惹上一群妖孽坐拥七夫庞大的玩家群体,如果去做慈善会怎样

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做慈善坐拥百万豪宅&胡曼莉讲述地狱八年
  张春华,胡曼莉,两个女人,年龄相当,经历相似,都有着优雅的外表,都做着同样的事业。她们的道路原本平行,她们偶然会合在云南丽江,但一场长达7年的诉讼让她们终于又分道扬镳。
<img HEIGHT="500" ALT=""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nbweekly.oeeee.com/UserFiles/fckfiles/DSA162009.JPG" WIDTH="396" TITLE="做慈善坐拥百万豪宅&胡曼莉讲述地狱八年" />
  若从1989年5月为武汉钢铁公司代养孤儿陈斌、陈燕算起,胡曼莉介入“民间慈善”已历时18年,在荣誉、盛名、争议、诉讼之下,这位中国民间第一家抚育孤儿机构的创建者,和她的慈善事业历经了武汉、福州、丽江三个地理位置的变换,一直风波不断,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最终都陷入不愉快的境地。
  丽江是胡曼莉扎根时间最长的地方,但胡曼莉情绪激动之下叙述起来,却觉得自己“在丽江8年,过着地狱般的生活”。
  丽江时期,她的行为方式,让曾经的合作者张春华,另一个慈善组织“美国妈妈联谊会”的会长,对她的慈善动机产生了彻底质疑,并就具体的善款用途与财务处理细节,对她所建立的“丽江妈妈联谊会”展开了7年锲而不舍的诉讼与检举。
  在张春华看来,她的行为只是为了让胡曼莉这样一个以慈善为业的人遵从慈善本有的规则而已。
  这场纷争把丽江政府也拉了进来,胡曼莉,张春华,地方政府,目前并不明朗的局面,构成了中国民间慈善领域独特的“胡曼莉样本”。&
向南云南丽江报道&&
&编辑 王海燕 美编 郑佩芬
两个女人两种慈善
  两个女人,年龄相当,经历相似,都有着优雅的外表,都做着同样的事业。她们的道路原本平行,她们偶然会合在云南丽江,但一场长达7年的诉讼让她们终于又分道扬镳。
  张春华: 60岁
“美国妈妈联谊会”会长。1992年在美国成立“妈妈联谊会”,至今从事慈善事业15年。
  胡曼莉 54岁
“丽江妈妈联谊会”会长。从1989年收养孤儿开始,至今从事慈善事业18年。
合而又分的历程
  1999年,张春华与胡曼莉开始合作,胡在丽江开办孤儿学校,张在美国募款支持。
  2001年6月,张春华指胡曼莉在收到指定捐赠给孤儿的款项后,未完全按照要求使用该款项,并且在财务管理中存在账目不清、弄虚作假、公私混淆等状况。
  2002年8月,胡曼莉最终被判返还“美国妈妈”联谊会捐款9万多万元。
  此后至今,张春华不满意判决结果,坚持举报胡曼莉的财务问题:
  1、胡曼莉在丽江拥有的价值百万元的豪宅如何得来?
  2、胡曼莉的女儿赴新西兰留学的费用从何而来?
  3、胡曼莉将从境外汇来的美元捐款拿到黑市去兑换,其中的差价哪里去了?
  4、胡曼莉为孤儿买保险,受益人的名字为何不是孤儿而是胡曼莉?
  5、指明给孤儿的慈善捐款,为何进了胡的个人账户?
<img HEIGHT="500" ALT=""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nbweekly.oeeee.com/UserFiles/fckfiles/DSA162006.JPG" WIDTH="333" TITLE="做慈善坐拥百万豪宅&胡曼莉讲述地狱八年" />
<FONT COLOR="#月18日,胡曼莉与孤儿学校的孩子合影。开始,胡曼莉嫌孩子脏不愿搂着他,在记者的劝说下,才有了这张图。&
  这是一个微妙时刻。
  按照丽江市人民政府于日做出的《关于接管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的决定》,丽江市教育局全面接管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的工作原本“务必于日前完成”,在与学校校长胡曼莉进行多次谈判与协商之后,这个全面接管的日期最后改在4月15日。
  4月16日是星期一,孤儿学校固定的升国旗时间。几十名孩子身着各种民族服装,在晨曦里列着整齐的方队,数十名孤儿组成的管乐团奏响管乐,国旗冉冉升起,校园里荡漾着嘹亮的歌声。“这是值得纪念的一天”,跟随胡曼莉长达18年的义工徐之江说。政府原定计划中要进驻学校的5名工作人员并没有出现,他反问记者,“你看到政府有人来接管吗?”
