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护送人物时没有人敌人 英文都打没了护送人员还不动

日本人为何至今都没有身份证?保护个人信息?(图)(2)-国际新闻-齐鲁晚报网
日本人为何至今都没有身份证?保护个人信息?(图)(2)
核心提示:
美国公民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卡号,这个社保号不仅适用于所有的服务项目,也是美国政府部门鉴别公民身份的最重要依据。
日本堪称是对个人信息保护最彻底的国家
日本堪称是对个人信息保护最彻底的国家,彻底到根本摒除数字的地步。是耶非耶,只有老百姓清楚。日本的身份证制度也是艰巨的系统工程,多年来,有各种舆论,莫衷一是。
过去几届政权均欲大力推进,有所作为,终因反对声浪巨大而罢手。为什么要在身份证制度上打引号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日本人根本就没有身份证,遑论身份证制度。
那么,市民没有身份证,政府靠什么管理人口?答案是住民登录制度。顾名思义,即国家随时掌握全体国民的住址信息,对之实行管理的制度。每个居民有一张住民票,由地方政府保管,居民住址变更时,有义务向所在地政府机构申报变更内容。此制度于1952年投入实施,转眼就是一甲子。
美国公民都有一个社会保障卡号,这个社保号不仅适用于所有的服务项目,也是美国政府部门鉴别公民身份的最重要依据。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责任编辑:白丽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02-16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转载]108部荡气回肠的名著导读(下)
108部荡气回肠的名著导读(下)
055飘            056欧也妮葛朗台       057吝啬鬼
058三剑客          059青年近卫军        060死魂灵
061静静的顿河        062钦差大臣         063老人与海
064罪与罚          065哈姆莱特         066阴谋与爱情
067孤星血泪         068俊友           069福尔摩斯探案集
070绿野仙踪         071孤岛奇案         072双城记
073当代英雄         074麦田里的守望者      075德伯家的苔丝
076追忆似水年华       077大卫科波菲尔       078父与子
079喧哗与骚动        080百万英镑         081红字
082幽谷百合         083一生           084羊脂球
085贵族之家         086奥勃洛摩夫        087母亲
088项链           089伪君子          090斯巴达克思
091卡门           092圣女贞德         093忏悔录
094上尉的女儿        095玩偶之家         096唐璜
097村姑小姐         098好兵帅克         099金银岛
100蝴蝶梦          101自传三部曲        102约翰·克利斯朵夫
103奥赛罗          104费恩历险记        105源氏物语
106女水妖          107格林童话         108安徒生童话
作者简介:玛格丽特.米切尔,1900年出生在亚特兰大,小滚在男孩儿堆里,爱骑马,爱做梦,不爱红妆爱戎装。由于周围的大人特别爱谈发生在南北战争期间的故事,那一段段精彩动人的回忆滋养着小玛格丽特的灵魂。母亲希望女儿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玛格丽特却在做着文学之梦。她满脑子的幻想,一肚子的故事,从悄悄写日记到偷偷写小说,创作的欲望时时涌上心头,写来写去又对自己的才能失去自信……日,玛格丽特.米切尔与约翰.马什结为夫妻。婚后不久,她离开了报社。约翰想尽一切办法让她正视自己的才华,他鼓励她动手写小说。玛格丽特几次动笔又几次放下,她时而激情四溢,时而又信心不足。1935年,纽约一家大出版社的主编兼副总裁来到亚特兰大,他见到了玛格丽特.米切尔,并最终拿到了那一大堆未成型的手稿。经过近一年的共同努力,《飘)终于与读者见面了。玛格丽特自己根本就没想到,赞美之言铺天盖地,海内海外印数陡增,一夜之间,她成了一名英雄。
内容简介:1861年南北战争爆发的前夕,塔拉庄园的千金小姐郝思嘉爱上了另一庄园主的儿子艾希利,但艾希利却选择了郝思嘉的表妹,温柔善良的韩媚兰为终身伴侣。郝思嘉出于妒恨,抢先嫁给了韩媚兰的弟弟查尔斯。不久,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了。艾希利和查尔斯作为征兵上了前线。查尔斯很快就在战争中死去了。郝思嘉成了寡妇,但她内心却一直热恋着艾希利。
一天,在一次举行义卖的舞会上,郝思嘉和风度翩翩的商人白瑞德相识。白瑞德开始追求郝思嘉,但遭到她的拒绝。在战争中,美国南方军遭到失败,亚特兰大城里挤满了伤兵。郝思嘉和表妹韩媚兰自愿加入护士行列照顾伤兵。目睹战乱带来的惨状,任性的郝思嘉成熟了不少。这时,从前线传来消息,北方军快打过来了,不少人家惊惶地开始逃离家园。不巧韩媚兰要生孩子了,郝思嘉只好留下来照顾她。在北方军大军压境之日,郝思嘉哀求白瑞德帮忙护送她和刚生下孩子的韩媚兰回塔拉庄园。白瑞德告诉郝思嘉他不能目睹南方军溃败而不去助一臂之力,他要参加南方军作战,他留下一把手枪并和郝思嘉拥吻告别。郝思嘉只好独自勇敢地驾驶马车回到塔拉庄园,这时家里已被北方军士兵抢先洗动一空,母亲在惊吓中死去。
不久,战争结束了。生活依然困苦。北方来的统治者要庄园主缴纳重税,郝思嘉在绝望中去亚特兰大城找白瑞德借钱,但得知他已被关进监狱。归来的途中,郝思嘉遇上了本来要迎娶她妹妹的暴发户弗兰克,为了要重振破产的家业,她骗取弗兰克和自己结了婚。郝思嘉在弗兰克经营的木材厂非法雇用囚犯,并和北方来的商人大做生意。此时,白瑞德因用钱贿赂而恢复了自由。两人偶然碰面,再次展开爱恨交织的关系。
弗兰克和艾希利因加入了反政府的秘密组织,在一次集会时遭北方军包围,弗兰克中弹死亡,艾希利负伤逃亡,在白瑞德帮助下回到韩媚兰身边。郝思嘉再次成为寡妇。此时,白瑞德前来向她求婚,她终于与一直爱她的白瑞德结了婚。婚后,夫妻二人住在亚特兰大的豪华大宅。一年后,女儿邦妮出生,白瑞德把全部感情投注到邦妮身上。郝思嘉偶然翻阅艾希利的照片被白瑞德发现,终于导致了二人感情的破裂。其后,在艾希利的生日会前夕,郝思嘉与艾希利相见时热情的拥抱引起旁人非议,但韩媚兰不相信他们之间有暧昧关系。白瑞德可不这样想。
当郝思嘉告诉白瑞德她已经再次怀孕时,白瑞德怀疑地问那是谁的孩子?郝思嘉在羞怒之下欲打白瑞德,却不慎滚下楼梯引起流产。白瑞德感到内疚,决心同郝思嘉言归于好,不料就在他俩谈话时,小女儿邦妮意外坠马摔死了。与此同时不幸的事也在另一个家庭里发生,韩媚兰终因操劳过度卧病不起。临终前,她把自已的丈夫艾希利和儿子托付给郝思嘉,但要求她保守这个秘密,郝思嘉不顾一切扑向艾希利的怀中,紧紧拥抱住他,站在一旁的白瑞德无法再忍受下去,而转身离去。面对伤心欲绝毫无反应的艾希利,郝思嘉终于明白,她爱的艾希利其实是不存在的,她真正需要的是白瑞德。
当郝思嘉赶回家里告诉白瑞德,她是真正爱他的时候,白瑞德已不再相信她。他决心离开郝思嘉,返回老家去寻找美好的事物,被遗弃的郝思嘉站在浓雾迷漫的院中,想起了父亲曾经对她说过的一句话:“世界上唯有土地与明天同在。”她决定守在她的土地上重新创造新的生活,她期盼着美好的明天的到来。
056欧也妮·葛朗台
作者简介:巴尔扎克是法国、也是欧洲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1799年出生在法国中部图尔城一个中产家庭。1814年巴尔扎克全家迁到巴黎,1816年他入法律学校学习,但他不顾父母反对,参加了巴黎大学的文学讲座,并获学士学位,此后他毅然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刚开始并不成功,搞得他债台高筑,以至拖累终身。但这些经历也使他深刻认识了现实世界,为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厚实的生活基础。1829年,巴尔扎克发表了小说《朱安党人》,这标志着他艺术上走向成熟。在此后的20年里,他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90余部小说,组成了《人间喜剧》这座宏伟壮丽的文学大厦。1850年,巴尔扎克因长年劳累过度与世长辞。
内容简介:葛朗台是法国索漠城一个最有钱、最有威望的商人。葛朗台精明狡猾,他搞投机买卖,预计准确。由于吝啬和爱财,他指挥一切、命令一切,亲自安排一天的伙食。女儿已二十三岁了,葛朗台根本还没想到过要给她对亲。经常出入葛朗台家门的客人有两家六个人:公证人克罗旭一家和银行家格拉桑一家,这两家人上葛朗台家来,目的是为了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欧也妮。这一切,老奸巨猾的葛朗台都看在眼里。他知道他们为了金钱和陪嫁,才争夺他的女儿。于是他将计就计,利用女儿作为钓饵来“钓鱼”,以便从两边捞到好处。
葛朗台在巴黎的同胞兄弟破产了。临死前,他打发儿子查理来投奔伯父。欧也妮自出生以来,没有离开过索漠城一步,初次见到标致的堂兄弟,弄得她神魂颠倒。查理的来到,使公证人和银行家都忧心忡忡起来。他们担心欧也妮会被堂兄弟查理夺去。葛朗台从弟弟来信中,得悉弟弟破产了,把儿子托给他监护。然而,葛朗台不愿承担什么义务,更不愿把查理这个包袱背在身上。葛朗台让查理签了一份放弃父亲遗产继承权的声明书,然后要他填写一份申请出国的护照,把他打发到印度去。
欧也妮偷看了查理写给朋友的信件,更加引起她对破产堂弟的同情。她把自己全部积蓄六千法郎送给堂弟作盘缠。查理回赠给他一个母亲留给他的镶金首饰盒。他们私订了终身。欧也妮表示一定要等他回来,查理也表示了同样的决心。葛朗台每逢新年,都有把玩女儿积蓄的习惯。1820年新年到了,他见女儿的积蓄不翼而飞,便严加追问。欧也妮只好承认她把钱送给了堂弟。于是葛朗台大发雷霆。他把女儿锁在房里。1822年10月。欧也妮的母亲死了。葛朗台通过公证人让女儿签署了一份放弃母亲遗产继承权的证件,把全部家产总揽在手里。
葛朗台82岁那年病危。神甫来给他做临终法事,把一个镀金的十字架送到他唇边亲吻,葛朗台见到金子,便作出一个骇人的姿势,想把它抓到手。这一下努力,便送了他的命。最后他唤欧也妮前来,对她说:“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他死了。
欧也妮已30岁了,还未尝过人生的乐趣。葛朗台死后,她变得富有了,但她仍是孤单一人。对她来说财富并不是一种安慰,她需要的是温暖和爱情。七年来,她一直盼望着查理归来。她把他留给她的首饰盒,当作随身的宝物。可是,他去后连个音讯也没有。
查理在印度发了财。他从事人口贩卖、放高利贷、偷税走私,什么都干。只要能发财,他心狠手辣,贪婪到了极点。真不愧为葛朗台的子孙!他和各种肤色的女子鬼混,早把堂姊忘得一干二净了。一八二七年,他带着百万家财,搭船返回法国。在船上,他认识了一个贵族特·奥勃里翁侯爵。侯爵有一位奇丑而嫁不出去的女儿。查理为了高攀,竟和侯爵小姐订了终身。他写信给欧也妮,并寄还六千法郎的赠款,外带二千法郎的利息。
