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的wwW13caocao样的站是啥,咋找不到13caocaocom可以正常收视的地了

《萌风史记:诸葛亮死前6年与死后46年的世界》13.第十三话:周鲂断发赚曹休
  周忽悠究竟要如何去忽悠住这位曾经轻易识破了张忽悠的忽悠的曹侦探呢?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场极为精彩的脑力决战到底是怎么回事吧。
  事情的缘由,在于有一天,此刻已经身为大司马的曹休收到了7封信笺。
  信的内容极长,看一眼都犯晕。
  其一曰:“鲂以千载徼幸,得备州民,远隔江川,敬恪未显,瞻望云景,天实为之。精诚微薄,名位不昭,虽怀焦渴,曷缘见明?狐死首丘,人情恋本,而逼所制,奉觌礼违。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今因隙穴之际,得陈宿昔之志,非神启之,岂能致此!不胜翘企,万里讬命。谨遣亲人董岑、邵南等讬叛奉笺。时事变故,列於别纸,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永令归命者有所戴赖。”
  其二曰:“鲂远在边隅,江汜分绝,恩泽教化,未蒙抚及,而於山谷之间,遥陈所怀,惧以大义,未见信纳。夫物有感激,计因变生,古今同揆。鲂仕东典郡,始原已获,铭心立报,永矣无贰。岂图顷者中被横谴,祸在漏刻,危於投卵,进有离合去就之宜,退有诬罔枉死之咎,虽志行轻微,存没一节,顾非其所,能不怅然!敢缘古人,因知所归,拳拳输情,陈露肝膈。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复猜疑,绝其委命。事之宣泄,受罪不测,一则伤慈损计,二则杜绝向化者心,惟明使君远览前世,矜而愍之,留神所质,速赐秘报。鲂当候望举动,俟须乡应。”
  其三曰:“鲂所代故太守广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为变,以见谴责,靖勤自陈释,而终不解,因立密计,欲北归命,不幸事露,诛及婴孩。鲂既目见靖事,且观东主一所非薄,婳不复厚,虽或蹔舍,终见翦除。今又令鲂领郡者,是欲责后效。必杀鲂之趣也。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人居世间,犹白驹过隙,而常抱危怖,其可言乎!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原明使君少垂详察,忖度其言。今此郡民,虽外名降首,而故在山草,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为乱之日,鲂命讫矣。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弟孙奂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又命诸葛亮进指关西,江边诸将无复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若明使君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鲂便从此率厉吏民,以为内应。此方诸郡,前后举事,垂成而败者,由无外援使其然耳;若北军临境,传檄属城,思咏之民,谁不企踵?原明使君上观天时,下察人事,中参蓍龟,则足昭往言之不虚也。”
  其四曰:“所遣董岑、邵南少长家门,亲之信之,有如儿子,是以特令赍笺,讬叛为辞,目语心计,不宣唇齿,骨肉至亲,无有知者。又已敕之,到州当言往降,欲北叛来者得传之也。鲂建此计,任之於天,若其济也,则有生全之福;邂逅泄漏,则受夷灭之祸。常中夜仰天,告誓星辰。精诚之微,岂能上感,然事急孤穷,惟天是诉耳。遣使之日,载生载死,形存气亡,魄爽怳惚。私恐使君未深保明,岑、南二人可留其一,以为后信。一赍教还,教还故当言悔叛还首。东主有常科,悔叛还者,皆自原罪。如是彼此俱塞,永无端原。县命西望,涕笔俱下。”
  其五曰:“鄱阳之民,实多愚劲,帅之赴役,未即应人,倡之为变,闻声响抃。今虽降首,盘节未解,山栖草藏,乱心犹存,而今东主图兴大众,举国悉出,江边空旷,屯坞虚损,惟有诸刺奸耳。若因是际而骚动此民,一旦可得便会,然要恃外援,表里机互,不尔以往,无所成也。今使君若从皖道进住江上,鲂当从南对岸历口为应。若未径到江岸,可住百里上,令此间民知北军在彼,即自善也。此间民非苦饥寒而甘兵寇,苦於征讨,乐得北属,但穷困举事,不时见应,寻受其祸耳。如使石阳及青、徐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鲂生在江、淮,长於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时不再来,敢布腹心。”
  其六曰:“东主致恨前者不拔石阳,今此后举,大合新兵,并使潘浚发夷民,人数甚多,闻豫设科条,当以新羸兵置前,好兵在后,攻城之日,云欲以羸兵填堑,使即时破,虽未能然,是事大趣也。私恐石阳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济,诚宜疾密。王靖之变,其鉴不远。今鲂归命,非复在天,正在明使君耳。若见救以往,则功可必成,如见救不时,则与靖等同祸。前彭绮时,闻旌麾在逢龙,此郡民大小欢喜,并思立效。若留一月日间,事当大成,恨去电速,东得增众专力讨绮,绮始败耳。原使君深察此言。”
  其七曰:“今举大事,自非爵号无以劝之,乞请将军、侯印各五十纽,郎将印百纽,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纽,得以假授诸魁帅,奖厉其志,并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使山兵吏民,目瞻见之,知去就之分已决,承引所救画定。又彼此降叛,日月有人,阔狭之间,辄得闻知。今之大事,事宜神密,若省鲂笺,乞加隐秘。伏知智度有常,防虑必深,鲂怀忧震灼,启事蒸仍,乞未罪怪。”
  ………………晕了吧?我也晕了。
  但是晕了也得看。
  这7封信,非常有研究价值。
  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研究这7封信,不是为了忽悠人用的,而是通过这7封信来明白——如何获得生意合作伙伴的信任
  当然啦……获得信任以后是为了和他做生意,而不是为了忽悠他
  如果不看周鲂的最终目的,单纯就看这7封信,这7封信完全编成一部教材——
  《周鲂老师教你如何与生意伙伴建立信任关系》
  现在,我们来假设曹休是一位大老板,而周鲂则是一位推销员。
  周鲂要推销的产品就是:《干掉吴国》
  推销产品就得让生意伙伴信任你,为了取得曹休的信任,周鲂将语言艺术发挥到了极致,用了一个“七步式推进法”来取得曹休的信任
  下面我们就挨条来看吧。
  周鲂的“七步式推进法”
  第一步:营造好的开始
  内容【鲂以千载徼幸,得备州民,远隔江川,敬恪未显,瞻望云景,天实为之。精诚微薄,名位不昭,虽怀焦渴,曷缘见明?狐死首丘,人情恋本,而逼所制,奉觌礼违。每独矫首西顾,未尝不寤寐劳叹,展转反侧也。今因隙穴之际,得陈宿昔之志,非神启之,岂能致此!不胜翘企,万里讬命。谨遣亲人董岑、邵南等讬叛奉笺。时事变故,列於别纸,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永令归命者有所戴赖。】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推销之神”原一平
  “推销的要点是,不是在推销商品,而是在推销自己。”——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乔.吉拉德
  为了把《干掉吴国》卖出去,周鲂必须要营造一个好的开始。
  而周鲂的开始,恰恰就是吉拉德所说的“推销自己”。
  周鲂一开始并没有直接推销产品的事情,而是先推销自己。
  他用了一段很长的话,表达了自己对曹休的无比崇敬,以及深切热烈的归降之心。毫无疑问,曹休看了这些话以后,一定会对周鲂这个人产生很大的兴趣,从而就有兴趣听他说下去。
  在如今这个产品趋于严重同质化的今天,很多时候,顾客想要买产品,可能不是因为产品本身,而是因为推销产品的人。
  很多推销员一上来就大谈产品的情况,结果一下子就引起了顾客的厌烦——这样会让顾客觉得“你这家伙就是为了来赚我钱的,就是为了来掏我的腰包的!”
  而聪明的推销员,却是以谈自己为开场——这样的话顾客的想法则是“这家伙要跟我聊天么?有意思!”
  先要让顾客对自己感兴趣,人家才会有想要听你继续说下去的兴趣。
  兴趣才是谈下去的先决条件,没有人愿意听不感兴趣的陌生人说太多。
  最后周鲂用一句“惟明公君侯垂日月之光,照远民之趣”,直接说“希望曹休大人您降下日月般的光辉,永远为您远方的子民指引前进的方向!”
  大多数人都有一颗渴望被人赞美的心,曹休一看周鲂居然把他比作日月,肯定是心花怒放。
  接下来曹休估计想着一定要把这7封信全部看完,哪怕单纯是为了看里边的赞美,也得把他看完。
  这是人之常情,并不可笑,这就好像我写文章,也希望大家多给一些评论和赞美一样。
  就像原一平说的,如果你去跟一位老板推销产品,只要你跟他说出“专程来请教您这位附近最有名的老板。”这句话,他一定不会拒绝你。
  周鲂取得了一个好的开始,下面该第二步了。
  第二步:自嘲博取好感,故意制造悬念
  内容“【鲂远在边隅,江汜分绝,恩泽教化,未蒙抚及,而於山谷之间,遥陈所怀,惧以大义,未见信纳。夫物有感激,计因变生,古今同揆。鲂仕东典郡,始原已获,铭心立报,永矣无贰。岂图顷者中被横谴,祸在漏刻,危於投卵,进有离合去就之宜,退有诬罔枉死之咎,虽志行轻微,存没一节,顾非其所,能不怅然!敢缘古人,因知所归,拳拳输情,陈露肝膈。乞降春天之润,哀拯其急,不复猜疑,绝其委命。事之宣泄,受罪不测,一则伤慈损计,二则杜绝向化者心,惟明使君远览前世,矜而愍之,留神所质,速赐秘报。鲂当候望举动,俟须乡应。】
  一上来周鲂先做了一段谦虚和自嘲,说“鲂远在边隅,江汜分绝,恩泽教化,未蒙抚及,而於山谷之间”,说白了就是“我周鲂就是一个小学都没毕业的屌丝,没受过教育”。
  这样比较幽默搞笑的自嘲语言,很容易引起曹休的好感,让曹休的戒心和芥蒂进一步降低。
  面对顾客适当的谦虚和自嘲,很容易拉近和顾客的关系。
  比如原一平个矮,他就曾经对顾客自嘲道“矮个子没坏人,再说辣椒是愈小愈辣哟!俗话不也说人愈矮,俏姑娘愈爱吗?这话可不是我发明的啊!”