  胡曼莉在孤儿学校礼堂内第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是4月13日,54岁的她看起来远比实际年龄年轻。因为即将到来的接管期限,这位一向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女性,当时看起来焦虑、无助、绝望到近乎崩溃,她情绪很激动,“我去找地方政府,他们对我说‘玉龙雪山会铭记你’,我说‘我不想听悼词’”。不过当天中午,接了一条手机短信之后,胡曼莉两眼含泪地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有救了,北京要来人了”。
到了4月16日上午,胡曼莉笑容满面。
  这种局面显然让张春华失望。从2000年开始,因为对胡曼莉孤儿学校善款使用状况质疑,张春华对胡曼莉进行了长达7年的检举,双方两度对簿公堂。丽江政府的接管决定和现实的执行状况,让张春华由喜而怒,“丽江政府再次包庇了胡曼莉”。
当胡曼莉遇到张春华
<img HEIGHT="332" ALT=""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nbweekly.oeeee.com/UserFiles/fckfiles/DSA162001.jpg" WIDTH="500" TITLE="做慈善坐拥百万豪宅&胡曼莉讲述地狱八年" />
张春华与接受捐助的孩子。向南 摄
  张春华与胡曼莉第一次对簿公堂是2001年。此前她已经以“美国妈妈联谊会”会长的身份从事了9年的慈善。
  60岁的张春华看起来优雅大方,她回忆自己做慈善的动因,与少年经历相关。她有一段悲伤的孤儿经历,父亲死于战乱,12岁时母亲病逝,她在宋美龄办的华兴育幼院供养下完成中学与大学学业,婚后随丈夫到美国。1992年成立慈善组织“妈妈联谊会”,1996年,在老师南怀谨的建议下,她开始到中国大陆开展助孤工作,开展得极为顺利,重心由河北、湖北等省转移至云南的贫困山区。
  曾任原丽江行署副专员、丽江市慈善会第一任会长的马立超回忆:到1998年底,丽江慈善会曾与市妇联做过一个为期两月的调查,发现由于接连的几场强烈地震,丽江地区有孤儿800多人,“非常可怜”,于是政府考虑办一个孤儿学校,“把他们的吃、住、教育的事情都解决”。一个偶然的机会,马立超在丽江市工商联主任屈春亮那里听说有一个叫张春华的美籍华人来丽江考察过孤儿的情况,便跟她取得联系,邀请她再次到丽江来。
  张春华再度考察之后,决定办一个孤儿学校,看中了现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的地址。当时这里是丽江农职学校校址,还有两个班的学生在上课,丽江政府跟张春华签订协议,同意张春华免费使用校址,但须出资60万元来安置农职学校两个班的学生。张春华答应了,签下了协议。但是,等她回到美国后,情况生变,她发传真给丽江慈善会,说“美国妈妈联谊会”理事会不同意出这60万块钱,“我们在大陆做捐助,资金都是捐给当地政府的,应由当地政府提供校舍与土地,如果这60万由我们出,这个学校就不办了”。马立超回忆,当时丽江市政府正忙于抗震救灾,拿不出钱,办校之事就此搁置下来。
  这个时候,胡曼莉出场了。“大约过了两三个月,胡曼莉就来丽江考察,带了几个人来,准备办孤儿学校。”当时她在福州的日子不好过,福州不承认她的学校,她的学生是黑户口,学生上不成学,马立超回忆。丽江市工商联帮胡曼莉找房子,找了3天时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马立超就把张春华原定的办学地址告诉了胡曼莉,她很满意。
  钱当然是个重要问题,胡曼莉说有人家捐给她看病的钱,马立超很慎重,“娃娃要吃要喝,要完成学业,办起来就不能撤掉”,但胡曼莉“说她能找得到钱,能办成”。马立超于是把与张春华签订的协议拿给胡曼莉看,“胡曼莉觉得很好,60万块钱她能拿,她说不要签新的协议了,把张春华的名字换成她的名字就可以了”。
  胡曼莉在丽江的“助孤”事业就此开始,她和张春华的合作与纷争也就此开始。
从武汉到福州
<img HEIGHT="341" ALT=""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nbweekly.oeeee.com/UserFiles/fckfiles/DSA162007.jpg" WIDTH="500" TITLE="做慈善坐拥百万豪宅&胡曼莉讲述地狱八年" />&
<FONT COLOR="#月16日,已过全面接管限期的丽江孤儿学校风平浪静,照常升旗。&&
