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什么WwW时候变梗的kk39apn接入点点,还有可以kk39进入的呗用com地紫吗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The requested URL was not found on this server.
您要找的内容已被删除全球最新的免费资源发布区
kk-host日本免费PHP空间中文Cpanel容量250MB可绑域名
& 日 3:49 &
免费空间一般是以美国空间居多,而来自日本的会比较少,用起来也不方便,而且日本空间存活率比较低。像部落以前介绍的、日本空间,现在都已经挂掉了。
这次再来为大家介绍一个日本的免费PHP空间:kk-host,其实美国的有些免费空间已经做得足够好了,相比之下,kk-host免费空间并没有太多的优点,只不过在速度上会有点快,稳定性还要观察一下。
kk-host免费空间的账号其实我早就已经申请了,用了之后只不过觉得这个空间似乎没有可推荐必要,不过考虑到kk-host空间的IP是来自日本,因此在“某些时候”这个空间还是会发挥重要作用的。
之前给大家介绍的日本空间都已经不存在了,看来还是美国空间要长寿些,当然还有部分国内的“所谓”免费空间。
1、(在新浪SAE平台上搭建的PHP建站空间)
3、(这个空间大有追赶之势)
kk-host虽然说是日本PHP空间,但是却是由台湾朋友创立的,而且貌似成立不久,虽然他们卖美国主机,但是却免费提供日本虚拟主机,至于能否稳定长久,现在还是个未知数,请大家谨慎使用。
kk-host日本配置如下:
1、空间大小:250MB,月流量:5GB。
2、可以绑定域名一个,附加域名一个。
3、中文CPANEL,暂时没有发有广告。
kk-host日本免费PHP空间中文Cpanel容量250MB可绑域名
一、kk-host日本免费空间申请
PS:日更新,kk-host免费空间已经改为人工审核开通,你的注册有可能失败。。。
1、打开官方网站:https://kk-host.com/,选择“日本虚拟主机”。
2、输入一个免费二级域名或者填写自己的顶级域名也可。
3、接下来就是注册账号了,主要是邮箱、密码等,参考我的,见下图(点击放大)
二、kk-host日本免费空间Cpanel管理
1、进入kk-host的Cpanel面板有两种方法,一种直接按照邮件当中提到的Cpanel登录地址,直接进去。另一种则是通过户管理面板进入。
2、首次进入Cpanel会是英文,你可以将语言换成简体中文就行了。Cpanel是免费空间的主流管理面板,且使用简单,一学就会,见下图:(点击放大)
三、kk-host日本免费空间绑定域名
1、kk-host可以绑定一个域名,添加另一个域名站点,创建二级域名是不会限制的。要想绑定域名,点击“暂停域”。
2、然后输入你想要绑定的域名就行了。如果你在绑定域名时出现下列错误提示:
3、例如我在绑定域名时有如下错误警告:
使用带以下 IP 的命名服务器: .42,118.123.15.40 对不起,此域已经指向了一个 IP 地址,但是该地址好像使用了和本服务器没有关联的 DNS 服务器。 请将此域转向此服务器命名服务器,或者让管理员向 /etc/ips.remotedns 添加一个命名服务器,并在远程命名服务器上输入正确的项目。
4、出现上面的错误原因是域名还没有解析到kk-host空间上,所以无法绑定。我们只要先把要绑定的域名解析到该空间上就可以正常绑定域名了。
四、kk-host空间的MysqL数据库创建
1、第一次创建MysqL数据库,建议你用向导来完成。
2、创建数据库有一个最关键的步骤就是为你的数据库用户赋予数据库的读写权限,一般全选即可。如下图:
五、kk-host空间在线管理文件和FTP管理
1、Cpanel的在线管理文件功能强大,并且使用简单。
2、FTP配置参考如下图,基本账号和密码请查看kk-host发给你的邮件。
六、kk-host免费空间安装Wordpress
1、安装kk-host的过程相信大家都知道,所以不用细说,填写数据库看我的:
2、安装Wordpress演示:https://freehao123.kk-free.com/wp/
七、kk-host免费空间安装phpwind v8.7论坛(文章还没完,点击翻下页)
您或许对下面这些文章有兴趣:&&&&&&&&&&&&&&&&&&&&本月吐槽辛苦排行榜
免费资源部落博主
经常混迹于各种免费资源中,尝鲜后乐于分享给他人。用WP搭建了部落博客,没事儿就折腾Wordpress,喜欢找免费空间,但只求精,稳定,耐用。有时也会介绍一点关于建站的知识和主机、服务器的使用心得与体会。
TA的专栏:&&|&&
关于本文的作者
所属分类:
链接地址:
浏览前页:
浏览后页:
部落快速搜索栏
各类专题梳理
网站导航栏
免费资源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推荐
部落最新评论列表
部落本月最受关注的热点
(热度2℃) (热度2℃) (热度2℃) (热度1℃) (热度1℃) (热度1℃) (热度1℃) (热度1℃) (热度1℃) (热度1℃) (热度1℃) (热度1℃) (热度1℃)
部落本月踩得最多的宝贝
(踩1,356次) (踩1,213次) (踩1,186次) (踩1,122次) (踩1,063次) (踩988次) (踩872次) (踩855次) (踩836次) (踩803次)
免费资源部落,是一个致力发布和推广来自世界各地的免费资源,包括多样实用的免费空间、各种优秀的免费软件、各样可用的免费网盘等个人博客网站。站长qi是一位很普通不过的人,长期关注网络空间、互联网、软件应用、程序开发与设计、网络应用等。免费资源部落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与更多人分享网络快乐与精彩!本站持续修改完善中,如遇不便还请谅解^_^ &&  上方文Q
微软CEO史蒂夫&鲍尔默曾说:微软历史上有三个最重要的日子。
第一个是比尔盖茨创立公司的日子。
第二个是Windows 95推出的日子,它标志着智能设备大行其道。
第三个就是Windows 8的推出。
列车的行进目标是明确的,它将开向移动互联网时代。众所周知,得APP者得天下,但是,微软具体选择Web App之路,还是Native App(本地应用,又叫原生应用)之路,我们还看不清。
Windows 8的核心看点就在这里。从战略上看,微软现在首鼠两端,既想顺应HTML5,又想保留Silverlight(银光)。这同它在云计算上的矛盾立场是一致的。微软面对互联网暴露出其基本面上的矛盾。
微软的困惑,也是产业本身的困惑。
Windows 8操作系统经过几次预览版发布,可以看到微软接下来五年最重要的战略部署就即将随着Windows 8的发售而逐渐定型。其中,针对平板机大爆发推出的基于ARM版的Windows 8 RT版本是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史上的一大变革。
微软就像歌里说的,&在那命运月台前面再上车&,这一回它将开往何处,决定着接下来五年最重要的战略命运,甚至还将深刻影响IT界的走向。
微软来到命运的月台
微软的核心价值观本身就与互联网要求的方向有一定距离,而这个核心价值观又与企业禀赋(软件产品定位)没有完全分清,这使微软无法根据移动互联网所要求的三大变化(以消费者为中心、向服务升级、产品免费而服务收费)调整自己的禀赋。
鲍尔默曾说:&微软历史上有三个最重要的日子。第一个是比尔创立公司的日子,第二个是Windows 95推出的日子,它标志着智能设备大行其道,而第三个就是Windows 8的推出。&
随着Windows 8的临近,微软就像歌里说的,&在那命运月台前面再上车&,这一回它将开往何处,决定着接下来五年最重要的战略命运。
列车的行进目标是明确的,它将开向移动互联网时代。但是,具体走哪条路,微软包括整个产业界,都处在岔路口的选择上。
原来,当前整个移动互联网面临重大抉择,焦点聚集在APP(应用)方向上。众所周知,得APP者得天下,然而APP之路有两个相反方向,一个是Web App,一个是Native App(本地应用,又叫原生应用)。
Windows 8的核心看点就在这里。从战略上看,微软现在首鼠两端,既想顺应HTML5,又想保留Silverlight(银光)。这同它在云计算上的矛盾立场是一致的。微软面对互联网暴露出其基本面上的矛盾。
微软的困惑,也是产业本身的困惑。让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里边的暗道机关,以加深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
从微软轰动一时的倒歉说起
Windows 8声称进行了&Win 95以来的最大创新&,但这只不过是微软自己的说法,其中许多创新,只是微软的自娱自乐,对行业走向并无重大影响。事实上,自Windows XP推出后,对于以打字、上网为主的人们来说,微软操作系统的细微变化已经不再重要,Windows Vista、Windows 7,甚至Windows 8在许多人看来,只不过是同一代技术内部的改良。
人们真正关注的,是微软对移动互联网的战略,即代际战略的变化。这还不是指Windows 8同时支持PC、平板机以及支持触摸(Metro界面和操控体验)这样的一般性改进。直白地说,人们关注Windows 8对HTML5的态度。
比如说像这样的话:微软副总裁Bob Muglia在微软专业开发人员大会上说 ,&我们对Silverlight的策略改变了,我们要用HTML5来实现跨平台的应用程序&。ZDNET就此曾发表&微软将改变Silverlight战略&,引起微软内部一片哗然。这种涉及战略方向上动向,这才可以称得上代际变化。
然而,尽管业内不断传出微软内部发生HTML5和Silverlight方向之争的传言,但微软官方一再掩饰这种争论,并为Silverlight背书。在压力下,Muglia 日发表了公开道歉信,指出Silverlight在微软占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对于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来说,Silverlight是一款核心应用开发平台,同时他也是Windows Phone应用开发平台。随后,微软果然发布了Silverlight5和后继版本(2012年5月)。
这样,人们又重新回到困惑:微软对移动互联网的前沿趋势,到底是打算彻底地跟进到舞台中央,还是像以往那样有所保留因而被边缘化?