  结果一下引起了顾客的极大兴趣和好感。
  接着周鲂说,我本来是打算给吴国好好干的,谁想到,哎……突遭横祸,危如累卵,随时有挂掉的危险,我TMD真是比窦娥还冤啊!!!现在我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归宿,求您可怜我,允许我以身相许吧,不要拒绝我,呜呜呜呜……
  周鲂这一段话估计说的曹休莫名其妙,你周鲂好好的为啥突然就苦大仇深,楚楚可怜了呢?恻隐之心顿时大起。
  而周鲂则故意点到为止,留给读者悬念,只说了自己有危险,却没说自己为啥有危险。
  曹休此刻估计已经像看悬疑小说一样,越看越入迷,急于想知道后续剧情到底是啥,想知道周鲂到底有什么危险。
  于是曹休急忙拆开了第三封信。
  第三步:开始推销产品,直接提出令曹休最感兴趣的话题
  内容:【鲂所代故太守广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为变,以见谴责,靖勤自陈释,而终不解,因立密计,欲北归命,不幸事露,诛及婴孩。鲂既目见靖事,且观东主一所非薄,婳不复厚,虽或蹔舍,终见翦除。今又令鲂领郡者,是欲责后效。必杀鲂之趣也。虽尚视息,忧惕焦灼,未知躯命,竟在何时。人居世间,犹白驹过隙,而常抱危怖,其可言乎!惟当陈愚,重自披尽,惧以卑贱,未能采纳。原明使君少垂详察,忖度其言。今此郡民,虽外名降首,而故在山草,看伺空隙,欲复为乱,为乱之日,鲂命讫矣。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弟孙奂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又命诸葛亮进指关西,江边诸将无复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若明使君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鲂便从此率厉吏民,以为内应。此方诸郡,前后举事,垂成而败者,由无外援使其然耳;若北军临境,传檄属城,思咏之民,谁不企踵?原明使君上观天时,下察人事,中参蓍龟,则足昭往言之不虚也】
  接下来周鲂先解决了曹休迫切想看到的疑惑——为什么会有危险
  他举出了一个具体事例:
  “鲂所代故太守广陵王靖,往者亦以郡民为变,以见谴责,靖勤自陈释,而终不解,因立密计,欲北归命,不幸事露,诛及婴孩。”
  就是说,我周鲂的前任王靖王天守,就是一个彻底的悲剧。他因为郡民有变,而被谴责,怎么解释都不行,最后立下秘密计划想投靠魏国,结果不幸泄露,最后连家里的婴孩都被杀掉了,惨无人道呀!
  接着周鲂又开始陈述自己的悲惨处境——呜呜呜!我周鲂现在的处境就跟王太守差不多,我怕早晚也得被他们给弄死,我是天天都担心被杀全家呀
  周鲂的煽情工作基本已经做足了,曹休看到现在,对周鲂的同情估计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大的高度,心里对周鲂的戒心估计也已经不多了
  然而,如果周鲂接下来继续再说自己有多么可怜,那就变成祥林嫂了,反而会惹人厌烦了
  所以周鲂果断笔锋一转——开始推销产品《灭掉吴国》
  之前营造的气氛,正是为了这一刻!
  有了之前对周鲂的好感与同情,现在周鲂开始推销这个产品,曹休不但不会厌烦,反而充满了兴趣
  “东主顷者潜部分诸将,图欲北进。吕范、孙韶等入淮,全琮、朱桓趋合肥,诸葛瑾、步骘、朱然到襄阳,陆议、潘璋等讨梅敷。东主中营自掩石阳,别遣从弟孙奂治安陆城,修立邸阁,辇赀运粮,以为军储,又命诸葛亮进指关西,江边诸将无复在者,才留三千所兵守武昌耳。若明使君以万兵从皖南首江渚,鲂便从此率厉吏民,以为内应。此方诸郡,前后举事,垂成而败者,由无外援使其然耳;若北军临境,传檄属城,思咏之民,谁不企踵?
  大意是说现在孙权意图进攻魏国,而进行全国规模的调兵,因此导致长江边防务空虚,武昌守将才3000人,如果您现在带兵过来,我就跟您里应外合,之前百姓们多次起义,都因为没有外援而失败了。如果您这次真的亲自率军来了,直接大发传单,百姓们谁一定会玩命加入您的队伍,帮您一起完成解救东吴黎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伟大事业!!!
  毫无疑问,对于这个产品,曹休是有着12分的兴趣的,然而如果周鲂一开始就直接推销这个产品,那么曹休的反应一定是:把信团成废纸,扔进垃圾箱
  第四条说:“所遣董岑、邵南少长家门,亲之信之,有如儿子,是以特令赍笺,讬叛为辞,目语心计,不宣唇齿,骨肉至亲,无有知者。又已敕之,到州当言往降,欲北叛来者得传之也。鲂建此计,任之於天,若其济也,则有生全之福;邂逅泄漏,则受夷灭之祸。常中夜仰天,告誓星辰。精诚之微,岂能上感,然事急孤穷,惟天是诉耳。遣使之日,载生载死,形存气亡,魄爽怳惚。私恐使君未深保明,岑、南二人可留其一,以为后信。一赍教还,教还故当言悔叛还首。东主有常科,悔叛还者,皆自原罪。如是彼此俱塞,永无端原。县命西望,涕笔俱下。”
  周鲂在这封信里说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我派了俩人过来给你,这俩人虽然不是我亲儿子,但比亲儿子还亲,我要做内应这个事我连亲儿子都没告诉,却告诉这俩人了
  周鲂后来又说,这俩孩子啊,您要是不放心,您就扣下一个,但是您可千万别把他们俩遣送给孙权,那我就完蛋了……(可能意思是说别遣送给孙权,要送还还给周鲂)
  现在估计有朋友要问一下了,万一曹休真的扣下一个人当人质,等回头吴国的计划实施了,曹休知道自己被欺骗了,那个被扣下的人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一个字——“死”
  周鲂送来的这两个人,绝对不会是群众演员,他们肯定就是周鲂的亲信,而且确实跟周鲂情同父子,因
  为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把戏演好,才能让曹休相信周鲂。
  这两个人就是传说中的,“兵法五间”中最令人不寒而栗,最难以抵挡的一种——死间!
  “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孙子·用间篇》
  “死间”的概念是兵圣孙武子提出来的,前边提过,孙武子就是吴国孙氏的祖先。
  论起用兵水平,孙权肯定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孙武的后代,但论起用间,孙权却着实玩的不错,吴国的
  间谍水平也是相当的高,比如这次吴国用死间,用的就很有水平。
  孙武子对“死间”的解释并不完全,所以我们还得配合历代著名军事家和学者对孙子兵法的注释来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孙子兵法做注释的人,是曹操。
  曹操是一个狂热的兵书发烧友,对兵书有着深刻的爱恋,他写了《孟德新书》《兵书接要》《孙子略解》等兵
  法书,可惜前两本书已经亡佚了(三国演义说曹操被张松欺骗因而自己烧了《孟德新书》是虚构的情节),只有《孙子略解》流传了下来
  曹操整理了《孙子兵法》,并且写了《孙子略解》一书,对《孙子兵法》做了十分精彩的评注。
  曹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为孙子兵法做注释的人,也是为《孙子兵法》做注释做的最好的人。
  曹操对《孙子兵法》做注释影响非常深远,曹操的《孙子略解》极大丰富了《孙子兵法》的军事理论,曹操开了为《孙子兵法》做注释的先河,接下来后世很多军事家和学者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注释,最终《孙子兵法》成为了汇集诸多军事大家思想理论的集大成之作。
  古代很多著名兵法书都散佚失传了,比如大军事司马穰苴所著兵书《司马法》就已经大部分亡佚,如今只剩下5篇了,而大军事家韩信所写的兵法书更是连渣都找不到了,彻底失传
  而《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够完美无缺地保存下来,与曹操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曹操对《孙子兵法》做了两件事——
  【1】整理【2】注释
  首先曹操对《孙子兵法》进行了整理,这样就为《孙子兵法》能够完美无缺地保存下来打好了基础。而后曹操注释孙子兵法,则必然会使当时的社会产生“孙子兵法热”,并且注意保护《孙子兵法》,又是为《孙子兵法》的流传提供了非常有利的社会环境。
  可以说曹操对《孙子兵法》能够流传至今起到了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我们现在看到的《孙子兵法》就是曹操整理的。
  英文版的《孙子兵法》里收录了历代著名军事家对孙子兵法的点评,一个美国哥们读了英文版《孙子兵法》以后,唯独就对一个叫“CaoCao”的人的点评印象深刻,他觉得这位叫“CaoCao”的人点评的实在太精彩了。后来这哥们看了《三国演义》,知道了原来“CaoCao”就是三国时代的曹操。
  这美国哥们觉得曹操的名字干净好记,于是就给自己起了个中文名叫曹操,后来跑中国当演员来了。
  曹操没给“死间”这个词做注释,不过杜牧给注了一下
  没错,就是那个唐朝诗人,经常光临课本,被很多背诗苦手的同学切齿痛恨
  杜牧对“死间”做了一个更详细的解释——
  “诳者,诈也。言吾间在敌,未知事情,我则诈立事迹,令吾间凭其诈迹,以输诚于敌,而得敌信也。若我进取,与诈迹不同,间者不能脱,则为敌所杀,故曰死间也。汉王使郦生说齐,下之。齐罢守备,韩信因而袭之。田横怒,烹郦生。此事相近。”
  意思就是说,我方的间谍在敌方内部,而后由我方故意透露一个破绽,让我方的间谍把这个破绽告诉敌人,令敌方相信。而后一旦敌人知道这个消息是假的,知道自己被骗了,那么这个间谍如果逃不掉,那么下场就只有一个字——死
  死间的概念很灵活,不用纠结于解释,我个人在此给出一个我认为更贴切的解释——“把假消息传达给敌人并且深陷敌人内部不容易脱身的间谍”,就叫死间。
  说的更通俗一点,拿自己的命去换敌人上当,这就叫死间。
  所以周鲂派去找曹休的那俩孩子,就可以叫做死间。
  死间的命运也多有不同。
  杜牧提到的那个郦食其老先生,就属于最悲催的死间,因为他自己不想当死间,他去齐王那就是为了劝降的,齐王被他说动了,准备投降,就放松戒备了,没想到韩信这个战争疯子觉得对方直接投降了太不过瘾,于是不把郦食其的命当回事,居然直接下令乘机攻城,结果郦食其老先生被迫当了死间,被齐王烹了……
