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网络共享打印机设置设置798bb共享以后。就这么wwW798bbcom也登不上网占了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abd1406bdf2aeb4bf69281e36bfcfc5_b.jpg& data-rawwidth=&639&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abd1406bdf2aeb4bf69281e36bfcfc5_r.jpg&&&/figure&&p&作者:然然菇凉(富书签约作者)&/p&&p&&b&01&/b&&/p&&p&俗话说,意之所在,能量随行。&/p&&p&平时关注朋友圈,基本上能从朋友们发表的说说中感知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往往都是关注什么就晒什么,而晒的往往的都是在自己关注的领域所获得的小小的成就感。&/p&&p&透过娟子晒的朋友圈,能感知到她目前的婚姻生活不错家庭幸福事实上也的确如此。&/p&&p&现在,她已经是一个几岁儿子的妈,在有房的同时自己也考了驾照买了车。&/p&&p&对人晒的是几岁的儿子的聪明可爱高颜值,公公婆婆对自己呵护有加,帮忙带小孩、家务活全包、还不忘叮嘱她拿钱去接济自己的亲生父母亲。&/p&&p&夫妻恩爱几年如一日,既是夫妻又像朋友凡事都一起沟通交流着,她自己还一如既往的高颜值开车上着自己的班,回家就有热饭热菜吃且不用洗碗,做家务。&/p&&p&她目前步入正轨的生活幸福度的确很令人羡慕。&/p&&p&&b&这与她自己懂得做人,待人真诚分不开,当然我也知道她的幸福其实是始于一场自我内心的谋篇布局,助力她来了一个生活的大翻盘。&/b&&/p&&p&记得几年前娟子新婚不久,晒的是一张她穿着她婆婆亲手织的很漂亮的毛毛鞋子的照片。当时我还夸她婆媳关系处理得不错,她便跟我讲了一堆她的故事。&/p&&p&她说,前期生活在娘家没有得到多少的依赖,后期在婆家希望能得到更多的爱和保护。&/p&&p&父亲重病在医院连躺几个月期间,一下子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姐姐外嫁膝下有一儿两女眼前只能顾全自己的生计问题,小弟已成年尚未婚娶在外工作只能顾他自己。&/p&&p&亲朋好友不仅不同情他家,还渐渐远离她家生怕找他们借钱,并热嘲冷讽说自己是心机女。&/p&&p&透过父亲的一场重病更知人间冷暖,当下的生活已经糟糕透顶经济压力让人不堪重负更让人渴望幸福被人保护,而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一定要凭自己去争取。 &/p&&p&后面的时光我也偶尔听她对我喊穷,说是先生的工资都被自己拿来给公公婆婆还了房贷。不难看出为了获取她婚后的幸福,她在前期的时光里都付出了一些什么对人做了什么。&/p&&p&司汤达说过:“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的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p&&p&爵士舞的舞蹈老师鼓励我们坚持时,常说:&/p&&p&&b&“当你足够想得到一样东西,别人会帮助你,而自己终会走上正轨,一定要坚定,一定要坚持。”&/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74e0daa259b7d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42&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4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74e0daa259b7d_r.jpg&&&/figure&&p&&b&02&/b&&/p&&p&所谓的生活目标就是:在你的人生中,在你每天面对的一些事情中,什么东西是你想要的。&/p&&p&我们的大脑无法过滤我们不想要的东西,你越是不想要,它就会越是跑出来。&/p&&p&而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我们想要的东西上,你就会很容易的注意到:凡与我们注意力相关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多的被你发现。&/p&&p&而这,就是注意力的威力,即意之所在,能量随行。&/p&&p&纵观当下社会的形势,作为年轻人,都普遍焦虑。为了房子,为了车子,为了父母,为了小孩,感受着生活给自己施加的重压,不堪重负体会不到幸福感。&/p&&p&同时也生怕被这个时代给抛下,害怕碌碌无为,所以很多时候都不敢停下,同时也忘记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p&&ul&&li&&b&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有利于少给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b&&/li&&/ul&&p&《死亡的五大遗憾》一书的作者布朗尼·韦尔护士说,大多数人在濒临死亡之际,都会后悔自己一直专注于繁忙的工作而失去与朋友的联系。&/p&&p&最常见的一个遗憾就是:&b&“我多希望我有勇气活出自己,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期盼去生活。”&/b&&/p&&ul&&li&&b&透过目标聚焦自己的注意力,得到更多自己想要的,从而看到希望的曙光。&/b& &/li&&/ul&&p&摇滚传奇杨尼尔,曾经一度穷困潦倒,在冰冷的夜晚连个毯子也没有,以垃圾午餐肉和饼干度日。&/p&&p&&br&&/p&&p&他这样写道:&b&你可以过上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是首先,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你就要看到它的曙光。&/b&&/p&&ul&&li&&b&透过自己的目标导向,利于自己做更好的决定,从而更加的接近于幸福。&/b&&/li&&/ul&&p&明确的了解自己所想要的,这样自己的潜意识就会自动的搜集要实现这个目标或者目的的相关资源。&/p&&p&当然这个支柱在更多的时候,还可以让你更清晰的了解,你在每一个面临选择的当下,做出相对好的决定。&/p&&p&自己想得到什么,就得先给予什么。目标导向,会助力自己力往一处使,专注于自己想要的,再去精进,最终获得自己想要的得到幸福。&/p&&p&就像娟子,在父亲重病自己穷困潦倒旁人说三道四之时,她选择的是专注于好好地经营婚后的生活,后面能在婆家很好地立足,让她很幸福。&/p&&p&人生如赛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赛力和轨道,相互之间独立又竞争。&/p&&p&车身是我们的外在包装,跑道是我们的助力依托,但实际上决定我们能否冲刺在前的关键所在,却是机箱里的机油。只要我们源源不断地加油发力,就能遥遥领先。&/p&&p&&b&生活的目标导向,会让自己越活越幸福。&/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1e05f569ac6d1d224fcc6f4b71daba7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3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1e05f569ac6d1d224fcc6f4b71daba7e_r.jpg&&&/figure&&p&&b&03&/b&&/p&&p&获取幸福感的方式其实也挺简单,就是集中注意力专注在自己在意的方面,多投入进去获取成果。&/p&&p&可以通过一份清单的方式,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这份清单上面,通过多执行取得成果来获得成就感,感知幸福。&/p&&p&&b&一、 列出100件会令自己感到幸福无论多么困难都想完成的事情&/b&&/p&&p&准备一支笔,一个本子,利用一段不被打扰的时间,问自己,我要做完哪些事情,能让自己过上引以为豪的生活,同时拥有更清晰的方向感,幸福感满满?&/p&&p&随后进行头脑风暴,发散自己的思维,写下100件幸福清单。&/p&&p&以下是我100件小事里的一部分:&/p&&p&1.出一本书&/p&&p&2.教授一门在线课程&/p&&p&3.成为注册会计师,做财务方面的咨询顾问&/p&&p&4.健身&/p&&p&5.有自己的培训小团队&/p&&p&6.带着爸妈出去旅行&/p&&p&7.跟朋友去澳门旅游&/p&&p&8.给富书撰稿过稿&/p&&p&………..&/p&&p&如:当我出了一本书之时,我就感觉到很幸福;当我给平台撰稿过稿之时,我也感觉到了很幸福;带着爸妈出去旅行时,我也非常开心。&/p&&p&&b&二、给幸福清单分类&/b&&/p&&p&接下来,利用一周的时间来审视和分析自己列的清单,看看需要增加哪些内容,需要删除哪些内容。&/p&&p&也可以请身边的人帮自己看看这份清单给出建议,最终得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幸福清单,之后进行分类:&/p&&p&1.我需要学习技能才能完成的事情,如做咨询顾问。&/p&&p&2.我现在立刻就能做的事情,如健身。&/p&&p&3.我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如:有自己的线上培训小团队。&/p&&p&&b&三、清点资源&/b&&/p&&p&对自己需要经过进一步学习技能才能完成的事情的和需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事情进行进一步的梳理和分析,来清点自己手上的资源。&/p&&p&看看完成这些事具体需要什么技能和资源,自己目前手上有哪些资源,还有哪些资源需要通过努力才能获得,哪些技能是自己目前比较薄弱,需要后期重点加强的,一一地做到心中有数。&/p&&p&为了学会这些技能,拥有这些资源,得采取什么行动,付出什么成本,一一地列出行动和成本清单。&/p&&p&在后面的时光,将这个行动和成本清单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每天早晨一起来,就看看清单,让清单指导自己的生活。&/p&&p&如为了让自己善于写作,每天都有要求自己看书,看文章进行输入积累观点和素材。&/p&&p&为了更好的适应平台上的文章调性,一有空就会去分析笔友的文章,看看他们是怎么进行构思的,是为了撰稿能顺利过稿。&/p&&p&为了更好的动用平台上提供的资源,用心地去学习和总结,为将来写书奠定基础。&/p&&p&因为你会清楚地知道,你当下需要做些什么,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才能点亮下一步的前置条件。&/p&&p&&b&四、立即去做&/b&&/p&&p&依据自己的行动清单,一旦确定了那些立刻就能做的事情后,给它们设定完成的日期,并在日历上标注出来,努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这些事情。&/p&&p&完成后,就可以把它们从日历上划掉,为清单里的其他事情腾出空间。&/p&&p&&b&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留给现在。&/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62b49dcc215c079cdcd3be97db560e52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5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62b49dcc215c079cdcd3be97db560e52_r.jpg&&&/figure&&p&&b&04&/b&&/p&&p&&b&当自己有一个明确的规划,知道自己想从事什么行业,做到什么样的高度,实现什么样的成绩,只会觉得时间不够用。&/b&&/p&&p&只会聚焦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积极地投身于自己想要的一些事情上,为自己最终想到达的地方积累途径。