HTML5和Silverlight是两个战略风向标,一个代表的方向是Web App,一个代表的方向是Native App。微软一会儿&酒后吐真言&,倾心前者,有意跨越时代,进行颠覆式创新;一会儿又坚持后者,在旧瓶里装新酒。这反映了在移动互联网最实质问题上,微软内心存在的隐秘矛盾。
中心,还是边缘化?这就是微软面临的问题。
中心与边缘看什么:移动互联网1.0与2.0时代的分水岭
在Windows 8问题上,看热闹的做法,是在微软夜间销售的敲锣打鼓声中,从新闻稿中判断形势;看门道的做法,是撇开一地鸡毛,直奔问题要害,追问到命脉上。
评论家Justin James有一篇文章《Windows 8, native apps, and HTML5: Facts and conjecture》,我认为扭住了命脉上的问题。
其实,拨开微软的花言巧语,把业界在关键问题上的共识,同微软Windows 8的取向一比对,微软在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上,到底将处于中心还是边缘的问题,就会找到解答的线索;Windows 8到底是不是颠覆性创新的问题,也将得到澄清。
当前,移动互联网正走到1.0时代与2.0时代的分水岭上。
1.0与2.0在应用的方向上,正好相反。突出体现在代表1.0的Native Apps与代表2.0的Web Apps之间的对立上。
Native Apps(又称本地应用、原生应用)主要特征是:
第一,设计来适配特定电脑环境(机器语言、操作系统和客户端)运行的应用程序;
第二,是为不同的平台(往往是指定移动电话,如iPhone)所独创的应用;
第三,从移动商店购买或由总店配送,再下载安装到移动设备上;
第四,提供设备相关的服务,支持平台与增值应用交叉补贴。
Web Apps(又称网页应用、移动应用、Java应用)主要特征是:
第一,数据从一个联接网络服务器的图形用户界面获得;
第二,建立在HTML5标准之上,不依赖操作系统或操作系统应用平台(如Flash Player);
第三,网页应用在任何智能手机上同等可用,程序一次写成,随处可用;
第四,提供设备无关的服务,支持端到端(P2P、SNS)的服务模式。
移动互联网1.0时代是苹果的时代,苹果是Native Apps成功的代表。苹果模式强调智能终端的本地应用,垄断特定电脑环境,将应用下载到本地终端使用(由于这一点,我认为将Native Apps译为本地应用可能更确切)。
微软的Silverlight,同Flash一样,也属于Native Apps体系。与HTML5相反之处在于,HTML5本身即具有音频、视频等资源调用的功能,而Silverlight和Flash是将音频、视频等资源功能的实现放在特定应用平台上实现。而这个特定应用平台往往是封闭于特定电脑环境的,这就与互联网开放的本性发生冲突,引起不兼容的问题。例如,苹果拒绝接受Adobe的Flash,基于Flash的视频应用就无法在苹果设备上播放。
移动互联网2.0时代的突出标志就是HTML5,Web Apps主要就是靠HTML5实现的。如果拿PC主板来做比喻,Silverlight和Flash相当于插在主板卡槽中的声卡、影视卡,而HTML5相当于内置声卡、影视卡功能的ALL IN ONE主板。客户不用再靠特定的播放程序放影音,而只用通用程序播放就可以了。以往Native Apps被人为封闭于特定平台的问题,由此得到解决。
HTML5本身作为下一代移动互联网标准的地位,目前并没有争议。其权威性的一个标志是,连Native Apps代表性厂商也对HTML5的地位没有异议。例如Adobe已准备放弃Flash,将停止为移动浏览器开发Flash Player;微软Windows 8也大力支持HTML5,并参与标准的制订;苹果发布iPad时,就已表示支持HTML5 。2010年7月,苹果甚至收购了html5.com的域名。
HTML5看起来似乎没有任何找得到的敌人了?表面上是这样,其实不是。分歧转向了HTML5的纵深领域,由HTML5引发的应用模式的变化,特别是HTML5支持的Web Apps与Native Apps的关系,成为矛盾的聚焦点。
矛盾在深度上,涉及苹果、Google、微软的根本利益。试想,如果HTML5引发的是颠覆性创新,例如网页OS出现,这将意味着,第一,苹果的衰落,因为iOS和苹果商店作为移动互联网OS的地位将被否定;第二,Google的衰落,因为安卓作为移动互联网OS的地位将被否定;第三,微软的衰落,因为Windows8和Silverlight作为移动互联网OS的地位将被否定。这些1.0时代旧的领袖,抽象肯定HTML5,却具体否定Web App,就说明了问题。
6月5日,在我主持的&下一代移动互联网产业格局和发展&研讨会上,侯自强先生就认为,随着新一代的页面标注语言HTML5的发展和Web App的兴起,移动互联网的主流业务模式正在革新、重塑,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将回归开放本性,未来企业也将更重视Web App而非原生App。以Facebook为例,目前全球共有2.35亿个激活的Facebook客户端(包括Android和iOS系统),但直接通过网页登陆的用户却达到4.25亿,大大超出原生App。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领袖。百度最有希望成为破局者。
矛盾由此清晰地呈现出来:
进行颠覆性创新,走Web App之路,意味着走向2.0时代的中心;坚持Native Apps之路,有可能走向2.0时代的边缘。
在下一代移动互联网,Windows 8到底会引导微软走向中心,还是边缘?
那些高谈阔论Windows 8的人,回避这个最关键、最尖锐的问题,岂非&不问苍生问鬼神&?
微软两难中的选择
在Silverlight这块试金石面前,微软显现出两难来。微软心中对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真实的战略选择是什么呢?
两种极端的判断可能都不符合实际:一种观点认为,Muglia否定Silverlight的话是微软真实意图的流露,倒歉只不过是为了安慰开发者的一种掩饰。如果是这样的话,微软就不是微软,而是颠覆性创新者了,微软早已过了颠覆性创新的青春期。一种观点认为,既然微软让Muglia倒歉,而且推出了Silverlight新版,说明微软对HTML5是虚情假意的,根本不会真心对待HTML5。如果是这样的话,微软也不是微软,而是王安电脑了。
事实上,还有第三种选择,这就是HTML5+Native 加壳方式的APP(如AppCan 的Native模式)。对微软来说,这相当于是HTML5+Silverlight,微软在Windows 8背后体现的战略意图,很可能在这个方向上。
我们还是回到主板的比喻上来。ALL IN ONE固然是主板的趋势,其本质是像音频这样的应用一旦成为标配,集成到主板上就理所当然。声卡的消亡是必然的。这相当于HTML5将音频、视频功能集成到网页(&主板&)功能而不再求助于FLASH(&声卡&)。但是事情还有另一面,观察发烧友使用主板,即使主板上的显卡功能已经可以玩一般的游戏,但还是有许多发烧友加装带风扇的超级显卡,这是为了玩需要更高处理速度的游戏。也就是说,即使HTML5可以处理音频和视频,但对于有较高要求的用户来说,仍有对于Silverlight的需求。
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复杂性就体现在这里。代表1.0的Native Apps与代表2.0的Web Apps看起来是对立的,但在实际发展中,特别是过渡时期,混搭可能也是现实的。
微软采取1.0和2.0混和策略,与其整体战略是匹配的。
从技术角度观察,微软的云计算战略是云加端。这显然是在对Google云计算搞&修正主义&。例如Google的SaaS本义在说,软件不收费,服务收费。换到微软这里,就变成软件也要收费,服务再收一道。这不是云计算的本义。但云加端,却是同HTML5+Silverlight可以匹配的。将演变成HTML5的云,再加上Silverlight的端。相当于在ALL IN ONE主板上加装加强型显卡。云计算的正宗含义虽然在此惨遭歪曲,但作为云计算的一种变体,也不能不让人家存在。
由此Windows8的含义就清晰起来,其移动互联网战略定位是兼顾WEB计算方向和本地计算优势两个方面的折衷产物,是云加端战略指导下的稳健选择。从历史上,微软有个习惯性动作,当新标准不利于它时,它不是直接硬抗,而是搞出个有微软特色的变种。下一步的发展一般有两种可接受的选择,一是它一旦成为事实标准,则倾向于废除法定标准;二是如果不能成为事实标准,可以渐进融入新的标准。对HTML5大致也是这样。
微软的软肋还是在于战略性创新不足。在下一代移动互联网发展上,微软四面出击,但缺乏致命的一击或临门一脚。基本面上的原因在于云加端战略具有顶层的缺陷,端拖了云的后腿。
从利益角度观察,最现实的,采用HTML5有利于攻入竞争者的操作系统和平台,而不放弃Silverlight有利于维护自身利益。如果过于激进,完全抛开Native Apps去搞Web Apps,微软软件强而服务弱的劣势就会放大;如果过于保守,像苹果那样躺在Native Apps既得利益上,微软又没有苹果硬件和Store那样的资本。
尝试手机瘦终端如何呢?从技术能力看并无问题,但从利益上看对微软又能有什么好处?微软不同于Facebook和雅虎,它的收入结构并不以广告为主,硬件高配、软件复杂更有利于它。说到底,微软还是长于做软件,而互联网却以服务为主,何况将来还会以云和大数据为主,微软又没有决心像IBM那样向服务彻底转型,这就没有办法了。Windows8寻求与ARM配合也很难重现Wintel联盟的辉煌。
微软无法进行颠覆式创新的商业根源
以上是从技术角度的分析,我们再从商业的角度看Windows 8。所谓&Win 95以来的最大创新&,并没有跨时代(从1.0跨到2.0)的根本变化。如今的微软已经无法像成立之初那样,通过颠覆式创新,改写行业发展的轨迹。
移动互联网2.0时代需要颠覆式创新。这种颠覆式创新至少有三大要求,一是从用户体验出发,化繁为简,向瘦终端转向;二是由软件向服务升级;三是建立服务收费模式,将收入结构调整到以服务为主。而微软做不到,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微软的商业理念有一定关系。
微软的第三个重要日子,没有实现对第一个重要日子的跨越。第一个重要日子奠定的微软的核心价值观,在一定意义上制约了微软的禀赋根据环境变化而进行调整。
微软的核心价值观,是以生产者为中心的进行定位的。这表现在它的使命上,是&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近年来,微软开始强调用户体验。但这种所谓&体验&,往往是朝着(软件)复杂化、(硬件)高档化方向定义的,被认可的体验,需要有利于以生产者为中心,&激发个人潜能,实现企业潜力&。用户的真正地位,可以从微软产品打开包装时用户合同中的一句话看出: &用户使用本软件造成的任何损失,微软公司不承担任何责任。&相当于:吃了我们的东西闹肚子,本饭店概不负责。
这种生产者定位,又进一步窄化为软件产品定位。在1976年盖茨致电脑爱好者的公开信中,他指责共享、免费使用软件的习惯,呼吁用户为软件付费。&如果软件可以自由拷贝的话,以后还会有谁去编写软件?&这里把生产者中心的价值观,窄化为软件产品收费的模式。
不用说互联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潮流,仅从产业升级角度看,移动互联网的两大进展,都不符合微软的原教旨。一是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定位,日益从软件业向服务业升级,而微软还在强调以产品为中心,这限制了它像IBM那样转型升级,也无法像Facebook那样提供服务;二是移动互联网强调产品免费而服务收费,而微软还在把产品收费,当作涉及价值观的教条和原则。这限制了它像Google那样沿开放的云计算方向创新的战略机动性。按说,SaaS主张的软件免费,服务收费,并不违背生产者利益。但上述价值观,成为微软抵制云服务(例如在软件产品免费上)的思想根源。
换句话来说,微软的核心价值观本身就与互联网要求的方向有一定距离,而这个核心价值观又与企业禀赋(软件产品定位)没有完全分清,这使微软无法根据移动互联网所要求的三大变化(以消费者为中心、向服务升级、产品免费而服务收费)调整自己的禀赋。这是微软如今无法进行颠覆式创新的根本原因。
微软的确有实力构建全球第三大移动设备智能系统生态链的,但在苹果的iOS和Google的Android系统已经实质上占据绝大部分份额之后,Windows RT平板机有多大机会?