  认识张春华之前,胡曼莉已是中国民间慈善的标志性人物。谈起早年的经历,和张春华一样,她也强调儿时经历对其日后助孤事业的影响。她的慈善路从1989年在武钢收养陈斌、陈燕兄妹开始,当时她是武钢钢花中学的英语教师。恰逢全国掀起学雷锋高潮,电视剧《渴望》热播,胡曼莉被树为武钢集团的先进典型,“成了一个刘慧芳式的人物”。
  “媒体就开始注意她了,开始采访与宣传她,社会上就有了反响,更多的孤儿被送了过来,”时任武钢关心下一代协会秘书长徐之江回忆。徐之江1997年提前退休,被反聘为湖北省关心下一代事业发展中心主任,他的另一个身份,是一直追随胡曼莉慈善事业的义工。当时胡曼莉出现在媒体上的照片,几乎都出自“爱好摄影”的徐之江之手。
  在徐之江看来,“一开始,她并没有把抚养孤儿当做事业来做,是历史把她推上去的”。而胡曼莉自己回忆,“当时我只是养了很多孩子,民政部的领导建议我办个民间孤儿院。当时我真是没什么雄心壮志的人,是他们给我指出了这样一个方向,说从官办慈善向民办慈善转变是大的趋势,我就办了中国第一个民办孤儿院。”
  1992年9月,胡曼莉的“中华绿荫儿童村”在武汉正式注册。事业刚刚起步,就遇到一场“义演风波”。按照胡曼莉的说法,由武汉市委、妇联、宣传部等部门在1993年11月发起的这场大型义演活动,目的是为她建儿童村筹钱,但是义演后,儿童村不但没有收到钱物,反要倒贴8万元给演员做路费。胡曼莉说自己把事情告到中央,时任武汉市妇联副主席的韩燕君被撤职。用胡曼莉的话说,是“100多个党员干部被这场义演拉下马”,儿童村最终也拿到了一些募捐的财物,但胡曼莉感觉自己“说白了,在武汉呆不下去了”。
  徐之江给困境中的胡曼莉策划了一个“手拉手”夏令营活动,他先去了厦门,与厦门市政府、报社、旅行社、教育局各部门联系,随后胡曼莉带着儿童村的孤儿们第一次到达福建,看到大海。夏令营结束返回武汉后不久,没有通知任何相关部门,胡曼莉带着儿童村的数十名孤儿悄然离开,第二次到达福建。她向外界宣称,此举是因为受到“福建方面的热情欢迎”,但福建官方的措辞,是绿荫村“滞留”福建。
  绿荫村的孩子们后来住在福州西郊一座三层的楼房里,是胡曼莉用华侨捐助的钱买的。其间“基本上素食,胡曼莉还要求孩子信仰宗教”,“每日诵读经书”。
  记者得到的一份由福州市政府办公厅督查处1998年2月出具的调查报告还显示,胡曼莉到福州的途径是,“1995年夏,胡曼莉认识了福州市佛协会的陈某,经陈某牵线搭桥,1995年9月,胡在未与武汉方面打招呼,也未经我省、市职能部门同意,未办理任何手续的情况下,擅自从武汉将绿荫村的57名儿童(最大17岁,最小6个月)分批迁至福州”。
  福州官方1996年在时任副市长陈伦召集下开会,专题研究绿荫村问题,鉴于“该村有一定知名度,情况又较为复杂,处理得不好将会带来不良影响”,并没有采取强制措施,而是试图“继续说服绿荫村返回武汉”。这份报告指出,“胡也明确表示绿荫村在福州是暂时的,在福州过冬后,准备春天返回武汉,但是事实上胡却没有回武汉的任何行动”。
  4年后,胡曼莉终于带着她的孤儿们离开福建,落户丽江。这次的确获得了丽江官方的认可,她甚至把自己的户口也迁到丽江。可是因为“美国妈妈”张春华的出现,她遇到的是比在武汉与福州期间更大的麻烦。
“一个不诚实的人”
<img HEIGHT="500" ALT=""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nbweekly.oeeee.com/UserFiles/fckfiles/DSA162002.JPG" WIDTH="374" TITLE="做慈善坐拥百万豪宅&胡曼莉讲述地狱八年" />
&4月16日,学校铁门后身着民族服装的孩子孤单的背影。&&&&&&
  “我认为胡曼莉这个人肯定有爱心,但她不诚实,说话‘两面三刀’”,马立超说。马立超的这种疑虑从丽江民族孤儿学校成立没多久就开始了。
  为了让丽江各方面的人来参与学校的管理,“丽江妈妈联谊会”与学校同期成立。马立超回忆,联谊会成立的那天,他不主张请客吃饭,认为“开个会就可以了”,“因为这是善款,不能随便吃喝”。但是胡曼莉不同意,她向马立超表示要在丽江长期工作,就要获得大家的支持,她愿意自己拿钱请客。
  这次请客吃饭花了大概2万元。可张春华到丽江后却因此向马立超发火,“你们慈善会不像话,逼着胡曼莉请客,让她花了三万多块钱”。马立超顿时讶异。他这才知道,胡曼莉对张春华的说法是,那次是政府“逼她请客”,“花了3万多块钱”。
问题还在后头。孤儿学校成立两个月后,马立超就发现学校的账目非常混乱,“收入不公布,支出也不公布。”他告诉胡曼莉,“你办慈善,