欧也妮被查理无情的行为吓呆了,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刺激。最后,她答应嫁给公证人的儿子,初级裁判所所长篷风,但只做形式上的夫妻。因篷风只为了钱才追求她,她可以把钱给他,而情感上则让她自由。几年后,篷风当了法院院长。可是当他当选为索漠城议员的第八天,他死了。欧也妮33岁守了寡,她用150万法郎偿清了叔父的债务,让堂弟过着幸福、名誉的生活。她自己则幽居独处,过着虔诚慈爱的生活,并“挟着一连串的善行义举向天国前进”。&
&&& 057吝啬鬼
作者简介:莫里哀()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中学受到良好教育。与贝雅尔兄妹等朋友组成“"盛名剧团”在巴黎演出,1644年起取艺名为莫里哀。之后13年间的流浪艺人的生活,历经坎坷,却加深了对法国社会的观察和理解,也磨练了他戏剧艺术的才华。他是杰出的喜剧诗人、又是优秀的演员,饰演了许多重要的角色,演技和噪子为当时的人们所称道。在参加《没病找病》演出后在巴黎去世。莫氏共留下33部剧作和8首诗。《唐璜》《愤世嫉俗》非常有影响,其中《吝啬鬼》是最深刻的性格喜剧之一。
内容导读:《吝啬鬼》通过高利贷者阿巴贡狂热地聚敛财富,与儿子、女儿、仆人形成一系列矛盾冲突的故事,成功地刻画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者贪婪吝啬的情欲和守财奴的丑恶本质。
嗜钱如命,极端吝啬是阿巴贡形象的典型特征。他虽然拥有万贯家财,但是“一见人伸手,就浑身抽搐”,似乎被人挖掉了五脏六腑。为了不花一文钱,他要儿子娶一个有钱的寡妇;为了不用陪嫁,他要女儿嫁给一个年已半百的老头;自己也打算娶一个年轻可爱的姑娘而分文不费。他不给儿子钱花,逼得儿子不得不去借高利贷。为了省几个菜钱,他把吃素的斋期延长一倍,让厨师用八个人的饭菜招待十个客人。为了省一点马料,他半夜亲自去偷喂马的荞麦而遭到马夫的痛打。他总是为自己一万银币的安全担心,怀疑所有的人都想偷他。作者用了酣畅淋漓的艺术夸张手法突出了阿巴贡种种变态心理,绝妙而逼真地勾画了他极端吝啬的性格特点。
该书真实地描写了阿巴贡身上“积累欲”和“享受欲”之间的冲突。阿巴贡是要求享受的,他不仅需要马车夫、厨师、女仆,也要请客喝酒,而且年逾花甲,仍希图女色,看中了年轻美貌的玛丽亚娜。但是这一切享受都不能威胁到他的积累。所以,他让厨师兼做马车夫,在酒中掺水,一心要娶不用花钱的女人。因此,当他的儿子克雷央特以一万银币要挟他,让阿巴贡在要玛丽亚娜还是要一万银币之间进行选择时,阿巴贡宁可放弃玛丽亚娜。该书尖锐地揭露与鞭笞了阿巴贡重利盘剥的贪婪本质,他放债手段狡黠,心肠狠毒。在法定利率为五厘的当时,他却把高利贷的利率提高到二分五厘,而且乘人之危,用一大堆破旧的家具与破铜烂铁来顶替三千法郎的现金。这些破旧东西显然是债户们被逼得倾家荡产时被阿巴贡攫为己有的。故事曲折,情节复杂,矛盾集中,结构巧妙,富有情趣。四幕七场阿巴贡的著名独白,是吝啬鬼的心理的绝妙写照。阿巴贡的形象是欧洲文学史上著名的吝啬鬼的典型。
作者简介:大仲马,(l802~1870)法国19世纪积极浪漫主义作家。其祖父是侯爵德·拉·巴那特里,与黑奴结合生下其父,名亚历山大,受洗时用母姓仲马。法国大革命爆发后,亚历山大·仲马屡建奇功,当上共和政府将军。大仲马终生信守共和政见,一贯反对君主专政,憎恨复辟王朝,不满七月王朝,反对第二帝国。他饱尝种族歧视,心中受到创伤。家庭出身和经历使大仲马形成了反对不平、追求正义的叛逆性格。大仲马自学成才,一生写的各种类型作品达300卷之多,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外,急剧发展的故事情节,清晰明朗的完整结构,生动有力的语言,灵活机智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1844)、《基督山伯爵》。大仲马被别林斯基称为“一名天才的小说家”,他也是马克思“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故事简介:《三剑客》是以法国国王路易十三和手握重兵、权倾朝野的首相黎塞留红衣主教的矛盾为背景,穿插群臣派系的明争暗斗,围绕宫廷里的秘史轶闻,展开了极饶趣味的故事。书中的主人公少年勇士达达尼昂,怀揣其父留给他的十五个埃居,骑一匹长毛瘦马,告别双亲,远赴巴黎,希望在同乡父执的特雷维尔为队长的国王火枪队里当一名火枪手。在队长府上,他遇上阿托斯、波托斯和阿拉米斯三个火枪手,通过欧洲骑士风行的决斗,四人结成生死与共的知己。
其时,国王路易十三,王后安娜·奥地利,以及首相黎塞留三分国权,彼此有隙。国王对达达尼昂几次打败首相部下暗自褒奖,而首相却怀恨在心。恰逢安娜·奥地利,后的旧时情人英国白金汉公爵对她情丝未断,王后便以金刚钻坠赠以表怀念。主教遂利用契机构陷,向国王屡进谗言,要国王派人组织宫廷舞会,让王后佩带国王送给她的那条金刚钻坠以正虚实。王后眼见舞会日期逼进,惶然无计,幸得心腹侍女波那瑟献技设法,请达达尼昂帮忙相助。达达尼昂对波那瑟一见钟情,颇相见恨晚,便不顾个人安危,满口答应,在三个朋友的全力支持下,四人分头赴英。经过一路曲折离奇的磨难,唯有达达尼昂如期抵达,向白金汉说明原委,及时索回金刚钻坠,解救了王后的燃眉之急,粉碎了红衣主教的阴谋诡计。
红衣主教黎塞留对安娜·奥地利也早以有意,但一直未获王后垂青。于是他妒火中烧,移恨于情敌白金汉公爵,利用新旧教徒的矛盾引发法英战争,妄图除掉白金汉以解心头之恨。为达此目的,他网罗一批心腹党羽,其中最得力的亲信便是佳丽米拉迪。此女天生丽质,艳若桃李,但却两面三刀,口蜜腹剑,心狠手辣,毒如蛇蝎。达达尼昂为其美貌所动,巧构计谋,潜入密室,诱她失身。就在云雨交欢之中,达达尼昂偶然发现米拉迪肩烙一朵百合花,那是当时欧洲女子犯罪的耻辱刑迹。隐藏数年的这个机密的暴露,使她对达达尼昂恨之入骨,不共戴天,几次设陷阱暗害,但均未成功。
在以围困拉罗舍尔城为战事焦点的法英对垒中,黎塞留和白金汉各为两国披挂上阵的主帅。黎塞留暗派米拉迪赴英卧底,乘机行刺白金汉;米拉迪提出以杀死达达尼昂为交换条件。她一踏上英国的土地,即被预先得到达达尼昂通知的温特勋爵抓获。遂遭其软禁。囚禁中,她极尽卖弄风骚和花言巧语之能事,诱惑了温特勋爵的心腹看守费尔顿,后者自告奋勇救米拉迪出狱,并侥幸刺死了白金汉。米拉迪在归法途中,巧进修道院,找到了受王后派人庇护的达达尼昂的情妇波那瑟,将她毒死。达达尼昂、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四位朋友昼夜兼程,苦苦追踪,会同温特勋爵和一名刽子手,终于在利斯河畔抓到企图潜逃比利时的米拉迪。六位仇人齐讨共诛,揭开了米拉迪的老底。她罪恶累累,天怒人怒,当即在利斯河畔被正法。至此,达达尼昂、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温特勋爵和刽子手各自都报仇雪恨,了却夙愿。
黎塞留得知心腹米拉迪遇害一事中,达达尼昂是主谋,便命亲信罗什福尔将他捉拿。达达尼昂不卑不亢,坦言相陈,明示原委。黎塞留见他视死如归,义勇无双,少年有为,深为感动,非但不加罪行诛,反而擢升其火枪队副官。阿托斯、波托斯、阿拉米斯三人或归乡里,或娶孀妇,或皈教门,萍飘絮飞,全书就此结局。
059青年近卫军
作者简介:法捷耶夫()是中国人民非常熟悉的作家。他出身革命家庭,幼年在海参崴商业学校学习时就同布尔什维克接近,十八岁入党,参加过国内战争和镇压喀琅施塔得叛乱。两次受伤后,到莫斯科矿业学院学习。后来调去做党的工作。这些经历都在他以后的写作活动中起过作用。它并没有想去投合旧世界读者的口味,但是却产生了全世界的影响。继《青年近卫军》之后的第四部长篇《黑色冶金》是描写当代生活的,只发表了若干片段,远未完成。法捷耶夫还是一位卓越的文艺批评家、理论家。他的大部分论文、报告、书信收集在他生前编就的《三十年间》内,于1957年出版。其中相当一部分已有中译。这些论著对社会主义美学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内容提要:1942年夏,乌克兰伏罗希洛夫州顿巴斯矿区的小城克拉斯诺顿陷落在德寇铁蹄之下,该市党政军民有组织地进行疏散和撤退。井长、老党员瓦尔柯奉命炸毁新建的一号矿井。地下州委书记普罗庆柯离城前,向地下区委领导人刘季柯夫和舒尔加布置了任务。
城郊毕尔沃马伊卡矿村的邬丽娅等共青团员接到了撤退命令。城里的共青团员奥列格、万尼亚也都奉命撤离,但是逃难的人群受阻,只得返回。归途中奥列格找瓦尔柯要求地下党分配任务,这时,留在城里的女报务员、共青团员刘芭前往伏罗希洛夫格勒执行任务。参加了支前工作的谢辽沙刚回到城里,就主动建议和帮助城内市立医院转移了70多名红军伤员。
舒尔加由于轻敌,投宿在隐瞒了富农出身的矿工福明家里,结果被后者出卖。但刘季柯夫成功地展开了活动:他通过女联络员波里娜·索柯洛娃,把印有列宁、斯大林照片的《真理报》分送到城内各处张贴;他通过沃洛佳·奥西摩兴找到奥列格,教育他要学习老一辈的革命家和保持光荣的斗争传统。这时,瓦尔柯通过刘芭和伊凡卓娃姐妹也来找奥列格。与此同时,普罗庆柯也在北顿涅茨河对岸地区成功地开展游击活动。
德国占领者发动突然袭击,逮捕了留在城内的一批党员和干部。在这危急关头,奥列格等都感到,应该成立受党领导的有纪律的组织和进行有计划的活动。于是,“青年近卫军”正式成立。奥列格任政委,曾经担任过红军指挥员的杜尔根尼奇任指挥员,邬丽娅、万尼亚、谢辽沙、刘芭、莫什柯夫、斯塔霍维奇为委员。总部成立后,刘芭向普罗庆柯汇报成立组织的详情,普罗庆柯当即指出要警惕斯塔霍维奇。
“青年近卫军”的活动日益开展起来。他们处死判徒福明,收听苏军战报,散发传单,破坏敌人交通,收集武器,抢救被俘同志,夺取敌人粮食、军装、弹药,追捕德军的散兵,驱散敌人想赶走的牲畜群,反对敌人招募劳工去德国等等。
从10月底起,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等地连战皆捷,形势日益好转。普罗庆柯到伏罗希洛夫州北部地区重新组织游击队,准备迎接红军。除夕夜,德军逮捕了万尼亚、莫什柯夫和斯塔霍维奇。由于斯塔霍维奇叛变,“青年近卫军”大部分队员以及刘季柯夫等均先后被捕。奥列格等5人奉命撤离,但因未能越过战线,返回城里后也陆续被捕。只有杜尔根尼奇一人到达战线附近,组织了游击队。全体被捕的地下党员和男女青年在狱中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斗争,直到最后被杀害和扔进5号矿井。奥列格和刘芭在罗基文城被枪决。
日,苏军解放克拉斯诺顿。普罗庆柯、杜尔根尼奇等人,追悼殉难烈士,人们在烈士墓前宣誓,要为他们报仇雪恨。
《青年近卫军》之所以成为苏联文学中最优秀的作品之一,不仅因为它具有深邃的思想,而且还在于它精湛的艺术成就。作品反映生活,既立足于现实主义的真实、深刻,又饱含浪漫主义的激情,对未来寄予理想。小说的艺术结构博大、宏伟,但又相当完整而严谨,几条斗争线索紧紧围绕一个中心,纵横交错而又主次分明、有条不紊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和谐而统一的整体。情节的发展缓急有致,起伏跌宕,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一步一步地展现出苏联卫国战争中波澜壮阔的斗争画面。作者为了塑造英雄们的光辉形象,调动了一切最有效的艺术手段,把他的人物放在广阔的背景和严酷的斗争环境中加以刻画。作品善于用准确的肖像描绘和细腻的心理分析来显示英雄们外形与心灵统一的美,井以抒情的笔触插入真挚而热烈的赞美词,从而使得每个人物都活灵活现,有血有肉,可敬可爱。他们都以不同的个性显示出共同的美德。而这些美德又都在他们一个个具体的斗争行动中得到充分的表现,感人至深。