  也有比较幸运的死间,比如唐朝就曾经派唐俭出使突厥,带着金银财宝诱骗杰利可汗……颉利可汗归降,颉利中计,就放松了戒备,结果李靖突然率领军队袭击突厥,突厥大败。
  幸亏唐俭这个腿脚利索,逃得一条性命,结果回去以后立刻被封大官,还做了皇亲国戚。
  另外就是正规的死间了,比如张预所说的
  “我朝曹太尉尝贷人死,使伪为僧,吞蜡弹入西夏。至,则为其所囚。僧以弹告,即下之。开读,乃所遗彼谋臣书也。戎主怒,诛其臣,并杀间僧。”
  谋臣和僧人同归于尽了,这个死间名副其实——死了。
  “死间”完美体现了军国政治场的残酷,在军国政治场,很多情况下人命的价值就是用简单的加减法来衡量的。
  虽然死间往往对君主和大臣们忠心耿耿,甚至可能是君主和大臣们的亲信,但牺牲一个间谍的生命,换取敌方更大的损失,在很多君臣的眼里,就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而那些死间的亲人们的痛苦,又如何来弥补呢?用金钱,用赏赐吧,仅此而已。
  周鲂派去的那俩孩子的最终命运到底是什么已经无从得知了,他们是吴国君臣的弃子。在乱世里,他们的性命就如同蝼蚁一般,哪怕他们冒着死亡的代价去为君主办事,史官依然没有去描述一下他们最终的结局——因为根本就没人去关注他们的结局
  他们的命运完全不在自己掌握,他们的名字都进到史书里,估计已经是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了。
  周鲂用把自己的亲信当做“死间”的残酷手段,进一步取得了曹休的信任与好感。
  然而这件事在于推销学上,恐怕没什么值得借鉴的意义了。
  第五条说:“鄱阳之民,实多愚劲,帅之赴役,未即应人,倡之为变,闻声响抃。今虽降首,盘节未解,山栖草藏,乱心犹存,而今东主图兴大众,举国悉出,江边空旷,屯坞虚损,惟有诸刺奸耳。若因是际而骚动此民,一旦可得便会,然要恃外援,表里机互,不尔以往,无所成也。今使君若从皖道进住江上,鲂当从南对岸历口为应。若未径到江岸,可住百里上,令此间民知北军在彼,即自善也。此间民非苦饥寒而甘兵寇,苦於征讨,乐得北属,但穷困举事,不时见应,寻受其祸耳。如使石阳及青、徐诸军首尾相衔,牵缀往兵,使不得速退者,则善之善也。鲂生在江、淮,长於时事,见其便利,百举百捷,时不再来,敢布腹心。”
  通过第四封信进一步取得曹休的信任后,周鲂就开始在第五封信进一步阐述攻吴的详细方针和计划,说
  的头头是道,曹休肯定是越看越高兴。
  这样我们就能看出周鲂推销的规律是——
  博取顾客的好感(第三封信前半段)——推销产品(第三封信后半段)——博取顾客的好感(第四封信)——推销产品(第五封信)
  先博取,再推销,再博取,再推销……这就叫“博推结合”,劳逸结合,不让人觉得反感
  很值得思考的手法。
  第六条说:“东主致恨前者不拔石阳,今此后举,大合新兵,并使潘浚发夷民,人数甚多,闻豫设科条,当以新羸兵置前,好兵在后,攻城之日,云欲以羸兵填堑,使即时破,虽未能然,是事大趣也。私恐石阳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济,诚宜疾密。王靖之变,其鉴不远。今鲂归命,非复在天,正在明使君耳。若见救以往,则功可必成,如见救不时,则与靖等同祸。前彭绮时,闻旌麾在逢龙,此郡民大小欢喜,并思立效。若留一月日间,事当大成,恨去电速,东得增众专力讨绮,绮始败耳。原使君深察此言。”
  第六封信堪称周鲂这七封信里的杀手锏了,也是走的最漂亮,最经典的一步棋,在这封信里,周鲂告诉了曹休一件事,一件足以让曹休对周鲂的好感瞬间爆棚到接近顶点的事情
  周鲂告诉曹休,孙权打算攻打石阳城,而且还把孙权攻打石阳的军队构成,以及攻城的具体方法全部告诉了曹休,最后还不忘记提醒一句“私恐石阳城小,不能久留往兵,明使君速垂救济,诚宜疾密!”
  就是说我担心石阳城小,坚持不住,希望您赶紧去救!
  行了,这一句话,顶前边100句话。
  “不论你推销的是任何东西,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顾客相信——真心相信——你喜欢他,关心他。”——乔·吉拉德
  这句话会让曹休觉得——周鲂是真心喜欢他,真心关心他,真心为他着想的——这就是最有效的办法
  在三国那种杀伐决断的乱世中,最难以得到的是就是信任以及感情,更遑论是从敌国的人那里得到这种东西?
  看到周鲂如此担心自己,如此为自己着想,殷切地嘱咐自己一定要加强某某城市的防御工作,此刻曹休心中一定流进了一股深深的暖流,他甚至会觉得如果再怀疑周鲂,都会有一种负罪感了。
  换位思考的威力,就是如此强大,想要取得对方的好感与信任,站在自己的立场说100句,不如站在对方的立场说一句……谈恋爱的话也是如此,可以一试
  第七条说:“今举大事,自非爵号无以劝之,乞请将军、侯印各五十纽,郎将印百纽,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纽,得以假授诸魁帅,奖厉其志,并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使山兵吏民,目瞻见之,知去就之分已决,承引所救画定。又彼此降叛,日月有人,阔狭之间,辄得闻知。今之大事,事宜神密,若省鲂笺,乞加隐秘。伏知智度有常,防虑必深,鲂怀忧震灼,启事蒸仍,乞未罪怪。”
  曹休对周鲂的信任以及接近顶点了,在最后这封信里,周鲂很像模像样地嘱咐曹休“今举大事,自非爵号无以劝之,乞请将军、侯印各五十纽,郎将印百纽,校尉、都尉印各二百纽,得以假授诸魁帅,奖厉其志,并乞请幢麾数十,以为表帜…………”,总之就是找曹休要一堆东西,把事情说的很复杂。
  这也是抓住了人的某种心理,人们一般都会怀疑简单的事情,而不容易怀疑复杂的事情。
  因为看到简单的事情,很快就能理解,因此会有余力去怀疑事情的真伪。
  而看到复杂的事情,光理解就要理解很久,然后一般来说,这时候怀疑的重心会是——究竟哪一点是真的,哪一点是假的?
  而一般不会去想“是不是这个事情整个都是假的?”
  这就好比你卖电脑,你这电脑本来挺好,但是你要是跟顾客说:“我这电脑就是好!”
  那人家顾客多半觉得——“你这电脑就是不好!”
  但你要是天花乱坠说一堆,说我这个电脑,CPU是酷睿2至尊四核的,显卡是迪兰水冷的,屏幕是三星液晶的,声卡是日立的,内存条是海盗船的……
  然后一般这人就迷糊了,然后没准生意就成了。
  七信已毕,一场完美的推销学演示过后,曹休已经基本完全信任了周鲂。
  下面可能有朋友要问了,过去谈起这件事,不是都是说“周鲂断发赚曹休”吗?怎么看你说的,这个事的重点好像是这封信,而不是断发?
  没错,周鲂之所以能忽悠到曹休,最主要的,就是靠这7封信,而所谓“断发”,仅仅就是一个点缀。
  在军国政治场里,语言文字的力量要远大于肢体动作的力量。
  因为语言文字是刻在心里的,而肢体动作仅仅是看在眼里的。
  “断发”一事,确实是有的,但不是跟演义里那样,周鲂直接跑到曹休跟前,哭天抹泪大喊:“我TMD这么信任你,恨不能吐出心肝,你为什么就是不信任我啊!!!呜呜呜!!!”然后一哭二闹三上吊,最后割了头发了事
  历史上,周鲂确实割头发了,但是不是在曹休面前割的,而是在吴国官员面前割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给曹休发了7封信以后,曹休虽然对周鲂的信任已经几乎达到顶点,但毕竟这是个大事,所以最后一丝疑虑应该还是存在的,因此孙权当即展现了他出色的用间技术,配合周鲂演了一出戏——派官员前来诘问周鲂
  周鲂于是就跑到吴国的部郡门下,割掉头发谢罪
  曹休知道这件事以后,一看,哦?孙权还真老派人来责骂他,看来周鲂处境还真挺可怜的,于是打消了对周鲂最后一丝怀疑。
  历史上的“断发”和演义里的“断发”的区别就是,演义里是当着曹休的面断发,是周鲂作为第一方,直接做给曹休看的。
  而历史上的“断发”虽然也是做给曹休看的,但是却是经由第三方(应该是曹休派出的间谍告诉他的)来传达给曹休的。
  就这么一个区别,很好地展现出了小说和现实的差别
  很多时候,A一旦对B有所疑虑,那么B在A面前做的再好看,A也不容易打消疑虑,而一旦由C来传达信息,那么A反而更容易打消对B的怀疑。
  很多时候,一旦人们对某件事产生怀疑,进而就会同时伴随出现依赖心理,这时候人们更相信的是别人的判断,而不是自己的眼睛,所以一旦得到第三方的说服和信息,一般就很容易打消疑虑心理。
  所以历史上的“断发”比演义里的“断发”要更贴近现实,更符合现实中人的心理状况,所以它更值得借鉴。
  但是,“断发”在这个事件里所起的作用,远远低于那7封信。
  真正让曹休被忽悠住的,是那7封信,更有借鉴和学习意义的(当然学这个是为了推销,不是为了忽悠……),也是那7封信。
  语言和文字才是真正的杀手锏,在犀利的语言和文字面前,一切肢体动作都显得苍白无力。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看原著小说比看根据原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更精彩的多的原因。
  所以,我觉得这个历史事件,叫“周鲂⑦信赚曹休”,更符合真实情况。
  然而曹休被忽悠住,不仅仅是因为这7信和断发,曹休之所以会被周鲂忽悠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可能周鲂的7信都发挥不了作用。
  也就是说,大前提+7信+断发,三个因素一起发力,才最终让曹休中计
  这也可见曹休有多么精明干练,吴国君臣实际上是连开了三个外挂才最终让他中计的
  这个前提,我们讲完石亭之战以后再说。
  “休果信鲂,帅步骑十万,辎重满道,径来入皖”
  曹休相信了周鲂,他带着十万装甲师,外带一堆装满补给的运输车来找周鲂了
  曹休想象的场景估计是,他亲爱的朋友周鲂会亲自带着一支由美少女与美少男组成的拉拉队来迎接他,然后二人一起美美地大吃大喝一顿,接着吴国百姓纷纷倒戈,迎接魏国大军直捣黄龙,乘机收购整个东吴
  哈哈,做梦都能笑醒了!
  如果周鲂不是一个大忽悠,而是一个真正的推销员,那么这件事可以传为一桩感人的美谈
  一个魏国人,一个吴国人,他们之间没有任何血缘与交情,却仅仅因为一场完美的推销艺术而成为了羁绊,他们彼此之间超越了国家的界限,冒着极大的危险,始终无条件信任着对方,最终达成了一桩成功卖出一个国家的惊世大单!
  周鲂也可以当选为世界史最传奇,最伟大的推销员了,因此他靠着推销艺术直接卖出了一个国家!原一平跟吉拉德估计都得拜他当祖师了
  可惜,他就是个忽悠,所以曹休迎来的不是一场买卖双方互相信任的生意,而是一场骗局
  到了皖,曹休看到的是不是周鲂带来欢迎他的拉拉队,而是吴国埋伏已久的大军,而且还是陆逊率领的!