  应该按慈善的原则来办,账目要透明。”胡曼莉解释说她的会计不懂账,马立超就派了一名会计去帮她做账。“帮她做了三个月,会计回来说,她的账目非常乱,有些账根本就做不下去。”
  马立超因此认为,“胡曼莉当个老师,好好教育孩子,教个英语还可以,当校长有为自己牟利的倾向,钱用到哪我们都不知道,没有这样搞慈善的”。半年之后,马立超向丽江行署专员报告,要求免去胡曼莉校长职务,重新派个校长,只让胡曼莉做个英语老师。这个报告到了地委,但并没有获得批准。马立超虽然不满意,也没有继续较真。
  较真的人是张春华。她一直对胡曼莉在财务方面的问题穷追猛打。
  与丽江市政府的办学合作暂停之后,张春华并没有放弃办学的想法。在胡曼莉介入之后,张春华的美国妈妈联谊会就不断给学校汇款。刚开始,胡曼莉给张春华的感觉“一直以一种代理人的身份”在向她“请示、汇报”,到了丽江之后,张春华却发现胡曼莉“另行一套,明明是我们寄来的钱,也被她说成是她看病的钱,是她省下来的钱”。马立超也有相同的记忆,“对于办学校,我们本来以为是胡曼莉一个人在做,并不知道她的背后是张春华,也不知道她用的是张春华的钱,直到半年以后张春华来丽江,才搞清楚是怎么回事。”
胡曼莉的对立者
<img HEIGHT="232" ALT=""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nbweekly.oeeee.com/UserFiles/fckfiles/DSA162004.jpg" WIDTH="500" TITLE="做慈善坐拥百万豪宅&胡曼莉讲述地狱八年" />
&丽江民族孤儿学校以铁丝网与外界相隔,戒备森严。&&&&&&&
  张春华是个极为认真的人,她对每一分善款的使用都几乎是怀着“斤斤计较”的态度,“非常认真,每拿到一份材料,都要拿着放大镜,一行一行地在那里仔细地看。”她一直检举并督促地方政府对胡曼莉进行调查,核心问题一直是她怀疑胡曼莉用慈善机构的名义募款,部分捐款却进了她的私人账户。
  马立超见证了这两个人之间的较量,他也一度被夹在中间,两头不讨好,甚至政府方面也对他有意见,觉得是他“把张春华这个‘麻烦’引到了丽江”。2001年马立超退休,不再插手孤儿学校的任何事情。7年之后,虽然已经久不往来,张春华提到马立超,评价却是“他是一个正直的好官”。而张春华同样让马立超记忆深刻,“她很有爱心,生活也很节俭,吃得很简单,每次来丽江,她都住在那些便宜的小宾馆,认为善款不能多花”。但马立超也感叹张春华的“过分较真”、“不依不饶”。
  云南省侨联一位工作人员的话也许能有助于理解张春华的较真:“10年来张会长每年两度攀山越岭,核实种种捐赠项目。与其他大规模的公益事业相较,数字也许并不起眼,但这是一个真正的小百姓团体,一分一厘都是海外的会员们点点滴滴辛勤劳动积攒而成,所代表的是海外华侨的一丝心声。”
  张春华并不是唯一站出来检举胡曼莉的人。从武汉时期开始就跟胡曼莉合作的田宣传,也站到了胡曼莉的对立面。自中华绿荫儿童村成立,田宣传的职务就是办公室主任。但他曾一度离开儿童村,原因说法不一。他走后20多天,1995年元月22日,胡曼莉于“一个零冷的下着雨的星期天”,给他写了一封长达5页的信,倾诉“心中的话”。不久,田宣传重新返回儿童村,并在“义演风波”之后跟随她去了福州。
  艰难的福州时期,他是这个以双亲健全的家庭形式抚养孤儿的民间孤儿院仅有的两名工作人员之一,另一个自然是胡曼莉。可是胡曼莉的事业在丽江获得转机之后,田宣传却再度离开,原因在校方表述中是:“由于深夜摸进女生宿舍企图非礼女学生和私刻公章冒领公款被银行发现通知我们而被开除”。离开后的田宣传开始向有关方面检举胡曼莉,从她收养孤儿用心不纯“是为了名利双收”,到财务问题的混乱,甚至提供了1995年元月22日那封胡曼莉若干次流露出爱的心意的私人信件。
  更令人诧异的是,胡曼莉的现任丈夫老段也站到了她的对立面。老段的父亲曾经担任过丽江财政局局长等诸多官方职务,他本人在当地经商,他的家族在当地也是人脉广阔。他们的婚姻从2003年底开始。根据老段回忆,那时候的胡曼莉正被经侦警察调查,她的三次出国申请都被官方拒绝,丽江一度风传“胡曼莉要出逃”。老段并不介意这样的传言,觉得胡曼莉“挺有爱心、挺可怜的”。他的家人也都很满意这段婚姻,因为“胡曼莉是个名人”。
  婚后,老段也介入了胡曼莉的慈善事业,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在孤儿学校担任校长,“没有聘书,只是印了两盒名片”。夫妻间的合作在日之后陷入僵局。老段回忆,这一天胡曼莉没有任何征兆地提出了离婚,他没有同意。之后胡曼莉为了离婚两度将老段告上法庭,让老段耿耿于怀的是,离婚理由并不是感情破裂,而是说他“调戏孤儿学生,与其他女人有不正当关系”。