作者简介: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界的奠基人,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俄罗斯散文之父”。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不太富裕的地主家庭。1830年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年,第一部浪漫主义故事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引起了当时进步文学界的注意,1836年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刻而无情地揭露了官僚集团恣意横行,违法乱纪的丑恶面貌,获得了惊人的成功。1842年发表的《死魂灵》,辛辣地讽刺、暴露了地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描绘了一幅丑恶、腐朽的专制农奴制画卷。
内容简介:省会某市的一家旅馆里,新来了一位客人,乞乞科夫。他到省城来是要进行一项吓人听闻的投机买卖。他向地主们贱价收买已死、但尚未在名册上勾销的农奴。俄国每十年进行人口调查一次,政府按人口征收人头税。人口调查后,若农奴死了,地主仍要为其纳税。只有到下次人口调查时,才把死农奴的名字勾销。因此,在两次调查之间死农奴在法律上仍被看做活人。乞乞科夫要购买的便是这种名存实亡的农奴——死魂灵。然后,他在南方买一块荒地,以移民为借口,把收买的死农奴当作活人“移到”荒地上,造好一分地主的产业册。他把这份产业册向救济局抵押,可以牟取高额的押金(当时一千个农奴可抵押二十万卢布)。乞乞科夫骗取了押金,便可逃往国外,过安乐公的日子。乞乞科夫在交际场中出现,显得温柔、体面、彬彬有礼,博得了官员们的好感。关于他自己,他则回避不谈。即使要谈,也大都不着边际。他表现出惊人的谦虚,他说:“在世界上我是无足轻重的一条虫,没有令人注意的价值。”在官员们的家里,他认识了当地地主。一星期后,他便坐着马车,一一去拜访他们。
乞乞科夫第一个拜访的地主叫玛尼罗夫。当乞乞科夫向他提出购买死魂灵时,最初,他感到很惊讶,后来他答应把这些对他根本没用的死农奴奉送给他。这使乞乞科夫很高兴。乞乞科夫又来到一村庄。迎接他的地主是个女寡妇,当乞乞科夫威胁她时,女地主害怕了,只好以十五个卢布的代价把死农奴卖给了乞乞科夫。在乡间,乞乞科夫遇见了地主罗士特莱夫。他邀请乞乞科夫到他田庄上去作客。乞乞科夫答应了。乞乞科夫向罗士特莱夫提出要购买他的死魂灵,并让他不要把这事传扬出去。罗士特莱夫提议下盘象棋赌一下。下棋时罗士特莱夫作弊。乞乞科夫乘机跑了。第四个地主是梭巴开维支。当乞乞科夫向他购买死农奴时,他开口要一百卢布一个,并极力称赞这些死去的农奴都是些能干的角色。他们讨价还价争执了许久。最后,乞乞科夫只好以两个半卢布一个的价钱成了交。他在心里却暗骂梭巴开维支是个“杀人凶手”。泼留希金是乞乞科夫最后拜访的地主。他有上千个农奴。但他极端吝啬,因为他的农奴死得多,每年还得向政府交纳大笔税款。乞乞科夫以十分低廉的价格,在他那里整整弄到了二百个死的和逃跑的农奴的名单。
乞乞科夫回到省城。心情十分愉快。亲自写好了注册呈文,准备到民事厅去办手续。乞乞科夫购买农奴的事(人们以为他买的是活农奴),在省城传为佳话。人们把他当成阔佬、体面人。甚至还引起名门闺秀对他的青睐。可是在一次晚会上,罗士特莱夫却当场揭了他的底,说他在购买死农奴,弄得他狼狈不堪。乞乞科夫在省城呆不下去了。天一亮,他便坐着马车走了。乞乞科夫的马车在道上飞跑,车轴闪成一枚圆圆的平板,道路隆隆响动。路人吓得发喊,站下来仿佛生了根。车子飞过去了,只看见在远地里好象一阵浓密的烟云,后面旋转着空气。作家发出感叹说:“俄国啊,你不也在飞跑吗?你奔到哪能里去?给我一个回答吧!”
061静静的顿河
作者简介:肖洛霍夫()从小热爱读书,年轻时参加了革命,创作《静静的顿河》之时,他年仅23岁。如此年轻和并未受过良好教育的肖洛霍夫是否有能力写出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宏篇巨著呢?这曾经引起许多人的质疑,并引发了一场文坛公案,有人指出肖洛霍夫纯属抄袭,并提及一位无名作家。面对这些责问,当时年仅20多岁的肖洛霍夫有口难辩,又不知什么原因竟拿不出手稿,最后还是斯大林亲自出面为其解围。1991年,肖洛霍夫20年代末写此书的两部手稿被发现,当局召集专家进行笔迹鉴定,确系出自肖洛霍夫的手笔,这段公案才终于了结。继《静静的顿河》之后,肖洛霍夫陆续发表了《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个人的遭遇》等作品,确立了他在世界文坛上的不朽地位。
内容梗概:麦列霍夫一家生活在帝俄时期顿河流域的鞑靼村里,这家的小儿子葛利高里爱上了邻居家斯捷潘的妻子阿克西尼亚。阿克西尼亚长期受到丈夫的虐待,便乘斯捷潘在军队服役期间,与葛利高里有了私情。葛利高里的父亲为了避免丑事外扬,安排了他与村中一位姑娘娜塔利亚结了婚。但葛利高里并不爱她,不久公开与阿克西尼亚同居,成了村中一件丑闻。葛利高里的父亲羞愧难当,痛打了儿子。葛利高里一怒之下离家出走,他和阿克西尼亚跑到村外富户李斯特尼兹基家中帮工。这段时间,阿克西尼亚生了个女儿。不久,葛利高里应征入伍。娜塔利亚见丈夫对自己毫无感情,痛苦得想要自尽。但经麦列霍夫家百般劝慰,她终于平静下来。葛利高里第一次休假回家,发现阿克西尼亚和地主家当军官的少爷尤金勾搭成奸。不巧的是他们的女儿不幸死去。葛利高里怒火中烧。他找到尤金打了一架,又痛打了阿克西尼亚一顿。然后回到自己家中,请求娜塔利亚的原谅。两人言归于好。休假结束时,娜塔利亚已怀了孕,不久便生了一男一女双胞胎。
葛利高里在军队中勇敢杀敌,因此被授予十字勋章,成了村中第一个骑士。在部队中他遇见了哥哥彼得罗和情敌斯捷潘。斯捷潘屡次想加害葛利高里,但无法下手。葛利高里反而在一次战斗中救了斯捷潘一命。两人恩怨抵消。这时政局发生了动荡。克伦斯基临时政府取代了沙皇。接着苏维埃政权建立。很快,国内战争爆发了。葛利高里也成为红军中的一名军官。不久,波得捷尔珂夫任顿河地区领导人。他残害被俘的哥萨克军官并处死全部俘虏,葛利高里深为不满,于是离开队伍回到了家乡。
葛利高里回到村中后,便传来红军要打来的消息。村民们都准备逃离,葛利高里却不愿意。接着传来的是红军烧杀抢掠的消息,这引起人们极大恐慌。村民组织了军队以作反抗。葛利高里拒绝了村民要他作头目的要求,彼得罗成了头目。在白军反扑下,革命军溃败。葛利高里遇上了被俘的原红军上级,并怒斥他残杀白军战俘的往事。叛乱仍在继续。这时,尤金回到了家乡。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胳膊,回来后便与一个女人结了婚。他以前的情妇阿克西尼亚仍在等着他。可是尤金结婚之后再也不愿意和她来往了。他们亲热一阵之后他便给了她一些钱让她走。阿克西尼亚倍受打击。葛利高里厌倦了战争,他返回了鞑靼村,红色政权已接管了村子。他现在对阿克西尼亚已没有丝毫恋情了,而对娜塔利亚渐生好感。红军巩固统治后便开始肃清异己。葛利高里被列入首批名单。他听到风声,连夜逃走了。
随着政治监禁和处决不断增加,哥萨克人不堪忍受红军滥杀无辜而揭竿而起,叛乱在较短时间内就获得了成功,彼得罗很快成为指挥官。他下手毒辣,对红军毫不留情,在后来一次战斗中,他被红军俘虏并打死。葛利高里在叛军中升任师长。彼得罗之死使他变得残酷无情,杀人如麻。但他对老弱病残从不滥杀。由于一个团的红军开了小差,鞑靼村被叛军占领,红军领导人均被处死。达里娅亲手为彼得罗报了仇。葛利高里回家度假,嫂子达里娅试图与他调情被他拒绝。葛利高里已对打仗和纵欲厌倦了,但他仍怀念着阿克西尼亚。娜塔利亚对他逐渐冷淡。他决定返回部队。走之前,他在顿河边遇上了阿克西尼亚。两人相视许久,又燃起了爱情的火花。到了1919年,苏维埃政权意识到自己面临的艰巨任务。大批红军派了过来并击退了叛军。叛军带着大批难民渡过了顿河并挡住了红军的进攻。
红军又接管了鞑靼村,所有富户的房子均被纵火烧掉。娜塔利亚因患伤寒留在村中。身为师长的葛利高里虽然战事不断,仍抽出时间派人接来了阿克西尼亚。两人又恢复了往日的亲热。白军又打回来了,红军被赶走了。这时叛乱分子被编成一支正规军。葛利高里因为没受过什么教育,降任为骑士中队长。白军还派出讨伐队屠杀那些曾帮过红军的人,这使鞑靼村又陷入恐怖之中。这时,达里娅已染上梅毒而投河自尽。娜塔利亚也在做堕胎手术时大出血而死。不久,葛利高里回到了家乡。当局听到消息,立刻派人来抓他。他又逃走了,并加入了从红军中叛变出来的弗明的部队。弗明想要组织起哥萨克人反抗共产党课税征粮。但叛乱很快被镇压。反抗者都被打死了,只有葛利高里回到村中。葛利高里再次出逃时带上了阿克西尼亚,可是她却被一支追击而来的红军巡逻队打死。葛利高里扔掉了武器,回到了家中。现在他所拥有的只有自己的儿子了。他不愿再失去这世上唯一的亲人了。
062钦差大臣
作者简介:果戈理()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界的奠基人,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之为“俄罗斯散文之父”。他出生于乌克兰一个不太富裕的地主家庭。1830年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年,第一部浪漫主义故事集《狄康卡近乡夜话》,引起了当时进步文学界的注意,1836年发表了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以现实主义手法,深刻而无情地揭露了官僚集团恣意横行,违法乱纪的丑恶面貌,获得了惊人的成功。1842年发表的《死魂灵》,辛辣地讽刺、暴露了地主阶级的贪婪和残暴,描绘了一幅丑恶、腐朽的专制农奴制画卷。
内容简介:县长得到一个可靠消息:一位钦差大臣将从彼得堡来做微服察访,并且带着密令。县长通知大家作好准备。正在这时,陀布钦斯基和鲍布钦斯基两人气喘吁吁地跑进客厅,抢着告诉大家:在旅馆里,住着一个外表不难看的年轻人,穿一身便服。旅馆老板告诉他们这年轻人是一位官员,从彼得堡来的,叫赫列斯塔科夫,要上萨拉托夫省去,他的行动很奇怪:住在这儿有一个多星期,一步也不出大门,买什么东西都赊账,一个子儿也不付。他们俩猜测说。“既不付钱,又不动身,对,一定是他。”人们都赞同他俩的看法。
在旅馆里,仆人奥西普肚子咕咕直叫,和他的主人赫列斯塔科夫离开彼得堡已经四个多星期了,钱被主人化了个精光。主人回来了。赫列斯塔科夫是个瘦瘦的年轻人,他有些后悔:我要是没有在边查把钱胡花一气,回家盘缠总会够的。突然,奥西普慌张地跑进来:“县长不知道有什么事情赶来啦,正在外边打听您哪。”县长走了进来,谦恭地弯下腰。“您好。”赫列斯塔科夫慌忙施礼。县长劝赫列斯塔科夫换个地方。赫列斯塔科夫用拳头擂桌子:“您把队伍开到这儿来,我也不去!我直接找部长去!您这是干什么?”一见“官员”发怒,立即从内衣口袋里掏出一叠钞票递了过去。赫列斯塔科夫像久渴逢甘露的人,接过钱,连连向县长道谢!