本月初的台北电脑展上,微软全新的Windows 8系统可谓大出风头,从电脑厂商宏、华硕、三星,到芯片巨头Intel、AMD、NVIDIA,所有的展台上都呈现着各种炫酷的Win8产品,除了笔记本、超级本,搭载RAM架构Windows RT系统的平板机华硕Tablet 600等正式亮相,这意味着微软正式进军平板机领域,iOS、Android、Windows 三大系统三足鼎立的战场从智能手机蔓延到了平板机上。
在后PC时代的背景下,平板机越来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iSuppli预计,今年全球平板机销售量将增长85%,至1.266亿台,2013年将再度增长63%,到2016年将增长到3.504亿台。微软过去没有意识到平板机的重要性,此番推出基于ARM的Windows RT版本进军平板市场,也是配合Windows发布后正式启动的&云+端&全平台战略的重要一战。
但问题是,在苹果的iOS和Google的Android系统已经实质上占据巨大份额之后,Windows RT平板机有多大机会?
技术上,并无优势
事实上,无论微软如何为其即将上市的Windows 8夸口宣传,至少在移动平台上,相对已经成熟的iOS和更新速度极快且开源的Android,Windows RT面临的是一个落后的生态系统,这意味着缺少可以兼容的应用和硬件设备,同时对现有应用的向后兼容性有限。
微软意图以Windows的垄断地位促成移动端的发展,但Windows本身的优势也是在它大量的专业非专业的软件资源,Metro如果是微软给Windows设定的未来的话,那置这些传统桌面软件商于何地?从微软公布的WIndows RT 的API来看,开发者如果想让应用完全兼容Windows 8的话(包括支持ARM CPU),需要用 Metro/Win RT完全重写应用,这相当于要所有软件厂商都重新开发一套基于Metro的产品!
从这个角度看,Windows 8能否在传统PC和笔记本上打开市场都是未知数,指望其边际效应显然不大现实。而且问题在于,既然Metro风格和传统Windows是这样泾渭分明,勉强融合在一起是不是差强人意?
此外在Windows体系内部,ARM还面临着来自于Intel的竞争压力,后者正在推动其基于x86处理器的超极本及其他Windows 8电脑。从性能上来说,ARM设备无法与X86设备的功率相比。宏董事长王振堂就曾直言,根据工程师研究,除非使用64位ARM,否则性能问题将是一大瓶颈。
其实微软很久之前就推出过TablePC版XP,到Windows 7还加入了多点触控的支持,像Thinkpad的X220t就是典型的TablePC。后来微软又推出了不带键盘的TablePC即SlatePC,这就完全是一台平板机了,三星、华硕和惠普都推出了Win7系统的SlatePC,当这些平板机装上Windows 8以后,Metro界面下手触操作变得顺手,而切换到传统桌面后用触摸操作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甚至当你把它连上键盘鼠标就是一台全功能的PC,能做PC的任何工作,运行PC上的数百万种软件,其性能和兼容性是iPad等ARM平板完全不能相比的。换句话说,X86架构下的Win8平板机才有可能与iPad在技术框架上一争高下,但问题是这类产品面世已久,但却被iPad打得毫无还手之力&&价格贵得离谱!
应用上,面临短板
平板机的畅销,不仅在于它本身小巧轻便内容丰富,更重要的是多样的应用程序,所以开发者的态度对于一个平台来说至关重要。
自从颠覆性的开创了iPhone和iPad时代后,iOS应用阵容越发庞大。在过去4年中,iOS平台吸引了无数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开发者,应用总数超过60万(其中超过五分之一专门针对平板机开发),下载总次数也已超过300亿次,共享给开发者的分成收入超过50亿美元。对此Android平板都一直束手无策&&虽然Android系统对屏幕大小的适应性令人满意,但专为平板设计的应用实在少的可怜,而微软很难去做到Android做不到的事情。
对于追求平板机性能、实用性和可玩性的用户,他们的目标显然是iPad。应用短缺是Windows RT致命的弱点,一个预装的Office虽然堪称重磅应用,但会有多少用户用平板编写Word文档和Excel表格呢?他们要玩游戏、看新闻、看视频,而现在Win8的应用商店中应用接近于零。即便相对Apple Store给开发者70%的收入分成,微软开出了80%的价码来吸引开发者,但问题的关键是,Windows RT提供的开发环境似乎并不能使开发者满意。
从微软现在提供的API来看,缺少直接的磁盘访问、高度异步操作等都让人颇不习惯。虽然这些API本身并不算大问题,但Windows系统平台上从来就没有支持过这类平板风格的应用程序,所以当下既有的各类资源显然无法发挥作用。这意味着Window开发者的固有的经验、知识体系以及过去所编写过的全部程序在Windows 8中都毫无用武之地。
Windows的巨大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拥有极大的兼容性,通过丰富的第三方软件吸引企业用户,成为名符其实的&生产力工具&,但在平板机市场,这部分用户还有待开掘,因为现在平板机普遍仍被视为一个数码产品而不是电脑,最多用来演示或阅读文档等简单操作。Windows的兼容性为它积累的数百万款应用,Windows RT版本的平板上是无福消受的。Windows RT在UI上和以前的Windows用户习惯的桌面环境也完全不一样,虽然它也有桌面环境,但问题是,既然要用桌面,那升级Win8干什么?
体验上,难敌苹果
苹果公司一向是以提供完美体验著称,iPhone和iPad的崛起更是为其加上了&颠覆性&注解。
在iPhone之前,苹果凭借iPod的成功让很多人以为MP3拥有很大市场,但实际上进军这个领域的公司大都损失惨重&&原因很简单,苹果从来都不是一家只卖产品的公司,独一无二的用户体验、丰富方便的内容渠道以及对产品的极致追求,才是真正适合这个时代的取胜之道。
事实上,自从苹果决定把iOS系统用于平板机,创造了iPad这一独创性的产品之后,这种独特的移动体验已经成为当前的消费者和企业用户十分习惯的思维。而且苹果公司的既定策略是,借助日益庞大的用户群不断增加用户与产品之间的黏性,从使用iPhone手机到使用Mac苹果总是可以为用户提供最个性化的服务。这使得苹果用户在使用习惯和巨大的心理期许上产生极大的排外性&&这也是Android平板迟迟难以取得进展的原因。
是的,在这个时代,体验和理解,将是一款产品成功的关键因素。而事实上,我们很难知道微软是否真正理解平板机,甚至于Window 8是不是一个Vista一样的过渡产品也不得而知。
即使在应用商店上,微软要做的也还有很多。在Windows 8发行预览版放出下载接口当日,Windows Store应用商店遭到用户诟病,与App Store相比,体验差距十分明显,微软在考虑Windows 8平板用户的同时,却忽略了传统PC与笔记本用户的感受&&从这一点看,微软甚至都没弄清自己的真正重心在哪里。
市场上,弱于Google
在观望Win8平板的消费者可能面临一个不太乐观的消息,那便是Win8平板的价格可能要比想象中高得多。据报道,Windows RT版本的OEM授权价格高达85-90美元,这给许多制作Windows系统的设备厂商带来了难题,加上硬件成本和高昂的系统成本,Windows RT平板的最终价格可能达到549-799美元之间,高端产品价格更是高达799美元至899美元,而iPad仅为499美元。
当年苹果推出iPad的时候,也是用意想不到的低价迅速改变了市场格局,迅速占领了上网本市场。如果苹果以高出上网本的价格推出iPad,则上网本根本不会消失,iPad也不会有今天的局面。iPad的先发优势已经奠定,后进入的厂商必须拿出更好或更超值的产品才能虎口夺食,这方面惠普Touchpad和黑莓Playbook已经是前车之鉴,而Google作为苹果iPhone和iPad的跟随者,一开始就对Android实行开源的免费策略,以低价和开放也赢得了大量市场。
所以即使微软在PC操作系统上仍然拥有超过95%的市场份额,在平板领域仍是一个追赶着,最应该做的就是降低Win8平板价格,这种高价姿态可能让Win8平板凶多吉少&&别忘了,虽然已经陆续有数家厂商支持生产Win8平板,但目前为止基于Android的各种价位平板机品种已经超过了上百种!一个免费且应用丰富的Android和一个昂贵且还未看到前景的Win8,厂商们的选择其实一点都不难。
也许有人说,Windows RT系统还不成熟,Win8平板刚刚诞生需要时间来适应。但是很遗憾,恐怕它的竞争对手甚至厂商和消费者都不会给它这个时间&&也许Windows 8的&最炫Metro风&一统天下之时可以,但那恐怕是另一件难度更大的事。
10年以来,微软在移动终端领域的尝试可以用&失败&来形容。到了iPhone和iPad以及Android崛起的时代,微软却想实现大一统,多大程度上是一种妄想?
在Windows 8正式上市前夕,微软&三屏一云&全终端布局正式进入人们视线。
就在北京时间6月1日凌晨,微软公司发布了Windows 8 Release Preview版操作系统的下载,这款操作系统全面采用了面向平板机的Metro风格,另外兼顾传统桌面,支持各种输入设备,包含应用程序商店,同时全面整合SkyDrive云存储服务。而在本月初的2012年台北国际电脑展上,Windows 8俨然成为主角。除了微软的展台,电脑厂商宏、华硕、三星,以及芯片巨头Intel、AMD、NVIDIA等展台上都呈现着各种界面华丽的Win 8产品,笔记本和平板琳琅满目。
不过,微软在移动终端领域十多年的尝试其实可以用&失败&来形容。而今到了iPhone和iPad以及Android崛起的时代,微软却想借助&云统筹、端融合&的布局实现大一统,成败当真难以预料。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成为IT界最热门的领域之后,微软的&云+端&布局让人们看到了雄踞IT领域霸主地位多年的软件帝国在新时期的勃勃野心,但很可能成为&看上去很美&的一场海市蜃楼。
缺乏移动基因
自苹果推出iPhone起,智能手机已经不止是一个简单的通信工具,更是人们用来休闲娱乐的&多功能一体机&,或者说,更像人们此前对PC的定义。
事实上,早已退出微软日常运营的&科技先知&比尔&盖茨是最早预言手机PC化趋势的人,微软同样也是极早瞄准这一领域的先行者。
早在1996 年11月的美国 COMDEX 展会上,微软便发布了 Windows 95 的缩减版Windows CE 1.0,它的定位是手机和PDA操作系统。2000年4月,刚刚担当微软CEO的史蒂夫&鲍尔默为全球带来了Pocket PC,一举打破了Palm在手持信息工具上的强势地位,这也是其2003年发布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前身。
Windows Mobile 堪称微软在移动领域最成功的作品之一,不过即便如此,Windows Mobile一直没有实现大的建树,从2007年之前的功能机时代被塞班系统全面压制,到2007年之后iPhone横空出世和Android大行其道,微软移动终端战略始终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位和成就&&由于PC操作系统的巨大成功和垄断地位,微软的思路一直是将PC操作系统的功能简化后打包塞入手机。这种思路在体验大于功能的时代来临后,自然会被用户所抛弃。
不过,Windows Phone系统给微软带来了一些希望。Windows Phone的Metro风格界面、动态磁贴信息展示等新特性一经发布便得到诸多好评。不过由于APP应用匮乏、明星机型短缺以及和Windows Mobile应用断层等因素,一直难以在市场上打开有效缺口,这种情况直到诺基亚&投奔&微软推出Lumia系列WP系统智能手机后才稍稍改善,不过前景还未可知。
至于即将上市的、搭载ARM架构Windows RT系统的Win8平板机,光看其高于iPad的售价便能判定其命运&&微软将Windows RT的OEM授权价格定位85美金,这简直是自掘坟墓之举。
事实上,尽管是微软抢先开发出触摸屏技术,但真正让这一技术流行开来的却是苹果的iPhone。微软也曾经抢先进入平板机市场,但由于时机和技术上的局限,只能眼睁睁看着苹果抢走主导权。由此看来,微软最大的挑战在于,它并没有移动的基因。
&大一统&有多大意义?
