眼从众多的小洞中认出哪个是鳝洞,然后把一根顶端带小钩的铁丝悄悄地伸入洞内,铁丝的钩上有饵,象蚯蚓之类的东西。请不要误会,这不同于钓鱼。这里的饵并不让其吞吃。而是用它将鳝鱼从洞里引出,然后伸手把它抓住。这种引鳝出洞之法,要求猎者有敏锐的感觉,只要鳝鱼在洞里一碰饵料,马上就有察觉,缓缓地将铁丝从洞内抽出,鳝鱼也随即跟出直到被抓住,等发觉上当,为时晚矣!最轻便省事的要数下“须笼”。须笼已作过介绍,其不同的是放这种须笼不讲究什么曲折蜿蜓,错综复杂的阵式。泥堰当然是越长越好。这样,两边游动的鳝鱼就会顺堰入笼。另外,放置须笼时底部要用泥块垫高,使笼腹半露水面,否则钻进笼内的鳝鱼用不了多久就会闷死,价格也就只有活鳝的一半了。
                 捕 虾
  盛夏酷暑,柳绿荷红,这是微山湖人捕虾的季节。&&&
湖里虾量多,产虾面广,深水可捕虾,浅水可捕虾,湾边堰头亦可捕虾。  微山湖人捕虾首推须笼、堵笼、灯笼,俗称三笼。  须笼专捕青虾(大虾)。它用苇蔑编成,长可一至三尺不等,头粗尾细,中空置饵,两端有孔,腹中有倒须。作业时用船将其置于深水域内,半沉半浮用竹杆固定。每天早晚各看拾一遍,收获很可观。  堵笼亦用苇蔑编成,形状也和须笼相似,只是笼身略长一些。使用时就水边浅水内筑泥堰安放,诱虾顺堰入笼,迷其归路,即成捕物。筑泥堰很讲究,岭、围要求配合均匀,错落有致,座座相接,环环相扣,很象古时摆兵布阵。善筑堰者布局得当,捕虾多,可得事半功倍之效。堵笼捕中型虾类,象花腰、毛头等,偶尔也捕小鱼,大鱼则不多见。灯笼,是以灯光诱捕。春季,雨后草虾来势甚猛。坐在湖边上,均可捕捞。照虾者或用木棒挑灯于水面,或将灯悬挂于船尾。大批草虾循光而至,绕灯旋转,密密麻麻。照虾人手持虾网,插入灯下水中往上一端,满网虾跳,很是喜人。家家户户都照虾,环湖灯光闪烁,人群熙攘,非常热闹壮观。
             扎 鳖
&&&&&虾有虾路,鱼有鱼路.长年生活在微山湖上的渔民,捉鳖各有各的“路”.有的用钩钓,有的张网逮,有的诱狗咬,还有的用叉扎。最长见的方法就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龟鳖论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