得知钦差大臣要住到自己家里来,安娜和玛丽亚欣喜若狂,她们翻出了自己所有的衣服,一件一件试穿,不厌其烦地打扮,希望自己更加漂亮、光彩照人。行李已由奥西普送来,安置好了。然而她们翘首盼望的佳宾却迟迟不见踪影,母女俩焦急万分地跑到家中临街的窗口,伸长脖子张望着。离开旅馆后,赫列斯塔科夫在县长及其部下的陪同下,首先视察了慈善医院,在这儿,最令赫列斯塔科夫满意的是痛痛快快地美餐了一顿。他情绪好极了,不停地提出问题,俨然一副大官的气派。出了医院,他们一行来到了县长家。县长把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太太安娜和女儿玛丽亚向赫列斯塔科夫作了介绍。赫列斯塔科夫向她俩频送秋波,惹得母女俩神魂颠倒,都认为大员爱上了自己。官吏们开始忙碌了,他们一个一个分别去拜见赫列斯塔科夫。用了各种不同的借口送钱给他,希望以此来获得这位大官的青睐,确保现有的官职,同时更希望日后在仕途上能多多得到这位大官的提携。对潦倒的赫列斯塔科夫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喜事,有了这许多钱,他在赌场上又可抖威风了。真是时来运转,吉星高照呀!赫列斯塔科夫高兴得只差没喊“乌啦”。
送走了赫列斯塔科夫,县长和他的妻女兴奋地回到了房间。他们完全沉浸在无限的快乐之中。啊,从此可以飞黄腾达,鹏程万里!想到这儿,安东高兴的不住地大笑。那些倒霉的商人们被召集到了县长家,个个垂头丧气,没人敢吭一声。最后商人们求饶到。“我女儿结婚的贺礼这一层……明白吗?她嫁的可不是普通贵族,可不能拿点干鱼或是糖塔来。上帝饶恕你们,好,去吧。”县长结束了训话,挥了挥手,商人们一个个灰溜溜地走了。突然,神色惊慌的邮政局长手里举着一封拆开的信,冲了进来。“诸位,出了一件怪事!我们当他是钦差大臣的那个官员,原来并不是钦差大臣。”县长铁青着脸:“这回真把我坑苦了,快把他追回来!”他有些控制不住,发出了号啕般刺耳的声音。“哪儿还追得回来!我特地叫驿站长给他预备顶好的三套马车。”安娜却在想着女儿订婚的事情。县长气的直跺脚:“订婚,见鬼,这下可好啦,全城的人都将耻笑我,我怎么会突然失去理智,那个轻浮的小流氓,连个手指尖那么点的地方也不像钦差大臣呀。鬼迷心窍!谁先说他是钦差大臣的?”县长的问话立即提示了这帮人,他们七嘴八舌,鲍布钦斯基和陀布钦斯基成了大家谴责的焦点,他俩也互相扯皮,把责任往对方身上推。此刻,县长的家像炸了油锅一般,乱哄哄的,争吵,叫骂之声,快把房顶给掀了。
正当大家乱着一团时,一名宪兵走了进来,面无表情的大声宣布说:“奉圣旨从彼得堡来到的长官要你们立即去参见。行辕就设在旅馆里。”宪兵的话像一阵闷雷滚过,震动了大厅内所有的人,他们都僵直地立在那儿,没有半点反应。
063老人与海
作者简介:海明威,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他的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内容简介:桑提亚哥老人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捕到一条鱼了。最初,一个年轻的孩子曼诺林和他一起分担恶运,但在过了四十天倒霉日子之后,孩子的爸爸让孩子到另一条船上干活去了。从那个时候起,桑提亚哥只是一个人干活。每天早晨他划着小船到有大鱼出没的墨西哥湾流去,每天晚上他总是两手空空地回来。孩子喜欢并且可怜这个老渔人。曼诺林要是自己没有挣到钱,就会乞讨或偷窃以保证桑提亚哥有足够的食物和新鲜的鱼饵。老人谦卑地接受孩子的好意,谦卑中带有某种隐而不露的自豪感。晚餐时他们总会谈论在运气好的日子里一起捕获的大鱼,或是谈论美国的棒球赛和伟大的狄马吉奥。夜间桑提亚哥一个人躺在自己的小棚屋里,梦见非洲海滩上的狮子,几年前他航海去过那个地方。他不再梦见自己死去的老婆了。
在第八十五天,太阳升起时,他看到别的一些船只都头朝着海岸,在海上看来海岸象是一条接近地平线的绿带子。一只盘旋的军舰鸟给老人指明了海豚追逐飞鱼的地方。但是鱼群游得太快、也太远了。这只猛禽又在盘旋了,这次桑提亚哥瞧见金枪鱼在太阳光下跃起。一条小金枪鱼咬住了他艉缆上的鱼钩。老人在把颤动的金枪鱼拉上船板以后,心想这可是一个好兆头。  快到中午时,一条马林鱼开始啃起一百深处的那块鱼饵来了。老人轻轻地摆布那条上了钩的鱼,根据钓丝的份量他知道那准是一条大鱼。最后他猛拉钓丝把鱼钩给稳住了。但是,那条鱼并没有浮出水面,反而开始把小船拖着往西北方向跑。老人打起精神,斜挎在肩膀上的钓丝绷得紧紧的。他虽然孤身一人,体力也不如从前,但是他有技术,他懂得许多诀窍。他耐心地等待鱼累乏下来。
第二天早上,这条鱼蹦出了水面。桑提亚哥瞧见鱼的跃起,知道自己钓到了一条未见过的最大的马林鱼。一会儿鱼又往下沉去,转向了东方。在炽热的下午,桑提亚哥节省地喝起水壶里的水。为了忘掉划破的手和疼痛的背,他回想起过去人们如何称他为“优胜者”和他如何在西恩富戈斯地方一家酒馆里和一个大个子黑人比手劲。有一次一架飞机嗡嗡地从头上掠过,向迈阿密飞去。黄昏之际,一条海豚吞食了他重新放上鱼饵的小钩子。他把这条“鱼”提到了船板上,小心不去拉动他肩上的钓丝。休息一会之后,他切下几片海豚肉并且把在海豚胃中发现的两条飞鱼留了下来。那天夜里他睡着了。他醒来时觉得当这条鱼跳起时钓丝就滑过他的手指。他缓慢地把钓丝放松,尽力想把这条马林鱼拖乏。在这条大鱼放慢跳跃时,他把划破的双手放在海里洗,并且吃了一条飞鱼。日出时,这条马林鱼开始打起转来了。老人感到头晕目眩,但他尽力把大鱼在每转一圈时拉得更近一些。他虽然几乎筋疲力尽,终于还是把自己的捕获物拉得和小船并排在一起并用鱼叉猛击这条马林鱼。他喝了一点水,然后把马林鱼捆绑在他那条小船的头部和尾部。这条马林鱼比船还长两英尺。哈瓦那港从来没有见过捕到这么大的鱼,他扯起有补丁的船帆开始向西南方向驶去,心想这下要发财了。
一个小时以后,他瞧见了第一条鲨鱼。这是一条凶猛的尖吻鲭鲨。它飞快地游了过来,用耙一样的牙齿撕这条死马林鱼。老人用尽余力把鱼叉往鲨鱼身上扎去。尖吻鲭鲨打着滚沉下去了,带走了鱼叉,而且已经把马林鱼咬得残缺不全,鲜血直流。桑提亚哥知道血腥味会散开来。他望着海面,看到两条犁头鲨游近来了。他用绑在桨的一头的刀子击中了其中的一条,并看着这条食腐动物滑到深海里去了。他杀死了正在撕食马林鱼的另一条鲨鱼。当第三条鲨鱼出现时,他把刀子向鲨鱼戳去。鲨鱼打了一个滚,结果把刀给折断了。日落时又有一些鲨鱼游过来了。起初他设法用舵把朝它们劈过去,但是他双手磨破了皮在流着血,而游来的鲨鱼多得成了群。在暮色中,他望着地平线上的哈瓦那的微弱的灯光,听着鲨鱼一次一次在啮咬马林鱼的尸体。老人此时想到的只是掌舵,和他自己极度的疲乏。他出海太远了,那些鲨鱼把他打败了。他知道那些鲨鱼除了大马林鱼的空骨架之外,是什么也不会给他留下的。
当他划进小港,让小船冲上沙滩时,岸上的灯火都已灭了。在朦胧之中,他只能分辨出那条马林鱼白色的脊背和竖着的尾巴。他拿着桅竿和卷起的船帆,往岸上爬去。有一次他在重压下跌倒了,他耐心地躺在地上,积蓄力气。等他进了自己的棚屋时,他一头倒在床上就睡。
那天早上晚些时候,孩子发现他时他还躺着。这个时候,一些渔民聚在那只小船的周围,对这条从头到尾长有十八英尺的大马林鱼啧啧称奇。当曼诺林拿着热咖啡回到桑提亚哥的棚屋时,老人醒了。他告诉孩子可以把他那条鱼的长吻拿走。曼诺林要老人休息,把身体养好,以便日后再一起出去捕鱼。整个下午老人都在睡觉,那孩子就坐在他的床旁边。桑提亚哥正在梦见那些狮子呢。
作者介绍:陀思妥耶夫斯基(),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托尔斯泰一起被誉为俄国文学的两大柱石。1846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之作《穷人》。由于社会的大变动及政治原因,陀思妥耶夫斯基认识发生了转变,认为不可能以革命方式改变社会,而想从宗教中寻找出路。在以后二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了大量的作品:《死屋手记》、《被侮辱与被损害的》、《罪与罚》、《白痴》、《恶魔》、《未成年者》和《卡拉马卓夫兄弟》。这些作品,一方面描绘了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真实生活,无情地揭露了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却宣扬善恶并存和以“容忍,顺从,宽恕”的宗教道德理想来消除社会矛盾和拯救人类。同时陀思妥耶夫斯基还是一位善于描写人物心灵的伟大的艺术大师,他作品中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细腻、深刻,往往体现出某种哲学思想。
内容简介:拉斯柯尔尼科夫是个穷大学生。他租住在彼得堡一幢很高的五层楼房的顶楼上。由于缴不起学费,他不得不从大学退学了,房东又向他催讨房租。贫穷逼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口袋里只剩下一块旧表了,这是他已死的爸爸留给他的纪念品。为了还账,他不得不拿去典当。他走进一家酒馆,遇见了一个失业的下级官吏马尔美拉陀夫。他已喝醉了,滔滔不绝的向拉斯柯尔尼科夫讲起他的经历来。拉斯柯尔尼科夫送他回家。眼见这幅凄惨的情景便忘了自己的穷困,把当表的钱放在他家窗台上走了。他回到顶楼上,接到母亲从乡下寄来的一封信。他读完母亲的来信痛苦极了。他了解妹妹杜尼雅的性格:她宁肯到种植园去当奴隶,也不肯嫁给一个不受她尊敬的人。现在她竟做出嫁给卢仁的决定,完全是为哥哥所作的自我牺牲。他决定决不接受妹妹的这种牺牲,只要自己还活着一天,就不能让这门亲事成功。
在一条林荫道上,拉斯柯尔尼科夫看到一个被灌醉的女子,她是马尔美拉陀夫在外当妓女的女儿索尼雅。她约莫十六岁,有一张小小的、漂亮的脸,淡黄色的头发。一个结实肥胖、脸色红润的绅士在紧紧地追逐着她。拉斯柯尔尼科夫同情这位受凌辱的女子,出面保护她,并和绅士争吵起来。原来这绅士是上彼得堡来寻欢作乐的地主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拉斯柯尔尼科夫由索尼雅的命运,联想起自己的妹妹。