  法院两次受理之后的判决都是“不准离婚”。所以,尽管现在两人如仇人般反目,但在法律上,仍是夫妻关系。2006年7月,老段开始成为检举胡曼莉的材料提供者。他认为除了胡曼莉本人,以及她的养子陈斌之外,在担任校长期间,他是最了解学校资金和各方面运作的人。
政府审计和官司
  在张春华的推动之下,2000年8月,丽江地区行署审计局对“丽江妈妈联谊会”自1999年成立以来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只查出少数问题,结论是“该会财务机构健全,制定了较为完善的内控制度,基本上保证了各项捐款的合理有效使用”。但张春华认为这次审计“不够全面、深入,查出的问题没有落实”,当时就要求省审计部门重新审计。
  同时,张春华也将以胡曼莉为法定代表人和会长的“丽江妈妈联谊会”告上了法庭。核心问题还是关于善款使用的分歧。张春华原本不想诉诸法律,马立超回忆,因为“张春华觉得打官司还得花钱,不如捐给孩子们”。张春华曾三次来丽江想面见胡曼莉,由政府出面协调,但胡曼莉都避而不见,最终只能对簿公堂。
  从丽江市中院到云南省高院,历经了两度司法程序之后的终审判决,同样是美国妈妈联谊会胜诉,法院责令“丽江妈妈联谊会将未按照美国妈妈联谊会捐赠意愿使用的9.789万元人民币如数返还”。这笔钱指的是给丽江县教育局的安置费和孤儿学校的征地款。胡曼莉说败诉是她做出让步的结果,“政府天天给我打电话,让我退让,息事宁人,把钱还给张春华算了,不要让她再闹了。”
  可胡曼莉觉得,她的“让步”,并没有能“宁人”。张春华在官司结束之后,向有关部门进行了对胡曼莉的刑事检举,并于2005年4月,将检举送到云南省管政法的副省长李汉柏手中,李汉柏下令丽江市政府彻查,见丽江市没有动作,2005年11月,李汉柏再次下令限期回复。
  日,中国社会调查所台商事务中心聘张春华担任事务中心顾问。张春华向记者透露,台商事务中心的官员还曾就胡曼莉问题给云南省委打电话,之后云南省委又通知丽江市委,施加压力。另一方面,张春华还一再表示,如果有关方面不对胡曼莉进行调查,她将在台湾召开记者招待会。
  各种力量的督促下,丽江市审计局终于在2006年下半年对丽江妈妈联谊会自成立以来的财务进行了再次审计,审计结果显示出了诸多的财务问题。审计评价部分指出,丽江妈妈联谊会“在管理使用各项捐款上,存在一些不规范的问题。”
  之后的日,丽江市民政局做出对“丽江妈妈联谊会”给予撤消登记的行政处罚,3月12日,丽江市政府做出《关于接管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的决定》。
胡曼莉的“慈善规则”
<img HEIGHT="375" ALT="" src="http://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http://nbweekly.oeeee.com/UserFiles/fckfiles/DSA162010.jpg" WIDTH="500" TITLE="做慈善坐拥百万豪宅&胡曼莉讲述地狱八年" />
<FONT COLOR="#月13日,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的孩子们正在吃饭。&&&&&&&&&
  4月15日前后,胡曼莉开始耐心地接受各路媒体记者的采访,就有关学校财务问题的疑问一遍遍作答,她一再声称自己“不懂财务”,以此来为审计报告中的诸多问题辩解。
  事实上,财务制度不过是一种有完善范例可循的规则而已。胡曼莉在她的慈善生涯中,并非不懂规则的重要性。她能向记者提供一整套有关丽江民族孤儿学校的规章流程图表,《管理部门架构图》,《接待来访工作流程表》,《票据管理流程图》,《资金收入流程图》,《资金支出流程图》,《财务、审计工作流程图》、《物品购置流程图》等等,完备而详尽。
  甚至潜规则,她也很通透。除了可以随时改变孤儿们的宗教信仰之外,她的病情也是一个例子。回顾以前的媒体报道,从福州迁往丽江前后,胡曼莉一直以罹患脑瘤依然对孤儿们不离不弃的形象出现。这为她赢得了更多有慈善之心的人的同情和支持。胡曼莉的确在北京做了脑部手术,但她的主治医生林峰证实,并不是脑瘤,只是脑囊肿而已,“就是一些水,把水放出来就好了,以后再也没有复发过”。
  林峰现在是胡曼莉的好友,面对关于胡曼莉的所有非议,仍旧坚决地站在胡曼莉这边,她的理由是,“一个医生的好坏,要看她手术的结果,而一个老师的好坏,主要看她教出来的学生”。而胡曼莉孤儿学校的孩子在学业和各方面的口碑,在丽江是公认的。