&/p&&p&我见过直到大学毕业还没有实习过,面对心仪的公司却走投无路的;也见过从大一就开始规划实习,到了大四简历的丰富程度令我汗颜的。&/p&&p&当然,后者毕业之后的收入,比前者高得多。&/p&&p&更不用说,后者也许已经早早设立了目标,每一步都走在规划之中的道路上,离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越来越近。&/p&&p&而前者,或许连自己真的想做什么都没有想明白,只能得过且过,花费不菲的时间去进入这一行,觉得做不下去了,又花大量时间去进入下一行,直至年华渐老,平平凡凡。 &/p&&p&有句话叫:&b&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b&&/p&&p&生活的目标导向,会让自己越来越接近于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从而让自己越活越幸福。&/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68ecdcc11d17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3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68ecdcc11d17_r.jpg&&&/figure&&p&作者简介:然然菇凉,富书的签约作者,现供职于某会计师事务所。左手举干货,以结构思考为基,追求绩效人生。善于透过理性思维去分析、处理问题,是时间管理和精力管理的践行者;右手托情怀,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真善美,去领悟生活的真谛。本文首发富书(ID:zhongchoudushu),百万新中产生活学院&/p&
作者:然然菇凉(富书签约作者)01俗话说,意之所在,能量随行。平时关注朋友圈,基本上能从朋友们发表的说说中感知到他们的生活状态,往往都是关注什么就晒什么,而晒的往往的都是在自己关注的领域所获得的小小的成就感。透过娟子晒的朋友圈,能感知到她目…
&p&每个互联网人,也许最不缺乏的就是一腔追逐自由平等的热血。我们感触着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倾听着内心深处渴望自由的拨动,共享着这个我们自己的世界:没有传统社会上各种所谓的潜规则、信息对等透明、每个人都隐藏掉了社会属性的标签,我们自由平等的在互联网上认识朋友社交、游戏、学习、查询各种信息资讯、打造着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我们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净土 -- 怀着少年的梦想。&/p&&p&慢慢的,我们长大了。我们继续希望在互联网上贡献、创新、创造自己的世界和事业。但是我们却屡屡受挫,觉得这已经不是我们熟知的那个互联网了。变得有点陌生,以至于不认识。我们不知道是自己变了,还是互联网变了。我们开始害怕、逃避、懒惰,那些自信可以改变世界的想法慢慢的离我们远去,我们再没有那种少年时的兴奋和激动。&/p&&p&我们开始变麻木了,从参与者变成了旁观者;变懒惰了,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变疲惫了,越来越保守或者说是平庸。我们开始为了生活的奔波,一切都变得琐碎,而却不断为了那些琐事奔忙、争吵、心烦、不屑、郁闷、无奈或放弃&br&…… 最后,我们觉得我们的一腔热血开始慢慢凉下来。有时候半夜醒来,或者酒后,忽然想起来少年的梦想, 想起来我们热爱的互联网,只会叹口气,觉得互联网很不公平,仅仅凭着一腔热血,什么都做不了&/p&&p&到底是互联网变了,还是真的我们自己变了。今天TOMsInsight就从特定的视角切入来分析下背后的真相:马太效应在互联网流量分发中的作用,和对互联网创新中公平性的影响。&/p&&p&&br&&/p&&p&&b&&u&什么是马太效应&/u&&/b&&/p&&p&马太效应(Matthew Effect),指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教育、金融以及科学领域。1968年,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Robert K. Merton)提出这个术语用以概括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p&&p&马太效应的名字来自《圣经·新约》的“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这么说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大多时候,传教士们会用下面的故事来解释这个上帝的预言:“主人要到外国去,把三个仆人叫来,按其才干分银子给他们。第一个得了5000,第二个得2000,第三个得了1000元。主人走后,第一个仆人用5000元做生意,又赚了5000元;第二个仆人赚了2000元。第三个仆人却把1000银子埋在了地下。过了不久,主人回来了,与仆人算帐。第一个仆人汇报赚取了5000元,主人说:好,我要把更多的事派你管理,可以让你享受主人般的快乐。第二个仆人汇报赚取了2000元,主人说:好,我也会派一些事让你管理,可以让你有更多机会。第三个仆人汇报说:我把你分的银子埋在了地下,一个也没有少。主人骂了这个仆人一顿,决定夺回他这1000元分给拥有10000元的仆人。“&/p&&p&我们不来追究讨论圣经里面的这个预言到底想说明什么,但是在目前的社会经济各个方面,马太效应几乎成为了一个很难打破的魔咒,作用在各个方面。可能大家也会深有体会:目前中国社会各个领域,马太效应在一轮轮的叠加,强者更强,富者更富,权商结合,而屌丝逆袭变得越来越没有希望。&/p&&p&在互联网领域,是不是就是公平呢?毕竟,互联网有那么多白手起家的英雄般的企业家、有传奇人物、有快速积累财富的案例、有积极的创业环境和颠覆创新的案例,还有着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但是不幸的是,在互联网领域,特别是互联网的基础资源,流量分发领域,马太效应也很明显,并且利用互联网的产品生态效应进行放大。我们接下来从宏观、微观、资本市场三个维度上方面,来分析洞察中国互联网流量分发领域。&/p&&p&&br&&/p&&p&&b&&u&宏观:流量分发的垄断&/u&&/b&&/p&&p&很少有人去抽象出来互联网行业最简洁的模型,但是假设我们真的去做,会发现流量获取-&分发-&变现几乎是一种最精简的抽象方式,特别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在很多意义上来说,流量的入口和流量的分发能力几乎成了互联网上最重要的资源。&/p&&p&有了流量,就有了在互联网行业生存的能力,而占据了大的流量入口,也就成为了互联网巨头,其实根本的原理就是这么简单。大量的互联网精英创业者,有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论,有好的产品设计和完美的商业模式,却没有好的流量获取和变现模型和分析。即使拿到风投后,盲目的的采购流量,却发现所谓的几百万天使投资在这个行业里面几乎连水花都打不起来,甚至连个泡都不冒。&/p&&p&流量获取与再分发,在国内的互联网产业,目前有明显的垄断性:和任何行业一样,垄断最基础的资源后,就可以往上挤压增值服务部分的利润;而增值服务的进一步发展,会更加催生基础资源的价值。陷入循环,从而呼叫马太效应。&/p&&p&举个简单、大家都熟悉的,也极端的例子,很多刚毕业的北漂,发现自己辛辛苦苦一个月的收入,都交了房租;而房东的收入也还不上自己的购房贷款;其实很多房地产商,卖房子也不见得赚钱,因为拿地的价格就已经非常高了。这个链条再进行一次反向的循环,北漂的努力工作,收入的增加,会让房东提高房租,房租提高后,房子的投资ROI更高,会让房地产商提价,最终又催生了地价的进一步提升。在这个模型中,所有北漂努力工作的红利,都被地价给吃掉了。所以北漂越来越穷,卖地的收入越来越高,房地产也飞速升值,马太效应越来越明显。(&i&仅仅抽象举例,房地产行业情况复杂,并不是真正分析&/i&)&/p&&p&很类似的道理,中国互联网高速发展的红利,也催高了流量的价格,让这个本应该是互联网人人都可以享受到的红利,集中到少数的利益集团的手中。目前想在国内互联网上获取流量,成本是非常大的:大的流量入口被BAT等企业垄断,而长尾流量却被BAT等企业采购(巨头们每年都会几十亿的投入采购长尾流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各公司公开的财报),巨头们都看不上眼的流量,也会被广告联盟聚集。&/p&&p&下图数据是我们跟踪2005年至今,国内主流CPC和CPM价格(CPC为通过互联网广告采购流量按照点击付费,每一次点击费用;CPM为通过互联网广告采购流量按照展现付费,每千次展现的费用),全行业:&/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5965cdacad938d800cc7efaba3d5d73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61& data-rawheight=&4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1&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5965cdacad938d800cc7efaba3d5d73e_r.jpg&&&/figure&&p&我们明显的看到,从2008年开始,由于流量垄断再分发模型的初步建立,CPC流量的价格一直被催高,一直到最近的接近10块人民币。从此以后,大家就再也享受不到互联网带来的流量红利了。最近很多人鼓吹的O2O概念,TOMsInsight分析师认为其基础模型的不合理就在于目前在Online的流量成本问题,这反而被概念鼓吹者们所忽视:在一些行业线上成本甚至比线下更高;某种意义上如果说O2O是Offline to Online,反而更现实些。 &/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cdf9a865d748ee5f719ddbb2a01bc5dc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60& data-rawheight=&4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cdf9a865d748ee5f719ddbb2a01bc5dc_r.jpg&&&/figure&&p&同样一直升高的也有CPM展现广告的费用,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之后,由于大数据发展,对用户人群更加精准的匹配,让展现广告更多定向。也让CPM广告的价格飙升到了平均每千次展现大概17.2元的高度。&/p&&p&2011年后,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呼啸而出。从流量的垄断和再分发角度来分析,这意味着一块新大陆,完全还没被占领。但是比预期更快的是,PC流量几乎7-8年走过的历程,在移动端几乎1-2年就完成了。百度19亿美元收购了91,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91这么值钱,觉得百度太愚蠢,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百度在收购后股价一直跳涨,最近一年内几乎市值翻倍。而与此同时,安卓市场的CPA价格也一路飙升。(可以参见TOMsInsight之前发布的报告:&互联网黑市分析:安卓地下渠道&)&/p&&p&----------------&/p&&p&流量的垄断和马太效应,让目前在互联网上获取流量成本越来越高,基础资源价格的升高,势必的会推高整体行业的准入门槛和导致创新的定向性。&/p&&p&对于我们互联网上的创新、创业者来说:就好比种下一棵自己树,在我们精心呵护长成参天大树之前,我们需要一块土地,需要阳光,需要养分,雨水,但是目前的这些,成本都很高。我们已经过了互联网发展初级,也过了08年之前那些可以来获取互联网的流量红利从而找到一块自由之地来种树了的日子了。目前我们需要用不菲的价格,采购必需品(流量)来供养它。&/p&&p&如果仅仅如此,也还不错。