&大一统&,这个某种程度已经成为妄想同义词的概念,即使是过去三十年统治IT界的软件帝国微软提出来的,也难以产生多大信服力。是的,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还统治着全世界90%以上的个人电脑,但在智能手机和平板机市场,它仍然是追赶者,而且它的对手是市值已经是自己两倍的苹果和风头正劲的Google。
当然,从历史上看,微软不惧怕成为一个追随者。很少率先开发新技术的微软,经常能够上演后来者居上的好戏。操作系统、图形界面、工具软件、数据中心、浏览器,甚至还有游戏机均如此。但事实上,他们失败的产品和设计比多年来那些倒下的和未倒下的竞争对手还要多。
近两年,全球PC销售增长乏力,平板机对传统PC业产生巨大冲击,凭借颠覆性的iPad,苹果几乎垄断了平板机市场。正是在这种&后PC时代&论调甚嚣尘上之时,微软终于出手了&&新一代操作系统Windows 8将迎来重大升级,除了引入Metro风格的色块界面,内核全部都重写,同时除了支持X86架构,也将颠覆性地支持ARM架构。十几年来我们已经习惯了Windows的一次次成功或失败的升级,但是这一次针对触摸屏的大改造堪称微软视窗操作系统史上的一大变革。此外微软的云存储服务SkyDrive 将在Windows 8与WP8中深度整合,借此形成&云+端&的格局。
由此看来,一个基于X86架构的Windows 8 PC平台版本,一个适用于平板机的基于ARM的Windows RT版本,加上初次采用与NT内核的Windows Phone 8系统,以及云存储服务SkyDrive的统筹,微软将实现Windows Phone 8、Windows 8和Xbox 主机UI界面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数据互通、流媒体甚至是应用和游戏的共享等。这正是微软&大一统&战略的全貌和战略意图。
但是从目前来看,在智能手机、平板机以及PC上人们的需求和体验有些时候甚至是迥异的,形式上的&打通&并没有太大意义。打开你的平板,除了休闲游戏,资讯浏览以及一些小工具,真正能够作为&生产工具&的方面几乎为零,在商务人士眼中它最多是一种&数码产品&而已。至于智能手机,一个多媒体化的移动电话便足以概括了。
此外,在跨平台应用已经成为一种潮流的时候,谁还会刻意追求这种打通?&大一统&本质上来说根本就是微软妄图再次垄断终端市场并用来吸引合作伙伴的商业概念而已。
Windows 8能否成功存疑
从上述分析来看,一个打通的Windows终端生态圈,互相共享应用和资源,看上去的确很美,但更像是是微软的一厢情愿。我们甚至有理由担心,过于&颠覆性&的Windows 8是否会成为另一个Vista,或者下一代操作系统的短暂过渡产品?
Windows毫无疑问是微软最核心的产品,多年来它已经成了微软的代名词和名副其实的现金奶牛。然而为了将自己在PC操作系统上的成功复制到移动端,匆匆推出一个支持RAM的Windows RT,这不仅是&对Windows血统的玷污&,也是微软过于心急的表现。且不论Windows RT的表现,单说对于不配备触摸屏的普通PC,Windows 8简直像个怪胎&&全屏化的Metro应用和窗口程序混合在一起,很不伦不类。从实际操控来看,鼠标加键盘模式的确在Windows 8新界面上难以获得较好体验。
此外,微软也面临着多终端共享的应用不足问题。
记者从各大开发者社区了解到,由于各种编程上的不便,对于其&看上去很炫&的Metro风格,Windows 8 已经成为一种&更受设计师而不是开发者喜爱&的系统。Windows系统平台上从来就没有支持过这类平板风格的应用程序,所以当下既有的各类资源显然无法发挥作用。而如果没有足够便捷的工具和程序,Windows 8的吸引力将大大降低。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一个生产力工具,Windows 8的实用性不强。的确,我们现在已可在Windows Store应用商店下载Office 2010,这意味着微软履行了此前的承诺,即该公司将为Windows 8用户同时提供桌面应用和Metro应用。但问题的关键是,一旦用户退回桌面模式,用户为什么要升级Windows 8?
市场行为下的概念战
如果在两年前,微软基于云计算的高速发展提出这样一个&云+端&的统筹战略,我们也许会惊为天人;但是在苹果凭借iPhone和iPad彻底奠定移动领先地位以及Android系统如野火燎原般蔓延开后,微软的意图就足够明显且不足畏惧了。这个大一统战略与其说是微软在庞大的技术积累和敏锐的需求分析后得出的创新举措,不如说是在看到移动互联网巨大价值后急着跟进的市场行为。
微软的基因中也没有消费者基因来和苹果Google竞争,鲍尔默为微软制定的战略似乎是寻找最大的商机,当商机被证明后,模仿再超越竞争对手,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模式太慢,要追赶遥遥在前的苹果和Google谈何容易。
事实上,看到市场后积极跟进没有错,微软错就错在太过依仗Windows桌面系统,从而推出Windows RT这个&不伦不类&的系统&&即使学苹果把Mac os精简一番重新取个名字,也比拿Windows试水要好。
微软已经垄断了PC操作系统几十年,作为老对手的苹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凭借颠覆性的创新体验重新站稳脚跟后,恐怕绝不会再犯错误。从苹果在上周召开的开发者大会(WWDC)上来看,iOS 6的200项更新、50亿美元的开发者分成、60万上线应用、支持中文甚至粤语的增强版Siri、自家的3D地图&&这一项项产品和数据虽然仅仅是符合人们对苹果的预期,但仍像是一道道斩在微软甚至Google头上的利剑。而且作为实际上移动操作系统最大市场份额的占有者,Android的开放性决定了它将在很大程度上继续享有更多的厂商支持,Google的深厚底蕴和大力支持也使其能够拥有竞争力。
微软的意图很简单:实现Windows Phone 8、Windows 8和Xbox主机UI界面和数据及应用的统一后,便能够在软件授权上享有更多主动权。问题是,我们到底需不需要一个全打通的、Widows统治下的世界?垄断之于自由竞争,对用户来说是很好选择的事情。
所以,一方面Win 8的变革看上去是微软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革新和重新布局,另一方面也带有很大的突然性,它对整个产业链带来了破坏性和重组,且对用户习惯进行了突然改变,带有很大风险。微软的这种变革让人们似乎重新回忆起它曾经是产业革新闻名的帝国,但到了今天它还能否如其所愿重新引领科技潮流,仍有待观察&&我们只知道,时代已经不同了。
Windows 1.0
1.见证历史Windows 1.0(1985.11)
名片:这是微软第一次对个人电脑操作平台进行用户图形界面的尝试,基于MS-DOS操作系统,是Windows系列的第一个产品。。
评价:★★★
风格:启动画面犹如臭名昭著的蓝屏死机
Windows 2.0
2.过渡产品Windows 2.0(1987.1)
名片:同样是基于MS-DOS操作系统、类似Mac OS图形用户界面的Windows版本。这个用户界面较Windows 1.0有着更多的功能,且已近似Windows 3.0。
评价:★★
风格:类似Mac OS图形用户界面。
Windows 3.0
3.经典之作Windows 3.0(1990.5)
名片: Windows 3.0,是针对家庭用户所设计的操作系统,用户界面改善,横空出世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奠定了微软操作系统地位。
评价:★★★★
风格:是最后一版支持处理器的Windows操作系统。
Windows NT 3.1
4.NT始祖&&Windows NT 3.1(1993.7)
名片: Windows NT 3.1是Windows NT产品线的第一代产品,用于服务器和商业桌面操作系统,NT的意思是&New Technology&。
评价:★★★
风格:与大受好评的Windows 3.0用户界面十分相似。
Windows 95
5.里程碑之作&&Windows 95(1995.8)
名片: Windows 95是微软之前独立的操作系统MS-DOS和Microsoft Windows的直接后续版本。它第一次抛弃了对前一代16位x86的支持,获得空前成功。
评价:★★★★☆
风格:提供更强大、更稳定、更实用的桌面图形用户界面。
Windows 98
6.Internet集大成者&&Windows 98(1998.6)
名片:基于Windows 95编写的,它改良了硬件标准的支持,提供对FAT32文件系统的支持、多显示器、Web TV支持等新技术。
评价:★★★
风格:整合了Windows图形用户界面下的Internet Explorer。
Windows 2000
7.平台性突破&&Windows )
名片:Windows 2000是一个独占式、可中断运行、具有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商业导向的操作系统,是NT系列32位视窗操作系,并形成通用平台。
评价:★★★
风格:采用混合式核心、四个版本开启差异化和平台。
Windows XP
8.永恒的经典&&Windows XP(2001.10)
名片:是微软首个面向消费者而基于Windows NT架构的操作系统,它宣告了DOS时代彻底结束,至今仍是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操作系统。
评价:★★★★★
风格:拥有&月神Luna&亮丽图形界面,具备超强兼容性。
Windows Vista
9.新时代败笔&&Windows Vista(2006.11)
名片: Windows历史上间隔时间最久的新系统发布,相对XP系统几乎全部重写了内核,但因问题重重饱受诟病。
评价:★★★
风格:启用全新Aero图形用户界面,硬件需求全面提升。
10.Vista拯救者&&Windows 7(2009.11)
名片: Windows 7是Vista的全面升级,效果更强资源消耗更低,大幅缩减了启动时间,且针对笔记本电脑的特有设计,是微软历史上销售速度最快的操作系统,基本挽回了Vista败局。
评价:★★★★
风格:简单易用、快速安全、特效华丽。
11.新的征程&&Windows 8(?)