  胡曼莉感慨自己“这一辈子就从来没有消停过”,“从国家慈善向民间慈善转换的过程中,几乎所有的问题,都在我身上发生了”。张春华则认为,“既然胡曼莉认为她是中国慈善事业的代表,她就应该作为表率,遵守慈善事业的规则,严以律己,让‘监督机构的约束’来‘呵护’她,而不是让无原则的‘善意帮助’来姑息她。”
  张春华和胡曼莉唯一的共识,是都对地方政府颇有微辞。张春华认为有关部门一直是在姑息与包庇胡曼莉,胡曼莉则认为对她的学校的审计以及接管是有关部门迫于张春华的压力,“地方政府太丢人了”。
  “这本来就是她们两个人的事情”,这是4月16日,丽江市委宣传部新闻办主任张文银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态度。得知记者分别采访过张春华和胡曼莉之后,他很好奇地追问记者“张春华怎么说”?“胡曼莉怎么说?”对于接管日期的再次延后,他表示:“政府肯定要接管这个学校,但涉及到财务、人员等问题,需要一个过程。”
南都周刊稿件,转载请注明,违者追究法律责任。
电子报编辑:夏之荷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做公益,我们是认真的!
昨天,长春又迎来了一次降温,可这里的温度是沸腾的—
新文化志愿者两场活动,为公益全力打call!
公益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发地加入到了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点滴善行,汇成大爱,
相信我们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将成为改变这个世界的一股力量!
想奉献一份爱心?
请关注新文化志愿者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新文化志愿者”。
A02版 新闻提示
2017年3月,在“自闭症关注日”前,新文化志愿者协会联合省慈善总会推出了“新文化蓝手环计划”,为自闭症孩子购买防走失定位手环,提高公众对自闭症的关注度。截至目前,蓝手环发放活动已先后进行两次,救助对象由自闭症患儿扩大到心智障碍儿童,救助范围已覆盖吉林省300个心智障碍儿童。春节来临前,新文化志愿者协会为“星儿”家属筹集了1万余元,买来了面粉和豆油,为特别困难的“星儿”家庭送去关怀。
2月10日,长春又迎来了一次降温。而在新文化报社,却因一场爱心行动在此集结,充满了温暖与感动。
持续跟进、关心关怀“星儿家庭”,随时了解掌握他们的燃眉之急,这也是“新文化蓝手环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这些特殊困难的“星儿”家庭感受到来自外界的关怀和温暖,帮助他们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在新文化志愿者协会通过为期一个多月调研、募捐,共募集到1万余元的款物。
10日下午,新文化蓝手环计划“真情系星儿 新春送温暖”物资发放仪式在新文化报社多功能厅举行。
发放面粉和豆油 惠及近百家庭
昨日,现场共为近百个“星儿”家庭发放共计1.1万余元的面粉和豆油。而这些爱心物资的背后,是近一个月以来无数爱心人士、志愿者的共同努力。
为了能够更为准确地掌握长春市“星儿”家庭的实际情况,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帮扶,新文化志愿者协会“蓝手环”项目组工作人员早在一个多月前就着手调查走访,汇总上来的“星儿”低保家庭和特殊困难家庭就有百余户。
“很多关心、关注这个特殊群体的爱心人士在得知这一情况后,都积极地想要为他们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许多素未谋面的人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新文化志愿者协会“蓝手环”项目组组长李晓明说。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组织者,李晓明感觉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也想尽可能地为这些有特殊需求家庭多做一些事情。