  “陆逊为元帅,全琮与(朱)桓为左右督,各督三万人击休。”
  曹休被吴军伏击了。
  更令曹休悲痛的是,那位他拿出100%的真心来相信的周鲂,也撕下了他大忽悠的脸皮,开始出剑了
  “鲂亦合众,随陆逊横截休”
  全琮和朱桓这俩左右都督各3万人,陆逊这位大都督兵力肯定高于3万,周鲂曾经用他的郡兵讨平过数万贼寇,兵力肯定也不会少
  所以吴军兵力应该在10万以上,比曹休多不少,而吴军又是埋伏已久,以逸待劳。
  反观魏军呢?魏军则是远道而来,疲惫不堪,瞬间陷入了10多万吴军的包围圈,可谓是超级大劣势,此刻曹休面临的危机不下于夷陵之战时期被陆逊突袭的刘备
  曹休愤怒了!
  妈的,正面打不过老子,就跟老子玩阴的!
  哎,不过算了,这也乱世的常态,兵不厌诈嘛!
  接下来史书出现了一段令人摸不着头脑的记载:“逊自为中部,令朱桓、全琮为左右翼,三道俱进,果冲休伏兵”
  这还真是邪门了,明明是吴军伏击曹休,怎么反而是吴军冲曹休的伏兵?
  我个人的理解是,估计曹休因为不想引人注目,所以是下令军队潜伏行进的,也就是说当时曹休的军队是潜伏行进的状态,而不是作战阵型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好比是,曹休是DOTA里的月之女祭司,听说对面的英雄都不在家,于是开了隐身大招以后打算跑去端了对面的大本营,没想到走着走着却被对面5个带着真视宝石的英雄给包围了
  曹休的军队应该是潜行状态,不是作战阵型,所以陆逊下令吴军一冲,魏军顿时就被冲的产生了乱象
  看着魏军开始产生乱象,纵然淡定如陆逊,此刻估计也该是高兴的跳个江南style了,估计陆逊认为接下来的情况就应该是——魏军溃不成军,然后自相践踏
  对,就是如此,陆逊一定是想看到魏军自相践踏的情况,因为如果一支人数众多的军队陷入“自相践踏”的节奏,那么造成的杀伤力实在是大的令人震惊!
  前秦和东晋之间的淝水大战以前秦的完败告终,这一战前秦死了几十万军队,其中3分之2都是自相践踏而死,原子弹都没这么大的杀伤力。
  如果魏军真的进入“自相践踏”的节奏了,然后他再挥兵掩杀,最终结果他又能复制一个夷陵之战那样歼敌数万的巨大战果了。
  然而,令陆逊泄气的是,他没有看到这种的场面
  曹休冷静地收拢了被冲乱的军队,而后果断下令:撤!
  在曹休老练的指挥水准和魏军强大的作战素质的双重作用下,刚刚还被冲的有点乱象的魏军,在曹休的命令下很快就重组完成,并很快杀出一条血路,在曹休的带领很快地消失在了吴军的视野中
  ……………………
  哎,瞧瞧人家魏军这素质,再看看吴军……真是……
  陆逊很郁闷,然而他来不及感叹“孩子还是人家的好”了,他只得带着军队跟着曹休屁股后边玩命追杀
  曹休带着军队如同飞一般地将吴军远远甩在了后头,很快就退到了石亭
  到了石亭,曹休常常呼了一口气,呼呼,总算是有惊无险,把这群家伙甩到后头了哎……
  不过又累又饿,好想睡觉啊……
  于是在这里,曹休犯了在这场大撤退中最大的一个失误
  这个错误,就跟“龟兔赛跑”里那个兔子犯的错误一模一样
  当时那个兔子和乌龟赛跑,一开始也是远远地把乌龟甩到了后边,可是兔子骄傲了,自大了,跑到半截就躺下睡觉了,结果最后反而是乌龟得冠军了
  此时的曹休就跟“龟兔赛跑”里那个兔子一样,他跑到了石亭,没有继续跑,而是下令部队就地休息睡觉
  你能想象吗?后边10多万吴军正朝着自己赶来,曹休居然下令部队集体休息睡觉!
  人家兔子跑着半截睡觉,被乌龟超过了顶多就是拿不了冠军,你曹休下令部队全体睡觉,要是魏军睡觉的时候,吴军追到了石亭,那会是什么后果?
  曹休这种心理素质和勇气真是令我们不得不服!
  这真叫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大军追于后我还照躺着!
  然而,曹休下令部队集体睡觉的后果是什么呢?
  就在魏军在石亭集体睡觉的时候,出现了大问题。
  “军夜惊,士卒乱,弃甲兵辎重甚多”
  究其原因,有两种可能——
  还记得孙坚大破吕布胡轸的阳人之战吗?
  第1种可能是魏军里出了个阳人之战时吕布那样的角色,大半夜派人到处喊
  “吴军夜袭啦,吴军夜袭啦!”
  结果这么一喊就真出事了,大半夜黑灯瞎火,伸手不见五指,还不是别人喊什么就信什么,结果还真是起到了效果,导致魏军丢盔弃甲,辎重扔了一地
  第2种可能则可能是陆逊的计谋,派人混入魏军里充当吕布的角色,大喊“吴军夜袭啦!吴军夜袭啦!”
  不管是哪种可能,曹休军乱必定是有人捣乱的结果
  在皖被吴国10多万大军三道冲杀,都没被冲乱的魏军,为什么被人捣乱,喊了几句谣言就乱了呢?
  这是怎么回事?
  答案恐怕是心灵上的恐惧,更甚于眼前实际的恐惧。
  在皖遇到的吴军,毕竟还是眼前的恐惧,真实的恐惧。
  眼前的恐惧,真实的恐惧是实际存在,也是有确切数量的,就是10多万
  而现在黑灯瞎火,一旦有人捣乱,大喊:“吴军夜袭啦!吴军夜袭啦!”
  那么这个恐惧,就成了无形的,难以捉摸的了,它就比眼前的,真实的恐惧更令人恐惧百倍
  你知道这次夜袭是多少人?还是10多万么?万一吴军得到了增援了怎么办?万一孙权孙十万来增援了,那吴军岂不是变成20多万了?
  又或者吴军研究出了新型生化武器,吴军带来了奥特曼?
  无形的,难以捉摸的恐惧之所以远胜于眼前的,真实的恐惧,就是因为它难以预知,可以被无限扩大和想象
  因此,在在皖被吴国10多万大军三道冲杀,都没被冲乱的魏军,此刻却被无形的恐惧给弄的全军大乱
  就在魏军大乱的当口,吴军还真的赶到了!
  陆逊当即下令全军猛攻,又给曹休来了一次“三边俱冲”
  这次大乱之下的魏军实在是顶不住了,曹休很清楚,10万大军一起逃跑,不但目标大,行动不方便,而且还会自相践踏,于是他急忙将部队分开,大家伙都紧跟着各自的长官,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吧!
  于是就这样,魏军分为数部拼命突围,曹休带着本部军队奋力朝夹石道逃去
  陆逊下令吴军紧追不舍,分路追杀魏军,其中的重中之重当然就是曹休部了!
  吴军是下决心一定要让曹休把命留在这,自然给他特殊照顾,不但有大军在后边追杀,前方还有曹休意想不到的东西会出现!
  前有埋伏,后有追兵,此刻的曹休就好像在玩一个游戏——
  是男人就下100层!
  曹休对于这个游戏玩的还是相当好的,他一口气下了80多层,就在曹休马上就可以向世人证明:“老子绝对是纯爷们”的时候
  吴军的伏兵突然出现!
  原来吴军早就在夹石道部下了埋伏,就等曹休来钻呢
  此刻曹休和魏军士兵的心情就好像是——
  在外边打了一天篮球,好不容易走回家,想打开家门进去喝一大杯冰红茶,结果一摸口袋——我擦,钥匙怎么没了!
  眼看着屏幕上方的钢刺就要朝自己扎下来了,居然又被前方的障碍物挡住了!
  在曹休心情极度沮丧的时刻,他一个部下的表现却给他狠狠打了一针兴奋剂!
  此时在曹休麾下打工的王凌大吼一声,激励士兵猛地朝吴军冲了过去,魏军在王凌的带动下纷纷恢复了勇气,朝着吴军的伏兵发动了决死冲锋!
  看到部下如此勇敢,曹休也恢复了神智,他当即指挥部队朝着吴军的伏兵发动超绝猛冲,一定要在陆逊的追兵赶来之前驱逐这伙伏兵!
  否则等陆逊的追兵到了,立马就会被前后夹击,做成汉堡包了!
  此刻曹休本部的军队估计已经不会很多了,虽然曹休和王凌奋力死战,但还是无法迅速冲垮吴军的伏兵
  就在曹休和王凌心急如焚的时候,突然看到远方飘扬着“魏”字旗的一支军队突然出现在吴军身后,猛地冲了过来!
  看这支魏军的数量,根本不多,他能救得了曹休吗?
  带领这支魏军的将领,名字叫朱灵。
  他早年曾经在袁绍手下做事,并作出了一件令人看了以后不寒而栗的事情。
  当时袁绍的手下季雍背叛公孙瓒,把鄃城献给了公孙瓒,公孙瓒于是亲自带兵进驻鄃城。
  得知这个消息,最震惊的恐怕不会是袁绍,而是朱灵
  因为当时朱灵全家都在鄃城
  而袁绍接下来却做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绍遣灵攻之。”
  真不知道袁绍是怎么想的,也许他是想试试朱灵对他是否忠心?
  朱灵来到城下,看到城上的场景,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
  只见他全家都被绑在城楼之上,其中包括他年迈的老母亲和年幼的弟弟,公孙瓒站在城楼上微笑着看着朱灵,大呼道:“小灵子,跟我干吧,你要是跟我干了,你娘就是我娘,你弟弟就是我弟弟,否则……”
  朱灵,你要是不跟我干,你的家人可就……呵呵!
  望着城楼上被捆起来的家人,朱灵默然了一会儿,泪水浸满了他的双眼,突然他抬起头,哭着喊出了一句令公孙瓒震惊不已的话:“大丈夫已经决定给别人干活了,还能再管家人的生命吗?”(“丈夫一出身与人,岂复顾家耶!”)
  公孙瓒冷笑一声,那就不客气了!
  望着家人被挨个戳死后扔下城楼,朱灵发出了野兽一般的嚎叫,随机率领军队猛攻城池,公孙瓒被打的狼狈而逃,季雍也被朱灵活捉,然而朱灵付出的代价则是——
  “灵家皆死。”
  朱灵的老母死了,幼弟死了,全家都死了,一个活人都没留下
  朱灵这么干是为了什么,是因为他对袁绍极为忠心么?