名片: Windows 8是微软面临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出的重大变革,针对平板机推出了支持触屏操作的Windows RT 版本,并借助对Windows Phone 8的整合布局全终端。
风格:界面启用全新Metro风格。
微软上个世纪的&工程师基因&使其在硬件升级时代能够引领潮流,但在当下更注重设计和体验、更关心人的需求时代,这种基因反而成了一种桎梏。是否简单易用、是否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决定了win8的成败。
PC时代,微软靠Windows和Office呼风唤雨,踩着&没落贵族&IBM的肩膀成为世界上最耀眼的高科技公司,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并广泛应用,内容、服务越来越重要,相对于Google、Facebook这些后起之秀,微软并没有找到新的增长点。10多年过去了,甩掉PC的IBM,在软件、服务和咨询领域的成功使其市值又赶超上此间一直停滞不前的微软,而苹果在移动互联网的迅速崛起更让微软身上的光环愈发黯淡。
工程师角度的产品定位
作为从上个世纪成长起来的科技企业,工程师和技术研发是微软内部工作的核心构成,对产品上的技术升级可谓乐此不疲。如果单说功能,没有人敢说比微软的产品功能更强大,但是这种强大似乎走向了一个极端:只有他们自己的工程师,才适合用这么复杂的产品。
我们首先来看下操作系统的发展实例,微软的Vista,开发出这么复杂的系统很影响用户的体验。到Windows7也是这样,请了很多人来做,系统越做越大、越做越复杂,不仅带来安全问题,还带来管理问题,比如Office的07版和03版,也是做得太过复杂,启动也要花费更长时间。结果就出现CPU越来越快、越来越大,启动时间反而越来越慢,操作系统太大使然,而且不支持移动平台。
实际上,在Vista和Office上,大量普通用户能用到的只是一些基本功能,当然,其他的功能并不是说就不需要,只是,让一个普通用户去掌握那些复杂的使用方法实在是一件让人头疼的难事。
Windows操作系统和Office办公套件一直是微软主要收入来源。在操作系统上,微软短时间确实没有较大的危机,但是增长空间却有限,Linux 、MAC和ChromeOS等操作系统也在慢慢瓜分这一市场。
而且随着云计算的普及和网络服务的兴起,微软这种本地操作系统的地位未来将不断下降。Google一直以来都在推广这样一个概念:通过网络传输应用的方式将取代桌面软件,在这种模式下,应用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运行,无需安装在操作系统之中。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用户正逐步转用云计算服务。
同样,随着其它在线办公软件的出现,按需付费使用成为新的潮流,微软在Office办公软件市场的优势地位也遭到了极大挑战。随着越来越多的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转用在线服务,他们也会考虑转向网络版办公软件,如GoogleDocs等替代产品。
商业模式缺乏创新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技术和产品的依赖、精益求精,也让微软忽视了商业模式的创新,这直接导致了微软目前在移动互联网的落后局面。
随着苹果公司推出的iPhone智能手机风靡全球,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正式宣告开启,Google迅速发布的开源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使其跟上形势,成为苹果的最大竞争对手,而微软的手机操作系统Windows Phone 还未能获真正的成功。2011年2月,策划已久的微软诺基亚Windows Phone结盟正式公布。与同样是走向迟暮的诺基亚合作,能否借此翻身,着实存疑。而苹果发布其iPad后,平板机对PC和上网本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iPad上市的同时,微软却拿不出能够同iPad相抗衡的产品。苹果首先向市场上推出最新创意的科技产品,并获得大量外部开发者的支持,微软已错过了大好机会。
微软最大的挑战在于,在移动互联网整个产业的商业模式上,不具有核心竞争力。
在移动互联网上,苹果占据终端、操作系统和开放的应用商店,Google现在有市场份额最高的操作系统和应用开发,其通过开源和联合众多程序开发者及其手机制造商的模式可以使其创新速度比任何一家公司都快。
这就像是多年前微软用系统开放打败苹果封闭模式的翻版。
由于在移动领域迫切需要做出反击,微软希望借助Windows 8系统的发布展示自己的强大。Windows 8融合了PC的功能和平板的体验,希望在平板市场有所突围,Win8还正在打通和Windows Phone的连接。
基因的桎梏
微软在互联网内容服务上的缺失,微软在移动互联网的失利,从根本上看,是企业文化的外在作用:工程师基因当道,消费者基因缺失。
我们不妨猜测一下苹果和Google在Windows和Office这两款微软核心产品上改进的做法。
如果是苹果做Office,可能会借鉴App Store那一套,把平台开放,让更多适合普通消费者的创新应用进来,给大家提供简单易用的模版或有趣体验,而不是从工程师的角度提供更多复杂的功能组合。
上个世纪,是硬件为王的时代,消费者的个性意识还未觉醒,其&工程师基因&确保了产品的领先,在硬件升级时代能够引领潮流,但在当下更注重设计和体验、更关心人的需求时代,这种基因使得微软闭门造车,反而成了一种桎梏。
苹果iPhone手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乔布斯有着个人的审美观、价值观和哲学思考,是基于自我需求所打造出的iPhone,因而个性魅力十足,而这种个性的成功也引起了大众的共鸣。所以,尽管微软这家软件公司抢先开发出触摸屏技术,但真正让这一技术流行开来的却是苹果iPhone。
从人类需求层次的发展来看,越来越多人从外界寻找存在意义过渡到探寻自我的存在和需求。只有找到和满足了用户的个性需求,产品才有文化内涵,
微软明白了这点,就不会开发像Vista这样复杂的操作系统了,是否简单易用、是否有良好的体验决定了Win8的成败。
这种一脉相承的文化,还使得微软背上沉重的历史包袱。唐骏认为,微软不缺人才,不缺钱,缺的是创新的基因。微软的每一次创新,都要兼顾原有产品的利益,要考虑能否与过去的系统的兼容,使得其在创新上束手束脚。鲍尔默为微软制定的战略似乎是寻找最大的商机,当商机被证明后,模仿再超越竞争对手,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这个模式太慢,要追赶遥遥在前的苹果和Google谈何容易。
错过了云计算,微软将真正跌落谷底。如何在云计算产业条件尚未成熟,商业模式多样,云计算服务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之下成功突围,是决定微软未来十年发展的关键所在。
&微软最神奇的时刻总是它作为第二名去学习、赶超第一名并把第一名击溃的时候&,曾经的微软公司副总裁李开复在其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中如此描述微软。李开复是幸运的,因为他在2005年离开微软,当时的微软如日中天,李开复有足够的理由去赞美微软。其实在2009年,也就是《世界因你而不同》一书出版的那一年,苹果已经迅速崛起,微软此时虽未现疲态,但是其光辉已经在被苹果夺走,在此后的三年里,微软迅速由一家科技领域的前沿公司,变身成为一家失去方向、步伐缓慢的&老&公司。
面对苹果的竞争,令人惊讶的是,微软仍然选择了李开复所说的学习、超越模式,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先模仿然后吃掉对手的腾讯式发展道路。微软犯下了大错,它以为与苹果的竞争只是一时的商业利益之争,而忽略了整个产业发展的大方向。苹果成为胜利者,是因为它引领了趋势,代表了未来。
微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暴露出越来越多的软肋,回顾微软过去的十年,其中的危机早已潜伏。&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高处不胜寒的微软尽管一直努力确保自己的商业地位不受挑战,但是它还是忽略了老对手苹果,并在其开创的新时代中日益没落。李开复所言的微软的神奇时刻,也许再也不会到来。
观察微软近十年的股价曲线,从2003年的20美元左右到如今不到30美元,微软这十年变化并不大。虽然可以说微软并没有犯下致命的错误,发展平稳,不过对于一家科技领先的公司来说,这十年&不进则退&,微软其实走过了蹉跎十年。
当初为了打破IBM在个人计算机领域的主导地位,微软与Intel结成商业联盟,依靠Intel的摩尔定律和微软Windows系统的升级换代,双方共同辖制下游PC生产商,从而使IBM越来越边缘化,最终Wintel联盟取代了IBM的地位,并统治PC桌面长达二十余年。但是微软过去的十年,一直在吃老本。
在这十年中,苹果崛起,Google也风头正劲,微软作为老牌软件公司,在多个领域都遭遇到了严峻的挑战。
以操作系统为例,世纪之初,微软发布了Windows XP操作系统,这是一款非常经典的操作系统,它帮助微软维持了在PC操作系统领域近十年的优势地位,但是2007年初微软推出的新款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却被证明是巨大的失败,上市后出现了大量硬件、软件不兼容问题,其安全性也受到质疑,大量企业用户拒绝向Vista升级。如今这款操作系统实际上已被弃置不用。
分析Vista失败的原因,实际上暴露出微软在产品研发领域存在的弊病。过于强调增加软件的功能而忽略用户体验,导致软件变得日益复杂和臃肿。用户期待的实际上是简单易用的操作系统,而微软却背道而驰。这说明微软已经在长期垄断性的地位之下丧失了对市场的敏感性,埋下了深重的隐患。
而微软在互联网领域的战略失策,导致其被一系列竞争对手超过。虽然微软最早涉足社交产品领域,但是并没有做出多大的成绩,其即时通信客户端软件MSN也被指责体验不佳,如今在中国市场被腾讯QQ死死压制。在美国市场,社交网络Facebook成为社交领域的王者,微软在这个领域节节败退,如今已是苟延残喘。
在搜索领域,虽然微软Bing搜索近年来已有起色,但是相对于Google,实是难望其项背。Google在搜索领域建立了庞大的生态系统,笼络了大量的网站资源,并依靠Adwords、Adx等创新性的广告产品实现了收入分成和利益共享。微软充其量只是能够起到平衡Google一家独大的作用,至于赶上或者超越,那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此外,在在线办公、高端商业软件、服务器等多个领域,微软都缺乏足够有力的举措,蹉跎十年,让微软负担日重。加上后PC时代的来临,微软再也无法靠传统的Wintel联盟&过日子&。
后PC时代的变局
尽管微软一直不愿意承认&后PC时代&这一说法,就像微软公共关系主管弗兰克&肖(Frank Shaw)在去年曾对媒体表示的那样:&那些计算机专家断定某件事物将要灭亡,宣称我们已经处在后PC时代,这很好笑。我们认为,更准确的说法是,这位刚刚30岁的PC甚至还未到中年,今后还是前途无量。&微软实际上还不愿意走出Wintel联盟的辉煌。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机的风行,PC的销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去年全球PC销量明显下滑,除少数厂商如联想之外,包括惠普在内的众多PC厂商都在纷纷谋求转型,惠普曾一度考虑剥离其PC业务,而戴尔也表示将向PC领域之外的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领域转型。PC正在成为鸡肋。
Wintel联盟也出现破裂。去年4月份,Intel曾传出将启动PRC Plus计划,推出采用Google Android 3.0操作系统的平板机产品,微软的WP7操作系统受到冷落。而且Intel还联合诺基亚共同研发了MeeGo操作系统。微软选择了反击,今年2月份微软与诺基亚达成战略合作,诺基亚宣布将采用微软WP7操作系统,原来与Intel合作开发的MeeGo被抛弃。微软即将要发布的Windows 8操作系统也将支持ARM架构,虽然微软跟Intel还在联手积极推行超极本,不过双方的合作显然已经不再那么&亲密无间&,况且有山寨苹果嫌疑的超极本前景如何,实未可知。
在移动智能终端领域,苹果iOS和GoogleAndroid操作系统打破了传统的操作系统收费的商业模式,人们对操作系统的认识出现了颠覆性的改变。操作系统作为互联网的入口之一,应当作为一项免费性的基础服务来提供,这越来越成为用户的一项共识。而微软还停留在操作系统收费的幻想中不能自拨。其支持ARM架构平板机的Windows 8操作系统将如何向用户收费?这部分用户在潜意识里已经不再认为移动终端的操作系统还需要付费购买,微软必须做出改变。