据了解,新文化“蓝手环”项目设立后,除了给心智障碍儿童配备防走失蓝手环外,新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工作人员还先后组织过多场“星儿”家庭观影、观看儿童剧、走进自然博物馆等活动。
不畏寒冷 手抱肩扛面粉和豆油
6路公交车五星驾驶员陈春雷是这次物资发放活动现场的志愿者之一,因为现场要登记,发放面粉和豆油,为了方便领取,避免大家等候太长时间,志愿者分工明确,登记确认工作在室内进行,陈春雷和刘焕春等几位志愿者手抱肩扛的把这些面粉和豆油搬到报社楼前更为合适的位置。虽然外面很冷,但他们坚持着在户外站着,直到最后一个受助家庭领完物资。
志愿者陶军是一名文化工作者,从2010年开始,她就开始关注自闭症儿童这个特殊群体,她参加的合唱团经常到特教机构给孩子们义演。“他们是更容易被忽略的弱势群体,甚至时常招致一些误解。”陶军说,她也希望这些特殊孩子的家长们,能够“走出来”,不要因为面子问题,而剥夺了孩子融入、接触社会的机会。
通过新文化报、新文化志愿者协会的平台,在我们的周围,聚集了很多热心公益的个人、爱心团体。当得知有爱心人士要为这些“星儿”家庭提供帮助时,喜爱帮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徐旭也积极参与进来。
为“星儿”输送正能量 需要更多的人
新文化报社作为一个始终关注关心民生、有社会责任担当、热心慈善公益的新闻媒体,一直以来都在持续地关注弱势群体,以新闻的力量整合社会财富,传播先进公益理念。
自从新文化“蓝手环计划”实施后,一直以来,针对自闭症、脑瘫、智力障碍、唐氏综合症等心智障碍儿童及其家庭的关爱、帮扶活动都在持续进行着。此次关爱活动的受助对象中,有很多是“新文化蓝手环计划”的受益者。
“除了为"星儿"家庭寻求更多的物资支持,帮助他们减轻生活压力外,我们还将有组织有计划地借助媒体宣传力量、借助更多志愿者、爱心人士的公益力量,吸引社会关注"星星儿童",为其融入社会生活营造更多的有利条件。”新文化报社总编辑助理贺文表示,希望以这些爱心行动,真正为那些深陷困境的“星儿”家庭输送更多正能量。
“我们相信,有那么多的爱心人士关注这个特殊群体,向他们伸出温暖的手,就如同寒冬过后春天一定会到来一样,迎接孩子们的将会是雨后绚烂的彩虹。”贺文代表新文化报再次向社会发出倡议:对自闭症等心智障碍儿童多一份了解、多一份关爱。希望更多的爱心企业、爱心人士向他们伸出友爱之手。
靠卖烤地瓜给儿子攒康复费
昨天,自闭症男孩城城(化名)和妈妈一起来到报社。娘俩一早从农安的家里倒了几趟车赶来。城城妈张丹说,她想当面跟那些好心人说一声“感谢”。而这两个字,也是昨天来到现场的“星儿”家长们最想表达的话。
张丹36岁,穿着一件深色的棉服。她的微信头像是一张婚纱照,照片里的她皮肤白皙、笑容灿烂。而现在的她,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大一些,最明显的就是泛着暗红的脸色以及有着冻伤痕迹的脸和手。跟许多有自闭娃的家庭一样,这个原本幸福的小家,如今被生活的重担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
城城今年11岁,张丹告诉记者,儿子三四岁时发现有些“不对劲儿”,不会说话,不叫爸爸妈妈。最开始,老人说是孩子说话晚而已,后来,等到5岁实在没办法了才到长春市儿童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孤独症”(自闭症)。原本夫妻俩打零工可以维持生计,家里生活还算过得去。孩子查出了这个病后,张丹只能带着他到长春做康复训练,丈夫在农安家里照顾年迈的父母亲。
在长春,一个月近2000元的康复训练费用,娘俩挤着跟人合租房子最少也要四五百元,后来为了节省开支,租地房、烧炉子。即便如此,家里的积蓄也花光了,还借了外债,生活难以为继。
“没办法,现在孩子已经停了在长春的康复训练,跟我们回农安一年多了,费用太高,没钱啊。”说到这里,张丹忍不住哽咽。丈夫有腰伤干不了重活,家里还有老人需要照顾。几个月前,张丹拿出低保金,花了1000多块钱支了个炉子,每天推着炉子走二里地,到农安县开安镇刘家乡的街里卖烤地瓜。
东北的冬天,室外零下一二十度,每天从早到晚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最好的时候一天能赚三四十元。赶上生意不好,半天也卖不出去一个烤地瓜,张丹搓着手跺着脚直想哭:“我不甘心看着孩子就这么待在家里,想给孩子攒钱,希望他能有机会到长春继续接受康复训练,可是感觉太难了啊。”