  显然不是。
  因为后来曹操征伐陶谦,袁绍派朱灵带3个营的军队支援曹操,战后袁绍的其他将领都回去了,然而朱灵却对着手下士兵兴奋地叫道:“我朱灵见过这么多人,他们就没一个能比得上曹公的,曹公是明主啊,今天既然已经遇到曹公了,我这一辈子还求什么?”(“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此乃真明主也。今已遇,复何之?”)
  于是当即决定留下死心塌地跟着曹操,朱灵手下的士兵也仰慕曹操,于是也当即一起跟朱灵一起投靠了曹操。
  可见朱灵并不忠于袁绍,他并不是为了袁绍牺牲了自己的全家。
  那他是为了什么?为了用家人的性命换取高官厚禄?
  显然不是,直接投降公孙瓒,不是一样高官厚禄?再说了,家人都死了,绝后了,还要高官厚禄有个屁用?(事实上是朱灵死后确实连个继承他爵位的后人都没有)
  所以,朱灵的这个行为,只有一种解释了——责任心
  是朱灵作为一名将领的责任心,促使他宁肯全家尽死,也要完成主公交代的任务
  然而,恐怕大家看到了他的行为,一般都不会觉得他有责任心,而是会觉得他太冷酷,太无情。
  有责任心本来是一件美德,然而为什么朱灵的美德反而令人无法接受,甚至不寒而栗呢?
  因为美德一旦超越了极限,就比罪行令人难以接受。
  朱灵投靠曹操以后,曾经被曹操派往跟刘备一起讨伐袁术,然后刘备却乘机反了曹操,占了徐州。
  后来朱灵带新兵五千人、战马千匹以守许南,曹操告诫朱灵说这帮新兵蛋子不好整,你好好弄他们,别搞反了。结果后来果然有人反了,朱灵宰了造反的人,写信给曹操道歉,曹操则很无所谓地跟朱灵说:“没事,过去邓禹都差点被叛军搞死呢。”
  熟悉东汉史的朋友应该知道邓禹是什么人,东汉开国功臣哪,云台二十八将之首!曹操居然把朱灵跟邓禹作比,可见这时候曹操跟朱灵关系是很好的
  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能跟于禁张辽张郃李典等人并列,也可见朱灵确实是个人物了
  后来曹操西征,大战马超韩遂等关西联军,朱灵和徐晃一起夜渡蒲阪津,为曹操搞掉关西联军立下了功劳,后来他又跟着夏侯渊平隃糜、汧氐,击破南山贼刘雄。
  曹操征张鲁,将要自武都入氐,氐人塞道不让曹操过去,曹操一挥手,朱灵当即跟张郃带兵前去,把这伙氐人办了
  朱灵跟随曹操这么多年,虽然没有什么逆天战绩,不过一直任劳任怨,也算是一员难得的良将了,陈寿也说“灵后遂为好将,名亚晃等”,就是说朱灵这人也就是比五子良将差一些,但也是非常NB了
  但是后来却出现了一条令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记载——“太祖常恨朱灵,欲夺其营。以禁有威重,遣禁将数十骑,赍令书,径诣灵营夺其军,灵及其部众莫敢动;乃以灵为禁部下督,众皆震服,其见惮如此。”
  就是说曹操不知道为什么后来非常讨厌朱灵,还派于禁带数十个兄弟去把朱灵的营给夺了,然后叫朱灵给于禁打下手去了
  按说朱灵投靠曹操以后,一直踏实肯干,曹操也曾经把他比作邓禹,对他本来挺不错的,可是为啥后来就这么腻味他,还夺了他的营呢?
  下面进入有奖竞猜时间,大家可以来想一想其中缘由到底是什么呢?
  下面公布答案:
  ………………
  答案就是我也不知道。
  不过这可不是我耍大家哦,因为史书上根本没说曹操为啥讨厌朱灵
  其实这种没有任何确凿证据的事情,本来就不该有标准答案。
  其实一个人如果总是被要求去背,去认识一些标准答案,最终只造成一个结果——想象力被扼杀
  …………………………
  虽然没有标准答案,但相对答案还是应该有的,所以下面就来猜一猜吧。
  感性的可能:曹操就是看朱灵不顺眼
  看朱灵不顺眼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
  比如因为曹操是皇马球迷,朱灵是巴萨球迷
  比如因为曹操是柯哀党,朱灵是新兰党(本人柯哀党)
  之前我就说过了,历史人物都是人,没有神,诸葛亮不是神,曹操也不是神,没人是神,他们跟我们一样,都是人,是人就可能有人性的脾气和好恶
  所以曹操单纯因为某些小事看朱灵不顺眼而讨厌他,也不是没有可能
  当然,这种可能性非常低,无限接近于0
  因为曹操的风格属于“唯才是举,人尽其用”——
  毕谌和魏种在他遇到极大危难的时刻背叛了他,他后来抓住这俩人以后都原谅了他们。贾诩帮助张绣谋害他,让他损失了曹昂和典韦,他照样一生礼遇贾诩。
  所以曹操单纯因为某些小事看某人不顺眼而厌恶并刁难此人的可能性非常低
  曹操因为某些小事看朱灵不顺眼而厌恶刁难朱灵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但也不能完全排除
  因为没准人家曹操就专门跟朱灵杠上了——
  老子这辈子因为小事看不顺眼的人没几个,你朱灵就算其中之一!别人支持巴萨没事,别人是新兰党没事,就你朱灵不行,老子就TM看你不顺眼,怎么的了吧!
  ……………………
  所以这种可能性存在,但非常低,无限接近于0
  那么下面就是一些比较理性的可能了
  比如有人提出是因为曹操唯才是举,别管是哪里人,有能力就能办绿卡,所以这些来路各异的矛盾冲突较大,比如张辽李典乐进之间就不对付,朱灵可能也是因为和其他将领之间有矛盾,并且主动挑事,所以引起了曹操的厌恶。
  或者说是因为朱灵多次办事不利,给曹操造成了很大的麻烦,结果被曹操厌恶。
  或者像是有些朋友说的,朱灵掺和了曹操的家事所以被曹操厌恶。
  这都属于理性分析,都有可能。
  那么下面再说一个很“悬”的的可能性——
  首先朱灵投靠曹操这事,有个疑点:那就是袁绍的态度
  历史上,曹操和袁绍一开始是盟友的关系,这俩人从小就是发小,关系一直不错,正好合作起来有很大的利益,所以就结盟了。
  曹操袁绍二人要一起应对周边诸多势力很强的敌人的挑衅——袁术,陶谦,公孙瓒,刘备(当然这位势力差点,基本是给人打工的),黑山贼,甚至南匈奴都是曹操和袁绍的共同敌人
  处境可谓相当的艰险。
  “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于是曹操袁绍两位发小就联合起来了,还把刘备,单经,陶谦揍的鼻青脸肿。
  可见曹操袁绍这二位一开始那是相当亲密的盟友关系。
  而在这种情况下,朱灵带着一批袁绍的军队投靠曹操,对于这种非常伤害盟友感情的事情,袁绍应该是什么态度和表现?
  没记载袁绍有任何态度和表现,这不奇怪么?
  我觉得一般人遇到这种事,估计都会愤怒,大发雷霆了吧?(当然,可能袁绍不是一般人)
  怎么也得写封信给曹操,骂骂朱灵,甚至要求曹操遣送朱灵回去吧?
  可是历史就是没记载,袁绍有任何态度。
  而曹操之所以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朱灵带着袁绍的军队投靠他,可能也正是因为袁绍对此没有任何反应。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袁绍不想因为这事曹操争,不想因此破坏同盟关系。
  但是,是不是还存在另外一种可能呢?
  首先需要想一想的是,朱灵肯为袁绍牺牲全家,固然是出于他一种特有的责任感,然而他真的对袁绍没有一点感情吗?
  不一定。
  朱灵很可能确实是对袁绍有感情的,再加上他那异乎寻常的责任心,他才会为袁绍牺牲自己的全家。
  再看看一点,朱灵投靠曹操以后,他有立功的记载是在袁绍死后。在袁绍死前,朱灵就没有一条立功记载。
  袁绍死前,朱灵没有立功记载,反而有一条办事不利的记载——跟着刘备一起讨伐袁术,却没能看住刘备,叫刘备占了徐州
  整场官渡之战,也没见朱灵立功
  那么,是不是一个隐藏的“真相”就呼之欲出了——朱灵可能是卧底!
  朱灵,有可能是袁绍派来的卧底。
  国与国之间,势力与势力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即便在蜜月期,袁绍也不会完全信任曹操,他有可能派出一个卧底,时刻监视曹操,并且为了对付如果二人翻脸的情况,留下一步棋子。
  但袁绍可能是失算了,因为他想把朱灵做棋子,却忘记了——朱灵不是一个棋子,而是一个人,人是有感情的,人可能会违背机械的命令,而做出感性的抉择
  下面就对朱灵跟随曹操以后发生的事情做出合理性的推测:
  朱灵跟随曹操以后,一直负责监视曹操的行动,然而随着和曹操相处的时间越来越长,朱灵开始真的被曹操的魅力所感染,真的爱(……敬爱……)上了曹操
  但是朱灵毕竟是袁绍的人,他不想对不起袁绍,又不想害曹操。
  于是朱灵做了一个决定——就只帮袁绍一次,这样他就可以对得起袁绍了,然后就两不相帮,看曹操袁绍俩人对打
  所以当曹操和袁绍正式翻脸以后,朱灵在刘备问题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刘备成功占据了徐州。
  而后朱灵就开始袖手旁观,什么也不干了。
  本来按照袁绍的指示,朱灵应该在官渡之战中背地里捅曹操一刀,在曹操后方策动反叛,或者直接在战场上带领军队倒戈
  可是朱灵没有这么做。
  朱灵要看着他敬爱的新主公曹操和曾经倾心的故主袁绍决一死战,而后他就为最终的胜利者效力,死心塌地,不再背叛。
  最终曹操获胜了,所以朱灵决定以后死心塌地为曹操效力。
  然而倒霉的是,曹操后来还是通过某种途径,或者其他人的告密,知道了朱灵是卧底的真相。
  曹操知道以后怒不可遏,然而毕竟这事都过去太久了,连“秋后算账”都不算了,追诉期都过了,而且曹操也属于唯才是举,不念旧恶的人,所以想了想,算了吧,让你朱灵接着在我这干吧。
  但不给朱灵一巴掌实在是不甘心,所以就派于禁把他的兵权夺了,小作惩戒。
  以上就是对于这个很“悬”的可能性的概述,这个可能性纯属猜测,没有任何证据,可能性很低。
  其实某些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的东西,发挥想象力猜一猜,有助于锻炼大脑,发散思维,这也是读历史的乐趣之一。
  说了这么多“曹操为何厌恶朱灵”的可能性,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一句话——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对于这件事,我想大家心目中,一定应该也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没有任何证据的问题面前,没有权威,或者说,人人都可以是权威,所有人都是站在一个起点。专家的猜测,未必就比外行的猜测高明。
  在没有标准答案的时候,要学会试着做出自己的判断。
  因为终有一日,我们要走上社会,要彻底摆脱标准答案。
  社会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所以他才要比考试精彩。
  好了,题外话说多了,下面继续进入正题。
  朱灵来了,可是他带的军队不多,怎么能救的了曹休呢?