在一家酒馆里,拉斯柯尔尼科夫听到一个大学生正向一位军官谈话。大学生说,如果有谁把放高利贷的女当主阿廖娜杀死,把她的钱献给穷人,以一死解救众生,那是件值得称道的事。拉斯柯尔尼科夫听了正中下怀。他决定把老太婆干掉。第二天,他拿了房东的一把斧头,以典当为名,溜进女当主的房间,把她杀了。他拿了女当主的一个钱袋,几件抵押的首饰。正当他要离开时,丽扎韦塔回来了。她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拉斯柯尔尼科夫怕她告发,不等她叫唤,也把她砍杀了。然后,他惊魂未定地回到自己的住处。拉斯柯尔尼科夫因是第一次犯罪,精神紧张,刚好,这时衙门里来了一张传票。他以为事情暴露了,准备把犯罪事实全部供认出来。但到了警察局,传的是女房东告他欠账不还的事,他才松了一口气。他从警察局回来后,害怕被搜查,把抢来的钱袋等带在身上,他想把它扔进运河,但岸上人多,怕引起人们的怀疑。后来,他看到一个堆放材料的冷落的院子,便把钱袋等赃物压在一块大石底下。他失去了常态,恍恍惚惚地走到老朋友拉祖米兴家。拉祖米兴是个聪明、憨厚,外表富有表情的男子。他见拉斯柯尔尼科夫这副神情不定的样子,以为他患病了。第二天,还请了医生来看他。这时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母亲抵押了自己的养老金,给他寄了三十五个卢布来。拉祖米兴拿了十个卢布给拉斯柯尔尼科夫买了一套新制服和帽子。并请他参加自己的搬家晚会。
拉斯柯尔尼科夫怕自己在神智不清时说了什么错话。拉祖米兴告诉他说,在昏迷时,他只高喊要袜子。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母亲和妹妹来到彼得堡。她们抱着久别重逢的心情向拉斯柯尔尼科夫扑过去。他却站着象死人一般不动,有罪的思想在折磨着他。他的两手也不能举起来拥抱她们。母亲和妹妹紧紧把他搂在怀中,亲吻着、哭着、笑着……他后退一步,踉跄了一下,就昏倒在地上。这使母亲和妹妹大惊失色。待他清醒后,他告诉她们,他不同意杜尼雅和卢仁的婚事。如果他们要结合,他便不再承认杜尼雅是他的妹妹了。于是,他和妹妹发生了争吵。
拉斯柯尔尼科夫把索尼雅引为知己,而且爱上了她。她也以爱报答他。接着,拉斯柯尔尼科夫向索尼雅坦白了自己杀死女当主的罪过,并说明了他犯罪的原因。索尼雅要他毫不隐瞒地坦白罪行,去自首,“去受苦赎罪”。拉斯柯尔尼科夫决定向警察局自首。他向母亲告别。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犯的罪行告诉她,只说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他劝妹妹和拉祖米兴结合,拉祖米兴是个很好的人。杜尼雅伤心地哭了。他则劝慰她说:“你别为我哭:我要一辈子努力做个勇敢而正直的人,虽然我是个凶手。也许你有一天会听到我的名字,我不使你们蒙受耻辱的,你瞧着吧;我还要让人瞧瞧……现在暂别。”然后,他又去向索尼雅告别,并向她要了一个十字架。索尼雅要伴他去自首,他不同意。拉斯柯尔尼科夫走上楼去,鼓起勇气把自己的全部罪过向警察局坦白出来。拉斯柯尔尼科夫被判刑八年,流放到西伯利亚服苦役。索尼雅置办了行装伴他一同去流放。她在流放地做裁缝,和犯人相处得甚为融洽。拉斯柯尔尼科夫开始信仰起上帝来。在他枕头底下,经常放着一本《新约全书》。他的灵魂得救了。
065哈姆莱特
作者简介: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于1564年出生在英国的斯特拉福城。他有浓厚的文化基础,但没读过大学。18岁时与一位26岁女子结婚,未满21岁时有了三个孩子;3年之后去伦敦成了演员、剧作家;30岁时开始走红;34岁时家庭经济宽裕,艺术取得成功,被公认为新崛起的剧作家。莎士比亚独自生活在伦敦的20
年中,他的妻子一直住在斯特拉福。近40岁时,莎士比亚才回到斯特拉福直到去世。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剧坛上的一位“巨人”。他继承并发扬古希腊罗马戏剧和英国民间戏剧的优秀传统,不顾“三一律”之类的清规戒律,突破喜剧和悲剧的界限,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创造性的革新。针对中世纪封建制度和禁欲主义的束缚,他尊重妇女、歌颂爱情,塑造出一系列理想化的资产阶级新女性的可爱形象。在历史剧和悲剧中,他又刻划了一系列封建暴君的形象,无情地揭露和批判封建暴政。他还在戏剧中提倡人道以反对中古神道,把人比作天神,强调人的伟大和力量,说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他也常常在剧中揭露宗教的伪善。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特点,是幻想与真实的巧妙结合。
内容简介:哈姆雷特是丹麦王国一位年轻有为的王子,他有魄力、好思索、接近人民、对人类抱有美好的希望。他正在德国的威登堡大学学习,国内传来噩耗,父王突然惨死,叔叔克劳斯迪篡夺王位,母亲改嫁克劳斯迪。哈姆雷特回国奔丧,在一天深夜,他在城堡里见到了父亲的鬼魂,父亲的鬼魂告诉了他自己被害的经过:克劳斯迪趁老哈姆雷特在花园里午睡时,把致命的毒草汁滴进了他的耳朵,并使毒液流入他的全身血管,使他的身上起了无数疱疹,最后夺取了他的生命。老哈姆雷特要求儿子为他报仇,但不许伤害他的母亲,要让她受到良心的责备。哈姆雷特知道真相后,精神恍惚,他整天穿着黑色的丧服,一心想着复仇。
一天,他去见自己的恋人首相的女儿奥菲利娅,他又想求爱又想复仇,行为怪诞。奥菲利娅把王子的情况告诉了首相,首相又报告了克劳斯迪。克劳斯迪虽然不知道老国王鬼魂出现的事,但他心中有鬼,派人试探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一方面想复仇,一方面又碍于母亲的面子,同时他也不十分确定父亲鬼魂的话,非常苦恼。哈姆雷特决定要证实克劳斯迪的罪行,正好这时宫中来了一个戏班子,他安排了一出戏,内容是一个维也纳的公爵被他的一个近亲在花园里毒死,不久这个凶手还骗取了公爵夫人的爱。戏演时,他在旁边注意观察克劳斯迪,见克劳斯迪坐立不安,中途就离去。哈姆雷特确认了父亲鬼魂的话,决定复仇。一天,克劳斯迪独自一人的忏悔,哈姆雷特本可以杀死他,可又觉得忏悔中的人被杀后会进入天堂结果罢手。克劳斯迪派王后劝说哈姆雷特,哈姆雷特与母亲发生争执,误杀了躲在帏幕后偷听的首相。
克劳斯迪以首相的儿子要复仇为由,要将哈姆雷特送往英国,准备借英王之手除掉哈姆雷特。哈姆雷特识破克劳斯迪的诡计,中途返回丹麦。当时,奥菲利娅受刺激发疯,落水身亡,哈姆雷特回国时,正赶上她的葬礼。克劳斯迪挑拨奥菲利娅的哥哥同哈姆雷特决斗,并在暗中准备了毒剑和毒酒。哈姆雷特第一会合获胜,克劳斯迪假意祝贺送上毒酒,但哈姆雷特没喝。哈姆雷特第二回合获胜,王后非常高兴,端起原准备给哈姆雷特的毒酒喝了下去。决斗中,哈姆雷特中了对手的毒剑,但他夺过剑后又击中了对方。王后中毒死去,奥菲利娅的哥哥也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揭露了克劳斯迪的阴谋。哈姆雷特用最后的一点力气用手中的毒剑击中了克劳斯迪,自己了毒发自亡。虽然哈姆莱特在临死前奋力除掉了奸王,但他改变现实的宏伟理想却没能实现。
066阴谋与爱情
作者简介:席勒()是与歌德同代的另一位杰出的德国诗人和戏剧家,他与歌德所建立的亲密友谊是世界文坛上的佳话。《阴谋与爱情》是席勒青年时代的杰出作品,恩格斯称该剧为“第一部德国的有政治倾向的戏剧”。这是德国文学史上“狂飙突进”运动中戏剧方面的杰作。美好爱情在险恶阴谋的破坏下毁灭了。剧情复杂多变,令人大开眼界。
内容简介:斐迪南少校是宰相的儿子,他爱上了平民音乐师米勒的女儿。但米勒不准斐迪南再到他家里来。米勒夫人不同意,因为斐迪南送的礼物变卖出了许多钱。米勒大怒说,我宁可拿着我的小提琴沿街乞讨,靠开音乐会换一口饭吃,也不愿用我独生女儿的灵魂和幸福去换他的钱!他决定自去请求宰相中断斐迪南同他女儿的关系。
米勒有个乡亲伍尔牧,在宰相家里做秘书,米勒早年曾答应伍尔牧,只要女儿露伊斯愿意,就嫁给他。现在伍尔牧要求米勒拿出父亲的权威,将女儿嫁给他。米勒严辞拒绝了伍尔牧的要求。露伊斯反复向父亲说明她爱斐迪南的原因。她说她和斐迪南好决不是要高攀,父亲却回答说,他永远也无法把斐迪南交给她。
伍尔牧求婚遭拒绝后一直怀恨在心,现在,他想要借宰相的手排除情敌。正好宰相想让儿子娶公爵的情人米尔佛特夫人伍尔牧十分高兴。宰相向全城散布新闻:米尔佛特夫人要做斐迪南少校夫人。米尔佛特夫人本来是英国贵族,遭到不幸后,流落到德国宫廷充当了公爵的情妇。但她也爱少校。斐迪南却明确地向米尔佛特宣布:他爱上了一个平民少女、音乐师的女儿露伊斯。同时还斥责米尔佛特夫人不知羞耻。
宫廷里的阴谋正在实施,米勒的家里乱成一团。斐迪南急忙赶到露伊斯身边,坚决地向露伊斯表示,他要戳穿父亲的阴谋,打碎偏见的锁链,像一个大丈夫一样自由选择,用爱情的力量去战胜那些卑下的灵魂。他知道,父亲的力量非常大,但他和露伊斯爱情的力量更强大。他猛烈地握住露伊斯的手说:“如果拆散这只手的时间真要来到的话,那也就是我和世界一刀两断的时候!”这时,宰相带着法警和跟班来到米勒家,恶毒辱骂露伊斯是妓女,诱骗了他儿子。米勒大怒,要将宰相赶出家门。宰相命令法警把米勒抓起来,把米勒夫人和露伊斯拴到耻辱柱上示众。斐迪南一手挽住露伊斯,一手拔出佩刀威胁宰相:如果再一意孤行,他就要向全城讲述宰相发家的历史。宰相无可奈何,只好放了露伊斯母女。
伍尔牧立即跑到米勒家,向露伊斯提出救她父亲出狱的条件。露伊斯在救父亲与失去恋人的恐怖中思考,在死亡和耻辱中间颠来复去地选择,最后,她向邪恶屈服了:按照伍尔特的吩咐,给宫廷侍长写了一封情书。没有参与宰相阴谋的米尔佛特夫人想收买露伊斯:只要露伊斯把斐迪南让给她,露伊斯就可以当她的侍女。露伊斯拒绝当侍女,她威胁露伊斯,她要在露伊斯和斐迪南之间制造万丈深渊,她得不到的幸福,露伊斯也得不到。露伊斯蔑视她的威胁,在不接受她恩惠的前提下自愿把斐迪南让给她,但同时警告她说:“在你们新婚亲吻中间会有一个自杀者的鬼魂冲进来。”露伊斯的话感动和教育了米尔佛特夫人,她决定放弃自己的爱情和优裕的生活,以后靠自己的双手做工过日子,洗净先前受的污辱。当天她就离开了德国。
斐迪南拾到那封情书后,马上来到米勒家里,他一方面冷嘲热讽米勒父女,另一方面又怀疑情书的真实情况。他以审讯的口吻问露伊斯:“不幸的姑娘,这封信是你写的吗?”露伊斯遵守诺言,勉强说:“是的。”斐迪南从露伊斯不自然的答话里反倒看出露伊斯是说谎,于是他再次强迫露伊斯对上帝发誓回答:“这封信是你写的吗?”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她坚决回答:“是我写的。”斐迪南绝望了!他要来柠檬水,准备下毒。可是他又犹豫不决。因为如果毒死露伊斯,米勒就会失去独生女,这等于抢去了乞丐最后的一个救命钱。但他又认为,爱情是最神圣的感情,露伊斯却把这种感情当作玩物,这样的姑娘不可能使她父亲得到幸福。
于是他打发米勒去给宰相送信,随即将毒药投入柠檬水里。他一边咬牙切齿地痛骂露伊斯“太卑鄙”,是“魔鬼”,一边将有毒的柠檬水叫露伊斯喝下去。他自己喝了毒药后扔掉佩刀、缓带,准备就死。露伊斯早就作好了死的准备,生离死别之际,她想最后一次拥抱她的恋人,遭到斐迪南的拒绝。露伊斯的药性发作,死亡勾销了她对宰相的誓言,她对斐迪南说出了情书的真相:“信的字句是你的父亲口授的。”