毕竟还有机会找到贫瘠点的土地,坚强的在短光少雨的环境中坚持,再加上我们的一腔热血去浇灌。但是马太效应在互联网的影响远远不止这些。&/p&&p&&br&&/p&&p&&b&&u&微观:产品生态的影响&/u&&/b&&/p&&p&传统行业喜欢用“产业链”这个词,而IT互联网企业喜欢用“生态系统”。互联网几乎是最擅长包装概念和名词的一个行业,生态系统看上去是一个很高大上的词,在此背后代表的是一种不公平的合作关系与不对等游戏规则。对于习惯于通过流量的垄断,构建生态系统的企业来说,是最大化自己价值的一种手段,是追逐最大化利益的一种方式,在商言商,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却在无形中破坏了互联网原本的自由和平等。&/p&&p&生态系统最核心的是能量流动,能量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对于互联网流量分发产品来说,打造生态系统就是在自己拥有优势地方的资源上建立游戏规则,让价值增值,自己获得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让生态增值的价值,流动到生态构建者手中,成为关键。&/p&&p&假设有一个地主拥有一个小岛,并且拥有这个小岛上的土地,阳光,淡水。怎么才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呢?也许开始的时候,这个地主仅仅出租土地,阳光,淡水(卖流量),但是慢慢的发现,这个岛上佃户们,由于水平差异,会出现严重的发展不均衡。所以价格不能太高,如果太高,就会出现大量的人购买不起的情况,佃户就会少。但是价格太低呢,眼看着有一些佃户都发财了,自己获得不了更多的分成。&/p&&p&于是地主开始引入了新的增值产品:超级收割机。效益好的佃户乐意使用,地主开始赚到更多的钱,与此同时,效益好的佃户效益愈发的好,扩大自己的土地。另一方便呢,有些佃户经营的实在太差了,地主希望能淘汰掉这些效益差的佃户,或者是占据更少量的土地资源,于是投放了新产品策略:吃树皮的兔子。实力强的佃户自然可以抵御掉兔子,但是效益差的,就会被兔子吃的心烦意乱,缩小自己的土地,甚至退出。&/p&&p&地主开始不断的推出更多的新产品:XX优先、XX变现、XX专享、XX流量支持计划、XX变现支持计划等等各种增值服务;当然还有各种对经营差的佃户的各种打压和淘汰策略。于是效益好的佃户效益越来越好,而效益不好的佃户永远在挣扎。资源流动在各种产品设计上有明显的倾向性,强者愈强,弱者愈弱,在利益法则调控下,改变世界永远都不如眼前的利益重要。&/p&&p&几乎所有可以吃到流量红利、占据流量入口的互联网巨头们,都在构建自己流量分发产品的生态系统,马太效应在生态效应下被放大。于是在各个分发平台上,都上演着马太效应下得利者的神话,当然,还有背后隐藏的无数的白骨。可能各位各自熟悉的互联网的细分领域不同,都可以想到不同的例子了,在此我们就不在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刚刚过去的双11,几百亿销售额背后,也只是仅仅看到一批“大佃户”在显摆销售额罢了。&/p&&p&接下来TOMsInsight团队通过对独立于主流流量分发渠道的,也更能代表分发产品的流量黑市中产品分发来分析,监控弹窗广告、黑链流量、盗版软件流量等可追踪的黑市流量价格,同样是CPC方式的 2005年后变化分析如下:&/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9abb5b7cfc34c009a09f08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61&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9abb5b7cfc34c009a09f08_r.jpg&&&/figure&&p&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黑市流量最主流的CPM分发形势价格如下,我们可以看出从2010年之后,连续几年价格都维持在5-7元之间。&/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289a6fca68d2a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861& data-rawheight=&48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1&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289a6fca68d2a4_r.jpg&&&/figure&&p&对比主流量渠道的变化,很容易看出,由于相对独立封闭,自己构成产品生态,这些相对封闭的分发体系中,更容易被马太效应影响,在微观环境下更快速的达到利益最大化。&/p&&p&主渠道的CPM价格到2013年才达到最高峰,而黑市渠道中几乎在2010后都没有很大的变化了,并没有被主渠道的价格所影响。这也是在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很特殊的情况:即在一个特定的、封闭的流量分发体系中,几乎在最快的时间内,就可以达到利益分配最大化。换句话说,在微观的产品生态作用下,流量分发的马太效应被放大,更快形成利益分配的平衡。&/p&&p&----------------&/p&&p&既然提到生态,我们用生态学说明:森林里最高的树之所以最高,不仅因为有一颗最优质的种子;还因为成长过程中没有其他大树挡住阳光,大树所在地方的土壤深厚肥沃,树还是幼苗的时候没碰上兔子啃树皮,树长成以后也没遇到伐木工人伐树。&/p&&p&哪怕我们为了避免垄断的主流量渠道成本,去寻找到贫瘠点的土地,坚强的在短光少雨的环境中坚持,再加上我们的一腔热血去浇灌,我们还是会在这个贫瘠的环境中遇到产品生态作用下马太效应,虽然成本降低,但是由于游戏规则也决定了会更残酷。&/p&&p&&br&&/p&&p&&b&&u&资本:热点轮换的投机&/u&&/b&&/p&&p&如之前分析,在宏观和微观的环境下,互联网的创新目前变得有特别明显的定向性:要么需要强变现能力,来支撑起高额的流量费用;要么需要资本力量的介入,可以支撑起初期的发展成本。而前者由于竞争者大多都是暴利、灰色或者地下产业链相关的变现模式,并不适合大多数互联网创新的发展周期,所以引入资本的支持,也就成为了目前主流的互联网创新者的选择。&/p&&p&在互联网行业创业,找风投好像已经成为了创业者默认的必经之路,这其实背后也有更多的是无奈:居高不下的流量成本会高于大多数创新应用的初期阶段的营收,很难做到收支平衡,必须发展到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的盈利模式。&/p&&p&而资本却再次扰乱了创新的公平性:一方面由于风投资本的退出模式主要依靠的是下一轮的资本投入而变现,就如击鼓传花,并不考虑业务本身的盈利回报,而是下一个接盘者;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的热点轮换,对创业者有极其强的指向性。短时间内在细分领域中汇集大量的创业者。不仅仅再次推高了这个细分领域的流量成本,而且让次细分领域的马太效应进一步放大。&/p&&p&这些让互联网的创新更多的成为一场博傻的游戏、一场讲故事的比赛、一个编概念的酒局。而真正的创新者,面对的反而是被推高的流量成本,浮躁的行业环境,以及长时间的寂寞和等待。&/p&&p&----------------&/p&&p&让大家失望了,互联网确实并没有那么公平,而且马太效应还会一轮一轮的叠加,永不停止。看上去很消极,但是其实未必。任何的创新的精髓,都是在打破现有的游戏规则和利益分配模式,真正的更好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推动行业的发展。&/p&&p&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太效应也是一种优胜劣汰的进化。资源更流向强者,而淘汰没有实力的竞争者。而到了一定程度,又更需要能身下心深入思考、打破常规、踏实努力的坚持、而打破并颠覆的目前的模型的真正创新者。这可能对于创新者并不公平,但这也是这个行业,这个世界,来挑选强者的规律。&/p&&p&&br&&/p&&p&&b&&u&给我们的启示&/u&&/b&&/p&&p&我们可以选择逃避,也可以选择接受,或者是选择坚持自己。我们知道,这个行业,坚持自己的已经不多了。我们和互联网在一起变成熟:也许我们可能已经过了那个觉得承诺就是永远的年龄,也许已经被打磨到融入这个行业现状,也许我们在为生计奔波忘掉了少年对未来的期盼。&/p&&p&我们的血开始变冷了,开始粘稠,没那么热了。那些看到稍微热血点的文字就热泪盈眶的曾经的少年们,已经不多了。但是如果你和我们一样,还会热泪盈眶,请好好珍惜保护自己。每一个伟大的创新者,都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坚持,只要我们还保持我们的梦想,保持我们的热血,与其在游戏规则下苟延残喘不如纵情燃烧。&/p&&p&至少TOMsInsight会一起坚持。&/p&&p&&i&(本篇报告最初发布于2014 年 11 月,更新存档同步到知乎专栏)&br&&/i&&/p&&blockquote&&b&这是 TOMsInsight 报告&/b& &br&&b&专注中国互联网深度数据分析洞察&/b&&/blockquote&&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omsinsight.com/dipro.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OMsInsight DI PRO 服务&/a&&/p&&p&&a href=&https://link.zhihu.com/?target=http%3A//tomsinsight.com/about.ht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OMsInsight 团队介绍&/a&&/p&
每个互联网人,也许最不缺乏的就是一腔追逐自由平等的热血。我们感触着互联网带来的改变,倾听着内心深处渴望自由的拨动,共享着这个我们自己的世界:没有传统社会上各种所谓的潜规则、信息对等透明、每个人都隐藏掉了社会属性的标签,我们自由平等的在互联…
&p&&b&作者:&/b&&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royal88& class=&internal&&Royal Luo&/a&&/p&&p&&b&来源: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架构&/b& InternetArch&/p&&p&&br&&/p&&p&当我们讨论互联网产品高性能架构的时候,往往聚焦在高性能的后端服务。其实用户是通过客户端前端来直接体验互联网产品的,前端高性能设计也是很重要的。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的基本流程如下图。用户使用电脑Web浏览器或者手机App来直接使用互联网产品服务,用户终端将会把用户的操作行为请求到网站服务器,网站服务器对请求进行响应,用户终端(Web浏览器或者手机App)将解析服务器的响应进行解析,通过屏幕或声音反馈给用户。&/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073bd073d3_b.png& data-rawwidth=&1034& data-rawheight=&1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3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073bd073d3_r.jpg&&&/figure&&p&&br&&/p&&p&从图中可以看出用户直接的体验是通过前端反馈出来的。当用户使用不同互联网产品时,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感觉,某些客户端或网页使用起来很快,点击请求立即就能有响应,某些客户端或网页使用起来很慢,点击某个按钮半天没有响应,还可以出现客户端崩溃,最后卸载App或者关闭网页。&/p&&p&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述一下,互联网架构设计高性能高并发的一些常用方法和策略。