  无他——利用敌人的恐惧心理,四两拨千斤
  王凌在夹石道奋战的时候,心里一定是很淡定的,因为他坚信——不论要冒多大的风险,他的朋友一定会来救他,一定会!
  这位朋友的大名,我们之前提到过了——贾逵
  “初,凌与司马朗、贾逵友善”
  当然,王凌之所以坚信贾逵会来救他,绝对不仅仅是因为坚信他们之间的友谊。
  而是因为他知道,那个叫贾逵的男人,心中对这个国家有着多么大的忠诚与责任感。
  只要能挽救魏军于危亡之中,他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生命。
  贾逵,字梁道,出身于破落贵族家庭,然后他这个“贵族”已经沦落到连乞丐都不如的地步了,从小就是孤儿,穷的都连裤子都穿不起(逵世为著姓,少孤家贫,冬常无袴)。
  然而人穷志不短,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孩子从小就喜欢玩打仗的游戏,贾逵的爷爷看了以后很高兴,说:“你这小鬼长大以后肯定能当大将呀!”
  于是老爷子“口授兵法数万言”给贾逵(这老爷子的记忆力真惊人,居然能背下数万字的兵法,到了现在考托福雅思估计都能过)
  贾逵长大以后投靠了曹操,从小小的郡吏开始干起,后来当了渑池县令。
  后来那位疼爱贾逵,亲口传述他数万言兵书的爷爷去世了,贾逵万分悲痛,辞官服丧。服丧完毕以后,又先后担任了掾属,议郎,参军等官职。
  曹操征马超时候,亲自提拔贾逵为弘农太守。贾逵太守干得很好,曹操经常高兴地说:“要是全天下的太守都能跟贾逵一样,我就再也不用忧虑啦。”
  之后贾逵又经历了无数次官职变动,始终受到曹操的重用和优待。
  贾逵后来在曹丕时期他终于干到了豫州刺史,成为了一方大员。贾逵在豫州整顿吏治,打压豪强,依法治国
  曹丕高兴地说:“贾逵才是真正的刺史啊!”然后下令全国所有刺史都要学贾逵,贾逵成了刺史中的明星,还被曹丕赐爵关内侯
  “遏鄢、汝,造新陂;又断山溜长溪水,造小戈阳陂;又通运渠二百余里,所谓“贾侯渠”者也”
  贾逵在豫州修了新陂,小戈阳陂,贾侯渠等水利工程,对待百姓非常好,百姓也是爱他爱的要死,爱的发疯(百姓到底有多爱贾逵,后边我们还会提)
  一个穷的裤子都穿不起的破落户却能干到一方大员,这跟曹操“唯才是举”的政策是分不开,所以可想而知贾逵对魏国的感情有多深厚了。
  贾逵深切热爱着他的国家——
  因为曹操曹丕父子对他的知遇之恩,因为这个国家让他从一个穿不起裤子的人变成一放大员,因为这个国家承载着他的心血与梦想。
  按照魏国最初的部署,曹休出发以后,魏明帝曹睿派贾逵督满宠,吴质等四军进攻东关,司马懿进攻江陵。
  贾逵到了五将山那,曹休上表要求深入接应周鲂,曹睿于是叫司马懿停止进军,然后让贾逵去找曹休一起进军。
  然而此时的贾逵似乎已经明白了什么,他看到东关那防御薄弱,当即如同条件反射一般地明白了:曹休要出事!
  “逵度贼无东关之备,必并军於皖;休深入与贼战,必败。”
  贾逵于是当即从地精那买了一双飞鞋,水陆并进,狂奔200里,抓到了一个吴军俘虏,俘虏坦白从宽,告诉他们曹休已经战败了,而且孙权还派兵去截断夹石,要断曹休的退路。
  贾逵手里的军队也不是很多,于是诸将胆怯了。
  吴军人多势众,而且吴军的统帅还是此时东吴最强大的统帅陆逊,现在率领军队去救援,那就等于是往火坑里跳啊,没准救不出曹休,还把自己也给烧成灰了。
  身为一个武将,本来是不应该露怯的,要是让头儿看到自己胆怯的一面,那是相当丢脸的。
  所以一般情况下,行军打仗的武将们哪怕心里想着压妈爹,嘴里也得大喊着干爸爹。
  可是这次,诸将却放心大胆地一起大喊:“压妈爹!”
  诸将有的人直接一句话不说,有人说不如等援军来了再一起去救,反正就是压妈爹,现在不要去救。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在诸将看来,贾逵这次不但不应该去救曹休,相反不落井下石就算不错了。
  因为这俩人之间,有仇。
  黄初中年,曹丕本来想让贾逵“假节”,贾逵正高兴着呢,没想到一边的曹休突然跳了出来,对着曹丕大叫道:“贾逵这个人性情刚烈,嘴巴很欠,经常侮辱诸将,不能当都督。”
  曹丕不好驳了曹休的面子,于是就不让贾逵“假节”了。
  这事太TM憋屈了,无端害人打小报告啊,曹休真不地道!
  所以按诸将的想法,现在贾逵心里肯定得想着“曹休这王八蛋也有今天,快点死去吧!”
  所以他们觉得现在跟贾逵说不去救曹休,贾逵不但不会觉得他们胆怯,反而会很高兴。
  然而他们错了。
  望着眼巴巴看着他的诸将,贾逵微微一笑,随即严肃地说道
  “休兵败於外,路绝於内,进不能战,退不得还,安危之机,不及终日。”
  核心意思就是一句话:曹休现在很危险,所以我要去救他!!!
  诸将沉默了。
  贾逵,果然是贾逵。
  没说一句废话,没说一句大道理,甚至没说一句漂亮话。
  贾逵本来可以来一场演讲,说说曹休过去对自己有多么不好,而自己有多深明大义,不念旧恶,依旧愿意去救他,来博得诸将的赞美和后世史官的称道。
  但他没有,他连一句漂亮话都懒得说,直接就切入了主题,因为他知道,现在的时间就是生命,多说一句废话,就要晚去救援一会儿,魏军就又多了一丝危险。
  这就是贾逵的风格,只说该说的,不多说一句废话!
  我不管曹休跟我有没有仇,我只知道现在大魏军队现在有危险,所以我就要就救他们!
  看到诸将明白了自己的心意,贾逵随即就开始谈作战方案了——
  “我告诉你们,知道吴人为什么这么猖狂么?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没有人会去救曹休,所以才一路追杀他,所以现在,咱们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飞到那,一定能吓得他们魂飞魄散,立刻卷铺盖卷滚蛋。否则等吴军把路封死了,再派多少人去救,还有个屁用!”
  说罢,贾逵当即打开精灵球,放出朱灵。
  “朱灵将军,你立刻带先锋军赶去救曹休,我随后就赶到!”
  朱灵二话没说,带着军队就朝夹石赶去。
  看着朱灵远去的背影,贾逵欣慰的笑了。
  朱灵将军啊,虽然你曾经为了完成任务令你全家人失去了生命,这样令很多人觉得你是个残酷无情的人…………
  但至少我贾逵相信你,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因为至少你有那近乎达到顶点的责任心!
  不管怎么样,能够坚持自己的风格走到底的人,就值得尊敬!
  所以我相信你!
  朱灵走后,贾逵随即整备军队,准备全军开往夹石。
  陆逊,呵,哪怕你是曾经杀的一代枭雄刘备“舟船器械,水步军资,一时略尽,尸骸漂流,塞江而下”,令无数人谈虎色变的强大统帅,但我贾逵依然要会一会你!
  为了大魏,为了属于我心中的那片忠诚与责任!
  陆逊,等着我吧!
  视角转回曹休和王凌那里,看到朱灵来了,曹休和王凌大喜,别看朱灵兵少,可苍蝇再小也是块儿肉啊,管他的,拼了!!!
  于是王凌曹休更加卖力拼杀,而贾逵的心理战术果然也奏效了
  吴军看到朱灵来了,果然以为魏国大军要到了,吓得立刻逃离了战场
  这关总算是过去了。
  曹休,王凌,朱灵三人合而为一,继续开始逃亡生涯
  是男人就下100层!!!
  曹休奋发图强,一口气下到99层了
  哈哈哈哈,终于要到家了!!!
  曹休身边的魏军将士们也流泪满面了,终于可以回家了,可以到家以后好好喝一大杯可口可乐,然后好好睡一觉了。
  魏军军乐师拿出萨克斯管,吹奏了一曲《回家》
  在这优美的旋律中…………
  吴军的伏兵又出现了。
  ………………
  曹休,王凌,朱灵满脸黑线。
  行百里者半九十。
  眼看就能到家了,居然又出现了伏兵。
  遭受到如此沉重的心灵打击,估计曹休身边的魏军这时候已经要斗心尽丧了。
  曹休面如死灰,他已经累的爬不起来了,本来以为可以回家好好休息一下了,没想到居然又被伏兵截住了。
  这是最后一支伏兵么?就算赶走了这支伏兵?会不会还有下一支?下下一支?
  陆逊的军队呢?马上就要追过来了吧?
  胡思乱想一通,他已经陷入崩溃的边缘,无法组织有效的冲杀了。
  王凌和朱灵一边指挥冲杀,也是心急如焚
  贾逵,你在哪啊!!!
  ………………
  我们快要撑不住了,贾逵……奎爷,你快出来吧!!!
  过了不久,逵爷真的来了。
  逵爷没有奎爷那样的战斗力,但是逵爷却有的是聪明的头脑。
  “多设旗鼓为疑兵,贼见逵军,遂退。”
  逵爷很轻描淡写的玩了一套活,设了一堆旗子,又找了一大堆鼓玩命敲,刚才还在玩命截杀魏军的吴军听着战鼓的轰鸣,看着飘扬的旗帜,心灵防线顿时崩溃。
  贾逵的心理战术果然生效了,他的突然出现击碎了吴军心中“没人会来救曹休”的心理暗示
  贾逵不算很多的军队在吴军的眼里却成了洪水猛兽,吴军仿佛看到了数不清的魏国援军正在朝着自己碾压过来,他们连侦查一下贾逵到底有多少人的勇气都没有了,纷纷飞一样逃离了战场。
  就这样,吴军的最后一波伏兵就这么被贾逵轻松搞掉。
  魏军将士们劫后余生,心中畅快,心情一好,肚子自然就饿了,这连着逃命这么久,早就饿的前胸贴后背了。
  更令魏军将士们惊喜的是,贾逵不但带来了援军,还顺带把KFC宅急送也叫来了(“逵据夹石,以兵粮给休,休军乃振。”)
  贾逵一边给魏军将士们分汉堡包,一边安慰他们要坚强
  不哭,站起来撸!