听了这话,斐迪南如遭五雷轰顶一样,随即又惊心动魄地跳起来,拔出佩刀,要趁毒药的力量还没有发作的时机,去杀死那个谋杀儿了的凶手宰相。露伊斯停止了呼吸,斐迪南心如刀绞。宰相和伍尔牧等人赶来,斐迪南临死前揭露和控诉他父亲:“这套阴谋是巧妙的,令人佩服的,我承认,通过嫉妒来扯断我们心的结合。可惜的是,愤激的爱情并不像你的木偶那样听从牵线人的摆布。”宰相要把罪行推在伍尔牧身上,伍尔牧扬言自己完蛋时要揭发宰相的阴谋诡计,叫听的人全都起鸡皮疙瘩。药性发作了,斐迪南痛苦地死在了露伊斯身边。
067孤星血泪
作者简介:查理·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于183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歌剧、笑剧、随笔、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长篇小说最为成功。《雾都孤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从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这时期他先后到过美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旅游考察。从1849年到1870年,是狄更斯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他的重要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先后写的《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孤星血泪》等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国家制度、政治机构和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同时对劳资冲突和工人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狄更斯不知疲倦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30余年,最后在写作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而猝然逝世,那一天是日。
内容简介:小匹普父母双亡、跟姐姐和姐夫铁匠乔生活。他曾给逃犯弄了肉饼和锉刀,帮助了他。他爱雇陪伴老小阴哈薇森消磨时光。由于常受人折磨,他想成为上等人。律师贾格告诉他,他将会得到一笔财产。可以去伦敦受教育。但他不知道恩人的姓名。哈薇森要匹普爱自己的养女艾斯泰拉,艾斯泰拉却要他别抱希望。匹普救过的那个逃犯回国看他,原来逃犯麦格维区正是资助他的恩人,麦格维区的仇人在追踪他,经过在海上的一场搏斗,仇人被打死,麦格维区被逮捕,判处死刑。匹普失去了继承财产的权利。他得知艾斯泰拉正是麦格维区的女儿,终于和艾斯泰拉开始了新的生活。
作者简介:居伊?德?莫泊桑,法国作家。被法朗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一八五○年出身于诺曼底一个破落的贵族之家,在家乡的田园景色中长大。中学毕业后到巴黎学法律。一八七○年普法战争爆发,桑泊桑的学业不得不被中断,他被征入伍,但很快又在大溃退中返回故乡。随后他在法国海军部
(后又转至普通教育部)当了将近十年的小职员。一八七九年,为纪念普法战争十周年,当时法国著名作家左拉,还有包括莫泊桑在内的五位青年作家,决定写一本小说集,叫"梅塘夜话",第一篇是左拉的名作《磨坊被围》,第二篇就是莫泊桑的《羊脂球》。小说集在巴黎引起轰动,特别是《羊脂球》,受到人们热烈欢迎。莫泊桑一举成功,也一举点名。从此他一发不可收拾,短短十年中,发表了三百多篇中长篇小说,六部长篇,三部抒情游记,一部诗集,还有若干戏剧和相当数量的评论文章。
内容简介:刚从非洲服役归来的上士杜洛华闲逛在巴黎街头,与骑兵团的同伴福雷斯蒂埃不期而遇,福雷斯蒂埃是位新闻记者,在《法兰西生活》日报主编政治新闻。杜洛华向福雷斯蒂埃诉说了自己的窘况,想在巴黎求发展,然后只做了一个小小的科员。福雷斯蒂埃鼓励杜洛华尝试做新闻工作。于是他租借了一套礼服,在福雷斯蒂埃家里,杜洛华面前镜子里的自己,简直不相信,那是一位仪表堂堂,相貌出众的上流人物。酒宴时,杜洛华讲叙了军队里的奇闻铁事,阿拉伯的风俗特点和战场上经历,他那幽默、夸张的手法,引得宴会上的妇女对他产生了好感。就是报馆总经理瓦尔特也发现杜洛华有一种独到的聪明。
杜洛华接受了瓦尔特的要求,准备写一组关于阿尔及利亚的杂感。可是标题写出来之后,再也写不下去了。杜洛华向福雷斯蒂埃太太求救,聪明俏皮的福雷斯蒂埃太太随着询问一些杜洛华在阿尔波利亚的经历后,很快编出了一连串的离奇情节,并且口授,杜洛华执笔。报纸登出来了,杜洛华感到一种强烈的成功感。他辞去科员工作,印制了名片,他再次找到福雷斯蒂埃,却遭到福雷斯蒂埃的拒绝。无奈,杜洛华只好自己独立去完成写文章的任务。杜洛华了解戏院的内幕,了解上流政治内幕,他同阁员、将军、警察、王公妓女等各类人物都有来往,杜洛华渐渐地依靠思路敏捷,勤奋地写作,不久,他成为了一个引人注意的人物。但是杜洛华内心中那种名利双收的好运并没有到来。杜洛华感到,在他的身上对女人具有一股强大的吸引力。他去拜访了马雷尔太太,心中突然一阵狂喜,马雷尔太太是他猎取情妇的最佳人选。于是,二人便租下一所房屋,常在那里幽会。
杜洛华对福雷斯蒂埃不满了,不论什么苦差事福雷斯蒂埃都要让杜洛华去做,还要不断地外出采访。杜洛华决心报复福雷斯蒂埃,他转而向福雷斯蒂埃太太发起情爱的进攻,要让福雷斯蒂埃太太做他的情妇,然而福雷斯蒂埃太太一口拒绝了,但是福雷斯蒂埃太太给杜洛华出了一个主意,要他去博得报社老板太太的欢心,可以获取更大的利益。杜洛华欣然接受了这个主意,开始实施计划。果然,杜洛华很快被提升为编辑主任,又收到瓦尔特太太的赴宴请柬。杜洛华在报社里有了一个重要的位置,又成为政治主编,随后地位直线上升,成为报社的主力人员。
不久,福雷斯蒂埃病逝了,在陪同玛德莱娜守灵时,杜洛华深深感到,如果能在巴黎巩固他的地位,必须有一个好的合作女伙伴。杜洛华向玛德莱娜开始求婚。第二年,他们结婚了。  杜洛华加紧地工作,一次议员拉罗舍向玛德莱娜提供一则有关内阁消息,杜洛华夫妇迫不及待地炮制了攻击内阁的文章,引起了众议院的骚动。瓦尔特老板万分激动,再次提升杜洛华的地位。报社周围的同事对杜洛华不满了,流言蜚语四起,引起杜洛华对妻子的怀疑。瓦尔特太太邀请杜洛华观看武术比赛。观看比赛,瓦尔特太太用甜蜜蜜的眼睛望着杜洛华,使他感到瓦尔特太太在向他调情。这是一次绝好的机会,绝不能放过。杜洛华向瓦尔特太太表述自己对她的痴迷。终于老板娘倒入了杜洛华的怀里,做了杜洛华的情妇。
杜洛华在摩洛哥事件上大做文章,致使内阁改组,拉罗舍当上了外交郡长,日报也成为了新内阁的代言人。而这时杜洛华感觉到妻子另有所爱。杜洛华不相信政府会在摩洛哥问题上出兵。外交部长拉罗舍和瓦尔特老板却暗中操纵一切,法国终于征服了摩洛哥,拉罗舍和瓦尔特老板大发横财,而杜洛华一无所获。
杜洛华对瓦尔特太太畸形的恋情早已厌倦了。他折磨着瓦尔特太太,企图摆脱她,而这时,杜洛华与马雷尔太太的恋情日益升温。在瓦尔特老板举行的新宜油画展览会上,杜洛华看到洋娃娃般美丽的老板女儿时,心中一中狂喜,这才是他暴富,进入上流社会的阶梯。西茶茵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杜洛华一时都不能忘记。但是现实的妻子成为他的绊脚石。杜洛华看见妻子和拉罗舍的亲热劲。心中设下一计,不久,警察当场捉住通奸的玛德莱娜和拉罗舍。杜洛华与玛德莱娜离婚了。他引诱西茶茵与他一起私奔,迫使瓦尔特答应了他们的婚事。杜洛华荣升报社总编辑。结婚盛会上,杜洛华憧憬着自己美好的前程。
069福尔摩斯探案集
作者简介:柯南·道尔出生于爱丁堡,9岁时就被送入耶稣预备学校学习,当他在1875年离开学校时道尔已经对天主教产生厌恶情绪,而成为一名不可知论者。1876年至1881年间他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作为一名随船医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国后在普利茅斯开业行医。不过他行医并不太顺利,在此期间道尔开始写作。在搬到南海城后,他才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写作上。道尔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发表在《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的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该部小说的主角就是之后名声大噪的歇洛克·福尔摩斯。
本书为福尔摩斯探案全集之一,开辟侦探小说历史“黄金时代”的不朽经典,一百多年来被译成57种文字,风靡全世界,史上最受读者推崇,绝对不能错过的侦探小说。收录了福尔摩斯的《银色马》、《黄面人》、《住院病人》等十一个故事,剧情紧凑、推理精彩。《冒险史》的出版使福尔摩斯在英国读者中成为妇孺皆知的英雄,也使其作者柯南道尔成为侦探小说出版商眼中的摇钱树。为了打动柯南道尔继续创作福尔摩斯探案故事,出版商为这部《回忆录》许下一千英镑的惊天高价。而柯南道尔已厌倦了这种写作,于是让福尔摩斯在一次与罪犯的搏斗中坠崖死去,由华生医生结束《最后一案》的故事。早期福尔摩斯探案故事的压卷之作,尤以《银色马》、《黄面人》、《海军协定》等篇最为脍炙人口。
070绿野仙踪
作者简介:莱曼·弗兰克·鲍姆()是美国儿童文学作家。他当过报社记者,1899年开始写作儿童文学,他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是《鹅爸爸的书》,获得了成功。第二年,就写出了《绿野仙踪》(原名《奥芝国的魔术师》),这部作品在美国少年儿童中引起了轰动,其后还被改编为舞台剧本,在芝加哥上映。在三十年代末,又被拍成电影,轰动一时。在我国上映时,片名译作《绿野仙踪》,沿用至今。《绿野仙踪》出版后,在很短的时间里,作者就收到了上千封小读者的信,要求他把故事继续写下去,后来鲍姆真的应读者的要求,以他虚拟的“奥芝国”为背景,写了一系列的童话,诸如《奥芝国的地方》、《去奥芝国的路》、《奥芝国的翡翠城》、《奥芝国的铁皮人》、《奥芝国的饿老虎》等等。这个系列童话,他一共写了24部。