当然优秀的互联网产品架构设计从来都是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优化迭代出来的,一开始就企图就想设计一个包罗万象的牛逼架构做法是行不通的。在互联网产品发展过程中,每个不同阶段的瓶颈指标点是不一样的,所以优秀的架构都是不断迭代优化的历史产物。&/p&&p&一个优秀的产品,不仅需要在产品交互和客户端层面做好,同时需要在网络后端服务也做到优秀,前后端紧密配合才能极大地提升用户体验。对于互联网产品的高性能架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大方面:&/p&&p&1)Web浏览器高性能设计&/p&&p&2)App客户端高性能设计&/p&&p&3)高性能的网络和硬件&/p&&p&4)后台服务高性能设计&/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8d5d9feafafb38f290890_b.png& data-rawwidth=&769& data-rawheight=&5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6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8d5d9feafafb38f290890_r.jpg&&&/figure&&p&对于一般的互联网产品不需要将以上四个方面做到尽善尽美,可以依据自身的发展阶段选取某些方面进行优先解决和提升。比如一般的创业公司可能不太需要去关心网络和硬件相关的事情,因为目前的腾讯云或阿里云可以帮助做好这些事情。&/p&&p&下面我们先来具体介绍前面两个方面。&/p&&h2&1、Web浏览器高性能设计&/h2&&p&随着互联网浏览器的发展,现在Web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所展现的元素越来越丰富,直接导致浏览器与后台服务器的连接数大幅增长,网络传输的流量越来越大。web浏览器高性能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p&&p&1)尽量与后台服务器建立长连接。长连接的方式可以避免web端和服务器反复建立和销毁连接,占用大量客户端资源,同时也会给服务器造成一定的压力。&/p&&p&2)本地缓存数据,提升访问效率。对于一些不经常更改的图片和js/css文件可以通过缓存在本地,通过版本号和hash值来协商缓存的更新,从而达到更快速访问的用户体验。&/p&&p&3)合并页面请求,达到减少页面请求,提升网络效率的目的。比如多张小图可以合并为一张图片来请求,一次预请求多一点的数据。&/p&&p&4)页面静态化处理。对于某些不经常变更的页面(如新闻、日志等)可以通过静态页面访问的方式来请求,方便后台进行CDN和缓存。&/p&&p&5)将静态请求和动态请求进行适当的分离。比如图片从&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img.xxx.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img.xxx.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服务器去拉取,而动态的用户请求从&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xxx.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xxx.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进行拉取。&/p&&p&6)web端异步请求。如通过ajax异步化和局部化的操作方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请求开销,同时加快前端处理速度。&/p&&p&7)优化业务处理逻辑。比如对于数据量比较大的页面列表,需要进行分页请求,数据量限制等。对于12306网站业务处理逻辑优化的一个重点就在于分时段开售火车票,以往是大量请求在同一时间抢票,这是一个业务逻辑处理的错误,不同的列车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时间段来售卖,这样可以分散到请求压力。&/p&&p&8)减少cookie传输。cookie在每次请求和响应中都会得到传输,临时和不必要的cookie会使得请求数据量增加。&/p&&h2&2、App客户端高性能设计&/h2&&p&对于开发者来说,App客户端有更大的自主性,对优化性能方面能做更多事情。来看看,从app端进行高性能设计具体有哪些方法。&/p&&p&1)缓存技术。app客户端是作为操作系统的一个独立进程运行的,相对Web端浏览器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对于数据量比较大的资源、图片的缓存,可以充分利用内存、本地磁盘和网络存储三个方面来进行缓存,可以在客户端上建立一套缓存机制,采用LRU或LFU调度方式管理缓存,用于支撑app更高效的运行。比如图片的存储,可以先从内存中读取,如果内存没有可以从磁盘上读取,如果再没有再通过网络请求读取。&/p&&p&2)资源预加载。基于业务逻辑、用户历史行为和安全机制对于用户行为进行一定预测,在用户未请求前就预先加载一部分资源。比如目前社交类app应用下拉时预加载部分数据。&/p&&p&3)建立长连接,适当压缩数据,减少资源的浪费。&/p&&p&4)路由计划表。针对用户的历史连接行为,后台接入服务的控制策略,制定一份接入站点的路由计划表,为用户选择最优的接入站点。对于一般的用户,他们的网络环境的切换会相对的固定,那么对于某一个确定的用户大部分时间来说,客户端是知道连接到哪里是最快的。&/p&&p&5)请求异步化。app客户端可以通过多线程来异步化请求,提升app的请求吞吐量。&/p&&p&6)优化业务逻辑,比如列表分页、异步发布上传,缓存读取等。例如:你在发表朋友圈的时候,微信客户端显示发布成功,其实在后台不一定是发布成功了,而是写入到本地成功了,后续再通过异步发送到后台服务器的。&/p&&p&&br&&/p&&p&本篇文章主要从前端介绍了高性能架构的设计方法,供开发程序员朋友在优化演进自己的产品时参考。但是后端服务的高性能在互联网产品架构设计中占有更大的比重。这一部分会将会在下期文章中得到阐述。&/p&
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架构 InternetArch 当我们讨论互联网产品高性能架构的时候,往往聚焦在高性能的后端服务。其实用户是通过客户端前端来直接体验互联网产品的,前端高性能设计也是很重要的。用户使用互联网产品的基本流程如下图。用…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e3b0f29aa5b2755decb3b0405bdcb2af_b.jpg& data-rawwidth=&1097& data-rawheight=&6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9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e3b0f29aa5b2755decb3b0405bdcb2af_r.jpg&&&/figure&&p&&b&作者:&/b&&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royal88& class=&internal&&Royal Luo&/a&&/p&&p&&b&来源: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架构&/b& InternetArch&/p&&p&&br&&/p&&p&上一期《&a href=&https://zhuanlan.zhihu.com/p/& class=&internal&&互联网架构设计:高性能的前端&/a&》讲述了设计互联网高性能前端架构的基本方法,本篇文章将阐述一下如何设计高性能的后端服务。&/p&&p&先简略回顾一下。对于互联网产品的高性能架构设计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大方面:&/p&&p&1)Web浏览器高性能设计&/p&&p&2)App客户端高性能设计&/p&&p&3)高性能的网络和硬件&/p&&p&4)后台服务高性能设计&/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aa4b524fb6c642d10914_b.jpg& data-rawwidth=&798& data-rawheight=&51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aa4b524fb6c642d10914_r.jpg&&&/figure&&p&&br&&/p&&p&后端服务一般指用户直接看到的远程服务,涉及到网络硬件、逻辑计算、通信协议和数据存储等部分。下面我们将着重介绍高性能后台服务的设计方法和策略。&/p&&h2&1、高性能的网络和硬件&/h2&&p&网络硬件是提供实现高性能服务的先决条件,如果网络硬件失败,再优秀的团队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互联网产品在网络硬件方面经常需要使用的高性能方案有如下几种:&/p&&p&1)CDN加速技术。CDN加速将网站的内容缓存在网络边缘(离用户接入网络最近的地方),然后在用户访问网站内容的时候,通过调度系统将用户的请求路由或者引导到离用户接入网络最近或者访问效果最佳的缓存服务器上,由该缓存服务器为用户提供内容服务;相对于直接访问源站,这种方式缩短了用户和内容之间的网络距离,从而达到加速的效果。&/p&&p&2)足够的带宽。带宽应该满足在网站峰值的情况还能足够快速的使用,所以网络带宽应该大于峰值流量 =
峰值QPS * 平均请求大小。只有在保证带宽的情况才能实现高性能服务。&/p&&p&3)服务器性能。服务器性能主要从CPU、内存和磁盘三个方面来考虑,CPU核心数量能尽量多点,内存大小最好大一点,利用到磁盘存储的话SSD会优于机械磁盘。&/p&&p&4)硬件负载均衡设备。对于有条件的团队可以采购硬件负载均衡设备,加强后台服务负载均衡的能力,比如F5。&/p&&h2&2、后台服务高性能设计&/h2&&p&后台服务的高性能设计是互联网产品高性能架构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对服务整体性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来看看设计高性能后台服务的方法:&/p&&p&1)分布式缓存。缓存的本质是通过key-value形式的Hash表提升读写速度,一般情况是O(1)的读写速度。读写量比较高,变化量不大的数据比较适合使用缓存。业内比较成熟的分布式缓存系统有redis/memcache。&/p&&p&一般的缓存设计架构如下:用户第一次请求应用程序时,通过存储服务直接读取数据,然后将数据存储到缓存系统去,用户第二次请求的时候就直接从缓存系统读取,从而提升读取速度。&/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cac3abb995f10bc781198ad_b.jpg& data-rawwidth=&781& data-rawheight=&4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81&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ac3abb995f10bc781198ad_r.jpg&&&/figure&&p&&br&&/p&&p&对于分布式缓存系统可以Set化部署,比如商品数据缓存到Set1,用户数据缓存到Set2,或者一类用户的数据缓存到Set1,另一类的用户缓存到Set2,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d22baf1f28d7e09a89500f_b.jpg& data-rawwidth=&814& data-rawheight=&4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1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22baf1f28d7e09a89500f_r.jpg&&&/figure&&p&此外,也可以按集群化部署,每一个缓存服务存储的数据都是对等的,可以对外提供同等的服务,所以外部请求需要负载均衡到不同有缓存服务器,如下图:&/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cbc5a5b4fefa_b.jp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4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cbc5a5b4fefa_r.jpg&&&/figure&&p&Set化部署的目的主要在于将不同类型的数据路由到不同的地方,好处就是可以减少不同业务数据的耦合,可以针对不同业务进行不同的优化,从而提升整体性能。