“感谢那么多好心人听我们家长诉说心里话,特别感谢新文化报社,他们的帮助让我感觉特别的欣慰,我会坚持再坚持,努力地陪伴孩子。”张丹说。
如果您想帮助这家人,能让这个孩子重回康复学校,请联系孩子妈妈张丹,张丹的电话(微信):
现场服务志愿者名单
李晓明、李慧明、李晓萍、李木子、陶军、张珉璐、祖佩华、何雨、陈春雷、陈雪、刘焕春、张凤娇、孙铭遥、路雅雯、康权、张丽敏、孙甜甜、康宇龙、高铭阳、刘丽娜、周晓芸、季秀梅、沙东润、施永年
新文化记者 黄艳丽
爱心活动+1
关注公益,我们在行动——
2.新文化志愿者走进敬老院送温暖
新文化志愿者走进
刘淑清福利院送“福”
新闻提示:
春节来临之际,《新文化报》联合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发起第五届“志愿者关爱行动”,为100名优秀志愿者送去新春祝福,同时送上新春大礼包,为他们一年来的默默付出和努力给予鼓励。接受主办方温暖的志愿者们又开始了公益之路。
离过年的日子越来越近,吉盛大同福利院里也正为春节做准备。院长刘淑清这几天异常忙碌,有几名服务员放假回家,人员少,院里的大部分活儿都落在她和老伴儿身上。每年过年,刘淑清也要为院里100多人张罗,“这几年好多了,不犯愁了,东西都是社会的好心人送来。”今年也不例外,来的人一拨又一拨。
志愿者协会:送给福利院最需要的东西
刘淑清是长春汽开区方正村吉盛残障老人儿童护理院院长,院里100多人有一大半的人都是免费入住。刘淑清曾坐拥百万资产,从1999年开始,刘淑清开始建设福利院,福利院免费收养孤寡残障,让她耗尽家财濒临倒闭。因为这样的善举,刘淑清被评为2010年度“感动吉林”人物,她一直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着自己的慈善之路。
也正因此,刘淑清也感动了很多身边人。新年来临之即,新文化志愿者协会志愿者李明,也是“感动吉林”人物,组织了一场捐赠活动,捐赠之前,李明向刘淑清询问了院里最需要的东西,刘淑清列了个清单,上面有白糖、盐、卫生纸等日用品,还有影碟机。刘淑清说,养老院里很多老人需要影碟机,平常生活有些乐趣。按照刘淑清的要求,李明向新文化志愿者协会的爱心商企发出了倡议,仅仅三天时间,爱心人士积极响应,有捐钱的,有捐物的,养老院所需的物品准备得很齐整,红磡DTV总经理徐亮还捐赠了两台液晶电视和一台影碟机。
80多名志愿者为老人包饺子
东西备齐,有80多名志愿者主动报名,赶到养老院献爱心,给老人们包饺子。
长春公交集团南通公司的爱心缘公益协会15名志愿者再次放弃休息,来到养老院。为了让物资顺利到达养老院,公司里还出了一辆公交车。志愿者们不但献了才艺,还带来了理发师,给老人们理了发。
还有几位家长特地带来了孩子,让孩子们来献份爱心。除了一些征集的物品,志愿者还自发地带来了很多实用的东西,有人带来牙膏,还有的带来木耳和榛蘑,还有人买来了水果。面对大家的爱心,刘淑清特别感激,她说,这些都是她现在最需要的。
孩子献歌舞表演 书法家送“福”
解放大路2年B班来了12名小同学,他们专程来给老人表演节目。孩子们放假了,家长们非常珍惜这样的一次机会,让孩子们在假期里献一份爱心,也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看到这群孩子,刘淑清也想到了自己院里的孩子们,她说,福利院里也收留了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现在有几个还在上学,有的已经辍学。她想在院里开一个讲学班,专程给孩子们上德育教育课,她要教育他们首先要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善良的人。
除了表演和献爱心以外,吉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的三位老师也专程赶来为养老院和所有来献爱心的人写“福”字,红磡DTV总经理徐亮也现场献了墨宝,几位老师写了100多张“福”字,还有对联,这些福字一部分留在养老院,一部分送给了来献爱心的人。
照相馆的房先生也被这些志愿者们感染,他带上了相机,在现场记录了很多充满爱心的瞬间,房先生说,这样的公益活动他也很愿意参与,如果有机会,他希望给老人们免费拍照。
新文化记者 冯艳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nf玩家群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