内容简介:善良的小姑娘多诺茜被一场龙卷风刮到了一个陌生而神奇的国度——奥兹国,并迷失了回家的路。在那里,她陆续结识了没脑子的稻草人、没爱心的铁皮人和胆小的狮子,他们为了实现各自的心愿,互相帮助,携手协作,历尽艰险,遇到许多稀奇古怪的事情。最终,他们凭借自己非凡的智能和顽强的毅力,都如愿以偿地完成自己的心愿。
小姑娘多诺茜和叔叔亨瑞、婶婶埃姆住在堪萨斯州的一个中部农场里。为了不让自己心爱的小狗"托托"因追咬多尔茜阿姨的爱猫而被警察带走,多诺茜决定带着"托托"
暂时离开叔叔和婶婶。可还没等走出农场,多诺茜就在一位叫玛威尔教授的劝说下回到了农场。就在这时,农场突然遭到一股强龙卷风的袭击,叔叔、婶婶和其他的人们都躲进旋风地洞后,可怜的多诺茜被龙卷风连同叔叔的木头房子一起抛向了空中。龙卷风停下来后,等多诺茜走出木头房子时,她已经掉在一个叫奥兹的矮人国里。由于木头房子掉下来时正好砸死了为害矮人国的北方女巫,多诺茜在矮人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和尊宠的待遇。为此,多诺茜还得到了北方女巫的宝物--一双红宝石鞋。在多诺茜提出要回到叔叔、婶婶身边时,深受矮人国人民爱戴的甘琳女巫还给她指引了一条通向翡翠城,找奥兹魔法师寻求帮助的路。
在沿着黄色地砖去往翡翠城的路上,多诺茜与没有头脑的稻草人、没有心脏的铁皮人和毫无勇气和胆量的狮子成了好朋友。为了实现各自心中的愿望,四个人结伴前行。在最终抵达翡翠城并战胜北方女巫的妹妹西方女巫后,稻草人发现自己有了会算数的头脑、铁皮人发现自己有了一个健康的心脏、狮子重新找回了勇气成了百兽之王,而多诺茜也在红宝石鞋的魔力帮助下,回到了堪萨斯农场、回到了叔叔、婶婶的身边。
071孤岛奇案
作者简介:阿嘉莎.克里斯蒂()生於英格兰。克里斯蒂早年丧父,小时候并未受过正规教育,多靠母亲的指导与自修来充实自己。24岁嫁给了英国皇家空军军官阿奇坡.克里斯蒂後改姓夫姓。第一次大战期间她曾加入医疗机构担任护理工作,有机会接触并认识各种毒药的药性,因而垫定了日後小说中对於药性运用的基础。在这段时间中,她时常与姊姊玛姬一同阅读侦探小说,并且一起讨论讨论其中的布局与情节,因而勾起了写作的兴趣,并且写下了其第一本侦探小说。不过当时曾遭多家出版商退稿,最後终於在1920问世。克里斯蒂这一次的婚姻生活并不顺利,1926年在发现其夫有婚外情,再加上其母过世的双重打击下,曾一度离奇失踪。1928年,这次婚姻在维持了14年後终告结束,为了弥平婚变的伤痛,便只身到海外旅行。1930年,在小亚细亚的旅途中与考古学家马克斯.马洛文相识,并於同年九月结婚,从此夫唱妇随,常伴夫婿至北非考古,婚姻生活顺利。再婚後的克里斯蒂则依然沿用前夫的姓为笔名,继续她的文学的创作工作。1976年一月十二日,克里斯蒂与世长辞。
内容简介:在20世纪30年代就创作这部令人看时无比惶恐,看后欲罢不能的《十个小黑人》后来在80年代时被拍成了同名电影。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电影史上西方心理恐怖片的一座里程碑。全片由一首童谣《十个小黑人》为线索展开,十个人被困在大海中的孤岛上。这十个人都死了,其中一个是杀人凶手。不过,比较特别的是,一、这十个人是典型的只会受道德谴责而不会被法律处置的人;二、杀人凶手是一个假死的人。书的开头一点都不血腥,但是那种来自你心底的寒冷会让你体会到真正的恐惧。下面是这首歌谣:
十个小黑人,为了吃饭去奔走;噎死一个没法救,十个只剩九。
九个小黑人,深夜不寐真困乏;倒头一睡睡死啦,九个只剩八。
八个小黑人,德文城里去猎奇;丢下一个命归西,八个只剩七。
七个小黑人,伐树砍枝不顺手;斧劈两半一命休,七个只剩六。
六个小黑人,玩弄蜂房惹蜂怒;飞来一蜇命呜呼,六个只剩五。
五个小黑人,惹事生非打官司;官司缠身直到死,五个只剩四。
四个小黑人,结伙出海遭大难;鱼吞一个血斑斑,四个只剩三。
三个小黑人,动物园里遭祸殃;狗熊突然从天降,三个只剩两。
两个小黑人,太阳底下长叹息;晒死烤死悲戚戚,两个只剩一。
一个小黑人,归去来兮只一人;悬梁自尽了此生,一个也不剩。
作者简介:查理·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他于1832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写了歌剧、笑剧、随笔、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以长篇小说最为成功。《雾都孤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从1842年到1848年,是他的创作走向成熟的时期。这时期他先后到过美国、意大利、瑞士、法国旅游考察。从1849年到1870年,是狄更斯创作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他的重要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先后写的《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艰难时世》、《双城记》、《孤星血泪》等长篇小说,这些作品把揭露与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英国的国家制度、政治机构和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同时对劳资冲突和工人命运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狄更斯不知疲倦地从事文学创作活动30余年,最后在写作过程中,因劳累过度而猝然逝世,那一天是日。
内容简介:1775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杳无音讯。两年后,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路茜被好友劳雷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斯抚养下长大。
18年后,梅尼特医生获释。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得伐石收留。这时,女儿路茜已经成长,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理·代尔纳,受到他的细心照料。原来代尔纳就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在与梅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路茜产生了真诚的爱情。梅尼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在法国,代尔纳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地侯爵继续为所欲为。当他那狂载的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得伐石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他的妻子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173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代尔纳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梅尼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的出庭作证使代尔纳回到妻子的身边。可是,几小时后,代尔纳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得伐石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地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代尔纳死刑。就在这时,一直暗暗爱慕路茜的律师助手卡尔登来到巴黎,买通狱卒,混入监狱,顶替了昏迷中的代尔纳,梅尼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代尔纳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得伐石太太在代尔纳被判决后,又到梅尼特住所搜捕路茜及其幼女,在与普洛斯的争斗中,因枪支走火而毙命。而断头台上,卡尔登为了爱情,从容献身。
073当代英雄
作者简介:莱蒙托夫()是继普希金之后俄罗斯又一伟大诗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了数百首抒情诗。这些作品感情深沉而奔放,艺术形象生动而鲜明,诗句铿多半有力而优美,具有将俄罗斯民歌和西欧浪漫主义诗歌揉合在一起的特色。他的长诗《童僧》、《恶魔》都是脍炙人口的杰作,抒发了诗人自己争取自由的战斗激情,表现了惊人的艺术表达力。
内容简介:少尉皮却林是沙俄军官。出身于彼得堡的名门贵族。他从小过惯了上流社会豪华奢侈的生活。后来,他对这种生活感到厌倦了,想寻求新的刺激。便出发到高加索军队去服兵役。途经黑海岸边的一座小城--塔满。他借住在一个走私贩子的家里。他从看家的盲孩子那里打听到房主人是个女人,她还有一个年青的女儿,刚好,她们都出去了。晚上,皮却林因不能入睡,看到白天那个盲孩子竟挟着包裹向海港走去。皮却林好奇起来,便偷偷地跟在他的后面。他看到盲孩子走到海边停住了。这时,又出现一个女人。他们向海上眺望着。从他们交谈中,可以看出,他们正焦急地在等待一个叫扬珂的人归来。他们担心船是否遇到风浪或被巡逻船发现了。不久,海上出现了一只船。一个很勇敢的水手走下船来。于是,他们便从船上搬下许多东西。第二天,女房东和她的女儿回家了。女儿大约十八岁,他向她探听昨晚发生的事,并以告发来威胁她。晚上,这位迷人的女孩来约皮却林到海边小船上去。皮却林应约前往。她把船轻轻地划到海上。当女孩要把皮却林扔进海里时,却因皮却林力大,反把她扔进了海中。皮却林回到住房时,他的钱袋、军刀、短剑一概不见了。但他没有去告发,当作是他来高加索的第一桩奇遇。