集群式部署的目的在于,提高缓存系统的对外服务能力,上层业务的路由策略简单灵活,扩缩容比较容易。&/p&&p&2)服务分层&/p&&p&在经典的三层(接入层、逻辑层和存储层)后台服务架构中,三层的划分的原则就是同层次的系统专注处理自己的事情。接入层专注于处理前端和后台服务的接入连通、安全认证和数据转发。逻辑层专注于处理不同业务的无状态逻辑服务。存储层专注于处理业务数据的存储。这样分层的好处在于各个层次能够依据业务特点专注于自己的事情,提高系统复用性,降低业务间的耦合性。在中小型网站中三层架构的典型实现是Nginx(接入层)、Apache Web(逻辑层)、Mysql/Redis(存储层)。&/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cda3cfc2b8ff_b.jpg& data-rawwidth=&429& data-rawheight=&4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cda3cfc2b8ff_r.jpg&&&/figure&&p&3)操作异步化&/p&&p&目前大型系统中普遍消息队列来将调用异步化,不仅可以提升系统性能还可以提升系统的扩展性。对于大量的数据库写请求,对于数据库的压力很大,同时也会造成数据库响应不及时。可以考虑使用消息队列,数据库的写请求可以直接写入到消息队列,然后通过多线程或多进程从消息队列中读取数据慢慢写入到数据库。消息队列服务器的处理速度会远远快于数据库,所以用户在写入操作时会感觉到很快的写入速度。&/p&&p&此外,消息队列对于请求不均衡的系统,还具有削峰填谷的作用,将短时间内的高峰请求,逐步平摊到更长的时间里去,从而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请求压跨系统。&/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3cd75ea49f400faaf992c7aa1a6f1d21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3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3cd75ea49f400faaf992c7aa1a6f1d21_r.jpg&&&/figure&&p&&br&&/p&&p&4)服务拆分&/p&&p&服务拆分有多种说法,比如大系统小做,分布式拆分,分层结构以及目前很流行的微服务化。不过服务拆分一般来说有以下原则:&br&&/p&&p&a)高内聚、低耦合: 将耦合性低的业务逻辑划分为不同系统,将聚合性高的业务逻辑划分为同一个系统。&/p&&p&b)单一职责原则:对于一个层次或者一个模块应该保持相对单一的职责,专注于自己的服务。&/p&&p&c)故障隔离:不同系统必须相对独立设计和运行,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故障,而不至于影响全局。&/p&&p&d)独立运维和持续交互:对于不同的系统可以随时迭代更新,而不至于影响其他服务。&/p&&p&对于服务拆分主要有纵向拆分和水平拆分两种方法。三层架构就是典型的纵向拆分模式,第2)点有所阐述。对于不同的业务模块,针对业务逻辑和存储服务可以按水平拆分的方法将拆分为不同的系统。比如商品系统逻辑层、订单系统逻辑层、商品系统存储层、订单系统存储层。&/p&&p&5)分布式集群化&/p&&p&分布式集群化是指将不同的业务用集群化的方式部署到不同的机器上去,对于每一个业务都具备大规模集群化的能力,从而提升系统的扩展性和高性能。&/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fc9fcc1cfd7b7a3ac6551_b.jpg& data-rawwidth=&502& data-rawheight=&2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fc9fcc1cfd7b7a3ac6551_r.jpg&&&/figure&&p&&br&&/p&&p&对于无状态化的被调服务A,在基于负载均衡的技术下,可以通过集群化部署成倍的提升服务性能,比如A1服务的性能是1万请求每秒,那么部署3台A服务机器,那么A服务的性能就是3万请求每秒了。&/p&&p&6)代码优化&/p&&p&&br&&/p&&p&对于IO操作的请求可以采用基于状态机的异步化编程。如下图的请求需要业务系统调用三个接口才能返回响应数据,当业务系统收到请求时,将给该请求分配一个seqid,该seqid在接口响应中也应该原封返回,然后并发三个IO接口的请求包,将该seqid对应的请求上下文保存到timer中,然后去并发处理其他请求,从而极大的提升系统性能。&/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e0a2eca7a5be9cca18ce1ef_b.jpg&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2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e0a2eca7a5be9cca18ce1ef_r.jpg&&&/figure&&p&&br&&/p&&p&此外,高性能的编程模型还有多线程模型、多进程模型、多协程模型和事件驱动模型。&/p&&p&
对于数据结构的设计可以采用高效的数据结构,比如典型的key-value缓存系统就是基于hash的基本原理来实现的,hash表的查询效率是O(1),效率极快。&/p&
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架构 InternetArch 上一期《》讲述了设计互联网高性能前端架构的基本方法,本篇文章将阐述一下如何设计高性能的后端服务。先简略回顾一下。对于互联网产品的高性能架构设计通常包括以…
&p&&b&作者:&/b&&a href=&https://www.zhihu.com/people/royal88& class=&internal&&Royal Luo&/a&&/p&&p&&b&来源: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架构
&/b&InternetArch&/p&&p&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经常听到别人说,通过搭建机器集群来抗住大流量和大用户量。如何组织机器集群和服务集群对大量流量请求进行高效服务是一个有挑战的问题。负载均衡器就是用来解决针对流量请求分配机器集群和服务集群的利器。&/p&&p&一、什么是负载均衡?&/p&&p&我们从一个实际的工作需求开始讲述负载均衡器吧。有一天,领导给你分配一个需求,你兴高采烈地去写代码,当写到一半时发现要依赖另一个模块,而另一个模块是部署在两台机器上,这时如何把你的请求合理地分配到这两台机器上呢?这时可以引入负载均衡器技术来调度请求流量。&/p&&p&负载均衡(Load Balance)的意思是将大量作业合理地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执行。主要用于解决互联网架构中的高并发和高可用的问题。&/p&&p&二、有哪些负载均衡技术?&/p&&p&负载均衡器主要分为硬件负载均衡和软件负载均衡两大类。&/p&&p&2.1 硬件负载均衡技术&/p&&p&直接在服务器和外部网络间安装负载均衡设备,这种设备我们通常称之为负载均衡器。由于专门的设备完成专门的任务,独立于操作系统,整体性能得到大量提高,加上多样化的负载均衡策略,智能化的流量管理,可达到最佳的负载均衡需求。 一般而言,硬件负载均衡在功能、性能上优于软件方式,不过成本昂贵,比如最常见的就是F5负载均衡器。&/p&&p&优点: 能够直接通过智能交换机实现,处理能力更强,而且与系统无关,负载性能强&/p&&p&缺点:成本高,除设备价格高昂,而且配置冗余.很难想象后面服务器做一个集群,但最关键的负载均衡设备却是单点配置;无法有效掌握服务器及应用状态。只是从网络层面来判断负载情况,有时网络负载正常的情况下,应用层可能已经堵塞了。&/p&&p&2.2 软件负载均衡技术&/p&&p&在互联网架构设计中,应用率比较高的是软件负载均衡技术。软件负载均衡技术是基于系统与应用的负载均衡技术,能够更好地根据系统与应用的状况来分配负载情况。主流的软件负载均衡器有LVS、Nginx和HAproxy。&/p&&p&优点:复杂应用下,软件负载均衡能够根据系统与应用情况来分配业务负载,效率很高。性价比很高,对于一些只需要几台服务器就能支撑的业务,使用软件负载均衡技术更加合适。&/p&&p&缺点:负载能力受服务器本身性能的影响,性能越好,负载能力越大。&/p&&p&LVS:内核态转发型的高可用工具,是一种基于传输层的负载均衡器,主要原理就是对网络数据报文做些更改,然后进行转发,支持的状态检测方法也比较完善,有端口检测,url检测和自定义脚本检测。 抗负载能力强,性能高,稳定性高,可靠性高,自身有完美的热备方案(Keepalived+lvs)。&/p&&p&Nginx:工作在网络层和应用层,主流的反向代理软件,可以通过代理的功能实现负载均衡的功能,本身功能比较完善,既可以做静态站点,缓存又可以做负载均衡器,配置上可以优化的地方很多,有端口检测和url的检测,但是检测的方式是被动式的,会对用户的访问造成一定的影响。&/p&&p&HAproxy:工作在TCP层和HTTP层,支持虚拟机,支持Session的保持,Cookie的引导,同时支持通过获取指定的url来检测后端服务器的状态。单纯从效率上来看,优于Nginx。&/p&&p&&br&&/p&&p&三、常用负载均衡算法?&/p&&p&具体的负载均衡算法通常有以下几种:&/p&&p&轮询(Round Robin,RR)&/p&&p&所有请求被一次分发到每台应用服务器上,即每台服务器需要处理的请求数目都相同,适合于素有服务器硬件都相同的场景。
&/p&&p&加权轮询(Weighted Round Robin,WRR)&/p&&p&根据应用服务器硬件性能的 情况,在 轮询的基础上,按照配置的权重将请求分发到每个服务器,高性能的服务器能分配更多请求。
&/p&&p&随机(Random)&/p&&p&请求被随机分配到各个应用服务器,在 许多场合下,这种方案都很简单实用,因为好的随机数本身就很均衡。即使应用服务器硬件配置不同,也可以使用加权随机算法。
&/p&&p&最少连接(Least Connections)&/p&&p&记录每个应用服务器正在处理额连接数(请求数),将新到的请求分发到最少连接的服务器上,应该说,这是最符合负载均衡定义的算法。同样,最少连接算法也可以实现加权最少连接。
&/p&&p&源地址散列(Source hashing)&/p&&p&根据请求来源的IP地址进行Hash计算,得到应用服务器,这样来自同一个IP地址的请求总在同一个服务器上处理,该请求的上下文信息可以存储在这台服务器上,在一个会话周期内重复使用,从而实现会话黏滞。
&/p&&p&四、负载均衡器在互联网架构中应用&/p&&p&互联网架构对负载均衡器应用主要采用的是软件负载均衡技术。下面以经典三层架构模型来说明负载均衡技术的应用和选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d24bb260cfbfd68c8e58c_b.jpg& data-rawwidth=&439& data-rawheight=&4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d24bb260cfbfd68c8e58c_r.jpg&&&/figure&&p&&br&&/p&&p&1)用户请求选择接入层(Nginx)是通过DNS轮询来实现的,DNS会通过轮询算法返回一个Nginx进行负载均衡。&/p&&p&2)用户请求到达接入层(Nginx)后,Nginx通过权重算法或者随机算法选择逻辑层的一个节点转发请求。&/p&&p&3)用户请求到过逻辑层后,逻辑层通过与存储层的所有节点建立连接池,或者保存所有存储层节点的地址信息,因为数据的存储是固定在一个节点上的,所以要求同一个用户的请求能够路由到同一个存储节点上去。最简单的负载均衡实现可以依据用户账号进行HASH选择。&/p&&p&当然,基于HASH选择会给数据迁移和扩缩容带来一定的麻烦,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们以后再详细讨论。&/p&&p&&/p&