  劫后余生的将士们一边吃着汉堡包,一边纷纷落下了热泪
  逵爷啊,你真是咱的再生父母呀!!!
  然而,正当贾逵高兴地分着汉堡的时候,却听到有人在他背后大声骂街
  “你TMD是故意来这么晚的对不对,想搞死老子是不是!!!”
  贾逵一愣,回头一看,曹休正指着他大声喝骂。
  “休怨逵进迟,乃呵责逵”(从东关狂奔200里到夹石,你还想怎么快?)
  ………………
  贾逵冷笑一声:“呵呵。”
  懒得理你。
  曹休看见贾逵不理他,更加愤怒,接着蹬鼻子上脸,继续大骂贾逵,骂了一会儿,曹休指着被丢得满地都是的弃仗
  “现在老子命令你做清洁工,把这些东西给我捡起来!!!”(“遂使主者敕豫州刺史往拾弃仗”)
  搞笑,真是搞笑。
  明明是人家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你,现在搞的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人家欠了你800万块钱呢。
  贾逵摸了摸自己的心,他觉得自己问心无愧。
  “我是为了国家做豫州刺史的,不是来这里做清洁工的。”(“本为国家作豫州刺史,不来相为拾弃仗也。”)
  说罢,他头也不回地骑上马,指挥军队离开了。
  望着贾逵离去的背影,曹休在心里把贾逵的爹妈狠狠问候了一遍。
  最终曹休率领军队返回了扬州,之前其他被曹休下令分开以后各自突围的诸军也都在曹休之前或之后回到了扬州。
  曹休清点了一下,曹休在这次石亭之战中统领的10万大军共被吴军“斩获万余”,损失了1万多人,算是惨败了,但总算还不至于把天捅个窟窿。
  然而即便如此,损失1万军队也搞的魏国整个东线几乎崩溃,不得不调集军队东下来加固东线的防御。
  ……………………
  曹睿收到了两封弹劾奏折。
  原来是曹休和贾逵回来以后越想越觉得心里憋屈,于是互相上表弹劾对方。(曹休也真好意思……)
  一边是自己的叔叔,一边是逵爷。
  曹睿挠了挠头。
  这二位爷,脾气都够倔的,真难伺候,得,你们二位都没错,我有错,行了吧!
  曹睿最终判定二人都没错,敷衍了事。
  在石亭之战宣告结束的时刻,我们来谈谈所谓“两个朱灵”的问题吧。
  有细心的朋友提出一个观点:
  在石亭之战中来救援曹休的朱灵,不是那位为了完成任务导致全家人失去了生命的责任感爆棚的朱灵(简称朱灵A),而是另外一位朱灵(简称朱灵B),因为石亭之战是228年发生的,而朱灵A在黄初四年(223年)前就离开了人世。
  那我现在就把这位细心的朋友的观点摘抄下来……
  “魏明帝太和二年秋,魏军伐吴。曹休败于石亭,从后来救援的朱灵不可能是后将军朱灵。从祀曹操祖庙的诸臣都是记录其死后的职位,包括追赠,而不是记其身前最高官职。满宠由前将军拜征东表明魏制四征位高于四方;张辽从征东转前将军也不是记作拜或迁也益证这点,张辽从祀是记作前将军。魏是没有两人同为同一将军之例;朱灵是以后将军的身份从祀,所以可以断定他死于黄初四年前,因为当时文聘从征江陵有功,迁作后将军。”
  这位朋友的大概意思就是说,因为朱灵是以“后将军”的身份从祀曹操祖庙的,所以朱灵去世时的的职位就是后将军,而文聘在黄初四年当上了后将军,所以朱灵应该是在死于黄初四年前,否则不就跟文聘的将军位撞车了么?
  不得不说,这位朋友真的是太细心了,这种细致入微的问题他都能考虑到,很多人根本都不会想到这么一层,比如我就没有想到这一层。
  但是我还是要先指出他的观点里的一个不妥之处——“魏制四征位高于四方”
  在汉朝和曹魏时期,“四方将军”(前后左右将军)和“四征将军”(征西征东征南征北将军)的关系不能笼统地解释为“四征位高于四方”,实际上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论品级,四方将军高于四征将军。但论实权,四征将军高于四方将军。
  所以一般人还是愿意做四征将军的。
  比如公元215年逍遥津之战后,张辽被封为征东将军,乐进则被封为右将军。
  这时候情况就是,论品级是乐进高,但论实权,是张辽高。
  下面谈谈我对于“两个朱灵”的看法。
  首先得说,那位认为“救援曹休的人是朱灵B,朱灵A在223年之前就离开了人世”的朋友的说法非常有道理,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朱灵在公元223年,并没有死,而是卸任了后将军职务,改为担任当了其他将军,而后文聘就当上了后将军。而公元226年,文聘去世。文聘去世后,朱灵又继续重新担任后将军,直到去世。
  这样解释,是不是也能解释的通呢?
  所以,关于“朱灵A”和“朱灵B”究竟是不是一个人,就看大家自己的判断了。
  之前我就说过,要给曹休平反,现在曹休一生最大的惨败石亭之战谈完了,那么我们就要开始给他平反了。
  估计很多朋友看了曹休对贾逵的态度,都会很气愤,觉得曹休这人真心是太不地道了。
  其实大家也不要太责怪他,曹休确实是伤心愤怒太了极点,才会这样,他是真的生气,快要气死了。
  惨败给吴军,实在是令他无法忍受——因为他以前还真没把吴军当盘菜
  现在大家谈起曹休,都只知道他有一场石亭惨败,而曹休之前威武的时候,有多少人知道呢?
  这对于曹休是不公平的。
  “此吾家千里驹也。”
  曹操这句话绝对没有说错。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曹休真正的实力吧,看看在石亭之战前,他究竟是有多么威风!
  看看这匹千里驹,是如何追随着风的轨迹,把无限的恐怖与畏惧扩散给吴军吧。
  “孙权遣将屯历阳,休到,击破之,又别遣兵渡江,烧贼芜湖营数千家。”
  “帝征孙权,以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张辽等及诸州郡二十馀军,击权大将吕范等於洞浦,破之。”
  “吴将审德屯皖,休击破之,斩德首,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
  这就是曹休在石亭之战前对吴国作战的战绩。
  吴将屯历阳,被曹休做掉了。
  不依不饶的曹休随后就派人渡江,一场大火,直接把吴军在芜湖数千个军营做成了红烧牛肉面。
  曹丕征吴,曹休更是风光无限,假黄绒,督20余军,张辽都得给他打下手,击吕范,也是很轻松俩字——破之
  孙权很生气,又是破我的将,又是烧我的营,连吕范都被你收拾了。
  我就不信这个邪了,你丫还能每战必胜?
  孙权决定再试试,他派审德屯皖。曹休来了,没啥悬念,吴军再次被轻松收拾掉,审德的脑袋也被撂到曹休办公桌上了。
  孙权:妈的,老子要发狂了!!!!
  别急,您了别急,真正让您发狂的事情还在后边——“吴将韩综、翟丹等前后率众诣休降。”
  韩综,他爸爸叫韩当。
  韩当可是跟黄盖,程普齐名的江东老将了。
  所谓“虎父无犬子”,那韩当的儿子是什么样的人呢?
  狗崽子。
  事实证明,并不是每个虎父都有虎子的,很多虎父生的都是狗崽子。
  韩综继承他老爹的爵位和军队以后没干多久就不务正业,天天喊着“我爸爸是韩当!”,然后就“淫乱不轨”
  孙权念着他老爹劳苦功高,本来没打算追究他,可是这狗崽子心虚,还是怂了,打算投奔魏国。
  可是他怕手下不同意啊,那怎么办?
  韩综脑子还算灵光,想了个妙计,先进行第一招——“钓鱼执法”
  韩综派自己的一些手下人四处劫掠百姓,然后他很宽容大度地对这些手下说:“没事,不就是劫个财劫个色嘛,小事,我不怪你们!”
  这一下就炸锅了!
  我靠,劫财劫色居然没事?那还说毛啊,直接抢啊!
  平日谈再多的道德,树立再多的榜样又怎么样?一旦没有了法律的存在,人性的狂暴与贪婪便再也无法约束。
  韩综手下就这样的士兵纷纷改行当了劫匪,走上了“抢劫致富”的光荣道路,四处劫掠百姓,连过路的旅客都被一扫而空,搞的最后都没人敢往韩综的管区旅游去了。
  ………………
  将管区搞的鸡飞狗跳以后,韩综看到时机成熟了,将手下的士兵们招来,准备进行第二招——“睁眼说瞎话”
  按说孙权这次对韩综真是够大度的了,他搞出这么大的事孙权都忍住了没去管他,可是韩综还就吃定了孙权,这次他把孙权当幌子抬出来骗人了。
  他欺骗部署说自己被孙权召唤了,而且孙权还把他骂了一顿,还想给所有人都治罪。
  事情是这样的。
  某天,韩综对着部下们笑道:“哎,兄弟们啊,哥对你们好不好?”
  手下们当即大叫道:“好啊!大家伙抢的可爽呢!”
  韩综接着沉痛地撒谎道:“哎,可惜,哥对你们好,咱们的主公却对我不好,他把我召去了,骂了我一顿,还说要把咱俩全部治罪啊!”
  啊???歇特!!!
  就这样,所有人都被韩综用“钓鱼执法”的手段做成了绑在一根线上的蚂蚱,最终他们只得与韩综一起跑去投靠了魏国。
  “载父丧,将母家属部曲男女数千人奔魏。”
  韩综一边喊着“我爸爸是韩当”,一边投降了曹休。
  这一下子吴国又损失数千军队。
  至于那些什么“翟丹等”还不知道是带了多少军队投降魏国的呢。
  虽然史书没记载,但韩综的投降和曹休的策反估计也是分不开的
  至于后边的那些“翟丹等”什么的投降魏国应该也跟曹休的策反分不开。
  曹休和吴军作战那真是相当干脆利落,以至于连过程都没记载,就是简单的几个字“破”“烧”“斩”,好像炒菜做饭一样,曹休就打赢了战争。
  曹休就好像一个世界级名厨,而吴军就好像案板上的肉,被曹休放进锅里,随心所欲的煎炒烹炸,怎么做都是一盘好菜。
  在石亭之战前,曹休真的可以自豪地对吴军说一句
  “人为鱼肉,我为刀俎!!!”