面对iOS和Android操作系统的优势地位,微软以后来者的身份,推出一款并不具备颠覆性创新体验的操作系统,而且还很可能收费,微软的新款操作系统可以说未出征已先失误,其未来表现堪忧。
且不论后PC时代的说法是否准确,在智能手机和平板机这两大市场之中,微软显然非常被动。或许微软可以凭借PC继续支撑一段时间,但是未来,如果微软无法在移动领域取得根本性的改变,那么微软的前景将非常暗淡。
事实上,微软确实在谋求改变。微软CEO鲍尔默认为其软件产品未来的发展有两大方向:第一,网络软件的廉价或免费策略提醒微软,微软的商业模式必须从销售软件转变成出租软件;第二,微软必须修订其软件产品,以满足客户在网络协作方面不断增长的需求。
2011年6月份,微软推出基于云计算的Office办公套件&&Office 365。虽然这套系统并不是完全免费的,但是相对于传统的Office办公软件,4英镑的收费已经相对廉价,而且集成了相当丰富的功能,并且真正将软件作为一种服务来提供,在商业模式上发生了重要的革新。
云计算,微软的最后一根稻草
不错,如果说未来微软还有机会,那么,只能是云计算。
随着Windows 8即将推出,人们对微软关注的焦点全部聚集到了新款操作系统之上,但是其实真正决定微软未来的,还是云计算。云计算可以以更具灵活性、更加有效率的方式提供IT资源,对于微软这一IT巨头来说,抓住了云计算,其实就抓住了未来。
微软当前的顽疾并不在于软件或其他IT产品的质量不够好,实际上,一向很重视技术的微软凭借其在软件领域的数十年积累,功底之深厚,远非一些后来者可以比拟。不过对于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引领行业创新上说,微软确实是落后了。但是云计算可以帮助微软改变这样的局面。
SaaS,软件即服务的模式,为微软开拓软件产品市场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以前用户使用微软的软件产品,只能购买成套的产品,而且无法选择使用年限。如今微软可以通过线上的软件服务,允许用户租用软件产品,根据他们的使用需求,选择一定的使用时期,并因此缴纳相应的使用费用。这有利于降低用户的软件产品支出,特别是对于那些中小企业来说,微软的这一举措将具备更强的竞争力。
而市场总量也将会因为新出现的商业模式而出现增长势头。微软的发展实际上是一套生态体系的发展,它的发展与整个IT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微软通过云计算模式为更多的企业和用户让利,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打造更宽阔的增长空间。过去,微软凭借垄断性的市场地位忽视了这一点,不仅导致自己的利益受损,同时也导致其声名在业内遭受质疑。
如今唱衰微软的声音此起彼伏,鲍尔默更是被《福布斯》评为全美最差CEO。微软的批评者们认为,该公司严重低估了市场的变化,并为自己规划了一个漫长曲折、与时代脱节的发展道路:太拘泥于基于桌面的陈旧产品线,因此步伐过于缓慢、过于墨守陈规。Salesforce.COM的CEO马克&班尼奥夫(Marc Benioff)也尖锐的批评微软,&他们陷入自己精神错乱的世界不能自拔,即整个世界必须围绕Windows转动。&
很显然,错过了云计算,微软将真正跌落谷底。如何在云计算产业条件尚未成熟,商业模式多样,云计算服务竞争日益激烈的大环境之下成功突围,是决定未来微软十年发展的关键所在。(文/互联网周刊)
  上方文Q
纠纷长达两年之久的iPad在华商标案终于圆满解决: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解决了所有与iPad商标有关的纠纷。随着和解的达成,新iPad上市的问题将迎刃而解,同时苹果&花钱消灾&的经历也给所有的企业带来了警示。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简称&广东高院&)2日上午率先在新浪微博上公布了iPad商标归属权纠纷案的处理结果。如大多数人的预期,iPad商标案最终达成了和解。
深圳唯冠代理律师谢湘辉透露,广东高院在调解过程中起到了主导作用。&法院在调解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辛苦工作。&
今年2月29日,iPad商标归属权在广东高院终审开庭,苹果与深圳唯冠代理律师激烈争辩了一天,当庭并未宣判。不过,法院的庭后态度却影响着案情的发展。
&庭后,承办案件的合议庭经过认证严谨的分析合议认为,为使纠纷双方利益最大化,调解是最佳选择&&为此,广东高院法院充分听取苹果公司、唯冠公司的代表意见,并创造条件让双方充分交换意见,最大限度地满足双方当事人的合理诉求。&
于是在广东高院的极力调解下,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
两家银行介入和解谈判
根据广东高院的通报,苹果公司需要向指定账户汇入6000万美元,以便和解iPad商标纠纷案,而对于6000万美元的和解金,唯冠一方则表示,没有达到预期。
&虽然和解金额没有达到预期,但是深圳唯冠来说,这是一个现实的选择。&谢湘辉表示,深圳唯冠债权人很多,压力也很大,如果不能达成和解的话,将会面临很多变数,比如破产等。
&目前和解金额是唯冠、苹果两企业根据多种因素进行沟通、平衡的结果。&另一位深圳唯冠的代理律师肖才元也表示,虽然与预期有差距,但是团队在维护唯冠及其债权人的权益方面,已经尽了最大努力。
谢湘辉表示,唯冠一方原本希望和解金额可以覆盖公司所有债务。此前,据他透露,深圳唯冠的债务总额约为4亿美元。
了解此案的律师马东晓透露,唯冠创始人杨荣山,民生银行、中国银行两家主要债券人代表唯冠方面参与了和解谈判,但他对苹果方面的谈判代表则表示不了解。
苹果中国拒绝对和解iPad商标案置评。
和解是双赢
汉卓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部首席律师赵虎表示,和解对双方来说应该是一种双赢,是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一种结果。
他分析认为,本案如果判决的话,双方可能是双输。&如果深圳唯冠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已经在相同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了iPad商标的话,最后最终法院会判决苹果停止使用,但是未必会判决赔偿损失,这样的结果对于深圳唯冠来说并非是其真正目的。同样,如果苹果不能使用iPad商标的话,其损失可能也不止6000万美元。&
易观国际分析师王颖表示,和解对双方来讲都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这样会加速苹果新iPad产品在中国区的上市时间。
此前,苹果新iPad已经先后通过了国内3C认证及国内电信入网许可,但由于iPad商标权问题迟迟未有结果,新iPad也一直未在国内上市。
对于6000万美元的价格是否合适的问题,赵虎表示,这基本上是一个你情我愿的问题。&苹果公司愿意出这个价码,因为苹果公司将来获得的绝不止是这个数,而如果不和解可能损失的也不止这个数。深圳唯冠可以开出这个价码,因为对方是苹果。这个数字本身并不存在值与不值的问题。&
发起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60%的网友认为,6000万美元太少,苹果应该支付更多。同时,约有20%的网友支持苹果,认为唯冠的要价有点太狠。
赵虎认为,虽然iPad商标案已经结束,但实际上这提醒我们的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要注重知识产权。&如果知识产权问题处理不好,企业非常可能猝死。&
他还表示,苹果公司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损失是因为当时的尽职调查工作没有做好,合同签订的时候没有把深圳唯冠包括在内,对中国大陆的法律规定并不熟悉。作为中国企业,应该吸取教训,走出国门的过程中注意做好尽职调查,熟悉当地的法律规定。
此外,他还建议,当我们许多走出去的企业遇到当地的调查或者诉讼时,应该积极利用当地的规则解决问题,不要轻易放弃。
唯冠苹果iPad纠纷大事记
2000年,唯冠集团注册了iPad在欧洲与世界其他地区商标。
2001年,唯冠大陆子公司深圳唯冠注册了iPad中国商标。
2009年12月,苹果通过旗下英国子公司IP Application支付3.5万英镑(约合5.5万美元),从唯冠台湾子公司唯冠国际手中买下了iPad全球商标权。由于深圳唯冠员工袁辉与麦世宏参与谈判,苹果认为转让协议也包括了iPad在中国大陆的使用权。
2010年1月,苹果正式发布iPad。2月,苹果以深圳唯冠连续3年停止使用iPad商标为由要求中国商标局撤销1090557号商标。
2010年3月,民生银行拿到深圳唯冠的资产保护令,向中国商标局递交资产保护书,深圳法院查封了深圳唯冠持有的两个iPad大陆商标。
2010年4月,苹果在深圳中级人民法院起诉深圳唯冠,认为基于之前转让协议,自己持有iPad商标在大陆的所有权。但深圳法院驳回了这一诉求,认为苹果是与唯冠国际达成协议,并未与深圳唯冠签署合约,而也没有证据表明深圳唯冠批准了这一协议。
2011年,唯冠在深圳与惠州两地起诉苹果经销商,要求禁售iPad。2月,苹果在深圳法院起诉深圳唯冠,要求深圳唯冠进行赔偿并确认苹果在大 陆拥有iPad商标权,这是双方首次正面交锋。3月,深圳唯冠向北京工商局投诉,要求对商标侵权的苹果实施罚款。12月,深圳中级人民法院判决苹果败诉, 其赔偿与商标要求均被驳回。
日,深圳唯冠在上海浦东新区法院起诉苹果总经销商侵权,但法院未宣判。2月29日,苹果在深圳起诉深圳唯冠要求获得iPad在大陆商标权的二审在广东高等人民法院开庭。
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富邦公司(唯冠科技债权人之一)申请唯冠破产清算要求遭拒。
日 美国加州高级法院法官马克&皮尔斯5月4日应苹果的请求,驳回了唯冠起诉苹果iPad商标侵权一案。
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宣布,苹果公司与深圳唯冠就iPad商标权问题达成和解,苹果公司支付6000万美元和解费用。
  上方文Q
到目前为止,苹果已经在自家iPhone 4、iPhone 4S、iPod touch 4、新iPad和新Macbook Pro五款产品上配备了&视网膜&(Retina)屏幕,Macbook Pro上那块分辨率高达的显示屏更是成为了这款产品的最大亮点。但是人眼真的如苹果所说在常规距离上无法分辨出&视网膜屏幕&的像素点吗?国外的极客们显然没有轻易相信苹果的说法,经过一番考证后发现:苹果推出的视网膜屏幕,其实远未达到真正的&视网膜&水平。
苹果定义的&视网膜技术&
下图就是两年前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在iPhone 4发布会上介绍视网膜技术时的场景。乔布斯是这样阐述的:&当你所拿的东西距离你10-12英寸(约25-30厘米)时,它的分辨率只要达到300ppi这个&神奇数字&(每英寸300个像素点)以上,你的视网膜就无法分辨出像素点了。&这也就是苹果对&视网膜屏幕&的最初定义,iPhone 4屏幕的像素密度也达到了326ppi。
而新iPad屏幕的像素密度则是264ppi,这是因为我们使用iPad时一般会让它距离眼睛15英寸(约38厘米)左右,它的屏幕也就不需要那么小的像素点即可达到苹果定义的&视网膜&级。同样,因为使用距离的增加,新Macbook Pro的屏幕像素密度减少到220ppi。
但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乔布斯所说的&人眼在12英寸外识别出像素点的视觉极限是300ppi&是真的吗?事实上,300ppi这个&神奇数字&其实是错误的,真实数据要远远高于这个值。&
为什么苹果的&视网膜&不是真的
要明白乔布斯的说法为什么是错的,我们必须要来了解一下他到底是怎么得出300ppi这个&神奇数字&的:简而言之,他假设了一个拥有&20/20&视力水平的人作为iPhone 4的使用者,这样的使用者才符合乔布斯的&视网膜屏幕&说法。
&20/20&的视力到底是怎样一个水平呢?我们可以从下图中直观的了解一下。
这种视力级别是斯奈伦视力表得出的,图中的两张视力表都是斯奈伦视力表,不过美国通用的是第一张图右边和第二张图中的这种,&20/20&也就意味着一个人站在20英尺(约6米)外可以看清第八排字母,大概相当于我们常说的5.0视力水平,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标准视力&(非近视人群),但事实上许多调查都显示,大多数人的视力要高于这个水平,正常人的视力要到60岁之后才会退化到&20/20&(注意近视和视力退化是不同的概念)。也就是说,苹果定义的那张&视网膜&其实是老年人的&&
人眼的分辨率究竟是多少?