作者:来源:微信公众号:互联网架构 InternetArch现实生活中,我们能经常听到别人说,通过搭建机器集群来抗住大流量和大用户量。如何组织机器集群和服务集群对大量流量请求进行高效服务是一个有挑战的问题。负载均衡器就是用来解决针对流量请求分…
&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316b74a208dc8b7307093d_b.jp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316b74a208dc8b7307093d_r.jpg&&&/figure&近期有两拨同学找我聊业务,包括营销,内容,以及新的产品规划之类的。在沟通过程中,我发现即便就是做专业运营和流量运营的,也免不了缺乏一些东西。在我接触过的Pm中,尤其是在做C端产品,电商平台产品,很少有人会谈到或者去思考流量结构。我觉得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值得探讨。&p&所以,我今天想随便唠唠流量结构。&/p&&p&首先我想先问几个问题:什么是流量结构?流量结构有什么用?为什么需要关注流量结构?&/p&&p&先普及一下什么是流量?其实就是作为一个互联网的产品(网站,APP......),能够吸引到多少人浏览,多少次浏览,也就是常见的PV和UV。&/p&&figure&&img data-rawwidth=&518& data-rawheight=&214& src=&https://pic1.zhimg.com/v2-b4dd67b5c4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b4dd67b5c4f_r.jpg&&&/figure&&p&这些数据,作为APP运营,和网站运营,我相信大多数的PM和运营人员都会很关注。因为这代表了一个(互联网)产品受欢迎程度。&/p&&p&什么是流量结构呢?简单点说,就是你的流量分别是怎样构成的。举个例子,假设你有一个网站,每天平均有100万UV来访问,大致构成的比例如下图&/p&&figure&&img data-rawwidth=&362& data-rawheight=&217& src=&https://pic1.zhimg.com/v2-cc0b864c9b8a46a19e40cc2d11457a1f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figure&&p&就是流量来源的结构;&/p&&p&单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诠释流量结构更重要,也就是从流量的获取成本来划分流量的结构,假设我的网站,每天有100W的UV,我是否可以清晰的知道,我这100W的UV,有多少是免费获得的(自然流量),有多少是付费获得的,有多少是营销获得的.......&/p&&figure&&img data-rawwidth=&362& data-rawheight=&217& src=&https://pic3.zhimg.com/v2-6d4c4df11a07db15fc9d1987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2&&&/figure&&p&基于获客成本的流量结构,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平台型的PM和运营,非常重要。因为这代表了平台的导向,以及作为平台为客户提供的核心玩法导向。&/p&&p&很遗憾,在与很多PM交流的过程中,几乎很少有人关注平台的流量结构导向设计。在多次沟通中,PM团队会跟我探讨,作为平台,我们规划了一些内容产品,规划了内容生态,嗯,看起来规划挺宏大,也挺美好的。但是(敲黑板),在这些规划里我只看到了作为一个P,对功能的规划,没有看到对客户价值的真正创造。客户在我们的平台到底能获得什么价值?低成本,高效率的获取流量,以及能够把流量运营好(高效率的转化),这才是客户到你这个平台上的核心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客户对流量获取的认知,你得通过设计场景和玩法,让客户低成本,高效率的获取流量。如果没有合理的流量结构(对应到不同流量获取的场景)设计,基本上,很多出发点就会发生错误。这种悲剧性的项目真是屡见不鲜,例如百度的直达号.......&/p&&p&在几大平台中,我个人认为,阿里的平台在流量结构的设计是做得最好的,所以用淘宝来举例,应该能让大家比较好理解。(当然,事实上,我认为淘宝真正玩好流量的商家,也是不太多的)。&/p&&p&很多人知道,淘宝(电商)很长一段时间很大程度上是在玩爆款。为什么要玩爆款?这其实是作为平台的一种流量玩法的导向。&/p&&figure&&img data-rawwidth=&629& data-rawheight=&160& src=&https://pic2.zhimg.com/v2-ced85cc944a765e65d7dff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9&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ced85cc944a765e65d7dff_r.jpg&&&/figure&&p&淘宝早期,乃至现在的运营,都有一个核心的玩法,就是通过运营的玩法,去抢占自然搜索结果页的前面展现的位置。&/p&&figure&&img data-rawwidth=&905& data-rawheight=&617& src=&https://pic4.zhimg.com/v2-b942bcdba30b9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05&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942bcdba30b9a_r.jpg&&&/figure&&p&由于版面问题,只截取一点点。横着的部分就是自然搜索的结果,竖着的部分先不看(那一部分是付费的流量)。&/p&&p&在淘宝的运营圈里,有人把自然搜索结果的前面12个位置,称之为南京路上的黄金店铺。因为这些位置地段好,容易获取流量,并且这些流量是免费的。&/p&&p&淘宝的爆款经济,很大层面上就是在抢占这些位置。能在自然搜索里排到前面的位置,有很多的因素,这个是搜索算法(是机密),但大体取决于销量,价格,评价,服务等等诸多因素(但权重会根据运营策略进行调整)。&/p&&p&为了打造爆款,也就是抢占自然搜索排名靠前的位置,很多商家可以不惜砸出重金。早期的铁观音,经常出现9.9包邮等等,都是在打造爆款。&br&通常,一个爆款可以帮助商家贡献40%~60%的流量。&/p&&p&举完了爆款的例子,我突然发现还没有说到流量结构。好吧,这个是我自己通过观察和经验的,不代表淘宝,不代表商家本身的看法。&/p&&p&我认为一个优秀的淘宝商家,会很好的规划自己的流量结构,通常会有6:3:1,或者7:2:1的比例:&/p&&figure&&img data-rawwidth=&524& data-rawheight=&401& src=&https://pic4.zhimg.com/v2-de4a0e6d887d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2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de4a0e6d887d_r.jpg&&&/figure&&p&淘宝平台或许没有刻意的去追求流量结构,但是在淘宝店铺运营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形成了流量结构,在不同结构中形成的各种流量的玩法。这就逐渐形成了平台的流量结构导向。&/p&&p&对于淘宝的商家(会玩流量的那些商家)来说,他很清楚怎么去迎合平台流量结构的导向,然后低成本,高效率的去获取流量。通过打造爆款(建设爆款梯队),优化搜索,优化服务获取免费的流量,通过直通车竞价排名,获取精准的流量,通过钻展/品专等获取活动级别的大流量,还通过客户关系,获取复购流量等等。这些玩法都是基于平台的流量结构可以设计出来的场景。&/p&&p&平台还有很多配套的流程和KPI来体现这种流量结构的导向,例如UV成本,UV价值,ROI,不同场景下的转化率等等。&/p&&p&平台需要为客户打造一个流量结构的导向,基于流量结构打造场景和玩法,这就是我今天唠叨的一点。例如(下面是乱写了,参考就是了)&/p&&p&&figure&&img data-rawwidth=&507& data-rawheight=&455& src=&https://pic4.zhimg.com/v2-cc4f378b95f92f09645c71dcc833588e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7&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cc4f378b95f92f09645c71dcc833588e_r.jpg&&&/figure&核心的是,淘宝的商家可以在平台上有多样性的组合,很多场景的玩法。这个是我觉得阿里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牛逼的地方.&/p&&p&好了,至于微信和百度,我觉得在平台层面的流量结构导向,都做得不是很好。(那就不多说了)&br&&/p&&p&作为一个P,有时需要想想,平台的规划为什么要关注流量结构?商户如果没有合理的流量构成,没有合理的场景规划,怎么体现出平台为客户创造的价值?&/p&&p&先讲这么一点.......后续有没有看心情。&/p&
近期有两拨同学找我聊业务,包括营销,内容,以及新的产品规划之类的。在沟通过程中,我发现即便就是做专业运营和流量运营的,也免不了缺乏一些东西。在我接触过的Pm中,尤其是在做C端产品,电商平台产品,很少有人会谈到或者去思考流量结构。我觉得这是个…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547d307fc9c84b9c3a07_b.jpg& data-rawwidth=&1400& data-rawheight=&8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547d307fc9c84b9c3a07_r.jpg&&&/figure&&p&再不努力,中国互联网的流量都要被腾讯吸没了。&/p&&br&&p&Mary Meeker最新一份《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截至2017年4月,中国移动互联网产品使用时长的大约60%都被腾讯系的产品所占据,其中微信、QQ两大社交产品占用时长超过30%,剩下的腾讯游戏、视频、新闻等产品均依赖微信和QQ获得了充足的流量供给。 &/p&&p&至于阿里和百度旗下所有产品——还要再把近年来抢占流量势头凶猛的今日头条算上——它们一共才抢占了17%的使用时长。&/p&&p&腾讯已经证明了社交关系可以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流量,而手握流量的玩家都在为如何反过来将流量转化为社交关系而焦虑。&/p&&h2&&strong&流量优势不稳 百度遭遇夹击&/strong&&/h2&&p&PC互联网时代为我们留下了BAT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百度、阿里和腾讯各自以搜索流量、电商交易和社交关系起家,并以此为“护城河”分而治之。这些核心优势同时也被用来为各自的新业务“输血”。 &/p&&p&三巨头在流量、电商和社交的“边境线”上互有攻守,但在PC互联网时代,它们的力量还是很均衡的。重要的是,它们似乎都在进入对方领域的尝试中受挫。