皮却林在伯纪高尔斯克遇见一个陆军士官候补生葛鲁式尼茨基。他告诉皮却林说,从莫斯科来了一位里高夫斯基公爵夫人和她的女儿玛丽,她们是来疗养的。他自己正在追求这位被称作“公主”的小姐。玛丽长得很美,但她不喜欢交际,喜欢谈些关于感情和热情一类的东西。皮却林为了解闷,下决心要把玛丽夺到手。他尽量不在玛丽面前表现自己。甚至,他装得傲慢、不礼貌。但在另一些场合下,他又夸夸其谈,弄得别人对他捉摸不透。玛丽最初对皮却林不怀好感。后来,皮却林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时机,来挽回玛丽对他的印象。皮却林在玛丽面前,以讲自己生平奇遇和冒险故事去打动她,使她感到他是个不平凡的人。同时,当他看到葛鲁式尼茨基和玛丽一起交谈时,他有意走开,把他们留在一起,这样使玛丽感到皮却林很少有“私心”。纯洁的玛丽不了解皮却林,她上当了。
有一次,他们和游客一同去看火山喷火口。皮却林有意对玛丽诉说:“我准备去爱全世界--但却没有一个人了解我”,引起玛丽对他的同情。葛鲁式尼茨基被提升为军官,他穿了新制服去看玛丽,满以为她会大吃一惊。可是,她却很冷淡。当他明白皮却林夺去了她的爱情时,他在别的军官的怂恿下,提出和皮却林决斗。决斗的条件很苛刻,双方都站在悬崖顶上开枪,相距只有六步远。只要一方受轻伤,就会从崖顶上掉入溪谷摔死。葛鲁式尼茨基在抽签时,抽中先射击。他本来可以把皮却林打死,但在发射时,他又不忍心打死朋友了,他放了空枪。轮到皮却林射击了,他要葛鲁式尼茨基向他请求饶恕。葛鲁式尼茨基不愿意承受这种屈辱。皮却林开枪了,把他打下了山崖。
因决斗事,皮却林被放逐到偏僻的N要塞去。临行,他和公爵夫人告别。夫人告诉他,她女儿正为他而生着病,要他和玛丽结婚。但他拒绝了。玛丽苍白得象大理石一样,她向皮却林说:“我恨你!”皮却林却恭恭敬敬地鞠了个躬,走了。N要塞座落在特勒克河畔。在要塞附近,住着一位土司。土司有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有一回,土司大女儿出嫁,请要塞的军官们去赴宴。婚宴上,主人的小女儿贝拉对着皮却林唱诗。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深深吸引着皮却林的注意。参加婚礼的还有一个叫卡比基的当地山民,他也爱贝拉。
要塞生活枯燥而单调,军官们都无所事事。有一次,皮却林到哥萨克村子和军官们玩纸牌。他们讨论到命运和
“定数”问题。皮却林从中尉乌里奇苍白的脸上看出了“死亡的迹象”,他断定他在本日内必死。乌里奇不信,与皮却林打起赌来。乌里奇有意用手枪朝自己头部开枪,枪不响。结果中尉赌赢了。可是,当他回家时却被一个醉鬼砍死了。那醉鬼住在村子尽头的一间房子里,人们都不敢前去捕捉他。皮却林想去试试命运。他爬进醉鬼房里,醉鬼开枪未击中他。他便把醉鬼捕捉了。从此,他更加相信命运的安排,成了一个宿命论者。
皮却林调离N要塞后,还到过格鲁吉亚一段时期。后来,他准备到波斯去旅行。一次,在旅途中,马克西姆遇见了他。这时皮却林发生了很大变化,他失去了过去的热情,神情变得十分颓唐,“走起路来是懒洋洋的,当他把身子移到小凳上时,他那直挺的躯干弯曲得就象脊背上没有一根骨头似的,他周身的姿态表现出某种神经上的衰弱”。从此,马克西姆没有再见到他了。后来,皮却林从波斯回来后,便默默无闻地死了。
074麦田里的守望者
作者简介:杰罗姆·大卫·塞林格1919年出生)美国作家,他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塞林格出生于纽约的一个犹太富商家庭,他在15岁时就被父亲送到宾夕法尼亚州的一所军事学校。1936年塞林格从军事学校毕业,1937年又被做火腿进口生意的父亲送到波兰学做火腿。塞林格在纽约的时候就开始向杂志投稿,其中大部分都是为了赚钱,但也不乏一些好文章,其中包括了《香蕉鱼的好日子》。二战中断了塞林格的写作。1942年塞林格从军,1944年他前往欧洲战场从事反间谍工作。战争令塞林格恐惧,他之后写了多本以战争为题材的书。
内容简介:本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身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虽只有16岁,但比常人高出一头,整日穿着风雨衣,戴着鸭舌帽,游游荡荡,不愿读书。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3次被学校开除。又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又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他丝毫不感到难受。在和同房间的同学打了一架后,他深夜离开学校,回到纽约城,但他不敢贸然回家。当天深夜住进了一家小旅馆。他在旅馆里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有穿戴女装的男人,有相互喷水、喷酒的男女,他们寻欢作乐,忸怩作态,使霍尔顿感到恶心和惊讶。他无聊之极,便去夜总会厮混了一阵。回旅馆时,心里仍觉得十分烦闷,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让他叫来了一个妓女。妓女一到他又紧张害怕,最后按讲定的价格给了五块钱,把她打发走了。
第二天是星期天,霍尔顿上街游荡,遇见两个修女,捐了10块钱。后来他的女友萨丽去看了场戏,又去溜冰。看到萨丽那假情假义的样子,霍尔顿很不痛快,两人吵了一场,分了手。接着霍尔顿独自去看了场电影,又到酒吧里和一个老同学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他走进厕所,把头伸进盥洗盆里用冷水浸了一阵,才清醒过来。可是走出酒吧后,被冷风一吹,他的头发都结了冰。他想到自己也许会因此患肺炎死去,永远见不着妹妹菲芯了,决定冒险回家和她诀别。
霍尔顿偷偷回到家里,幸好父母都出去玩了。他叫醒菲芯,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理想。他对妹妹说,他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后来父母回来了,霍尔顿吓得躲进壁橱。等父母去卧室,他急忙溜出家门,到一个他尊敬的老师家中借宿。可是睡到半夜,他发觉这个老师有可能是个同性恋者,于是只好偷偷逃出来,到车站候车室过夜。
霍尔顿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书了,决定去西部谋生,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他想在临走前再见妹妹一面,于是托人给她带去一张便条,约她到博物馆的艺术馆门边见面。过了约定时间好一阵,菲芯终于来了,可是拖着一只装满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最后,囚对妹妹劝说无效,霍尔顿只好放弃西部之行,带她去动物园和公园玩了一阵,然后一起回家。回家后不久,霍尔顿就生了一场大病。整部小说是以回忆的方式写的。
075德伯家的苔丝
作者简介:托马斯·哈代()。他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造诣非凡的诗人。哈代一生对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悲剧研读不已,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致使他对人生的见解悲观宿命。他认为人类文明无论发展到何种地步,人类终是无法摆脱宿命的捉弄。哈代作品,巧合频频可见,自然气息弥漫侵入;役境为人,融性格与环境于一体。此外,因哈代早年曾攻建筑,故其作品之营造最堪玩味,如此精密完善,或情节、人物、风景、对话配合之紧凑和调和,当少有比肩者。《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著称于世的“威塞克斯系列”中的一部力作。
内容简介:五月下旬的一个傍晚,一位为编写新郡志而正在考察这一带居民谱系的牧师告诉约翰·德伯:他是该地古老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后裔。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使这个贫穷的乡村小贩乐得手舞足蹈,他异想天开地要17岁的大女儿苔丝到附近一个有钱的德伯老太那里去认“本家”,幻想借此摆脱经济上的困境。实际上,德伯老太与这古老的武士世家毫无渊源关系,她家是靠放高利贷起家的暴发户,从北方迁到这里,这个姓也是从博物馆里找来的。苔丝到她家后,德伯老大的儿子亚雷见这个姑娘长得漂亮,便装出一片好心,让苔丝在他家养鸡。三个月后,亚雷奸污了她。
苔丝失身之后,对亚雷极其鄙视和厌恶,她带着心灵和肉体的创伤回到父母身边,发现自己已经怀孕了。她的受辱不仅没有得到社会的同情,反而受到耻笑和指责。婴儿生下后不久就夭析,痛苦不堪的苔丝决心改换环境,到南部一家牛奶厂做工。在牛奶厂,她认识了26岁的安玑·克莱。他出身于富有的牧师家庭,却不肯秉乘父兄旨意,继承牧师的衣钵,甘愿放弃上大学的机会,来这里学习养牛的本领,以求自立。在劳动中,苔丝和安巩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当安玑父母提议他与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小姐结婚时,他断然拒绝了。而苔丝的思想却十分矛盾,她既对安玑正直的为人、自立的意志和对她的关怀有好感,又自哀失身于人,不配做他的妻子。但强烈的爱终于战胜了对往事的悔恨,她和安玑结了婚。
新婚之夜,苔丝下定决心,要把自己的“罪过”原原本本地告诉安玑。但一当她讲完自己与亚雷的往事之后,貌似思想开通的安玑·克莱不仅没有原谅她,反而翻脸无情,只身远涉重洋到巴西去了,尽管他自己也曾和一个不相识的女人放荡地生活过。被遗弃的苔丝心碎了。她孤独、悔恨、愤慨、绝望,但为了全家的生活,她只好忍受屈辱和苦难。同时,她还抱着一线希望,盼着丈夫回心转意,回到自己身边。一天,在苔丝去安玑家打听消息回来的途中,发现毁掉她贞操的亚雷居然成了牧师,满口仁义道德地正在布道。亚雷还纠缠苔丝,无耻地企图与她同居。苔丝又气又怕,随即给丈夫写了一封长信,恳求克莱迅速归来保护自己。
克莱在巴西贫病交加,也历尽磨难。他后悔当时遗弃苔丝的卤莽行为,决定返回英国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亲密敌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