那么人的视网膜究竟能分辨出多小的像素点呢?我们首先要解释一个名词:视角。大家可以看下面这个E字,它由15个像素组成,包括11个黑色像素和4个白色像素,在与这个E字的距离到达某个特定值时,你的眼睛就无法看出那两条在黑色像素之间的白线,此时E字两端在观察眼内结点形成的夹角就是视角。如果你的视力水平是&20/20&,代表你的视角是1分,也就是1/60度。
而苹果对&视网膜屏幕&的定义就是:一个视力为&20/20&的人在常规距离上看屏幕时,屏幕上的一个像素点的大小要小于1分视角,但我们已经知道&20/20&低于一半人的视力水平,因此其实你是能看到苹果视网膜屏幕上的像素点的。那么真正的&视网膜屏幕&要达到什么水平呢?
关于人眼的极限分辨能力,虽然没有一个确定值,但仍有一些数据可供我们参考。著名显示检测技术公司Displaymate的总裁雷蒙德&索内拉(Raymond Soneira)说,人眼的分辨极限应该是0.6分视角,不过索内拉的看法也并不被大多数人接受,许多人认为人眼的分辨能力要更高。早在1946年,美国光学学会的J&布莱克威尔(J&Blackwell)就指出人眼分辨能力能达到0.35分视角,医学界的大多数研究所得出的数据也与此相近,因此如果iPhone 4S要达到真正的&视网膜显示&,它的每个像素点就要比现在小65%,也就是说苹果需要将其分辨率提高3倍之多!
我们也可以从下表中了解一下苹果的各款产品距离真正的&视网膜显示&还有多远。
为什么分辨率很重要
也许很多人认为上面的讨论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在一般情况下苹果的视网膜屏幕已经足以对付大多数人的视觉,在半米外现有的视网膜屏和真正的视网膜屏没什么区别,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们追求高分辨率屏幕的原因就是我们不会只与设备维持一个固定距离,而经常需要靠近了看它。事实上,大多数人在半米外看一块的普通笔记本电脑屏幕也无法分辨出像素点。更重要的是,显示屏的最终目标是纸制印刷品,它们需要拥有更高的分辨率让人们可以通过放大来看到更多的细节,就像我们用放大镜纸上的字一样。终有一天,我们可以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显示屏上的细节。
2010年,日本广播协会的科技研发实验室发现在电视播放时,屏幕上的像素越小,所显示的物体就越真实,所以只要我们能让像素变得足够小,屏幕中的物体就会真的&栩栩如生&。这也是显示技术的未来:完美的显示屏可以让视频通话变得跟面对面谈话一样,让看电影变得跟看窗外风景一样,让玩游戏变得跟真实冒险一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真正的&视网膜屏幕&。革命尚未成功,苹果仍需努力。
  上方文Q
&我儿子快大二了,现在我们俩好得像一个人儿。&昨日,张建(化名)妈妈赵女士再次来到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与协会秘书长万恩交流心得。谁也想不到,五年前,她看着身陷网瘾的儿子泣不成声地喊着:&我拿什么拯救你啊&&我的儿子!&
优秀生变成&暴力男&
2007年,张建上初二,是重点中学学生,品学兼优,还是班干部。由于父母都忙着工作,没时间照顾他。突然有一天,赵女士发现儿子变得沉默寡言,对同学一句话不对就举拳相向,对家长和邻居也动不动喊打,在他书包里还找到一把匕首。
赵女士百思不得其解,来到学校了解情况,班主任说,孩子最近学习成绩直线下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说肚子疼不来上课。让家长来学校,他说父母出差了&&
儿子现在怎么撒谎、逃学了?赵女士为了弄清原因,决定跟踪儿子。有一天,张建在上学路上拐进一个胡同,走进一个网吧。妈妈一直在网吧外等着,一天过去了,直到晚上九点多,张建才走出来。赵女士压制住内心的怒火,没有当面质问他。
一天,张建正在上网,赵女士突然出现,结果却被儿子玩的暴力游戏吓得毛骨悚然,可儿子玩得面不改色心不跳,看上去很享受。赵女士严厉地问:&张建,你怎么不去学校上学?&&你谁呀?凭啥管我?一个老土!没看见我正忙着吗?&
赵女士的心伤透了。为了让儿子回家,她省吃俭用买了一台电脑,可张建整夜打游戏不睡觉,完全不理睬妈妈了。
实在没办法的赵女士甚至要在儿子面前割腕,可儿子说:&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别妨碍我玩游戏!滚一边去&&&赵女士真的割腕了,可张建依然面不改色地打游戏。爸爸叫了120急救车把妻子送到医院,两人痛彻心扉。
求助心理医生 拯救儿子
赵女士与张建苦战两年,母子关系越来越恶化。就在赵女士想放弃的时候,一位朋友劝她求助心理医生。
&想改变孩子,一定要先改变自己。&万恩说。
经医生诊断,张建是很严重的网络综合症,俗称网瘾,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家长对孩子关心不够,致使孩子在网络上形成依赖。
按着万恩的方法,赵女士回家后给张建做好吃的,陪张建谈心&&一天、两天、三天,半个月过去了,一天她正在给张建做饭,张建突然来到厨房,看到忙碌的妈妈,突然叫道:&妈!&
只此一声,让赵女士泪流满面,这一声普通的称呼,他似乎已遗忘很久。
2009年的一天,她到协会做咨询,看到了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自学考试的招生信息。她报了名,成为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培训部学员。随着心理学知识的丰富,再加上经常与专家交流,赵女士改变了教育方式,张建在她的改变中,也慢慢地改变着,母子关系越来越融洽。
做心理医生 帮儿子戒网瘾
赵女士学习心理学后,通过省心理教育协会专家老师帮助,制定了矫正孩子网瘾处理的办法。
针对上网问题,她与儿子探讨分析。首先告诉张建,根据张建的表现和他的自我表述,就是人们常说的网瘾,而不是喜欢上网而已。&你可以随时不上网,同时也不会给你带来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赵女士用这种心理暗示法给张建戒除网瘾,增强信心,通过探讨和分析,使张建的内心对于网络使用过度造成危害性有了一定认识;同时顺势对他的心理问题进行剖析,让他明白逃避现实不是唯一的办法,应该面对现实,只有完成学业才是今后人生路上最重要的一步。
妈妈对张建指导的同时,把张建带到了吉林省心理教育协会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给予全方位的治疗。万恩带领专家组制定了治疗方案,应用催眠法、沙盘治疗技术、元认知干预技术、团体咨询、快乐芯心脏心理同步调节等全方位、立体式治疗,再加上妈妈运用专业心理学的方法给予配合,张建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张建不再沉迷网络,重新回到学校,踏实学习,最终张建考上了一所重点本科大学。(文/新文化网-新文化报)
距离《光晕4》11月6日上市还有4个月时间,不过现在已经有光晕迷发现了微软光晕4 Xbox 360主机,另外《光晕4》对硬盘空间需求也同时曝光。
光晕迷在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的微软专卖店当中,就发现了以《光晕4》为主题的xbox 360主机。不过有看过照片的光晕迷认为这只是一台帖有《光晕4》贴纸的普通xbox 360主机而已,因为底部的字母&H&和数字&4&没有和底部边缘完全吻合。
另外,《光晕4》官网今天也公布《光晕4》对硬盘存储要求。根据这个要求,《光晕4》玩家xbox 360主机至少要有8GB剩余存储空间,无论是记忆棒还是传统xbox 360硬盘。并且,官网强烈推荐使用硬盘运行《光晕4》。不带硬盘的Xbox 360 4GB、Arcade和Core玩家不得不购买硬盘来运行《光晕4》。
英特尔已经宣布收购以色列生物识别技术公司-Idesia。这家公司专注于生物识别技术方面,比如人类心跳识别技术等等。
IDesia专有技术,有助于凭借心跳进行个人身份识别,因为每个人的心跳特征都是独一无二。Idesia拥有的该技术能超越基于指纹的生物识别扫描仪,后者很容易受到被识别者的欺骗。
目前双方没有公布收购具体细节,但Idesia至今已筹得700万美元发展资金。
据悉,英特尔可能在未来笔记本电脑当中引入生物识别技术,比如检测心跳特征,以确定笔记本电脑和其中数据使用权限。它也可以在机场检测登机者身份。
IDes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Daniel Lange博士告诉以色列新闻界,和英特尔的交易并非完全发自内心。但是,进入生物识别领域,需要巨额资金,在以色列难以筹集资金,最终迫使他向英特尔出售公司和技术。Daniel Lange认为英特尔将加快技术转化成产品和市场的速度。
据报道,台湾政府官员已经向超极本厂商发出警告,警告它们超极本产品外形可能侵犯苹果楔形/水滴型笔记本电脑外观专利。这些专利最近获得美国专利局批准
台湾经济部智慧财产局官员警告说,苹果在6月5日被授予专利,这意味着它拥有14年的独家专利。台湾笔电厂商应该警惕苹果可能的专利诉行动。
现在看来,宏基、华硕、仁宝和鸿海精密工业设计是主要的被警告厂商,但警告名单可能远未止这几家厂商。官员警告这些公司,目前正面临诉讼的可能,甚至是美国海关颁发的进口禁令。
  上方文Q
这段时间Android 4.1 J.B.系统的语音搜索功能得到了大家的不少好评,与苹果Siri孰优孰劣也成了热门话题。依仗着Google强大搜索服务的Android 4.1语音搜索功能究竟如何呢?有国外的童鞋就准备了各种不同的47个问题,对Google主意搜索功能进行了一番全方位考验,涵盖手机操作、本地服务、体育赛事、时间日期、计算换算、航班股票、知识图表、图片搜索,最后甚至还有最新的彩蛋&&(给爷滚一个)。
看看Android 4.1在这47个问题下面的表现吧!