  曹休在石亭之战被“斩获万余”,损失了1万多军队,是一场惨败。
  但是让我们想想,曹休歼灭和策反的吴军有多少人呢?
  大家可以算算,收拾掉屯历阳的吴军,火烧芜湖军营数千家,督20余军击破吕范,破吴军斩审德,这些战役的规模都不小。再加上韩综带着数千部曲投降,外加那些“翟丹等”带着一起投降的部队肯定也不少。
  曹休歼灭,策反的吴军一共多少人?
  过1万是肯定的了,也许能接近2万。(当然了……考虑到魏军的战斗力本来就比吴军强大很多,而曹休损失的那1万多军队又都是精锐……所以还是魏国吃亏了)
  我之前一直说的那个曹休被周鲂忽悠的“大前提”,想必大家应该知道了。
  正是因为之前有包括韩综在内的这么多吴将投降曹休,所以曹休才会觉得——“吴将投降我,这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吧。”
  因此,从一开始,曹休对周鲂要投降他这件事,戒心就是不大的。
  韩综他爸爸叫韩当,都投降他了,那周鲂投降他又有什么不可能的,周鲂他爸爸是谁啊?
  这就是曹休中计的“大前提”。
  开局以后曹休以一招绝世武功“破烧斩”对付吴军,一会儿一个人头,才15分钟就“超越神的杀戮了”,于是他就浪了,结果被吴国5个英雄一起抓了,超神被终结掉。
  就是这么个情况。
  曹休这个经历告诉我们,太顺风的局也不好,太顺了就容易浪,一浪怎么样?被倒打一耙了吧。
  别管局面有多顺,最好也别浪。
  曹休在石亭之战前取得的战果是很辉煌的,已经足够证明他出色的军事才能。
  即便在石亭之战中,曹休虽然惨败,但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被强大的统帅陆逊率领10多万吴军包围,曹休一开始能够在皖突破重围,将军队带到石亭,而后因为大意轻敌,下令军队在石亭休息睡觉,又赶上“军夜惊”,这才被陆逊乘机攻击,陷入了困境。
  然而即便在如此情况下,曹休最终还能将损失控制在1万多的级别,没有像刘备在夷陵之战一样损失数万军队,可以看出曹休在陷入困境以后对于撤退的部署也还算是比较得当的。
  所以,曹休的军事才能,确实是非常出色的,绝非什么草包。
  曹休确实对得起曹操那句评价——
  “此吾家千里驹也。”
  老板对待员工,上级对待下级,是不能因为其取得了一次失误就大加责罚,而一定得看看他在取得这个败笔前还做了些什么成绩。
  曹睿很懂这个道理,所以他对曹休不但没责怪,反而派人安慰他,而且还给了不少赏赐。
  对待员工或下级,有时候宽慰,比责罚更管用,因为责罚只能令人心怀畏惧去弥补过错,而宽慰却能令人满怀感动去奋发图强。
  有一次拿破仑率领军队进攻意大利,士兵长途行军,累的要死。晚上拿破仑亲自巡视各个岗哨,结果看见一个巡逻士兵在大树下边呼呼大睡,呼噜打的像放炮,哈喇子顺着嘴巴往下流。
  拿破仑看了以后,没有说话,也没喊他,而是把他的枪拿起来替他站岗。
  过了30分钟以后这哥们才起来,一看拿破仑在端着他的枪那替他站岗呢,顿时惊呆了。
  拿破仑嘿嘿一笑,把枪递给了那个士兵,说道:“哥们,我知道你累的贼死,所以你打瞌睡这是很正常的事,我坚决宽容,绝对理解!可咱是这是打仗啊,不是在家啊,你这么一疏忽,万一有敌袭,咱不全完蛋了么?正好我不困,就替你站岗了,可是未必次次都有人替你站岗啊,所以你下次可得小心呀!”
  士兵感动不已,当即好好站岗,绝不睡觉!
  以宽慰取代责罚,有时候真的可以改变人的一生。
  虽然曹睿一点都没责怪曹休,反而是又是宽慰又是赏赐,但曹休自己却最终无法原谅自己,他越想越气愤,越想越郁闷,他就是解不开这个心结,走不出这个套子了。
  他不再做其他的事情,他每天只做两件事——怀念与悔恨
  他怀念自己以往对吴国作战屡战屡胜,杀敌斩将如砍瓜切菜一般的荣光。
  他悔恨自己误中周鲂之计,损失了1万多军队,终结他自己的超神记录。
  不知道多少天,午夜梦回,梦见那些因为他的失误而死去的士兵,他就会突然惊醒,放声大哭。
  他真的是悔,真的是恨,他原谅不了他自己,他想要强迫自己不再去想石亭之战,他想强迫自己振作起来,可是却怎么也办不到。
  就这样,他每天没日没夜地沉浸在对往昔荣耀的追忆,和对重大失误的悔恨之中。
  这样的没完没了地追忆与悔恨,终于彻底摧垮了他的身体,他的背上就生了个毒疮……
  不久以后,一代名将,“千里驹”曹休便在无尽的追忆与悔恨中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他到死,都没能原谅自己。
  曹休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
  与其有把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悔恨过往,用来责备自己,为何不用来开拓未来,奋发图强?
  失败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站起来。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这短短的一次生命,我们不应该把他浪费在对过去的追忆与悔恨中,我们应该永远把他用来发展,用在未来。
  男人可以被摧毁,但永远不能被打败。
  尤其不可以被自己打败!!!
  宁肯被对手的炮弹炸的粉身碎骨,也不该在自怨自艾中结束一生。
  人是永远都不应该把自己逼上心灵的绝路的,永远也不应该。
  曹休,如果苍天再给你一次机会,你还会如此么?
  我相信,你一定不会!!!
  失败了以后,怎么办?
  你只需要站起来,然后再战起来!!!
  好了,曹休,不要再追忆,亦不要再悔恨了——
  愿你在天国中,找到一条属于你自己全新的路——
  一条永远不惧跌倒,不惧失败的路!
  愿你的灵魂,得到永远地安息。
本文相关人物:[]&[]&[]&[]&[]&[]&[]&[]&[]&[]&
13/16提示:使用键盘方向键 ← → 可以左右翻页
友盟网友&(223.72.65.*)?? 16:121友盟网友&(223.72.65.*)赞 16:121友盟网友&(223.72.65.*)何时更新啊 16:121友盟网友&(1.83.211.*)赞 23:261友盟网友&(115.217.163.*)赞 14:241
三国时期的地方行政长官都有军职,因为手中有军队,也就有责任守土保民。但曹操时期有个官员,因为突遭变故,又拒不承认敌方地位而险遭杀害,亏得民众救援而保全性命。这个本应保护民众反被民众...&[贾逵[魏]]&[曹休]&[郭援]&[曹操]&[曹丕]&[祝公道]&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为曹操和他的曹魏政权征战四方,个个战功赫赫,可以说是曹操得以称王的主力干将。这些人成为名将良将没有丝毫疑问,但他们的职务爵位却并不能反映他们的功劳战绩,就是说,...&[曹操]&[于禁]&[徐晃]&[张辽]&[乐进]&[曹丕]&曹操在兖州时,曾亲帅大军东征徐州,不想陈宫策动张邈在背后反叛,还把吕布迎接过来,曹操不得不停止了徐州战事。陈宫的背叛和吕布的到来,不仅仅是抄了曹操的后路,还策动了兖州的郡县反叛,要...&[臧霸]&[曹操]&[陈兰]&[吕布]&[张辽]&[刘备]&关羽杀了袁绍大将颜良,帮助曹操解了白马之围,觉得已经报恩,再得到刘备的消息后,遂&封金挂印&离开。关羽保护着二位嫂嫂先是来到东岭关,守将孔秀说没有曹公的文书...&[关羽]&[廖化]&[曹休]&[曹操]&[刘备]&[曹丕]&古代帝王或者大臣死后,活着的人会根据他一生的事迹,授予他一个称号,叫做谥号。帝王一般都有谥号,秦朝和末代皇帝例外。大臣能够获得谥号,说明这个大臣要么位高,要么功大,总之都是这个政权...&[曹休]&[关羽]&[刘备]&[曹操]&[孙权]&[吴兰]&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在三国之时是个热词,因为很多人都想实行或者已经实行。汉灵帝死后,大将军何进想杀掉十常侍反而被杀。何进所招来京城的董卓,先是控制了所有在京的军队,进而控制了皇帝和百...&[王凌]&[司马懿]&[王允]&[曹操]&[董卓]&[曹休]&三国时代除了战场上斗智斗勇,各方之间还广泛开展了外交战、经济战、心理战等等,从各方面打击对手,这其中自然也离不开间谍战。说到三国的间谍,知名度最高的一定是蒋干,但史书中的蒋干与小说...&[孙权]&[蒋干]&[王凌]&[曹休]&[郭修]&[周鲂]&刺客大家都很熟了,中外皆有,美国那些年的总统就怕刺客,第三帝国元首也差点被刺客炸死。中国的刺客,更是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刺客做为一种实现政治目的特殊手段,也为各国君主所宠爱。太史...&[曹操]&[周不疑]&[曹丕]&[曹冲]&[刘先]&[诸葛亮]&赤壁之战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鼎立格局初步奠定。刘备图蜀成功,并据有汉中。建安二十六年(221),刘备昭告皇天后士,即位于成都,建国曰汉,史称蜀汉,疆土辖有汉中、巴、蜀。纵观蜀汉...&[诸葛亮]&[刘备]&[姜维]&[孙权]&[邓艾]&[成就]&提起&特种部队&,人们的潜意识里往往认为是西方国家的&发明创造&。其实不然,中国早在2000年前就有&特种部队&rdqu...&[曹操]&[马超]&[曹纯]&[安阳公主]&[刘备]&[诸葛亮]&
if (_url.indexOf("cultur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game") > 0 || _url.indexOf("news") > 0 || _url.indexOf("flash") > 0 || _url.indexOf("zq")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vot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audio")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replace(_url_i, "") == "" || _url.replace(_url_i, "") == "/" || _url.replace(_url_i, "") == "/index.html")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portrait")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iography")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library")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download")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magazin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video")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picture")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search") > 0 || (location.search).indexOf("k=")>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cartoon")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forum") > 0 ||
_url.indexOf("thread") > 0 && _url.indexOf("html") > 0) {
document.write("");
} else if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forum") == -1 || _url.indexOf("bbs") > 0 && _url.indexOf("thread") ==-1) {
document.write("");
function ad(){
baidu_inc.innerHTML=baidu_view.innerHTML;
google_inc.innerHTML=google_view.inner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狠狠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