&/p&&p&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之后,事情开始起了显著的变化。腾讯曾经历搜索部门“搜搜”黯然解散的历史,却通过腾讯网和微信公众平台,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p&&p&阿里通过控制微博拥有了一个全民社交网络,而钉钉又开辟了企业社交的新战场。基于优酷土豆、文学、音乐等建立的内容库也圈走了很大一部分流量和在线时长。&/p&&p&更值得注意的是,坚持不站队巨头的今日头条,如今有了在流量一极取代百度的趋势;百度今年初最近一次转型,也被公认为是针对头条而来。&/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efabbe73d4cf8e7fc81a8c7abb2b1b8b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efabbe73d4cf8e7fc81a8c7abb2b1b8b_r.jpg&&&/figure&&p&(百度在2017年初推出首页信息流产品,被认为是直接针对今日头条。图/百度)&/p&&p&头条的崛起也让腾讯的内容部门颇为头痛,有消息说腾讯在几大门户当中终于要最后一个取消频道制,全面“今日头条”化,用对手的办法迎击对手。&/p&&p&前后夹击之下,以搜索流量为“护城河”的百度,在BAT当中最先显出疲态。&/p&&p&在“流量转社交”这条道路上,百度一度非常接近成功。百度贴吧、知道和百科作为知识搜索的“三驾马车”,建立了初步的内容生态,远比同期开展的电商和O2O业务要成功。但是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后,百度贴吧却没能保持领先,反而一步步陷入混乱和困境。&/p&&h2&&strong&百度贴吧的探索与纠结&/strong&&/h2&&p&百度贴吧于2003年11月推出,无需注册、用法简单、服务稳定:这是当年百度“简单可依赖”价值观的集中体现。时值中国互联网的少年时期,面对网上的“内容荒”,贴吧连接起了在各领域有专长的新晋网民,为中国互联网贡献了海量优质的UGC内容。&/p&&p&贴吧迅速成为百度最大的社交入口,用户被贴吧积累的内容和资源吸引进来,形成了用户自组织的良好氛围。然而,贴吧此后的社交尝试偏离了方向。&/p&&p&贴吧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无需注册的方针,这本来是为了降低创作成本。但不强制注册就难以形成完善的用户体系,很多好内容的背后只留下一个IP地址;即使有登录,受制于不完善的用户身份系统,其留下的足迹也很模糊,甚至于在一个贴吧积累的经验值,不能移植到另一个贴吧去。 &/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cab4a0aade90c1f599f059d62b907e2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4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cab4a0aade90c1f599f059d62b907e2_r.jpg&&&/figure&(贴吧等级。图/百度经验)&/p&&p&用户系统不完善,用户就难以在贴吧内持续停留,类似QQ会员体系的增值服务就无法在贴吧奏效。留给贴吧的变现方式只剩下广告一种,加速变现的压力直接导致贴吧“饮鸩止渴”,伤害内容质量,剥削存量用户。&/p&&p&去年“血友病”贴吧被卖导致的公关危机,和今年初公然“给吧主设立KPI”的笑话,是贴吧衰落的两个标志性事件。贴吧曾经寄托了百度将流量优势转化为社交关系的厚望,却因为产品设置的先天不足,阴差阳错的到了今天的境地。&/p&&p&百度知道和百科跟贴吧共享一位创始产品经理(李明远),有些问题也被继承了过去。产品各自孤立,用户系统和激励机制不完善,商业模式不清晰是这些产品的通病。 &/p&&h2&&strong&新来者怎样汲取前辈教训&/strong&&/h2&&p&从2016年开始,今日头条加速挤占百度系产品享有的“国民总时间”。在产品使用时长上的此消彼长,也说明了在BAT当中,今日头条和百度的相似程度是最高的;理论上,头条可以完美的取代百度在国内互联网的位置和作用。&/p&&p&因此,将流量转化为社交关系的老问题,今日头条也迟早会碰上。而从公开动作看,头条对此已有准备。 &/p&&p&2017年,头条推出问答、微头条、UGC视频(抖音、火山)等新产品,从三个方向探索如何形成社交关系。&/p&&p&由于短视频的竞争态势所迫,火山小视频和抖音从一开始就是独立存在的产品。而形式上类似微博的“微头条”和类似知乎的“头条问答”则一直在头条主App中生长,直到上个月,以头条问答为基础的App“悟空问答”才独立上架应用商店。&/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b867b7bcc3e8c9fa02b56bf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b867b7bcc3e8c9fa02b56bf_r.jpg&&&/figure&(问答类产品近年来大量涌现。这是2016年到2017年一季度上线的部分产品。图/航通社制图)&/p&&p&被公认为对标知乎的“悟空问答”,有些地方也会让人想到百度知道。悟空问答的讨论话题不算“高冷”,往往更偏重大众话题,参与者更多样广泛。部分知乎用户以前就曾揶揄百度知道的问答不够专业,“知识”浓度不高。&/p&&p&但是,头条的问答产品显然从百度此前的失败中汲取了一些教训。“头条号”是一个统一的用户体系,用户通过微头条、问答、头条号文章发布等方式贡献的内容,显示在一个完整的时间线上,并且可以互相推荐,让贡献者的人格凸显出来。这种社交资产的积累便于产生大小“V”,有效增加专业用户的活跃度。 &/p&&h2&&strong&没有规律可循&/strong&&/h2&&p&流量转社交这条路到底有没有可能走通,仍然是一个不确定性极大的问题。至少目前,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上,可以观察到的成功案例一则很少,二则很小。&/p&&p&似乎蚂蚁森林可以当作一个例子——这款特殊的“游戏”将虚拟奖励和现实生活的操作结合起来,让很多人在支付宝里多停留了很久。此前支付宝疯了一样的做社交,甚至像素级复制了微信对话框都没能如愿,却让这个“无心插柳”的插曲有了成效。这只能说明其中并没有什么规律可循。&/p&&p&不断流动的流量,要求产品最好“用完即走”。而社交属性却要沉淀用户的关系网络,形成对平台的强依赖。微博CEO王高飞曾说,“中国的手机用户普遍会在12个月左右换一次手机,纯信息流产品多半需要重新获取一遍用户。”而微信(也包括微博)根本不担心这个问题。 &/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7bd0a7f166ac897322c_b.pn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33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7bd0a7f166ac897322c_r.jpg&&&/figure&(王高飞在微博财报分析师会议上谈论信息流产品。图/雪球) &/p&&p&只要用户粘在了一个应用里,这应用就始终有野心转化为一个全能浏览器,甚至小“操作系统”,满足用户几乎所有的需求,成为一座只进不出的堰塞湖。只用短短3年,微信支付就跟支付宝分庭抗礼,几乎完全攻陷此前被认为是阿里最坚实的城墙。&/p&&p&没人希望看到这种偷袭在自己身上重演。微信刚上线的“搜一搜”和“看一看”分明在警告百度、头条和其它处于类似境地的企业——不管想什么办法,一定要抓紧时间了。&/p&&p&理论上,头条问答等今日头条的社交向产品,已经充分考虑到了过往的经验教训,但这不意味着头条就能躺着打赢这场硬仗,只能说现阶段它是最有可能成功的一家。如果它能成功,我们就又可以看一出波澜壮阔的大戏了。&/p&&blockquote&&p&本文来自航通社(新浪微博 @lishuhang,微信搜索:航通社)&/p&&/blockquot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d8f3a0bc79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d8f3a0bc798_r.jpg&&&/figure&
再不努力,中国互联网的流量都要被腾讯吸没了。 Mary Meeker最新一份《互联网趋势》报告中指出,截至2017年4月,中国移动互联网产品使用时长的大约60%都被腾讯系的产品所占据,其中微信、QQ两大社交产品占用时长超过30%,剩下的腾讯游戏、视频、新闻等产品…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912c79631e76baf05c7eb6e7cb452995_b.jpg& data-rawwidth=&550& data-rawheight=&36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912c79631e76baf05c7eb6e7cb452995_r.jpg&&&/figure&&p&必须承认的是,很多大公司,包括BAT的一些团队,对待流量运营的思路就是花钱买用户,是不是有钱花就不好,肯定不是!
对于好的产品来说,有大量的金钱无疑是一个助燃剂,能让产品快速铺开,如果双方产品核心功能一致,用户体验都做得差不多,那么一方有钱,另一方没钱,这时候就可以拖死对方,比如团购,产品核心功能、体验流程基本都是差不多,到最后都到了拼现金储备了。但是,更多时候钱多了会让产品团队蒙蔽双眼,以为用钱砸出来的量就是真实的用户,为了短期的DAU,不断的花钱推,直到钱没了,预算一砍,用户量流走就仿佛开水闸一样,没几天就跑光了。这时候,最应景的一句话就是,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p&&p&很多做产品的同学,只有产品的思维,流量的思维严重不足,为了不得罪同行,我必须承认,我的产品设计思维和流量思维都很渣渣,所以我一直在学习,分享与总结。流量运营对于一个初创产品来说,至关重要,很多情况,在产品设计的时候就考虑流量的运营会更有助于产品的发展。&/p&&p&&b&那么为什么要做流量运营呢?&/b&&/p&&ol&&li&通过流量运营的数据分析能发现用户对这个产品的需求程度,是不是强需求还是小需求;&br&&/li&&li&用户获取成本很高,流量运营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取流量;&br&&/li&&li&流量运营可以扩大产品的影响度和覆盖面,带来更多的自然用户;&br&&/li&&li&流量运营相对花钱买量的效果更佳持续;&br&&/li&&li&懂流量运营的同学,即便是花钱买用户,也是以相对便宜的价格买到好的用户;&br&&/li&&/ol&&br&&p&我们说流量运营,那么流量从哪里来?互联网发展到现在,很多流量已经被几个大平台瓜分了,我们就从这几个流量平台入手就行了,我们做的主要是从这些平台里面引一些流量到我们的产品里。&/p&&p&&b&流量的来源主要有:&/b&&/p&&ol&&li&&b&搜索引擎流量&/b&,国外主要是Google,而国内主要是百度的流量,搜索引擎的流量运营,主要方法是SEO,SEM;&br&&/li&&li&&b&社交流量&/b&,国外主要是FaceBook,YouTube,Instagram,Snapchat等,而国内主要就是微信、QQ、微博、贴吧;&br&&/li&&li&&b&应用商店&/b&,国外主要有两个,苹果应用的话,就在App Store进行运营,Android应用就在 Google play。国内的IOS 的流量也是很集中在App Store,但Android 的流量则相对分散,但主要还是集中在腾讯的应用宝,百度的手机助手(91),360 的360手机助手。&br&&/li&&li&&b&其他流量&/b&,现在很多聚合的内容平台,比如视频网站优酷、爱奇艺、今日头条等;&br&&/li&&/ol&&br&&p&那么怎么做流量运营呢?这个话题很大,也不是今天的主题,暂时按下不表,后面我们再来慢慢聊下,互相探讨下流量运营的套路。&/p&&p&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今天我们来谈谈流量运营和数据分析工具,我做了下整理,将目前使用的最多,并且价值较大的几个工具进行了说明和整理,希望对大家有用。&/p&&p&&b&流量的运营的八大工具如下&/b&:&/p&&p&1.