感谢TechVideo投递新闻线索
  Alright
在炎炎夏日之中,驱动精灵2012再次迎来了新版。SP3版本的驱动精灵将提供丰富合理的驱动程序与厂商官方硬件工具,软硬兼施,让你的硬件产品发挥出最大效能。同时,全新架构的服务器引擎也将完美优化驱动获取效率,进一步降低服务器连接失败情况以及其他网络问题出现的可能性。更新,更完美的驱动精灵来了,要来试试吗?
1、软硬兼施,让你的硬件产品发挥出最大效能
我们知道,如今的电子产品速度越来快快,功能也越来越丰富。为了应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品牌效应和高附加值是法宝。各厂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围绕自己的产品开发了很多使之更易用,功能更强大的软件。而这些软件往往正是能将创新者与抄袭品区分开来的鸿沟。这也是驱动精灵2012 SP3版本所做的事情,我们将识别硬件并全面提供匹配此硬件的厂商官方软件。
例如Thinkpad笔记本用户可以看到Thinkpad电脑所需的各种增强工具和软件。
手机用户也是同样道理,例如三星手机附带的Kies PC套件不仅可以备份通讯录,安装软件,更能对手机系统进行升级。
2、程序改进,效率提升
我们一直在不断优化驱动精灵的程序效率,在2012版中更有新的突破。
驱动精灵2012 SP3版本相对上个版本软件启动速度快10%以上,运行更加顺畅,同时获取驱动列表需要等待的时间也缩短了不少,更快更顺畅的驱动精灵来了。
3、其他改进
这个版本中我们还针对一些小细节进行了改进,例如有用户反馈的繁体中文系统下出现的乱码问题在这个版本已经获得修正。卸载环节的一些小BUG以及下载环境的问题都在这期版本中得到了妥善解决。除此之外,驱动精灵2012 SP3 还有不少的细微改进,大家可以在使用中慢慢发掘。
驱动精灵2012 SP3版(6.1.703.2050)更新说明
1、提供丰富合理的厂商官方硬件工具,软硬兼施,让你的硬件产品发挥出最大效能;
2、驱动精灵2012 SP3版本相比上版本速度提升5-10%;
3、修正繁体中文系统下存在的乱码问题及一些其他小bug。
下载地址:
本周浦科特宣布此前在Computex上展示过的M5S系列SSD正式登录亚太市场。
浦科特M5S系列SSD仍授权由台湾PLDS(PHILIPS&LITE-ON DIGITAL SOLUTIONS,飞利浦-光宝数字解决方案)生产,容量分64GB、128GB、256GB和512GB四种。和此前的M3/M3P系列相比,主控同为Marvell出品的88SS9174,而闪存则由东芝24nm版换成了成本更低的美光34nm产品,最大持续读取速度略有提升(M3为510MB/s,M5为520MB/s),最大持续写入速度128GB版本为200MB/s,256GB版本为390MB/s。
浦科特M5S使用台湾南亚出品的256MB DDR3 SDRAM作为缓存,容量方面128GB型号为256MB、256GB型号为512MB。4K随机读/写IOPS参数128GB型号为,256GB型号为。产品使用SATA 6Gbps接口,2.5英寸外壳封装,MTBF为150万小时。
友站超能网的显示,M5S的性能实际与美光旗下的Crucial M4相当,对比M4的一个优势是拥有True Speed/Instant Restore等不掉速技术,在价格方面也是与Crucial M4看齐比之前的M3略低。目前内地商家给出的报价64GB约470元左右,128GB约780-790元,256GB约1700元。
日本Impress Watch提供的浦科特M5S实测数据,上为256GB版,下为128GB版
  上方文Q
15分钟,23分钟&&这是日上午,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与奇虎360董事长周鸿t交战正酣的一个回合中,他发布数条微博的两个间隔时间&&从暗喻的角度出发,这也是中国智能机市场忍受&愤怒&的时间。
一个月以来,这个市场的舆论氛围硝烟弥漫,双方数不清对决了几个回合。在外界看来,每次交战都毫无征兆,双方动辄怒气冲天,嘲讽和谩骂的花样层出不穷。
战争最初是由周鸿t挑起的。在中国互联网界,周堪堪称&职业斗士&。一年多以前,周鸿t和腾讯公司之间爆发&3Q大战&,一时间从新浪微博冲上各大财经媒体的重头报道选题录。这次,周鸿t针对小米手机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攻势,随着雷军的激烈回应,几乎演变成手机业商业模式的起底式曝光。
不过,在周鸿t内心深处,愤怒源于一种难言的恐惧&&他所创的企业,和其他所有中国互联网企业一样,都生活在腾讯阴影下。腾讯公司开创了一种&可怕&的盈利模式:以庞大的流量为基础,在任何一个细分市场迅速获利。
而在当事人的愤怒和旁观者的热情当中,却也隐藏着一丝兴奋。事实上,周鸿t和雷军只是激战的先遣队,中国互联网市场正掀起一场规模空前的智能手机热潮&&低价的。
今年以来,手机业迎来形形色色的玩家: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和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从通信领域杀入,中国最大互联网搜索引擎百度和最大的电子商务网站阿里巴巴携手老牌家电厂商参战&&据说,诺基亚和三星等跨国公司也经不住诱惑,加入竞争。
表面看来,中国20世纪初的国产手机热卷土重来。2003年,信息产业部第一季度统计数据表明,当年上半年国产品牌手机国内市场份额首次超过50%。那场依靠渠道和低价优势获胜的战果很快消失,当年国产手机领导品牌销声匿迹。实际上,和上一轮低价潮不同,此次战争诸多不同类型的公司重度参与,并引入&移动互联网&这一核心概念,势必成为中国手机和互联网业的里程碑事件。
事实上,参与者们角色各异,目的不同&&有的希望获得单纯的手机销售利润,有的希望以终端产品获取用户和流量,有的则借此布局来抑制竞争对手的发展&&一批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涌入市场,在灼热的竞争环境下,手机的用户体验已远超之前所谓的千元智能机,这将极大加速中国移动互联网市场的升级。
手机产业而言,这也是一次颠覆性革命。新玩家的进入带来全新的营销及销售方式。手机制造商最擅长的市场营销和渠道销售模式渐成包袱,每个参与者都意识到,若坚守以市场和渠道策略,未来很可能沦为负责制造和售后服务的后台公司,而无缘建立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一切只是帷幕初开,这场混杂着旧日恩怨、商业诉求乃至人性斗争的盛宴多少有些光怪陆离,但它的确预示未来:在和移动互联网的融合中,手机业的游戏规则正发生前所未有的更新。
3000000之后
销量创纪录实现300万部、面对360等众多对手发起猛攻,雷军如何保持笑容?
6月26号晚上,在望京的唐宫海鲜舫,小米科技的约百名核心员工齐聚于此。晚宴气氛异常热烈,七名创始人中有人喝得酩酊大醉,有人兴奋得脱掉上衣。这是一场庆功宴,庆祝他们创建的公司获得C轮融资2.16亿美元,同时公司估值高达40亿美元。
这算得上是小米急需的一个好消息。在小米手机销量创纪录地达到300万部后,众多互联网公司纷纷推出自有品牌的低价智能手机,希望采用类似的模式与小米手机展开竞争。奇虎360公司董事长周鸿t不仅宣布与多家手机制造商联合推出高性价比的智能手机,还通过微博频频向小米和公司董事长雷军发起进攻,使得小米手机高利润、小米手机质量问题等话题成为网络热点。
一时间喧嚣可能还无法停止,但获得高估值的小米公司的下一步该何去何从?
&我们小米手机发布已经10个月了,现在很多手机在配置上跟上了。我觉得这是一个好事情。&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表示,&对于我们来说,更关键的是下一代产品。 新一代小米手机我自己认为,比第一代好了不止一个档次。但现在上市时间还不能公布。&
面对有人质疑小米坚持自己统揽硬件设计开发到电商营销的封闭模式,林斌表示小米不会改变自己,会继续坚持一年推出一款旗舰产品。如果该模式可以成功运转三年,那么到时小米的品牌就能够初步建立起来。这个代表高性价比和高质量的品牌形象,将成为小米手机最核心的竞争力。
为了配合品牌建设战略,融资成功后的小米将会加快完善售后服务网络。这也是之前外界对小米手机抱怨最多的地方。小米手机销售初期,一度出现了售后服务电话打不进去、机器找不到人修理的状况。到目前为止小米已自建了30家负责售后的小米之家,同时还在全国范围授权了300至400家维修店,实现售后服务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市。截至今年年底,第三方授权维修中心将达500家,小米之家的数量也会增加到35家。这其中6、7家将会是小米之家旗舰店,其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米,为小米手机用户提供维修和提货的服务。
硬件公司?
随着小米手机的热销以及手机通讯应用米聊的用户规模远远落后于腾讯的微信,很多人认为一直自称是互联网公司的小米,已变成一家纯粹的硬件公司&&依靠销售手机产品获利,而非通过互联网服务获得用户和收入。
而小米的软件开发负责人之一KK完全不同意这样的判断。&因为小米手机太成功了,比我们想象中更成功,所以大家就觉得其他方面发展太慢了。其实这个是相对的,我们在互联网上面的发展也不慢,除了微信外还有哪个公司在一年多的时间可以积累1500万用户?&KK对本刊表示。
这位米聊产品负责人依然坚持认为米聊仍具生命力和成长空间,但面对腾讯微信这样的竞争对手,小米的应用开发战略显然进行了调整。首先,米聊正在努力完善其通讯功能,而不再强调手机通讯录社交概念。米聊正变得越来越像小米世界中的一个基础设施,在各项应用和功能中都可以调用米聊实现通讯。
而目前版本的米聊中,已经内嵌了YY语音功能,即两名米聊用户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语音通话。这种能够节省话费的功能对于不少用户颇具吸引力。YY语音功能大约在三个月前开始内测。林斌在微博上发信息邀请愿意尝试网络电话的网友通过米聊打给他。很快林斌在5分钟内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20个网络电话,但当时10个来电中仅有1个能实现正常通话。其他的通话要么语音延迟严重,要么互相无法听到。到6月底,有至少一半的YY语音来电都能正常通话。
而除了米聊之外,小米在5月又推出了新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米吧。这款语音社区应用的创意最初来自米聊。米聊开发团队曾经开发出一个新功能,叫做&热点&。功能就是让用户畅所欲言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或主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pn接入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