&b&similar web&/b&(&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similarweb.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imilarweb.com - Digital World Market Intelligence Platform&/a&):产品市场数据分析工具,有网页,也同时做了一个chrome插件,强调一下,这款工具非常牛逼,各种数据非常的全面,可以用开挂来形容。&/p&&p&1)
针对的产品形态:APP 和 网站&/p&&p&2)
适用国家:全球(要翻墙),而对国内的应用的分析,由于只有Google play的数据所以不是很准&/p&&p&3)
作用介绍:&/p&&p&A.
overview:产品流量综合情况;&/p&&p&B.
source:流量的来源(直接来源、搜索引擎、第三方外链、社交流量等);&/p&&p&C.
GEO:流量的国家分布情况;&/p&&p&D.
referrals:流量来源页;&/p&&p&E.
search:搜索的关键字以及广告投放的主要关键字;&/p&&p&F.
Social:社交流量来源的主要分布情况;&/p&&p&G.
Ads:开发者以及广告网络,主要是与变现有关的内容;&/p&&p&H.
Audience:用户兴趣和行为相关,浏览了这个目标网站,还会浏览哪些相关网站;&/p&&p&I.
similar:相似功能的站点或者(app),使用这个功能就找出竞品了;&/p&&p&J.
APP:这个站点(app)还有的其他APP;&/p&&p&2.
&b&Google 趋势&/b&(&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trends.google.com/trends/&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trends.google.com/trend&/span&&span class=&invisible&&s/&/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显示用户在 Google 上搜索某个主题的相对倾向。&/p&&p&1)
针对的产品形态:网站&/p&&p&2)
适用国家:全球,不过在中国不太适用,你懂的&/p&&p&3)
作用介绍:&/p&&p&A.
分析关键词(topics)的搜索热度,趋势以及在某个国家地区的受关注程度;&/p&&p&B.
发现热点背后的相关需求;&/p&&p&3.
&b&百度指数&/b&(&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index.baidu.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百度指数&/a&):百度指数是以百度海量网民行为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分享平台&/p&&p&1)
针对的产品形态:网站、APP&/p&&p&2)
适用国家:中国&/p&&p&3)
作用介绍:&/p&&p&A.
分析关键词(topics)的搜索热度,趋势以及在中国的受关注程度;&/p&&p&B.
发现热点背后的相关需求;&/p&&p&4.
&b&微信指数&/b&,是微信官方提供的基于微信大数据分析的移动端指数,这个工具还不是很完善,但是价值依然巨大。&/p&&p&1)
针对的产品形态:网站、APP&/p&&p&2)
适用国家:在中国,其他国家用户量不大&/p&&p&3)
作用介绍:&/p&&p&A.
分析关键词(topics)的在微信里的热度,趋势以及在中国网民的受关注程度和影响程度;&/p&&p&5.
&b&爱站网&/b&(&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izhan.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站长工具-百度权重排名查询-站长seo查询 - 爱站网&/a&),主要为广大站长提供站长工具查询&/p&&p&1)
针对的产品形态:网站&/p&&p&2)
适用国家:中国&/p&&p&3)
作用介绍:&/p&&p&A.
提供IP反查域名,Whois查询,PING检测,网站反向链接查询&/p&&p&B.
关键词挖掘、流量分析、竞品分析&/p&&p&6.
&b&APP Annie&/b&(&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ppannie.com&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pp Annie&/a&),移动应用和数字内容时代数据分析和市场数据的行业领导者,现在APP Annie 功能实在是强大,简直是一个金矿。&/p&&p&1)
针对的产品形态:APP(IOS 和 Android)&/p&&p&2)
适用国家:全球&/p&&p&3)
作用介绍:&/p&&p&A.
应用商店优化,应用关键词优化;&/p&&p&B.
产品留存、竞品数据;&/p&&p&C.
流量分析,变现分析;&/p&&p&D.
分析应用的用户拓展策略&/p&&p&7.
&b&追词网&/b&(&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zhuici.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zhuici.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一个中文用户需求的中文关键词分析网站&/p&&p&1)
针对的产品形态:百度流量,中国网站&/p&&p&2)
适用国家:中国&/p&&p&3)
作用介绍:&/p&&p&A.
竞争度分析;&/p&&p&B.
智能报价;&/p&&p&C.
关键词挖掘;&/p&&p&D.
友链检查、反链分析;&/p&&p&8.
&b&Google adwords&/b&(&a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adwords.google.com&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span&&span class=&visible&&adwords.google.com&/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a&):本是一个广告系统,但是实际可用于关键词挖掘&/p&&p&1)
针对的产品形态:Google 搜索支持的网站&/p&&p&2)
适用国家:全球(在中国相对没那么准)&/p&&p&3)
作用介绍:&/p&&p&A.
关键词分析、关键词挖掘&/p&&p&B.
智能报价&/p&&p&C.
数据分析&/p&&p&另外,从百度搜索和Google 搜索的网页下面,会显示相关的搜索,这里也是一个分析需求,分析用户行为的一个很好的地方。&/p&&p&必须再次强调的是,无论是做需求分析、竞品分析,流量分析,变现分析,上面的工具都非常有用。甚至在做流量运营的结果跟进,都可以用这些工具来辅助分析。数据工具不是精确统计,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失真,需要校正。问题是,我们要学会用这个数据,学会对比,学会去除噪音,学会用现实事件解释数据,而当发现数据异常的时候,又能够找到合理解释。这样就会形成有效的正反馈。&/p&
必须承认的是,很多大公司,包括BAT的一些团队,对待流量运营的思路就是花钱买用户,是不是有钱花就不好,肯定不是!
对于好的产品来说,有大量的金钱无疑是一个助燃剂,能让产品快速铺开,如果双方产品核心功能一致,用户体验都做得差不多,那么一方有钱,…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ac386abcb22dbfbb14e213bc57bd20d1_b.jpg& data-rawwidth=&1619& data-rawheight=&10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61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ac386abcb22dbfbb14e213bc57bd20d1_r.jpg&&&/figure&&blockquote&&p&&i&最近,投投找了几位创业者朋友一起回顾2016年,发现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迷茫。的确,虽然目前市场上钱不少,2016年创投市场整体的募资金额是2015年的1.7倍,但谁都不知道下一个风口在哪里。过去,投投一直都认一个理:历史的发展总是相似的。当我们看不清未来方向的时候,何不以史为鉴,从过往的发展变迁中寻找机会与底层规律。&/i&&/p&&p&&i&于是,投投以如何从互联网历史发展的角度破解当下的迷茫为话题,向红点创投合伙人吴峰先生请教了一番。吴峰先生算是互联网圈的老兵了,拥有10年的产品开发及投资经验,他投资的案例有IT桔子、酷6网、墨迹天气、Talking data、APUS、糖豆广场舞等。&/i&&/p&&p&&i&通过阅读这篇文章,你能知道中国互联网20年发展的历程,以及整个PC及移动互联网的变化路径,还有吴峰先生对如今创业投资机会的深度思考。文章稍长,但读完应该会让你眼前一亮。&/i&&/p&&/blockquote&&h2&&b&以史为鉴,可知兴替 &/b&&/h2&&p&2016年的创投圈,略有冷清的同时又非常热闹:一边是直播、AR/VR、人工智能、共享单车、出海等各种概念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另一边迷茫、焦虑的情绪却不断弥漫开来。创业者和投资人就像站在十字路口的迷路者,茫然不知所措。&/p&&p&正如大家所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中国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有20多年,其中有不少的商业兴衰如出一辙。&/p&&p&我想,当我们在看不清未来趋势及未来发展方向时,不妨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整个中国互联网的演变历程,从而总结出一些规律,不断地接近事物的本质。&/p&&p&迄今为止,中国即将经历完两个完整的互联网交互周期,基本上每一个大的交互方式为10年一个周期:1999年-2009年为PC互联网发展周期;2008年-2018年为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p&&p&下图为PC和移动互联网历史周期的发展路线图,我将从三个维度(硬件、连接、软件)来分享自己对这张图的理解。&/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24faad3e9c2caf924bb9b_b.jpg& data-rawwidth=&2999& data-rawheight=&16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99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24faad3e9c2caf924bb9b_r.jpg&&&/figure&&p&&em&*中国PC及移动互联网发展周期表(图片由受访者提供)&/em&&/p&&ul&&li&&p&第一个维度——硬件周期&/p&&/li&&/ul&&p&实际上,一个新兴交互方式的产生需要经历四个阶段:&/p&&p&&em&1)&/em&&strong&划时代硬件产品的产生,主导的是硬件厂商(硬件标准)&/strong&;&/p&&p&&em&2)&/em&&strong&在硬件基础上的软件抽象统一&/strong&,比如Windows成为整个PC时代统一的软件平台,而Android和iOS成为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统一的软件平台;&/p&&p&&em&3)&/em&&strong&软件生态慢慢形成,硬件厂商逐渐边缘化,软件厂商崛起&/strong&;&/p&&p&&em&4)&/em&&strong&硬件成为红海并逐渐被边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in10网络共享设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